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渊深海阔象棋棋谱大全

> 《渊深海阔》的象棋心
《渊深海阔》的象棋心
&&&&&&作者:&&&&&&来源:
清代四大排局名谱分别为《心武残篇》,《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棋谱》和《渊深海阔》。其中的《渊深海阔》面世最晚,成就却最高。它共16册371局,原为手抄稿本。其中正局361局,补局5局。全部按双方子力分类介绍,十分利于参考查阅。该谱博采众家之长,网罗了诸多名家名局和民间佳作。其丰富和珍贵程度仅次于《闲情雅趣》,在清代则首屈一指。
该谱的编辑者为陈文乾,生平无所考。他在该书的凡例中阐明了自己编纂该书的动机和目的。“予性嗜博弈,每见世俗之人,尊高弈数而鄙下象棋,市叟村童居然从事,因其见卑识浅,不得其门而入,则不知象数之渊深。于是逐渐选择,辑得成势三百余局,其间变幻神奇,皆藏不测之机,命其名曰《渊深海阔》。辨明象棋之奥妙,胜于弈数之精微。夫弈数三百六十一子,宜其深矣,而象数仅止三十二子,具干变万化之动,岂常人所能测哉!”
陈文乾不仅是位象棋高手,也是一位对象棋有着深入了解和独特看法的评论家。在他看来象棋变化莫测,有如深远般莫测,大海般辽阔,因此把该书命名为《渊深海阔》。他十分厌恶“抬高围棋,轻视象棋”的这种思想。他的这段凡例虽然短小,但是从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对象棋深深的热爱。
《渊深海阔》现存于著名棋谱收藏家刘国斌老人手中。关于这本棋谱的流传也有着一段曲折动人的传奇。《渊深海阔》虽然诞生于清中期。但是由于只有极少的手抄本,所以当时流传的范围十分狭小。到了民国时期,更是难得一见,因此也愈发吸引人。1933年,华北棋界的老前辈钱梦吾先生意外的发现天津富豪李某藏有该书,但是李某出价太高,钱老无力购买。后来经过好有斡旋,李某同意以百枚银元作为抵押,允许钱梦吾借走看一个晚上。于是钱梦吾召集棋友数人,连夜敢抄,录下了其中的三篇序文以及棋谱百余篇,陆续发表在当时的各大报纸上。1964年,刘国斌偶然在琉璃厂的一家经营古籍的书摊上购得此书,次年由佟醒华抄录,钱吾梦鉴定补序。本来以为这本尘封了160年之久的古书可以得以出版发行,以滋天下爱棋者,但是文革的风雨打破了人们的期待,由于怀疑棋谱的数字为联络密码,因此该书被查抄。文革结束后,才物归原主。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曲曲折折,这本棋谱才得以出现在今天的图书市场上。下面就用该书序言中的陈文乾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这段话不仅体现了作者本人对象棋的一颗赤子之心,同样试用于在这一百多年间为《渊深海阔》能够得见天日所有做出不懈努力的一代又一代棋人。“予年三十即有局外之想,于闲暇之时,辑得象棋成势三百余局,汇为一册。期间变化之机,悉与世事相等,是予之心虽入于局中,而予之体,则立与局外,后人见此,而刊以公世,亦予之同志也,谨述己意以识之。”&|&&|&&|&&|&&|&&|&&|&&|&&|&&|&&|&&|&&|&
古谱残局 >> &&&&&&&&&&&&&&&&&&&&&&&&&&&&&&&&&&&&&&&&&&&&&
位置:&&&&&&&&&&&&&&&&&正文
第296局&焚山觅介
更新时间:&&&浏览次数:&&&
<iframe src="/DhtmlXQ_www_dpxq_com/DhtmlXQ_www_dpxq_com.htm"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width="500" height="35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name='NoFile_[DhtmlXQiFrame]
[DhtmlXQ_title]第296局 焚山觅介[/DhtmlXQ_title][DhtmlXQ_binit]9999[/DhtmlXQ_binit][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_0_7_1][/DhtmlXQ_move_0_7_1]
上局棋谱:
下局棋谱:
&相关棋谱:
&↓↓最新下载↓↓&|&&|&&|&&|&&|&&|&&|&&|&&|&&|&&|&&|&&|&
象棋资料 >> &&&&&&&&&&&&&
位置:&&&&&&&&&&&&&&&&&正文
《渊深海阔》象棋谱
更新时间:&&&浏览次数:&&&
《渊深海阔》,清陈文乾编。成书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六卷,共三百七十一局。整理汇编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残局、排局名作。如《七星》、《跨海征东》等。
  《渊深海阔》收录有下法深奥、变化繁多的大型江湖名局,也有短小精妙、简洁精悍的小型排局,收录了清朝四大残排局谱:《韬略元机》、《心武残编》、《百局象棋谱》、《竹香斋》,及明代《适闲雅趣》、《橘中秘》等名局,并加以诠正改良。收录较全,并按双方子力分类介绍,以利于参考查阅。原谱手抄本,现为北京刘国斌所藏有。
因编作著家贫遂无法印行。1933年,天津象棋名家钱梦吾在某富商处意外见到此谱的手抄本,如获至宝,但因拥有者索价过高,只能借见看一夕。钱先生约几好友连夜抄录仅抄得百余局。后登至报纸,使得此谱名声广为人知。
  1964年,棋谱收藏家刘国斌在北京琉璃厂寻得此手抄谱,并由当时仍在世的钱先生确认无误。在文化大革命时此谱被疑为密码本而被没收,险遭不测,所幸文革后仍物归原主刘先生手中,之后20世纪80年代才加以印行。
  在中国象棋界,提起《渊深海阔》几乎无人不知。这部棋谱的作者陈文乾,广泛采集古代排局精华、民间佳构和江湖名局,历时17年,于1808年手工抄写完成了这部多达16册的巨著。全书16卷371局,数量为四大名谱之首,但作者苦于家贫,无力刊印,只有孤本流传于世。自从成书后至今近200年里,这部手稿经历了曲折的流传过程,目前这部手稿在我国象棋名家刘国斌先生家里完好地保存着。
  《渊深海阔》成书100年以后,在江湖上渐渐归于沉寂,许多棋手梦寐以求。1933年这部书才突然出现。这一年,原在《天津商报》主编象棋专栏的华北棋界领军人物钱梦吾意外得知,天津巨绅李某手中有一部棋谱叫《渊深海阔》。此前他并没有听说过此书,但凭着棋手的敏感和报人的好奇心,他找到了李某,提出在商报披露棋谱的内容,被李某断然拒绝。他又提出刊印此书也被拒绝。于是,他提出购买此书,李某开价8000块“袁大头”(在当时相当于3500袋名牌洋面粉的价钱)。钱梦吾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作罢。事已至此,钱梦吾仍不死心,他找到朋友从中斡旋,李某答应以100块银圆作抵押,借钱梦吾看一夜。钱梦吾借书在手,立即请来两三个棋友,连夜赶抄,由于篇幅太大,他们从当晚7时抄到次日上午11时,只抄完了3篇序文和100多幅棋图。此后,钱梦吾将抄写的棋谱,加上自己的创作和各地棋手的投稿,统统当作《渊深海阔》的棋局在报刊上陆续发表,一时间《渊深海阔》名声大噪。后来,有多种手抄本在江湖上流传,难辨真伪。以至于1957年12月,杨官麟、屠景明等象棋大师主编的《中国象棋谱》在序言中也仅仅提及书名,不敢冒然断定是否真有《渊深海阔》这部书存在。
  然而,慕名寻宝者并没有停下他们搜寻的脚步。在隐没31年后,这部奇书再度露出她神秘的面容,而这一次机遇,被刘国斌抓住了。
  号下午,刘国斌像寻常一样去琉璃厂找书,看到位于这里的中国书店正在搞珍善本书籍的展览会,没有证明,不让进门。爱好收藏的他找到熟识的骆竹君先生,问骆先生道:“有没有棋谱啊?”骆回答:“还真有一套。”刘国斌接着问:“是什么书啊?” 骆回答:“平常的棋谱我都知道,但这套书呢,我没见过,叫什么宽什么阔。”刘国斌立刻意识到:“《渊深海阔》吧?”骆先生一点头:“对,就是这名!”他说:“您应该让我进去,我就好这个!”最后总算进去了。在展览室的玻璃柜里,灯光下,一套16册,正是《渊深海阔》,这时候,站在一边的刘国斌的心咚咚咚跳得快了。他赶紧问骆先生:“这个您卖不卖啊?”骆回答:“真是要卖,也得等展览完了之后才卖,但这个书啊,也不能卖了,因为已经被上海图书馆预定了,你只能看看。”刘国斌央求道:“别介,我经常收棋谱,您是知道的,这部书到了上海图书馆就出不来了。”   
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宝物,刘国斌岂能放过?最后刘国斌收藏棋谱的诚意打动了店方,店方同意卖给他。当时的价钱是两块钱一本,16本总共32块钱。不巧的是那天是月底,刘国斌囊中羞涩,拿不出这些钱来,但又不敢撒手,要是等第二天凑够钱再来,没了怎么办!刘国斌转念一想,自己手上戴着一块瑞士菊花手表,当时大概值300块钱左右,给当了吧。
  刘国斌急忙赶到位于西单绒线胡同口的一家信托公司,把手表摘了下来:“您看这个值多少钱?”店员回答:“要是当的话,抵押搁这儿,就是我们代卖,值200多块钱吧。”他说:“不行,我现在需要钱呢。”店员又说:“您要现金的话,那吃亏就大了,120块钱,就卖给我们。”他想了想:那也得要啊。吃亏,那些钱将来可以找回来,这个东西错过了就完了。“行,就120吧。”拿到钱以后,他赶紧回到琉璃厂,终于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宝贝。这套书到手后,刘国斌激动不已,但苦于不能辨别真伪,于是辗转请钱梦吾先生掌眼。钱先生一看,当时就断定:这就是他当年抄写的那一部。
  这部书到了刘国斌的手中,京城的棋友非常振奋,佟醒华先生也专程借书抄写,据刘国斌回忆,佟抄写十分认真,字体和纸张都试图与原书保持一致,到1966年3月左右,他已经抄了5册多,可正在这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渊深海阔》也在禁书之列。
  1966年8月下旬,刚被抄过家的刘国斌和夫人汪嫒香心里惦记着这部书。一天刘氏夫妇来到大栅栏炭儿胡同,想探望一下佟醒华。没料到,佟家也被抄了个底朝天,当抄到《渊深海阔》时,佟冒着危险反复说:“这书是我向朋友借的,我答应还他。做人得有信用,我要还人家。”十分幸运的是,红卫兵看他苦苦哀求,放过了这部书。此后,佟醒华被赶出北京,流浪外地。大半年后,他悄悄回到北京,将书交给刘家的保姆,这部书才又回到了刘国斌的手中。
  棋谱回到刘家并不意味着就此得到安宁。1968年6月,刘当时所在单位的造反派到刘家两次抄家,卷走了所有的书籍、三千张珍贵的唱片,连被子、棉衣也都拿走了。书、唱片被放进锅炉烧了,刘国斌被当作特务关进牛棚。
  刘被当作特务的直接证据便是《渊深海阔》。因为曾经有一部电影里特务用弹钢琴曲作为联系的密码,于是有人也将这部棋谱联想为特务密码,后来又请来了公安局两位密码专家对他进行盘查。可能经密码专家确认那不是密码,1969年春,刘国斌被放了出来,结论是:“经过反复内查外调,尚未查出刘国斌的历史问题和特务问题”。刘国斌说:“《渊深海阔》得以保存,幸亏被当作特务密码,否则早进了锅炉了。”
  1969年春,刘国斌被放出来后,造反派也将《渊深海阔》还给了他。作为棋谱的收藏者,刘并非将之束之高阁,据为己有。他一直忘不了陈文乾的述意,希望这部书能够造福中国象棋事业。在棋谱收藏界有“北刘南杨”的说法。刘即刘国斌,杨即上海的杨明忠。杨曾参与主编过多部棋谱。1970年,刘国斌托上海籍的围棋国手华以刚把书带给杨明忠看。杨一见《渊深海阔》便爱不释手,马上发动上海的棋友合力抄录,一天抄一本,16本,抄了16天。80年代初,刘又将棋谱借给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象棋领队邬增全看,邬油印了几百册,散发棋友。1984年,刘主持“七星杯”国际中国象棋大赛,其间主办了一次棋谱展览,《渊深海阔》首次被公开展出。
  1984年7月,北京晚报和象棋报相继报道了刘国斌收藏棋谱的消息,《渊深海阔》一下子闻名全国。许多棋迷给他来信,希望这部书能够尽快出版。其实,他也早有这个打算,但古谱里面有些招法尚需修订和完善。从1986年起,刘国斌和安徽棋手朱宝位两位专家,经过三年的整理和诠注,于1988年11月由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了2万套棋谱。这部奇书终于在成书180年以后,展现在广大象棋爱好者面前。
上局棋谱: 下局棋谱:
&相关棋谱:
&相关下载:&|&&|&&|&&|&&|&&|&&|&&|&&|&&|&&|&&|&&|&
古谱残局 >> &&&&&&&&&&&&&&&&&&&&&&&&&&&&&&&&&&&&&&&&&&&&&
位置:&&&&&&&&&&&&&&&&&正文
第198局&一矢双雕
更新时间:&&&浏览次数:&&&
<iframe src="/DhtmlXQ_www_dpxq_com/DhtmlXQ_www_dpxq_com.htm"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width="500" height="35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name='NoFile_[DhtmlXQiFrame]
[DhtmlXQ_title]第198局 一矢双雕[/DhtmlXQ_title][DhtmlXQ_binit]9999[/DhtmlXQ_binit][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
上局棋谱:
下局棋谱:
&相关棋谱:
&↓↓最新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棋谱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