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研究八角卤鸡肉是小题大做还是接地气的名字

当我们科研的方向是吃喝玩乐的时候,在动用政府科研资金去研究此类事物就需要反思科研方向了。
女博士的研究方向是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人们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来自动物,所以说“八角卤鸡肉”接地气。
做这个课题主要研究香料对肉类制品风味的影响,让风味实现可控,以便让传统肉制品走上规模化工业生产。
“这只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研究,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走上应用。没想到会引起网络疯传。”导师陈锦屏教授回应。
很多时候,我们首先关注的不是科学性而是话题性,把“实验”等学理性要素选择性忽略;另一方面是对科学的容忍度,我们或许习惯了成果的“高大上”。
今年34岁的博士生孙灵霞是一名高校老师,目前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她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而八角茴香、卤鸡肉这两样食材放在一起很容易被人联想到烹饪。有人称《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这篇论文是“吃货”的美食指南,因此被人们热议。
凤凰陕西出品
E-mail:city_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3 Phoenix New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博士论文聚焦八角茴香对卤鸡肉影响 引N种声音
  原标题:博士论文聚焦八角茴香对卤鸡肉影响 引N种声音
  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学生孙灵霞,本身也是河南一高校教师
  这篇博士论文引发N种声音
  质疑:8万多字用来研究一种菜品,有点儿小题大做
  赞扬:论文“接地气”对生活有用,希望能成为吃货的福音
  回应:导师称论文是国家课题,符合要求,不应该将学术理解成
  普通的“做饭指南”
  前几天,有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学校的通告栏上看到了一张颇为新鲜的博士毕业答辩通知,论文的题目是《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很快,这张答辩通知便被转发到了网上,很多网友表示,能够就一道美食的做法写出8万字的博士毕业论文,着实让人佩服,许多网友也说,希望这位女博士好好深造,将来能够为吃货造福。
  记者调查
  女博士原系河南一教师
  曾写过多篇“美食论文”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了陕西师范大学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写《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篇论文的女博士是学校生科院动物学专业的学生,名叫孙灵霞。
  学校工作人员称,孙灵霞本身也是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几年前来到陕师大攻读博士学位,11月28日已经完成了博士论文的答辩,现在正在办理离校手续。
  记者随后联系了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据学院其他老师确认,孙灵霞确实是学院的一名教师。“我们学院于2005年1月成立,下设有果蔬与储藏研究室、红枣产品研发中心和畜产品研究加工室等多个实验室,孙老师的研究方向也大多与此有关。”学院老师介绍。
  通过论文网站查询,记者也看到了孙灵霞之前写过的学术论文,几乎全部和食品有关,包括发表在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的《肉桂块和肉桂粉对卤鸡腿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影响的比较》《油炸工艺对鸡肉串品质的影响》《超声法提取红枣红色素的探讨》和《河南地方玉米品种营养品质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等。
  原标题:博士论文聚焦八角茴香对卤鸡肉影响 引N种声音
  网友热议
  有人认为“小题大做”
  也有人认为“接地气”
  昨日下午,记者拿到了孙灵霞的手机号码,希望联系她进行采访,但是多次拨打均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又联系了陕师大生科院的辅导员,他们表示,自己也无法拨通孙灵霞的电话。
  昨天傍晚,陕师大的工作人员联系到记者,他们转达孙灵霞的话说,因为网络上对她的毕业论文关注度很高,有很多记者都在联系她,可是自己现在正在毕业的繁忙期,时间紧张,同时也不希望因为炒作而歪曲了她毕业论文的实际内容,所以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在网络上,记者发现,确实有不少网友对孙灵霞的这篇论文提出了质疑,一篇8万多字的博士论文用来研究一种菜品,有点儿小题大做。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这样的论文“接地气”,实实在在对生活有用。
  权威声音
  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对科学研究不应肤浅理解
  对于有些网友认为小题大做的说法,记者联系了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郑哲民,他也是孙灵霞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郑哲民表示,科学研究都是细致的,这篇论文是理性的科学研究,不应该对此作出肤浅的理解。
  “孙灵霞的这篇博士毕业论文是国家课题,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整个项目的研究对象就是卤肉,其中还有牛肉、猪肉、鸡肉等等,这篇论文主要是针对鸡肉和八角茴香间的相互作用而写的,总体来看,符合博士生毕业论文的要求。”郑哲民说,“博士毕业论文需要严谨的实验,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科学是细致的,网友不能将学术理解成普通的‘做饭指南’。”
  记者又联系了陕师大生科院的陈锦屏教授,他是孙灵霞的博士导师。陈锦屏教授说,制作传统肉制品的工艺有一定弊端,很多手工作坊生产的工艺质量稳定性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进入工业规模化生产是很难和传统口味相一致的,这也使目前传统肉制品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这篇论文主要讲了加入八角茴香和没有加入八角茴香的卤鸡肉到底有什么区别,通过这种对比来了解风味在卤煮过程中有什么影响,风味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卤煮的温度、火力、加热时间,让风味达到可控,对于后面的风味调控和控制才能起到指导作用。”他说,“论文写作期间,经过了大量的实验,数据量也很大,孙灵霞计划花很长时间把这一块做起来,通过研究使得工业化生产的风味尽量达到传统的味道,以便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
  原标题:博士论文聚焦八角茴香对卤鸡肉影响 引N种声音
  延伸阅读
  那些曾经引起争议的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郑哲民说,他曾经多次参与硕士、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像《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样的论文题目,对他来说并不算新鲜,类似这样的论文和研究还有很多。
  “这些论文题目看上去比较通俗,但是实际上,背后有学生的大量研究,是他们付出了无数辛苦和实验而写成的,如果仅仅把他们单纯的理解为对一项手艺的解读,那实在太委屈他们了。”郑哲民说。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在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中,也出现了很多看上去“奇葩”的内容,例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12届硕士毕业生汪奎所写的《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在被关注之初,就引来了很多网友“口水与赞扬齐飞”的状况,很多网友认为,一篇几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只写“呵呵”,学生这三年的学费算是白交了,但是汪奎在论文中表示,“呵呵”这一类词在网络即时会话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功能,还可以实现相应的言语行为,对汉语日常口语语篇研究以及网络状态下自然语篇变异研究的推进,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这些,也得到了其他导师的肯定。
  另外,《中国女性面部皱纹分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这样的博士毕业论文,和《假发易梳理性测试方法研究》《色情视频的音频辅助识别》这样的学士毕业论文,在出现之时,都因为略显“奇葩”而引起了很大关注。
  对此,孙灵霞的博士导师陈锦屏说,大家要以科学和理性的眼光看待这类看上去显得“奇葩”,但实际上具有学术和实践价值的论文,“我以前还指导过博士生烤羊肉串呢,但是只要把它们做扎实了,科学了,自然有研究价值”。(西安晚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日语中"你好"的发音是?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女博士写8万字论文 论八角对卤鸡肉影响
当代生活报
核心提示八角茴香(简称八角)与卤鸡肉之间的关系,居然被写成了一篇8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近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这得用多少只鸡才能成就一篇博士论文?”不少网友称:“不愧是陕西‘吃饭’大学,一道卤鸡都能研究得这么专业。”而这篇论文也被赞为最美味的论文。论文走红它讲的不是一道菜今年34岁的博士生孙灵霞是一名高校老师,目前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她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这几天正忙着博士论文的答辩,对于自己的论文在网络走红,她感到很惊讶,“我没有想到论文受到大家的关注,出乎意料。”八角茴香、卤鸡肉这两样食材放在一起很容易被人联想到烹饪。孙灵霞对记者解释说:“这和完全意义上的烹饪有一定的区别,烹饪更注重技艺技巧,我们这个主要是做科学研究。”她说,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人们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来自动物,动物肉类的处理也是自己专业的一部分。“这篇论文讲的不是一道菜,而是研究传统的酱卤肉制品。”她说,酱卤肉制品色香味俱全现在很受大家的喜爱,并且相对于快餐类肉制品是非常安全的,我们做这个课题主要研究香料对肉类制品风味的影响,让风味实现可控,产品质量达到一致性和稳定性,以便让传统肉制品走上规模化工业生产。实验揭秘固定选用广西产八角那么一篇8万字的博士论文究竟要用多少鸡肉做实验才能完成呢?孙灵霞告诉记者,自己做实验没有用整鸡,只是用了鸡大腿,数量很大,不过究竟用了多少,自己已经记不清了。而选择八角茴香,也只是因为觉得八角茴香是人们日常生活比较常用的香料大料,比较经济实惠,不管是炖煮鸡肉或者排骨,都会用到八角茴香,没有特别地选。“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有效,我们固定选用了广西产的八角茴香,鸡大腿则是由河南的一家企业固定提供。”她说,做实验时将鸡腿卤煮,然后在固定的小区域取样,再通过电子仪器来检测产生风味的物质含量变化情况。“卤煮后的鸡腿是可以吃的,但我们很少吃。”她笑着说,“现在这块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就先用了这一种香料来做研究,后面还会研究别的香料对肉类的影响。”论文目的为研究风味可控孙灵霞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香料对传统肉制品风味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想把这块做起来,8万字的论文就讲了八角茴香这一种大料对卤鸡肉风味的影响,这只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研究,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走上应用,通过研究使得工业化生产的风味尽量达到传统的味道,并实现稳定。”她说,风味是比较难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进入工业规模化生产的时候就很难做到和原始品质风味保持一致,这也是目前传统肉制品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也是需要重点攻克的重点问题。她表示,论文主要讲了加入八角茴香和没有加入八角茴香的卤鸡肉到底有什么区别,通过这种对比来了解风味在卤煮过程中有什么影响,风味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卤煮的温度、火力、加热时间,让风味达到可控,对于后面的风味的调控和控制才能起到指导作用。网友观点有人认为“小题大做”这也叫知识?开卤肉店的都知道!—落日余晖中国的博士就只会浪费时间研究卤鸡腿吗?真心让人无语以对。 —咔扑猫用八万字去完成厨房大妈掂两下勺就能完成的事情,可见所谓的学术里口水话占有多么大的比重。 —华氏32度花了多少钱培养的人才,居然研究这个?我对现在的所谓博士的含金量表示深深的怀疑。—天山雪狼没有你的八万字,老百姓也知道怎么吃卤鸡。能不能整点有意义的?高科技的?!八万字!!!!!陕师大地下超市卖卤肉的老奶奶不用八万字照样生意很好! —往事如烟有人认为“接地气”人家搞的是真科学,别以为只有飞机导弹才是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太缺这类人员啦。 —walking_xz16难得出现一个做扎实基础研究的,等你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做出来,并且做出适合市场的产品,那时这些鼠目寸光的人才会看到你所做的事的重要性。 —继续演绎知道洋快餐为啥口味一致,可以工厂化生产门店零售吗?因为他们研究了量化,就是生产中有计量手段。这博士研究的就是量化,可以对食品生产进行标准化,有利于控制质量、口味、定价,正是民生需要。 —龙背包客很正常啊,我是食品科学专业的。上周还做了花生芝麻的产香机制的实验。 —小航蛋子就因为很多人觉得这种事简单,所以中国出不了麦当劳肯德基,工业化生产需要的是统一流程和配方。—达里尔普通型吃货尝口味,学术型吃货写论文。 —狐不归一日,我让媳妇帮我炖鸡,特意交代记得放八角这样吃起来香,回来媳妇端来一起吃,我在锅里寻找半天!这一幕我惊呆了,锅底竟然发现8个一毛硬币。 —醉红尘作者:简称八角 (当代生活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sparklv]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日语中"你好"的发音是?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博士论文聚焦八角茴香对卤鸡肉影响 引N种声音_网易教育
博士论文聚焦八角茴香对卤鸡肉影响 引N种声音(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学生孙灵霞,本身也是河南一高校教师
  这篇博士论文引发N种声音
  质疑:8万多字用来研究一种菜品,有点儿小题大做
  赞扬:论文“接地气”对生活有用,希望能成为吃货的福音
  回应:导师称论文是国家课题,符合要求,不应该将学术理解成
  普通的“做饭指南”
前几天,有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学校的通告栏上看到了一张颇为新鲜的博士毕业答辩通知,论文的题目是《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很快,这张答辩通知便被转发到了网上,很多网友表示,能够就一道美食的做法写出8万字的博士毕业论文,着实让人佩服,许多网友也说,希望这位女博士好好深造,将来能够为吃货造福。
  记者调查
  曾写过多篇“美食论文”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了陕西师范大学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写《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篇论文的女博士是学校生科院动物学专业的学生,名叫孙灵霞。
学校工作人员称,孙灵霞本身也是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几年前来到陕师大攻读博士学位,11月28日已经完成了博士论文的答辩,现在正在办理离校手续。
记者随后联系了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据学院其他老师确认,孙灵霞确实是学院的一名教师。“我们学院于2005年1月成立,下设有果蔬与储藏研究室、红枣产品研发中心和畜产品研究加工室等多个实验室,孙老师的研究方向也大多与此有关。”学院老师介绍。
通过论文网站查询,记者也看到了孙灵霞之前写过的学术论文,几乎全部和食品有关,包括发表在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的《肉桂块和肉桂粉对卤鸡腿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影响的比较》《油炸工艺对鸡肉串品质的影响》《超声法提取红枣红色素的探讨》和《河南地方玉米品种营养品质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等。
  网友热议
  也有人认为“接地气”
昨日下午,记者拿到了孙灵霞的手机号码,希望联系她进行采访,但是多次拨打均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又联系了陕师大生科院的辅导员,他们表示,自己也无法拨通孙灵霞的电话。
昨天傍晚,陕师大的工作人员联系到记者,他们转达孙灵霞的话说,因为网络上对她的毕业论文关注度很高,有很多记者都在联系她,可是自己现在正在毕业的繁忙期,时间紧张,同时也不希望因为炒作而歪曲了她毕业论文的实际内容,所以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在网络上,记者发现,确实有不少网友对孙灵霞的这篇论文提出了质疑,一篇8万多字的博士论文用来研究一种菜品,有点儿小题大做。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这样的论文“接地气”,实实在在对生活有用。
  权威声音
对于有些网友认为小题大做的说法,记者联系了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郑哲民,他也是孙灵霞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郑哲民表示,科学研究都是细致的,这篇论文是理性的科学研究,不应该对此作出肤浅的理解。
“孙灵霞的这篇博士毕业论文是国家课题,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整个项目的研究对象就是卤肉,其中还有牛肉、猪肉、鸡肉等等,这篇论文主要是针对鸡肉和八角茴香间的相互作用而写的,总体来看,符合博士生毕业论文的要求。”郑哲民说,“博士毕业论文需要严谨的实验,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科学是细致的,网友不能将学术理解成普通的 做饭指南 。”
记者又联系了陕师大生科院的陈锦屏教授,他是孙灵霞的博士导师。陈锦屏教授说,制作传统肉制品的工艺有一定弊端,很多手工作坊生产的工艺质量稳定性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进入工业规模化生产是很难和传统口味相一致的,这也使目前传统肉制品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这篇论文主要讲了加入八角茴香和没有加入八角茴香的卤鸡肉到底有什么区别,通过这种对比来了解风味在卤煮过程中有什么影响,风味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卤煮的温度、火力、加热时间,让风味达到可控,对于后面的风味调控和控制才能起到指导作用。”他说,“论文写作期间,经过了大量的实验,数据量也很大,孙灵霞计划花很长时间把这一块做起来,通过研究使得工业化生产的风味尽量达到传统的味道,以便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
  延伸阅读
  那些曾经引起争议的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郑哲民说,他曾经多次参与硕士、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像《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样的论文题目,对他来说并不算新鲜,类似这样的论文和研究还有很多。
“这些论文题目看上去比较通俗,但是实际上,背后有学生的大量研究,是他们付出了无数辛苦和实验而写成的,如果仅仅把他们单纯的理解为对一项手艺的解读,那实在太委屈他们了。”郑哲民说。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在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中,也出现了很多看上去“奇葩”的内容,例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12届硕士毕业生汪奎所写的《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在被关注之初,就引来了很多网友“口水与赞扬齐飞”的状况,很多网友认为,一篇几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只写“呵呵”,学生这三年的学费算是白交了,但是汪奎在论文中表示,“呵呵”这一类词在网络即时会话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功能,还可以实现相应的言语行为,对汉语日常口语语篇研究以及网络状态下自然语篇变异研究的推进,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这些,也得到了其他导师的肯定。
另外,《中国女性面部皱纹分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这样的博士毕业论文,和《假发易梳理性测试方法研究》《色情视频的音频辅助识别》这样的学士毕业论文,在出现之时,都因为略显“奇葩”而引起了很大关注。
对此,孙灵霞的博士导师陈锦屏说,大家要以科学和理性的眼光看待这类看上去显得“奇葩”,但实际上具有学术和实践价值的论文,“我以前还指导过博士生烤羊肉串呢,但是只要把它们做扎实了,科学了,自然有研究价值”。
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为什么我们应该乐观“最美味论文”被围观?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接地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