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关于生物的免疫调节高考题题,求解答。序号分别对应什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免疫调节非选择题105题(包括答案和每题解析)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免疫调节非选择题105题(包括答案和每题解析)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2|
上传日期: 01:38:1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免疫调节非选择题105题(包括答案
关注微信公众号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共12套).rar&&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全国卷大纲版、新课标、北京、重庆、四川、天津、江苏 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山东、安徽生物试题与解析 (仅供参考)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试题及解析 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答案】B 【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正确。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的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均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叶绿体中的ATP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反应,无ATP的产生,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整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都产生了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C错误。线粒体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有关的酶;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中的噬菌体 【答案】B 【解析】A、B、C、D描述的种间关系依次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具分层现象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阶段 【答案】D 【解析】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其垂直结构(即分层现象),且动物的分层主要与植物(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有关,ABC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直接影响到射在地面上的光照强度,进&而影响到草本层的水平分布,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5.&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的碳源 B.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C.细菌大量培养过程中,芽孢形成于细菌生长的调整期 D.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NaCl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 【答案】D 【解析】自养型微生物需要无机碳源,异养型微生物需要的是有机碳源,A错误。菌落只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B错误。芽孢是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结构,在稳定期形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增长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1.&金鱼藻是一种高等沉水植物,有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以每棵鲜重每小时释放O2的微摩尔数表示)。 (1)该研究探讨了&&&&&&&&&&&&&&&&&&&&&&&&&&&&&&&&&&对金鱼藻&&&&&&&&&&&&&的影响,其中,因变量是&&&&&&&&&&&&&&&&&&&&&&&&&&&&&&。 (2)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度为&&&&&&&&&&&&&lx。在黑暗中,金鱼藻的呼吸速率是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微摩尔。 (3)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随pH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pH&&&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或每小时每克释放氧气的微摩尔数&&&(2)12.5&&&&8&&&(3)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在小于最适pH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酶的活性升高,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大;在高于最适pH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酶的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不断减小。 【解析】(1)NaHCO3能提供CO2;不同浓度的NaHCO3能提供CO2浓度不同。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或每小时每克释放氧气的微摩尔数。(2)由第二幅图可以直接看出,光照度为12.5lx时,金鱼藻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光照强度为0时,金鱼藻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第一幅图可以直接看出,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8微摩尔。(3)见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识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2.&(11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暴露于抗原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3)一种病毒含有&&&&(填“1种”或“2种”)核酸。 (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 【答案】(1)吞噬&&&抗原决定簇&&淋巴因子&&&(2)机体免疫系统接受甲型H1N1流感疫苗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3)1&&(4)动物细胞融合 【解析】(1)有些抗原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的内部,须经吞噬处理后才暴露出来,进而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2)见答案。(3)一种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根据其含的核酸的种类不同,病毒又被分成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4)灭活的仙台病毒为诱融剂,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免疫学的原理及应用、病毒的遗传物质、细胞工程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3.&(8分)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的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2)&&&&&&&&&&&&&&&&&&&&&&&&&&&&&&&&&&&&&&&&&&&&&&&&&&&&&&&。 【答案】(1)③将5支试管放入37℃环境中&&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在70℃恒温水浴中,人唾液淀粉酶可能会失活(或活性很低) (2)④应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需要水浴加热;在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将发生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详解见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34.&(12分)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和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和&&&&&&&&&。 (2)两各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雄蝇的基因型为&&&&&&&&&&&&&&。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其理论比例为&&&&&&&&&&&&&&。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答&案】(1)3:1&&&1:1&&(2)BbEe&&&&Bbee&&&(3)4&&&1:1:1:1&&(4)BBEe 和BbEe&&&bbEe 【解析】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的表现型比例为灰身:黑身=(47+49):(17+15)=3:1,可推出亲本的基因组成都为Bb;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为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可推出亲本的基因组成为Ee和ee。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 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析(新课程word版) 全国卷课标地区&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新疆、宁夏、河北、云南、内蒙古&湖北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98字 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析】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86字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74字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96字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218字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情况,虽然比较基础,但还是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虽处理,但没有颠倒,结果是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不是d组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而是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162字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有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 29.(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60字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___,通过________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________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_____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________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载体,考察了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多糖的水解,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考查了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萌发过程中胚发育成幼苗,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 (1)&&&&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供能。 (2)&&&&0―24小时为15.4mg,24-48小时为0.6mg,48-72小时0.7为1.1mg,在72-96小时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多,为204.2―177.7=26.5&mg•粒-1•d-1。 (3)&&&&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72-96小时转化为43.6―26.5=17.1mg,96―120小时为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 (4)&&&&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玉米种子至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随种子有机物的消耗,种子呼吸速率逐渐减慢,干重变化趋势越来越小,当长出幼叶后仍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随着有机物的消耗种子死亡。 【答案】(1)葡萄糖,呼吸&&&&(2)72-96&&&&26.5&&&&(3)22&&&&(4)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110字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b是&&&&&&&&,c是&&&&&&&&,d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本题通过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图应用能力,难度较低,属于送分题。 (1)从图(a)中已有感受器且b有神经节,所以b为传入神经,a是神经中枢,c、d分别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从图(a)中可以看到呼吸肌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脑干是抑制吸气,引起呼气的,若屏住呼吸,既不吸气也不呼气,为主动意识控制行为,故中枢为图(a)中的大脑皮层必须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3)考察突触的基本结构,教材上有类似的图和原句突出结构中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后膜由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充当。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树突或胞体) 31.(10分)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的基因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400字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性基因突变为&&&&&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解析】该题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位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对遗传规律和生物变异分析应用能力,难度较低。假设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1)若为基因突变,又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要想表现毛色异常,该突变只能为显性突变,即由隐性记忆突变为显性基因,突变体为Aa,正常雌鼠为aa,所以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1:1,(2)若为亲本中隐形基因的携带者,此毛色异常的雄鼠的(基因型为aa)与同一窝的多只雌鼠(基因型为AA或Aa)交配后,不同窝的子代不同,若雌鼠为AA,后代全部为毛色正常鼠,若雌鼠为Aa,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1:1。 【答案】(1)1:1&&&隐&&&显&&&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2)1:1&&&&毛色正常 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440字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解析】该题基于生态学部分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基本概念的理解,又引入了模拟实验,对实验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理解层次有更深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以“鹿角效应”为探究点,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因此一片草原上的雌雄鹿算是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群落。(3)假说内容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反之,一群有两种形态的食草动物更容易被捕食。对应到模拟实验为:甲组: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乙组: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丙组: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狗很快叼回故从因变量时间来看,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填食草动物也可以。 【答案】(1)同一&&&&(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 39.(15分)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360字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和   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     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 ,因变量是  &&&&&&&&&&&&&&&&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   (填“6-BA”或“IAA”)。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植物组培知识的考察,提问涉及必修一和必修三的一些知识,再加上以实验分析的形式考察中学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综合性强,并不局限于选修一,是为“选修可以考察必修”一说的集中体现。 第(1)问第一空考察必需元素的分类(可分为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必修一的基础知识,选修一教材上亦有原句。 第(1)问第二空考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知识。中学生物必修一提及植物体内5大植物激素,分别为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乙烯类、脱落酸类,要求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名称;常见选修一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又重点分析了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要求识记二者比例对植物脱分化的影响(生长素多有利于生根,细胞分裂素多有利于长芽);由表格易知IAA比例上升抑制长芽,为生长素(吲哚乙酸),故6-BA为细胞分裂素。 第(2)问考察中学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自变量是IAA(6-BA浓度不变),取值范围是0到0.5;因变量是丛芽数&(即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 第(3)问直接从表格中可读出。 第(4)问参阅第(1)问第二空解析 【答案】(1)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细胞分裂素&&&(2)IAA浓度  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丛芽平均数  0~0.5mg/L&&&(3)1&&&(4)6-BA 40.(15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440字•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 &&  和 &&  。 (2)质粒运载体用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 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  。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     DNA连接酶和       DNA连接酶。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 &&&&&  ,产物是  &&&& 。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  &&&&&& 技术。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     和      也可作为运载体。 (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   。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将DNA分子切成两种类型的末端,平末端和黏性末端。两种不同酶切割之后便于相连,所产生的黏性末端必须相同。EcoliDNA连接酶可以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可以连接两种末端,反转录是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先合成单链DNA,再合成双链DNA,利用PCR技术进行大量扩增。基因工程中可以选用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做载体。当受体细胞是细菌时,为了增大导入的成功率,常用Ca+处理,得到感受态细胞,此时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容易吸收重组质粒。 【答案】(1)平末端和粘性末端&&&(2)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与EcoRⅠ切割产生的相同&&&(3)T4  Ecoli&&&&(4)mRNA&&单链DNA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5)动植物病毒  λ噬菌体的衍生物&&&(6)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 以下几个答案可以作为评分细则的参考 29(4)两空答案为:&&&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考虑的说法:逐步减少直至不变&&&&种子继续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随着有机物的消耗,种子缺少营养死亡 30(3)最后一问,参考答案为细胞体&&&&&& 也可考虑的争议:树突或胞体&& 理由:从教材的说法,以及题目的坑爹选项来看,很容易填为&&树突或胞体& 31(1)最后一空参考答案为&&&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 也可考虑的说法:正常鼠为隐性纯合子,突变鼠为杂合子,后代隐性与显性性状比值为1:1 理由:从答到隐性突变为显性杂合子,构成测交后代比例(1:1)即可 32(3)最后一空&&雌鹿或雄鹿&也可考虑的说法:食草动物&&&或&草原上不同形态的食草动物&& 理由:题干中关于“鹿角效应”的表述就是用食草动物阐述的。 40题的(2)参考答案&&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与EcoRⅠ切割产生的相同&也可考虑的说法:特异性的识别GAATTC,且在GA间切割磷酸二酯键 理由:此答案也是对的,而且应当更加符合教材上关于限制酶的特性的说法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江苏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现将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6.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A.该计划的实验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验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8.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9.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供体和受体母牛都要进行相同激素处理 B.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都需要在体外进行 C.对冲卵获得的原肠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 D.胚胎分割移植实现同卵多胎的成功率较低 10.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13.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 14.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1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16.下列关于“探究加本系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7.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18.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 19.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编号&&&&化合物&&&&实验检测&&&&组成单位&&&&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颜色反应&&&&&&&& ①&&&&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脂肪酸&&&&储存能量 ②&&&&糖原&&&&斐林试剂&&&&砖红色&&&&葡萄糖&&&&提供能量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氨基酸&&&&承担生命活动 ④&&&&核酸&&&&甲基绿染液&&&&绿色&&&&核苷酸&&&&携带遗传信息 A.①&&&&&&&&&&&&B.②&&&&&&&&&&&&&&&C.③&&&&&&&&&&&&&&&&&D.④ 20.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 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 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 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二、多选题: 2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合理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22.下列事实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A.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B.单细胞的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C.动物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D.小鼠体细胞经诱导培育成小鼠 23.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和2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25.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餐后60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量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三、非选择题: 26.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7.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 最广的是________;在pH为8.0时,3种 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 以稳定pH,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请回答以下问题: &&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 是__________。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 因为__________。 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 (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 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图3, 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个/mL。 28.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 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 小麦,育种过程见图。图中A、B、C、D表示 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 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 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______方法 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______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___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____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____。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_______。 29.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短时间反应时(对简章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______。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___________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___________,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30.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 31.(1)2,4-D常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促进愈伤组织再分化,在配制分化培养基时需______(填“升高”、“保持”或“降低”)2,4-D的浓度。 (2)当籼稻愈伤组织在只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点,但继续出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以促进幼苗形成。 (3)研究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填下列序号)。 ①绿色芽点细胞排列松散&&&&&&&&②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③胚状体细胞中有叶绿体&&&&&&&&④分化的愈伤组织的各细胞的形态大小一致 (4)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大于对照,叶绿素总量不变。某同学用______(填序号:①绿色②红色③蓝紫色④黄色)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检测到两者光合放氧差异不大。若取等量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发现突变体第_____条色素带(自上而下)窄于对照组。 (5)胚乳(3n)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成。若用籼稻种子的胚乳诱导愈伤组织,培育三倍体,需适时晚年除胚,以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细胞的______,还可避免再生苗中混有____________。 32.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______连接。 (2)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产生的末端是_____末端,其产物长度为_____。 (3)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杂合子分离出图1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_____种不同DNA片段。 (4)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用添加_____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经检测,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中目的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3.为探究低浓度NaHSO3溶液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报告  ①材料用具: 乳熟期的温室盆栽,1mmol/L&NaHSO3溶液、蒸馏水、喷壶、光合分析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_____的水稻植株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第二步:每天傍晚分别将等量的_____、_____喷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次日上午测定光合速率。 ③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见图1,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NaHSO3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ATP的能力,推测其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进而加快对图2中_____(填字母A~D)物质的利用。 (3)研究小组利用上述条件设计实验,证明了0.2&mol/L硫酸甲酯吩嗪(PMS)和1mol/LNaHSO3效应相同,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效应,也无抑制效应。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用要柱形图绘制出实验结果(实验光照强度为1000&mol•m-2•s-1)。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CBDDD AAADB  DBBDC&&&BCCCC 二、21.ABC&&&&&&&&&&22.AD&&&&&&&&&23.BD&&&&&&&&&24.ACD&&&&&&&25.BCD 三、 26.(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  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光照 27. (1)绿藻  蓝藻  (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 (3)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②藻细胞密度过大  ③1×108 28. (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植物体细胞杂交  (2)AABBCD  14  42 (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4)染色体结构变异 29. (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 (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0.(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2)①HhXTXt&&& HHXTY或HhXTY  ②1/36  ③1/60000  ④3/5 31.(1)降低  (2)适量的生长素  (3)③  (4)①④  4  (5)增殖与分化  二倍体幼苗 32.(1)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2)平  537bp、790bp、661bp (3)4  (4)BamH&I&&抗生素B  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部分目的基因D与质粒反向连接 33. (1)②株型、长势、叶片均一  蒸馏水   1mmol/L&NaHSO3溶液 ③不同光照强度下代浓度NaHSO3溶液可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2)类囊体  A、B、D (3)见下图 & 全&品中考网 安徽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III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 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B、1/16&&&&&C、4/81&&&&D、1/8 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6.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 D.赤霉素、2,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29.(10分)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细胞质基质 A&&&&&&&&&&&&&B&&&&线粒体 C&&&&&&&&&&&&&D&&&&酵母菌 E&&&&&&&&&&&&&F 葡萄糖&&&&-&&&&&&&&&&&&&&+&&&&-&&&&&&&&&&&&&&+&&&&+&&&&&&&&&&&&&+ 丙酮酸&&&&+&&&&&&&&&&&&&&-&&&&+&&&&&&&&&&&&&-&&&&-&&&&&&&&&&&&&&- 氧气&&&&+&&&&&&&&&&&&&&-&&&&+&&&&&&&&&&&&-[来源:www.shulihua.net&&&&+&&&&&&&&&&&&&-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根据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30.(20分) I.(12分)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部位发生了病变。 (2)下丘脑的&&&&&&&&&&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接受信息。 II.(8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田鼠&&&&鼬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1.(24分) &&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III2和III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IV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1)根据图1,&&&&&&&&(填“能”或“不能”)确定IV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III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VIII(简称F8,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为探明IV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III、IV代成员F8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I,推断III3的基因型是&&&&&&&&&&。请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IV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 (3)现III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IV3)细胞的染色体为46,XY;F8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建议III3&&&&&&&&&&&&&。 (4)补给F8可治疗甲型血友病。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若F8比某些杂蛋白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 (5)利用转基因猪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F8。要使乳腺细胞合成F8,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将F8基因cDNA与猪乳腺蛋白基因的&&&&&&&&&&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F8基因cDNA可通过克隆筛选获得,该cDNA比染色体上的F8基因短,原因是该cDNA没有&&&&。 (6)为获得更多的转基因母猪,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将纯合转基因母猪的体细胞核注入&&&&&&&&&&&&,构成重组胚胎进行繁殖。 & 2012年普通高考重庆卷理综生物部分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细菌和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AB错;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水稻是高等植物细胞,不存在中心体所以C错,D正确 【答案】D 2.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思闻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2.&【解析】噬菌体侵入寄主后,利用寄主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所以A对;子代噬菌体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来复制的,B错;噬菌体消耗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菌死亡,C错误;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以二分裂方式增殖,而是在寄主菌体内合成各个部件后,组装,释放,使细菌裂解,D错 【答案】A 3.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3.&【解析】疫苗作为抗原,具有大分子性,A错;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为T细胞释放,C错;与抗体结合的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 &【答案】B 4.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对;“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故与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种群密度变化不呈正相关关系,B错;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对;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对。 【答案】B 5.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5.【解析】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A错;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错;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属于条件反射,C错;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对。 【答案】D 30.(26分) Ⅰ.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图(题30图)。 & (1)据图分析: ①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____________。 ②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填“光照”或“CO2”)。 ③在14∶00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若该地土壤缺钙,一段时间后该植物首先表现出钙缺乏症的是____________(填“老叶”或“幼叶”)。 (3)假设若干年后将引种后代重新移栽回原产地,与原产地长叶刺葵杂交不育,原因是地理隔离导致了_____________。 乙醇可部分替代石油燃料,利于纤维素酶、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耐高温纤维素酶可以加速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 (1)某研究小组将产生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1 试管2 第一步&&&&加入适量缓冲液&&&&加入等量纤维素酶溶液(缓冲液配制)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min 第三步&&&&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60℃水浴保温10min 第五步&&&&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步&&&&沸水浴中加热2min,观察实验现象 &结果与结论: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 (2)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乙醇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 30.【解析】Ⅰ⑴①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光合速率越大消耗ATP也就越快,从图中可见10:00时光合速率最大;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越强,根吸水能力越强,从图中可见蒸腾作用在12:00时蒸腾作用最强。 ②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气孔导度的大小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大小的变化,通过图中可知,在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而CO2是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说明CO2供应充足,推测导致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是光照。 ③用于暗反应对C3的还原,CO2增多,使生成C3增多,这时会消耗更多的,使的含量降低。 ⑵钙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转移利用,当缺钙时,首先引起幼叶出现症状。 ⑶长期的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出现生殖隔离。 【答案】Ⅰ⑴①10:00&&12:00 ②气孔导度&&光照 ③降低 ⑵幼叶 ⑶生殖隔离 【解析】Ⅱ⑴根据实验是探究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所以应先对纤维素酶用80℃高温处理,常用方法为水浴80℃保温,对酶进行高温处理后,然后再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作用的底物――纤维素,利用纤维素酶能使纤维素水解为还原糖,来验证经高温处理的酶是否还有活性,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或班氏糖定性试剂检测。 ①如果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则经80℃高温处理后,依然能使纤维素水解,经斐林试剂检测能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反之,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 ⑵乙醇是对酵母菌无明显生理功能,并非是酵母菌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这样的物质为次生代谢产物。 【答案】Ⅱ⑴80℃水浴保温&&&适量纤维素液&&&&斐林试剂或班氏糖定性试剂 ①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②试管1和2内均呈蓝色 ⑵次生&& 31.(16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比例为      。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题31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②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填字母)。③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填字母)。 & 31.【解析】(1)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及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3×3=9种。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38&,即P(A_B_)=38&,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38&可分解成12&×34&或34&×12&,即亲本可能是AaBb×aaBb,或AaBb×Aabb。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P(aabb)=12&×14&=18&;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P(aabb)=14&×12&=18&。即,无论亲本组合是上述哪一种,F1中此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都为18&。 (2)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但不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四倍体青蒿(细胞内的染色体是二倍体青蒿的2倍,有18×2=36条染色体)与野生型的二倍体青蒿杂交,前者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后者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9条染色体,两者受精发育而成的后代体细胞中有27条染色体。 (3)①若该基因一条链上四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G1+T1A1+C1&=2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G2+T2A2+C2&=C1+A1T1+G1&=32&。②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相比,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图示J、L、N区段)和不编码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图示K、M区段)间隔而构成,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中不存在内含子区段。为了使该基因能在大肠杆菌(原核生物)中表达,应当将内含子区段去掉。③cyp基因中只有编码区的外显子区段能编码蛋白质,该基因控制合成的CYP酶的第50位由外显子的第150、151、152对脱氧核苷酸(3×50=150,基因中的每3对连续脱氧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决定,因此该基因突变发生在L区段内(81+78=159)。 【答案】(1)9&&&&AaBb×aaBb、AaBb×Aabb&&&&&&&&18&&&&&(2)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27&&&&&&&&(3)①32&&&&&②K和M&&&&③L A对于水分子进出细胞起促进作用 2012年普通高考天津理综生物部分解析版 1.&(;天津卷,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体干细胞移植通常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B.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但不能被诱导分化 C.组织的细胞更新包括细胞凋亡和干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 D.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血细胞的能力,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1解析: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并能被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B项错误。 答案:B、 2.&(;天津卷,2)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T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2解析: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即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可以发生联会,D项错误。 答案:D 3.&(;天津卷,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核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3、解析: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答案:B 4.&(;天津卷,4)下列实验操作难以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技术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快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起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4、解析:B项,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是一定的,与紫红色区域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没有关系;C项,要准确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应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多次取样,并且每个时间点取样要取多次,以求平均值;D项,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几个小时至一天,观察生根情况来确定最适浓度。 答案:A 5.(;天津卷,5)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多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K2>K3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解析:植物细胞光反应生成的受光照强度影响,与二氧化碳浓度无关,A项错误;根据题图可知,d3&浓度下呼吸速率小于d2浓度下的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比d2浓度下的要少;因在d2浓度下净光合作用最强最利于蓝藻的增殖,故d2浓度的K值最大,d3深度呼吸作用弱,也不篮球蓝藻繁殖。故K3较K2小,但K2最大,故C错。 答案D。 6.&(;天津卷,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此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同时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据题干信息,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BbXRXr&&BbXrY&故A、B均正确,C选项,长翅为3/4,雄性为1/2,应为3/8。D选项,考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基因的情况,也是正确的。 答案:C 7.(13分)(;天津卷,7)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以下实例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 据图回答:& (1)过程①酶作用的部位是&&&&&&&&&&&&&&&&键,此过程只发生在非结合区DNA,过程②酶作用的部位是&&&&&&&&&&&&&&&&键。 (2)①、②两过程利用了酶的&&&&&&&&&&&&&&&&&特性。 (3)若将得到的DNA片段用于构建重组质粒,需要过程③的测序结果与&&&&&&&&&&&酶的识别序列进行对比,已确定选用何种酶。 (4)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酶聚合,则其识别、结合DNA序列位基因的&&& &&&&&&&&&&&&&&&&&&&&。 (5)以下研究利用了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有&&&&&&&&&&&&&&(多选) A.分离得到核糖体,用蛋白酶酶解后提rRNA& B.用无水乙醇处理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基粒膜上的光合色素 C.通过分子杂交手段,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目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 D.将抑制成熟基因导入番茄,其mRNA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终止后者翻译,延迟果实成熟。 【答案】(1)磷酸二酯键,肽键 (2)专一 (3)限制性DNA内切酶&& (4)启动子 (5)ACD 【解析】(1)DNA酶作用的部位是DNA的磷酸二酯键,蛋白酶作用的部位是肽键。 (2)①②过程利用了各种酶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即专一性。 (3)DNA要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用限制性DNA内切酶切割,再与质粒重组。 (4)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在基因的启动子上,才能驱动基因转录。 (5)蛋白酶能特异性的酶解蛋白质,分子杂交手段也是利用各物质分子结合的特异性,抑制成熟基因转录出的mRNA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mRNA碱基互补结合,也具有特异性,光和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与酒精并不是特异性的溶解,所以选ABC。 8.(20分)(;天津卷,8)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 (&1&)&AFB1属于&&&&&&&&&&&&&&&&&&&&&&&&类致癌因子。 (&2&)&AFB1能结合在DNA&的G&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在DNA复制中,G&’会与A配对。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3&)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 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l&应选择&&&&&&&&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理由是&&&&&&&&&&&&&&&&&&&&&&&&&&&&&& ②&过程Ⅱ中,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与引物结合的模版是&&&&&&&&&&&&&&&&&&&&&& ③&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应采用&&&&&&&&&&&&&&&&&&&&&方法。 (&4&)选取不含AFB1的饲料和某种实验动物为材料,探究该AFB1解毒酶在饲料中的解毒效果。实验设计及测定结果间下表: & 据表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 ②&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克AFB1解毒酶.解毒效果最好.同时节的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每的活性出发,设计语气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 【答案】(&1&)化学(&2&)& & (3)①甲&&&&因为甲菌液细胞含解毒酶,意味着完成了基因的表达,所以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②&&cDNA.&&&&&&③&&抗原-抗体杂交& (4)①&&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 ②&B组&&&&③&&5& (5)脱氧核苷酸序列。 【解析】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 (&1&)&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化学物质,AFB1属于化学类致癌因子。 (&2&)&AFB1能结合在DNA&的G&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在DNA复制中,G&’会与A配对。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3)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l&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理由是因为甲菌液细胞含解毒酶,意味着完成了基因的表达,所以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②&过程Ⅱ中,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与引物结合的模版是cDNA.& ③&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应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 (4)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 ②&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B组。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5克AFB1解毒酶.解毒效果最好.同时节的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每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9.(11分)(;天津卷,9)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 是&&&&&&&&&&&&&&&&&&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滴,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 答案:(1)磷脂&&&&ADP+Pi+能量-&ATP &(2)自然选择 (3)B (4)浮游动物-&分解者 分解者-&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分解者 解析:第1小题考点基础,考核发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和ATP生成反应式。 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高浓度环境植物动物均难以生存 第3小题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分析有利和非有利因素。若水体中溶氧较高,则对大多数动物而言是有利的。不应是减少的原因。 2012年普通高考广东理综生物 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C&&& 【解析】A、任何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ATP的参入提供能量;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入;D、几乎所有的生物膜的基本结构都是蛋白质和磷脂。 2.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组织培养&&&B.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核移植 【答案】A&&& 【解析】草莓植株分生区的细胞含病毒的量比较少,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脱毒幼苗。 3.分析下表,可推测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据表可以推测,甲含有蛋白质,乙含有淀粉,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性糖,证明甲中含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性糖。 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答案】C&&& 【解析】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所以A错;土壤中动物的中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所以B错;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所以D错。 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答案】B& 【解析】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所以A错;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淋巴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所以C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答案】D&&& 【解析】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4、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正确的是:(&&) & 【答案】BC&& 【解析】胚胎干细胞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所以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会存在核仁。 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8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 &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n,&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C.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答案】C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出,II3的基因型为BbXAXa,II4的基因型为BBXAY。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1/2Bb,即女孩不秃顶,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秃顶;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即生出换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有1/4的可能生出患病男孩。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6.(16分) 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间下表。 叶片&&&&发育情况&&&&叶面积(最大面积的%)&&&&总叶绿素含量&&&&气孔相对开放度&&&&净光合速率 A&&&&新叶展开前&&&&19&&&&―&&&&―&&&&-2.8 B&&&&新叶展开中&&&&87&&&&1.1&&&&55&&&&1.6 C&&&&新叶展开完成&&&&100&&&&2.9&&&&81&&&&2.7 D&&&&新叶已成熟&&&&100&&&&11.1&&&&100&&&&5.8 注:“____”表示未测数据. (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 (2)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_________;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__________。] (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__;与C相比,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逐渐增大,是______的结果;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气孔开放度相对低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2)酒精  增多 (3)低&&&&基粒   &&&&&&&(4)细胞分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1)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外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深度等)和内因(叶绿素的含量、酶等),结合表格中的信息,B组叶绿素含量为1.1mg/g.fw,叶绿素含量低,气孔开放程度为55%,开放程度比较低,二氧化碳吸收量比较少,导致光合效率较低。 (2)A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8mg/g.fw,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氧气越来越少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叶片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暗反应减弱,而光反应不变,导致ATP增多。 (3)相比成熟叶片,幼嫩的叶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分之一;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从表格中可推知,由于总叶绿素含量增长,因此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明显增多。 (4)细胞分裂使个体增大;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性表达。 27.(16分)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9)。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_____. &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答案】(1)升高&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2)J&&&b&&&K2 (3)& 【解析】 &(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接受到刺激后,会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该处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2)根据图示罗非鱼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呈“J”增长,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附近波动。 (3)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获得不是关系:&,藻毒素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 28.(16) 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0。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绿叶素含量变化的曲先是____________。 &&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11。据图11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和植株。 Ⅱ.植株乙: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________。 (三)推测结论:________。 【答案】&&(1)A&&&(2)替换&&增加&&&③&& (3)(一)突变植株y2&&&用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和突变植株y2&&(二)能&&&不能维持“常绿”&&(三)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解析】(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分析图10,B从第六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则A为突变型豌豆。 (2)根据图11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变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相应的碱基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