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联防基本站位图解是什么意思?我是二号位23联防时候我该站哪?如果守转攻了我又该去哪

[篮球]什么是23联防?什么是12345号位?_百度知道
[篮球]什么是23联防?什么是12345号位?
我有更好的答案
1、什么是23联防联防指篮球运动中一种团队防守策略,与盯人相对应,是一种区域防守。23联防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联防,一般是指上线布置两名队员,下限布置三名队员的防守方法。跟随进攻方球的转移,防守队员也进行轮转换位,对有球的强侧重点防守。这种防守策略的特点是对篮筐形成严密的保护,便于阻截对方突破和切入;弱点则在于对于对方外线投射的防守压力相对小一些。2、什么是12345号位队员在场上打的位置被称为几号位,从外线到内线数字逐渐增加。一般意义上,1号位=控球后卫/组织后卫(PG=point guard);2号位=得分后卫/攻击后卫(SG=shooting guard);3号位=小前锋(SF=small forward);4号位=大前锋(PF=power forward);5号位=中锋(C=center)。传统将1-3号位称为外线,4、5号位称为内线。在现代篮球发展过程中,小球风逐渐盛行,慢慢也出现了将四名外线队员加一名大前锋或中锋配置在场上以提高进攻速度的打法。
采纳率:68%
2-3联防就是以
- - - 的站位防守。前方两名,后方三名。1号位是控球后位(PG),2号是得分后位(SG),3号是小前锋(SF)4号是大前锋(PF)5号是中锋(C)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外线2,内线3PG SG SF PF C
联防嘛,就是防守时区域联防,前面2后面3,
23联防就是内3外2的区域防守啊.后卫在外面.一般是组织,攻击,小前,大前,中锋分别为12345号位!
23联防,(2后卫守外,2前锋和中锋平行站立,这种是防内线的战术)。32联防,(后卫加小前守外,大前和中锋占据内线,这种针对的是外线好的球队)212联防(2后卫防外,中锋守中间,两前锋守两边。很好给队友补位这种是均衡战术)控球后卫(PG) 控球后卫(Point Guard)是球场上拿球机会最多、掌握比赛、组织进攻的人。他们要把球从后场安全地带到前场,再把球传给其他队友,给队友创造得分的机会。助攻是他们的首要工作,控球后卫在赛场上扮演的角色就象执导一场精彩演出的导演。 一名合格的控球后卫,首先要有出色的运球能力,能将球顺利带过半场;其次,还要有很好的传球能力。控球后卫要让球流动得顺畅,他们要能将球传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 控球后卫往往是队上最后一个得分者,除非其队友都没有好机会出手,否则他是不轻易投篮的。即使有着很强的得分能力,控球后卫的目标也是以自己的得分能力破坏对方的防守,从而为队友制造得分机会。 控球后卫的准则是:当场上有任何队友的机会比他好时,他一定将球交给机会更好的队友。所以,除非是很好的投篮机会,控球后卫是不会出手投篮的,这样对控球后卫命中率的要求自然很高,通常要在50%以上——这一命中率要高于小前锋和得分后卫。在具体得分手段方面,外围外线和切入是控球后卫必备的两项利器。 代表球星:贾森·基德(新泽西网队) 2006全明星西部2006MVP:纳什 得分后卫(SG) 得分后卫(Shooting Guard),是以得分为主要任务的后卫队员,他的身材一般高于控球后卫,外围投篮是其主要的得分手段。 得分后卫在场上是仅次于小前锋的第二得分手,不过他不需要练就小前锋一般的单打身手,因为他经常是由队友帮助找出空档后再投篮的。 得分后卫首先要有较高的投篮命中率和稳定性,第二是出手速度要快,如此才能拉开敌方的防守圈,更利于队友在禁区内的攻势。不过得分后卫的命中率一般是47%左右,达不到50%,因为他们出手的距离通常是距离篮圈相当远的。 代表球星:文斯·卡特(多伦多猛龙队)2006全明星西部:科比 小前锋(SF) 小前锋(Small Forward)是球队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同时也要有不错的防守能力。一名合格的小前锋不但要有足够的身高在篮下得分,也要有出色的速度凭借快攻和突破得分。 对小前锋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得分,小前锋乃是对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个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如果一个小前锋每场球得个七、八分,命中率还只有四成的话,那还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话说回来,为什么小前锋的命中率可以比较低呢?因为他是队上主要得分者,他经常要积极找机会投篮,要在某些时刻稳定军心,甚或以较困难的方式单打对手来提升士气,乃至于给对手下马威,给予敌方迎头痛击等。因此小前锋会有较多的机会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容许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话。 代表球星:格伦·罗宾逊(亚特兰大老鹰队) 2006全明星西部:特雷西·麦克格雷蒂 大前锋(PF) 大前锋(Power Forward)在队上担任的任务几乎都是以苦工为主,抢篮板、防守、卡位是他的主要任务,说到投篮、得分,他几乎是全队最后一个。所以说,大前锋可以算是篮球场上最不起眼的角色了。 大前锋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篮板球。大前锋通常都是队上篮板抢得最多的人,他要在禁区与中锋配合进行卡位防守,同时也要挑起全队的篮板重任。而在进攻时,大前锋常常帮队友掩护,在队友出手投篮努力争抢篮板球,为二次进攻做准备。 一般情况下,要求大前锋单打进攻的时间很少,而大前锋的进攻手段则主要是转身投篮和小勾手之类的近距离进攻。由于大前锋出手投篮次数少,而且他投篮的位置一般又很靠近篮框,所以大前锋的投篮命中率也需要比较高,一般来说应该是场上五个位置中命中率最高的一个,一名合格的大前锋投篮命中率应该达到50%以上。 相对于得分,大前锋的篮板球一定要抓得多,防守时的盖帽能力也是大前锋所必备的,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巩固禁区的防守。所以,大前锋在场上的任务就是做好两件事:篮板和防守。 随着现代篮球打法的更新,对大前锋的进攻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不过,一个好的大前锋,还是以禁区内的防守为主要任务的。 代表球星:蒂姆·邓肯(马刺队) 2006全明星西部:邓肯 中锋(C) 顾名思义,中锋(Center)是一个球队的中心人物,凭借其强壮、高大的身体,无论进攻还是防守,他们都是球队的枢钮,故名之为中锋。 作为禁区内的“擎天柱”,抢篮板球是中锋必不可少的能力。此外,封堵阻攻、盖帽也是中锋必备的能力。由于本队进攻时自己常处在禁区中央的枢纽位置,所以中锋应该具有不错的导球能力,能将球往较合适的位置输送,助攻队友得分。以上三项,是中锋应具备的基础技能。当然,得分也是中锋应尽的职责,他们是主要的内线得分者。中锋的命中率应该比大前锋更高一些。 一名好的中锋必须多才多艺,不但要有足够的得分技巧用于进攻得分,防守时还要能成为球队的最后一道屏障,除了守好自己盯防的球员,中锋还要能够协同协同和及时为队友的防守补位。 现代篮球打法中有一种新的中锋战术,就是所谓的“外线中锋”。此种中锋需要在进攻时主要到外线投篮得分,而少做禁区内的进攻。由于用其他球员防守身材上差异太大、效果不佳,因此防守方只能让本队中锋也到外线去盯防对手。如此一来,进攻方就可以利用对方中锋不在禁区的机会,让本队能力强的前锋或后卫队员疯狂得分。当然,“外线中锋”只适用于进攻,防守时与一般中锋的打法无异。 代表球星:2006全明星东部:沙奎尔·奥尼尔(热队)2006全明星西部:姚明(中国)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联防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篮球中23联防的要点及不足_百度知道
篮球中23联防的要点及不足
23联防是一种很重要的战术,08奥运会上,阿根廷队就曾用这一战术在第二节把美国队完全压死(美国队第二节3分命中太差)。哪位高手解释一下23联防的要点,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有什么破解的办法……
我有更好的答案
45度的三分都可以进行压迫力很强的防范,有可能被对方从45度插入的前锋在罚球线和小禁区的盲区里作威作福,但其篮底和两侧还有弧顶三分处是其防守盲区,进攻可以根据1-3-1落位通过传球进行破解。 2-3联防是从最基本的2-1-2联防变形而来,优点和2-1-2类似,而较少被强调个人能力和快节奏的NBA教练使用,即使在美国以外的地区。由于NBA在取消非法防守后,而让攻击手在底线交叉掩护,或者在45度POSE UP时,还可以变化成混防(混合防守),联防与盯人的最大不同,那个站桩式的中锋,估计会在整场中因为将精力集中于如何避免防守三秒而导致休克。它分站位联防和对位联防、T MAC等人感到有力没处使。 3,则为“非固定防守对象”,任何一种联防,都有自己的防守盲区,怎样通过站位方式破解联防,将联防对对位球员的夹击施展到极致,而让那些过去习惯了背框打的球员如SHAQ,但如果篮下中锋上提过慢的话,这也是联防导致得分和命中率下降以及失误增多的原因。对于国际篮联的30秒出手,对于打快节奏的比赛不利。 2。在NBA这个过去强调个人单打和得分能力的联盟中,不单是内线,很多外线球员也有一定的低位背框单打能力,因此除了射手成群的球队如KINGS、MAVERICKS或者是没有多少单打能力的球队以外,一般在进攻中都采用1-2-2进攻落位,而1-2-2联防则刚好在这个阵型中;但两侧及底线的三分以及罚球线以下小禁区以上的地区都是其防范盲点,也相应地收缩了罚球线以下小禁区以上的盲点的防范,保持了抢断球的特点,在三秒区内停留不能超过三秒1,解读变化多端的防守方式--联防: 联防,顾名思义,不能执行好自己的既定战术 当然,而并非最终获胜之道,对于应用范围的不同;另外规定,“非固定防守对象”的定义为,与防守球员离开超过一臂距离的内线球员.联防只是比赛中的一种可以加以利用的方式方式。 3-2联防则一般用来对付对方的外线投手群,而且攻击性稍弱,也很少有人长时间地使用对位联防,相信通过磨合以后的其他NBA球队可以进一步掌握,就堪比CANDYMAN这个虽然有贵价合同和高大身材,也对AI和HOUSTON等人习惯的空切掩护中距离进行了防守,如果与盯人结合,但移动相对缓慢的中锋在防守上的效果来得好,而1-2-2联防中站罚球线两端的那两个后卫,如果能够有高大迅速的摇摆人比如T MAC和KOBE等人执行,效果会加数倍,24秒的进攻时间已经用去不少,而当他们拿球后才发现这是联防,而它的扩大范围的防守,对抢断传球发动快攻也十分有利,有此规定,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际规则下大行其道的3-2和2-1-2联防为什么在NBA乏人问津了,又分为2-1-2、3-2、2-3、1-2-2等常规站位法,甚至在去年总决赛中,SPURS还使用过比较少见的2-2-1联防,都是根据对方的攻击优势和自己的人员配置类型而作出的各种调动而已。 在国际篮联中,如果为了巩固篮板发动长传,联防的效果相对来说要打一些折扣,比如森林狼队,在拥有快速一定能力和肌力的MADSON站内线时的效果。 4。1-2-2联防乃3-2联防变形而来,既对外线进行一定的压迫,对45度下球进行阻挠,都以巩固篮板和保护篮下为目的,并加强了对对方溜底线的防范,外线盲区和2-1-2类似,就是盯人以防人为最终目的,而联防则以防球为最终目的,因此NBA的联防防区也相对加大许多,1-2-2联防也非全无缺点。1-2-2联防在进攻方读解时,因为阵型看上去很像盯人,因此当PG还没有醒悟过来,因为它对上区(不好意思引用了非法防守下的术语)无论弧顶,应付联防反而是绰绰有余。 对位联防则以固定人员固定防守一定区域的方式进行防守,不容易读解而且变化多端,可随时变成盯人和站位联防。 站位联防。 由于NBA的三分线比国际篮联更远,而不是象现在那样一遇到联防就任人宰割。 而任何使用联防的球队,在联防的类型选择中,对单个球员的站位选择都必须以他的个人能力和类型是否适合这种联防作判断标准,如果内线球员没有自己的固定防守对象,但因为对球队默契和个人能力要求太高,进攻时间已经剩下几秒,于是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仓促出手、DUNCAN、PIERCE,一般采用2-1-2联防。1-2-2联防可随时变形成四联防一盯人的DIAMOND-ONE(禁区菱形站位)和BOX-ONE的阵式(禁区四方站位),而让进攻方在读解中陷入极度的判断混乱当中,是对目前的NBA来说,最四平八稳的防守阵式 5,为减少突破难度(理论上),而设定了防守三秒违例的法则,法则规定。 当今NBA最流行的联防方式,乃是当的1-2-2联防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几个变种。为何1-2-2联防成为教练的新宠和压箱宝呢?这要从它的几个优点谈起: 1,已经大限已到,再想重新布置进攻站位破解联防。 因此,乃联合防守之意
就先有个概念是、战术;也就是必须要在球场两边45度与,3分线圈顶这三个点,分别站有外围球员,这传导的策略效果更大。 试想:当球传导到球场右侧45度的3分线附近:防守中最强的防守方式,篮下防守强,篮板有保证,难突破,对于整体实力高于自己及个人能力突出的对手最佳,也就是在禁区与两边低位共布置3个人;反正必须的概念是,假如想要利用一般性的传导:个人意识要求极高,轮转换位要快,防守2-3的2之右侧球员势必要移位防守,也就是高位以上至3分线圈顶这区域,来进行以多打少的策略。 缺点,尤其还兼包夹的联防?那就采用2-3。像对手假如采取3-2区域呢,设计以多打少就对了,不然漏人现象及其严重。 也就是说团队中只要有一个人轮转换位不够快或意识差那联防就等着输吧,所以在配合不是太好的情况下还是用盯人防守 基本上假如采用传导战术,这样来传导打击对手所谓2-3中的2个人。 优点,主要要利用3个外围球员在罚球线,来进行破坏区域联防,也就是3分线圈顶与球场左侧45度3分线附近这两位进攻球员,就会出现2个打1个的状况联防防守:区域防守,不管防守的人是前锋还是后卫,到了自己的区域就进行防守,此时,球场中央,尤其对手假如还包夹,要破2-3联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联防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五指毛桃五指毛桃我会认真写关注专栏更多篮球战术{&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如何训练出一支业余篮球队(一)【基本概念】&,&author&:&wu-zhi-mao-78&,&content&:&\u003Cp\u003E如果大伙儿认真参与篮球,并且觉得除了随便玩玩联络感情外,还想玩得没那么糊涂没那么嘻嘻哈哈,希望玩得明白些,知道门道多一些,以及有清晰或模糊的集体目标,那么应该如何着手去提高?\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本文尝试从业余爱好者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在深入解释前,先大概划定关于本文涉及的“业余球队”的定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不管是学生球队还是企业球队还是社区球队,如果:\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1.\t人数不少于8人(最好有10人或以上),为什么是8人?因为训练战术时,毕竟只是业余球友,构成和水平稳定又适中的陪练对手不见得那么好找,因为战术训练经常有暂停,不是每个玩球的人都有耐心陪你耗,自己的人数也能最低限度能够有4对4的合练,如果有10人则更好,自己就能完成5对5的半场战术合练。而且参加剧烈对抗性运动,难免有人受伤,训练中也会有因为个人事务缺席,所以人数的保证还是很重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2.\t有比较稳定的练习和比赛时间,每周最低限度2次以上的集体合练,以及人均每周3次以上的个人练习(个人练习次数可以和集体合练重合)。战术的合练需要培养默契,每个人也需要一定量的练习维持状态和体能,这些都是必须的。如果只是随便玩玩,那当然可以放松要求,但对于有一定追求的业余球队来说,保证基本的训练量很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3.\t有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不会有太明显的泾渭分明剑拔弩张的小圈子,没有机关企业中比较复杂的利害关系和裙带关系。如果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做不到相对的判断理性,时不时会因为某些人际关系影响决策,那还是不要考虑太多输赢的问题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4.\t全队有能相对能说了算的人,且全队有一定凝聚力,有提高各自水平的愿望。只有两三个人想认真打没用,毕竟比赛是全队的事,而且不光是比赛的短短时间,赛前赛后都有大量工作要去做,没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不可能完成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5.\t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础,这个就比较难定义了,总之最低限度能跳投能上篮吧……只有有了一定的基础,后面的很多战术才有谈的意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6.\t最好有一名比较专业的教练,而教练也能看进去这篇文章(容我自吹自擂下)……有教练的重要意义,除了提供必要的比球员高一个层次的技战术指导外,还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充任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提供必要的观察、纪录和决策,球员本身身在其中,哪怕水平再高,有时也很难做到完全冷静客观,当然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能看运气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7.\t在一次比赛前,有相对比较长的准备时间,理想状态是最好有3个月以上。因为一支球队要经历基本功训练、球员之间的熟悉、战术的摸索和成型,战术的筛选,赛前的热身赛,以及运动周期的调整,加起来几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当然大家毕竟是要上班上学的人,不见得把业余打球看得那么重要,这里只不过提出了相对理想化的一个阶段性训练计划参考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如果有了以上的几条那应该就符合我说的“业余球队”了吧,可以接着往下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大家已经有了以上的这样一支篮球队,并愿意在阶段性目标中进行整体提高时,首先要有以下几项基本认知,先搞明白几样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一)不同人数的比赛的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对1,2对2,3对3,4对4半场,4对4全场,5对5半场,5对5全场比赛中,技战术的适应性都有大量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人数越少,对个人的取胜规律会要求技术更为全面;而人数越多,对技战术和配合的能力要求越高,战术复杂性程度也越高,球员对各自位置的技术专精程度要求也越高。\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比赛毕竟是冲着赢去的,在一对一的比赛中,哪怕是后卫球员,为了胜负也可能会使用长时间的背打,而前锋中锋球员也不排除会采取更多的面框突破,而一对一比赛也没有传球的概念。\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二对二有了多一些的配合,但最多也就是二人篮球的小配合,球员的技术也依然要拥有比较全面的技巧,因为进攻防守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一个人搞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三对三开始有了策应和更多的三威胁,战术配合也相对细化。\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四对四半场有了比三对三更复杂的策应和协防,开始具备完整配合的雏形,但在强侧顶多能具备3名球员,而5对5有时能在强侧有4名球员,这多出来的一个人,会直接影响配合的复杂程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对四的全场除了有四对四半场所具备的半场配合外,还多了快攻和回场的任务,对全队人的速度耐力、全场退防时的应变能力、快攻和早攻的各种固定配合的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在某些时候可以作为针对全场比赛的快节奏的适应性训练,因为有了这种强化的快攻基础,运动员的体力、快速对抗时的反应能力、对抗能力和心理都能得到很大的锻炼。\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五对五的半场拥有最正规的复杂配合,5名球员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战术思维和良好的战术心态,才能完成有体系的攻防,5对5很适合拿来作为半场战术的高强度强化练习,以及对半场整体强度的心理适应性训练(对以打半场为主的我国篮球爱好者来说这也很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五对五全场就是正常的正规比赛形态,对全队的综合正统篮球素质要求最高。\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综上所述,人数越少的比赛,对个人技术的全面性要求越高,这对球员的发展有利有弊,利是一对一二对二比赛能增加个人攻防的强度,以及需要更多的个人技术应变能力;弊端是和5人比赛形态区别太大,打法和技术特点都不同,打多了123人的篮球对适应5人篮球有难度,而最大的弊端在于很多人会采取和自己位置不同的打法,以及耗时太多的个人单打,比如一个5人比赛里只能打后卫(身高、体型、技术类型等)的球员,为了在123人的比赛中胜出,会被迫学习太多小前锋甚至内线的攻防技巧,在5人比赛中完全用不上,又耽误了自己位置的技术训练,也有人在一对一和二对二比赛中采取各种耗时的个人进攻,发现在5人比赛中完全用不上,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二)半场比赛和全场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攻守转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半场的攻守转换无非就是出个三分线,而且是球出就行,其他人还可以安逸地在里面要位,马上转换到下一次进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一般来说,全场人数更多,所以在全场的半场阵地战中,夹击变得更容易,策应更简单,相应来说,对抗性也更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全场战术更复杂,因此对场区意识要求更高,战术素养要求更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 有快攻和阵地战两种截然不同的进攻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 节奏不同,半场的攻守节奏是连续的,全场是断开的,半场的连续单打高手在全场中节奏被割断,发挥的方式不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 全场对体能要求更高,在体能受影响的时候,不适应的球员更难找到技术发挥的节奏和保持正常的心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三)训练和比赛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强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赛中双方会严阵以待,有比平时训练更大的对抗强度,加上有裁判、观众和裁判的哨子一响,精神紧张之下,会让很多不适应的球员或热血上脑,或畏缩不前,会呈现出和平时训练和随便玩玩完全不同的状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比赛和训练是截然不同的战术环境,只有训练有素的人和极少数大心脏的人才能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而且经历的比赛越多,累积的经验越有用,因此对普通爱好者来说,要想在正规比赛中有更好的发挥,在赛前安排热身赛是很应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2.裁判的介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裁判的介入将会大大地改变比赛的形态,在比赛中肯定会有一定比例的错判,漏判,参赛的球员必须将裁判问题作为比赛的一部分才能迅速成长,和裁判打交道,是球员必须要去学习的专门技能,这个在后文会详细论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业余和职业区别(190以下和190以上区别,FIBA和NBA区别,略提FIBA战术差异,模糊类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业余球员和职业球员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战术的执行力,专业球员的攻防都更为高级,但普遍而言,随着技战术的发展,球员的攻击力会随着能力的提高而呈正比上升,职业球员动不动可以在40分钟的比赛中打出双方加起来150-200的高分,而业余球员除非两者实力差距太大,不然都很难打出这种高得分的比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另外就是由于职业球员的体型区别而带来的技战术变化,国际比赛中强队的平均身高普遍在195以上,这种巨人组成的球队,他们适用的技战术也是和我们这种平均身高只有170-185之间的业余球队有很大区别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且NBA的比赛由于规则和篮球生态的差异,也和FIBA球队的取胜规则区别甚大,根据近年的美国队的构成的改变,会发现他们普遍青睐190到196之间的SG,以及重视200-206之间的前锋球员,像一些在NBA中198左右的SG、208-210之间的大前锋却反而在FIBA中未必适应得那么好,因为FIBA中三分线距离近,在三分线的外策应区外很容易形成外线高个子定位掩护以后的空切,里外都能找到前锋的投篮点,三分线虚晃一步后要突破形成威胁更容易,对突破后的投传选择也更灵活,必须有体型和活动度、对抗性适合的球员才能针对性防守,这在NBA中都是进攻方根本不可能具备的技能。\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2:38:1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friends&,&commentCount&:20,&likeCount&:77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38:1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ef48d4c5d98c63ee2e976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0,&likesCount&:779},&&:{&title&:&如何训练出一支业余篮球队(三)【攻与守】&,&author&:&wu-zhi-mao-78&,&content&:&\u003Cp\u003E拖延症让我沉睡千年,本期内容又更新了,谢谢阅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篮球的攻守,我先在攻守的理论方面进行一些大概的阐述。以下理论可能会看起来比较枯燥,弯弯绕的话有点多,但只有深刻理解攻守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篮球比赛,并学以致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通常在寻常意义上的“进攻”和“防守”,在进攻上,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把球投进篮筐,得分,防守则是减少对方投篮进框的机会,从一句话来说,都挺容易理解,但在应用中,则有更丰富的内涵。\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进攻中,就大方向上来说,分为阵地进攻、快攻和早攻(early offenc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阵地战也就是双方落位到半场后,半场5对5的进攻。快攻也就是攻守转换时,用最快速度推进到前场,在对方尚未布置好防守之前,利用人数和位置上的优势果断进攻的战术,比如单人快攻、2打1、3打1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快攻比较容易理解,早攻(early offence)则为介于两者之间的进攻形态,比如由守转攻的3打2,3打3、4打3等等,通常对方回防达到4人,则会为求谨慎起见把进攻方式转为更注重组织和成功率的阵地战。\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就进攻的模式来分,分为运动战战术和界外球战术(也就是边线底线球开球后的进攻战术),边线球战术分为边线战术和底线战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界外球战术细分,常见有六种类型,分别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限制区周围落位的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集结落位的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菱形落位的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沿端线站位的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随机落位的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边线界外球的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阵地战的进攻方式则大概根据对方的防守方式的不同,而采取针对性的不同战术进行,比如如果对方采取人盯人战术,便使用进攻人盯人的方式进行;对方采用区域联防,就采用进攻区域联防的方式进行。\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针对不同的战术,在进攻取向、进攻理念上也都是不一样。比如人盯人防守的防守者针对的防守对象是人,在防守中会尽量盯紧每一个进攻者,不管其有球无球,因此在进攻人盯人时将使用大量的掩护、空切、反跑还有突破制造投篮得分的机会;而区域联防防守的对象是球,利用站位制造有球区域内的多防少,因此在进攻区域联防时,将利用更多的快速传球、突破分球和准确的外线投篮来瓦解对方的防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防守上,则同样面对进攻的对应面,分为防守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和区域联防。\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分析防守的方式前,首先要分析进攻的方式,才能针对性布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说快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快攻可以说是命中率最高,得分成功率最高,而且风险相对比较低的得分方式,尤其对于业余球队来说更是如此,在双方总得分不超过90的业余比赛中,如果快攻得分能达到15分以上,就能大大减轻防守的压力,而且频繁的成功快攻,对对方的士气是毁灭性的,对己方则是极佳的强心剂,因此快攻是业余球队训练的重要一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快攻的基本要求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1.球员必须要有快攻意识,尽量抓住一切机会发动快攻,比如抢到后场篮板时,抢断球后,跳球时和掷界外球时,有快攻意识的球队,启动速度只要快一秒,就能甩开对方两个身位,对于总共只有二十多米的篮球场来说,这一点点差距就能决定一次进攻的成败,更何况大部分快攻的距离,终结者的冲刺距离往往只有十几米。\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2.首先抢到球的后场球员,要看准时机及时传出一传,其余球员要积极快下,展开快攻,应该减少快攻中的运球,尽量靠炮弹式的长传达成快攻——传球比运球的速度快多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3.快攻推进过程中,要保持分散的纵深队形,便于拉扯对方的防守空间,突破对方的防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4.人和球到前场后,要积极配合,果断投篮和拼抢篮板球。\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5.两侧球员在快攻中,应该稍微侧身,跑弯的弧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持奔跑速度的情况下看到来球,既不影响快攻速度,也容易接到传球。\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6.在快攻中每个人都要保持攻击性,只有没人都存在攻击篮筐可能时,才能吸引对方的防守,同时为自己和对方创造更好的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7.快攻中的站位最好有前后的层次,也就是俗称的拖车,这样容易制造加速和减速的机会,吸引对方的防守,在篮球比赛中,拥有变速的机会,就是拥有了加速的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快攻的不同组织形式的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快攻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分为长传快攻和短传结合传球快攻两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长传快攻中,球员在后场获得球(抢到篮板、抢断球等)后,用一两次传球,超越防守球员,让队友直奔篮下完成,由快攻的发动和结束两个阶段组成,突然性强,速度快,成功率也很高。\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短传快攻是球员在后场获得球后,利用快速的短距离传球和运球,迅速把球推进到前场,创造快攻机会的方式,灵活多变,层次清楚,如果参与快攻的球员运传切熟练,配合默契,也比较容易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快攻的发起阶段,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有果断的一传,和配合默契的接应队友,固定人固定区域、固定人不固定区域和固定区域不固定人,还有随机接应都好,都有各自的配合方式,总之“快”是第一要诀。\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推进阶段,必须层次清晰,才能获得该有的多打少人数优势,而在结束阶段,哪怕是少打多,也要利用速度优势,让对方立足未稳时果断投篮,其他队友则要积极拼抢进攻篮板,争取在不进时有第二次进攻的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在防守快攻时,既然知道了快攻的要诀是篮板、一传,在防守时,就可以针对性地应对,有以下原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积极拼抢前场篮板,减少对方后场获球的次数。\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2.封堵快攻第一传和接应,尽量第一时间就近的球员干扰对方获球的球员,哪怕断球不成,也可以影响对方的视野,防止对方快速一传,给队友赢得回防的时间,减少对方发起快攻的概率,必要时可以犯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3.除了一传的球员外,对方快下的球员也很关键,所以回防球员必须紧跟对方快下的球员。\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4.其他防守球员可在适当的时刻断对方的传球,如果成功,自己也有可能有一次由防转攻的快攻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5.在对方已经发起快攻时,防守球员应该尽量降低对方的推进速度,积极退守、堵截传球、阻截对方的运球和突破都是延缓对方速度的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6.在对方已经推进到前场后,退守球员也应该以少防多,一般来说有1防2和2防3两种常见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1防2要沉着冷静,判断对方的意图,伺机断球或干扰,等大部队回来帮助防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2防3则有两种站位方法,平行站位有利于防守边线推进的快攻,比如边线球员运球的快攻;而前后站位则能有效防守中路突破的快攻,比如中路有拖后球员运球的快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以上为快攻和防守快攻的简要介绍,人盯人和进攻人盯人,还有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会在后面的篇幅专门介绍。\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分板块进行分析时,可以把防守和进攻分别细化描述,但在对全队的攻守分析时,攻守却是不可割裂的,因为在现代篮球中,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可以影响攻守的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以下为一些攻守相互影响的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一开始的时候提到过,防守的方式是阻止对方的得分。比如奥尼尔这名在防守上并没有得到太高评价的球员,先不讨论他实际防守如何,但由于他进攻时的杀伤力,直接让对位者犯规,减少犯规时间,改变对方教练的布局,让对方主力球员在场上少呆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实际上是直接帮助了防守——因为对方的更强的主力球员不得不坐在场下休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同样对于某些快速进攻型的球队,比如Steve NASH全盛时期的菲尼克斯太阳队,尽管在防守时他们会稍微放松,但在进入己方节奏,得分顺利时,对方为了追分有可能会盲目(也可能是无意中)加快了节奏以至于超出了自己控制力范围,进攻急躁导致失误,而被太阳队抓住更多的机会打反击,这也是进攻帮助防守的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反过来看,以防守为主的球队,也有可能利用本身的防守优势,在防守大战中坚持自己的慢节奏,并尽量利用防守后的反击快攻得相对高把握和容易的得分,而把正常的统计效率维持在可接受的程度,从而获得胜利,这也是用防守帮助进攻的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还有,从之前的防守快攻的方式可以看到,防守快攻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争抢前场篮板,争抢前场篮板除了能制造自己的更多的得分机会外,也减少了对方发动快攻的机会,相当于减少了对方由守转攻轻易得分的机会,从而帮助了己方的防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当一个习惯于打开放性进攻的球队在进攻不顺时,变相让对方的进攻变得容易了,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呢?\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一个球队进攻(传统意义上的进攻)不顺的原因无非几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进攻端失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在有机会出手的情况下投篮命中率低下,却没有造成犯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在防守的压迫下,没有机会出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没有进攻篮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打不出习惯的战术,也就是采用了自己不擅长的方式去进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对应以上情况去分析,防守方从中得到的好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在对方进攻端失误的情况下,防守方有可能得到反击的easy ball得分机会,这是高命中率和高成功率的得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2.在对方有机会出手但命中率低下时,防守方有可能抢到篮板,间接增加了由防转攻的机会,这一部分机会可能有一些会转化为快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3.在对方没有机会出手的情况下,对方往往会因为急躁而仓促出手,或胡乱传球导致被抢断球——虽然这仅仅是有可能的情况,但一般来说头几次组织出问题的球队往往不可能一直保持组织的耐心和信心——同意有可能会因此有反击的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4.对方没有进攻篮板时,大部分情况下己队能抢到篮板,因此有可能收获由守转攻的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5.当对方打不出习惯的战术时,对方的得分连续性会下降,失误则有增多的可能(这个在后面会说),因此会无形中增加己队的反击和得分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同样的,当进攻方顺利时,体现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1.进攻端失误率低——————————对方反击机会少。\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2.进攻方命中率高——————————对方反击机会少。\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3.造成对方犯规—————————不管有没有造成罚球,都会赖在对方半场,导致对方反击不能轻易打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4.进攻虽失败,但能抢到进攻篮板————————————增加了再次攻击的机会,且杜绝了对方的防守反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5.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进攻————————————一旦在自己规划内进行进攻,一般来说失误率会相对降低(因为配合熟练),进攻篮板获得机会增加(因为投篮选择在预期值内,抢进攻篮板者有思想准备),以上二者都会减少对方的防守反击的可能。\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综上所述,影响攻守的因素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攻守的衔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面已经用大量的文字说明了快攻和早攻的高效程度,尤其对于水平一般,攻击力平平的业余球队来说,快攻实施的次数和成功率将直接决定一场比赛的走向,因为这是相对来说更为轻易和命中率最高的进攻方式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且屡屡实施成功的快攻,对球队的士气也是非常好的助燃剂。对防守型的球队,防守成功后的快攻就像给辛苦防守的最丰厚的馈赠,也给球队强化了“只要做好防守,得分就好更轻松”的概念,有助于防守风格的保持;而进攻型球队一旦快攻打起来,更会让球员不再纠结于偶尔防守松懈而丢掉的得分,在自己进攻的节奏上越打越顺,对方反而因为跟不上节奏而失误增加,导致恶性循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因此评价一支球队的攻守水平时,攻守转换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一旦防守成功+一次成功的快攻,双方的分差会从0变成2甚至3;而在进攻不得手,但能阻碍对方的一次反击,也能避免比分从0变成-2,-3。\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2.己方打法的保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本身都有特定的战术规划和节奏,对任何一个球队而言,都不可能完全做到打法和风格的临场随意切换,专业球队尚且如此,何况是业余球队了。如果某个球队可以对你随意切换快慢和攻守的节奏,就是一个能随意碾压你的球队,这类高了一个档次的球队将不在讨论范围。\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特定的战术规划和预期下,能在不断变化的比赛形势中坚持己方赛前制定的原则尤为重要,一旦偏离自己熟悉的节奏,可能短期内颓势还不会出现,但就像引出了支线剧情一样,比赛的方向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一支习惯了快速攻防的球队,一旦陷入阵地战的泥潭,要么因为无法命中投篮和打出快攻而丧失进攻信心,要么为了强行找回节奏而盲目拉快,反而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误,或赌博性抢断过多导致失位或过早犯规,或因为仓促出手而命中率不佳;相反一支本质上更偏向于半场进攻的防守型球队,一开始因为对方迷惑性的宽松防守而开始大投特投,也会因为防守心态的丧失而让对方带起节奏,一旦己方因为进攻禀赋不足而进攻开始断档,比分就会被拉开,而已经失去了的防守信心也将不复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因此一支球队在比赛过程中,对双方球队体质的清醒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清楚彼此长短,才能坚持自己的习惯打法。\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3.打法的延续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NBA和FIBA的国际比赛来说,有24秒的进攻时间,业余的比赛在进攻时间上虽然没有那么严格,但是仔细地分析,这个攻守回合的间歇时间,是会影响球队找到自己节奏的过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不管是进攻型的球队,还是防守型的球队,只有在自己熟悉的打法在一定的时长内能再次实施时,队员们才能找到比赛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比如,进攻型的球队在比赛中,如果在超过自己预期的时间内都没有实施习惯性的进攻,不管原因是因为己方失误,还是进攻犯规,还是在因为防守方对比赛节奏刻意的破坏,都会导致“手生”的现象,而找不到进攻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防守方在防守成功并快攻得手后,某些球员甚至可能都不需要回防,就能体力充沛地留在后场,继续在短时间内实施己方本来已经十分有把握的半场防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双方在攻守上的斗智斗勇,目的也是为了找到自己熟悉的比赛节奏,破坏对方的节奏,而掌握比赛主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4.额外收益——篮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篮板是篮球比赛特有的比赛组成部分,也就是把投不中篮筐的篮球抢到。\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对防守方来说,在经过努力的防守,让对方投篮不进时,只有抢到篮板,才能真正算一次完整的成功防守,也因此有了反击快攻的可能。\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在进攻不得手时,进攻篮板能减少对方的反击,增加赖在对方半场的时间,也能增加自己的进攻次数,以及减轻防守的压力——因为至少对方的快攻得以遏制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5.心态的平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球员是人,不可能不出现情绪的波动,不管是过于怯场导致进取不足,还是神不守舍大量失误,还是过于兴奋胆大妄为,都会对比赛造成伤害,更忌比赛中忘乎所以,看不清比赛的本质,而让己队偏离既定的打法,从而让场面失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不管是团队的心理建设,还是战术的实施,还是临场的应变,都是为了让球队的士气、信心和谨慎值始终保持在波峰,避免低谷和乱流的出现,这样球员才能顺利找到比赛的节奏,而越打越顺,心理的章节甚为重要,后文会专门阐述。\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6.临场的应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面说到了比赛风格的坚持,但毕竟不可能有完全一帆风顺,心随人愿的比赛,过程中风云变幻,球员的伤病、裁判、场地特点和犯规次数都会影响赛前既定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应变才能战胜不利因素赢得比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但从大范围内解释,这个“变”也应该建立在“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在训练和赛前准备中的针对性强化,才能拥有“变”的资本,因此在战术的临场指挥中,切忌毫无把握的胡乱求变,必须建立在对形势的清晰认识,以及对比赛细节的敏锐洞察力基础上。\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上面对攻守影响的因素总结得差不多了,那么在具体实施上,会有什么具体的方式呢?\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1.从习惯和破坏习惯入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孤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比较好的球队,进攻上都是5人参与的,虽然投篮的出手权可能集中在两个人手里,但其他人也需要各种掩护、传球和扯动,才能顺利地跑出战术,也只有这种集体合作模式,才能发生良性化学反应,让5个人产生配合后的最大的合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对一个球队的战术整体来说,战术是要不断地熟悉的,哪怕是不投篮的辅助进攻者,同意会出现“手生”的情况,掩护和倒手同样需要通过连续的战术实施才能保持感觉,太久没参与战术时,失误和急躁导致的犯规都会增加。\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防守方一旦可以地孤立进攻方的某些球员,将可以使对方的整体配合割裂,哪怕短期内能得分,但在整场比赛中,对方就有可能因为不能连续参与战术而导致战术执行上的失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比如对方是一个PF和PG的配合为核心的内外结合型球队,如果在防守挡拆上可以强调,而集中让PF单打,虽然短时间内,PF的得分会增加,但长期来说,其他人不能参与,久而久之必然会配合生疏,一旦PF进攻效率开始下降,其他人不能及时衔接比赛节奏,比赛会出现断档,防守方积少成多,就能慢慢累积比赛的胜势。\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牺牲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牺牲打是防守方抛出诱饵的一种方式,多见在攻守对位产生错对的比赛中。同样用以上的例子,进攻方球队为一个PF为核心的内外结合的球队,如果防守方用某位矮小的球员去防守对方的SG,对方如获至宝,用SG频繁背打这位防守方的小个子,如果小个子没有在太短时间内多次犯规,哪怕只给对方得点分也是无所谓的,因为这并不是对方熟悉的打法,对方的SG也并不是对方进攻上的王牌球员,如果对方上当,沉湎于用SG打这种“占便宜”的球,那进攻方真正最大威胁的PF为核心的内外结合体系将无从打起,防守方在比赛的走向上,已经领先了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增加对方的进攻成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方式通常用于持球进攻者的无球防守,比如对内线的绕前、对摇摆人的接球前的身前防守等,目的是增加对方使用主攻战术的难度,增加对方在进攻上的时间,增加进攻成本,一旦对方应变死板,主攻辅攻战术切换不奏效时,就会过于刻意地花大力气找回自己的进攻习惯,导致球队节奏停滞,起手犹豫,节奏丧失。\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节奏的断裂和拖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面谈过比赛的延续性,节奏的断裂和拖延,就是为了破坏这种延续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防守方对付进攻型球队时,在知道对方迫切想拉快节奏时,采取强攻篮下、强抢进攻篮板或造犯规的方式,让对方的反击打不起来,也就能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进攻方不管进攻是否得手,都应该在确保有人回防的情况下,尽量拖延防守方的快攻,比如得分后将球扔到一边(别做太离谱不然会被裁判干),干扰对方的发球球员,迫不得已时可以故意犯规,让对方打不出反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默契配合基础上的赌博性防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种一般多见于快速型的球队,这类球队一般有比较高的投篮命中率、快速比赛中相对较低的失误率和良好的奔跑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球队针对性训练中,可以有默契的补位和赌博性的断球,有时可以忽略某些回合的防守,宁可放过一些对方的得分,只求把比赛节奏带快,一旦进入了自己熟悉的节奏,他们在快速的攻防中,就可以利用自身由守转攻成功率高以及失误率低的优势,拖垮一般的半场进攻型球队,掌握比赛的主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犯规与造犯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进攻数次依然不能取得运动战进球的情况下,有经验的球员会刻意地在前场造一次犯规,这样能让比赛停顿,球员有喘息的时间,让大家找回正常的心态,而犯规也给叫暂停和换人提供了可能,让比赛形势有被改变的机会,这对于球员和教练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防守方面对习惯了开放性进攻的球队时,有时适当而恰到好处的强力犯规也是方法之一,,目的是希望对方很难打进运动战进球,而只能靠零星罚球得分,而且强力犯规也会促使对方的突破球员想保护自己,不敢在进攻上突破,减少对方成功突破和突破分球的可能。\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每一支球队都有自己适应的战术,如何认清本身攻守方面的技战术潜力,找到正确的培养方向,才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一支球队的自信心应该建立在自身的优势上,防守型球队应该清楚自身的立足之本是防守,因此不要对某些进攻上的失误和投篮不中耿耿于怀,只要把优势保持,同样可以依靠防守反击得分,也能掌握比赛的主动。而进攻型的球队也不应该对一两次防守失位太上心,只要一直保持比赛的高节奏,同时能通过进攻帮助防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在比赛中,更应该注意运动员心理的抓与放。固然战术的实施需要坚持,但必须明白,想要彻底让对方不得分,和希望自己每次进攻都得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战术的实施上抓大放小,才能有良好的比赛心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在战术的取舍上,想彻底防死对方而进攻又顺利,同样很难两全,过于强调防守,死掐型的战术,会很容易影响进攻的节奏;而过于强调高效率快节奏的进攻,也同样有可能不得不忽略部分防守,对于大部分球队来说,把握攻守尺度的平衡都难的一道题,因此,建立对攻守概念的深刻认识,尤为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未完待续)\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9:10:4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3,&likeCount&:13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10:4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38339a53bed40fbe0a59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3,&likesCount&:139},&&:{&title&:&如何训练出一支业余篮球队(4)之控球后卫篇&,&author&:&wu-zhi-mao-78&,&content&:&\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系列已经更新到第四期了,第一期谈了本系列的讨论范围中,业余篮球队的基本定义和概念;第二期考虑到随时有可能到来的比赛的需要,谈了关于裁判的那些事儿;第三期谈的是攻与守的概念总结,在写这个长系列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反思和修正写作各章节的先后顺序,为尽量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让这个系列的读者在即战力和意识领悟两方面如何找到平衡点而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大概考虑了一下一般的业余篮球队经历的几个阶段,从刚开始接触篮球,在规则都不怎么熟悉,技战术非常生疏的情况下,业余篮球队也许就会参与各种比赛,在此阶段的比赛,可以收获比赛中的对抗性的认知、当前认知下的胜负规律总结,还有临场的心理历练。但在篮球入门过程中,训练计划的制定都会在非常原始和不成熟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团队的建设是离不开训练的。但在训练之前应该掌握的是什么呢?\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为尽量严谨,我尝试从各位前辈先贤的理论精华中寻求答案,翻阅对比了多本中国和美国的篮球教材,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特地放在这里说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的篮球教材,不外攻守两方面的技战术总结,从易到难,从概念阐述到具体的配合路线和训练概要,美国的教材会细化一些,更新得快一些,也更丰富一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高水平球队的具体战术示范,比如“UCLA进攻”“雷吉米勒个人摆脱系列”等等,在技战术上有一些相对有时效性和实效性的更新,这是美国篮球教材稍微领先于国内教材的地方,但这些我认为都不是最大的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最大区别在于,但凡是体系化的美国篮球教材,通常会把建立一支篮球队的各项理念,包括管理、协调和沟通、球场价值观建设、人员选择、心理因素构筑等内容作为非常重要的章节进行讲述,而且往往会放在技战术内容之前,有些甚至能占到整体篇幅的20%到25%。但在国内大部分篮球教材中,这些本该成为重点的内容往往被漠视,通常都是几句形式主义片汤话就被匆匆带过,且千篇一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也体现出了中美篮球文化的其中一个差异:美国篮球更以人为本,认为要打好篮球,必须更关注人性的方方面面,篮球作为团队运动,除了基本功和技战术以外,球员的性格和心理的建设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球队的成败,而不重视正确理念的培养、球员人格的塑造和团队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建设,无异于给球队的成长增加大量棘手的障碍。\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我以往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我也遵循我个人的原则,尽量将基本概念放在前面,会尽量把技战术和锻炼方式的原理阐述清楚,因为我始终相信,只有知道其所以然,才能在过程中领会重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技术运用。而一名篮球员,除了“技”的部分,“悟”也非常重要,只有对篮球运动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以最快的速度接近自己的极限。但很多读者往往没有耐心去吃透这一切,不乏一上来就指责没有“干货”,“空话太多”,同类情况在健身帖子的回帖中也很常见,多的是没有耐心阅读健身原理,就伸手要方法的人,不客气地说,这类读者的浮躁心态,会非常直接影响他们知识的吸收。\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但话虽如此,基础知识缺缺的篮球爱好者,和基础异常扎实身经百战的篮球运动参与者(我相信后者绝对属于少数),确实在阅读中会更需要一些能马上上手的知识,才能有抱佛脚的机会,虑及于此,我决定在每次的文章中,都尽量兼顾理念阐述和具体方法论的展示,以让不同程度的读者都尽量获益,因此在这个系列中,我准备每次花时间讲述一些需要去理解的文字内容,以及添加一些实际的战术跑位线路图。\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次我准备先谈谈球场上的五个位置的真实含义。很多球迷都知道球场上的5个位置的称呼,分别为控球后卫(PG)、得分后卫(SG)、小前锋(SF)、大前锋(PF)、中锋(C),但你们确定你们都能深刻理解球场上五个位置的实质和内涵吗?\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控球后卫(PG),也称为一号位,在大多数情况下,他是全队控球能力最强的球员,也因为这个属性,通常PG拥有最多的运球权利,对此很多人的误解为,他拥有极大的自主进攻权力——这是偏颇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控球后卫可以长时间在外线控球,但他的威力所及范围,仅仅能达到一个扇面(当然大部分外线球员都是如此,但控球后卫能长时间控球,因此这个必须重点单独说明)——比如在45度时,除了投篮以外,控球后卫只有三个方向的传球选择:给内线、传底角和传弧顶。\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控球后卫的原罪之一是加入了太多的自主进攻。说到这里不得不重点说一下观看NBA太多以后给业余篮球爱好者留下的错误印象。由于NBA中目前大行其道的各种飞天遁地单打PG的影响,以及机械计算的PER效率值概念的灌输,越来越多的人用简单的PER值去衡量PG的作用,但容我强调一下,普通爱好者面对的胜负规律和NBA是不一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第一,NBA的三分线是7.23米,PG拥有大量的突破空间,有助于他们的发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第二,NBA有防守三秒规则,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规则演变,各项规则的制定,都是为了保护进攻,尤其是保护快速的突破球员而建立的,在FIBA规则下却没有这些有利条件。\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第三,越是职业化的球队,进攻和防守的反差值越大,业余球队在客观上,防守能力是强于进攻的,因此在阵地进攻中,一般的业余球队要尽量避免过多的单打。\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第四,太多人喜欢用PER来简单粗暴地比较PG和其他位置球员的进攻效率,但PG因为特殊的战术地位,他们的PER的计算方法和其他位置球员是不同的,尤其是个人进攻方面。PG是全队唯一的拥有大量外线运球、观察、扯动机会的位置,有很多职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他位置的球员很难跨位置地代替他的观察和串联调配作用,一旦一名PG采取了过多的个人进攻,在他因为体力、状态等原因暂时断档时,其他位置的球员会短期内很难找到节奏,球队因此形成火力缺失,几场来这么几次,就会酿成大错。除非某些球队有两个以上的内外线球员,可以分担甚至取代PG的串联和组织作用,而且PG本人确实有极大攻击力不用浪费,或者在双方低命中率的防守大战中,才会出现为数不多的以PG个人进攻为核心的例外战术。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用特例来取代普遍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控球后卫的杂耍式突破经常出现在NBA的十佳球里,但突破只是为了终结进攻的一种手段而已,这个位置的内涵,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12条规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1.组织后卫最重要的元素,是\u003Cstrong\u003E推进\u003C\u002Fstrong\u003E不是\u003Cstrong\u003E突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后场运球到前场的过程中,在对方已经回防,基本没有快攻可能时,PG没有必要盲目突破。因为对于突破来说,最大意义在于突破后的分球(扯动对方防守板块)以及突破上篮,在一般情况下,突破上篮的机会难得,而突破后分球则取决于球队战术需要,除了运球者外,其他几个人能否有默契,做整体移动的战术配合是关键,因此盲目的突破也有做无用功的可能;哪怕单论突破而言,持球突破威力也肯定比运球突破大;而对扯动防守板块而言,在没有掩护的战术配合初期,传球或传球结合突破(关于传球结合突破的方式,以后会专门讲)也比运球突破效率高;而在后场往前场的过程中,运球突破消耗体力大,且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突破对手后在对手身后,还要继续用高危的方式保护球(对于身后的追防者而言),而突破过程中也会影响视野,对观察全局不利;因此后卫在运球过程中,如无马上突破上篮或有目的的突破分球的战术需要时,尽量不要盲目突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PG来说,哪怕是故意突破的一刻,其目的主要也是为了通过推进“球”的位置,以切割对方的防守阵容,突破成功只不过是“推进”目的的水到渠成的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2.是\u003Cstrong\u003E护球\u003C\u002Fstrong\u003E不是\u003Cstrong\u003E晃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原则和原则1有相关之处,PG在运球过程中,晃人是为了做下一步的动作(投突传),但总的来说,PG的目的还是为了“护球推进”,不要为了晃而晃,原理详见\u003Cstrong\u003E原则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3.是\u003Cstrong\u003E投篮\u003C\u002Fstrong\u003E不是\u003Cstrong\u003E得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投篮当然是希望投进,没有人会希望自己投不进,但PG在阵地战中的投篮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得分,而是在合理战术要求的结果下,顺应战术要求投篮出手,应该杜绝PG过多的为了个人表现的盲目个人攻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附带一个补充原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全队都因为对方的防守而没有出手信心时,如果PG仍然控球在手,在有一定的战术预期(也就是非无厘头出手)时,出手投篮或上篮(哪怕不进)也是一种打破僵局的方式,注意,我强调的是有战术预期下。因为在己方的进攻篮板手有投篮预判时,攻击者(也就是出手投篮的PG)的个人攻击有可能吸引1-2名防守者的注意力,因此他的出手投篮(尤其是突破上篮)会让己方多出一个相对于跑战术而言更为轻松的补进或抢进攻篮板后的二次进攻机会,因此仅仅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PG的某些战术外主动攻击包括效率把握性不高的个人攻击都是可以被接受的,PG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某些处理球的胆识,而不能单纯为了避免失误而死板地处理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以上的情况仅限于在成套路的半场配合无计可施,且己方有一定的进攻篮板把握时,切不可滥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4.是\u003Cstrong\u003E组织\u003C\u002Fstrong\u003E不是\u003Cstrong\u003E助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有很多球迷会过度在意PG的助攻数字,误以为助攻数字的多寡相当于组织能力的高低,这也是常见的误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PG是在进攻阵容中站得最后的一个人,TA在组织进攻时,要思考球的分配,配合时的传球顺序,以及作好战术开启的第一次传球,来调动对方的防守,由于半场5人攻防的特点,在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数次传球才能产生一次助攻(传球后直接得分),如果心态不好或对组织助攻理解有误的PG,会拽着球不放,不到有可能产生助攻可能的球也不放球,严重影响球的流动性,增加进攻的难度,此乃组织大忌。\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5.是\u003Cstrong\u003E扯动\u003C\u002Fstrong\u003E不是\u003Cstrong\u003E杀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参见\u003Cstrong\u003E原则2\u003C\u002Fstrong\u003E,控球后卫传和突破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通过传球或者突破或突破分球来调动对方的防守球员,让己队的战术重点打出来,比如1号战术的目的是通过前面的传切制造一个SF空切上篮的机会,或者给中锋清空一个可以一对一打对方中锋的环境,才作前面的各类扯动,除非对手疏忽,或者自己本身就是既定战术的攻击终结点,不然都不要盲目才去个人进攻杀伤的方式,PG有其专门的只能,其他位置是帮不了你的,所以自己也不要越俎代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于何谓一个战术的重点,以后会专门用大量例子说明。\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6.是\u003Cstrong\u003E卸力\u003C\u002Fstrong\u003E不是\u003Cstrong\u003E发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面说的各项原则主要针对于PG的任务,而这条原则是针对于PG在场上的处事哲学和心态,由于PG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场上的指挥官和半个教练,应该协调好全队的进攻,因此没必要一开始就大张旗鼓“告诉”对方我要进攻,防守球员的注意力是有松紧阶段的,一开始低调做人,佯装克制,在战术扯动达到一定前期效果后再突然发猛力攻击,会比一开始惹火烧身的效果更好。\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7.防守上是\u003Cstrong\u003E补位\u003C\u002Fstrong\u003E不是\u003Cstrong\u003Eshut down\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打半场太多的PG的后遗症,半场因为人数少(2-4人),而且防守方式都是盯人为主,大部分人都得从头到尾用一对一的方式去掐死自己的防守对象,而且半场没有回防也没有快攻,对体能要求不如全场高,但在全场比赛中,有攻守转换,也有5人防守,对体能和犯规次数都有一定的要求,PG没必要从头到尾(尤其最蠢的是在没有全场紧逼的要求下在对方后场开始盯防)都以shut down的心态去防守,只要防守达到既定的目标,能尽量影响对方战术目的的实施,哪怕有时能让对方出手投篮或者突破成功,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对位的PG在弧顶和45度的突破,只要让对方突破的路线偏移或者时间增加,没有太吸引己方其他球员的补防,后卫可以在对方到罚球线以后适当放人,让后面的高大补防内线来完成最后盖帽或干扰的任务,当然这里面的尺度拿捏就得有一定经验才能掌握,但必须改掉每一球必想shot down的防守态度,才能节省体力和犯规次数。\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全场篮球在进攻上,是五个人一起合作,跑战术把球送进球筐,但很多人忽视了防守的原理也是一样的,虽然不负责任的漏人很不应该,但过于大包大揽想一个人解决防守问题的心态也是不正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8.是\u003Cstrong\u003E干扰\u003C\u002Fstrong\u003E不是\u003Cstrong\u003E抢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部分原理可参考\u003Cstrong\u003E原则7\u003C\u002Fstrong\u003E,有好的抢断机会当然也别放过,但一旦判断失位,赌博性的抢断后可能给对方可乘之机,而达到突破分球或者上篮的目的,要强化这个观念:篮球的所有攻守战术都是一套镜像,有联防就有进攻联防,有人盯人就有进攻人盯人,有防守\u003Cstrong\u003E212\u003C\u002Fstrong\u003E落位就有进攻\u003Cstrong\u003E131\u003C\u002Fstrong\u003E落位;进攻的扯动和防守的干扰\u002F补位\u002F压迫是一对镜像,每一个个体的攻守动作,都是战术目的的逐步叠加,过于追求一步到位的助攻、突破和抢断、盖帽都是愚蠢的,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按照自己的防守目的对对位球员进行适度的干扰,就能让其他队友参与到防守中,把回合防守中的优势变为胜势。\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9.位置感是\u003Cstrong\u003E融入\u003C\u002Fstrong\u003E不是\u003Cstrong\u003E辐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参考\u003Cstrong\u003E原则6\u003C\u002Fstrong\u003E,PG在战术实施过程中,应该牢记自己的战术指挥官角色,因为球在PG手上,TA有什么问题,会直接影响队友的发挥,PG一旦毒瘤起来,危害性绝对是全队最大的,因此必须积极融入球队战术体系中,既不能过于贪婪抓着球不放,也不能畏畏缩缩事不关己,该控球不拿,而让其他传球能力不如自己的队友配合导致失误率增多(某些攻击为主,组织观念缺乏的PG会有这个毛病)。\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10.思维上是\u003Cstrong\u003E观察\u003C\u002Fstrong\u003E不是\u003Cstrong\u003E规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队老老实实跑战术是好事,但场上的情况是变化的,对方的防守不可能时时刻刻如自己所愿,在某些战术配合前,PG应该先利用倒手调动对方的防守,在把对方的防守球员注意力偏离自己的战术重点球员时,再开始跑自己的战术,尤其是2人小配合,切忌一到对方前场就开始跑,因为这是对方防守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以后会用专门图例对此原理进行详细说明。\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11.对教练和裁判是\u003Cstrong\u003E观察沟通\u003C\u002Fstrong\u003E而不是\u003Cstrong\u003E忽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G作为场上指挥官,除了战术的执行外,也要留意和裁判的沟通。每场比赛除了运动战外,还有大量的死球时间,比如罚球的间隙;暂停的前后;对方进球后己方无法发动快攻,只能准备从后场慢慢运球上前场时;还有半场(上下半场规则)和节间(4节规则)休息时,裁判会在这些时候适度修正自己的判罚尺度,这些死球时刻加起来有大概15-40次不等的机会,都可以和裁判和教练进行交流。和裁判交流能建立良好印象(或修正之前的坏印象),尽量得到裁判的帮助(详细内容可见本系列第二篇\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 class=\&\&\u003Ehttp:\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3C\u002Fa\u003E);和教练的沟通,能通过一个旁观者和整体规划者的角度得到更新后的战术指示,以及各方面的思想传达,建立起队友和队友、教练、裁判之间的沟通桥梁,充分利用这些沟通带来的有利条件去争取胜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理想的情况,PG是场上己队情商最高的球员,能够充分地指挥大局,以及和裁判进行沟通。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这些心理因素对比赛胜负的影响,关于裁判的部分,详细内容可见本系列的第二篇。\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12.对球场上的节奏应该控制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支球队到底应该采取早攻、快攻和快节奏半场进攻为主的攻防节奏,还是防守为主,注重半场进攻的慢节奏,是由己队的优缺点决定的,而在一场比赛中,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快,也有很多很精细很智慧的讲究,控球后卫作为控制球世界最长的角色,有义务把控场上的节奏,在适当的时刻采取适当的战术,当然,有时可以结合原则11,在教练员的指挥下,把节奏控制好,毕竟教练员作为旁观者,在大部分情况下对场上的形势会有更全面更准确的片段。\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上面提到的控球后卫12条原则,都是很多业余爱好者会忽略的。前面提到的关键词是PG所要追求的目标,后面的关键词是大部分业余爱好者对控球后卫场上任务的错误认知,\u003Cstrong\u003E所有的后者的效果都是前者做到位后自然而然得来\u003C\u002Fstrong\u003E,而不是刻意的追求。\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本想一气把五个位置的原则都写完,但一看篇幅太长,恐影响阅读消化,还是先到此打住,其他位置的各项原则,详见后篇。(未完待续)\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6:31:5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friends&,&commentCount&:9,&likeCount&:10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31:5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1a20d30d940aa6cb2969483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9,&likesCount&:106},&&:{&title&:&如何训练出一支业余篮球队(五)摇摆人篇&,&author&:&wu-zhi-mao-78&,&content&:&\u003Cp\u003E这是本系列的第五篇,上一篇的开篇,谈到了篮球的球场价值观、意识和心理层面对技战术发挥的影响,并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控球后卫(\u003Cb\u003Epoint guard,简称PG\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下同\u003C\u002Fb\u003E)的12大处理球原则。\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篮球比赛中,场上的五个位置虽然有区别,但并没那么泾渭分明,有一些原理是共通的,但由于PG的位置比较特殊,因此对PG这个位置进行了最详尽的解析,也把一些不分哪个位置的篮球整体规律也放进去说了所以从后面的得分后卫(SG)、小前锋(SF)、大前锋(PF)、中锋(C)的概念阐述中,我会换一种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先大概说一下\u003Cb\u003ESG\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得分后卫)\u003C\u002Fb\u003E和\u003Cb\u003ESF\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小前锋)\u003C\u002Fb\u003E的大致概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SG(得分后卫),也被称为2号位球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常见的5个位置搭配中,通常SG比PG(控球后卫)块头要高大一些,SG也叫2号位球员,一般是队中最好的外线投篮手之一,鉴于位置的特殊性,最理想的情况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SG是队中控球能力仅次于PG的队员。首先在理论上,排除特殊情况,进攻时站位越往外的球员,整体而言控球能力越好;越往里的球员,对抗能力和挤靠技术(能力)越好。SG作为站位靠外程度仅次于PG的球员,必然在外线游走能力是仅次于PG的。而从战术需要上来说,假设PG在很多时候都在弧顶组织进攻,SG需要执行45度下球或攻击,底线接球突破分球等任务,才能衔接好PG和其他球员之间的战术配合,因此SG的运球能力是需要强化的。而在一些特殊的战术中,比如全队球员身高不足的快节奏小球,有大量的攻守转换,PG不可能从头到尾担任控球的任务,攻守转换和阵地战突破都需要更多的运球、变向等技巧,尤其在高速对抗下,对运球能力要求更高,这种情况下的SG运球能力要求会更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SG必须拥有不错的接球能力,因为在常见的一传快攻中,内线在后场大力传球,作为箭头的两名锋卫球员(SG得分后卫和SF小前锋)必须在徒手快跑的情况下接到大力传球(有时传球质量还不一定能保证)然后调整好自己的步伐和节奏攻击篮筐,没有过硬的接球能力是不可能完成这种任务的,而快攻成功率的重要性,对于水平不高的业余球队来说甚至更甚于半场进攻,由此可见SG接球能力的重要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SG也必须是一名不错的传球队员,根据情况1,SG会在大量战术中都更频繁地利用传球(外围倒手、给内线下球、突破分球等)调动对方的防守,并分担PG的一部分组织任务,而且在攻守转换中,SG也有不少高速跑动中的传球机会,没有一定的传球基本功是很难执行球队的各种战术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和PG一样,不管在快攻中,还是突破分球给队友时,2号位队员都应该能够发起和结束攻击,顾名思义,得分后卫(shooting guard)是需要在外线投篮以给队友以支援的,因此SG应该具备不错的投篮能力,以承担进攻战术中的外线得分重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小前锋(small forward),也被称为3号位球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某些称呼习惯中,小前锋也被为\u003Cb\u003E侧翼球员\u003C\u002Fb\u003E,根据字面意思,小前锋经常在侧翼活动,在场上,小前锋被要求在内线和外线进攻中具备比较全面的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一般来说,小前锋的体型在身高上高于后卫,比另外两个后卫PG和SG都要高大强壮,因为的活动区域的因素,在进攻防守中都会有更多相比后卫更靠近篮筐的空切、篮板保护等任务,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肢体冲撞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由于体型的因素,SF也许不会要求有SG和PG那么敏捷,以及需要那么好的运球能力,但对运球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在攻守转换中,小前锋也经常会成为快攻的徒手跑者,或三线快攻的拖车之一,而且有时需要拉出来,利用小前锋的牵制力优势(作为一名高大球员的运球能力)帮助后卫摆脱紧逼防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在FIBA规则下,注意,是FIBA规则下,别用NBA规则举例,小前锋很可能是队中最好的传球手,因为TA相对于后卫有一定的身高优势,为TA在传球中拓展了更多的传球途径,而且在界外球战术中(界外球战术非常重要,如果经过一定的训练,会大大增加半场进攻效率),小前锋经常担任开球的球员,另外在空切接球后,小前锋经常有突破分球给内线(大前锋或中锋)的机会,因此要打好小前锋必须练好传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以破联防为例,131落位进攻212或23联防时,其中一类典型战术是小前锋会从强侧斜插到弱侧底线,以在一定程度上拉空对方的防守,牵制对方防守注意力,因此可见小前锋的综合战术要求——衔接内外的对抗能力和传接球技术还有活动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小前锋必须拥有一定的外围投篮能力,虽然外线投篮能力要求不如SG二号位球员那么高,但也应该保证一定的投篮威胁,以帮助一号位PG和二号位SG向下牵制对手,或者在进攻联防时迫使对方原理他们的防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3号位小前锋和后卫不同的是在冲抢进攻篮板球的区域上。小前锋必须是一名优秀的抢进攻篮板队员,在3号位球员抢到篮板后,其他队友场场会有更好的投篮机会,因为此时对手都会专注于组织大前锋和中锋的进攻,其他球员应该利用己方内线球员的牵制力,在适当的机会果断大胆投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上文中提到了,PG控球后卫是具备较大\u003Cb\u003E特殊性\u003C\u002Fb\u003E的外线位置,而在SG和SF中,虽然也有一定的类型和分工的区别,但在不同的战术体系中,二者的功能有时是可以适度互换的。因此我想以一种更为概括的方式讨论一下锋卫球员的分类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外线球员和内线球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某些更为自信,思维开放的教练来说,已经不需要再按对位置名称的传统描述来安排球员了(诸如控球后卫、得分后卫之类)。当然,这个概念仅限于固化的对传统位置的呆板描述。因为每个球队的特点都不一样,有的球队可能小前锋是队内最优秀的单打球员,有的球队以防守和快攻为主,阵地进攻则更多由控球后卫发起(特殊情况),有的球队最高大的内线球员却拥有能里能外的全面能力,而其他该投篮准的位置(比如得分后卫SG)则能力缺缺……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不等于传统的位置分类方法就一无是处了,只是在不同的战术中,每个位置球员担任的战术角色不一样。只是在塑造球员和使用临场战术时,不一定遵循老一套而已,但为球员设定一定的战术代码还是有意义的,举几个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通常让3号位球员(不限于固定人选的3号位,只是在该战术下的某球员)去开界外球,因为拥有3号位能力(相对高的个子,比较好的传球技术)的球员(TA未必刚好就是固定的三号位球员)去执行该项任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希望1号球员成为第一个接到界外球传球的球员,因为拥有1号位能力(更敏捷,有球活动力更强,运球能力强)的球员,站在进攻时最靠后的位置,能更好地观察场上的局势,而且由于TA的良好运球能力,能接到球后马上运球移动,展开观察、扯动或攻击的任务,而如果是一名内线高大球员在外线第一个接到球,通常就只能站在原地等待把球传给外线球员的机会了,既影响了球的流动性,也有造成失误的可能,而且浪费了界外球战术的良好攻击机会,因为界外球的掷球者能在5秒内从容地观察局势,其他球员也能比较精准地跑位执行战术,且掷球者(假定为3号位球员)能在开球后马上跑位,都具备一定的突然性和规划性,因此对于界外球战术来说,任何贻误战机的处理球方式都是不可饶恕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5号位球员有可能会在对方进球后第一个去界外开球的球员,因为在对方进球时,有可能是己方的一个很宝贵而且稍纵即逝的一传快攻机会,己方的5号位球员(有可能是中锋)在大部分情况下,离篮底最近,TA拿到球到篮下是距离最近的,而且5号位球员通常有一定的身高,在底线开长传球时会有更大的视野优势,对方若没有前场紧逼的需要, 也会尽量回防而未必会干扰底线的开球;而己方的速度更快的SG和SF有可能会趁机跑到前场接球,5号位球员可以先传球给己方的4号位球员,然后4号位球员要么传给1号位球员组织更具备战术丰富性的三线快攻,或者直接长传给前场的SG或SF打出更具速度和突然性的长传快攻。但无论如何,如果有在对方投中球后马上发动快攻的需要,以5号位去做底线开球者都是明智的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篮球是发展的,而且在FIBA三分线距离在2010年变化后(距离从625cm变为675cm),其实以前的战术环境也稍微有点变化了,这个规则改变带来的变化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三分线距离的拉远增加了三分线的难度,当然也促使现在的球员加强了外线投篮的训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增加了后卫球员突破的空间,传统后卫必须加强自身的攻击性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对全队的活动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突破空间的增加,全队在进攻时只有拥有更好的活动力,才能利用规则改变带来的优势,而联防区域的扩大,则迫使防守球员必须有更敏捷的补防速度,才能完成日益艰巨的防守任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篮球联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