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音频失真度片段有如此多的失真,应该如何修改音频失真度配置

查看: 7453|回复: 18
[转帖]音频处理技巧【汇总】(请勿回帖)
在线时间 小时
这些文章都是偶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现在贴出来大家分享
省的大家到处去找了
里面部分文章可能会稍微专业一点
不过看看也会有好处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2:53:46编辑过]
在线时间 小时
人声效果的精细处理&&
--------------------------------------------------------------------------------
& & 对人声效果的处理,大多数人都是使用反复试探性调节的方法,以寻找音感效果最好的处理效果。此种调音方式的不足十分明显:
  (1) 寻找一个理想的调音效果,需经多次猜测,所以需要教长的时间。
  (2) 较好的调音效果常常是偶然遇到的,这对于调音规律的归纳总结没什么帮助,并且以后也不易再现。
  (3) 不同设备的各项固定参数和可调参数都不尽相同,因而使用某一设备的经验,通常都无法用于另一设备。
  发展到目前的效果处理设备,用于改变音源音色的技术手段并不太多,其中比较常用的只有频率均衡、延时反馈、限幅失真等3种基本方法,然而这些效果处理设备的不同参数组合所产生的音色则大相径庭。
  效果处理器的参数设置可以有很多项,尤其是延时反馈,这种模拟混响效果参数的设置理论上可达几十项之多。当然这些专业性极强的参数,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理解。因此,大部分效果处理设备都只设置一、二个可调参数,并且其可调范围也比较狭窄。这种调整简单的效果处理设备容许人们在上面进行尝试性调整,而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对于效果处理要求更为精细的调音场合,例如在多轨录音系统当中,则必须使用更为专业的效果处理设备,用以做出更为精细的效果处理。
  频率均衡
  很明显,频率均衡的分段越多,效果处理的精细程度也就越高。除了图示均衡,一般调音的均衡单元通常只有三四个频段,这显然满足不了精确处理音源的要求。为了能足够灵活的对人声进行任意的均衡处理,我们建议使用增益、频点和宽度都可调整的四段频率均衡。
  多数频率均衡的可调参数只有增益一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两项参数不存在,而且这两项参数为不可调的固定参数。当然这两项参数设置为可调也并非难事,但这些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并使其调整变得复杂化。所以增益、频点和宽度都可调整的参量均衡电路,通常只有在高档设备上才能见到。
  实际上,增益、频点和宽度都是可调整的频率均衡,几乎不可能使用胡猜乱试的方法找出一个理想的音色。在这里我们必须研究音频信号的物理特性、技术参数以及他在人耳听感上的对应关系。
  人声音源的频谱分布比较特殊,就其发音方式而言,他有三个部分:一个是由声带震动所产生的乐音,此部分的发音最为灵活,不同音高、不同发音方式所产生的频谱变化也很大;二是鼻腔的形状较为稳定,因而其共鸣所产生的谐音频谱分布变化不大;三是口腔气流在齿缝间的摩擦声,这种齿音与声带震动所产生的乐音基本无关。
  频率均衡可以大致的将这三部分频谱分离出来。用语调节鼻音的频率段在500Hz,以下均衡的中点频率一般在80~150Hz,均衡带宽为4个倍频程。例如,可以将100Hz定为频率均衡的中点,均衡曲线应从100~400Hz平缓的过渡,均衡增益的调节范围可以为+10Db~ -6dB。这里应提醒大家的是:进行此项调整的监听音箱不得使用低频发音很弱的小箱子,以避免鼻音被无意过分加重。
  人声乐音的频谱随音调的变化也很大,所以调节乐音的均衡曲线应非常平缓,均衡的中点频率可在Hz,均衡带宽为 六个倍频程。此一频段控制着歌唱发音的明亮感,向上调节可温和地提升人声的亮度。然而如需降低人声的明亮度,情况就会更复杂一些。一般音感过分明亮的人声大多都是2500Hz附近的频谱较强,这里我们可用均衡带宽为1/2倍频程,均衡增益为-4dB左右的均衡处理,在2500Hz附近寻找一个效果最好的频点即可。
  人声齿音的频谱分布在4kHz以上。由于此频段亦包含部分乐音频谱,所以建议调节齿音的频段应为6~16KHz,均衡带宽为3个倍频程,均衡中点频率一般在10~12KHz,均衡增益最大向上可调至+10Db;如需向下降低人声齿音的响度,则应使用均衡带宽为1/2倍频程,均衡中点频率为6800Hz的均衡处理,其均衡增益最低可向下降至-10Db。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人声进行频率均衡处理时,为突出某一音感而进行的频段提升,都尽量使用曲线平缓的宽频带均衡。这是为了使人声鼻音、乐音、齿音三部分的频谱分布均匀连贯,以使其发音自然、顺畅。从理论上讲,应使人声在发任何音时,其响度都保持恒定。
  为了在不破坏人生自然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特定效果的处理可以使用1/5倍频程的均衡处理,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1) 音感狭窄,缺乏厚度,可在800Hz处使用1/5倍频程的衰减处理,衰减的最大值可以在-3dB。
  (2) 卷舌齿音的音感尖啸,\&嘘\&音缺乏清澈感,可在2500Hz处使用1/5倍频程的衰减处理,衰减的最大值可以在-6Db。
  对音源的均衡处理,最好是使用能显示均衡曲线的均衡器。一般数字调音台均衡器上的均衡增益调节钮用\&G\&来标识,均衡频率调节钮用\&F\&来标识,均衡带宽调节钮用\&F\&或\&Q\&来标识。
  延时反馈是效果处理当中应用最为广泛,但也是最为复杂的方式。其中,混响、合唱、镶边、回声等效果,其基本处理方式都是延时反馈。
  1、混响
  混响效果主要是用于增加音源的融合感。自然音源的延时声阵列非常密集、复杂,所以模拟混响效果的程序也复杂多变。常见参数有以下几种:
  混响时间:能逼真的模拟自然混响的数码混响器上都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其上虽然有很多技术参数可调,然而对这些技术参数的调整都不会比原有的效果更为自然,尤其是混响时间。
  高频滚降:此项参数用于模拟自然混响当中,空气对高频的吸收效应,以产生较为自然的混响效果。一般高频混降的可调范围为0.1~1.0。此值较高时,混响效果也较接近自然混响;此值较低时,混响效果则较清澈。
  扩散度:此项参数可调整混响声阵密度的增长速度,其可调范围为0~10,其值较高时,混响效果比较丰厚、温暖;其值较低时,混响效果则较空旷、冷僻。
  预延时:自然混响声阵的建立都会延迟一段时间,预延时即为模拟次效应而设置。
  声阵密度:此项参数可调整声阵的密度,其值较高时,混响效果较为温暖,但有明显的声染色;其值较低时,混响效果较深邃,切声染色也较弱。
  频率调制:这是一项技术性的参数,因为电子混响的声阵密度比自然混响稀疏,为了使混响的声音比较平滑、连贯,需要对混响声阵列的延时时间进行调制。此项技术可以有效的消除延时声阵列的段裂声,可以增加混响声的柔和感。
  调治深度:指上述调频电路的调治深度。
  混响类型:不同房间的自然混响声阵列差别也较大,而这种差别也不是一两项参数就能表现的。在数码混响器当中,不同的自然混响需要不同的程序。其可选项一般有小厅(S-Hall)、大厅(L-Hall)、房间(Room)、随机(Random)、反混响(Reverse)、钢板(Plate)、弹簧(Sprirg)等。其中小厅、大厅房间混响属自然混响效果;钢板、弹簧混响则可以模拟早期机械式混响的处理效果。
  房间尺寸:这是为了配合自然混响效果而设置的,很容易理解。
  房间活跃度:活跃度,就是一个房间的混响强度,他与房间墙面吸声特性有关,此项参数即用于调节此特性。
  早期反射声与混响声的平衡:混响的早期反射声与其处理效果特性关系密切,而混响声阵的音感则不那么变化多端,所以数码混响器的这两部分的生成是分开的,本参数就是用于调整早期反射声与混响声阵之间响度平衡。
  早期反射声与混响声的延时时间:即早期反射声与混响声阵之间的延时时间控制。此时间较长,混响效果的前段就较清澈;此时间较短,早期反射声与混响声就会重叠在一起,混响效果的前段就较浑浊。
  除以上可调参数之外,混响效果还有一些其他附属参数,例如低通滤波、高通滤波、直达/混响声的响度平衡控制等。
  2、延时
  延时就是将音源延迟一段时间后,再欲播放的效果处理。依其延迟时间的不同,可分别产生合唱、镶边、回音等效果。
  当延迟时间在3~35ms之间时人耳感觉不到滞后音的存在,并且他与原音源叠加后,会因其相位干涉而产生\&梳状滤波\&效应,这就是镶边效果。如果延迟时间在50ms以上时,其延迟音就清晰可辨,此时的处理效果才是回音。回音处理一般都是用于产生简单的混响效果。
  延时、合唱、镶边、回音等效果的可调参数都差不多,具体有以下几项:
  *延时时间(Dly),即主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调整。
  *反馈增益(FB Gain),即延时反馈的增益控制。
  *反馈高频比(Hi Ratio),即反馈回路上的高频衰减控制。
  *调制频率(Freq),指主延时的调频周期。
  *调制深度(Depth),指上述调频电路的调制深度。
  *高频增益(HF),指高频均衡控制。
  *预延时(Ini Dly),指主延时电路预延时时间调整。
  *均衡频率(EQ F),这里的频率均衡用于音色调整,此为均衡的中点频率选择。
  由于延时产生的效果都比较复杂多变,如果不是效果处理专家,建议使用设备提供的预置参数,因为这些预置参数给出的处理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声激励
  对音源信号进行浅度的限幅处理,音响便会产生一种类似\&饱和\&的音感效果从而使其发音在不提高其实际响度的基础上有响度增大的效果。
  一些数码效果器上也配有非线性饱和效果,他就是对信号的振幅处理,模拟大电瓶信号在三极管上的饱和所引起的非线性,从而产生出\&发硬\&的音感效果。
  由于限幅失真所引起的主要是产生额外的高次谐波成分,因而新设计的激励器,为了使其处理效果柔和一些,都是通过在音源中家置高次载波成分来模拟限幅失真,营造不那么\&嘶哑\&的声激励效果。
  另外,通过一个用于加强高次谐波的高通滤波器对原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再叠加在经延时的原信号上,可以营造出音头清澈的声效果。显然、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产生出不那么嘈杂的激励处理。
  激励处理类似于音响设备的过载失真,因而对音源的过量激励,会产生令人不悦的嘈杂感。由于早期音响设备的保真度都不高,人们已经习惯了那种稍显嘈杂的音响,而对于音感清洁的高保真度音响,反而不太习惯,感觉其发音过分柔弱。在人声音源当中,除了一少部分经过专门训练的人之外,大部分的发言都缺乏劲度,因而这里的激励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对人声的激励处理有下面几种情形:
  (1)对人声乐音的激励处理,其频谱分布以2500Hz为中点。此种激励的效果比较自然舒适、对增加音源突出感的作用也比较明显。
  (2)对人声鼻音的激励处理,其频谱分布以500Hz为中点。此种激励可以有效地增大人声的劲度感。
  (3)对人声800Hz附近进行激励,可以增加音源的喧嚣感,当然此处理方式的使用应十分谨慎,最好是只用于摇滚乐的演唱。
  (4)对人声Hz范围内的频谱,不宜使用激励处理,因为它容易使音源产生令人不悦的嘈杂声响。
  (5)对人声的齿音一般应避免使用激励处理,因为此频段的失真很容易被人察觉。当然如果是使用激励效果比较柔和的数字式激励器,也可以对齿音做轻微的激励处理,以用于加重齿音的清析感。其处理的频谱应在7200Hz以上。
  歌唱发音的激励处理通常要保守一些。在实际的调音当中,激励处理的音感效果有可能随长时间的听音而逐渐弱化,所以在调节激励效果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对人声音源的激励处理,最好是使用数码效果处理器。它通常有以下几项调整参量:
  1.输入增益(Gmn),用于调节输入电平,注意此处切勿使设备产生过载。
  2.调谐频率(Tuning),根据需要处理的频段,选择一个合适的频率。
  3.驱动电平(Drive),用于调整激励的深度。驱动电平较大时,效果比较嘈杂;驱动电平较小时,效果则比较温和。
  4.混合比率(Mix),即原信号与效果信号的响度比。
  效果处理的整体规划
  对人声音源的精细处理,需要使用1台全数字式调音台,至少3台数字式效果器和一台数字式激励器,其连接方式如附图所示。
  首先在调音台上,使用通道均衡控制单元对人声进行音色调整,以使其音感得以改善,这里给出几个常用的例子。
  (1)8OOHz附近的频段可使人产生某种厌烦感,因而是可在此频段予以最大为15dB的衰减,频带宽度为1/5倍频程,用于改善人声发音的总印象;
  (2)68O0Hz附近的频段可使人声产生尖啸、刺耳的感觉,可在此频段予以最大为10dB的衰减,频带宽度为l/5倍频程,用以减弱齿音的尖啸感;
  (3)对于发音过亮、有炸耳棍子的感觉者,可在3400Hz处予以最大为8dB的衰减,频带宽度为1/3倍频程;
  (4)对于鼻音过重者,可在500Hz以下频段适当衰减,衰减带宽为3倍频程;
  (5)齿音的超高频段由于受人耳灵敏度的影响,需对12KHz处提升6dB(频带宽度为2倍频程),其响度才能与人声的乐音平衡。
  以上均衡处理较适用于现场扩音,如果是多轨录音或节目转发,则应将增益的调节量减半。
  均衡调好之后,再调节激励器。先将激励器的驱动电平和混频电平调至最大状态,频率调谐放在2500Hz,此时如果其发音已显嘈杂,或音色过硬,可将驱动电平调低,应注意这种调整有变化的是音源的硬度。如果驱动电平调在较高的位置,而只将混频电平调低,则高硬度声响的音响保持不变,但它会被未经激励处理的原声略微掩盖。此一现象在激励深度很强时比较明显,其中前一种发音给人的听感就是原声,后一种则可产生出两层声音,它具有增加人声层次感的效果。
  一般1台激励器只能处理一个频段,并且很多单一功能激励器的连接都要求不能并联,只能串联。如需对音源的多个频段加激励,这里建议在附图所示的设备连接当中,混响器应选用含有激励处理的多重效果器(如YAMAHA SPX990),此时就可以用激励器处理500Hz、800Hz和7200Hz频段,用混响器上的激励功能处理2500Hz频段。
  再次提醒大家的是,激励处理的调整时间不能太长,以免人耳疲劳后,无法准确辨认激励的程度是否合适。
  最后就是调整混响效果。这里的混响效果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润饰,另一个是强染色。
  混响处理的基础润饰,主要是为了增加音源的融和性,但又不能让人听出有房间残响。此处的混响处理的强染色效果,主要是用于为音源生成余音缭绕渲染性,其处理方式有以下3种情形:
  (1)生成空间感。使用厅堂或房间混响效果。模拟余音明显的自然混响效果,是混响处理简单而又有效的方式,对此效果通道上3500Hz附近的频段稍作提升,可以产生穿透感良好的高亮度声响。当然,也有一个缺点,即处理的效果比较浑浊,有时带有一种\&闷罐\&声响。
  (2)生成回音。长延时时间的延时反馈处理,可以模拟山谷回音效果;处理的延时时间一般都与演唱歌曲的节奏合拍。为使其效果更具有遥远感,可对其1600Hz以下和3800Hz以上的频段适量衰减。模拟山谷回音效果,很多数码效果处理器上都有现成的程序可供使用。
  (3)生成融和的声背景。余音缭绕的混响效果对人声音源的美化作用非常有效,几乎所有的人声演唱都要使用混响。在不导致其发音变浑,或引起\&闷罐\&声的前提下,我们认为混响效果越强越好,但实际常常是混响效果还很弱时,其发音已经变浑,并引起明显的\&闷罐\&声。
  为了在不导致其发音变浑,或引起\&闷罐\&声的前提下,生成融和的声背景。下面推荐如下效果处理方式,即延时一混响串联处理方式。此种处理的延时时间一般为200-600ms,反馈增益40%-60%,混响使用大厅混响效果,混响时间为2-8s。串联处理后的混响效果要求平滑、连贯。如果处理后的声响音头毕露,则可作如下调整,一是缩短延时时间,二是增加混响的响度,三是增大混响的时间。
  混响处理的强染色效果,一般都应在基础润饰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强染色处理就可以弱一些。
在线时间 小时
混响强度的调节&&
--------------------------------------------------------------------------------
当混响时间Tm调整好以后,就要根据音源的情况调整混响声音电平的大小了。因为即使是混响时间很长,如果其混响声音的电平很小,人们也觉查不出混响声音的存在,所以,要根据不同音源状态对混响强度REV进行调节。
混响强度的调节有几个方面应引起注意:
1.混响强度要和频率成正比例关系
在一个声场中的声音,其频率越高,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也就越大。所以,如果声音的频率比较高,那么混响强度REV就要调节得大一些。例如女歌手在演唱中,当对其歌声进行混响处理时,其混响强度REV的幅度就要调得大一些;而如果是男歌手演唱时,因为男声比女声的音高相差一个8度,也就是相差一个信频,所以男声要比女声的混响强度REV相应地调得小一些。如果男声歌曲也调得较大,就容易产生歌声浑浊不清的现象。
2.快节奏歌曲的混响强度要调得小一些
在歌舞厅中有一两千首歌曲供人们演唱。其中有不少是轻松活泼、欢快明朗的歌曲,如印度歌曲《吉里》、罗马尼亚歌曲《精蜒姑娘》等节奏很快,所以歌词吐字之间的时间很短。如果混响强度REV调得大了,那么第一个歌词的字还处在混响过程当中,歌词的第二个字又吐出来了,那么就会产生第一个字的尾音压第二个字的情况,将会产生歌词浑浊不清的现象。而如果是慢节奏的歌曲,例如《昔日重来》、《千里明月寄相思》等抒情歌曲,其特点是比较舒缓、深沉,节奏很慢,长音较多。如果长音没有混响声就显得很\&白\&,没有味道,很干涩。所以要将混响强度调得大一些,增强歌曲的感情深度,即使是REV调得大一些也不影响其清晰度,因为歌词字与字之间时间较长。
3.美声歌曲的演唱要以音色的优美为宗旨,混响强度一般要调得小一些。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唱美声歌曲的人大多数都经过专门的发声训练,所以其音色一般也都不错,不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混响加工处理,要表现歌手歌声的本色。民族歌曲的混响强度也不要调得太大,因为民族歌曲主要是唱风格、唱味道,所以要将混响强度调得小一些,以保持民族歌曲的风味与地方色彩。而通俗歌曲主要是唱感情,所以对声音的加工要夸张,允许做较大幅度的混响强度的处理,以便将歌声的感情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
4.专业歌手的演唱,对其混响强度的处理幅度要小一些。在歌舞厅中也常有专业歌手来作客和主持晚会。因为专业歌手的嗓音条件都很不错,所以对其音色的加工修饰幅度就要小一些,以保持本人原有的音色特点;如果是一名业余歌手,其嗓音条件较差,对其修饰加工的幅度就要大一些,也就是给其音色的化妆\&多加点粉\&,以掩饰其声音的某些缺陷。所以对业余歌手歌声的混响强度就要给得大一些。
5.歌舞厅在满场时,如圣诞节、中秋节、元宵节、情人节等节假日和周日、周六、周五等日子,歌舞厅客人较多,各台都是满座。而人的头发、衣服等都是强吸声物体,所以人多,对声音吸收的也多,声音在声场中损失的也就越大。尤其是高频混响声损耗最大。此时,混响声损失较大,为了保持良好的混响声状态,就要将混响强度REV调得大一些,才能使满场时的歌声仍然保持其足够的混厚度和丰满度。
如果歌厅处在空场时,如周一、周二或刮大风、下大雨等天气情况,晚10时还没有人来或者是三两位客人,歌舞厅中冷冷清清,此时歌声中的混响强度即使比较小,也会感到非常混厚和丰满。因为人少了,头发和衣服吸收的声音少了,混响声损失就少了。因此空场时,混响强度REV就要调得小一点.&&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Cool Edit Pro中怎么给音频文件增添混响(Reverb)效果.
对于录制好的音频文件,我们常常会觉得听起来干巴巴的,不象磁带或者CD里的音乐那么“湿润”。这个原因就是我们录音的环境不好,采声效果很差。我们知道,想要获得一个很好的听觉效果,和录音环境,墙壁的反射,话筒的数量和摆位,关系都很大。
而大多数自己录小样的朋友的工作室,都无非是自己的卧室或者客厅,不要说想拥有一个很好的混响环境,光是噪音就让人头疼不已。所以,必须在后期通过软件的混响效果器对原始音频进行调节,以得到一些补偿。
尤其是对于人声的录制,适当混响效果的添加更是必要的。
如图,选择“转换”菜单下,Delay Effects里面的“Reverb”选项就进入混响效果的对话框。
(红点所示的Full Reverb是更复杂,更精细的混响调节选项,这里就不细述了,大家可以自己摸索一下)
下面我们来看看图里的参数的含义:
1。Total Reverb Length:混响长度,也就是信号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取值范围从0--6000ms(6秒)。
取值从0--400一般用来模拟小房间的混响效果,400---800用来模拟中等大小的房间环境,800以上的数值一般用来模拟礼堂,剧院等较大空间的效果。当数值取3000以上,也就是3秒以上,可以模拟那种非常空旷感觉的大剧院效果。
2。这个参数的选择一般是根据Total Reverb Length的正比来调节,而且一般设置为Total Reverb Length的10%。
但是有时候为了获得一些特殊的混响效果,也可以按照反比来设置Attack Time。也就是说,当Reverb Length较大的时候,设置较小的Attack Time,或者反之。
3。高频吸收时间。在现实环境中,声音的高频削弱时间要低于低频部分,也就是声音的高频会更快的被吸收。这个参数的设置就可以模拟出这种现实效果。
较短的吸收时间选择,用来模拟那些布满家具,桌椅,地毯等易吸音物体的环境。
而较长的数值,比如大于1000ms的选择,用来模拟那些空旷的环境,比如体育场,礼堂等。
4。感知度。这个参数用来更加精细的调节混响的特性。
一般来说,较小的取值带来的混响效果,比较“平整”,常用来模仿较小的空间。
而较大的取值,比如大于60%,可以带来变化更多的混响效果,常用来模仿比较大的空间。
注:当Perception取100,Reverb Length取2000ms或者更高的时候,可以模拟出很有趣的峡谷效果。
5。在这里调节未添加混响效果的声音信号(dry)和添加了混响的声音(wet)的比例大小。
一般来说,添加了混响的声音信号(wet)应该低于原信号(dry)。当然这并不绝对,要根据你想得到的效果来决定。
6,预设的效果。可以选择一些系统预设的模拟混响效果,比如“宽广而空旷的礼堂”,“宽广而拥挤的礼堂”等等。
7。效果预听。
这个混响效果的讲解就这么多,关键要在实践中认真的调节和仔细的听。才能真正领会和感受到这些参数调节的作用。而且混响的添加,对于整首歌曲的最终效果影响非常大,必须细致的调节,反复的聆听,直到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否则,宁可不要添加效果。
在线时间 小时
[转帖]无论人声、歌声,还是乐器的声音,它们都不是一个单音,而是一个复合音。也就是由声音的基音和一系列的泛音所构成。这些泛音都是基音频率的位数,物理学叫分音,电声学叫谐波,音乐中叫泛音。它对音色的特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泛音的数量和泛音幅茺的不同构成音色的频率特性曲线。这条曲线就体再了音色的表现力。例如,钢琴的最低音频率是27.5Hz,最高音频率是4186Hz,而钢琴有十几个泛音,它的高频可达10kHx~20kHz,一般可测到16个泛音或24个泛音。这些泛音可分为低频泛音、中频泛音和高频泛音。如果低频泛音的幅度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混厚;中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圆润、自然、和谐;高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明亮、清透、解析力强。
一个音色的频谱曲线各不相同,这和发声体的物质结构、状态和发声的力度以及共振体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什么是最佳的音色呢?根据意大利美声学的观点,就是将基音到第16个泛音的强度在坐标上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被称为最佳美声线。那么,哪个音色的频率特性曲线越接近这条直线,哪个音色的低、中、高频泛音的比例也最为均衡,其音色的艺术表现力也最为尚佳。
在对人声的美化、修饰上,可以通过调音台上面的输入通道中的四段均衡器,对音色进行频率处理,来提高音色的艺术表现力。调音台中的四段均衡器分为的4个频段,根据德车柏林音乐研究所资料介绍,它们是:
HF:6-16 kHz,影响音色的表现力、解析力。
MID HF:600Hz~6 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MID HF:200~600Hz,影响音色和力茺和结实度。
LF:20~200Hz,影响音色的混厚度和丰满度。
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弱,其音色就变得色彩、韵味、个性的失落;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强,音色就会变得尖噪、嘶哑、刺耳。
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就变得暗淡、朦胧;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强,其音色就会变得呆板。
如果中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会变得空虚、无力、软绵绵的;如果中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生硬、失去活力。
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将会变得单薄、苍白;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浑浊不清。
要使音色有美感,就要泛音丰富、有层次,使歌声有音响美,听众听起来悦耳动听,提升量不易过强。LF(低音)过量,声音混浊不清;HF(高音)过量,声音尖噪刺耳。提升某一频段后,还工考虑对其他频段的影响,要总体地考虑歌声的清晰度和丰满度。
1、对普通人的调音
有一些歌唱爱好者和业余歌手,也有一些人仅是娱乐消遗,他们多为自己演唱。其中有的人没有受过基本专业训练,缺乏演唱技巧,甚至有噪音不好和不会使用话筒的人,其中,男声易出现喉音和沙哑,女声易出现气息噪音和声带噪声。
为消除以上现象采用如下具体处理手段。
(1)在100Hz以下要切除,消除低频噪声,使音色更加纯净。
(2)在500-800Hz要小量衰减,使音色不要太生硬。
(3)在MID频段提升3-6dB,以增强明亮度,使声音清晰、明亮;
(4)一般人声音都较低,而且缺乏响度,所以音量要开得大一些;亦可把200-300Hz范围频率加以提升,以增加声音的响度。
业余歌手动态范围不大,勿用自动音量控制。
2、对专业歌手的调音
专业歌手有响亮的歌喉,从发声、叹息、吐字、共鸣演唱基本功都具有一定的水平,而每人都具有一定的演唱风格。
调音要求:
(1)要了解歌手的音色特点、流派,高、中、低泛音特性;
(2)要了解歌手的音域宽度和动态范围;
(3)要熟悉歌曲、歌词感情,调凌晨的基本手法要与歌曲的意境一致;
(4)要注意歌曲的风格和歌手的演唱情绪;
(5)话筒的档次要高:宽频响、小失真、大动态。
女声在高频部分容易产生S音(嘶声);在7-10KHz衰减了3dB,可以消除S音。
男声音域比女声低一个8度音程,频率低一个倍频,在100Hz衰减了3dB左右,可以增加清晰度。
一般来说,如果对人声加激励以后,齿音会变明显,用均衡调节是最方便合理的。 齿音的频率一般在12K左右,不过也不尽然。你可以通过拉均衡来多试试,找到频点然后削弱之~
在线时间 小时
消除噪音的烦恼--电脑降噪的几种方法
很多音乐爱好者都有将自己珍藏的音乐磁带转换为CD格式的习惯,既方便保存又利于携带播放,可是由于磁带老化及其介质的本底噪音使得转换后的音质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还有不少从事多媒体编缉和FLASH动画制作的朋友喜欢从CD和VCD中抓取音乐或音效片段,但经常抓下来的声音混杂着别的杂音,难以将所需音色提取出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一些喜欢唱卡拉OK的朋友,用电脑将自己的歌声录制下来,但由于话筒质量、录音环境等因素影响,录音时除了歌声之外连同周围一些噪音一起录制了进来,让自己的歌曲效果大打折扣;喜欢从网上下载MP3的朋友也时常遇到自己心爱歌曲中夹杂着噼噼啪啪各种爆音的现象,只好在欣赏优美歌曲的同时极力忍受噪音对我们耳朵的严重\&摧残\&,实在是感到遗憾不已。 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解决类似以上几种情况的方法-用电脑消除声音文件中多余的噪音,为声音安装一个过滤器,滤掉不需要的部分,保留精华的部分,让音乐听上去更纯净、更动听。电脑降噪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以音频编辑的思路入手,从最简单、实用的途径开始。
1. 用Cool Edit的降噪命令快速入门
说到Cool Edit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作为国内颇为流行的一款音频编辑软件长久以来就以简洁的操作和强大的功能赢得了广泛的用户群。更加令人惊喜的是它本身就自带了一个叫做Noise Reduction的降噪命令,使用起来格外方便。 启动Cool Edit 1.2后用File-Open将带有噪音的音频文件打开,用空格键播放,听到音乐响起的同时有明显的\&咝咝\&的噪音混杂其中,我们使用Cool Edit提供的\&噪音分析\&方法就能将其消除得干干净净。
选择音频文件开始处的噪音部分(即音乐开始前单独的噪音片段,如图1标注部分),然后用Transform-Noise Reduction-Noise Reduction打开降噪参数设置对话框。按Get Profile From Selection按钮开始进行\&噪音分析\&并用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接下来选择Save Profile将分析结果保存为一个文件。关闭对话框后,选择文件中含有噪音的音乐部分,再次打开对话框,用Load Profile将刚才保存的参数读出来,最后按下OK键。 现在来听听降噪后的效果吧,哇,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先前巨大的\&咝咝\&声被消除得干干净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往往在卡座式磁带每首歌曲播放之前会有很长一段这样的空白噪音区域,这就是我们进行\&噪音分析\&的最好素材,然后按照前面的方法进行操作,能够让你磁带中的那些老歌曲彻底的\&旧貌换新颜\&! 真是没想到简单的几步操作对音质的提高是如此之大,深深叹服Cool Edit的卓越表现!
2. 用Sound Forge的降噪插件一步完成
除了Cool Edit的降噪\&神功\&之外,\&音频老大哥\&-Sound Forge也有一招类似的绝活儿,这就是一个叫做Sonic Foundry Noise Reduction的音频效果插件。它的使用方法更加灵活,除了提供相当于Cool Edit\&噪音分析\&功能的Capture Noiseprint(噪音捕捉)命令,甚至可以直接选择Sound Forge为我们准备好的预置参数来进行降噪操作,整个过程全自动的进行噪音的捕捉、分析、消除等处理,完成你期待的效果。
相比Cool Edit来说,Sound Forge的调节余地可以更大,能够满足各种专业的需求。对于爆音、破音的修补Sound Forge也是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打开那些受损的歌曲MP3文件,用Sound Forge三下两下就能修补干净,还原给你天籁之声的真实面目!
3. 用Diamond Cut Live专用降噪软件更加细致
前面介绍的两种降噪方法都是以音频编辑软件为基础的,它们只能对静态噪音进行消除,不能实时对话筒输入(唱卡拉OK录音时)信号进行处理,而下面将要介绍的一款专用于噪音消除的软件Diamond Cut Live(简称DC-Live)就能做到这一点。它除了提供更加细致的降噪参数调节和更加广泛的降噪途径选择,而且能够做到Live现场降噪。现在你尽可以对着话筒高歌了,DC-Live能解除你的后顾之忧,它象一个滤网,过滤掉录音环境的噪音,保留下你优美的歌声。还不动心?快来试一把吧!
启动软件并用File-Open Source打开将要进行处理的音频文件,显示在屏幕上半部分。在上方工具条中陈列出了DC-Live提供的4种降噪方法,它们可以从动态、谐波、滤波器、脉冲4个声学角度分别进行作用。先不必在意那些复杂的参数,只须选择相应方法的预设值就行了,DC-Live已经为你做了最周密的降噪计划,丰富的预设值绝对能够满足你的各种需求。 调整完毕之后按下Run Filter会在原波形文件下方生成一个新的波形文件,用空格键就可以听到效果,其惊人的表现已经让我们对它专业的品质不容置疑了,可是最诱人的Live现场降噪还在后头呢! 选择工具栏上的Live按钮弹出对话框,从Preset中选择一个针对人声的Speech预置参数,这时会看到各种降噪模块、音频效果器从前到后依次连接起来,我们的声音就是从这条连接线的入口进来经过若干处理之后再以纯净的声音从出口出去,只是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很短,基本上我们察觉不到,这就是现场降噪的秘密。掌握它之后再次录制卡拉OK演唱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噼噼叭叭的杂音乱响的情况了,非常实用!
其实噪音在电脑音频制作以及多媒体应用中给我们带来的麻烦远不止上面所述几点,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声音质量,甚至带来非常刺耳的听觉效果,因此消除噪音就是提高音质的最根本方法。但音频信号毕竟是模拟信号,通常也只能采取消除噪音所在频率段的原理进行降噪处理,其效果对不同的音频文件也是有所不同的,使用时最好结合多种方法,反复尝试,达到满意为止。 在互联网的http://www.syntrillium.com/cep/proinfo.htm以及http://www.sonicfoundry.com/Products/ShowProduct.asp你可以找到Cool Edit和Sound Forge降噪插件的更多信息,www.enhanceaudio.com你可以找到DC-Live的更详细介绍,快去网上走一趟吧!
在线时间 小时
常用频点的作用及利用频点调整音色
在上一篇介绍COOL以及一些插件的时候我们已经涉及到了一些关于频点的问题```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一些频点的知识以及怎样利用频点调整音色```
0~50hz,这是我们常用的最低频段```这个频段就是强劲的地鼓声的最重要的频段。但是,一定要将人声里面所有的50hz左右的声音都切掉```因为那一定是喷麦的声音。
70~100hz,这是我们获得浑厚有力的BASS的必要频点``同时``也是需要将人声切除的频点。
200~400hz,这个频段的主要用途```是消除人声脏的感觉```可适当的削减```
400~800hz,调整这个频段,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BASS,并且可以使通鼓变得更加温暖。另外,通过增益或衰减这个频段内的某些频点,可以调整吉它音色的薄厚程度。(不涉及到人声处理,所以大家可以忽略这里)
800~1khz,这个频段可以用来调整人声的“结实”程度
1k~3khz,这个频段是一个“坚硬”的频段```在2~3k略作衰减,将会使人声变得更加平滑、流畅,否则```有些人的声音听起来唱歌象打架``你可以利用这样的处理来平息演唱者的怒气!反过来```在这个频段进行提升也会增加人声锋利程度。呵呵```总的来说``这个频段通常被成为噪声频段!太多的话`````会使整个音乐乱成一团```大家可以边预览边试着调整``
3k~6khz,声音在3k的时候```还是坚硬的```那么```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该作什么了吧?至于6k,提升这个频点可以提升人声的清晰度!
6k~10khz,这个频段可以增加声音的“甜美”感觉````并且增加声音的空气感,呼吸感。
10k~16khz,提升这个频段会使人声更加华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首先确认这个频段内是有声音存在的``否则的话——你所增加的肯定是噪声!(啊!耳朵怀孕了~哈哈``)
OK``频点的一点基本常识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下面我开始来针对个频点的特点来对人声的音色进行调整吧````
涉及插件: waveC4& & Ultrafunk Multiband& & Ultrafunk&&Equalizer&&
1、对男歌手的音色频率调节
男声基音频率在64-523Hz左右``泛音可扩展到7-9kHz。
要求男歌手的声音要坚实```音色要有力度```但又不至于造成模糊不清。因此```对男歌手音色频率调节要求在4个频率段进行处理,如图1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图1
根据男声的泛音结构,依频谱曲线为据,对男歌手在4个频率段进行加工处理的手法是:
(1)对64-100Hz做小的提升```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一些浑厚感``也是男低音的音域;
(2)在250-330Hz做大的提升``因为男声基音的主要频率在这个区域```提升此频段可增加基音的力度;
(3)对1kHz左右频段做小的提升```这样可保证泛音的频率表现```增加音色的明亮度``这个频段可延续至3-8KHz;
(4)10kHz以上频段可做平直处理。
```````````````````````````````````````````````````````````````````
2、对女歌手的音色频率调节
女声基音频率在160Hz-1.2kHz左右``泛音可扩展到9-10kHz。因此``要使女声得到最佳音色表现```应在4个频率上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
& && && && && && && && && && && && && && && && && &&&图2
女声音色表现为圆润、清晰、明亮。
女声歌手的4个频率加工处理的手法是:
(1)160Hz以上``频率低于女声音域``不做提升处理;
(2)250-523Hz音区是女声主要音域```做提升处理```以增加基音的力度和丰满度```是女声的低中音区;
(3)对1-3kHz频段进行提升``其目的是为了使音色结构的泛音表现出良好的频率导通特性``使音色更加完美```同时可增加音色的明亮度;
(4)10kHz以上频率给予小的提升```目的是为了使音色的色彩有足够的表现力```可对音色微小``细腻的部分加以表现。
```````````````````````````````````````````````````````````````````
3、对鼻音严重的音色处理
鼻音产生的原因有2个:一是生理上的原因```生理机体有缺陷;二是发声方法或者训练方法不正确```而造成鼻腔共鸣过强。
改善鼻音严重和方法应在四频段均衡器上进行频率处理```如图3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图3
(1)对64-100Hz频段进行大的衰减```以消除鼻音严重频带;
(2)对100-200Hz进行衰减```以消除鼻音哼声;
(3)250-330Hz频段略做提升```以增加语音的力度;
(4)3.3kHz左右频段做较大的提升```以增加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5)对10kHz频段做小的提升```为的是加强高频泛音的频带表现。
对音色和处理应切掉低音频率```这样就相应地增加了音色的清晰度。如果在3KHz频段做较大的提升```也可明显地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
```````````````````````````````````````````````````````````````````
4、对歌手音域较窄的音色处理
有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女歌手```其音色在高音区域范围很窄```声音单薄、刺耳,音色缺乏深度感。因此```对声带窄的业余女声演唱者可用四段均衡器进行音色处理``如图4所示。
& && && && && && && && && && && && && && && && && &&&图4
对其音色处理着重于音色改善```提升基音区频率```以增加音色厚度;衰减中高音区频率```以消除高频噪声。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250-330Hz频段应予最大的提升``其目的是提升基音区频率``增加音色的浑厚度;
(2)1KHz频段则不提升````以减小音色刺耳的中高频成分;
(3)4KHz频段左右应进行较大的衰减````目的是消除尖噪的高频噪声;
(4)对10KHz频段进行最大的衰减````消除由于声带音色不纯净而产生的高频噪声。
对业余歌手的音色改善应以明亮而不刺耳````圆润而不纯净而产生的高频噪声。
```````````````````````````````````````````````````````````````````
5、对童声音色的频率处理
童声不分男声女声```与女声歌手音域基本一致```这时因为童声音域的频带与女声音域的频带相似````所以其调音的方法也和女声歌手的调音方法相仿。
好了```罗嗦了半天````估计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了吧?啥`?还是不清楚?那你打死我好啦```我真的没办法了````或者你自刎吧````哈哈哈!
在线时间 小时
均衡器的调整方法:
这是转载自别我老师的录音教程 1.均衡器的调整方法:
超低音:20Hz-40Hz,适当时声音强而有力。能控制雷声、低音鼓、管风琴和贝司的声音。过度提升会使音乐变得混浊不清。
低音:40Hz-150Hz,是声音的基础部份,其能量占整个音频能量的70%,是表现音乐风格的重要成份。
适当时,低音张弛得宜,声音丰满柔和,不足时声音单薄,150Hz,过度提升时会使声音发闷,明亮度下降,鼻音增强。
中低音:150Hz-500Hz,是声音的结构部分,人声位于这个位置,不足时,演唱声会被音乐淹没,声音软而无力,适当提升时会感到浑厚有力,提高声音的力度和响度。提升过度时会使低音变得生硬,300Hz处过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混响,则会严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中音:500Hz-2KHz,包含大多数乐器的低次谐波和泛音,是小军鼓和打击乐器的特征音。适当时声音透彻明亮,不足时声音朦胧。过度提升时会产生类似电话的声音。
中高音:2KHz-5KHz,是弦乐的特征音(拉弦乐的弓与弦的摩搡声,弹拔乐的手指触弦的声音某)。不足时声音的穿透力下降,过强时会掩蔽语言音节的识别。
高音:7KHz-8KHz,是影响声音层次感的频率。过度提升会使短笛、长笛声音突出,语言的齿音加重和音色发毛。
极高音:8KHz-10KHz
合适时,三角铁和立叉的金属感通透率高,沙钟的节奏清晰可辨。过度提升会使声音不自然,易烧毁高频单元。
2. 平衡悦耳的声音应是:
150Hz以下(低音)应是丰满、柔和而富有弹性;
150Hz-500Hz(中低音)应是浑厚有力百不混浊;
500Hz-5KHz(中高音)应是明亮透彻而不生硬;
5KHz以上(高音)应是纤细,园顺而不尖锐刺耳。
整个频响特性平直时:声音自然丰满而有弹性,层次清晰园顺悦耳。频响多峰谷时:声音粗糙混浊,高音刺耳发毛,无层次感扩声易发生反馈啸叫。
3. 频率的音感特征:
30~60Hz 沉闷 如没有相当大的响度,人耳很难感觉。
60~100Hz 沉重 80Hz附近能产生极强的“重感”效果,响度很高也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可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作用。
100~200Hz 丰满
200~500Hz 力度 易引起嗡嗡声的烦闷心理。
500~1KHz 明朗 800Hz附近如提升10dB,会明显产生一种嘈杂感,狭窄感。
1K~2KHz 透亮 2800Kz附近明亮感关系最大。
2K~4Kz 尖锐 6800Hz形成尖啸,锐利的感觉。
4K~8Kz 清脆 3400Hz易引起听觉疲劳。
8K~16Kz 纤细 >7.5KHz音感清彻纤细。
均衡器的发展趋势
运用数字滤波器组成的均衡器称为数字均衡器,数字均衡器即可作成图示EQ,有可做成参量EQ,还可以做成两者兼有的EQ,它不仅各项性能指标优异,操作方便,而且还可同时储存多种用途的频响均衡特性,供不同节目要求选用,可多至储存99种频响特性曲线。SONY的SRP-E300是一款多功能2通道的数字均衡器具有10段参量均衡和29段图示均衡,可同时或独立工作,带有限制器和噪声门功能,高精度的48kHz取样,20比特线性模数/数模转换;带有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RS-232C C接口,可用于外部遥控,,它的出现会逐步淘汰普通的模拟均衡器,是一款专业音频扩声领域具有极高性价比的产品。
嗯,这篇文章很好,值得借鉴。不过其中有些观点我不是很同意。
首先,20~40这个频段声音的大部分感觉是松软的低音,而不是强劲有力,通过试验就可以知道。看看给地鼓提升这个频段会有什么效果。
2、40~150是声音的基础没错,但是绝占不到70%,而且人声的鼻音也不在这个频段,大概在250左右。
3、150~500这个频段,是一个要在处理的时候非常小心的频段,绝不能靠提升这个频段来获得人声的力度。稍不小心就会一团遭。
4、“300Hz处过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混响,则会严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应该说只要在低频部分加混响,都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当然,在现在的混音技巧中,这个规则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因为,我们经常会在欧美及港台的录音室里见到他们为地鼓和贝司加超短程混响。关于这个,以后我会详细讲。
在线时间 小时
录制人声的一点窍门(傻瓜教程)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你做的是音乐还是歌?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歌就不是音乐,我的意思是你要把歌和纯音乐分开,在歌里,人声是绝对的主导。所以,正确的处理歌里的人声在整个歌里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现在,我们从准备工作入手,首先你得有一个像样一点的话筒,千万别相信别人说的一两百元的话筒就能录出专业的人声。那些卡拉ok话筒尤为明显,由于过分地夸大中频段、而且往往为了不出杂音把高频削掉了,这样的话筒当然录不出清晰的人声,好多朋友在单独用卡拉ok话筒录音的时候觉得人声还可以,但是做完整个音乐混缩的时候才发现人声含混不清,不管怎么弄都不好听,就是这个原因。同样的道理,有些人刚开始用akg这样的话筒的时候觉得很不习惯,认为噪音奇大,声音发尖,其实对于人声来讲,我认为清晰亮丽的高音频段非常重要,比如有一些流行歌曲本身混响较大,混缩时就非得再把高频提升一点,要不然混响不够,要不然含混不清,这就待后面再讲了。我的建议是录音时用耳机听回送,基本上听不到环境噪音和电流声就可以了,当然专业一点的话筒阻抗比较大,没有话放听起来可能吃力一点,所以最好弄个话放或者弄个大功率耳机。
  好了,提归正转。现在开始录音!
  现在做第一步工作,降噪。
  有人说了,降噪我会啊,选取一段噪音波形为样本,然后再整体降噪呗,慢着,这个地方就容易出问题,首先你要听一下噪音属于哪一类?在人声里占到多大的比重。看这个噪音采样(图一),这是一段人声静音时的环境噪音在COOLEDIT里的噪音采样。(有关具体步骤请参阅胡戈和张俊在www.gigastudio.net上的有关文章,在此不详述)这段频谱的噪音量实际上已经非常小,而且主要是非常高频的电流声,这样的噪音是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解决的,但是如果噪音的量比较大,而且参杂了许多中高频的环境噪音的话,我建议你不要用这个方法,因为这样会吃掉你的声音,还会让人声产生吭吭巴巴的现象。所以我建议这个方法要慎用,而且采样的时候尽量采最小最平直的一部分噪音。如果降噪完毕在人声中间还有噪音啊、喘气声啊,我建议你直接把那一部分静音,这样尽管人声里还有一点噪音,但是被人声掩盖,人声间歇时又是静音,整个人声就会听起来比较干净。说一千道一万最好是录音的时候就把好关,尽可能的减少噪音录入。
第二步,音量
  音量也是人声是否清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废话)。
  录制完成一轨波形后,先看看波形的纵向大小,一般振幅在2-2.5左右声音比较好。然后在混缩的时候用这样的办法判断你的人声音量是否合适:
  把监听音箱的音量关到最小,然后稍微开一点,这个时候因该只能听到人声比较清楚,其他的声音都若隐若现,然后再开大一点,这时候可以听到吉他、贝司泛音、嚓的声音比较清楚,然后把音量开到一般状态下,这时候鼓和贝斯清楚的铺开了。然后把音量整个放到最大,听一听什么东西录爆了。实际上这是人的耳朵的听觉特性决定的,先是接近人声的中频,然后是中高频,然后是低频。
  做音乐和听音乐的人不同之处在于,做音乐的人往往要试着听清楚每个细节、每种声音,但听音乐的人往往只注意他想听到的,所以在一首歌里,人声是一定要让别人听清楚的。试想你自己路过一家音像店,无意识的听到了一首歌,你注意的是什么?-----是歌手唱歌的声音。我认为合适的音量和混响是构成声音清晰与否或者靠前靠后的重要组成。
第三步,压限
  完成了上面的一些工作以后,下面开始最重要的两步工作:压限和混响
  首先讲压限在人声处理中的合理使用,如果你还不懂什么叫压限,那么请你去看看胡戈的文章《动态大法》,简而言之,压限就是一个音量调节钮,在你声音太大的时候给你关小一点,在你声音太小的时候给你提升一点,是你的音量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平均的线上。我常用的是wave3.0插件包里的rcl,但是通过试验我发现wave3.0的多段压限器c4更适合处理人声。请看下面两个预设值(图二、三)
这是c4里预设的一个vocal的压限值,大致你可以看出:纵向是音量值,在正负6db这个范围内(紫红色范围内)是正常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进行处理。然后你可以看出横向分出了4个区域,这才是c4的精髓所在----分段压缩,事实上,有了c4以后,我已经很少对人声在做什么均衡处理了,静态的均衡总是在这里合适在那里又不合适,调来调去非常麻烦,而c4的均衡和压限一样是动态的,而且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下面我着重讲一下这种动态的均衡和压限结合的好处。
先这样讲吧,假设你的作品里有四个乐器,贝斯、吉他、鼓、铺底弦乐再加你的声音,从频段来讲,贝斯和底鼓在低频段,高把位的吉他和高音区的弦乐在高频段,然后及他的中音区、贝斯的泛音、弦乐的中音区、你的人声都在中音区,这只是我们的划分,事实上每种乐器混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这样明显地划分,往往在各个频段划分的地方重合了一大队声音,这样的结果是各个乐器听起来都不明显,全部参杂在一起,一会儿听不到贝斯了,一会儿人声又蒙了。c4的作用就在于将效果分致于各个频段,通过动态的压限和均衡将各个频段的声音清晰化,比如说贝斯,通过处理,就老老实实的占据了低频,超过低频的声音就被压掉了,这样该是哪个频段的声音就在哪个频段,大家相安无事,谁的声音都清晰可辨了。所以我一般在最后混缩前要用c4处理(应该是梳理)一遍。通过这样大概的解释,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点认识,如果不太懂,没关系,反正我们这次只讲人声的处理,看下面这个:
这也是c4的一个预设值叫pop vocal,你注意看看和上面那个标准的人声处理有何不同?(像我刚才讲到的,POP的人声因为常常加很多的混响,所以为了清晰一般要将高频提升一点点,因为在声音里高音的指向性最强,低音最差。)看那个紫色的区域!在3K的时候开始提升一直到16K,这就是一般人声音的主干部分(也是最清晰最好听的部分)如果你录的人声是男低音或女高音,你可以手动把4k那个地方的灰色小卡子调整一下,然后相应的调节均衡的量,一般来说没有固定的预设值,在我录《生于七十年代》cd的时候,由于歌的风格和配器的不同,我调整的值也不同,《习惯》这样重一点的东西,我把紫色部分整个拉下来了一点,高音区也不上调,和整个音乐配起来,人声就融入其中了,而《凸凹》则相反,基本上就用了上面这个值处理,试想想如果整个音乐偏向中低频,你的人声尖利地在高频是怎样的感觉(除了刻意的音乐试验),所以有人说总感觉人声和音乐融不到一起,出了合适的混响度之外,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从mastering的角度来说,合理平均的将声音分配到各个频段,整个音乐才会显得饱满,你的工作就是将该去哪里的声音分配到哪里,别叫他乱跑而已。怎么样,找出你的人声文件,自己听听你的声音然后调整着看哪一段频率是最动人的,对了,我建议你在CAKEWLK或SAM里作为效果插件使用,不要对音频进行破坏性处理,否则做坏了后悔不说也不太方便。
实际上,压限还要和混响一起来使用,左右权衡才能试出来最好的声音,下面就来看看我的混响处理方法
第四步:混响
我用过很多的混响器,独立的和插件,两年前我还觉得软件混响甚至比不上卡拉OK的混响,(主要是CAKEWALK自带的那些混响器给我留下的坏印象),但是这两年间软件和硬件的突飞猛进不由得让人对软件的能力刮目相看,我所看好的软件效果有两类,一类是MASTERING类,我认为2年内混缩软件一定会和大型的录音棚平分秋色;第二类就是单独的效果器插件,像压限和混响类的插件,已经完全具备了和上万元的硬件设备竞争的资本。
说了这么多,就我个人经验和喜好来讲,对于人声,我常用的混响效果器有TC NATIVE REVERB和ULTRAFUNK FX-REVERB,前者号称可与价值数万元的混响器相比,甚至有人说他是最好的效果器,但当我用了后者以后,我个人认为ULTRAFUNK的混响更好,或者在这里说更适合人声,但是混响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人声的不同,混响的比率也不同,只有用你的一对耳朵用心去听才能知道你最适合的混响效果是什么。这里我只讲讲混响器的用法和实例,以作借鉴之用。
如果你仔细地对比这两个效果器,你会发现混响效果器是由几个基本的组件构成的,那就是DECAY (DECAYTIME)、ROOMSIZE、FIFUSE,分别可以理解为延迟的程度和时间、所处空间的大小、混响的模糊(清晰)度。混响的好坏和适合与否大部分是由这几个部分构成的,下面详细讲一下TC NATIVE的各个选项:(以红色箭头所指为序)
1:SHAPE,这里可以调整房间的形状,有三个选项ROUND、CURVED、SQUARE分别为圆形、椭圆形和方形空间(比过我认为如果还能有空间比例调整就更好),要记住这里并不是空间大小,在这里选定了空间形状后,点击上面那个ROM的按钮,才可以调整大小。
2:DIFFUSE,看这个钮上面的图就知道“-”号是越来越清晰,“+”号是越来越模糊
3:COLOR,这个选项很有意思,他把混响度对声音的影响形象地比作“冷”和“暖”,左下为最暖,右上为最冷。
4:PREDELAY,延迟的时间,以毫秒计算。
5:VALUE,所有的ROM、DECAY、SIZE的值都可以通过它来调整,还包括了一些预设值在里面。
6:干湿混合度,IN为输入的原声,OUT为加了效果后输出的声音,MIX为加效果的量。
1:LOW CUT和HIGH CUT:低于某一个值和高于某个值的部分将会被被剪切掉,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加入混响的声音比较集中在某个频段上,对于人声来讲,极低和极高的频段加上混响都会带来干扰,声音或发蒙或混浊不清。
2:这一部分可以参照上面TC NATIVE的部分,不作细述。
3:这一部分我认为才是精华所在,浅蓝色的部分是低音区的混响量,更浅蓝色的部分是高音区的混响量,每个人的声音不同,男声和女声也不同,我认为对于人声,混响加在不同的频段上是不同的,这个量因人而异,把你的声音调出来,细细的调整这个值,试试看给高音区和低音区加不同量的混响,上下左右细细的调整,你会找到一个最适合你的值,这时你的声音应该是这样:把人声混到音乐里,你不大能听得出加了混响,应该是清晰干净的人声,单独听人声,应该是圆润通透,混响是让你的声音不发干、发涩,而不应该让你的人声带着回音像是从天国传来。试想一下,你和歌手面对面处在一个很大的录音棚里,他的声音虽然带有混响,但让你来听仍然是很清晰很直接的。含混不清的混响会让你的人声像隔了一层东西或者相隔甚远。切忌切忌!主唱的人声是一首歌里最直接最主要的部分。
4:这一部分里的前三项和TC NATIVE一样,不过最下面的WIDTH里有一些选项,是你让你的声音集中在中间还是更宽广,多试试看。
在PRESETS里还有一些预设的选项,你可以调出来试试看各个调节钮有什么变化,都有什么作用,然后大胆的调试,直到找到你认为好的混响,然后回到歌里,将人声混在歌里听看效果如何,如果不行,再回来调整。这是个耐心而又细致的工作,记住:慢工出细活!
--------------------------------------------------------------------------------------------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写得很浅,希望高手指正,也希望得到反馈,和大家交流共同进步。这里提到的软件在我的站上的下载里就有,没有的朋友可以去下来看看。
其实我认为理论都是死的,每个人的声音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不一定上面说到的方法和软件就适合你,关键是自己多试多想,找出你最美的声音,加上最适合的效果,如果你也有什么心得,到我的论坛上说来听听,好吧!
……全文完……
在线时间 小时
混音時所需注意的事 (转载)
...........在講到錄音工程時,一般都比較強調錄音的過程或技巧,最後的混音過程反而較容易被忽略。事實上混音是相當重要的環結;一個不好的混音結果即使送到最好的mastering studio只怕都很難再修正。也因此混音的技巧及應注意的事情有不少。現在就讓我們來談談其中幾件比較常見的問題與解決方式。
關於compressor的使用:
...........混音時常會用到compressor,它的好處除了讓整體音量得以控制在一定範圍,也可以使音性聽起來較為punch。但是不適當的使用也容易造成以下的幾點問題。
1)若將mix好的東西再作全面性的compress,會使最大聲與最小聲之間不同之差距減少許多,整個聲音的表現可能會因為太平均反而失去了原來的感覺。
2)如果將compressor的最高peak level設在大約與未壓縮前的最高peak level相同之處,則其結果平均level必定會提高。主觀而言,是可使音樂更有能量。然而,一個聲音會感到較大聲通常是有較小聲的聲音與其作對比,因此當compress太大時,會有使音樂的聲音更小聲的危險。
3)當壓縮mix時,可以將compressor的attack time通常會讓它長一點,促使一些瞬間的聲音如打擊樂器增加其punch,更有力。這真的要用耳朵去聽,去判斷。當然怎樣才是最佳的設定會因為每個音樂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另外要注意的是,並非每種廠牌型號的compressor皆可用在整體的混音上。
關於exciter的使用:
...........混音時也常會用到exciter,它的原理在於以原始之訊號為基礎,合成出harmonics來補捉mix當中不足的部份。通常這樣的結果會變得音性比較亮麗。它的好處除了強調某段相對於dynamic signal之頻譜,使瞬間之聲音有更高之解析度,也在於使聲音在廣播系統(如廣播、電視等)中更standout出來。然而如compressor一般,exciter也常被人濫用。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沒有決對的必要,在混音時不要隨意使用exciter。
關於監聽系統的使用:
...........令外在final mix完成前,應該用不同的監聽系統作測試,這其中包括汽車音響及家用音響等。有許多人喜歡用大型的監聽喇叭來做混音。那樣的音量及氣勢的確迷人,但卻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至少決不能是唯一的選擇。因為大型的監聽喇叭很容易造成誤導,而那樣的低頻在一般人的汽車音響及家用音響卻完全無效。所以最好用不同的監聽系統作測試。另外避免在高分貝之狀況下作混音,那會影響你對於聲音之判斷,因為人耳對於高分貝的音量時的高低頻反應並不同於低音量時的反應。事實上一般人的聽音樂習慣也往往都是中等音量以下。
其他應注意的事項:
...........最後在混音到DAT之前,也要注意將取樣頻率(sampling rate)應設在頻率設在44.1kHz,而不要使用48KHz。 因為CD的取樣頻率是44.1kHz,如果你錄成48KHz,最後反而要再轉換(convert)到44.1kHz。即使是數位式的轉換,還是會使品質失真。另外將瞬間最高值維持於-3至-6dB之間,在安全headroom及S/N比下錄至DAT 。因為任何型式的數位錄音在超過0VU以上,已沒有任何空間,很容易失真,且數位的失真很容易聽得見。 當然如果有類比的1/2吋錄音座,也可嘗試混音到類比盤帶上。1/2吋錄音座在正常的操作下的音性相當溫暖且飽滿。最後記得要作一個safty copy!!
最後如果覺得混音的結果不理想,可依下列方法檢查:
1.回到最原始的rough mix,去掉EQ及效果器,從頭開始,並用mono check此rough mix是否有相位抵消之狀況,並注意pan的位置是否正確。
2.是否在同一時間出來太多東西,是否這些東西皆是必需的?如果都要,是否有些東西的可以音量一點?
3.在中音部份是否將mix弄得有些雜亂,或是和bass部份混在一起?如果是,用EQ將這些聲音修薄,這樣的結果讓它們在單獨聽時或許會有點奇怪,但往往在mix當中時會顯得很適當。例如: 你可嘗試用EQ 慮掉一些低頻,可使mix中頻部份更清析,乾淨些。
4.如果你仍覺得有問題,重新調整鼓與bass的balance,再將人聲加上去,然後加上主要樂器看看是否有改善。
5.效果器要謹慎使用。很多時候,人們往往使用太多效果器,或Reverb加太多,以至於訊號減損或聲音糢糊。
6.有時在final mix加exciter對於聲音清晰度及細膩度之改善,有相當大之功效。
7.如果以上的方法都試過之後還是無法解決問題,那除了再試幾次之外,只好重錄了!
在线时间 小时
动态与压缩器
动态与压缩器
(来自互联网,作者不祥)
问题:录制人声音轨时总是感觉不到位,听起来有点太硬,又显得太软,始终得不到足够的冲击力。
解决方式:首先控制该轨道的动态,衰减最大波峰与平均电平间的那一部分。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人声音轨,得到丰满而有冲击力的音色。同时,最大波峰值降低后,整体音量又有了提升的余地。这就是为什么该用压缩器。在音频软件中,你可以衰减一些峰值,因为有很多最大峰值可以适当削减,但对音质并无影响。
缺陷:通常,音轨的动态受到控制后,声音会因动态的收缩而产生张力,但同时高频也会随之损失,声音会显得呆滞、黯淡。有得必有失嘛!所以,压缩器的调整在正式录音前必须反复试验。这有时候的确很费时间的,但随着经验的逐渐丰富,完全可以凭直觉来测定。(哈哈,到那时候又要玩创意了。可别小看压缩器的处理能力,高手绝对可以在压缩器上玩音色创意的!)
对于初玩压缩的朋友,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压缩器的使用方法,也请高手们指正!
1.压缩器上设置: Threshold= 2.5:1 attack= 10ms(毫秒) Release= 150ms(毫秒) Gain= 0dB 如果可以选择Soft/Hard档,则选Soft。
2.一边试音一边仔细听,慢慢调Threshold,直到发现声音开始有变化了。这完全凭你的听力,有一对好耳朵就占了不少便宜。不过大多数压缩器上有指针显示,通常Threshold值在-5dB与-20dB之间,视实际情况定。
3.把压缩器调到Bypass档,仔细比较原信号与压缩信号的不同。这里可以把Gain适当提升(但要非常谨慎),以均衡音量差异。然后继续调Threshold,直至满意。
4.要得到较丰满的音色,可以试着逐渐提升Ratio。如果经验不够足的话,劝您调试时不断比较原信号与压缩信号的差异。(用Bypass即可) Ratio值通常在2:1与8:1之间,无特殊目的一般不会超过10:1。过压缩(OverCompressing)只会导致声音干涩、无生气。(这点切记!)
5.如果在声音的段落间听到因压缩器产生的静噪,可以适当提升Release时间,当然也可以再提升一点点Threshold。如果发现有些声音变得“口齿不清”,没有自然的棱角,则可以调节Attack时间,或适当衰减一些Ratio。
压缩器的使用很大程度决定于你的经验和听力,以上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有机会,应该尽可能多比较一些压缩器的工作情况,真正的经验也是此而来的。一位好的制作人员首先就该有非常强的职业敏感性。几乎每个优秀的录音师、制作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观察他们的工作步骤,从中学到的要比书本上的多很多很多。
软件压缩器现在也非常多,有些的确非常棒,你也别小看了,嘿嘿。不过记住,软件压缩器一般作为中、后期制作时用。即,录音结束后使用。对于象我一样家里买不起压缩器的来说,软件压缩器真是救星!(因为以我的经验,压缩器就得买高档的,否则实在不如不买。压缩器又是价比天高的东东,哎...)从使用方式看,和硬件压缩器没太大区别,毕竟原理是相同的。而且,现在很多音频处理软件(如SoundForge,CoolEdit pro,WaveLab)都有音频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帮你处理一些难以凭耳朵判断音色特征,再者,您还可以对不同的段落做不同的压缩处理。如果你非常习惯看波形的(如我之流,有时连声音也不听,只看波形。),那更好,一看波形显示结果,就能判断出哪些波峰可以适当衰减,比调硬件压缩器“舒服”多了。然而缺点是,前期录音设备要尽可能好一些。(失真度,机器本身造成的各种增益、衰减,信噪比,拾音动态,这些指标都要尽可能好一些。)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期有很多地方很难在电脑上改的,除非你对音频理论、规律和音频软件非常有技巧,那的确也可以“偷梁换柱”。
所以,和传统录音一样,录音前你必须仔细考虑好你需要什么音质?留出多少余地给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时,因为首先强调整体效果,有时不得不对人声或乐器的音色再做修整,如果前期录音不做充分考虑,往往后期就麻烦了!)
在线时间 小时
对歌声音色的调节(转载)
歌曲的演唱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演唱技巧,所以也就要求音响效果把不同风格的各种类型的演唱都完美地表现出来。美声歌曲是体现音色优美;民族歌曲是体现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通俗歌曲是体现深沉的情感;而摇滚歌曲则是体现强劲的激情。由于歌曲的风格有所不同,其音响处理的要求也就不同。
话筒的选择
1、美声歌曲演唱话筒的选择
演唱美声歌曲时应该选用频率响应范围很宽的电容式话筒,安装在高话筒架上,进行远距离的拾音。在艺术舞台上演唱,话筒与口型的距离一般在20-60cm之间。在大奖赛演唱中,话筒与口型的距离一般为60-80cm.其高度在人脸与口型以下,这样可以将脸露出画面。这种远距离拾音有一定的混响反射声进入话筒,使音色变得混厚、自然、有弹性和空间感。
之所以选用电容式话筒拾音,是因为电容式话筒的频率响应范围宽,它的高频上限可达18-20kHz。因为美声发声方法音色优美,它的泛音数量多,高频泛音频率很高,高音乐音的高频泛音可达10-20kHz。所以,需要用电容式话筒进行拾音。因为这种话筒可以将歌声中所有的高频泛音的成分全部拾入话筒,并转换成音频信号。由于电容式话筒的灵敏度比较高,所以不可以用手持方式使用话筒。如果话筒离口型太近,会造成话筒过荷失真现象。有些音响素质不高或缺乏音响知识的歌手常常不理解这个道理,一味追求口型离话筒过近,因而造成响度虽然很大,但失真度也变大,使音色变得很差。
具体的话筒型号可选择CRI-3型、CRI-5型和CRI-73型等。
2、民族歌曲演唱话筒的选择
民族歌曲的范围比较大,有些歌曲近似于美声风格,也有些歌曲近似于通俗歌曲的风格,所以其话筒的选择也各有所不同。在艺术舞台上演出民族歌曲时,也应选用电容式话筒进行拾音。但是,口型与话筒的距离要比美声歌曲演唱近一些,一般为20-40cm,且略低于口型位置。在歌舞厅演唱时可使用手持式动圈式话筒进行演唱。
3、通俗歌曲演唱话筒的选择
演唱通俗歌曲时应选用手持近讲动圈式低灵敏度话筒,因为通俗歌曲是以深沉的情感为主要特点,所以应采用近讲、近距离拾音方式。这样就缩短了歌声音源与听音者的距离。从聆听心理学角度上讲,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用话筒与口型很近的拾音方法拾取的是完全的直达声,虽然感情亲近了,但是音色却变得很干涩,这就必须进行混响(REV)或者是回声(ECHO)的加工处理。处理以后才会使音色变得丰满、混厚;否则,音色显得干瘪、单调、乏味。所以,演唱通俗歌曲的人声必须要经过混响或者回声效果处理,才会使歌声变得悠扬、深沉、混厚、感人。
具体的话筒型号可选择森海塞尔e835(S)、e845、e855、SHUER SM-58型。德国拜亚动力和美国EV也是不错的品牌,有相应的型号可供选择,还可选择AKG D-95型、AKG D-330型、EV N/D-357型、EV N/D857型,以及日本三角牌AT-818型等。
几种典型演唱的调节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演唱,在调音台上的四频段均衡器中对其音色进行频率修饰和处理方法:
1、对男歌手的音色频率调节
男声基音频率在64-523Hz左右,泛音可扩展到7-9kHz。
要求男歌手的声音要坚实,音色要有力度,但又不至于造成模糊不清。因此,对男歌手音色频率调节要求在4个频率段进行处理,如图1所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根据男声的泛音结构,依频谱曲线为据,对男歌手在4个频率段进行加工处理的手法是:
(1)对64-100Hz做小的提升,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一些浑厚感,也是男低音的音域;
(2)在250-330Hz做大的提升,因为男声基音的主要频率在这个区域,提升此频段可增加基音的力度;
(3)对1kHz左右频段做小的提升,这样可保证泛音的频率表现,增加音色的明亮度,这个频段可延续至3-8KHz;
(4)10kHz以上频段可做平直处理。
2、对女歌手的音色频率调节
女声基音频率在160Hz-1.2kHz左右,泛音可扩展到9-10kHz。因此,要使女声得到最佳音色表现,应在4个频率上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女声音色表现为圆润、清晰、明亮。
女声歌手的4个频率加工处理的手法是:
(1)160Hz以上,频率低于女声音域,做不提升处理;
(2)250-523Hz音区是女声主要音域,做提升处理,以增加基音的力度和丰满度,是女声的低中音区;
(3)对1-3kHz频段进行提升,其目的是为了使音色结构的泛音表现出良好的频率导通特性,使音色更加完美,同时可增加音色的明亮度;
(4)10kHz以上频率给予小的提升,目的是为了使音色的色彩有足够的表现力,可对音色微小,细腻的部分加以表现。
3、对鼻音严重的音色处理
鼻音产生的原因有2个:一是生理上的原因,生理机体有缺陷;二是发声方法或者训练方法不正确,而造成鼻间共鸣过强。
改善鼻音严重和方法应在四频段均衡器上进行频率处理,如图3所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对64-100Hz频段进行大的衰减,以消除鼻音严重频带;
(2)对100-200Hz进行衰减,以消除鼻音哼声;
(3)250-330Hz频段略做提升,以增加语音的力度;
(4)3.3kHz左右频段做较大的提升,以增加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5)对10kHz频段做小的提升,为的是加强高频泛音的频带表现。
对音色和处理应切掉低音频率,这样就相应地增加了音色的清晰度。如果在3KHz频段做较大的提升,也可明显地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
4、对业余歌手音域较窄的音色处理
有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女歌手,其音色在高音区域范围很窄,声音单薄、刺耳,音色缺乏深度感。因此,对声带窄的业余女声演唱者可用四段均衡器进行音色处理,如图4所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对其音色处理着重于音色改善,提升基音区频率,以增加音色厚度;衰减中高音区频率,以消除高频噪声。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250-330Hz频段应予最大的提升,其目的是提升基音区频率,增加音色的浑厚度;
(2)1KHz频段则不提升,以减小音色刺耳的中高频成分;
(3)4KHz频段左右应进行较大的衰减,目的是消除尖噪的高频噪声;
(4)对10KHz频段进行最大的衰减,消除由于声带音色不纯净而产生的高频噪声。
对业余歌手的音色改善应以明亮而不刺耳,圆润而不纯净而产生的高频噪声。
5、对童声音色的频率处理
童声不分男声女声,与女声歌手音域基本一致,这时因为童声音域的频带与女声音域的频带相似,所以其调音的方法也和女声歌手的调音方法相仿。
演员口型与话筒的距离
演员与话筒的距离可分成三种,主要为近距离拾音、中距离拾音和远距离拾音。
1、近距离拾音
话筒的音源的距离为1-5cm,适合于低语调的主持人和通俗歌曲的演唱者。
近距离拾音最适合低音语调主持人的语音拾音,其声音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因为音源和话筒很近,是绝对的直达声,所以音色纯净、清晰度高。
对语音进行均衡处理的要求:
(1)对100Hz频段衰减3-6dB,因为有近讲效应,话筒与口型很近,所以低音频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200-300Hz频段提升3-6dB,这是语言的基本音域;
(3)1-2kHz频段提升3-6dB,可增加音色的透明度,提高清晰度;
(4)8kHz以上频段衰减3dB,以减少高频率噪声,因为语音的高频泛音比歌声要少。
不使用效果器,使主持人音色具备真实感、亲切感。
2、中距离拾音
话筒和音源的距离为5-10cm,适合于民族唱法的拾音。
中音语调的主持人话筒和口型相距5cm;民族唱法歌手口型与话筒相距5-10cm.中音语调主持人声音特点是轻松、活泼、开朗、爽快,使整个歌厅的气氛比较活跃。
民族歌曲要求发声、吐字、共鸣要清晰、明亮、纯净,具备民族风格与特色。均衡器应进行如下调节:
(1)对100Hz频段不提升不衰减,因为没有近讲效应;
(2)256-440Hz频段应提升3-6dB,为的是增加基音的力度;
(3)对1-3kHz频段应提升3dB,使音色清透,明亮;
(4)对10kHz频段提升3dB,以增加音色的表现力,提高音色的解析力。
3、远距离拾音
话筒和音源和距离为10-20cm,适合于美声唱法的拾音。
顾名思义,美声讲究音色的优美,发声要经过专门训练,所以音色的泛音数量较多,幅度也比较强,整体音色的泛音结构比较丰满,因此,要求电声系统要有足够的宽频带,才能使低频泛音、中频泛音、高频泛音都不被阻拦地顺利通过。要使音响系统有良好的频率传输特性,可以作如下的频率处理:
(1)低频段应提升3-6dB,这样可以增加音色的丰满度和浑厚度;
(2)256-315Hz频段应提升3-6dB,这样可增强基音的力度;
(3)1-2kHz频段应提或3-6dB,这样可以增加音色的明亮度
(4)10kHz以上频段应提升3-6dB,这样可以增加音色的高频泛音表现力,提高音色的解析力。
远距离拾音时,如果想用动圈话筒(CD型),距离可为5-10如果使用电容式话筒(CR型),距离可为20cm左右。
话筒角度的选择
(1)近距离拾音——多用于通俗唱法,话筒和音源的距离为1-5cm,角度应为15°-30°,这样可避免低频气团的噗噗声。如果话筒与口型成0°时,气流声很重,容易产生低频噗噗声;而话筒与口型成15°-30°时,音色的低频、中频、高频声带较为均衡。当话筒置于45°-90°时,语音气流掠过话筒振膜,使音圈振动减小,所以低频声音小,相对高频成分比例增大,但总音量变小。
(2)中距离拾音——适用于民族和美声唱法,话筒和音源距离为5-20cm,角度近似为15°。
(3)远距离拾音——适用于美声和某些乐器的拾音,话筒和音源的距离为10-20cm以上。一般拾取多个声源,例如一个声部、提琴群声。话筒的辐射角的轴线应对准音源,即角度为0°。
在线时间 小时
给菜鸟看:EQ(均衡器)的用法
先介绍下个频段的作用效果,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
超低音:85hz以下
包括bass和地鼓。在这么低的频率下,听不出任何的音符。
这个频段基本不能乱动,否则监听和耳朵会一块摧毁。
而咱们录歌,这个频段全是噪声,cut吧。
低音:85-250hz
现代音乐精彩的低音是在90-200hz这个范围里,做一些小的提升可以增加现场感,将声音位置后移,增强透明度。
中低音:250-800hz
这个频段的声音不可缺少,但普遍有噪音感,多了会使人心里不适。
如果懂频谱分析,可以根据其他乐器的频段相应调整。其他乐器响度大的频段人声压低,其他乐器响度小的频段人声拉高。
对于更业余的录音,简化的建议是保留250-500hz不动,500-800hz略微降低使音色不要太生硬。
中频:800-6khz
人的听力对这个区域最敏感,人声也都集中在这里。提升这个区域会增强明亮度。具体的调整方案要根据人声音色、录音环境和想追求的效果具体定制。
高频:6-8khz:
这个区域是一般音响的高音部。推进能增加声音的亮度,这是一种作弊的办法,但专业母带处理时都会这么干。
超高频:8-20khz:
这部分是打击乐器中声音清亮的部分,在11-12khz提升可以得到*听起来更好*的音质。实际上商业录音就是用这个方法来让人们以为cd有192k以上的保真度。
但是咱们的录音条件,提升这个频段只能听到hiss就是嘶嘶声,所以适可而止。
再多的说明也没有什么意义,说一下我个人的习惯,是在激励(如果需要)之前做一次eq,用ce自带的graphics eq的premaster eq再把100hz下面的cut掉,这个eq基本上全是按上面说的那一大堆在进行调整;在全部处理完后根据录出来的质量和压限的效果再做一次eq,还是用自带的eq中的classical v或者popband,当然如果压限已经够狠,这一步就不用了不然放到有eq的winamp里就太夸张了。
至于其他用法,这里的人都是自己摸索,反复尝试出来的,wk、香香也不例外,大家总觉得高手有秘诀,这句话对录音后期处理来讲,是不适用的。因为每个人的音色、设备、要求都不同,所以没有统一而简便的方法,只能反复试验。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阿,写给初学者看的,第一次写录音的文章,有什么不对的请高手多多指正,说错了也表笑我~~
在线时间 小时
录制人声时如何巧妙的使用均衡器(转贴)
从严格的定义上讲,人声部分是一首“声乐歌曲”的焦点。不过,要想将人声缩混得十分出色,使它的音色富有穿透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使用大量的电子音乐作背景的时候。所以,这里给大家列举一些有关均衡器的提示和技巧,以便大家提高人声的缩混质量。首先,一定要记住这个“进来什么样”/“出去什么样”的定律:这是得到满意的人声和满意的录音的前提条件。我这里不是想教育你的歌手,也不想唠唠叨叨地希望他或她把烟和酒还有其它什么不良习惯都统统戒掉,也不想讨论话筒和话筒前级功放的选购常识,或者是压缩、混响或延迟效果器的使用技巧。我要谈的,就是均衡器。
超越性能极限
如果你不是刻意追求一种极端少见的人声效果,类似完全压扁的人声、极度尖锐/低音技术的声音,或着是那种长途电话里的声音的话,那么恰如其分地使用均衡器能够极大地增强你音乐的表现力。我的偏好是基本上关掉125到240Hz附近的推子,将2.5到3.5kHz的推子拉下少许以衰减部分dB,这样就可以除去那些十分尖锐的频率,而10到15或16kHz的频段范围则要提升,以便强烈地突出旋律。
所有那些常见的、不定因素(歌手、麦克风等等)将最终决定你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均衡器,不过作为开始,这是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目前的趋势是那种清脆的主音音色,高音清澈透明,低音也很好但不冒尖。 主唱与乐队的混音应当保持恰当的比例, 一开始,我使用高通滤波器将部分低音关掉。有些话筒和大多数的调音台都内置这种滤波器。常用的这些频段范围根据硬件的设计或生产厂家的不同,衰减的频段范围也有所不同(例如:每八度关掉6dB,100周波以下),一般都是从60Hz到200Hz左右。
运用这样的滤波方式可以使贝司的低音部分从声乐轨分离出来,使它适应它的自己恰当的频响范围, 这样也不会和其它伴奏乐器发生频段上的冲突。它还有助于弱化一些破裂音(爆响的扑声以及其它一些辅音),使其不是那么明显。一个好的滤波器应当会将它们全部过滤掉。当然,大多数的人声通常都不会在160左右周波以下有什么作为,所以,将这一部分切掉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其次,在大约125到240Hz的频段范围衰减4到6个dB,是为了使人声从底鼓/贝司/大桶鼓的音响区域中脱离出来。要知道,一下切掉得太多的话可能会导致人声特别地单薄,所以应该循序渐进,每次一点一点地剪切。 此外,即便是在同一首歌曲当中,剪切的频段范围和剪切的多少还应依据歌手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在有些缩混中,主音轨就是一种完全平直的人声,或者只是在录入时加了少量的均衡。不过有时候,一首曲子本身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歌手可能会在几个小节之内突然降低或提升一个八度的音高,这就要求增加均衡器来与乐曲其它声部相匹配。
根据所使用的设备,有许多办法可以可以实时进行均衡器调节。如果用的是模拟调音台,通常的办法是将人声轨分叉到两个调音台的通道上,每个的均衡器设置不同(经常音量推子也有所不同)。然后,你只要根据需要将一个音轨静音,同时开启另一个音轨,或将它们交叉渐变即可完成。
如果调音台的通道不够用了,也可以使用外接的均衡器来进行交替设置,同样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既可以使用调音台的通道插入开关,也可以使用均衡器的经过控制按钮来方便地打开或关闭插入功能。
如果使用的是一台自动化的数字调音台的话,这一切就更是大大地简便了,因为它可以设置自动均衡器变化这样就没有必要将信号分到两个通道了。如果使用数字音频工作站的话也是一样的。
不管使用何种设备,你都应当在音乐中选择一个相对干净的空间(如果没有休止的话,那么歌手的呼吸点应该是最佳选择)来进行变化设置,这样就不会产生爆破音。在整个曲子中,可以根据乐曲的需要进行多次变化。
提高这些均衡器设置技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录音,并且试着去模仿那些你所喜欢的声音,同时避免那些你讨厌的声音
无论是给人声还是乐器增加均衡,其目的都是在于使该声部在声音频谱中找到自己应该的位置,而且不要受到过多的其它的信号的干扰。于是,高端的声音录制要求便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难题。
有些录音的人声部分就特别地明亮,而且还平滑、温暖,一点儿也没有刺耳的感觉。另外一些录音则拥有极为出色的高频,简直就像高耸入云的峭壁,即便缩混很厚,听上去仍然十分自然。
给一个音轨设置均衡有很多方法,不过我通常使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形状平滑的曲线,使用很宽的带宽(数字越低,带宽越宽),十分平缓地提升高音部分。另一种则是在紧凑的带宽中提升一个或多个频段,这样高频部分很干脆、又很刺激。
对于宽的带宽提升,我通常使用一个拱形均衡设置来将高频增加少许的dB,一般在7到12kHz之间。拱形均衡设置以所选中的频段为起点,一直延伸到所支持频段的极限,所以,如果你在10kHz的频段处增加
3dB,从10kHz一直到20kHz以上均衡的增益将会有所提升。这将会产生出一种优美、平滑,近乎虚无飘渺的高频音色,从而将人声声部提高到一个不会其它乐器冲突的声音区域。
令人欣慰的是,整个高频端音色十分平滑,没有其它频段的声音冒出来。请注意,高频部分已经跨越到了嘶音频段的上方,而这些嘶音一般都位于5-8kHz的频段左右。嘶音是单独需要讨论的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但是有时候并不需要使用De-esser去嘶音处理器(或者去嘶音技术),同样可以通过切掉歌手的某些特定的频段来抑制某些细小的嘶音。通常,均衡器有很多附属效果器,在我们讨论均衡器的时候,还是会提到它们的。
第二个高端均衡技术则是瞄准两三个关键频段,使用一个峰值均衡来将他们提升或者降低几个dB。峰值均衡聚集于所选频段的周围,并且根据你所选择的带宽将一侧向下倾斜。如果找到正确的位置来进行提升的话,便可以创造出一种难以置信的高频音色。不过遗憾的是,这里固定的诀窍告诉你在哪个位置,你只能仔细倾听人声的特点,并试着找到这个点。有些时候,话筒本身就具有内在的提升功能,所以你也可能根本就不再需要去可以提升。
设置均衡要一步一步来,而千万不要随心所欲,一下加得太多,从而适得其反。
宽广的声音
男声和女声所产生出的问题各有不同。 在多数情况下,对于女声,我会让低音顺其自然而不作任何改变,除非它们确实需要提升或是剪切。
而对于男声,有些录音师则偏好宽广、饱满的声音。那样也不是不行,不过我还是建议至少从80到100kHz以下最好关掉。要知道,很大、很厚的人声音轨会吞掉它的四周几乎所有其它的声音,不管是底鼓还是吊镲,而且比一个加了均衡来对应的相对较窄的频段范围的人声更难以缩混。
如果你喜欢首先缩混人声,然后再围绕人声来调整、平衡乐队声音的话,很大很厚的声音可能是你唯一的选择。我最喜欢的是比较自然的乐器音色,以及完全远离贝司的低音或者Marshall音箱的过载音色的那种歌手的音色。
如果你是与一个超级歌星合作,或者是在录制一个重点在于人声而其它一概无所谓的节目,那么这种十分宽大的声音就很适合了。用这种声音宽大而丰满,并且有丰富而温暖的低音以及干净的高音,所以这种声音显得特别的突出。
目前。一些高品质的电子管话筒会对音乐很自然地加厚有所帮助,比如经典的Neumann U-87和老式的47话筒。不过,如果自然的录音情况下,声乐的音色特别单薄的话,也可以试着将160到300Hz左右的频段增加一些dB来让声音加厚一些。也可以根据你听到的声音在某些频段缺乏或是过多的实际情况来关掉一些中高音,这或许也是一个好办法。 无论剪切还是提升,一定要记住根据具体情况来调节增益。比如说,如果在某一个音轨上将1kHz的频段提升6个dB,便有可能需要将该音轨的总音量拉下来少许以抵偿或者避免失真。
提高这些均衡器设置技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录音,并且试着去模仿那些你所喜欢的声音,同时避免那些你讨厌的声音。不过,一定要记住,设置均衡要一步一步来,而千万不要随心所欲,一下加得太多,从而适得其反。
在线时间 小时
各种不同频段有各自的音色特点。
高音频段HF:6∽20KHz
这个频段的声音幅度影响音色的表现力。如果这个频段的泛音幅度比较丰满,那么音色的个性表现良好,音色的解析能力 强,音色的彩色比较鲜明。这个频段在声音的成分中幅度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强度不是很大,但是它对音色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强度不是很大,但是它对音色的影响奶大,所以说它很宝贵、很重要比如,一把小提琴拉出a\'--440Hz的声音,双簧管也吹出a\'--440Hz的声音,它们的音高一样,音强也可以一样,但是一听就能年出哪个声音是小提琴,哪个声音是双簧管,其原因就是,它们各自的高频泛音成分各不相同。一首歌曲也是一样,例如韦唯演唱一首“爱的奉献”,田震也演唱一首“爱的奉献”。两首歌调一样,响度也一样,而人们一听使知哪个是田震唱的,哪个是韦唯唱的。这就说明,两个歌手各自的高频泛音不同,高频成分的幅度不同,所以说两个人的音色个性也就不同。如果这个频段成分过小了,那么音色的个性就减色了,韵味也就失掉了,声音就有些尖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频失真度测试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