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实脚碾前脚转动应该是实脚还是虚脚

您的位置: &
关于杨家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辨析
优质期刊推荐碾脚及其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 天下武林网
&当前位置:>>> 正文
碾脚及其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来源: 作者:
双击鼠标滚 字体:[
  何谓&碾脚&?碾脚是太极拳步法之一种。吾师陈龙骧大师释之为:&以脚跟作轴,脚尖外展或内扣,或以脚前掌作轴,脚跟外展。&可见,&碾脚&是以一脚脚跟或脚掌为轴,脚尖或脚跟内扣或外摆旋转的一种步法。既为步法,有的人又将之称为&碾步&。   杨式太极拳步法歌云:&坐曲撤碾钓副插,连仙分翻垫塌绞,斜敛追冲十八步,轻灵转动捕鼠猫。&&碾脚&在杨式太极拳步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碾脚&在太极拳中运用十分广泛。就李雅轩杨式太极拳而言,几乎每一势都会用到&碾脚&。我们知道,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分别由一脚支撑,身体不断向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扭转的运动。太极拳经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太极拳要求每一势都须由脚发动,而腿、而腰、而肩、而达于四梢。可见,脚是太极拳运动的根基。既为根基,脚之运动的重要性则不言自明。欲左转,左脚行&碾脚&,以左脚脚跟为轴,左脚尖外摆,身体在腰的带动下随之转向左方;欲右转,则右脚行&碾脚&,以右脚脚跟为轴,右脚尖外摆,身体在腰的带动下随之向右转。唯提手上式转白鹤亮翅及回身右蹬脚时,先行右脚尖内扣,再行左脚尖外摆,身体左转。整套太极拳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左旋右转运动中演绎完成的。   太极拳运动之用&碾脚&,无论是从保健论,还是从技击言,均有重要的作用。   就保健功能言,碾脚运动于人之身体健康有极好的锻炼作用。&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在太极拳运动中,总是一脚左旋右转螺旋地徐行,不是脚尖碾,便是脚跟碾,脚尖或脚跟的外撇或内扣、左旋或右转,使脚之关节得到锻炼,脚腿经络得以畅通,对脚腿关节之柔韧性、灵活性均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对扁平足可以起到预防和矫治的作用。   碾脚运动使身体不停地左旋右转,还保持了身体的平衡,对人体的平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据美国学者研究,他们将一组人分配做走、跑、跳、器械、打球等体育运动,而另一组人则练太极拳,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部分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练太极拳的人的身体平衡能力远比做其他体育运动的人的身体平衡能力强。他们的结论是:太极拳运动对人的身体平衡能力的锻炼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平衡能力逐渐减退,更应通过太极拳来锻炼、保持和加强自己的身体平衡能力。   通过碾脚运动,人体在腰的带动下不断地左旋右转,还可以使腰腹肌肉得到锻炼,内脏器官相互挤压、按摩,内脏与腹壁肌相互按摩,对人体健康更有特殊的好处。   此外,在不断的贯串于错综复杂的太极拳套路中的碾脚运动的作用下,人的身体不断地、有节奏地辗转腾挪,圆转自如,如行云流水,形象极为优美,这也使太极拳运动成为优美的艺术创作,不但使自身得到安逸舒适的艺术享受,也给他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于人之身心健康亦有极大的好处。   就技击言,我们知道太极拳最初的功能是防身御敌和打击敌人,在防身御敌打击敌人时,因为受到来自四面八方敌人的攻击,自己不得不左顾右盼、左旋右转,使自己保持高度的机动性、灵活性,而&碾脚&就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步法。太极拳运动无不走弧形、画圆圈,唯有此螺旋式的旋转才能使关节圆转自如,使手臂腿脚松柔圆活,使肌肉纤维舒适运动。要保持这般轻柔灵活,&碾脚&不乏其功。   在防御和抗击敌人的过程中,身体必然不断地变换位置,因此务必稳固重心,保持身体平衡。若重心一失,平衡既破,必然会左倾右跌、不击自倒,哪里还能打击敌人?而&碾脚&就是依据敌情之变化调整自身重心,保持自己身体平衡的最好步法。它恰似一棵活动的根,挨着何处便在何处扎根。&有根本,越动越活;无根本,稍拨即倒&。如果步法不活,怎能做到&舍己从人&,又如何能做到&因敌变化示神奇&呢?因此,又有人将&碾脚&称为&活步&。   &碾脚&既称&活步&,在实践中也必须灵活地运用。   在太极拳运动不断地走弧形、画圆圈中,&脚&是行为的发动者,而行为的发动又要在意识的引导下,也就是说,碾脚的使用是在意识的指引下,根据需要引导人之身体左旋右转的。&需要&是碾脚运动的前提。没有需要而行碾脚运动,则是&乱动&;无序的乱动,则会&自乱阵脚&,不攻自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碾脚也须遵循太极拳运动的规律。   &分虚实&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特征。&虚&和&实&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地相互转换的,即由虚变实、由实变虚是在不断地进行的。但太极拳运动中的虚变实、实变虚不是突变,而是渐变,在渐变的过程中,碾脚的使用是关键,即通过碾脚运动来实现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的转变。当然,虚实的转换也有规律可循,只有遵循其规律,才可&得机得势&。   此外,太极拳运动中碾脚的使用,必须与重心调整协调地进行。当人体重量全落在一脚之上时,此脚压力极大,是无法灵活地做&碾脚&动作的,此时必须首先调整人体重心,松开此脚压力,还此脚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自如灵活地碾转。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淘宝旺旺: MSN:
咨询电话: &&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关于杨家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辩析
关于杨家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辩析
王志远著&&&&&
傅声远审核
&关于“单鞭”按后抹转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问题,引带出杨式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长期争论,甚至杨家门人、传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张“虚腿(脚)转”说者,其主要理由是“实脚磨转法练久可能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会造成膝关节痛。并说虚腿(脚)转“这种练法是杨家祖传。”而持“实腿(脚)转”说者,认为,”实腿(脚)转的负担是重的,正因为负担重,多练后增强了腿部力量,从而增强了体质。”两说争持,因杨公澄甫124张铜版照片及《体用全书》均无此照此说,似成了“无头公案”。笔者就“虚实腿(脚)转”说,客观而慎重地进行了多年的了解、考证、研究和实验,赞成“实腿(脚)转”说。
一九六三年三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傅钟文演述,周元龙笔录,顾留馨审校的“杨式太极拳”一书,此书是傅老师受人民体育出版社委托,为了继承杨澄甫精湛的太极拳术而编写的,自1961年5月开始编写,直到1962年8月完稿,历时年余。此书一出,即引起“十八图风波”。因为傅公钟文老师平时教学生是“实腿(脚)转”的,而且经常强调,“实腿(脚)转,多练才能增强腿部力量,功夫才能上身。不能贪方便、贪懒,不能虚腿(脚)转。”而书中18图“单鞭”按后抹转,恰恰画成虚腿(脚)转的,弟子、学生都问傅老师,傅老师这才发现问题,这一下可焦急了,为此而寢食不安。怕此书广泛发行流传,误人子弟,并影响杨家太极拳以至杨公澄甫的声誉。就主动联系负责审校的顾老,慎重的提出要求更正,顾老当时面有难色,此书因种种原因而不能纠正,成了傅老的一块心病。傅顾之间亦因此而有些小芥蒂。后顾氏在《太极拳术》等著作中,纠正了“虚腿(脚)转”的错误。(见顾氏著《太极拳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15页图22-26)。顾氏师从杨家传人武汇川,且受杨公指教,是当代对太极拳有研究、有影响的人物,他的纠正是有所据的。傅老师很开心,他曾说:“不管谁纠正都好,可以消除以前的坏影响。”傅老以后在自己的《杨式太极拳、刀、剑资料汇编》、《杨式太极拳教法练法》(1989年11月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等著作中亲自纠正了“单鞭18图虚腿(脚)转”的错误,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他说:“我以后可以坦然去见杨老师了。”我被傅老的高度的责任心及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我看到了老一辈太极宗师的赤诚之心。
关于“虚实腿(脚)转”的问题,笔者曾专门请教过傅钟文老师,为什么要“实腿(脚)转”?有人说“虚脚转是杨家祖传。”傅老师反问:“练太极是为了什么?杨家拳祖传给了谁?我自9岁起随杨老师习拳,直至其逝世,一直追随左右,与杨老师朝夕相伴,经杨老师精心指教的,总不至于连实脚转虚脚转都搞不清楚,杨老师众多的弟子,都可以佐证这一点,要想功夫上身非实腿转不可。可以说实腿转或称实脚转是杨式太极拳的正宗之传。”
内家拳《拳桩因果诀》说:“拳以桩为根,桩以拳显神。桩无拳不灵,拳无桩不稳。”内家拳以桩筑基,凡经过散手竞技的人,无不深刻的体会到,腰腿基础功夫的优劣,无疑是竞技胜负的重要因素。通过站桩使下盘稳固,足膝有劲,气沉丹田,心静神清。如是方能在竞技运动中气不躁动,腰腿稳固有力,足膝轻捷灵活,进退操纵得宜,身法中正厚重。借以获得以静御动,克敌制胜的目的。反过来,“桩无拳不灵,桩以拳显神”。内家拳通过外形动作的开合和内在劲路的虚实、刚柔变化来显示韵律节感,事实上,外家拳如少林拳等,因为快速而不能寓桩于拳内,因而不得不另设桩功项目,以补拳之不足。而大成拳等心意拳,名曰拳而无拳,只有桩功,虽能练功,而不足以尽显其神,不足以充分表达武术的艺术、美学功能。都或多或少的带有缺憾。杨家太极拳是广义的内家拳之一,然而自杨禄禅以下,杨班侯、杨健侯至杨澄甫、乃至傅钟文等历代的杨家太极拳传人都末见传习桩功。是否杨家太极拳不重视桩功,即下盘腰腿基础功夫的训练,抑或根本不知道“桩”为何物呢?恰恰相反,杨家太极拳这一武林绝学,十分重视下盘腰腿基础功夫的锻炼。正是通过“静、松、匀、稳、缓、合、连”,以腰为轴“实腿(脚)转”的运动形式科学地解决了太极拳“拳桩合一”的问题。正如傅(钟文)沈(寿)两位老师说:『太极拳为什么要慢,为什么要“实腿(脚)转”,其中的道理之一就是“寓桩于拳内”,“实腿(脚)转”就相当于桩。所以太极拳不必再专门设站桩修练项目,没有必要画蛇添足。』“拳桩合一”运动训练方法的出现,隐桩功于拳术内,即拳中有桩,化有为无,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训练了神经。它又借意念操练拳术,“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现意念于桩外,即桩中有拳,化无为有,又锻炼了肌肉、筋骨。人自虚而无,则能心静而体松,即可生神、凝神;而生气、敛气;而生精、积精。此自无而至有也。炼精而化气,炼气而化神,炼神而化虚。此自有而至无也。有中无,无中有,反复历炼,从而使精、神、意、志、筋、骨、劲、气得到全面的锻炼,以期求得太极拳术领域内的特殊力量,即所谓的内劲。太极拳的慢动作以及“实腿(脚)转”这一“寓桩于拳,拳桩合一”拳术运动科学训练方法的出现,克服了拳桩分离的弊病。从而找到了一条“大成修炼”科学之路,这一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杨家太极拳几乎所有的式势都是“实腿(脚)转的。”
有人断取引用王宗岳十三势歌句“变转虚实须留意”句,来证明杨家太极拳是“虚腿(脚)转”的。不知是否有意遗漏下句“气遍身躯不稍滞”句。因为后句即是前句的注释,上下两句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引用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要解》中『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句,及《十三势行功心解》(见陈微明著《太极拳术》,一九二五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中『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句,来解读此句,就非常明确了。可见“变转虚实须留意”并非指腿的转换要“虚腿(脚)转”,而是“意气须换得灵”或“气遍身躯不稍滞”的注脚,可见有人是“张冠李戴”或“移花接木”了。
有人说:“实脚磨转,练久了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并认为“实腿(脚)转”这种练法容易练出毛病,不能大成。这是缺乏科学依据和事实根据的臆断。美国纽约的一所医科大学曾在国际医学期刊上指出,太极拳是“载重运动”之一,能有效的减少跌倒机会,预防及改善骨质疏松情况。太极拳为人类带来健体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太极拳是“载重或承重情形下的有氧运动”,进行太极拳时,身体的血压、心跳等会产生有益的运动效果变化。这和傅钟文老师“实腿转的负担是重的,正因为负担重,多练后增强了腿部力量,从而增强了体质。”这论述是不谋而合的。
我们知道腿是人类进化和从事生命活动的器官,它与人体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有着密切的联系,五脏六腑在脚底都有相应的投射区。两脚有足三阴(脾、肝、肾)和足三阳(胃、胆、膀胱)六条正经运行,其中脾经和胃经是人的后天之本,主管人的消化吸收和营养;膀胱经是从头到脚防御外邪的入侵;肝经和胆经则主管人体气血、精神、情志的调节;而肾经则为先天之本,贮藏精气,主管人的工作精力和“生老病死”。加上奇经八脉,还包括主管人体活动的阴跷和阳跷。主管阴阳平衡的阴维脉和阳维脉。祖国医学和日本医学界都认为大拇趾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可疏肝健脾;第四趾属胆经,防治便秘、胁痛;小趾属膀胱经;脚底是肾经涌泉所在。此外,人的脚掌上密布了许多血管,有丰富的末梢神经感受器,包含了人体的整个信息。所以杨家太极拳以“实腿(脚)转”的形式加强两腿的活动,在“载重或承重的情形下进行有氧运动”,使身体各器官产生高效有益的运动效果变化。自然地激发近二十条经脉的经气。人体的经脉,内联五脏六腑、外贯四肢百骸,经脉通畅,则气血运行流畅,达到阴阳贯通,匀平一统的健康境界。
我们知道,脚离心脏最远,双脚当展腿伸足活动时,肌肉时而放松,血管扩大,血液容易向下流;肌肉时而收缩,血管收缩压迫,把血液推向身体的上部。正如一位著名的心脏病学权威通过研究指出,“对于血液循环,从而也是对于心脏能起很重要助力作用的是四肢肌肉,特别是腿部肌肉的泵力作用。”腿部的发达肌肉对心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援系统”,每块发达的肌肉相当一个“辅助心脏”。它使心脏的跳动更加缓慢、均匀、有力,更加健康。所以现代的医学研究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祖国医学也认为“人类衰老是从脚开始的”;“万病从脚起”;“如果一个人的脚力很弱,则他的寿命很短。”俗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脚。”“抗衰老的密码在脚底”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资深的心脏病医生都很注意查看病人的大腿。他们认为:大腿肌肉坚实的人,必然有一颗强壮的心脏,大腿肌肉松驰的人,心脏也是软弱的。所以杨家大极拳特别重视下盘功夫的锻炼。要求练功者全身松沉、正中挺拔、头虚顶、裆提落、松腰落胯、曲膝下蹲,“实腿(脚)碾转”,庄伟沉穆的姿势不仅传递了松弛平衡、稳健自信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圆融松沉,稳固厚重,虚实分明,“实腿(脚)转的载重型”的步型步法,使下盘腰腿稳固有力,足膝轻捷灵活,从而充分地锻炼了人的“第二心脏”,使心脏有了强劲的“支援系统”,从而也为练功,为“阶及神明”达至大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人把练拳膝关节受伤归罪于“实腿(脚)”转,更是站不住脚的。傅钟文老师在《杨式太极拳教法练法》一书中明确指出“初练太极拳的学者,不少人反映练拳后膝痛,一痛就是几个月,半年。这是由于杨式太极拳是实脚碾转,如转动时膝与脚不在一条线上,而是膝用力裹扣来带动脚的碾转,这样膝在先脚在后,长久的过度牵拉,造成膝内侧肌腱、韧带的慢性损伤而产生痛。所以初练者须注意实脚碾转时膝与脚一起转。”从这一段文字可以得到两个结论。其一,就是杨家太极拳是“实腿(脚)转”的,其二,引起脚痛的原因,是初学者没有掌握正确的实脚碾转方法而引起的,并提醒初学者,须注意碾转时膝与脚一起转。所以脚痛或引起关节损伤的原因,祸不在“实腿(脚)转”,而在于没有正确掌握实腿(脚)碾转法。正象吃饭维生,因吃饭的方法不正确,而引起噎食。就责怪吃饭,就“因噎废食”一样,是荒唐可笑的。
当代著名的太极拳专家沈寿也曾权威地指出,引起膝关节损伤,不是太极拳,更不是“实腿(脚)转”的原因,而是“老步”和“软步”的关系。这是所有武术都易犯的毛病。故黄百家《内家拳法》所记著名内家拳家王征南口述的内家拳十四禁忌中,其中二项就是“老步”和“软步”。所谓“老步”就是两腿虚实不明,步法迟涩不灵,上下难以相随,前进后退无方,折叠转换双重,举措张罔失措之谓也。所谓“软步”就是软裆萎膝,叠步“过劲”,足膝偏撇,掀脚拔跟之谓也。(详见笔者著作《内家八桩传真》武林1999年二期始)。论拳法,不能舍身法而言步法,亦不能离步法而言身法。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云:“有不得机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所谓腰腿者,即就身法步法而言,所谓散乱者,即身僵腿涩,气滞血淤,神驰意迷,力板劲散之谓也。可见散乱之病,病源无非是身法和步法。发生于身法,则上体呆滞,运用辄乘,发生于步法,则两腿虚实不明。虚实不能分,则“后脚不能送前脚”,“实脚不能送虚脚”,从而造成步伐笨重,行步滞涩不灵,无法做到“迈步如猫行”。这样势必导致腰腿各自为政,自行其是。造成周身不能节节贯串,内劲无以联贯完整,上下不能相随。自然也就进退失据,闪展失误,腾挪失灵,失机失势了,也势必引起腰、胯、膝、踝等关节,特别是膝关节的劳损。但是这些弊病,随着习练者,练习日久,逐步改进了身法、步法,是可以克服的。有人不明白造成膝关节疼痛的原因,简单而武断地把它归罪于“实腿(脚)转”,从而突出所谓“祖传”的“虚脚转”的正确,是经不起推敲的。
有人更无视傅钟文、沈寿等一大批“实腿(脚)转”的“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既因在艺技上大成而名重海内外,更因追求超凡脱俗的大极境界而健康长寿的事实,主观臆断“实腿(脚)转不能大成”。恰恰相反,笔者师从傅公钟文、沈寿两导师,在长期的对比教育实践、教育调查中验证唯有“实腿(脚)转”,才能在练功积劲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而“虚腿(脚)转难以大成”。这样的体会,是能和广大杨家太极拳研习者取得共识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技术上分析,杨公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阐明单鞭主要用法是应身后攻击法。对方从身后击来,我即转身挥出一掌。打击其胸部。如先后坐,重心移向左腿,右腿虚腿(脚)转,重心再移到右腿,复移向左腿,同时挥出一掌。如此往复转移,浪费时间,早已坐失机势,为敌所乘。又如第九势“左右搂膝拗步”,是一个连续进攻的式子。顾留馨先生曾指出:“搂膝拗步是不可向后坐再前进,因为一后坐即失连续进攻的机会,也多加了一个吸的动作,使呼吸与动作不配合。”拳谚说:“机势并得,服手服脚;机势皆失,绑手绑脚。”从而造成拳谚所云:“迟缓失机势,处处受人制。”的必然结果。须知应敌制胜,双方交锋,兔起鹘落,瞬息万变,间不容发,岂容自此延误战机。更何况敌从后袭来,我若先后坐,犹如将“背脊、后脑等要害部位送给人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于拳理拳法皆不通。
又如果按照“虚腿(脚)转”论者的意见,那未杨家太极拳中很多式子,如“转身蹬脚”、“左右打虎”、“回身右蹬脚”、“双峰贯耳”、“玉女穿梭”、“转身右蹬脚”等大量式子,是非用“实腿(脚)转”不可的,有的甚至是单腿负重实腿(脚)旋转的,这就完全违反了“虚腿(脚)转”的原则,按照所谓“杨家祖传”者的逻辑,就非从杨家拳中删去不可,否则就不符合“虚腿(脚)转”论者的“杨式太极在动作转换方向时,不是以实腿扭转”的规律。会引起的谓的严重的“膝关节损伤”。
为了验证“虚脚转是杨家祖传”的说法,笔者有幸在港工作,印证杨守中先生(惜守中先生作古)在港学生的拳架,也是实脚转的。杨家弟子也有大量实脚转的例子,如见董英杰著《太极拳释义》图三十至图三一,从“左搂膝拗步”过渡到“进步搬拦捶”,又如图三五、三六至三七从“如封似闭”过渡到“十字手”。又如曾柏如著《太极拳全书》第二十四式“扇通背(图)”过渡到第二十五式之“撇身捶(图)”等等,不胜枚举。而曾是杨的关门弟子。此外,从杨家分衍出去的吴家太极拳也是实腿(脚)转的,而吴家太极拳的创始人吴鉴泉是师承杨家的。这也是杨家太极拳“实腿(脚)转”的一个有力佐证。可见“祖传”说也是十分靠不住的。
“虚实腿(脚)转”之争可能还会继续下去,笔者仅提供一些意见,以供参考,绝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我相信,以科学的态度,在实事就是的原则下,用实践去检验它,一定能取得共识。
&&&&&&&&&&&&&&&&&&&&&&&&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完稿于香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站内搜索:
太极拳文章
太极拳新闻
太极拳流派
当前位置: >>
谈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中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动作的异同之处
谈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中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动作的异同之处 (1)
14:42:38&&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
谈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中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动作的异同之处
作者: 日期: 17:02:40
作者: 庞大明 长期以来,有很多杨式太极拳爱好者,被揽雀尾左掤是面向正南还是面向西南,是实腿转体还是虚腿转体等问题所困扰。其实只要弄清杨澄甫先生在定型拳架中共有多少个套路,这些套路各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说,要屏除狭隘的门户之见,全面的了解一下杨式太极拳的常识,对弄清这些问题是大有益处的。
杨式太极拳老架是由十五个套路组成的,具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功夫的一种武术,由于中架具有姿势舒展大方,动作缓慢柔和,具有较高的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之功效,被世人所青睐。
杨澄甫先生以授拳为业,为适应人们的需求,与时具进,将杨式太极拳原有的十五个套路中的运动幅度较大的套路删除,简化为五个套路。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指出:学习“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扌履,散手”。其中太极拳为三个套路(一个实腿拳架、一个虚腿拳架、一个37式拳架)、太极长拳、太极散手共五个套路(因散手套路即可以单练,也可以对练,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为两个套路的)。
杨式太极拳中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是由杨式太极拳老架的中架演化而来。杨式太极拳老架的原中架为四个套路,有两个阳手拳架和两个阴手拳架,因阳手拳架较为舒展大方,易于被人们所接受,故将两个阳手拳架进行简化定型,这两个拳架的手法大同小异,其腿法主要分为一个阳腿拳架,一个阴腿拳架。后被人们习惯称之为一个实腿拳架,一个虚腿拳架。
这两个拳架因为区别较小,一般在教授学生时,先让学生练熟其中一个拳架,然后在练另外一个拳架,这样就避免了两个拳架的相互混淆。如以健身为目的,学好一个拳架就可以了;如果想继承传统的太极拳文化,最好这两个拳架都要知道。不宜将会实腿拳架的先生说虚腿拳架不对,会虚腿拳架的先生说实腿拳架不对。要知道,太极是由阴阳组合而成,单有阴没有阳不是太极,同样光有阳而没有阴也不成太极。
杨澄甫的学生中的实腿拳架和虚腿拳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虚腿拳架的代表人物有杨振铭、郑曼清等人;实腿拳架的代表人物有陈微明、崔毅士、董英杰、赵斌、傅钟文等人。
为了使太极拳爱好者能够较全面的了解杨式太极拳,笔者就将跟杨澄甫先生的高足傅宗元先生所学到的,实腿拳架和虚腿拳架的异同之处简述以下。有关定型拳架中的37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另文详叙。
第一式:预备式;实腿拳架与虚腿拳架动作、要领相同。为了以下的动作能容易说明和理解,假设预备式是面向正南站立。
第二式:起势;实腿拳架与虚腿拳架动作、要领相同。
第三式:揽雀尾;揽雀尾左掤是面向正南还是面向西南(西),一时间争议很大,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实腿拳架的左掤是面向西南,而虚腿拳架的掤是面向正南。它们手法、步法的具体做法分别是。
揽雀尾是由左掤、右掤、扌履、挤、按组成。(一)左掤:首先从两个拳架揽雀尾掤的手法区别上来说。实腿拳架的手法是:由起势转揽雀尾势的掤,左手由胸前向右侧抄起,随身体右转随弧形向左侧掤;同时右手掤于胸前,随身体右转随弧形向右下侧采。其用法是:当对方用左手向我胸部击来,我身体重心随即移于右腿,同时腰向右转带动右脚跟向右磨转,将右脚尖向外撇45度,使对方的左拳落空。于此我左手抄执对方的左肘腕中间,随身体右转随弧形向左侧掤(可参阅杨澄甫于1934年撰写的《太极拳体用书》);右手同时由胸前由里向外拿住对方的左腕部弧形向右下侧采。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什么实腿拳架左掤不面向正南方,而面向西南呢?如果向正前掤对方的左臂,对方势必要用“右打虎势”使右拳击打我的左“太阳穴”。如果我左手掤,右手随向右下侧采,同时我身体右转,就会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从而破解对方用右手的反击能力,故实腿拳架左掤面向西南。
虚腿拳架的手法是:由起势转揽雀尾势的左掤,左手随身体右转随弧形抄于胸前,随即随身体左转而向正南掤出;同时右手随身体右转掤于胸前,随身体左转而弧形向右下侧采。其用法是:当对方用右手向我胸部击来,我身体重心随即移于左腿,同时腰右转,右脚随转腰随使脚尖外撇45度,使对方右拳落空。于此我左手由胸前执对方的左肘腕中间,随身体左转随向南掤;右手同时由胸前由上向下拿住对方的左腕部弧形向下采。同样在这里也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什么虚腿拳架掤不面向西南方,而面向正南呢?如果不向正前掤对方的右臂,腰向右转,对方势必会借机曲臂用穿心肘击打我的胸部。如果我左手掤,右手随向右下侧采,同时我身体左转,就会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再者说我的身体保持在对方对面的右侧,所以使对方失去了用左手的反击能力,故虚腿拳架左掤面向正南。
然后在从两个拳架揽雀尾左掤步法的区别上讲。实腿拳架的步法是:由起势转揽雀尾掤,重心移于右腿,以右脚跟为轴,由腰向右转带动右脚跟向右磨转,使右脚向外撇90度踏实,成掤的后脚;然后提左脚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随使左脚尖内扣45度踏实,弓左腿,蹬右腿,为左侧弓步,成左掤。虚腿拳架的步法是:由起势转揽雀尾左掤,重心移于左腿,同时腰右转,右脚随转腰随使脚尖外撇45度,然后重心再移于右腿,使右脚踏实,成左掤的后脚;左脚随即提起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为左弓步,成左掤。
(二)右掤:实腿拳架与虚腿拳架的上肢动作相同。其腿部动作的区别是:实腿拳架腿部动作的做法是:由左掤转右掤。重心不变;右腿提起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为右弓步,成右掤。虚腿拳架腿部动作的做法是:由左掤转右掤。将重心移于右腿,同时腰右转,左脚随转腰随使脚尖内扣45度,然后重心再移于左腿使左脚踏实,成右掤的后脚;右腿随即提起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为右弓步,成右掤。
(三)扌履、(四)挤、(五)按;实腿拳架与虚腿拳架的动作、要领相同。
在这里需要再说明的一点就是关于杨式太极拳实腿拳架和虚腿拳架外撇脚尖和内扣脚尖的要领、含义。
首先来谈以下实腿拳架与虚腿拳架外撇脚尖和内扣脚尖的要领。
关于脚尖的外撇和内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为了保持“周身一家,完整一气”。具体的做法:实腿拳架不管脚尖外撇还是内扣,都要由腰来带动实腿转动(倒撵猴例外)。虚腿拳架不脚尖外撇还是内扣,都要将重心移于另一条腿,同时由腰来带动虚腿转动。
然后再谈以下实腿拳架与虚腿拳架外撇脚尖和内扣脚尖的含义。
杨式太极拳根据社会的需求,尽管进行了简化定型,但手法、身法、步法仍保持原有的严格规矩。脚尖的外撇和内扣是其步法的规矩之一。杨式太极拳从预备式开始到收式结束,其步法都要求两脚分开,距离与肩同宽。在行拳过程中,不管是进步还是退步,两脚都不能踏在一条直线上,仍要保持两脚与肩同宽的距离(同时要注意两脚的距离也不能太宽)。在行拳过程中不但两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要求后脚尖要与前脚尖保持成45度。用八卦表示,比如左脚为前脚,脚尖对震门;右脚为后脚,脚尖必须对巽门(这是过去的教法)。现在可以用角度来表示,同时也可以用方位来表示。比如左脚为前脚,脚尖对东方;右脚为后脚,脚尖必须对东南方。不管是脚尖外撇还是内扣都是为了调整前后脚尖的角度。以下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以上问题。
先以两个拳架相同的动作为例说明前后脚的变化情况:以右倒撵猴转左倒撵猴为例,右倒撵猴左脚为前脚,脚尖朝正东方;右脚为后脚,脚尖朝东南方。由右倒撵猴转左倒撵猴,提左脚向后撤一步,先以脚尖着地,因左脚由前脚变为后脚,所以脚尖落地时要朝东北方,随着重心后移使左脚踏实;同时右脚由后脚变为前脚,所以右脚尖随重心后移随由东南方内扣45度朝正东方。再以左搂膝拗步转右搂膝拗步为例说明实腿与虚腿的区别:左搂膝拗步左脚为前脚,脚尖朝正东方;右脚为后脚,脚尖朝东南方。由左搂膝拗步转右搂膝拗步;实腿拳架重心不变,以左脚跟为轴,由腰向左转带动左脚跟向左磨转,使左脚尖向外撇45度朝东北方踏实,变为右搂膝拗步的后脚;然后提右脚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脚尖朝正东方,成为前脚。虚腿拳架是先将重心移于右腿,同时腰左转,左脚随转腰随使脚尖外撇45度朝东北方,然后重心在移于左腿使全脚踏实,变为右搂膝拗步的后脚;随即提右脚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脚尖朝正东方,成为前脚。由此不难看出,实腿拳架与虚腿拳架的动作相同,只是在动作与动作相过度的过程中,调整脚尖角度的方法不同而已。实腿拳架在调整脚尖角度时重心不变,直接用实腿调整脚尖的角度;而虚腿拳架在调整脚尖角度时,先将重心移于另一腿上,用虚腿调整脚尖的角度。也就是说,用实腿调整脚尖角度的拳架为实腿拳架,用虚腿调整脚尖角度的拳架为虚腿拳架。这就是虚腿拳架与实腿拳架区别的根本所在。
第四式:单鞭;实腿拳架与虚腿拳架的上肢动作相同。其腿部动作的区别是:实腿拳架腿部动作的做法是,由揽雀尾按势转单鞭。重心不变,以右脚跟为轴,由腰左转带动右脚跟向左磨转,使左脚尖内扣135度踏实,变为单鞭的后脚;然后提左腿向正东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为左弓步,成单鞭。虚腿拳架腿部动作的做法是;由揽雀尾按势转单鞭。将重心移于左腿,同时腰左转,右脚随移重心随使脚尖内扣135度,然后重心再移于右腿使右脚踏实,变为单鞭的后脚;随即提左脚向正东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为左弓步,成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实腿拳架与虚腿拳架的上肢动作相同。其腿部动作的区别是:实腿拳架腿部动作的做法是,由单鞭转提手上势。重心不变,以左脚跟为轴,由腰右转带动左脚跟向右磨转,使
[1] [] [] []
本文引用地址:&
     
&&相关文章
合肥太极堂刘玉龙老师专版
中国太极拳网 & & 合肥太极拳陈家沟&正宗陈氏太极拳推广中心陈家沟&正宗陈氏太极拳推广中心杏花公园辅导站Copyright&&&&&合肥太极拳&中国&合肥太极堂&&&&All Rights Reserved公共微信号:地址:合肥市庐阳区阜南路166号润安大厦B座905(阜南路和蒙城路交口)晨练点:合肥杏花公园&本站引用或转载文章如果涉及您的版权问题,烦请及时告知本站! 友情提示:主要信息本站原创,少量信息来源于网络或专业武术书刊,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本站的意见和看法。&
刘玉龙老师Q Q:&&&&&&&咨询预约电话&&&
(来访请预约)合肥太极拳QQ群:太极堂精英群(学员专用): & &&天下太极群: & & &&天下武林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的虚脚碾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