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卷和沙尘暴撞一起和气旋活动有关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3.2.4锋面与气旋.ppt 5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3.2.4锋面与气旋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二、气旋与反气旋 典例剖析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
  )  A.副极地低压带??? ?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 ?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 系统是 (  )
A.反气旋、冷锋 ??? ? B.反气旋、暖锋?? ?
C.气旋、冷锋 ????
D.气旋、暖锋 分析:
第2题,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沙尘暴与快行冷锋活动有关(风大)。 B C
下图是某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
典例剖析 分析:
二、气旋与反气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 第3题,图中的影像呈现为逆时针旋转上升气旋活动影像,且为气旋活动中心,沙尘由陆地逐渐上升到空中。 A 【典题导入】 2.(2013·烟台期中)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 (  )。
A.南半球,气旋
B.南半球,反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气旋 (2)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 (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流运动方向是从四周向中心逆时针方向辐合,应该是北半球的气旋。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天气系统东部吹东南风。 答案 (1)D (2)C 【对点直测】 2.(2013·南宁模拟)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锋线,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  )。 A.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暖锋 (2)图中各点天气状况可能处于阴雨天气的是
(  )。 A.①④⑤
D.②③ 解析 第(1)题,因为只有低压槽部位才能出现锋面,则依据虚线M、N为锋线,可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为低压中心,即锋面气旋;图中显示①处为西北风、②处为西南风、③处为西南风、④处为东北风,即气流呈逆时针运动,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故A选项正确。第(2)题,锋面降水多位于冷气团一侧,由于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则①④位于冷气团一侧而多雨;低压中心⑤因气流上升运动而多阴雨天气。故选A。 答案 (1)A (2)A 锋面气旋的判读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 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 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 如图中的M、N线 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1)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2)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3.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误区点拨:锋面的形成原则 在水平气压场中,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中心(气旋)周围,而不会形成于高压中心(反气旋)周围,是因为低压中心周围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冷、暖气团可以在低压槽线处相遇,形成锋面。反气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锋面,是因为反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辐散,冷暖气团不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 【例】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天气系统的是 (  )。
(2)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审答流程】(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答案 (1)B (2)D 难点:动态大气运动过程 考察点:风向、风速、气温的变化
答题技巧:不移系统移城市 考向一 锋面与天气(5年7考) (2012·大纲全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解析北方沙尘天气:覆盖范围广 影响时段集中-沙尘天气 低车速 气旋活动 年代际 大气扩散-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解析北方沙尘天气:覆盖范围广 影响时段集中
原标题:解析北方沙尘天气:覆盖范围广 影响时段集中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3月26日至28日,北方遭遇大范围沙尘天气,呈现覆盖范围广、影响时段集中、空气污染程度重等特点。  据悉,3月26日至28日,北方地区出现今年以来第四次沙尘天气,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及东北地区先后出现扬沙或浮尘,并出现5~7级风,阵风达8~9级。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局地出现沙尘暴,最低能见度不足400米。  此次沙尘天气具有覆盖范围广、影响时段集中、空气污染程度重等特点。  ――覆盖范围广:目前足迹已遍布包括新疆南疆、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影响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  ――影响时段集中:此次大范围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27日下午至28日上午,北京地区主要出现在28日早晨至白天。  ――空气污染程度重:此次沙尘天气强度大,造成多地空气质量爆表。据环境观测资料显示,内蒙古、京津冀等地PM10峰值浓度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地区从5时至7时PM10小时浓度瞬间由282微克/立方米飙升到接近2000微克/立方米,定陵达3157微克/立方米,同时,北京大部PM2.5峰值浓度为180~335微克/立方米,出现混合型严重污染。  预计,随着影响系统气旋东移,28日夜间开始,上述地区沙尘天气逐渐减弱,其中,北京由于大气扩散条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预计28日至29日两天仍会受浮尘影响,28日夜间起逐渐减弱。  另外,截至目前,今年北方地区已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略少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次数(4.4次),与去年同期持平(4次)。北京地区出现沙尘次数1次,较近十年同期平均次数(0.1次)偏多。  此次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  3月以来中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其中内蒙古中部及华北等地降水偏少3-8成,气温偏高2-6℃,加之北方地区地表土壤已基本解冻,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沙尘天气的生成。而且本次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气旋发展强盛,从蒙古国起源的沙尘天气,随气旋东移发展携带上游的沙尘一路向西影响到京津冀及东北地区。  根据北京观象台沙尘资料统计分析: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沙尘最严重,春季沙尘日数平均多达26天;60年代至80年代,沙尘日数有所下降,在10~20天之间波动;90年代以后至21世纪初,沙尘日数明显下降,在5~7天左右;2010年以后(2011年-2017年)平均沙尘日数在3天左右。  从气候变化趋势看,目前北京沙尘天气处于年代际偏少的背景下,但春季为沙尘天气多发季节,部分时段仍有可能出现较重沙尘天气。  未来天气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未来10天,冷空气和气旋活动较为活跃,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多扬沙或浮尘天气,局地有沙尘暴。其中3月29日至31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甘肃西部、宁夏中北部、陕西北部等地将有浮尘或扬沙天气,内蒙古西部、新疆南疆盆地、甘肃西部部分地区有沙尘暴。4月2日至3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及华北北部等地还有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预计4月份,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明显阶段性变化特征,上旬北方地区冷空气活跃,沙尘的动力输送条件较好,华北地区出现沙尘天气的可能性大;中、下旬北方冷空气势力转弱,不利于华北地区出现沙尘天气。  关注与建议  未来几天,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甘肃西部、宁夏中北部、陕西北部等地仍有浮尘或扬沙天气,公众需注意及时关闭门窗,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并尽量减少外出。外出需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行走时远离高层建筑、广告牌等谨防高空坠物。沙尘天气能见度较低,开车出行的公众需放低车速谨慎驾驶。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解析北方沙尘天气:覆盖范围广 影响时段集中
日 15: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解析北方沙尘天气:覆盖范围广 影响时段集中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3月26日至28日,北方遭遇大范围沙尘天气,呈现覆盖范围广、影响时段集中、空气污染程度重等特点。  据悉,3月26日至28日,北方地区出现今年以来第四次沙尘天气,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及东北地区先后出现扬沙或浮尘,并出现5~7级风,阵风达8~9级。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局地出现沙尘暴,最低能见度不足400米。  此次沙尘天气具有覆盖范围广、影响时段集中、空气污染程度重等特点。  ――覆盖范围广:目前足迹已遍布包括新疆南疆、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影响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  ――影响时段集中:此次大范围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27日下午至28日上午,北京地区主要出现在28日早晨至白天。  ――空气污染程度重:此次沙尘天气强度大,造成多地空气质量爆表。据环境观测资料显示,内蒙古、京津冀等地PM10峰值浓度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地区从5时至7时PM10小时浓度瞬间由282微克/立方米飙升到接近2000微克/立方米,定陵达3157微克/立方米,同时,北京大部PM2.5峰值浓度为180~335微克/立方米,出现混合型严重污染。  预计,随着影响系统气旋东移,28日夜间开始,上述地区沙尘天气逐渐减弱,其中,北京由于大气扩散条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预计28日至29日两天仍会受浮尘影响,28日夜间起逐渐减弱。  另外,截至目前,今年北方地区已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略少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次数(4.4次),与去年同期持平(4次)。北京地区出现沙尘次数1次,较近十年同期平均次数(0.1次)偏多。  此次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  3月以来中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其中内蒙古中部及华北等地降水偏少3-8成,气温偏高2-6℃,加之北方地区地表土壤已基本解冻,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沙尘天气的生成。而且本次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气旋发展强盛,从蒙古国起源的沙尘天气,随气旋东移发展携带上游的沙尘一路向西影响到京津冀及东北地区。  根据北京观象台沙尘资料统计分析: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沙尘最严重,春季沙尘日数平均多达26天;60年代至80年代,沙尘日数有所下降,在10~20天之间波动;90年代以后至21世纪初,沙尘日数明显下降,在5~7天左右;2010年以后(2011年-2017年)平均沙尘日数在3天左右。  从气候变化趋势看,目前北京沙尘天气处于年代际偏少的背景下,但春季为沙尘天气多发季节,部分时段仍有可能出现较重沙尘天气。  未来天气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未来10天,冷空气和气旋活动较为活跃,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多扬沙或浮尘天气,局地有沙尘暴。其中3月29日至31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甘肃西部、宁夏中北部、陕西北部等地将有浮尘或扬沙天气,内蒙古西部、新疆南疆盆地、甘肃西部部分地区有沙尘暴。4月2日至3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及华北北部等地还有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预计4月份,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明显阶段性变化特征,上旬北方地区冷空气活跃,沙尘的动力输送条件较好,华北地区出现沙尘天气的可能性大;中、下旬北方冷空气势力转弱,不利于华北地区出现沙尘天气。  关注与建议  未来几天,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甘肃西部、宁夏中北部、陕西北部等地仍有浮尘或扬沙天气,公众需注意及时关闭门窗,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并尽量减少外出。外出需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行走时远离高层建筑、广告牌等谨防高空坠物。沙尘天气能见度较低,开车出行的公众需放低车速谨慎驾驶。虽然今春的沙尘暴已渐行渐远,但与沙尘暴有关的许多疑问却未“尘埃落定”
专家会诊:今年沙尘暴为何如此之凶?
本报记者&&赵永新&&刘&&毅
】【】【】【】【】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到阿拉善左旗的公路上刮起沙尘暴。新华社记者 李
  土墙、沙路和毛驴,这就是沙源地小居民盛刚才的生活。  章
&&&&在甘肃省民勤县,人们至今还能在消失的青土湖中找到贝壳。  章
  初夏的微风并没有把人们对沙尘暴的印象吹散,
沙尘造成的种种“不爽”让大家记忆犹新,有关沙尘暴的诸多疑问仍未“尘埃落定”。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官员,请他们对沙尘暴进行会诊。
  受访专家DD
  张小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主任
  杨维西: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总工程师
  陈广庭: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高焕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宗锦耀: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
  蒋高明: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科学家
  沙尘暴来势汹汹,与生态环境变化有无直接联系?
  一方认为:天气和气候是主导因素;另一方认为:生态恶化罪责难逃
  据中央气象台介绍:截至5月24日,今年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7次沙尘天气过程,按强度分类,其中强沙尘暴5次、沙尘暴5次、扬沙7次,可能是近7年来沙尘天气的第二个严重年份。
  张小曳认为,今年沙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今春蒙古气旋活动频繁,且亚洲沙尘暴源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D3摄氏度、降水偏少五至八成,部分地区偏少八成以上,导致沙尘源区(特别是北京北方的源区)表土含水量下降明显。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天气和气候因素主导了亚洲沙尘暴的发生。我国部分地区有所发展的沙漠化过程虽对沙尘暴有所贡献,但它不是沙尘暴发生的控制性因素,不应夸大沙化土地对沙尘暴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到2000年,沙尘暴呈现为3D5年波动、总体下降的趋势。1960D1979年间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强度要高于1980D2000年的平均水平。2001和2002年是沙尘暴的多发年,2003D2005年沙尘暴显著减少,2006年又有所增加。这种沙尘暴的长期变化趋势,与沙尘暴源区春季地表累积风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杨维西也持相同观点。他给出了两组数据。一组是:1954D2004年的51年间,我国北方地区年均发生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呈减少趋势,由20世纪的50D60年代每年19.43天减少为90年代的7.39天;而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年均扩展速度则逐年增加,由50D60年代的年均1560平方公里扩展到90年代末期的3436平方公里。两相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沙尘暴天气与土地沙化扩展没有必然的联系。他认为,决定我国境内沙尘暴格局与趋势的主要区域是荒漠地带,而不是干旱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和草原带。
  他同时认为,近几年“人努力、天帮忙”,北方荒漠化的情况与90年代末相比,是趋于好转的;国家林业局2005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沙化土地由90年代末的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38平方公里。所以,不能说今年沙尘暴天气偏多是生态恶化的必然结果。
  对此,参与国家“沙漠化”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的陈广庭认为,“风沙风沙”,一个巴掌拍不响,沙尘暴天气是风与沙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有风无沙或有沙无风,都不会产生沙尘暴。因此,不能因为50多年来沙尘暴天气呈下降趋势,就认为沙尘暴天气与土地沙化没有直接联系。
  对于近年来荒漠化由扩展转为减少的说法,陈广庭并不认同:短短四五年时间,北方的沙化面积就来了个“急转弯”,让人难以相信。他说,不能笼统地讲北方地区土地沙化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应该分地区具体而论。自2000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牧措施的推行和降水偏多的影响,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的植被在恢复,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在广大草原地区,由于超载过牧、开垦和开矿等人为因素,其生态状况是持续恶化的;在包括甘肃民勤在内的西北部绿洲,由于上游来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的过度利用,生态状况也是呈恶化趋势的。
  陈广庭还认为,虽然近50年来总的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但其中的沙尘暴却不是如此:近50年来我国沙尘暴频数的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是,60D70年代波动上升,80D90年代明显减少,2000年以来又急剧增加,近几年处在新一轮沙尘暴活动的活跃期。尤其是西北干旱区,从1993年“5?5”黑风暴以后,每年都有几次强沙尘暴过程,并且有发生时间逐年提前的趋势,仅2000年西北地区就发生强沙尘暴3次,今年强沙尘暴5次。可以说,从20世纪中期以来进入新一轮沙尘暴活动的活跃期。这与我国北方地区生态恶化、沙漠化土地大面积扩散有直接关系。
  宗锦耀认为,目前全国90%以上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草原生态状况仍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
  北京的沙尘主要从哪里来?
  一方认为:沙漠、戈壁是主要源地;另一方认为:沙尘主要来自退化草地和裸露农田
  张小曳说,来自以蒙古国南部广大的沙漠和沙地为主体的源区、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心的中国西部沙漠区和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主体的中国北部沙漠区的沙尘释放量,约占亚洲沙尘释放总量的70%,可视为亚洲沙尘暴的主要源地。
  他同时认为,亚洲沙尘暴确有一部分来自主要由于人为活动新增的沙漠和沙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沙漠化区域的贡献。中国沙化土地增加的面积不足于原有沙漠和沙地面积的10%,人为导致的沙化土地产生的沙尘对沙尘暴的贡献比例较小。即使把现有沙地的扩张全部归因于人类活动,对亚洲沙尘暴的影响也只有约6%。
  高焕文不同意这一说法。资料显示,自5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开垦草原约2000万公顷,其中仅50%被撂荒成为裸地或沙地。他们自2000年至今的研究结论是:在单位面积内,裸露农田对浮尘的贡献率最高,退化草地和保护性耕作农田次之,沙漠最少。以裸露农田贡献率作100%,其它分别为:38.5%、29%和13%。根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报告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主要发源于内蒙古中西部和河北北部
该地区林地仅占13%草地占31.5%,旱耕地占32%。
  高焕文认为,经过多年的风力运动,沙漠和戈壁上的浮尘(20微米以下)比例很小。根据他们对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和河北丰宁坝上农田的测定,沙地72%是大于250微米的粗沙,27%是10D250微米的细沙,浮尘不到1%,而农田中浮尘比例高达12%。粗颗粒的沙子很难被风吹上高空,即使飘起来后也会很快降落,是不大可能长途运送到北京的。因此,就北京地区飘落的沙尘而言,主要是来自裸露农田和退化草地。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对北京正北方8000多万亩旱耕地全部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降尘40%D70%。
  陈广庭补充说:据粒度分析资料,沙漠所含悬移(尘)只有0.2%,虽然面积较大,但总贡献不如尘土数量达到60%以上的翻耕农田和沙漠中的干湖盆等沙漠化土地。
  对此,杨维西总工认为,沙漠、戈壁的沙尘吹不到北京的认识缺乏科学依据。首先,沙漠、戈壁上存在大量细小沙粒,这些沙粒是由最初的块石、砾石和沙粒在不断的运动、风化中经过反复的破碎与磨损形成的;其次,在强风的作用下,沙漠、戈壁中的沙粒以跳跃或蠕动的方式不断地运动,运动中的沙粒不断地发生碰撞、磨蚀,从而产生大量的粉尘。他举例说,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产生的沙尘暴,能够吹到欧洲,距离长达3000多公里,说明沙漠中产生的沙尘是能够长途运送的。
  防范荒漠化,是以自然恢复为主还是人工恢复为主?
  一方认为:自然恢复事半功倍;另一方认为:人工手段不可替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修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对此,蒋高明深表赞同。他说,几十年来,种树、飞播等人工手段一直是我国防治荒漠化的主要做法。而实践证明,人工建设往往事倍功半。他认为,人口增长、牲畜超载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治理生态系统的退化,必须从解决人的出路问题入手,腾出大量的退化土地进行封育,使其休养生息,借助自然力实现退化沙地草地的生态治理。
  他举例说,处于浑善达克沙地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巴音胡舒噶查的4万亩退化沙地经过围封,短短几年,植被盖度就达到100%,草已经长到1米多高,生态恢复到40年前的水平。
  蒋高明说,在草地生态治理中依靠土地自身的生命力繁育各类生命,是目前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近年来,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采用的全年禁牧,就是通过大面积围封,让林草植被自然恢复,效果非常好。自然恢复迅速推广的关键,是加大对围封圈养、退牧还草的投资力度,对退出来的牧民进行适当补贴,有效地解决牧民出路问题。当然,蒋高明并不反对在流动沙丘上种本地灌木,适宜的人工措施可加快沙丘固定。
  杨维西认为,提倡自然修复本身没有错,但也不能偏面夸大自然修复的作用。第一,不是所有的荒漠化地区都适合搞自然修复,比如许多流动沙丘,搁置几百年了都没有自然修复,而通过打草方格固定沙丘、飞播等手段,植被就恢复得比较好;第二,中国不同于美国、澳大利亚,人口众多,现在几乎到处都有人类活动,大面积围封不现实;第三,自然修复时间漫长,而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任务非常紧迫,不可能只等待自然修复,如果辅助以适当的人工手段加快修复岂不更好。
  阻挡沙尘,林和草哪个唱主角?
  一方认为,应以草为主;另一方认为:不应排斥造林
  多年以来,植树造林几乎成了防沙治沙的代名词。陈广庭指出,我国实施了几十年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及近年启动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其项目规划决策的主导思想一直是“以林治沙、以林防风”,对不同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没有“因地制宜”,而是笼统地以“植树造林”一种措施应对。他说,我国90%的沙漠化地区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除局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外,都达不到“植树造林”所需的条件。
  陈广庭说,沙尘的移动有3种方式:蠕移、跃移和漂移。前两种是主导,离地面高度40厘米左右,后一种在高空5000米左右DD防护林对沙尘的阻挡作用非常有限。
  对于在草原上种树,宗锦耀更是坚决反对。他认为,草原上种树破坏了表层土壤和原有的生态系统,不是保护生态,而是破坏生态。而当前,由于退耕还林的投资远远大于退牧还草,在利益驱动下,许多地方政府不顾当地的实际条件,热衷于在草原上种植杨树、松树等乔木,在内蒙古许多地方,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宗锦耀说,草原地区大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降雨400毫米以下,根本不适合植树造林。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防治荒漠化的主战场应该是草原恢复。
  对上述观点,杨维西认为,首先,在“三北防护林”和京津防沙治沙工程中是林草结合的,并不完全是种树,即使种树也种的不全是乔木。林业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比如近些年在内蒙古地区,柠条等灌木就占了80%。其次,防治荒漠化是该种树还是该种草,不应一概而论或绝对化,片面强调哪一个都不好。他认为,不能说降雨4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一律不能种树。例如,西北部的绿洲是灌溉农业,靠的不是天然降雨,在绿洲周围应该种植杨树等乔木,保护村庄和农田;在草原地区的村庄、城镇和道路两边,也不应全部排斥种树。
  至于在草原上只种杨树等乔木,杨维西也持反对态度,但他认为即使有也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普遍。 &&&&《人民日报》 ( 第16版)
环保频道精彩推荐
环保频道 精彩推荐
环保资讯快享 尽在环保频道!&
(责任编辑:孙磊)
相关新闻:?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或反映。
精彩推荐:
频道每日新闻排行
频道每日推荐
1&2&3&4&5&6&7&8&9&10&
互联网搜索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沙尘暴研究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龙卷和沙尘暴撞一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