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600首和词有什么区别

古诗和古词之间的区别是什么_百度知道
古诗和古词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ladderchinese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ladderchinese
采纳数:363
获赞数:1266
参与团队:
古诗,一般是律诗。包括五言的、七言的等。比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古词,以宋词最为有特色。有很多词牌,比如《念奴娇》《满江红》《鹧鸪天》等
阿拉蕾momo11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阿拉蕾momo11
采纳数:752
获赞数:3257
参与团队:
诗与词是不一样的,是有很大区别的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采纳数:6850
获赞数:4247
擅长:暂未定制
参与团队:
一般而言,现代人总爱把诗词放在一起说,比如,小苹果、小月、依蝶、乘风、花蝴蝶等诸位才子佳人,见着高山,总爱扁着小嘴说放酸水的来了.这里的“酸”,意指胡诌些诗词,似把诗词当成一回事了.其实,诗与词是有大分别的.这分别既表现在音律方面,又表现在意境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意境方面的分别,因为音律是手段,意境是目的.还是就苏轼以前来例举,也为了与豪放对举,大家公认词的风格是“婉约”.什么是婉约?就是指是感情纤细入微,借用弗罗伊德学派的诛心法,可以说是大多来于男女之间,所以常常带有闺房粉黛气.少数诗也有这种粉黛气息,但放出成为格调,韵味还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别.其一是,给人的感触印象有别,诗刚,词柔;其二是,表达的手法有别,诗直,词曲;其三是,情意的表露程度有别,诗显,词隐;最后是,来由和归属有别,诗男,词女.总归一句话,诗是诗,词是词,专就意境方面来说,疆界也是很分明的.但有人却偏偏打破了以上的金城汤池.一般认为,带头选择的就是苏东坡,冲锋陷阵之作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其实,早在五代,就已有人打破了诗词的界限,最突出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不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读仄声)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后主这两首词,语句、情怀都这样慷慨悲凉,显然不能出于歌女之口,也就闯出花间、樽前的范围.如果词作只能分作婉约、豪放两类,像这样的当然就得归入豪放一类.王国维有见于此,在《人间词话》里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士大夫有士大夫的情意,有士大夫的手法,一旦强拉词体来为自己服务,词就几乎是欲不变而不可得了.这样来说,词的婉约传统,旁边忽然杀出个豪放东坡来,也是情理中事.向来有争议的是,用作诗之法作词,能否成为词.一派认为,由“鬓云欲度香腮雪”发展为“大江东去”,是扩大词的表现范围.由长在闺房刺绣变为上山下乡,或同一场地,既容纳闺房刺绣的佳人,又容纳上山下乡的干部,有什么不好?各得其所是来于各有所好.清官难断家务事,文学史家也许更难断文论的争执.力最大的是事实,不管保守派怎样恋旧,甚至因之而大声疾呼,反正“大江东去”一流作品早已在刻本上流传,近年来更在铅印本上大量流传.有人也许会想,惟其都流传,就更应该评定是非高下,装作视而不见是不对的.但这很难.另一派则认为,诗与词是有严格分别的,绝对不能以诗代词.两派相争,并无结果.其实,应该兼容并包,承认词有表现娇柔委曲的本领,但也无妨豪放一下.词,就意境说,确是有正有变: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正,关西大汉持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是变.这是情势使然.诗的意境千差万别,其中一大类,上面称为娇柔委曲的,重要性也许不低于慨当以慷吧.这就需要表现,即用语言抓住,成为诗境,以供无数的痴男怨女神游.而事实证明,词的表达形式最适于担当这个责任,或者说,常常比我们希望的还要好.论功行赏,词在这方面当然应该受上赏.王国维曾言: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如此说来,词所受之赏也许应该上上.试举数例: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晏几道《蝶恋花》)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纳兰成德《清平乐》) 像这两首所表现的意境及兼韵味,五七言律绝就难于为力,因为与词相比,显得太敞太硬;古体更不成,因为太朴太厚.如果这样的领会不错,那词就堪称为只此一家,并无分号.也就是说,如果有此情意想表达,就最好填词,不要作诗;同理,想找这类的意境来神游一下,就要找词集来读,暂把那些个诗集放在一边.诗词之别,要细说来,还是有些复杂的.简单而言,诗境阔、词言长,两者各有所长.像苏东坡、辛弃疾那样,放开情怀,不要太受陈规陋习的限制,顺着“大江东去”的路子一直走下去,也无不可.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给孩子的古诗词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给孩子的古诗词
《给孩子的古诗词》是2015年9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给孩子的古诗词内容简介
《》是当今中国古典讲坛影响最大、绝无仅有的先生的心血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和词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叶嘉莹先生亲自甄别、挑选,将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中国古诗词结集成册。
《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首,不同风格的177首中国古代经典诗作、41首经典词作,以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带给孩子感动和召唤,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长为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给孩子一部好作品”,实现编者长久以来的。
《给孩子的古诗词》重绘中国古典诗词版图,确立经典标准。作家、篇目、版本的择选,都体现编者一以贯之、别具慧眼的文学理念与美学目光。以“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唯一标准,严格精心编选。
《给孩子的古诗词》因编者叶嘉莹先生的眼光与公信力,这部选本以其品质的优秀和独到,会给孩子留下一部传世经典。
为了让更多读者能领会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动和召唤,叶嘉莹先生花费近一年时间,亲自为孩子选编、讲解、吟诵218首经典古诗词,于2016年9月推出新书《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这是“给孩子系列”第三部《给孩子的古诗词》的进阶版,书中根据诗词内容精心选配了52幅中国古典绘画作品,并附有二维码,扫描即可聆听叶嘉莹先生逐首吟诵及讲解全书所有古诗词。
与《给孩子的古诗词》相比,讲诵版增加了诗词讲解部分。叶嘉莹先生为218首古诗词都作了详细讲解,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绍、具体诗句的解释、单字的发音,以及诗词内涵的解读。内容丰富、知识性强,文字浅白易懂、亲切自然,蕴含叶嘉莹先生对古典诗词的真诚热爱,并以其独一无二的方式展现了古典诗词中生生不已、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
给孩子的古诗词作者简介
,号迦陵。蒙古裔满族人,出身。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客座教授。后定居,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叶嘉莹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七十余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她教的学生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大学博士,从青年到老年,有教无类。她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给孩子的古诗词目录
序  诗  诗经·秦风·蒹葭 2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  陶渊明  饮酒二十首【其四】 4  饮酒二十首【其五】 5  敕勒歌 6  陆凯  赠范晔 7  王勃  山中 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宋之问  渡汉江 10  贺知章  回乡偶书【其一】 11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12  张旭  山中留客 13    感遇 14  望月怀远 15  王之涣  凉州词 16  登鹳雀楼 17  孟浩然  春晓 18  宿建德江 19  过故人庄 20  王翰  凉州词【其一】 21  王昌龄  出塞【其一】 22  从军行【其四】 23  芙蓉楼送辛渐 24  王维  山中送别 25  杂诗三首【其二】 26
鸟鸣涧 27  竹里馆 28  送元二使安西 2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0  使至塞上 31  裴迪  华子冈 32  李白  静夜思 33  独坐敬亭山 34  夜宿山寺 3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6  望庐山瀑布 37  春夜洛城闻笛 38  赠汪伦 3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0  早发白帝城 41  望天门山 42  峨眉山月歌 43  黄鹤楼闻笛 44  山中答问 45  送友人 46  关山月 47  月下独酌 48  长干行二首【其一】 49  崔颢  长干行【其一】 50  黄鹤楼 51  高适  别董大【其一】 52  杜甫  绝句二首【其一】 53  绝句二首【其二】 54  绝句四首【其一】 55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56  江南逢李龟年 57  赠花卿 58  望岳 59  房兵曹胡马 60  春日忆李白 61  除架 62  春夜喜雨 63  春望 64  月夜 65  旅夜书怀 66  月夜忆舍弟 6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8  缚鸡行 69  缪氏子  赋新月 70  岑参  逢入京使 71  韩翃   72  张继  枫桥夜泊 73    送灵澈上人 7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5  弹琴 76  司空曙  江村即事 77  刘方平  夜月 78  戎昱  移家别湖上亭 79  张籍  秋思 80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81  戴叔伦  过三闾大夫庙 82  韦应物  秋夜寄邱员外 83  滁州西涧 84  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85  卢纶  塞下曲 86    喜见外弟又言别 87  孟郊  游子吟 88  杨巨源  城东早春 89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90  晚春 91  春雪 92  崔护  题都城南庄 93  刘禹锡  秋词 94  乌衣巷 95  李绅  悯农二首【其二】 96  白居易  问刘十九 97  观游鱼 98  暮江吟 99  大林寺桃花 100  赋得古原草送别 101  钱塘湖春行 102  柳宗元  零陵早春 103  江雪 104  渔翁 105  贾岛  寻隐者不遇 106  刘皂  渡桑干 107  杜牧  秋夕 108  山行 109  清明 110  江南春 111  登乐游原 112  泊秦淮 113  陈陶  陇西行四首【其二】 114  李商隐  夜雨寄北 115  嫦娥 116  霜月 117  登乐游原 118  无题 119  高骈  山亭夏日 120  韦庄  台城 121  王驾  雨晴 122  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 123  无名氏  杂诗 124  钱珝  江行无题 125  范仲淹  江上渔者 126  欧阳修  画眉鸟 127  王安石  题何氏宅园亭 128  南荡 129  封舒国公三首【其二】 130  北陂杏花 131  北山 132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133  赠外孙 134  江上 135  游钟山 136  松江 137  泊船瓜洲 138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39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140  题西林壁 141  望湖楼晚景 142  李清照  夏日绝句 143  陆游  秋思三首【其一】 144  示儿 145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146  杨万里  春日六绝句 147  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 148  道旁竹 149  宿新市徐公店【其一】 150  雨后田间杂纪【其二】 151  舟过安仁【其三】 152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15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54  小池 155  小雨 156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57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158  入常山界二首【其二】 159  春暖郡圃散策三首【其三】 160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其一】 161  万安道中书事【其二】 162  桂源铺 163  朱熹  春日 164  观书有感【其一】 165  林升  题临安邸 166  叶绍翁  游园不值 167  翁卷  乡村四月 168  戴复古  江村晚眺 169  赵师秀  约客 170  文天祥  过零丁洋 171  王冕  墨梅 172  张羽  咏兰花 173  袁枚  十二月十五夜 174  郑燮  竹石 175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 176  雨后田间杂纪【其二】 177  高鼎  村居 178  词  白居易  忆江南 181  张志和 渔歌子 182  温庭筠 望江南 183  李煜  相见欢 184  相见欢 185  浪淘沙令 186  虞美人 187  晏殊  浣溪沙 188  浣溪沙 189  欧阳修  玉楼春 190  浪淘沙 191  采桑子 十首【其二】 192  采桑子 十首【其四】 193  采桑子 十首【其五】 194  采桑子 十首【其六】 195  采桑子 十首【其七】 196  苏轼  定风波 197  水调歌头 198  秦观 浣溪沙 199  周邦彦 浣溪沙 200  李清照  如梦令 201  如梦令 202  南歌子 203  岳飞  满江红 204  陆游  卜算子·咏梅 205  诉衷情 206  辛弃疾  鹧鸪天 207  西江月 208  鹧鸪天·博山寺 209  清平乐·村居 210  西江月·遣兴 211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212  丑奴儿 213  214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21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16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217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218  蒋捷 霜天晓角 219  杨慎 临江仙 220   长相思 221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南开大学[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诗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现象,如风、、、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它源于。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shī【名】(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同本义〖poem〗诗言志,歌永言。—— 诗,志也。——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TheBookofSongs〗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诗人〖poet〗。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finething〗。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诗shī【动】诵诗;作诗;赋诗歌颂〖poetize〗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做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做诗怀念)诗碑shībēi〖poemtablet〗名胜中刻诗的石碑诗才shīcái〖poetictalent〗写诗的能力诗歌shīgē〖Poetry〗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诗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诗格shīgé〖poetryrule〗∶做诗的法则〖poetrystyle〗∶诗的风格诗格不高诗行shīháng〖verse〗诗的一行诗话shīhuà〖notesonpoetsandpoetry〗∶评论诗人和诗篇的著作〖notesonclassicalpoetry〗∶旧时有诗有话的小说,可以说唱诗集shījí诗〖poetryanthology〗编辑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诗而成的书诗节shījié〖stanza〗诗的一节,由排列成为一个单元的一组诗行构成诗经Shījīng〖ShiJing(ClassicofPoetry);TheBookofSongs〗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采自民间乐曲,“雅”是王都附近的乐曲,“颂”是祭祖祀神的乐曲。所有诗歌均可歌唱,但乐谱今已不传。其内容对统治者征战田猎,贵族集团奢侈荒淫的生活,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婚姻爱情都有所反映。形式以四言为主,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创作手法为后代诗人所继承。汉代将列入儒家经典,称为《诗经》,为“五经”之一诗境shījìng〖poeticconceptionandbackground〗∶诗中所表现的意境〖poeticenvironment〗∶也指富于诗意的环境诗剧shījù〖poeticdrama〗对白为诗的戏剧诗礼Shī-Lǐ〖TheBookofSongsandTheBookofRites〗∶《诗经》和 ,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
〖cultured〗∶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诗律shīlǜ〖poeticrulesandforms〗诗的格式和韵律shīpéng-jiǔyǒu〖friendofwineandpoetry〗在一起写诗喝酒的朋友寻几个诗朋酒友,向尘世外消磨白昼。——元·不忽木曲我一心待相伴着诗朋酒友,我其实不爱你紫绶金貂。——明·无名氏亦作“”诗篇shīpiān〖poem〗∶诗的总称这些诗篇充满了革命激情〖epic〗∶比喻类似史诗的事物我们时代的壮丽诗篇也比喻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光辉的诗篇诗琴shīqín〖lute〗源自东方有大梨形琴身和带品的指板、有六到十三对琴弦、用置于琴头中的弦轴调音的弹拨乐器诗情画意shīqíng-huàyì〖idyllic〗形容自然景色很美,好像诗、画中的境界我们来到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顿觉心旷神怡诗趣shīqù〖interestandcharm〗诗的意趣富于诗趣诗人shīrén〖poet〗作诗的名人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诗圣shīshèng〖bepoetofhighattainments〗造诣极高的诗人。如杜甫诗史shīshǐ〖historyofpoetry〗∶诗歌发展的历史〖poetryofhistoricsignificance〗∶指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如杜甫的诗歌
诗书Shī-Shū〖theBookofSangsandtheBookofHistory〗∶指《诗经》和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works〗∶泛指一般书籍、诗文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诗坛shītán〖poetryworld〗诗歌界诗坛盛会诗仙shīxiān〖fairypoet〗才情高超、气韵飘逸的诗人,如称唐代诗人为“诗仙”诗兴shīxìng〖poeticinspiration〗做诗的兴致诗兴大发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诗兴大发。—— 诗意shīyì〖poeticqualityorflavour〗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富有诗意诗余shīyú〖verse〗诗词中词的别称,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的而得名诗韵shīyùn〖rhyme(inpoetry)〗∶做诗所押的韵〖rhymingdictionary〗∶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诗章shīzhāng〖poem〗诗篇诗作shīzuò〖poeticworks〗诗歌作品诗(诗)shī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诗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它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随着文明进程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产生,出现了专司诗歌的“诗人”。诗人与非诗人的分裂便产生了。诗、诗人总是与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联系在一起的。诗人被认为是由神灵所选中并赐予灵感的特殊而神秘的人物。诗学关于诗,就像美学关于美一样,很难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如果你问一位诗学家“什么是诗”,就像你问一位美学家“什么是美”一样,是难以得到你满意的回答的。诗之所以难于定义,大概因为“它是太属于精神世界,太缥缈了”〔1〕,而且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当诗的广义与狭义搅在一起时,“什么是诗”就显得更为纷纭复杂了。海德格尔就不满于“把诗归入文学”,对“诗必在文学之中谋得其存在形式”〔2〕不以为然。这不免是偏颇之论。诗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当然应该属于文学,文学包括诗、散文和小说等,这难道还有疑问吗?不过,这里所谓的诗,只是狭义的诗。还有一种广义的诗。广义的诗就不再属于文学,不再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了。  当我们把广义的诗与狭义的诗区分开来,就可以避免许多混乱,诗的定义就开始明晰了。
广义的诗/诗
广义的诗,是一切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通称,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  作为艺术的通称,我们可以说,一切艺术都是诗:音乐是在时间坐标上流动的诗,绘画、雕塑是二维或三维空间里的具象的诗,建筑是对空间进行格式化的诗〔3〕,舞蹈是人的形体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一同展开的诗,散文、小说是无韵的诗(试读和 )。亚里士多德的实际上是文艺理论,是艺术哲学。就连司马迁的也被誉为“无韵之 ”。世界几大宗教的经典文献如、 及佛教经典,也不妨说都是诗。  作为自然美的代名词,蓝天白云是诗,山水田园是诗,莺歌燕舞是诗,桃红柳绿是诗,海上明月是诗,大漠孤烟是诗,枯藤老树昏鸦是诗,小桥流水人家是诗,东南西北是诗,春夏秋冬是诗,天籁是诗,人体也是诗……  作为艺术美的代名词,旋律是诗,色彩是诗,线条是诗,结构是诗,雄浑激越是诗,轻灵优雅是诗,壮丽崇高是诗,恬静闲适也是诗……  作为人生美的代名词,青春是诗,爱情是诗,事业是诗,理想是诗,天真是诗,智慧是诗,守望是诗,淡泊是诗,入世出世皆可为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诗来形容:诗一般的风景,诗一般的国度,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年华,诗一般的时代……  诗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人类观照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  人类观照世界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科学的方式和诗的方式(后者包括哲学的方式和宗教的方式)。科学是反映 诗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但科学并不等于一切真理,甚至不等于真理,因为科学并不总是正确的。例如,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说”,曾经是人们信奉的科学真理吧,布鲁诺就是为之献身的,可是在今人看来,它的真理性已经微乎其微了,它只不过是一个新的谬见,它取代“地心说”,不过是罢了。科学有自己的局限性,许多真理、许多价值是在科学之外的。科学之外,人们抵达真理的方式就是诗的方式。诗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超越科学实证的美妙的幻想的直觉的把握。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可我们并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一些有机无机的物质怎么就化育出了生命?我们不知道生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不知道灵与肉、神与形、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置身其中的这个宇宙是什么,不知道茫茫宇宙中是否还有另一个生命的天国,以及如何抵达。我们不知道生命与宇宙存在的意义,不知道以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以我们的智力所能理解的这个世界以外还有什么存在。尽管在不久前,我们有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一理论近乎玄想,它是不是科学真理还很值得怀疑),在千年之交,又宣称破译了人类基因密码,我们今天对宇宙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着终极真理?别忘了,过去时代的人们,也总是觉得自己已经接近了终极真理。十九世纪就有科学家宣称,科学大略已定,未来的人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小数点后面再添几位有效数,使之更精确一点儿罢了。他何曾想到,相对论一出,传统物理学便成了明日黄花。尽管二十世纪下半叶,人类的飞船开始出发,从到,由近及远,探访着太阳系,但相对于无限深邃的宇宙太空,人类迈出的这一步何其微小。人类今天对宇宙的认识,比起盖天说、地心说、日心说时代究竟进步了多少?今人架设起庞大的射电望远镜群,试图搜索到天外文明的,这与古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天真模样,是否同样幼稚可笑?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粒微尘。寄生于这粒微尘之上,以人之渺小,欲穷尽宇宙的无穷奥秘,科学的局限性不言而喻。人类可以抵达的宇宙空间极为有限,人类至今还远未跨出太阳系,将来也不可能走得太远。而科学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属于诗。我们不知道生命是什么,就说生命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我们不知道宇宙是什么,就说宇宙是一篇浩淼无垠的诗。面对这个充满神秘与奇幻,充满诗意与暗示的世界,诗的直觉与科学的理性相对应,是人类抵达关于生命和的终极真理的另一种取向和姿态,在体味存在、完善人生的最高境界里,诗与科学殊途同归。  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一经创立,就有一个人人都可能提出来的问题:如果现在的宇宙是大约一百五十亿年前那一次大爆炸的产物,那么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又是什么样子呢?“大爆炸以前是什么样子?严格地说,什么也没有,就连空间和时间也没有。”这一回答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世界科学报告〉摘要:科学的未来是什么?》。大爆炸理论可谓二十世纪人类关于宇宙起源的最新科学解释。可是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人的先哲老子就曾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是什么?“无”也许就是所谓“什么也没有”,就是所谓正反物质遇合释放能量之后的湮灭状态,就是大爆炸之前的本真状态。在那里,“无”就是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成之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古人的诗思与今人的科学之思的神奇的吻合,不能不让人惊讶!  复制生命的所谓克隆技术在二十世纪末才问世,而克隆思想在中国却是古已有之。就擅长此道,他抓一把猴毛,吹一口气,就能复制出许多个小孙悟空。作为艺术形象的孙悟空的创造者已经意识到,一根猴毛即已包含了复制一只猴子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 是一部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神话的诗。从诗人克隆猴,到科学家克隆羊,诗思得到了科学的验证。传统关于气火虚实的理论,关于人体五脏与金木水火土五行一一对应的理论,就是一种诗的表述。“肝主木而应春,其位东,于身为筋而力生焉;心主火而应夏,其位南,于身为舌而言良焉;肺主金而应秋,其位西,于身属鼻而气通焉;肾主水而应冬,其位北,于身属耳而听闻焉;脾主土而应于四季,其位中,于身为形而色润焉。”你可以说这种表述是不科学的,却不能说它是无价值的,其疗效就是其价值的证明。云南西双版纳等一些地方的人们认为,树木有灵,不能随意砍伐;山水有神,不能随意冒犯,否则是要遭报应的。这样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观念,这样一种与天人合一哲学观相通的,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诗化的理解和表述,其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诗质的“迷信”造就人与自然相处的行为规范,等到现代科学的环保观念形成和普及,人类家园早就更加面目全非了。  作为人类观照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诗与科学相生相克,相辅相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从来就是属于诗的。待到飞船登上月球,诗就把这一领地让给了科学,自己则深入到更为遥远更为广袤的星空。据说,现代科学已经观测到了一两百亿光年之外的天体,那些天体所发出的光是经过一两百亿年的传播才到达地球的。也就是说,今人所看到的,还是那些天体一两百亿年前的样子。至于它们现在的样子,我们得再过一两百亿年才可能见到。换句话说,那些今天想必早已面目全非的天体,是我们人类以科学方式所永远也无法抵达,甚至永远也无法观测到的。那个世界永远都只能属于诗了。人类以科学方法所能观测到的全部宇宙,大概只能是包括银河系和若干河外星系在内的这个直径约五六百亿光年的物理宇宙。这个宇宙之外还有什么存在?是否还有许多个与之类似的或不类似的宇宙存在?如何存在?这就不是科学所能回答的了。这个宇宙之外的宇宙也将永远属于诗。而以现在这样每十八个月翻一番的发展速度,据说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内,的智力将远远超过人脑的智力,届时,电脑软件还将自动升级,迅速“进化”。超智慧的电脑将摆脱人类的控制,通过互联网做它自己想做的一切,包括操纵地球上的事物,包括飞离地球,开发宇宙。其结局是今天的人类难以想象的。如果电脑对人类不怀好意,将是人类的灾难或末日,一些电脑科学家正对此忧心忡忡。另一方面,人类也可能让自己的意识“数字化”进入电脑网络世界,从而获得灵魂的永生。那时,世界上将不只有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了,“人”与电脑智慧将共生于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分彼此。果真到了那一天,科学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而变得诗意盎然了,或者就是诗了。  面对星空的浩淼和人生的虚幻,念及生命没有目的,灵魂没有归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唤起一份本真的诗情,勾起一份本原的诗思,抒发一通屈子式的迷茫和感动。面对尘世的悲欢炎凉,忘却世俗的欲望和功利,浮躁之余,我们又不免会有一份诗意的缠绵和感伤。  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作为灵魂的一种寄托和栖息方式,诗与宗教相通。而宗教作为灵魂的慰藉,是如此地不可靠,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上帝存在与否早已成为疑问。蔡元培曾经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想必也是希望在宗教幻灭、“上帝死了”之后,还有一种方式诗化人生,让无根的漂萍般的人生还有一个皈依,让茫然无助的人生还有一种形而上的向往和追求,而不至于像当今世界的“后现代”们,在解构、颠覆、虚无了一切价值之后,六神无主地疯癫下去;像当今中国某些不知诗为何物的暴发户们,除了吃喝嫖赌吸毒,就是给自己修坟墓。  是的,寻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真谛、终极真理,是我们灵魂的需求。或许会死,诗神却永远不会死。上帝死了之后,诗神更加任重道远。
狭义的诗/诗
诗狭义的诗,就是从巴比伦英雄史诗以来,尤其是中国的《诗经》和的荷马史诗以来,几千年一直被创作、传播和鉴赏着的,在中国近代以前一直被奉为文学正宗的那种文体。 关于狭义的诗,它的定义,古今中外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商务印书馆1928年出版的杨鸿烈的曾列举了中国古今关于诗的定义达四十种之多。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的《诗的定义(初形)试拟》则列举了三十八种。实际上,古往今来的诗人和学者关于诗的定义肯定还不止这些。 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张舜民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姜夔《》以为“守法度曰诗”。章太炎更以为:“以广义言,凡有韵者,皆诗之流。……然,亦然。以工拙计,诗人或不为,亦不得谓非诗之流也”。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但丁说:“诗不是别的,而是写得合乎韵律、讲究修辞的虚构故事。”薄伽丘说:“‘诗’源于一个很古的希腊语词Poetes,它的意义是拉丁语中所谓的精致的讲话。”“诗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它发源于上帝的胸怀。”雪莱说:“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的记录。”华兹华斯说:“诗是一切知识的精华,它是整个科学面部的强烈表情。”柯勒律治说:“诗是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别林斯基《诗歌的分类和分科》说:“诗歌是最高的艺术体裁。……诗歌用流畅的人类语言来表达,这语言既是音响,又是图画,又是明确的、清楚说出的概念。因此,诗歌包含着其他艺术的一切因素,仿佛把其他艺术分别拥有的各种手段都毕备于一身了。诗歌是艺术的整体,是艺术的全部机构,它网络艺术的一切方向,把艺术的一切差别清楚而且明确地包含在自身之内。”艾略特说:“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  关于“诗是什么”,各家所言,各有独到和精辟之处:强调诗乃“志之所之”、“吟咏性情”或“生命意识”,着眼于诗的内容;强调诗乃“无形画”、“有声画”或“既是音响,又是图画”,着眼于诗的意象特征;强调诗乃“法度”,乃“精致的讲话”,乃“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或索性以押韵为诗,着眼于诗的形式;强调诗“发源于上帝的胸怀”,“一切知识的精华”,“科学面部的表情”,“最高的艺术体裁”,则着眼于诗的本质。就算是盲人摸象吧,许多“盲人”各执一辞的“摸象”结论之和,也与“全象”相去不远了。 
当今流行的各种“主义”的诗学理论,也都有自己关于诗的定义:  现实主义诗学认为: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歌唱。  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  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诗人对美的追求,趋向于形式的自主创造。形式的自主品质,意味着诗人有批判社会现实、开拓美的的自主权力。在极端的形式主义诗学看来,诗只是一种工艺。  心理分析主义诗学认为:做诗犹如做梦,诗就是诗人的“白日梦”。常人做梦,是人的本能情欲等在社会道德和人的理性意识压抑下得不到满足,转移到梦中去发泄。诗人做诗,是把他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本能情欲等,转移到幻想的世界中去加以宣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诗有一个可供审美欣赏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是诗把本能情欲加以美化的伪装(在这个意义上,“爱情诗是男人炫耀他的艳遇”的说法,就不纯粹是调侃)。同时,将情欲转移到艺术世界,也是对本能情欲的升华。而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做诗与做梦都是不用逻辑思维而用形象思维的精神活动。  各种流派关于诗的定义,各有侧重,各有其偏激和深刻之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是何其芳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 诗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10〕这应该说是那个时代流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的定义,并且包含着何其芳对诗的形式美、的强调。  
八十年代初,吕进提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关于诗的定义:“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11〕这个定义既有别于何其芳式的诗歌定义,也有别于新崛起的先锋派的诗歌定义。  如果抛开一切主义和流派,在纯技术层面上,只用一句话,给诗下一个最简洁的定义,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诗是艺术,诗是语言艺术,诗是抒写情思的艺术,诗也不妨是惟美的艺术,诗是借助意象表现的,诗的语言是具有乐感的。乐感即音乐性,包括节奏、韵律等,这是诗歌语言区别于散文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意象是诗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作为一门语言艺术,诗一般不会通篇以抽象语言直接表达抽象的情思,而要借助意象表达。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融汇着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譬如写一首爱情诗,诗人不止会说:“我好想你呀!”“我想死你了!”“我对你的爱永远都不会改变!”“我活一天就会想你一天呀!”而会以饱蕴深情的意象,做委婉的表达,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对你的思念,就像春蚕吐丝,至死不渝呀!因为得不到你的爱,我伤心落泪,就像燃烧的蜡烛,生命一息尚存,泪流就一息不止呢!情丝无尽的蚕,泪流不止的烛,就是诗中借以寄托情思的意象。诗要表现的,是诗人的主观世界和诗人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一方,诗要表现的主要是情思和美,即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思想颖悟以及审美感受。客观世界要求于诗的,则是叙事和状物,叙社会之事,状自然之物。其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往往也作为意象,借以寄寓主观的情思及美感。
诗歌流派/诗
一、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诗的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这是。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相关详情见:新月派、新月诗社花间派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 诗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有南宋绍兴、淳熙、开禧年间3种刻本。今人& ,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总之,凡一切抒情和人类思想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以及价值观,都属于诗的范畴.
唐朝诗歌发展/诗
是诗的国度,诗人辈出。如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边塞诗称著的岑参、王之涣;以风景诗著称的孟浩然;特别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诗圣的杜甫以及民众诗人白居易等等,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辉千秋。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顶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如同万芳园中的百花,竞相斗艳。特别是又涌现出一种新的诗体--格律诗,更加光彩夺目。律诗是一种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体。它对诗篇的字数、句数、用韵、声调的平仄、词语的对仗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诗体是以前所未有的。为了表示与古体诗的不同,唐代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律诗是唐诗的代表,它被以后历代诗人所承袭。唐以后之诗,虽然也有许多佳作名篇,但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新突破。
经典现代诗欣赏/诗
一个枯萎而僵死的形体, 诗茫然留在我凄凉的前胸,它以冰冷而沉默的安息折磨着这仍旧火热的心。
我哭了,眼泪不使它复生!我叹息,没有香气扑向我!唉,这沉默而无怨的宿命虽是它的,可对我最适合。 ——冷月如霜寂寞迂回梦的蝶衣风中掠过泪的痕迹在你微凉的掌心里是谁的忧伤在栖息心的背弃遥远北极你的冷漠让人窒息结冰的爱无法继续沉沉心雪悄然堆积是否有些爱情注定会反向背离伤过心又怎能计算出爱与恨的距离 诗是否谈及未来总那样漫无边际再多努力也穿不过宿命的缝隙
如果爱的可能只有千万分之一我依然愿意在轮回里等你几个世纪如果现实中爱总这样不如人意我是否该试着把付出忽略不计指间的温度怅然依稀眼角的泪水淋湿记忆爱的余味在苦涩中游离我会打点这无奈的残局然后带着爱与痛随风迁徙《难道爱神是……》——食指 诗难道爱神是焦渴的唇只顾痛饮殷红的血、晶莹的泪而忘却了在血泪里还有两颗跳动的心难道爱神是纤细的手只醉心于拨弄心弦的琴却忘却了在颤抖中还有两颗痛苦的心难道爱神是无影无踪的风只顾追逐天堂上轻浮的云而忘却了地狱里还有两颗沉重的心难道爱神是心舟的浆无意间摇碎了月儿在湖心的印而忘却了在波动中还有两颗破碎的心《这也是一切》——舒婷 诗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略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 诗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不是一切心灵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他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阶段》——[德国]正如花会凋谢正如青春消逝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亦复如是生命会在每一个阶段召唤我们心啊预备告别过去重新开始心啊勇敢地寻找寻找新的境地我们必须离乡背井否则便要受到终身监禁心啊就是这般要不断告别辞行
相关文献/诗
1二〇〇二年第十期2.毛翰作品3.〔1〕歌德第二部分第七卷。4.〔2〕刘小枫主编:
,东方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560、561页。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3〕反过来,闻一多要求诗应当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的“”是从这里逆推出来的吗?7.〔4〕但《老子》也有与之相悖的论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8.〔5〕〔清〕马注卷之三。9.〔6〕 的影响曾经遍及欧亚,可能是东西方文学的一个共同源头。中国上古关于后羿的神话,就与吉尔伽美什的生平故事极其相似。10.〔7〕参见吴思敬:
,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3~10页。11.〔8〕认为,文学研究的诸种方式有如盲人摸象:强调反映、再现的如摸到了象腿,强调表现、感觉的如摸到了象鼻(没有牛鼻子那种褒义),强调结构、模式的如摸到了脊骨,强调弗洛伊德宣泄功能的如摸到了下体(无贬义)。12.〔9〕参见石天河: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13.〔10〕转引自以群:,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14.〔11〕见吕进:,重庆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外国文学研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外国文学研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2次
参与编辑人数:2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09:03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