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特征都有哪些

开放的企业文化有助提高竞争力我们初出茅庐,心怀理想,面对未来...
中国最贴近实战的企业文化管理课程——同心动力企业文化公开课(...
价值创新与企业创新
这是企业文化网主办的第三期,“贤竹岛—企业文...
为有效指导企业文化工作者“如何解决企业管理实...
“我们之前也知道我们企业多多少少存在着问题,...
有价值才有未来BECE企业文化之旅第三站“有价值”共识营成功开展日下午,...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 style="text-al...
5月18日,万科管理层50多人赴美的集...
企业文化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经济文化,反应的是企业经济组织...
1987年,格雷当选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总司令员。当时,许多有见识的观察家都认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虚拟“战...
百事可乐企业文化的启示1981年,百事可乐公司代表李文富先生骑着一辆自行车跨过罗湖桥到了深...
企业文化是企业重要的软实力,也是企业保持基业长青的活力之源。在上期“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企业...
“如果问到戴尔普通员工为何选择离开,90%以上的人会叹气说戴尔没什么文化,在这里学不到多少...
中外企业文化交融的关键是实行本土化。零缺陷管理是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的至高境界,在我们这样的发...
近年来,韩国企业涌入中国势头越来越猛烈,不仅仅是三星、LG这样的大企业,一些中小企业也纷纷...
跨文化管理风险跨文化管理风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形成原因是国际企业经理人员在不同文化...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东路2号B区15-5
电话:400-008-7158
邮编:100097
管理咨询:
企业文化咨询:中国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分析--《时代金融》2013年23期
中国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金融企业走入了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金融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管理和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金融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文化形态形成内部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不同于硬性的制度规定,更多的是软环境的制度规范,有利于金融企业内部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管理能力水平和态度的形成。金融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长久竞争力的表现,营造被市场所承认的企业文化标志就是竞争力表现的关键,也是适应金融市场的关键战略筹码,对企业产业发展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方向性指引和竞争力指引的作用。这样来讲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是金融企业成为市场主导者的关键。
【作者单位】:
【分类号】:F832.3;F27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利娟;;[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5期
王广玲;;[J];煤矿现代化;2007年02期
程心能;;[J];石油政工研究;2008年02期
孙兵;;[J];中外企业文化;2008年05期
吕国玺;;[J];管理@人;2008年10期
刘曦微;;[J];东方企业文化;2009年05期
徐耀强;;[J];企业文化;2008年07期
张余国;;[J];青年思想家;2000年04期
王效俐;安宁;;[J];经济管理;2002年12期
崔常兴;张树安;;[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建党;;[A];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湖北省)[C];2011年
陈耀先;;[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窦孟华;;[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田素平;;[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张承耀;;[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横井真美子;;[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赵一夫;田志宏;;[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汤谷良;范钊;;[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9年
何琳;于明霞;祝建民;;[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金永红;薛婷婷;王晖军;;[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中之 整理;[N];社会科学报;2010年
;[N];财会信报;2010年
陈联;[N];金融时报;2000年
赵伟莉;[N];新华日报;2010年
记者 柴宴宾;[N];天津日报;2006年
王康 周鹏程;[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中共中央党校
西南财经大学
殷孟波;[N];经济日报;2006年
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
陈宇峰;[N];经理日报;2007年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总裁兼董事会副主席
林清德;[N];上海金融报;2011年
;[N];经济参考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洪玮;[D];南昌大学;2008年
黎春;[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吴焕香;[D];山东大学;2006年
王帅;[D];湖南大学;2012年
柯健;[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苏云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孙宇;[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君;[D];复旦大学;2009年
徐彦平;[D];复旦大学;2010年
靳冬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邓美芹;[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王彦亮;[D];重庆大学;2010年
王惠;[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李全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崔萌;[D];贵州大学;2006年
江翱;[D];湘潭大学;2007年
赵元虎;[D];长安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中国企业文化的认识过程与本质特征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国企业文化的认识过程与本质特征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中国企业文化的认识过程与本质特征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界定与认识过程  “企业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从文化和企业的定义谈起。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政治与经济。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其内容大体分为:①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②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③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既使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如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溶于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人们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以经济力量的竞争、抗衡、较量的变化为背景。然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从唯理性定义向非理性定义发展的产物。所以说,对“企业文化”定义的表述就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各式各样。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有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它代表着公司存在的意识。而普遍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  在我国,许多学者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一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第二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格;第三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性概念,更多的是体现它的“社会性”,不仅包括传统观念和积淀,也包括现代概念的冲击影响。当然,也有人从“广义”与“狭义”两种形式来分别定义,认为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部分组成,这和把企业文化分为“硬件”和“软件”或“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区分法没有太大的差别。可见,“企业文化”概念具有很大的弹性,其内涵与外延有时可以非常广泛,大到无所不包,有时又可以十分具体,细致到某个事物。  上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几乎都是从表象特征性出发来定义,回答的是“这是什么?”而运用主义者却认为,这还不够,必须回答“它做什么用?”和“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两个课题,笔者完全支持这一立场。因为任何理论只有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才有实际意义,才得以检验是否具有科学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描述如下: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二、 企业文化的功能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理性上的认知是件普通的平常事。但对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要有刻骨铭心的认识,倒是非经历实践和品味它的历史不可。“文化”在战争中具有摧枯拉朽之功能。《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粮食局尽,汉军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军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他中了刘邦的谋士之计。,多声鹤泪兵败如山倒,抗战时期,日寇以强大的攻势掠我中华,一曲“《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数以万计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小米加步枪终于击败武装到牙齿的顽敌。作为民族文化的雷锋精神培育了新中国几代新人。作为创业文化的铁人王进喜,应当是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典范和化身。作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和外国,近代或将来,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如哈佛大学、斯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一批经营管理咨询公司等研究机构都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特别是针对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日本公司和面临激烈竞争的美国公司,以及一些困难重重的公司,分成三种类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更是如此,这种文化的影响甚至大于企业管理研究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的那些作用因素――经营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美国、日本企业界的最优秀的总经理们总是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营造、维护自己的优秀企业文化。他们从企业文化的实践中捞到不少好处,对企业文化情有独钟。如日立公司奉行的哲学“和,诚,开拓”精神。“和”即强调全体员工以和为贵,心心相印,主张开展非正式讨论在内部形成风气,公司一年内收到建议421万条;“诚”则批对用户的态度,以诚相待、诚实信用;“开拓”则要求勇于创新,争取更大成果的一种旺盛的斗志,以“向新领域挑战,百折不挠”的精神调动员工的感情。美国的惠普公司则以“自己就是企业”作为精神支柱。传颂甚广的有一则:参观者看到该企业员工江满头大汗,而把电风扇直吹机器,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员工回答很干脆:“要保持公司机器的洁。”这种爱护设备,保证工作而不顾自己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它们与普通企业公一线之隔。普通企业的文化处于一般或低水平状态,员工们编造借口、推委责任、鱼目混珠而不知所措。优秀企业的员工实事求是,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工作实践,勇于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服务,又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世界知名有优秀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有这种。英国福特汽车总裁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企业可以归结于某一个人,企业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群体,健全而稳固的组织结构要比实施的经营法则重要的多。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局长约翰.鲍尔认为,只有幕僚和职工之间能够心心相印精成和作,企业才能发挥高效益。企业的生产与绩效完全系于全体作业人员,秉头着忠诚做事和只着眼于薪金口袋的心态实在有着天壤之别。团队精神在实现企业管理中已占据重要位置,这也是企业文化必不可缺的主要内容。真正的团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必须能够创造出共同的“产品”,有共同的目标;二是全体成员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三是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或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  四、中国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指的是“人文化成”和“以事教化”,似乎是以“文”为形式,以“教”为手段,达到“化”的目的。这与今天西方语言的“文化”一词所指的培养、教育、改变、发展的意思大致相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性十分明确,那就是文治教化。  纵观企业文化,概括起来说,除一般文化所共同的特点外,还有其个性:  1. 区间性。  文化活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针对的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实施者,文化的使用范围指的是该种文化的“区间性”。例如,西夏文化,以历史时空为界定;民族文化以种族不同为界定;企业文化,则有自己的专指性,即那种产生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依存,虽然与社会有广泛联系但仅能生存和使用于企业这个活动区间的文化。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反之,在企业之外的文化,它可以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密切联系,甚至对企业文化产生很大影响,但它不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2. 依附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人为本,认为“人者,五行之秀气也”(《小戴礼记.礼运》),有“人为万物之灵”(《苟子.解蔽》)的记载,说的是尊重人性,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西方古典学派的人本管理理论相比更为深刻,有独到之处。企业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具有共通性。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交往,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在人际关系中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相联系,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协,达到统一。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依附于企业,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离开人去谈企业文化,就是无源之水。  3.目的性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企业自身为其终极目标服务。惟此,别无其他选择。这是因为,其一,企业文化与该企业生存发展同生死、共存亡;其二,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实践的主体是该企业的员工,其中决策者的主导性意见占有很高的地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盈利性程度息息相关,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在企业无立椎之地,纵使外来文化的干扰影响,也没有太多的市场。当然,当具体的某个企业目的与社会发展目标相悖时,企业的目的性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例如,企业文化必须适应环境文化,企业分配制度要适应于现行国家推行的分配体制的总格局等。  3. 社会性。  企业植根于社会,属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细胞。细胞依附肌体而生存。企业文化属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联,它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重脱离社会文化的企业文化没有生存的可能,与社会文化背道而驰的企业文化必然遭到取缔。  5.普遍性与差异性。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企业作为法人,就具有拟人性,不仅表现在承担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这个主要方面,还表现在自己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目标等。企业文化的这些内容对于企业都具有运用的普遍性,但对具体的企业之间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差异,甚至千差万别。差别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凝聚企业的全力;差别在于针对各自存在的不同的薄弱五一节;差别在于企业都有处于不同行业、生产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对象、经济效益处于不同阶段等。  6.可塑性。  企业文化既是长期传统的遗存产物,又是现代文明影响的产物。它不是企业纯自然产生的,而是继承上的扬弃,是在一定基础上的不断挖掘、改进、整理和概括。企业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社会运行机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和企业自身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但从总体来看,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关系调整变化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改革、兼并、重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优化组合,其企业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摩合,达到相互融洽或者兼容并蓄,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五、企业文化的组织实践  企业文化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复杂工程,不是一时的经验或靠几个文字人员编写出来的,而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炼而成。从我国目前企业的现实出发,要想使企业文化产生更大更好的效益,在企业文化的组织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建设应与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乱提口号。  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独立生存。企业文化只能在独立给定的表演舞台中显示自己的才华。非此,绝无企业文化生存的土壤。  2.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决不是少数人的事。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与导致的统一行为,因此它的成果必须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它来自员工群体,普遍受这个群体的欢迎和接纳,即常说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任何唯精神或物质刺激的倾向都有缺陷。  企业与企业员工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于说理工式的正确引导,决不是简单说教而能奏效。员工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阅历、社会影响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层次差导性。因此,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离开企业发展,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但有的员工则急功近利,利自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较为深厚。当前,我国以近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与习俗仍困扰着企业,企业文化必须用周边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员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亡的观念。  4. 企业文化必须倡导团队精神,凝聚合力,共同为总目标服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推行生产的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家是自己指挥自己的手,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367页)。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以至员工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5.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比得上,效仿有型;另一个关健在于,所确立的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如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信守的诺言、制定的制度,领导者必须带头严格遵守,身教胜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为蹊”。如此才能得到员工的敬佩和支持,才使企业文化的推行得以顺利进行。  6.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仅高喊口号是无济于事的。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ci导入;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7.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关键在于组织领导,在于实施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研究部署,而在于具体去做和不时检查督促。  考察现有企业文化活动,成功的例子不少,他们事先有(主要是具体)、有部署,按进行活动,更重要的是督察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提高。也有相当部分企业,其效果不明显。问题不在于他们有没有研究和部署,关键恰恰在于领导把这方面工作的精力仅仅放在研究和部署上,到此结束而没有下文。看上去像抓,其实并没有抓,或者抓而不紧。久而久之,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就这样流于形式,以到尘封日久而失去它应有的光辉。  8.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沟通联络,包括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方式,也体现在企业各种行为的成效中。此外,文化网络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产品设计、厂区规划、标志、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的味,在企业对内对外发生影响的活动中注重贯穿和体现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务实而不是务虚,也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根本措施。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要为企业发展、员工利益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利益,这是检验其绩效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文化开展得生动活泼,蔚然成风,取得实效。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中国优秀企业文化的新特点
来源:2017全国企业文化年会
编辑排版:bourn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企业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一、创新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在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创新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努力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赢得竞争的必然途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文化驱动创新。建设创新文化,就是要以创新理念为引领,汇集资源与人才,凝聚智慧与力量,构建以创新为导向,支持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体系。广大企业把创新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努力为企业创新提供适应的环境和土壤。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创新文化为引领,着力培育创新理念、构建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综合运用管理和技术创新手段,转变水电企业传统管理模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全员创新,将创新文化渗透到最前沿,变创新“独舞”为职工人人都能参与的“集体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围绕中心工作,着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通过组建自主创新实验室、青年创新工作室,促进“双创”活动蓬勃开展,激发了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二、工匠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得到提升
“工匠精神”缺失是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到工匠精神,充分说明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紧迫性。“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工匠文化的核心。对于企业来说,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脚踏实地,努力做专、做精、做细、做实。在国家的倡导和支持下,企业开始大力建设工匠文化,积极培育工匠精神。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高级技工和高素质人才,形成了一支技艺高超的匠人队伍,确保企业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塑造“匠心文化”,组织开展员工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大国工匠,使众多员工在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
三、和谐文化被企业、员工和社会广泛认同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构建和谐企业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企业和谐文化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自身的和谐,也包含企业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外部和谐,两个层面的真正内涵是以人为本。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坚守“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绿色”文化体系,加强责任文化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政府认可、客户信赖、员工认同、股东拥戴、社会尊敬的和谐企业;新疆华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为企业做实事、为员工做好事、为社会做益事的“三为”文化,促进了人、企、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融合文化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成为常态,解决不同企业间多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兼容的文化融合首当其冲;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促使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有效实施跨文化管理无法回避。企业的融合文化建设日益重要,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跨文化管理,进行文化比较和跨文化管理研究,搭建跨文化沟通渠道和载体平台,开展跨文化培训和对话交流,企业文化融合不断深化,集团竞争力显著增强;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融合思想、规范行为、倡导精神、引领价值”为目标,精心打造和谐共享的融合文化,得到中外合资股东、中外员工的认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五、以加强党建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
在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中,强调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就是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真正实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新形势下,广大企业以党建指导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促党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建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党建文化建设中,积极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人地位,丰富了党建文化实践,促进了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大唐南京发电厂的党建文化,突出“清风”廉洁文化品牌,创新廉洁教育方式,变单一静态为立体动态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宣教工作的有效性;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党建文化建设中引入PDCA管理工具,创新舆情管控模式,增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确保了国家重大科研生产项目的顺利完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文化的时代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