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母亲跟走路政巡逻车路:就想知道有多辛苦

六旬老太走失 幸遇巡逻民警联系家人接回_山东新闻_大众网
  潍坊新闻网3月27日讯 家住高新区清池街道的冯大娘从家中外出时走失,家人四处寻找没能找到。3月25日下午,坊子交警大队三中队民警在巡逻途中发现了冯大娘,从她的言谈举止分析可能是位走失老人。经过一番努力,民警联系到了冯大娘的儿子李先生。26日,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母亲精神不太好,体弱多病,这几天天气较冷,如果再露宿一晚,身体难以承受,多亏民警及时发现,他想通过本报对民警说声谢谢。
  民警街头巡逻,发现神态异常老人
  3月25日下午,坊子交警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王以忠和民警权威在辖区路段巡逻。下午3时许,他们巡逻到北海路与潍胶路交叉口附近时,发现在渠化岛附近站着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手里还提着一个编织袋。
  “老太太的神态有些异常,嘴里不停地嘟囔着,穿着也比较单薄,脚上还没有穿袜子。”权威告诉记者,他们分析认为这位老人很可能从家里走失了。由于老人站在道路上,车来车往存在安全隐患,他们立即将警车开了过去,将老人扶到渠化岛上。
  老人看到民警到来显得有些紧张,在民警的一再宽慰下,她才稍微放松下来。“通过简答交流,我们发现她的精神有些异常,不停地自言自语。问她叫什么名字、家庭住址及家里的电话等信息,她也不说。”权威说,看到老人穿着淡薄,他们打算让她先到警车上暖和一下,不料老人竟坐在地上不肯起来。
  耐心问出座机号码,帮忙联系家人
  “看到老人对我们有抵触情绪,我就和她聊家常,希望能获得更多信息。”权威说,经过一番耐心交谈,老人终于说出其家住高新区清池街道,“由于我们对该区域的情况不了解。为尽快帮老人找到家人,我们向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汇报了相关情况,希望高新公安分局清池派出所能够协助。”
  权威告诉记者,清池派出所的民警很快和他们取得联系,马上到现场了解情况。在等待民警的过程中,权威没有放弃和老人进行交流。经过努力,权威得知该老人姓冯,并问出了家里的座机号码。
  随后,权威拨打该号码,令他没想到的是,很快就有人接起了电话,听声音是一位大爷,自称姓李。权威说明情况后,李大爷激动了起来。“李大爷说这很可能是他的老伴,马上和儿子赶到。”权威说。
  不久之后,李大爷和儿子来到了潍胶路与北海路路口。当两人见到冯大娘时,都激动地哭了。
  家人苦寻未果
  感谢交警帮忙
  3月26日,记者联系到冯大娘的儿子李先生。“如果不是交警帮忙,真不敢想母亲会发生什么事。”李先生感激地说,3月24日下午5时许,父亲外出回到家中,发现母亲不见了,一直未返回。
  “我母亲今年62岁,体弱多病,精神不太好。她走失后,全家人都紧张了起来。”李先生说,他发动亲戚好友四处寻找,一直找到深夜,却毫无音讯。
  李先生表示,当晚天气较冷,他心疼母亲露宿街头,一夜没合眼。第二天天一亮,李先生又开车出去寻找,加大了搜寻范围,仍没能发现母亲的身影。就在这时,他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被告知母亲找到了。
  “如果不是民警工作认真负责,很难看出母亲神态异常。”李先生说,如果母亲再露宿街头一晚,身体肯定吃不消,他想通过本报对民警说声谢谢。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山东省“全面改薄”规划覆盖全省15个市111个县(市、区)的9765所项目学校,规划投入420.88亿元,建设校舍2139.47万平方米,运动场2207.7万平方米,生活设施、教学仪器设备等投资80.06亿元,惠及460多万名学生。
03-27 08-03中国教育报
但今年乡镇“本土人才”岗位报名有点冷,济阳县仁风镇人民政府机关岗位计划招录3人,审核通过的仅有12人。今年,青岛市首次设置面向本土优秀人才岗位,平度市辖区乡镇机关公共事业管理职位计划招录2人。
03-27 08-03齐鲁壹点
济齐黄河大桥合龙,将助力济南“携河北跨”发展,振兴黄河两岸经济,突破“东西狭长”的城市结构。黄河两岸加速融合  随着“北跨”、“携河发展”战略的推进,黄河两岸园区、物流、现代农业发展都得到了实惠,产业转移、城乡融合加速。
03-27 08-03济南日报
近日,青岛住房保障网发布公告称,对《青岛市公共租赁住房轮候排序规则(试行)》进行了修订完善,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介绍,2014年,岛城曾发布了《青岛市公共租赁住房轮候排序规则(试行)》有关规定,该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日。
03-27 10-03半岛都市报
记者近日从市民政局获悉,“青岛市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自启动以来,全市已有496名老人意外伤害获赔付,赔付完成率超七成,合计赔付金额元,大大减轻了老人的负担。
据介绍,根据项目开展以来所接报案的事故类型分析,老年人发生的意外事...
03-27 14-03青岛日报
在3月27日开班的山东省县(市、区)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专题研讨班上记者了解到,新修订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下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针对山东近年来安全生产领域的新特点,新问题,《条例》做出了不少新的规定。
03-27 14-03新锐大众
Copyright (C)
&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新闻热线:
微信:dzw5122000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为...
菏泽市食药监局极力构建“社会共治”的食品...
单县六旬母亲苦找走失儿子 欲遍寻周边八县
21:32:00 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作者:刘 进
一个人,一辆三轮车,一头白发,一张寻人启事。最近一个多月,为寻找走失的孩子,59岁的刘素芹身影出现在了单县各地,因为此事,她头发也全部变白。刘素芹决心一定找到这个34岁、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接下来,她打算骑着摩托三轮车,找遍单县周边的8个县城。
在单县寻子无果,刘素芹打算去周边的8个县寻找。
刘素芹印了两千份寻人启事,四处发放。
一个人,一辆三轮车,一头白发,在寻子路上,刘素芹受到很多人帮助。
  大众网菏泽9月10日讯(记者 刘 进)一个人,一辆三轮车,一头白发,一张寻人启事。最近一个多月,为寻找走失的孩子,59岁的刘素芹身影出现在了单县各地,因为此事,她头发也全部变白。刘素芹决心一定找到这个34岁、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接下来,她打算骑着摩托三轮车,找遍单县周边的8个县城。
  母亲为找儿子头发全白,要骑摩托车跑遍周边八县
  下午4点半,大众网记者拨通刘素芹的电话时,她正骑着一辆老旧的摩托三轮车,行走在距离安徽砀山县县城5公里的国道上。今天一早,刘素芹就从家里出发赶往砀山,一路上不断向行人散发印有自己大儿子照片的寻人启事,50公里的路程走走停停,一直到临近傍晚,她还没有赶到砀山县城。刘素芹决定往回走,若晚上回不到家,家人会挂念,她打算明天早早出发,再来砀山。
  砀山只是她其中一个目的地,在单县全县寻子无果后,刘素芹打算把单县周边8个县都跑一遍。
  “作为母亲,我亏欠他。”说起这个走丢了一个月的大儿子,刘素芹总会哽咽,但很快恢复理智,她要把精力更多地用于“寻找”。8月4日下午,万继虎外出后一直未归,至今的一个多月内,刘素芹印制了两千份寻人启事,她和家人分头行动,在单县县城反复寻找了十几遍,并跑遍了单县所有的乡镇。昨天,他们决定把寻找范围扩大。
  在这一个多月,59岁的刘素芹头发完全变白。
  一个人,一辆三轮车,一头白发,一张寻人启事。所到之处,刘素芹总会引起周边人的关注,不少人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帮助,更有一些年轻人把寻人启事拍下来传到网上,希望扩大宣传。独自到县城寻找,刘素芹也有担心,骑的是“烧油的车子”,但自己又没有驾驶证,她怕被交警查到,耽误了找儿子。
  儿子患有精神疾病,为寻子母亲愿倾覆所有
  让刘素芹最担心的是,这个精神有问题的儿子,生活并不能自理,走失这么长时间,他该怎么活?
  刘素芹家住单县孙溜镇马庙行政村孟庄,有两儿两女,生于1982年的万继虎是长子,18岁之前,他精神一直正常且学习优秀。18岁在单县三中读高三时,万继虎受到几名同学的恐吓,从此精神出现了问题,随即退学在家。十六年间,家人多次带着万继虎去单县本地的医院治疗,但都不见效。由于有自闭表现,见人不说话,万继虎没有工作能力,常年待在家里,至今没有结婚。
  万继虎有每天饭后外出溜圈的习惯,活动范围在村子四周。日下午3点,万继虎像往常一样外出溜圈,但一直到晚上都没有回来。当天夜里,家人找遍了整个村庄,但都不见他的身影。次日凌晨三点半,夜色中,一夜没有睡觉的刘素芹就出村寻找儿子。三天后,刘素芹拿着寻人启事求助当地派出所,民警当场看了看,随后没有再给出任何消息。
  对刘素芹来说,四处发寻人启事是目前最好的办法。怕错过了线索,她在启事上一口气写了家人的四部电话号码,并许诺如果有人能帮忙找到儿子,将给予3000元重金感谢。“再没有钱,也不能没有孩子。”刘素芹的老伴患有糖尿病,大儿子生活不能自理,平日生活很困难,但为找到儿子,她愿意倾覆所有。
  刘素芹说,儿子万继虎34岁,身高1.72米,平头,走失时穿橘黄色短袖,银灰色裤子,拖鞋。患有精神疾病,不爱说话,喜欢抽烟。有线索者请联系:、。
  想随时随地随手掌握更多菏泽资讯,请关注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大众网菏泽频道公众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众网菏泽频道);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社区-菏泽论坛 (),或拨打新闻热线。
初审编辑:责任编辑:刘嵩岳
本文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C)
&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总策划第137期
"好女儿"谢淑华
六旬女儿拉板车携九旬母亲看世界 步行万里传播孝道
谢淑华,这位来自江苏丰县的退休女教师,为了实现老母亲出门走走看看的愿望,用一辆人力板车拉着母亲踏上了践行孝道的旅程。从2013年4月开始,她从上海走到北京,又从北京走到海南,行程2万多公里。她说:因为车上拉的是妈妈,所以永远都没有累的感觉。她年过花甲,母亲已经90多岁,她在与时间赛跑,用脚步去丈量孝道。每到一座城市,她们的故事就会雁过留声,甚至远播到了韩国。2014年11月,谢淑华荣登“中国好人榜”。
&&& “我叫谢淑华,今年64岁,江苏丰县人,是一名退休教师。我于日用一辆人力房车,在家人的担心牵挂和支持下,用徒步的方式,从上海出发,6月3日平安顺利地走到北京;9月17日从北京出发走到海南,又从海南返回我的家乡——江苏丰县,总行程24000多里,往返19个省,三个直辖市,途经560多个中等以上的城市,名胜景点100多个,大小山坡上千个。有人要问,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你为什么要用人力房车徒步拉着母亲去旅游,其中有2个原因,第一妈妈晕车,任何机动车都不能座;第二是报答母亲的恩情,母亲从13岁出来要饭,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下面我把我的故事详细地给大家讲述一遍。”日,在韩国首尔RAUM艺术中心,一位来自中国的普通女性走上演讲台,向中韩两国政、经、媒体等各界人士讲述了自己为报答母恩,用人力车拉着年过九旬的老母游历祖国河山的故事。&&
<font color="#.因为母亲 我成为全村200多名女孩中唯一背书包上学的人
谢淑华:孝的长征不会停止。视频来源:央视网
&&& 今年64岁的谢淑华,退休前是江苏省丰县商业职工学校的一名干部,如今的她事业有成,家里也比较富裕,这些让旁人艳羡的收获,都离不开母亲许美荣50多年前的那个坚持。
&&&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是姐弟六个中的长女,当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时,我的爸爸妈妈坚决把我送到学校学习,使我成为全村200多个女孩子中唯一一个能背上书包,幸运地走进学校学习的一名小学生。记得在上学的第一天,妈妈把我送到学校,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你要记住,妈妈只要累不死,只要饿不死,就要供你上学,你要有文化,要有出息。”妈妈的话虽然过去了50多年,可我至今难以忘记,每天都犹如昨天,在耳边想起。这段时间母亲为了完成我的学业,每天早出晚归,扛着粪筐,手里拿着镢头,碰到粪便和柴火都捡起来,为了这个家庭和我们兄妹,她付出了最伟大的母爱,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劳动,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要织布纺棉。上学时交不起学费,上珠算课,买不起算盘,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冷眼相对,放学回家后我委屈地哭了,父母亲看着我受了委屈,也跟着难过地哭了一场。后来奶奶把家里攒下来的仅有的二十几个鸡蛋卖掉凑到一起还不够所交费用。邻居李有才大哥给了一毛钱,才把书费学费凑齐了。我也因此更加努力勤奋,在上小学时,由于我学习成绩突出,学校就把我的故事编成快板书在全乡学校汇演时演唱,把我作为全乡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快板书的内容是:谢淑华顶呱呱,五年级里数着她,语文算术双百分,德育、智育都不差,上级号召拾棉花,拿家什,不拿两来就拿三。后来,我成为建国以来我们村儿第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font color="#.报答母亲 拉母亲走2.4万里也比不上她送我上学的路长
&&&谢淑华拉着母亲许美荣在途中。图片来源:人民网
&&& “小时候妈妈送我去上学,来来回回走了两万多里路,我现在带着母亲才走了一万多里,还不到她的一半呢!”这是谢淑华经常对媒体说的一句话。演讲中,谢淑华和现场观众分享了她记忆中最难忘的那段“上学路”,在琐碎的平凡中道出母女情深。
&&& “上学时,我家离学校六里路远,妈妈为了我的安全,每天早上送我到校学习,晚上放学还要接我回家,这每天两接两送就是二十四里路远,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六年中,我算了一下去掉寒暑假、星期天,妈妈总共接送我的里程,就有5万多里呀,可我今天拉着妈妈才走了2.4万里路,我回报妈妈的里程才是妈妈接送我上学里程的二分之一还不到,别说妈妈给了我生命,就是这5万里路的恩情也是无法报答的呀,真正万里行的是我的妈妈。记得上学时家里穷的连个小闹钟也买不起,确定早晨起床,只能靠太阳、月亮和星星的方位来确定。有一天天下起了大雪,雪映天猜不出时间,妈妈以为天明了,就喊我起床,急匆匆赶往学校。寒冷的冬夜,大雪有一尺多厚,凛冽之风裹着雪花,妈妈一手拉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恨不得一步走到学校,也好进教室暖和一下。可等到了校门口,校门紧闭,空无一人,妈妈还怀疑自己记错了,问是不是星期天,我说不是。我们娘俩在大门外等了好久才听见校园内的钟声敲了两下,这时才知道是凌晨两点钟。妈妈怕我冷,就用她的大襟棉袄把我紧紧的裹在怀里,在雪地里站了整整四个小时,直到学校打开了校门,她才拖着即将冻僵的身躯,迈着缓缓的脚步离开学校。当我看到妈妈的离开学校的身影时,我都止不住的热泪直流,当时我就想,妈妈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的恩情!”
母女俩经常会把一路上拍的照片拿出来看看,重温旅行时珍贵的记忆。&图片来源:人民网
&&& 时光流转到2013年4月,谢淑华结识了来徐州演讲孝道文化的王锐老师,得知他要组织一个“人力房车”队,拉着父母周游中国,谢淑华当场就报名参加了。 为什么非要拉着板车带老母亲出游?家人一开始也很反对。老伴、儿媳都不同意,谢淑华却解释说:“妈妈愿意出去走走,我就愿意拉着,孝心不能等,我们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更重要的是,就在前两天,老母亲随口一句感叹,“你们都有机会出去旅游,我一辈子就是锅台前转到锅台后。”谢淑华记在了心里。此外,还有一个缘故,谢淑华的妈妈晕车。“一辈子从来不坐车,一坐车就难受。”之前也曾开车带着妈妈去徐州,但上车短短十几分钟,老人就头晕,“下车就吐,饭也吃不下。”“这次恰逢好机会,5个家庭一起拉车带老人出行,我当然要参加。”就这样,2013年5月,谢淑华说走就走,拉着车,带着妈妈从上海出发,一路北上,目的地是北京。
<font color="#.行孝不能等 给金山银山不如给母亲一个靠山
&&&谢淑华的母亲许美荣一手拄着拐杖,一手高高挥舞,见到了大海的老人兴奋的像个孩子。图片来源:中新网 魏巍 摄&
&&& 没有GPS导航,没有电动助力,靠一本地图册和沿路问人,谢淑华和其他5个家庭一起开始了房车之旅。他们用肩背着纤绳,双手拉着车载着妈妈,以每天80里的速度行走。这辆名为“感恩号”的车是由上海一家爱心企业捐赠的特制“房车”,“房车”长约2米,宽约1.5米,高约2.2米,里面放着被褥、简易炉灶、修车工具,还有老人爱吃的面条、煎饼、肉酱,车底垫了4层海绵垫。可以说,这“房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白天是交通工具,晚上就是“旅馆”。上海东方明珠塔、南京玄武湖、河南少林寺……每到一处,老人们总是笑呵呵的,十分开心。43天后,行走3500多里,车队顺利抵达北京。当到达天安门广场、走进毛主席纪念堂时,看到妈妈满脸的兴奋,谢淑华终于舒了一口气,“我的心里从没有那么满足过,因为我从没有见过妈妈那样开心,笑容那么灿烂。”
&&& 日,有了经验的谢淑华愈战愈勇,从北京转而向南,日成功抵达祖国的最南端——她要让过惯了寒冷冬天的母亲感受一下海南岛的温暖。
&&& 一路上,无论北上还是南下,谢淑华抬头拉车,老母亲沿途看景。她们经常早上5点多就起床,平均每天行走近百里,赶不到饭店,就支锅生火,自己做饭,有时也拿方便面对付一顿。
  走郑州,少林寺里诵佛经;到武汉,户部巷中吃热干面;在长沙,橘子洲头看毛主席像……每到一处景点,老人都兴奋得像个孩子,眼睛里充满了好奇,生怕看漏了什么。去年重阳节,谢淑华的母亲许美荣第一次见到黄河,“在河上坐了船,还在船上吃了饭。”老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黄河土鱼”,“好吃哩!”。现在,老人的精神状态很好,只是有些耳背,一提到女儿拉着她出来旅行的事,高兴得合不拢嘴,“开心,一路风景很好!就是心疼我女儿,脚上磨那么多泡。”&
谢淑华母女在韩国南山塔游览。图片来源:人民网 裴埈基
&&& “我拉着妈妈走天下,本意是想让妈妈看看这个世界,现在变了,我的目标是向全国人民弘扬孝道。”谢淑华说,走遍大半个中国以后,她的价值观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以前想到的是孝敬自己的母亲,现在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行动把孝敬老人的观念传播出去。
&&& 在为期3天的访韩行程里,谢淑华母女还走进了学校,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孝心不能等,父母照顾孩子,不论是中国、不论是外国,都是一样的,老人希望孩子能好,我希望韩国的孩子们不要学习我们的方法,但愿能学习我们这种精神,抽出时间和星期天,多陪陪生养咱们的父母。让父母在当下多一点幸福、少一点遗憾,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让他们能过上一个安详的晚年。”谢淑华把这样的寄语送给中韩两国的年轻人。
&&& (本网根据《》、《》、《》稿件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徐州站提供素材。)&&&
&&& 在拉车休息的间隙,谢淑华喜欢用日记来记录旅途中的感受,在日记里她写到“金山银山不如给母亲一个靠山,给母亲再多的钱不如给母亲一个笑脸。我要让母亲走得最远,笑得最开心!”随着时代变迁,“孝”的内涵未变,但表达方式却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同的生活背景下,人们选择的尽孝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每种孝道都传递出一种幸福的滋味。比如,我们可以带着父母去唱歌或健身,看戏或逛街,洗脚或旅游,甚至只需陪伴。这些,在普通人眼里都不算难事,但普通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却传递着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和温暖。
(责任编辑 王钰)
&&& 【本网点评】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上榜时间:2014.11
谢淑华,女,63岁,丰县商业职工学校退休干部。日,63岁的她和90岁的母亲许美荣老人,参加了由中华孝道促进会主办的“拉着妈妈去北京”活动,徒步2万余里路,往返20多个省,3个直辖市,沿途应邀做了100余场报告,新华网、人民网等240多家媒体媒体对她们进行了采访和报道。赵忠祥在河南卫视《中国感动》栏目对她们进行了专题采访,日,她和老母亲走进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其孝行天下的事迹更是感动了全国无数观众。六旬孝女坚持20多年倒走 陪百岁盲母散步(图)-中新网
六旬孝女坚持20多年倒走 陪百岁盲母散步(图)
母女俩手拉着手在散步。
  10日,苏州依旧是酷暑难耐。晚饭后热气稍稍散去,苏州留园新村的小弄堂里,一对母女以“奇怪的姿势”出现在人们视野里,两人慢慢散步,步履轻缓而淡定。扬子晚报记者看到,今年已经57岁的何龙珍倒退着走路,时不时侧身看看前面的路,双手紧握已经95岁高龄的老母亲金招娣。原来,金招娣是盲人,出生八个月后便失去了视力,为了让母亲走得舒服,何龙珍用这样的姿势陪母亲走路已经有20多年了。
  A 盲母艰辛
  命运多舛,黑暗中拉扯大三个孩子
  何龙珍的老母亲金招娣出生于1918年,和那时候的多数家庭一样,家里穷、姊妹多,父母靠帮人做佣工维持生计,因疏于照顾,她从出生八个月就因病失明,再也看不见这个世界。
  失去了光明,金招娣只能靠着敏锐的听觉和嗅觉,摸索着学烧饭、洗衣做家务。后经人介绍,金招娣跟一位拉黄包车的外地人结婚,生育了三个孩子。
  一位失明的母亲,要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金招娣命运多舛,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40多岁的丈夫又得了哮喘、气管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早早去世了。
  丈夫离开后,金招娣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生活。何龙珍经常听母亲把那段时光形容成“黄连般的日子”。父亲去世后不久,何龙珍的姐姐被下放到苏北,自己和弟弟也先后进了工厂赚钱养家。
  靠着单位的接济、街道的补助和自身的努力,一家四口人的生活慢慢好起来。何龙珍姐弟仨也相继成家。母亲虽然看不见,但是操劳不断,摸索中完成所有她能做的事情。何龙珍告诉记者,姊妹三人都能吃苦,通情达理,关系十分融洽,不让母亲有过多的担心。
  B 女儿反哺
  30年悉心照料,老母亲久病堂前有孝女
  子女相继成家后,金招娣先是和大女儿一起住了十多年,后来便和二女儿何龙珍一起生活,已有30多年。
  随着年龄增大,老母亲体弱多病,一度卧床不起,胃口不好,吃东西不能消化,经常拉肚子,何龙珍留意报纸、电视上有关老人的膳食营养搭配,每天精心变换花样,另起小灶,给老人单做软和的、有营养的可口菜。
  2005年,金招娣一次上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下来,造成左大腿骨折,何龙珍和姊妹们在经济都不宽裕的情况下,给老母亲及时做了手术打了进口钢钉。老人出院后,何龙珍几乎寸步不离地照顾老母亲,自学各种护理知识,帮母亲做家庭康复。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母亲恢复了健康,能下床走路了。
  家里祖孙四代人住的三个房间,是母亲金招娣的房间最先装上空调。这两年,金招娣出现了脑萎缩症状,何龙珍不放心母亲一个人睡,便在母亲的床边放了一个折叠床陪睡,随时关注母亲的状况。
  C 爱在传递
  牵母亲手倒走20多年,孝心传到儿孙辈
  为了让母亲每天有一定的活动量,何龙珍坚持陪着老母亲出去散步锻炼,这也是金招娣最喜欢的事情。天气好,就在巷子和公园里转,“母亲一辈子没看过花花草草,比别的母亲辛苦百倍,我就是妈妈的眼。”
  在外面看见什么东西,何龙珍就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妈妈听,拉着母亲的手去摸去感受。天气不好的时候,何龙珍就用轮椅将母亲带到大超市里,然后再拉着母亲的手围着货架一圈一圈地转,让她摸商品,跟她讲商品的样子。
  为了让母亲走起来感觉舒服,何龙珍一直坚持双手牵着母亲的手,自己倒退着走。这样,母亲往前走就不用担心会碰到撞到。母女俩以这样的姿势行走已经维持有20多年。
  何龙珍的身体力行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不仅老人的孙子对奶奶嘘寒问暖,就连重孙子每天都会端茶倒水提醒老人吃药,和老人聊天,帮老人捶背。&(通讯员 王琴 扬子晚报记者 周晓青)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字军的巡逻路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