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一个很小的小机箱硬盘放哪,可是没有硬盘位只能用M.2,而且我预算不多,请问有什么比较适合的推荐嘛,120

我把主机放包里:ASRock 华擎 DeskMini 110 STX平台 装机实录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我把主机放包里:ASRock 华擎 DeskMini 110 STX平台 装机实录
在我之前的笔记本选购文章中,我说大学生在选购笔记本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谨慎。不然带来的很可能是悲剧和无奈。前方长文预警!一次可能读不完。建议大家可以先点【收藏】,方便下次再看临近开学,陆续有不少准新生找我推荐笔记本。想想这几年,帮新生选笔记本,成了我每年8月必做的事。接触多了,深感这里面坑真的很多。还有不少朋友因为不了解行情。在买本的时候被坑,无奈地要用着不合适的笔记本度过四年。也是非常悲剧的事情。所以| 赞1k 评论822 收藏4k&话音刚落,就有一位朋友向我求助,说家人给自己买的笔记本配置实在是太低了(N0G),完全没办法支撑起它专业常用的工程软件(比如AutoCAD、Mastercam等)。经过1年多了的煎熬之后,终于下定决心买掉笔记本打算配个主机。毕竟是个学生,预算大概是两千块左右。不玩游戏,只想能跑起各类工程软件。最好能个头小一些,方便假期带回家里用。刚开始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考虑的是Mini-ITX平台。不过思前想后,单是一个好点的ITX机箱都要300+。预算本身就不多,把钱花在机箱上本身就不太明智&。而且一般ITX机箱体积都在8L左右,虽然个头不大但是离“便携”还有点远。既然不玩游戏,那核显足矣。不要独显的话,有没有比Mini-ITX更好的选择呢?忽然想起前段时间的推送:&华擎DeskMini 110/COM是一台定位商用机的机器,严格来说其实是一个商用机的机箱和一块Mini-STX主板,以极小的空间获得了体积上的优势,内部仅1.92L,不过显卡基本上不用想了。内部一块H110主板,支持LGA1151规格的CPU,选择多样,但散热风扇同样需要自己选购。带有两个DDR4&&从推送中了解到Mini-STX这个新平台,同时也被DeskMini 110仅仅1.92L的体积震慑到了。和朋友进行了长达1天的可行性研究之后,就开始了这次的Mini-STX装机之旅。DeskMini 100的包装非常简朴,就是一纸皮箱子。典型的工业风格产物&。打开包装,看到DeskMini 110的全家福还是挺丰富的。除了主机之外,还有电源适配器、电源线、两根SATA线,还有光盘纸片螺丝脚垫这些小零件。因为华擎在国内只上市了DeskMini的COM套装,所以另外还有一根是COM接线。套装自带一个AcBel的电源,输出19V/6.32A,功率120W。类似于的电源。根据官方数据,在120W电源下,DeskMini 110最高支持TDP 65W的处理器。也就是说除了i7-6700K和i5-6600K之外,其余Skylake处理器都能带的动&。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是上手的瞬间还是被吓到了:这东西真的是太小了&!光看图片可能还不够震撼。拿一瓶350ML的饮料做对比大概就能知道它的小巧。再具体点的话,DeskMini 110的尺寸是155×155×80㎜,和一个标准的ATX电源差不多。机箱的正面是塑料材质,类似于百叶窗的设计,其实也是可以通风的。机箱正面有两个USB 3.0接口:一个Type-C,一个Type-A。另外还有两个3.5mm音频接口:一个是2in1耳机接口,另一个是接口。这种两个3.5mm音频孔的设计,无论是旧款耳麦还是都能兼容,值得点赞&再到背面,DeskMini在显示输出上非常大方,DP、HDMI、VGA都有。不过最多只能支持双屏显示。一个千兆网口,外加2.0和3.0的USB口各一个。U口略少,如果是喜欢用有线键鼠的话,可能要自备分线器了。另外机箱上预留了一个COM接口的位置。机箱的左侧面有一块面积不小的进风口。仔细看的话,在旁边有两个预留USB位,购买选配组件的话,可以再增加2个USB 2.0接口。不过这个组件,国内并没有上市&。在右侧面,意料之中的VESA挂孔。毕竟DeskMini 110的个头非常小巧,完全可以挂在显示器后面。不过VESA挂架是同样是需要另外购买的。简单地拧开四颗螺丝,就能打开机箱了。DeskMini 110用的是一块Mini-STX规格的H110主板。因为使用外置电源,加上取消了PCI Express接口。所以整个主板的布局做得非常紧凑,比Mini-ITX主板还小30%。Mini-STX主板为了节省空间,都是用的SO-DIMM插槽的内存,也就是笔记本条。现在台式机条和笔记本条价格基本没差别,所以没什么关系。规格上也是和普通的H110主板一样,最高支持到DDR4-2133。然后相信是大家最关心的一点:DeskMini 110带有M.2固态接口和M.2接口。其中固态是PCIe通道,支持NVMe(但不支持SATA)。考虑到一般H110主板都是没有M.2的,这点还是非常良心的&。不过因为预算的关系,这次装机并没有用上这两个接口。翻到另一面,这里预留了两个2.5寸的硬盘位。连上主板上的M.2固态,DeskMini 110一共可以放下3个硬盘。相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足够了。i3默秒全!还要说什么呢?&看完了机子,然后是今天的男二号:i3-6100,性价比相当高的一款CPU。因为价格的原因选择了散片。买散片虽然没有售后,但是CPU作为耐用品,其实也没多大关系。&装机前确定内存需求是8G,所以在单条8G和两条4G之间犹豫了一段时间:单条8G大概不到300块,而且后期升级到16G也更容易;两条4G稍贵一些,但是双通道核显有加成。最后考虑到后期不太可能再用到16G内存。所以选择了双通道的方案。之所以选择这款HyperX Impact套条,单纯就是因为便宜&。比许多DDR4 2133的条还便宜。ID-COOLING作为一个近几年新晋崛起的国产散热器品牌,旗下的产品还是挺不错的,质量中上,同时性价比很高。这款IS-40静音版拥有三热管的配置和9cm的温控风扇,在必须采用下吹式散热器的机箱中能拥有不错的温度和噪音表现。硬要说不足的话,一来是与CPU的接触面采用了热管直触的方式,二来则是为了控制因为机箱小,在散热器的选择上也是花了不少功夫。华擎推荐使用Intel的自带散热器,不过我买的散片CPU,所以并没有&。为了避免盖不上盖子的尴尬。最终的选择是这款 IS-40静音版,三铜管+4PIN接口。45mm的高度,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没问题了。把东西都装上主板之后,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散热器的个头刚好,没有顶到内存。高度也刚好没超,真的是非常紧凑&。换个角度可以看到,散热器要是再高个几毫米,可能就盖不上了。所以DeskMini 110的散热器限高应该在47mm左右。如果能选一个30mm左右的散热器应该会更加理想。虽然这个散热器高度没超,但是非常完美地把COM接口的预留位挡住了。算是浪费了这个接口,还好这个接口也用不上。翻到背面。装机的时候固态还没到手,所以先给它装上了一个旧的机械硬盘。因为体积的关系,DeskMini用的是非标准的SATA接口。设在了主板的反面,供电+数据一条线完成。不过DeskMini的硬盘固定方式有些反人类,必须要从固定架的反面上螺丝,也就是必须要把主板从固定架拆下才能安装硬盘。所以建议大家在装散热器的同时把硬盘装上,这样就不用反复拆主板了。一切就绪,合上机箱。这个角度,越看越像是个电源&。连上显示器,小小的19寸显示器在DeskMini旁都像是庞然大物。反差非常明显。作为一个崇尚简洁的人,散热器、内存条我都选带没有灯的。结果一开机发现机箱竟然自带光污染,目测是电源指示灯的附带效果。开机一次点亮,运气不错。CPU、内存硬盘全部正常识别。双通道正常,风扇转速也能正常显示。切换到高级模式,设置更加丰富。不过这样的小机箱还是像稳定一些。超频什么的就免了吧。120W的电源也浪不起来。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主板的Fan-Tastic Tuning功能。可以调节风扇在不同温度下的转速。静音低温两不误。非常不错。不过比较蛋疼的是,IS-40静音版这个散热器的调速似乎有BUG,实时调速总是失败。折腾了很久都失败。最后为了保证稳定,直接设置风扇保持全速。大概2900RPM,虽然散热效果杠杠的,不过噪音也是感人的不得了&装系统什么的都不多说了,大家都懂的。i3-6100的性能已经有太多测试了。我这里主要给大家测下散热。实测运行30分钟CS Go是49℃,1小时守望先锋最高52℃(没错,HD 530能玩守望先锋),如果FurMark+CPU Burner双烤的话,大概15分钟左右会去到62℃。继续烤的话会黑屏(但不会蓝屏、重启),目测是核显核心崩溃。不过这种情况只有在烤机的时候出现,日常使用倒是非常稳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00系列主板对Windows 7兼容性不太好。推荐大家都上Windows 10,兼容性和性能都要好很多。最后总结下这次装机,花费不到2K5。花费不多,但是完美地兼顾了性能和便携性。也没有比ITX或者M-ATX平台贵多少。别的不说,至少朋友是非常满意的。如果还想在提升的话,改用NVMe固态,再加无线网卡会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整机大概3K左右,也不算贵。优点:体积小巧,完全可以轻松携带标准的1151处理器接口,无性能妥协视频接口丰富,支持M.2 WiFi和固态支持M.2和SATA共3个硬盘兼容一般台式机的散热方案支持VESA支架,可于显示器/电视结合缺点:不支持独立显卡扩展USB接口稍少,日常使用捉襟见肘对散热器的限高比较苛刻小机箱散热效果比较一般把DeskMini 110和电源适配器放到一个普通的双肩包里,占用空间还不到1/2。不到2L的体积,即使把电源算进去,仍然比ITX要小巧许多。更重要的是,除了没有独立显卡之外,DeskMini几乎没有性能上的妥协。对于不玩游戏的用户来说,不到3000元就能获得非常充裕的性能,低特效下玩玩网游也完全胜任。最重要的是个头小,方便携带。尤其适合像大学生这种经常要在两点间移动(学校家),预算又不多的人群。好了,今天的晒单就到这里。关于DeskMini 110如果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在评论里和我交流。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哦!配合打赏效果更佳&,我们下一期再见&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93)
文中提到的商品
Elecom 宜丽客 LBT-TWS01AV 入耳式蓝牙耳机
暴风AI电视7 55英寸 AI全面屏
浦科特 PLEXTOR M9PeG 512GB M.2 NVMe固态硬盘
ISKN Slate2+ 手绘板
喜地商城 甄选进口好物套装
HIPLAY智能篮球运动套装(篮球手环+便携式得分器)
锤子科技 坚果3 智能手机
【轻众测】iWALK爱沃可 SBS100C秘书长 移动电源
JumpPower蹦堡 儿童秋千护网室内外蹦蹦床
松下nanoeX智能WiFi旗舰壁挂式空调AE13KM1
Apple iPad 2018年新款9.7英寸+Apple Pencil套装
【轻众测】须眉 SH-A161 电吹风
铜师傅安格尔 黑胡桃原木 1.4米餐桌椅套装
任天堂 Nintendo Labo
赞300评论131
赞326评论111
赞284评论133
赞921评论418
赞898评论423
赞660评论531
赞321评论206
赞323评论117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您的位置:
在文章的开始,我要道个歉,因为组建平台的时间跨度稍微长了一点,期间也为了更好的展示这次装机更换了拍摄风格,反...
在文章的开始,我要道个歉,因为组建平台的时间跨度稍微长了一点,期间也为了更好的展示这次装机更换了拍摄风格,反而弄巧成拙,影响了整文的观感,还请各位见谅。其实看过我5月20日文章《这次换代没毛病?Sapphire 蓝宝石 RX580 8G 超白金 开箱解析》的朋友,一定不会对这篇的文章的到来感到意外,因为在上个月我就已经开始筹划将自己的1700X平台改造成小钢炮。当时的计划是换块ITX主板,购买一个ITX机箱一个SFX电源,再利用其他原有的硬件进行改造,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一场折折腾腾的虐心烧钱工程就这样无序的进行到了今天。当然,各位从今天的标题上应该就能知道……我的“小钢炮”主机还是组了起来……这篇文章既是与大家交流经验,也是对想组ITX主机的玩家一个警示。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结果又是如何呢?接着往下看吧……step1:机箱电源与散热要组建一个ITX平台,最重要的是什么?CPU?主板?内存?显卡?NO!NO!NO!是机箱!是电源!是散热!如果你喜欢ITX平台,或者说想组建一个ITX平台,那么请回想一下,你看重ITX的什么呢?外观?小巧?便携?当然都可以是,但归根到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机箱种的草!因此,机箱的选择一定是组建ITX平台的重中之重,也只有确定了机箱,电源、散热也才能确定。1、很好,但并不是我需要的ITX机箱……京东直达链接这次ITX组建我最喜欢的,同时也最后悔的就是选择了乔思伯VR1……说到喜欢,我不得不讲,VR1的做工和用料在这个价位上也是没得挑的。3mm镁铝合金箱体,前后拉丝面板,双侧透熏黑5mm钢化玻璃面板,高光金属切边,这些让VR1显得非常精致。有些朋友会说,这么贵的小机箱,做工用料好不是应该的吗?诚然,对于其五百多的价格来说,一般的消费者给予的希望是很高的,但是如果了解ITX机箱的朋友横向对比其他的ITX机箱,VR1算是比较实惠的一款。我在购买VR1的时候也做了非常多的对比,最终选择了它,除开看中了它的精致、“实惠”,还看中了它的侧透可以完美的展示显卡。现在的显卡设计越来越漂亮,但是绝大部分的机箱都只能给显卡一个“侧脸”(显卡上侧),完全不能展示出显卡正面(风扇侧)的真正的美感,就比如华硕ROG STRIX系列的显卡,正面比侧面漂亮不只千百倍,然而在绝大部分机箱中……它也只能面朝箱底……黯然失色……VR1支持ATX标准电源也是诱惑我的原因之三……参考RX580与锐龙平台的功耗,500W的SFX电源还真不便宜,所以这一下子能省大几百块,也是美滋滋的。BUT……当我收到VR1打开的那一刹那……整个人蒙蔽了……这未必是ITX机箱?……大了点吧……真心想退了它……VR1是类似“垃圾桶”式的设计,其垂直风道外加这个“体量”……散热也许不会差吧,毕竟好看“不贵”,毕竟以后显卡以后可以看侧面了,毕竟支持ATX电源……算了……一咬牙一跺脚……最终选择留下它……2、说好的电源利旧,但还是花了300块……京东直达链接振华的LEADEX 650是我去年京东618够买的一款全模组金牌电源,这个电源在一年的使用中没有出现过故障,总体来说还是满意。电源通体白色设计,模组接口在接通的时候可以发出白色的光,比较漂亮,也是看中这一点,所以选择其出现在双侧透的VR1上。考虑到电源是白色配色,我计划其他的带光的组件都以白光为主,以便搭配和统一风格。650W的电源带动RX580和锐龙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是有个问题来了……VR1虽然可以装进这款LEADEX 650电源,但是后者自带的巨硬模组线根本无法正常塞入……于是,我不得不不……重新去定制模组线来完成电源利旧,这整整又花了300大洋……几乎折合了半个电源……既然提到了定制模组线,这里就不得不啰嗦几句。电源,大家都知道是一台电脑中的重中之重,原装的模组线品质一般都非常的到位,但是大家自己在定做的定制模组线就不一定了,所以建议不要贪便宜,尽可能的去找销量大口碑好的地方去制作,这一点一定不能含糊。定制模组线一般有三种,我这种是镀银的,比较硬,通体透明银色,还有一种是硅胶的,很软,有很多颜色,还有一种是包网的。3、ITX也上塔式散热京东直达链接京东直达链接刚才在说选择VR1机箱的心路历程时,并未提及一点,那就是VR1支持110mm的散热器,这一点也是我选择的原因,因为我手上有两个塔式散热,一个是乔思伯的CR201,一个就是大镰刀赤兔马STB120 PLUS,这两个散热器在VR1都可以装下,其实我更加倾向的是乔思伯CR-201,但是谁知……因为CR201四热管横向排列,造成外挂风扇会挡掉第一个内存插槽……我试过很多平台都是这样……其他四根内存的主板倒是无所谓……但是……ITX主板只有两条内存插槽……然而大镰刀的赤兔马的四热管是纵向排列的,鳞片较薄,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BUT……赤兔马STB120的风扇是红色的……与我之前搭配白色的灯光的想法又不一样……于是,我又翻了翻我的存货……京东直达链接这一套乔思伯的FR201的风扇和CR201的散热器是以前用来匹配我乔思伯U4机箱的,7700K平台拆散闲置之后,FR201也从被我拆了下来吃灰,这次正好在ITX平台上使用,安装在银色的STB120上也还比较搭,算是救了急。上机效果,等下再为各位展示。step2:主板CPU内存与显卡上面介绍完ITX平台选择的重点,下面进入喜闻乐见的性能件的选择介绍。1、“唯一”的选择——X370GTNBIOSTAR 映泰 X370GTN ITX 迷你主板是全球首款采用X370芯片组的ITX主板。这款主板支持AM4接口的Ryzen处理器,采用4加3相的供电模式,足以支持到Ryzen 7 1800X级别的处理器。京东直达链接BIOSTAR 映泰 B350GTN ITX 迷你主板是全球首款采用B350芯片组的ITX主板。这款主板支持AM4接口的Ryzen处理器,采用4加3相的供电模式,足以支持到Ryzen 7 1800X级别的处理器。其他参数方面,最大可支持32GB 3200MHz的DDR4内存,拥有4个USB3.0和两京东直达链接查看百科现在的市场上唯独映泰推出了AM4接口的ITX主板,就是上面我们看到的X370GTN与B350GTN,消费者并没有更多的选择。从官网的图片观察可以发现,这两款主板结构实在是出奇的相似,以至于擦掉主板文字标识,是无法分辨出哪款是X370哪款是B350。在此我要强调一点,虽然我选择的是X370芯片组的ITX主板,但是如果各位要组建锐龙ITX平台时,其实只要购买B350芯片组的主板就可以了。以我对这两个芯片组的了解,在ITX平台上使用起来没有任何的差别,毕竟只插一块显卡……P.S.明明是两款主板为什么要说唯一的选择呢?因为我选择X370GTN的时候,B350GTN是没有货的……主板的接口还算够用,省去了USB2.0,USB3.1也只有TYPEC接口,没有WIFI,音频提供了光纤,M.2支持NVME 但被安排在主板背面。我觉得,映泰如果非要在市场上投放不同芯片组的AM4主板,以上的接口供给可以在B350GTN上出现,X370GTN上完全可以通过取消视频输出接口,增加USB3.1、WIFI、BIOS一键重置等接口、按键增加差异,区分中高端。无论X370GTN还是B350GTN都只提供了4PIN的CPU供电接口……从普遍的AM4主板配置和超频情况来看,主板的4+3相供电按道理来说是够用的,但4PIN的电源接口却无法支持锐龙超过3.9GHz时的功耗,所以这款主板我个人只建议在3.8GHz或以下使用。或许正是这样对CPU超频的硬件配备上的“限制”,X370GTN的散热铠甲除提供RGB LED的功能外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散热能力。为什么我要复说到超频呢?因为锐龙超频使用所带来的性能提升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一些单核需求比较高的游戏中……所以我觉得使用锐龙处理器的玩家,超频使用可能是常态,我自己也比较关心这点。另外,这款主板提供了2个4PIN的PWM风扇接口,一个4PIN的RGB灯光控制接口,这个4PIN RGB LED的接口应该是给锐龙 7 1700原装风扇用的,通过主板BIOS或者是映泰的软件,可以达到呼吸、闪烁、渐变的效果。考虑到是ITX主板,这接口的数量就不吐槽了,如果是风扇、灯条比较多的朋友记得买好分路就好。2、高频不翻车的RGB内存——金邦 EVOX DDR4 3000 8GB*2京东直达链接锐龙平台相信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内存,如果预算够我一般推荐上芝奇幻光戟3200C14的套条或者是海盗船的3000C15套条,这两款的高频兼容性还是不错的(不过还是因主板而异、因BIOS而异)。我自己有芝奇的幻光戟3200 C16时序的条子,但是经过尝试芝奇的幻光戟3200C16时序的条子在这款主板上只能达到2400的频率,另外这款主板不支持AURA功能,如果要调光需要再安装软件,比较麻烦,而且软件要随机启动才能达到变色的效果。所以通过朋友推荐我入手了这款来自金邦的 EVO X 3000 C15的套条,除开支持RGB之外,据说可以轻松到达2933的频率,而且支持各大主板厂家的光效控制系统。单独供电手动控制↓同步主板RGB灯效↓这款内存可以手动控制LED,也可通过接线在主板上的4PIN RGB LED控制接口上与系统同步灯效,非常方便。当然对于锐龙来说不翻车、上高频更具诱惑力。3、对不起,我选择RYZEN 5 1600……京东直达链接之前我也说了……要把1700X改造成ITX平台……但是到了最后关头,我看了看我的C6H、PK515E顿时舍不得……于是心一横入了RYZEN 5 1600……是的,我的上一篇文章《你需要什么样的“性价比”?锐龙 RYZEN 5 1600 + GTX1050TI 平台的搭建与思考》给朋友的朋友用的也是RYZEN 5 1600,但是在此之前,我的RYZEN 5 1600 + RX580的ITX平台已经初步成型,正因如此所以我给朋友的朋友推荐了RYZEN 5 1600,而并非1500X。其实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在那篇文章中已经可以看到我ITX平台的身影。在这里我再简单的说一下现在这个阶段锐龙的选择,考虑到现在锐龙超频能力普遍在3.9-4.0GHz左右,所以我建议全系列都买低配版,比如4核心,我推荐1400,同频性能相差1500X非常的小,6核心我推荐1600,同频性能与1600X无异,8核心推荐1700,相比1700X、1800X,虽然超频电压略高,而且普遍不能达到4.0Ghz的水平,但是价格便宜不少,所以性价比尤为突出。但是如果不想超频,安心玩游戏的话,建议还是买高频的好一点。4、买到就赚到的显卡——RADEON RX580京东直达链接其实不只RX580,RX570RX470RX480甚至是GTX1060、RX470D在“矿场”老板的疯狂抢购下货源全线吃紧,RX580甚至卖到了GTX1070的价格而且一卡难求……当初我要再晚入一天,估计我也不会有这块RX580了,在出了原来的RX480后居然还有的赚……真心美滋滋……原来的ROG 480比较长,难以匹配ITX平台的机箱,这款显卡它比较短,这也就是我入手它的原因,关于这款显卡的测试,在《这次换代没毛病?Sapphire 蓝宝石 RX580 8G 超白金 开箱解析》一文中,我已经做出了简单侧测试,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这里就不再详解了。STEP3:存储设备的选择1、没错,还是建兴T10天猫精选直达链接这是我第四次购买建兴T10,有我自己用的也有给别人买的,之前文章中出现过很多次,虽然这款M.2的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性价比飞高,但是在ITX平台上我并不推荐,而且是这种背部安装的主板,因为T10的发热量较大,主板背部散热欠佳,有可能会加速硬件老化,所以,建议购买INTEL 600P这些速度慢一点,贵一点发热量不大的M.2固态。但是如果考虑到预算和性价比,T10也是可以,但是一定要记得更新固件。2、为了空间和经济,先弄个笔记本HDD!京东直达链接讲真,如果我还有预算的话除开这块机械盘,还是会购买一个SATA SSD安装,但是我觉得,除开主板上的M.2的固态可以买240G+或者是120G+的固态外,SATA 的小容量固态对于我来说实在是浪费机箱内部的空间,不如一步到位,买个480G+的固态,但是现在SSD价格……让人……望文生畏……想了想,算了……HDD又不是不能用……这次没有选择常规3.5寸HDD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占用过多的机箱空间,笔记本硬盘发热较小,而且腾出的空间有助于空气流通,此外性能也不会差3.5寸HDD太多,今后改装移动硬盘,或者是做资料片也都是够用好用的。STEP4:开始装机!刚才说了那么多,下面开始装机!首先先要把主板上自带的卡扣拆下来↓然后安装上大镰刀赤兔马STB120-PLUS的底座↓装上可爱的RYZEN 5 1600↓在安装散热之前先安装好固态,不然等下散热器太大了反过来不好安装↓MX-4散热硅脂,效果不错,关键是比7783好涂得多↓ 京东直达链接OK,安装好STB120和FR201风扇↓内存刚好不被卡,非常“贴合”……↓准备上机箱↓这个角度看像不像垃圾桶↓掀起了你得“头盖”来↓安装电源↓安装挡板↓主板、散热上机↓定制的模组线就是好走,毕竟是花了钱的……↓硬盘↓内存很“贴合”,差一点都装不了了↓显卡上机后,线的凌乱被显卡遮住了,感觉好了很多↓顶盖装好基本成型↓熏黑的侧板滤除多余的光线,进一步隐藏线束所带来的凌乱感(当然,你们可以说我不会走线……)↓开机,超白金RX580的蓝宝石LOGO亮了起来↓另外一侧↓盖上面板+点亮↓主板和和内存的灯还没改过色来↓定制模组线比原装的漂亮多了↓模组接口带有灯光的电源并不多,LEADEX给予侧透机箱带来的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只是风扇再来电光就更好了↓OK,完工↓上桌……这体积真的大……超出我之前预想的很多……一点都不ITX……↓到这里装机就告一段落了,本以为体积是噩梦,没想到更闹心的在后面……STEP5:测试环节……这里CPU没有超频,内存是双通道2933的频率,RX580用的是17.5.2的驱动,功率限制+50%,至于为什么没有超频……我们等下再说……1、性能测试首先当然是……超白金RX580有18W3的跑分,1600即使不超频也达到了114086的分数,在鲁大师性能是超越5.0GHZ的7700K的↓下面看看CPUZ↓金邦内稳定2933的频率,只不过这个时序检测貌似有些问题,和我在主板里面设置的不一样,应该是15-15-15-36,电压1.35v,运行在CR1的模式下↓CPUZ跑分↓CINEBENCH跑分,各位自己去网上对比,对号入座,我就不再多说了↓AIDA64内存测试(可以看到,1600BOOST起来可以到3.7Ghz)↓AIDA64 GPGPU测试,体现GPU、CPU的运算能力↓3DMARK跑分展示↓Timespy - CPU 5517,显卡4370FS-物理15663,显卡14072FSE-物理15659,显卡6322FSU-物理15648,物理3175网上RYZEN 5 1600、RX580的测试有很多,以上数据好事的观众可以拿去对比,我这里不做过多的解读。下面重点来了。2、温度与稳定度测试高性能ITX主机在组装完成之后,最严峻的必然是散热所带来了考验,无论是AMD还是INTEL,是RADEON还是Geforce,都是如此。高性能所带来的热量是无法小觑,严重的热量堆积对主机稳定运行、寿命、效能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温度与稳定性测试结果我觉得应该要高于性能测试结果,成为评价一款ITX主机是否优秀的重要评判依据。下面我就用一组比较简单的压力测试方式,来检测一下我组装的款ITX主机,是“小钢炮”还是“小锅炉”待机功率,室温大约再25摄氏度左右↓首先,进行鲁大师的稳定性测试,这个比较小儿科,结果CPU温度在60度左右,GPU温度在70度左右,整机功耗210W左右,通过手感受机箱温度并不明显,通过这项测试没有什么压力↓其实没有超频的锐龙5 1600其热设计功耗在65W左右,我配备了4热管塔式散热对于这点热量来说按道理也不是问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TDP 65W不代表 CPU就只有65W的功耗……下面我们单烤一下显卡看看能否稳定。Furmark GPU 烤机解析通过分析GPUZ对FURMARK烤机10分钟收集的数据来看,我组装的这台ITX主机整机功耗300W左右(大部分是显卡的功耗),满载的RX580已经出现持续升温、降频的现象,稳定温度高达85摄氏度,此时RX580主动将频率降至之间,以达到降低功耗(可见已经装了温度墙,为此大约降低了50W左右的功耗)保持温度不上升的目的。并且此时的显卡的风扇转速已经超越3000转……噪音感人……机箱整体开始变得无法触摸,金属材质的快速导热致使整个机箱非常烫手。可见散热效果非常的严峻,要知道此时CPU的热量基本上是可忽略不计的……“小钢炮”俨然变成了一座“锅炉”……为了再次可以量化的验证稳定性,我试了一把TIMESPY的整机压力测试……结果依然堪忧,整机功率虽然低于FURMARK烤机30W左右,但手触机箱所感受到的滚烫程度与FURMARK测试时没有什么差别……96.7%的稳定性评分并没有超过97%及格线,无法通过TIMESPY的压力测试测试……虽然只差了0.3%。如果说这些测试都过于极限,那么我们来看看实际游戏中的表现吧。因为篇幅,我仅测试一款游戏——守望先锋,采取完成一次快速比赛的测试方式,分辨率,极高特效,100%渲染,不锁帧。通过分析GPUZ在游戏时记录的数据,可以发现,这台我组建的ITX“小钢炮”在运行守望先锋的时候显卡的状态与FURMARK 烤机时非常类似,只是频率相对比较稳在1300MHz以上,功率保持在140-180W之间,机箱温度比烤机的时候好一点,但依然非常烫手,并且噪音起飞……哎……思考不得不承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这台锐龙北极星的“小钢炮”,基本上是变成了“小锅炉”……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是锐龙与北极星平台根本就不适合组建ITX“小钢炮吗”?其实不然,经过我与网友之间的讨论、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结果是有原罪的……原罪:机箱与显卡的“水火不容”……通过图片,我们可以发现,蓝宝石RX580超白金是下压式的鳞片散热,当它进行散热的时候,热风是从显卡四周逸散的,VR1是垂直风道,我本以为可以将显卡的热风顺路通过底部、CPU散热侧吹、顶部的风扇顺利排出。其实不然!显卡尾部逸散出来的热风在风压低于底部散热风扇的风压时会被吹回去,在高于底部散热风扇的风压时会抵消或者抑制底部风扇对机箱内部的送风,造成热量的严重堆积……甚至于我都不敢对CPU进行超频测试,以避免“惨案”的发生。上面的测试也可以从数据的角度证明机箱中所堆积的热量绝大部分来自显卡。其实在我使用的过程中尝试这将侧板打开看看散热是否有所改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当侧板打开时,温度就有了明显的下降。那么显卡和机箱该如何搭配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选择带有涡轮风扇的公版显卡。配备的涡轮风扇的显卡是不会有热风从四周散出在机箱中的,其热风只会从挡板处吹出,因此不会在机箱中有热量的堆积,所以散热的压力会小很多。并且大部分公板显卡的参数比较保守,发热量本身就更小。 但是如果非要用这种非公版的下压式散热的显卡的话,就需要重新选择一个设计更合理或者说是设计更合适机箱,比如银欣的小乌鸦这种为显卡提供了散热孔的机箱,并且,小乌鸦这种机箱显卡是通过转接模块单独一侧安装的,更加所以有助于散热,相比就能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并且使用SFX电源……无论视觉体积还是实际体积都会小于VR1。京东直达链接 那么我还能有什么挽救的措施吗?当然有……只不过这种种方法需要是在性能过剩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一旦主机全力运行……就原形毕露了。在此,我卖个关子,先来看看同样是运行守望先锋,同一台主机的运行状态。通过分析GPUZ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RX580超白金已经可以稳定的运行在1411的频率上,温度也维持在75度左右,风扇转速2300rmp,噪音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通过我用手去触摸机箱发现机箱虽然明显感觉到温度,但是已经不再烫手,降温效果明显。那么我的这个“降温”方法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揭晓——开启垂直同步(帧率控制、与显示器同步)。是的,我们可以利用垂直同步和帧率控制这等类似功能,将游戏的帧率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比如60FPS(144HZ、75HZ的显示器除外),让核心占用率降低,从而达到降低功耗、降温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上面的GPU占用率会剧烈波动的原因。这些功能在显卡的驱动或者是游戏的视频选项中可以找到。除此之外,AMD在新的驱动中提供了一个名为“CHILL”的功能,也可以有效降低显卡温度,但是这个功能需要游戏的支持,目前并不多,并且考虑到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这下算是把小钢炮的温度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了……但正如之前所说的,如果是RX580满载都无法达到限定帧数的游戏,这个方法可能就不再有用,不过可以通过降低游戏特效方法来尝试解决……OK,本次文章,到此已经接近尾声,码了这么多字和图,希望能对各位今后的搞机有所帮助,下面再总结归纳这次组建锐龙北极星ITX平台汲取的经验教训。1、组建ITX平台,机箱的选择是重中之重。2、尽量选择模组电源与定制模组线方便走线。3、尽可能选择涡轮散热的显卡。4、开启帧率控制等类似功能,节约能源的同时可以降低整机发热量。好了,就这么多吧,欢迎留言交流,有什么问题,我会尽量解答,文章很长,非常感谢看到最后
扫描关注沙发管家微信
“扫一扫”微信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机箱硬盘怎么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