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赚多少钱才敢为什么送孩子出国留学学

1,965被浏览128,308分享邀请回答93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考试培训分校
线路目的地
电话咨询:8:00~24:00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启德考培分校
您的位置: >
> 留学花几十万?月薪才几千?那你为什么还挤破头要出国?
【导读】?留学队伍日益壮大,而出国留学对每个人乃至每个家庭都是一个重大决定。总会有这么几个问题令人疑惑,为什么要出国?期望从留学中得到什么?为留学将要付出的代价值得吗?很多人往往只是简单回答说:别人都出国了,我也要出去,或者回答我在国内呆得没劲了等等,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留学队伍日益壮大,而出国留学对每个人乃至每个家庭都是一个重大决定。总会有这么几个问题令人疑惑,为什么要出国?期望从留学中得到什么?为留学将要付出的代价值得吗?很多人往往只是简单回答说:别人都出国了,我也要出去,或者回答我在国内呆得没劲了等等,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关键是知道自己买得起什么还得起什么大量出国读JD,自费MA和Phd(真有= =)的文科、商科、法学学生,家里有钱,玩得起。那笔钱不玩其实也就是放着,中国的通胀速度你懂的,与其砸在手里还不如投资给教育,至少有名校文凭了。对普通人民群众来说,出国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换个hard mode玩起来更轻松点。生活水平可以是经济方面的,也可以是文化方面的。经济方面就是多挣钱,移民以后容易过上有房有车的中产生活。文化方面就是有的人不习惯目前中国的主流文化,希望离开这个文化环境。比如同性恋,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相对开明的地区对同性恋甚至变性人的容忍程度是国内社会无法想象的,基本上可以说跟普通人一样。最近女权问题很尖锐,女权状况也是很多人出国的考虑,在国外至少被明目张胆歧视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这时候留学就是个手段,找工作移民才是目的。这个投资是必须要回本的,回本的时间和方式要看具体家庭承受能力。一般来说,不移民很难回本。当然也有例外。 说实话,一个人要突破自己父母的阶层壁垒很难很难,能够保证不出溜下去就很不容易了。什么开阔眼界之类的广告语,是跟那些权钱在握的土豪的孩子讲的。他们的孩子学了那些水课之后,回国一切都铺好了,西方学校开那些program也是为了赚他们的钱攒他们父母的人脉。普通人家的孩子比如我这样的,得知道自己的位置,这浮华的表象,跟自己到底有没有关系。即使你一定要进入这个阶层,进入方式也和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不一样。否则即使能够跟他们一个桌子打牌,仍旧是外人,投那个资,真的有意义么?现在国内本科申请费用,是很多人父母一年的工资,甚至很多人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不夸张)。就为了上一个国际排名高点的学校。我个人就觉得这东西意义真的很小。毕业后能不能留在国外找到工作,跟专业的相关度远大于学校的相关度,学校也不光是看排名,地域可能更重要。追逐名校,对普通人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浮华的恶习。 一般来说,普通家庭(中产,无特别背景)的孩子选出国读书这条路,不搞技术找工移民,或者其他个别的文科移民专业(比如澳洲的教育学),很难短期内回本。有个别例外,属于特别勇敢的文科生。如果不喜欢搞这些,真的没有特别大的必要长期出国留学。要任性,用自己的钱任性才是好汉。自己把事业做好了,世界各国还不是想去哪去哪。 这些道理,当年我自己都是不懂的。所幸我那会文科生还不流行出国读本科,没栽这个坑里。但也给父母造成了一些损失。 也不是说穷人就不能出国,或者穷人还学文科就不能出国。也有很多学文科家境普通,出国申到了不错的phd program找到了教职移民成功的例子。他们的路都走得非常坎坷,但一旦走通了,可是相当不错。问题是,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要留学,单纯抱着“开开眼界”的想法,这条路肯定走不通的。 不少同学在努力说服我“自费ABCD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很好”。对这样的观点,我想如果您认真看了我的文章,应该明白我并不反对。教育和人生中所做的所有其它选择一样,各取所需,满腹而止。即使你让父母卖房子、借钱、拿养老医疗钱出来念书,也是你自己人生的选择,只要你父母愿意,其实谁也没有资格议论你们自己的家事。何况大部分出来读书的人都是家有余财的,你们也愿意,父母也愿意,我又有何必要去议论你们个人的事情呢? 但是我曾经体会过在国外找不到工作,回国又尴尬的专业是什么样。其中各种的艰辛、艰难和绝望,站在外面是很难体会的。人生确实不光是赚钱,但是至少对于一些人来说,赚钱是人生的开始,没有现实基础就一切无从谈起。如果你真的找到了国外高薪工作,我也为你高兴。如果你家多金不在乎一百多万的花销,就是要出国看看世界开开眼界,也没什么。我所说的一切,只是说给愿意听的人听的。 现在留学过于热门,“留学以后如何”的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其中的info gap,对很多个人和家庭来说,是很沉重的代价。中国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是很少say no的,何况孩子要是能申上国外名校,很多人大概觉得祖坟冒青烟了,哗哗往外掏钱。但是重蹈前人的覆辙,盲目去追求教育奢侈品,给自己的父母带来沉重的负担,不一定真的值得。如果有人问了一句,这到底值得吗?那么我无非是回答我所知道的。也就是按目前的形势,纯粹考虑物质方面的收获,什么值得,什么要打个问号。价值观、精神方面的,我完全不想干涉任何人。至于有志于学术的文科生,也不必被我的话打击。如果你的追求就是学术,父母也支持,并且你准备好了承受这条路带给你的各种伤害,那么选择这条路就毫无问题。也说不定二十年后,你比广大码农更有钱,更有发展,尽管你当初并不是为了钱和前途选择学术事业的。即使不是这样,至少你选了你喜欢的东西。人生的目的地不只有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好。只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不容易,里面有太多的自我欺骗,可能自己都没察觉到,最后悔之莫及。人生的事情,哪有绝对的定论?都在你自己把握。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热衷于留学?一方面,教育对很多家庭已经不再是投资而是消费了,或者不在乎收益的投资。毕竟对广大土豪和高收入中产家庭而言,四年本科那一百二十万,不是大数目,说不定还有奖学金。与其挤在高考船上死记硬背把心性都磨钝了,让孩子早点出国历练也挺好的,这也就是所谓开眼界的实际意义。不管多么富二代天之骄子,出国都得自己做饭,自己学车开车,自己打理各种乱七八糟事,自己超速/酗酒/路上带大麻就会被警察抓,而且游戏玩太多了会挂科开除的。想想大部分国内本在宿舍里过的是何等荒唐的生活,这里面的差距,真不可以道理计。对那些家庭来说,就这些收益也够投资的本钱了,何况还可以享受确实比大部分国内本科更优质的教育。人磨练出来了,回国怎么折腾都行,那些家庭也承担得起。 另一方面,就是有些并没有那么雄厚财力的家庭在跟风,存在一定的非理性选择。这些孩子出国以后,真会吃些苦。但是至少有一个好处,国外读书烧钱狠,孩子出国以后也学会了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思考自己前途为自己人生负责任,这些也是在国内宿舍里玩四年游戏的人无法体会的。国外一切靠自己,不好找工作办身份,学费生活费通常也不便宜,这些压力都能让一个人更早成熟独立起来,而同样的压力,国内读本科的话,往往是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体会到,而那时候父母求人托关系给送进稳定事业单位,于是又没机会独立历练了。多少人一辈子就这么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也是中国特色。最后,中国人多,无论什么事,都会有很多人做的,就像甜粽子党和咸粽子党。欢迎访问启德教育 欢迎咨询启德教育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 2、欢迎
进行网络咨询; 3、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服务。
相关新闻推荐:
马上拨打电话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xxxx别低估了送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
|银行|金融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文 /天意
  这年头,中国人出国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留学目的地国家也不再局限于欧美澳一流名校。不过,新加坡的几所大学,特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在我们所熟知的西方名校中间一直都能拥有一席之地。华人社会、同属亚洲、英文教学等,都是新加坡大学吸引中国学子的原因。
  然而,在新加坡时不时也能听到这样的说法:即其实不少人是拿新加坡当个跳板,完成学业或积攒一段时间工作经验后,若有机会,仍会考虑前往欧美澳国家生活、定居。说起来,这也怪不得来到新加坡的外国人“容易变心”,即便是新加坡本国人,送孩子出国留学(主要就是去欧美澳)也是长盛不衰的风潮。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的最新数据,新加坡的人均GDP超过5.6万美元,这完全是发达国家水平,以这样的收入,支付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应该不成问题。
  但最近汇丰银行在新加坡做了一项调查后发现,情况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汇丰银行在调查了336名家有适龄学童的家长后发现,虽然他们中的81%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计划,但大多数人都低估了出国留学的费用。汇丰的调查显示,对新加坡家长来说,送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比在本地读大学的费用高出约83%,但家长们“错估形势”,只准备了高出约48%的费用。
  问题出在哪儿呢?汇丰银行做完调查后才发现,不少新加坡家长在预估留学的生活费及孩子往返机票上出了差错,而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欧美澳国家大学的学制仍然一知半解,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学位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一头雾水,以致在估算孩子生活费上出现较大误差,有可能导致孩子在海外学习的最后阶段出现“钱不够花”的尴尬局面。
  不过,作为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华人国家,新加坡向来重视教育,家长们也会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机会。汇丰银行的调查显示,新加坡的家长普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财务上为孩子将来的教育做准备,大约只有9%的家长在这方面欠缺妥善的财务规划,而全球范围内,这个比例是22%。这充分说明了新加坡家长重视教育的程度在全球名列前茅。
  看起来,新加坡的家长从不缺乏送孩子到西方留学的意愿与决心,需要加强的,是对欧美澳大学学制的了解,以及这些国家物价水平和生活费方面的基本知识,以避免家庭财务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这个经验,应该也同样适用于已经在新加坡定居的中国家长们吧。
  这些家长年轻时从中国来到新加坡留学,由于新加坡太小,可选择的学校不多,所以大多数都进了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这两所顶级大学。再加上一所新加坡管理大学,几乎构成了这些家长们全部的“大学圈”。毕业后,他们大多遵循了成家立业的道路,没有再进一步前往欧美国家深造,所以他们对欧美名牌大学的学制和学费同样欠缺第一手了解。但和新加坡本地家长不同的是,这些中国家长毕竟自己有过留学经历,知道经济状况对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财务忧患意识上,普遍高于新加坡本地家长。在笔者参加过为数不多的当地中国朋友的聚会中,甚至有些孩子才四、五岁的家长,已经在考虑未来孩子去欧美国家留学的问题了。
  有这样未雨绸缪的家长,孩子大概再也不用担心书没念完钱没了吧。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编者按:   《父母耗一生积蓄送女留学 哥大归来月薪仅四千》,这是人民网5月5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去年从美"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海归”疑似贬值,还敢让孩子出国留学吗?
  编者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120279.htm  《父母耗一生积蓄送女留学 哥大归来月薪仅四千》,这是人民网5月5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去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归来的张兰(化名)找工作的情况。“找来找去都是月薪4000元左右的工作,实在太低。”张兰的父母都是中产阶层,积攒了一生的积蓄给女儿出国留学,如今觉得很不划算。无独有偶,此前媒体刊登的另一则题为《海归留美7年耗资超770万,归国后月收入仅3000元》的报道,也同样涉及海归贬值的问题。相关调查也显示,近几年,欧美留学的学费年均上涨6%,可海归们的收入却并没有水涨船高。投入的巨额留学费用与海归们的薪酬出现巨大落差,对孩子未来抱有高期望值的家长们,还敢送孩子出国留学吗?   海归薪酬呈现下降趋势   10年前,海归非常吃香,工作好找,薪水很高,社会地位也非常不错,可现如今情况完全不同了,不但工作难找了,薪资下降了,而且笼罩在海归头上的光环也褪色了,甚至不少海归无奈沦为“海待”或“海剩”。   何容玮是典型的“富二代”,18岁就离开故乡大连,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留学,读语言预科班。他坦言,父亲搞海运发家,靠此生意每年都能赚取丰厚收益,因此他出国留学经费不成问题。当然,他自己也有想留学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成绩差没考上重点高中,想摆脱中专生的“恶劣”身份。他当年的理想就是,在澳大利亚完成大学学业,成功镀金归国。   可后来还没等大学毕业,何容玮就回来了。原因是父亲的生意遇到了大麻烦,家里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资金“吃紧”;二是何容玮无法忍受孤单。“我只能说好山好水好无聊……”何容玮对自己的留学经历如此总结。   归国后,尽管有着真实的海外留学经历,但因为没有文凭,何容玮求职屡屡碰壁,愣是在家啃了3年老。其间,父亲曾责骂他花了60多万元,等于白白扔了一套房子。这样的训斥令何容玮万分痛楚。眼下,何容玮靠熟人关系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找到了工作,做销售,起薪只有2500元,还要经常出差。   类似何容玮这种留学失败的案例,如今可谓比比皆是。南京女孩刘笑笑初中刚读完就被父母送到澳大利亚留学,母亲也跟过去陪读。今年,刘笑笑本科毕业回国,加入了求职大军。自视甚高的她,首先把求职目标放在了沿海地区的金融界,希望谋得一个理财高管的职位。她觉得,自己留学数年,镀金的花费不菲,薪酬方面要对得起这个花费。可结果让她十分意外,在经历N次失败后,她才意识到饭碗并非那么好找。   刘笑笑及时调整了心态,转战于省会城市,求职的范围也扩大了。孰料,努力了两个月仍然没能成功,不是面试通不过就是笔试不过关。最终,还是她爸出马,帮她在省内一个二线城市找了一份工作,月薪3000元。   区区3000元,用刘笑笑的话说:“还不够我在澳大利亚留学时一周的零花钱。”她没有去报到,如今天天宅在家里,在网上发布求职信息,期待能早日遇上伯乐。   刘笑笑的父母想不通,当初送女儿出国时,海归很吃香。听亲友们说,海归们年纪轻轻就能做高管,月薪过万,是国内大学生奋斗几十年都不一定能达到的高度。凭什么只过了几年,凤凰就变乌鸦了呢?   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海归贬值还真的不是特例。类似何容玮、刘笑笑等“富二代”出国混文凭式的留学,要说学艺不精,求职受挫还能理解,但有些一门心思认真求学的海归,求职遭遇也有些类似。杨琳是在大学二年级时通过交换生协议到韩国釜山大学留学的,学费一年14万元。为供她留学,身为工薪族的父母卖掉了一处房子。4年后,杨琳获得了广告学硕士学位,但归国后,她同样遭遇了就业的尴尬。“当时,有韩国的教育企业,食品企业,还有滨海的电子韩企聘用我,选择还算多,但职位却和我的专业不对口。”杨琳表示,这几家公司,最高的起薪也只有3500元,最终她无奈地从中选择了一家天津的企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杨琳交往的男朋友是国内正规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外企做销售专员,因业绩突出,月收入如今已达万元。这让杨琳很失落。   同样,“80后”小伙儿张天宇在日本留学6年,花费40余万元,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找工作也是屡屡碰壁――3个月内投出20余份简历,参加了五六次面试,工作至今没有着落。临沂女孩李静,留学4年花费50多万元,回国后也因为“对单位待遇不满意”而求职遇阻,最终只好把月薪标准降到3500元才被一家单位录用。   “留学花掉那么多钱,如今不吃不喝要十几年才能挣回来!”不少海归发出了类似的感慨。而作为留学生家长,不少人也是一肚子苦水。   苏州的刘女士几年前送女儿到加拿大留学。女儿毕业后回国,找工作没有丝毫优势,薪水更是跟刘女士的期望相差甚远。接受采访时刘女士说:“有点后悔(让女儿留学),与其花那么多钱留学,还不如在国内上学!”   刘国强也对海归女儿的薪水远低于预期感到十分失望:“女儿那些没出国的同学如今挣的也跟她不相上下。女儿出国前上口语外教班、考雅思,都花费不菲,几年国内国外的学费加生活费达到七八十万元,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挣回这笔钱。”李国强说,为了给女儿挣学费,他连续几年几乎没休过节假日。   在女儿求职过程中,刘国强发现,拿着一张海外文凭反而不好找工作,因为好多单位的招聘负责人并没有听说过多少海外大学的名字,除了几所特别知名的大学,其他的海外高校在用人单位眼里基本都一样,有的单位甚至明确不要海归。最终,刘国强的女儿进了一家民营电商企业,月薪4000多元。刘国强据此推算,他的教育投资,女儿要花15~20年才能挣回来。   采访中部分企业对海归的看法也不乐观。广州市圣剑桥人才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林菁珊说,早些年,留学是少数精英学生的专利,可如今不同了,很多小留学生家境优越,自幼养尊处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更有一些学习成绩中下游的学生,也有了花钱混张“洋文凭”的机会。用人单位更注重员工的实用性,因此也更欣赏应聘者的适应能力、承压能力及吃苦耐劳精神,而这些方面,海归们并无优势,不少人反而不及国内高校的毕业生。
  另一方面,海归往往对自己定位偏高,对薪资的期望值也高,让有意聘用他们的单位望而却步。相对而言,国内高校毕业生则更加现实,对人才市场也更加熟悉,要求与期望更为合理。   不可否认,海归中有相当一部分优秀人才,但由于整个留学生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国内企业对海归的态度在近几年日趋理性,“洋文凭”与高薪、高职之间已经没有必然的联系了。   出国留学成艰难抉择   相关教育机构的一项统计显示,有意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年收入30万元以下的占52.28%。这一数据说明,留学越来越“平民化”。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说,花巨资送孩子出国留学,当然要追求“性价比”、“回报率”,因此不少家长心头有了这样的疑问:花那么多钱送孩子出国留学,将来找工作却没有优势,还要送孩子留学吗?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态度。   49岁的卫明对留学持肯定态度。卫先生认为,孩子留学是有必要的,出国几年能学到多少具体知识很难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视野将更开阔,思维更全面,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利。卫先生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优势,在国际化视野方面孩子的收获也会不一样。到澳大利亚留学会获得一种视野,到美国获得的又是一种视野。如果安排孩子留学,目的千万不能锁定在只拿一纸洋文凭上。在留学过程中应注重是否能让孩子开阔国际化视野。比如我一个朋友家的孩子,攻读传媒专业,他们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理由很周全:传媒人士若没有国际化视野很难创新求变,留学则可以轻易地帮孩子开阔视野。我准备让孩子在国内读完高中后出去留学,如果有合适的专业,我愿花这笔钱。当然,让孩子出国留学不是出去混文凭,是出去追求、探索和思考,即使回国后拿不到高薪也没什么,毕竟咱也熟悉和了解了西方的经济和文化。”   52岁的沈琬女士在南京从事留学中介工作多年,尽管她自己的儿子赴美留学半途而废,但她仍是留学的支持者。“‘出国留学回来却没什么就业优势,值得吗?’每次客户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都会觉得诧异,难道家长让孩子去留学只是为了将来能找份好工作,享受好待遇?”沈女士不惜拿自己留学半途而废的儿子晓杰来作为教材跟自己的客户沟通:2009年高考结束后,晓杰申请到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学习心理学专业。同批进入该校的中国留学生有46人,晓杰仅用了3周时间就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语言考试,分数远超一些研究生。但接下来,学习压力和孤独却让晓杰慢慢失去了信心。心理学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大量知识储备,仅必修的社会学一科就有七八本教材,再加上异国生活的孤寂和枯燥,晓杰不止一次提出想退学回国。坚持了两年半,最终晓杰选择了退学。沈女士除了震惊,就是无奈,她原本想让儿子在国外读完4年大学和两年研究生,没想到儿子半途而废,不仅50万元打了水漂,她给儿子的人生规划也被彻底打乱。尽管如此,沈女士依然认为,如果有条件,还是应该让孩子出国留学,毕竟留学的好处十分长远。她仍以晓杰为例:“现在他工作独立性强,欣赏水平也很高,看问题有独到见解,到底是喝过洋墨水的人,见识和能力让我颇感欣慰。”   41岁的丁彤女士则坚决反对让孩子出国留学:“我是不赞成让孩子出国留学。我家经济不宽裕,抚养孩子、让孩子读国内的大学没问题,但如果送他出国留学,则有很大难度。更关键的是,现在留完学回来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我有个亲戚的女儿便是例子,留学回国半年多了,简历投了不少,面试机会也不少,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小公司她看不上,大公司看不上她。最后还是靠着父母的关系,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找了一份普通工作,留学花了几十万,别说她父母,我们也都替她觉得不值!   “我儿子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但我不同意,我曾研究过,4年攻读学士学位的最低花费,加拿大需60万元人民币,美国需要70万元人民币,英国需要60万~80万元人民币,澳大利亚、新西兰需要40万~45万元人民币,东南亚国家在30万元人民币上下。我们家东挪西借只能凑10万元左右,想去留学显然不切实际。孩子回国再找不到好工作,那就真成亏本买卖了,我还没傻到那种程度!”   45岁的史正军也不支持孩子出国留学:“好多父母是不忍心孩子在国内挤高考独木桥,不想让孩子每天埋头于题海,才想着把孩子送出国;也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才把孩子送到国外读所谓的名牌大学。我觉得这些都是家长在帮助孩子逃避现实。试想一下,孩子在国内学不好,到了国外就能学好吗?有些孩子在国内一直被父母娇生惯养,到了国外可能连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留学费用也是一笔巨额开支,加上留学生就业前景不理想,我认为最好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除了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是否让孩子出国留学,应视情况而定。比如,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孩子的求学愿望以及孩子的专业方向。经济状况许可、孩子求学愿望强烈、所学专业十分有必要出国深造,则应支持孩子留学,反之,则应慎重考虑。   是否留学应理性选择   眼看海归疑似贬值已成为父母衡量孩子留学是否值得的标尺,部分专家从平民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学习的专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应该理性对待留学。   广东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徐志成表示,有些父母崇洋媚外,主观认为“出国就高人一等,出国回来什么都好”;有些父母虚荣心作祟,甚至没有经济能力支撑留学费用也打肿脸充胖子,完全是“面子留学”;有些父母没有充分考虑孩子到底适不适合留学,认为孩子反正在国内学不好,送到国外说不定还会有改善;还有的父母则是赶时髦、图新鲜,在孩子年纪还较小、自理能力还不强时就把他们送出国。   “这样盲目不理智的留学,只会给留学添‘虚热’,对孩子成长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徐志成说。他建议父母送孩子出国留学目的要明确,不要因为攀比心理、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是觉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怕将来找不到好工作等原因而把孩子送出国,这是不可取的,真的要送孩子出国,应慎重考虑孩子是否能学到更多在国内学不到的知识,是否能取长补短,融合中西方文化。如果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孩子的个性适合海外生活,学的专业也需要留学,那就有必要考虑让孩子留学。   孩子所学专业应该成为家长考虑是否送孩子留学的重要因素。镇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袁广明强调,一般国外的数理化基础教育比不上国内,但在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高出国内不少。如果有意向让孩子回国后从事高精尖的技术性工作,则应充分考虑读什么专业、用几年时间完成以及哪些书是必须在大学期间读完的。   或者,等孩子大学刚毕业的时候,直接送他(她)出去读研究生,进行专业深造。这个时候,学生已有独立的思考、生活能力,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像油画,直接到欧美深造更有利于扩展孩子的思维;播音主持类专业,国外院校怎么也比不过国内的。   商科更没有留学的必要。据美国门户开放网站统计显示,中国学生和韩国学生最偏爱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商科(包括会计、管理、金融等)和IT的学生占到总数的80%以上,其中商科人数最多。袁广明指出,父母们总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学了商科或IT专业,回来就能在公司里挣大钱。实际情况已经证明,随着国内就业形势趋于理性和大部分留学生所学专业过于雷同,海归的就业优势已大不如前。还有市场变化也是一个在选择专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奢侈品行业现在相对火爆,但是未来会如何并不清楚,就业情况也很难说。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民俗专家赵秀山总结说,海归疑似贬值不该影响出国留学这件好事情,但是一定要理性面对,不要一窝蜂地选择热门专业,孩子出国后除学习理论知识外,必须要在国外注重积累实践的经验,回国后才会有希望成为抢手人才。   最后赵教授还提醒广大家长,选择出国一定要等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成熟之后。留学生处境悲惨、生活拮据等个案并不在少数,应该引起家长重视。当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送孩子出国留学一定要有针对性,真正为求知而留学,“炼金”胜过“镀金”。   【编辑:冯士军】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孩子出国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