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华为上市,资金流出为何股价上涨能涨到多少

华为如果上市会值多少钱?造就多少富豪?
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虽然全球经济不景气,股市上却是英雄辈出,尤其中国企业,股价和市值屡创新高。
最近,在A股市场,贵州茅台势如破竹,股价突破700元大关,市值高达9000多亿元,冲刺万亿市值大关:以流通市值计,贵州茅台在中国股市上仅次于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和农业银行,排名第四。
在港股市场,腾讯股价冲破400港元,市值达到三万九千多亿港元。在美股市场,百度股价约240美元,市值直指千亿美元。阿里巴巴股价奔袭200美元,市值剑指5000亿美元。
优秀中国企业在股市上的卓越表现,让国人热血沸腾,奇思异想接踵而来。在中国人心目中,茅台、百度、腾讯、阿里都是优秀企业的代表,但最优秀的,恐怕多数人认为的还是华为。所以,他们一直在想,如果华为上市,股价最高可达多少,市值可达多少,将产生多少腰缠万贯的富豪?
尽管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再表示,不会走IPO道路,但并不妨碍我们研究华为上市可能带来的生化反应。
最适合的不是美国不是香港,而是中国A股
如果华为要上市,首先要解决在哪个交易市场最合适。
在全球都具有深远影响的华为,无论在哪儿上市,都是全球企业界的大事。以前做企业,都是靠买卖产品和服务:现在做企业,要上规模,都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产品和服务,一手抓资本运作,二者相得益彰。
体量达到华为这种规模,年产值在5000亿人民币以上,跻身于世界五百强名单,但没有上市的,估计就只有华为这一个异类了。
华为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做手机业务的苹果、三星,还是做通信设备的爱立信、诺基亚,无论是做企业业务的思科、IBM,还是做芯片业务的高通、英特尔,都是资本市场上的英雄,股价表现强劲。
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上市都是其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事件,对品牌重塑、市场拓展、管理提升、研发促进等,都是一次&质的突破&&&目前华为运营的各个环节,都已经严格按照上市企业要求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只要有想法,那是分分钟的事。
如果华为上市,选择在哪儿好呢?
其实,作为中国企业中国际化运作最成功的跨国企业,华为在哪儿上市都一样,投资者都会买帐。如果选择在美国或者香港上市,有利于整合全球资本为华为背书,成为一个从各方面来讲都是全球化典范的中国企业。
但在美国和香港上市,表现卓越的企业并不多见,市值有可能被严重低估,对标天猫的京东,在美国股市,其市值就只有阿里的六分之一左右。
现在不满美国和香港股市表现,花天价返回大陆股市的企业越来越多,最近360就作价504亿元借壳江南嘉捷,计划从美股回归A股。
此外,在美国和香港股市,中国企业更容易被国际资本大鳄盯上,以做空牟利。
而选择在中国A股上市,可以实现华为价值最大化。因为国民对华为拥有更强烈的自豪感,股民都希望能够轻松自由地买到华为股票,而不是需要中间环节,更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美股。
现在中国人民有的是闲钱,最优秀的中国企业就应该让中国股民享受资本狂欢,一起分享华为成长带来的红利。
如果华为上市,股价和市值到底可达多高?
股价可能没法预估,因为制约性因素太多,而市值是有参考对象的。华为与苹果和三星极为类似,这三家企业将来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目前苹果市值全球第一,市值高达8000多亿美元:三星市值最近也突破了两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华为上市,其市值应该介于苹果和三星之间,即2万亿人民币到5万亿人民币之间。
虽然目前华为体量距离三星有一定距离,但这并不等于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华为就比三星差。目前中国企业腾讯和阿里,营收远在三星之下,但市值都在三星之上。
华为以前的主要业务是云管端,但现在有四个方面,即通讯设备、消费者终端、企业业务和半导体业务。按照各大业务对标企业,都可以找到参考目标。
通信设备业务,爱立信目前市值为202.45亿美元,但爱立信已经落后华为太远:消费者业务上,三星目前市值为两万多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上,目前IBM市值为1379.43亿美元:半导体业务上,高通目前市值为983.56亿美元。当然,华为市值不是四者相加,但可以映衬出华为市值的区间范围。
腾讯和阿里,是在香港股市和美国股市表现最牛的中国企业,目前市值都在4000多亿美元,在向着五千亿美元大关发力冲刺。如果上市,华为的表现肯定不比腾讯、阿里差&&当然,并不是一上市华为就有如此表现,而是有一个持续上涨过程&&支撑华为股价和市值上涨的,是华为的规模和高成长业绩。
2016年华为营收总额超过了5000亿元人民币,大致相当于1.5个联想、5个格力电器、5个中兴、5个阿里巴巴、6个比亚迪、6.5个小米,约等于万达和万科之和,超过腾讯百度阿里总和。所以,如果华为上市,市值应该在阿里腾讯之上。
从前段时间的胡润富豪排行榜上可以看到,阿里系在榜单上众星闪烁,财富之巨,数量之多,让人叹为观止。
2004年腾讯上市,原始股造就了5位亿万富翁,7位千万富翁,100+的百万富翁。到现在总市值四千多亿元人民币,意味着当年1元原始股,现在变成约50万元。2005年百度上市,原始股创造了8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240位百万富翁。
如果华为上市,可以造就多少富豪?
可以肯定地说,包括阿里,腾讯在内,世界上没有哪个企业上市,能像华为那样创造那么多富豪。因为华为股权分散,那些重要的、资深的员工,在华为都持有股权,而创始人任正非持有的股权,甚至不足2%。
所以,华为如果上市,将有成千上万人跻身于亿万富豪行列!
当然,这些目前只是乌托邦。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华为有明确指示,那就是不上市。只要任正非仍在掌控华为,华为上市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形势比人强,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曾经誓言不走资本道路,现在也在改变初衷,表态称&适当时候或考虑上市&。
您可能也感兴趣:
去年年末随iPhone X共同发布的苹果首款智能音箱HomePod,终于在本月正式上市开售。350美元的...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评论:从华为肯定不会上市中能悟出啥|华为上市|业绩变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评论:从华为肯定不会上市中能悟出啥
  从“华为肯定不会上市”中能悟出啥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近日关于“华为肯定不会上市”的言论引发市场热议 。任正非说,“(公众)股东总是很贪婪,他们希望尽可能快地榨干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润,而拥有这家公司的人则不会那么贪婪”。&
&&& 上市话题在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相当敏感。君不见,A股IPO通道长期被挤得头破血流,为了达到上市目的,各色公司和相关利益主体使尽浑身解数,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财务造假。像华为这样营收超千亿的明星企业,放在哪个地方IPO,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这样的企业不肯上市,在国内股市“有钱不要白不要”的现实语境下,被好多人说成是犯傻。
  笔者认为,华为不上市并不傻,也并非人所议论的矫情,华为也并非钱多得烫手,不肯上市正说明其“精”。因为一家企业上市后,意味着多种力量的博弈,这其中包括公司的管理团队、公众股东、监管机构、做空做多的舆情等。各种因素干扰下,企业想心无旁骛地发展主业并不那么容易。
  作为社会公众公司,上市最大好处是可以融到一大笔可以永久免费使用的资金,这是国内多数企业拼命挤IPO独木桥的主要原因。另外,上市还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相当于省掉一笔广告宣传费。但对于上市后的长远发展,恐怕没人愿意考虑那么多了。企业上市后,首先要接受严格的政策监管,负担相应的监管成本。更主要的是,在市场的压力下,为迎合股价上涨的短期需要,企业可能被迫进行不当的投资或超出能力的分红。这种资本或股东的贪婪,往往与企业的长远大计形成较严重的冲突。作为在国际上少数能拿得出手的国内科技创新巨头,华为若真的走上市这条路,可能得不偿失。
  华为的定力让人佩服。不想上市的不止华为。“留学教父”俞敏洪当初就称,让新东方上市是他这辈子做得最后悔的一件事。俞敏洪发现,上市以后他的关注点不知不觉变了。之前,他专注于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知识;而现在,他成天想的是用什么办法,让新东方的收入和利润增加,让投资者高兴,让股价提高。从这可看出,一个教育培训企业的生死存亡与他的社会价值,跟上市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们推而广之,说好多企业被上市给毁了并不为过。
  中国多数企业家都有上市情结,上市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但上市的短暂荣光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良性的发展。企业是千姿百态的,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适合上市,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必须依靠资本才能做强做大。现实的情况是,国内一些企业为了冲刺上市,把最好的业绩留给了上市前几年,IPO后就立马变脸。这样的上市,更是不能要。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华为28年来为何不上市?任正非回应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 记者: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新华社深圳5月9日电 题:“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与任正非面对面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28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15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均达30%以上。作为华为领军人物,任正非从一名中年创业者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深深影响了许多人&&
  华为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创新之路?成功密码是什么?“28年只做一件事”的任正非究竟做了怎样“一件事”?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当下的深圳乃至中国应该如何创新驱动发展?政府需要筑牢哪些堤坝?
  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
  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
  记者: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
  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环境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发展。深圳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没有这个文件,我们不会创建华为。后来,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们感到税负太重,很多同事说把钱分了算了。这时深圳出了“22条”,提出投资先不征税,等到收益后再征税,实行了好几年。这个时候我们就规模化了。
  第二,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第三,华为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管理。我们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还没有打通全流程,虽然我们和其他一些公司比管理已经很好了,但和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公司相比,多了2万管理人员,每年多花40亿美元管理费用。所以我们还在不断优化组织和流程,提升内部效率。
  记者:华为每年花上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价钱改进管理?
  任正非:你们知道吗?丰田的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我们公司工作了10年,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我们公司也待了十几年,才使我们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从生产几万块钱的产品开始,到现在几百亿美元、上千亿美元的生产,华为才越搞越好。我们每年花好多亿美元的顾问费。
  我们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什么叫交付,全是请世界各国的工程顾问公司帮助我们。第一步就是认真学习,使公司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现在我们正在自己往前一步,就想再做得更简单一些、更好一些。
  记者:华为有没有弱点?
  任正非:有。华为公司3年前应该快垮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钱了,怕苦了。我们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买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们就琢磨:为什么不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呢?我们确定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的标准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记者:创新能把华为领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任正非:比如4K高清电视,现在北京、深圳都还做不到,但四川全省连边远农村用的都是4K高清电视,就是我们和四川电信合作做的。4K电视会把带宽、信息管道撑得很大。手机很快也是2K了,也会把信息管道撑大。这么大的管道一定要有人来做!4K现在还没有到来,VR(虚拟现实)就要到来了,还能互动,流量会远远大于4K。这是阻挡不住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巨大的战略机会。香港、澳门马上也会实现。四川的实践证明,普通的农村也可以享受很高的带宽。
  坚守“上甘岭”:“中心是有理想”
  记者:华为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您是否动摇过?
  任正非:没有。没炒过股票,没做过房地产这些东西。
  记者:没有诱惑么?
  任正非:没有。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我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干活。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
  记者: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文化的?
  任正非:傻,要总结的话就是傻,不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上甘岭”。钱不是最重要的。
  记者: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创新者窘境:“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
  记者:历史上很多大公司几乎在一夜之间倒闭了,就像在《创新者的窘境》里写的一样。您有没有这种忧患意识?
  任正非:至少在大数据传送这个领域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我们可以及时把“黑天鹅”转化成“白天鹅”。我们内部的思想氛围是很开放自由的,“黑天鹅”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技术潮流。
  记者:您对华为的未来比较乐观,但是您自己也在强调“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为什么?
  任正非: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公司也会懈怠,我们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增长完了以后会不会变懒呢?我们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第二,我们国家一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物权都有物权法保护了,至少知识产权要等同于物权。国家要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发明。
  记者:前段时间您和爱立信签订了一个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任正非:是的,签订后我们公司高层欢呼雀跃,因为我们买了一张世界门票。我们一个普通员工写了个帖子,说“我们与世界握手,我们把世界握到了手中”。
  如果我们保护原创发明,就有很多人去做原创,最后这个原创就会发展成产业。
  修宽航道:“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
  记者:企业间的竞争其实挺残酷的,但刚才听您讲到和国外的竞争对手可以自如地对话,这是怎么做到的?不是都讲企业竞争搞焦土政策吗?
  任正非:那是别人说的焦土政策,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华为是小公司的时候就很开放,和别人总体都是保持友好的。为什么我们在国际市场有这么好的空间?因为我们知识产权的“核保护伞”建立起来了,这些年我们交了那么多的知识产权费给别人,当然我们也收了非常多的专利费,和那么多公司签了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本身就是友善、尊重别人嘛。我们现在发展速度比别人快,进入的领域比别人深,我们还要顾及世界的发展。
  记者:华为都是在主航道作战,那现在主航道是越来越宽了呢,还是越来越窄了呢?竞争对手是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强了,还是怎样一个情景?
  任正非: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出未来信息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是把航道修宽了,在航道上走各种船,游艇啊、货轮啊、小木船啊,是别人的,运营商也只是收过路费。所以我们要跟千万家公司合作,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管住“两条堤坝”:“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
  记者:在深圳,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怎样?您对政府有什么建议?
  任正非:深圳市政府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政府基本不干预企业的具体运作。法治化、市场化,其实政府只要管住这两条堤坝,企业在堤坝内有序运营,就不要管。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在法治化和市场化方面给企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记者:深圳创新型经济如何走在全国前列?
  任正非:深圳就是要率先实现法治化、市场化,这方面要走在全国前面。打知识产权官司,法庭要公正判决。
  记者:过去有一个阶段,珠三角地区被称为“世界工厂”。您怎么看这些年珠三角走的世界工厂之路?这条路对创新发展、创新驱动有怎样的价值?
  任正非:20多年前你来华为看,会觉得华为是家快关闭的工厂。我们是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一个烂棚棚里面起家的。我们曾经也是落后工厂,落后到比珠三角的加工厂还可怜。
  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珠三角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东南亚去了。你不能只看珠三角有少数高科技公司成功了。高科技公司也是在“低科技”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你只要给他条件,他就会改进自己、赶超自己,慢慢就会发展。高科技公司也需要“低科技”的零部件。
  记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制造业的支撑,所谓高科技也是没有基础的?
  任正非:是的。我们的高科技是由多少“低科技”组成的?每个零件都是高科技吗?不可能。我们的产品是由多少零件组成的?以前买这些零件,我们都是付人民币,到东莞提货,现在是付美金,到东南亚提货了。
  走向繁荣:“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玉米就是实体企业”
  记者:您觉得现在抓住国际机遇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重点应该是在哪些方面?
  任正非:第一,减税,先把税减下来。减税可以带来企业持续减负,从而增加更多投资和创新,企业有钱搞研发,这样就可能得到休养生息和喘息的空间,产业就能做大,税基也大了。第二,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机制。华为这些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是3:1,每年经营增值部分,按资本与劳动的贡献设定一个分配比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记者:创新跟改革开放是什么关系?
  任正非:创新就是释放生产力,创造具体的财富,从而使中国走向繁荣。虚拟经济是工具,工具是锄头,不能说我用了五六十把锄头就怎么样了,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玉米就是实体企业。我们还是得发展实体企业,以解决人们真正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中心,才能使社会稳定下来。
  记者:有人说这些年改革的动力有弱化的现象,您怎么评价?
  任正非:我认为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实现不了,它的动力就弱化了。但真真实实的是,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辘轳篱笆狗都没有变,你怎么能变成“富二代”呢?如果我们抱着一种努力创造、缓慢健康成长的心态,每个人的满意度就提升了。
  战略耐性:“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记者:美国硅谷是世界高科技的高地,中国创新的希望何在?
  任正非: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我们搞科研,人比设备重要。用简易的设备能做出复杂的科研成果来,而简易的人即使使用先进的设备也做不出什么来。
  记者:中国有可能成长出许多个“华为”吗?
  任正非:可以的。第一,小企业做大,就得专心致志为客户服务。小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企业,就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小企业不要去讲太多方法论,就是要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只要真心诚意去对客户,改进质量,一定会有机会。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复杂。第二,先在一个领域里做好,持之以恒做好一个“螺丝钉”。第三,小公司不能稍微成功就自我膨胀。我始终认为企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发展。
  泡沫经济对中国是一个摧毁,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搞科研。一个基础理论变成大产业,要经历几十年的功夫,我们要有战略耐性。要尊重科学家,有一些人踏踏实实做研究。如果学术研究泡沫化,中国未来高科技很难有前途。不要泡沫化,不要着急,不要大跃进。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我们公司在世界资源聚集地建立了20多个能力中心,没有这些能力中心科学家的理论突破,就没有我们的领先世界。中国必须构建理论突破,创新才有出路。小改、小革,不可能成为大产业。
  记者:您说的理论创新是指基础研究?
  任正非:理论创新比基础研究还要超前,因为他写的方程也许连神仙都看不懂,就像爱因斯坦一百年前写的引力场方程,当时谁也看不懂,经过许多科学家一百年的研究才终于证明理论是对的。很多前沿理论突破以后,人类当时都不能理解。
  记者:华为聘用的国外科学家很多?
  任正非:我们海外研究所的科学家大多是外国人,所长是中国人,所长就是服务。我们“2012实验室”现在有700多位科学家,今年会到1400多人。
  记者:高科技发展应该以基础理论为支撑?
  任正非:有理论创新才能产生大产业,当然有技术创新也能前进。日本一个做螺丝钉的小企业,几十年只研究螺丝钉,它的螺丝钉永远不会松动,全世界的高速铁路大都是用这个公司的螺丝钉。一个螺丝钉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研究。我去过德国的小村庄工厂,几十年就做一个产品,打出的介绍图不是说销售了多少,而是占世界份额多少,村庄企业啊!
  记者:就您在华为成长过程中的感受,我们国家在未来一轮经济周期怎样才能“抢占”高新技术的一席之地?
  任正非:首先不要有“抢占”这个概念,一抢,就泡沫化。就是踏踏实实做基础,融入世界潮流,与世界一同发展,分享世界的成功。
  未来三十年:“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记者:有人说深圳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其中的一个就是华为?
  任正非:未来信息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可想象,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人类社会发生最大变化的时代。伴随生物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实现等等,未来人类社会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我们面对着极大的知识产权威胁。过去二三十年,是从落后通信走向宽带通信的二三十年,全世界出现多少大公司,美国思科、谷歌、Facebook、苹果,中国没有出多少,就是因为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大产业,比如VR虚拟现实,中国在这些产业是有优势的,但是要发展得更好,必须有十分苛刻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记者:您觉得中国应该建设和发展怎样的一种商业环境?
  任正非:我认为中央提出新常态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不再追求高速度了,适当发展慢一点,有发展质量才是最根本的。
  有个专家说,投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延方式,比如建一个钢铁厂,再建一个钢铁厂,又再建一个钢铁厂,规模就做大了;第二种叫普罗米修斯投资,普罗米修斯把火偷来了,有了火才有人类文明,这就是创新突破。我们国家提出要沿着创新之路增长经济,是正确的。外延式增长,投资越大产品越过剩,价格越来越低,投资效果越差。
  记者:在您看来,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同时面临的大风险是什么?
  任正非:我觉得,中国经济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问题。主要是不要把自己泡沫化了。中国的情况还是比别人好的,只要不让假货横行,就出不了大的问题。
  防范危机:“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记者:您觉得深圳未来的危机在哪里?
  任正非:很简单,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记者:华为是深圳本土成长的企业,您对深圳的城市发展比如国际化、改革开放等有怎样的期望?
  任正非: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我们国家最终要走向工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
  记者:对一些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没有一些建议?
  任正非:首先中国要建成法治国家,企业在国内就要遵纪守法。你在国内都不守法,出去一定是碰得头破血流。所以我不支持中国企业盲目走出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会几十年一百年慢慢释放影响。第二,要学会在中国管理市场经济,在中国你死我活地对打,还活下来了的话,就能身强力壮地出去跟别人打。中国要加强法律、会计等各种制度的建设,使自己强盛了走出国门。不然企业走出去会遇到非常多的风险,最后可能血本无归。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法治化,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记者赵东辉、李斌、刘诗平、蔡国兆、彭勇、何雨欣)
(责任编辑:董丽玲 UF020)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员工股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