大学生就业真的现在的排位越来越难打了吗

大学生就业真的很难吗?
“找不到工作,大学生也是废物!”在人才市场,
小强看着熙熙攘攘的同志们,心里暗暗发誓:“今天我一定要找到工作!”
小强是个来自四川农村的孩子,父亲身材矮小,几近侏儒;母亲是个行动不便的风湿症患者。但身材矮小的父亲却有着一个看似高大的心愿:一定要让唯一的儿子考上大学,将来到北京工作,接自己和老伴到天安门看升国旗。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小强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终于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北京的一所高校。
光阴荏苒,四年大学生活弹指一挥,很快过去了。在北京逗留了两个月,可是小强的工作还没有着落。没有在北京找到工作,小强是不敢回去见父母的。他知道自己是父母的骄傲和圆梦的希望。在这个大学生过剩的年代里,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已经很难,找一个让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自己又觉得学有所用、专业对口的满意工作,对刚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小强跑了两个月未果。
一天无果的奔波后,小强顶着骄阳,拖着疲惫的身体路过一家电器商场,从门内泄出来的冷气,使小强精神一振,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他不是来买电器,他是到商场来乘凉的。站在一台电视机前,小强担心不买电器,会招来服务员的白眼,就装着饶有兴致的样子看着荧屏上现场转播的一场摩托车越野比赛……忽然,小强长吁了一口气,转身就走……身后荧屏上一个选手以不可思议的动作和速度,在临近终点时的最后一个弯道处,全速超越了最后一名选手……现场沸腾了……
在一个招聘台前,小强指着台板上还没有划上红杠的“清工”,说道:“我应聘……”
这是一家做外贸订单的出口企业。作为一个任劳任怨、热心助人的清洁工,小强到公司不久,快就得到了同事的认可。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强的一言一行中,大家都认为这个新招的清洁工的素质一点也不比大学生差。小强知道自己不是为了做一个高素质、合格的清洁工才来到这里,他积极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公司业务……工作之便,还利用自己懂按摩的特长(为帮母亲治病,在家时和医生学的),有意识的给公司各部门的职员做按摩,和他们聊天,关注公司业务……
一年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小强工作的这家公司由于订单锐减,很快面临倒闭的困境。就在公司高层焦头烂额,还没有制定出应对危机的办法的时候,董事长收到落款为“小草”的内部员工的一封鸡毛信——《论在金融危机下公司如何开拓内需,保存实力的一点建议》。洋洋洒洒十数万言,从国际形势,到公司现状;从市场营销,到产品出路;……无不切中公司困境。董事会视这封信为引导公司走出困境的明灯,开始寻找“小草”。三天后,小强走进董事长的办公室,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中侃侃而谈……
现在,小强已经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还和董事长的千金谈起了恋爱,父母也被小强接到北京,被小强和女友一起搀扶着来到了国旗下……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学生就业,真的很难吗?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择业先就业。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观念,与目前我国大学生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应届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呈逐年下滑趋势,更有某些专业成为就业的老大难。而且大多数企业并不希望招聘应届的毕业生:一方面是培训上的投人,另一方面多多少少出于员工跳槽,辛苦一番反为他人做嫁衣的担心。不管缘由是什么,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大学生想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工作确实太难了。
但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这就是我国的就业人口结构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其实并不大。我国有8亿农民,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远比几百万大学生严峻得多。而且我们也注意到,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企业却在大倒苦水,感叹人才无处寻。比较直观的一点就是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型行业的用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我们却看到许多酒店人员流动过快,长时间打出招聘信息却无人问津。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无联系。虽然如今的应届毕业生相比几年前大大降低了自己的择业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降尊纡贵”到从事任何更低端的职业。否则的话,酒店饭店早就招进一批高学历的服务员了。而比如播音主持、广告 策划、电视编导、律师等岗位,一直处于僧多粥少的就业局面。可这些专业又偏偏是大学的热门专业,试问这么多人如何消化得了?大学与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的脱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而大学生又不愿意自己所学无用武之地,个别人在无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啃老也就顺理成章了。
啃老毕竟是少数现象,大部分年轻人还是选择了自立的道路。即使这份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太大关联,但只要能赚到一份在就业城市中可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工资,也就暂时心满意足了。毕竟,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需要家里的周济,这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而事实上,寻找一份保障基本生活的工作,对大学生而言是很容易的。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的工资在保障基本生活上没有任何问题。而像IT、金融等高薪行业,其起薪本身就令人称羡。因此应届毕业生们,请不要说工作难找。
在大型求职类节目《职来职往》的某期中,一名来自北京某民办大学的女孩儿得到了职场达人的好评,并最终获得自由选择百强名企的机会,顺利进人北京燕宝担任一名销售人员。可是,这名女孩儿并不是营销专业出身,她在大学的专业是新闻。当然,在北京进入一家优秀的媒体工作是很有难度的,而且与那么多名校的毕业生相比,这名女孩儿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她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就业方向,选择了自己一直很有兴趣的销售。最终,生活中销售经验的积累和上场前充分的准备,为她打开了北京燕宝的大门。
大学生就业形势看起来骨感,摸起来未必不丰满。只是定位的转变,也许就可以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立足,还是利足?
丰厚的薪酬对每一位职场人永远充满诱惑。但是,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想求得一份行业内较高的薪酬几乎不太可能。虽然利足暂时是镜花水月,但是立足绝对是能抓在手中的热馒头。前面已经说过,毕业生的薪酬保障基本的生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首先保证自己生存下来,然后继续向高质量的生活奋斗才是王道。
2000元的月薪在北京能做什么?刚刚从河北某所高校毕业的女孩儿陈羽瑶从面试公司出来,就一直不停地问自己这个问题。房租、电费、吃饭、交通,一圈儿下来所剩无几,自己工资倒真是白领了。不过这有什么办法,一个普普通通的行政助理,自己又没太多工作经验,这个工资已经很合理了。
管那么多干嘛,总比继续找工作强?2000元虽然有点少,但第一这是行政助理这个岗位一般的起薪;第二自己没有大多经验,期望的3000元薪资的那1000元,就当交学费了。
陈羽瑶仔细盘算下:租的房子只收电费不收水费,这又省下一笔。公司离住处公交直达,全程四毛钱,一天八毛钱,一个月也就二十多元钱。平时自己做饭,干净还省钱,少买几件衣服,少买几套化妆品,少吃几袋零食,2000元都还有富余。这么一想,嘿,2000元还真不少。
带着这样的心情,陈羽瑶在工作中虚心请教,处处留意部门同事是如何处理一些问题的,换做自己又会如何处理。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半年,陈羽瑶的工作表现得到了部门经理的肯定,由行政助理晋升为行政专员,工资涨到了3000元,与当初期望的一样。陈羽瑶不禁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欣慰,现在不就可以多买几件衣服、几套化妆品了吗?
试想一下,如果陈羽瑶一直抱着“利足”的想法,非3000元薪酬不去,很可能就错失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你不让公司失望,公司也必然会满足你合理的要求,这正是现代企业与员工之间双贏的体现。
当然,在立足的基础上,还是可以向企业贪一些“小便宜”的。比如企业有没有餐饮、交通、通信方面的补助,是否提供工作餐。除了这些物质上的“小便宜”,还可以关注一下员工培训、晋升机制的情况,以便为自己铺一条较为好走的职业道路。
以在社会立足为目的,这可以说是如今绝大多数大学生最真实的就业想法。从象牙塔到社会,因为理想与现实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可能会给某些人带来阵痛。如果认为这就叫做残酷,那你长大的环境只能被称为温床。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你可能并不会吃到这样的苦,但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却是你在完成从校园到社会角色所必须做到的,这个过程就叫做立足。
足下不稳,又如何一跃而起。先站稳脚跟,再去寻找登高望远之处吧。
内容来源:文章选自:《第一份工作你究竟要什么》
作者:武杰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处理。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编辑| 老猫
读书吧| QQ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专家: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解决就业难唯有低调降低预期_凤凰资讯
专家: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解决就业难唯有低调降低预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对于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而言,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学校所学也很难直接转化为用人单位所需;而对于技术型人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才而言,不少大学生又不能满足于此类工作。在供需之间,大学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原标题:专家: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解决就业难唯有低调降低预期
  未来网(www.k618.cn)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李盈盈)据教育部数据,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大学毕业生每年增加,假定需求不变,单纯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给方面来说,大学生就业形势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中心主任、国际劳工组织KAB中国项目培训师黄敬宝说道。
  一边是工厂喊着招工难,另一边是大学生面临就业难,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
  人才供需矛盾 大学生所学不能直接为岗位所用
  在有问论坛上,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李炳辉表示,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每年的就业形势都不太乐观,最根本的矛盾是供需不平衡。从用人单位方面看,随着各行各业的精英化、职业化和高科技化趋势的越来越明显,同样的事情,以前需要很多人完成,现在却只需要少部分人完成,许多单位的用人数量逐步减少;一些行业的专业化在减少用人数,如法院、检察院等法学专业领域,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对用人的要求缩减较多;此外,目前国内实体经济下行,诸多行业出现行业缩水和裁员的现象。而与此同时,另一些行业却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
  “总而言之,用人单位的要求出现了两种分化的倾向,一者要求更专业的管理人才,一者需求技术型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才。”李炳辉说,而大学生恰恰处于两者之间,高不成低不就。对于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而言,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学校所学也很难直接转化为用人单位所需;而对于技术型人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才而言,不少大学生又不能满足于此类工作。在供需之间,大学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黄敬宝则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有关。首先,从供给方面,高校教育与现实工作脱节现象相当普遍,有些大学生不认真学习,通过大学获得的人力资本和实际工作技能很少,就业能力较低;再加上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必然困难。其次,从需求方面。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能吸纳的新增劳动力有限。再次,从市场环境方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一方面,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不统一,信息不对称降低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选择与匹配效率。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明显,突出体现为农村社保不健全,加上户籍限制,很多大学生宁可成为“北漂”“上漂”,也不去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就业,导致了更多的结构性就业难。
图片来源网络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解决就业难需降低预期,低调做人做事
  在黄敬宝看来,大学生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实质上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即有些单位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有些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就业观念。有些大学生希望进入体面的体制内单位,不愿意去企业,尤其是小型的民企。二是就业技能。大学生虽然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可能并不具备很多现实的工作技能,没有单位愿意接受。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对此,李炳辉认为,“在任何一个国家,就业难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全面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供需平衡。”在用人单位方面,即是扩大人才需求。严格说来,这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中,指望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大学生就业,不太现实。因而,更可行的策略在于人才格局的多元化,重置大学生的定位。这需要从观念上摆脱大学高人一等、管理行业高人一等的刻板印象,实现中高等教育的分流,着力培养社会中的技术型人才,避免人才单向度地流入大学。
  “总体说来,就业难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无法解决。每一个社会都只能让一部分人满意而另一部分人不满意。”李炳辉补充道。
  黄敬宝表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第一,要实施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传授更多的实际工作技能,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第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通过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人才配置效率;第四,实施真正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减轻区域性的就业压力。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一个普通劳动力,这个定位很重要,大学生要降低预期,低调做人做事。”黄敬宝补充道,虽然大学毕业了,初入职场的新人,仍然是“大一新生”,需要虚心向单位领导和同事请教学习,在现实工作不断磨砺与成长,准备做一个机会垂青的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89415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478
播放数:5808920大学生就业难,难吗?是,真的很难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某公司最近招聘新员工,希望从应届毕业生中进行选拔。于是在职位发布后,对所收到应聘简历进行了筛选和初步电话交流,选定其中6位,分别约定了时间,进行面试。
三天下来,6位约定人选中,出席面试的只有3位。其余3位均无理由、无通知爽约。
来参加面试的3位学生,情况如下:
第一位:南理工紫金学院一男生。无故迟到半小时。询问其原因,轻描淡写来一句:“路上耽误了一会”。接着便径直往里冲。本着尊重求职者的原则,公司给他安排了面试。
第二位:三江学院一位女生。约定的面试时间是第二天下午,但该女生来电要求变更提早一天。公司在查阅面试人员时间安排后,按其要求同意变更,并约定时间为下午3:30。然而,在未接到该女生的任何新的变更要求的情况下,这位女生1:30出现在了公司门口,要求安排面试。同样本着尊重求职者的原则,面试官临时调整了自己的计划,也给她安排了面试。
第三位:南审的一位女生。面试过程还算正常。
面试结束,公司决定差中取优,进行培养,于是选择录用了上述三位学生中的两位,分别是南理工紫金学院的男生和南审那位女生,并通知了他们上班。两位学生都爽快地答应了,声称一定会按照约定时间入职。
在约定入职的当天,两位被录用学生中只有一位女生前来报到。公司担心另一男生路上可能发生什么意外,于是去电询问。结果那位兄弟始终拒绝接听电话,就此失联,音讯全无。
那位女生入职后,貌似一切正常。工作两天下来,公司安排她做了些简单而又重要的文字工作,并对她做了一些培训,以尽快熟悉业务和工作流程。
第三天,9点过后半小时,该同学还未出现。一会儿,公司一同事收到她发来短信了,说自己发烧了,今天没法来上班了。该同事对她问候了一番,并让她去看医生,嘱咐好好休息云云。另外,也告诉了她公司经理的电话,让她方便时向老板正式请个假。
第四天,9点又过了,该学生依然没有出现在办公室。公司方也没收到任何来自于她的消息。不一会,同事又收到短信了,原话内容为“XXX,昨天不小心把信箱删空了,老板的号码也不见了。。。这两天一直高烧,可能还没有进入状态。家里的人坚持让我回家去。非常抱歉给你们带来的麻烦,还有非常感谢你和老板教给我好多东西。你们都是很好的人。真的非常抱歉。代我向老板说一下,非常感谢。”
这位学生放弃了这个难得的实习机会。一次感冒,把她走出校门,投身工作的信心和勇气给浇灭了。公司方至今未收到她任何正式的信息和声明,也没有必要再去探根究底。
至此,6位通过筛选、进入面试环节的大学生全军覆灭。
大学生就业难,一个并不新鲜却沉重的话题。难吗?社会不给大学生机会吗??
是很难。难在大学生们还没做好就业的准备,心底里不打算就业。
工作意味着要付出辛劳,换取并不丰厚薪水,还要受公司制度的约束。相较于自由奔放、天真烂漫、睡到自然醒的大学生活,的确要辛苦多了。快要毕业了,怎么办呢?投投简历吧,有工作找上门来,挑拣一番,遇到钱多、活少、光鲜体面的工作,就干干看;如果工作太辛苦,付出太多,还是算了吧,咱不想也吃不了这个苦。回家有父母供养着,多自在啊。
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祖国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指望他们去实现中国梦?也许这个梦也只能在被窝里做做了。
对于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第一份工作至关重要。无论第一次就业是怎样的公司,从事什么工作,都将给你接下来近40年的职业生涯,乃至一生的生存质量带来决定性的影响。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包分配,毕业生们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分配到新单位后,很少有人把工作当儿戏,人人努力工作,因为这是你一辈子的饭碗。通过多年奋斗和积累,指望能够成为单位里的中坚力量。
而今,大学毕业生自谋职业,毫无疑问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是,如果演变为对工作无节制地挑拣,就成了一种悲哀。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再光鲜高端的工作,都要付出辛劳去学习和积累,需要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看到成果。而简单的活不愿干,有难度的工作又做不了,稍不如意就走人,成了一些学生的真实求职状态;或者遇到困难,不是想着如何克服,而是选择逃避,指望更换工作来解决。于是,跳槽成了一种习惯,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逐渐退化。虽然有多年的工作经历,但在频繁的跳槽中一路走来,事实上只是在不断地适应新环境中度过,从未深入到任何一份工作当中,真正进入工作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再也无法适应职场的生态环境了。
工作跟恋爱一样,自由其实是在责任的约束下个性的发挥,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去创建幸福的人生,而绝不是让你纵欲。换工作就像换女友,在频繁的变换后,你将再也找不到适合你的工作。因为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去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打通新瓶颈,迎接新挑战。每次蜻蜓点水般的干几天,是无法真正接触到工作实质的,也永远无法体会到付出和回报,感受不到劳动创造的价值,也没机会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第一份工作能连续做满3年以上的,无论他的选择是什么,这一生的职业道路一般都不会走得太差。最终能达到的职业高度也会超过多数人。相反,第一份工作没做满3个月的,往后的职业道路往往就是一路坎坷,跳槽会成为常态;对生活充满着抱怨,不时哀叹时运不济,生活也无比暗淡,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至关重要。认真对待第一份工作,无论是怎样的工作,都能让你这一生受益无穷。因为在这里,你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学生,完成了向自食其力的社会人的转变。转变得好,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转变得不好,将永远落后于同龄人,再也无法赶上。
学校的人际生态跟职场有着巨大的差别。第一份工作不管你从事什么,只要你能坚持去做,直面困难,必然能学到宝贵的职场经验。包括做事的方法、人际交往的原则、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等。这一切,一旦学到手,掌握了,谁都拿不走,成为了你一生游走职场的有力武器。同时,任何工作只要能坚持到三个月以上,一般都能逐渐进入状态。初来咋到时遇到的困难,都不再会是困难,因为:第一、新人遭受排挤,是很正常的现象,任何组织都是这样。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尤其会觉得不适应;第二、在陌生的环境中,对流程、人员、任务等都不熟悉,顺利完成工作的难度会很大。这个时候如果选择退出,是很轻松,好像立即脱离了苦海,也绕开了障碍。当逃避成为习惯时,你将再也无法去面对你所要面对的问题。此外,当一个人适应不了职场时,那么他在跟家庭成员的相处上,也将变得很困难。最终将会无法跟别人正常进行交往。
人无信不立,这一点对于初入社会的新人尤其重要。奉劝那些把工作当儿戏的孩子,当失信成为一种习惯,并认为理所当然时,就很危险了。也许在家里,父母长辈都把你当宠物养着,是否守信无关紧要,不影响他们对你的关心和爱护。但社会毕竟不同,它不会围着你转,你也不是社会的宠物,没有人会无原则地容忍你的背信弃义。当习惯于失信时,职场上就没有了你的位置,也不会有人再给你机会。想在领英上读更多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来越难喜欢上一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