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Android支持触控笔 压力感应压力传感技术究竟会怎样

当前位置:
& Android 7.0干掉压力触控功能
Android 7.0干掉压力触控功能
14:20|编辑:aimee|来源:265G安卓网
压感触控功能,有安卓厂商在iPhone 6S推出前,就已经抢先提供了这项功能,但Android系统底层并不支持它,所以导致很多软件没法适配。正当不少厂商期盼Android 7.0引入这项功能时,今天推出的第四个预览版,谷歌彻底取消了它,这让人惋惜不已,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之前谷歌就已经预告,由于压感触控还没有达到必须使用的新高度,所以他们先暂缓此功能,所以我们就看到了Android 7.0删除压感触控开发接口的做法。话说,iPhone 6S的用户,3D Touch使用的频率高吗?
扫描二维码关注265G安卓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手机资讯。
QQ用户也可以,和更多小伙伴讨论手机数码相关话题。
6月6日凌晨1点,苹果WWDC2017发布会将在圣何塞McEnery会议中心召开!
265G推荐游戏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球前六大手机芯片企……
2018年才刚过没多久,区块链概念股一片火热。沉寂已久的……
近日三星电子宣布开发出核心电池技术,其研究机构三星先……
&&2018新能源与智能联网汽车创新发展论坛成……
近几年,对于买车客户的需求有关注的话,会发现客户越来……
演讲人:孙彬时间: 10:00:00
演讲人:郝晓贝时间: 10:00:00
演讲人:王海莉时间: 10:00:00
预算:¥60000预算:¥10000
广东省北京市
基于压力传感触控技术的室内定位地板
[导读] 引言室内定位系统(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IPS)是普适计算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复杂室内环境下的定位与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IPS在公共安全、移动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有
&引言本文引用地址:
室内定位系统(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IPS)是普适计算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复杂室内环境下的定位与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IPS在公共安全、移动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IPS采用的定位技术主要包括RFID、Bluetooth、WiFi、UWB、ZigBee、光学、超声波、红外线、地磁场等。采用单一定位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负担性强、扩展性和鲁棒性差、定位精度低、响应时间长等。因此,多种定位技术融合是IPS的一个发展方向。
压力传感触控技术(Force Based Touch Sereen
Technology)zTouch来自于美国F&Origin公司。该技术的原理是在刚性面板的四周角落处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感知用户在面板上触摸或做手势产生的垂直于面板的压力,根据各点传感器受力不同进行定位。该技术具有环境鲁棒性好、持久性强、无负担性以及三维信息感知、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应用于IPS可弥补其他定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国外有多家机构正在研究基于该技术的定位系统,如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Weight
Lab、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Smart Floor等。
本文基于压力传感触控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地板,并采用该地板构建了一小型定位系统。系统采用16个压力传感器和4块地板构建定位平台,实现对平台上运动小车的定位和路径显示,并能通过LabVIEW软件和Android终端查看小车位置信息。
1 定位原理
压力传感触控定位技术的基本单元由1块刚性面板和4个压力传感器组成,压力传感器分布于刚性面板的四角处,形成一四支点结构。四支点定位模型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模型中,Si(i=1,2,3,4)表示第i个压力传感器。在P平面的二维坐标系中,记Si与P平面的接触点(或接触面的中心点)的坐标为(xi,yi),4个接触点构成的矩形区域(虚线框内)称为定位区D。在D中任一点(x,y)处施加一垂直于P平面的力F,令Fi表示Si受到的F的分压力,根据四支点平面物体重心位置计算公式,式(1)~(3)成立。
根据式(1)~(3),可计算出力F的位置,从而实现定位。
2 系统结构设计
2.1 系统设计
根据本研究的实验条件,构建了一个针对小车的定位演示系统。系统由定位平台、定位对象(小车)、数据采集卡、PC机、Android监视终端组成。当定位对象在定位平台上静止或运动时,通过分析传感器的数据计算出其在物理空间中的绝对位置坐标(X,Y),该位置属性经过映射,反映在上位机位置管理服务器(LabVIEW软件)的虚拟地图中。位置管理服务器可以构建虚拟场景,并可为移动终端提供位置查询和导航的服务。定位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
本系统采用USB-6259(BNC)采集定位平台传感器的数据。USB-6259(BNC)是美国NI公司生产的一款高速、多功能M系列的数据采集卡,提供有16路模拟输入通道,其最高采样率为1.25
Ms/s,采样精度为16位,满足系统要求。
定位系统可分为3个模块:
①定位显示模块。该模块实现在PC机端的LabVIEW平台下,实时显示小车在定位平台的绝对位置及运动路径。
②运动控制模块。该模块实现通过LabVIEW程序控制小车的运动,通过蓝牙传送控制指令,达到非接触移动小车的目的,同时防止接触方式产生的侧向力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③远程监视模块。该模块实现通过Android手机远程监视小车的位置,PC机通过互联网向远程终端广播小车的位置信息。
2.2 定位平台的设置
定位平台由16个传感器和4块玻璃板组成,总面积为70&70
cm2,分为4个单元。传感器采用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型号为BK-4)。传感器自身集成有电桥,对外有4条引线,分别为电源Vbg、GND、信号+和信号-。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微弱(&V~mV级),因此需要对信号进行放大。本系统采用的放大器为AD623。
为确保定位的准确,定位平台需要调平。当定位平台不平时,即当传感器高度不一致,在图1所示的四支点定位模型中可能会有1或2个支点处于不受力的悬空状态,即&虚腿&现象。&虚腿&现象将改变四支点平台力的分布,从而不能应用四支点公式求重心位置。周祖濂通过数学模型证明了在四支点结构中的四个支点能够同时受力,即&虚腿&现象可以通过调平来避免。
四支点平台的简单调平通常采用向最高支撑靠拢的方法,即通过垫片调节4个支点中高度较低的3个,使其与最高支点高度一致从而调平台面。本系统通过在传感器下垫纸片的方法调平定位平台。
3 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上位机开发平台采用NI公司推出的LabVIEW 2013。设计的软件界面如图3所示。
3.1 定位显示模块
定位显示模块的输入为16个压力传感器的数据,经过滤波和计算,输出为定位平台上物体重心的位置。位置显示方式包括文本坐标和二维图片,路径显示方式为XY图。定位显示流程如图4所示。
3.2 运动控制模块
运动控制模块是通过在PC机和小车间建立蓝牙通信实现的。不具备蓝牙功能的PC机可通过蓝牙适配器和BlueSoleil软件实现蓝牙功能,小车端通过UART接口连接一蓝牙透传模块,此时,PC机端和小车端建立了虚拟串口连接,LabVIEW端通过VISA串口通信编程实现向小车发送运动指令。本模块可完成对小车的速度控制以及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停止5种运动状态控制。
3.3 远程监视模块
远程监视模块中,PC机为位置管理服务器,Android终端为客户机,网络架构采用分布式Publisher-Subscriber模式,PC机为所有注册的Android终端提供位置查询服务。
远程监视模块采用了跨平台网络通信插件SCCT。SCCT(Smart Phone&Cross-Plat-form Communication
Toolkit,智能手机跨平台通信包)是由T4SM(Tools for Smart Minds Software
Solutions)公司研发的、支持多种平台和编程语言的开发包,用于多种平台与LabVIEW平台之间进行数据通信。SCCT支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iOS、Android、Phone7,支持的编程语言包括LabVIEW、Java、C、Object
C、.NET和Javascript(HTML5)。本系统中,LabVIEW端采用SCCTPublisher
Library提供的VI实现验证请求连接的订阅者身份、检查连接状态、广播数据至所有活动状态的订阅者以及接收订阅者请求的功能,Android端采用SCCT
Subscriber Library提供的API实现发送请求至发布者、接收数据并提交至界面进行显示等功能。
LabVIEW端信息发布程序框图如图5所示。Android端的软件架构如图6所示。
4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系统测试场景如图7所示。
Android手机端远程监视界面如图8所示。
经测试,本系统实现了对小车的定位显示、运动控制和远程监视的功能。
在定位精度的测试中,在平台上画有位置参照网格,网格边长为1
cm。在定位平台上随机选取10个测试点,在每个点处施加压力,测量6次,记录软件计算出的坐标,并与实际网格坐标进行比较。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定义以下概念:
①偏差Xp、Yp。假设在物理平台上测试点的网格坐标取值范围为X&[a,b],Y&[c,d](a、b、c、d为非负整数,b-a=d-c=1,单位为cm)通过软件求得的坐标为(x,y),定义偏差Xp、Yp:
式中,MAX()为最大值;Pi为第i个测试点的定位偏差(cm)。
经测试,P=0.6 cm,D=1.8 cm。因此,单块智能地板的定位绝对误差在2
cm内。在智能地板特性不变的前提下,由多块智能地板拼成的更大面积定位空间的定位绝对误差也在2 cm内。
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地板,并基于该地板构建了一个定位系统,实现了通过PC机LabVIEW软件和Android手机软件查看智能地板上物体位置和运动路径信息的功能。本定位系统最大定位绝对误差在2
cm内,且具有环境鲁棒性好、无负担性等优点,与其他定位技术结合,可弥补现有室内定位系统的不足。此外,本智能地板还可用于重点区域安防、隐私保护下的监控等场合。
HTC在2016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确认,今年不会再为Android手机业务增加新的预算。......关键字:
谷歌已经预告,今年5月份将举行开发者大会,按照大会流程看,新一代Android系统会登台亮相(我们暂叫Android 8.0),大家有多期待?......关键字:
韩国手机制造商三星宣布计划扩展支持其流Android应用程序,以支持所有Windows 10设备和4月即将发布的创作者更新。......关键字:
据国外媒体报道,网络安全公司Check Point最近在38部新款Android手机中发现预装的恶意软件,这些手机品牌包括三星、小米和OPPO等。......关键字:
Google 刚刚与 General Mobile 联手发布了最新款 Android One 手机,它就是预装了较新的 Android 7.0 Nougat 操作系统的 GM6 。该机采用了 5 英寸 @ 720p LCD 显示屏(像素密度......关键字:
我 要 评 论
热门关键词安卓实现3D TOUCH生态构建需几步?芯片、手机、应用细细数-智慧产品圈
您现在的位置:
将检测二维XY轴坐标的触控技术延伸到纵深的Z轴三维压力触控(坊间又称Force Touch,3D Touch等,以下简称“压触”),是触控技术发展上的又一次变革。作为最常见的人机交互手段之一,压力触控在由苹果掀起了头一波高潮之后,这一新技术将怎样辐射到更多手机、平板甚至其他产品形态上?并开发出更多新颖应用?这需要包括硬件、系统、软件应用等生态链各环节的协力合作。《智慧产品圈》通过采访了若干有压力触控研发实力的芯片厂商和手机业者,从压力触控的几种技术实现原理,到应用端和系统端的生态构建,尝试梳理三维压力触控这一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应用生态的构建和未来面对的巨大潜在市场。
人机交互的新里程
苹果手机将3D TOUCH高调推向市场,其中不仅涉及到了传感器、芯片、架构、材料,与TP工艺、模组加工等也息息相关。根据Z轴压力传感方式,有的采用压力传感器,有的采用压力膜;而从结构上看又可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下面从压力触控传感和压力触控芯片两方面,管窥3D TOUCH的关键技术。
1. 三维压触的两种技术实现方式
接触式压力传感器:这种方式多为在原有触控屏基础上增加Z轴传感器来感测压力。传感器一般放在玻璃盖板下的中框位置或显示屏下。根据材料不同,又分为电阻式或电容式。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压力传感器布局,有整张,或单点/两点/4点/6点等分布安装模式。
其中电阻式的优势在于成本低,生产、组装、操作都较简单,但同时也要求传感器在一致性上要有良好的表现。贝特莱与石墨烯厂家合作推出的石墨烯压力传感器,就是利用了石墨烯优异的延展性、电阻率变化大、恢复性好等特点,贝特莱总经理陈友波介绍:“我们的Z-touch压力触控解决方案是通过电阻,采集电压信号,即在形变的基础上采集产生的变化量,不存在电容校正的问题。我们也是首家石墨烯压力触控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商。”
非接触式压力传感膜:这种方式不增加额外的压力传感器,而是在液晶屏下方空隙层加入一张有电极的膜,按压时,显示屏不会接触到压力膜,而是压力膜上的电极通过检测空隙层的间隙变化,来推估压力的变化。
据敦泰电子市场总监贡振邦介绍,压力膜的优势在于用力压时不会像普通传感器那样必须通过接触的压力, 挤压传感器产生电性变化,因此在材料稳定性的问题上比较容易解决,也比较容易在有限的机构的空间内实现。目前接触式压力传感技术较适合小尺寸如手表等可穿戴设备,非接触式的压力传感结构在手机、平板等大尺寸的产品上较常见。
图:三维压力触控示意图
2. 触控芯片新动向:单芯片、多点压力检测
压力触控方面,目前已量产采用的多为双芯片方案,即平面触控和压感分别由两颗芯片负责。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包括贝特莱等推出单芯片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求更轻薄、更低成本。同时,两点压力也开始出现。如敦泰的多点触控与多点压力检测的单芯片方案,针对不同尺寸,已在可穿戴设备、手机、平板等产品形态上开发了多款单芯片,目前与终端用户进行2016年的新机开发。贡振邦认为,未来游戏将是手机最有黏性的应用之一,而两点压力可以更好地实现两手操作的游戏体验。同时,芯片厂商为推进压力触控技术的应用,纷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下游合作伙伴搭建好整个硬件平台,与模组、整机、软件应用等合作伙伴实现技术对接和支持。
图:敦泰多点压力检测
压力触控生态在系统、终端、应用层面的构建
提供底层技术的芯片厂商不断增加,但目前国内已出货的三维压触手机只有华为Mate S 128G版和中兴AXON天机mini。而《智慧产品圈》编辑从国内某手机厂商处了解到,压触功能似乎还未给手机销售带来明显刺激。
这其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压力触控生态还不完善。将技术转化为终端产品上的实际用户体验需要系统底层的支持和丰富的上层应用。1. Android
Vs. iOS,如何后来居上苹果得益于封闭的生态链系统,在用户体验上一直被称道。安卓产品如何追赶苹果,并在用户体验上做的更好,首先要面对的是安卓系统在底层上的一些不同。贡振邦认为,安卓系统的一个最大优势在于其开放性,会比苹果有更快的新技术迭代。只要硬件平台搭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上面开发软件,应用会更丰富。比如单芯片多点触控两点压控方案可以说明客户比苹果更早一步实现双手按压的应用。贝特莱产品应用总监丁武岭也表示,安卓系统在2.0以上版本中即已规定了有关Z轴压力信息的定义。当然如果谷歌能在安卓系统中直接做好压力触控的架构,在系统层面的驱动上多做些统一的动作,会为后续UI开发带来很多便捷,但没有动作之前,终端厂商也有能力在安卓基础上自行开发。2.安卓手机商各显神通,开发压触应用从中兴、华为已披露的压触手机来看,除了硬件技术外,目前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需要有杀手级应用出现,目前押宝较多的是游戏应用;二是安卓环境下,目前常用APP软件很少支持压触技术,安卓手机厂商主要靠自行在UI及应用程序上开发该功能。 比如华为Mate S 128G款在图库上开发的的一种压触应用,在图库浏览图片时只需轻微按压即可浏览图片,无需进入后再退出;另外观看图片时通过按压也可放大图片。 中兴的AXON天机mini则把压触技术应用在了密码支付上,即输入密码时候通过按压力度的不同使安全加倍;另外中兴还演示了几款跑酷、赛车游戏上的压触应用。3.压触APP的四大方向纵深的压力信息,为软件应用开发提供了充分想象空间。目前iphone6s将按压分为三个等级(轻点、按压、重压),而压力传感芯片厂商可以提供的原始压力等级有256甚至1000级,各种APP开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各种有趣应用。除了苹果的各种压触应用,随着压触技术生态系统的完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APP开发商向安卓阵营靠拢。以下是目前的4种应用方向:
a.安全:压力感应就像一个隐性密码,在原有密码防护基础上,可通过按压力度的不同进行多重防护,即使有人在身边也不用担心被偷窥到完整的密码资料,未来可用在各种安全领域。
b.便捷人机交互:如通过不同力度压按弹出多级菜单,或者通过按压快速调出某项常用功能,如相机、唤醒等,因此也可以取代边框按钮,还有右键功能等。
c.游戏:手游中很多需要移动手指才能完成的功能,只需按压屏幕就可实现,比如赛车游戏中通过按压来加速、转弯、刹车等,让游戏更具操作沉浸感。
d.笔触粗细:通过压力实现真实笔触,可用在签名、绘画等。
图:趣味的压力“称重”功能
作为人机互动技术的一大新变革,三维压力触控未来的应用种类将远超过以上4类所述,更多用户需求在等待挖掘。据悉,2016年将有新手机支持压触功能,而除手机、平板、穿戴类电子设备外,所有触摸屏产品都有可能应用到该功能。面对新蓝海,压触生态在芯片、整机、应用开发上协调发展将是开拓的关键。
* 如无特殊说明,网站所有文章版权归智慧产品圈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智慧产品圈
关注领域:生态系统
地点:(广东中山)小榄大信皇冠假日
地点:(广东深圳)科技园
微信 扫一扫
获取第一手资讯
友情链接:热门:&&           
当前位置:
解析Android支持触控压力传感技术究竟会怎样?
作者: touchpanel &&&&时间: &&&&源于: 电子发烧友&&&&总点击:
【导读】:在苹果的带动下,触控压力传感(Force Sensing)技术快速受到市场关注,许多手机大厂已预计于2016年推出的旗舰机种中搭载这项技术,不过,研究机构认为,Google是否会于新版Android操作系统中内置支持,才是促成该技术扩大普及的主要关键。
&&&&北京时间01月18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 & & 在苹果的带动下,触控压力传感(Force Sensing)技术快速受到市场关注,许多手机大厂已预计于2016年推出的旗舰机种中搭载这项技术,不过,研究机构认为,Google是否会于新版Android操作系统中内置支持,才是促成该技术扩大普及的主要关键。&&& 本文来自:
  市调机构IHS研究总监谢忠利分析,2015年内建触控压力传感功能的智能手机约只占总体智能手机市场的24%,其中苹果iPhone 6s又占绝大多数,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则相对较少,其原因在于Android系统没有内置支持触控压力传感,所以无论手机制造商或应用程序开发商皆必须花费很大的心力开发相关应用软件,且这些应用软件只能支持特定机种使用,例如华为在其Mate S智能手机上利用触控压力传感技术展示的物体秤重应用,即是借由为该机种开发的专属应用软件所实现。
  谢忠利认为,一旦新版Android操作系统内置支持触控压力传感技术,将一扫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业者对投入该技术的疑虑,进而促成触控压力传感应用遍地开花的局面。
  也因此,Google在2016年5月的I/O大会上,是否宣布下一代Android操作系统支持触控压力传感技术,将尤为引人关注。
  谢忠利表示,Android支持触控压力传感技术,可提供标准化的应用程序介面(API)和软件开发套件(SDK),从而吸引更多芯片和手机制造商投入该技术,而软件开发商也能快速开发出触控压力传感的相关应用程序,强化Android智能手机生态系统对该技术的支持能力,并消除市场对触控压力传感应用软件贫乏的疑虑。
  在Android智能手机生态系统建立起良好的触控压力传感应用环境后,下一步则须思考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谢忠利透露,目前触控压力传感的实际成本比触控传感还是要贵上许多。以5寸的智能手机屏幕为例,含有触控压力传感功能与不含该功能的触控面板模组,价差大约相差8至10美元,因此该技术要再进一步普及,成本缩减将是另一重要关卡。
  谢忠利指出,要降低触控压力传感的实作成本可从三个方向着手,第一是研发出新的材料技术,第二是从触控压力传感模组的设计结构着手,例如调整触控压力传感电极层的位置,最后则是借由量产的经济规模与市场竞争来达到。
  据了解,触控芯片商在触控压力传感技术的实作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手机厂若要内置此一功能,多半会先与触控芯片商接洽,而芯片商除提供芯片与Firmware,还会提供建议的触控压力传感电极图案,以使两者达到最佳的匹配效能。接着,触控芯片商会和手机厂、传感电极贴合厂相互协调合作,完成触控压力传感功能。
  现阶段,包括意法半导体(ST)、敦泰(FocalTech)、新思国际(Synaptics)、Hydis皆已具备触控压力传感方案,而思立微和汇顶科技(Goodix)等其他触控芯片业者今年也预计会加入此一市场战局。在愈来愈多触控芯片商投入后,谢忠利预估,2016年触控压力传感技术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搭载率可达攀升至三成左右。
&&&&触摸屏与OLED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每日一条微信新闻,涵盖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关注办法:微信公众号“i51touch”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或
相关阅读:&&&&&&&&&&&&&&&&&&&&&&&&&&&&&&&&&&&&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 028--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
业务合作QQ:
触摸屏软件制作与技术支持:
媒体合作QQ:
2000人超级QQ触摸屏群:1220106压感触控技术 为何安卓系统跟不上苹果的步伐?_第一财经
压感触控技术 为何安卓系统跟不上苹果的步伐?
一财网吴丰恒 12:02
苹果公司对手机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将这些新技术推广到全行业,这次也不例外。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在旧金山举行秋季发布会推出多款新品,iPhone6、iPhone6Plus的3D Touch功能也受到业界关注。去年苹果推出AppleWatch时,即尝试在屏幕人机交互中使用压力感应触控技术ForceTouch,现在,苹果将该技术推广到了手机,并命名为3D Touch。
其实,这并不是压力感应触控技术在手机中的首次应用,9月2日,中国厂商华为在德国柏林举行华为MateS发布会时,已抢先将压感触控技术作为MateS的一大亮点来推广了。但同样的技术,相比在IOS系统中的应用,这一技术在安卓系统中的运用仍存在一定差距。
3D Touch应用,即通过按压屏幕,可以调用不同的功能软件,例如用力按压邮件图标可以查看最新几封邮件,按压相机图标可以弹出照相功能,而无需点击图标。
正如早期的触控技术、去年开始火热的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一样,人机交互技术创新源头在于手机产业链的供应商,苹果并不生产屏幕。不过,苹果可以做到将压力感应技术和iOS系统结合和优化,并赋予该技术全新的应用领域,例如将压力感应的API接口对开发者开放。
此次在手机屏幕中引入3DTouch,实际上也弥补了苹果面对竞争对手屏幕创新技术应用的压力。曾经引领大屏幕潮流的三星公司,GalaxyS6edge和GalaxyS6edge+都应用了创新的双曲面屏幕设计。
而部分中国手机厂商也开始大胆在产品采用创新技术,而不仅是采取跟随策略。苹果手机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并将指纹识别和支付结合,多家中国厂商跟进指纹解锁和指纹支付。
然而在压力感应技术应用方面,中国厂商华为与苹果保持了同步甚至在发布上抢占了先机。在多个场合,华为消费者BGCEO、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扬言将赶超苹果作为华为手机的目标。
在新技术应用战略决策方面,中国厂商正在采取更为主动的&引领&态度,然而要赶上苹果,在业内人士看来,还需要弥补软件的短板。&手机厂商提高竞争力,现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软硬结合能力。&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我们把华为的API开放出来,第三方应用和开发者会做更多东西。&余承东在MateS柏林发布会上说。全球安卓手机阵营中,华为是最早在手机中应用压感触控技术的厂商之一。然而,安卓系统目前并没有针对压感触控技术做出更多软硬适配,华为动作超前,但安卓系统动作滞后,其结果可能导致开发者注意力首先被苹果iOS吸引,在推出支持压感技术的APP方面占据先机。
&每一次传感方式变化,都会给手机增添许多新的功能。压感触控技术应用,最应该行动的其实应该是谷歌,华为没有等待谷歌,但华为一家公司的手机出货量毕竟没有那么大,在APP厂商跟进方面,可能会受到一些制约。&王艳辉对本报记者说。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编辑:边长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力触控专利iphon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