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意思写出加点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写出带有“花”字的唐诗30句,并解释其中5句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11条回答)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www.fz1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菊花古诗中的每个字的意思_百度知道
菊花古诗中的每个字的意思
菊花古诗中的每个字的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⑺尽:完。⑻更(gèng),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环境幽雅。斜、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4:327-328页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http。时至深秋,百花尽谢、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327-328页转载请注明出处:1.43379://www,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新世界出版社,2011,如陶渊明家之感,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美妙灵动,意趣盎然。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元稹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⑷遍绕,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参考资料,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注释⑴秋丛:指丛丛秋菊。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所以应读xiá。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其爱菊之名,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篱笆。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坚强的品格,悠然见南山”的名句。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有联想,此花开尽更无花,有景、有情,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环绕一遍。⑸篱(lí):再菊花朝代
采纳率:92%
SB撒比好像光想着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古诗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列古诗文 菊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
阅读下列古诗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4分)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3分)
①(4分)满院盛开
入迷、流连忘返
②(3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亦可)
2.(2分)要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解析】略
考点分析:
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 &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
4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4分)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甜蜜;&&&&&&&&&&&&&&&&&&&&&&&&&&&&&&&&&,&&&&&&&&&&&&&&&&&&&&&&&&&&&。
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4分,限20字以内)
他们感动着古城襄樊,他们的故事传颂在襄江两岸。日晚,由襄樊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07年度感动襄樊十大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被评选出的感动襄樊2007年度十大人物是:年复一年的抚养、教育40多个“问题孩子”的江建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地成就一番事业的王国良;重病在身,却把最后的能量献给山区教育的肖永才;面壁十载,临摹永乐宫壁画的“画痴”刘庸之……他们身份各异,经历不同,但都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拥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
依饮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与关云长的绘像;&&&&&&&&&&&&&&&&&&。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给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紫红色的面孔&&&&&&&&&&&&&&&&&&②浓正的长眉
③&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④&丹凤的亮眼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广告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好的广告既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也是一次现代文化的享受。请你阅读下面的广告词,按要求完成练习①-③题。
(1)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份
(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推销丰田车广告词
(3)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湖南湘潭&天仙&牌电扇广告
(4)口服、心服 --台湾一幅矿泉水广告
(5)不打不相识 --日本一家打字机公司的广告
①第(1)则广告可以作为哪些产品的广告词。(2分)
我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研读以上广告词,自己拟一则广告,范围不限,并说明其中的妙处。(4分)
我的广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根据以上广告词加以拓展,确定一探究活动的主题,拟好探究计划。(4分)
我的计划: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浓荫中。
B.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大会的接待工作井然有序,周道如砥。
D.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菊花》
我的图书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在所有的花里面,我并不是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等到菊花开过,就再也没有别的花开了。
&【出典】 元稹 &《菊花》
& 1、 & &《菊花》 &元稹
&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2、注释:
& & 秋丛:指丛丛秋菊。
& & 舍(shè):居住的房子。
& & 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 & 遍绕:环绕一遍。
& & 篱(lí):篱笆。
& & 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 & 尽:完。
& & 更(gèng):再。
& 3、译文1:
& &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 & 译文2:
& & 盛开的菊花环绕着房屋,好像到了陶渊明的家。篱笆围住了满院的秋色,不觉间夕阳渐渐西斜。我并不是偏爱篱边的菊花,而是菊花谢尽时,百花早已凋落。
& & 译文3:
& &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我在种满了菊花的篱笆边一圈圈赏花,不觉太阳已渐渐西斜。并不是百花中我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就再无花可赏了。
& 4、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
& &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 & 元稹的原配夫人是韦丛,娶韦氏之前曾与一女子颇有私情,此女便是莺莺。关于莺莺,描写较多的乃是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莺莺传》则成为王实甫撰写《西厢记》的蓝本。
& & 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为人津津乐道,元稹曾经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就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从而作的。
& &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元稹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古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婚后元稹忙着科试,家中的家务全是韦丛一人包办,而婚前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父亲疼爱的小女儿,韦丛的贤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数年以后,总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
&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三遣悲怀》(即《遣悲怀三首》) 。元稹对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爱妻,以及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夫妻总是这样,尽管互相恩爱却因为物质条件的贫瘠而无法让心爱的人过得更加幸福,韦丛因为几组情意绵绵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了后世读者的心中。
& &唐代才女薛涛和著名诗人元稹的爱情是中唐文艺界最出名的爱情之一,虽然这场爱情是无疾而终,但正因为没有结果,反而更有“余味”。
& &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至今。她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虽然身为乐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达官贵人。 唐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蜀中诗人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与元稹一见面,薛涛就被这位年仅三十一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两人议诗论政,情谊渐深。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由此得罪权贵,调离四川任职洛阳。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
& &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
& & 由于两人年龄悬殊过大,三十一岁的元稹正是男人的风华岁月,而薛涛即便风韵绰约,毕竟大了十一岁。另外更重要的是,薛涛乐籍出身,相当于一个风尘女子,对元稹的仕途只有负作用,没有正能量。对于这些,薛涛也能想明白,并不后悔,很坦然,没有一般小女子那种一失恋便寻死觅活的做派。于是薛涛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
& &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 5、《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 &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 &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 &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 &6、“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诗是唐代元稹所作,它形象而又夸张地表达了对菊花情有独钟的心境,堪称是自古以来诸多咏菊诗中的一首佳作。
& &菊之为花也,因其绽放于百花凋零秋风萧萧之时,故而以为其性孤傲清高。人们爱菊之幽芳,南枝寒蕊,伴以东篱晚香,则孤山栗里,同爱高人。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耿介为怀,甘愿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生活,为后人所崇敬。
& &菊花不仅性傲,而且花色艳丽,白菊如雪如玉,纯洁芬芳;黄菊金色璀璨,雍容华贵;红菊如火如荼,艳丽夺目;墨菊柔软黑亮,如锦似缎。在各地众多的菊花中,以杭州的白菊为最佳,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陷曾为之作《白菊》诗一首:“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 & 历代名人雅士题颂吟咏菊花的诗赋辞章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唐代陆龟蒙所作菊花诗尤有韵味:“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迴,月明陛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读着这简洁明快的诗句,从诗的字里行间似可闻到菊花的幽香,令人心驰神往,而不得不为诗人真挚的情感和高妙的文采击节赞叹。更令人惊叹的是唐朝农民起义军站首领黄巢不仅是敢于向封建统治宣战叱咤风云血战疆场的勇士,而且还是位题咏菊花的高手,他写出的吟菊诗别出心裁,另有一番新意:“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起开。”当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推翻了封建王朝时,他心潮澎湃慨然放歌,又写下了一首堪称是绝妙佳作的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在诗中把不甘忍受奴役压迫英勇善战的农民起义军将士暗喻为傲霜凌寒的菊花,抒发了推翻封建王朝后的喜悦心情和豪情壮志。这首奇特的咏菊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颂。
& & 菊之孤傲清高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菊之艳丽芬芳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它已成为现代家庭美化环境众多花卉中独具风姿的艳丽之花。正如明代李东阳为戴文进题画菊诗中云:“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忽见钱塘作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的菊花甘于寂寞,蓄芳茹娇,不与群芳斗艳丽,不与众香争春色,霜侵犹健,凌寒怒放,默默地为金秋献出一片芬芳一片辉煌。
& &7、“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一首《菊花》诗,形象贴切地隐喻了菊的高风亮节及此花开后更无花的弥足珍贵。菊花的不施粉黛,淡雅超俗,曾为陶渊明独钟;而历代诗人亦喜之若趋鹜,并吟咏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但关于菊的医药价值却鲜为人知。我想起美丽的浙江桐乡,那儿盛产白菊,曾流传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 &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农民。家里很穷,七岁就死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出病来。阿牛13岁那年一边开荒种菜,一边到张财主家做短工,母子俩苦度光阴。两年后,母亲的眼病越来越严重,不久竟双目失明了。阿牛想:我定要医好母亲的眼睛。他虽四处求医寻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原来这是一个长满野草的荒荡,人称天荒荡。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黄菊花,唯独不见白菊花,直到下午,才在草荡中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奇迹般渐渐复明。
&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风传开去,村上人纷纷前来观赏这株不寻常的野菊花。张财主得知后,命阿牛速将那株白菊移栽到张家花园里。阿牛不肯。张财主便派了几个爪牙赶到阿牛家强抢那株白菊花,在争夺中菊花被折断,恶人扬长而去。正当阿牛伤心欲绝之时,那位漂亮姑娘前来安慰且教他一首《种菊谣》:“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最后说若能参透,她母亲双目医治更加有望。其实她就是菊花仙子。因念阿牛孝心特来相助。
& &阿牛回屋仔细推敲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科学种菊的道理: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阿牛遵循菊花仙子的指点,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很多枝条。他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 &后来,阿牛治好了母亲的双目,并将种菊的技能传授给村上的穷苦百姓。那一带种植白菊花的人越来越多。因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人们便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习俗,蔚然成风。杭白菊是浙江桐乡的特产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
& &那菊花果为药,真能治眼睛?《本草纲目》中对菊花茶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神农本草经》也认为,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菊花有野菊和家菊之分,其中家菊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甘苦微寒,清热解毒,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效用。关于菊的这番传说却真是动人心魄了。
&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惩恶劝善。为人要遵守孝道,百事孝为先,孝能感天动地泣鬼神。如今,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已定为“老人节”。“孝”亦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
& &菊花是高贵、纯洁的象征。陶公一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发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咏菊情怀,且以菊自喻的崇高品德与精神世界。
& &“菊”自古以来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 & “菊”入君子之伍而不清高,可谓谦谦君子;生于荒山而不怨,可见其坦荡心胸;傲寒霜而盛开,不骄不躁;生于天地之间不避世,不哗众取宠,无奴颜媚骨,荣辱不惊;不与百花争芳斗艳,不与草木争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此花开后更无花。菊似那菊花仙子,拯救生灵于涂炭,为人类造福。
& & 结卢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8、萧萧秋日,嫣红残零,萧瑟的秋风欲抹去生命的色彩。然而,一丛菊,一簇菊,一片菊,悄然开在寂寥之时,傲立寒枝之上,独自绽放奇特魅力。那是菊之于秋的点缀,那是秋天绝美靓丽的风景!
& & 又是一年菊花开,婀娜多姿暗香来。这是你甘愿为秋渲染一片片诗情画意,甘愿为秋作无私无畏的奉献。
& & 自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之后,其爱菊之名,天下闻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咏菊者不乏其人,中唐诗人元稹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七绝《菊花》更是其中较有情韵的。其诗云:
     & &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 & & & &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之情流露无遗:开得正旺的菊花一丛丛、一簇簇,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笆漫步,忘情地欣赏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夕阳西下,日光渐渐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可支的图画。
& & 秋天除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叶,除了夜空朗照清澈如水的皓月,菊花便是秋天里最具代表性的东西了。
& &9、九月一到,天气便渐渐地凉了,几场秋风秋雨过后,落叶纷纷,让这个季节又多了几丝萧杀之气。夏日里争奇斗艳的花朵,早已不见了往日的风姿,只有不知什么人遗落在院子角落里的一盆金黄色的菊花,犹自开得灿烂,开得热闹。难怪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菊花作为歌咏描绘的对象,赞美它“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傲霜挺立,凌寒不凋的风骨,以及“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高洁清雅,坚贞不屈的品格。
& & 九月正是登高赏菊的最佳时节,杜牧曾有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酒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试想在天高云淡,秋风吹,秋叶飞的季节里,邀上一群知已好友,登高、品酒、吟诗、赏菊,当真可谓人间第一等的风雅盛事。古人以菊为高洁之物,谓之“花中君子”、“花中隐士”。难怪那位视浮名如蔽履的晋代诗人陶渊明一生不坠对菊花的热爱,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生性淡泊、天生傲骨的菊花是诗人的知音,诗人对它赞美不绝:“秋菊有佳色,衰露辍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与菊为伴,让崇尚气节,注重清名的诗人多少淡忘了世事的纷扰。也让我们有幸了解诗人身处乱世,虽因不满当时朝政官吏的腐败,不愿随波逐流,不得已归隐山林,却仍心怀“大济苍生”抱负的高尚品格,以及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自身孤高的情操。
& & 古人爱菊多是因为菊花坚贞隐忍的品格。黄巢也爱菊花,但这位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却赋予了菊花更多顽强、不畏环境险恶的豪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他的眼里菊花是与他一样是为生存而战、身披金甲的勇士。他爱菊,因此为菊花“蕊寒香冷蝶难来”的处境而愤慨不平,他信誓旦旦:“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若有一日他能够主宰自然界,定会把春天的温暖给予菊花。
& & 菊是隐士,菊是世外高人,人们因此常借菊花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无数哙灸人口的名篇。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著《离骚》中有“朝有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王勃有“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孟浩然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白居易有《重阳席上赋白菊》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宋人郑所有:“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连元稹也有“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句子,真是说不尽菊的风采,道不尽对菊的喜爱。
& & 世间有爱菊成狂的男子,也不乏诵菊如痴的女子。“人比黄花廋”的李清照自不必说,红楼梦里的女子们更是专门举办了盛大的菊花诗会,林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问菊》,薛宝钗“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的《忆菊》,史湘云“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的《对菊》,这些清新出尘的诗句,将菊花高尚的品格,赏菊、赞菊、诵菊、爱菊的风趣,淋沥尽致地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
& & 菊花盛开之时,往往万木摇落,百卉调零,可越是露浓霜重,看惯了秋风,听惯了秋雨的菊花就越发地展现出“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的风采,越发地开得精神。此时赏菊饮酒,吟诗作赋,自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古代,每逢重阳有插菊的习俗,直至今日,许多地方仍保有赏菊的古风,每年九月会举办“赛菊会”、“菊花会”等一些观赏活动。菊花令萧杀的秋天变得不再寂寞。
& &10、房间里的那一簇浅黄色的菊花在墙的一角开的正艳。明快的色调,小小的花朵,舒展而奔放的花枝,给这个冬日的午后的有些灰暗的房间增添了许多的光亮和温暖。
??我是喜欢花的,尤以那些有着小小花蕾,开放着小小的花朵的浅黄色的菊花为最。每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季节里,我都会买来许多的盆栽菊花摆放于客厅与餐厅的角角落落,顿时整个房间里就充溢着花香,平淡的屋子一下子也就流光溢彩了。而这些明黄色的菊花与绿色的植物交相辉映,也就给房间添加了很多的风情与雅致。
??小时候读诗,读到李商隐的《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的时候,总为诗人所描写的场景所陶醉,也总是希望能有这么一个“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的时刻。常常幻想着,在那么一个夕阳西下的下午,在一丛丛,一簇簇或深或浅、或红或黄,或紫或白的菊花丛中,能有一把小小的摇椅,一个清纯的女孩儿,手捧一书,惬意的躺坐,醉心而读。人在花中,花簇人醉。这该是多么的美妙与优雅呀。由那时、那诗便喜欢上了菊花。
??喜欢菊花还因为菊花品格高洁,馨香清芬,多开放于严寒,且傲霜怒放。菊花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菊花清秀灵韵,个性张扬,西风不落,桀骜不驯,很象征着一个不屈不挠、英勇向上、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为人的人品。而宋朝女词人朱淑贞的《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更是赋予了菊花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一身高尚坚贞、凛然不屈的傲骨与情操。同样身为宋人的郑思肖在《画菊》里却把菊花的节操与坚贞写道了极致:“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历史上,菊花更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吟咏之物。菊花的孤标劲节,菊花的清朗飘逸,菊花的高风亮节,都是诗人词人们的歌咏和情牵的对象。陶渊明的《饮酒》更使菊花名声大噪。这位东晋时期的文人墨客把对菊花的喜爱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对现实社会失望之余,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的他,企慕隐逸,热爱大自然,渴望做一个“田舍翁”,挥毫写下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此也给历史上留下了一段“陶渊明爱菊”的佳话。苏东坡有诗句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说的是菊花虽然枯萎了,花瓣仍高傲得挺立于枝头,绝不飘落于地。因此,古人把菊花比喻为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的隐士,与梅、兰、竹合称为花中“四君子”,从而赋予了菊花高洁的地位。
??而在民间,人们更是把菊花与长寿、吉祥联系在了一起。从宋代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为“益寿延年”等,在民间应用极广。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反映了古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陶渊明更是菊花真正的知己,他常在浇灌时对着菊花祝祷∶“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李清照著名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端老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廉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是在菊花凌寒怒放,不畏强暴的基础上,赋予了菊花一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的销魂风骨。那个曾经“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可爱的少女在饱尝人间悲欢离合之后,就着菊花对世事发出了满含悲愤地一问:“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菊花是人们情牵之物,菊花也是人们歌以咏之,诗以言志的心迹的表白。历代文人骚客在爱菊、赏菊、颂菊的同时,更是赋予了菊花文人意义上精神色彩。使菊花这种自然之物附着了人类思想的精华和高深。
??又是一年菊绽时,又是一度花飘香。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命运,不同的背景,自然就赋予了人们不同的心境和思想感悟。没有了陶渊明的隐逸,没有了黄巢的霸气;没有了李商隐的晦涩,也没有了孟浩然的优雅,满屋的香花就只浮动出一个年轻的赏花人的喜爱与遐思......人对菊花或俊朗清逸,或高风亮节的赞誉,我最为喜爱和欣赏的还是元稹的:“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11、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正是菊花烂漫的季节。那一丛丛,一朵朵,让人忍不住驻足流连,细细观赏。菊香盈盈中,不由得想起了诗人元稹最经典的那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的,在百花即将凋零之时,菊花却凌寒怒放,向世人昭示着自己傲霜斗雪的顽强生命力,向大自然彰显着自己的高风亮节和英雄气概!虽然已是秋风萧索的深秋季节,虽然荷尽已无擎雨盖,但是菊残犹有傲霜枝。
& &菊花,可入药,能清热散风,平肝明目;菊花,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菊花,不仅用自己隽永多姿的美丽征服了世间万物,更是人们托物言志的象征!当我们在前进的路上遇到拦路虎,体会一下菊花素雅坚贞的品格,一定会树立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 &12、秋,丰收的季节,可对于娇艳的花儿,却是噩梦降临,但在黄昏的山坡上,它却豪爽展开自己的花苞,迎着秋风,生长!
& &回到老家,那个山坡林立的地方,野菊,一眼就能看见它挺拔的胸膛,嘿!我轻轻和它打了声招呼,蹲下身子捧起它那灿烂的脸庞,一种自由与奔放的感觉在我心中驰骋,啊!菊,你为何如此乐观向上,菊用它那无任何抗拒力的笑容告诉我:“我要做逆风生长的勇者!不与百花争艳,梅花,是我的精神脊梁!"菊,你可知道,你不但是那满城黄金甲的辉煌,你还有诸多出众的地方………
& &你可知道,你那娇小却豪放的花朵儿,可以做成小枕头让人们安眠,你的干泡成的茶让人怡神,你全身上下都是宝,你可知道!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13、当夏日的喧嚣渐渐退去,当秋日的风在枝间树梢张扬着凌寒的味道。空气中因了那一抹菊香而变得诗意而又别致。
& &花事已尽,唯有菊香!
& &菊花的香,轻灵、淡然,有着暗香盈袖般的温婉。
& &喜欢站在萧瑟写意的秋风中赏菊、读菊、闻菊、品菊。
& &眼睛睁与不睁,都是满目的姿态迥异;耳朵听与不听,都是满耳的窃窃花语;呼吸或者是不呼吸,都是扑鼻的清新气息。菊的清、灵、淡、雅、孤、傲总有着一种能穿透灵魂的明媚与美丽。
& & 没有蜂追蝶逐,没有鸟鸣蝉唱,不须枝枝蔓蔓的衬托,更不须锦上添花般的拥簇。只需纤细的手臂高擎着或大或小、或浓或淡的花盘,就能把秋天点缀的多姿多彩而又明媚绚烂。
& &菊之开,开得恣意、奔放而又激情四溢!
& &菊之香,香得淡雅、悠然而又洁心清骨!
& &曾经不服古人占尽先机,把菊咏的泣鬼神惊天地。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公一语道尽了繁华落尽见真淳、安闲悠然见真心的境界。至此,千百年来,菊就一直以其独特的、超凡脱俗的姿态站在了世人的面前。
& &“待到来年八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唐末起义首领黄巢慨然一叹,瞬间就改变了菊花隐逸安然的形象,赋予了菊花一种坚韧不拔、不畏严寒困难的斗志与霸气。
& &菊花凌霜不凋,气韵不凡。
& &任他日月沉浮、岁月如流!
& &任他风起云涌、江山多变!
& &任他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 &始终不变的是它那一贯的从容、淡定、洁净与安然!
& &它用它明澈干净的花语,诉述着岁月深处的高洁神圣。
& &它用它傲天地而立的姿态,诉说着心灵深处的不屈不挠。
& &最喜的是它那看似淡定从容却热烈恣意的怒放!
& &最爱的是它那清雅的芬芳能灿烂成绚丽的乐章!
& &最敬的是它看似纤弱的躯体却诠释者生命的坚强!
& &最重的是它高昂着头颅低调的张扬着生命的辉煌!
& &想它不管在哪里——————-
& &若在山间野径,就有着一份娇俏灵性;若在林间草甸,就有着一份清新自然;若在庭院人家,就有着一份自在恬淡;若在观赏之地,就有在一份大气傲然。
& &不是花中独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14、一闻芳名,心早已在秋天上路。二嗅芳香,沁人心脾,香远益清。三睹容颜,团团紧簇,相拥一片灿烂。
& & 你,秋菊。独立寒秋,笑看风过,不与百花争丽。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淡然自若,把秋和冬相连成一条玉带,让生命经历一次轮回,由繁至简,由动至静。
& &菊因秋而孤傲,秋因菊而动容。在天高云淡里,在月朗风清中,菊在为秋补白。
& &北风起,洒落一片秋心。冷霜菊梦,多少人对月长吟,自怨自艾。我也觉非圣人,而对迷失的爱,曾经捶胸顿足,空自嗟叹一地失落。
& &然而秋菊决非如此,其傲强铮骨,其豁达超凡,蕊寒香冷,玉骨冰肌,何顾盼蜂蝶翻飞?
& &秋菊为计名利,不计恩怨,淡泊达观。东篱菊盛,曾向陶公。今者诸君,谁存净心?
& &与菊同行,养谦谦之君风。与秋同行,显慎独之尊贵。养不得孤芳,吟不得清秋,达不及菊冷,念不及菊诗,莫说千古高风,只谓市井之人。
& &秋菊告诉我们的远非至此。
& &秋里,我愿一路读菊,踏冰雪前行。
& & 15、悠悠千载,雏菊在怒放
& &客舍田家,迎着晨露出发,踏着夕阳收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渊明,你好不惬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愿得一山水,逍遥一世间。
& &在回家的路上,我陡然发现秋风是那麼惬意,拥着枯蝶旋着最绚烂的舞步,而在那之中,却是不属于他们的缕缕馨香。而这味道似从千古传来,淡淡的芬芳似白练的丝滑拨动着我的心弦,引领我向前。迈进那河畔。
& &近了近了,味道浓烈极了,满面浸在那芬芳里。好美,好香,好心醉。满地亮丽的黄闪着魅人的光,在这山光湖影里怒放着自己的傲然。
& &匆忙的奔向花海的脚步透露着心的焦急与渴望。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气,像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般膜拜着这雏菊。低下这身子,闭上双眼,深深地嗅着这专属渊明的气息。不知不觉,为何会有晶莹从脸颊滑下?心中竟有着莫名的刺痛。
& &香花美人喻君子,那傲放的雏菊可是你的转世?你的精魂?秋的萧瑟是对你的利诱,秋风想让你同繁花一样,随其飘零。他享受着将傲骨折断的快感。可你无言立在风中,再多利诱也不能将你折服,再多也不能动摇你固守清明的心。
& &于是秋风变了嘴脸,变得凛冽。他强迫你屈服,活生生的撕裂着你的身体。你终是无法忍受了,对这任秋风作乱的世界伤心透了,于是你于酒中勾出了自己的桃花源。你离弃了这伤你的世界。正如这世界离弃了你一般。从此采菊东篱,笑对南山。
& & 可是,你知现代的人如何评价你:避世是懦夫行为,是置天下于不顾。我不停的问自己,你是这样吗?我听见了我的心在责备我。你,怎会是这样?
& &你于我心,便是圣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花开尽,世亦完矣。
& &我摘了一朵菊,今后,一直陪我可好?
& &16、有一种花,是常开不败的;有一个梦,是无法忘却的;有一片记忆,是永不磨灭的……
& & 眼下正值深秋,却未曾见心中熟悉的小黄花的身影,而空气中已然浮动着,那似有若无的暗香……只是想,乡下那个小径旁,是否有野菊花悄然绽放?“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记忆中,自家小院里,门口小路边,密密匝匝地盛开着簇簇的野菊花,美得那么清雅,那么自在,那么蓬勃……儿时的我,在这片馨香中,完成秋天里最美好的作文,把所有美丽的字眼,都献给了这清新可人的花儿。记得那时候,每个清晨,父亲早早起来为我们做吃的,我端着热气腾腾的面条,坐在菊花盛开的篱笆旁,享受着世间最美味的早餐……而今,还是深秋,花依然在开,只是人已不在。我最亲爱的父亲啊,都说天堂没有车来车往,您在那儿是否一切安好?那儿一定有美丽的野菊花,开满您的房前屋后……
& &在无尽的想象中,忆起了小时候,在这样的秋天里,采一束芬芳的野菊花,幸福地躺在草地上,看天高云淡,做美美的,长长的梦。梦里有一片秋果累累的树林,一丛丛如满天星的野菊花,一只只快乐飞翔的小鸟,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你,我,还有他,她,在河边采菊花,编成菊花环,互相追逐着戴在头顶上,清脆的笑声穿透树林,穿过小河,惊起雀鸟啁啾,飞旋而去。河的对岸,是仿若陶家“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宁静村落,升腾着的袅袅炊烟里,妈妈在叫唤回家吃饭,留下那一抹菊香,沉醉了夕阳下的土坡,沉醉了儿时的你我。曾经那些灿烂如菊的笑脸,依然在脑海中绽放,只是曾经的野菊花,已成梦中永远的牵挂。亲爱的伙伴们,如今你们身在何方?如花的岁月,如梦的年华,已随那小河流奔向远方,四季在五指间的缝隙中溜走,却留下这深秋的梦,回旋在午夜,停留在心底……
& &握着菊花,指尖绕香。那个美丽的秋天的童话,让人记忆一生。黄灿灿的小花,翠柔柔的叶片,玲珑纤巧,风中摇曳的身姿惹人爱怜……
& &岁月的河流中,秋也许只是一条船,而今携一抹记忆与满怀花香,驻足船头,看两岸金黄,层林尽染,花开花谢,浅吟一路芬芳,渡到水之尽头,红尘深处……
& &17、菊,种类居多,花色大多为白,黄,红色或蓝。花香清淡幽雅,可入药。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我国自古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会登高,赏菊,饮酒,俱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鬓上。菊,到了这时,已开的遍地金黄,引人赞颂。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她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独领风骚,芳香四溢,身姿高贵优雅。菊,素装淡裹,明丽鲜艳,艳而不俗,丽而不媚,又怎能叫世人不爱她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年陶渊明在夜色下悠然自得饮酒,抚琴。院中迎风而动的菊,让他明白了尘世无留恋,不如回归自然,花草虽无语,却是最知人情事的朋友。餐菊饮露,山虽贫瘠,却也能戏于游鱼,飞鸟之间,岂非乐事!何苦入那举世皆浊中。
& &18、梅花报春,揭开一年的序幕;菊花则是一年花事的后记。有诗为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最早的意思是穷尽,百花凋零后菊花怒放,菊花凋谢后绽放的大概只有飞扬的雪花了。
  “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落叶飘零,风霜肃杀,菊携一身淡雅花香悄然绽放。白居易有诗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最受欢迎的是黄菊,试想,金黄色的太阳照射在菊花上,菊花的色泽像霜,孤傲的品性被秋风展开,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黄,与尊贵、雅洁、高尚等连在一起,再加上菊的不畏严寒的傲骨,难怪中国人会如此喜欢它了。“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的飘零和开放一样,都有一种悲壮的色彩。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菊花宁愿在枝头憔悴、干枯,也不萎落风尘和泥滓。宋遗民郑思肖称道寒菊孤芳自赏的高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苏轼也对菊花的节操赞赏有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宋代史铸《咏翻集句》中写道:“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将菊花卓尔不群的品性恰到好处地勾勒了出来。
  菊花的品种繁多。清代康熙皇帝命汪灏为《群芳谱》补遗,扩充为《广群芳谱》,又增加菊种四十一种,累计已超过三百种。 “冷艳幽香,深黄浅白,占断西风里”,莆阳同乡刘克庄的词句就写了最常见的两种——黄菊和白菊。菊的花色丰富,不一而足。
  菊花仪态万方,纤细的,婉约的,婀娜的,娇羞的。或“玉骨冰肌”,或如古书上所写的“茎疏叶且微”,怎么看都会觉得恰如其分,毫无夸张之嫌。就花的造型看,变化特别丰富,仿佛各种舞蹈的造型:或偃或俯,若舞若翔,如歌似笑,摇曳多姿,难以形容。
  菊花色、形、香具备和品种繁多、品性高雅,赢得很多人的青睐。重阳赏菊是我们中国人代代相续的传统习俗,这一天也成了菊花的节日。孟浩然就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首先是平民化的。赏菊习俗就不多说,中国百姓还将菊花晒干,泡制清凉解毒的菊花茶,用菊花泡酒,制成“菊花酒”,如唐代的许浑就写了这样的诗句:“晚收红叶题诗遍,秋待黄花酿酒浓”。更直接的是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宋代陈咏在植物学著作《全芳备祖》中说菊花“所以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我想指出一点,菊花不是高人隐士的专利,而是雅俗共赏的。“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无论亭榭还是茅舍,我们都可以看到菊的身影。至于“人比黄花瘦”的感伤自有特定背景,杜牧的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欢乐是老百姓所共享的。
  菊花什么时候开始“归隐”,我不甚了了。“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的淡泊、超然、孤傲,使它很自然成为隐士身份的象征。陶渊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不但种菊、采菊,还以菊下酒,还在诗中写菊:“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后来有很多读书人在官场失意,或不甘束缚,纷纷效仿他隐逸山林,与菊相伴,过自由闲散的生活。陶渊明成为爱菊的始祖。菊的纤瘦身影变为隐逸者的写照,菊的幽香成为独立精神的营养,至今我们翻读史书,还能嗅出菊一般的芬芳,幽微、清雅、高洁。我指出一点,菊花虽然被赋予阳春白雪般高雅的身份,但仍然是老百姓的“下里巴人”,这并不矛盾,就如很多的力量从民间孕育一样。
  正如鲁迅评价陶渊明不乏刚烈气质一样,菊花不是软弱的逃避,而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志士。菊的不畏严寒、不萎尘泥,具有了志士的刚烈品性。白居易就赞叹:“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是唐代起义军首领黄巢,这是一位从民间走出的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在他的笔下披上黄金甲,幽香也成了杀伐的阵势。他一反文人以菊象征孤高绝俗的老调和感怀悲秋的习气,义愤填膺地抒发改天换地的伟大抱负:“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可惜这样气势磅礴的诗鲜有继作,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似乎也委落枝头,让后人叹惋了。“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让人荡气回肠,当然这样的菊花在现在为数甚多的菊花展上是很难看见了。
  据报纸报道,很多城市每年都要举办菊花展,观者如潮。朔风日益凛冽,菊在风中摇曳,然后在枝头飘零,但即使凋谢,菊是不会折节的。观看菊展在菊丛中纷纷留影,然后悄然离去,有谁想起自己也是一丛菊呢?
& &19、秋深,就意味着玉米大豆、瓜果梨枣基本上收获完毕,该归仓的归仓,要卖的赶集上市,眼看着一场轰轰烈烈趋于平静,泠泠萧萧……
& & 还有谁能在这时创造辉煌,为秋天再推出一个高潮?我忽然想起——菊花!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中秋过后,风儿渐凉时,舍其而还有谁?
& &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这说明,中国人爱菊花早矣。久远的神话传说里,菊花就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从古到今,都能在诗词书画里找到她的身影。菊花,别名又叫黄花、寿客、金英、黄华、秋菊等等,不一而足。
& & 据说,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会,那么,七百年前的深秋,一个盛会的重任已交给菊花了。从宋朝伊始的菊花会,与开封一定有割不断的渊源。就让人们看看当今,在中原大地、七朝古都,菊花演绎的一场“秀”吧。
& & 新时期之初,开封着手举办了“菊花节”,今年是第三十届,品牌也升级了,正式称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是啊,有菊花就要有文化,没有文化的菊会是空泛的,充实了文化内涵才是厚重的、耐读的。看看:“9月18日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举行开幕式。一场以“品菊香悠远 赏古都新姿”为主题的《菊香开封》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美轮美奂的水上实景演出区域上演,为观众奉献一场“万朵彩菊绽古都”的视觉盛典。”这就是一家晚报上的消息。
& & 没有人邀请我们,当然,是菊花邀请天下人。开封近在咫尺,秋天的这个盛会岂能错过?一个提议,群起而应之,就在开幕式当天,我们分乘两台车呼啸前往……
& & 秋风清凉,秋日朗朗,等我们进了开封城,就像驶入了花的海洋,家家庭院置花,户户门前绽菊。龙亭面南而居,广场的菊花摆成了一条巨龙,沿湖、拱桥、大道直至高高的亭台上全是菊花。
& & 那个从《清明上河图》里重新走出来的园子呢,而今“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的主会场,更是一重楼台十重花,数十楼台花万朵。千姿百态,重重叠叠,身前是花,身后是花,远处是花,近处亦是花,让我好为难,千朵万朵,我最喜欢哪一朵?
& & 白的:白的纯洁、纯净,硕大的花朵,双手张开也只能捧一朵,花瓣一层层环抱着,欲开欲放,在苍绿的菊叶衬托下,愈加显得白亮;
& & 黄的:黄的热烈、温暖,大朵的与白花形体相似,小的,竟像缩版的向日葵;
& & 红的,往往带点粉色;绿颜色本是罕见的品种,现在也常常见得到了。
& & 线菊,最是喜人,细细长长的花瓣,到了花尖往回一收,弯成了一个个小环,似放还收,倒是像人有了心思——欲说还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伏上去闻闻,菊花特有的清香。
& & &这里有“汴水”,横跨着弯弯的“虹桥”,酒幌摇摇摆摆,我仿佛“越狱”,穿越了时光隧道,这是宋朝汴京的街头吗?要不然,那些人怎么穿着宋时服装?酒保在倒酒,桌前一溜小黑碗。林冲枪挑着酒葫芦走了……武松进来,依了他的哨棒,一连喝了十八碗,看得我目瞪口呆……这时,我听到一位导游在招呼他的客人,这边看完了赶快往那边赶,还有表演节目呢!我激灵醒了,也跟着人流在花海里“游”去……
& & 秋天的开封,是菊花的世界,赤橙黄绿……虚心的、实心的、千重的、单瓣儿的……令人眼花缭乱。
& & 人要去餐馆,菜品上往往摆着几瓣菊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菜香?菊香?
& & 我这个人爱上火,平日里喜欢喝菊花茶。买来上好的白菊,稍放上一些冰糖,用沸水冲了,此刻最重要的是品菊花。只见她慢慢地吮了热水,以前可能是累了、倦了,热水一泡,像是醒了过来,缓缓地伸开懒腰,花瓣也饱满了,上上下下,一朵朵盛开了……杯子里的水是那样纯洁,几乎是无色透明的,只有洁白的小菊花颤颤巍巍地悬浮着,张扬着,我忽然明白了,原来花的生命是可以这样回来的……
& &我也在街头买过秋菊,一盆一盆摆了,花儿有碗口大,开着七八朵,黄、白、粉紫的居多,屋里放两三盆,盈盈地开展,里外的菊花味。等天实在太冷了,枝叶枯了,叶也干了,那花就是不落,真真地枝头抱香……待来年,春雨轻洒,旱了一冬天的花盆里居然抽出了菊枝,我知道,到了秋后,虽然不会开出原来那样硕大的花朵,但能绽放一簇碎菊我也喜欢。
& & 菊花的花期很长,能开放近一个月时间,这就是“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的会期。也有人说,眼下看到的菊花还没有完全绽放,我想,今天的花势已经让我陶醉了,等盛开时该是什么景象?
& & 要不,稍晚些再去读一回……
& &20、秋末的清晨,寒风拂面,透心凉,难抵挡。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独自徘徊于秋菊盛开的小径旁,风中略带秋菊醉人的芬芳。此时,突然想起黄巢的《题菊花》,细细品味,颇有一番风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秋菊虽好,但已时至秋末,感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秋风过,叶飘落,芳菊翩翩随风摆,风中摆动的秋菊并非想要炫耀自己芬芳,只是想挽留即将逝去的秋,秋似水,缓缓流,欲挽留,愈留愈成愁!
& &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秋季好似定格在萧条的字眼之上,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字加心亦为愁,人之所以在秋季容易睹物思人,伤感愁怅,我想正是因此吧!众人叹秋悲寂寥,吾言未必尽其然。秋天虽是花谢草枯叶纷飞,但也有诸多令人赞叹的景致。像那傲霜的秋菊,似火的红枫,还有那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果实!只是颜色上略显单调了些而已。静观金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数花前叶落,望其零落成泥辗作尘,化作春泥更护来年花。
& &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在此清秋季,感慨此年,错过了花,莫再错过了叶。叹息那荷花未曾赏得,别在错过那动人的红枫。总是想孑身一人,在既定的秋晨,攀上那座有枫的山,看似火如霞的枫,尽染层林,如丝巾般在山间婉转迂回,为山林抵挡一丝清凉。也不知是何人,在当年的那个深秋轻吟那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偶有小雨过,枫叶更似火。似那赤子心,似为中国红。江南苏城,赏枫何处去。苏有寒山寺,可观枫桥夜泊。亦有天平山,山中枫叶繁。秋末至山间,且看满山红。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暮色朦胧,霜色漫天。秋风吹红了枫叶,红遍了山野,尽染的层林间,晚风习习,闭眼冥思,满脑子都是清泉碧水般的诗情画意。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一直想寻觅一处桃园圣地,居于竹林茅屋,不问世事,不理纷争,做个现世隐者。与心爱之人一起,花前月下,吟诗作画。观枫赏菊,同议晚秋。男耕女织,同度余生。唯叹那现世凡尘琐事无休,此等愿望,已成奢望。故而,想想之后,一切又归于现实的纷争中,独自漂泊,惶惶度日!
& & 望一眼秋水,细数花下叶;携一丝秋风,送走南飞雁。似火的枫林,一人伫立其中,仰望天际,静看浮云淡淡,落叶纷纷,未消散的晨雾依旧氤氲弥漫,恰似人间仙境。微闭双眸,独享落叶拂面的感觉,似婴儿手般的丝滑细腻,独特的亲切感无以名状,在此刻,深呼吸,仿佛整个人都能得到升华!
& & 秋波似水长,风往金菊香。炊烟渔火静,江边红叶枫。浩渺的江面,烟波荡漾着山形塔影。碧波之下,鱼儿悠悠过。江畔的红枫,绵延无尽头。像一道鲜红的护河符,独守着那份安逸。看尽秦时明月汉时光,忆不完,春花秋月百花残。秋风呢喃,素语翩跹。附耳聆听,风中有秋委婉含蓄的爱。烟雨之夜,浅斟他乡的烟岚,微入眠,浅忆秋。
& &春夏秋冬,轮回复始。大自然在既定的格式中,不停地运转。谁也不能为其更改,我亦如此,所以,我们只能:送别晚秋,迎寒冬,观叶落枫红,独自浅忆秋!
馆藏&11202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出三句带风的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