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pu频率越高越好吗一直这么高

震惊,用了这么多年的 CPU 利用率,其实是错的
  原文链接:   本文中若有任何疏漏错误,责任在于编译者。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回复内核月谈微信公众号,或通过 caspar at linux.alibaba.com
反馈。  导读:本文翻译自 Brendan Gregg 去年的一片博客文章 “CPU Utilization is
Wrong”,从标题就能想到这篇文章将会引起争议。文章一上来就说,我们“人人皆用、处处使用,每个性能监控工具里都在用”的 top 命令里的 “%CPU”
指标,是不对的,其并非用于衡量 CPU 的繁忙程度的正确指标,作者谴责了一下众人(或许也包括你我)的这一行为是具有很大的误导性(deeply
misleading)的,而且这种情况还在连年恶化。对于这么大一顶帽子,让我们暂且按下躁动的心,听听作者是怎么深入阐释他的观点的。  1. 引言  可能你认为的 90% CPU 利用率意味着这样的情形:    而实际却可能是这样的:    CPU 并非 90%
的时间都在忙着,很大一部分时间在等待,或者说“停顿(Stalled)”了。这种情况表示处理器流水线停顿,一般由资源竞争、数据依赖等原因造成。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等待访存操作,其中又以读操作为主。在停顿周期内,不能执行指令,这意味着你的程序不往前走。值得注意的是,图中
“Stalled” 状态所占的比例是作者依据生产环境中的典型场景计算而来,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因此,大多时候 CPU 处于停顿状态,而你却不知道,因为 CPU
利用率这个指标没有告诉你真相。通过进一步分析 CPU 停顿的原因,可以指导代码优化,提高执行效率,这是我们深入理解CPU微架构的动力之一。  2. CPU 利用率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我们通常所说的CPU利用率是指 “non-idle time”:即CPU不执行 idle thread
的时间。操作系统内核会在上下文切换时记录CPU的运行时间。假设一个 non-idle thread 开始运行,100ms 后结束,内核会认为这段时间内 CPU
利用率为 100%。这种度量方式源于分时复用系统。早在阿波罗登月舱的导航计算机中,idle thread 当时被叫做 “DUMMY JOB”,工程师通过比对运行
“DUMMY JOB” 和 “实际任务” 的时间来衡量导航系统的利用率。  那么这个所谓“利用率”的问题在哪儿呢?  当今时代,CPU 执行速度远远大于内存访问速度,等待访存的时间成为占用 CPU 时间的主要部分。当你在 top 中看到很高的
“%CPU”,你可能认为处理器是瓶颈,但实际上却是内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CPU 频率增长的速度大于 DRAM 访存延时降低的速度(CPU DRAM
gap),直到2005年前后,处理器厂商们才开始放弃“频率路线”,转向多核、超线程技术,再加上多处理器架构,这些都导致访存需求急剧上升。尽管厂商通过增大
cache 容量、优化 cache 策略、提升总线带宽来试图缓解访存瓶颈,但我们的程序仍深受 CPU stall 困扰。  3. 如何真正辨别 CPU 在做些什么?  在 PMC(Performance Monitoring Counters) 的帮助下,我们能看到更多的 CPU 运行状态信息。下图中,perf
采集了10秒内全部 CPU 的运行状态。    这里我们重点关注的核心度量指标是 IPC(instructions per cycle),它表示平均每个 CPU cycle
执行的指令数量,很显然该数值越大性能越好。上图中  IPC 为 0.78,看起来还不错,是不是 78% busy 呢?现代处理器一般有多条流水线,运行 perf 的那台机器,IPC 的理论值可达到
4.0。如果我们从 IPC  的角度来看,这台机器只运行到其处理器最高速度的 19.5%(0.78 / 4.0)。幸运的是,在处理器内部,有很多 PMU
event,可用来帮助我们分析造成 CPU stall 的原因。用好 PMU 需要我们熟悉处理器微架构,可以参考 Intel SDM。  4. 最佳实践是什么?  如果 IPC & 1.0, 很可能是 Memory stall 占主导,可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软件方面:减少不必要的访存操作,提升
cache 命中率,尽量访问本地节点内存;硬件方面:增加 cache 容量,加快访存速度,提升总线带宽。  如果IPC & 1.0, 很可能是计算密集型的程序。可以试图减少执行指令的数量: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火焰图CPU flame
graphs,非常适用于分析这类问题。硬件方面:尝试超频、使用更多的 core 或
hyperthread。作者根据PMU相关的工作经验,设定了1.0这个阈值,用于区分访存密集型(memory-bound)和计算密集型(cpu-bound)程序。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平台,合理调整这个阈值。  5. 性能工具应该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认为,性能工具中使用 %CPU 时都应该附带上 IPC,或者将 %CPU 拆分为指令执行消耗 cycle(%INS) 和 stalled 的
cycle(%STL)。对应到 top,在 Linux 系统有一个能够显示每个处理器 IPC 的工具 tiptop:    6. 其他可能让 CPU 利用率引起误解的因素  除了访存导致的 stall 容易让人误解 CPU 利用率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温度原因导致处理器  Turboboost 干扰了时钟速率;  内核使得时钟速率加快;  平均带来的问题:1分钟利用率平均 80%,掩盖了中间 100% 部分;  自旋锁: CPU 一直在被使用,同时 IPC 也很高,但是应用逻辑上并没有任何进展。  7. 更新:CPU 利用率真的错了吗?  这篇文章引起了大量留言:  http://www.brendangregg.com/blog//cpu-utilization-is-wrong.html
的留言栏;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  https://www.reddit.com/r/programming/comments/6a6v8g/cpu_utilization_is_wrong/  总结下作者的回答是:这里讨论的并不是 iowait (那是磁盘IO),而且如果你已经确认是访存密集型,是有些处理办法(参考上面)。  那么 CPU 利用率指标是确确实实错误的,还是只是容易误导?如作者前面所说,他认为许多人把高 CPU 利用率理解为瓶颈在 CPU
上,这一行为才是错误的;其实单看 CPU 利用率并不清楚瓶颈在何处,很多时候瓶颈是在外部。这个指标技术上看是否正确?如果 CPU stall
的周期并不能被其他地方使用,它们是不是也就因此是“忙于等待“(听起来有点矛盾)?在有些情况,确实如此,你可以说 CPU
利用率作为操作系统级别的指标技术上看是对的,但是容易产生误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超线程的情况下,那些 stalled 的周期是可以被其他线程使用的,这时
“%CPU” 可能会将可用的周期统计为正在使用,这种情况是错误的。这篇文章作者想关注的是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建议,但没错,CPU
利用率这个指标本身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当你可能会说利用率作为一个指标已经不对,Andrian Cockcroft之前讨论已经指出过
(http://www.hpts.ws/papers/2007/Cockcroft_HPTS-Useless.pdf )。  8. 结论  CPU 利用率已经开始成为一个容易误导的指标:它包含访存导致的等待周期,这样会影响一些新应用。也许 “%CPU” 应该重命名为
“%CYC”(cycles的缩写)。要清楚知道 “%CPU” 的含义,需要使用其他指标进行辅助,其中就包括每周期指令数(IPC)。IPC & 1.0
多半意味着访存密集型,IPC & 1.0 多半意味着计算密集型。作者之前的文章中涵盖有 IPC 说明,以及用于测量 IPC 的 Performance
Monitoring Counters(PMCs)的介绍。  所有的性能监控产品如果展示 “%CPU”,都应该同时展示 PMC 指标用于解释其真实意义,不要误导用户。比如,可以把 “%CPU” 和 “IPC”
一起放,或者说指令执行消耗周期和 stalled 周期。有这些指标之后,开发者和操作者就能够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对应用和系统进行调优。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内核月谈cpu频率越高是不是越好
为什么有的CPU核心数多,却不如一些核心数少主频高的CPU运行快?问题详情:CPU运行效率到底该如何换算,比如知道核心数又知道主频量,该如何比较CPU的性价比?推荐回答:谢邀,普通用户4核心8线程,主频达到3.7就可以了,主要看你用来做什么事情,玩游戏的话得看游戏的优化,以前的很多老游戏都是双核心高主频优化的,比如网游,大多数老网游主要针对双核心优化,所以主频越高游戏速度越快,但是现在出的新网游开始对多核心优化了,大型单机多数是多核心优化的,所以有人会说i3默秒全,是因为他没有玩到更大型的游戏,不过以后趋势多是多核心优化了,差距也就会越来越明,像那种多核心低主频U通常用来服务器工作站用的,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主频不是特别重要,主要就是核心多,你要玩游戏家用就买4核心8线程就可以了,用来工作渲染视频什么的,就用用多核心低主频,主要看你自己的需求现在的CPU该如何选择?问题详情:现在买cpu该怎么选呢?哪些性价比比较高?推荐回答:CPU是电脑的心脏,现在市场上的CPU五花八门,到底什么样的CPU适合自己呢?现在小编就教你cpu如何选择。cpu如何选择:市面上的CPU主要是英特尔和AMD两家公司,首先我们选择一款CPU要先看它的架构,所谓架构就是CPU厂商给属于同一系列的CPU产品定的一个规范,简单的理解就是每一代产品的架构都不同,架构越新肯定会越优秀,比如酷睿比奔腾好,奔腾比赛扬要好其次看它的主频,一般来说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然后看缓存,一般来说二级缓存越大越好,这也是为什么赛扬系列的CPU主频虽然比较高,但是在实际应中却没有奔腾系列要好的原因,不过二级缓存对于英特尔的产品来说很重要但二级缓存对于AMD来说就不像英特尔那么重要,因为AMD除了有二级缓存之外还有三级缓存还有一个指标是工艺,现在很多都是28、22纳米的CPU了,工艺当然是数字越小越好,在发热和稳定性上都要强很多还有就是核心数,当然核心越多越好,但是要考虑耗电量和发热量的问题,核心数越大发热量和耗电量也就越大当然不是核心数越大在实际使用当中就一定有更好的体验,特别是现在游戏的设计中对于多核CPU的优化都不够好,所以在玩游戏的时候只有一个CPU得到充分使用,其它的核心处于闲置状态,所以玩游戏还是首选英特尔的CPU,因为在单核性能上英特尔比AMD要强,不过价格要贵许多最后附上一张CPU天梯图 cpu选择方法一  一、选择哪家公司的处理器,AMD公司和inter公司的处理器相比较,AMD在三维制作、游戏应用、和视频处理方面突出,inter的处理器在商业应用、多媒体应用、平面设计方面有优势,性能方面,同档次的,inter公司的整体比AMD公司的有优势,价格方面,AMD公司的肯定便宜,  二、选择散装还是盒装,散装和盒装没有本质区别,质量上是一样的,主要差别是质保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带散热风扇,一般而言,盒装CPU保修期要长一些,通常为三年,而且附带有一台质量比较好的散热风扇,散装的CPU质保时间一般是一年,不带风扇。  三、购买时机,一款CPU刚出世肯定贵,技术也并不成熟,所以你可以选择出厂一年到半年的CPU,因为我们肯定没办法追潮流,更新太快。  四、预防购买假的CPU。怎么鉴别呢,给你介绍一下看inter公司CPU的鉴别方法  1.是看封装线,正品盒装的interCPU的塑料封纸的封装线不可能在盒右侧条形码处,如果发现在条形码处就得注意  2,是看水印,inter公司在处理器包装盒上包裹的塑料薄膜使用了特殊的印子工艺,薄膜上“inter corporation”的水印文字很牢固,用指甲是挂不下来的,假盒装处理器上的水印能搓下来,  3,是看激光标签,正品盒装处理器外壳左侧的激光标签处采用了四重着色技术,层次丰富,自己清晰,假货则做不到,最后,盒装标签上有一串很长的编码,可以拨打inter公司的查询热线800-820-1100查询真伪!  在说一句,选CPU还要看你用来做什么,预算够不够,我是纯手打,不给最佳没事,但是不要说我复制粘贴,我从来不复制粘贴,我是看着书打的!我有本计算机维修的书!  cpu选择方法二  先说一下: AMD和INTEL的CPU性能比较及不同点  目前INTEL和AMD的CPU的区别之处,以及由于区别之处所带来的性能和效率的差异有以下简要几点,仅供参考:  1、从单晶硅工艺上:INTEL:0.09(降低成本,加大晶体管数量),AMD:0.13(成本比0.09的高),所以导致在都降低相同比例的价格后,INTEL还是挣钱,而AMD最起码不会挣太多的钱啦,搞不好还会陪钱(亏损),虽然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尽而导致最近的AMD诉讼案的发生  2、从流水线上:INTEL:31级(可以提升到更高的主频,但带来更大的发热量:例如P4-670超到7.4G,但得用液氮来散热,而且容易造成指令执行效率低下,所以搞出个超线程来弥补);AMD:20级(指令执行的效率比31级强,但频率提升有限而发热量相对要低,效率和频率是2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主要看使用者的选择了)  3、缓存:INTEL:1级16K,2级1M-2M(整数运算以及游戏性能没有AMD的快(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在起作用,后面再讲),但对于网络和多媒体(浮点运算)的应用比对手强 AMD:1级128K,2级:512K(整数运算快,游戏性能好,但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稍微逊色)  4、内存管理架够:INTEL的内存管理架够还是采用传统的由主板上的南北桥方式来管理(造成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延时大,对于游戏执行效果没有AMD的好,但对于日后升级成本有所降低)AMD是CPU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减少了CPU与内存数据传输的延时,(对于游戏性能的提升有相当大的作用,也是前面所说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弥补了2级只有512K的所对多媒体应用的不足,但加大了对日后升级的成本的增加:要升级的话您只好把CPU和内存以及主板全都换掉)  5、指令集 INTEL:MMX,SSE,SSE2,SSE3,EM64T  (大多数游戏以及软件基于INTEL的指令,对于INTEL有所优化,但64位指令对于现在新的64位系统有兼容性的缺点,所以最近不得不兼容于AMD的X86-64指令,CPU的步进值也从E0变到G1)AMD:3DNOW+,MMX,SSE,SSE2,SSE3,X86-64(在所支持的SSE3中少了2条指令,但问题不大,因为那2条是专门针对INTEL超线程技术的,没有也罢,反正AMD也不支持超线程技术,由于AMD的64位技术源于DEC公司的Alpha技术(64位技术之一),再加上AMD自己的2次开发,所以导致64位技术快速的在民用市场的出现,微软64位系统也不得不基于AMD的X86-64位开发(谁叫AMD先推出民用的64位呢),为了尽快消除对于64位的WINDOWS兼容性的问题,INTEL也被迫开始兼容AMD的64位指令(不是INTEL没有技术开发64位,是由于它的市场策略导致其非常被动,错过了推出64位的最佳时机,让AMD就64位而言站了上风,谁让这2家公司最终还得看微软的脸色呢,从这点上讲,他们还没完全达到市场垄断的地位---硬件厂商还得看软件巨头的脸色,真悲哀!)  综上所诉:现在谁的性价比更高是要看使用者的应用范围(也必然由应用范围来决定),而并不是简单的由价格来决定的,我更不同意所谓的穷人才用AMD的说法。由于INTEL感觉来自AMD的压力所以公司在发展战略上做出了重大的决策的改变(从一味追求频率到追求性能的转变,也不得不放弃由INTEL公司自己创造出来的摩尔定律这个神话,全面转向CPU性能的提升,CPU在3.8G这个频率上画上了个小小的句号,让10G的目标成为了泡影;具可靠的消息:INTEL以后的CPU架够将是基于现在移动CPU的技术上,并且提出了性耗比的概念(而非性价比)并且近期已经成功研发出样品,就性能而言将是现在P4的3倍--5倍,而功耗从笔记本的CPU的5W到台式机CPU的35W到服务器CPU的65W,核心将是双核心或者是4核心,前端总线为:533MHZ,667MHZ,800MHZ,1066MHZ;不再有超线程技术(因为没有必要了,超线程技术的出现主要是来弥补由于流水线过长而导致的效率低下,新的INTEL的CPU不会再用31级流水线,可能只有不到20级或者更底),频率不会超过现有的频率(这意味着3.8G将是INTEL现在乃至以后最高频率)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的大较量(INTEL和AMD)中将一决高下,到时候谁胜谁负,谁好谁坏,谁的性价比或者性毫比更高将一目了然,说实话有点为AMD担心(AMD近期曾表示不会对现有的CPU架够改变)我还是相信那句话:时间会说明一切的!谁将是消费者最应该期待的产品呢?相信在不远的时间里将会出现!  对AMD来说,其最受人欢迎的地方,就是它良好的超频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这是它目前占有处理器市场份额的根本原因,也是它的优势。在我们选择时,如果是DIY高手,那选择AMD是肯定没错,能花较少的钱获得更好的性能,价格上同主频的AMD与Intel,前者价格只是后者的一半左右,而且现在AMD的处理器的主板大多数都有傻瓜超频的软件,虽然不能把超频发挥到极限,但也能过一下超频的瘾。而AMD的发热问题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其实不然,现在AMD的处理器多加入了过热保护的芯片,所以发热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不必顾虑。 在购买AMD的产品时要注意,由于它良好的超频性能,使一些*商们开始出售低频版本超频后再打磨的产品,如何识别是不是打磨过的产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处理器的L2和L3金桥有没有人为切割或焊接的痕迹。如果仍不放心,那么盒装三年质保的AMD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就是风扇的选择,AMD处理器超频后的发热问题(注:超频后发热与不超频时发热不同),一直是DIY们最关心的,所以选择一个好的风扇也是至关重要的。  Intel则向来以稳定著称,对多媒体有较好的指令支持,比较适合一些多媒体爱好者、办公室装机、以及一些不太懂电脑的家庭装机。从超频上来看,由于所有Intel处理器都是锁倍频的,所以在超频上显不出多大优势来,虽然锁了倍频,但也还是能超,只是超频的范围较小,笔者在不改电压的情况下,将一块P4 2.4 BG的超到了3.0G,且在一些3D游戏中如FIFA 2004时能稳定运行,所以Intel的稳定性还是值得我们信耐的。价格上来说,Intel的处理器比起AMD来说可算是高高在上,虽然IT行业里一分钱一分货,但也不乏有一定的垄断因素在里面,但是它优异稳定的性能,使得不少电脑爱好者在装机时,仍然将其设为首选。也正是因为它的稳定,所以许多品牌电脑大多采用了Intel的处理器,可见Intel的稳定性非同一般。这样,在一个不太懂电脑的家庭装机和商用装机机,Intel的处理器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够买Intel的处理器时,由于都锁了倍频,无论是散装还是盒装都可以放心购买,不会出现像AMD那样的打磨产品。但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购买盒装产品时,一些*商往往用散装处理器配上假冒Intel风扇,重新包装后来当盒装产品销售,鉴别的方法单从外观上很难辨别,主要就是看里面的硬塑料包装是否有拆开过的痕迹,再看说明书是印刷品还是复印的,假冒的一般都是复印品。还有就是可以看盒装产品里面赠送的小徽标(就是品牌机外面都贴着印有的Intel Inside的小贴片),真品的小徽标厚而硬,外面有一层较硬的塑料,假货则比较薄,用手指也能把上面的图案刮下来,有的假货甚至没有小徽标。现在散装的Intel处理器与盒装的价格相差不到几十块,而且盒装产品还赠送一个原装风扇,不必在单独购买风扇,所以购买盒装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 因为 AMD INTER 的两种处理器 构架不相同的 INTER 主要看 2级缓存的大小 另外留意一下主频 制作工艺等 AMD主要看 主频 制作工艺 而不必要看2级缓存的大小 AMD处理器主频越高 速度越快 工艺制造越小(就是常说的 90 纳米,45纳米等等) 功耗越低。CPU主频越高,玩游戏越好吗?问题详情:最近想要入手一台电脑,被服务器CPU的高性价比所吸引,纠结于e5 2670与e5 1620,前者核心数更多,后者主频更高.本人一个学生,希望大家给点建议并为我解疑。推荐回答:感谢邀请,这玩意,主频越高当然越好,主要看工艺制程,构造,型号,核心数,二级缓存等参数就可以了,主频越高运算频率越快,核心数越多越好,二级缓存越大约好。还有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以为认为CPU的主频指的是CPU运行的速度,实际上这个认识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而且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国内CPU研发技术是不是很差?问题详情:推荐回答:
国产CPU虽然大家基本都没用过,不过知名度却是不低,先有顶级超算天河,后有自研CPU龙芯,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国产U,下面一起看看到底有哪些自研的国产CPU吧:龙芯—血统纯正的国产U?
龙芯老实说不是最早国产U,也不是最成功的,但它偏偏知名度最高,各种电视新闻报道,中科院出身,血统纯正,名正言顺的成为国产CPU的代表产品。以计算角度来看,龙芯确实是比较纯正的国产CPU,但指令集依然不是自创的,使用的是MIPS的指令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规范。?
龙芯之父胡伟武博士说过可以把CPU做到世界第一,但是指令集不同,软件无法使用,用户绝对是不会买账的,打造自己的软件生态系统花费巨大,无奈之下龙芯只好选择当时在大学、科研单位有良好基础的MIPS指令集。虽然指令集是别人的,但在龙芯的开发下,新加入了500多条自定义指令,运算效率极大提升,最新的龙芯3A3000单线程性能约为Intel I5 4460的三分之一。纸面上虽然这样说,不过龙芯几乎没什么应用支持,只是个光杆司令单纯参数并没有什么参考意义,期待龙芯在桌面市场有所表现不怎么科学。不过军工航天领域倒是有大大的发展空间,15年发射的北斗双星就是搭载的龙芯,性能以及价格都远远优于进口宇航CPU,后续的国防航宇领域都会搭载国产CPU,相信这将是国产U的正确发展道路。申威/飞腾—有军方背景的最成功代表?
上面龙芯是中科院出身走的军工路,而申威和飞腾都是有军方背景研究设施的亲儿子,比起龙芯更理所当然的承担起国产军工CPU的制造任务。指令集方面,申威处理器使用的是Alpha架构,而飞腾在几经周转之下,最终选择了ARM V8指令集。?
龙芯在桌面市场还有叫得出名字的产品,而申威则是专注超算领域,旗下的神威?太湖之光也打破“天河二号”的六连冠,问鼎世界超算第一,神威采用的CPU SW核心,Alpha 64位架构,性能几乎是天河2号的三倍,但总功耗反而更低了。而使用AMR架构的飞腾处理器则是在服务器CPU领域发力,旗下“火星”服务器CPU,全芯片性能与Intel Xeon E5-2699v3相当,早些年还在山寨Intel现在已经能与大哥相媲美,实属难得。兆芯/海光—政策驱动下的后期新秀?
上面说到的国产U都有个问题,就是不支持WINDOWS,想要快速研发出可以商用的CPU,还是要老实的走X86路线,可这是Intel的吃饭家伙啊,想要获得他的授权基本没可能,这可怎么办?此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国产厂商很顺利的勾搭上风烛残年的台湾VIA,虽然VIA只剩下个壳子,但好歹还是有X86专利的,面对大陆的重金礼聘,自然乐意和大陆合作了。选购电脑,看CPU时,低压高频的处理器和标压有什么区别吗?是不是频率越高越好?推荐回答:你想说的是八代cpu吧 ,可以看笔吧测评 猪王测的,感觉蛮靠的。
【「火鸡小科普」美丽的谎言——8代Intel低压4核性能测试】m.toutiaocdn。com/group/3444750/?iid=&app=news_article&tt_from=android_shar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cpu可以做假吗?问题详情:从淘宝淘买了块cpu让大伙帮看看。cpu是没有包装盒的,卖家说是全新的,店铺保修,是不是正品,有没有做过手脚看不出来。这块cpu关注了几个月,6月的时候要600元,现在变成480元。cpu装上用cpu-Z测没发问题,和介绍的一样,是intel Core i7 2760QM 2.4GHZ,有没有人熟悉这块cpu的。
电脑操作起来也没觉有什么变化,没有变快了的感觉,用鲁大师测试跑分比原来的cpu低了很多。
型号这个是没法改的吧!给卖家看了cpu-z的信息,和鲁大师的跑分,卖家说我没有开睿频,睿频在BIOS里都是打开了的,卖家让刷BIOS,但我笔记本的官网BIOS已经不更新了,现在就是最新版的了。现在cpu-z信息倍频一项最高是24,卖家说开了睿频可以到33以上。
有没有熟悉这块cpu的,跑分低是因为睿频的原因吗?是我电脑开不了睿频,用不了这块cpu,这是cpu有问题,有没有别的测试cpu的软件呢?推荐回答:CPU-Z能正常识别出来的话这个U就绝对是真货,主板也没有问题,一般来说睿频都是开的,Windows识别出来的那个2.4GHz只是它的基本频率,睿频频率是不会在那里显示出来的,而且现在CPU的基本频率没太大意义,看看就好,CPU的真实频率要以CPU-Z的实时显示为准,正常来说2760QM的睿频频率是单核3.5,双核3.4,三、四核3.2,你找个测试软件让CPU满载然后再看看CPUZ里的频率就好。这是2760QM在Intel官网上的参数:不过还有个可能是CPU太热了所以降频,因为笔记本的散热设计只会考虑原来CPU的发热,你原来的U是35W的双核,现在换了一个45W的四核,散热可能跟不上CPU过热自动降频了,你可以用AIDA64看下CPU的温度有没有过热,说真的过热的话就除了加散热垫可以抢救一下就没啥其他方法了。至于CPU的测试软件,CPUZ里面是自带测试工具的,其他常用的还有Fritz Chess Benchmark、wPrime、SuperPi、CINEBench R15等等。 为什么现在cpu不再提高主频而是走多核?问题详情:10多年前电脑的单核就能达到2GHz频率,而到了现在大多数cpu单核频率还是只有4GHz,是什么原因让cpu开始走多核而不是提高主频的路了?推荐回答:cpu频率是主频乘以倍频,主板上有个石英芯片震动提供bus总线的主频,然后cpu以这个主频的倍数运行,如果过高的倍频和较低的主频,不如较高的主频和较低的倍频。毕竟系统性能是整体性能而不是一个cpu的性能。判断cpu好坏一般认为是cpu和主板的数据交换能力 如果相似可以称为同代。系统总线一直在提高主频也一直在提高 倍频在降低,以前机器主频是33甚至更低 现在主频要高得多。主频的提高显卡性能,内存性能都会同时提高。多核心是依赖分布式算法才能提高速度 ,一般程序都是一核累死七核心围观。现在写分布式不多,单核性能还是很重要的指标。
郑重申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抓取筛选后自动生成,非人力所为,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右上角[侵权举报]按钮维权,我们将立即进行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频率高好还是低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