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肺癌用介入治疗吗能治愈吗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崔海银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肺癌介入治疗优缺点及治疗策略
肺癌介入治疗优缺点及治疗策略
肺癌介入治疗缺点   
价格实在昂贵:介入治疗收取的治疗费用相当高,一般没有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的家庭很难承受。一般的治疗费用(不包括药品费用)都在数千元以上。   
介入治疗的优点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气管的影响小。   4、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与外科切除。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肺癌的介入治疗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40多年前,在中国因肺部疾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中,绝大多数为肺结核,次之为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肺化脓性感染疾病,肺癌病例为数不多。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此时为控制肿瘤则需进行综合治疗,如全身静脉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而血管内介入治疗也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灌注术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均属于微创手术。   一般方法为局麻下经皮穿刺动脉后插入导管,找到肿瘤供血血管后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后用栓塞剂进行肿瘤血管的栓塞以达到阻断肿瘤供血。这样使局部肺癌肿瘤组织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以达到增加抗肿瘤的效果且降低全身药物副作用,同时栓塞肿瘤供血血管使局部肿瘤的失去血液营养而进一步控制肿瘤的生长。  
 此法的适应症:   (1)已经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肺癌者;   (2)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肺癌者;   (3)外科手术有难度的肺癌,术前进行介入治疗,以短期缩小肿瘤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减少手术难度并提高疗效(相当于外科手术术前的新辅助化疗);   (4)肺癌合并咯血者,可行灌注+栓塞术,达到抗肿瘤和止血的双重疗效;   (5)不能耐受全身静脉化疗的患者,特别是老年肺癌患者;   (6)对于可耐受全身静脉化疗剂量的患者,可行血管内介入化疗+补充剂量静脉化疗,以增加局部治疗效果并保证全身剂量;   (7)中央型肺癌、动脉血供丰富和巨大的周围型肺癌疗效更佳。
!!!!!!!!!!!!!!!!!!
肺癌介入治疗是怎样的?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是经病变的靶血管将有效的抗癌药集中、大量地直接注入瘤体,使瘤体受到强有力的杀伤,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对体内尚未发现的微小病灶也起到化疗作用,亦可随循环再次进入瘤体。肿瘤局部受药量明显大于静脉用药量,全身药量明显小于静脉给药量,全身毒副作用明显减少,又能提高疗效〔1〕。近年肺癌介入治疗又有新进展,现介绍如下:
一、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BAI)采用Seldinger氏法。经皮股动脉穿刺,在电视透视下利用连续性血管造影技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支气管肺动脉造影(BAG)及BAI〔2〕。BAG多用5F导管,亦有用7F导管。BAI一般用碘剂,将泛影葡胺稀释至35%-60%,手推或高压注射器快速给药1-2ml/sec。张星〔3〕报道35例中晚期肺癌BAG和BAI,9例加肋间动脉造影灌注,1例加右胸廓内动脉照影灌注。化疗方案为三联药:DDP80?、MMC10?、5-Fu1000?,少数以卡铂代替顺铂。35例共治疗90次,每例治疗1-9次,平均2.6次,每两次间隔20-30天。Ⅲb期和Ⅳ期患者占48.6%(17/35)。近期有效率达82.9%,显效48.6%。其特点为多血供型疗效(6.7%)显著高于少血供型(9.1%);病期越早有效率越高;支气管—段动脉分流多则疗效低。经肋间动脉灌注者有2例发生肋间神经痛和皮肤片状青紫。有作者〔4〕选DDP(60-80?)、MMC(10?)、ADM(30-40?)、EADM(30-40?)、5-Fu(1000?)、Vp-16(100-200?)、CTX(800-1000?),用其中3种做联合用药。钱之庭〔5〕报道BAI用药依据肺癌组织细胞学来选择,鳞癌:ADM或EADM、DDP或CP、CTX;小细胞未分化癌:Vp-16、DDP、ADM并口服Me-CCNU;腺癌:MMC、DDP、5-Fu或ADM。5例BAI1次,32例2次,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为2-4周。BAI治疗总有效率(CR+PR)70.3%。从现在资料比较BAI化疗较常规静脉化疗效果好〔6,7〕。
二、BAI+其他治疗
1.BAI+静脉化疗 BAI治疗中晚期肺癌在国内研究较多,取得了肯定的近期疗效。但临床观察到BAI对转移灶的控制不理想,且在治疗过程中转移率较高。席晚秋〔8〕报道两组病例,对照组42例ADM+DDP灌注有效率64.29%。观察组53例BAI后给予Vp-16静点连续三天,总有效达92.45%。两组患者约3-4周BAI1次,3-4次为1疗程。对照组42例共行BAI139次,观察组53例BAI175次,两组最多BAI10次,最少2次,平均3.3次。两组BAI次数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认为BAI灌注化疗,虽然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高,但是循环至全身的药物浓度较低,对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灶的控制不理想。采用BAI+Vp-16静点的方法,在有效治疗原发灶的同时,也积极治疗尚未发现的亚临床转移灶,故而能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
2.BAI+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石文君〔9〕报道,10例非小细胞肺癌,全组先行BAI2次,然后PAI2次以上,共灌注42例次。灌注用药为CP300?/m2,Vp-?/m2,隔周灌注1次。1例因第1次BAI后支气管动脉口径变细,再灌注时插管失败,PAI获得成功。灌注前Ⅲa期3例、Ⅲb期5例、Ⅳ期2例。BAI后近期有效5/10,CR1例、PR4例,两次PAI后有效为8/10,CR2例、PR6例、NC1例、PD1例。双重灌注(DAI)后5例获得手术切除。DAI可充分发挥药物在病变局部的作用。肺为双重动脉供血,其营养血管主要来自支气管动脉,功能血管来自肺动脉。根据Milne及滕皋军等对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的灌注模型〔10,11〕发现,支气管动脉供血以肿瘤中心为著,也见于肿瘤边缘;肺动脉供血多位于肿瘤边缘,少见于肿瘤中心。DAI使高浓度、游离状态的化疗药物与肿瘤细胞充分接触,发挥最佳疗效。DAI为防止肿瘤的增长、扩散和复发,控制肿瘤周边部位癌细胞的生长均很重要。DAI对肺腺癌疗效较好,认为腺癌多位周边,有肺动脉参与供血。DAI不仅直接作用于肿瘤局部,也可到达肺门、纵隔等处的淋巴结,对病人的治疗和愈后非常有益。BAI时也观察到疗效与肿瘤体内的血管构成有关,即BAI对多血管型疗效较好。
3.BAI+外照射(RT) 有学者〔5〕报道BAI加体外照射治疗晚期肺癌37例。放射治疗一般在第二次BAI后2-3周开始,采用60Coγ射线,前后对穿照射,放射野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全纵隔。上肺癌变包括同侧锁骨上区。每次DT200cGy,每周5次,总量DTcGy,平均DT6300cGy/6-7w。本组单用BAI治疗肿瘤缓解率为70.3%,BAI+RT有效率89.2%,临床症状改善率90.1%。认为BAI+RT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迅速使肿瘤退缩、改善临床症状,且毒副作用轻,提高生存质量等优点。
4.BAI+栓塞 何德馨〔12〕采用载药明胶海绵,经支气管动脉选择肿瘤血管栓塞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5例。局部肿块完全消失1例,缩小50%以上5例,缩小达不到50%有6例。栓塞剂选用明胶海绵,制成40μm大小细颗粒,抗癌药选用顺铂或卡铂。BAG确认导管插入供瘤支气管动脉后,缓慢注入载药明胶海绵,电透观察肿瘤血管由远端开始被栓塞剂充填,直到完全充填。栓塞后DSA显示:供瘤支气管动脉干显影,被栓塞后的肿瘤不再显影。放射线检查栓塞后1周内肿块可略增大,2周疗效明显。1个月后DSA复查,即有部分血管再通表现。认为支气管肺癌无论中心型或周边型,都是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13〕。载药栓塞具有栓塞加化疗的双重治疗效应。只要患者出凝血时正常,生命器官功能无严重障碍,即是载药栓塞治疗的适应症〔14〕。
5.BAI+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周边型肺癌 王云华〔13〕报道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结合灌注化疗治疗周围型肺癌12例,治疗有效率100%,显效81.8%。注酒精前应用23GChiba针先行穿刺抽吸活检,接着注射99.5%酒精,一般每次不超过10ml。BAI选药DDP60?、MMC10?、VCR2?。2例因未找到支气管动脉,将导管放置于主动脉弓与降部交界处灌注同样药物。先行BAI1-2次;再行瘤内注射酒精每周1-2次,共2-4次;然后又进行BAI1次。瘤内注射酒精的优点:①不受细胞组织类型及增长状态所限;②无水酒精破坏血管,相当于周围血管栓塞;③不受癌细胞抗药机制干扰;④能同时灭活、破坏肿瘤活性物质。不足:①注射酒精部位局限,不能控制转移灶;②酒精难以在瘤体内均匀弥散;③至今尚无瘤内注射酒精肺癌完全坏死的报道。认为对周围型肺癌应用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安全有效,但是单独应用尚有一定限度,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结合BAI治疗既能治疗原发灶,又能控制转移灶,对大病灶肺癌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周围型肺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的常见并发症为术中呛咳与术后反应性发热(38℃左右),发生率为79.4%和52.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6.BAI+部分骨髓保护技术 肺癌的化疗疗效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即浓度高、疗效好。BAI就体现出此优点,但是也存在骨髓抑制而影响化疗。有人在自体骨髓移植和输入成分血配合下采用大剂量化疗延长晚期肺癌生存期,因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和许多条件的限制,使其不易普遍应用〔16〕。杨海山报道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12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采用BAI,同时应用肢体循环阻断技术,结果疗效显著,毒副作用明显降低〔17〕。BAI前经BAG显示肿瘤为支气管动脉供血,并除外与脊髓动脉共干,将自制血压计袖带捆在非插管的三个肢体上部,加压超过本人的收缩压,即触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为止,插管侧肢体以拇指压迫阻断股动脉,然后顺次灌注DXM10?、ADM60?、MMC20?、DDP60?,均以3-5ml/min的速度注入,每隔10分钟解除压力及停止注药1分钟。总灌注时间为30-60分,总有效率为92.6%。化疗后骨髓、血常规化验检查,无骨髓抑制改变。
三、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及肺癌多支动脉供血在灌注治疗中的重要性 张希全〔18〕报道对120例肺癌进行286次BAI治疗,选择性动脉造影发现:12例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不是由主动脉直接发出。56例存在多支动脉供血,即除支气管动脉外还有1-2支肋间动脉或胸廓内动脉的分支参加供血。支气管动脉解剖位置变异在本组占10%。国外文献报道〔19〕支气管动脉20%异位起源于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无名动脉、腹主动脉、心包膈动脉或甲状颈干动脉。认为,①当BAG在胸主动脉内经过反复寻找,未找到支气管动脉开口时,提示支气管动脉解剖位置变异,应做主动脉弓或锁骨下动脉照影。②BAG及BAI效果不理想时均应考虑到肺癌的血管变异及多动脉供血。③肺癌患者在肺野范围内,除支气管动脉外其它体循环动脉供血都属于病理情况,说明肿瘤已侵犯胸壁或临近器官〔20〕。
当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或肿瘤由肋间动脉供血时,BAI化疗可能引起肋间动脉炎,导致皮肤损害〔1,3,9,21〕。若脊髓前动脉由支气管动脉供血,造影剂或化疗药物可引起暂时或持久性脊髓损伤,约为1-2%。肺癌肺动脉供血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结果〔9~11,13〕,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BAI在肺癌的治疗中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全身的副作用。只要操作谨慎,了解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的变异,认真阅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化疗方法。BAI联合其它技术方案的应用,在肺癌的治疗上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6:21
崔海银大夫的信息
崔海银大夫电话咨询
崔海银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崔海银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崔海银大夫提问
崔海银的咨询范围:
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不限,不限
崔海银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胸外科好评科室
胸外科分类问答哪些肺癌患者可以断层实质内介入治疗
来源:搜狐健康
  主持人:下面具体谈一下关于肺癌和肝癌如何通过CT断层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治疗,首先谈一下肺癌,哪些肺癌患者可以选择这种断层介入治疗呢?
  冯威健:肺癌往往发现的时候都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当然也有一部分病人拒绝手术,这样的病人应该说优先的选择CT断层下的原位灭活治疗。
具体的适应症是这样的,首先是孤立的圆的或者不规则的肿瘤,直径不要超过7、8公分,太大了效果就不好了,肿瘤越小效果比较好。肿瘤最好不要侵犯大的气管、血管。
  最近几年,我们用CT引导下的肺穿刺射频适形原位灭活术,治疗3厘米以内的肺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基本上一次能够把整个肿瘤灭活,肿瘤最大的到8公分。治疗之后通过病理分析,癌细胞都被完全杀死,病人能够长期的生存。
  这种治疗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追加治疗,比如说病变有一点残留,我们追加一次治疗,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治疗效果。
(责任编辑:邵沛)
07-08-30 09:40·
07-08-30 09:39·
07-08-21 15:45·
07-08-10 08:04·
07-08-02 08:19·
07-07-27 18:25·
07-07-17 09:51·
07-07-17 09:45·
07-07-17 09:45·
06-11-28 17:42·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开拓进取 建国内一流肺癌介入诊疗中心
▲利用超声支气管镜为肺癌患者进行分期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称,肺癌是目前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仅2012年全球约新增180万患者并导致159万人死亡。中国约占其中的1/3,是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肺癌也是厦门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因此,加强肺癌的防治刻不容缓。肺癌发病呈年轻化、女性化趋势&&&&2001年,世界肺癌联盟为了呼吁各国重视肺癌的防治,把每年的11月定为“全球肺癌关注月”,本月是第15个肺癌关注月。&&&&近年来,厦门市呼吸中心收治的肺癌病人数持续上升,仅去年就收治肺癌病例数2000余例次,新发病例近700例,其中女性患者占1/4以上,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占一成多,较往年均有上升,肺癌的发病有年轻化、女性化的趋势,而早期诊断率仍然很低。&&&&早期肺癌根治率可达50%,而中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不到20%,因此提高肺癌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厦门市第二医院市呼吸中心主任柯明耀指出:“这就需要公众更多地掌握肺癌防治基本知识,提高肺癌早期筛查意识,掌握先进的筛查、诊断手段。对于40岁以上的嗜烟、有肺癌家族史及长期职业接触史的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针对性的体检,必要时要考虑做支气管镜检查。”&&&&肺癌的规范治疗就是要采取多学科联合、精准治疗原则,确保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早期肺癌完全治愈、晚期肺癌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远的将来可能成为现实。支气管镜提高肺癌早期确诊率&&&&年近60岁的李先生身体一向很好,近年来每年都进行健康体检。去年体检时,胸部CT发现了右上肺一个1cm左右的小结节,这让李先生感到害怕,坐卧不宁。李先生到多家医院咨询,并做了诸多检查,但医生依旧未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诊断。为明确诊断,李先生慕名来到位于集美的市呼吸中心,医生为其做了更为细致的支气管镜检查,通过超细支气管镜采用径向超声小探头,对右上肺小结节进行探查,明确病灶所在部位后,对病灶定向活检。活检病理结果确诊是早期肺原位癌,李先生随后及时做了肺癌根治手术,现在已恢复健康。&&&&柯明耀主任介绍,对于体检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影像学检查准确判定病灶的性质非常困难,确诊往往依赖活检标本的病理检查。近几年来开展的径向超声检查引导下的活检技术有望精准地找到肺部病灶,大大提高了肺周围结节的确诊率。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不远的将来,这种经支气管镜精准导航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早期肺癌的诊断,还可能用于早期肺癌的根治。准确诊断分期&确保肺癌规范化治疗&&&&泉州的王先生今年68岁,因“反复咳嗽半年”就诊外地某医院,做了胸部CT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左肺门肿块,左侧胸腔积液。医师高度怀疑是肺癌,但对于将要采取的诊疗措施,医生们意见各不相同,一时间老王一家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了。最终老王听取了市呼吸中心医生的意见,先搞清楚肺部病灶的性质,再决定用何种方式治疗。检查结果显示,胸膜、纵隔淋巴结均发现癌细胞,临床分期属于晚期肺腺癌,但存在EGFR敏感基因突变。因此,医生为老王制定了以分子靶向治疗为主的治疗计划。如今2年过去了,老王病灶一直控制良好,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据柯明耀主任介绍,肺癌准确的分期是制定多学科治疗原则的关键,但影像学检查判断分期的准确性差,现今,市呼吸中心在我省率先购置了先进的全套超声支气管镜系统以及内科胸腔镜。每年完成气道超声引导下各种穿刺活检600余例,内镜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近200例。介入治疗&提高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来自莆田的吴先生已82岁高龄,长期吸烟导致肺气肿,肺功能极差,一到冬天,走路都喘。去年5月,吴先生出现刺激性咳嗽,气喘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医院检查发现吴先生的右主支气管长了一个肿块,导致管腔严重狭窄,病人随时有窒息的风险。市呼吸中心医生立即通过支气管镜清除管腔内瘤体,解除气道梗阻。术后吴先生气喘立即缓解,生活能够自理,病理诊断为鳞癌。考虑到吴先生高龄、肺功能太差,无法行手术根治及外放疗,化疗风险也较大。因此,经征得家属同意后,医生为其放置了带有放射性粒子的气道支架进行内放疗。三个月后,取出支架,右主支气管病变消失,管腔基本恢复正常。&&&&柯明耀主任表示,像吴老先生这样存在基础慢性病的高龄肺癌病人并不少见,确诊时多数已不能承受手术、放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灵活应用支气管镜下介入技术,能够快速打通管腔,改善通气。此外,经支架捆绑放射性粒子腔内近距离放疗及气道腔内光动力治疗是市呼吸中心近年来开展的肺癌介入治疗新技术,可以持续杀灭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有望使肿瘤病灶得到长期控制。新突破不宜手术早期肺癌也有了根治的希望&&&&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矽肺等的患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由于肺功能差,即便是早期发现也常常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在以往,对这些因肺功能太差无法耐受常规治疗的肺癌患者,医生常束手无策。&&&&对那些由于肺功能极差或其他慢性严重疾病而无法实施手术或放疗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经皮穿刺介入治疗为此类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家住龙岩的老刘年轻时常年在矿山挖煤,长期的井下作业导致II期矽肺,肺功能越来越差,经常咳嗽、行走即感胸闷气喘。2013年老刘因咳喘加重到医院检查,胸部CT发现左肺下叶新发一个2cm结节,高度怀疑肺癌。老刘转院到市呼吸中心,医生为老刘做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腺癌。虽然老刘肺部肿块发现得较早而且没有转移扩散,可由于其患有矽肺,肺功能太差,根本无法承受手术或放疗。在与家属沟通后,医生为老刘做了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随访至今2年多,老刘的肺部病灶一直呈稳定状态。科室介绍市呼吸中心厚积薄发,更上一层楼&&&&厦门市呼吸中心(原鼓浪屿肺科)是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医学中心,2004年随医院搬迁到集美,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开拓进取,努力打造集手术、化放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微创介入诊疗于一体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作为闽西南最大的肺癌诊疗基地,厦门市呼吸中心更是以肺癌的介入诊疗闻名遐迩。目前中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一流的肺癌介入诊疗中心,肺癌介入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部分技术国内领先。全面开展了肺癌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经电子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气道支架置入,高频电刀、氩气刀、激光、微波等热消融,冷冻治疗,粒子近距离放疗,光动力治疗等),经皮穿刺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内放疗、微波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注药、血管支架植入)以及经内科胸腔镜治疗技术。每年为近千例肺癌患者完成各种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二医院杨伟群院长介绍,为了促进市呼吸中心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以及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市呼吸中心将在近期搬迁。搬迁后床位数增加到300余张,并成立独立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内镜诊疗部也将扩大到1200平方米,为国内综合医院最大,按不同标准配置普通支气管镜诊疗室、无痛支气管镜诊疗室、硬镜诊疗室、内科胸腔镜室。导报记者&李方芳&通讯员&李晓兰&文/图肺癌的介入治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肺癌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在血管造影机下,将导管从病人的股动脉,送入到肿瘤的供血动脉内(如肺癌的支气管动脉、肝癌的肝动脉等),给予化疗药物,使局部肿瘤组织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以期达到增加局部杀伤肿瘤的作用,随后必要时再给予栓塞剂,栓塞局部肿瘤的供血动脉,使肿瘤血供减少,有利于进一步控制肿瘤的生长。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专题推荐:
您的位置:
>> 中晚期中心型肺癌的介入治疗
中晚期中心型肺癌的介入治疗
&&& 中心型,以鳞癌常见,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高,尤其是高龄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一项疗效显著、微创、痛苦小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提倡。但因脊髓动脉常与肋间后动脉、支气管动脉共干,若注入造影剂浓度较高,剂量较大时会引起脊髓的损伤,造成肢体运动、感觉障碍,严重者造成截瘫,是严重的并发症。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使用造影剂和注入化疗药时,浓度不宜过高,尽量减少造影剂的用量。术后即时用β-七叶皂甙钠、甘露醇、复方注射液和地塞米松,以减轻或预防造影剂和化疗药引起的脊髓损伤。最好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伊索显、欧仍派克,可减少或避免脊髓损伤。
&&& 中晚期中心型肺癌手术无法切除,全身静脉化疗效果差,患者反应严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因化疗药物直接灌注到病灶,具有病灶部位药物浓度高,化疗效果显著,患者全身反应轻的优点。一部分进入体循环,对其他部位和血液中的细胞也具有化疗作用,为中晚期中心型肺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中晚期中心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以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减轻痛苦。有些由于病灶缩小,由不能手术转为可以手术。
&&& 3 讨论
&&& 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后第3天开始,患者咳痰为绛紫色血块,1周后逐渐变为粉红色血痰。于第17天复查x线胸片,肺门区软组织块影消失,气管、纵隔移位征象消失,肺不张征象明显好转。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1个月后行第2次灌注化疗,1例术后第3天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查体:左侧下肢感觉减弱。右侧下肢运动减弱,肌力3级。用甘露醇500 ml,β-七叶皂甙钠,地塞米松10 mg,复方注射液16 ml静滴。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能扶拐行走,3周后恢复正常。其余2例无不良反应,其中1例已随访4年,原病灶稳定,未发现复发及转移征象。典型病例影像学表现见图1、图2。
&&& 2 结果
&&& 1.2 方法 seldinger技术插管,于t5平面找到支气管动脉开口,经导管灌注5-fu 1000 mg,卡铂400 mg,表阿霉素60 mg,均稀释后经导管缓慢推注,最后再推注地塞米松10 mg,欧贝8 mg,拔管后压迫止血加压包扎。1个月后用相同的方法行第二次介入治疗。
&&&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56~62岁,平均59岁。均因程度不同的、咳血痰、胸闷、气短就诊。慢容,口唇、甲床轻微发绀。胸部正侧位片示右肺门巨大软组织块影1例,左肺门肿块2例,边缘不清,均有肺体积缩小,气管、纵隔移位等肺不张征象。x线平片和ct检查报告:右肺中心型肺癌1例,左肺中心型2例。病理活检报告小细胞癌2例,鳞癌1例。
&&& 1 资料与方法
&&& 我院2003年以来对3例中晚期中心型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均有明显效果,其中1例生存至今,复查病灶稳定。现报告如下。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型肺癌行支气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观察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果 中心型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后第17天复查胸片,原软组织块影明显减小,肺不张明显好转,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中心型晚期手术无法切除,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是继外科、内科之后的第三种治疗的新方法。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卷5期 临床影像
作者单位:730080 甘肃兰州,兰州市窑街煤电公司医院放射科
作者:毛效武,张国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癌介入治疗的副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