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F,Cl,Br,I氮的气态氢化物物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

例谈人教版《必修二》中的高频考点(一)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例谈人教版《必修二》中的高频考点(一)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
【字体: 】
例谈人教版《必修二》中的高频考点(一)
&&&&&&&&&&&&&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点有:
1.原子结构与各微粒间的关系,同位素、核素的概念及性质。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3.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的判断及化合物类型的判断。
4.依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进行元素推断及性质推断。该考点内容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紧密联系,规律性强,命题空间广阔,题型灵活多变,预计今后的高考将会稳中有变,仍为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定性分析及推断。
题型一: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同位素、核素的考查往往以新发现的核素、新物质为载体,结合最新发生的重大国际、国内事件进行命题,同时会兼顾考查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或原子结构的知识,这类题目一般起点较高,但落点很低,属于基础类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看清题意,区分概念。如
(1)核素可用X(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来表示,一种核素就是一种原子。
(2)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的相互称谓,不指具体原子,H是一种核素,但不能说H是同位素。
(4)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所以核素的种类比元素的种类多。
(5)明确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区别: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同一元素不同单质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例1](2013?全国大纲卷)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概念与理论的理解能力。由于12C18O和14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体积相等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不等,因此密度不等,所以A项错误;1个12C18O分子中有16个中子,1个14N2分子中有14个中子,二者均为双原子分子,原子数相等,即分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所以B项错误;12C18O和14N2均为14电子分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相等,所具有的电子数相等,所以C项正确;每个12C18O和14N2分子内均有14个质子,由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等质量的两种分子所具有的质子数不等,所以D项错误。答案:C。
题型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中存在同主族与同周期两种递变规律,对这些规律的应用构成了这部分内容的题型,主要包括:
(1)元素位置、元素种类、元素原子或离子结构、性质的推断。
(2)元素原子、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3)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4)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比较。
(5)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碱性强弱的比较。
解题时一般先依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再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解题时应注意: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二性”:
(1)氧化性和还原性:①同周期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至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如:Si&P&S&Cl2;F2&Cl2&Br2&I2。②同主族相同价态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如:Li+&Na+&K+&Rb+&Cs+。③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至下金属还原性逐渐增强。如:Na&Mg&Al;Li&Na&K&Rb&Cs。④同主族相同价态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从上至下逐渐增强。如:F-&Cl-&Br-&I-。⑤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至下逐渐增强。如:H2S&HCl,HF&HCl&HBr&HI。
(2)酸性和碱性:①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如碱性:NaOH&Mg(OH)2&Al(OH)3;酸性:HClO4&HBrO4&HIO4。②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含氧酸,一般是形成该酸的中心元素的价态越高,酸性越强。如:H2SO4&H2SO3。
[例2](2013?山东高考)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意可知,W是N元素,X是O元素,Y是S元素,Z是Cl元素。H2S的稳定性小于H2O的稳定性,也小于HCl的稳定性,A项正确;HClO的酸性弱于H2SO4的酸性,B项错误;S2-的还原性大于O2-的,C项错误;Cl2和H2O反应时,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项错误。答案:A。
题型三: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以新型物质的分子结构为载体,考查化学键的知识,是目前高考命题的一种形式。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2)化合物类型的判断。
(3)电子式的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的过程。
(4)10电子、18电子等微粒的判断。
解题时应注意:
(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简单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如MgO、NaCl等。复杂离子(原子团)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如(NH4)2SO4、NH4NO3、Na2CO3等。
(2)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这是因为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没有带电荷的阴、阳离子,如HCl、CH4等。
(3)在非金属单质中(除稀有气体分子外)只有共价键,如Cl2、O2等。
(4)构成稀有气体的分子为单原子分子,单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5)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也可以形成离子键,如NH4Cl中的NH与Cl-。
(6)若10电子的微粒间存在如下反应:,则该反应一定为:NH+OH-NH3↑+H2O。
[例3](2012?江苏高考)[双选题]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弱
C.化合物YX、ZX2、WX3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rX
解析:根据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可推出X为O;Y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且原子序数比X的大,则Y为Mg;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则Z为Si,W与X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比X的大,则W为S。A项,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正确;B项,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B错;C项,MgO中是离子键,SiO2中是共价键,SO3中是共价键,C错;D项,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D正确。答案:AD。
题型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推断
依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对元素进行推断。一般是给出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间的关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信息。题目往往限定为短周期元素或前20号元素,从而缩小了推断的范围。然后根据同一主族,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断元素的性质。
解题时应注意:
(1)推测元素及其单质或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首先要推断出该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等进行下一步推断,其基本思路如下:
(2)元素推断一般考查的范围:
①第一周期:H。②第二周期:Li、C、N、O、F。③第三周期:Na、Mg、Al、Si、P、S、Cl。④第四周期:K、Ca、Fe。
[例4](2012?新课标全国卷)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解析:首先推断出W、X、Y、Z四种元素分别是H、C、N或O、Ne。选项A,C的原子半径大于O或N的原子半径,错误;选项B,四种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5+8=18或1+4+6+8=19,错误;选项C,H与O可形成化合物H2O2,其中含有H―O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H与N可形成化合物N2H4,其中含有N―H极性键和N―N非极性键,正确;选项D,C与H可组成很多固态烃类化合物,其沸点都高于H2O或NH3的沸点,错误。答案:C。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校长:潘元生┋ 邮编:341000& ┋ 电话: 传真: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赣ICP065319号┋&地址:赣州市青年路30号┋&网站技术支持:三中科研处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沸点:HF&HCl&HBr&HI②离子还原性:S2-&Cl-&Br-&I-③酸性:HClO4&HBrO4&HIO4④金属性:K&Na&Mg&Al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⑥半径:O2-&F-&Na+&Mg2+.A. ①②③B.
③④⑤⑥C.
①③④⑤⑥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①HF中含氢键,沸点最高,其它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则沸点为HF&HI&HBr&HCl,故错误;②元素的非金属性Cl&Br&I&S,对应离子还原性S2-&I-&Br-&Cl-,故错误;③非金属性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酸性:HClO4&HBrO4&HIO4,故正确;④同主族行上到下,金属性增强:K&N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即Na&Mg&Al,即金属性:K&Na&Mg&Al,故正确;⑤元素的非金属性F&Cl&S,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故正确;⑥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一样,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即O2-&F-&Na+&Mg2+,故正确.故选B.
为您推荐:
①HF中含氢键,沸点最高,其它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还原性越弱;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④根据元素周期律确定金属的活泼性;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⑥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一样,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本题考点: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元素非金属性、非金属性、沸点,微粒半径大小、氢化物稳定性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难度中等,学习中注意积累.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酸性:HClO4>HBrO4>HIO4B. 碱性:Ba(OH)2>Ca(OH)2>Mg(OH)2C. 稳定性:HCl>H2S>PH3D. 还原性:F->Cl->Br-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A.非金属性Cl>Br>I,对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为HClO4>HBrO4>HIO4,故A正确;B.金属性为Ba>Ca>Ba,则对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为Ba(OH)2>Ca(OH)2>Mg(OH)2,故B正确;C.非金属性Cl>S>P,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Cl>H2S>PH3,故C正确;D.非金属性F>Cl>Br,对应离子的还原性为F-<Cl-<Br-,故D错误;故选D.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金属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C.非金属性越强,则气态氢化物越稳定;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本题考点: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熟悉金属性、非金属的比较方法即可解答,注意规律性知识的总结,题目难度不大.
扫描下载二维码F.Cl.Br.I电负性逐渐减小,HCl.HBr.HI酸性却逐渐增大,为什么?
F.Cl.Br.I电负性逐渐减小,HCl.HBr.HI酸性却逐渐增大,为什么?需要依据,
F.Cl.Br.I电负性逐渐减小,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但氢化物酸性却是增强的.可以这么理HF.HCl.HBr.HI中键长不断增大,键能不断减小,所以键的稳定性减弱,易断裂,即在水中易电离,酸性逐渐增大.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F.Cl.Br.I电负性逐渐减小,HCl.HBr.HI酸性却逐渐增大,为什么?》相关的作业问题
用非金属性来比较酸的强弱是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就必须是含氧酸,而F无正价,自然不能这么比较.
F,Cl,Br,I 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减弱是因为F,Cl,Br,I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同理,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减弱,即氢原子与F,Cl,Br,I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逐渐减弱,当它们遇到同体积的水时,共价键越弱就越容易电离产生氢离子,电离出的氢离子就越多,溶液的酸性就越强.
可以,卤族元素的热稳定性遵守正常规律.热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指分子受热后是否分解.决定于该分子中的化学键的强度,化学键越强,该分子就越不容易被破坏,也就是越稳定.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一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F>Cl>Br>I单质活泼性(氧化性):F2>Cl2>Br2>I2得电子能力:F>Cl>Br>I还原性(金属性、失电子能力):F<Cl<Br<I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卤离子还原性:F-<Cl-<Br-<I-溴的萃取:四氯化碳:上层水层,颜色:接近无色.下层四氯化碳层,颜色:橙红色.苯:上层苯
F2 + H2 ==暗处混合== 2 HF(放热反应)Cl2 + H2 ==点燃或光照== 2 HCl(放热反应)Br2 + H2 ==△== 2 HBr(放热反应)I2 + H2 ==△ 可逆== 2 HI (吸热反应)2 F2 + 2 H2O = 4 HF + O2 (放热反应)Cl2 + H2O ==可逆== H
你提这些问题,说明你化学没有入门.第一问 酸性 HI Hbr HCl Hf 酸性依次减弱 其中前三个是强酸 HF是弱酸,因为有氢键的影响二问 氧化性 F2 CL2 BR2 I2 依次减弱 三问 由于卤单质的氧化性较强 卤族离子的氧化性 都很弱 非要问的话 I- BR- CL- F- 依次减弱 四 没什么规律可言 你记住
你的那个反应方程式也不能说错在低温下,比如F2与冰反应,的确可以发生这个反应F2+H2O=HF+HFO 但此时,HFO中,F依然为负一价,O可看作0价普通条件下反应为F2+2H2O=2HF+O2主要因为HFO非常容易分解,只有低温下能存在F2能在水中置换出氧气Cl2+H2O=HCl+HClO属于歧化反应Br2/I2/A
F,Cl,Br,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可根据其单质的得电子能力来判断,F2最容易,Cl2次之,然后是Br2,最差的是I2.因此阴离子失电子的能力为I,Br,CL,F)其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如此.因为氢化物的还原性即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卤化氢参加反应的是卤素离子),原理同上
还原性与氧化性相反,你可以先判断出这几种的氧化性是F>Cl>Br>Fe3+>I.所以这几种离子的还原性就为I->Fe2+>Br->Cl->F-.希望你能满意
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还原性越来越强,金属性也越来越强,因此,非金属性越来越弱
Br溶于CCl4是黄色,I是紫色,F很特殊所以高中不考虑它和谁置换,
F2剧烈反应,生成的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l2 Br2 I2反应都没大有什么现象,Cl2的溶液时浅绿色Br2的溶液是橙色,I2的溶液时褐色
K是碱金属,CL和Br是卤族元素.分别与水反应,证明K最活泼.氯气与KBr反应生Br2说明cl活泼
Br2在水中是黄---橙.在苯汽油中是橙---橙红.在CCL4中是橙--橙红.I2在水中是深红---褐.在苯汽油中是浅紫---紫红.在CCL4中是紫--深紫.I2在汽油和四氯化碳中均为紫色至浅紫色,在酒精中则为深褐色.
还原性:对于金属:K > Ba > Ca > Na > Mg > Al > Zn > Fe > Sn > Pb > H > Cu > Hg > Ag > Pt > Au 对于离子:S2- > SO3^2- > I- > Fe2+ > Br- > Cl- 氧化性:对于金属离子:Ag+ > Hg2+ > Cu2+ > H+
取代1个氢原子有CH3F,CH3Cl,CH3Br,CH3I四种;取代2个氢原子有CH2F2,CH2FCl,CH2Cl2,CH2ClBr等10种;同理,3个氢原子被取代有20种产物,4个氢原子都被取代有35种产物.一共是69种不同的卤代烃.
因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越来越弱,所以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弱.
2F2 + 2H2O = O2 + 4HF F Cl Br I At的金属性越来越强 所以F的氧化性最强 能够氧化水中的氧 而且与其它四个元素的单质与水的反应规律不同
F2 氟+ 2 NaCl = Cl2氯 + 2 NaF,证明氧化性 F2氟>Cl2氯,Cl2氯 + 2 NaBr = Br2溴 + 2 NaCl,证明氧化性 Cl2氯>Br2溴,Br2溴 + 2 KI = I2 碘+ 2 KBr,证明氧化性 Br2溴>I2碘,综上,可以证明氧化性 F2氟>Cl2氯>Br2溴>I2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氮的气态氢化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