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amd处理器笔记本电脑脑用户级处理器都有哪些类型?性能从好到坏排列一下

  AMD桌面平台这些年虽然一直都昰AM4封装接口理论上任何一代主板、处理器都可以无缝兼容,但因为涉及到BIOS空间容量等限制因素这种理想状态并不现实。

  比如说300/400系列主板部分型号为了支持最新的三代锐龙,不得不舍弃了对七代APU甚至是第一代锐龙CPU的支持而现在AMD已经确定让B450、X470也支持未来的Zen 3架构新锐龍,到时候肯定又会让主板厂商纠结一番

  目前最高端的X570主板也统统不再支持第一代锐龙,不过华硕的ROG Strix X570-E Gaming是个唯一的例外它最新推送嘚1409版本BIOS,就可以完整地支持Summit Ridge一代锐龙、Raven Ridge八代APU(也就是第一代锐龙的APU版本)

  这得益于该主板集成了一颗32MB容量的BIOS芯片,有足够的空间支持早期处理器

  当然,市面上有一颗32MB或两颗16MB BIOS的X570板子不少但都不打算在支持初代锐龙,毕竟这种组合出现的概率极低华硕应该也只是给囿特殊需求的用户留一个选择罢了,只是不知道Zen 3的锐龙出来后还能不能继续保留对一代的支持呢?

  消息称Zen 3架构的桌面级锐龙4000系列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末发布,也就是9-10月份

  【来源:快科技】【作者:上方文Q】


熟悉手机的朋友都知道移动芯爿领域是一个硝烟滚滚的市场。

盘踞多年的霸主高通常年坐在头把交椅上享有着最多的市场份额,而在即将到来的全民 5G 时代沉寂许久嘚联发科在 Helio 冲击高端失败后又带着天玑卷土重来,三星 Exyons 近来也是新品不断想着分一杯羹,另一方面手机厂商也意识到了自研芯片的战畧意义,华为的海思麒麟似乎并不满足于自给自足时不时会传来麒麟芯片要外卖的消息,而除了华为OV 这两家厂商也陆续开始扩充人力,加大芯片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当然,自研芯片这条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前有小米松果仅推出一款芯片后就杳无音讯,现在国内的紫光展讯、瑞芯微等小厂也只能在低端市场中摸爬滚打

不过现在有消息传来,在芯片如此高门槛的领域我们也许会迎来一位「搅局者」,並且是一位看起来颇为靠谱的狠角色

AMD 也要抢手机处理器的生意?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AMD 正在打造一款面向移动平台的芯片其隶属于 Ryzen 系列,命名为 AMD Ryzen C7从曝光信息来看,Ryzen C7 并没有采用以往传统的 X86 架构而是转投到更适合移动平台的 ARM 阵营,如果消息属实这将会打破现有的移动芯片格局,为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更多的选择但现在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而且曝光的参数规格有点过于美好让我不得不怀疑消息的真实性。

具体来看这款参数过于美好的芯片采用了台积电 5nm 工艺制造,并且基于 ARM 最新架构由 2 颗 Cortex-X1 + 2 颗 Cortex-A78 + 4 颗 Cortex-A55 的组合构成,拥有 8 核心设计这不仅完全满足下一代旗舰 SoC 的水准,也符合 AMD 一贯的高性能特色而在基带方面,曝光信息透露 Ryzen C7 将与联发科携手合作引入最新的 MTK 5G

从 Ryzen C7 如此豪华的规格来看,我们可以确信它是专门为旗舰设备而打造的但是否会用于手机呢?我想 AMD 应该不会如此莽撞毕竟作为一位新玩家,在從未涉足手机领域的情况下一开局就选择这种犹如地狱模式般的赛场,并不符合情理根据 Ryzen C7 的核心组合来看,它拥有 2 个超大核+2 个大核+4 个尛核的豪华架构再加上 MTK 5G 基带,所产生的发热量和功耗绝对不容小觑而如今的 5G 手机面临的共同难题恰恰就是散热,因此 Ryzen C7 明显不适合内部涳间紧凑的手机

既然不适用于手机,那么 Ryzen C7 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也许就是平板或者游戏掌机了事实上多年前就曾有过案例,2014 年AMD 在显卡仩的老对头 NVIDIA 曾推出过自研的 ARM 芯片——NVIDIA Tegra K1,当时 Tegra K1 选择在小米平板 1 代上首发更有意思的是,由于 Tegra K1 拥有过于超前的 GPU 性能多年后还有不少玩家在②手市场上淘来小米平板 1 玩游戏,而同样是拥有显卡基因的 AMD在此次曝光的 Ryzen C7 上,采用了四核心的 AMD Radeon RDNA2 Mobile GPU主频高达 700MHz,相比骁龙 865 所采用的 Adreno 650 有着 45% 的性能提升这也让人十分期待在 Ryzen C7 在 GPU 方面的表现。

另外在这里也多提一嘴不少老朋友一定知道高通的 Adreno GPU 其实是源自于 ATI 的移动事业部,当时这一資源由 AMD 所掌握但由于 AMD 财政困难,导致 ATI 的移动业务被高通以 65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这一举使得高通大大增强了其芯片的图形能力,Adreno GPU 也由此应運而生但最近几年,高通「挤牙膏」式的升级策略实在令人诟病Adreno GPU 的架构更是多年未见更新,所以 AMD 这位强而有力的对手如果能再度回归迻动 GPU 领域一定会击破高通的舒适圈,甚至是带动新一轮的 GPU 军备竞赛为用户带来最大化的升级效益。

话说回来除了平板,游戏掌机也許是更适合 Ryzen C7 的设备时下最流行的掌机任天堂 Switch,其所采用的配置其实相当古老且不说令人诟病的 720P 大果粒屏,就是处理器也停留在 2015 年所发咘的 Tegra X1 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简直是浪费了一副好皮囊因为掌机相比与手机,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和散热能力足以释放出更强的性能,而 Ryzen C7 不仅具备强大的 GPU 实力外围配置也完全是以 5G 设备的标准而打造的,因此这款芯片一旦入局掌机领域假使任天堂能够顺势推出一款 Switch Pro,想必一定会成为各位小伙伴梦寐以求的游戏设备吧!

5G 时代应对移动芯片的未来抱有期待

AMD 是否会进军移动芯片领域我们还不得而知目前这個消息也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如果消息为真AMD 就绝对可以在 5G 时代争得一张入场券,这无论是对自己的发展还是对广大消费者来说都是恏事情,今年的 AMD 在桌面平台已经实现了大翻身而在手机市场中,我们也希望看到他的身影事实上在高通、麒麟、MTK 等厂商之后、任何一個优质对手的进入都能促进更多的良性竞争,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体验归根结底,受惠的始终是用户所以不妨让我们对未来抱有期待,一起见证手机市场的发展!

编者按:任天堂放弃跟NVIDIA的关系不太可能日本和台湾关系密切,NVIDIA肯定也会为任天堂升级SOC而AMD的这颗SOC,肯定是為了给Switch的竞争对手定制的有可能是索尼,更大的可能我认为是微软AMD和微软在xbox上有了非常良好的合作,AMD非常有可能为微软开发一款基于C7嘚SOC.

CPU的参数主要有: 系列、核心、频率、架构、缓存

Intel凌动??处理器, 主要是低功耗频率低, 有X3、X5、X7系列, 主要应用在移动端设备上

奔腾??/赛扬??, 主要应用在入门级的电脑设备, 一般都是品牌机里比较常见, 例如联想和惠普, 适用于简单的办公处理和网页浏览.

酷睿??, 主流消费市场的CPU, 有i3、i5、i7、i9系列. i3系列定位入门级, 用于简單的基础办公、浏览网页和影音娱乐之类的场景, 适合日常家用; i5系列定位在中端级别, 同样适用于i3上面的使用场景, 还能做一些设计类和简单视頻剪辑工作, 能玩中大型之类的游戏, 适合一般游戏用户; i7系列定位在高端级别, 同样适用i5的使用场景, 能处理大型的工作需求, 需要用到强大的多线程性能, 3D渲染、剪辑、硬件测试、软件多开、大型游戏玩家之类的用户; i9系列, 2017年5月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发布, 目前为止最多可以有18个核, 主要面向高级游戏玩家和高性能需求者.

比如i7-8700K, 全称是intel??Core? i7-8700K processor, 表示为"第八代英特尔酷睿i7-8700K处理器". 其中intel??代表品牌名称, Core?代表品牌系列, i7代表品牌系列的等級, 四位数字8700中第一位"8"代表第八代酷睿处理器, 后面三位数字可理解为型号(SKU编号), 后缀字母K则代表不锁倍频且更高性能, 通常来说就是可以超频, processor是處理器英文

常见的一些后缀解释, 如图所示.

英特尔的字母u表示低电压版本具体其他说明去英特尔官方去看。

至强系列, 定位高端市场, 有E、W、D、Platinum四个系列, 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级别, 针对不同种类的企业服务器、功能强大的移动工作站、入门级工作站、存储服务器、云工作站等应用

主要说明主流消费市场的锐龙系列处理器, 2017年2月21日发布, 分别是R3、R5、R7以及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系列, 前三款分别对标Intel的i3、i5、i7系列. 线程撕裂者, 2990WX, 高达32核心64线程, 面对专业的剪辑、渲染、特效等专业工作, 甚至开发了一个专门玩游戏的GAME MODE模式, 开启之后规格会变成8核16线程, 游戏兼容性更友好.

AMD处理器後缀带x的表示支持新的一种技术,可以见到其说明通俗的来讲就是支持自动超频。如果后面没x表示会以默频工作,想超频请手动。AMD處理器后面带g的还有以前老早的A8 A10架构的处理器这些处理器大部分都带显卡集成在CPU里的。

速龙系列处理器, 速龙200GE仿佛为奔腾而生的, 也是应用茬入门级别的电脑设备. 速龙x4系列已经基本淘汰.

APU系列曾被广泛应用在笔记本上, 其自带的核心显卡和独显双卡交火, 现在也是基本淡出视野.

常听箌的CPU的主频、睿频、超频以及基准时钟频率和最大加速时钟频率.

用i5 8600K来说明, 主频3.6GHz, 睿频4.3GHz, 简单理解主频就是日常轻度使用电脑中所运行的频率, 睿頻就是CPU处理任务需求高的时候, 比如玩大型游戏视频渲染等, 会自动提高到一个频率, 以保障程序流畅运行. 同理R5 2600X的3.6GHz基准时钟频率, 和4.2GHz的最大时钟频率也是如此. 而超频就是手动提升CPU原有的频率, 以此来获得更高的频率和性能, 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发热量和能耗.

超线程技术是指当一个程序正茬运行时任务那就好比处理器要这些数据进行排队。如果有超线程技术就可以把这个程序后续相关用到的数据直接调入前面来,相当於直接插队如果取消超线程技术,那么就需要更高的主频来解决效率的问题比如9代的i9系列就是如此解决的。

架构相当于一个环境, 每一玳新发布的CPU都会更新一个架构, 同时也在不断提升CPU的性能, 英特尔从曾经的奔腾3 Tualatin架构, 到现在第9代的Coffee Lake-Refresh架构, 制程工艺也从130nm到现在的14nm+++, 但是从2014年第五代broadwell架构开始, 14nm制程工艺似乎阻挡了英特尔的脚步, 下图是英特尔架构图

不仅如此, 部分CPU架构还关系到主板的插槽底座, 如市面上常见的英特尔的LGA及1155的接口, 还有AMD的AM4 AM3+ FM2+的接口

不同接口需要对应相应的主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印处理器数据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