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绩优异,进入央企的硕士生最后却选择了自杀

原标题:东林新生指南NO.5 | 专业百科,未来前景一目了然

一一步入大学,不再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这九门基础课程,nefuer们报考了不同专业,将要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

一一然而,你知道你的专业要学什么吗?你的专业升学、就业方向怎么样?似乎有点茫然?那么,松松杉杉带你了解你的专业。

一一本篇为林学院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专业介绍。

一一始建于1952年,是学校历史最悠久、优势特色最明显、综合实力最强的品牌学院;

一一“林学”一级学科2017年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一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项,黑龙江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

一一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

一一林业行业首个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建),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实验室3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心3个、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一一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项,国家外国专家局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1项;

一一科研实力最为雄厚,“十二五”期间获得各类科研项目近4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8项;获得总研究经费达到1.83亿元;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40项;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到60项;出版专著90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EI收录140余篇。

环境科学是运用环境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预防与治理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学科,它对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东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成立于1998年,已培养本科毕业生一千人以上。学生毕业后要求掌握系统、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识别、分析和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事业及有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规划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也可以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学习,欢迎有志投身环保事业的同学报考本专业。

一、具有一级硕士点学科,拥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方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职称比例达7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80%,多名专任教师具备国外学习及工作经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强;

三、重视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从“教—学”向“研—学”的过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四、专业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哈尔滨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双琦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等十多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设立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培养本科生自主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本科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提供学业全程指导。

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专院校等教育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在环境监测站、环科院等机构从事科研、监测分析等工作;在环境保护局等政府机关从事规划管理、环境评价等工作;在环保相关企业从事研发、设计、销售工作以及其他单位从事环保相关工作。

本专业近三年升学率均在50%左右,去向包括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植物化学、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分析和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食品科学、食品工程、林下可食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中相关的教育、科研、生产、卫生监督、质量管理等部门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产品销售、品质控制、检验检疫等方面工作的研究与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具有工学学士、农学硕士、工程硕士、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学位授予权,并可以报考或择优直读植物资源等专业博士。

2、教师知识层次高,100%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比例大,学风严谨,科研实力强,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

3、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丰富,从课程实验、科研训练、大学生产品创意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等多方面、多层次培养。

4、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省质检院、省园艺分院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支撑。

在食品及相关企业从事生产管理、生产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质量检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在科研院所从事食品领域的科研工作;在各类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食品质量监督、海关、商检、卫生防疫、进出口等国家政府机关从事产品分析、检测及监督工作;在大型餐饮和大型超市等其他部门从事食品相关工作。

东北林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成立于2003年,2012年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更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专业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通过学习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空间信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够从事地学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管理、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复合型人才。通过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制定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评价复杂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在地学相关领域或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 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有国外留学经历教师比例较高,与国际著名高校有广泛交流;

? 科学研究和本科教学紧密结合;

? 注重“3S”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 具有理学学士、农学硕士、农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博士后。

? 本专业注重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系统培养,具有数学、计算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完整课程体系以及课内试验、单独的实验课、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系统的实践过程;

?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联合培养模式,提供学业全程指导;

? 4个校外实习基地,重视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培养,可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各类学科竞赛,例如“全国高校GIS应用开发设计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共享杯大学生竞赛”等。

? 就业面广,口径宽,就业率高,就业能力强,以往毕业生读研率50%左右。

? 考研选择广,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遥感所、中科院地理所等;

? 学习成绩优秀的本科生可到国外学习。

升学:2016届考研24人,考研深造率51.06%;2017届考研27人,考研深造率43.55%。

出国:2016届出国2人,2017届出国3人。

林学专业成立于1952年,是全校历史最悠久最具优势特色的品牌专业,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所依托的林学一级学科在2000年被评为博士点,同时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林学专业2006年纳入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本科重点专业, 2007年确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017年成为全国林学专业首家进校认证(第三级)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生态文明意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在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领域从事生产应用、林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研究型人才。

? 专业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51人(含博导);

? 教学团队含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

? 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是全校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一个专业。

? 近5年专业教师共主持参加教学研究项目2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 专业依托9个二级博士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 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16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7项,科研经费1亿元;科研获奖24项;发表论文614篇,是全校科研实力最强的一个专业。

? 依托凉水实验林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帽儿山实验林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科技部重点野外台站开展科技创新和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融入自然、彰显林中育人特色。

? 除此之外,黑龙江森工集团、吉林森工集团、延边森工集团、内蒙古牙克石林管局、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各林业局等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也是林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保证,使林学成为特色鲜明、实践性突出的一个专业。

升学:2016届考研36人,考研深造率56.25%;2017届考研31人,考研深造率52.54%。

生态学专业依托于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该学科历史悠久,自1952年成立后,成绩卓著。1981年获得首批硕士、博士点授予权,2002年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2012年设立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入选黑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健康体魄、良好道德修养与浓厚的生态文明意识,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现代信息处理能力,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能在林业、农业、环保、水利、能源、交通等领域及其他生态文明建设中,从事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监测评价与规划等与生态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 杰出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30人(含博导);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

? 具有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博士后;优秀学生可免试进行硕博连读。

? 得天独厚的生态学实验实习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拥有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帽儿山实验林场(27000公顷)、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000公顷)、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帽儿山鸟类环志站、东北林业大学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5个一流教研平台。

? 科研实力雄厚。年,生态学科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2项,到账总经费达5647万元;获得省部级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313篇,其中113篇被SCI、EI收录。

? 倡导本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 实行国际合作交流及联合培养的学习模式;

? 就业范围广、考(保)研院校选择多。

林学类(含林学、森林保护)(成栋实验班)

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发办[2010]48号),正式批准东北林业大学等15所部属高校开展“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的试点工作。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类“成栋实验班”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也是东北林业大学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育培养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与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实验班树立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探索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设立专门的特色课程,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方式,厚植学生的基础知识,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为 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生态文明意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在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领域从事生产应用、林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研究型人才奠定基础。

? 政策和经费保障:学校成立了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资助、设备保证等,保证学生特殊培养。

? 师资保障:聘请“长江学者”、“跨世纪优秀人才”等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和授课教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及早进入感兴趣的科研领域。

? 科研依托:依托林学一流学科(博士点)和生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实行本、硕、博贯通、分段培养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

? 条件支持:安排校内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台站,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向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条件支持、空间支持。

? 奖励制度:设立特别奖学金,构建拔尖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

? 培养模式:本科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经选拔优秀者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授予农学或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 进出机制:实行“淘汰制”和“滚动制”相结合的灵活进出机制,根据学业等综合表现进行分流培养和择优递补。

? 特色管理:实行“班主任”和“导师团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配备专用教室、每人一台电脑,实行小班单独授课,配备专兼职搭配合理的优秀教师团队负责班级的管理和运行。

? 国际视野:实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安排优秀学生分期、分批到国外

? 学习和交流;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开设讲座,鼓励学生利用国外的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 课程体系:设立专门的课程体系,增加跨学科课程设置,设立专题研究课程和综合实习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 氛围营造:营造多渠道、多形式的学术氛围与开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实验班以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类专业为依托,其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不仅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囊括我校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林学、森林保护的实验班,是培养“绿色人才”的重要摇篮。围绕加强科技创新与全面提升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实验班学生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广阔施展才华的舞台。

自2011年成栋实验班首次招生起(2011年9月14日《中国绿色时报》对全国首个林业“英才班”进行了报道),班风端正、学风浓厚,班级保研率和升学率成绩斐然。

根据班级近三年优秀学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考研数据分析,继续深造的学生100%进入清华、浙大等C9高校或中山、中国农大等“985”、“211”知名高校,毕业学生达到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业学生,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及深圳、杭州、辽宁和吉林等大中城市。

一一最早也是国内唯一的野生动物学院:始于1960年,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创建者;

一一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院:10000多名毕业生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行业的主力军;

一一最完善的学科结构: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产业,野生动物保护医学三大类8个学科三位一体,相互支撑;

一一最强的师资队伍:由中国唯一的野生动物管理学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和大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青年才俊组成的一流的科研教学团队;

一一最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在国内 50多家行业领先的自然保护区、动物园、养殖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基地,同时与海内外2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

一一本硕博培养联动机制:学院实行本硕博学制打通,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一一最有亲情的学院:历届毕业校友四海一家,情深义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一一学院是我国第一个培养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现有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3个本科专业,列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等8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国家级野生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野生动物虚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有野生动物管理学,毛皮学,动物生理学等3门课程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一一学院拥有囯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硏究中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战略硏究中心(智库),黑龙江省动物学会、中国动物园协会行业职业再教育培训中心、野生动物学报编辑部等16个挂靠机构,为野生动物保护行业提供科研、技术咨询等社会服务。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本专业立足培养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领域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掌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管理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完备的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合作交流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本专业致力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生态与行为学、自然保护区规划管理、湿地保护、野生动物多样性与种质资源等方向的教学研究,服务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管理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领域。隶属国家重点学科林学一级学科,毕业后可从事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动物园、博物馆、教育培训、科研监测、保护执法、进出境监管、非政府组织以及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单位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可招收本专业多学科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本专业学生进一步深造的良好条件和机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野生动物管理学、野生动物生态学、自然保护区学、动物行为学、动物营养学、动物园学、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保护医学等。此外本专业学生除可掌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开设专业创新、专业拓展课程数十门包括(野生动物标本制作技术、野生动物摄影技术、户外安全野外生存等自由选修模块)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可从事相关专业及非专业工作,该专业具有广阔的择业机会和多层次的就业条件。

学生完成学业后,具备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可从事专业和与专业相关方面工作。除相当部分学生攻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动物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外,主要从事工作包括: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动物园、博物馆、教育培训、科研监测、保护执法、进出境监管、非政府组织以及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单位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野生动物生态安全维护、动物生产和人类公共健康保障所需要的,培养具备动物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掌握野生动物疾病诊疗与防控,能够在野生动物医学、兽医学相关领域所涉及的部门从事动物疾病诊疗与防控、动物检疫及产品检验、行政管理与监督、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通过对临床、生物技术、动物药学课程的学习,能系统地掌握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和防治理论与技术操作,毕业后可从事动物疾病防治、临床诊断与治疗、海关检疫、动物保键、动物药品与生物制品的研制与开发、卫生检验、动物检疫、饲养技术、生物技术以及保障人类健康等相关工作,并能胜任以兽医师为主要培养方向的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兽医行政、法规、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动物医学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可招收本专业多学科硕士生,提供本专业学生进一步深造的良好条件和机会。此外本专业学生除可掌握现代生物学和兽医理论与技术外,还开设专业创新、专业拓展课程数十门包括(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技术、动物生物制品学、野生动物保护概论等自由选修模块)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可从事相关专业及非专业工作,该专业具有广阔的择业机会和多层次的就业条件。

学生完成学业后,具备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可从事专业和与专业相关方面工作。除相当部分学生攻读动物医学、生物工程、动物科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外,主要从事工作包括: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机构、野生动物救护机构、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动物园、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基地、动物医院、进出口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生物制品及制药,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和兽医行政法规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动物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与管理等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创新人才;特别突出培养经济野生动物生产与贸易双技能复合型创业人才的特色,以适应经济野生动物资源培育、繁育利用产业规范发展的人才需要。

本专业立足经济野生动物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动物科学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动物生理生化、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动物产品与加工、动物生产、动物环境卫生、动物医学基础、产品营销与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本专业实践技能,重点掌握经济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育、救护、迁地保护、产品生产与贸易等技术。满足经济野生动物繁育利用的产业单位,野生动物救护与繁育,动物园,经济野生动物产品开放利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可招收本专业多学科硕士研究生,提供本专业学生进一步深造的良好条件和机会。此外本专业学生除可掌握动物生产、动物营养、动物遗传育种等核心理论与技术外,还开设有专业创新、专业拓展课程数十门(包括动物物证鉴定学、毛皮学、动物园学等自由选修模块)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可从事相关专业及非专业工作,该专业具有广阔的择业机会和多层次的就业条件。

学生完成学业后,具备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可从事专业和与专业相关方面工作。除相当部分学生攻读动物科学、生物工程、动物医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外,主要从事工作包括:经济动物产品开发与设计、动物饲料开发与推广、动物养殖单位经营与管理、野生动物进出口贸易、生物制品的产营销、野生动物救护与繁育,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动物园等工作,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和行政法规管理等工作。

一一生命科学学院组建于2003年,旨在加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提升生物学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设有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学院由生物学省重点一级学科及植物学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等多个学科支撑,拥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教师团队力量雄厚,教师科研成果显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学院共承担项目160项,总计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4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余篇,专利30余项。

一一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体系完善,毕业生优秀。近三年,学院55%以上毕业生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继续深造。同时,学院通过就业训练等措施促进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对接,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本科毕业生进入生物、医学、农林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研发、教学和管理工作。学院与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正在签署联合办学协议。2018年入学的优秀学生,可以选择到海外留学,获得东北林业大学和国外大学的双学士学位,也可以直接转入国外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

一一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个。

一一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

一一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重点课程9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12门。

一一拥有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生命科学学院所有专业包含在生物科学类专业中,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第四学期根据学生的意愿、专业规模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第五学期进入专业培养。

生物科学类招收理科生,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

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社科基本知识与道德修养;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在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领军人才。本专业主干课程有: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和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等。

国家正式批准的26个“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专业依托基地条件建设,教学培养体系完善,培养口径宽,从业或攻读硕士选择性强;打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践教学所占比例高,搭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2017届毕业生保研率46.15%,其中保送外校24人,包括:北京大学1人、东北大学1人、东北师范大学1人、哈尔滨工业大学2人、华东师范大学1人、南京大学1人、南开大学5人、山东大学1人、上海交通大学1人、天津大学1人、浙江大学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人、中国农业大学1人、中国科学院2人。

2017届考研深造率28.84%,其中考取“985”“211”院校的学生占100%。

2017届毕业生出国深造率3.8%,主要去往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知名大学。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94.23%,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沪直辖市及黑龙江、辽宁、浙江、广东等省的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

生物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掌握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并灵活运用;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具备国际视野、团队精神和创新性,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潜质;能够在林业、农业和医药等与生命科学相关行业从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主干课程包括: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与应用、免疫学原理与技术、动物发育原理与技术、动物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等。

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批准建立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主干课程教学实力雄厚,教师科研能力强,2017年在Elife、Nucleic Acid Research等高水平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基地建设资金近千万。

本科毕业生优秀,受到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及高校的高度认可及青睐。2016届毕业生中的生物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升学率高达85.29%,被黑龙江省电视台采访,称之为“学神班”。 2017届生物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27人14人保研,升学率81.5%,外语四级通过率100%,被东北网,凤凰网报道。

2017届保研率50.91%,其中保送外校20人,包括:北京师范大学1人、大连理工大学1人、复旦大学1人、吉林大学1人、南京大学1人、南开大学5人、清华大学1人、上海交通大学1人、天津大学1人、武汉大学1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中国科学院3人、中南大学1人。

2017届考研深造率12.72%,其中考取“985”“211”院校的学生占100%。

2017届出国深造率9.09%,主要去往北海道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知名大学。

2017届就业率94.55%,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深圳市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一一园林学院现有园林、风景园林和环境设计3个本科专业,拥有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风景园林博士后工作站和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家少数同时拥有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位授权单位。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几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学院区域地位优势明显,国内学科专业评估排名位于前列,风景园林学学科被黑龙江省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院在人才培养中除了强调基础能力培养外,特别强调“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国内外学科竞赛。

? 深厚的学科底蕴:1987年开始招收首届园林专业本科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园林人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专业和黑龙江省特色及重点专业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

? 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具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学科体系。

? 较强的办学实力:拥有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国家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办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

? 全新的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培养卓越园林人才;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创新主力。

? 名师: 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

? 荣誉团队: 校级教学团队1个

教授9人,副教授29人,高级工程师3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2%。

一一学院现有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学院的本科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实验室条件如下图。学校和学院设有专项经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内外大学生设计创新竞赛中获得多项大奖。

园林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14年列入第一批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核心课程有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植物景观设计等。本专业面向就业需求,培养具有园林植物资源培育与管护、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设计等方面相关知识的卓越应用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可以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等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养护及管理等工作。

国家级特色专业,第一批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拥有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

具有农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提供专业实践和创新平台,倡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项目,吸引学生进入科研团队,接触高水平的研究项目。

与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园林景观公司密切合作,共建20余处实践教学培养基地。

园林专业2017年有52.4%以上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生考取或保送至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或出国深造。园林专业就业率为94%,毕业生就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经济发达地区,就职于碧桂园、中建集团、绿地、恒大等世界500强企业及东方园林、棕榈园林、铁汉生态等著名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

风景园林专业属于工学门类,同时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特色。核心课程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与工程技术、风景园林植物应用、生态修复和历史遗产保护等。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1)学科知识广博 就业面宽

风景园林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涉及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建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汇综合,知识面宽,学生将来可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就业。

(2)学习过程快乐 愉悦身心

风景园林专业担负着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建设与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专业学习以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为目标,理论学习结合游学实践,经常深入景色怡人且品质优异的自然或城市环境当中切身感受,寄情风景,创意自然。

(3)办学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我校自成立园林专业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坚持“园林植物研究与应用”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培养方向,因此,风景园林专业具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2001年申办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工学学位,于2002年招生;2008年申办风景园林专业,工学学位,并被批准于2009年招生至今。形成了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体系。

(4)师资力量雄厚 学风严谨

经过三十多年建设,现有专业教师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13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4人(含在读博士),具有硕士学位者6人。双师型教师9人,其中具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5人。全体教师秉承教书育人的宗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校、院和专业的三级管理模式下,全身心投入本科教学第一线。

(5)专业知名度高 区域领军

本专业是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具有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专业排名位列前位,拥有国家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务院学位办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城市发展以及美丽乡村的构建,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毕业生可在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相应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在风景园林、城市建设的事业、企业、大专院校等部门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同时,有继续深造学习理想的学生,可凭借扎实、全面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考取心仪的大学。

风景园林27%的应届生考取或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深造。近15%的学生申请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学习。学生就业率达到92%,毕业生就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环境设计专业创立于1999年,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隶属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属艺术学门类,设有3个专业方向:室内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和环境装饰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秉承求真务实、注重个性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输送了优质生源,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可以从事室内外环境及环境装饰设计、工程施工管理、教学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招生实行术科和文化课统考联合的考试模式,在术科考试合格的基础上,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学生入学后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同时开设,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入学第一学期,就可以根据学生意愿与导师意见合理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学习。

环境设计专业办学特色是:创新与能力并重,室内与室外并重,艺术与科学并重,努力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人才培养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模式,在室内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和环境装饰设计3个专业方向都设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毕业生基本功扎实,具有相对宽泛的就业方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教学中重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艺术创新的设计理念,满足国际和未来环境设计发展需求。

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各类设计竞赛,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年均参赛学生约占专业学生总数的50%,为学生未来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近五年来本专业约2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考取国内外一流大学相同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每年有10%的硕士研究生保送指标。学生升学院校主要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同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等知名院校。专业平均就业率90%左右,毕业生就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就业单位为行业内知名大中型企业。

一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木材和林产品加工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院系。学院拥有一支素质高、实力强、爱岗敬业、稳定的师资队伍,学术梯队完整,结构合理。具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依托的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学科。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瞄准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方向,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扩大社会服务,争取建设成为以林业工程为优势、以生物质材料科学研究和加工利用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国内同类院系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学院。

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林产化工专业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林产化工专业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材料化学专业国家留学基金委本科生出国新资助项目。

《木材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胶粘剂与涂料》和《木制品生产工艺学》、《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省级精品课程三门,《家具与室内计算机辅助设计》、《涂装工艺》、《木材化学》校级精品课程三门。

《木材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

林木资源高效利用教师团队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国家级教学团队,所属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所属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学及科研条件充足、实力雄厚。本专业培养具有木材、木质复合材及相关材料科学理论以及家具设计与制造、室内设计与装饰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木质材料精深加工工艺、从事人造板生产和木制产品设计制造、家具设计与制造、室内设计、室内装饰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工作的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也可承担工程技术、产品开发、科研、教学、经营和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木材学、胶黏剂与涂料、木材干燥学、人造板工艺学、木制品工艺学、木材加工装备、人造板表面装饰学、木质建筑装饰材料等。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 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成绩优秀者可免试推荐直接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本专业与法国、芬兰等国高校可互派学生学习。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十五位教授为核心的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具有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授权点,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

依托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在本行业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拥有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多家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增强提供了支撑,学生就业前景较好。

本专业和国外多所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本科生有机会作为交换生申请到国外合作院校学习和交流。

2017届毕业生保研率为18.81%;除本校外,包括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均为“985”院校。

2017届毕业生出国4人。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10%。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地区。主要就业单位:青岛一木、欧派家居集团、中建集团、圣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或大型国企。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备优良的人文素养、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具备扎实的树木及林特产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化学(或生物化学)转化和利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农林业科技交流合作能力的研究型高级专业人才,能在林产化工及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植物资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精细有机合成、林产化学工艺学、化工工厂设计。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以可再生的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手段获得能源、材料和化学品,适应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需求。

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国家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所在学科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为“985”优势创新平台所覆盖,是“双一流”林业工程学科的骨干支撑学科。

“厚基础、重实践”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理论用于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采取"3+1" 校与研究平台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年在校学习,1年在研究平台进行科创训练和毕业论文。

师资队伍学术水平高、业务精干、朝气蓬勃、团结合作,专任教师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层次人选1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名,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50%具有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合作研究的经历。

有充足的科学研究经费,依托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聘请国外著名学者为学生做报告、指导学生从事科研训练,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参与国际农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7届毕业生保研率为24.56%,包括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著名研究所。

2017届毕业生出国1人。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74%,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及各省会等一、二线发达城市;主要就业单位:豪森药业、京博农化、宇通客车、中建交通建设集团、中建四局、创维等知名企业。

轻化工程专业始建于1959年,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和学位授予权的特色专业,是省和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教师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二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资深教师,半数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本专业主要以化学化工为基础,采用化学、机械、生物技术手段,对天然生物质资源进行纤维分离、纸品生产以及综合利用,创造环境友好的纸品及高附加值功能材料。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工程设计及产品开发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化工原理、植物纤维化学、工程设计、测量与控制、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等。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采取“宽专业、厚基础、大平台”培养模式,使学生重点掌握化学、化工、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构建轻工、化工、生物质资源等专业知识体系,突出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地位和工程背景及教学特色,着眼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强、综合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在造纸、轻工、化工、机械、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环境保护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管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分析检测、市场营销等工作,亦适合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

2017 届毕业生保研率为12.50%;除本校外,包括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均为985院校。

2017 届毕业生考研率为21.42%;除本校外,包括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2017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10%,就业领域比较宽泛,毕业生受到就业单位的普遍欢迎。

主要就业单位及方向:广东冠豪高新有限公司、珠海红塔银恒有限公司、牡丹江恒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农化有限公司、宜家家居、圣奥集团、迪卡侬集团、新东方集团、出国深造及考取国家公务员等。

本专业历史从1986年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而来,是国内最早开设该专业的3所院校之一,经过教学经验的积累,1994年开设了室内与家具设计本科专业,1998年列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方向,由理科招生改为艺术文理兼招,并加试术科。2009年由教育部批准为“艺术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3年更名为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依托于国际一流学科林业工程的背景,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以家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为特色的专业发展方向。本专业学生主要系统学习现代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中国优秀传统设计文化理论,家具与室内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家具与室内装饰工程工艺与技术,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毕业后可从事设计领域科研与教学、家具产品开发、设计与管理、生产与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

主干课程:设计制图;设计表达;人体工程学;家具与室内CAD;设计原理;创新设计方法;数字化家具技术;家具造型设计;家具结构设计;产品与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市场学;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家具制造工艺,住宅空间专题设计等。

本专业为艺术类招生,加试术科,文理兼招,入学后进行复试。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设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历史从1985 年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而来,历经艺术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方向)、2012年更名为产品设计专业名称,专业以学习系统的家具设计、研发与生产管理及建筑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及施工技术为专业特色。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国内同类林业院校首个获批艺术学科硕士点的院校。

本专业设有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展览馆、中国古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艺术设计工程实验中心。具体包括:表现技法实验室、装饰艺术制作室、多媒体艺术设计室、设计艺术实验室、装饰材料样品室、装饰工程实验室、家具结构展示间、家具制造实验室、电脑雕刻实验室、家具质量检测实验室、涂饰装饰实验室及摄影实验室等,展馆及实验室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2017年获批黑龙江省中国古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

2017 届毕业生保研率为10%;2017 届保送湖南大学(1人),中南大学(1人),北京理工大学(3人),东北林业大学(1人)国内985、211工程院校6人。考取东北林业大学(3人)、广东工业大学(1人)。

2017 届毕业生保研考研数14人,比率为17%;

2017 届毕业生德国留学1人;

2017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就业地区主要分布京、津、沪、广东、山东等地区及沿海或经济发达地区家居行业,家具企业,中建公司、大型建筑装饰企业,设计公司、品牌家装公司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2个专业按材料类大类招生,实行大类培养。第四学期根据学生意愿、专业规模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材料类招收理科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面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研究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00年10月获教育部批准成立,201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级重点专业,2013年获批东北林业大学重点专业建设。本专业面向传统和新兴的国民经济众多行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分析、表达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生产、应用、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生在胶黏剂和生物质基材料的从业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主干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聚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反应原理、

生物质材料、胶黏剂与胶接、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作为东北林业大学具有特色优势的专业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不但肩负着高分子新材料研究开发的重任,同时还为国家重点学科“林业工程”提供专业支撑,承担着生物质天然高分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专业所依托学科“生物材料工程”是“林业工程”下、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二级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学科已形成胶粘剂、生物质材料加工利用、生物质复合材料以及合成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向;其中木质材料胶黏剂与生物质材料加工利用是本学科的两大特色,尤其是在木质材料胶粘剂,其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专业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中,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实现高素质、高水平、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专业的特色以及依托学科科研成果丰富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借助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契机,努力实现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专业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所有专业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72.7%。专业坚持“教学-实验-探索-研究”模式的创新人才培育体系,从本科生入学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专业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比例高达90%以上。

专业面向传统和新兴的以塑料、橡胶、纤维、胶黏剂、涂料、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等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众多行业培养学生,专业的特色研究方向“生物质材料”和“胶黏剂”又是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在学生深造、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17届毕业生保研率为10.00%;保送学校: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985”高校和国内知名科研机构。

2017届毕业生考研率为20.00%;考研学校: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福州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等。其中考取“985”和“211”院校的学生为100%。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6%,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及各省会和沿海发达城市;主要就业单位:京东方光电科技、比亚迪股份、中建集团、欧派家居、美的集团、富士康科技、方太厨具、五菱汽车、柳州汽车等。

本专业培养爱国、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及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重点掌握材料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充分了解材料化学理论和应用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原理、专业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力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性能学、材料合成技术与方法、材料现代分析技术、专业英语、材料化学专业基础实验;主要选修课:高分子科学基础、材料创新导论、化工自动化及仪表、金属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陶瓷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质材料、环境材料、材料界面科学、材料经济与管理、功能材料、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化工安全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认知实践、材料工程实习、材料工艺实习、创新创业实践、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一的林业工程学科进行专业建设;依托“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进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实验教学;

具有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工学博士授予权。

专业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达到三分之二,具有博士学历比例100%,具有留学经历的超过三分之二,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专业教师平均年龄39岁,创新意识强,锐意进取,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

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超过15学分的实践类课程,对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后进行技术与产品开发、管理等工作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北京燕山石化有限公司、青岛永隆化工有限公司、黑龙江鑫达股份有限公司、哈轻塑胶集团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超过20学分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技能训练类课程,为学生毕业后进入高校、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年推荐学生参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顶级大学举办的夏令营,让学生直接与国内最出色的专家学者接触、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内最新的科研动态,为学生进入顶级大学攻读研究生构建桥梁。

在专业教学国际化的背景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能力,部分专业课程实行双语教学;聘请高水平的国外专家、学者担任本专业客座教授,为学生举办讲座和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国际合作培养人才,每年派出本科生到日本、芬兰、法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联合培养。

2017届毕业生保研率为9.68%;包括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均为985院校。

2017届毕业生考研率为19.35%;其中考取“985”和“211”院校的学生为100%。

2017届毕业生出国1人。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54%,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等地区。主要就业单位:欧派家居集团、中建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美的集团、九牧集团、苏宁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或大型国企。

一一土木工程学院是东北林业大学规模最大的工科学院之一,始建于1958年,伴随着东北林业大学的前进步伐,学院已走过了60年历程;学院师生员工牢记“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发扬 “育土木人、塑土木魂、聚土木情、兴土木业”的土木学院精神,团结一致,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经过几代土木人的努力与追求,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相应的办学规模。土木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13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6人,并有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和1个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在校本科生1792人。学院依托于学科及专业,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开发、技术储备、技术转移、技术服务为导向,突出寒冷地区特点,开展了土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及技术研发与服务项目,在服务于地方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一土木工程学院硕士学科招生始于1983年,博士学科招生始于2003年。

一一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及黑龙江省“双基”实验室,是学生实验、科学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实验教学中心对学生开放,大力支持学生从事开放性与创新性实验活动。各类竞赛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参与人数达40%。学生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竞赛、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等全国性大学生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本专业为通过国家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本专业培养深基础、宽口径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卓越土木工程师专业技能训练,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项目(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建筑工程、铁道工程、隧道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和研究、开发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与研究复合型高级土木工程人才。主干课程有: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基础工程、公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钢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抗震;岩体力学、地下建筑结构设计、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等。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可参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国际交流项目。

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实验教学;省级重点专业,具有工学学士、工学硕士、专业硕士、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置博士后流动站;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国家专业评估认证(复评)专业,合格有效期6年,可提前一年参加一级注册工程师专业考试,与英联邦国家互认学历;师资力量强,高级职称教师和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比例高,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讲师4人,高级工程师2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师德先进个人3人,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多名教师取得国家级注册工程师,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科学研究实力强,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硕;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重点课程8门;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若干项。

与国内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中交、中建、中铁、龙建集团、各省的省级勘察、设计与施工企业、科研院所、公路、市政及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实习可直接参与企业实际工程,专业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每年均有一定数量学生考取或保送至985、211国内知名院校攻读硕士学位,进而可攻读博士学位。同时选派成绩优秀学生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进行3+1+1(3年校内本科+1年国外本科+1年国外硕士)联合培养。

土木工程是我校较早开设的专业,至今已有60载,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已成为全国知名土建类院校之一,所培养的学生遍布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等。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奋努力,经过多年的奋斗,有的在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主管、有的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我校土木工程在行业中赢得了较高的声誉,所毕业的学生受到社会的青睐。因此,本专业所毕业的本科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进一步深造都受到了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和知名高校的欢迎。以下是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近三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共589人,其中交通土建工程方向252人,建筑工程方向337人。就业情况如下表: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建于1999年,全体教师结合本专业特点,坚持走学、研、产相结合的道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相应的办学规模,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专业现有12名教师,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7名。专业教师均有丰富的工程设计及施工经验,50%教师具备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资格。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是可以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等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给水排水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具有能够解决复杂问题工程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供热工程、空调工程、通风工程、建筑热源、建筑冷源。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开始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环境方向专业学位硕士。

结合龙江区域建筑环境及能源应用的特点,加强了供热工程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工程经济能力的培养,《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设置为专业课,要求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安装工程的概预算。

在主校区结合实体建筑,建立课程教学基地,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同步。拥有1个独立校内和4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本专业年平均考研录取率和录取学校层次高,多数集中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生源质量得到认可。

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去国外大学进行为期半年或1年的交换生学习。

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进行3+1+1(3年校内本科+1年国外本科+1年国外硕士)联合培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与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相关,主要应用于房屋建筑业、能源服务业、设备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因此它在中国成为了一个朝阳产业,在未来的三十年到五十年中会有一个较大地发展,因此2017年国家已经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确定为新工科专业,学生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工程管理专业是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于一体,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专业,毕业生因其知识的复合性而在更多的领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专业已通过评估并跻身国内知名的工程管理专业。

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基于这个培养理念,专业不仅严抓教学质量,更注重因材施教分层培养,对于适合研究学术的学生侧重培养其学习和研究能力,对其他同学则侧重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专业设有主任基金,专门用来奖励学生在素质教育共12个指标下表现优异的学生。专业设有东北林业大学唯一的专业级学生会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际合作办学单位,将成为我国国际工程项目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重视素质教育。专业认为大学阶段是学生从高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让学生把专业知识学好的同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将来成为一个能被社会接纳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基于这个教育理念,主任捐出全部津贴设立了主任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在素质教育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专业经过论证,给出了素质教育的十二个指标:学习、特长、道德、爱心、感恩、创新、合作、人文、表达、体能、理财、技能。

为了能使素质教育更有成效,专业设立了东北林业大学唯一一个专业级别的学生会,由学生会协助专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

国际工程项目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了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合作院校是英国阿斯顿大学,是黑龙江省内唯一、全国五个工程管理合作办学单位之一的工程管理专业,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该项目采用“3+1”合作模式,符合条件的同学将同时获得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阿斯顿大学学位证书。

复合型知识结构。工程管理专业有四个知识平台,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其中工程法律领域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学生将学习到复合型专业知识,比学到单一的知识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专业设有建筑和道桥两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禀赋和社会的变化选择其中一个方向的课程,也可以同时选修两个方向的课程。

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设有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基地内目前有五个创新创业项目供学生实践。

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授权点是省内仅有的两个工程管理硕士授权点之一,必将成为我省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

双师型师资。专业现有教师中半数以上教师具有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房地产估价师中的一种或多种执业资格。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因其知识结构的复合性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基本以中铁、中建等大型国企为主。近三年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施工企业的比例达到59.2%,升学比例达到16.6%,出国比例为4.2%,其他就业去向为大型房企、咨询公司、政府事业单位等。

今年,与阿斯顿大学合作项目首届招生,这些学生将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明显的语言优势,毕业去向预期集中于具有国际拓展能力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或国外的建筑企业。

城乡规划专业建立于2002年,学制为5年,本专业为宽口径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等内容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城乡规划基础理论与知识,注重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拥有较强设计实践能力,是具有较强就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特色专业。专业拥有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均通过了教育部的学科评估。

培养方案以设计课为主线,学生在五年时间内完成从单体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特殊群体空间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等从微观到宏观的设计课程。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业渠道宽。教师活跃在社会服务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第九学期有半年的规划师业务实践,学生到设计单位实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考验率高,近年来考研率均在30%以上,最高时达到66%,学生考研院校除了本校的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外。还被录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生源质量得到普遍认可。

交换生多,在第三、第四学期可以争取半年的韩国、台湾地区交换生学习经历,最多时交换生比例是整个年级的20%。

学生经过五年的专业训练,具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合作交流的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从事城乡规划专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城乡规划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各类技术规范,解决包括城乡规划编制、设计与管理等在内的复杂工程问题。在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担任主要技术骨干或者管理骨干。学生毕业去向主要为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房地产开发等相关领域。由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一一我国林业与木工机械研究的发源地、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两个省级重点专业、完备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平台、部分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一一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9年,是东北林业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工业技术类学院之一,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学院一直秉承“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院拥有机械类和电气类共7个本科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1个一级博士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为学生提供从学士到博士的完整学历学位教育体系。学院设有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及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佳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一一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学院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55人、讲师45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70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人才2人、省部级中青年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校精品课授课教授2人、校级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5人。

一一学院设有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及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全部对本科生开放。学校和学院设有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近年来学院学生参加的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尤其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屡获全国一等奖。学校对于获奖学生在研究生保送、评奖评优、专项基金奖励方面均实施特殊政策。

机械类(机电)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2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第四学期根据学生意愿、专业规模和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机械类(机电)招收理科生,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遵循“工程导向、学科交叉、产学结合、协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够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一:具有全日制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和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可实现人才的一站式培养。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和广泛的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特色二:师资力量层次高,高级职称总体比例达64.2%,学缘结构合理,有外校学习经历的教师占专业全体教师的85.7%,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占比21.4%,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占比71.4%;专业教师全部具有科研经历,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教学成果显著,承担多项省部级、校级教改课题,精品课程等。

特色三: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程认证的标准培养学生,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既注重理论教学,又兼顾实践能力。所设置的两次机电类工程综合实训兼顾典型机械

对家人谎称在武汉工作,实则靠着小额网贷度日,辗转在小旅社、网吧“流浪”。1月29日凌晨,来自湖北天门的农家子弟、25岁的研究生罗正宇,在江岸区上海路一家小旅社自缢身亡。

留下遗书:“都是我的错,对不起”

“在武汉玩了一年,什么事都没做。没什么遗产留下,借了一屁股债,不会还了。我太幼稚了,大人和我说的都是对的。可惜我明白太晚。都是我自己的错,对不起……”1月31日,50岁的罗父罗立军几次捧起儿子罗正宇的手机,看着电子“便笺”上的留言,几次老泪纵横。

“1月13日,儿子刚过完25岁生日,我们本来约好一起回老家过年的……”罗立军告诉记者,1月20日下午,儿子还给他欠费手机充了100元话费。父子俩约好:1月30日晚上10时,儿子到武汉火车站接他。

“29日早上9时,警察给我打电话说他自杀了……”当晚,罗立军从打工地浙江绍兴赶到汉口殡仪馆,见到了儿子的遗体。后来警察给他看了监控录像:当晚,罗正宇穿戴整齐,曾独自一人在楼道内上下徘徊,凌晨3时40分以后,他上到三楼平台后,再未下来。

在死者床头手机便笺中,还留下一份疑似给旅社老板的遗言,“老板,你立刻报警吧,我在顶楼上吊自杀了!”

这一年谎称在工作 实际在“流浪”

对罗正宇离去,家人始终想不出答案。

父亲罗立军告诉记者,2010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经过6年本硕连读,2016年7月毕业,后应聘进入到武汉一家央企工作。对农家子弟来说,本来应该是苦尽甘来。

“这家央企主要从事城市轨道建设,签约后,儿子随后被外派到杭州一项目工地上锻炼,每月工资能拿6000元。”罗立军说,不过才干了半年,儿子就不顾家人劝阻,坚持要辞职。

2016年底,儿子回老家过完春节,正月十五刚过就到武汉发展。罗立军透露,父子两人分手时,儿子透露身上还有1万多元积蓄。

罗立军说,儿子1岁时,他和前妻离异,他常年在外打工,儿子罗正宇基本上由爷爷奶奶带大。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成绩优秀,没让他操什么心。

罗正宇从小就和爷爷十分亲近,即便大学毕业,依然保持着每周五和爷爷通电话的习惯。罗立军说,2017年8月,儿子还跟他透露,找了一家汉口的网络科技公司上班。

直到出事3天前,罗正宇还在跟爷爷报平安,说工作身体“挺好”。

“没想到这些都是儿子骗我们的,”罗立军说,儿子出事后,他曾专程到这家公司探访,对方称儿子从未在此上过班。

靠网贷生活 支付宝余额仅剩0.71元

1月31日,记者从江岸区警方获悉,对于罗正宇死亡定性为“自杀”。

罗正宇的家人告诉记者,种种证据显示,罗正宇在武汉这1年,一直没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而是靠网络借贷“流浪”生活。

小旅社住客登记显示,罗正宇1月23日入住该旅社,房费55元/日,这家旅社条件简陋,房间内仅一张床。

罗正宇的全部遗物,除了一个读大学时的破旧拖箱外,就是一个蓝色双肩包。几件旧衣服、一个钱包和一部价值千元的智能手机。钱包中仅有一张身份证,无一分现金。

家人登录其手机,发现其支付宝余额仅剩0.71元。

在其手机中,共发现“招联金融、贷上钱、来分期、安逸花、借贷宝、马上金融、贷小强”等13个网贷APP,总共欠下5.2万元分期欠款,这些小额贷款大多从单笔1500元至8000不等,被分成半年至1年不等的分期,目前不少已经逾期。

死者的支付宝和微信记录显示,每次贷到钱后,除大部分用于偿还旧账外,剩余被用于充值到支付宝,进行日常消费。

支付宝消费记录显示,罗正宇最近1年活动轨迹均在武汉,基本在江汉路和胜利街一带、几家网咖和便利店,以及租住地附近的几家炸酱面、拉面馆、牛肉面馆和汤包店。

家人怀疑:高利贷成催命稻草

除以上有据可查的13个网贷APP分期欠款外,还有几笔共约1万元的微信私人高利贷,让其三叔罗季军怀疑,侄儿罗正宇是不堪债务压力,走上了绝路。

记者注意到,这些通过微信私人转款方式进行的借贷,利息和各种手续费十分高昂,一家名为“51掌上宝”的刘某1月22日,通过微信借给死者3000元,在扣除700元续期费后,实际仅到账2300元。仅仅一周后,连本带利就滚到了3900元,由于未能还款,第三方催债公司已介入收债,催债人员称,他们是按本金10%、300元/天收取违约费。

目前,包括罗正宇的父亲、二叔和三叔在内多位家人,已接到了催债公司的各种骚扰电话和短信,有些威胁说“当心点”。不得已,他们将死者的殡仪馆开出的单据贴在微信圈内,以试图让催债者止步。

律师:家属可不必代偿债务

湖北朋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源波认为,《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各类机构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如果合同约定贷款未及时偿还时违约金畸高,即造成综合资金成本超过年利率24%、特别是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对死者没有清偿的借款等款项,只要死者负债大于资产,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死者父母可选择放弃继承,这样就不用清偿死者的债务了。

另外,刘源波告诉记者,因为死者是自杀,故放贷公司需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如果放贷公司在催债时存在过激言语或不当行为等过错时,就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对此,死者父母可在有证据情况下,依法向法院起诉。

没想到他会自杀 同学老师很惋惜

2015年11月,曾被武汉理工大学评为学校”三好研究生”。罗正宇的死,让同学和老师都感到很惋惜。

远在广东、曾与罗正宇同学9年的李冰(化)向记者透露,罗正宇出事前,一直声称自己在武汉上班,偶然网上碰上,还说要加班。

“他自尊心很强,平时很少主动和同学交流,在同学群中很少冒泡,2017年就更少说话了。”罗正宇毕业后,有些逃避工作。

在硕士导师杜志刚的印象中,罗正宇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就是性格有些内向,不善于和人互动交流。“本来以他的专业条件,找一份不错的工作,是很轻松的事,”杜老师说,“如果有什么困难和家人同学说一声,大家肯定会帮他。”

杜老师认为,罗正宇的悲剧,固然有其家庭、性格、网络借贷等综合因素,但作为大学生毕业后,如何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转变,如何融入社会,值得反省和深思。

来源:长江网、人民网(people_rmw)、人民日报(rmrbwx)

1月29日,25岁的硕士研究生罗正宇在武汉一家小旅社自缢身亡。


罗正宇是湖北天门人,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武汉理工大学,6年本硕连读,2016年7月毕业后应聘到武汉一家央企工作。


这对作为农家子弟的罗正宇而言,算是成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了。


然而半年后,罗正宇坚持辞职。此后的一年,罗正宇一直流浪在武汉,没有工作,更没有收入来源。他一边对家人谎称在武汉工作,收入稳定,一边靠着各种小额贷款APP借钱度日,辗转在小旅社、网吧之间。


在他手机遗留的信息里,一共发现了13个手机借钱APP,支付宝余额只有0.71元,一共欠下5万多元债务。


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罗正宇心力交瘁,最后选择了自缢……


新闻曝光后,很多网友都开始群嘲:心态太差了,为了5万多的债务就去自杀,这样的研究生太傻了。


那你们所以为的研究生应该是什么样子?


意气风发,天子骄子,智商高超,卓尔不群?很多人对研究生的想象可能太完美虚幻了。

你所羡慕的轻松的自在的研究生生活,最终也会成为埋葬你的坟墓。

如果你没有认清自己的个性与兴趣,没有看清自己的家庭实际与这个社会对硕士的真相。

那么,我们不建议你读研。


罗正宇在学校的时候成绩优异,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一提到工作他就有些逃避。

他自尊心极强,接受不了一丁点的不如人。

所以,读研成了最好的选择。

又有学历的光环,又能避世。

以这样的借口选择读研的人很多,他们往往自以为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平衡法,实际上这远不是长远之计。


有个研究生朋友,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硕士,完了也没闲着,在开学前的假期,通过家里关系进到一家知名金融机构实习。

实习期间,朋友很拼很投入。每天顶着炎炎烈日出去拉客户,接老员工们抛来抛去的吃亏不讨好的活,经常被师傅骂,晚上回来躲房间哭。

所幸的是付出得到了回报,实习期完后,金融机构给了他转正名额,年薪三十万。

朋友陷入了纠结。在进入这家知名金融机构和读研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身边的几个人都去读研了。

此后的几年,他最常倾诉的就是这个让他后悔不已深感遗憾的错误选择。

特别是在硕士毕业后,遭遇找工作的不顺心,最终不得不在一家并没有多少前景的小公司里安身。

被拒绝的机会再也不会有。


其实,硕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优越,毕业后工作自然找上门更是幻想。如果在选择读硕士之前,并不清楚自己读研以及之后的目标,那硕士毕业之后的无措、不适与压力,比本科毕业时更大。

相反,硕士读的最开心的,往往是这两种。

要么对学术研究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他们往往能从枯燥单调的学术生活中体会到普通人难以察觉的乐趣。

要么是毫无经济压力,对读研并不抱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也不当作是一项热爱的事业,纯粹是当作一个生活经验与体验来的。

前者往往继续读博,走向了学术事业,后者毕业后不紧不慢的继续找工作。

所以,在你迷茫无措、对进入社会工作充满抵触与不自信的时候,比如罗正宇,他最应该做的是进行毕业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而不是通过读研来看病。


寒门难出贵子,最近大家都在提这句话。

因为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贫寒更不利于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的培养。读硕士、博士也是一个需要家庭全力支持的事业。

好比罗正宇,他没有一个富裕的家庭去支持他体验生活,相反他的家庭还需要他的逆袭来改变贫穷的命运。

罗正宇既无法忍受毕业后平淡的央企工作带来的身份屈辱,更不能通过这份工作挣大钱来光宗耀祖。区区6000元一个月,算什么能耐,还不如不做。

这就是罗正宇的两难处境,也是无数普通的贫寒硕士生的拧巴之处。


所以,对那些急需改变经济现状,又有家庭负担的学子而言,读研只会渲染那颗蠢蠢欲动的功利心,除了更深的焦虑与绝望,只剩下骤减的上进心与拼搏的激情,什么也不会有。更可怕的是,这个社会很多企业根本无法理解硕士,所以连起码的尊重也不会有。

很多硕士毕业找工作时吐槽:每当我跟别人说我的专业时,他们就一脸疑惑地问我,那是干嘛的,那些需要研究吗?你觉得你和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什么优势?

以前一位学长面试,当他说到自己的专业是文艺学时,面试官说:那是什么,唱歌跳舞吗?


如果企业无法理解硕士,那他们就无法理解硕士所潜藏的特质。也就无法理解这个群体。

普遍情况下,企业更容易懂的,还是985和211的标签。

就好比前文所讲的那个硕士朋友,在最终放弃金融机构选择读研时,当时的大领导对他说:你在这里,起码是年薪几十万的待遇和不断的晋升空间,你读研干嘛,能带给你什么?有什么用?白白浪费几年光阴?

很多打算读研的人都以为自己能和这个硕士朋友一样,能逆大流,收获更大的成功。

这个社会对硕士的态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毕竟作为少部分群体,去应对作为大多数的人,始终有些不对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内容微信公众号搜索“老朱铛铛铛PG”获取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