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和第二句李白的诗第一个字是舞莫的诗

唐宋八大家:
当前位置: &
《重别梦得》第二句是什么
学习古诗词必备工具,!
《重别梦得》第二句是:“今朝岐路忽西东”,
这是出自于 唐朝 柳宗元 所著的《重别梦得》。
作者:柳宗元&&&朝代:唐朝
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作者:刘
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作者: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作者:柳宗元
重别梦得作者:柳宗元
爱是什么 作者:纳兰逝梦
八声甘州(正月二日作是岁闰正月
点绛唇(丙辰八月二十七日雨中与
点绛唇(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
浣溪沙(与鲁卿酌别,席上次韵)
浣溪沙(重阳后一日极目亭)作者
临江仙(晁以道见和答韩文若之句
临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
临江仙(熙春台与王取道、贺方回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第二节以什么顺序说明了活板的发
孔子、墨子、朱熹三人的话语中提
急求!燕歌行二首&其一的诗句是
中国古代四大悼亡诗分别是什么?
渡荆门送别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思想问:谁能帮我组两个四字成语、或者两句古诗词,第一句带一个 海 字,第二句带一个 源 字,把:海源 2字含在里面?我自己写
问:谁能帮我组两个四字成语、或者两句古诗词,第一句带一个 海 字,第二句带一个 源 字,把:海源 2字含在里面?我自己写了两句,请大家帮忙批评指正,有更好的请指导。1、名扬四海 源远流长。 2、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
万川奔流 不舍其源
沟河渠江来自雨.雨云连天乃海源!给钱啊!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问:谁能帮我组两个四字成语、或者两句古诗词,第一句带一个 海 字,第二句带一个 源 字,把:海源 2字含在里面?我自己写》相关的作业问题
棻海御洋 再问: 这个是什么意思啊? 再答: 棻:有香味的;御:古代皇帝专属名词
want to do somethingwill must be
葡萄,葡萄牙,葡萄酒,葡萄架 再答: 没必要非得两个或四个啦 再答: 没必要非得两个或四个啦再问: 狸怎么组一个两字的词语呢?除了狐狸,狸猫再问: 答出来,我立刻采纳 再答: 狸窝再问: 说话算数
冉冉晨日照萍露露含柔情映阳光光阴似箭箭穿肠喜萍忘晨晨心伤 再问: 这个 太直接了啦 再答: 既然已经决定放弃某 那么就该知道某 会心伤的 也许直接些 会让结果轻松些再问: 谢谢您的回答,能否再麻烦您再修改成两句然后优美一些呢? 再答: 无情东风伴朝晨 白云朵朵飞 无奈西下留不住故人陪 浮萍宿露美人泪 多情东风吹 滴落荷
当绳长是1米时,剩下的一样长当绳长比1米大的时候,第二根剩下的长当绳长比1米小的时候,第一根剩下的长 再问: 为什么呢 再答: 当绳长是1米时,1米的1/3=1/3米,用去的一样长,剩下的一样长 当绳长比1米大的时候,绳长的1/3>1/3米,第一根用去的长,所以第二根剩下的长 当绳长比1米小的时候,绳长的1/3<1/3
百年树人 拔树寻根 别树一帜 尺树寸泓 春树暮云 大树将军 刀山剑树 独树一帜 耕耘树艺 撼树蚍蜉 火树银花 蒹葭倚玉树 剑树刀山 枯树生花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暮云春树 蚍蜉撼树 琼林玉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切树倒根 树碑立传 树倒猢孙散 树德务滋 树大招风 双斧伐孤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上树拔梯 树欲静而风
郁郁寡欢、默默无闻、喋喋不休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画蛇添足不三不四、不思进取、不言而喻
758 再问: 算式呢? 再答:
设单根总长度为M,t小时后,一根是另根的3倍根据题义可知:燃烧快的,即可燃烧3小时的那支,每小时燃烧长度为M/3,t小时后,剩余长度为M-t*(M/3)燃烧慢的,即可燃烧5小时的那支,每小时燃烧长度为M/5,t小时后,剩余长度为M-t*(M/5)则(M-t*(M/3))*3=(M-t*(M/5))展开,方程两边同提取个
甲(1+1/3)=乙(1-1/5)甲4/3=乙4/5甲:乙=4/5:4/3=3:5每份:15.2÷(3+5)=1.9(米)第一根绳子原有:1.9x3=5.7(米)第二根绳子原有:1.9x5=9.5(米)
设X小时第一支蜡烛的高度是第二只蜡烛高度的2倍.第一支蜡烛每小时燃1/4,第二支蜡烛每小时燃1/3由题有1-X/4=2*(1-X/3)解X得X=12/5
设两根蜡烛的高度均为h,那么第一根蜡烛每小时燃1/4h,第二根蜡烛每小时燃1/3h,设过x小时第一支蜡烛的高度是第二支高度的2倍,则可列方程,h-1/4hx=2*(h-1/3hx).
先求上下人数后每条船上有多少人:(180-20+30)÷2=95人再求第一条船原有多少人:95+20=115人最后求第二条船原有多少人:95-30=65人
你的问题是在地线线径不变的情况下,火线和零线各增加一根4mm2的电线与原来的区别.简单地说,单相供电需三根线火线、零线和地线.而供设备实际上就是零线和火线有电流通过与地线无关.而别区就是负荷上的区别,原电线能负载36A~41A(明敷设);21A~24A(穿管敷设)而增加一根后的实际载流量理论上可达原载流量的双倍(可按8
【盘根问底】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搜根问底】指追问原因、结果.【寻根问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同“寻根究底”.【询根问底】指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追根问底】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俺对楼主也多多益善一次吧:【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不瞅不睬】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不揪不睬】指不理睬.【不偢不倸】①犹不理不睬.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不茶不饭】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不存不济】指支持不住,受不住.【不痴不聋】人不傻,耳朵也不
玫瑰花既香又好看!小猫的动作既轻巧又敏捷.我们不能希望自己既吃得多又要不发胖. 再问: ( ^_^ )不错,可是我觉得第三句不太好,能重造一句吗、? 再答: 我们既要学好文化知识,又要锻炼好身体。
我爱你雅琴 我 在湖边赏荷莲喜 爱 绵绵思娇颜今生 你 我结良缘美媛优 雅 动心澜竹笛恋曲 琴 声连 再问: 有没有5个字一句的 再答: 我爱你雅琴 我 赏荷莲美 喜 爱 付真情 牵手 你 我恋 游览湖 雅 景 红颜弹阮 琴再问: 才子啊再问: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再答: 谢谢及时采纳!再问: 帮个
LZ,你写错了吧?
当“虽然 尽管”讲 你看能翻译通不 再问: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句子前面都有must这个词,我想,这两个句子之间应该是并列的关系,如果当作“虽然、尽管”,不恰当吧,它们表示的是转折四句诗开头字第一句我第二句爱第三句雅第四句秋_百度知道
四句诗开头字第一句我第二句爱第三句雅第四句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心花开喜意见爱在心头快乐显雅曲知音瑶池仙秋月春花红尘间一束玫瑰花语现生华丽人红通面一位佳丽执手牵世间红尘走一遍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转载]读完&你就会写诗填词了
诗词,很多人都喜欢写上几笔,博客上、微博上就有不少。然而,真正懂得诗词格律的人却很少,多数人只是字数对了,其他的,如平仄押韵等,一概不对。很多人也不愿看书,或者看了半天也不明所以,觉得书上讲得太复杂。我这里说一个最简明的方法,教会大家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律。诗词的格律看似很难,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坚持把这篇文章看完,不出十分钟你就能搞定它,哪怕你以前没有任何基础。
一、平仄:从成语开始
什么是平仄?我们都学过汉语拼音,这个貌似小学一年级就学的。汉语拼音有四声: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那么,粗略地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也就是说,将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为什么说这只是个粗略地划分呢,后面我们会说到,实际上诗词里每个字的平仄,不是按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来划分平仄的,而是按一种特殊的韵书叫平水韵的来划分四声,划分的方法与现代汉语有一些区别。这个我们可以先不管它,我们现在先按现代的四声来吧。
现在我们先来看成语。曾经在某大学的一次讲座中,要求在场的学生随口说出一个四个字的成语,也就是最先想到哪个成语就说哪个。学生说了很多,比如虎背熊腰、赤胆忠心、一马平川、疾风劲草、井井有条、峰回路转等等。这些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它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就会发现,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是相反的:虎背(仄)熊腰(平)、赤胆(仄)忠心(平)、一马(仄)平川(平)、疾风(平)劲草(仄)、井井(仄)有条(平)、峰回(平)路转(仄)。当时学生报上来20多个成语,除了两个不符合这个规律之外,其他的都符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大多数成语符合这么一条规律:二四分明,也就是第二和第四字的平仄是相反的。我们如果翻开一本成语词典,就会发现,大多数成语符合“二四分明”这一规律,比例有多高我未做过统计,但凭感觉来说,应该有70%到80%,而那天学生报出来的比例要更高些,当时有20多个学生报了成语,只有两个人的不符合这一规律,符合的比例在90%以上。这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
1、说明汉语存在一种平仄交替的声律。因为如果不存在这种声律,纯粹按概率的话,这种“二四分明”的现象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比例。
2、说明有这种平仄交替规律的成语更容易被人记忆。因为如果纯粹按概率的话,学生报出的成语,符合“二四分明”的应该与成语词典里的一致,就是70%到80%,而现在达到了90%以上。说明有这种规律的成语更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容易让大家脱口而出。
我们知道,成语大都产生于唐以前,早至商周时期,这说明,汉语的声律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不是人为硬性规定或编造出这么一个东西。这种平仄交替的声律,就如舞步的鼓点,既有规律,又抑扬顿挫的富于变化,能达到悦耳美听的效果。因此说汉语是形与音谐美的文字,汉语格律诗是形、音、意三者一体的完美结晶。虽然四声和平仄是早已潜伏于汉语中的规律,但直到南朝,周颙、沈约等人才明确提出四声的概念,沈约并把这一概念应用到做诗中,提出了“四声八病”说。“四声八病说”可以说是近体诗格律的前身。近体诗的格律,是在唐代成熟的。或者换句话说,近体诗(也叫格律诗)是在唐代形成的。
我们会听到,格律诗有几个名称:近体诗、今体诗、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这两个名称,是唐朝人命名的,因为格律诗产生于唐朝,相对于更早的古体诗而言,唐朝人就把格律诗叫近体诗,也有叫今体诗的。旧体诗这个名称,是五四运动以后,搞新文化运动的那帮人命名的,因为这时候又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就是白话诗,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新诗”。因为有了“新诗”,所以原来的诗就被称为“旧诗”、“旧体诗”。但也有一些人对“旧体诗”这个名称很不满,认为隐含着“过时”的贬意。再顺便说一句,一些写新诗的人,对中国的传统诗歌一概称之为古体,这是不对的。古体和近体是两种不同的诗歌体裁。
二、格律诗的格律
我们今天写格律诗,不必再考虑“四声八病”,只要符合格律就行了。下面就来讲讲格律诗的格律。
既然四个字有平仄交替、“二四分明”的规律,那么六个字呢?八个字呢?我们自然会想到,这种规律是不是可以延伸呢?事实上确实是可以延伸的。我们知道,常见的格律诗有两种,一种是五字一句的,四句的叫五绝(五言绝句的简称),八句的叫五律(五言律诗的简称);一种是七字一句的,四句的叫七绝(七言绝句的简称),八句的叫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那么,有没有六字一句的,或八字的一句的,或更多字一句的格律诗呢?理论上是可以有的,但极少见。六字一句的前人作品有少量,八字一句的则几乎没有,或者只见于某些游戏诗中。
我们先来看一首著名的五绝:
红豆(仄)生南(平)国
春来(平)发几(仄)枝
愿君(平)多采(仄)撷
此物(仄)最相(平)思
我们注意它每句的第二、四个字,会发现,和成语一样,它的第二、四个字的平仄是相反的。我们再来注意它的第一、二句以及第三、四句的偶数位置上的字,会发现,平仄也是相反的。如第一句第二字为仄声字“豆”,那么第二句第二字就相反了,是平声字“来”。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联”的概念,所谓“联”,就是诗的每两句构成一联。比如这首诗,就是由两联组成,第一、二句构成一联,第三、四句又构成一联;每一“联”的头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这里的“联”与对联有相同也有不同。不同的是,不一定非得对仗,相同的是,偶数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反。比如第一句豆(仄)南(平),第二句来(平)几(仄)。这种一联中两句的偶数位置平仄相反的关系,有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叫“相对”,也就是说,一联中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对”的。我们再来看两联之间的关系。比如这首诗的第一联和第二联,大家看出什么道道来没有?嗯,有一个规律,就是第二联的平仄与第一联相反。
第一联是:豆(仄)南(平)
来(平)几(仄)
第二联是:君(平)采(仄)
物(仄)相(平)
因为第二联的平仄与第一联相反,那么,也就是说,第二联的出句(即前一句)与第一联的对句(即后一句)的平仄相同。对这首诗来说,也就是第三句与第二句的平仄相同。这种关系,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相粘”。
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格律诗的第二句与第一句相对;第三句与第二句相粘;第四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五句与第四句相粘;第六句与第五句相对;第七句与第六句相粘;第八句与第七句相对……这个规律理论上可以无限延伸下去。
看完这首五绝,我们再来看一首七绝。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讲了前面的五绝,七绝应该就是顺延的事。我们知道五绝是“二四分明”,那么七绝就是“二四六分明”了。事实正是如此。
月落(仄)乌啼(平)霜满(仄)天
江枫(平)渔火(仄)对愁(平)眠
姑苏(平)城外(仄)寒山(平)寺
夜半(仄)钟声(平)到客(仄)船
我们可以看出:
1、偶数位置上的字,都是平仄交替的。
2、符合粘对规律。即第二句与第一句相对,第三句与第二句相粘,第四句与第三句相对。
许多不懂诗词格律的朋友总以为格律很复杂,视作畏途。有人在写教科书时也将格律写得艰深古奥,令人退避三舍。其实学格律诗并不难,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只要用心,半小时即可掌握。兹简要说明之。
众所周知,字的声调有平仄之分,按现代汉语音韵的划分来看,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仄。古代又有入声字,入声也为仄。如“衣”、“移”为平声,“倚”、“意”为仄声,“一”为入声字,属仄韵。
入声字都是一些发音较急促的字,如“急”、“竹”、“族”、“逐”、“读”、“俗”、“出”、“觉”、“局”、“节”、“舌”、“石”、“敌”、“乏”、“得”、“识”、“国”等。
入声字有许多衍化成现代汉语的平声,但在格律诗中应用作仄声。这是最令当代写格律诗的人头疼的事。不过,这样的入声字数量有限,常用的也就三百多个,掌握并不难。
格律诗多见七言与五言,分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长诗通篇用律诗句式者称为排律,六言诗较少见。
学格律诗,只要弄懂七律即可,其余可依次类推。
七言律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一句共七个字,第七个字或押韵或不押韵,押韵为平,不押韵为仄。第一、三、五字可不用管,即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要求较严,平仄分明。其中有规律可供掌握。
兹以鲁迅一首七律为例看其规律:
运交华盖欲何求,仄平平仄仄平平
未敢翻身已碰头。仄仄平平仄仄平
破帽遮颜过闹市,仄仄平平平仄仄
漏船载酒泛中流。仄平仄仄仄平平
横眉冷对千夫指,平平仄仄平平仄
俯首甘为孺子牛。仄仄平平仄仄平
躲进小楼成一统,仄仄仄平平仄仄
管他冬夏与春秋。仄平平仄仄平平
(其中“过”可平可仄,“一”为入声,属仄)
两句为一联,首联中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如果第一句押韵,则为平;第二句必须押韵,平;之后是隔句押韵。押韵字为平,不押韵为仄。
去掉可平可仄的第一、三、五字,和平仄已定的第七字,剩下的第二、四、六字平仄如下:
这样一看,平仄的规律就很明显了。
第一个特点是每句中总是两平夹一仄或两仄夹一平,这叫相间;
第二个特点是每联总是平仄相对,上联是平仄平,下联必为仄平仄;或上联为仄平仄,下联必为平仄平。这叫相对。
第三个特点是联与联之间平仄相同,这叫相粘。
如果你打算写首七律,决定第一句押韵,只要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定了,那么整首诗的平仄便可依次类推。
当然,所谓一三五不论,也不是绝对不论,要避免“孤平”(一句中只有一字为平)、三连平、三连仄(每句后三字全平或全仄)等诗病。当然,对于当代人来说,只要大体上掌握一下格律就可以了,有了好句子,出律也是可以的。偶尔一句出律可以,但每句都不合格律,只能说明作者对格律一窍不通。
七律弄懂了,五律就容易了。将七律的头两字去掉,便是五律的格律。
七律的前四句和后四句,便是七绝的格律;五律的前四句和后四句,便是五绝的格律。
对仗可以体现汉语独特的语言魅力,对联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七律、五律一般要求中间两联是对仗句。
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严格说来,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人名(地名)对人名(地名)……
对仗的学问较深,有工对、流水对、别义相对、本句自对、隔句相对等等。对仗的水平,代表了诗人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不仅反应了唐人的用韵准则,也成了后世诗人的用韵规范。
《平水韵》分上平声、下平声两部分:
上平声为: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为: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可见,平水韵与现代汉语音韵大为不同,今天“东”、“冬”是押韵的,但写格律诗就不能通押;“来”、“回”在今天是不押韵的,但在平水韵里属同一韵部。我上初中的时候,学习课本上的《石壕吏》,开头四句为:“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课本上印错了,应该是‘老妇出看门’,这样才押韵。”其实在平水韵里,“村”、“人”、“看”同属“十三元”,在一个韵部。在平水韵里,最麻烦的就是“十三元”和“十灰”,好多现在看来不押韵的字,却在同一韵部,这可能是古今发音的不同所致。格律诗改革,我认为首先应该改革韵部,按现代汉语发音重新划分韵部,没必要像平水韵那样搞得太复杂。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作词就是按照曲谱填上歌词。曲谱叫做“词调”或“词牌”,但词牌的乐谱基本上已经失传,宋代以后的文人们填词,只不过借助于词牌的形式罢了。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每段叫“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其实填词难于赋诗,词的平仄要求比格律诗更严,有的词牌,每一个字的平仄都有定式,不得乱填。很少有人能记住各种词牌的格律,只能按照词牌的平仄、字句格式填写。词的句式,以四言、五言、七言较为常见,其平仄也有规律可循,五言、七言的平仄,一如近体五言、七言的平仄格式;四言多见“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二种格式。词韵则比格律诗宽泛得多,如平水韵中的十四寒、十五删、一先,可通押。《白香词谱》、《词林正韵》等资料可供参考。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个字是酒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