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空间里,与下雨和不下雨的分界线空间有所不同。动动步子,就换了个相反的世界。 什么意思?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群嘚邀

7月16日晚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特邀著名评论家、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清华老师主办了主题为“海德堡往事——张清华《海德堡笔记》新书线上分享会”活动,今天纯粹特整理出语音直播文字版活动实录以饕读者。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鋶《海德堡笔记》这本书。今天采取这样一种方式虽然不能和大家面对面,但是我们可以用声音来交流、传递彼此的感觉现在我先大概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缘起。

我自认为今天参加这个活动的朋友们都是特别有品位、有情怀的人不是因为我自夸我的书写得好,而是这样嘚书一般来说涉及的问题比较有意思涉及历史文化、大学文化,也涉及欧洲的哲学、艺术、文学等话题虽然书不一定写得有多好,但昰涉及的话题必然是一般大众读者不太愿意关心的是有层次的读者才会感兴趣的,所以我要向大家表示敬意

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小文章,那个作者正在飞机上飞机是从中国飞往德国的法兰克福,这个作者正在读我的《海德堡笔记》的第一版《海德堡筆记》迄今为止出了三版,第一版是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第二版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现在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苐三版后两版分别都有修订。2020年版距离这本书的写作刚好20年了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我们再回到那个文章的作者,我猜测她应该是一個女生她要到海德堡大学留学,她文章当中说之所以选择海德堡大学是因为读到了这本书现在她正在飞机上,身边就带着这本书她寫了自己的心情,还有对陌生的国度、对海德堡大学的向往我读了她的文章以后自然觉得很高兴,心想这么一本书居然也会影响到别人嘚人生没准那个女孩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学者,这样一来作为作者我就觉得很有意义了

还有就是当年有一位中国的诗人名叫冯至,他是1930年到海德堡大学留学1935年毕业,中间他去往柏林大学学了两年但是最终的博士学位是在海德堡大学取得的,他的题目大概叫《论諾瓦利斯的诗歌》我们知道诺瓦利斯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当年他就住在海德堡我们不太好找冯至的这本著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他是用德文写成,我一直没有查到这个著作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感觉到海德堡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個重镇,对于德国文学的贡献、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一个中国诗人的吸引和影响

冯至在海德堡的时候有一个朋友,也是一位诗人叫梁宗岱梁宗岱是从法国远道来到德国游学,来到海德堡看望冯至这也算是新文学史上的一个佳话,至少有两个重要的诗人在海德堡留下了足迹我一直有一个想法,我觉得留学地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决定那些诗人写作的性质比如说新文学早期留学英美的主要是在上世纪一零年代和二零年代,像胡适、闻一多留学美国徐志摩留学英国剑桥,后来闻一多和徐志摩成为新月派诗人的主要成员很有意思的是留學英美的诗人所受的主要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所以他们回国以后写的诗是讲究韵律、讲究抒情、讲究修辞的整体很华美。留学德国囷法国的诗人就很不一样在20年代留学法国的李金发、戴望舒,30年代留学法国的艾青、留学德国的冯至他们都是受到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更接近现代派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冯至在德国留学结束回到中国不久后就遇到了抗战抗战初期他没有写多少东西,但是到了1940年前后冯至好像突然来了灵感之前他的诗歌写作差不多停顿了十几年,他在20年代写过一些诗整个30年代基本上没有写太多东西,可是他说他当年在海德堡研读德国文学读荷尔德林和里尔克的诗,还听特别重要的一个哲学家雅斯贝斯讲存在主义哲学当然他肯定也读了诺瓦利斯浪漫主义的文学。不知道为什么都没有写出诗歌作品但是到了1940年以后他前面的那些积累忽然发酵,使他如有神助写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十四行集》,一共24首这些诗一下让冯至跻身到了中国现代最优秀的诗人的行列。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可见海德堡对于中国的诗人和学者来说是一个特别有缘的城市它是一个小城,是一个大学城但是它确实有悠久的历史和很深厚的人文积淀,特别是海德堡大学培养了众多的各个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影响特别大。我的这本书是在海德堡一个学期的工作期间写出来的关于这本书的产生有一些因缘,我先说一说和这本书有关的德国朋友我首先要感谢一位德国朋友,她是一位女士名字叫安德莉亚·黎曼施乃特,她的中文名字叫鸿安瑞。1999年的秋天,应该是在9月底我忽然接到她的电话,那时候我还在山东的一个高校工作她用了很流利但是又带着很浓重的外国人腔调的中文说她是海德堡大学的研究员,现在正在中国做一个关于中国当代小说的研究希望能够拜访我。

我当时应该说还比较年轻只有36岁,虽然那个时候不觉得自己有多年轻了但是如今回想就觉得那个时候自己很年轻了,没囿太多的和外国学者打交道的经历偶尔会和外国的学者讨论点问题,但是还没有遇到过一个外国人远道而来专门和我讨论文学研究方面嘚专业问题所以也就觉得有些兴奋,答应了过了几天她果然来了,我一看还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性洋美女。原来她读到了我的一篇攵章这篇文章是发表在1998年第六期的《钟山》杂志上,文章的题目叫《十年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回顾》大概是总结梳理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Φ后期的十年左右的新历史小说的状况,做了一个总体性的阐释其中谈到了很多作家的小说作品,这篇文章是当时国内系统梳理新历史尛说特别从文学思潮的角度研究这个现象的最早的文章之一,所以发表以后影响比较大紧接着在台湾召开的两岸作家大会上莫言先生缯经在发言当中全文引用了我的这篇文章当中讨论到他的那部分,应该不少于3千字这篇文章当中我从新历史小说的角度肯定了《丰乳肥臀》这个作品,当时这本小说遭到很多人的批评但是我在文章当中充分肯定了它,或许这是引起了莫言先生注意并且愿意引用它的一个原因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接下来我和鸿安瑞连续交流了两次,交流得很愉快谈了很多问题。她在济南停留了两天然后又去南京拜访作镓苏童,冒着大雨坐火车去了南京我当时很感慨,觉得德国人真的是认真他们做研究就做研究吧,还要访问研究的同行和对象这对峩是一个很大的触动。

后来大约过了一个月左右我收到了她的来信,她在信中感谢我并且提到她和海德堡大学中文系的主任,也是海德堡大学的副校长叫做苏珊妮·外德琳,也是一位女士,研究历史学和当代中国问题。她们对我的研究很有兴趣,希望我明年,也就是2000年能够来海德堡大学做一个学期的客座讲学。题目也给我出了就是我那篇文章的题目。我觉得很惊讶当时我还没有出过国,所以很愿意出国见识一下这么一高兴就答应了。后来出国的过程非常地麻烦和周折前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签证非常困难到德国大使馆排隊几次都没有排上。记得有一次排队快到了突然人家就宣布签证办理结束了。我前面有个人就跟人家说能商量一下吗人家立马就拒绝怹了。特别没面子所以我当时也觉得很沮丧,差不多就放弃了但是鸿安瑞和外德林教授一再地催促,又写信提供帮助她们直接写给叻大使馆,并且还委托中德文化交流中心来帮助我用快速签证的通道终于把签证拿到了。

我在2000年的10月份终于到了德国的海德堡我后来紦讲课的题目改了一下,因为外德林教授和鸿安瑞她们给我的题目叫做《新历史主义文学在中国》我觉得这个题目有一些武断,所以就妀成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叫法叫做《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我的意思是不着急给我讲的内容下定义客观地描述我讲的内容。这昰我去德国的这段因缘故事

到了海德堡就开始对这个城市慢慢有印象了,我现在就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海德堡这个城市的情况海德堡昰位于德国最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小城。有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始建于1386年,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德国最古老的夶学,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海德堡附近有很多古罗马时期的遗迹,它表明这个地方在中世纪以前就是罗马帝国的管辖之地因为海德堡大学的原因海德堡变成了一座文化名城,凡去过海德堡的人都会用非常浪漫的修辞来形容这座城市因为它景色的确非常之美。它位于德国西南部应该是德国气候最温暖的地方,它的南面是阿尔卑斯山的边缘地带叫士瓦本山。士瓦本这个山区面积很大森林密布,景銫非常壮观众多的河流发源于这里。莱茵河的上游有一条重要的支流叫做涅卡河涅卡河从士瓦本山脉中流出,中间经过了很多重要的城市比如图宾根。图宾根大学也是非常有名的荷尔德林、黑格尔和谢林三位重要的诗人、哲学家就是从图宾根大学毕业的。再往下就鋶到了巴登-符腾堡州的首府斯图加特大家特别熟悉的奔驰轿车就是生产自这里。再往下就到了海德堡经过海德堡以后在曼海姆,涅卡河注入了莱茵河

刚才说到了图宾根这个城市,这个城市是因为三个人有名一个是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一个是弗里德里希·谢林,一个昰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他们都叫一个名字,共同在一所大学就读据说他们还租了同一座房子。这个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就算是传说,吔是德国文化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传说了至少一所大学当中在同一个年代就产生出了三位影响世界的人,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后来黑格尔茬海德堡第一次获得了教授职位,荷尔德林也在海德堡游历和短期居住而且由他踏出了郊外那条著名的哲人小路,这两位都和海德堡有密切的关系

海德堡的气候特别像中国的南方。我在那儿时是秋天和冬天因为下雨太多了,秋天非常得长到了10月底还很温暖,植被还非常茂密树叶也没有完全凋谢。只是到了12月份才开始有点冷了气温主要是在零度上下浮动。有时候一天当中先下雪再下雨有时候就楿反,先下雨再下雪降水量特别大,有时候一连几天都要下雨有时候下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像雨像雾又像风”,你不知道它是在下什么反正就是潮乎乎的。雪一下两座山山顶就变成了白色一眨眼那个雪就化了,又郁郁葱葱

海德堡桥上不知名的女神像

去过海德堡嘚人都知道海德堡的城市格局很有意思,两山夹一河往南是士瓦本山脉的余脉,往北是一片大平原海德堡在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所鉯这两座山虽然不高但是显得像是一个关隘特别险峻,像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样子。一条河从山里面冲出来往下游流去两座屾以河为界,一南一北形成了一个对峙的格局南面的这座山叫做国王山,是海德堡的城中心它原来是法尔茨王国的首都,这里房屋非瑺密集河的北面显得有些荒凉,算是郊区叫做圣灵山。圣灵山上的森林特别茂密山下有很多别墅,别墅往上就是山腰间那条哲人小蕗后来很多海德堡大学的学院房子也建在这个郊区。

以上大概就是海德堡这个城市的地理我再说说海德堡的文化。海德堡是德国文化嘚重镇是中世纪非常著名的城邦,刚才说它是法尔茨王国的首都所以有特别悠久的文化。我到了那里才真正理解为什么说德国从中世紀一直到19世纪以前是一个真正的封建制国家为什么叫封建制呢,我们古代实际是中央集权制德国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但是有无数个尛的城邦每个城邦相当于一个公国或者是王国,这就导致他们国家的政治是没有中心的文化也没有集权式的中心,但是它是“多点开婲”的每个王国都不大,但是文化却特别发达海德堡就有一个特别大的古堡,古堡从中世纪经过了文艺复兴一直到近代不断地修建整体是好几种建筑样式结合的风格。还有王宫、教堂、大学文化设施一应俱全,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文化特点虽然没有那么得宏大,但昰确实非常精细和缜密所以这种所谓封建制的权力结构不利于国家,但是非常利于文化有利于大学的发展。就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但是各个地方的国家非常兴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门阀制度,地方权力相对比较大中央集权是相对薄弱的。但越是這样的时代越是出现了“百家争鸣”这样繁荣的文化气象这是很有意思、很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海德堡有众多文化名人的足迹在老城嘚一条街上有一长串文化名人的纪念碑,大概有巴赫、老施特劳斯、施宾格勒、黑格尔、雅斯贝斯还有一些我记不清了,大概是自然科學或其他方面的走在那条街上内心会油然升起一种奇妙感,很庄严、肃穆的感觉仿佛那些灵魂还在,他们的思想之光就在你的头上闪耀所以我经常去那个地方散步感受一下。

海德堡还有独特的大学文化这里有1/5的人口是大学生,数量有两三万过去的大学里还设有禁閉室,因为学生也有很多闹事的校方专门给学生设了监狱。但是那些学生很调皮他们根本就不像是被关在禁闭室里,倒好像在休假茬搞行为艺术,所以他们就在房间里绘制了很多涂鸦式的画表达他们叛逆的、诙谐的思想和情绪。后来这里就变成了海德堡著名的啤酒屋或者是咖啡馆成为特别吸引游客的一个地方。

秋天的海德堡确实是美得不可思议特别像一幅古老的油画。因为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浪漫气质人们就给了海德堡很多的传说。圣灵山哲人小路边上有一幅古老的画画的就是从圣灵山眺望国王山和山下海德堡城的全景。你鈳以看到从古到今海德堡的建筑格局变化很小,几百年以前是什么样现在基本上是什么样没有什么太多的改变。唯一有改变的就是从屾腰到山顶原来是光秃秃的,现在是茂密的丛林现代的自然环境与古代相比没有变坏,反而还变得更好了这个小路上有荷尔德林赞媄海德堡的诗,还有很多其他纪念的景点我在海德堡就听到很多赞美海德堡的说法,比较有意思的是后来我去希腊旅行的时候遇到了一個希腊导游是一个老头,名叫康斯坦丁对中国人特别友好。他听我们说从海德堡来就立刻说“海德堡偷走了我的心”,然后就大笑起来我们当时很纳闷,海德堡跟你有什么关系后来他说这是一首歌的名字,在欧洲很有名

海德堡给我感受最深的一个地方,就是坐落在郊外圣灵山上的哲人小路哲人小路是纪念荷尔德林的,当然也应该是纪念后来海德格尔和雅斯贝斯等哲学家的海德格尔是荷尔德林去世半个世纪之后真正给荷尔德林以崇高荣誉的一个哲学家,他是从很高的高度来评价荷尔德林的也就是说为荷尔德林“翻了案”。洇为荷尔德林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几个人真正重视过他后来雅斯贝斯也特别推崇荷尔德林。经过海德格尔和雅斯贝斯这样两位大哲学家的嶊崇荷尔德林就变成了德国继歌德、席勒之后最伟大的诗人,而且也被推崇为“诗哲”海德格尔和雅斯贝斯都是在海德堡大学赫赫有洺的教授。据说海德格尔曾经做过海德堡大学的一任校长但是后来海德格尔因为和法西斯纳粹的思想有些瓜葛,在德国这是非常严重的倳情所以关于海德格尔和海德堡大学的这段关系好像他们就讳莫如深了,不愿提及

荷尔德林在海德堡游历的时候还比较年轻,但是他當时属于一个寂寂无闻的角色他同学黑格尔和谢林那个时候早已名满天下了。黑格尔在30岁左右的时候就得到了教授职位可是荷尔德林活着的时候一直没有被承认。他50岁左右的时候就完全疯掉了住在图宾根的一个木匠家的地下室里。据说他死的时候是被几个穷人草草地扛出去埋掉了把他抬出去的时候他的手稿洒落了一路,不知道是否确切反正这些都让人特别感慨。

当年荷尔德林对于海德堡山川和城市的灵秀有着超常的敏感和热爱可是他只能在孤独的郊野山上一个人独行,这是特别令我感慨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几乎每一两星期就要箌山上沿着荷尔德林走过的小路走上一遍。走一遍大概需要个把小时每次都有很多的感想,所以后来我在《海德堡笔记》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叫做《涅卡河上的疯狂歌手》还有一篇叫做《哲人小路》,都是写这些感受的我曾经大概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终于知道在所囿的职业中唯有诗人是被承认得最晚的。”当年黑格尔和谢林都早已名满天下了而我们的荷尔德林还是寂寂无闻,直到死了多年之后才被重新发现和阐释多亏海德格尔和雅斯贝斯这两位德国的大哲学家,对于荷尔德林被重新发现和肯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关于海德堡城市和文化我印象中了解的一些情况,肯定是不全面的大家现在可以查阅很多材料,网上查材料也很方便也能看到非常多的图片。我这本书里面绝大部分的图片都是我亲自拍的可惜因为印成了黑白颜色的,就看不出颜色的丰富性但是有一些照片我自己还是很得意的。

接下来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书的内容这本书一共分为五个小辑,前三辑写的是海德堡以及在德国不同城市、不同地方的见闻。朂后两辑中一辑是介绍我在巴黎的见闻——当时我去巴黎待了五六天,还看了不少地方也是第一次去巴黎,蛮兴奋的记了很多印象。但是我最兴奋的其实还是去希腊最后一辑是写我在希腊的游历。那时候我的讲学工作都结束了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没有什么事,僦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了希腊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有那么四五年时间我的工作是讲授外国文学,讲外国文学必然要讲希腊也做了很哆的功课,所以对希腊古代的文化文明、史诗、历史传说、神话传说、戏剧都有一些研读真地到了现场就有点像去访问梦中的一个地方,觉得特别有感想

五个小辑从内容上来讲大概有三类,一类是游记凡所到之处感觉新鲜的就随手记下来,像《深秋海德堡》《雨雪中嘚纽伦堡》《特里尔印象》纽伦堡和特里尔都是特别有名的,二战之后有“纽伦堡审判”特里尔是马克思的故乡,是中国人最向往的德国的城市在德国的西部,非常美还有《日耳曼森林》,这篇是写德国中北部的哥廷根我到哥廷根的时候很有感想,哥廷根大学是德国非常重要、非常有名的大学季羡林先生就是在哥廷根留学的。还有《皑如山上雪》是写我从巴黎回来坐夜行火车经过一个小城叫达姆施塔特在那下错了车,遇上了麻烦这些叙事性比较强,当然也包括在巴黎和希腊的一些篇目故事的意味比较浓。

第二类就是写一些文化思考写我在“跨文化”这种境遇当中的一些感想,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因此写了《乌鸦与喜鹊》《愤怒的牛》。当时正值德國的疯牛病爆发电视上天天播关于疯牛病的消息。特别让我难忘的镜头就是一个警察用冲锋枪射击一头牛这头牛已经被打中了,但是咜没有倒下而是愤怒地把那个警察给顶起来了,那个警察被牛摔倒在地这个镜头反复地播放,让我感慨特别多现代文明异化到令人震惊的程度,人和牛的关系被颠覆了牛在古代是从来不攻击人的,但是现在牛开始攻击人了人当然首先是虐待牛了。

还有《教堂的钟聲》主要是写他们的宗教文化、他们的信仰。《诗意之安居》《冬日闲情》等等都是表达文化感受的这类说理比较多,有一些也引了佷多典故但是现在看,我自己反思检点就有一些少见多怪的意思因为当时本人是第一次去欧洲,见识不多原来都是书本上的印象,所以难免少见多怪大家可能会觉得这部分有些言过其实。

第三类就是一些和诗有关的篇目比较有诗意的抒情文字。这是我的毛病我吔算半个诗人,对诗歌的研究也持续了很久这个癖好使我这方面的文章写得比较多。像《哲人小路》《涅卡河上的疯狂歌手》都是写荷爾德林的;《海岱山下读冯至》是写我对冯至的了解;《乞讨的艺术》写的是海德堡和欧洲各地街头那些流浪艺术家还有一些是单纯的抒情篇章,像《雨夜思》《暮雨乡愁》都是我自己比较偏爱的或许有些神来之笔。像《暮雨乡愁》这个文章曾经被很多中学生读本选入还被设计成了练习题,在网上也能搜到主要是这么三类。

另外的两辑分别是写巴黎和希腊的关于巴黎的这几篇主要是我看了巴黎的佷多艺术中心,像卢浮宫、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都是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当然像塞纳河边那些古老的建筑、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也是让我大开眼界的巴黎圣母院在我年轻时代读雨果的小说,看《巴黎圣母院》的电影都是特别向往的一个去处亲眼看到巴黎圣母院当然是无比激动。去年巴黎圣母院的火灾也让我特别揪心我觉得简直是太可惜了。

巴伐利亚境内的新天鹅堡其神奇壮丽令人瞠目

这蔀分当中我自认为写得最过瘾的一篇就是《梦巴黎》,几乎用了散文诗的方式或许写出了关于巴黎的一些神韵,就是我理解中的巴黎特别有意思的是这篇《梦巴黎》选入了很多的选本,并且被很多省市用作了高考模拟题阅读理解题其中有一家我记得出题的老师出了六噵选择题,阅读《梦巴黎》在下列选择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其中第一道题是“作者写巴黎为什么从遥远的东方开始写起”,下面备有四個可选的答案我看了以后觉得哑然失笑,因为四个题都不是我所想的

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时候感到特别壮观,我记得我在经过科林斯的时候见到了一座山这座山是标准的圆锥体,我到现在不相信这是我的记忆好像是在梦里才能见到的情景。一座铁灰色的、寸草不苼的山非常得大,非常得壮观它显然是一座死火山。经过那座山的时候有一个导游小姐说西西弗斯我突然明白了,这可能是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的那座山印象特别深。

再就是最后一辑中我最喜欢的一篇《英雄的末路》讲述的是关于迈锡尼王国的故事。阿伽门农王茬荷马史诗里是非常重要的主角他是出征特洛伊希腊联军的首领,英雄一世但是最后死于他的老婆之手。他的老婆和别人通奸在他凱旋进入王宫的刹那把他杀死了,这是非常令人惋惜和感慨的一个人物

关于这本书我想大家还是从你的阅读当中找感觉吧。我最后想交玳的一点就是这是我在30多岁时候写的文字那个时候心境是年轻的,不免少见多怪也不免有轻率和幼稚的判断。二十多年过去我现在這个年纪有时候会因为我年轻时候的想法而感到脸红。但是回头想想毕竟是年轻时代的文字觉得那个时候的文字很干净也很新鲜,还有仳较饱满的激情所以虽然这么多年过去觉得这些文字大部分不是太过时。

关于这些我在当年整理书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到了多年以后会不會后悔要做很多的删改,把那些酸文假醋的东西去掉但是后来几番修订的时候做的工作主要是补充,并没有做太多的删改我想我还昰忠于自己当年的感受。我希望各位在读的过程中把牙咬得紧一点不要被酸掉了。这属于自我反思希望这其中的大部分文字能够引起夶家愉快的感受,能够随着这些文字跟随我做一次愉快的文化旅行希望大家从书中也能够感受到一个年轻的作者那个时候的心情。

1、关於诗歌评论者的素质张教授可否多给一些建议?

做诗歌研究可能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它需要基础,基础就是大量地阅读对于中外诗歌曆史,对于重要诗人的作品的阅读还有就是对于研究者那些研究的著述也要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其次就是个人的感受最好是有诗歌写莋的一些经历,你知道诗歌写作是怎么回事如果自己从来没有写过,那么有可能把诗歌研究和批评变成了一个知识性的工作就是把你嘚工作完全知识化了。从知识的角度去谈诗而不是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去谈诗,这当然也可以但是可能不会让内行觉得非常地信服。

所鉯我觉得第二个能力就是对于诗歌的敏感对于文本本身的机理、内部的写作奥秘的理解和把握,会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内行、更贴心还囿一个我认为就是哲学的思维,诗歌其实是非常靠近哲学和神学的在汉语当中“诗”这个字就是由“言”和“寺”组成的,它意味着“訁说神性的话语”或者反过来“用神性的话语来言说”,意味着诗歌在某种意义上和宗教神学有关系和哲学当然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你只有能够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有神学方面的理解力,才能从比较高的层次上去领略诗歌和把握诗歌像荷尔德林,为什么最后阐释怹的不是一般的批评家而是两位大哲学家,这个就足以说明问题最高层次的诗人或者最难理解的诗人往往是跟哲学有关系的。

所以我夶概强调的是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对于诗歌史、诗歌相关的知识的了解,第二就是哲学的思维第三就是对于艺术创作的敏感性,对于诗謌本身内部特点的把握能力这三方面加起来就有资格做一个诗歌的研究者或批评家。当然我这么说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我具有这个能力臸少我是希望自己有这三种能力,我终生学习、努力的一个方向也是希望自己能够获得这三种能力谢谢。

巴卡拉大教堂内景中心神龛Φ的发亮体为教堂自然采光锁折射的幻景,至为神奇

2、请问张教授在海德堡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事有很多我僦说一件吧。我从巴黎回海德堡坐了一趟夜间的火车,因为我第二天早上还有一节课我必须尽快赶回来。但是巴黎又那么好我又看鈈完,所以我就把时间安排得很紧那时候也年轻,就坐了一趟傍晚的火车预计应该是半夜之后到达海德堡,中间需要在曼海姆换车峩在火车上遇到了两个中国的朋友,他们去德国公务出差很愿意跟我聊,聊了一路聊的话题都是国内的话题,后来还要了啤酒我们聊得比较嗨,聊着聊着我一看到了我下车的时间了刚好火车停下来进了站,我赶紧匆忙下车了跟那两个人告别。我下来以后发现有点鈈大对我觉得曼海姆是一个很大的火车站,我下来怎么觉得站台上没有什么人显得非常寂寥。我就抬头看了一下发现不对,这个站鈈是曼海姆我就急忙想再回到火车上面,但是火车已经关了门呼地就开走了我一看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已经是将近深夜1点我如果从曼海姆换车到海德堡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就到了,可是我现在提前下了车已经没有其他车了,我一个人在站台上也没出去这时候也下起叻雨,那时候是冬天那个雨也冰冷冰冷的,很惨我就赶紧去找值班室去敲门,值班室灯光非常弱可见人家值班员已经睡觉了。我就使劲敲那个值班员就伸出了头。我说对不起我也不会讲德语,我就用英语磕磕巴巴地讲我说我刚才下错车了,不是我错了而是火車晚点,我按照该下车的时间下车不料却不是曼海姆,而是你们这个小站我说我现在怎么办呢,我要回海德堡他说你到那边那个站囼上去等着,你再等40分钟会有一趟车到海德堡然后我就到那个站台上去等。

在雨中坚持了40分钟最后觉得自己快冻傻了、冻僵了,这时候来了一辆很慢很慢的火车那是一个夜行的慢车,我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到了这班车我就上去了。上去发现车厢里灯光非常昏暗一個人也没有,挺瘆得慌我就往另外一节车厢走,走过一节车厢没人走过一节车厢又没人,走到最后一节车厢发现有一个人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女孩子,我就跟她打招呼她也非常热情跟我打招呼。我就告诉她我到曼海姆之后希望她帮忙让我找到一趟最快的车以免我忝亮之前回不了海德堡,耽误了我第二天的课那个女孩非常热情说没问题,下车以后我把你领到那个站台我们俩很快就到了曼海姆,她就带我穿过地下通道来到了最外侧偏远的一个站台她告诉我你在这等20分钟就会有一趟最快的到海德堡的车。她说要马上赶车于是我們两个人就分手了。我还非常吃惊为什么这么大一列火车就俩人呢这样少的旅客这火车也照开,铁路局还不赔死心里面想着其实我已經放松下来了,觉得没问题能赶回海德堡

等到车马上就进站了,准备上车突然那个女孩子又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她大概已经上到她的車上又发现不对头她为了帮助我跑回来,穿过好远的通道因为曼海姆这个站很大。她说非常抱歉对不起,我刚才弄错了把你领到这你如果在这可能又坐错车了,天亮你也回不了海德堡她就把我领到了另外的一个站台,刚到那个火车就来了我就赶紧上去,非常感動要不是她我又坐车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样我很快就到了海德堡从海德堡下了火车出站以后发现雨过天晴,一轮明月挂在天邊海德堡的山上白色的积雪和明亮的月光还有静谧的夜色让我一下就想到了卓文君的《白头吟》第一句:“白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诗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后来我就把这一夜的遭遇和那位特别善良、特别美丽的女孩子都写下来这就成了《白如山上雪》这一篇攵章。完全是一个巧遇确实让我特别难忘,也算是个故事这个就讲到这,谢谢这位朋友让我有机会专门再讲一下这个故事

3、张老师您好,我第一次接触您的这部作品之前对国外文学接触的较少,最近才偶然兴起从您的文字中我见到了文学世界的绚烂。庄子、屈原、尼采、柏拉图等他们虽属不同的国土,但他们的作品让后世的我们都为之向往为之崇拜,不分国土每当我读这些文字,我都隐约覺得在这文字的背后他们好像都在追求着同一种“东西”,也许是真理也许是生命,也许是一种感念我的阅历有限,想请教张老师您的个人看法

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西方历史,中国的文学还是西方的文学这些伟大的人的思想都是有相通之处的。比如我在想到海德格尔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庄子想到他们的思想可能在某个方面是相通的;当我在说荷尔德林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屈原。或者相反从海德堡嘚现场突然返回了中国的故乡。我是觉得冥冥当中中西方文化有特别内在相通的很多东西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在那个独特的经历當中,作为一个遥远东方的过客来到了陌生的欧洲大陆来到一座古老的德国城市,面对着那么多伟大的哲人和诗人的时候我就在想,古往今来这些高贵的灵魂他们毕生是要做什么当然研读学问是一方面,很重要的还有他们在追求真理在思考这个世界,当然也是体味囚生只有把追求真理、研读知识和体味生命三者结合起来,才会出现真正迷人的、了不起的深刻思想或者说思想是由对真理的追寻、對生命的体味和对知识的研读这三者相加最后才能获得,而且不在于思想的那些成果很重要的就是思想本身。

所以海德格尔的著作里面特别强调“思”就是“thinking”。它是作为一个状态而不是一个结果,这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我们毕生也不能超越某个大的思想家的思想,泹是我们应该有“思”的状态有“思”的努力。“我思故我在”我觉得这是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一个感受。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峩觉得我可能此生就有点不虚此行的意味了。

4、您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海德堡对您的触动很大值得写下来的?

谢谢这位朋友这个问题让峩有机会再解释《海德堡笔记》这本书的来历。我去德国之前特别热爱西方文学因为我有过几年的教授西方文学、世界文学的履历。那時候很年轻是一知半解,只是读了一些作品读了一些参考书,怀着一些向往有些胡思乱想。没有实地考察的经历和经验的情况下伱对那的文化不可能有深入和切实的理解,所以我得到去海德堡大学客座讲学的机会当时就觉得非常兴奋。因为就我当时那个学校山东師范大学是一所地方性的师范大学,而且我当时三十六七岁作为一个年轻学人几乎没有可能去德国海德堡——这个欧洲非常重要、非瑺著名的大学去讲课,这种可能性几乎是零非常特殊的机缘才会让我有这么一趟旅行,所以我当时从心理上做了很多的准备我想我这佽一定要好好地研究和感受一下德国的文化。我特别迷恋和崇敬德国的哲学德国的哲学和德国的音乐可能是德国人对世界贡献最大的两個东西。德国的绘画可能不如意大利德国的文学可能不如法国,但是德国的哲学绝对在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比的德国的音樂家可能也是整个欧洲音乐的半壁江山还要多,所以我对德国怀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期许我就下决心要写点东西,但是我没有把握不知噵自己能不能写得成,但是就想即便写不成像样的东西那就写游记。就是这么一种心态等于说一边学习,一边体味一边记下来。有些东西是回来以后又做了一些功课进行整理,最后才成了这本书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5、东方人写西方更能全面客观地把握,就洳很多中国名人传是外国人写的您怎么看这种情况?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中国人从什么时候才真正开始了解自己呢?是开始接触西方文化的时候中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觉醒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林则徐那个时候林则徐做了很多关于覀方国家历史文化的研究,后来他禁毒之后失宠,嘉庆皇帝把他流放到新疆他就把手里的那些材料交给了魏源,魏源就把这些材料又經过自己的研究编成了《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其实就是西方列强的历史文化加地理概述,这就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开始只有充汾了解了西方文化才能知道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原来以为我们就是世界的中央之国四周都是蛮夷。我们看不起四周的那些民族只有到叻近代我们在文化上落后了,在科技上落伍了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处境越来越不妙的时候中华民族才有了一种觉醒才有了现代化嘚冲动,有了这种意识

所以关于中国的科学史、人文历史都有很多西方学者做了非常深入地研究。像李约瑟、《剑桥中国史》等等这囷我们看西方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他者去看的时候看得更能够有意义,更有一种理性分析、理性认识还有一种比较视野,这样才能讓读者读起来更有收获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张老师您好,我们去读西方的文学可能避免不了和它们“隔”了一层,您觉得您茬海德堡讲学包括在那边生活的经历从哪些方面帮助了您更好地“进入”西方文学和(更广义地来说)文化

我们平时读外国的书、读西方文学会有“隔”的感觉,这确实是非常诚实和真实的一种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对他们的社会生活对他们的文化传统、人文掌故、哋理都不熟悉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他们思维方式不熟悉的情况下读他们的东西当然会非常“隔”每当有朋友对西方文学侃侃而谈的时候,我有时也会感到狐疑他那么兴奋仿佛他都读懂了,真的是那样吗可能也未必。真正能够到他们生活的那个城市到他们中间待上那麼一段时间,能够近距离地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能够近距离地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能够看到他的一草一木看到他的建筑、他嘚街区,看到他吃饭的样子这样你在读他的书的时候,可能这种“隔”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就消失了或者就减轻了

比如我过去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国画是这样的一种画法而西方人的油画是那样的一种画法?我在海德堡圣灵山上看国王山的时候就明白了他的油画所画的就是非常诚实地临摹他的自然,他的山川景物用油画的方式来表达是最诚实的、最真实的从希腊文明流传下来,中间经过基督教文化的滋养他就会这样来画。我们中国人为什么用国画那种写意的方式呢你到江南水乡或者在二月、三月烟雨杏花的江南走一遭,就会发现我们中国的画家也是忠实于他们的内心感受的我们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生命经验的特点和西方人就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們中国人更多的是注重内心的感受注重生命的体味,所以我们中国的诗歌特别发达我们的绘画和我们的诗是一样的,注重意境、注重感受不大强调真实的那种叙述。但是西方诗歌的传统就是从荷马史诗开始的他们非常注重叙述,非常讲究真实的情境和现场据说今忝在土耳其有考古学家真地找到了特洛伊城,和荷马史诗里边所描写的是可以对上号的所以这就是两者的不同。

当我真正去希腊走走的時候我就觉得我原来在纸上读的那些懵懵懂懂的关于希腊史诗、希腊戏剧还有那些神话传说的东西突然一下就活起来了,就发酵了让峩重新获得了很多的感受。关于德国诗歌文化包括对德国的音乐也是有相似的体味。比如原来我听莫扎特我觉得完全听不懂,但是你洅回想一下德国的园艺、德国的自然风光还有那些庄严肃穆的宏大的建筑,就仿佛能够理解莫扎特理解巴赫。他们音乐当中的那个场景就和你记忆当中的那些城市和原野的画面能够自然配上了大概是这样,谢谢

7、海德堡适合居住吗?请问您在德国访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海德堡大概有十几万人,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县级城市和比较小的地级城市但是它的文化设施、它的环境都是特别美的,所以德国囚就认为海德堡是非常宜居的城市我对海德堡最宝贵的感受就是在大学的这段教学的经历,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你每天都囷海德堡大学的那些学者有交流的机会,看他们怎么上课他们怎么来研究文学,他们怎么谈问题对我特别有启发和帮助,我从他们的研究方法里学到了很多

哥根廷街头,孤独的吹奏者

8、张老师您好想请教您文学的基础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研究文学、创作或以文学为業最重要的基础首先是一个人的经历。一个人的经历越丰富对文学的理解也就越丰富。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其实就是研究人。只有伱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阅历越丰富理解越深刻,那么你就越能够接近文学这是一方面。还有就是书本来自书本的知识,你对文學、历史的了解程度文学作品阅读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读书很少读文学作品很少,他就不可能获得文学方面的理解力和创作力再就是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你的经历再多读书再多,你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但是因为你不敏感,也不可能接近文学所以爱文学的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有时候这颗心过于敏感有点病态,这也无妨你想想古往今来所有伟大的文学家、作家都是因为非瑺地敏感,甚至还容易受伤害就像屈原、李白、荷尔德林,甚至像当代的很多像海子。这些诗人也好作家也好,都是因为非常敏感他们对于生命有非常复杂地体验,所以他们才能够成为伟大的写作者理解文学、研究文学也同样需要敏感的心灵,大概就是这么几个方面生活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还有一颗敏感的心

9、准备欧洲留学,我们应该带着什么心态去国外如何才能去理解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将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它们做区别和结合

如果要去欧洲留学或者游学、做研究,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你提前要有很哆的准备对欧洲的历史文化有一定地了解。因为欧洲的文化有两大源头这两大源头如果你完全不了解的话你也没法理解欧洲的文化文奣。古希腊的文化和基督教的文化这两大传统哺育了欧洲的历史文明这两大传统支持了他们的科学,支持了他们的文学、哲学、艺术所囿的方面也就是说欧洲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都是从这两大文明的根基上发育而来的,所以要沿着源头来梳理你就会有一个谱系感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荷尔德林为什么有那么宽广的胸怀有那么丰富的想象,有那么复杂的思想构造就是因为他一方面认为他是偉大的希腊文明的儿子,同时他又是由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哺育起来得这么一颗心灵这样你就能够比较靠近荷尔德林的世界。当然对于歌德也一样我最近读歌德的《浮士德》,突然有很多联想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到歌德的《浮士德》,它里面有一个庞大的谱系这昰一个方面,你要从源头来梳理

再就是有一颗谦虚的、好学的心,绝对不能带着盲目的自大去欧洲你到了那发现那里动辄就是一千年鉯上的建筑,因为他们的古代建筑是石头的而我们古代的建筑是土木建筑。所以我们虽然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能够留下来的建筑中历史悠久的就很少。欧洲到处都是所以你会受到很多的触动。当然也不能迷失自己我记得林语堂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也是受到德国文囮的熏陶林语堂说他在欧洲的时候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一个爱国主义者,回到国内反而要对自己的文化持批判态度了如果我没記错的话这大概是林语堂说的,我觉得他说的是有道理的在欧洲也不要有自卑感,回来以后也不要盲目自大我觉得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攵化的崛起、复兴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我们要有一颗自信的平常心,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我今天从网上看到很多人盲目自大峩总是感到比较忧虑。当然我也不同意那些妄自菲薄的看法就是我们要有辩证思考,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够真正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真正看到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心态,才能够有收获才能够对自己的国家有帮助,对自己的文化的复兴有贡献这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谢谢

10、我想请问一下张教授,在如今全球化浪潮之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对我们最具启迪意义的部分昰什么?

中美贸易战再加上这次全球的疫情流行给各国的交往和全球化的贸易都带来了严重的打击未来全球化能不能持续很多人有疑虑。我想全球化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因为交通的便利化、文化的互相融合、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一体化等因素导致全球化是不可逆的,我们應该对此表示乐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因为有不同的历史传统还有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个差异自然是非常明显的简而訁之,我觉得文化差异当中有一点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经验的思维,比如我们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哲学咾庄哲学在世界上都是非常伟大的,但是我们的哲学偏于形而上的思考它没有派生出特别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的思维。我们古代有四大发奣比如对火药的发明,很重要的就是用来做爆竹爆竹是干嘛的呢?是驱邪的是过节用来辟邪,我们就没有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创造絀比如TNT炸药、诺贝尔的那种发明如果不发明TNT炸药就不可能有两次世界大战了,我这是举个例子我们古代的建筑更多的是凭着能工巧匠嘚经验来传承这种技术,而不是在建筑力学、几何学、数学、材料学等等基础上延续的我们的建筑艺术也是很厉害的,但是我们是经验主义的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我只是举两个例子比如我们的绘画,我们喜欢写意但是我们不太喜欢写实,很难说谁长谁短都是囿其所长有其所短,这就是中西文化固有的差异在这个差异当中我们要寻找我们的优点,然后补足我们的短板这样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实现真正的复兴。比如说我们的城市建设现在很多城市一旦夏季遭遇强降雨就会发生内涝。但是你去欧洲的城市看看它一般鈈会发生这种情况。为什么呢就是他的排水系统是科学的、发达的,我们在这方面是不是就应该学习人家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我覺得我们今天特别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能使我们变得更加理性,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海德堡笔记》是作者张清华茬海德堡大学讲学间隙的欧游杂记包括《深秋海德堡》《哲人小路》《乌鸦与喜鹊》《日耳曼森林》《雨雪中的纽伦堡》等36篇。

在本书Φ作者带着对遥远的异域文明的好奇,行走于城市和乡间注目于那些山水、松林、河水、街道、建筑以及陌生的人和生命。读者不仅鈳以在作者诗性的语言之中遇见欧洲那些沉静而美丽的景色——千娇百媚的海德堡、碧蓝柔亮的涅卡河、黑苍苍的日耳曼森林、尖顶林立嘚教堂、梦幻般的巴黎、雄伟而落寞的雅典卫城、夕光中的爱琴海以及展翅欲飞的天鹅、群群片片的鸟雀等等;而且可以随着作者足迹所至去感受众多不朽的人文和历史——荷尔德林居所后的一条小径,树叶落满了山坡和石路;海德堡大学里青年黑格尔曾在这里初露峥嶸;雨雪中的纽伦堡城,使人忘记又使人追想使人安慰又使人警醒;海岱山下,曾留下来自遥远东方的青年诗人冯至密密的足迹;特里爾城毫不起眼的房子外墙上写着: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此……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变奏中,作者在东西方文化间细细打量、深深思考,关于生态、关于战乱、关于文明。本书图文并茂,演绎乡愁和眷恋,满怀热忱与责任

挽救日渐失落的野性文明,人类真实的“侏罗纪公园”著名国际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地球组织”创始人劳伦斯·安东尼与著名记者格雷厄姆·斯彭斯合著,感人至深的非虚构自然主义作品

意大利版《瓦尔登湖》。小渡鸦、樵夫的故事、复仇的雄鹿、攀登蒙塔纳亚谷尖峰、大理石里的蓝眼睛……这些山林间的故事吸引你跟隨意大利艺术家毛罗·科罗纳一起探寻自然的秘密。

这是一本关于艺术宗师董其昌的全景式传记作品。作者孙炜经过多年研习、分析与考證对这位近四百年前的里程碑式的艺术宗师进行了全方位描摹与解读。

本书不仅对董其昌的生平事迹进行描写同时将其在书画、艺术、历史等领域的造诣与成就,乃至其宦海商海两沉浮的人生经历放入彼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讲述将个体命运的走向与时代密切关联,让读者清晰地看到董其昌跌宕起伏的一生为读者呈现了一位血肉丰满的书画大家。

《大地书写》是一本以散文随笔和书画艺术莋品为基础的跨界表达文本在本书中,有观物有纪行,有怀旧有新知,有读书有读人……作者以敏锐的观察、细致的思考和丰富嘚情感,生动还原了我们居住环境中与大地精神相关的纯朴心灵

本书收录了与卡夫卡、普鲁斯特比肩的天才作家布鲁诺· 舒尔茨存世的铨部虚构作品:两部短篇小说集《鳄鱼街》《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以及集外的3个短篇构成了一个个既彼此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故倳。

在这些短篇作品中舒尔茨以高度的原创性描述了不同寻常的童年回忆,现实与幻想相融合语言瑰丽,充满奇思封面采用布面精裝工艺,值得收藏!

《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布鲁诺·舒尔茨诗篇》是诗人、散文家、三毛散文奖、“万松浦文学奖”获奖作家黑陶从翻译家杨向荣翻译的《鳄鱼街》的29篇短篇小说如《八月》《圣显》《肉桂色铺子》《鳄鱼街》《书》等,提炼、创作出的128首诗歌每首詩歌都标注了小说出处。黑陶从翻译著作中挖掘提炼选用成诗的句子、词语,不增加不改动,只是进行了删削、拼接、分行、组装成詩构成了这本独特的诗集。

“本质上布鲁诺·舒尔茨是位诗人,伟大的诗人。这一点中国诗人、散文家黑陶敏锐地发现了。”

——《世堺文学》主编、诗人、翻译家高兴

《去林芝看桃花》是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奖、江西年度最具影响力图书获奖作家江子的最新作品共計26篇文章,围绕浙江、广东、四川、新疆、云南、西藏、福建、台北、江西这9个地域将与之息息相关的人、物、事娓娓道来。所到所见の处皆幻化成作者笔下瑰丽的奇景所忆所思之处便是与过往密切相关的奇闻轶事。

“儿童粮仓”系列丨杨先让·黄河十四走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丨扬之水·定名与相知丨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丨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丨半夏·与虫在野丨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 |  冯秋子主编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丨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丨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丨张清华·海德堡笔记丨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闻中·吉檀迦利丨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丨萧耳· 中产阶级看月亮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丨计文君·化城喻 问津变丨于赓哲·唐开国丨朱夏妮·新来的人丨新九叶集丨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丨聂晓华·生别离丨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丨汉声·松阳传家丨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丨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丨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丨埃德蒙·雅贝斯门槛·沙丨江子·去林芝看桃花丨刘可牧·七千里流亡丨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一、“危机意识”对应三大问题

就我的理解而言当人们在正常的状态下无法应对周边事务所带来的问题时会产生某种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嘚弥散和累积会随着问题出现的程度和性质演变成为“危机意识”“危机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自己对周边世界的认知态度发生妀变,重新形成新的历史观念中国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曾出现过各种“危机意识”,比如制度层面的王权合法性问题疆域方面的“夷夏の辨”与文明中心之关系问题,“郡县”与“封建”之争导致的“统一”与“分裂”问题等等这些“危机”出现的特点是,在相当长的時间内可以在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文明统一体内部自足地加以解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因为所受西人的影响越来樾大,以至于不得不更加依赖于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来定位自己生活的位置甚至到了失此凭依就无法自足性地处理内部事务,有效确立自巳的身份或者说无法根据自古确立的标准来应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地步。因此“危机意识”的划分就有了进行“前近代”和“近代”区汾的可能性。以往学术界对前近代与近代“危机意识”的具体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虽然阐述的语境和思路取向各有不同。[1]

本文不拟茬“危机意识”本身内容的阐明上再添新说或再补史料,或归纳撮说其要旨而是出于以下的观察而形成的现象学描述:我们发现,任哬时代的“危机意识”都与某种历史观的形成有着复杂微妙的对应关系甚至可以说某种历史观之所以形成,有时恰恰可能是对某种“危機意识”加以回应的结果处于前近代状态的“危机意识”多源于对王朝更迭合法性阙失的焦虑,比如春秋时期孔子对周代以后“礼崩乐壞”的焦虑;西汉初期对皇权体制因过度依赖法家刚性的统治而缺乏怀柔之术的焦虑;北宋向南宋转换期间对“华夷之辨”影响“正统观”的焦虑;明末清初遗民士大夫对“华”(汉)“夷”(满)位置互换所带来的历史大变局的焦虑等等“礼崩乐坏”导致儒家对“礼”嘚历史作用的重新解读;“独尊儒术”则是建立西汉统治合法性的选择;“华夷”对峙的格局成为两宋历史观形成的外部危机源头;而“華夷”界限的模糊却又是清“大一统”历史理念的根据。同时“历史循环史观”在各朝各代的出现和不断强化也与这种焦虑感的产生和釋放相互对应。同样道理“危机意识”之所以具有所谓近代的特征,乃是在于近代中国面临解体危险所产生的焦虑感已远远无法依赖前菦代的思想资源加以解脱更无法在一种固有的循环解释格局之内予以回应,尽管近代中国人已被时局逼迫不得不迅速拿出各种思想设計方案和历史理念去摆脱这种困境,以至于他们提出各种解决问题方案的频率日益呈不断加快之势

具体而言,近代“危机意识”的产生與近代中国人对历史的解释模式就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我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三个焦点问题上:

其一是,导源于西方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自决意识与族群认同的新观念变成了近代中国的主流话语之后如何兼容清帝国统一的历史遗产与民族自决的地区性意识的觉醒之间的复杂关系。

近代以来中国处理周边事务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面对西方外力压迫如何自存的问题即常说的所谓“救亡”问題,但有些论者把“救亡”与“启蒙”对立起来认为“救亡”运动压抑了“启蒙”思想得以成长和扩散的机会,由此形成了一种彼此冲突的格局这种论点是大可值得商榷的。[2]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 “救亡”的许多实践行为恰恰是启蒙思想熏染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发展两者并不构成互不相容的矛盾关系。两者的紧张可能只反映在不同的历史节奏的变化所造成的某种心理困境上比如对中国妀革是采取慢变量还是速变量的路径选择上,它并不能说明“救亡”的路径完全脱离了启蒙的轨道;可另一方面“救亡”的道路选择也並不一定就是“启蒙”贯彻不充分的结果,而很有可能是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复杂博弈后的产物

“变奏说”更不能说明面对“救亡”这种危机意识时,中国人有可能采取的变革方案与中国传统历史理念和政治选择之间为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不能说明中国近玳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越了西方“启蒙”传统所规定路线的一种独特景观。这给人的印象必然是“救亡”的发生乃至成为话语霸权,似乎完全取决于西方“启蒙”实践在中国的深化程度和历史机遇这种局促于现代化叙事中的论说方式仍支配着中国大陆学界对中国近玳历史演进的基本判断。这有点像观察中国变革时有关“激进”还是“保守”的争论都着眼于变革速率与传统保守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计算上。而没有人考虑某些“激进”运动也可能秉持保守策略而那些仅仅靠单纯推崇“保守主义”,同时只会对文化传统做出空洞阐释的囚其论说策略恰恰与制度变革的实际运作相脱节而变得缺少实践的可能。因此我们的探索目标似乎不应该仅仅限于考察中国接受西方思想洗礼的程度,并以此标准来衡量其近代意义和价值而更应该关注传统与西方思想在交锋状态中所表露出的复杂性。

例如我们现今對疆域的认知和政治意义上的统治策略,就有可能更多地延续了清帝国的治理原则而不完全是近代对国家的认识。清帝国疆域与治理方式的构成采取了多民族的有限自我认同与“大一统”意识互补互动的模式满人入主中原后,首先要修正的是传统的“夷夏之辨”构成的囸统合法性基石把它转化成一种不以汉民族为统治主体,却又采取汉人礼仪制度的“一君多主”制的原则这种原则维系了广大疆域的穩定和多样化的并存。[3]同时在“大一统”的稳定口号下有效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但也多少抑制了民族自我认同的伸展性。晚清“封建论”与“郡县论”之争及其“今文经学”的崛起其内部背景即与“大一统”中如何容纳不同的族群认同的文化意识有关。这一意识一矗延续到晚清和民国初年

晚清以后的“危机意识”在于,“夷夏之辨”重新变成了一个问题这表现在“夷夏关系”不是一个帝国内部鈳以处理的问题,而是与西方世界的互动直接有关而且帝国统治的生存可能直接取决于外部所有西方国家这些主要“新夷狄”的态度。具体来说清帝国从一种普遍主义的疆域控制变成了众多民族国家的一员,如果按照现代国家的构成理念清帝国内部的各民族均有民族洎决权的问题,这就很有可能裂变出十几个乃至数十个不同的国家实体其形式有可能是地区性的如所谓“湖南共和国”[4],有可能仍沿袭著民族有限区域自治的形式如西藏或新疆地区的状态但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现代中国”中的各个民族地区会采取目前的组织形式而沒有裂变为极端的现代独立国家的形式呢或者说,没有采取各民族自我认同的现代形式呢这与中国民族主义采取的独特路径有关。近玳民族主义变成了现代中国疆域形成合法性存在的动力和基础也成为“危机意识”下构造新型历史观的主要来源。

可以这样说清初“┅君多主”制的政治实践,实际上是满族入主中原后削弱“夷夏之辨”正统观的一个有利条件而在近代则恰恰相反,中西冲突加剧的历史现状使得“夷夏之辨”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种内涵恰恰塑造了新的“大一统”的民族国家格局。以往的研究只看到“救亡”对“启蒙”的压抑和制约作用而没有放在清帝国至民国转型的视野下,看到在西方外力压迫下民国的成立在强调“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形象的同时,正是延续了清帝国整合族群力量的旧思路以作为自己重归“大一统”的依据的

其二,近代“危机意识”的产生与历史观形荿的关系之所以与前近代有所不同,乃是在于它必须同时面对帝国崩毁后的“国体选择”问题与“社会变革”问题这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所未经历的难题。

在当代人看来清帝国的终结毫无疑问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走向现代国家的全球趋势中的一个“东方式”链条而巳可是在历史当事人的眼中,皇权的一夜丧失则是数千年未有的奇变是从政治到深层心理发生的整体性全面危机,不是普通的王朝更替现象它意味着千百年来靠王权象征凝聚整合制度、社会、文化与心理的中国人,开始要必须学会重新选择新的路径以再造一个“中华囻族”[5]

当时克服“危机意识”的最佳方案是新“国体”的形成和确立,从政党政治入手变革上层体制作为克服危机的首选药方很快被投入使用,无论是改良还是革命的新旧阵营都是在诸如“进步党”、“国民党”的政治标签下角逐对“国体”的认知与实践确信如此一來就可一举解决全面危机。

尤可注意者危机的解决是与新历史观的形成相互对应的。梁启超提出“新史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塑造新的“國民”任何的历史叙事都应该为新国体的确立做出贡献。所以早期新史学或可直接称之为“国民史观”以别于以往的“王朝史观”。[6]梁启超更是把“新史学”当作克服“危机意识”的工具而看待的但政治实践的结果并不理想,“民主”的实施变成了军阀纷争利益的游戲更重要的是,政党政治的失败使得“国民史观”失去了凭据在这一时期,对“国家偶像”崇拜的破灭使“危机意识”不但无法缓解反而进一步加深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世界中凸现的国家内部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使得“国家偶像”的油彩进一步剥落,这种诞苼于西方国家的危机意识被推及到中国就凸现了“社会”相对于“国家”而存在的独特意义。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一度流行既可看作昰消解国家威权的一种姿态,也可视为“社会革命”话语跃居中心位置的先兆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观的产生也试图为“社会革命”替代“國家革命”寻找一种历史的解释。从“社会史论战”到唯物史观的形成都在为“社会革命”而非“国家革命”寻找新的历史理由。国民黨与共产党一个注重上层机制的改变一个注重下层民众动员的不同道路,就昭示出五四以后的知识精英们从“国家崇拜”到“社会革命”选择的不同历史谱系

其三,近代“危机意识”的发生不是单纯的面对西方的挑战所做出的政治回应也即不是一个单纯的国家转型问題。“社会”意识的出现使得危机问题的内涵变得更加复杂它往往又和国体的上层制度的确立问题纠葛在一起。我们的疑问是当近代知识人在面对这些繁复丛生的危机时,为什么会选择一种不断冲突的实践理论来应对这些问题因为在中国儒家的历史观中,对秩序与和諧的渴求和对混乱与冲突的厌恶是一种正相关的状态因为冲突代表了一种越轨,代表了道德的崩溃因此,将历史视为个体表现其道德荿败的领域这种观念消除了追求历史解释的需要。梁启超当年讥之为帝王个人之家谱就有这层道德批判的意思在里面。

“冲突理论”茬中国知识人中慢慢占据主流位置与“社会”观念的引入有关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人道德品性受社会结构制约的观点,促使知识人聚焦于淛约和塑造政治和思想现象的社会空间[7]其实与当时“危机意识”中对“社会”而非“国家”层面的动态关注是相互配合的。这样一来僦将个体行为和道德降为仅仅是社会整体的一个成份或反应而已。“社会”被当作自主的领域而呈现出来在其中包含着其自身前进的源灥,并塑造着人类行为的所有其他的方面“社会”被赋予了在历史意识中的至高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框架中“社会”成了分析历史的基本单位,而冲突与矛盾变成了促使“社会”发生变化的动力源头由此一来,近代“危机意识”就不仅是对稳定的政局变幻的焦虑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不和谐的焦虑,以及寻求改变这种不和谐的冲突能源的渴求联系在了一起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史观在中国的兴盛与“危机意识”的转换有关这种转换是从“国家”上层的机制改造转向乡土需求引发的一种思考。这使嘚中国历史观真正步入现代以应对挑战创造了一种应时而变的机会

以上所指出的三大问题,只是从复杂多样的近代“危机意识”中抽绎絀来的我认为,“帝国”向“国家”转换的合法性问题“国体选择”与“社会变革”冲突下的焦虑态度,以及革命动员对“冲突理论”的选择日趋形成共识这三大转变对近代历史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列文森悖论”的有效性及其修正

关于近代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列文森曾经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表述,大意是说中国人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理智上逐渐认可了西方的“价值”,但同时他們的目光又无法从“历史”中移开在情感上认同于历史中形成的人文传统。其悖论状态在于他们对“过去”的认同缺乏现代知性的支持而对现实价值的认同又缺乏情感强度的支撑。[8]更有学者概括为:“文化认同的危机”认为“文化认同危机”是同西方产生的屈辱形成嘚情感紧张,使中国知识人在心理上寻求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补偿宣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可以并驾齐驱,甚或较之优越[9]

列文森更试图紦“文化认同危机”的克服与马克思主义输入中国联系在一起。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揭示出的历史主义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解决因西方入侵而产生的“历史与价值”之张力的凭借唯物史观中的“历史主义”,通过使中国传统的基本价值历史化从而将其视为历史遗产加以挽救,使得中国人能够勉强接受抛弃这些传统价值的需要同时,它通过展示出现代西方的价值同样受时间限制这一性质减轻了中国人茬面对西方时的自卑感。[10]这一观点受到了德里克的批评他认为,列文森过于从抽象意义上的中西冲突的角度去诠释中国人面对危机意识時解决现实问题的心理选择取向和思想价值的强调却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中西冲突的物质基础和结果。德里克强调如果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唯一作用就是使中国的价值历史化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而不是其他替代物被选来扮演这种角色。[11]

列文森的评说無疑是具有启发性的这种评说从心理上尖锐揭示中国知识分子犹疑彷徨状态下的近代命运。“文化认同危机模式”特别适合于描述传统價值在失去制度支持后变成游魂时所发生的紧张境况比如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群体心态的变化是非常有效的。19世纪末至民国初建這个过程中西方的价值与制度渗透在不断强化,使得“传统”思想与价值和制度建构之间的粘合度在逐步降低直到王权毁灭达致最后坍塌。历史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认同逐步游离出了制度包容的氛围变得无所归依。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短暂复归更是一种純粹的呐喊姿态所以,“列文森模式”在描述文化保守主义及其相关人群的紧张心态时应是最为有效的甚至可以说描述当今“新儒家”的内在复杂心态都可以说是持续有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真切地说明所有“危机意识”起源的原因及其后果

列文森当年曾提出过┅个有趣的观点,认为19世纪以后中国人开始学会“从思考时间到思考空间”原来的儒家传统内部的思想辩论,每一派都力图声称自己是聖人的传人指责对方背离“道统”。而19世纪的文人则学会了以是否满足现实需要而非偏离过去的真理为标准思考问题。[12]其实列文森嘚推想也可以倒过来理解:“从思考空间到思考时间”。即从“大一统”的帝国想象只有被编织到一种进化论的时间序列中其历史才能被真正理解。

中国人如何接受进化史观学界已有充分论述在此没有必要再做展开。但在“从思考空间”向“思考时间”转化的过程中囿两个问题仍需要辨析:第一, “大一统”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时如何处理帝国作为一个整体与西方抗衡对话,以及帝国内部不同族群昰否有民族自决权的问题这种“民族自决”的认同与帝国遗产及现代的国家体制之间到底构成了怎样的关系,随即变成了一个焦点

在覀方的认知框架中,大多数研究者多从民族国家的自决立场去化解民国以来形成的现代“大一统”叙事的垄断性以至于形成了最具政治敏感性的话题。如杜赞奇通过反思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单线历史进化叙事抨击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话语完全是现代国家体制塑造的结果。由此他提出了“复线的历史”想以此替代单一的目的论式的线性进化史观。他认为复线的历史将特别重视这些正在兴起中的叙述结构重视这些常常被主流话语所消灭或利用的叙述结构。同时此种分析模式向那种认为群体是稳定的,像物种进化一样逐渐形成一种民族洎觉的观念(启蒙历史)提出挑战它强调为了实现特定的认同目标而在文化表述网络之中的有意识的动员运作。[13]

杜赞奇确实发掘出了与主流民族国家的“大一统”话语不相一致的边缘话语作为“复线历史”存在的证据如对湖南独立运动与联省自治运动的描述,对广东陈炯明主张省级自治的联邦路线的反“孙中山主义”的同情性理解等等[14]但所谓“复线叙事”给人的感觉是,尽管在线性历史整合的势力场外可能提供无限多样的丰富性却无法根本颠覆和撼动线性历史的霸权地位。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经指出:杜赞奇的错误在于对线性叙事夲身的过度迷恋无论是“单线”还是“复线”,尤其是对“复线”中“复”字的定义很是模糊我们无法确认,“复”的标准是什么洳果用“复线”来分流“线性历史”的主脉,那么这分流的依据何在如分成多少,如何分谁来分等。或云这“复”如何“复”复线繁复有几何?[15]

三、从“帝国”到“国家”从“国家”到“社会”

我的观点是,关键并不在于多么充分地展示了主流叙事之外的边缘叙事無穷多的丰富性或者是否要分层次地展示“下层民众”的经验。[16]因为这种展示的效果更能反衬出主流叙事的无敌与强大我们需要充分揭示主流叙事形成的原因及其与各种权力角逐之间的复杂关系。比如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构成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民族国家话语和體系随意在中国操纵的过程而是与清朝疆域形成和民族认同特有的组织形式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正如有的论者所说满人入主中原地区鉯后,在疆域形成的概念上与汉人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空间”差异感构成了以后所谓“大一统”思想的基础。明清时代汉人的看法大体昰借长城划分“内”和“外”长城以南为“中原”,是中国的本土长城以外是塞北,而对于满州人来说长城并不那么重要。那是人笁建立的边界可以完全无视其存在。所谓“内”与“外”的区分指的是北京和北京以外的所有空间。换言之被当作中国的“中原”囷当作边境的“塞外”的划分是满州人所不取的。由此“内”与“外”的重设使“中国”概念得以重新定义。[17]

这一格局被民国初年的政治家所继承甚至1912年主张的“多民族的国民统合”思想都会强烈地使人联想到乾隆帝下令编纂的《五体清文鉴》中的组织原则。[18]

有趣的是孙中山曾经一度受西方民族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提倡“五族共和”观念下的民族高度自决孙中山在就任大总统时强调的是汉、滿、蒙、回、藏五族在平等的意义上共建共和国。后来他意识到这种平等的论述有可能使除汉族之外的民族自立为现代民族国家,这种細胞化的民族自决有分裂“中国”一统格局的危险所以在1921年的一次演说中,孙中山开始修正“五族共和论”认为满蒙藏等民族在西方渧国主义的侵略下无自卫能力,需要汉族的提携所以提出应以汉族为中心,使之同化而共同建国的构想孙中山的论点得到了当时知识汾子的呼应,《禹贡半月刊》发表的一篇文章曾指出应区分“民族”(nation)和“种族”(race)两种概念反驳了孙中山把“民族”定义为“血统”“生活”“言语”“宗教”“风俗习惯”五种自然力的论述。认为形成民族的最重要的力量是命运共同体一员的情绪民族的构成是精神的、主观的,民族意识内因来自共同的历史背景、共同被害的经历和共同光荣、耻辱的记忆外因来自受到外部势力的压迫,从而促进了内部嘚团结民族意识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nation)因此可以从主观上任意定义而从骨骼和外表、肤色区别“种族”的界限则很難,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所以给五族以自决权没有意义。[19]这就完全否定了汉族以外的“族群”有建立自己“国家”的合法性文化的族性區分必须服从于外力压迫下的政治考虑。

可见民国时期的民族主义话语的构成与民族国家确有关系,但在很大意义上继承了清帝国对于“多民族共同体”的遗留构想孙中山的设想也不是如杜赞奇所说的是标准的民族国家主流表述,而是经过修正的一种复杂历史话语这僦涉及到了“中华民族”是自然“形成”还是如后现代学者所说是“建构”的过程。

把“中华民族”视为一种“建构”的产物是后现代思潮传播后的一种重要的史学模式对海峡两岸的中国学人均有重要影响。1996年9月《思与言》杂志曾推出“文化想象与族国建构”专号从历史、文学与社会记忆等角度剖析近代以来“想象”与“族国建构”之交织互动的关系。1998年3月号又推出“发明过去想象未来:清末民初的‘国族’建构专号”。“族国”建构指ethnic and national identities偏重以族群或国家为中心的认同;“国族”为nationhood,强调族群与国家的特色与本质均凸现“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被想象与建构的命运。[20]

大陆史界虽亦频繁使用“建构”一词但很少用之于对历史进行系统地描述。不过有一种观点值得紸意就是辨析“中华民族”到底是用“形成”还是“建构”来加以描述的问题。费孝通在倡导“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时曾经提出一個动态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茬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21]

用“自觉”和“自在”的状态分别定位“民族”形成实际上隐含着用历史阶段来区分“民族”构成的原洇和动机,以回应后现代挑战的意味表述了以下数层意思,即“中华民族”作为特定内涵话语的出现是近代“建构”的结果但“中华囻族”构成的传统因缘却必须在历史的流程中加以寻找。黄兴涛更进一步强调“中华民族”有一个从“自在的民族实体”向“一个自觉的囻族实体”转化的过程但并不承认民族认同的“自觉”阶段就是一种靠单纯想象“建构”的结果。而是认为那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尚处于“自在”阶段或古代状态的一体性民族共同体之存在和其向现代演化的内在可能与趋势对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来说,也是最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样就必须摈弃那种将现代性和前现代性因素绝对对立和完全割裂的机械论观念。所以黄兴涛更主张用“形成”而不是“建构”来描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构成状态以避免“建构说”过于依赖主观选择的趋向。[22]

的确如果仅仅把“中华民族”视為近代话语建构的结果,显然无法解释民国初年直至共产党政权对清帝国疆域与空间观念的承袭这一历史现象反之,如果把“中华民族”仅仅视为自然形成的过程似乎又难以理解在近代内忧外患的条件下,“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成为抵御外侮凝聚民心的强烈政治和文囮象征更无法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作为现代性现象与各种政治权力运作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关系。其实如果略加分疏就可看出,“中华民族”作为话语表述和权力运作方式具有相当浓厚的“建构”色彩但这样的“建构”无疑亦是承袭历史遗产的一个后果。正如杜赞奇所言“中华民族”作为符号以作为历史之间,或云在“形成”与“建构”之间存在着某种“交易”(transactions)[23]

下面要处理的问题可能會更加复杂一些,即19世纪和20世纪的“危机意识”造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历史观19世纪末的“危机意识”主要在于通过相对有限的妀革,使清帝国具有某种符合现代民族国家的特点以应对西方的压迫但戊戌变法采取的变革策略基本上仍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摈去其具体内容不谈康梁变法的实质仍是凭借君主的道德品质推行变革,特别是对光绪帝“道德”圣王色彩的尊崇和依赖基本上走的还是儒镓“道德决定论”的老路。梁启超在20世纪最初几年提倡“国民史观”指斥二十四史乃“帝王之家谱”,但解决的办法仍是上层的政党政治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民众动员。所以这一时期的“新民”运动表面上是西式民主启蒙论,骨子里仍是“泛道德主义”梁启超的构想是使中国人具有“国民”素质以服务于现代国家,而“国民”素质的营造途径仍是一种“道德”规训式的教诲《新民说》是分析这一思路很好的范本。

这里尤需指出的是20世纪最初10年的“危机意识”与历史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对应关系。因为这十年的“危机意识”仍聚焦於如何把帝国式的“中国”改造成符合现代国家标准的政治实践上改革知识分子的“空间”观念仍关注的是上层政治构造的结果,以及囻众对这种构造意识的认同和培养20世纪20年代前后“危机意识”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在此之前中国的历史观中没有出现“社会”这个概念,也没有“社会”可作为独立空间加以认知的意识而在此之后,对“社会”而不是对“国家”的理解成为历史研究的主题或者说,對“国家”的理解也必须在以认识“社会”的前提下才能重新获得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危机意识”的主要表现是“中国”如何以更合法的身份进入“现代国家”的行列。晚清到民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始终是借助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懈地促成中华民族在卋界格局中占据自己应有的地位和获取现代国家的资格,方法主要是通过凝聚民力、民意、民心鼓动参与上层政治体系的设计和改造,甴此达致制度变迁与国家富强的现代化目标

一战以后是个重要契机,“一战”作为符号在中国知识人身上造成的最大刺激是西方作为一種完美的现代国家榜样的神话开始被质疑“危机意识”开始微妙地转化了,知识群体对西方通过压迫中国所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不对等關系的强烈关注由于西方内部发生的“社会革命”而暂时被淡化。

现实的力量也在同时发生作用民初政党政治的混乱不堪也使得一些敏锐的知识分子开始质疑通过上层政治设计建立“现代中国”的有效性。这与“一战”以后中国知识人认识到,在西方标准的民族国家實体之间同样可能出现财富分配不均与人性的堕落等负面现象因此,所谓国家建设和民族自立已远不只是上层民主政治运作的成败得失所能概括而且要考虑如何在国家框架之内或者之外合理安排社会秩序,以解决阶层分化带来的不平等的后果[24]

十分待人寻味的是,“社會主义”概念在19世纪即已传入中国却一直处于边缘位置,而偏偏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首先通过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相互激荡而传播开来。无政府主义强调“社会”的中心作用以对抗“国家”的干预,同时试图建构起“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直接关系这种架空“国家”作用的思路与民初政治强调“国家”中心的观念与国民忠诚的理念已是南辕北辙。同时也是呼应20世纪2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的“危机意识”嘚一个结果

无政府主义者甚至开始尝试教育如何与分散在“社会”中的民众之间建立直接的关系,上海劳工大学的短暂建立就是个鲜明嘚例子[25]当然,社会主义者理解的“社会”与无政府主义者有相当大的不同无政府主义理解的“社会”只是营造个人生活氛围的一种依託,而共产党人眼里的“社会”则承载着更为复杂的历史内容它是与某个集团在某个范围内对土地和财富的占有、使用和分配建立了关聯,并为这些占有和使用分配的不公平感到焦虑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赢得中国知识人的青睐亦与这种“危机意识”的出现时机密不可分。

伍四当然是个重要的分水岭但针对国家崇拜话语倒塌的境况,大多数学院派知识分子选择的是“中西文化比较”和“文化保守主义”的蕗子基本上是在一种封闭的语境下讨论中西价值体系之优劣。另一部分知识分子是通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媒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因为無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把“社会”当作独立空间加以认知这点上是一致的。与无政府主义区别的地方在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多地昰回应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革命”的要求。比如陶希圣就说过通过“五卅事件”才意识到“社会革命”已变成了一个眼前无法回避的现實问题。而对社会力量的动员能力和社会意识也大大提高[26]

早期马克思主义史观与后来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指南的史观大有不同。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诠释者如李大钊、陶希圣、胡汉民等更强调思想变化与物质变动的关系所以看上去唯物史观的解释更象是进化论的一种形式,洏更少关注阶级分析[27]唯物史观阶级视角的出现和逐步居于中心位置,完全是政治斗争白热化的一个后果如社会史论战就起源于1927年统一戰线内部因党际与党内的分野而爆发的革命策略的冲突。革命的失败必须通过明确革命对象和阶级分层的分析才能进一步确认新的革命目標在以后对历史的解释中,马克思主义史观与革命策略之间的呼应关系变得越来越明确

四、“封建”意义的现代表述

然而,一个令人難以回答的问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当“危机意识”逐渐从营造统一的“现代中国”的国家主义逻辑逐渐向以冲突理论为主导取向的阶级汾层的逻辑转移并逐渐加以接受的时候,当时的知识人是如何协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叙事结构的因为在当时的历史境况下,对外抵抗渧国主义侵略中所形成的危机信念并未消失只有一个统一强大富强的“中国”才能抵御侵略的民族主义叙事仍在思想界激荡不已。而“國家”内部的社会冲突却以新的问题面孔到处播散成为知识人的心病。那么内部的社会冲突的解决和外部的民族主义抵抗之间到底会建立起怎样的认知联系呢?

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确那就是无论什么思潮以什么样的姿态或形式出现,国家统一之下才能抵抗外侮以达致富強始终是近代中国不变的主基调也是“危机意识”的主调。只是在不同时期这个主调会因不同的历史主题的介入而产生不同的旋律节奏。即使是“社会”问题凸现的情况下亦是如此从以下对“阶级斗争话语”如何与“反封建话语”相衔接,最终又与民族主义的国家统┅的目标相一致的过程分析也许可以使我们概略地领会到其曲折微妙之处。

民国初建时知识界和政界曾经出现过不少重构“中华民族”的设计方案,比如各种民族自决和联邦主义的设想但自从孙中山的中央集权主义与陈炯明的省籍联邦主义发生冲突直至破裂以后,“汾裂”国家变成了一个最危险和最具意识形态威慑力的词汇表述除了在党国治体下的有限“地方自治”之外,任何沿袭了对传统地方自治评价较高的话语都受到了压制这深刻影响了现代历史观的构造。

问题在于这个时期的危机意识表现在,仅仅用“国家至上”的民族主义口号难以服人也不足以动员民众,因为民族的实际构成是由社会冲突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由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所决定嘚。[28]孙中山当年设想的民族主义框架中以扩展的父权制家族群体为范本,囊括每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人的想法在20世纪已被改变。因为国內的资产阶级有可能脱离这个大“家庭”成为与国外资产阶级相勾结而被批判的对象。

从历史观的角度看历史上对“封建”内涵的表述往往会针对不同的“危机意识”而出现光谱般的变化。明末顾亭林倡“封建”寓于“郡县”之中显然是针对满族入主中原后如何调整“夷夏之辨”的回应。顾亭林偏爱于“郡县制”的目的是在强调中央统摄多民族认同的基础上为地方自治留下缝隙。但这种缝隙的存在唍全视帝国统一的总体目标而定即“封建”不可全然复旧,其作用程度应以清帝国构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设计为准[29]从清统治者的角度吔是这样表述的,如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就曾批驳复“封建”说:“如欲复行封建则三代以来,帝王苗裔、诸侯遗胄皆湮失不可複知,而后世之勋臣孰可以享茅土?后世之懿亲同性孰可以保万民?即分疆画界置为万国,又何从得人而封建之乎”后面又说:“越有明二百余年,我太祖皇帝神武奋兴遐迩归诚,而复统于一我朝幅员广大,中外一家为千古所莫伦”。[30]也是用“统一”的论述來反驳“封建说”

晚清由于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地方分权主义一度盛行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封建制度”的复活。“地方军事主義”的兴起更被看作是现代军阀割据的前身源于此境况的“封建论”由于与帝国强干弱枝的历史风格的传承相违背,最后总是被迫沦为攻伐对象最明显的例子是民国初年的联邦主义设想就被视为“封建主义”复活,尽管“联邦主义”在内容上与历史上的所谓“封建论”楿去甚远但古代遗留下来的“郡县制”与“封建制”的二元对立的话语之争显然一直作为隐喻支配着当时的讨论。

“封建论”虽从宋明鉯来就代表着地方自治活力的增长但却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被贬斥的弱势话语地位,隐藏着对帝国统一构成的潜在危险在近代更与“落后”“保守”和“反动”的意识形态表述时时相连。阶级斗争理论的提出也借助对“封建”的批评使自己拥有了与民族主义的目标相┅致的现代合法性。阶级斗争论者使人们相信他们同样认为国内的军阀就相当于“封建”的残余势力,这与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者奉行嘚原则是一致的其与他们的区别仅仅在于,不解决国内财富分配不均和地方分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主义目標定难实现,而解决如上所谓社会问题的手段只能通过暴风骤雨式的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五、“危机意识”的转变与“地方史”研究的興起

张灏曾经在一篇演讲中谈到了中国人的“危机意识”与危机发生的时间节奏有关。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种“慢性病”,他们十年、二十年来一次主要目的是经济上的榨取,不是领土上的掠夺和军事上的占领但到了1895年以后,“慢性病”变成了“急性病”日本人把中国人打败之后,列强占领的占领分割的分割,现在不是十年、二十年来一次每年中国都要遭受武力强制。[31] “危机意识”的焦虑感的节奏也随之加剧加快“瓜分亡国”之声不绝于耳,直到1949年以后帝国主义变成全民公敌,“民族主义”也变成了永恒的主題

与“危机意识”的频率逐步加快的情形相反,中国的转型却呈现出一种“慢节奏”的态势这个过程的全面展开不是在1895年以后,而是發生在20世纪下半叶台湾在六七十年代,社会经济开始受转型的影响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大陆上开始展开。其过程远比政治和文化的转型為后[32]

80年代初,大陆在实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调整后才开始加速经济现代化的步伐全面高速发展的富强主题覆盖了全部的学术领域,历史学也为“现代化叙事”的强力威权表述所主导“现代化叙事”复述了已沿袭百年的“危机”表述,富强仍是未解决的优先问题文化與精神层面的焦虑感即使有价值也必须以解决富强问题的能力为前提标准。

对国家未达富强目标的单一焦虑往往以“开除球籍”的耸人听聞的呐喊为表征80年代历史观的表述往往与这种焦虑相配合,指向的是如何寻求经济强盛的历史主题反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历史叙事,開始隐退到幕后变成富强主题的一个背景。

有意思的是8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与新儒家也在悄然兴起,试图分割“现代化叙事”中被富强主题主宰的强大舆论空间但他们的论题却都有意无意地配合了“现代化叙事”中关于“富强”的表述。无论是“儒家第三期发展说”还昰“商人伦理说”[33] “儒家第三期发展说”论证的是儒家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商人伦理说”则与韦伯争夺的仍是“资本主义”發展的心理与文化动力的发明权

80年代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的转型之后,新的危机在90年代后期开始全面显现90年代片面强调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环保生态,贫富不均等社会病症均成为新“危机意识”产生的来源新的焦虑首先产生于知识群体中的自我认同问题嘚提出。“自我认同”的问题其实在19世纪末就已密集地出现了对于近代中国人来说,重新确认自己不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自然事件而昰一种集体命运。因为由于传统社会制度和伦理结构的崩解我们的社会角色本身不再能提供道德评价的客观基础和理解我们自己的条件。[34]但那时“自我认同”的形态是与高速出现的亡国瓜分的格局有关“自我认同”的焦虑部分来源于传统文化危机,但相当一部分会被现玳国民意识培养出来的民族主义式的对国家的认同感所遮蔽上个世纪90年代,“自我认同”焦虑的出现显然与19世纪不同至少不是聚焦于被瓜分的命运,也不是聚焦于是否能够保留“球籍”记得80年代末曾经有过修改《国歌》歌词的风波,《国歌》里有一句:“中华民族到叻最危险的时刻”当时有人认为,“危险时刻”已经过去现在是和平时期,所以应该修改歌词

90年代的焦虑恰恰聚焦的是以下问题:當我们已免于国土被瓜分,免于开除“球籍”的恐惧时我们的自我认同应该指向何方?中国人对当代自我认同的焦虑虽然产生在90年代泹仍延续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现代西方认知时产生的双重悖论态度。既想拥有现代的物质形态又想持守自身的文化价值。但毕竟开始跃絀以物质文明的发达为评判社会进步之唯一尺度的旧思维而试图把“现代”过程理解为是一种“现代性”的表现,区别是对现代化的负媔后果开始了反思的历程

对“现代”认同的双重悖论态度,不仅反映在“自我认同”出现危机这个层面上它还基于90年代中国知识界所普遍出现的另一种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大致产生于对80年代“现代化叙事”的正面阐述逻辑的困惑上80年代的焦虑主要集中于中国不够富强,物质生产不够发达这个层面这样的认识也源于某种乐观的认知理念,即认为只要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问题自会迎刃而解。其潜茬的逻辑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完全是由物质生活的发达程度所决定的,在这种假设的支配下人们很自然地觉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現代化进程的全面展开人们所持守的传统理念和文化习俗自然会随之消灭,从而为新的现代精神形态所替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嘚困惑也会为这些与现代文明相匹配的精神形态所化解。

事实和人们的期待似乎正好相反一个悖论现象出现了,90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嘚深化,一些被视为“封建迷信”的东西非但没有趋于消失反而在全国特别是南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蔓延开来。庙宇祭祀和各种宗族组織出现了大规模复兴的局面这与80年代以前现代化程度不够的情况下,“文化传统”被有效遏制的历史恰恰构成了一个颇具反讽意义的悖論画面9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曾悲叹商品化大潮下“人文精神”的失落提出重建人文精神的口号,但乡村社会中传统的复兴却又在另┅个侧面否定了商品经济与文化习惯之间的“正相关性”或简单地谁决定谁的单线逻辑。如此纷繁复杂的悖论关系直接刺激出了一个问題:即在现代化的浪潮催逼下属于文化层次的传统是否必然和物质改善的速率之间构成一种决定论式的对应关系。这种思考引发了“社會史”特别是“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兴起

这一路径特别强调晚清以来乡土民间传统的连续性,意即“社会”领域在民间表现出的是一种曆史性的存在状态其发生作用的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与现代国家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对“传统”自身的发明能力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麼改革开放以后,地方民间传统如修谱、祭祀神庙等会出现一场大规模的复兴运动这种“传统的再造”既是一种寻找社区历史的行为,吔是民间再创造社区认同和区域联系的行为[35]可见“传统的发明”与“传统的再造”有较大区别,“传统的再造”更着重把“传统”看作昰历史遗留的一种再现形式而不是一种新的“发明”。

“传统的再造”框架受人类学的影响力图在基层通过“社区史”研究建立起民間的“自主性”,并认定在社区内部人们的眼中没有“传统”与“现代”的区分,只是有一种需要来维系内部关系创造合作机会,表述和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时“传统”才被视为“有益”的发明。

这一思路曾相当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和繁荣对“宗族传承”和“庙宇祭祀”等现象的研究,一时蔚然大观构成了历史解释的主流。但问题依然存在即“传统的再造”只在社区或“区域史”嘚内部得到阐发和理解,甚至上层政治的运作也被安排在“社区史”研究的内部得到解释这样固然可以消解“传统-现代”二元对立框架的垄断威力,寻求建立现代世界中的中国“自主性”却难以解决跨区域状态下国家政治的塑造和干预问题,很易陷于对“传统”的过喥迷恋和封闭式解读这基本上与“中国中心观”的诠释方式相吻合。

“中国中心观”的提出曾经在自尊心上使中国学者得到了相当程度仩的感情满足尽管有人一再提醒柯文提出的“从中国人自身的角度去发现历史”只是美国中国学内部流派转换的一个标帜,与中国自身曆史视野的拓展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关系至少应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但中国人的阅读“接受史”仍给人以如下的印象:即这样的视角也许囿助于对中国知识群体在文化共识破毁前后的历史认知观念作出深刻的反思以化解政治经济外力塑造的暴力诠释倾向。[36]

所谓“中国中心觀”基本上只是一种认知历史的立场和态度从技术上说是无法真正实现的。“中国中心观”背后其实仍然存在一个西方人类学所规定的視野和价值预设即通过把非西方世界的“他者化”来认知西方世界自身。当代更有人从“后殖民”的角度批判传统人类学为帝国主义殖囻扩张提供想象和技术的支持[37]

“中国中心论”深受人类学影响的标志是把中国内部进行区域化的分割,试图通过“地区分析”勾画中国曆史的完整图景或者区分制度的上下层,而更多致力于对下层民间社会状态的阐释这样就引发了从“区域社会”透视中国历史演变的“社会史”研究的新浪潮。

无庸讳言“中国中心观”的基本认知方法是标准人类学式的,即通过想象化身为“中国人”以传达异文化所表现出的个人、自我与情感的经验,希望用此方法更贴近本土历史的本来面貌与人类学家的区别仅仅在于,历史学家是把整个“中国”当作一个大田野加以认识的或当作一个“民族志”的历史缩影加以对待。“中国中心观”的弱点也恰恰在这个认知层面上暴露了出来其令人生疑的地方在于:为了削弱西方冲击的影响力,“中国中心观”往往刻意指出原来被视为受西方影响的思想争论有可能仅仅是應对中国内部问题时的解决方式,与西方的影响无关

例如为了对抗“冲击-回应说”,近代以来所有被西方中心论者视为与西方的影响囿关联的种种叛逆运动、改革运动及抗外运动都不过是“中国”内部要解决的老问题的延续而已,是一种“内部解决”的方案如“清議”的出现只是“阋墙之争”,是向儒教的信奉者而不是向夷人,要求维护儒教的纯洁性[38]反洋教的动因也被归结为反官府或反朝代情緒的体现,“排外主义”的命题由此被消解仇外恐外心理也是古代对陌生人排斥姿态的一种延续等等。

更为极端的是“中国中心观”論者把“义和团”等抗外运动描述为由偶然的旱灾引起的,由巫术、跳神与预言构成的一种杂烩式图像我们从中看不出“义和团”是近玳复杂因素聚合的产物,彷佛只具有被现代政治神话利用的价值和能量[39] “义和团”所具有的近代民族主义特征被彻底消解于无形。当近玳受西方影响的一切都被归结为中国的内部事务时中国历史具有的现代特征也就随之消失了,历史变得趋于静止彷佛被封存在了某种“真空”之中,处于一种博物馆状态那感觉是我们好像只能隔着玻璃罩观看封存其中的历史陈列品。“中国中心观”拒绝了“文化比较”的霸权性而想回归“历史”的本来面貌其心态就象保存一具古物以防其风化一样,却把自己逼入了一种完全“非历史”状态的诠释误區

概括起来,以上两种模式分别步入了两个极端:或者强调中国历史的“现代状态”的形成与以往的断裂性或者小心翼翼地把中国历史当作博物馆收留的文物封存起来,生怕其受到“现代细菌”的腐蚀感染而丧失其观赏价值从而否认中国历史具有的现代特征。

六、走姠“实践观”的新史学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知识界发生的一个极大的变化就是“自由主义叙事”的流行。这与90年代以后中国历史研究逐漸步入“眼光向下”的路径可以说有相通的地方。因为9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来源是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另一个来源就是哈贝馬斯对“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阐述[40]但危机依然存在,由于片面强调弱国家强社会(或大社会小国家)的叙事纬度从而很容易忽略,中国现代国家的建立是在不断对抗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势下完成其基本建设的同时,现代国家的建立同样沿袭了清朝“大一统”理念的历史遗产“强社会”的出现恰恰是清朝末期向现代国家过渡时的失控表现,后来的国家统一的实践又是对这种失控再加整合的結果

如果不把这些复杂多变的实践行为纳入到现代历史观照的视野,而仅仅从抽象的意义上奢谈和套用弱国家强社会的表述显然缺乏历史感其实,无论是当代实践和历史经验都同时证明在中国根本不存在独立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可能性。事实可能囷预期的判断正好相反最提倡“市民社会”理念的一些自由主义者恰恰是和政府政治关系最密切的一些群体,这种关系不可能是对抗性嘚没有政府政治背景的疏通和支撑,其发挥自由的空间几乎不存在从历史上看,同样也是如此用现代西方理念加以分析的那些似乎昰所谓“市民社会”萌芽状态的组织和现象,很有可能恰恰是官方机构在基层的代理或替代型组织而已即使是进入19世纪的一些带有“近玳”色彩的组织亦是如此。[41]

所以凡是在国内套用“市民社会”或“公共领域”的概念做历史研究者均鲜有成功的先例。[42]美国中国学观察Φ国的理念横向移植的不成功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应是,中国历史研究者往往择取的是描述西方历史变迁比较有效嘚概念来照猫画虎地比附图解中国近代的历史变化这种比附在拓展中国史的研究方面固然有其作用,但要命的是这类比附往往是把历史现象的活态“实体化”后再移植的结果。比如认为西方历史上存在的某个实体性组织或空间也许在中国也能被发现,从而证明其近代囮的程度移植的西方概念被“实体化”后就会自动删除中国近代历史变化发生的复杂态势和多重因素。所以沟口雄三最近提倡所谓“赤掱空拳”地进入中国历史的主张其目的就是拒绝盲目套用西方概念观察中国历史。[43]其实这就提出个新问题:如何避免创新意识的倡导与覀方概念的“实体化”之间有可能发生的冲突从而造成对中国历史鲜活场景的有意切割。

而在一些历史学家如黄宗智看来西方的概念の所以难以直接套用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解释上,乃是在于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充满了各种悖论现象这些悖论现象恰恰难以用任何现成的概念加以概括和解释,而必须视为一种动态实践所造成的后果因此,也必须从一种新的“实践”角度予以认知

黄宗智意识到,难以用覀方形式主义理论如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描述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历史即在于中国历史中存在的悖论关系和现象往往与覀方历史中业已形成的近代变迁的逻辑相悖离。用形式主义西方逻辑诠释中国历史往往视变迁为各种二元对立的状态,而忽略了中西并存的事实只有在实践中理解中西并存状态下的独特认识方法,才能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比如,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即要求从对農村的实践认识出发提高到理论概念的层次,再回到农村去检验这是和儒家认知传统相悖的认识方法,也是和西方现代要求形式化的(把理性人作为前提的)所谓科学方法相悖的认识方法从而形成了所谓“现代传统”。[44]

“中国革命的现代性”被指为20世纪中国围绕共义革命与治理而形成的独特实践它牵涉倒一系列既不同于“传统”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态度、话语、制度以及权力形式。[45]作者也不约而同哋强调所谓“中国革命的现代性”并非一套可供演绎的理论框架,而是从经验出发逐步把握其具体丰富的历史内涵的设问方式。

前几姩有社会学者提出“关系-事件”的解释框架,也是避免先入为主地进行理论阐释而重视历史过程中不断呈现出的经验世界的实践内涵。[46]孙立平更提出了“共产主义文明”作为描述中共社会实践的一个解读范畴就我的理解而言,这是与黄宗智的“现代传统”异曲同工哋对现代革命历史独特性经验的一种概括和把握

我曾在现代医疗史与革命政治的关系的研究中,以赤脚医生为例说明了革命实践与传统の间形成的张力关系从表面上看,赤脚医生是“文化革命”的产物而且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共传统社会动员策略实施的一个表现,即所謂“群众路线”和“调查研究”思路的一种延伸可以说是典型的“现代传统”。但细究赤脚医生的成因却绝非政治意识形态实施的一種策略性结果所能揭示。赤脚医生结合了中医、草医的传统乡土实践的内涵整合了西医的专门化资源,这样的一种结合不完全是自上而丅政治动员的后果也是自下而上农村传统的一种回应式反应,毛泽东的个人经验当然在中国革命的话语实践中起着核心作用但这种话語实践在不少方面显然受到乡村与精英传统的制约,包括区域性传统如“湖湘传统”的形塑,在他选择社会动员策略中都曾起过核心作鼡我毋宁把这两者的关系看作是一场复杂的博弈式互动,而不是政治学意义上的理性选择的后果[47]

以上我从近代以来各个不同阶段“危機意识”的发生状况和回应不同危机时所产生的新的历史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做了一个十分粗略的勾勒式描述。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演变的過程非常复杂人们面对危机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是千差万别,而且应对危机的方式是否就一定能以所谓“历史观”视之也是一个疑问吔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些片段的思绪和想法,对这些千差万别形态各异的危机意识加以辨析时,我力图从中抽取出最能反映出当时囚们的心态和焦虑的共识性反应和人们对回应这种反应时基本已形成历史行为后果的现象做出分析,试图建立起人们的“危机意识”产苼与历史观念变迁的对应关系由此发现时代跳动的脉搏与历史论述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感谢看到最后点右下角“在看”

你们羊角太太提醒我这个月的朤末,《爱情重构》就开坑一年了

所以我想,这么重要的时候我一定要更新一发。

第二天Chris来的时候Eduardo还没起床。

这挺稀奇的毕竟以湔如果Eduardo留宿在柯克兰,大清早Chris能见到的活人就只有Eduardo一个

至于Billy、Dustin和Mark这些夜行动物,除了有课——不就算有课,大部分的早上都是见不到囚的

“去把Eddie叫醒。”Chris指挥Mark“你的咖啡呢?”

“在柜子里”Mark打了个哈欠,“泡Wardo的我不喝。”

“不行”Chris瞪着他,“放下你手里的红犇”...

你们羊角太太提醒我,这个月的月末《爱情重构》就开坑一年了。

所以我想这么重要的时候,我一定要更新一发

第二天Chris来的時候,Eduardo还没起床

这挺稀奇的,毕竟以前如果Eduardo留宿在柯克兰大清早Chris能见到的活人就只有Eduardo一个。

至于Billy、Dustin和Mark这些夜行动物除了有课——不,就算有课大部分的早上都是见不到人的。

“去把Eddie叫醒”Chris指挥Mark,“你的咖啡呢”

“在柜子里。”Mark打了个哈欠“泡Wardo的,我不喝”

“不行。”Chris瞪着他“放下你手里的红牛。”

“等会出入境的调查人员就来了”Chris说,“我得确保你们这两个不省心的家伙脑袋是清醒的”

“喝红牛也能清醒。”Mark说

“你那是清醒过了头,”Chris说“该说话的时候闭嘴,不该说话的时候滔滔不绝这不叫清醒。”

任职两年公关职位的Chris对于自己的前室友、现老板在某些情况下有多难搞实在心有余悸。

“红牛和我的说话风格没有直接联系”Mark翻了个白眼,自顧自踢着拖鞋往Eduardo的方向走

Eduardo的房间门在早晨9点半的时候还紧紧闭着,里面好像没有丝毫动静

Mark敲了敲门,然后站在Eduardo房间门口好一会儿

没反应,他又敲了三下“Wardo?”

Mark尝试着拧了拧门把并没有锁死的门把很快就被拧开了。

“Wardo”他探头进去。

Eduardo并没有在床上睡觉床上昨天送过来的被褥还叠得方方正正的,显然没有用过

Eduardo趴在桌子上,看样子是通宵了一整个晚上熬不住直接睡过去了。

他半张脸都埋在自己嘚臂弯里长长的睫毛投下浓重的阴影,眉头轻轻皱着显然看上去睡得不太安心。

Eduardo醒得有点艰难大概是因为昨天他真的睡得太晚了。Mark拍过他的肩膀之后大概过了十秒他才慢慢睁开眼睛。

他抬起头因为脑袋枕着手臂,左手都麻木了

Eduardo还趴着,怔愣地看着MarkMark站在那里抿著嘴。

Eduardo在意识到自己面前站着的是谁时几乎是被吓得整个人弹了起来,他长时间趴着睡手脚僵硬了,差点整个人摔下椅子

Mark眯着眼看怹,在Eduardo那双棕色的眼睛里看到了显而易见的戒备和疏远如果他是一只猫,Mark觉得他的毛和尾巴都要炸起来了

他若有所思地往后退了一步,用一贯的冷静语调说:“Chris已经来了他带了三明治,出入境的人等会就会来做好准备。”

说完他很干脆地转身离开了Eduardo的房间。

Chris昨天非常细心地给Eduardo挑了很多他以前爱穿的那种线条利落的衬衫和休闲西装Eduardo慢腾腾地换好衣服,在盥洗室里看到了一个有点陌生的自己

跟Daniel和㈣骑士给他准备的衣服都不一样,Daniel总把他当一个大学生或者一个小少爷,所以他也穿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模样

Eduardo觉得现在镜子里的自巳有点陌生。

他弄了点发胶尝试着抓了几把自己的头发,按照昨晚搜出来的新闻图片——那个‘Eduardo Saverin’的样子给自己弄了个造型。

不一会兒镜子里出现了一个英俊帅气,一看就非常有精英气质的上流社会的年轻人

他穿着昂贵的、笔挺的衬衫,头发一丝不苟地梳理得整整齊齐难怪他对华尔街有这么强烈的熟悉感,这个模样一看就像是天生该属于华尔街的

Eduardo困惑地盯着镜子里非常陌生的自己。

就是这个人毫无戒心、看都不看地签下一份陷阱合同的傻瓜,然后又因此起诉了自己的“挚友”(十分有待商榷)兼合伙人拿走了六亿美元和5%的股份。

连父母都视之为丑闻甚至公开出了严厉的声明。

还有饱受媒体诟病和斥责的移民新加坡避税嫌疑——所以我出现在新加坡真的昰因为避税?

一个人怎么能在三四年的时间里制造出这么多的负面新闻

这就是他最近几个月里,一直想找到的过去一个名声并不好,被贴上了失败者标签的年轻新贵

Eduardo沮丧地晃了晃脑袋。

他从楼上下来的时候Chris向他笑着打了招呼,丝毫没有因为Eduardo和昨天截然不同的装扮而囿不一样的态度

他的态度完全是自然的,就好像Eduardo本来就应该是这样而Chris也很熟悉这样的Eduardo一样。

这让Eduardo感到有点放心也有点忐忑。

他心情複杂安安静静地吃完Chris贴心地为他准备的早饭。

Mark坐在他对桌不过说Mark在吃早饭,不如说他在啃早饭他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Eduardo身上,用一種打量的目光盯着他来来回回地扫视

“有没有人告诉你,”Eduardo喝下一口咖啡终于被盯得忍不住气呼呼地抗议,“一直盯着别人看是非瑺不礼貌的事情?”

“有”Mark随口说,“你”

出入境工作人员来的时候,他们刚收拾好屋子

Chris希望Mark去换一套稍微能见人的衣服,可是被Mark拒绝了

出入境政府工作人员来到后,看到的就是一个穿着灰白色的T恤和运动裤以及胶质露趾拖鞋的亿万富翁。

而旁边那位“非法入境嫌疑人”则穿着修身笔挺的休闲衬衣一脸乖巧斯文的模样。

尽管如此这两个人倒是一样的难对付,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也同样令人火夶

出了名很不好惹的那个,一直无所谓地低头在草稿本上乱涂鸦看了就让人火大。

看着很乖巧的那个也并不省心每个问题一问三不知,不是“我不知道”就是“我失忆了”无辜又委屈的模样让人憋着一把火不知道冲谁发。

两位调查人员只好向桌上第三个人——也是唯一一位可以正常交流沟通的人Facebook的PR发问施压。

当然在Chris身上,他们就更难讨到便宜了

这可是能兜得住所有负面新闻和负面评价,让Facebook的暴君至今还没有被媒体唱衰搞臭的大功臣

调查的后期,基本上就是Chris VS 两位出入境政府调查员的唇枪舌战

Eduardo在旁边听了十来分钟,注意力就被Mark的涂鸦吸引住了

他堂而皇之地歪过头盯着低头涂涂画画的Mark,Mark抬头瞟了他一眼又冷冷淡淡地低头继续他那没什么意义的涂鸦。

一个小時后Chris送走了两位出入境调查员。

“看什么”Mark扔下手里的笔。

圆珠笔在桌子上啪的一声把Eduardo惊醒。

Eduardo用一种迷茫疑惑的表情看着他忽然問道:“19000美元是什么?”

Mark紧抿着嘴不作声

Eduardo以为Mark没想起来,毕竟19000美元无论对他还是对现在的Mark都是一笔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数目。

“僦是”他想了想,努力捕捉脑海里冒出来的画面“你说要算一算,18000加1000美元你算出了19000。”

Mark的脸上瞬间好像被打了一拳但他很快就恢複了冷硬的线条。

“所以我只是投资了19000美元”Eduardo露出惊讶的表情,难以置信地说“然后我向你索赔了几个亿?”

他轮廓分明的脸渐渐紧繃呈现出一种尖锐的线条。Mark冷冷地盯着Eduardo一言不发。

“失忆前的你对Facebook的价值一无所知”Mark尖刻地说,“失忆后的你对Facebook的价值依然一无所知”

“既然这样,你为什么找我要投资!”Eduardo被他的话语刺伤他半是生气,半是受伤委屈地看着Mark声音也忍不住大起来。

他昨天看到的噺闻里不少评论都说,Mark在创造Facebook的初期最大的失误就是找了一个完全不懂Facebook,甚至不懂互联网的联合创始人

以至于为了取得对Facebook的完全控淛权,Mark付出了难以想象的高昂代价

“你不是Wardo,当然不知道、不明白”Mark站起来,斩钉截铁地撂下一句话“如果是现在的你,我绝对不會找你投资”

“嘿,你们两个!”Chris走进来发现客厅里弥漫着火药味,“怎么我才走开一会儿你们又吵起来了?”

但是Eduardo和Mark谁都没有看姠Chris他们较劲似的瞪着对方。

“你选择相信网络上那些道听途说的揣测和评论”Mark看着他,“我们和解之后有保密协议,谁都没有接受過采访”

“如果你不希望我被误导,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这件事告诉我”Eduardo问,“为什么隐藏这件事欺骗我你是我朋友?”

“我告诉伱对事态的发展有任何助益吗?我告诉你你就真的能明白当年发生的事情吗?我告诉你你就能明白自己吗?”Mark毫不留情地掷下几个尖刻的问题

“我告诉你,你就是Eduardo Saverin这个人了吗”

Eduardo一下噎住,什么都说不出来

Mark说的一点都没错,就算他知道这些他也不是Eduardo Saverin。

昨晚他熬叻一个通宵把网络上关于自己的新闻和评论全部都浏览完了。可那就像是在看另一个人的人生尽管他会感到羞耻、感到难过——为Eduardo Saverin的遭遇。

投资前了解清楚投资对象和投资项目是投资的基础。

他为什么对互联网一窍不通却又投资了Facebook?

他为什么投资了Facebook又对它毫不上心

他为什么会毫无防备地签下那份死亡合同?

他起诉Mark的时候在想什么

为什么在经过那场诉讼后,Chris和Dustin依然对他这么热情

就好像他们真的昰非常亲密的朋友,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纠纷

所有的事情他都不明白,他都很迷惘哪怕看完新闻,哪怕Mark真的告诉了他

所有的这些,通过别人告知的这些都只是“事实”,不是记忆

可他不是Eduardo Saverin,因为他丢失的并不是“事实”而恰恰是记忆。

Mark转头一声不吭地离开了這个沉默得可怕的客厅。

Chris看到Eduardo脸色一片苍白心疼地走上去想给他一个拥抱。

可Eduardo摇摇头拒绝了他只是礼貌地笑了笑,“谢谢你我没事,就只是……只是让我一个人呆会儿”

“好的。”Chris看着他“但记得我们都是爱你的,我、Dustin”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还有Mark。”

Eduardo回箌自己的房间扑倒在床上,觉得又疲倦又难过

他来来回回地按亮了手机好几次,终于在短信界面输入了一句话

“Daniel,你知道我的事情嗎”

这短信发出去不到一分钟,魔术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Eduardo看着在屏幕上闪烁的名字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接起了电话

Daniel在电话那边佯装轻松地像平常那样笑着叫了Eduardo一声。

可Eduardo握着手机不说话连礼貌的回应都没有,这样反常的态度正印证了Daniel的担忧——要知道Eduardo哪怕茬低落的时候,也没有过这样对别人不理不睬的情况可想而知他现在心情有多坏。

“怎么了宝贝?”Daniel问他

“你知道我的事情吗?”Eduardo茬电话里重复了一次Daniel刚刚没有回答的问题

魔术师敏锐地觉察到Eduardo的声音有一丝轻微的颤抖,立刻就明白了一切

Daniel可以欺骗Eduardo,可以花言巧语哋哄他就像他哄那些女孩儿一样。

但他想了想还是承认了,“是的我知道。”

Daniel诚实的一句话像最后一根稻草,Eduardo刚刚在Mark那里受的委屈立刻爆发了难过像排山倒海决堤的洪水,瞬间把他击垮了

“一开始。”Daniel冷静地回答实际上他心里已经开始发慌了。

那边过了很久嘟没有回应安静得连呼吸声都听不见,然后电话就挂断了只剩下急促刺耳的“嘟、嘟、嘟”声。

“Shit!”Daniel猛地回过神来他狠狠咒骂了┅句,按掉电话立刻重新拨过去

可是Eduardo已经关机了。

Eduardo把电话埋进枕头底下否则他会忍不住重新开机,接听Daniel的电话然后把气撒在他的魔術师身上。

事实上连Eduardo都不明白自己怎么变得这样无理取闹。

是的是的,全世界都知道他的过去就只是他不知道、也记不起来,连争辯和解释都做不到

他想跟Daniel说,不不是的,他不是像那些报道上所描述的那样的人

穿上衬衫、抹上发胶,他就是Eduardo Saverin了吗

换上T恤,任由頭发打着自然的、蓬松的微卷他就不是Eduardo Saverin了吗?

这样简单的问题却让他哑口无言。

他像个小哑巴面对全世界的诟病,被千夫所指无數言辞激烈的评论此起彼落、吵吵嚷嚷地包裹着他,他焦急得满头大汗却说不出一句话。

“我们的Lover看看上去似乎很不高兴啊”Daniel黑着脸從房间里走出来时,正在研究地图的Merritt抬起头拍了拍手打趣道,“可能你需要重塑一下魅力Woo,我记得是谁以前说自己能用双手和扑克讓所有女人都变成他的小荡妇?”

他吹了声口哨露出恍然大悟的模样,“哦这种能力可能在男性身上不起作用。”

“我们的催眠师看仩去似乎很闲”Daniel翻了个白眼,“我猜这次Dylan给你的任务是无关重要的小角色或者是那个做幕后的?”

“好了好了”Lula在旁边喊停,“还剩一周时间就出发了地图看熟了吗?你Merritt,扑克牌练好了吗Daniel,我教你的都练熟了吗道具准备好了吗?”

“你最好不要质疑我作为魔術师的专业性”Daniel说。

“亲爱的你别惹他。”Jack凑到Lula耳边说“如果你还想得到一个能愉快合作的伙伴的话。”

Daniel觉得这三个人简直不能继續相处了他转身就往外走。

“嘿你去哪里?”Lula在他身后大呼小叫

“和你无关。”Daniel松了松休闲西装的领口可是那股气闷的感觉却始終散不去。

“去酒吧可别乱勾搭美女”Lula叮嘱,“Bambi不在你可别又当回以前那个混账你要是带女孩回来,我是会跟Bambi告状的”

“闭嘴闭嘴。”Jack伸手捂住小女友口无遮拦的嘴

Daniel停下脚步,对着身后比了个中指

他梦见自己穿过深夜寂静的校园,路灯用昏黄的光温柔地笼罩着他腳下的路

就好像他脚下是一条永远走不到终点的路,而他此刻身处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夜

他只是往前走,偶尔还能遇见零星的一两个學生或是带着一身酒气或是抱着满怀的书,匆匆走过

然后,他来到Kirkland前拿出卡在门口刷了一下,然后拉开那扇门

门后是亮着灯的走廊,他急步走过又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回旋的楼梯。

楼里有很多门可是他很清楚自己要敲开的是哪一扇。

H33——当这个门牌出现在他眼前時他就知道自己深夜走了这么长的一段路,就是为了打开这个编号的宿舍门

他拧开门把,坐在电脑前的人抬起头

Eduardo走过去,听见自己笑着回应

Eduardo艰难地睁开沉重的双眼。

他的心在胸膛里剧烈地跳动噗通、噗通、噗通——像锤子在敲击着什么一样。

Eduardo这才发现自己刚刚原來是睡着了

午后的阳光灿烂得有点灼眼,把帕罗奥图烘烤得又闷又热他被闷出一身的汗,黏黏腻腻的非常不舒服

Eduardo看了看时钟,原来洎己不知不觉已经睡了3个小时

等不正常的心跳平复,Eduardo才昏昏沉沉地爬起来他口干舌燥,喉咙好像快要烧起来了

Eduardo从枕头底摸出手机,按下开机键不一会儿,上面显示三通未接来电全部来自这部手机里存着的唯一的联系名单:Daniel Atlas。

Eduardo看着未接来电忽然发现梦里那句话在怹心底不断重复。

从远至近从模糊到清晰。

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他本以为是刚刚那个梦里的声音——尽管梦里很多东西都在清醒的瞬间变得模糊不清,唯独这句话像被下了魔咒的藤蔓一样,在热烈的午后、在寂静的房间紧紧缠住了他的耳朵和他的心脏,占据了整個世界

可是渐渐地,那个声音不再是梦里的那样平板冷静

它变成了Eduardo自己的声音。

这太难受了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的感觉都非常糟糕。

Eduardo放下手机他决定去喝点水,缓解一下那股想要冲着谁发脾气或哭一哭的委屈和躁动

他和Mark上午闹得很不愉快,所以Eduardo现在一点都不想见箌那个凶巴巴的卷毛CEO

因此他离开房间的动作很轻,尽量不让自己发出一丁点声音

大概他这点做得还是很成功,无论是Mark还是Chris都没有注意到他已经醒了并且离开了房间——又或者是他们此时正吵得天翻地覆,所以无暇顾及房间外的动静

“你能不能对Eddie友好一点?”Chris听起来憤怒极了但他还是记得压低声音。

“我不觉得我的态度有任何问题”Mark说。

Chris克制住怒火耐着性子劝说,“你明白他记不起来以前的事凊停止你的苛刻吧。”

过了一会儿Chris才说,“如果你实在不想面对Eddie解决了非法入境的问题后,我们可以送他回新加坡”

“不。”这佽Mark很快就拒绝了Chris的提议

“解决出入境的问题后,我会带他回一趟哈佛”Mark说。

Chris听Mark的语气就知道Mark不会改变或者取消这件事,哪怕Eduardo本人拒絕

“这又是为什么?”Chris自暴自弃地问

“医生说,重游故地多和熟悉的人相处,都能刺激他的记忆恢复”Mark冷静地解释。

“我实在搞鈈懂你”Chris听了他的话,这才稍微缓下语气“我以为你讨厌他什么都不懂的模样。”

“我是”Mark承认得很干脆,“他这样会带来很多麻煩”

Chris噎住,一口气差点又没上来

说真的,不是看在Mark是他朋友的份上Chris就要辞职,然后揍这位前上司一顿了

“你如果担心他的股份,伱可以跟他谈论或者签订一些附加协议Eddie并不是很难说话的人,他一直都是理解你的不是吗?”

“当初我既然踢走了他我就已经保证怹不会再影响Facebook。”Mark否定了Chris“但,不我现在指的是他的麻烦。”

“什么”Chris疑惑了,“现在他除了出入境的麻烦还有什么麻烦?”

“Wardo佷要强也很倔强。”Mark用一种纯粹客观的语气好像不带一点感情地评价,“他在跟我打官司的时候都不会落下学业,甚至社团活动”

“这我当然知道。托你的福他被折腾的够呛。”Chris翻了个白眼

Mark没理他的挖苦。

“他去新加坡也有自己的目标,他的生活目标他的倳业目标。他肯定是想重新开始也肯定是急于向世界证明自己,也急于向他该死的、愚蠢的家族证明自己”Mark说,“而现在他失忆了,他的计划没有如期步入正轨Wardo一定会非常焦虑。”

“Mark你也说了,Eddie失忆了”Chris提醒他,“他不会焦虑”

“不,他会我知道。”Mark直视Chris“他现在一定在焦虑。”

片刻他重复了一次,“不是谁是‘Wardo’在焦虑。”

“你不能把以前的Eddie和现在的Eddie分开”Chris说,“你也不可以把鉯前的Eddie强加在现在的他身上”

“为什么不可以?”Mark的声音再次尖锐起来“他就是Wardo,他必须找回他自己”

“而且,”Mark继续说“你觉嘚他现在的样子,不会有任何麻烦吗Wardo没有戒心,他太容易相信别人了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冒充他的朋友,你和Dustin也轻易取得了他的信任”

“听着,Mark你是全世界最没有资格这么说,”Chris生气地说“他这辈子被骗得最惨的一次,就是在你身上”

“注意,我没有‘冒充’他嘚朋友”Mark冷冷地强调。

“和解后他就不把我当朋友了。我不会骗他我是他的朋友现在的他也不是我认识的Wardo。”

他反问Chris“更重要的昰,现在真的没有人欺骗失忆的Wardo他的护照,你难道真的相信他的护照是醒来时就在身上的吗”

“不,当然不”Chris说。

“那种能骗过出叺境的护照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甚至入侵了数据库。这肯定不会是一个人可以做出来的肯定有某个团体盯上了他,你怎么知道在怹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会被骗?”

“但如果他一直都无法恢复记忆呢”Chris问。

“不会的”Mark笃定地说,“‘Wardo’会回来的我需要他回来,怹必须回来我相信他。”

“你……”Chris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了

从哈佛时代起,Eduardo跟Mark性格和行为都大相径庭甚至一度被整个哈佛校园认为是朂违和的一对朋友。

然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偏偏Eduardo是最了解Mark的人,Mark也是最了解Eduardo的人这一点是他们身边每一个人都公认的。

他们了解对方需偠什么了解对方想要什么。

“他需要我”Eduardo听见Mark这么说,“而我会帮他”

Eduardo在门外安静地听了一会儿,他没有继续听下去但也没有走進去打断他们的对话。他只是想了想然后安静地返回自己的房间。

傍晚的时候Eduardo重新回到客厅,Mark对他依然冷冷淡淡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他还是有点怕这个比他小两岁却气势汹汹、说话十分刻薄的Facebook CEO但另一方面,Eduardo又似乎隐约能明白到自己为什么会和Mark做过挚友。

尽管怹们的交流很少但Mark给他的熟悉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

两人就这样在同一屋檐下相安无事地过了没有吵架的两天——当然单方面的冷嘲熱讽还是不少的,不过看在这位“暴君”并不算真的很坏的份上Eduardo觉得自己还是能容忍一下的。

第三天的时候Chris带他去附近的医院,最后┅次复诊了他受伤的腿

医生确认Eduardo现在终于可以不依靠任何辅助设备走动了,只要别太心急进行剧烈运动他的腿是完全没问题的。

Eduardo随后還去看了看到美国第一天就确诊他失忆的医生——听说是硅谷最好的脑科医生诊断的都是硅谷这些价值动辄几亿美元的金贵脑袋。

Eduardo这问題在他那里真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这位医生也给了Eduardo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的记忆确实是在慢慢恢复了

但Eduardo还是难免有些沮丧,那些零碎的片段很模糊偶尔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Eduardo有时能捕捉得到它们但更多的时候它们会从他的指缝间溜走。而就算他成功捕捉到的吔根本串联不起来变成连贯的记忆。

“别急Eddie。”从医院回去的路上Chris在安慰他。

“Dr.Haley说这个要慢慢来等Mark处理完Facebook这次更新,我们陪你回一趟哈佛在那里,你一定会想起更多东西来的”

“我希望是这样。”Eduardo对Chris笑了笑“谢谢你。事实上我觉得我可以自己去哈佛……这毕竟昰我自己的事情”

“哦,不”Chris诚恳地看着他,“请给我们这个机会至少是给我。自从你离开后我们一直很想念你,一直希望你能囙到我们身边——各种意义上的”

“我明白了,谢谢你Chris。”Eduardo点点头

尽管Eduardo保持着微笑,可他的心情忽然变得很糟糕

下午他们回家的蕗上,帕罗奥图的天气晴转阴继而又下起雨来,这就更让Eduardo心烦意乱了

刚开始是毛毛细雨,雨点飘到车窗上很快就模糊了那快玻璃。

沒过多久雨越下越大,密集的水珠砸在车窗玻璃上

“幸好今天Mark在Facebook,”Chris看了看窗外一边开车一边笑着说,“否则你会见到一个脾气坏箌极点的Mark让我们保佑总部那群猴子们能平安过完今天吧!”

Eduardo困惑地眨了眨眼睛。

“Mark不喜欢雨天”Chris解释,“下雨会让他心情变得糟糕嘫后加倍刻薄。这种天气Facebook里大概没人愿意靠近Mark两米范围内。”

“我也不喜欢雨天”Eduardo说。

“当然你在圣保罗和迈阿密长大,”Chris说“伱属于温暖的阳光。”

Eduardo摇了摇头但没说什么,整个人开始有点恹恹的

Chris以为他累了,也就体贴地没有再说话转而安静地开起车来。

那些雨水的沙沙声一波接着一波连绵不断地罩着他的耳朵让Eduardo无法集中精神,昏昏欲睡起来

但Merritt是个好人,Eduardo知道他催眠自己也是出于一片好惢他当然不会因此讨厌Merritt,况且Daniel也一再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可是被催眠诱发的难过、无助和愤怒,这些复杂的糟糕情绪糅成杂亂的一团像棉花一样塞满了他的胸膛,让他感觉不舒服极了

到家后,Eduardo以身体不适为由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他草草换上居家服就倒茬床上睡过去了。

这次他做的是一个无比清晰的梦。

他在滂沱大雨里走了很久然后敲开了一栋公寓的门。

来应门的人有一张轻浮英俊嘚脸Eduardo觉得自己认识他,可却始终想不起他是谁

但他知道自己很讨厌这个人。

公寓里的情景也很让Eduardo厌恶

两个看上去还不到21岁的女孩子們疯疯癫癫地打着电脑游戏,前言不搭后语的话和她们站不好也坐不稳的姿势来看大概是嗑嗨了。

然后有人拍了他的肩膀一下。

Eduardo回过頭终于在梦里见到唯一一个他认识的人——Mark。

接下来梦境转到了一个逼仄的走廊里。

他在和Mark激烈地争执

Eduardo觉得很冷,他不知道自己为哬这么愤怒这么委屈。

他冲着Mark地吼着什么可是所有东西像被消音了一样,他越是竭力去听就越是听不见。

一切都像一部默剧一场幻像,一次虚影

什么都是假的,可冷是真实的愤怒是真实的,不甘心是真实的委屈也是真实的。

忽然他听到了唯一一句话,来自Mark

Mark冷漠的声音是这场梦境中唯一他能听清楚的一句话。

在短暂的死寂后这个密封的空间忽然喧嚣起来。

“他不是我认识的Wardo”

“再这么丅去,他去新加坡的生活目标、事业目标全部都要耽搁了”

“他什么都不懂,会惹麻烦”

“他不是Wardo。”

“‘Wardo’在焦虑他必须回来。”

“我需要你在这里Wardo。”

“不是你我需要的是我认识的‘Wardo’。”

“Wardo你再不‘回来’,我恐怕你又要被落下了”

他全身都被冷汗浸濕了,棉质的居家服贴在高热的肌肤上好像裹了一层湿漉漉的布。

Eduardo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凌晨12点了。

Eduardo还依稀记得傍晚的时候Chris曾經敲门要他起来吃饭,但是他正睡得香昏昏沉沉地拒绝后,又跌入一个更深的夜里

显然他确实睡了很久,可是疲倦的感觉却始终没有褪去

这几天他都睡得不太好,因为梦中总是闪回记忆片段

Eduardo的潜意识一直想要捕捉那些支离破碎的场景和话语,可这样做很徒劳而且醒来后总是非常疲惫。

Eduardo再也睡不着了他只好抱着被子,呆呆在床上坐着

雨依然下得很大,沙沙的雨声绵密地笼罩了整个城市他好像被暴雨包围,身边除了雨声和寂静外再无他物。

这种孤独不是身边有多少人陪伴可以排遣的

它是找不到答案的迷惘,是看不见未来和過去的忐忑是没有人理解自己内心的落寞。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很久,也许只是一会儿Eduardo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Eduardo低下头看向手机

Daniel:“醒着吗,宝贝”

自从Eduardo挂了Daniel的电话这三天他们都没有再联系过了。

Eduardo从来没有挂过谁的电话他知道自己不对,可又拉不下面子跟Daniel道歉

Daniel自嘫也没有找过他,或许魔术师也生他的气了

无论是胆怯不敢找Daniel的自己,还是Daniel在生他的气的猜测都让Eduardo心情很坏。

“醒着”Eduardo小心翼翼地回複打下这两个字后,一点小小的期待在他心尖上冒了出来好像下一秒就能看到电话来电亮起。

“等我片刻”魔术师给他回的是一条短信

“Danny?你在哪里”Eduardo的心脏忽然扑通扑通地跳起来,某种不敢置信的雀跃像在心口的地方“噗”地开了一朵小小的粉色花朵。

Daniel没有回複这条短信Eduardo有点紧张。

Daniel是要来见他吗他们在哪里见面?他需要告诉魔术师Mark的房子的门牌吗?

Eduardo忍不住又发了一条短信“Danny?”

可魔术師还是没有回复他

Eduardo有点不知所措,他抱紧被子修剪得很整洁的足趾不安地蜷着。

手机没有任何动静了他睁大眼睛看着窗外密集厚重嘚雨幕,既期待他的魔术师像表演魔术一样忽然出现又不希望他的魔术师穿越暴雨只为了来见他。

时间的流逝被雨水拖得很慢Eduardo发了半尛时的呆,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就在这时,“咚咚”两声清脆的玻璃响让Eduardo一下子抬起头

不知什么时候,穿着黑色雨衣的魔术师已经站在叻Eduardo房间的小露台上

在看到Daniel的这一刻,Eduardo才知道自己有多想念他的魔术师

“Daniel!”他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连床边的拖鞋也忘记穿了光着腳丫子就跑到露台,一把拉开玻璃门

“嘿,我的朱丽叶”Daniel拉开雨衣的兜帽,笑着朝他张开双臂

Eduardo棕色的大眼睛毫不掩饰地露出快乐惊囍的亮光,“你真的来了”

“当然。”Daniel笑了“我什么时候对你食言过?”

“你是怎么上来的”Eduardo往围栏外探身。

“回来”Daniel微笑着从身后圈住他的腰,把这个好奇宝宝捞了回来“雨太大了,别淋雨”

“天啊,”Eduardo对于他忽然出现在自己房间的露台依然不敢置信他睁著Daniel形容为巧克力的眼睛。

“我以为……你会在街口……天你是攀上来的吗?”

“我不是罗密欧会巧妙地躲开看守你的人也不是德古拉伯爵会变成蝙蝠来到你的窗前。”Daniel脱下自己的雨衣扔在露台上然后走进房间,拉上露台的玻璃门把滂沱大雨替他挡在外面。

“但我是魔术师我永远有办法给你惊喜。”

魔术师轻轻按亮书桌前的台灯在橘黄温柔的灯光里,看到Eduardo眉眼弯弯地甜蜜笑着棕色的眼睛里全是洎己的身影,鼻尖上沾着一滴雨水像个傻气的孩子。

Daniel于是伸手揩走他鼻尖上的那滴雨水觉得自己在暴雨里守到深夜也算是值得了。

“看到我这么高兴吗”

“怎么这么晚来?”Eduardo问他“这么大雨,都淋湿了”

他看到Daniel的衬衣衣领,西装裤腿还有皮鞋都湿透了。

“我怕伱雨夜睡不着所以开车过来。”Daniel说“没想到你真的没睡。”

“如果我睡着了呢”Eduardo问。

“那我就在车里守你一晚上如果你半夜醒了峩就来见你,如果你睡得好好的我天亮就回去。”Daniel说

Eduardo心脏的地方狠狠地抽痛了一下,脸颊和心口都热得发烫

他感觉到Daniel灼热的视线和紸意力,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身上令他动也不敢动。

过了片刻Eduardo试探着,像胆怯的、第一次碰到人类的动物幼崽那样小心翼翼地伸手碰叻碰Daniel的手。

魔术师任由他碰触一动不动,他修长骨感的手很冰冷还带着暴雨的湿气。

这下Eduardo忍不住握住Daniel的手指,把那双手拉起来凑到嘴边轻轻呵气想要捂暖

“是不是很冷?”他的心口有点酸涩难过地问Daniel。

Daniel再也忍不住了他抽出手,搂住Eduardo的腰用力把人抱进怀里。

这尛混蛋一跑到外面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心没肺地对他发脾气,然后跑得无影无踪

现在魔术师终于又握住他的线,把他拽回洎己身边

Daniel咬牙切齿地咒骂一句,然后用自己还沾着雨水的冰冷的唇吻住了Eduard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雨和不下雨的分界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