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腰的时候颈椎会引起后背疼痛吗有点疼,两个肩颈用点力按一下也会很痛怎么办

怎么治疗肩颈酸痛_为什么会肩颈酸痛
来源:网友分享
一、治疗肩颈酸痛的方法有哪些
  一、改善颈肩痛的3个方法  1、时常将头部转向不同的方向。  2、将两肩向后打转,甚至伸个“大懒腰”。  3、下班回家后也可以用热敷,或在淋浴时用暖水喷射酸痛的部位,也有一定的舒解作用。  二、治疗肩膀酸痛的简易穴道疗法  治疗肩膀酸痛时,以穴道疗法最为有效。这自古以来即有公论,而其中又以肩井穴最为特效。  用手指压住肩井穴,肩上的血液循环会变佳,硬梆梆的肩膀也会逐渐轻松。  三、治疗穴位及刺激方法  肩井穴位于脖子根部与肩头连接线的正中央。一压肩井穴,就会感到十分舒服的压痛(压时的痛楚),很容易就可找到。  还可夹紧腋下,手指并拢于另一边的肩上。此时,刚好中指接触之处即为肩井穴。  肩膀的酸痛扩及背部时,指压天宗穴即可见效。天宗穴是位于肩胛骨正中央的穴道。在肩膀背侧,左右皆有叁角形的骨,即肩胛骨。  以指触摸肩胛骨的中央,应可感知骨变薄而形成的凹陷之处,压压看,若感到刺痛,即是天宗穴。为提高效果,也可以刺激其它的风池穴、天柱穴看看。  四、两手抱头法  两足站立与肩同宽, 两手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两肘收拢,似挟头部,周而复始。  五、单手压肩法  以右肩为例。两足似弓步,右脚在前,离桌尺余;左脚在后伸直。右手收于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体向下向后摆动。  六、扩胸分肩法  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胸前,两肘与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扩开胸怀,分开双肩、吸气;回复时呼气。
二、按摩哪些穴位可以缓解肩颈酸痛呢
  肩颈部位是互相制约的,而颈部又是连接头部和身体的重要器官,所以说肩颈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  1、颈部的风池穴  在后脑勺发际一寸的凹陷处,隐藏了一个重要的缓解肩颈酸痛的穴位——风池穴,经常对此穴进行按揉,能起到极好的缓解肩颈酸痛等不适的目的。  另外,当颈部动脉产生供血不足等症状时候,还会出现头晕脑胀、恶心呕吐等不适,而此时我们可以对风池穴进行按摩,也能起到极好的缓解作用。  在对风池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力度一定要轻缓,以风池穴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另外早晚对穴位处各按摩一次。  每次按摩大概保持5分钟左右便可以,另外对于一些肩颈酸痛较为厉害的人群,每次按摩的时间长度可以适量延长。  2、肩膀的肩井穴  在肩膀处有一个重要的调节肩颈酸痛的穴位——肩井穴,也就是在肩峰与大椎连线的中点处。  此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并且此处的肌肉比较多,这里的经脉和穴位也很特殊。  当人体出现过度疲劳的时候, 此处的肌肉则会产生痉挛等不适,从而波及到整个肩颈部位,而此时若对肩井穴进行按揉,则能很好的对肩部的酸痛感产生调节和缓解作用。  按摩肩井穴能调节肩颈酸痛症状  在对肩井穴进行按摩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酸痛感觉,而出现这种感觉也表明肩部的肌肉产生痉挛。  另外身体的错误坐姿等不良习惯也会使得肩部肌肉呈现过度疲劳的感觉,从而表现出肩颈酸痛。  而在按摩时,将手部的拇指按压在肩井穴处,然后其它的四个手指放在对侧,手部稍微用点力。  对穴位处进行用力的按捏,除了按捏之外,还可以对肩井穴等周围的部位进行拍打。  但是手部的力度和动作一定要轻缓,坚持按摩5分钟左右,能很好的促进此处的气血处于一个通达状态,这对于缓解肩颈酸痛以及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发挥重要的作用。  3、手部的后溪穴  在手部处也有一个重要的缓解肩颈酸痛的穴位——后溪穴,此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位于人体手掌尺侧的位置,手部微微握拳,也就是在第5掌关节后的凹陷处。  在手部处也有一个重要的缓解肩颈酸痛的穴位  后溪穴通督脉,能调颈椎、泄心火,所以经常对后溪穴进行按摩能很好的对穴位处进行刺激,按摩时以此处有轻微的酸痛感觉为准,坚持按摩一段时间之后能起到极好的缓解酸痛的作用。  此外,我们除了通过对此穴进行按揉之外,我们还可以将手部侧面处放在桌子上来回滚动,也是能达到不错的刺激穴位的作用。
三、感觉肩颈酸痛怎么办呢
  1、保持正确的护肩颈习惯  肩颈酸痛和日常不良的坐姿习惯以及枕头的高度有很重要的联系,其中很多上班族整天工作状态就是从早上坐到晚上,期间也很少站起来走动,而长此以往便会使得肩颈处的神经受到压迫,进而表现出酸痛等不适。  所以,我们在坐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坐姿习惯,不要弯曲坐立,此外坐立的时间也别太长。  当久坐1小时左右时我们便需要站起来走动一下,活动一下肩颈能很好的对紧张的肌肉进行调节,从而缓解不适的症状。  2、注重肩颈的防寒保暖  肩颈是人们日常保健中最易忽略的部位,而如果不注重肩颈的防寒保暖事项,便会严重危害肩颈健康。  肩颈处隐含了诸多重要的养生穴位和经络,如果长期受到寒气的刺激,便会造成此处的血管产生痉挛,进而诱发肩颈疾病的产生。  肩颈长期受寒会诱发肩颈疾病的产生  所以对于一些经常在空调房中的人群,一定要更加重视肩颈的防寒事项,最好在肩颈处披上衣服,以防止肩颈因为受到寒气而产生酸痛等不适感。  3、经常锻炼  要想更好的缓解肩颈酸痛等不适,我们还需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肩颈的习惯,其中在工作之余,我们可以通过甩动肩膀来调节紧绷的肌肉,此外参加羽毛球运动也是极好的锻炼肩膀酸痛的方法。  但是,在参加运动的时候需要适度,不能盲目的进行,另外还需要注重防护,避免过度运动所产生的不良危害。
四、引起肩颈酸痛的原因有哪些
  胆囊炎  胆囊和右肩等部位的感觉神经有重叠部分,所以,胆囊发炎会引起右肩及右肩胛下隐痛。如果除肩疼之外,还有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反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别忘了去医院检查一下胆囊。彩超检查可以确诊,经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可缓解肩痛。  心绞痛、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时疼痛不单单是在心前区,也会放射至左肩等部位。心绞痛常因劳累或兴奋诱发,休息后疼痛可缓解。心梗则常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发病,常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及呼吸困难、心衰等严重表现。有冠心病史者尤应小心。  颈椎病  颈椎病引起的颈背酸痛、颈部活动受限,往往都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刺激导致的,一般会有触电样的感觉,同时伴有手指麻木,肢体发冷及受压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的异常,但无肩关节活动障碍。  肩关节结核  肩关节结核与肩周炎均有肩痛和功能受限,但肩关节结核起病缓慢,常有午后低热、夜晚盗汗、全身乏力、面色苍白、颧部桃红等全身症状。X线片有助诊断。  肩部肿瘤  肩部周围的肿瘤生长至一定阶段会引起肩痛或伴有肩臂的活动功能障碍。与肩周炎的区别是:患部肩痛逐渐加重,疼痛的部位因肿瘤的生长、局部逐渐肿大而扩大,X线片有助确诊。  肱二头肌肌腱炎及腱鞘炎  和肩周炎不同,虽然都有肩前疼痛,但患者常有肩部牵拉或扭曲等轻微外伤或过劳史,部分患者因受风着凉而发病。疼痛可向上臂和颈部放射。
发布健康资讯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怎样缓解肩颈痛 这三个穴位每天按一按颈部舒畅不再痛
编辑:舒颖 10:24:42
上班族和专业司机都长期被肩颈痛困扰,如果不好好治疗就会变成职业病。那么日常怎样缓解肩颈痛最有效?肩颈痛会引发头痛等症状,非常影响工作生活,经常按摩这三个部位就能快速缓解肩颈痛哦。那么肩颈痛头痛应该怎么治疗?下面小编马上来教你按摩手法吧。
怎样缓解肩颈痛
一、常按摩这3个部位能缓解肩颈酸痛
肩颈部位是互相制约的,而颈部又是连接头部和身体的重要器官,所以说肩颈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
1、颈部的风池穴
在后脑勺发际一寸的凹陷处,隐藏了一个重要的缓解肩颈酸痛的穴位&&风池穴,经常对此穴进行按揉,能起到极好的缓解肩颈酸痛等不适的目的。
另外,当颈部动脉产生供血不足等症状时候,还会出现头晕脑胀、恶心呕吐等不适,而此时我们可以对风池穴进行按摩,也能起到极好的缓解作用。
在对风池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力度一定要轻缓,以风池穴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另外早晚对穴位处各按摩一次。
每次按摩大概保持5分钟左右便可以,另外对于一些肩颈酸痛较为厉害的人群,每次按摩的时间长度可以适量延长。
怎样缓解肩颈痛
2、肩膀的肩井穴
在肩膀处有一个重要的调节肩颈酸痛的穴位&&肩井穴,也就是在肩峰与大椎连线的中点处。
此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并且此处的肌肉比较多,这里的经脉和穴位也很特殊。
当人体出现过度疲劳的时候, 此处的肌肉则会产生痉挛等不适,从而波及到整个肩颈部位,而此时若对肩井穴进行按揉,则能很好的对肩部的酸痛感产生调节和缓解作用。
在对肩井穴进行按摩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酸痛感觉,而出现这种感觉也表明肩部的肌肉产生痉挛。
怎样缓解肩颈痛
另外身体的错误坐姿等不良习惯也会使得肩部肌肉呈现过度疲劳的感觉,从而表现出肩颈酸痛。
而在按摩时,将手部的拇指按压在肩井穴处,然后其它的四个手指放在对侧,手部稍微用点力。
对穴位处进行用力的按捏,除了按捏之外,还可以对肩井穴等周围的部位进行拍打。
但是手部的力度和动作一定要轻缓,坚持按摩5分钟左右,能很好的促进此处的气血处于一个通达状态,这对于缓解肩颈酸痛以及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很多年轻人都会有痛风的症状,痛风的原因除了遗传,还有饮食不注意,尿酸高等。那么痛风怎么办快速解决?痛风是非常难受的,有什么方法可以
脖子疼是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有时候太累了脖子就会疼。但你千万不要这个原因而不在意,累只是导致脖子疼的其中一小部分,也很有可能是颈椎病
脉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中年人;有很多中年人一患上脉管炎不说会伴随到老,疼痛都无法缓
晚上遗精是什么原因?遗精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如果经常性遗精那就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遗精。1个月遗精1~2次,而且没有任何不良症状,那么
甲亢就是我们常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女性尤其常见,那大家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甲亢?那就要跟随小编来详细
冬季天气寒冷多变,抵抗力差一点的朋友就很容易得了感冒,饮食方面需要多加注意,不然引起发烧喉咙痛就惨了!有些人认为感冒不能吃水果,其
contact us
Copyright &&& && 女人说&&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号-25&&&&修身养性心法要旨功法选修
修身养性心法要旨功法选修
修身养性心法是稳健型健康工程,功中不能有动闹现象(不搞自发动功),更不允许出现偏差。因此,要求参于者一定要掌握所炼功法原理,把握修炼要则,切忌盲目炼功,否则就会重蹈“气功高潮”时期的覆辙。实施安全炼功,文明炼功。
《心法要旨》针对现代人们实况,抓住了人体心理、生理、病理、以及康复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生规律中找到了人们健康不佳的原因。从寻找人体疾病源头,分析疾病成因,剖析康复机理,明确健康理念等,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并结合现代相关科学,印证了功法效果,从理论上得到提高和升华,为现代科学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现代版的健康工程理论雏型。
《心法要旨》的修炼功法,分三个系列,安排有动、静兼修的十二套功法,是按“大道至简,大法至易”的原则创编的。它没有复杂的功法套路,易学易炼,一看就会,但要把功法机理融于功中,必须要“用心“去炼,否则就达不到大道至简运乾坤,大法至易演奥妙的修为境界,却变成了一般体育锻炼,收不到预期效果。
强身健体系列,让修炼者慢慢适应,逐步进入养生之门。这个系列三套功法,使修炼者体会到“松静”的妙处,三调的妙用,为调病打下良好基础。
祛病扶壮系列,在初步掌握了调病机理之后,有针对性的调治个人疾病,使身心逐步得到康复。这个系列有四套功法,只要用心炼,对调病、健身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使修炼者感悟到“静养”调整身心的各种反应,更重要的是涵养了性情,提高了心性修养,能获身心双重效益。
延年益寿系列,为有志精进提高的朋友,或对传统养生文化进行研究的有志之士,提供了研究课题和探索思路。这个系列有五套功法,比较集中的概括了传统养生功法的一些重要技巧和修炼实践,为功境各个层面的处理提供参考。同时也使修炼者体悟到“静修”的神奇效应,且获得心灵的愉悦,进一步净化身心,为修炼者通向彼岸铺路搭桥。
这三个系列的功法,是按至简至易的思路,把人体的生理、心理、病理、康复等各个不同环节的演变实况,用最简单的身心松静、静养、静修等不同层面,并采用各种不同的套路和要求演炼,循自然大道的运行理数,把人体心身带入或融入“自然本源”之中。大道至简的“中和、宁静、慈柔”运行乾坤之理数,大法至易的“动、静、刚、柔”演绎人生之奥妙。所以说,不要因为功法简单而轻率、挑剔、不屑一顾,而在于悟性、虔诚和持之以恒的坚持之中方能获得“大法至易演奥妙”的修为境界。
强身健体心法
强身健体心法,是《心法要旨》最基本的功法,也是入门功夫。现代人群在緐复社会的快节奏、多应酬、人际关系复杂、为生计奔波的大环境里,导致了清静不足,忙碌有余的身心失衡状态。
有部分人,平日里细心打理,忙于迎来送往,身心疲惫,全无人生自然态。多的是市俗纷争,却少了自然和谐的正气。
&&&&有部分人,感到压抑郁闷,对生活信心不足,背上了怨世、厌世的包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还有少数人,随心所欲,个人“行为”多有偏颇,与“伦理道德”要求很不合拍,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给自己和家人种下了祸根。
严峻的社会现状,导致部分人“伦理道德”严重缺失,身心健康欠佳,患上了各种现代文明病。
强身健体系列由灵动健身法、慢步健身法、松静法三套功法组成,在行动过程中的“意、息、形”三者之间的有序配合,是调节身心健康的一剂良方。因此,要把“松静”、三调贯穿功法之中,坚持修炼,可使清静不足,身心平衡失调者,在自然动、静平衡中,获得缓解和恢复的作用。对生活信心不足者,可淘冶性情,化解郁闷,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唤起对人生美好前景的渴望。对“行为”偏颇者,可促进规范个人“行为”,起到静心宁神的作用。
修炼《心法要旨》的妙处,就在“用心”二字上,如何用心?身心要在“松”字上用功夫;心绪要在“静”字上用功夫;意念要在“准”字上用功夫;呼吸要在“畅”字上用功夫;形体要在“柔”字上用功夫;桩功要在“稳”字上用功夫;功效要在“收”字上用功夫。松、静、准、畅、柔、稳、收七个字,组成了“用心”七妙法。
行功中,形体规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心”去炼。形体动作可以逐步规范,但静心必须一步到位,如果心绪不宁,或用心不专,就不是修炼养生功法,而变成了普通体育锻炼,调病效果就大打折扣。
这三套功法,采用了人体动、静平衡原理,是解开脉结、疏通经脉的重要措施。动、静有序的形体规范,与自然界运行合拍,与人体生理同步,起到调心、调息、调形的综合效应。三调既能释放身心郁闷,又可排出体内浊气,体现了科学炼功的目的,且又涵养了性情,炼得好,可获一举两得之功效。
5·1·1&&&
灵动健身法
灵动健身法,有五组形体动作组成,主要是针对人体的腰、上肢、下肢三大关节系统的调节。人体关节是否灵活自如,对健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腰、上肢、下肢,这三大关节系统,在人体生命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腰关节是人体发力之源,上肢关节是人体生活和工作具体的操作手,下肢关节是人体行动的足力。这三大关节系统,稍有不当或偶有不适,极易造成循环系统滞碍,或经脉流注受阻,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的这三大关节系统运行正常,是体现生命健康的外部条件。五套形体动作,它既是一套完整的功法,但每个动作又可单独习炼,根据各人情况自行选炼。
灵动健身法,是对经络系统的一种科学调整,尤其是突出对经筋的调理。人体的衰老过程,具体表现在经筋的紧缩、僵硬,使关节系统灵活度下降或功能减退,同时也反映出脏腑功能的不济,造成人体衰老现象。灵动健身法,可增强关节系统的灵活度,尤其是对经筋的适度伸展和提拔,由表及里,既疏通了主要经脉,激活了脏腑功能,又给身体机能增添了活力。功夫界有句名言,“苦炼筋长一寸,不要肉长一分”。还有“筋长一寸延寿十年”等说法。这些都是历代养生先人们经过数千年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们不要认为套路简单的功法就怀疑功效,“大法致易演奥妙”在于炼功境界、机缘、悟性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达不到这个境界,任何功法都难以收到炼功效果。
灵动健身法主要是针对关节的调理,基本在原地,属非移动性功法,动作很简单,但有两个环节要把握好,一是下肢双足要稳,采取的是桩架姿势,要把握好修炼八环节中“稳”字诀的要领。二是有序运动腰及上肢关节,这些动作要掌握“轻、柔、缓、慢”等行功要领。这五组形体动作,对促进关节的活动和灵动柔韧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更重要的是针对十二经脉的隐循环,是解开脉结,促进经脉流注的主要措施。有四句偈语和大家共同参详:
柔似杨柳韧如簧,关节灵动促安康。
经脉流注畅无阻,调养身心贵平常。&
一、启元健身
启元健身由两个形体动作组成,即腰关节向左、向右扭动划圈。主要是激活腰关节的灵活度,增进任、督二脉血气运行。
心平气和,心情保持恬静的状态行功。呼吸要畅通舒适,切忌憋气或长短粗细不均,以深长自然为佳。下颌微收,卷舌扣齿,面带微笑,眼帘下垂,扭动自然,意在腰间。
预备式:两脚分开成外八字形,稍宽于肩。桩架自然稳健,两手劳宫穴分别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的肾俞穴上。一般采用高位桩或中位桩,可根据炼功者体质情况自己选择。
腰关节从左向右划圈:动作随意走,呼吸伴动行,快慢皆有序,协调意、息、形。以意趋动腰关节从左向前,慢慢转向右,边转边吸气。再继续转向后,边转边呼气,直至旋转360度(一圈)为一次,完成一息(前吸后呼)。共转18-36次。转毕恢复自然预备式。
腰关节从右向左划圈:接上式。以意趋动腰从右向前慢慢转向左,边转边吸气,再缓慢转向后。边转边呼气,直至旋转360度(一圈)为一次,完成一息(前吸后呼)。共转18-36次。转毕恢复自然预备式。&
二、旋腿健肢
旋腿健肢由五个形体动作组成,即膝关节向左、向右、向外、向内旋转和能量归田。主要激活膝关节的灵活度,对打通下肢六条经脉有重要作用。
接预备式。两脚收回倂拢,曲膝弯腰,两手扶膝。
双膝从左向右旋转:先吸气一口,以意趋动双膝从左向右缓慢转动,边转边呼气,双膝转到右边收回,恢复扶膝式,稍停,并吸气,重复再转,共旋腿18-36次。旋腿毕,恢复扶膝式。
双膝从右向左旋转:接上式。以意趋动双膝从右向左转,呼吸同前,共转18-36次。旋转毕,恢复扶膝式。
双膝从内向外旋转:接上式。两腿分开稍宽于肩,边分腿边吸气。以意趋动双膝同时从内向外缓缓转动,边旋边呼气,当两膝收回恢复扶膝式时,稍停并吸气,重复再旋转,共旋转18-36次。旋转毕恢复扶膝式。
两膝从外向内旋转:接上式。以意趋动两膝同时从外向内缓缓转动,边旋转边吸气,当两膝收回恢复原式时,稍停并呼气,重复再旋转,共作18-36次。旋转毕,恢复双手扶膝式。
能量归田:接前式。两腿自然松直,双手自然下垂,接着曲膝坐胯,两手掌由体前向两侧慢慢分开成一字形,变掌心向上,上身与两手慢慢升起,同时吸气,两掌从两侧搂气过头,掌心相对,身体随双手同时慢慢站起来,稍停,意想宇宙能量、各种信息等被你两手掌搂过来,罩在头顶上,稍停,两手掌经头面部徐徐下落,边下落边呼气,将信息导入下丹田。归田毕,恢复预备式。
三、阔胸松肩
阔胸松肩由两个形体动作组成,即展肢阔胸、扭腰松肩。
展肢阔胸:接预备式。展肢阔胸共有八式:
①双手抬起向前平伸,手掌自然松直,掌心朝下。
②双手缓慢向上举起,止于头两侧,自然松直,掌心朝前。
③双手向两侧分开与肩平(成一字形),变掌心朝下。
④双手从两侧向前平伸,掌心朝下。
⑤双手收回于胸前,掌心朝下,两肘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用力阔展。
⑥双手向前平伸,边伸边翻掌,掌心朝上,双手从体前同时向左右两侧阔胸。
⑦双手边向前伸边翻掌,掌心朝下,双手收回于胸前,两肘同时再次分别向左右两侧阔胸。
⑧双手放下,自然下垂,恢复预备式。
这八式动作一气呵成,中途不应有停顿。从第一式起至第七式,边行功边吸气,第八式双手放下,自然下垂为呼气。
扭腰松肩,分左右两个动作,即向右扭腰松肩和向左扭腰松肩。
向右扭腰松肩:接上式。缓慢抬起双手于胸前,十指交叉,掌心朝下,以意趋动肩关节向右摆动,腰随之扭动,交叉双手随摆动惯性稍用力,以增强摆动力度,来回摆动四次,意在左肩,边摆动边默想左边肩后的天宗穴吸气。摆动毕,十指松开,两手自然下垂,边行功边呼气,稍停,恢复预备式。
向左扭腰松肩:接预备式。缓慢抬起双手于胸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朝下,以意趋动肩关节向左边摆动,腰随之扭动,交叉双手随摆动惯性稍用力,以增强摆动力度,来回摆动四次,意在右肩,边摆动边默想右肩后的天宗穴吸气。摆动毕,十指松开,两手自然下垂,边行功边呼气,恢复预备式。
展肢阔胸和扭腰松肩,这两个动作是交替进行的,即展肢阔胸→向右扭腰松肩。展肢阔胸→向左扭腰松肩,交替各作四次结束。&
四、旋腰涮胯
旋腰涮胯即园动腰脊,是有规律的旋转腰脊及胯关节,由右旋、左旋、能量归田三个形体动作组成。
右旋腰涮胯:接预备式。弯腰,双手自然下垂。以意趋动双手从左向右、再向上旋转划圈。双手过肩时,上身后仰,面朝天,掌心向前,双手绕过头前再向左移动(在体前旋转一圈),边旋转边吸气,同时收小腹(逆腹式体呼吸),双手再从左侧缓缓下落,边下落边呼气,同时慢慢放松小腹,双手自然下垂。反复旋腰18-36次。旋腰毕,双手恢复自然下垂式。
左旋腰涮胯:接上式。以意趋动双手从右向左旋腰涮胯。意念、呼吸、动作与右旋腰涮胯相同,反复作18-36次,旋腰毕,双手恢复自然下垂式。
能量归田:接上式。双手左右分开,边分手边下蹲,变掌心朝上,当双手分至体两侧成一字形时,上身和双手同是慢慢起立,双掌继续向头顶移动,两掌心相对,边行功边吸气,意想宇宙信息被你双掌搂过来,两臂收回至胸前,掌心罩住头顶百会穴。两掌经头面部缓缓下落至下丹田(肚脐),边下落边呼气,将搂回的信息导入下丹田,功毕恢复预备式。
行功时腰脊及胯关节要放松自然,随着关节灵活展开,根据炼功者体质情况,其腰胯摆动的幅度越大越好,全身主要关节基本都参入了运动。在整个行功过程中,除吸气收小腹稍用点劲外,身体其它部位都尽量放松自然,不要绷劲,并随时注意腰间,感觉腰部的微妙反映。动作柔和缓慢有序才能收到炼功效果。
五、压腿伸筋
由压腿伸筋和能量归田两个形体动作组成。
压腿伸筋:接预备式。两腿分开同肩宽或稍宽于肩。以意抬起双手向前平伸与肩齐,翻掌,掌心朝上。收回双掌至胸前边收掌边吸气。慢慢弯腰(膝关节自然松直不要弯曲),双手随上身下落,边下落边呼气,待双手下落自然垂直后,两小臂交叉于膝前。以意趋动双手用力向下压腿,臀部应尽量后坐,重心不离脚跟。利用上身自然起落的惯性,像压弹簧一样,一起一落,将膝关节的筋(韧带)伸展开来。配合呼吸,向下压七次吸气一口,向下压三次呼气一口,反复压108-360次。
压腿伸筋是利用身体的自身关节功能和身体重力伸展下肢筋骨。炼功者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来决定下压的力度,不要用力太大,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力度。
能量归田:接上式。两膝弯曲坐胯下蹲(成低位站桩式),膝不过脚趾尖,交叉两臂自然松开,双臂向体两侧分开,掌心朝上,慢慢起立,双手掌搂气并向头顶靠拢,两掌心相对,意想宇宙信息被你的双掌搂过来,掌心劳宫穴对准头顶百会穴,稍停,两掌缓缓下落,两手臂边下落边向胸前靠拢,经头面、胸前至下丹田(肚脐),边下落边呼气,意想将宇宙的信息导入下丹田,功毕,恢复预备式。
作意息归田和鼓嗽吞咽。
意息归田:两手掌重叠,掌心向内贴在肚脐(下丹田)上,男左手掌在内,右手掌在外(女性相反),作深呼吸(逆腹式体呼吸)三次,沉入下丹田,体会意息归田的感觉。
鼓嗽吞咽:唾液满口,鼓嗽18-36次,边鼓嗽边吸气,吸满稍停,伴随呼气,分三次默送(内视)下丹田,体会唾液归田的感觉,散步数分钟结束收功。
灵动健身法的修炼,既舒展了筋骨,又是一套符合人体生理要求的规范运动。它在心意的主导下,对全身关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有序运动,利用心意和科学的呼吸方法,远远胜过一般体育运动。对平日运动少,或关节滞碍的朋友,这套规范套路能为人体生命增添活力。它既与人体的生理规律同步,又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合拍,为人体回归自然创造了条件。
从生理角度分析,现代人群心理复杂,又很少运动,造成了清静不足,忙碌有余的身心失衡状态,引起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失调,导致关节滞碍,行为偏激,引发了各种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灵动健身法,在心意的主导下,配合科学的呼吸和有序运动方式,有效的把全身各关节调理得张弛有度。灵动关节系统,有效的促进了各脏腑功能的良好运行,对调动脏腑功能起了积极作用,加强了人体整体机能的提高,为激活人体生命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调节经脉气血及血液、淋巴等循环系统的有力措施,对预防和调节现代文明病有积极效应。
灵动健身法在意、息、形的协调统一下,为体内显循环清理了路障,促进了血液系统、淋巴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的加强。对人体隐循环解开滞碍脉结,为疏通经脉提供了保障,促进了经络系统气血流注和信息沟通。由于生命显、隐两大循环系统的畅通,既为人体生命运行增添了活力,同时又为人体对外交流敞开了大门,为修炼《心法要旨》创造了良好条件。
灵动健身法行功至身体发热或有微汗,即达到了炼功目的。除了增强关节灵活性外,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带动了脏腑功能的有效参于。对一些慢性病、关节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调节作用,是预防现代文明病的有效措施。
5·1·2&&&
慢步健身法
慢步健身法,形体上跟平常走路差不多,但内在却与平常走路有本质的区别。把走路作为一项健身功法,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而创编的。
步行健身历来有之,古代叫“逍遥步、仙人步”。现今有许多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都采用步行健身。
步行,只是一般的锻炼,能起到较好的健身作用,但对治疗疾病还是有限的。修身养性心法的“慢步健身法”,对步行的意念、呼吸、步幅、速度、时间等,均有科学合理的安排,是对身体的整体调整。
身心放松,心平气合。行功意不散乱,始终保持平静状态。呼吸可按步数规律,也可自然呼吸,但必须保持顺畅自然,切不可憋气或长短不均。卷舌叩齿,心情愉悦为行功最佳状态。
起步时脚大趾要自然触一下地,落步时脚跟要先着地。自然中等步幅,缓慢行走。沿途景物不去理它,最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周围的清鲜空气,随吸气纳入体内(初炼者采用自然呼吸,训炼有素者,为提高炼功效果,也可采用体呼吸法)。步行时间,一般30-60分钟。
把行功分为前后两个时段,行功前时段,边行功边叩齿,吸气时,意想将周围清鲜空气从全身窍穴和毛孔吸入体内,沉入下丹田,边步行边默念“慢步健身,固齿壮肾”。行功后时段,边行功边扣齿,呼气时,意念体内浊气、疲劳之气、病气、沿十二经脉从上至下沿两手、两腿排出体外,边行功边默念“排出病气,入地九尺”(最好是用观想法默送病气从手、足排出体外)。
慢步要配合呼吸,呼吸要缓慢深长,可根据身体的虚实情况,采取不同的呼吸法。虚症或体弱者,可取7∶3呼吸法(多吸少呼),即走7步(单步)为吸,走3步为呼。实症或阳亢者,取3∶7呼吸法(少吸多呼)即走3步为吸(吸气较快),走7步为呼。无论采用补法还是泄法,都要保持呼吸均匀、畅快、不憋、不喘、以舒适为度。步行至全身发热、或有微汗就达到炼功目的。根据各人体质情况,如能坚持较长时间,效果会更好。
作意息归田和鼓嗽吞咽。
意息归田:即吸气时意想自然界的清鲜空气从窍穴及毛孔进入体内,随呼气沉入下丹田,共作3次。
鼓嗽吞咽:唾液满口,鼓嗽18-36次,分三次随呼气默送下丹田。吞咽毕,结束收功。
步行是一种全身性的原生态活动,是人体各系统自然协调机制,尤其是在松静状态下适度运行,对身体各系统功能的内、外协调起到规范性作用。民间流传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还有“百炼不如一走”等说法,虽有点夸张,但步行确实有健身效果。修身养性心法的“慢步健身法”,却比一般步行效果更好。实践证明,在心意主导和呼吸配合下,采用有规律的步行运动,对以下疾病有很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
对糖尿病有神奇的疗效。有报导说:“步行30-60分钟,血糖可下降20-30mg/dl。
现代医学把脚视为“第二心脏”。故慢步行走可改善心脏功能,对调节心脑血管病有突出的疗效。有报导说:“步行一小时左右,可使收缩压下降6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4毫米汞柱。可使脑瘁发病率减少1/3”。
慢步行走是在心神主导下的规范运动,能促进大脑物质涌出,使大脑的细胞活跃起来,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报导说:“步行能促进大脑分泌脑内吗啡,对调节情绪、缓解病情、止痛等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慢步健身法,是一项有序的全身运动,能激活大脑功能,且又调动了脏腑功能的有效参入。对身体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平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等,对各系统的功能有积极作用,增进人体整体机能的提高。
慢步健身法的功效,并非速效,它是较长时间的累积效应。因此,修炼者不可心急,不能要求速效。实践证明,步行百日起效,三百日有显效。故修炼者应树立信心,炼功效果在持之以恒中获得。&
5·1·3&&&
心静神明精神爽,气血通达周身畅。
安神养血亦补脑,动静相宜获健康。
松和静是两个不同的含意。松是对身体内、外、上、下各系统的放松,也就是说身体的全部暂时放下俗事活动所承受的一切负担,进入轻松的状态。静则是指心神的安宁、详和,暂时排除心理的紧张和緐杂的各种思绪杂念,让心绪得到宁静。松和静两个方面,松是前提,静则是本质,是目的。没有身体的放松,就不能获得心神上的安静。放松的程度,决定了入静的深度。松静是人体的一项自我调整措施。
在人体调整过程中,松为体,静为用。松静法要在“静”字上用功夫。
我们从深层次思悟静,颇有内涵:
静,有其独特的妙趣:多一份宁静,便少一份纷争;多一份宁静,便少一份灾祸;多一份宁静,便多一份安祥。安祥是健康,安祥又是幸福。
静,又可达到不同的目的:我们要在安静中把緐杂的心绪解放出来,因为静可以力戒虚妄,力戒急躁,力戒脱离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静的积极效应。
静,还有其不同的境界,体现不同的人格魅力:遇事平静,体现了个人的成熟;处事冷静,体现了个人的沉着;仪表文静,又体现了个人的优雅;体态恬静,体现了身心舒适。
从健康角度讲:静是对心神的一种自我调节,它不仅反应个体人格,还能修身养性,调节人体气血,安定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平常的松静对人的身心带来不少益处,而修身养性心法的松静则更胜一筹。在松静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意、息、形的妙用,目的更明确,对人体身心调节,更趋科学性、合理性。在功态下形体放松效果越好,心神入静程度越深,对身心的调节效果就越有效。《心法要旨》的松静,是在意、息、形的统一和谐下进行的,如果没有意、息、形的参入协调,则不叫修炼心法,而只是普通的休闲,虽对身心有益,却难调养身心疾病。功态下意、息、形的统一和谐,为人体气血输布清理了沿途路障,气血畅通无阻,信息布化无碍,对调整身心病患、恢复健康胜过药物治疗。静是人体康复的人间琼浆。
身心放松为前提,心神安静为目的。心静体松是开启人体与自然界交流的大门。呼吸保持均、细、深、长,可采取自然呼吸,逆腹式呼吸更好,切忌气阻于胸和头,呼吸必须沉入下丹田。
行、站、坐、卧不离这个(松静),各种形体均可修炼松静法,但多数修炼者选择坐、卧两式。
坐式:坐法有多种,有坐櫈、坐床、坐蒲团、席地坐等等,其姿势多采用自由式,没有更多的要求,即两腿交叉而坐,櫈上随意坐,很自由。大体要求为两手置于膝关节上,掌心朝上,或掌心贴于下丹田,亦或结手印等。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修炼,都要做到心静体松、眼垂帘、下颌微收、两腋虚空、卷舌叩齿、面带微笑、上身正直(自然体位)。
意念轻松,似意非意,若有若无。气随意走,神安气和,逐步进入功态。
把调心、调息、调形三者有机的协调统一起来,身心“中和、宁静、慈柔”,全身气血运行顺畅,人体阴阳平衡,达祛病健身的炼功效果。
卧式:有仰卧和侧卧两种。仰卧于床上,松静自然,两腿自然伸直,双手置于体俩侧。枕头高低适宜,利于放松和呼吸,姿势调整好了,便可进入功态。侧卧:多数采用右侧卧,即右腿稍弯曲,左腿自然伸过去,踝关节压在右脚掌面上,左手自然置于胯关节处,右手弯曲置于面前,掌指自然松开(左侧卧要求相反),调整好呼吸和意念便可进入功态。
行功过程中,伴随有节奏的叩齿,行功扣齿,既不用力,更不用意,似乎与炼功无关,但确实又参入了行功,应顺其自然的伴随行功过程。
人体功态下的松静,不是心灵的自由放飞,而是一种养生要求。意、息、形的统一和谐,是“松静法”的主要基础。
调心入静贵在意。意为心灵的活动,平时思绪杂乱而无规律,人一静下来,就爱想问题,就像放电影,一幕接一幕。纷緐的杂念,影响心神的安宁,心神不宁,全身各系统处于无序的自由状态。“松静法”就是用静来治理紊乱的心绪杂念,把多头绪杂念平息下来,调到功态下单一的心灵境况,意的最高境界是净、正、纯。排除杂念的方法很多,心想一件轻松有趣的高兴事儿,以一念代万念;专注呼吸,默数呼吸次数,以数息法排除杂念;默念佛号、圣号、真言、诗句等,以默念法排除杂念;也可守一物、一景,以意守法排除杂念;还可观想师父法像、圣人法像,以观想法排除杂念等等。根据修炼者具体情况,使心绪达到炼功状态。
心静神则明,静,是稳定心神的良方,而且还能促进循环系统有序化,使体内代谢达最佳功况。形体松静于外,气血畅行于内,体内形成中和、宁静的运行模式,接近自然本底。文头的“静心歌”便反应了调心入静的实况。
调息入静贵在畅。呼吸均、细、深、长要畅通舒适。功态下的松静调息,可使先天炁和后天气更好的相互交融,经气化后便可滋养脏腑、通达百脉,人体诸项活动无不受益,对纠正体内疾病,起到“以气找病”和“以气祛病”的自调目的。这一自调过程,离不开呼吸的参入,离不开呼吸畅通的导引作用。
调形入静贵在柔。形体所动,松而不懈,不僵硬,不呆板,柔和恰当好处,有舞姿飘逸之美。形体所静,像青松立于茂林,像丰碑屹立大地,身心已融于自然,同万物共呼吸,有身心愉悦之感。
柔乃是自然本底特质,它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慈柔之德。心神的柔和,打开了人体与自然界交流的大门。呼吸的柔和,连接了人体与自然界的交流通道。形体的柔和,为内外信息的融合,创造了优越的体内环境。人体身心柔和是淘冶性情,协调内外环境的最佳生理态。
人体在松静状态下,经过上述三项调整,加强了脏腑功能,气血输布畅通,有利益气、生血、养精。精充、血旺、气足,使心肺之阳通下温于肝、肾,肝、肾之阴上济而润化心肺,体内阴阳协调,水火既济,“阴平阳秘”达最佳运行功况。行功30分钟以上收功。
在“松静法”里,收功与行功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三调的内涵看,功态和常态有很大的区别。从功态回到常态,要有一个调整过程,调整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炼功效果。收功主要引气机下降,避免气机滞留头、胸,防止“泰山压顶、胸闷”等弊端。
三息归田:用逆式呼吸法,即慢慢吸气,尽量吸满,呼气时用意念默送下丹田,共作三次,体会下丹田的感觉。
鼓嗽吞咽:行功过程中,由于卷舌叩齿的参与,有效的刺激了“神水”的涌出。因此,唾液比平时要多,但不要随便吞咽,应集中满口鼓嗽18-36次,分三次伴随呼气(导引)默送下丹田。吞咽要汩汩有声,体会下丹田有什么感觉。
双掌浴面:先十指交叉活动一下腕关节,再双手对搓至发热,分别由脸两侧向上搓,掌心经过太阳穴,十指过头。两手掌在印堂穴处汇合,再用力向下搓,两手食、中指经过两眼时,稍用点力压眼球一下。浴面力度由轻逐渐加重,如此来回浴面1-2分钟。
十指梳头:双手十指当梳子,同时从印堂穴开始向后梳。左右大拇指经过两侧太阳穴,两小指沿督脉经过百会穴,一直向后梳,最后两手中指过风池穴为止。手指稍用力,如此反复梳头1-2分钟。
循经拍打:先双手握空心拳,同时轻轻锤打双肩,即左拳打右肩,右拳打左肩,边打边吸气。再换空心掌,由胸拍打到腹,边拍打边呼气。来回锤肩拍胸腹1-2分钟结束收功。&
“松静法”是人体身心健康的一剂良方,虽很简单,却是很重要的基础功法,要炼好也并非轻而易举。我们在实践中接触过许多炼功的朋友,有相当多的功友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都忽视了最简单的基础功夫,且又缺乏科学的辩证炼功经验,基础没打好,提高便是一句空话。
人的心绪緐复难以静下来,就像奔驰的野马,所以,人们就用“心猿意马”来形容人心的复杂,说明多数人的心绪是很不安静的,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私欲的小屋子里,与自然界的交往极其有限。因此,把人体通向自然这扇大门,不自觉的给关起来了。本来“中和、宁静、慈柔”的“天性本心”,就这样被关在私欲的牢笼之中,与自然界本底背道而弛,严重的影响了人体身心健康。“松静法”可力戒虚妄,抑制急躁,避免脱离客观,让心冷静下来,身和心就得到了有效调节。身心松静下来,人体这扇通往自然界的大门就能打开了,自然界各种信息才能与人体的心灵相交流,获得自然界信息的滋养和润化,对身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自然界有一种独特的“凈化功能”,为人类所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液、化学污染等等,进行不断的凈化处理,尽量保持生态系统的正常。人体这个小宇宙,有大宇宙这样的“净化功能”。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既能分别清浊,排出废物,又能御邪杀敌,排出毒素,尽量保持人体的生理平衡,一般细菌侵害不了人体。非正常情况下,是人体本身出了问题,产生了异常变化,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细菌、病毒才会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若人的免疫系统正常,各种细菌、病毒难以侵害人体,只有人的免疫系统被破坏后,才导致人体生病。如果人心能做到“三不该”(不该激化的情绪不激化,不该吃的东西不吃,不该做的事不做),免疫系统一般不会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正常就不会生病。所以,人体生病,都是自己不自觉所造成。“松静法”加强了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吸纳,脏腑既得到自然界信息的洗涤和净化,又获得能量供应,增强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保持人体正常运行,为防病、治病、保健提供了保障。人体“净化功能”为保持人体的平衡发挥了巨大作用。故“松静法”对调节一般疾病确有科学的道理,而且往往比药物效果还要好。
修身养性心法,属于传统的“内功心法”,内功心法的涵意,是用心来修炼内功的一个法门,用心又关键在“静心”上用功夫。
现代人们心灵受到严重污染和伤害,带着病躯在“私心欲望”的海洋里漫游,太苦、太累,急需要调整和治疗。药物只能解决部分疾病,却难以根除隐患,且又产生了大量药源性疾病。“松静法”是调心治本的良方,意、息、形的统一和谐,是人体身心调节的主要措施。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松静法”既是人们的良医,又是益友。是修身养性心法的基础,也是人们健康的基础。&
祛病扶壮心法
现代人们,在社会竞争大潮中,因受到不健康思潮的影响,酿成了“伦理道德”的流失。又受自然环境的污染,导致天灾人祸不断,引起各种急性病、慢性病、药源性疾病等文明病的蔓延,并有上升的趋势。使人们很难达到健康的自然寿限(百岁以上)。许多人还因受到经济的、医德的、健康意识等影响,身心疾患长期得不到康复而受病痛煎熬。社会人群健康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引起国家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修身养性心法,针对现代人群生理、病理、行为及外环境等实况特点,结合“天人哲理观”和唯物辩证的方法论,从“自然规律”中找到了疾病源头。从“生命规律”中分析了疾病成因。从“个人行为”中剖析了康复机理。从“善恶转化”中探讨了健康理念。从“实践中”实施了辩证调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心法要旨》现代健康工程理论体系。内以静心、清心为主,克服忧气、怨气、躁气、闷气、怒气等不良浊气的产生,防止气阻色凝淤积于体内而损害健康。外以科学适宜的动功修炼,有利疏通经脉,排除病气,清除内疾,以改善体内的气血流注,强壮其体魄。用修心、养德予以统一协调,对身心疾病进行科学而又全面的调整,让患者不花钱能达到健身、康复的目的。
祛病扶壮心法设置了四套功法,基本抓住了人体生理、病理、康复等主要方面。遵照传统中医“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的观点,我们从调理消化系统、健肾、壮肾入手,排除体内病气为主要手段,用洗涤、凈化心灵转换个人心性为最终目的。既扶正了身心的失衡,又从根本上解决了诸多隐患的后顾之忧,标本兼治,达健康工程调身、治心的双重效应。
祛病扶壮心法,并非速效措施,而是根据修炼者自身投入的多少和修炼层次而获得不同的效果。修炼者应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通过自身虔诚修炼的累积效应,才是祛病消灾、达到康复的客观正理。每日投入1-2小时,或更多点时间,百日后见分晓,投入越多、效果越好,再往后,《心法要旨》将成为修炼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5·2·1&&&
移步健肾法
我们在4·2·3“意识体——生命的主人”一节,探讨了人体这个小王国,肾脏在人体担有“宰相”之责。
人体肾脏左右各一个,中间是督脉的命门穴。在人体脏腑中,肾脏是至关重要的器官,两肾为元阴,命门为元阳,阴阳匹配,水火既济,组成了人体元气制造厂,故,两肾与命门实为一体。肾精构成了人体的基本物质,主发育与生殖,也是人体各种机能的物质基础。肾精滋养骨髓、脑髓、以及其它脏腑都需要肾气的润化滋养。精与血相互资生,精足则血旺,因此,肾有“先天之本”一说。传统中医认为,肾主纳气,人的呼吸虽是肺主持,但吸入之气只在肺脏作粗放式分解,还必须由肾脏、命门与“先天祖炁”相接,参入水谷精华,经过“气化反”,转化成人体的特殊营养——元气,才能供养全身脏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骨髓才生化有源,使骨髓得到滋养而坚固有力。人体毛发的润泽与枯槁,与肾气的盛衰有关。人体的听觉功能,也有赖于肾气的充养,听觉才能灵敏。总之,人体肾脏强壮与否,对健康长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代人们健康欠佳,几乎近半数以上国人都存在健康问题。人体生病与免疫系统有关,而免疫系统又与肾脏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人体肾脏健康,元气就充沛,就会增强免疫系统,发挥抗病作用。诸如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骨骼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对各种慢性病都能发挥调节作用。问题是多数人的肾脏存在健康问题,很多人也考虑补肾、强肾,但大多数都不太理想,原因何在?一是心境不静,心理压力过大,欲望过高,心浮气燥,动摇了“先天之本”,导致身体失衡。二是性生活透支。据有关资料报导,现代人一生的性生活,多数人要超支五十到一百年,导致肾精亏损过大,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人们难以过百岁大关的主要原因之一。华夏古人提出,夫妻合理的性生活,应是春一、夏二、秋三、冬藏。即春季每月一次,夏季每月二次,秋季每月三次,冬季保精休养,按季节而调节性生活,一年共18次。古人的要求也许有些苛求,但现代人们的性生活太过频緐是事实。所以对肾精的超支,就是对生命的透支,以致肾的亏损很难弥补,故免疫系统低下,易患各种疾病,这是值得人们警惕和反思的大问题。目前对肾亏损的补救办法有三条:一是调整好心态,减少浮燥。二是节支保精、减少亏损。三是健肾强肾,修复“先天之本”。调整心态,节支要靠自己把握,健肾强肾、修复“先天之本”就是修炼壮肾工程——移步健肾法。
心平气和,卷舌叩齿,轻松自然的移步行功,并配合有节奏的叩齿,每移动一步叩齿两下(一轻一重)。行功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边移步行功边默念:“移步慢行,固齿健肾”。第二阶段,边移步行功边默念:“排除病气,入地九尺”,伴随呼气将全身病气经两腿默送排入地下。
移步健肾是两足掌贴地移动,移动的步幅很小,很慢,基本上是拖着两条腿笔直向前移动,切忌移大步,或心急行走。两足间距既不能太宽,又不能靠得太窄。太宽重心不集中,太窄移步时重心不稳。两足间距约15公分左右为宜。两足向前移步时,是平行向前,而不能成外八字形。行功必须穿平底鞋,宽松衣服。
两足交替向前移动,重点要掌握好人体重心。左足移步,人体重心必须落在右足跟,右足移步,人体重心必须落在左足跟,膝关节不要打弯。两肾、命门等处一定要松静自然,不可用劲或板直,也不要倾斜,腰部要自然受力,任何板直或倾斜晃动都会影响功效。边移步边叩齿,唾液满口时再鼓嗽18-36次分三次送入下丹田。
行功过程中,腰部可能有酸胀或轻微疼痛等不适感,这是肾脏不够健康的反映。一般移步约15分钟后,腰部便有微热或轻微跳动感,这是肾和命门正在紧张工作所发出的信号,说明已达到炼功效果,是好现象。
呼吸保持自然均细顺畅,呼吸频率比平时深长点更好。
移步,两腿直移使腰大肌拉直强化,重心左右移动,一顶一松像给两肾作温柔的按摩,增强了两肾的气血供应,促进了肾脏的功能恢复。这时命门也受到按摩和震动,促进命门火旺,腰部发热,加强了与肾脏的机能合作,为元气的生产增添了动力。人体元阴(肾脏)、元阳(命门)得到充分的动力支持,不但肾脏复壮了,各脏腑也得到很好的调节和营养补给,增强了人体生命活力。根据各人肾脏亏损的不同程度,炼功效果有长短,一般百日便能收到效果,亏损严重者,可能时间稍长点。
功时问题,应与炼功者体质情况作不同的安排。一般在30-60分钟为宜,折合步数约3000步到6000步。体质很虚弱或患有严重肾脏疾病的朋友,如果还能行走,在不影响各种治疗的情况下,参入此项健肾活动,可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慢慢延长功时,重病患者切忌心急。如果不能行走,可选择穴位点揉、温炙治疗,行“添油续命”之法,尽量延长生命。
鼓漱吞咽,三息归田,自由漫步。
鼓漱吞咽:行功结束,唾液满口,鼓漱18-36次,伴随呼气分三次沉入下丹田。
三息归田:吞咽毕,作归田法。吸气时默想周围新鲜空气及相关信息,通过体呼吸被你纳入体内,呼气时将信息默送下丹田,共作三次。
自由漫步:人体平日活动,一般都很自由,移步行功,有特定要求,改变了自由活动方式,人体各系统,尤其是关节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与常态大不一样。行功结束,必须马上调整过来。自由漫步,就是恢复原生态的自由活动。漫步3-5分钟,便可结束收功。
人体肾脏,好比是一台很重要的生产设备,企业的生产全靠它支撑。但设备年久失修,带病运行,其运行功况很不理想,出力大打折扣,达不到生产的要求,必须进行设备维修保养,否则设备有报废的危险。通过清洗、紧固、添油,或更换部件等维修保养后,设备才能投入正常运转。移步健肾法,相当是给肾脏进行维修保养,同时还加强了人体肾脏与命门的阴阳(元阴、元阳)平衡,达到了健肾、修复肾功能的双重效应。因此,通过肾脏与命门的水火既济,在心灵的主持下,有效的调动了人体特有的自我修复机能。移步健肾法是健肾、强肾、修复肾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任何药品、营养品所不能替代的自我修复功能。
移步健肾,对内脏系统有着节律性按摩作用。对胃肠系统功能有强化作用,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可祛除胃肠的寒、湿诸症。对排除胃肠积气、解除大便秘结有良好的作用。
移步健肾对腰脊诸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移步时的一顶一松,使腰椎、尾椎等受到规律性扭动、牵拉、挤压,起到很好的调节效果,对一般腰脊病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移步健肾法还可增强腹腔内血液循环的流畅,对健脾强肝有良好效果,各脏腑得到充分的营养补给,加强了各脏腑的功能合作。对糖尿病的改善和恢复有积极作用。有节律的移步走,有效的发挥了“第二心脏”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人体的元气,主要靠肾脏和命门的精诚合作来完成。肾脏强壮是人体健康的主要基础。肾气是人体的主要滋养调节系统,肾强壮,可为人体各器官、血液、肢体等提供更多的营养。移步健肾是目前最理想的健肾工程,对肾脏有极好的修复效果,对改善肾功能优于药物治疗。所以说,健肾工程牵动全身各系统的优化运行,是健康的基本保证。
5·2·2&&&
碎步颤抖法
碎步颤抖法,是根据传统的“清升浊降”养生原理,即正气清轻而上升,邪气浊沉而下降。按现代科学理解,是利用地球引力磁场,将人体内的浊气、病气,通过颤抖而下行,以心力(意念力)配合呼吸导引,把病理邪气从上至下排去体外,再吸进新鲜空气给予补充,维持人体场能平衡,达到减轻病痛或康复的目的。
排病气,涉及人体各种气的原理,人体之气,是指人体循环的物质流,并非空气的气。人体内的各种气,粗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气,如先天“炁”、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统称为正气。这些气在体内互为表亲,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机能。另一类是与人体健康无益或有害的气,如病气、浊气、怒气、怨气、郁气等,统称为邪气。这些气在体内有害无益,一旦人体精神防线受损,它们便会侵蚀机体,形成各种疾病。这两类气在体内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
正气,由经脉传输全身各系统,经各系统运化之后,便会产出经脉气、血气、脏腑气等。先天“炁”是人体制造元气的先天精华物质,无先天“炁”的主宰,人体就无法制造元气,没有元气的充养,经脉气、血气、脏腑气等,就失去了运化滋养。元气是供人体各脏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的特殊营养物质,是宝贵的生命能量。
邪气,对健康无益,在人体生命机能正常情况下,邪气在体内潜藏,在人体生命机能受损或外邪入侵后,邪气与外邪勾结,演变成各种疾病。
人体邪气有两类:一是自身激化所造成,如大怒、大怨、狂喜、过悲、仇恨等,使体内分泌出各种与情绪相应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不但与人体正常运行无益反而有害。如瞋恚(仇恨)所分泌的化学物质成紫色,其毒性很高,如果得不到化解,积聚体内是极大隐患。另一类是外邪入侵,如风、寒、湿、热、外伤等,这些外邪都是在人体情绪处于低谷或疏于防范时才会乘虚而入,人体情绪正常,外邪则不能入侵。当外邪侵入人体后,很快与内邪勾结,在体内形成病灶。人体生病,多半是由此类情况造成。
病气是人体有害之气,由各种邪气所形成。传统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之气“聚则成形,散则为气”。病气积聚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形成病灶。
人体内的浊气比较好排出,因为它还未聚积成形,等聚积成形了,就比较难排出。人体的病气,依附于某脏腑或组织细胞内,要排出,必须再化成气(脱离依附)才好排出。这就要求修炼者勤修苦炼,增强功力,尤其是要加强德力的修炼,因为德力是转化功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功力增强了,才能将病灶气化脱离依附而排出体外。内力强的功夫师,用功力采取全身排病气或局部抓病气的方法给病人治病,就是利用自己的内力“气化功能”来完成。体内的病气排完了,病也就没有了,康复了。
传统中医治病,是运用药物归经原理,药物在体内分解后吸收,与体内“气化功能”相配合,某药走某经,通过经脉输布到达病灶区,病灶区经药物作用,逐步化成气,从体表汗液、呼吸、两便排出体外。这种治病方法,药物必须对症归经,如果药物不对症归经,非旦起不到作用,还在体内蓄积,形成另类疾病——药源性疾病。现代中医是按传统的药物归经理论和辩证论治原则为病人开方司药吗?西药的对症治疗能根除疾病隐患吗?这些问题,只怕难以回答,常吃药的患者应该有所体会。行医是一种非常高尚的职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司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责任,所以医生要有良好的医德。如果病人碰到不负责任的医生或庸医,那就要吃大亏。
碎步颤抖法排病气,虽来得慢,却没有付作用,随着功力的增长,排病气效果会逐步提高,炼功者应有信心。
心情轻松,神形集中。呼吸慢细,吸满吐尽,卷舌叩齿,唾液满口鼓嗽吞咽。
碎步颤抖,顾名思意是以小碎步缓而慢一步一步向前慢行,它有别于移步健肾法,更不同于慢步健身法。每行一单步颤抖一次,直至收功。正确的行功是迈左脚人体重心要落在右脚跟,迈右脚人体重心要落在左脚跟。行功不记步数,因步数太多,会影响注意力,按时为好,一般10-15分钟为宜。身体虚弱者,行功时间还可缩短,随着身体好转,逐步增加功时。
碎步颤抖法也可在原地碎步颤抖。行走有困难的患者,还可扶它物原地颤抖排病气。
人体内的心、肺、大肠、小肠等脏腑病气、浊气,由两手十指排除体外。脾、胃、肝、肾、膀胱、胆等脏腑病气、浊气,由两脚涌泉穴和十趾排除体外。
碎步颤抖法要注意人体重心,不可前、后、左、右偏移,也不要让脚掌负重,颤抖的形体动作规范,才能使体内病气、浊气顺利下行。重心不稳,体内病气、浊气下行不畅,达不到行功目的。
行功过程中,一定要全身放松,集中心神认真炼功。颤抖几分钟后,有较明显的浊气下行感觉,约颤抖10分钟后,加个意念,默念“排出病气,入地九尺”。这时要集中排病气。排病气时,呼吸要深长点,吸气不要管它,呼气时要体会病气、浊气随呼气一阵阵下行的感觉,有点像暑天冲凉的舒适感,如此排病气3-5分钟便可收功。
调息归田,鼓嗽吞咽。
调息归田:排完病气后,不要马上离开炼功场地,因为个人场能已发生了变化,需要补充能量调整场能。认真作深呼吸,吸气时,意想周围新鲜空气被你吸入体内,用意念默送下丹田,反复作2-3分钟,以平衡个人场能。
鼓嗽吞咽:唾液满口,要鼓嗽18-36次,随意念伴呼气分三次默送下丹田结束收功。
碎步颤抖法是采用整体排病气的方法。人体的病气,一般不易排出体外,尤其是器质性疾病就更困难了,但浊气比较好排出,所以一般排出的是浊气,对健康也有好处。初炼功的朋友只能逐步排病气,能见到效果就不错了,很难达到速效。这就需要加强炼功,加强意念力的修炼,意念力越强,排病气效果就越好。这是功力与效果的关系。功力的强弱靠自己修炼获得,所以炼功要虔诚投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场能,不同健康状况,有不同的场能。健康者的场能,在人体周围是一种白色辉光,就像蒸气那样,而且很亮。有病的人场能就不一样,是一种带灰色的辉光。重病患者的场能是一种黑色辉光。这种辉光用肉眼看不见,可以用辐射场摄影提供辉光的质量指标。
如何将体内的病灶化成气排出体外呢?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气化功能”,只是一般人不了解而已,就是了解一点也不会运用。这种病灶气化的功夫,就是我们的“意念力”(即心力)。这种“意念力”,在传统内功心法里叫“功夫”,在佛道两家的修行中称为“法力”。高功夫师父还可“搬运”东西,他一发功(发意念力),这东西就不见了,就是运用的“气化功能”。当然物质不灭,这搬走的东西总会在某一个地方出现,不会无端消失。与“气化功能”相反而又是配套功夫的是“还原功能”。此地“气化”,彼地“还原”,全是师父的心力作用。气化搬物过程,速度非常快,肉眼无法察觉,搬运过程不受时空限制(超光速),不管远近,几乎同时能到,这是“还原功能”的机理。到目前为止,不管什么样的高速摄影设备,都捕捉不到这个“搬运过程”,故在世间就感到很神秘,多数人又不相信这个事实,成了人们“天方夜谈”的话柄。
我们修炼是从健身角度,从治病角度考虑,没有必要去研究那些说得清而道不明的事情。当然,这些高功夫,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炼成,它需要根基、功德、福祉、机缘等综合因素,再经过虔诚修炼方能获得,一般人无法达到这一修炼层次。
碎步颤抖排病气,是一项心力(意念力)修炼技术。人体病气是依附在人体的组织器官,与组织器官形成一个整体,要把这种病气从组织器官里分离出来并非易事。如癌症,西医的办法就是开刀摘除,中医的办法是用中药化郁散气再排出体外。一般修炼者排病气,多半有感觉而效果不大,病气脱离组织器官,需要比较强的功力才能逐步“气化”,如果有高功夫师父,可用“搬运功能”直接把病灶搬出来“入地九尺”,效果最理想,但这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因此,碎步颤抖法主要是修炼“念力”的训炼技术。当然,训炼中能排出一点病气,那怕是千分之一也是效果。
人体排病气,人们并不了解其中奥妙,以往有些“气功师”给别人排病气,当时似乎有效,可病人一回家,病气又上身了。这是因为病气认得家,“气功师”发功时,病气很不情愿的才被迫出来一点(大部分还在体内),你不采取措施留住它,它就要回家。如果把人体病气比作一条小狗,这狗很聪明,不管你把它带走多远,几千里、几百里,只要不被你限制,它总会想办法回到主人家。如果你把它关起来,它就出不来了,也不能回家。人体病气也许跟这狗的情况差不多,我们所排出的病气,必须要采取紧固措施不让它回去,我们给它编了一个程序,把它“入地九尺”。这个程序就是紧固措施,让病气永远出不来,这样病人的症状就会减轻一点,多来几次,把病气排完了,都把它“入地九尺”的封固起来,病就好了。这是借用大地的“德效应”来镇压病邪之气,其它人为的任何方法都难以助效。
碎步颤抖法排病气机理已欣然道出,修炼者能接受多少?把握多少,就看修炼者的悟性和机缘了。
5·2·3&&&
下蹲剑指桩
下蹲剑指桩由站桩功演变而来。站桩功源于少林寺武术的秘传功法,又叫马步站桩,是一种形体与意识动静相兼的功法。华夏民族地广人众,自古以来就有习武、养生的传统习惯,中国武术界和养生界一样,也有百家千种功法之多。各门派所流传的功法中,武术和养生基本上都设有站桩功,故站桩功有百种之多。各门派虽对站桩功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但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站桩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体质训炼,是加强炼功者综合体能的主要功法,受到武术界、养生界各门派的普遍重视。
《心法要旨》的下蹲剑指桩,注重意念、呼吸配合桩功的起落,加强人体对自然界信息交换速度,为激活脾、肝、肾三条经脉注入了动力,对人体整体素质提高有重要意义。由于下蹲剑指桩发力于腰,腰是人体中心区域,腹部又是脏腑的住所,针对腰腹的锻炼,充分调动脾、肝、肾诸经气血流注,对提高脏腑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腰腹的锻炼,就抓住了健康源头。人体背后腰眼正中为命门穴,前面肚脐为神阙穴,正好前后对称,这两个穴位对人体生命运动有重大影响。功夫界又称命门和神阙穴为“前后丹田”,是修炼各种功法地重要窍穴。同时,腰又是人体发力之源,元气生产基地,对腰腹的锻炼,有力地促进了脏腑功能,对加强人体免疫系统有其独特的效果。下蹲剑指桩还是修炼外界信息内收,体内信息释放于外的主要功法,是长功和利他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行功要心平气和,把心态、呼吸、形体调到神静体松的炼功状态。一般采用中位桩架,年青朋友也可采用低位桩架。
下蹲剑指桩由下蹲、起立、剑指三个形体动作组成。行功动作要在心意的主导下,呼吸与形体协调统一,作到形体随意动,呼吸伴功行。把炼功八环节中的“稳”字诀要领融于功中,是炼好下蹲剑指桩的关键。
身体自然松静站立。卷舌、头正,上下齿放松并留一缝隙,下颌微收、两眼垂帘、或轻闭,两脚分开成外八字形,两脚间距略宽于肩。
下蹲剑指桩的三个主要环节,一是下蹲、二是起立、三是剑指。下蹲并非普通蹲法,其要求是:坐胯、重心落于两脚跟,双膝不要超过脚尖,上身自然松直,可稍向前倾一点。起立,两脚跟同时用力撑起大腿,传于腰而殚发全身,蹲起动作不能晃动。剑指的要求是:中指和食指倂拢伸直,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大拇指指腹搭在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甲上,形成一个小闭路环,身体内的病气、浊气由剑指的中指和食指排出体外。
起势前默念:“天道、地道、人道,三道合于大道,天地人合一,万物融一体(意想天、地、人合为一体)”。边念边吸气(逆腹式体呼吸),并轻微提肛肾,稍停,上身慢慢下蹲,两手随下蹲之势慢慢向前抬起,边抬手边变剑指,两手臂自然向前伸出,两手剑指相距与肩宽,两臂不要高于两肩,边下蹲边呼气。呼气时意想两手臂成了气筒,将体内病气、浊气通过两臂从剑指排出体外,并默念“排出病气,入地九尺”。呼气毕,稍停,两手剑指自然松开变掌。接着上身缓缓起立,边起立边吸气,两手掌同时从前往后两侧划过来(手掌像划水状),收放在体两侧,恢复松静自然站桩姿势。如此一起一落、一紧一松、一收一放,反复作直至收功。
行功过程中的意念放在剑指上,剑指的感觉很重要,体会剑指排出的病气、浊气有凉凉的或胀麻的感觉,暂时没有感觉也不要去追求,炼一段时间自有感觉。起立时吸气,体会两掌从前往后两侧划过来时,是否有阻力,好象两手在水中划的感觉。
行功中要配合好呼吸,呼吸越深长,动作越慢,故下蹲剑指桩动作不宜快。
下蹲剑指桩的形体动作,蹲下去是标准的低位站桩,大腿和小腿约成90度角,不要蹲得太低,大小腿要着实出力,起立时,力从两足跟发出,不要借用惯性力,否则达不到要求,影响炼功效果。手的大小臂要自然伸出,不要用劲,以免影响排病气。
炼下蹲剑指桩体力消耗比较大,每次炼功要坚持10-30分钟,或下蹲108次-360次(一起一落为一次)。体弱者或病号,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功时。重病号或行功不便者,可选炼其它动作,不要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待体质恢复了再炼下蹲剑指桩。
鼓嗽吞咽、循经拍打、三息归田。
鼓嗽吞咽:唾液满口,要鼓嗽18-36次,分三次默送下丹田,吞咽时应汩汩有声。
循经拍打:伴随呼吸从上至下循经拍打。吸气较快,呼气时拍打上肢、胸腹、下肢,反复拍打3-5遍。
三息归田:用均、细、深、长的体呼吸引气机归田。吸气时,意想宇宙信息迅速从全身毛孔向体内聚积,与体内气机汇合,伴呼气送入下丹田。共作三次结束收功。
下蹲剑指桩消耗体力较大,使全身各系统得到了充分锻炼,尤其是对腰部的锻炼,有力的促进了任、督二脉的循环,任、督二脉循环旺盛了,便带动了全身经脉,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了充养,获得全身调整的效果。
在民间的一般锻炼中,有一种蹲墙功,很多人体会说,“下蹲可蹲跑一身病”。那么下蹲剑指桩,是在心意的主导下,在意、息、形的高度协调统一下的有序运动中,以吸清排浊、促进脏腑功能为主要目的,加强了人与自然界的信息交换力度,为改善体内循环,增强脏腑机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下蹲剑指桩作为特殊训炼项目,它优于一般性锻炼,对调病、长功具有独特的效果。
下蹲剑指桩加强了人体对外信息交流,全身经脉循环旺盛,促进了体内阴阳调节机能,对人体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下蹲剑指桩要求身体重心落于两脚跟,主要是对脾、肝、肾三条经脉的发动,有力的促进了全身经络系统的气血流注,使脏腑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提高了体内“气化反应”,形成“肾间动气”效果。“肾间动气”乃人体生命之源,只有命门、肾脏二者之间的高度协调统一,才能达到“肾间动气”的振动效应。也说明人体元气生产处于优化状态,当命门和肾脏功能发挥极至时,才会出现明显的“肾间动气”振动现象。“肾间动气”提高了元气的产出,增强了全身各脏腑的元气供养,大大加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下蹲剑指桩,对各种慢性病有独特的调节效果,比药物治疗要优越得多,成为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最佳项目。
下蹲剑指桩的起、落、松、紧、收、放,经意、息、形的有机配合,使主要关节得到调理,对调治腰膝关节,肩关节有突出的疗效。由于加强了脾、肝、肾三条经脉的气血流注,肾经循环旺盛,对肾亏、肾炎、腰膝酸软等生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康复效果。下蹲剑指桩还加强了胃经循环,对胃炎、肠炎、腹痛腹泄等消化系统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失眠、神经衰弱等病,可收到满意的疗效。行功的消耗较大,有效地燃烧腹部脂肪,对减肥有独特的功效。&
5·2·4&&&
清静惟养心舒畅,净观莲花显霞光。
平日身心清若水,常驻慈颜身心康。
人体生命既需要动,更需要安静。动静相兼是人体生命规律。现代社会人群多有偏颇,已过者多,清静却又不足,自身免疫系统、各种防御功能等,多数人遭到不自觉的自我破坏,以至身心每况愈下,却不知患病原因何在?实践证明,人体生病,不要老是盯着细菌、病毒,它们并非原凶,心灵的污染才是生病原凶,应向内找原因。已生病者,不要依赖药物,更不能把药物当饭吃,应向内求,改善免疫功能,加强身心修养才是正理。以静制怒防止偏颇,以养治心抵制污染,静养是调适心境,恢复健康的有力措施。
静养有哪些妙处呢?前面章节我们讨论了静是人体自我调节的需要,也只有心境静才是人体获得健康的唯一途径。现代社会人群的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导致身心失衡,疾病频发。社会人群的疾病总体有两大类,一是心病,二是身病。而心病却占疾病的70%左右。心病即心因性疾病,是由于人们的心理污染,行为不当所造成的各种疾病。如:太高兴、太失望、太紧张则伤心,易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大怒、大怨、瞋恚(仇恨)则伤肝胆,易患结石、肿瘤、肝胆类疾病;过度思虑、过度郁闷、过度忧虑则伤脾胃,易患消化系统疾病;过份悲伤、过份痛苦、过份操劳则伤肺,易患结核、肺病;恐惧、惊吓、提心吊胆则伤肾,易患肾病、内分泌紊乱等。总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内因),在社会竞争、拚搏、争斗、物欲横流的大环境里,有些人丧失了理智,一切为钱干,一切向物看,以致丢掉了“道德伦理”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样的社会大潮中,最易受刺激和影响而引起心理失衡,导致诸病袭来。人若没有过高的欲望,不违背自然规律,一般心理都比较平衡,很少患心因性疾病,而违背了自然规律,都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而患病,这是“物极必反”的结果。患有心因性疾病的人,主要是“心神外驰、元气外泄不保”所致。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人的神与气大量外泄,又得不到及时控制和调整,必会引起神弱气虚,正气不足,免疫系统受损,抵抗力下降,外邪才有可乘之机。再者,人在发怒、瞋恚或作恶时,体内又会产生大量毒素,抑制和破坏了免疫系统而加重病情。因此,人们需要切切实实的安静下来,用静养这个自我调节的“良方”,好好将心灵洗涤、修缮一下。
人体这台超高级生物仪器,他拥有自我调节系统,就看我们用不用。这个调节系统很有讲究,只有在身心切实放松、安静的情况下,才能激活调节功能,只有在“自省”悔过的条件下,才能达到最佳运行功况,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若在紧张、思虑緐复、杂乱无章的心境状态下,很难激活自我调节功能,这一调节机制的原动力,就是个人的德力(或称德性),德力越厚,运行功况越好。所以,要在入静中思过(自省),反省行为过失,采取有效修正措施,使心灵得到洗涤和凈化,这叫做实修。
有了悔改这个心愿,心灵方能建立起正念,才能明辨是非,认清事理,治理痴愚和贪欲,让你增智开慧,你的德力才能上升,对外界那些嫉妒、厌恶、发怒、瞋恚、邪念等不良信息,你就有了抵制能力,体内的“神”与“气”就不再外驰了。这一可喜的变化,比吃了十全大补还受用得多。它让你心灵萌生善心,滋生慈悲心,培育出“中和、宁静、慈柔”的德性,在与外界的交往中,便会流出善愿、善行的高尚品德,遇事为他人着想,帮人、助人便有无穷乐趣。对人、事、物的认识便有了客观而正确的衡量标准,个人道德也有了飞跃提升。这些悔过、善愿、善行的过程,都是积聚良性信息的妙法,也是增长德力的源泉,这叫做实证。这实修实证的果实,便是静养的妙处。
修身养性心法的静养,遵循了自然规律的得失观,即“多失多得,少失少得,欲得先失,不失不得。”我们失去的是不切实际的欲望,是恶习、是疾病,而得到的却是安心、是智慧、是健康。这种得失观,是培养我们豁达大度的胸襟,舍己利他、无私忘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它是获得身心解放的有效措施,既有利于个人,又有利于社会,是一举两得的灵丹圣方。
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姿势,或站、或坐,以较长时间的入静,让心神、形体安静下来。卷舌、调息。心情恬畅地进入功态。
站式:以站桩为基础,介绍两式。
丹田静养法:左手掌劳宫穴贴在肚脐(下丹田)或关元穴上,右手掌劳宫穴贴在左手掌外劳宫穴上(女性相反),用意念守住肚脐或关元穴。
抱球静养法:抱球有两种,一是双手掌左右相对,在腹前抱球。二是双手掌上下相对,在腹前抱球。
形体调整好后,按各自所选择的姿势要求,把呼吸调到均、细、深、长,以至绵绵若存,似有似无最理想。意在丹田、关元、或抱球上,体会功境中的反应。
这两种站式,均采用传统的站桩架式。站桩又分高、中、低三种桩架。总体要求是,上身保持自然体位,人体重心要落在两脚跟上,脚大趾和二趾用点力扣地,两脚掌作支点,身体略向前倾,以利呼吸畅通和重心平衡。三种桩架的区别在于“坐胯”。高位桩最简单,稍坐胯就行了,大小腿夹角约160度左右。中位桩坐胯,大小腿夹角约130度左右。低位桩坐胯,大小腿夹角不小于90度。不管采用哪种桩架,都要求稳健扎实,像深埋在地下的树桩。
站桩功各门派都有各自的要求,如:悬顶、舌舔上腭、下颌微收、含胸、拔背、松肩、虚腋、挺胸、收腹、园档、提肛等等,20多种,在修身养性心法中,这并非重点,我们的重点是以静养心、养神,围绕心神作功,强调身体舒适、呼吸畅通、心神安静为原则。行功中凡是不利于上述三条原则的,一定要立即纠正过来,由修炼者自己把握调整。
坐式:坐式有很多种,松静法里的自由坐姿也可采用。在此,我们仅介绍单盘坐。
单盘坐:即两腿一上一下的重叠坐,身体较好或经常炼功的朋友常采用。
静养法的坐式,重心主要落在臀部,两膝着地,上身自然松直,两眼垂帘,卷舌,心神恬静,面带微笑,下颌微收,两手置于两膝内侧,掌心朝上,手指自然松开。单盘坐比较稳健,适合较长时间静养。不管采用哪种坐姿,都要耗时半小时以上至几个小时,所以姿势一定要调整舒适。呼吸在静养法里是重要环节之一,多数修炼者采取逆腹式呼吸,频率调到缓、慢、均、细、深、长,以通畅舒适为佳。《心法要旨》是从静养开始调节身心疾病、恢复健康的。健身问题不解决,要想长功开慧就很困难。文头的养心歌,要求身心净如止水,心灵慈柔方可达到养心境界。
坐姿调整好了,默念“修心养性,结缘悟净,复归本心,返璞归真,”进入功态佳境。
静养法的行功要领只作简要介绍,多说易误导,人的心境千差万别,各人有各人的情况,文字语言不可能说得清楚,所谓“言语道断”就是这个道理,只能方便说说,作个提示而已。修炼的朋友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因各人情况有别,搬来了也不适用,意会就行了,要靠自己的悟性,自己总结才是正理。
静养法是以静为主的修炼,收功尤为重要,一般动功修炼的收功,只要把呼吸调匀,使气血归田,就可以达到收功的目的。静养法的入静修炼,持续时间较长,人体的“意识系统”集中在与自然界相关信息交流,与常态下的心境完全不同。由功态回到常态,必须把心境调整过来,是非常重要的转换过程。收功认真与否,直接影响功效和调病效果,也是防止气机在体内乱窜出偏的重要措施。修炼者意识决定收功,首先要作到“神归故里”,停止“意识系统”在功态下的各种活动。静养法收功应认真完成下列项目:
功中的卷舌除连接任、督二脉外,还有利于唾液分泌,要改变平时自然吞咽习惯,唾液满口集中吞咽,其效果更好,是一项绝佳保健措施。修炼者回神后的第一件事,将满口唾液鼓嗽18-36次,充分搅匀激活唾液中的各种精微物质,这是任何营养品、补药所不能替代的上品精华——人体免疫精品。即吸气时鼓嗽,呼气时将唾液用意念分三口默送下丹田,体会一下唾液沉入下丹田有什么感觉,下丹田是否有温热或鼓胀感?
先十指交叉活动一下腕关节,再双手对搓至发热,分别由脸两侧向上搓,掌心经过太阳穴,十指过头。两掌在前面印堂穴处汇合,再用力向下搓,两手食、中指经过两眼框时,稍用点力压眼球一下。边浴面边默念:“皱纹展开,颜面红润”。搓一次默念一遍,并回忆你少年时代嫩柔、红润的脸蛋,或默想你孩子的天真浪漫可爱的形象。手的力度由轻逐渐加重。如此来回干浴面1-2分钟。
双手十指当梳子,同时从印堂穴开始向后梳,左右手大拇指经过两侧太阳穴,两小指经过百会穴,一直向后梳,最后两手中指过风池穴为止。手指稍用力,边梳头边默念:“白发转青,脱发再生”。梳一次默念一次,并回忆你少年时代的满头青丝,或默想你孩子的满头黑发。青年朋友默想儿时的满头乌发。如此反复梳头1-2分钟。
两掌先从下往上搓,掌根至耳尖为止,再往下搓,一上一下,边搓边默念:“无病无灾,健康长寿”。并回忆你少年时的健壮体魄,或你孩子的健美身材。手的力度由轻逐渐加力,直至两耳发热、发红。如此反复搓1-2分钟。
将两手搓热,先左手在后颈项来回搓,累了再换右手继续搓,直至后颈项发热、发红为止。再握拳,用大拇指第一关节头,从上至下揉按颈项左、中、右三线(即督脉及两侧),手的力度由轻逐渐加力,如此反复搓揉1-2分钟。
先双手握空心拳,同时轻轻锤打几下双肩。左拳打右肩,右拳打左肩,边打边吸气,吸满,再换空心掌由胸拍打至腹,边拍打边呼气。如此来回拍打1-2分钟。
上述六法原系道家传统功法中“返老还童术”的技法,我们在原基础上,又增加了穴位和信息程序,既达到了收功目的,也是一套很好的抗衰老保健功法。
完成上述六法后,再作三次深呼吸。以意领气,吸满,配合呼气默送下丹田,反复作三次,人体心神和气机就恢复常态,再散步2-3分钟结束收功。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五谷菜蔬人间烟火。五彩缤纷花花世界。生态系统每况愈下。人,谁能无病无灾呢?
静养法的主旨,是修心养德,祛病扶壮。而祛病扶壮的前提,是要调整好心态。心态是调治疾病的基础。动以调身,静以养心。故静养法是动功的延伸和升华。
人体的生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有的人是蓄积而发,有的人是急性而发,而有的人则是偶然发而,其病因、病理各不相同,恢复也有緐简长短之别。调病过程取决于心境的静化过程,静养法就是转化这一过程的有效措施。
静养法的机理,是主动与自然界进行交流。在人体生病的情况下,要找到生病的原因,这一过程的修炼方法,就是通过静养法在入静中“自省”,从“自省”中悟出,自然界、社会、个人“行为”三者之间与健康的关系,从中弄明白人世间应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如何适应社会规律?如何与人相处?又如何摆正自我?行为有何不妥?如何做自己该做的事?把自己的言行、举止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道规律作一客观衡量,有哪些违背了规律?把这些关系搞清楚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化解措施。如此“自省”,我想不难找到病因之所在。当然这要看个人心境是否正?对人、事、物的认识是否客观?如果心境不正,对问题的认识偏颇,那就谈不上“自省”。只有找到了病因,不管是药调,还是养生自调才会有效果。
心境静(净)而不染尘垢。水静则清,心静则神明,神明则明辨是非善恶。心境正而不染贪欲。非我之财不拿,非我之物不取,名利自有归属,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心境纯而不染恶习。纯则无污点,像鲜艳的红莲,出污泥而不染,给人以清香之美。万事由心起,百病为心造。人的心境修到这种境界,世间还有什么事为难?又有什么病不可治呢?!
生病了怎么办?让我们的身心回归自然,请自然规律的“德效应”为我们凈化心灵调治身心。同时,我们还要尊重自然,努力保护自然,还自然界一个“中和、宁静、慈柔”的本底态,人与自然界就达到和谐共融的最佳运行功况。
人的心灵如此不安,“意识系统”变化无常,身心受累在所难免,遭疾病侵袭事出有因。《心法要旨》修炼就是调整人的心灵,把“意识系统”从形形色色的欲望包围中解放出来。静养法是人体主动与自然界进行交流,以调节五脏功能,使“意识系统”由污染逐渐洗涤、净化,返回到静(净)、正、纯的真我状态。效果如何?靠各自的努力。一颗善心是作功德的资粮,一颗慈悲心是作功德的动力。无善难修心,无德难养功。有善心、发悲心,才能萌生愿行的万项功德。功德越大,个人场能亦大。故,邪不可侵,身体健康,寿命就延长。那些在道德上“透支”者,他们违背了自然规律,这部分人一旦生病,不调整心态,不“自省”律己,极难痊愈。在道德上未“透支”,或虽有点欠债但不大,而且有醒悟悔改行动的,多作功德“还清债务”,病也会逐渐好转或痊愈。世间这样的例子多的是,信不信全凭自己的悟性。因果律是自然法则,是客观规律,它最公平、公正。它不因谁有权势、谁有财富而偏袒谁,它既不畏权势,也不讲情面,是百毒不侵的好法官,不管贫富贵贱,还是男女老幼,一律平等对待,这就是自然规律的“德效应”。
人身疾病,是个因果关系,所以说,凡病有因果。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识这个因果关系。还是那位哲人说得对,“有的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里面的哲理内涵,我们现在应有所领悟。可能还有人要说,有的人一贯“行为不端”,为什么自然规律没有惩罚他(她)?这类公案世间确实不少,你可知,自然规律是有定数的,这叫“不是不曝,是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曝”。这就说得很清楚了,世人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过去他(她)或许作过一些好事,亦或有功德,眼前的过错是要清算的,欠债一定要还,但功德也是一笔财富,可以用来还债,现在看来是透支了,但过去有存款,这要看结算结果,余额是正还是负,是大还是小,这叫时间未到,到了还债的时候,自然规律自会启动收账程序。因此,我们要相信自然规律的公平、公正。
人是万物之灵,是地球的主人,在自然法则造人时,就给人体赐予了足够的功能(免疫功能、调节功能、修复功能、再生功能等),正常情况下,细菌、病毒都难以侵害人体。只是因为个人行为的偏颇,“不该吃的东西要吃,不该做的事要做,不该激化的情绪要激化”,把自己的免疫系统自觉不自觉地给封闭了,亦或特殊灾难,让细菌、病毒占了优势导致人体生病。因此,人体得病主要是内因所致,外因(偶然性、特殊性),只是次要原因。
静养法对修炼者来说只是个基础,但在世人中,却是明辨是非,通情达理,有情有义,具有较高素质的贤达之人。在功夫上,既能自我调节,而且还具有初步作功德的能力,可替亲友们解决一般小病小灾之类的问题。若想再精进,还要不断提高德力,所谓“德高愿行好养炁”。这“炁”乃原始祖“炁”,是万物之本源,也是人体“意识系统”之本源。要想与原始祖“炁”沟通、交流,就要有很高的德力,还要把身心交给自然界,融于自然界,只有身心与自然界和谐统一了,才能感应到“炁”的滋养,才能逐步与天、地、人三德统一和谐,人体场能场势就得到跃升,人体免疫系统获得空前提高,邪不可侵,还有什么细菌、病毒能让你感染生病呢?
静养法对各种心因性疾病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它是洗涤名利虚妄的清洁剂;是调理私欲膨胀的醒酒汤;又是清除心灵污染的消毒剂;更是治病救人的苦口良药……。总之,静养法是解郁化结的“灵丹妙药”,就看我们用不用?能否掌握用“药”剂量,全靠修炼者的悟性。&
延年益寿心法
修身养性心法修炼到高级阶段,其机理至简而功法易学,但需要进一步细嚼深悟,无心灵悟性,则显迷惑,悟性灵动,方显至简至易。人体是一台完美而又超高级的生物仪器,世界上没有哪种高级仪器能与“天赐地长”的人体这台生物仪器相比的,所以,至今为止,人体这台超高级生物仪器还无法弄明白。
益寿心法的修炼,涉及人体一些还未被现代人认识和理解的未解之谜。如心药宝库的奥秘、丹田的奥秘、经脉运行的奥秘、人体信息的奥秘、人体“意识体”的奥秘等等,这些问题曾有过不少争论。我们通过实修实证已体悟到它们的存在和对修炼的重要作用。其实,这些人们感到神秘的问题,我们华夏民族的古圣贤先哲们,早已实践过了,并留下了大量经典论著,成为华夏民族传统的养生瑰宝,只是现代许多人不理解,故未能登科学殿堂,实为历史的遗憾。
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养生文化,我们将上述几个问题通过实践进行了初步剖析,以传统哲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人们实况,阐明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印证了它们在修炼实践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延年益寿心法的内涵极为丰富,实乃千变万化,高深莫测,文字难以穷尽,语言又怎能达意,还望修炼者多多意会,不可照搬。但为了交流的方便,只好用文字述意,用语言示行。简而言之,益寿心法,即是人体身心净化法,只有身心不断净化,才能提升心灵层次,提高身体素质,此乃升华机巧,是通达延年益寿之路的唯一正途。这阶段修炼过程,全凭修炼者对机理的理解和把握,对修炼的持之以恒。机理不明难入正途,没有恒心难以成就。
从一般意义上讲,延年益寿心法是祛病扶壮阶段的继续和提高,它既有炼己,又有利他的双重效应。修炼者将心境修到静(净)、正、纯的较高境界,并获得健康的好体魄,其场能场势已高于一般常人,具有造福社会的能力,为功德课积累了资粮。利他,修炼者在世为人,必须为社会多作贡献,尽心尽责做你该做的事。对需要帮助的人、事、物,应以己任全心投入,帮人、助人,福泽一方是修炼者必修的功课。
延年益寿心法的修炼,以修静为主,修功为辅。其中:闭气法采取“天地合气(炁)”的有效措施,为修炼者建立和增强自我防御体系,为提高抗邪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采积法,主动与自然界交流,以洗涤心灵,凈化心境,增长德力,提高智能,是改变修炼者个人生命运辰、达健康长寿的主要修为措施。信息程序法,为心灵能力的综合修炼,是提高功力,增强个人信息程序效应的一项修为措施。信息施惠法,合理利用个人信息,助人为乐,体现修炼者德效应,是炼己、利他的一项修为措施。益寿法,不断精进,炼己悟道,是修炼者心力的一项综合修为措施。
从深层次来讲,修炼者的心境修到净、正、纯的高境界,个人场能场势已超乎常人,其德力具有顺应自然法则的德效应,“意识系统”得到凈化和提升。人体
“意识系统”通过与自然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使五脏的神、魂、意、魄、志得到自然界良性信息、灵性信息的洗涤和凈化,脏腑功能获得滋养和润化,为人体提供最佳生命信息,是健康长寿的源泉,又为功德效应提供保障措施。
延年益寿心法的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椎病会引起后背疼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