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命题对所有的如果正整数n能使,n的平方,-5n的值都小于0为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判定命题真假的法则  一名法官断案必先对罪犯犯罪事实作出判断,以作出正确判决,不办冤、假、错案;一名军事指挥员作出军事决策也必然要对敌情作出判断,以及时作出军事决策,取得战役胜利;一名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也必须对本企业的员工、各种力量的状况作出判断,以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一名炒股者同样要对大盘及个股行情作出判断,以及时买入或卖出;……          这都涉及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新逻辑学告诉您怎样确定命题的真假。         一、判定命题真假的法则         目前逻辑学也好,数学也罢,还是其它学科,都没有一种判定命题真假的方法。1936年数学家丘奇证明了;如果有一种判定真假数论命题的方法,引入形式数论系统,必导致该系统出现逻辑矛盾。         那么是否根本就没有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呢?若是这样,我们又怎样确认真理?又怎样认定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真还是假呢?        新逻辑学给出三大法则,可判定所有命题的真假。         判定法则一:如果一命题p的内容与已知的事实相符,则判定p为真。         判定法则二:如果一命题p的内容与已知的事实不相符,则判定p为假。         判定法则三:如果p是真命题,则p的内容与事实必相符;如果p是假命题,则p的内容与事实必不相符。         根据三大判定法则及逻辑论证定理,可解决人们的任何争论,可确认所有真理。         如“重物的自由落体速度快于轻物的自由落体速度”这一命题的真假,被伽利略做的著名比萨斜塔实验事实证明该命题与事实不符,可判定该命题为假。         又如布什说:“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依据判定法则二和已知事实,证明他说了假话。         探讨任一真理,首先要统一判定命题真假的法则,否则永无结果,如果您不同意三大法则,请您举反例证明。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2)——判定命题真假的法则  作者:李子ljb
提交日期: 21:02:51
楼主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雅典出现了一批智者,其中代表人物是芝诺,他提出了一系列违反事实的论证: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其证明如下:    阿基里斯(传说中的古希腊神行太保)开始跑步时,在他前面同一方向爬行的乌龟已先于他“起跑”,当阿基里斯赶到乌龟出发点时,乌龟已离开出发点向前爬行,当阿基里斯赶到乌龟新的出发点时,乌龟又已离开新的出发点向前爬行,依次类推可证:“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这一命题为真。    阿基里斯是传说中的神,无法用实验事实来证真假,不过我们可以用人代替阿基里斯,芝诺命题依然存在,即“人永远追不上乌龟”。    用人与乌龟比赛就知结果了。因此,依据判定法则二和事实即可判定芝诺命题为假。          而芝诺的另一命题是“飞箭不动”,其论证如下:    飞箭在飞行途中上的每一点都是静止的,而静止的总和不能成为运动。因此,“飞箭不动”是真命题。    我们可以不必探讨芝诺的论证对错,直接依据判定法则二和已知飞箭运动的事实,判定“飞箭不动”是假命题。    2005年轰动全国的佘祥林"杀妻"案,因其妻张在玉的出现,被事实证明是一起冤案。即事实证明“佘祥林杀死了妻子”是假命题。    无论是美国总统还是爱因斯坦,若其讲的话与事实相符,就为真,与事实不相符,就为假。是事实决定命题的真假,而不是权威或领导决定命题的真假。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3)——否定实质蕴涵      作者:李子ljb
提交日期: 21:07:19
楼主       命题“如果p,则q”,符号表示为 p→q ,反映的是其子命题p、q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数学家罗素和怀特海在《数学原理》中,把p→q定义为 :﹃p∨q ,称为实质蕴涵。             在实质蕴涵中,只要p假或者q真,就可确认(p→q)为真。由此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命题p、q,也存在p蕴涵q的关系。如命题“如果拉丹是女人,则全球股市天天大涨”。             因“拉丹是女人”与事实不符,依判定法则二,可确定其为假。按照实质蕴涵真值表即可判定命题“如果拉丹是女人,则全球股市天天大涨”是真命题。             “拉丹是女人”与“全球股市天天大涨”二命题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确定命题“如果拉丹是女人,则全球股市天天大涨”是真命题,实在是荒唐。             实质蕴涵存在悖论。             在实质蕴涵真值表中,只要p真,q真,即可确定(p→q)为真; p真,q假,即可确定(p→q)为假。             令命题Q表示为:“如果p→p,则Q为假”。“p→p”是命题Q的子命题,并且用实质蕴涵真值表可得是永真式,是真命题。             若命题Q的另一子命题q:“Q为假”为真,则按照实质蕴涵真值表即可判定命题Q为真。但由此导致子命题q的内容与事实不符,依据判定法则二即可判定q是假命题。           “p→p”为真命题,q为假,则由实质蕴涵真值表可得命题Q为假。             而若命题Q为假,则命题q的内容与事实相符,依据判定法则一即可判定q是真命题,按照实质蕴涵真值表即可判定命题Q为真。             请问命题Q究竟是真还是假?             实质蕴涵真值表关系无法运用于逻辑论证。因为在逻辑论证中要先知命题p,(p→q)为真,才能得出命题q为真,而实质蕴涵在不知命题q的真假前,是不能确定命题(p→q)的真假的。             实质蕴涵还不能证明命题“如果X是一张地图,则X可用四种颜色着色”(四色定理),因为X为无数个,故无法一一验证,证明其真假。             为克服实质蕴涵的问题,美国逻辑学家路易斯提出把蕴涵“如果p,则q”定义为 :“不可能(P∧﹃q)”            这就是所谓的严格蕴涵。然而严格蕴涵也存在严格蕴涵怪论,由严格蕴涵定义可证:“p严格蕴涵q”与“必然p实质蕴涵q”是一样的。             中国的逻辑学家—北京开关厂高级工程师《制约逻辑》的作者,林邦谨教授提出了独立于p、q真假的制约关系,并建立了制约逻辑命题演算公理系统及形式数论公理系统。             到目前为止,逻辑学还没有一种能确定任意一命题“如果p,则q”为真的方法。     如证明几何学命题“如果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则并非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的真假。             在下一篇中,新逻辑学提出新的逻辑蕴涵“如果p,则q”,并给出证明其真的方法。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4)——逻辑蕴涵    作者:李子ljb
提交日期: 21:11:48
楼主       本文把用以下方法证明为真的“如果p,则q”命题,称为逻辑蕴涵。             在数学定理中,存在大量的“如果p,则q”命题。其证明的方法,可引入逻辑学。             证明命题“如果p,则q”为真的方法:             假设p为真,若由p真必然可证q真,则(p→q)为真。或者             假设q为假,若由q假必然可证p假,则(p→q)为真。             凡用此方法确定为真的(p→q)命题,称为逻辑蕴涵命题。             证明逻辑蕴涵命题为真 ,只需假设p为真,而不需要已知p、q的值。这是逻辑蕴涵命题区别实质蕴涵的关键之处。             在逻辑蕴涵命题中,子命题p、q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条件, 命题q是命题p的必要条件。             如证明命题“如果拉丹是女人,则全球股市天天大涨”,现假设“拉丹是女人”为真。因由“拉丹是女人”为真,证不出“全球股市天天大涨”为真,则命题“如果拉丹是女人,则全球股市天天大涨”不能确定为真。             在后文中有定理可证该命题为假。    不要小看证明命题“如果p,则q”为真的方法,在后面我们即可确认几个世界级难题真理的真假,如非欧几何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四色定理的真假。             这里先证明2005年轰动全国的佘祥林&杀妻&案,原告论证存在的错误。             原告的证据有:             1、命题p1:“94年1月20日张在玉失踪”;             2、命题p2:“佘祥林与一女青年关系较好”;             3、命题p3:“94年4月11日发现一面目全非的女尸”;             4、命题p4:“张家人全部认定死者是张在玉”;             5、命题p5:“佘祥林口供杀妻作案经过”。             命题p1—p5与事实都相符,根据判定法则一都能确定为真,关键在于由这些证据能否必然可证“佘祥林杀死了张在玉”这一命题为真。             张在玉失踪,证明不了张在玉死亡。佘祥林与一女青年关系较好,证明不了佘祥林一定要杀害妻子。94年4月11日发现一面目全非的女尸,证明不了是张在玉。张家人全部认定死者是张在玉,证明不了必是张在玉。佘祥林口供杀妻作案经过,证明不了佘祥林杀害了妻子。             张在玉的出现,被事实证明是一起冤案。即事实证明“佘祥林杀死了妻子”是假命题。             而在2005年8月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讲述某地公安刑侦人员,在一杀人现场找到了两把带有被害人血迹的新菜刀,根据菜刀的特征,找到了销售此种菜刀的商店,由监视器录像,发现了购买这两把菜刀的犯罪嫌疑人,并由菜刀上的指纹确定了持刀杀人犯罪嫌疑人,从而成功破案。在这破案中的逻辑论证,就存在逻辑蕴涵问题。            由监视器录像,必然可证犯罪嫌疑人购买了这两把菜刀;由菜刀上的指纹,必然可证犯罪嫌疑人使用过;由被害人在刀上的血迹,必然可证此刀为作案工具,铁证如山。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5)——逻辑论证的运用      作者:李子ljb
提交日期: 21:20:18
楼主       大到真理的确定、法庭的审判,小到个人的决策,无一例外都需要进行逻辑论证。             逻辑论证内容包括论题和论据两个部分。             由已知为真的命题(论据),来论证另一命题(论题)为真或假的过程,称为逻辑论证。             逻辑论证分为逻辑证明和逻辑反驳。             由已知为真的命题,来论证另一命题为真的过程,称为逻辑证明。            而逻辑反驳有四种情况:             (1)由已知为真的命题(论据),来论证对方论题为假;             (2)直接论证对方论据为假;             (3)直接论证对方论据为真未得到证明(虚真);             (4) 论证对方由论据不必然可证论题,即并非论据逻辑蕴涵论题。             在法庭上,原告提供的证据(论据),必然要证明某个观点(论题)。作为法官必然要确定以下几点:         (1)原告提供的证据的真与假;         (2)原告提供的真实证据能否必然证明其论题为真;         (3)论题为真时,依法该怎样判。         以上前两点,恰好就是新逻辑学的内容。由判定命题真假的法则及逻辑蕴涵为真的证明方法,就可以进行一般的逻辑论证。         后续文章先进行几何学真与假的探讨,再介绍新逻辑学的逻辑论证内容。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6)——几何学的真假(1)      作者:李子ljb
提交日期: 21:25:40
楼主       公元前三世纪,希腊人欧几里得发表了著作《几何原本》共十三卷。在第一卷中建立了几何学的“公理系统”。该系统由23个定义、5条公理和5个“公设”组成。         欧几里得的五个公设是:         1.从任何一点到另一点可以引一条直线。         2.每条直线都可以无限延长。         3.以任意点为中心,以任意长为半径可以作圆周。         4.凡直角都相等。         5.平面上两直线被一直线所截,若截线一侧的两内角之和小于二直角,则此两线必相交于截线的这一侧。         人们一直企图用前4公设来证明第五公设,两千多年的证明均失败,表明第五公设是独立的命题。         1929年俄国的罗巴切夫斯基发表了“关于几何原理的推论”,创立了“罗氏几何”。他以罗氏平行公理取代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第五公设。         罗氏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一点至少可以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         罗氏几何称为非欧几何学。此外非欧几何学还有黎曼几何学。         由欧几里得几何学可得到定理p:“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         由罗氏几何可得到定理q:“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         由黎曼几何学可得到定理r:“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三种几何学有不同的结论,请问到底谁为真,谁为假?还是都真?         李子证明:三种几何学不可能都是真理。证明如下:用反证法。         先证逻辑蕴涵命题s:“如果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则并非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是真命题。         设命题p:“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为真,则依据判定法则三可得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必符合事实,由此可得“并非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符合事实,依据判定法则一可得命题(﹃q):“并非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为真。由逻辑蕴涵命题证明方法可得命题s:“如果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则并非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是真命题。         若欧几里得几何学是真理,则其定理p:“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是真命题。因已证命题s:“如果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则并非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是真命题,则可得“并非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是真命题。即罗氏几何与事实不符,其定理q:“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是假命题。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7)——几何学的真假(2)      作者:李子ljb
提交日期: 21:37:28
楼主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早罗氏二十年就发现了非欧几何学,但他到去世也未公开发表。有人说高斯在“真理”面前畏缩不前,李子不认同。高斯是论证严谨的数学家,真理是不可能矛盾的。         数学家们以一个公理系统是否矛盾来确认真理,而不是以理论是否符合事实来确认真理。如欧氏几何学不矛盾,罗氏几何不矛盾,黎曼几何学不矛盾,因此都是真理。这种方法并不科学。         如果欧几里得几何学五条公设都是独立的,我们可以将这五条公设及其否定命题组成三十二个以上不矛盾且互不相同的公理系统和几何学。证明如下:         设欧氏几何学五条公设为A、B、C、D、E。         则罗氏几何学公理为:A、B、C、D、﹃E。         可另创建不同几何公理系统为:         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D、﹃E         5、﹃A、﹃B、﹃C、D、E         6、﹃A、﹃B、﹃C、D、﹃E         7、A、B、C、﹃D、E         8、A、﹃B、C、D、E         .         .         .         这其中已包括黎曼几何学。以上几何学都不会矛盾。否则五条公设A、B、C、D、E不独立。        这里有三十几种几何学,何止三种几何!
  欢迎楼主
前来学术中国。  论题相同的文章
不要分开发表,作为回复放在一个总的帖子里,以便大家阅读与讨论,以免到处找寻你的其它帖子。  你这个帖子的名字,是否改一下,以概括全篇?
  判定法则似乎对未知问题的命题无法作出真或假的判断!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8)——几何学的真假(3)   黎曼几何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如果黎曼几何不是真实世界的几何学,则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成了谬误。     由黎曼几何可得定理:“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该命题是符合事实,还是不符合事实呢?    如果“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符合事实,则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必然与事实不符,是假命题,欧几里得几何学则是谬误。    有人说非欧几何学是球面几何学,一个是凸面几何学,一个是凹面几何学,这在非欧几何学的系统里并未作出规定,而只有公设的不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通过实际测量三角形内角之和究竟是多少来确定哪个几何学是真理吗?回答是十分困难。一是现实中的二维平面难找到;二是三种几何的误差很小,实际测量难严格区分。那是否就无法确定哪个几何学是真理了呢?    可以在现实的三维空间建立三种平面几何为基础的立体几何学,由各立体几何学计算球体表面三角形内角之和应为多少,然后实际制造一球体,实际测量球体表面三角形内角之和究竟是多少来确定哪个几何学是真理。    欧几里得几何学第五公设等价于平行定理,即若二直线平行则永不相交,而非欧几何学可证二直线在无穷远处有交点。问题是无穷远处不是固定点,是动态的点,无止境的点,二直线在无穷远处不确定的点相交难令人信服,也不可能用事实验证。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9)——论公理系统的真假(1)   
任何一个公理系统都存在三个基本性质。    
一、公理系统的不矛盾性。所谓公理系统的不矛盾性是指该系统不会出现即可证定理p,又可证其否定命题﹃p。    
二、公理系统的独立性。即指公理系统的某公理能否被其它公理所证明,可证则该公理不独立,否则该公理独立。因此一个公理系统一般会选独立的命题作公理。但公理是否独立,不会改变该公理系统的不矛盾性、完备性和其它性质。    
三、公理系统的完备性。所谓公理系统的完备性是指在本系统为真的命题能否被本系统所证明。能证明则系统完备,不能证明则系统不完备。    
目前,数学最严格的要求是系统的不矛盾性。一旦系统出现矛盾,数学危机就会出现。数学上已发生过三次数学危机。第一次数学危机是发现了一些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比不能用整数来表达,由此导致古典逻辑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发展。第二次数学危机是无穷小量是不是零的争论,导致了集合论的诞生,并把数学分析的无矛盾性问题化归为实数论的无矛盾性问题。第三次数学危机是1901年6月罗素发现了“悖论”,并且一连串的集合论的悖论出现,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使数学家们不得不修改数学理论,希望将悖论彻底排除。    
1931年哥德尔证明了著名的不完全性定理,可称之为数理逻辑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哥德尔证明了下一个逻辑蕴涵命题为真命题:    
一个包含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N,如果N是一致的,则N是不完备的。    
哥德尔十分巧妙而严格地证明了不完全性定理。首先他将形式数论的符号、公式、证明序列都给予唯一的自然数编码(哥德尔数),其次十分巧妙地构造了形式数论符号命题g:“我不可证”,最后进行了严格的证明。因已经有了定理N是一致的,所以证明了在N中存不可证命题g及其否定命题﹃g均不可证。并证明了用扩充公理g的方法,N+g系统依然存在不可证的命题g’。他用对角线法证明了N存在永远无法弥补的漏洞,即N不完备。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8)——几何学的真假(3)      作者:李子ljb
提交日期: 21:46:55
楼主       黎曼几何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如果黎曼几何不是真实世界的几何学,则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成了谬误。         由黎曼几何可得定理:“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该命题是符合事实,还是不符合事实呢?        如果“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符合事实,则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必然与事实不符,是假命题,欧几里得几何学则是谬误。        有人说非欧几何学是球面几何学,一个是凸面几何学,一个是凹面几何学,这在非欧几何学的系统里并未作出规定,而只有公设的不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通过实际测量三角形内角之和究竟是多少来确定哪个几何学是真理吗?回答是十分困难。一是现实中的二维平面难找到;二是三种几何的误差很小,实际测量难严格区分。那是否就无法确定哪个几何学是真理了呢?        可以在现实的三维空间建立三种平面几何为基础的立体几何学,由各立体几何学计算球体表面三角形内角之和应为多少,然后实际制造一球体,实际测量球体表面三角形内角之和究竟是多少来确定哪个几何学是真理。        欧几里得几何学第五公设等价于平行定理,即若二直线平行则永不相交,而非欧几何学可证二直线在无穷远处有交点。问题是无穷远处不是固定点,是动态的点,无止境的点,二直线在无穷远处不确定的点相交难令人信服,也不可能用事实验证。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0)——第四次数学危机  
罗素和怀特海的形式数论系统N,如果存在悖论,则数学又面临第四次数学危机了。然而以下的证明不容乐观。    
一、实质蕴涵存在悖论。本人在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3)——否定实质蕴涵一文中已证。    
二、1936年丘奇证明了定理:如果N一致,则N不可判定。即不存在判定真假数论命题的方法。然而李子在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判定命题真假的法则一文中已明确给出了判定所有命题真假的方法,同样适合判定真假数论命题,如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中的不可证命题,符合事实,可判定是真命题。  
三、既然真假数论命题可判定,为什么不可引入形式数论系统 N 呢?为什么不可以把凡是N不可证的真数论命题,由判定命题真假的方法直接判定后,作为公理扩充给N 呢?由此会导致N矛盾,究竟是N本身就存在矛盾,还是数论真命题互相存在矛盾呢?  
四、在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中,只要包含N,就一定存在不可证数论命题。现令某数论命题T作为公理扩充给N,组成新的系统N+T。  
根据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则新系统N+T 内必存在不可证命题g。现令T = g,即两命题符号串完全相同,请问N还一致吗?  
五、可以设计一个数论命题,用自然语言表达为k:我在所有系统不可证。k就是一个数论悖论。一方面它确实不可证,另一方面又不能扩充为公理。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1)——第四次数学危机(2)  
哥德尔第一不完全性定理证明了:包含初等形式数论系统的N系统,如果N一致,则存在不可证数论符号命题g,g用自然语言表达即为:“我在本系统不可证”。哥德尔证明了:如果N一致,则g与& g均不可证。并证明了用扩充公理g的办法,在新系统N+g系统依然存在新系统不可证数论符号命题g’。 g’用自然语言表达即为:“我在本系统不可证”。即g’为:“我在N+g系统不可证”。无论怎样扩充公理,都存在本系统不可证的数论符号命题。    
李子在上文证明了,直接将不可证数论符号命题T 扩充给N,组成新系统N+T,并令T=g’结果会怎么样?一方面新系统N+T一定可以表达g’,如果不能表达,则哥德尔第一不完全性定理不能成立。另一方面g’在N系统不可证,因若可证,则新系统与N系统为同一系统。而新系统必可证g’,并且可证& g’,新系统是矛盾的,并且,新系统是由N一致的扩充而来,N+T不一致,则N不一致。    
可能有人说T不能扩充给N,这是没道理的。一是T(g’)是数论符号命题是存在的,只要N扩充任一公理,该新系统就会有不可证数论符号命题g’,否则,哥德尔第一不完全性定理不能成立。二是扩充公理并没有限定条件。即没有规定哪个命题可以作公理,哪个命题不能作公理。    
后面继续讨论公理系统的真假。
  这么多东西一锅粥的煮在一起,楼主先把思路理清再发吧。
  问题的关键是我怎么知道我手中事实的真假。。。
  怎样辨认资料真假
  这需要证据证明。如录像,照片,录音,实地测量,指纹鉴定,DNA鉴定,实验数据,等等。
  我们已知的事实通常是经过视觉直接观测的事实,经过嗅觉闻到的信息,经过听觉听到的信息,经过肤觉接触到的信息,经过仪器了解到的信息,等等,这些信息使我们了解到相关的事实。有时候你知道了某事实但别人不一定知道,因此你可以对已知事实的命题的真假作出判断,别人却不能确定真假。当然,有些事实是大家都知道的。此外,只有调查,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要让别人知道事实,就需要你用证据和逻辑论证,让人信服。如李昌钰的论证。如果要自己正确判断事件真相,则需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如果让一个新股民到交易厅判断一下大盘的涨跌,他会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对于同样的信息,老股民就会根据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让你来辨别一张人民币,面对同样的信息,你不一定能确定真假币,但有的人就能确定真假。这说明面对同样的事实,你也不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2)——几何学的真假(4)  著名数学家高斯曾亲自测量三角形内角之和并到去世都不发表非欧几何学。     建立了谓词演算公理系统的数理逻辑学家弗雷格至死都不承认非欧几何学。有人说高斯在真理面前畏缩不前,说弗雷格太固执,等等。笔者不认同。高斯、弗雷格都是顶尖数学家,至死不承认非欧几何学一定有其道理。李子在前面已证明三种几何学不可能都是符合事实的真理,下文证明欧几里德几何学是现实世界的几何学。    为了避免空洞的论证,本文用现实中直角坐标系来进行论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设OX轴单位长为现实中的米为单位。    令过OX轴外一点(x = 0,y = 1)点,作OX轴的平行线。则由极限理论有:    欧几里德几何学有定理:当x →∞时,y = 1 。    罗氏几何学有定理:设π(y)称为平行角,y为平行距。则当y →∞时,limπ(y)= 0 , 当y →0时, limπ(y)=π/2
.因此,对于π(1)平行线,当x →∞时,y →0 但y ≠ 0 .    黎曼几何学有定理:当x→∞时,y = 0.    三种几何学究竟谁是真理?    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欧几里德几何学定理:当x → ∞ 时, y = 1 成立,是真命题。    证明:可用初等函数表示经过OX轴外一点(x = 0,y = 1)点, 作OX轴的平行线,
该直线方程为:f(x)= 1。    用数学归纳法。当n = 1时,f(1) = 1 成立。    设f(n)= 1成立,证f(n+1)= 1必成立。    当f(n)= 1成立时,由直线方程可得f(n+1)= 1 。
由此可得欧几里德几何学定理:
当x →∞时, y = 1 成立,是真命题。    罗氏几何学有定理:过OX轴外一点(x = 0,y = 1)点, 作OX轴的平行线,平行角为π(1) 。 当x →∞时,y → 0,该直线跟OX轴不相交。现在问该直线当x = ?时, y = 0.5 ?    黎曼几何学有结论:经过(x = 0,y = 1)点,没有任何直线跟OX轴不相交。即当x→∞时,y = 0    现在问黎曼几何学,当平行线x = ?时,y = 0.5 。即y从1到0.5再到0,x是在有限距离,还是在无穷远处一下从1突变到0?    
罗氏几何学和黎曼几何学都有当y = 0.5时,平行线x = ?问题。y = 0.5也是直线方程,若与过(x = 0,y = 1)点OX轴的平行线有交点,x为多少?若x为有限距离,则可推算出该平行线与OX轴的交点,若x为无穷远,则二几何学y在无穷远处一下从1突变到0无法使人相信。    
用数学归纳法是通过有限距离证明无限远结果的最可靠的方法。因此,本文认为欧几里德几何学是真理。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3)——论公理系统的真假(2)  
任何一个公理系统的任一定理(A)必是由该系统的某公理或定理(B)推得。B必然可证定理A,即B逻辑蕴涵定理A,即有(B→A)为真命题。  
公理系统的公理必可证明系统的所有定理。因此公理和定理之间必存在逻辑蕴涵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公理系统的公理、定理是否都是符合事实的真命题呢?答案是否定的。非欧几何学的公理的设定、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两个基本假设(公理)的设定,表明人们可以随意建立公理系统而不考虑公理的真假。公理是不用证明的。  
李子认为:公理系统的真实性应该作为公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只有公理是真命题,才能证明定理是真命题。  
在新逻辑学的逻辑论证中,公理就是论据,是获得结论的依据,定理就是论题(结论)。一个有效的逻辑论证的必要条件是论据符合事实,即论据必须是真命题。因此,公理必须是真命题。  
毎个公理系统在选择公理时,应将一些简单显然为真的命题或者被实践验证为真的命题选作公理,不适合选复杂的命题或不知真假的命题选作公理,否则,既无法确认公理的真假,更不能确认定理的真假。  
目前,数学、物理学都存在不考虑公理的真实性,仅以不矛盾来考察公理系统的合理性,导致许多出现互相矛盾的公理系统还被认作真理。  如果按照现在不考虑公理的真假,我们可以用设公理的办法,证明所有世界难题。  
在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7)——论几何学的真假(2)选择不同的公理就可以建立三十几种不矛盾的几何学。  
下面我们选不用证明的命题作公理,就可以证明所有世界难题。  一、以假命题为公理,证明世界数学难题《四色定理》  
公理A:任何一张地图,都可以用三种颜色着色。  
由公理A可证四色定理。  四色定理:任何一张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  
证明:对于任何一张地图,根据公理A可以用三种颜色着色,可以令某区域着第四色,即本定理得证。  
以此类推,还可证明五色定理、六色定理,……。  
公理A是一个假命题。因为一个四个点的完全图必需四色(图论知识)。  二、以未确定真假的命题作公理,证明欧几里德几何学第五公设。  
公理B: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仅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由公理B即可证欧几里德几何学第五公设。具体证明可阅《高等几何学》。  三、以未确定真假的命题作公理,证明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  
公理C:任何一个≥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3和二个素数之和。  
哥德巴赫定理:任何一个≥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二个素数之和。  
证明:设M为任何一个≥6的偶数。  令M+3,则M+3是≥9的奇数.  根据公理C:任何一个≥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3和二个素数之和。则M+3可以表示为3和二个素数之和。各减去3后可得:M可以表示为二个素数之和。本定理得证。  
由以上证明可得: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根据“哥德巴赫猜想的定理”,还可继续证明其它定理。  定理D:任何一个≥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  
证明一:设N是任何一个≥9的奇数。  根据公理C任何一个≥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3和二个素数之和。则N可以表示为3和二个素数之和。因3是素数,所以N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本定理得证。  
证明二:设N是任何一个≥9的奇数,设a是小于N的素数,并且N-a≥6。  设N=a+b
则N-a=b 是≥6偶数。根据哥德巴赫定理:任何一个≥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二个素数之和。则b可以表示为二个素数之和,因此,N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本定理得证。  四、以未经实验验证为真并且至今尚不能确定真假的物理命题为公理,可证明狭义相对论的所有结论(定理)和广义相对论的所有结论  
公理E:不论是相对作均匀运动的两个坐标系中哪一个来说,物理体系状态变化所遵循是定律是不受影响的。  
公理F:“静止”坐标系中所有光线都以确定速度c运动,不论光线是由“静止”物体还是由运动物体所发出的。  
由公理E、F就能证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所有结论。具体证明在后续文章论证。当然,还可以用未确定真假的广义协变公理和等效公理证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所有结论。  
以上用设公理的方法,证明了几个世界顶级难题,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证明呢?本人并不认可这样的证明,一直提倡公理必须是真命题。  请您来判断一下,哪个公理设置是对的,哪个设置不对?为什么?公理应该怎样设置?请说出理由。
  有些内容没看明白,仅就看懂的说几句吧。  一:您的意思是:为真的意思就是与已知事实相符吗?  那么就是说,因为一个命题为真,所以它为真。而且让我想到鼎鼎大名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对于归纳法,它的用处是可以得出新的知识,对未知情况作出判断。例如几千年前的人就知道太阳明天会从东方升起。尽管人们诟病它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假的。  而您的新逻辑学有什么用呢?  我们只需知道一个真的命题吗?而且是在充分了解了它以后,这时再得出一个命题有什么用吗?  例如“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这一命题,它让我们思索关于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与定义。到今天,如康托关于无穷的天才构想,可以说都是与这个命题有关的。如果我们简单的说它个伪命题,那有什么用呢?  想法肤浅,多多谅解。
  如果证明了牛顿万有引力是真命题,人类就可以造同步卫星。还可以  造脱离地球万有引力的卫星。  
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有用吗?是1931年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导致了1936年图林机器理论的诞生。时隔7年,图林机器理论得到了应用,第一台计算机在英国研制成功。  
逻辑学的发展,不仅可广泛应用于刑侦、法庭审判、个人的决策等,还可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4)——真理、谬论与事实  
任何一个理论如果是真理,则该理论必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该理论与事实基本相符;二是该理论自身不存在逻辑矛盾。二者缺一不可。  
真理都是与事实相符的理论,并且任何真理都可以用命题的形式表达出来,组成真理的所有命题应该都是真命题。根据判定法则一即可对组成真理的每个命题进行真假判定。  
如果“真理”与事实不相符,则该理论必是谬论,而非真理。如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法则”,与事实不相符,由判定法则二可得其是假命题,必然是谬论。  
在物理学中,许多定律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和观测而得出的结论,这些结论与事实相符,因此都是真命题。如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开普勒定律等等。  
如果某个理论能推出存在逻辑矛盾的两个结论A和(非A),即使A与事实相符,而另一结论非A(┓A)与事实必不相符。不能因为该理论推出了与事实相符的A结论,就认定该理论是真理,而忽视其另一结论┓A与事实不符。只要一个理论能推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则该理论就是谬论。  
介于真理与谬论之间还有一种命题还无法确定真假。对于事实还不清楚的命题就不能判定真假,这类命题的真假值待定,依然是未知的。事实已知命题就能确定真假。  
将事实还不清楚的命题作为真理,同样是错误的,违反了逻辑论证的基本要求,论据、论题必须是真命题。  
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只要其说的话与事实相符就是真的,与事实不相符就是假的。至于其说的话有何目的,有何后果,不在逻辑学真假讨论范围。  
  好像是常识  塔斯基的真理论也是就这个意思:  如果事实是X, 那么命题“事实是X”就是真的。
  我是说第一条。  但是有些命题是永真或永假命题,不需要事实检验。
  能否请您举一个具体的不需事实检验的永真命题?
  楼主写的很多,但关注的人却不多啊。  续我上次的想法,楼主说“如果证明了牛顿万有引力是真命题,人类就可以造同步卫星”  万有引力定律是真命题吗?我想爱因斯坦对于这个有不同的想法。  而且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进步的,我们总是发现之前认同的东西是错误的,那何时可称为真命题呢?  冥王星是行星吗?牛顿力学?欧式几何?科学总是发现真命题,之前的真命题变成了假命题,何谓真命题呢?  存在终极的真理吗?
  首先欢迎您参与真理的讨论。您善于思考,我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说的每一句话,要看是否符合事实。您说的符合事实,那就为真话。  
万有引力是经过实验测定的,在测验范围其公式相当吻合事实,在天体预测行星方面,曾发现了新的行星。但万有引力在量子范围并不适合。  
人类设计卫星和运载火箭是根据万有引力和向心力的关系而设计的,火箭推力的大小是十分重要的,不是随便用力乱设计的。如果万有引力定律是错的,则运载火箭发射一定会失败。  
爱因斯坦否定了经典力学,但并未否定万有引力定律。  
客观世界在不断变化,事实也随之变化,有些命题过去符合当时的事实,到了现在不一定符合现在的事实,这就是我后面还要写的。  
对于过去已发生的事实,是不可能改变的,这类命题称为二值命题。如罪犯的犯罪,犯罪事实已经完成,就不可能改变。有冤案是法官的判断问题,不会改变命题的真假。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5)——论相对论的真假(1)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公认为真理。相对论之所以能公认为真理,是因为经典力学的结论与事实不符,而相对论的许多结论与事实相符。因此,相对论被广大物理学家所接受,并被公认为真理。  以物理实践为基础的牛顿力学又称之为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之所以在一段时间被公认为真理,是因为牛顿定律在物体低速运动情况下,结论与实验事实相符。因此,牛顿定律在一定时间内被确认是真命题。  大家都知道光波、声波、水波有类似的规律。科学家们发现声音在真空里不能传播,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或水或其它物质等),以此类推,光的传播也需要介质(空气或水或其它物质等)。因事实上光在真空可以传播,则由类比法推理,真空里必存在可传播光的一种物质,物理学家称之为“以太”。光的速度即为光相对于“以太”的速度。经典力学认为存在“以太”绝对静止的绝对空间。  1881年美国物理学家麦克尔逊设计了干涉仪。麦克尔逊和莫雷一起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事实证明,经典力学存在以太绝对空间的结论与实验事实不相符。这为否定经典力学打下了实验事实基础。  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带电粒子接近光速时,无论怎样增加磁场、电场强度,带电粒子的速度都不会达到光速,这一实验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结论与高速运动粒子的运动规律事实不相符。  经典力学与实验事实的矛盾,导致物理学家对经典力学的质疑。而爱因斯坦“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一文的发表,较好地解决了“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及带电粒子在高速运动的规律问题。并且,相对论所推出的一系列结论,被实验事实所证实,因此,相对论被公认为真理是有事实依据的。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首先受到权威的支持,继而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主要是有以下实验事实支持:  1、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事实。  2、高速运动&介子寿命测量事实。  3、运动粒子质量增加实验事实。  4、原子弹爆炸成功,质能关系的实验事实。  
  说什么
  一扯上真理,就是多半个基督教徒。  真理存在吗?  存在?  不存在?  正确的说是“我相信它存在”。  但是问题来了,也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马克思主义这些亚伯拉罕家系信仰的软肋所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说你要是知道或者见过,怎么会扯上“相信”呢?你要是“相信”说明你就是不知道,把“未知的相信”转化为“已知的事实”这事怎么样一种奇怪的心理运作??  所以动辄说“真理”者,缺少最基本的真诚。
  只要不骂人,本人尊重一切发表不同观点者。  
同时,我也尊重其他网友的选择权。  
如果您不想看这些观点,可以点击:李子ljb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
  回复大耳切子:  
你说的观点是真的吗?是真理吗?如果是真的,则只能相信它是真的,并且如果认定是真的,则缺少最基本的真诚,是这样吗?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6)——论相对论的真假(2)  1905年,爱因斯坦从两个基本假设出发,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公理)如下:  
a:不论是相对作均匀运动的两个坐标系中哪一个来说,物理体系状态变化所遵循是定律是不受影响的。  
b:“静止”坐标系中所有光线都以确定速度c运动,不论光线是由“静止”物体还是由运动物体所发出的。  
在上两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爱因斯坦还给出了运动坐标系参数与“静止”坐标系参数的变换关系。因该关系与数学家洛伦兹变换关系相同,大家都称之为:洛伦兹变换。  具体变换公式如下:  “静止”坐标系k用(x、y、z、t)表示,运动坐标系k′用(x′、y′、z′、t′)表示。洛伦兹变换公式为k′与k坐标对应关系:  x′=
(该公式网上可查)
  y′=y
  z′=z
(该公式网上可查)
其中u为相对运动速度,c为光速。 a、b两个假设及洛伦兹变换4个公式,都有真假性质,因此都是命题。  
爱因斯坦将数学建立公理系统的方法引入了物理学,即由两个基本假设的真命题(不用证明的公理),推出了整个狭义相对论。在此基础上,1915年又由另外两个基本假设(公理)推出了整个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未经实践证明的a、b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的。a、b两个命题为真至今并未有实验事实所证实。在逻辑论证中,公理是论据,论据未证实,结论(定理)则未获得证实,狭义相对论的所有推理,在逻辑论证中,都是无效论证。而若a、b有一命题与事实不符,则整个狭义相对论就成了谬论。李子逻辑学用反证法已证b是假命题。  
数学中建立公理系统,公理应该是显然为真的命题,由此推导的所有定理,才能是真命题。如果公理不具有显然性,则不能判定该公理是否符合事实,故无法确定其为真,以此推导的定理更无法确定其为真,而a、b两个命题并不显然为真。    
  已发表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7)——论相对论的真假(3)  
因无法粘贴公式,请点击本人博客。
  而往往事实多由人为安排的,很多时候不但是荒谬而且可耻!理可胜数,则必有可乘之理,其理亦能可知矣!
  您说的很对,确有这种情况。尤其在战场,在股市庄家的操纵下,事实会千变万化,但不论其未来怎样变化,对于过去已发生完毕的事实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可以判定对应命题的真假。  
您说的情况是有些有权力的人,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而对其它事实避而不谈。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但群众的眼睛是最亮的,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不满和反对。网络的力量推进社会进步。  
在战场上,为了欺骗敌人,也会制造事实,声东的事实却是击西,欲擒的企图却是故纵的事实,这些表面事实只能证明对应命题为真,如何识破事实真相,还需您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逻辑论证。
  犹太人统治着这个世界的意识形态!!!!           中华要复兴,首先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推翻犹太人的统治!!!           我是坚定的反犹分子!不推翻犹太人意识形态,就没有中华的未来!!!!!        我反对的是犹太人对人类思想的控制.        犹太人的一神教和极端排他性,和中华文明包容的精神是不相容的.        犹太人总是竭尽全力去控制人类的思想.        他们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一神教控制世界两千年.                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许多人开始挣脱犹太意识形态的束缚。        于是,犹太人又搞了两大无神教,挖了两个大坑让人跳进去。                一个坑是法国普教        另一个坑是德国马教                  法国普教,就是“自由民主普选”等,是一种宗教,现在的外号是“普世价值”。        德国马教,注重“阶级革命共产”,也是一种宗教,现在有中华化的强烈趋势
  很抱歉,这里不是反犹论坛,您的观点请到他处发表。  
尽管本人否定相对论,但尊重犹太人,也尊重他们的思想。爱因斯坦依然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7)——论相对论的真假(      爱因斯坦的公理b是可以推出洛伦兹坐标变换公式的。因无论是在k坐标系还是在k′坐标系,在“静止”坐标系中所有光线都以确定速度c运动。而由洛伦兹变换公式可以证明光线速度在k坐标系和k′坐标系都是c。         爱因斯坦给出了“静止”坐标系同步钟的校对方法:如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走时相同的A、B钟,当A钟为t时,发出一光信号,则当B收到此信号时校对指示为:t+r/c 其中r为AB的直线距离,c为光速。以此方法可校对“静止”坐标系所有同步钟。         由命题b、洛伦兹变换公式(4)必然可证相对运动时间“变慢”公式(定理):         设k′坐标系有一时钟C,当C 经过k坐标系A、B两同步钟时,将数值代入洛伦兹变换公式可得:       
(5) 具体公式无法粘贴,请访问本人博客。        在( 5 )公式中,为k′坐标系固定点时钟C经过A、B时,C钟的时间间隔,为k坐标系C钟经过A、B不同点同步钟时(B钟的指示—A钟的指示)的时间间隔。u 是相对速度,c是光速。        (5)公式表明,k′坐标系C钟的时间比k坐标系A、B钟的时间慢。即运动坐标系时间比“静止”坐标系时间慢。该结论十分重要,因狭义相对论的所有结论(定理)都是由其推出来的,具体推导可阅狭义相对论的有关书籍。        事实一:通过测量&介子寿命的实验,已证实相对地球以近光速运动的&介子寿命增加了16倍,与( 5 )公式十分吻合。        事实二:有人将某原子钟放在飞机上做实验,结果飞行结束后,该原子钟变慢。        事实三:有消息报道,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上的时钟相对地球要慢。        假设上面三个消息都是真实的,是否证明了运动坐标系时间比“静止”坐标系时间慢呢?既使上面三条信息都是事实,也只证明了相对地球运动的时钟变慢,但这三个事实同时也证明了地球的时钟比GPS的时钟快。而地球相对于GPS、飞机、&介子存在相对运动,地球的时钟应该慢才对。        假设在俄罗斯空间站的时钟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上的时钟一样慢,在空间站的宇航员是否认为地球存在相对运动,地球时钟慢呢?事实又怎样呢?         应该指出,(5)公式不仅可得k′坐标系时间比k坐标系时间慢,同时也得出k坐标系时间比k′坐标系时间快的结论。而k坐标系相对k′坐标系存在相对的运动。因此公式(5)可导致逻辑矛盾。        下面的证明更可以表明狭义相对论自相矛盾。        假设在“静止”k坐标系原点向Y轴上方发出一束光,时间为1秒钟,请问该光束的高度是多少?         在k坐标系该光束的高度为y = t ×c = 300000千米 。根据洛伦兹变换公式(2)可得该光束在k′坐标系的高度为:y′=y = 300000千米 。         然而,因k′坐标系的时间比k坐标系的时间慢 ,在k坐标系1秒钟对应在k′坐标系不到1 秒钟,由(5)公式计算该光束的高度y′=t′×c= t′× 300000千米÷秒。小于300000千米,请问该光束的高度究竟应为多少?         由公式(5)可得相对运动k′坐标系时间比静止k坐标系时间慢,同时也可得相对运动k坐标系时间比k′静止坐标系时间快,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已究竟是在k坐标系,还是在k′坐标系。         测量时间快慢的方法:一、可以用本坐标系两个同步钟A、B来测相对运动k′坐标系C钟的快慢;二、也可以用C钟与另一k坐标系两个同步钟A、B进行比较;三、还可以直接比较A、C钟的数值,如空间站的时钟与地球时钟的数值。         相对论只允许采用第一种方法。若用第二种方法则结论完全相反,即运动坐标系时间变快。由此可推出一系列与事实不符的结论,如相对质量减少,相对木棒增长等。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8)——论相对论的真假(4) (      由(5)公式、动量守恒定律必然可证(具体推导请阅相对论有关书籍)著名的相对质量公式(定理):           m=m。/根号(1-u2/c2) (6) (具体公式请阅相对论内容)            其中m是相对质量,m。是静止质量,u是相对速度,c是光速。         该公式表明,相对运动物质的质量比其静止质量大。         1914年物理学家比舍雷(Bucherer)及诺伊曼(Neu-man)在一强电场中,观察高速电子的轨道被电场弯曲的程度,结果该实验很准确地证明了公式(6)。         1952年,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试验室,物理学家们将质子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九十五,质量提高了3倍,与公式(6)相符。同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将电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99%,电子质量竞增加了900倍,与公式(6)相符。         如果怀疑过去的实验不准确的话,很简单,我们现在可以重做实验,以确定公式(6)的真假。         带电粒子在加速器的加速运动,在事实上始终不能超过光速,表明公式(6)符合事实 ,公式(6)不应该是真命题吗?不,还不能这么说。以上的实验仅证实了相对地球运动的粒子质量符合该公式。         如果地球静止坐标系(k)相对另一坐标系k′ 存在运动,地球的质量相对k′ 坐标系增加,则公式(6)        就得到了证明。然而下面的证明却恰恰相反。         相对质量的矛盾:         假设在地球k坐标系x轴设置一条悬浮轨道,k′ 为超导材料做成的悬浮列车。在k坐标(x=0,y=1,z=0点)放上一超导材料A,因A有排斥磁场的特性,故A悬浮在y=1的点上,且在任意时间都在该点静止不动。        根据洛伦兹变换公式(2)可得:A在k′ 坐标系y′ 坐标为y′ = y =1。        现假设k′ 是以光速0。99c运动,根据公式(6)可得,A和地球的质量相对k′ 坐标系增大,其万有引力必增大,而其磁场的排斥力并没有增大,根据狭义相对论力学的基本方程可得:A必向地心运动,其纵坐标y′=y=0。请问A的纵坐标y′究竟为1还是为0?         为了避免空气质量相对增加的影响,可以假设实验是在真空室里进行的。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19)——论相对论的真假(      由公式(6)、动量公式p=mv必然可得相对论力学的基本方程(具体推导请阅相对论有关书籍)(定理):     (公式无法粘贴 请阅有关书籍) (7)         在u《 c 时,(7)公式近似牛顿第二定律;F=ma    由相对论力学基本方程、外力作功和动能的增加关系必然可证著名的质能关系式: E=m×c的平方 (8)    由公式(8)可证当一个系统的质量发生变化则其能量必有相应变化,并且    能量E的增量=质量的增量×c的平方 (9)    1931年物理学家柯克罗夫特和瓦耳顿利用他们所设计的加速器进行了核反应实验,由    质谱仪测量核反应实验,结果原子核静止质量的变化与公式(9)十分吻合。     美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似乎也证实了巨大的能量可以从铀的质量减少中获得。     然而,这些定理或者说是推导的公式,是由公式(5)和公式(6)推导出来的,公式(5)和公式(6)本身就存在逻辑矛盾,由相对论可以推出与(7)、(8)、(9)完全相反的公式,如若将公式(5)k坐标系时间比k′ 坐标系时间快来推导,就可得相对运动物体的质量比其静止的质量轻。    相对运动物体时间的快慢是不难进行测量的。我们可以将地球时钟与俄罗斯空间站直接进行比较,如每隔十秒用光信号进行校对,谁快谁慢就一清二楚了。    根据相对论,地球上的人会认为俄罗斯空间站的时钟慢,同样根据相对论可得俄罗斯空间站的宇航员会认为地球上的时钟慢,无论事实怎样都能证明相对论是错误的理论。     1.若俄罗斯空间站的时钟慢,则俄罗斯空间站的宇航员就知道相对论的公式(5)是错误的。     2.若地球上的时钟慢,则地球上的人就知道相对论的公式(5)是错误的。     3.若二个钟一样快,则地球上的人和俄罗斯空间站的宇航员就都知道相对论的公式(5)是错误的。     还有另外的结果吗?     至此狭义相对论的主要定理推导完毕。  
  事实决定真假(20)——新物理学(1)     由新逻辑学论证了狭义相对论是错误的理论,其基本假设未被实验事实证实,其理论本身存在逻辑矛盾,其结论一部分与事实相符而另一部分却与事实完全相反,这种理论迟早都会被抛弃。          否定相对论,天不会掉下来,可以建立新的与事实相符的不矛盾的新物理学。         根据已知的实验事实,可以提出新的物理理论。        一、运动时间变慢定律         运动时间变慢定律:当某坐标系k′ 相对地球坐标系k存在运动时,其时间会变慢,其变慢的公式与狭义相对论时间相对变慢公式(5)相同,所不同的是其公式(5)中的相对速度u ,不是任意两坐标系的相对速度,而只能是k′ 相对地球坐标系的相对速度u 。本文称其公式为公式(一)。   公式(一)与公式(5)有以下几点本质上的不同:         1. 狭义相对论公式(5)中的u是任意两相对匀速直线运动坐标系的相对速度,而公式(一)仅是某坐标系k ′相对地球坐标系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对速度;         2.由狭义相对论公式(5)既可得坐标系k ′ 时间比地球时间慢,还可得地球时间比坐标系k ′的时间慢。而公式(一)仅能得坐标系k ′ 时间比地球时间慢,并且,可得地球时间比坐标系k ′时间快,但无法得到地球时间比坐标系k ′的时间慢,这是二者本质上的不同。         由公式(一)、动量守恒定律必然可证(具体推导请阅相对论有关书籍)相对质量公式(二)(定理):         m=m。÷根号(1-u的平方÷c的平方) (二)          上式称为公式(二),其中m是相对地球坐标系的运动质量,m。是在地球坐标系的静止质量,u是相对地球坐标系的速度,c是光速。         公式(二)表明,相对地球坐标系运动物体的质量比其在地球静止坐标系质量大,并且,在地球坐标系静止的物体质量比其在相对地球坐标系运动时的质量小,这是与狭义相对论的本质不同点。         以此类推,必然可证力学基本方程公式和质能关系式。   运动时间变慢定律是由实验和测量事实而得,是已知的事实。公式(一)与已知的事实相符,由判定法则一可得,公式(一)是真命题,以真命题为定律推导的其它定理也必然为真。        至于公式(一)是否在其它星球成立,目前所知道的事实还无法证实,要待以后人类有能力实验才能证实。         地球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坐标系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然而实验的事实又是不得不承认的,尊重事实是确认真理最基本的要求,除非还有更加符合事实的理论诞生。  
    对这类话题很感兴趣!
    持续关注.....
  事实决定真假(21)——新物理学(2)       二、李子坐标变换             设地球静止坐标系为k坐标系,用参数(x、y、z、t)表示,相对地球运动坐标系k′用(x′、y′、z′、t′)表示,李子坐标变换公式为k′与k坐标对应关系:             x′= x - ut (11)             y′= y (12)             z′= z (13)             t′= t 根号(1-u的平方÷c的平方) (14)             其中u为k′坐标系相对地球静止坐标系运动速度,c为光速。前文中的公式(一)即为公式(14)。             在k′与k两坐标系中,k′坐标系时间比k坐标系时间慢,并且相对地球运动速度u不同,对应慢的时间不同,地球时间是宇宙中最快的时间。光的速度如果在地球速度为c,则在k′坐标系不为c。             有关地球时间是不是宇宙中最快的时间,有以下事实可以为证:      事实一:通过测量&介子寿命的实验,已证实相对地球以近光速运动的&介子寿命增加了16倍,与(14)公式十分吻合。             事实二:有人将某原子钟放在飞机上做实验,结果飞行结束后,该原子钟变慢。             事实三:有消息报道,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上的时钟相对地球要慢。             如果有不同看法的话,则请您举个事实说明有哪个相对地球运动的坐标系时间比地球坐标系的时间快?如果有,则公式(14)是假命题,但也同时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公式(5)与事实不符。            从麦克斯韦电磁波方程可得光的速度为c,但不知c究竟是相对哪个坐标系的。李子认为麦克斯韦电磁波方程的推导的公式,依据都是在地球静止坐标系试验的结果,光的速度为c即为光相对地球静止坐标系的速度。既使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光的速度在地球静止坐标系也为c。            正因为如此,“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看不到干涉条纹移动现象。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22)——论相对论的真假(6)
  1915年,爱因斯坦从两个基本假设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该理论成功地预言了光线的弯曲、频率的红移、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创立了引力波方程、解释了宇宙黑洞现象,为宇宙学奠定了基础。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公理)之上的。一是广义协变性原理;二是等效原理。    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一个均匀的引力场等效于一个不变的加速度。    
从逻辑论证上来判定广义相对论的真假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对任何一个论题,判定其真假,都是同样的方法(法官审案过程其实质就是逻辑论证的审查过程):    一、
首先审查其论据的真假。    广义相对论理论成功地预言了光线的弯曲、频率的红移、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创立了引力波方程、解释了宇宙黑洞现象,其依据是什么?一是广义协变性原理;二是等效原理。    广义协变性原理和等效原理就是广义相对论的论据。    如果广义协变性原理和等效原理都是与事实相符的真命题,其推导具有必然性,则广义相对论的所有结论都是真命题。但如果广义协变性原理或等效原理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命题,或者其真假未确定,则既使其推导具有必然性,其逻辑论证也是无效的。而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至今也未通过实验证实。因此其论据并不能确定为真命题。这就好比判断一名嫌疑人是否杀了人,如果基本假设他去过现场并使用了杀人凶器,则可判断其是凶手。现在问题是基本假设的真假未确定,我们能判定嫌疑人杀了人吗?    
二、审查其推导过程及推导工具是否具有必然性。    广义相对论理论推理的数学工具是黎曼几何学。其可靠性及必然性令人质疑,前面本人已证黎曼几何学与欧几里德几何学不可能都是真理,二者必有一假。    三、证明等效原理不可能成立。    证明:用反证法。    假设狭义相对论、等效原理均成立。    地球是一个均匀的引力场,根据等效原理,地球坐标系(K)等效于一个以匀加速度g离开太阳的坐标系(S )。    假设g存在一年的时间,则可得S坐标系相对太阳的末速度为:    V = gt = 9。8×365(天)×24(小时)×3600(秒)≈3。1×100000千米÷秒
(15)    由(15)可得,V大于光速c 。如果狭义相对论成立,则可得g不可能存在一年以上时间(公式中出现虚数),而事实是g 存在远远超过一年。    如果S与K完全等效,则根据狭义相对论,一年后太阳的质量相对S坐标系必为无穷大,万有引力为无穷大,S坐标系必被太阳吸收,而事实是地球坐标系并未被太阳吸收,因此,S与K并不等效。    从以上的论证我们并不难判断广义相对论的真假。    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基础,英国著名学者霍金写下了《时间简史》等著作。本人钦佩霍金的奋斗精神,但应该指出霍金的所有论证都是建立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的,如果广义相对论不成立,则霍金的理论毫无价值。    目前有科学家根据广义相对论设想建造时间机器,在那里一个人可以回到过去,甚至杀死未婚的爷爷。没有爷爷何来孙子?没有孙子何有孙子杀爷爷?这种在人类自然繁殖的规律中的悖论,又一次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不合逻辑。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23)——逻辑论证与反驳(1)  任何一个命题,必有真假;任何一个判断,必存在对、错。逻辑学恰好就是解决此问题的科学。    逻辑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最博学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研究和论述了形式逻辑的主要内容,开创和奠基了逻辑学的基础。到中世纪,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用数学符号的计算来解决人们之间的辩论,布尔在1847年首先实现,使逻辑学的数学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罗素和怀特海《数学原理》的出版,使逻辑学与数学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1931年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导致了1936年图林机器理论的诞生。时隔七年,图林机器理论得到了应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破识密码机)在英国研制成功。又过十年,出现了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说逻辑学的发展促进了数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    然而逻辑学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尚未解决,并且没有广泛被应用于实践,如法官对犯罪的判定, 辩论、科学理论(真理)的确认,计算机逻辑论证系统等。不仅如此,有许多存在逻辑矛盾的“真理”被公认,新逻辑学已揭示了这些逻辑矛盾,并提出逻辑论证的新理论。    一、命题、联结词与符号化     命题的定义        具有真假性质的语言是命题。反映命题的语言可以是自然语言,也可以的其它语言,还可以是符号公式。例如:    数学命题:“任何偶数均可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2+2=4”、“3&5”、“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等等。    物理命题:“光在真空中通常以等速C传播,这个速度与处在惯性系的光源及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等。    化学命题:“碱与酸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盐和水”等。    哲学命题:“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不可知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等。    军事命题:“美国无核武器”、“美军正在进行新的全球战略布署”、“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基地恐怖组织今年将有大的恐怖行动”等。    司法命题:“张强已构成绑架罪”、“日23时,被告在高庄对原告实施了抢劫”等。。    总之,一切具有真假性质的语言,均称之为命题。     
  这位网友够幸苦的,发了这么多,没有谁认真读过。    此前,你也在DAS的帖子里发过,怪侠跳过了。今日重点看了你的第17节,好像还不属于学风问题,只是对狭义相对论理解不够深入。    下面重点分析这一段:      “42#作者:李子ljb
回复日期: 21:02:00      假设上面三个消息都是真实的,是否证明了运动坐标系时间比‘静止’坐标系时间慢呢?既使上面三条信息都是事实,也只证明了相对地球运动的时钟变慢,但这三个事实同时也证明了地球的时钟比GPS的时钟快。而地球相对于GPS、飞机、&介子存在相对运动,地球的时钟应该慢才对。”    与其它二例不同,GPS是引力的时钟效应,而不是狭义相对论效应。    这段议论看似理性十足,深得相对运动彼此对等之要义。可是,我要告诉你,就你所列举的C钟与A、B钟相遇来说明钟慢悖论的特例,你没有注意到一条重要的不对等因素:    在K系中,我们是考察发生于不同地点(A点与B点)的两个事件(A钟与C钟相遇、B钟与C钟相遇)的时间间隔。  而在Kˊ系中,我们是考察发生于同一地点(C点)的两个事件(A钟与C钟相遇、B钟与C钟相遇)的时间间隔。    对此,我们没有任何基于逻辑的理由推论说这两个过程是对等的。在你做出对等性判断时,已经想当然的认为,Kˊ系也像K系中认为的那样:A钟和B钟是同步,其实这不是逻辑的必然,而是经验的想当然。    K系中认为A钟和B钟是同步,而Kˊ系认为A钟和B钟是不同步,这正是爱因斯坦突破点:“同时相对性”。    狭义相对论的钟慢结论是“原时”概念的基础,所谓“原时”是物体始终与之相对静止的那个参考系测量的时间,这个时间一定是小于物体始终与之相对运动的那些个参考系测量的时间。原时参考系对物理过程的时间测定反映了本质的规律性,有其优先的地位,比如对衰变粒子半衰期的测定。    你对加速参考系的那些运算就是胡来了。比如v= gt,用一个恒定的加速度g,计算很长时间t之后的速度v  
  至少这位网友没认真看过。但可以肯定你对相对论有一定的了解。  
相对运动坐标系时间变慢,我还真不知道一共有多少个事实证明了,u介子寿命延长,……等等,无论是哪个事实,包括楼上所知道的事实都只证明了相对地球运动的坐标系时间变慢。  
不知楼上能否提供证据地球时间比哪个坐标系的时间慢?因为地球相对其它坐标系存在运动,根据相对论地球坐标系时间应该慢。  
你说的GPS时钟问题是对的,是我的错误,在此认错。尽管事例举证有一错误,但并未改变论证的结果,去掉GPS事例,证明依然成立。  
关于加速坐标系,是否认为只能在加速开始时?还是在加速中间某时段?不能在加速末段?
  其实要证明时钟快慢问题很简单,每隔1us地球与俄罗斯空间站用光信号校对一次时间,二者不同步,必然可得答案谁快谁慢。     不知袁士霄先生,认为是地球时间慢还是俄罗斯空间站时间慢?
  楼主,哲学这么多年以来的成就完全都不在你的眼里么?
  岂敢,楼上,本人没有发表哲学观点。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24)——逻辑论证与反驳(2)
命题的联结词     
命题联结词最常用的有五个:    1、否定联结词:“并非”,符号表示为“┓”。意义是对某个命题的否定。在日常用语中的“非”、“不”、“无”等词与“并非”相同。    2、合取联结词:“且”,符号表示为“∧”。日常用语中的“并且”、“和”、“同”、“与”等词汇与“且”相同。    3、析取联结词:“或者”,符号表示为“∨”。在日常用语中的“或”与“或者”相同。    4、逻辑蕴涵联结词:“如果…,则…”,符号表示为“→”。在日常用语中的“若…,则…”、“当…,则…”、“假如…,则…”等词汇与“如果…,则…”相同。    在日常用语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互相排斥的命题,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1度”;“x=2”与“x=8”;“Y=300000千米”与“Y<300000千米”;“张三是八路”与“张三是平民百姓”……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命题p为真,则另一命题q必为假。即有P→┓q
。    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与非欧几何学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显然是互斥命题,我们可以很快确定逻辑蕴涵关系,即“如果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则并非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    互斥命题可以同假,但不能同真。    在互斥命题中,还有更加特别的命题称对立命题。若命题p、q 对立,则(p→┓q)∧( ┓q →p)。对立命题p、q有一真,则另一命题必假;有一假,则另一命题必真。如命题P与┓p就是对立命题。    5、等值联结词:“…当且仅当…”符号表示为“&#8596;”,在日常用语中“…等值于…”、“…等价于…”等词汇与该联结词相同。    P当且仅当q,即 p&#8596;q ,定义为(p→q)∧(q→p)。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其它的联结词,如“要么p,要么q”,我们可以用“(p∨q)∧(p→┓q)”表示。     论证的符号化     
将人们的任一争论(逻辑论证)化归为符号的数学计算,是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首先提出的。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布尔、弗雷格、皮亚诺、罗素、路易斯、卢卡西维茨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而诞生了不同于传统逻辑(形式逻辑)的新学科——现代逻辑。    现代逻辑又称符号逻辑、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的不同主要是以符号取缔了具体的语言内容,以公理和规则代替了形式逻辑的推理,但现代逻辑并没有将逻辑论证彻底符号化,根本不能解决人们的任一争论真、假、对、错问题,且不能将逻辑论证定理应用于实践,如司法中的论证,特别是罗素的“实质蕴涵”、路易斯的“严格蕴涵”存在不能论证的问题,悖论也未得到彻底解决,而新逻辑学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人们的任一争论,并可确认真理与谬论。     命题的符号化    
命题的符号化是任何语言命题的论证,化归为符号数学计算的先决条件。    我们用p,q,r,……等英文小写字母表示符号命题,任一语言命题的符号化,只需给符号命题赋予具体的内容,则被赋予具体内容的符号命题即代表了该命题,符号化过程即告结束。例:试将“3是自然数”、“并非2大于 3”、“如果天下雨,则天上有云”符号化。    令p表示“3是自然数”,q表示“2大于3”,r表示“天下雨”,s表示“天上有云”,则上例三个命题可符号化为:p,┓q,r →s。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25)——逻辑论证与反驳(3)       二、命题与判断          命题的值          命题的真假称为命题的值。如果一个命题p尚不知真假,如“飞碟存在”,“哥德巴赫猜想成立”,此类命题的值到目前为止是未知数,其值为x ,本篇用pX表示。         如果一命题p已判定为真,则用pT表示。         如果一命题q已判定为假,则用qF表示。         判断的定义    已判定为真的命题称为判断。P是命题,而pT则是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若判断者认为某命题p为假,通常会作出其否定的判断,即(┒p)T。         判定法则              判定法则一:如果一命题p的内容与已知的事实相符,则判定p为真,记为┣ pT,称可证p为真(有事实可证)。         判定法则二:如果一命题p的内容与已知的事实不相符(或称与已知事实矛盾),则判定p为假,记为┣ pF,称可证p为假。         判定法则三:如果p是真命题,则p的内容与事实必相符;如果p是假命题,则p的内容与事实必不相符。         判定法则一、二、三,将事实纳入逻辑论证系统,是本篇的重要论证法则。根据这三条判定法则,及逻辑论证定理,可解决人们的任一争论,并可确认所有真理。         伽利略做的著名比萨斜塔实验,以事实证明了命题p:“重物的自由降落速度与轻物的自由降落速度相同”,依据判定法则一,可得该命题为真,即┣ pT。   并根据《二值命题论证公理系统L》、L1公理可得┣ pT,┣ pT =&(┓p)F。        由分离规则可得┣(┓p)F,即表示已证亚里士多德的命题“重物的自由降落速度快于轻物”是假命题。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25)——逻辑论证与反驳(3)     二、命题与判断      命题的值     命题的真假称为命题的值。如果一个命题p尚不知真假,如“飞碟存在”,“哥德巴赫猜想成立”,此类命题的值到目前为止是未知数,其值为x ,本篇用p^X表示。     如果一命题p已判定为真,则用p^T表示     如果一命题q已判定为假,则用q^F表示。     判断的定义     已判定为真的命题称为判断。P是命题,而p^T则是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若判断者认为某命题p为假,通常会作出其否定的判断,即(┒p)^T。         判定法则      判定法则一:如果一命题p的内容与已知的事实相符,则判定p为真,记为┣ p^T,称可证p为真(有事实可证)。         判定法则二:如果一命题p的内容与已知的事实不相符(或称与已知事实矛盾),则判定p为假,记为┣ p^F,称可证p为假。         判定法则三:如果p是真命题,则p的内容与事实必相符;如果p是假命题,则p的内容与事实必不相符。         判定法则一、二、三,将事实纳入逻辑论证系统,是本篇的重要论证法则。根据这三条判定法则,及逻辑论证定理,可解决人们的任一争论,并可确认所有真理。         伽利略做的著名比萨斜塔实验,以事实证明了命题p:“重物的自由降落速度与轻物的自由降落速度相同”,依据判定法则一,可得该命题为真,即┣ pT。        并根据《二值命题论证公理系统L》、L1公理可得┣ p^T,┣ p^T =&(┓p)^F。        由分离规则可得┣(┓p)^F,即表示已证亚里士多德的命题“重物的自由降落速度快于轻物”
  是假命题。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26)——逻辑论证与反驳(4)     三、逻辑蕴涵命题(p→q)       
逻辑蕴涵       
在数学命题中,存在大量的“如果p,则q”命题。如四色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尔第二不完性定理等。本篇把数学中证明“如果p,则q”的方法,引入逻辑论证。    
假设p为真,若由p真必然可证q真,则(p→q)为真。或假设q为假,若由q假必然可证p假,则(p→q)为真。    
“如果p,则q”命题,在本篇定义为逻辑蕴涵,符号表示为p→q。    
证明逻辑蕴涵命题为真,需假设p为真,而不需已知p、q的值。         四、命题的分类     命题按照值来分类,可分为二值命题、多值命题和虚值命题。     
二值命题       
本篇把已发生事件(过去时)的命题称为二值命题。    任何一个命题,若表达的是历史事件,必有事实可以证实,因此,该命题必有真假。    
在法庭上的论辩,均是已发生事件,适合用二值命题论证公理系统予以论证。在第十章论文I已给出了二值命题论证公理系统(L系统)。       
多值命题     
本篇把正在发生或尚未发生事件(现在时或将来时)的命题,称为多值命题。    
未来的事件,尚无事实发生,即无事实可证命题的真假,此命题的值还未确定。表达未来事件的命题,有些具有必然性,有些具有偶然性,因此表达未来事件的命题,存在多值。如投掷一枚硬币,在投掷前要作出判断:“这枚硬币将是正面”或者判断“这枚硬币将是反面”。这两个命题的值只有1/2的可能是正确的。    
这类未来偶然性命题具有多值,并且,多值命题可转化为二值命题。在第十章论文II已给出了多值命题论证公理系统(D系统)。       
虚值命题     
悖论命题在本篇中,一律定义为虚值命题。因为任一悖论p,无事实可与p的内容相比较,p的真假无事实可证明,故p的值是虚的,记为pI。    
悖论p虽无真假,但(p &#8596; ┒p)命题是真命题,即 (p &#8596; ┒p)T。因此,命题(p &#8596; ┒p)是二值命题。    
有许多逻辑学家力图排除悖论,事实上是难做到的。有人规定命题不允许自我论述,以图排除悖论,此方法必排除掉了许多真命题。如“本命题是汉字构成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中的不可证命题“我不可证”。     大家知道,在数学中有虚数i=(-1)的0。5次方。虚数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数。然而若在代数中否定虚数,则必然排斥掉了许多有实数解的代数方程。    
悖论和虚数一样,在现实世界无事实可判定。因此,本篇定义悖论是虚值命题。    
虚值命题不是多值命题,因多值命题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转化为二值命题。如“这枚硬币将是正面”命题,一旦投掷后,则该命题必有真假。而虚值命题永远也不可能有真假值。在第十章论文III中已给出虚值命题论证公理系统(I系统)。    
  (p &#8596; ┒p)为:(p→ ┒p)∧(┒p→ p)  复制时发生了变异。
  事实决定真假——新逻辑学(27)——逻辑论证与反驳(5)    
五、逻辑论证
论证的定义     
由已证为真(假)的命题,来证另一命题的真(假)的过程,称为逻辑论证。   已知真(假)的命题,称为论证的论据。被证为真(假)的命题称为论证的结论。由论据得出结论所引用的定理称为论证公式。论证公式严格地说也是论据。    
假设p表示“重物与轻物自由落体速度一样”    
┓p表示“并非重物与轻物自由落体速度一样”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实验,用事实证明了p。由判定法则一可得,┣ pT。    由第十章论文I.二值命题论证公理系统L1┣ pT=&(┓p)F
和分离规则可得:┣(┓p)F,┓p是假命题,即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法则不成立。    
┣ pT是论据,┣ pT =&(┓p)F是论证公式,┣(┓p)F是结论。论据是已知的,结论论证前是未知的,论证后才成为已知。逻辑论证即是由已知求未知的一个过程。      
逻 辑证 明       
由已证为真的命题,求证另一命题为真的过程,称为逻辑证明。    
在数学定理的证明中,是由已证明的定理,来证明另一命题是定理的过程。该证明既是数学证明,也是逻辑证明。在日常生活中的证明,如原告对被告有罪的证明,则是逻辑证明。    
逻辑证明的作用在于由已知的事实,逻辑地论证出未知的事实。在法庭上法官并未亲眼所见犯罪事实,即犯罪人的作案过程。法官的判决完全是根据证据(已知的事实)逻辑地论证出犯罪嫌疑人已构成犯罪(未知的事实),而依法作出的判决。    
金丝猫的证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一指挥人员发现,法军阵地上有一只金丝猫,连续几天在同一地点晒太阳。根据这一已知的事实,他们逻辑的证明:“该地很可能有法军的一个高级指挥所”此命题为真。证明过程如下:    因为一只金丝猫连续几天在同一地点悠然地 晒太阳(a),可证这是一只家猫(b),而附近没有村庄(c),可证不会是居民的家猫(d),必定是法军带来的家猫(e);因下级军官和士兵不会带家猫上阵地(f),所以必定是高级军官带来的(g),高级军官连续几天在同一地点(h),可证该地可能有法军的一个高级指挥所(i)。根据此证明,德军对该地进行了炮轰,果然摧毁了法军的一个旅指挥所。    
德国潜艇偷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某港口指挥员在一天夜里,突然发现许多海鸟抢食浮到海面上的深海鱼群。根据这一已知事实,他敏锐地意识到可能是德国潜艇偷袭。因为只有海下有大的变化,深海的鱼群才会浮到海面上。据此判断,当即决策,命令所有的军舰迅速离港,封锁海湾,严密搜捕。结果,重创了前来偷袭的德国潜艇。这是苏军指挥员根据已知的事实,通过逻辑证明,而得出“德国潜艇正在偷袭”的判断。  
  楼主最好别在逻辑学里夹带“预设”好不?  在说“事实”的时候,把“事实”的判断方法列出来,再把“事实”作为已知的对象,列为检验命题真假的标准,好不?    在此之前,先去把休谟的因果律批判看看好不?    你的想法好像是古希腊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判断命题真值的方法。是不是太....石器时代了?
  亚里斯多德于公元前384-322年生于斯达奇拉城。一生发表了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历史、物理学、生物学等著作400-1000种之多,目前形式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性质判断换位推理、三段论、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都有其保留的思想。  
未必古人的思想就落后。流传了二千之久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仍然指导人们的现代决策。四大名著流传至今。  
这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一种正确判定命题真假的方法。  
如命题:“日上证指数到了6124点”,你有什么正确的方法告诉我们这一命题是真还是假呢?
  :“日上证指数到了6124点”    事实在哪?    现在我看到了命题    而你要我面向的事实,你拿出来给我看看。    逝者如斯夫  你能拿出来的,还是命题。  
  用事实来判定命题的真假是我第一篇发表的观点。你不是不赞成么? 你的想法好像是古希腊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判断命题真值的方法。是不是太....石器时代了?  
现在问你有什么正确的方法告诉我们这一命题是真还是假,你却向我要事实,是赞成事实是判定命题是真还是假的标准?  
你要我拿出事实并说你能拿出来的,还是命题。这很简单,第一可以查上证指数日K线图,一查就知日上证指数到了6124点,上证指数日K线图真实记录了事实。  
第二,有录像资料可显示当日上证指数的变化,这一事实有记录。  
现在请问你有什么比这更正确的方法告诉我们这一命题是真还是假?  
sorry,我找你要的是——非命题形式的,非留存性的,在发生时当下的“事实”之本真。(不是意向于那个本真的记录)
  这意味着——你给出的两个资料,都不符合“事实”之意义。
  k线图及你说的录像资料,仅仅是一类记录文本或图像影像。这个记录文本或图像影像,它是不是对它所意向的“事实”的真描述?
  请给出你判断的确定性根据。
  我想你的观点,捅破天,也就只能停留在——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层面。
  但很显然——你不知道——在日常语言的理解下,虽然这个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看起来是要与“所谓的事实”来印证命题意义的真值。
  但这“事实”,实际是卡尔纳普在《世界的逻辑构造》一书中指出的“由感知行为所获得的心理意象的描述”(注意,是描述)。
  所以,它(你所指望的事实)还是一个“命题形式”
  这就是我在上贴为什么说:
  【逝者如斯夫
  你能拿出来的,还是命题】
  的缘故。
  或者这么说:
  濯足清泉,抽而再入,已非前水。
  你对所谓事实的肯定,不过是对一些意向于事实那个已经逝去的对象的记录的肯定罢了。但那些记录是不是符合所意欲记录的那个对象的本真,你依然需要证实。而你还能怎么去证实呢?
  再去找其他的记录?
  那其他的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又靠什么保证?
  继续找其他的记录?
  你谈事实,你就要知道休谟与康德
  休谟对因果律的批判已经导致了认识论对本体(无论那是客观的世界,那是客观的事实)的悬置。
  康德想解决这个问题,到最后,也只能说——自在之物,不可知。
  自在之物,就包括了你所指望去验证命题意义真值的“事实之本体”。
  而我觉得,你好像没了解这些内容。
  而在无范畴无边界的妄谈事实。没有展开你所意欲说明的那个事实的真正意义(如卡尔纳普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整数n的拆分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