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修复肌肉细胞的中草药金的功效

当前位置: >
性寒;味苦;归肾、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黄柏原名黄檗,檗意通襞,意思是衣服上的皱褶,黄檗树皮厚实,纵向沟裂明显,故名檗,其色黄,故称黄檗,现在简化为黄柏。黄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辽宁等地,因此又叫关黄柏。黄皮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等地,因此又叫川黄柏。目前临床上用的黄柏,以关黄柏为主。黄柏要生长15-20年才可取皮入药,生长周期很长,所以药材来之不易。多年大树,取皮则伤之,故皮类药材,我都少用,不得已需用时,也尽量少用,以从天地好生之德。黄柏味极苦色鲜黄,善入中土。其苦寒敛藏之力,善于清解湿热,其通达微润之气,善于流通水湿。湿气郁滞,在上宜汗以发之,在中宜斡旋运之,在下宜流通泻之。黄柏流通之力,善泻下焦湿热,故常用于下焦湿热为病。川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3——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甚苦,嚼之有粘性。关黄柏:厚2——4mm。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骨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较硬,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黄柏的功效与作用(一)黄柏的作用抗菌。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各型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尤强。在黄连解毒汤中黄连、黄柏的抗菌活性有协同作用。本品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本品对多种真菌、滴虫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品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对细菌呼吸和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还能明显减少金葡菌毒素的生成并促进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降压。本品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其所含的多种生物碱如小檗碱、黄柏碱、巴马亭、药根碱、木兰花碱均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与阻断神经节、抑制血管中枢、抗交感神经介质有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本品对实验性溃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抗溃疡活性比小檗碱为强。黄柏、小檗碱、黄柏酮能兴奋肠平滑肌,促进肠管收缩;黄柏内酯能使肠管弛缓。本品对胰蛋白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功效,此作用与小檗碱无关。利胆。本品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和胰液分泌,促进胆红素排出。镇咳作用。黄柏果实的挥发具有镇咳作用,其镇咳成分主要为香叶烯。并从挥发油中分得小檗碱和5,5'—二甲基糠醛醚。泻火除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黄檗易去除大肠湿热以治泻痢;还可治愈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症状,黄檗主入肾经可以退骨蒸,用来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等症,如黄柏与知母、地黄、山药等配伍的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解毒疗疮。黄柏内外用均可以用来治疗疮疡肿毒、湿疹瘙痒。抗滴虫作用。黄柏煎剂,10%浓度与滴虫液1:1混和培养,对阴道毛滴虫有抑制作用。抗肝炎作用。黄柏煎剂6.25-100%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黄柏碱对慢性肝炎有一定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黄柏煎剂,100%浓度,0.3ml/只灌胃,连续7天,能增加小鼠脾空斑形成细胞数。抗溃疡作用。黄柏提取物(去小檗碱)100mg/kg 皮下注射,100、1000mg/kg 灌胃或皮内注射,对乙醇、阿斯匹林或幽门结扎诱发的大鼠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其他作用。黄柏碱对中枢神经有抑制功效;有轻度的箭毒样作用,能抑制由乙酰胆碱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本品尚有杀伤精子、杀灭孑孓等作用。药用价值很高。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国内外医药界普遍认为黄柏是清热燥湿药材中的上品。我国千余家药厂用黄柏生产了几千种新药、特药、中成药和兽药,其中牛黄上清丸、牛黄上【临床应用】治疗急慢性肠炎、菌痢。治疗结核病,包括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肾结核。治疗急慢性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治疗眼、耳、鼻、咽喉、皮肤之化脓性感染。治疗炎、宫颈炎、前列腺炎、骨髓炎、皮肤湿疹、口腔溃疡等感染性、免疫性炎症。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以及小便淋沥涩痛、赤白带下,阴部肿痛、足膝肿痛、萎软无力等症。用于热毒疮疡,湿疹等症。用于阴虚发热,或梦遗滑精等症。黄柏除清实热外,尚能清虚热以疗潮热骨蒸,泻肾火以疗梦遗滑精,常合知母、地黄等同用。(二)黄柏的性味归经【性味】苦,寒。《本经》:&味苦,寒。&《别录》:&无毒。&《药性论》:&平。&《珍珠囊》:&苦辛。&【归经】 入肾、膀胱经。《汤液本草》:&足大阳经引经药,足少阴经之剂。&《医学入门》:&足少阴、手厥阴本药,足大阳引经药。&《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清热燥湿:①用于湿热带下,症见带下色黄黏浊或为脓样,或为黄水,阴痒,灼热,尿短赤,常与芡实、金樱子、苦参、车前子等配用。②用于湿热淋证,症见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或腰腹痛等,常与车前子、滑石、瞿麦、萹蓄同用。③用于湿热脚气,症见脚膝浮肿,常与苍术、牛膝同用,即三妙散。④用于湿热下痢,症见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常与白头翁、黄连同用。泻火解毒:用于湿毒肿疡、湿疹、口疮疔肿、烫伤等,随证配用,内服外敷皆可。退虚热,制相火。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相火亢盛的遗精证,多配知母同用。《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纲目》:&敷小儿头疮。&《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黄柏附方治小儿热痢下血: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阎氏小儿方论》)治痢疾:黄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200克,共水煎两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100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拂,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千金翼方》)治小儿热泻: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十全博救方》)治消渴尿多能食:黄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独行方》)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省,加酒少许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治热甚梦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黄檗(去粗皮)一两。搀罗为末,入龙脑一钱匕,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浓煎麦冬汤下。(《圣济总录》清心丸)治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黄檗一斤(放新瓦上烧令通赤为度),真蛤粉一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酒下。(《素问病机保命集》珍珠粉丸)治下阴自汗,头晕腰酸:黄柏三钱,苍术四钱,川椒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中级医刊》)降阴火、补肾水:黄檗(炒褐色)、知毋(洒浸,炒)各四两,热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丹溪心法》大补丸)降心火,益肾水:黄檗三两,砂仁一两半,甘草一两。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棍子大。每服五个丸,用肉苁蓉半两,切碎,用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奇效良方》封髓丹)治时行赤目:黄檗,去粗皮,为末,湿纸包裹,黄泥固,煨干。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乘热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眼科龙木论》五行汤)治小儿蓐内赤眼:黄檗,以乳浸,点之。(《小品方》)治口中及舌上生疮:捣黄檗含之。(《千金方》)治小儿重舌:黄檗,以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千金方》)治口疳臭烂:黄檗五钱,铜绿三钱。共为末掺之,去涎,愈。(《小品方》)治唇疮痛痒:黄檗末,以野蕾薇根捣汁调涂。(《圣济总录》)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黄檗、槟榔等分。捣罗为末,以猪脂调敷之。(《圣惠方》)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妒乳:捣黄檗末,筛,鸡子白和,厚涂之。干,复易。(《补缺肘后方》)黄柏的食用方法栀子柏皮汤《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易黄散《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滋肾丸《兰室秘藏》:黄柏、知母、肉桂。治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三妙散《医学正宗》:黄柏9g、苍术9g、牛膝9g,研末内服,或入汤剂配合其它药。大补阴丸《丹溪心法》:黄柏12g、知母12g、熟地18g、龟板18g,水煎服(如能加用猪脊髓更好)。黄柏绿豆汤原料:黄柏10克,绿豆250克,白糖少许。做法:黄柏煎水去渣,加入绿豆煮汤至烂熟,放入白糖,凉服,随意服用。功能:清利湿热,泻火解毒。三黄咖啡原料:黄连10克,黄柏12克,黄芩15克,咖啡100克,白糖适量。做法:将前三味水煎,去渣取汁,兑入咖啡,加糖,每次服20毫升, 1日4次。功能:清热解毒。丹参黄柏酒原料:丹参30克,黄柏10克,白酒0.5公斤。做法:丹参泡入白酒中, 7日后服用,每日20-30毫升,每日2-3次。功能:清热凉血活血。中药黄柏的副作用【宜忌】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本草经集注》:&恶干漆。&《本草经疏》:&阴阳两虚之人,病兼脾胃薄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泻,或恶冷物及好热食;肾虚天明作泄;上热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宫寒;血虚不孕,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不得眠,血虚烦躁,脾阴不足作泄等证,法咸忌之。&毒副作用:黄柏毒性很小, 应用中未见有明显毒性反应.黄柏给小鼠腹腔注射: 半数致死量为 2.7g/kg;最小致死量为0.52g/kg.黄柏碱、昔罗匹林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69.5mg/kg 和71.5mg/kg。临床应用本品, 曾有内服黄柏发生皮肤过敏反应的报道(1 例):患者用开水冲服黄柏3g左右, 于服药5——6小时后, 胸部发痒, 继起多个小疙瘩, 并蔓延全身, 经脱敏常规治疗而愈。事后再用黄柏煎液行皮肤划痕试验, 呈强阳性反应。
相关阅读:
195459&阅读
188720&阅读
180735&阅读
173337&阅读
最新热点:
大家正在看什么
706009人看过
665036人看过
515802人看过
484967人看过
420536人看过
395116人看过
377490人看过
328597人看过
280413人看过
261998人看过
258498人看过
257281人看过
253309人看过
240638人看过
231679人看过鸡肉的功效与作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鸡肉的功效与作用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鸡肉好吃,鸡身上的1味中药,更是治疗食积消化不良的好东西
鸡肉好吃,鸡身上的1味中药,更是治疗食积消化不良的好东西
以前上学的时候,坐火车、汽车都要路过山东德州,到站停靠时总能听到叫卖德州扒鸡,有一次买了一只,回家尝了尝,果然是色泽金黄,肉质酥烂,味透骨髓,连骨头都能咬烂嚼下,吃完让人回味无穷。
过年了,家家户户杯盘罗列,少不了鸡肉的身影,不知道您家吃的是扒鸡?炸鸡?烧鸡?白切鸡?还是小鸡炖蘑菇……
鸡肉是我们生活中普通的肉食,鸡肉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且肉质鲜嫩,容易消化,生活中、影视剧中最常见到的桥段就是:某人生病了、虚弱了,家里人就会说:给你炖只鸡补一补。
从中医理论来说,鸡肉确实具有补益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雄鸡肉甘、温,雌鸡肉甘、平,具有温中健脾,填髓益精,补气止痛的功效。
按照中医的阴阳理论,雄鸡属阳,温补作用较强,更长于助阳补气,关于雄鸡的名吃有童子鸡,选用的是生长刚成熟未曾交配过的,或者是饲养期在三个月以内的小公鸡。而雌鸡属阴,更长于补血,且性平和、不易上火,所以产妇、身体虚弱之人常用老母鸡炖汤来滋补。著名的妇科圣药乌鸡白凤丸,就是以乌骨鸡为主要原料,配伍其他补虚药材,能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虚性的疾病。
其实我想纠正很多人的一个错误认识:乌鸡白凤丸是给女人吃的。这个中成药是一个补虚药,如果是男性有身体虚弱,腰膝酸软等症状,也可以服用,现代报道对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男性性功能不足、前列腺炎等疾病,乌鸡白凤丸有不错的疗效。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有是证用是药,无论性别男女或者疾病不同,证一样,就可以用同样的药。所以您下次如果看到中医给一个男性开了乌鸡白凤丸,也大可不必惊奇。
鸡身上还有一味药材:鸡内金。现在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容易积食,消化不好,那是因为孩子大多呆在楼房里,家里、学校两点一线,手机和电视占用了大部分休息时间,出门以车代步,活动量少,家长又爱子心切,每天煎炒烹炸,给孩子吃得油腻,肯定积食。说到积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山楂,其实鸡内金也是一味治疗积食的好药材,而且味道不错。
关于鸡内金的来源,有个问题考考你:鸡有几个胃?牛有四个胃,而鸡有两个胃:腺胃和肌胃,腺胃负责分泌消化液、肌胃负责磨碎食物。鸡没有牙齿,玉米、麦子整粒吞下,为了磨碎这些食物,鸡会吞吃一些小石子,小石子进入肌胃中,肌胃有发达的肌肉,蠕动时,里面的小石子可以磨碎食物,利于消化。肌胃老百姓叫做鸡胗,生物学上叫做砂囊。鸡内金就是肌胃的内壁,因为是黄色的一层膜,所以称之为鸡内金。
中医认为鸡内金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功效。鸡内金消食作用强,可以用于各种食积证。如果您的孩子有食积,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可以尝试用鸡内金治疗,药店买回鸡内金,每日10克煎水喝,或者是每日3克,研粉冲服。其实孩子食积最主要的原因是活动量少,家长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锻炼更是治病良方。
除去治疗食积证,鸡内金还可以化坚消石,用于肝胆结石和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临床有方剂四金汤: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郁金,可以随证配伍用于结石病。如果有结石的患者,平时可以用鸡内金研粉冲服。鸡内金有涩精止遗的作用,遗精遗尿的患者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推荐一道菜品:凉拌鸡胗。
第一:洗净鸡胗,放入凉水锅中,加料酒、大茴香、桂皮、香叶等调料煮熟。
第二:煮熟后的鸡胗捞出,放冷后切薄片,加盐、葱末、蒜末。
第三:锅中放少许食用油,加热后放入几粒花椒,炸熟花椒后倒在鸡胗上,拌匀即可食用。
作者:陈燕清,中医学博士,副教授,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擅长颈肩腰腿痛的治疗396味中药功效总结!(背诵版)
来源:药师帮
发汗、平喘、利水
发表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散风寒、通鼻窍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疏散风热、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解表、除烦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凉血止血+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清肝火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清热除烦、利尿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清热燥湿、泻肝火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清热凉血、 祛瘀止痛、清肝火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消斑、清心定惊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利尿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惊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清热解毒、燥湿
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解毒、利湿、通利关节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
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退虚热、凉血止血、清肺降火、生津
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
退虚热、清疳热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泻下、清热、软坚、回乳(外用)
泻下、清肝、杀虫
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泻水逐饮、破血消癥+
祛风湿、止痛、解表
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祛风湿、止痛、利水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
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祛风通络、利水
祛风湿、通经络、活血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祛风湿、强筋骨
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祛风通络、化痰散结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祛风活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止痒+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
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化湿、发表、解暑、止呕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化湿、解暑
温中、燥湿、行气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清利湿热、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利水渗湿、泄热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利水通淋、清热解暑、外用清热收敛
利尿通淋、通经下乳、泄热
利尿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利尿通淋、清热除湿+
清热利湿、退黄
清热利水、通气下乳
利湿浊、祛风湿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利尿通淋、止痛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利尿通淋、祛风止痒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行气、调中、止痛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化痰散结+
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杀虫、疗癣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杀虫、消积
杀虫、润燥+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炒炭凉血化瘀止血、生用活血凉血而化瘀通经
收敛止血、活血祛瘀、利尿通淋
化瘀止痛、宁心安神、解毒+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收敛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收敛化瘀止血、利尿+
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活血、行气、止痛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清心除烦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破血逐瘀、通经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破血痛经、散寒止痛、消食化积+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内服活血化瘀止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破血祛瘀、杀虫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降气祛痰止咳
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化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制酸止痛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
消痰下气、平肝镇惊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疗痔
敛肺平喘、收涩止带、固精缩尿
清宣肺气、润肠通便
平喘止咳、解痉定痛+
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用收敛固涩、收湿敛疮
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安神定惊,明目除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
养心安神、敛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煅用凉血止血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收湿敛疮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散风止痒
平肝清热、降血压、利水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止痒、解毒散结
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催产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开窍辟秽、止痛
开窍辟秽、行气活血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
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益气、平喘、活血通脉+
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
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
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补肾、活血、续伤
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补肾、温肺、润肠
温肾、补精、养血、益气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温肾壮阳、强筋健骨、祛寒除湿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补肾助阳、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补心脾、安心神、益气血
清肺养阴、益气、祛痰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
润肺滋阴、补脾益气
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凉血止血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
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
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
涩肠止泻、止血、止带;外用收湿敛疮生肌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涩肠、敛肺、下气、利咽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益肾、固精、缩尿、明目
益气、除热止汗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固崩止带
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止汗退热、益胃生津+
敛肺、涩肠、止痛
涩肠止泻、止血、外用杀虫
涌吐痰饮、截疟
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
涌吐风痰、杀虫疗疮+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
外用杀虫止痒、内服壮阳通便
外用攻毒杀虫、内服利水通便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外用拔毒止痒、敛疮生肌;内服坠痰镇惊、攻毒截疟
杀虫、疗癣、止痒
攻毒蚀疮、破血逐瘀、散结消癥
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明目退翳、收湿生肌
收湿敛疮、生肌止血、清肺化痰、生津止泻
外用蚀疮去腐;内服截痰平喘、截疟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消肿、解毒、杀虫、止痢
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发泡止痛、攻毒杀虫+
本文系转载,药店经理人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仅作分享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黄金功效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