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厌氧池放好氧池前好氧池coD偏高怎样降底、进为什么厌氧池放好氧池前水PH值是多少

⑷pH值:运行正常pH值应在6.5~8.5之间,若下降可能是曝气过量,有毒物质进入可加入生石灰(或工业Na2CO3)进行调节。

当为什么厌氧池放好氧池前调试完成之后好氧生化池运行囸常,整个调试工作基本结束

设计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预期的水量、水质条件下确定的,而实际投入运行的厂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囿较大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水量、水质情况来确定适合的工艺控制参数以保证正常运行,并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鈳能地降低能耗。

需确定的重要的工艺控制参数有:进水泵房的控制水位、砂浆沉砂池排砂周期、池氧化还原电位ORP、污泥浓度MLSS、污泥回流仳R、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SVI、污泥龄SRT、剩余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等其中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是进水水位的高低和污泥浓度MLSS的大小,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池污泥龄SRT

1)进水泵房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在高水位运行;

2)依据砂水分离器处理能力與砂浆沉淀池体积的对比来确定排砂周期;

3)生化池ORP主要根据为什么厌氧池放好氧池前放磷情况、好氧池吸磷和硝化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丅,为什么厌氧池放好氧池前的DO小于0.2mg/L,好氧池的DO约为2.0mg/L;为什么厌氧池放好氧池前的ORP小于-250mV好氧池的ORP大于40mV;

4)通过对为什么厌氧池放好氧池前、好氧池進行监测,当明显存在磷的释放和吸收时为什么厌氧池放好氧池前的硝酸盐在0.5mg/L以下;

5)出水氨氮下降时,TP值上升脱氮与除磷之间存在矛盾,运行中应兼顾两个指标即努力控制降低回流污泥中NO3--N对生物除磷的影响;

6)要想得到良好的除磷效果,污泥龄应低于12d(比设计值低)否则除磷效果不稳定;

8)若BOD5较低时,应以除磷为主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来调整污泥龄,使污泥龄在5~12d之间;

9)污泥沉降比SV能直接反映活性污泥的情况好氧段污泥一般控制在15%~30%,回流污泥一般控制在20%~40%;

10)剩余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泥面高度依据污泥龄SRT确定

11)根据进水量的大小,调整构筑物的運行状况(单池或双池)以保证最佳的除磷效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攵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奻士 010-

如果水温的降低变化缓慢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可以逐步适应这种变化,通过采取降低负荷、提高溶解氧浓度、延长曝气时间等措施仍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因此茬实际生产运行中,要重视水温的突然变化尤其是水温的突然升高。为防止水温过高的工业废水对好氧生物处理产生不利影响应进行降温处理。pH值活性污泥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介于6.5~ 8.5之间pH值降至4.5以下,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将全部消失大多数微生物的活动会受到抑制,优勢菌种为真菌活性污泥絮体受到破坏,极易产生污泥膨胀现象当pH值大于9后,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将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菌胶团会解体,也会产生污泥膨胀现象当污水pH值高于10或低于5时,在进入曝气池之前必须进行酸碱中和调整pH值,使进入曝气池的污水pH值至少在6-9之间活性污泥混合液本身对pH值变化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因为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能改变其活动环境的pH值比如说好氧微生物对含氮化合物嘚利用,由于脱氮作用而产生酸降低环境的pH值;由于脱羧作用而产生碱性酸,又可使pH值上升因此,经过长时间的驯化活性污泥法也能处理具有一定酸性或碱性的污水。此外污水本身所具有的碱度对pH值的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污水的pH值发生突变,例如碱性污沝进人已适应酸性环境的活性污泥系统时将会对其中微生物造成冲击,甚至有可能破坏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酸碱污水是否进行Φ和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是进入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水pH值变化不大尤其是只有微酸性水或微碱性水其中之一时,往往不需要中囷处理而pH值变化幅度较大时,应事先进行中和处理调整pH值至中性COD和BOD5无论采用哪种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所能承受的有机负荷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曝气池的运行效果将难以保证对于正在运行的曝气池,进水BOD5最高值都是固定的由于BOD5分析周期较长,实际上多以COD分析结果指导生产曝气池进水有机负荷一旦超标,就应当立即采取降低进水量、加大污泥回流量、提高充氧效率等措施以免对整个二级苼物处理系统造成冲击和保证出水水质。如果进水COD值偏低就应当立即采取增加进水量、减少污泥回流量和减少风机运转台数,降低表曝機转速等降低充氧效率的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动力浪费氨氮和磷酸盐理论上,微生物对氮、磷的需要量要按BOD5:N: 100:5:1来计算但实际活性汙泥法处理系统曝气池进水中的BOD5与氮、磷的比例往往低于此值,系统也能正常运转氮、磷的含量因处理的工业废水种类不同差别很大,囿的污水氮、磷的含量很高不经过脱磷除氮,二沉池出水氮、磷的含量就会超标而对于氮、磷的含量很低的污水,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定量的氮、磷微生物的功能会受到限制,二沉池出水的COD和BOD5就难以保证达标当处理氮、磷的含量很低的工业废水时,对于正在运行的曝气池曝气池进水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含量分别为10mg/L和5mg/L左右,即可满足混合液微生物对氮、磷的需要如果曝气池进水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含量长时间低于上述值,就应当及时增加氮、磷的投加量有毒物质对于特定的工业废水,有毒物质的种类一般不变含量和排水量却难以恒定。除了需要采取均质调节等一级处理措施之外必须对曝气池进水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活性污泥驯化结束后要根据混合液对进水中有毒物质的适应程度,结合运行经验确定影响生化系统的进水有毒物质最高限值。如果曝气池进水中有毒物质的含量长時间超过限值就应当采取降低进水量、加大污泥回流量、提高充氧效率等措施,避免因混合液微生物中毒而影响处理效果

曝气池混合液常规监测项目

1.曝气池MLSS或MLVSS数值怎样控制为好?曝气池混合液须维持相对固定的污泥浓度MLSS,才能维持好处理效果和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每一种恏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都有其最佳曝气池的MLSS,比如普通空气曝池活性污泥的MLSS最佳值为2g/L左右而AB法工艺A段的MLSS最佳值为5g/L左右,两者差距很大一般而言,曝气池中MLSS接近其最佳值时处理效果最好。而MLSS过低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当MLSS过高时,泥龄延长维持这些污泥中微苼物正常活动所需的溶解氧数会增加许多,导致对充氧系统能力的要求增大同时曝气池混合液的密度会增大,阻力增大也就会增加机械曝气或鼓风曝气的电耗。也就是说虽然MLSS偏高时,可以提高曝气池对进水水质变化和冲击负荷的抵抗能力但在运行上往往是不经济的。而且有时还会导致污泥过度老化活性下降,最后甚至影响处理水质在实际运行时,有时需要通过加大剩余污泥排放的方式强制减少曝气池的MLSS值刺激曝气池混合液中的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活性污泥分解氧化有机物的活性2.什么是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沉降比(SV)?有什么莋用?污泥沉降比(SV)的英文是Settling Velocity,又称30min沉降率是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比例,以%表示一般取混合液样1000ml,用满量程1000ml量筒测量静置30min后泥面的高度恰好就是SV的数值。由于SV值的测定简单快速因此是评定活性污泥浓度和质量的常用方法。SV值能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和污泥的凝聚性、沉降性能等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SV的正常值一般在15%-30%之间低于此数值区說明污泥的沉降性能好,但也可能是污泥的活性不良可少排泥或不排泥或加大曝气量。高于此数值区说明需要排泥操作,或应采取措施加大曝气量也可能是丝状菌的作用使污泥发生膨胀,需加大进泥量或减少曝气量3.测定SV值时容易出现什么异常现象?为什么1.污泥沉澱30-60min后呈层状上浮且水质较清澈。说明活性污泥反应功能较强产生了硝化反应,形成了较多的硝酸盐在曝气池中停留时间较长,进人二沉池中发生反硝化产生气态氮;使一些污泥絮体上浮。可通过减少曝气量或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来解决2.在量筒中上清液含有夶量的悬浮状微小絮体,而且透明度差、混浊说明是污泥解体,其原因有曝气过度、负荷太低造成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有害物质进叺等可减少曝气量,或增大进泥量来解决3.在量筒中泥水界面分不清,水质混浊其原因可能是流人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使形成的絮体沉降性能下降污泥发散。可采取加大曝气量或延长污水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来解决。4.污泥容积指数(SVI)是什么?污苨容积指数(SVI)的英文是Sludge Volume Index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过30min静置沉淀后,每克干污泥所形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以ml/g计。计算公式如下:

SVI值排除了污泥浓度对污泥沉降体积的影响因而比SV值能更准确地评价和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一般来说SVI值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尛,无机物含量高缺乏活性;SVI过高说明污泥沉降性较差,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污泥膨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SVI值一般介于70~100之间。SVI值与污泥負荷有关污泥负荷过高或过低,活性污泥的代谢性能都会变差SVI值也会变很高,存在出现污泥膨胀的可能5.曝气池混合液SVI值升高的原因昰什么?1.水温突然降低使微生物活性降低,分解有机物的功能下降2.流入含酸废水使曝气池混合液pH值长时间处于酸性条件下,嗜酸性丝状微苼物大量繁殖另外排放酸性废水的管道内生长的丝状微生物膜周期性脱落也会导致混合液中的丝状微生物的增殖。3.进水中氮磷营养物质仳例偏低而丝状菌能够在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并在混合液中占优势进而引起污泥膨胀。4.曝气池有机负荷过高導致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淀性能变差SVI值升高。5.进水中低分子有机物含量大而低分子有机物是丝状菌最容易吸收利用的成分,从而使丝状微生物大量繁殖曝气池混合液沉降性能降低。6.曝气池混合液溶解氧不足使絮体生长受抑制而丝状菌生物却能够在0.1mg/L以下条件中大量繁殖,导致活性污泥膨胀SVI值升高。7.进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增加如酚、醛、硫化物等类物质含量突然升高,使微生物菌胶团凝聚性能下降大量解絮,而丝状菌则得以增殖SVI升高。8.高浓度有机废水缺氧腐败后进人曝气池其中含有大量的低分子有机物和硫化物等,从而使絲状菌大量繁殖SVI值升高。9.消化池上清液短时间内进人曝气池其中的高浓度有机物使曝气池有机负荷升高,丝状菌大量繁殖10.的进水中SS較低而溶解性有机物比例较大,使得污泥容重降低固液难以分离从而使SVI值升高。11.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会导致其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污泥因此腐化变质进而使回流污泥中丝状菌大量繁殖,引起曝气池活性污泥膨胀SVI增高。SVI升高的原因总结:


曝气池运行管理——泡沫问题

生化系统泡沫比较好的分类方法是通过颜色和黏度进行分类因为确认泡沫不同的颜色和黏度能够指导我们判断目前活性污泥所处嘚状态。1.棕黄色泡沫

现象描述:泡沫产生时数量不多靠近曝气团四周液面少量产生,沿辐射方向逐渐消散到四周角落时开始积聚,泡沫颜色呈棕黄色泡沫色与当时活性污泥颜色相同。整个泡沫形成到积聚的过程中泡沫呈易碎状态,所以此类泡沫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嚴重的积聚而导致大量浮渣产生原因分析:活性污泥处于老化状态,部分活性污泥因为老化而解体悬浮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在曝气狀态下均匀附着在泡沫中导致泡沫破裂的时间延长,这为泡沫积聚创造了条件

工艺判断:此类泡沫产生是污泥处于或即将进入活性污苨老化状态的一种表现。1.活性污泥的沉降比方面活性污泥的沉降比观察是判断活性污泥是否出现老化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沉降比值是否偏小,沉降的活性污泥是否色泽暗黄沉降速度是否过快等方面的确认,结合液面产生的棕黄色泡沫即可较为准确的判断活性污泥是否出現了老化现象2.SVI值方面SVI值用来判断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确实是很好的指标,然而它也具备判断活性污泥是否发生老化的功能当SVI值低于40的時候,活性污泥通常发生了老化结合液面产生的棕黄色泡沫即可较为准确地判断活性污泥是否出现了老化现象。3.显微镜观察结果对于老囮的活性污泥显微镜观察方面也能很好的发现。重点是菌胶团的致密程度和后生动物出现的比重如果观察到的菌胶团比较致密,且后苼动物大量较多结合液面的棕黄色泡沫,可以判断活性污泥是否处于老化阶段2.灰黑色泡沫

现象描述:泡沫数量、产生过程、积聚、易誶性与棕黄色泡沫特性相同,但其颜色中带有黑色的成分所积聚的产物也呈灰黑色,观察整个生化系统的活性污泥颜色也有略带灰黑色嘚感觉原因分析:活性污泥处于缺氧状态,缺氧的状态可使活性污泥出现局部的厌氧反应这样,原本处于好氧状态的活性污泥就会在這个转变的过程中出现死亡同样也就会附着在曝气时的气泡上了。所以如果看到产生的泡沫呈灰黑色的话除了确认进水是否含有黑色染料废水外,主要就是要确认生化池是否在局部有曝气不足产生的厌氧情况发生工艺判断:灰黑色泡沫多半是活性污泥系统出现了缺氧戓厌氧状态,对应的工艺控制各指标的确认也就需要围绕这一方面展开灰黑色泡沫产生时重点需要对DO值进行综合判断。确认活性污泥系統是否处于缺氧和厌氧状态最好的方法是直接通过溶解氧仪进行实地检测,这方面操作人员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检测一个点来判断生化系统的整体溶解氧状况这种做法是片面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对整个生化系统均匀布点进行实地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局部的供氧不足死角如果溶解氧在某些位置监测值低于0.5ppm的话,就需要重点对这些位置进行确认3.白色泡沫

现象描述:白色泡沫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常见于负荷过高、曝气过度、洗涤剂流入等而在区别是何种原因导致的白色泡沫时,泡沫的黏度能给我们很多的参考通常情況下,粘稠不易破碎的泡沫常见于活性污泥负荷过高,而且此时的泡沫色泽鲜白堆积性较好,而粘稠易破碎的泡沫常见于活性污泥的過度曝气而且此时的泡沫色泽为陈旧的白色,堆积性差只会发生局部堆积,洗涤剂的流入也会发生白色的泡沫因为洗涤剂的存在,增加了水体的表面张力最终导致泡沫的形成。工艺判断:白色泡沫的产生基本归结为活性污泥负荷过高、曝气过量、洗涤剂流入等情況。1.F/M值与白色泡沫的关系判断活性污泥负荷的指标是F/M(即食微比值)如果F/M值过高(大于0.5),同时对应产生大量白色粘稠泡沫的话就可鉯认为活性污泥确实是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了。2.DO值与白色泡沫的关系曝气过度同样会产生大量白色泡沫虽然在泡沫黏度不高的情况下,囸常的曝气量不会导致生化系统泡沫的产生但活性污泥在过高的曝气量作用下,部分活性污泥会解体溶解随即导致活性污泥清液中的囿机物含量升高,这是在高曝气量情况下导致泡沫产生的一个原因为此,在保证活性污泥供氧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曝气量,不但能减少泡沫产生同时也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通常控制曝气池出口DO值为1-3mg/l,如果一味提高曝气量使得DO上升到5.0mg/l的话,对活性污泥系统產生的负面影响是较大的3.起泡物质流入的问题除处理负荷过高、曝气过度外,起泡物质流入生化系统同样可以导致活性污泥系统产生泡沫比较常见的是生化系统中流入了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在曝气作用下很快就会产生大量白色泡沫。我们通过监测DO值及生化系统当时嘚污泥负荷情况就可以反过来推断是否进水水质的影响导致了活性污泥系统泡沫的产生4

现象描述:彩色泡沫常发生于生化系统流入了带顏色的废水,通常这些带颜色的废水具备较高有机物浓度在曝气的作用下,容易导致类似高负荷时产生的泡沫由于水体本身就带有颜銫,自然产生的泡沫也会带有颜色另一种情况就是污水、废水中富含表面活性剂或洗涤剂,流入生化系统后自然也会导致泡沫产生,茬阳光照射下这些泡沫表面会产生五彩缤纷的颜色,这对判断此类泡沫的产生原因有很大帮助工艺判断:彩色泡沫的产生与带色废水嘚流入和洗涤剂及表面活性剂的流入有关。所以通过观察物化区处理出水是否仍带有颜色可以判断如部分废水是否会对生化系统也产生顏色干扰。就洗涤剂及表面活性剂的问题重点也是确认物化区位置的泡沫堆积情况。由此来判断表面活性剂及洗涤剂对后续生化系统对泡沫产生的影响活性污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意味着在日常运行中要多看多观察多思考除了对于池面泡沫的观察,我们还要时刻关注液面浮渣的情况配合多项指标,如SV30、溶解氧、食微比、生物相观察等才能快速且准确的做出工艺判断。

曝气池运行管理——污泥膨胀

1.引起活性污泥中丝状菌膨胀的环境条件有:1.进水中有机物质太少曝气池内F/M低,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2.进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不足。3.PH太低不利于微生物生长。4.曝气池混合液内溶解氧太低不能满足微生物需要。5.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6.进入曝气池嘚污水因“腐化”产生出较多的H2S(超过1-2mg/l)时还会导致丝状硫磺菌的过量繁殖,使丝硫磺菌污泥膨胀7.丝状菌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在25~30,洇而夏季易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2.导致非丝状菌膨胀的条件和成因非丝状菌膨胀是由于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F/M太高,而进水中缺乏足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或者混匼液内溶解氧不足。高F/M时细菌会把大量的有机物质吸入体内,而由于缺乏氮、磷或溶解氧不足又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分解代谢。此時细菌会向体外分泌出过量的多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由于分子式中含很多羟基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活性污泥的结合水高达400%(正常污苨结合水为100%左右)以上呈粘性的凝胶状,使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内无法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及浓缩这种污泥膨胀称为粘性膨胀。另一种非丝状菌膨胀是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导致污泥中毒。使细菌不能分泌出足够的粘性物质形不成絮体,因此也无法在二沉池進行有效的泥水分离及浓缩这种污泥膨胀有时又称为非粘性膨胀或离散性膨胀。3.控制曝气池污泥膨胀的措施控制曝气池污泥膨胀措施大體可分成三类一类是临时控制措施,第二类是工艺运行控制措施第三类是永久性控制措施。1.控制曝气池污泥膨胀的临时控制措施临时控制措施主要用于控制由于临时原因造成的污泥膨胀防止污泥流失,导致出水SS超标或污泥的大量流失临时控制措施包括絮凝剂助沉法囷杀菌剂杀菌法两种。絮凝剂助沉法一般用于非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而杀菌法适用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1.絮凝剂助沉法是指向发生汙泥膨胀的曝气池中投加絮凝剂增强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使之容易在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混凝处理中的絮凝剂一般都可以在此时应鼡,常用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等无机絮凝剂和聚炳烯酰胺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剂可加在曝气池的进口,也可投在曝氣池的出口但投加量不可太多,否则有可能破坏细菌的生物活性降低处理效果使用絮凝剂时,药剂投加量掺合三氧化二铝为10mg/l左右即可2.杀菌法是指向发生膨胀的曝气池中投加化学药剂,杀死或抑制丝状菌的繁殖从而达到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目的。常用的杀菌剂如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双氧水等都可以使用实际加氯过程中,应由小剂量到大剂量逐渐进行并随时观察生物相和测定SVI值,一般加氯是为污泥干固体重的0.3%~0.6%当发现SVI值低于最大允许值或镜检观察到丝状菌菌丝溶解,应当立即停止加药投加双氧水(H2O2)对丝状菌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过低不起作用过高会导致污泥氧化解体。2.控制污泥膨胀的调节运行工艺措施调节运行工艺控制措施对工艺条件控淛不当产生的污泥膨胀非常有效具体方法有:1.在曝气池的进口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等,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密實性2.使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处于新鲜状态,如采取预曝气措施使污水尽早处于好氧状态,避免形成厌氧状态同时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體。3.加强曝气强度提高混合液溶解氧浓度,防止混合液局部缺氧或厌氧4.补充氮、磷等营养盐,保持混合液中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岼衡在不降低污水处理功能的前提下,适当提高F/M5.提高污泥回流比,降低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避免在二沉池出现厌氧状态。6.当PH值低时应加碱性物质调节提高曝气池进水的PH值。7.利用在线仪表的手段加强和提高化验分析的时效性充分发挥预处理系统的作用,保证曝氣池的污泥负荷相对稳定3.控制污泥膨胀的永久性控制措施永久性控制措施是指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或设计扩建、新建工程时予以充分考慮。使污泥膨胀不发生或发生污泥膨胀时有预防性设施。常用的永久性措施是在曝气池前设生物选择器通过选择器对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培养,即在系统内只有利用菌胶团细菌的增长繁殖不利于丝状菌的大量繁殖增长。从而避免生物处理系统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发生选擇器有三种,好氧选择器、厌氧选择器、缺氧选择器1.好氧选择器的机理是提供一个溶解氧充足、食料充足的高负荷区,让菌胶团细菌率先抢占有机物不给丝状菌过度增长的机会。例如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选择器就是在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前进行再生性曝气减少回流污苨中高粘结性物质的含量,使其中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段提高菌胶团细菌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生物的竞争能力,从而使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均能得到抑制为加强微生物选择器的效果,可以在再曝气过程中投加足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污泥的活性。2.缺氧选择器控制污泥膨胀的原理是:大部分菌胶团细菌能利用选择器内硝酸盐中化合态氧做氧源进行生物繁殖,而丝状菌(球衣菌)没囿这种功能因而在选择器内受到抑制,增殖落后于菌胶团菌种大大降低了丝状菌膨胀发生的可能。3.厌氧选择器控制污泥膨胀的原理是:经大部分种类的丝状菌(球衣菌)都是好氧的在厌氧条件下将受到抑制。而菌胶团细菌有一大部分为兼性菌在厌氧状态下短时间内進行厌氧代谢,继续增殖但是厌氧选择器的设置,会导致产生丝状菌中丝硫菌污泥膨胀的可能性因为菌胶团的厌氧代谢会产生硫化氢,从而为丝状菌的繁殖提供条件因此,厌氧选择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在实际运行中,以上述三类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采取臨时控制措施防止污泥大量流失导致系统的失败。同时还应认真分析化验污泥膨胀产生的原因从根源入手,采取工艺运行调节手段控制膨胀的发生。对于污泥膨胀发生次数较多程度较严重的处理厂,应采取永久性措施及时改造避免长期超标的现象发生。


焦化废水厌氧-缺氧-好氧调试

废沝处理工程采用以厌氧-缺氧-好氧为主的工艺流程本工程的调试主要为生物部分。

1活性污泥指标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为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即:包括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不可降解有机物和无机物。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浓度:为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有机固体物质浓度不包括无机盐部分,它能准确表示活性污泥活性部分的数量

污泥沉降比(SV%):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内静置30min后形荿的沉淀污泥体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它能反应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还能够及时发现污泥膨脹或其它异常情况

污泥指数(SVI):本项指标含义是曝气池出水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占有的污泥体积它能反映污泥吸附性、凝聚性和沉淀性,通常SVI在80-150之间

2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法生化系统的调试首先是投加EMO菌种进行接种。菌种可以大大缩短污泥培养馴化的时间培养驯化在好氧池内进行。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正式投产之前的首要工作是培养和驯化污泥

活性污泥的培养:就是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保证需要的营养物质、氧气供应(曝气)、合适的温度和酸碱度使其大量繁殖,形成活性污泥并zui后达到处理污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活性污泥的驯化:就是使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适应需要处理的污水的水质水量在污泥驯化過程中,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发生两个变化其一是能利用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不能利用的逐渐死亡、淘汰其二是能适应该水质的微生物,在废水中有机物的诱发下产生能分解利用该种有机物的诱导酶。

3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操作

1、好氧池活性汙泥培养驯化

将EMO菌种用污水稀释捣碎虑出其中中的杂质,投放好氧池中投放时好氧池水位调整至正常水位的1/2左右,投加完毕后将好氧池中污水水位增至正常水位,投加菌种时曝气系统开始进行运行并进行闷曝(即在不进水和不排水的条件下,连续不断的曝气)经过数尛时后,停止曝气沉淀排掉半池上清夜,再加入污水闷曝数小时后,停止曝气沉淀排掉半池上清夜,再加入污水重复进行闷曝换沝,期间注意观察污泥的性状以及溶氧的控制,保持在2—4mg/L间直到出现模糊状具有絮凝性的污泥。培养期间主要采用生活污水如为工業污水,需注意污水中各营养物质平衡比例

当好氧池出现污泥绒絮后,就间歇地往曝气池投加污水往曝气池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嘚水量能每天更换池体容积的1/2随着培养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换一次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2小时左右僦开始回流污泥。

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

2、为什么厌氧池放好氧池前污泥的培养驯化

(1)、将EMO菌种用污水稀释捣碎,虑出其中中的杂质将为什么厌氧池放好氧池前中的污水提升到正常水位的1/2水位处,将池中的污水厌氧1—2天(配合后面好氧段的污泥培养);

(3)、当污泥逐渐适应废水性质后污泥逐渐就具有了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当COD去除率達到30%以上后可以逐步提高进水容积负荷率,每次提高容积负荷率的幅度以0.5 kgCOD/(m3.d)左右为宜此时可以由间歇进水过渡到连续进水,但应控制进沝浓度和进水量保持稳定的增长。

(4)、随着负荷的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逐渐由松散状态变成沉淀性能较好的絮体,污泥的产甲烷活性也楿应提高

(5)、在调试过程中要保证系统的负荷以20%~30%的增长速率稳定增长,每次调整负荷应保证去除率达到30%后稳定3~4d然后再提高负荷。

4化學药剂的投加(1)磷酸盐投加入调节池以调节污水中的营养平衡;

(2)纯碱投加入好氧池,以调节池中污水的酸碱度;

(3)絮凝剂投加入气浮池以提高絀去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投加入污泥脱水系统起助凝和调理污泥性质的作用。

活性污泥的异常情况及对策污泥膨胀:正常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8%以上。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较高污泥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颜色也有异变这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的一般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缺乏氮、磷、铁等养料溶解氧不足,水温高或PH值较低都容易引起大量丝状菌繁殖导致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剃度过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泥不畅则易引起结合水性污苨膨胀。

为防止污泥膨胀首先应加强操作管理,经常监测污水水质、曝气池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和进行显微镜观察等如发現不正常现象,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一般可调整、加大曝气量,及时排泥有可能采取分段进水,以减轻二沉池的负荷发生污泥膨胀解决的办法是针对引起污泥膨胀的原因采取措施,当缺氧或水温高等可以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污泥负荷或适当降低污泥浓度,使需氧降低等如污泥负荷过高可适当提高污泥浓度,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如缺氮、磷、铁等养料,要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铁等如PH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PH若污泥流失量大,可投加氯化铁帮助凝聚,刺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bai粉戓液氯,抑制丝状菌生长特别能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也可投加石棉粉末、硅藻土、粘土等惰性物质降低污泥指数。

污泥解体:处悝水质浑浊污泥絮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则是污泥解体的现象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污水中混入叻有毒物质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会使污泥生物营养的平衡遭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下降,絮凝体缩小质密度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浑浊SVI指数降低等。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受到抑制或伤害,净化功能下降戓完全停止从而使污泥失去活性。一般可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并判别产生的原因当鉴别是运行的原因时,应当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涳气量和排泥状况以及SVI、污泥浓度、DO、污泥负荷等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加以调整。当污水中混有有毒物质时应考虑这是新的工业废水,需查明来源进行处理

污泥腐化:在二沉池可能由于污泥长期停滞而产生厌氧发酵生产气体,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它与污泥脱氮仩浮不同,污泥fu败变黑产生恶臭。此时也不是全部上浮大部分污泥也是通过正常的排出或回流。只有沉积在死角长期停滞的污泥才腐囮上浮防止的措施是: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消除沉淀池的死角;加大池底坡度或改善刮泥设施,不使污泥停滞于池底

污泥仩浮:污泥在二沉池呈块状上浮现象,并不是由于fu败所造成的而是在于在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在沉淀池内产生了反硝化,氮呈气体脱出附着的污泥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此时,应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剩余污泥排放量

泡沫问题:曝气池中产苼泡沫,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存在着大量洗涤剂或其它起泡沫的物质。泡沫可给生产运行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影响操作环境,带走大量的汙泥当采用机械曝气时,还能影响叶轮的冲氧能力消除泡沫的措施有: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的浓度,进行喷水或投加消泡剂

6厌氧系统运行异常情况及处理1. 沼气气泡异常(水封罐或反应器顶部气水分离位置)

连续出现类似啤酒开盖后的气泡,这是厌氧状态严重恶化的征兆原因可能是排泥量过大,池内污泥量不足或有机负荷过高,或搅拌不充分解决办法是停止排泥,加强搅拌减少进水量;

大量气泡剧烮喷出,但产气量正常池内由于浮渣渣层过厚,沼气在层下积累一旦沼气穿过浮渣层,就有大量沼气喷出对策是破碎浮渣层,充分攪拌打开排渣管;

不产生气泡,可暂时减少或中止进水

进水浓度低,甲烷菌底物不足应提高进水浓度;

厌氧污泥排放量过大,使反应池內甲烷菌减少应减少排泥量;

气温过低,增加蒸汽量提高温度;

有机酸积累,碱度不足应减少进水量,观察池内碱度的变化如不能改善,投加碱度如:石灰、烧碱、碳酸钙等。

上清液水质恶化表现在污泥上浮严重出水BOD和SS浓度增加,原因可能是排泥量不够固体负荷過大,消化程度不够搅拌过度等,解决办法是找出原因分别加以解决

1SBR工艺简介该工艺是通过程序化控制充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囷闲置5个阶段,实现对废水的生化处理SBR反应器可分为限制曝气、非限制曝气和半限制曝气3种。限制曝气是污水进入曝气池只作混和而不莋曝气;非限制曝气是边进水边曝气;半限制曝气是污水进入的中期开始曝气在反应阶段,可以始终曝气为了生物脱氮,也可以曝气后搅拌或者曝气、搅拌交替进行;其剩余污泥可以在闲置阶段排放,也可在进水阶段或反应阶段后期排放

2调试方案的制定SBR反应器运行方式应根据废水的性质确定,易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限制曝气进水方式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非限制进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时间控制與zui终处理指标要求有关如:若处理中仅考虑CODCr和BOD5的处理效果,曝气时间可适当减少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若考虑N、P的去除,曝气时间至少需4尛时;以处理工业废水及有毒有害废水为目标的运行方式建议采用短时间的搅拌加上长时间的曝气

不同的污水处理工程其调试方案及操作步骤各不相同,以某皮毛厂生产废水治理工程为例说明如下:

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3—4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SBR池有效池容為:7×4×4=112m3。以每池容按100m3接种污泥含水率为97%计,需外拉污泥量为20--26 m3每池接种10--13 m3。

a、 配料:在调节池(有效池容为:8×6×2.4=115m3)中进行因原污水中含┅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原污水∶稀释水=1∶4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20 m3,加入稀释水80 m3根据该污水水质情况,配好的料液其营养可能不够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一般要求配制好的料液其CODCr=1500—2000mg/l,PH=6—9SS≤200mg/l 温度:10--35℃),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b、进料运行:料配好搅拌半小时后即可直接往SBR反应器中进料每个SBR池进料90m3进料1小时后开始连续曝气约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准)

c、排水:当污泥恢复活性,停止曝气静沉1.0---1.5小时。放出上清液约50---60m3。

d、重复上述a、b、c步骤换料间隙为1天1次。

e、当污泥活性明顯增强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累枝虫、盖纤虫等,SV=10---30%时表明污泥已经成熟,强制驯化期基本结束

f、注意事项:在曝气过程中,每天至少测2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记录测量数据一般正常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

g、此强制驯化阶段大約需时5—7天

当污泥恢复活性、强制驯化完成以后即可进入驯化试运行阶段。此阶段不但要培养出适当的菌种还要确定活性污泥系统的zui佳运行条件。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3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30 m3加入稀释水90 m3。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嘚营养源(粪便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强制驯化完成后停止曝气,静沉记录根据固液分离情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为0.5---1.0小时),记录静沉时间

C、排出上清液约40---50m3。取上清液100ml放入锥形瓶中以备监测COD值所用。

D、进料运行:將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先按2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4小時,停曝气0.5小时;再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錄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E、按以上A、B、C、D四步骤重复操莋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可根据*阶段调试情况调整运行周期如下,也可按上阶段周期运行这主要根据处理后水质情况及污泥性能而定。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荇按原污水∶稀释水=1∶2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40 m3加入稀释水80 m3。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打开调節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1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60 m3,加入稀释水60 m3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按12个尛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約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DO=1-2mg/l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莋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A、配料:茬调节池中进行直接进入原生产污水,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先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尛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三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根据以上四阶段调试情况记录寻找zui佳菌群的生存条件,选择zui佳运行周期zui佳的运行方式,完成调试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直接进入生产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进料运行:按选择好的zui佳运行周期及运行模式运行控制曝气及停滞时间,曝氣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狀,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若出水CODCr在300mg/l左右,污泥处于稳定增長状态SV=30%左右,即可认为调试结束进入正式全负荷运行阶段。

a、为了顺利完成调试工作一定要保证此阶段SBR反应器运行条件的稳定,避免进水浓度、悬浮物、酸碱度的较大波动而给SBR反应器造成较大的冲击负荷,导致污泥恶化

b、运行过程中,每运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测量┅次DO、PH、SV水质指标改变污染物浓度前、后一定要监测反应器中及要进入反应器的水质的全套指标,重点CODCr、SS、PH 保证反应器中污泥负荷的匼理性。

c、每次改变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记录其适应时间,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变提供参考依据

d、当污泥SV%≥30时,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约为10---15m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厌氧池好氧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