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M,若,则时间透镜实验距S多远时,可使M上的光斑最小

导读:1.简述5~10种测薄透镜焦距的方法,PP与L之间的距离就是该透镜的焦距f,这种利用调节实验装置自身使之产生平f行光以达到调焦目的的方法,只要测得物距S、像距S'便可计算出透镜焦距f来,焦距为,即为凸透镜的焦距,f?粗测法测透镜焦距(5)平行光管测焦距,如果平行光管已调节好,并使玻罗板位于物镜L的焦平面上,那么,从玻罗板出射的光,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为焦距,(7)二倍焦距法:??实验器材:光 1.简述5~10种测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1) 自准直法 M
当光点P处在透镜焦平面上时,P点发出L的光经透镜L成一束平行光,遇到与主光轴相垂直的平面镜M,将其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O通过透镜而会聚在P所在的焦平面上。那么,PP与L之间的距离就是该透镜的焦距f,如图24-1所示。这种利用调节实验装置自身使之产生平f行光以达到调焦目的的方法,称为自准直法。
自准直法是光学仪器调节中的一种重要方图24-1 会聚透镜的自准直法光路图法,也是一些光学仪器进行测量的依据。自准
直望远镜是光学测量和光学装校中最常用的仪器。测角仪就是利用自准直法精密地测量微小角度、平面度等。 (2) 物距、像距法
将公式①改写成
① SS'fS?S'
② S?S'利用公式②,只要测得物距S、像距S'便可计算出透镜焦距f来。 (3) 两次成像法
如图24-2所示。取物与像屏之间的距离为L 〉4f,移动透镜,当在O1位置时,屏上得到一放大的清晰像A'B',其物距S1、像距S1';当透镜处于O2位置时,屏上又出现一缩小的清晰像A\,这时物距S2、像距S2'。设透镜两不同位置间的距离为l,焦距为 BA'(A\AO1O2(B\lS1S2LS'1S'2B'图24-2 会聚透镜的二次成像法光路图
4L(4)粗测法: 以太阳光或较远的灯光为光源,用凸透镜将其发出的光线聚成一光点(或像),此时,s →∞,s′≈f ′,即该点(或像)可认为是焦点,而光点到透镜中心(光心)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粗测法测透镜焦距
(5)平行光管测焦距 如果平行光管已调节好,并使玻罗板位于物镜L的焦平面上,那么,从玻罗板出射的光,经物镜L后变成平行光,平行光通过待测透镜Lx后,将在Lx的第二焦平面F?上会聚成像,其光路如图所示,因而玻罗板上的线对必然成像于F?面上.由图可以得到待测透镜的焦距为 y? fx???f?y 平行光管物镜
y LX F-f? f?x -y?
图2.24-3 (6) 使蜡烛发的光经透镜后,在透镜上呈现出与透镜等大的光斑,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7) 二倍焦距法:??实验器材:光具座、灯泡、凸透镜、光屏、刻度尺??实验方法:将灯泡、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来回移动灯泡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倒立的、等大的实像,用刻度尺测出灯泡或光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u或v,则f=u/2=v/2。重复以上实验2次,求3次测得距离的平均值,即为此凸透镜的焦距。??
2.最小分辨角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与分辨率的关系是什么?
最小分辨角是指能够分辨最小细节的能力,分辨出的最小角距。几何光学的知识我们知道,一个物点发出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能够得到一个对应的像点。但是光的衍射现象告诉我们,光学系统对物点所成的像,不可能是几何点,而是具有一定大小的光斑,并且在其周围有亮暗交替的环状衍射条纹。如果两个物点的距离很小,对应的光斑互相重叠,即使光学系统的放大率很高,所成的像对眼睛的张角很大,但仍然不能分辨它们。所以说,光的衍射现象限制了光学系统的分辨能力,并且这是光学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光衍射的规律分析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如果A1和A2相距不太近,它们所成像的中央亮斑相距较远,两个中央亮斑的中心对光学系统L的张角q也较大,人眼可以毫不困难地分辨这两个物点所成的像。如果A1和A2相距很近,它们所成像的中央亮斑大部分相重叠,亮斑中心对光学系统L的张角q很小,人眼无法分辨这到底是一个物点所成的像还是两个物点所成的像。 3.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关系是什么?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计算A类不确定度的方法是什么?
不确定度的含义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的不能肯定的程度。反过来,也表明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它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不确定度愈小,所述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愈接近,质量越高,水平越高,其使用价值越高;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越低,水平越低,其使用价值也越低。在报告物理量测量的结果时,必须给出相应的不确定度,一方面便于使用它的人评定其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误差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不可避免,但若用更精确的仪器或更好的方法,是可以减小误差的。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设被测量的真值(真正的大小)为a,测得值为x,误差为ε,则:
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关系
① 误差以真值或约定真值为中心,不确定度以被测量的估计值为中心; ② 误差一般难以定值,不确定度可以定量评定; ③ 误差有三类,界限模糊,难以严格区分;不确定度分两类,界限分明,分析方法简单。
不确定度分类
由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往往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对每个不确定度来源评定的标准偏差,称为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用符号ui表示。
(1)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不确定度A类评定;所得到的相应标准不确定度称为A类不确定度分量,用符号uA表 示。它是用实验标准偏差来表征。
(2)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不确定度B类评定;所得到的相应标准不确定度称为B类不确定度分量,用符号uB表示。它是用实验或其他信息来估计,含有主观鉴别的成分。对于某一项不确定度分量究竟用A类方法评定,还是用B类方法评定,应有测量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B类评定方法应用相当广泛。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它是测量结果标准偏差的估计值,用符号uc表示。方差是标准偏差的平方,协方差是相关性导致的方差。计入协方差会扩大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仍然是标准偏差,它表征了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所用的合成方法,常称为不确定传播率,而传播系数又被称为灵敏系数,用Ci表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称为有效自由度,用uc表示,它表明所评定的 的可靠程度。
不确定度A类的简单计算 假定某一相同条件下的测量列为xi (i=1~n) 。 不确定度A类标准分量:
SA?Sx??(xi?1ni?x)2n(n?1)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IT计算机、应用文书、文档下载、考试资料、人文社科、教学教材、计划方案、旅游景点、党团工作以及薄透镜测焦距的方法总结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
组卷网基于海量中小学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系统
组卷网简介
组卷网(zujuan.com)是一个依托百万量级的创建的在线组卷系统,试卷涵盖全国各地中小学学科教材版本,试题质量高、更新快,是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喜爱的学科组卷平台,旗下有:数学组卷网、语文组卷网、英语组卷网、物理组卷网、历史组卷网。
微信公众号
在线QQ客服
周一至周六 8:30-21:00
其它登录方式:《透镜》同步试题
我的图书馆
《透镜》同步试题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徐钦连
一、选择题
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
D.近视眼镜片
解析: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从形状上判断;也可以从对于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来判断。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光线可以透过,可以取火,是因为这个光学透镜可以会聚光线,凸透镜有会聚作用。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析: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3.(2013·徐州)如图1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解析: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比四周暗,说明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
4.(2014·盐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解析: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肯定不等于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故B、C、D错误,故A正确。
5.(2014·郴州)如图3,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解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A错误;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
6.(2014·成都)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如图4),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解析:平板玻璃可以使光线通过,然后沿平行方向射出,光线不会分散,不符合题意;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光不能通过平面镜,不能沿原来的方向继续传播,不符合题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烧杯底部放上凹透镜,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符合题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烧杯底部放上凸透镜,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不符合题意。
7.(2013·湘西州)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解析: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当放大镜使用,故A、B、C正确;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因此爷爷是个远视眼,故D错误。
8.如图5,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  )
A.5cm  &&& B.10cm  &&& C.15cm&&   D.30cm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一半时的,则15cm是焦距和一半的焦距的和,即焦距是10cm。
9.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6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
解析: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
10.如图7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  )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板玻璃对光线既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当在P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要比圆孔P大。当在P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在焦点之前会聚,过了焦点就是发散的,若光屏M距离凸透镜的焦点较远,会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当在P处嵌入一个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既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与圆孔P一样大。因此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
二、填空题
11.透镜有两类,中间比边缘厚的叫__________;中间比边缘薄的叫_______。透镜的中心叫光心,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线的方向________。通过光心O和球面球心C的直线叫透镜的____。
答案:凸透镜  凹透镜  不改变  主光轴
解析:凸透镜是指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是指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透镜的中心叫光心,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光心与透镜的球面的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
12.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轴上一点,称为____________点。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作用,平行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将成为发散光线,将发散光线反向延长后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____________。
答案:会聚  焦点  发散  虚焦点。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焦点,且是实焦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且是虚焦点。
13.将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放大镜、投影仪、穿衣镜,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包括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另一类包括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
答案:凸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平面镜  对光线有反射作用
解析: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中是利用凸透镜三种成像规律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潜望镜、穿衣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
14.某同学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同学的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______透镜,该同学是____________眼;眼镜乙是______透镜,该同学是______。
答案:凸  远视  凹  近视。
解析: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说明光线会聚,是凸透镜,可用来矫正远视眼。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说明光线发散,是凹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15.如图8,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___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_______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
答案:凸  凹  先变细再变粗。
解析:(1)圆柱形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
(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
(3)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
三、综合题
16.(2013·厦门)为了提高防火意识,消防部门当众演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将装有水的球形鱼缸摆放在窗边,让阳光透过鱼缸照射到窗帘上,窗帘上聚光点的温度迅速上升,一会儿后,窗帘被点燃了。请你用光学及能量转化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装有水的球形鱼缸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阳光透过球形鱼缸时,将会聚于窗帘上某点处,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窗帘上的聚光点温度上升,窗帘被点燃。
解析:透明球形鱼缸装水后,中间厚而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7.(2014·凉山州)如图9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图9                 图10
答案:如图10。
解析: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18.(2014·黔东南州)画出图11中的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
图11               图12
答案:如图12。
解析: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19.(2014·菏泽)在如图13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答案:如图14。
解析:第一个图中平行光经透镜后变得会聚,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为凸透镜;第二个图的折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这个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镜。
20.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小丽的方案如图15所示。移动凸透镜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时,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对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发现: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无论怎样调节白纸的位置,都不能使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点,而是一个光斑,这个光斑的直径有两三毫米。这是为什么呢?
小丽猜想:太阳光不能会聚成一点是由于光的色散引起的。
①小丽猜想的理由或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验证小丽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小丽的猜想正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0。
(2)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白纸上得到最小的光斑。
(3)①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凸透镜可以看成多个三棱镜组合而成的);
②把一片红色透明胶片放置在凸透镜的前方,调节白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大小变化(或用单色光照射凸透镜,调节白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大小变化);
③光斑变小。
解析:(1)移动凸透镜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阳光聚焦法,一定要注意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白纸在白纸上得到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才是凸透镜的焦点。
(3)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白纸上会聚成一个直径有两三毫米的光斑,是由于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能力不同,不能在白纸上会聚成一点;
②为了验证太阳光不能会聚成一点是由于光的色散引起的,把一片红色透明胶片放置在凸透镜的前方,调节白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大小变化;或用单色光照射凸透镜,调节白纸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大小变化。如果光斑变小,猜想正确。
③如果小丽的猜想正确,把一片红色透明胶片放置在凸透镜的前方,调节白纸的位置,会看到光斑变小。
21.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16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图16                图17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
答:&&&&&&&&&&&&&&&&&&&& (选填字母序号)。
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17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
(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
答案:(1)A、C&&& 小&& (2)材料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只能改变透镜球形表面的弯曲程度,其他因素必须相同。所以必须使用相同材质的透镜。由图可知,根据实验要求,同样材质的只有A和C,且它们的厚度不同,便于实验的探究故选A、C;由图可知,乙图的焦距小,而乙凸透镜的厚度比较厚,会聚作用强,且凸面比较凸,故答案为:小。
(2)A、B两种材料的透镜厚度相同,但材质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此做实验“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小中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lO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小中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小中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lO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小中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上调节(选填“上”或“下”).(2)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若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应远离(选填“靠近”、“远离”或“不移动”)透镜,屏上才可以出现清晰的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选填“镜面”或“漫”).(4)小婷将爷爷的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远视眼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右移动(选填“左”或“右”).
题型:计算题
19.利用轮船上的电动机和缆绳从水库底竖直打捞出一长方体物体,下图2P-t图象中表示了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与物体上升时间t的关系.已知0~80s时间内,物体始终以v=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t=80s时,物体底部恰好与轮船的甲板相平.已知电动机的电压是200V,物体上升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不计.求:(1)湖水的深度h1,甲板离水面距离h2.(2)物体的长度L,质量m,体积V.(3)若电动机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求在0~50s内,电动机线圈中电流的大小.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和能量的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声波和电磁波传递信息时都需要介质B.作为信息载体的电磁波,频率越低,相同时间内可以传输的信息就越多C.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聚合时所释放的能量D.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题型:计算题
17.如图甲所示,重500N的小车受到80N的水平推力,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1)小车运动的速度多大?(2)10s内重力对小车做多少功?(3)10s内人对小车做多少功?功率是多大?
题型:解答题
16.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风湿等病症.“拔火罐”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在一广口瓶内,过一会将瓶□扣在病痛的位置上,广口瓶就牢牢吸在皮肤上了,这是为什么?
题型:解答题
15.小明发现在用电高峰时家里的灯泡会比正常发光时暗一些,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没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笫4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物重G物/N动滑轮重G动/N钩码上升的高度h/m动力F/N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10.50.10.70.347.6220.50.11.10.360.6340.50.120.34410.10.550.0(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 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6.7%.(3)由表中第1、2、3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动滑轮重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0.15J.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探究“比较不同物成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时间/min01234甲的温度/℃3034384246乙的温度/℃1018263442(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小于Q乙.(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甲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题型:填空题
12.沪宁城际、沪杭客专和京沪高铁虹桥站部分设施将在世博会期间相继建成投入运营,这标志着上海真正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中国高速列车设计为子弹头型,列车通体线条流畅,原因是:可以减小空气阻力,乘客丽娜指着飞速后退的地面大声喊道“大地动了.”她是以列车为参照物的.
题型:填空题
11.在电视剧《三国》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一群士兵用力拉动一个杠杆,会将石块抛向敌方阵营,它是一个模拟杠杆,要把石块抛出去,图中作用在O点的力沿c方向最小(填a、b成c).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睡觉时手机应离人多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