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震不是地震是怎么预测出来的了吗

台湾地震 面对不可预测的地震如何科学避震,你知道吗?台湾地震 面对不可预测的地震如何科学避震,你知道吗?大卫伯格百家号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20日22时29分,地点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35度,东经121.85度),震级5.5级,震源深度15千米,厦门有震感。天灾不可避免但增强抗震意识,学会如何科学避震,可以在一定程度减轻伤害。震前储备地震不可预测,所以家里可以对医疗应急包(创口贴、止血用品)、电筒、水、易保存灌装食物等进行一定的储备。科学避震地震发生时,切莫惊慌以至慌不择路,要学会随机应变,注意保护自己的头部。如果是在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是牢固的家具边;空间狭小的房间,例如卫生间。晃动停止向户外逃生时,切莫乘坐电梯,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寻找附近较为空旷的场所。如果正在驾驶,要及时打开应急灯,缓慢减速并停靠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不小心被掩埋,要注意防止尘土的吸入,学会保存体力,可以敲打身边能发出较大声音的物品借以呼救。看到被掩埋的人时,先观察情况,量力而行进行救援,及时通知施救人员。同时要注意余震的到来。地震总是悄然而至,多学一些自救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大卫伯格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In God We Trust 因为专注所以卓越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魔人布偶)
([已注销])
第三方登录:日本人吐槽台湾一地震就塌楼 台专家预测灾难将会重演
台专家分析,倒塌建物都在断层上,塌楼与米仑断层相关,并向台当局提出警示,“此问题不解决,日后灾情还会重演。”
台湾花莲日前发生近百起有感地震,其中又以6日深夜震度最大,包括统帅饭店、云门翠堤大楼严重倾倒。同样面临地震频发状况,有日本网友质疑“台湾的建筑物为何老是会在地震中倒塌?难道过去的地震后都没有拟出对策因应?”台专家分析,倒塌建物都在断层上,塌楼与米仑断层相关,并向台当局提出警示,“此问题不解决,日后灾情还会重演。”
专家称,倒塌建筑都在断层上。
2年前,台湾因为强震也出现过塌楼情况。为什么台湾一地震就塌楼呢?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世建分析,2年前台南维冠金龙大楼以及921的东星大楼、博士的家,皆有类似情形,同样都是住商混合大楼、饭店、集合住宅,一楼属于开放空间,具有底层软弱、“头重脚轻”的缺陷,再加上地点皆位于米仑断层,属于近断层地震冲击。
科技部门旗下的“国研院国震中心”今(7日)指出,透过米仑断层的线图观察,发现这些受损的建筑物在断层500米附近,研判与米仑断层错动有关,“加上这次的震波强度容易与10楼以上大楼产生共振,因此倒塌的多数是高楼。”
黄世建还称,此次花莲强震大楼倾斜倒塌,类似情况在2年前的台南维冠大楼以及921的东星大楼也发生过,“维冠大楼一楼是商业用途,底层非常软弱,统帅饭店一楼也是开放空间,所以私有供公众使用建筑物,包含住商混合大楼、饭店、集合住宅等,如果底层是开放空间,上层是居住用途,具软弱底层缺陷,是这次震损的重要原因。”
黄世建最后建议,“防灾都更不应该只有拆除重建,也应鼓励耐震补强,必要时应立法或进行阶段性补强;同时住商混合具一定规模以上的建筑,非经确认耐震力足够者,不得供公众使用。”他也强调,此问题若不解决,日后地震同样灾情仍会重演。
台气象部门:这次才是主震 前震94起 相当少见
气象部门地震测报中心代理主任陈国昌说,此地震和4日地震序列的“震央几乎相同”,之前发生94个前震,“相当少见”。据称,4日晚间发生的地震,并不是主震,6日晚间的才是主震,且后续已经发生多次余震,民众仍要注意。
地震已致6人遇难
据台媒报道,当时在云门翠堤大楼进行搜救作业的搜救人员指出,在2楼瓦砾堆看到手和头,搬开瓦砾堆之后发现是2人盖着棉被,被钢筋压在身上,疑似睡梦中还来不及醒来就离开人世。不过台湾灾害应变中心随后更新消息指出,其中一名女性在送医后恢复生命迹象,消息令人振奋。
据台湾“中央社”统计,花莲地震目前造成6人死亡256人受伤88人失联。死者为林丽贞(女,60岁)、刘东腾(男,66岁)、戴世璋(男)、周志轩(男,统帅饭店)及2名女性身份待查。台陆委会表示,一对自由行陆客母子入住云门翠堤大楼内民宿“漂亮生活旅店”,母亲头部重创命危。
据《中时电子报》报道,花莲强震造成4幢大楼建筑倾斜倒塌。台消防署副署长谢景旭表示,云门翠堤倒塌大楼现场原依户籍进行清查计有140余人失联,但经搜救人员不断联系搜寻后,至中午为止已有98人回报平安,目前仅剩49人仍在连络中。
来源:海外网
作者:庞晟
本期编辑:张莎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被忽视的警告台湾地震是前兆
& 被忽视的警告台湾地震是前兆
  被忽视的警告
& &中新网2月15日电美国《世界日报》当地时间14日社论称,台湾因为小年夜一场大地震,今年过年气氛不是除旧布新的喜悦,而是关注台南灾难现场的揪心。经历180小时马拉松救援,救人行动13日告一段落。台南17层的维冠金龙大楼倒塌,造成上百家庭生离死别,既暴露台湾防灾救难能力低落,更显示建筑管理因循苟且,弊端丛生,116人罹难的悲剧,严格说不是“天灾”造成,而是“人祸”。
  这次南台大震,去年11月台湾“中央大学”地震研究中心已发出警告,但没有人当回事。地震固然不可测,但防震可用人为加强。台湾地区和日本一样地震多发,台湾曾经历九二一大地震,也看过近邻海啸、震灾,但一而再的惨痛教训,却唤不醒社会的危机意识。
台湾该先彻底体检自己,找到“人祸”的根源,弥补整顿,否则将不免流于画饼充饥、本末倒置。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忧心台湾南部地震灾情,痛斥这次地震造成伤亡的主因是人祸而非天灾。他表示,地震带来的灾害不是无法预防,“房子盖好一点,桥梁坚固一点就能避免”,没想到强震酿灾的场景在921地震后17年后还会再发生,身为台湾地区领导人感到非常不安。
& &通过综合研究,在2007年我曾列出8个地区,大致为北美西海岸、日本列岛、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南美西海岸一带,这其中约有一半可能会发生强震。这些地区也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观测和预测的重点。
我在2011年3月18日指出,现在,日本列岛、印度尼西亚、中国西部和南美西海岸一带都先后发生了8级以上地震,余下的北美西海岸、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强震的概率增大。
& &我们在2015年9月2日连发两篇博文,《台湾地震的可能性:台湾7级以上地震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和《2015年厄尔尼诺激发地震:关注台湾、菲律宾和墨西哥》。
& &根据中国1940年至1981年7级以上地震目录,在此期间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60次,其中台湾7级以上地震发生了21次,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见表1)。
& &台湾7级以上地震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
& &发生在厄尔尼诺当年和后一年的有15次,其中年最强厄尔尼诺期间发生了4次;
& &发生在拉尼娜当年和后一年的有2次;
& &发生在月亮赤纬角极值年的有10次;
& &发生在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极值叠加年的有6次;
& &发生在其他情况的有0次。
&&年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2015年发生了厄尔尼诺,台湾在2015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们在2015年9月2日强调指出,最近台湾4级地震频发,马英九应该事前做好准备。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6],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7]。
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
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8]。
2015年发生了仅次于年最强厄尔尼诺,亚洲地震频发值得关注。
我们在2016年1月14日指出,自2016年1月1日起,14天内日本、中国、菲律宾、印度、阿富汗、西印度洋先后发生了7次6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前后。
警惕亚洲更大地震的发生。
台湾和亚洲的地震警告被忽视!!!
台南地震是前兆
2月6日台南地震不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本轮地震的终结,而是前兆。我们在2月2日基隆市东部185.4公里的台湾东北部海域发生6.8级地震后就做出相应的地震趋势分析和警告(见:相关资料1)。
2016年2月潮汐组合与全球6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地震能量已经积累到可以爆发的程度,潮汐能量的微小激发就足以形成强烈的地震活动(见:相关资料2)。
2016年3-6月为强潮汐时期,强震高发的形势正在逐月增强。
台湾东北部海域发生6.8级地震:关注2月潮汐组合
已有&295&次阅读&
台湾东北部海域发生6.8级地震:关注2月潮汐组合
& &&杨学祥,杨冬红
台湾东北部海域发生6.8级地震
2016年02月03日03:01
& &&现代快报
  原标题:台湾东北部海域发生6.8级地震
  台湾当局气象部门2日报告称,22时19分,基隆市东部185.4公里的台湾东北部海域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12.7公里。
  据新华社
&&亚洲地震频繁发生
  中新网1月14日电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北京时间14日11时25分,日本北海道地区附近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47公里。
  中新社拉萨1月14日电(记者赵延)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14日凌晨4时34分,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北纬32.62度,东经91.67度)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4日电&(记者陶拴科)14日5时18分,新疆轮台县发生5.3级地震,周边多地震感强烈,目前无人员伤亡消息,但震中有危旧房屋出现裂缝。
& &强震的天文背景: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统计数据表明,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强震频发。2008年我们撰文指出,全球8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9年的变化规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年、年、年、年、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年、年、年、年、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8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9年变化周期:1897-
- 41- - 年。
& 年和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8级以上地震频发期,年的拉马的冷暖位相对应8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 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发生在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 2004、2005、2007年印尼三次8.5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 &强震的气象条件: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6];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7]。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8]。
& &地震周期规律:我们在2006年指出,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0次。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目前已达到6次)。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的9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 &目前处于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2015年强厄尔尼诺爆发高峰时期,三者叠加将导致强震频发。
& 2004、2005、2007年印尼三次8.5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2006年厄尔尼诺和2007年拉尼娜,这三者叠加导致特大地震频发。
& &强潮汐对地震有激发作用。在地球地震能量大量积累的过程中,强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形成的地球潮汐形变、地球自转减慢或加快、地球扁率变大或变小,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性。
& 2015年10月强震与潮汐组合一一对应,表明地震高发期正在到来(见相关资料)。
& &关注10月25-27日潮汐组合!
& &巴基斯坦北部26日发生7.7级地震,验证了我们的预测。11月可能有更大地震发生。
& &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 &危险区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中强地震全报道。
& &关注1月潮汐组合。
& 2016年1月地震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相关报道)。
& &我们在1月13日指出,自2016年1月1日起,13天内日本、中国、菲律宾、印度、阿富汗、西印度洋先后发生了6次6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前后。
&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6],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7]。
& 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
& &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8]。侯章栓等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结果表明,火山活动是影响ENSO的最重要外强迫因子[9]。它不但揭示了地球流体、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且使厄尔尼诺的海底火山说[10]、引潮力说[5]和地球扁率变化说[11]得到有力的支持。
& &2015年发生了仅次于年最强厄尔尼诺,亚洲地震频发值得关注。
& &警惕亚洲更大地震的发生。
&&8级地震路线图
& &据2015年06月0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日本继5月30日发生8.5级强震(日方后修改为8.1级)之后,第二日又发生了6.4级地震。由于最近接连发生强震,地震学家敦促日本保持警惕,为下一场大地震的来袭做好准备。
& &特大地震路线图:往返于冰川消融山区和海平面上升的沿海地震带
& &我们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 &2010年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9级地震、2012年印尼8.6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2012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 &北京时间5月25日下午1时30分左右,日本崎玉县北部发生了里氏5.6级地震,茨城县土浦市的最大震度为5度弱(日本标准)。我们在2015年5月26日对日本大震又一次提出警告。
& &日本5月30日8级地震再次验证了地震路线图。
&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证实了4月进入地震高潮。由于2015年厄尔尼诺的出现,地震高潮持续到2015年5月。
& &尼泊尔毗邻中国的青藏高原,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表明新一轮的陆海地震路线图的开始。日本大震之后,美国大震不得不防。
&&超级厄尔尼诺助力特大地震发生
& &历史记录表明2015年5月30日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有关
& &2015年5月30日我们指出,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5年和201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年和2019年预测为拉尼娜年,年预测为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年。
& 2015年5月为弱潮汐时期,强烈的地震活动是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地壳原有的重力均衡,引发海洋地壳反向降升13-20厘米,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
& 2015年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5月30日日本8级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在最强厄尔尼诺事件中,日本发生8、8.4、8.6级三次特大地震。从表1中可以看到,年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有非常好的一一对应关系,这预示2015年5月30日的日本8级地震可能仅仅是前兆,并非是强震的终结。
& &冰川融化是全球特大地震的主要动力
&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亦称为拉马德雷现象)密切相关[5-6]。PDO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 South Oscillation,缩写为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度[7-8]。
& PDO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PDO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年,而“暖位相”发生在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年,而“暖位相”发生在年。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一个周期为50-70年[7-8]。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6次(国外资料年2次),在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1次(1次),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11次(7次),在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0次(0次),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6次。
&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
& &特大地震频发地区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板块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与全球变暖造成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
&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4期上。
&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PDO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 年日本三次8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 &首先,年处于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8.5级以上特大地震全球发生了6次,其中日本发生了一次。
& &其次,年全球发生了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日本发生了3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
& &第三,年日本8级以上地震和厄尔尼诺事件有一一对应关系。
& &第四,年全球重新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第五,2015年极强厄尔尼诺已经发生;
& &第六,2015年5月30日日本已经发生8级地震。
&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表明,美国和日本大震在劫难逃。
& &综合数据分析表明,日本目前的地震趋势和条件与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时期大致相同,2015年5月30日日本8级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兆。
& &关注2015年厄尔尼诺的发展。
& &我们在2015年6月1日指出,关注日本更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 &自2016年1月1日起,14天内日本、中国、菲律宾、印度、阿富汗、西印度洋先后发生了7次6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前后。
& &警惕亚洲更大地震的发生。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
& &&参考位置
& 3:28:03 &
& -49.11 & &
164.40 & &10 &
&新西兰奥克兰群岛地区
& 8:02:25 &
& -9.58 & &
& 119.33 & & 30
& &印尼松巴岛地区
& 8:33:05 &
& -30.51 & &
-71.47 & & 30 &
6.4 & 0:19:11 &
& -6.61 & &
& 154.71 & &30
& &所罗门群岛
6.7 & 3:57:26 &
& 22.94 & &
&120.54 & &15
& &台湾高雄市
& 2:19:22 &
& 25.41 & &
&123.45 & &200
&台湾东北部海域
& 1:25:10 &
& 54.00 & &
&158.60 & &160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2016年2月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已有&523&次阅读&
10:00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预警潮汐组合雾霾冷空气活动&&
&推荐到群组
2016年2月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 2016年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年1-2月,2015年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年2月是弱潮汐时期第三个月,2016年2月后期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 &潮汐组合A:1月2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1月30日为月亮远地潮,2月1日为日月小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 &潮汐组合B:2月5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1816度,2月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中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中强)。
& &潮汐组合C:2月1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1度。2月11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 &潮汐组合D:2月15日为日月小潮,2月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1517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 &潮汐组合E:2月2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0度。2月27日为月亮远地潮,2月23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本文引用地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台湾地震,日本地震多发生在凌晨吗?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90023人加入此小组
近期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九州发生的地震都在凌晨,历史上也有很多地震现象都发生在凌晨或者下午1点到4点之间,比如唐山地震,汶川地震,这种时间段对地震的发生有什么玄机吗?如图:地球处在最靠近银心位置的时候,(也就是近日点的时候),根据银河旋盘式运动所可能产生的磁线场结构,在这个时点方位上,地球在银河磁场中的轨迹(公转)正好处在顺磁性运动状态。由于这种情况,构成地球物质的电子键被切割的频率会最低,不被切割到的机会最多,这使单位时间里电子键得到的切割功能最小,向原子核心方向的收缩力最弱。原子、分子弹性力最差,使地球可塑性变成最大值期,这时是地壳最容易发生拉伸变形,而发生断裂或移动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球处在A、B位置,而月球处在③④位置时,月球是处于一个最大脱离地球惯性动量状态。这样,由于地球的自旋,正好和月球的脱离拉动形成了一个对应性地壳应力带,而地球本身地壳结构的弹性强度也正好是在最弱值时期,那么,在这种地球自旋和反方向月球脱离拉动力作用下,在这两个相向力汇合区,便很容易发生地壳断裂变动和地壳可塑移动。而发生地壳应力区崩裂崩断现象,从而发生地震。这个时期的地震从发生、发动位置上看,多处在半弦月时,下午1点到晚5点之间。(参考图)第二方面,当地球运动到远日点位置时、也就是6、7、8时期时,由于这期间地球在银磁中的运动轨迹又处在顺磁状态,切割形状为顺磁切割,这使地球物质得到的银磁切割功处在第二个弱值区期间,这样,地壳结构又处在了一个刚性差,(第二小)可塑性加大的阶段,同样容易发生地壳变形、移动或者地壳崩裂、崩断。在这种情况下,当月球处在7、8、9位置的时候,月亮处在一个最大值脱离拉动期,在地球自转和反方向力月球脱离拉动力作用下,两力方的应力区便容易发生地壳裂变、移动,从而引发大地震现象。这时多发于下弦月、近月等时间,多为晚上11点到凌晨4点左右。(参考图)【关于月球角度的影响,美国E. D. Glass也有相关研究【1】】。从以上两种方位的情况来看,地裂、地震之所以易发生在近日点远日点时,主要是由于在近日点远日点期间,地球在银河中的公转轨迹是顺向银河磁场运动状态,这使银磁、地磁的切割为顺磁平行切割,而让地壳物质获得的弹性功最小,可塑性最大,使近日点、远日点这两个方位期间,地壳应力变得最差最易断裂,这是基本诱因。而如果在这期间,月球的离心力脱离拉动,和地球自转的旋拉动正好形成两个对应反向力,这就很容易发生大地震。也可以说明,平交顺磁切割状态下的地球最大可塑期,是地球发生大地震的第一本因因素。而月球的拉动阻滞是地球发生大地震的第一重要外因因素。并切也同时说明,由于万有引力的对应性、区域性,月亮脱离功的拉动也是大地地壳漂移的重要外因。是板块构造牵引机制的一个来源。通过上文,现在,如可以将地球在银河磁线场,万有引力线场中的运行轨道分成以下四个基本阶段下图:从图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地球在银河磁场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银河磁场排列的原因和地球椭圆轨道的原因,地球必须经历①③的顺磁过程和②④的垂直磁场运行过程,形成明显的季节性、方位性银磁磁场切割差异。如果我们将地球看为一个电子质点的话,地球在近日点轨道期间和远日点轨道期间,肯定要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在其它两个轨道段,可以不受洛伦兹力作用。这使地球四季运行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洛伦兹力要非常不同。现在把地球看成是一个巨大的质点电荷组合系统,就可以想象,地球在银磁运动过程中,季节性洛伦兹力差别便会是巨大的。但当前还没有论文研究这种整体性,质点组群的洛伦兹力关系,也无从知道地球在银河磁场中运动,如果从洛伦兹力的角度去看,其会对地球物质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又会和地震的发生存在什么关系。《地震与银河系动量及平交切割磁的关系
+ 加入我的果篮
这次是想预测地震吗?
引用 的话:这次是想预测地震吗?现在没有人敢说预测地震,我只是试图找到一些地震发生的规律,统计上的规律,或者可能的物理联系。
引用 的话:现在没有人敢说预测地震,我只是试图找到一些地震发生的规律,统计上的规律,或者可能的物理联系。你大概研究了多少次地震,得出这个规律的?
引用 的话:你大概研究了多少次地震,得出这个规律的?我论文中有相关的统计,这里没有贴出来。
引用 的话:我论文中有相关的统计,这里没有贴出来。那你找到的地震资料里,有没有出现违反这个规律的案例?
引用 的话:那你找到的地震资料里,有没有出现违反这个规律的案例?有,但尊从这个规律的统计要明显多,并且我论文中统计,中国最大的20次地震,百分之90发生在特定的地球顺银河磁场的运行时间段里。就几个相关的月份。
引用 的话:有,但尊从这个规律的统计要明显多,并且我论文中统计,中国最大的20次地震,百分之90发生在特定的地球顺银河磁场的运行时间段里。就几个相关的月份。那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违反了规律的地震?
上表为随机统计,不具备选择性。从上表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百年发生的最大22起地震,有20起,95/100发生在银磁平交切割的12、1、2、3和7、8月份。(9.2也统计在内)。6、11、12月无任何记录。而与月象的表现也非常符合(农历),而22起中的其他两起,也可以是与地球最软期后移有关。(平交过程后移)这样,从统计学的角度上看,银磁平交切割,以及月球、地球的动量差,可以是造成中国大地震的最根本因素。
引用 的话:上表为随机统计,不具备选择性。从上表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百年发生的最大22起地震,有20起,95/100发生在银磁平交切割的12、1、2、3和7、8月份。(9.2也统计在内)。6、11、12月...呃,我是在问你,你对违反了规律的地震,是如何看待的。
引用 的话:呃,我是在问你,你对违反了规律的地震,是如何看待的。标准差。
我刚刚在地震台网站上查了一下过去一年的全球地震记录, 去年4月19日至今共964起,其中发生在你说的下午13:00:00-16:59:59, 也就是在全天16.67%的时间范围内地震为152起,约为总地震数的15.78% ,没有显著代表性。不知道你说的这段时间发生特别多的结论从何而来。至于凌晨时间段,因为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时间段,我没有截取数据,从excel大致统计,发生频率应该相差无几 如果你有兴趣,我建议你统计最近50年来所有有明确时间记录的非人造地震,看看是否有规律。
对了, 今年朝鲜有个核弹,不过因为是1/964,我就懒得剔除了, 如果你要统计过去50年的数据的话,还是要剔除一下的
引用 的话:上表为随机统计,不具备选择性。从上表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百年发生的最大22起地震,有20起,95/100发生在银磁平交切割的12、1、2、3和7、8月份。(9.2也统计在内)。6、11、12月...对了 你说的这五个月占全年的约41.67%, 这段时间发生的地震数约占全年的43.57%,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引用 的话:对特定地区每天是否下雨的天气预报,你对预报了有雨却没下雨的安全,又如何看待?说句不好听的,网线和屏幕都挡不住你身上的那股烦躁和戾气敢问我怎么就戾气和烦躁了?
引用 的话:敢问我怎么就戾气和烦躁了?因为你不像
引用 的话:因为你不像
那样说话我不像他那样说话,我就是有戾气,我就是烦躁啊?
引用 的话:因为你不像
那样说话引用 的话:我不像他那样说话,我就是有戾气,我就是烦躁啊?额, 其实我不懂为啥要圈我。我觉得说话直没什么不对,也没有羞辱或人身攻击。一个人没有必要另一个不肯学习前人知识成果的人好态度, 我这样说话是我自己的选择,不能要求别人跟我一样。
引用 的话:额, 其实我不懂为啥要圈我。我觉得说话直没什么不对,也没有羞辱或人身攻击。一个人没有必要另一个不肯学习前人知识成果的人好态度, 我这样说话是我自己的选择,不能要求别人跟我一样。我也不知道,我为啥会被拿来和你做比较啊。难道我上面说的那些话很没有礼貌?我骂楼主了,还是侮辱楼主了?
引用 的话:我也不知道,我为啥会被拿来和你做比较啊。难道我上面说的那些话很没有礼貌?我骂楼主了,还是侮辱楼主了?话说我跟楼主讨论问题,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我好像从来都没有骂过或者侮辱过楼主吧?我怎么就有戾气,我怎么就烦躁了,敢问?
引用 的话:我刚刚在地震台网站上查了一下过去一年的全球地震记录, 去年4月19日至今共964起,其中发生在你说的下午13:00:00-16:59:59, 也就是在全天16.67%的时间范围内地震为152起,约为总...我统计的是6.5级以上的地震,比较大的地震这种特征更明显,包括下午的这个时间段。
引用 的话:我统计的是6.5级以上的地震,比较大的地震这种特征更明显,包括下午的这个时间段。可是这个理论如果生效,没有理由只对6.5级以上的地震起作用啊,人类有详细数据的地震在历史进程中本来就是很小一部分,6.5级以上的大地震占据的总数更是寥寥无几, 你用一个千分之一都不到的抽样中的统计数据,想证明一个普适理论,太不合适
引用 的话:对了 你说的这五个月占全年的约41.67%, 这段时间发生的地震数约占全年的43.57%,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请参考我的表,这是地球顺银河磁场的一个结果,会表现在特定的6个月份,为中国最大地震的百分之95,表不会骗人,而火山喷发百分百顺这个结果,我论文中有统计,请看看。
引用 的话:可是这个理论如果生效,没有理由只对6.5级以上的地震起作用啊,人类有详细数据的地震在历史进程中本来就是很小一部分,6.5级以上的大地震占据的总数更是寥寥无几, 你用一个千分之一都不到的抽样中的统计数据...也就是说,大地震的生成条件更苛苛,可能必须有天文条件才能够形成大地震,而小地震发生的条件很多,严格意义上应该和大地震区别开来,并且大地震的破坏性,使科学界对大地震预测的要求更迫切。
引用 的话:请参考我的表,这是地球顺银河磁场的一个结果,会表现在特定的6个月份,为中国最大地震的百分之95,表不会骗人,而火山喷发百分百顺这个结果,我论文中有统计,请看看。我也说得很清楚, 只统计大地震,而且只统计中国的这种行为就是主观选择就好比有个测重力加速度试验,你一定要在海拔6000米以上统计,然后说测出来的数据可以用于推算地球上任何一点还重力加速度值的算式
谢谢你们到这里来,
引用 的话:也就是说,大地震的生成条件更苛苛,可能必须有天文条件才能够形成大地震,而小地震发生的条件很多,严格意义上应该和大地震区别开来,并且大地震的破坏性,使科学界对大地震预测的要求更迫切。为什么不是5级,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级?你有数据说明6.5级以上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综合,比其他比如5.5-6.5-5.5的综合高出好几倍?为什么你不统计地球上其他国家? 难道中国是独立于地球其他环境的?还有 一共是有几个数据,实在无法构成样本量,如果你非要统计,只要也要找1000个以上的样本吧。
引用 的话:我也说得很清楚, 只统计大地震,而且只统计中国的这种行为就是主观选择就好比有个测重力加速度试验,你一定要在海拔6000米以上统计,然后说测出来的数据可以用于推算地球上任何一点还重力加速度值的算式纬度的不同可能对各地产生不同的影响,发生在中国的最大的22次地震是符合这个规律的,我只能够统计我熟识的中国地区,我认为实际上地球就是一个大 电子对,符合洛仑茨力的关系,而地球顺银河磁场运动,和逆银河中磁场运动,就是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洛仑茨力关系,虽然我是第一个提出地球受银河磁场影响而变软和变硬关系的人,但符合微观的一些物理原理。
引用 的话:为什么不是5级,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级?你有数据说明6.5级以上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综合,比其他比如5.5-6....我没有条件统计全球的,中国最大的22次已经非常有代表性了,因为我没有选择性的去统计,凡是最大的都统计在里面。
引用 的话:纬度的不同可能对各地产生不同的影响,发生在中国的最大的22次地震是符合这个规律的,我只能够统计我熟识的中国地区,我认为实际上地球就是一个大 电子对,符合洛仑茨力的关系,而地球顺银河磁场运动,和逆银河中...这不是充分的理由, 还是我说的,你是在筛选你想要的数据,22个数据在全球几十亿年的地震史中,完全没有参考意义, 你不能因为你不了解,就把这些数据抛弃。为什么是22个? 为什么不是22000个个? 三五年没有,100年,200年还没有么?中国同纬度的国家不能用么? 南半球跟中国处于对称纬度带的国家的数据不能用么?正确的做法,1计算出每个经纬度地震所需的能量强度, 2 计算出非地震期的基础活动值,3,计算出你所谓的天文现象能产生的额外能量值, 4 ,搜集1000个以上你所需要的样本,验证这份额外的能量值是否能导致6.5级以上地震能量爆发,
引用 的话:这不是充分的理由, 还是我说的,你是在筛选你想要的数据,22个数据在全球几十亿年的地震史中,完全没有参考意义, 你不能因为你不了解,就把这些数据抛弃。为什么是22个? 为什么不是22000个个? 三五...我论文中有一些相关的计算,但我一个人做不了这么多的事情,我不是专业的,没有那么多相关资料,我更重要的是要提出这种理论,对一些人看来,可能是有用的,
引用 的话:我论文中有一些相关的计算,但我一个人做不了这么多的事情,我不是专业的,没有那么多相关资料,我更重要的是要提出这种理论,对一些人看来,可能是有用的, 查找古今中外的史料,最近一两百年都不是问题。更早一点的,也能有时期和大概时间,花费几年时间就是,只需要细心认真,不需要专业知识。 计算嘛,倒是要专业的,不过如果你能找出一个20000样本的规律,我想会比现在有更大的几率得到认可,也许会有人帮你做计算。如果别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发现是错的,你能赔给别人么? 既然是自己提出的, 自己进行验证难道不是天经地义么?
引用 的话: 查找古今中外的史料,最近一两百年都不是问题。更早一点的,也能有时期和大概时间,花费几年时间就是,只需要细心认真,不需要专业知识。 计算嘛,倒是要专业的,不过如果你能找出一个20000样本的规律,我想...你说的情况我认可,但我的链接的论文也费了很大的精力,投稿地球物理学报外审稿半年,也没有给个结果,后来给地学的一位院士看,介绍给某震学报,也没有录用,所以干脆放网上了,有用的可能会发现。
引用 的话:你说的情况我认可,但我的链接的论文也费了很大的精力,投稿地球物理学报外审稿半年,也没有给个结果,后来给地学的一位院士看,介绍给某震学报,也没有录用,所以干脆放网上了,有用的可能会发现。确实样本量太小啊,不能怪别人不信
楼主,你这个研究已经有人做过了/
引用 的话:楼主,你这个研究已经有人做过了有类似研究是好事情,我更关心其内在的力学机制,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做到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地震预报,不建立一套完整的,严格的岩石应力学是无法完成的。实际上当前的很多地震预报方法都是在直接和间接的去反映岩石应力的变化情况,而产生了一种模糊二次性预报。这使当前的预报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雾里看花。预报很难准确。由于没有建立岩石应力模型标尺体系,和不进行严格的岩石力学取值。无法取得直接的模量。只是根据一些表象,就无法准确的计算岩石应力的破裂极限值,因此就无法知道当前的值是会继续扩大化发展,而最终发展成地震呢,还是会弱化发展,在这个折点产生回落,走向缓解,使最显性的地震表像逆返,解除地震预警呢。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强力力学,天体动力学,便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所以这可能要重新思考一些新的力学,结构学方法。
有研究有数据支持是好事,也许是错误,也许刚好就蒙对了,好像板块漂移的那位,到死都没人承认他,不过话说他证据也一直不足,被人嘲笑也是很正常的。只要研究方法是科学的,继续做下去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赞许的
引用 的话:你说的情况我认可,但我的链接的论文也费了很大的精力,投稿地球物理学报外审稿半年,也没有给个结果,后来给地学的一位院士看,介绍给某震学报,也没有录用,所以干脆放网上了,有用的可能会发现。既然贾兄你都花了这么大的精力了,那么按33楼的兄弟说的做法去收集多一点资料又有多难呢?
刚统计了一下年上全球超过6.5级的地震数据虽然说4-6月份的数量偏高,但没你说的90%这么夸张。我相信统计的数据越大越趋向于平均,但是这个网站的记录就只到2012年5月了,所以我就只统计到这里了。
引用 的话:既然贾兄你都花了这么大的精力了,那么按33楼的兄弟说的做法去收集多一点资料又有多难呢?不坐兄弟,我收集资料,主要为说明我的理论思想有一定的依据,当前地震预报,最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没有岩石弹性变形与实际地震发生时间变形的模拟比较量度,这个原因是科学界并不认可我的弹性形变是外磁切割做功的结果,这就不能从正确的理论上给于计算预测。二个原因是,当这个岩石板块受力到达一定的地震临近值的时候,我们无法知道这个值是要继续发展,还是要发生回落。这个时候,天文因素,所产生的切割做功量的增加还是减少,就成为决定性的外因。然而目前科学界几乎就没有银系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我提出这些问题,是我研究万有引力的结果。是一个系统理论的发展,希望是有价值的。
引用 的话:有研究有数据支持是好事,也许是错误,也许刚好就蒙对了,好像板块漂移的那位,到死都没人承认他,不过话说他证据也一直不足,被人嘲笑也是很正常的。只要研究方法是科学的,继续做下去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感谢理解,目前天气预报这么的准确,在某些年以前是不可能的,地震预报最终也会像天气预报一样成为常态,目前可能的理论依据上的错误,是地震预报的最大障碍。
引用 的话:刚统计了一下年中国地震台网上全球超过6.5级的地震数据虽然说4-6月份的数量偏高,但没你说的90%这么夸张。我相信统计的数据越大越趋向于平均,但是这个网站的记录就只到2012年5月了...感谢您的资料,
引用 的话:上表为随机统计,不具备选择性。从上表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百年发生的最大22起地震,有20起,95/100发生在银磁平交切割的12、1、2、3和7、8月份。(9.2也统计在内)。6、11、12月...又是这个表,在你长篇大论前麻烦先提供一下,你所使用的“百年来中国地震的统计”的来源吧
太阳旋转的动力来源于银和磁场引力场对太阳的抽拉力,因此太阳自旋的盘面应该和银河的盘面平行重合,旋转方向相同,这就应该确定了太阳在银河的基本方位,在这种情况下,确定地球在银河的方位便很容易了。
你这个理论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按照太阳系、银河系来分析的话,金星木星月球都应该是处于同一种环境。但这几个星球上的“地震”远比地球的地震少。这样看来,分析地震完全不需要涉及太阳和银河。当然,地震的时间或许跟太阳或月球有间接关系。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美国阿拉斯加半岛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
日本九州岛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 京ICP备号 中国地震局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大家看一下,近期的大地震基本上都是晚上发生的
引用 的话:又是这个表,在你长篇大论前麻烦先提供一下,你所使用的“百年来中国地震的统计”的来源吧网上搜中国最大的地震,就会出现,我没有特意去选择,
引用 的话:大家看一下,近期的大地震基本上都是晚上发生的东日本大震灾一耳光抽你脸上。
引用 的话:你这个理论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按照太阳系、银河系来分析的话,金星木星月球都应该是处于同一种环境。但这几个星球上的“地震”远比地球的地震少。这样看来,分析地震完全不需要涉及太阳和银河。当然,地震的时间或许...这个要联系到地心,星体中心的岩浆活动情况。月球的岩浆活动已经停止了,空心了。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是怎么预测出来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