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班主任评语有人考虑进藏吗

本人高三党计划高考过后进藏,今年刚满十八,打算让十八岁有点意义【西藏自助游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528贴子:
本人高三党计划高考过后进藏,今年刚满十八,打算让十八岁有点意义收藏
本人云南宣威人,这个月刚满十八,高三党。向往西藏已久,打算高三毕业前往西藏,求同伴一起前往。家庭条件并不优越,从小到大都没做过飞机,所以放弃飞机进藏,打算徒步或骑行进藏沿途游玩,时间定在一月之内,返程可考虑其他交通方式。想让自己的十八岁有点不同的经历,有意一起同行者,加我QQ:
进行细节交流。
散客团,外宾团 纯玩团,VIP团 包车游 一站式服务 甲级旅行社无自费 无购物 自助游 全国统一发团大社 专业 专一 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
没人理啊....
楼主,我理你一个
骑自行车吧,我打算14年去,徒步
高三党,考完试去啦~一起吧~
同是高三党,一起呀
支持楼主,只是我也是14年再去
我八月去,只是搭车。
登录百度帐号奔牛高中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坐落于江南水乡,故里,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银领摇篮,科教名城常州。由著名爱国人士创办于1933年,原名私立、树人中学等,是武进(今常州)境内最早的一所中学。省奔中2014年建成新校区占地13.63公顷,建筑面积8.6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11万平方米,地下和半地下建筑面积518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4.01亿元。新校区2014年建成,学校将加速领跑全省全国内地西藏班前茅与北京八十高级中学、上海复旦附中同为内地西藏插班教育的第一梯队。
奔牛高中历史沿革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于1933年由爱国人士刘国钧、邵山涛、姚祖训先生等创办,是武进境内最早的一所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办学业绩日趋辉煌,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教先进集体、江苏省五年一贯制试点中学、中国著名中学,1980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1999年被评定为国家级示范高中,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办内地高中西藏班,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新西兰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学校,2004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4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以来,省奔中人科学应对教育改革,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弘扬“负重奋进、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勇于开拓,科学发展,立足新起点,追求新跨越,谱写了学校发展的崭新篇章[3]。
奔牛高中所获荣誉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2013中国梦·中国素质教育百强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四星级先进集体、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省级督导“优秀级学校”、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赛区)工作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标兵、首批市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市体育特色学校(篮球)、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市“五四”红旗团委、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市首批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群众满意示范学校、区文明单位、区普通高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特等奖、区教育系统“十一五”期间“十佳创新发展成就奖”、区首批“和谐学校”、区学校三年主动发展示范学校等各级各类荣誉七十余项。
奔牛高中硬件设施
省奔中新校区占地面积近300亩,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和教学辅助设施齐全,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教学设备全国一流[4]。
400米标准田径场一面,国际标准足球场一面,标准塑胶篮球场12面,排球场4面,体育馆一座(室内包括篮球场两面、乒乓台若干、羽毛球场地若干),室内标准游泳馆一座。
奔牛高中西藏班简介
奔牛高中生活条件
住宿条件[5]
新校区西藏学生宿舍4人一间,本地生宿舍是6人一间,上床下原木书桌,热水直通宿舍,每间宿舍两个沐浴龙头,宿舍全部安装有磁卡电话,每间宿舍都装有空调。硬件条件一流。
新校区实行各年级部单独楼层制,西藏部也有相应的楼层,现在我校西藏学生早餐比本地生多一个点心,午餐和晚餐也多一个荤菜,节假日的菜单都是西藏学生自己订,食堂将单独为西藏学生烧一些喜欢吃的菜。
网络设备条件
新校区有西藏班专用机房,位置在西藏班教室隔壁,西藏班教学楼每层有四个教室,其中两个是上课教室,另外两个是电脑教室,每个同学有相对固定的电脑,高一这一年,一台电脑的使用基本固定属于一个学生。
现在内地西藏高中班(包括重点高中)基本都采用整班建制,这种模式相对更适合西藏班学生,适合的教学难度、适中的教学进度、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教学、考试模式
西藏班教学实行低起点、小坡度、勤反复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高一高二阶段的重要考试实行与南通中学联考制度,进入高三以后实行与汉族班同试卷,为了减轻西藏学生学习负担,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科,这样有利于大家集中精力有效学习。
学校替每位西藏学生购买了医疗保险,一般门诊费用由自己承担,住院费用由学校全额承担,特殊学生学校将实行营养餐。
学校实行双周休息制度,节假日期间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外出,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回校进班点名。
节假日期间,学校的电脑教室、运动设施、体育场馆对大家开放,西藏班有专属的体育器材:真皮篮球、足球、乒乓拍、羽毛拍等。
奔牛高中教育特色
1:我校从人性化角度考虑在校期间不强制要求着装校服,这既是对学生身体的关爱,更展现了省奔中的以人为本[6]。
2:考虑到部分优秀学子家庭条件不宽裕,在校园奖学金,助优基金,贫困家庭扶助上学校慷慨解囊解决学生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更加专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我校在教学安排上从高一开始实行集中严格管理,为每一位藏族学子制定了从早上六点早读一直到九点半的计划安排,对于电子产品进行集中保管,节假日归还的措施,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并设置公用电话方便学生的家庭联系。
4:充分尊重西藏学子的节日传统,在藏历春节等民族节日制定单独计划安排。
5:将江苏全国领先的数学理念教授给西藏学子,使得我校学子在大学与其他省市的学子在大学数学中奠定了更好更优质的基础。
6:学校提倡自学,并形成了早起在楼阁中阅读,午间在自习室学习,傍晚在古银杏下捧美文阅读。在春节不忘早起读书,在寝室里挑灯夜战也成一段佳话。
奔牛高中办学成果
奔牛高中高考概况
省奔中2013届高三西藏班高考再创佳绩。48名西藏学生参加高考,400分以上有33人,均分高达432分,参加高考的48名学生,绝大部分被“211”工程以上的大学录取,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一流高校均有省奔中本届高三西藏学生,截止2014年共有27人考入中国政法,为我校输送学子最多的高校。同时我校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学子,挑灯夜战备战高考,为我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浓郁的自学氛围使得学生沉浸于学习之中[7]。
2014年我校又创佳绩,提前批次招录人数创历年新高,多人被顶尖高校录取,平均分连续九年不断稳中有升,全部超一本线百分,尤其是泽敦同学创下的最高分,必将谱写我校的有一个高峰。丁真达瓦同取得了小高考政史全校第一,物化生均获得前三的好名次,展现我校另一项教学成果喜获丰收。
2013届录取部分名单从成绩上中下个抽取三人。
次旦扎西(华东师范大学)
周梦蝶(上海交通大学)
张斓(复旦大学)
胡静洋(上海外国语大学)
毛梦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郭煜翔(西南财经大学)
普仓决(北京师范大学)
边巴普赤(浙江大学)
德吉拉姆(上海交通大学)
旦增曲珍(天津大学)
珠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洛桑次仁(厦门大学)
1 白玛梅朵 女 2008年 北京大学
2 秦 薇 女 2006年 北京大学 全国汉族理科考生第四名
3 美朵 女 2009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 江苏藏文科总分第一,全国第四
4 旦增卓玛 女 2008年 中央财经大学
5 虞嗣 男 2008年 中央财经大学
6 次旺罗布 男 2009年 中央财经大学
7 斯朗卓玛 女 2009年 中央财经大学
8 德 央 女 2006年 中国政法大学
9 落桑次珍 女 2007年 中国政法大学
10 普布曲珍 女 2007年 中国政法大学
11 益西措姆 女 2008年 中国政法大学
12 尼玛卓嘎 女 2009年 中国政法大学
13 次仁央宗 女 2009年 中国政法大学
14 格桑康卓 女 2005年 中国政法大学
15 央宗 女2005年 中国政法大学
16 拉姆次仁 女 2008年 中国政法大学
17 次仁顿珠 男 2005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8 德庆拉姆 女 2009年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国防生
19 其 米 女 2006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 次 拉 姆 女 2007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1 达瓦萨珍 女 2006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2 次仁卓嘎 女 2007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3 扎西南木加 男 2009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4 益西嘎色 男 2006年 浙江大学
25 巴旦才旺 男 2006年 浙江大学
26 土旦扎西 男 2006年 浙江大学
27 如给雅 女 2007年 浙江大学
28 边 巴 男 2006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
29 次仁德吉 女 2008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
30 德吉卓嘎 女 2006年 北京交通大学
31 丹增次仁 男 2009年 北京交通大学
32 索南群旦 男 2008年 北京科技大学
33 益西旦增 男 2006年 北京师范大学
34 桑布 男 2008年 东南大学
35 仁青格曲 男 2005年 东南大学
36 次旦欧珠 男 2007年 东南大学
37 晋美旺久 男 2007年 上海财经大学
38 次仁旺堆 男 2005年 上海财经大学
39 巴 桑 男 2006年 上海交通大学 全国藏族理科考生第八名
40 次 央 女 2007年 上海交通大学
41 扎西罗布 男 2009年 首都师范大学
42 达娃卓玛 女 2005年 首都医科大学
43 边 央 男 2006年 四川大学
44 伟 色 男 2006年 四川大学
45 达珍 女 2005年 四川大学
46 巴桑央宗 女 2005年 厦门大学
47洛桑次仁 男 2007年 河海大学
48 强巴旦增 男 2006年 武汉大学
奔牛高中民族教育
省奔中自2002年开始招收西藏散插生,至今已有九届西藏学生共144人顺利毕业。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升入了国内一流大学,其中清华大学1人、北京大学3人。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近40人,其中有6人在高中阶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人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现在校西藏学生277人,绝大部分来自农牧民家庭[8]。
在内地重点高中举办西藏班,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事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一项政治任务。对西藏生管理,学校确立了“思想上严格要求,管理上以人为本,教学上精心培育,生活上呵护有加,交往上平等尊重,心理上耐心疏导”的工作思路,成立了西藏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同时,成立了民族教育处具体协调、全面负责西藏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活动和安全等工作。
省奔中是常州市首批“德育特色校”,学校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丰富、拓展西藏班课程。在西藏班的教学内容上,在完成全日制教材的教学任务外,拓展西藏学生的教学内容:以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的教学为依托,贯穿民族宗教知识、西藏史、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四观等内容的教育。
教师是提高西藏班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学校选派责任性强、奉献意识强的优秀教师到西藏班任教。特别是西藏班班主任的配备,更是聘任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老师加强教育管理。学校还定期派出教师赴西藏学习交流,与拉萨北京中学进行互访,以此锤炼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品德高尚、乐于奉献的从事民族教育的教师队伍。根据西藏学生扩招的形势并吸取以往办班的经验与教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近两年,学校又改散插为整班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西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尚小,远离亲人。为了让他们生活得舒心,学习得安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践行“生活上的保姆,情感上的父母,心理上的医生,学习上的导师”的理念,为西藏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关心。学校进一步修订完善西藏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学生外出请假制度》、《医药费核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管理、促进管理。目前西藏班的教室,装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做到网络、数字电视进教室。学校还为西藏学生提供了《西藏青年报》、《西藏文学》、《中国青年报》、《中国西藏》等报刊杂志,让他们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
为了让远离家乡的西藏学生,同样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经常组织西藏学生外出参观游览;对获得表彰和奖励的学生,及时把喜报寄到学生家中。学校食堂定期征求西藏学生意见,调整饮食的花色品种及口味;春节或藏历新年,为学生发放节日礼品和 “压岁钱”,校领导、老师和藏族学生一起联欢;为每一位西藏学生办好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每学期按30%的比例评选“树人奖学金”,推荐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困的学生参加“万帮助优基金”的评选。
省奔中的三年,老师们用爱为西藏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远离雪域的江南小镇,一只只雏鹰在这里起飞,广阔蓝天任他们翱翔。
2014年暑假后西藏生将住进独栋宿舍和入住新的西藏班教学楼湖水环绕,林木葱葱,风景宜人。
奔牛高中学校文化
奔牛高中办学理念
弘扬传统,打造特色。学校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理念,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按照市教委教学要求,严格规范教学过程,健全教学监控体系,狠抓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传统文化的积淀。在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凝聚了“不畏艰辛,负重奋进,不懈追求,争创一流”的省奔中精神,努力实践着“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的教育理念,不断构建学校特色:充满人文关怀的德育特色,砥砺创新思维的教学特色,促进和谐发展的体育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特色(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设中国教育部对外交流合作重点项目“中新友好实验班”);藏族学生内地插班就读的民族教育特色(省内两所学校)[9]。
奔牛高中学校校训
厚德 笃行校训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是学校全体师生应共同遵循的一个行为准则;校训是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和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能秉承传统、维系学脉,增强师生的凝聚力、荣誉感和使命感。
厚德:做人先立德。《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对于省奔中的学生来说,“厚德”就是要培养自己崇高思想品德,成就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道德,这也是成人之本。从大处说,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从小处说,就是要热爱我们的母校,爱我们的师长,友爱同学。在行为上,讲文明礼貌,真诚守信,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弘”为宽广之意。“毅”是强忍、坚韧之意。成就事业需有执着的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程颐认为:“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居之”。“弘毅”不仅是一个人修身、成才和立业所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且还与“任重道远”相联系,体现出学生对国家社会所应肩负的责任。[4]
奔牛高中校友回忆
[10]难以忘怀的岁月
母校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在官网发出公告,称今年12月将举行8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欢迎各地校友返校看看。我顿时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母校是常州地区名牌高中之一,1933年由著名实业家刘国钧先贤出资,在奔牛镇西郊古能仁寺废址上创办,成为当时武进县第一所中学,学校定名为树人中学,实际只有初中班;1956年增设了高中部,上世纪80年代时,初、高中分离,成为江苏省首批重点高中,1999年又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坐落于京杭大运河北岸,校内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传为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能仁寺方丈慧远手植,树龄已达848年,它挺拔、坚韧,象征着母校“厚德”、“弘毅”的校训。大运河自奔牛镇向西流经九里乡,旧时运河两岸有琴溪观鱼、日照星月等“八景”,这一段运河遂被称为“丽江”,母校在抗战时曾更名为丽江中学。学校东围墙外有一小溪,称伯牙河,又名琴溪,溪水碧清,内有小鱼曰“琴鱼”;河上有座青石板曲桥,亦有美丽名字:子期桥。相传此处曾演绎过钟子期与易伯牙的“知音”故事,近年因镇区扩容,伯牙河与子期桥均已毁弃造了房子。前些年,基建中发掘出一些演绎“知音”故事的碑刻残片,学校便在北大门内西侧建了一座伯牙亭作存放和纪念,此亭飞檐翘角,柱上镌原对联:“铁佛寺前晨钟暮鼓传佳节,伯牙桥畔高山流水叶清音”,此亭与古银杏树相映,成为校园内两景。1958年9月我考入母校高中部,正逢“大跃进”,校内无书声,却轰响着炼钢铁小高炉的噪音,我的第一个学期差不多都是在土高炉前、大运河拆房工地和砖窑工地(使我学会了做砖坯手艺)度过的,直至1959年春天起才正常上课,又因遭逢“三年困难”,生活条件艰苦,我们这些农村学生只能自带粗细粮蒸饭吃,下饭菜日常是家里带去的咸菜炒黄豆、茭白炒酱、萝卜干之类,肚里没油水,总感到很饿,那年到附近农村参加“三秋”劳动,同班同学烧菜粥“聚餐”,我竟呑下满满一大搪瓷洗脸盆,肚子涨得没法睡觉。寒冬时,母亲因参加“修水利”没空做棉鞋,我只能光脚板穿胶鞋,上课时脚指头冻得发麻。尽管物质条件匮乏,但许多农村孩子学习却非常刻苦,那会儿,我搞到了省立常州高中的大量数、理、化习题和试卷,课余时间瞒着老师和同学独自沉浸在题海中,数学、物理成为我的最爱。高中时光最不能忘怀的是母校给我的“特权”:可以随时独自任意出入校图书馆,取阅新旧书报杂志。从小学五年级起直至初中,我一直有向村里长辈或同学借书的习惯,读的是旧小说和连环画,记得第一本是文言文的《杨家将全传》。奔牛中学虽有一个图书馆,但供出借的图书较少,管理的老师又是兼职,所以每周只有一两次开放时间,杂志更不对学生出借,为了课余时有书读,我便到全天都开放的奔牛镇图书馆借书。高二时,学校的蒋敬老师去世,他爱人张珍凤老师从外校调来专职管理图书馆,那时她才30多岁,尚未从丧偶的痛苦中恢复,眼露忧伤,穿着朴素,辛苦地抚养孩子。但她工作敬业,见到学生时脸上总是挂着母亲般慈爱的笑容,每当同学们去借书,总是很热情地介绍有什么新书。张老师来后最大的变化,是校图书馆新添购了大量图书,还把原先雪藏的图书都拿出来出借,使图书馆可借阅的书增加了一倍以上。原先只供老师使用的报纸杂志也拿出来,放在阅览室桌上让学生阅览,图书馆每天下午都开放。这段时间,我不仅频繁地在校图书馆借书,还如饥似渴地阅读许多报刊,如《文汇报》、《新华日报》、《青年报》、《人民文学》、《雨花》、《萌芽》、《剧本》、《戏剧报》、《文艺报》等。由于我每天都去校图书馆,午间及课外活动也几乎都泡在阅览室,久而久之,便与张珍凤老师相熟,她偶尔外出,让我代行借书事务。这样,我逐渐取得了她的信任,后来她干脆给了我一把图书馆的钥匙,这一“特权”使我得益无穷,不仅可以任意窝在图书馆挑书读,周日和晚自修时也可以一个人关在图书馆阅读,徜徉在上万册图书、几十种最新报刊的海洋中,对一个嗜读的高中生而言,是人生最幸福的享受。这一“特权”的另一种结果是使我坚定了文科的兴趣,诱发我经常向《常州日报》等报纸投稿。高三时,语文老师何久伟又给了一项“特权”:我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可以不做。所以,何久伟、张珍凤两位师长便成为我最难忘的恩师。1961年暑期,我如愿考入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全校都轰动了,因为我们高中才办了三年。经过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努力,母校发展了,大批学子考入名校,成为栋梁之才。学校规模也扩大了,2012年,学校择地开始建造更漂亮、面积更大的新校舍。2014年将落成,唯一遗憾的是那株见证了母校发展的参天古银杏树无法随校搬迁。不过我想,它虽将会留在原地成为他校的“财产”,但仍将是省奔中校友们心中的神树和永远的系念。在遥祝母校80华诞之际,我突出一个想法:能否请母校在新校园内辟地建一银杏园或银杏大道,栽上更多的新银杏树,让“银杏精神”和风采装点校园,并祈愿在学子中栽培出更多的“参天银杏”   陈云发:作家、戏剧家,兼从事文艺理论及长三角经济的研究,已出版长篇传记《吟啸菊坛》、历史专著《天子挽歌》、古典文学研究专著《儒林外史作者对我说》、古典戏剧鉴赏专著《元杂剧选解》、评论集《热点QQ网评》等11部,大型舞台剧本《梦断萨迦寺》等3部,另撰有大量散文、随笔、评论、学术文章,先后4次获“田汉戏剧奖”(剧本奖2次及评论奖、编辑奖),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06——2007)优秀成果奖”等;最早参加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的策划创办、担任评委。
——恢复高考的初始几年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大地惊雷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迎来了科学、教育的春天。第二年,教育部宣布恢复高考。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神州大地,万众为之沸腾!
是的,高考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在那十年内乱的日子里,高等教育饱受冲击,居然连读几年停止招生,后又以“推荐”的形式招收工农兵学员,严重干扰了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挫伤了学生求学的积极性。那个年代,“阶级斗争为纲”统帅一切,大批判充斥课堂,《三机一泵》、《农业会计基础知识》成为必修课,教材的内容变化很大,诸如历史教科书上涉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朱德的扁担”变成“林彪的扁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于“文革”期间学校教育、教学的无序状态,大家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学校的领导、教师痛心,学生上课、作业无心,“读书无用论”一度泛滥成灾。
然而,恢复高考的消息发布,学校的现状顿时明显地变化。首先是师生精神状态的变化,教师从压抑、被动转向积极主动,似乎储存多年的能量急待释放,个个跃跃欲试,争着多上课,上好课;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了转变,从感到读书前途渺茫,无所用心,被动应付的“要我学习”,转而上课专心,认真作业的“我要学习”,学风显著好转。
1978年始,学校的领导班子逐步调整充实,由金庭兆任校长,徐耀增、宗卓雄、金国瑞、贾志鹏等先后任副校长,规章制度也逐步恢复和健全,并且陆续调回了“文革”中流失的本校骨干教师,还引进了多名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师资力量明显增强,学校的教育、教学日益有序、规范、健康地发展,重振了奔牛中学“有志、好学、文明、朴实”的优良校风。
在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初始几年,武进县的各所完中纷纷办起了“复习班”。应届班与往届生并存是个鲜明的特点,这既是广大往届毕业生、社会青年和家长的需求,也是当时社会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求。复习班开办时,特别是面对那些一直怀揣着大学梦的已是而立之年的“老三届”,他们十分专注的听讲和充满渴望的眼神使我们这些“执教者”无不为之动容,讲课也因此格外卖力。
年是办“复习班”最为红火的几年。1983年始,重点中学执行省教育厅的“五项规定”率先停办“复习班”,以后几年,我县各完中也陆续停办了“复习班”。毋庸置疑,在完中的高中毕业班中,“应届班”与“往届班”并存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在当时确确实实地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急需的大学学子,使他们早日成材、报效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有6人在奔牛高级中学任校长、副校长,他们都是恢复高考初始几年的“复习生”。然而,办“高复班”也同时给完中教学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师资紧缺的矛盾,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那几年,毕业班的教师普遍负担超重,我个人一度承担五个班级的政治课和两个班级的历史课,还肩负着教务处的一些日常工作,真忙得不可开交、也不亦乐乎!然而,恰恰就是那几年,却成为我三十多年教学生涯中最为难忘乃至引以自豪的几年。
永远不会忘记,恢复高考初始的两年,只有简单的考试纲要,一些学科尚无统一的教本,无可供参阅、借鉴的教辅资料,更无系统、配套的练习题。奔牛中学高中毕业班的教师靠相互切磋,靠自己刻苦钻研,自编讲义和练习题,自刻钢板,自己油印。那几年,教师很少有假期,不论寒冬酷暑为学生补课、辅导,从不计分毫报酬,大家一心扑在教学上。记得自修课下班答疑解惑,常常几门学科教师“撞头”。我以为那阶段师生情感的交融远胜于以往的岁月。
难以忘怀那几年,农村的供电还不够正常,夜自修常常突然停电,但是,只要几秒钟学生就点亮了早就准备好的蜡烛,课桌上烛光飘忽摇弋,教师坐镇讲台,煞是一番美妙的景象。还记得在停电的时分,我曾经“创造性”地把学生带到水泥球场上起“黑课”,在朦胧的月色下高声讲读,让学生静静听讲,默默记忆。
难以忘怀的还有那些在奔牛“无家可归”的教师,他们一日三顿常常喜欢在办公室“聚餐”,几乎言必讲高考,对学生进行“会诊”,甚至把一个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聆听。久而久之,我们对学生学科长短、知识缺漏的情况了如指掌,进而对症下药,个别辅导,成效十分显著。
恢复高考的那几年,沉闷已久的教研之风骤起,校内同学科和跨学科的听课交流,校际的教育研讨活动十分频繁。尤记那一年,在宗卓雄副校长的授意下,我和教导处钱国兴、沈晓明两位副主任分别向全校各科教师上政治、语文、物理公开课。公开课特意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的“大实验室”。课后,全体听课老师集中在会议室评议,大家开诚布公,各抒己见,评长论短,不遮遮掩掩,气氛十分浓烈,有力地推动了全校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教学研究活动。
还记得1981年10月,我校曾经一次性组织接待来自苏、浙、皖三省25所学校的200多位教师的大型听课交流活动。各考试科目全面开课,十几位开课老师广受好评和赞誉。我校还与南通市的海门中学、扬州市的靖江中学,苏州市的梁丰中学,无锡市的江阴县中等五校结成联谊校,每年春秋两次轮流举行学校办学经验交流和学校教学经验交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年,在奔牛中学复习的往届毕业生共被各类高校录取274人。从1980年始,我校应届录取数首超往届生,且录取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以为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各完中虽接受一批往届生组班或插班复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使学校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更趋紧张,但它毕竟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毕竟为国家多输送了一批批急需的后备人才,还了“文革”多年欠下的陈帐。况且,那些二、三十岁的大哥哥、大姐姐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的学风也在无形中影响了那些十六七岁的应届小弟弟、小妹妹(九年、十年一贯制的应届生),使他们更加懂得珍惜青春,发奋读书。
30多年过去了,许多往事在记忆中都已淡漠、消逝了。然而,从教数十年的我依然难忘恢复高考初始的那几年不平凡的岁月。那时候,师生亲密无间,教学相长,感情十分融洽;教师合作共事,目标一致,彼此相互理解,互相帮助,不少情景感人至深,历久难忘。那时,奔牛中学的骨干教师大多是“不惑”之年或正当步入“知命”,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冲天干劲,也许是十年压抑的一种宣泄,或者是一种长期积淀的骤然迸发吧!满头银发的高炳方老师是60年代初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当年由语文改教地理,居然欣然接受、乐此不疲,且把地理课上得有声有色。他兼做班主任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乃至年年高结束送别学生时总是依依不舍,眼噙泪花,个别学生甚至泪流满面,那种“情”与“景”感人之深、沁人肺腑。
那几年,小小的文科班、外语班高考捷报频传,奇迹不断,不少复读生被名校相继录取。九里的陈俊国78年高考落榜,与分数线相差甚远,复读一年,成绩突飞猛进,第二年就考中北京大学;虹桥的钱卫民高考成绩名列镇江地区第二名,也上了北京大学。他们在奔牛当地广为流传,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来自奔牛农机厂的一位常州市老三届的初中毕业生时殷宏,仅在首届复习班“复读”数月,就被南京大学录取,而今是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是学术界颇有名望的美国史专家。
教师的幸福和自豪,莫过于一批批学子的成材。我依然特别怀念恢复高考的那几年。
1978届的回忆30年前,他们风华正茂,课堂中不时传出他们朗朗的读书声;30年后的今天,他们都已近不惑之年,却依然能团坐在一起,齐声说“老师好”……别以为这是在这拍电视剧,这恰恰是一次难得的阔别30年的母校大团聚。然而,当省奔牛高级中学近150名78届毕业生们再相聚时,不禁激动得喜极而泣,更让这些老同学感动也意外的是,当年的老师还送来了一声迟到30年的“道歉”。
迟到30年的一声“道歉”
“想当年,倚寒窗,伴孤灯,穷研理化读史经,铸成友情深似海;看今朝,精管理,懂经营,波及市场建奇功,炼出豪气气如虹。”这是18日出现在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正对学校大门电子屏幕上的一句感人至深的对联!
这天,曾经从这里走出去的莘莘学子们,终于如约回到了阔别整整30年的母校。早晨8点开始,就陆陆续续有78届毕业生前来签到,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老同学们见面后,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走到了两栋教学楼之间的草坪上,静静地注视着角落里的那棵银杏树。
上午9点半,老同学团聚会在省奔中一间大礼堂里举行,近150位同学老友们欢聚一堂,老师还是老师,学生依然齐坐台下。曾经的班长徐亮春担任大会的主持人,在“老师好”的欢呼中,第一项议程开始了:曾经的班主任依次点名。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耳边响起,一张张久违的面孔在眼前闪现,大家仿佛回到30年前的学生时代,激动地盯着每一个站起来的同学。
然而,有一个意外的场景令所有老同学大为感慨。黄毓瑀老师曾担任过他们的政治老师,他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的开场白十分特别:“在发言之前,我要向大家道个歉。最近刚刚开完了十七届三中全会,但是30年前你们78届毕业时,十一届三中全会都还没有开,因此我教学中的一些错误观点还没有得到更正。开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你们也已经毕业离校了。今天趁这个聚会的机会,我一定先要好好地‘检讨’一下……”
“我们赶上了好时光!”
这150名78届毕业生们毕业当年恰逢改革开放,如今一别30年,他们中有人下海经商,有人从政为官,有人悬壶济世,有人为人师表……不过大家见面都在不约而同地感概着:“我们都赶上了好时光啊!”
唐泽民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告诉记者,他是79届“高二一班”的毕业生,面对记者的疑惑,他笑着解释:“看你们都挺年轻的,肯定在奇怪为什么不是高三几班吧?当时的教育年限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上学的时候,小学5年,初中、高中各两年。所以,高二年级就是学校里的毕业班了。”唐泽民说,78届中的同学现在有很多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了,此次同学聚会一些经费就是一个做地产同学赞助的。
那棵老银杏树还没有变
提到学校的这棵银杏树,在武进日报社工作的魏国琴感慨万千,“这可是当年学校的第一高度啊,如今却显得那么矮小。”魏国琴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她告诉记者,学生时代的她们觉得这棵树很高很大,三四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把它给抱起来,四周的平房教室都显得很矮小。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学校的教学楼大多为五六层的建筑,这棵树龄超过500年的古银杏树在周围高耸的建筑物的环抱之中,看起来虽然依旧高大,但绝对称不上“第一高度”了。“除了这棵银杏树没变,其他的都变了,都是新的,条件比30年前要好很多了。”一位同学发出了如此的感叹,在他们眼中,学校那棵老银杏树是他们年少时就扎根心中的人生印迹。
谈起这些当年活泼可爱的学生时,步寿康老师显得很是欣慰和羡慕。今年已72岁高龄、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他收到学生的邀请,便欣然前来参加这次聚会。“30年还能再聚,不容易啊。今年正好也是我大学毕业50年,也打算弄个同学聚会,可惜有的人已经不在了,来不齐喽!”步老告诉记者,78届的毕业生大多比较有出息,他认为个人的奋斗是一方面,但是大环境的改变也同样重要。
会后,学生们簇拥着曾经的恩师,再次回到了那棵阔别30年的银杏树下合影留念。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他希望毕业40年的时候再来这里聚会,那时大家的生活肯定更加美好。
奔牛高中知名校友寄语
这三年,对我这一生太重要了,那时说不上什么革命人生观,但母校、老师的教导,使我深刻的记住我是中国人,是有着古老灿烂文化的传统、有着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和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义有自我献身精神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要爱国家,要有中国人的自尊。现在我是南京艺术学院的中国画教授,我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重要因素之一,是母校给我打好了基础。我常怀着感激之情,怀念我的老师,怀念我的母校[11]。
——刘菊清。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1945届校友,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师。
我对您充满敬仰,我不敢轻言爱您,我只能加倍刻苦努力,只为有一天成为您的骄傲。啊,亲爱的母校,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说出深埋心底的话:我爱你!
——朱琨。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1946届校友,著名书法家。
曾记否,你和我,还有他,同饮古运河水长大。怎能忘,清脆悠扬的钟声,陪伴了我们三载时光,那棵老银杏树,见证了我们十年寒窗。愿乡情像运河水一样,永远在你胸中流淌;让友情随着时光放飞,时光多长,友情多长。
——张正方。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1953届校友,诗人。
校园内的银杏树。粗壮挺拔,枝叶繁茂,每当秋天,满树金黄。读书时,大家把树干比作母校,把果实比作学子,而将枝叶喻为辛勤耕耘的老师,银杏遂成为母校的象征。
——陈云发。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1961届校友,资深记者,著名作家。
大运河畔白果树下那鸟语花香的美丽校园,那可是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啊!莘莘学子在这里读书奋进,放飞理想,磨练意志,孕育着创先思维的翅膀。他们深深懂得,知识是耕耘生活的犁,品德是牵住人生牛鼻的缰,而真情关爱则是左右命运吆喝牛歌的鞭。
——殷红坚。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1964届校友,著名作家。
作为省奔中的学子,我们无不为几十年来母校历任领导、各位老师、各届校友为省奔中培育的优良传统和良好校风骄傲自豪,无不为母校巨大的发展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母校的发展变化使我们再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再次深切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和蓬勃向上的朝气,并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严坤林。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1964届校友,原海军航空兵政治部副主任,少将。
母校,永远难以忘怀的母校,永远难以忘记的珍藏在心中的银杏树叶,她是一股清澈的泉水,一幅壮美的图画,一组充满激情的诗歌,永远激励万千学生前进的步伐,我离开母校的怀抱已经整整三十五年,我还没有回去过,这是一个过错,但我相信,母校是会谅解的,因为她的学生确实以全部的精力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我爱我的母校,我爱我的老师,我爱母校古老但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硕果累累的银杏树。
——王国良。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1970届校友,曾任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丽的校园,古老而苍劲的银杏树,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又是那样的熟悉。盛夏的晚霞绚丽多彩,也更衬托出校园的美丽。毕业之际,老师语重心长地赠给了我们两句话。第一句话:“不待扬鞭自奋蹄”,第二句话是:“重任在肩上,事业在脚下。”他那慈祥的神态,语调至今历历在目。
——王立军。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1986届校友,留美博士。
奔牛高中现任校长
王奕飞,1964年生,中共党员,中学,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大学本科文化,苏州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983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分别在武进坂上中学、武进高级中学、武进鸣凰中学、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工作,曾担任政教处副主任、副校长、校长职务。2013年9月,担任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校长。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学校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要素,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工作理念和“精细务实、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取得了卓著的成绩。现担任三个省级以上课题组组长,撰写的《构建“全程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践行人文教育,培育办学特色》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先后被评为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常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武进区专业技术十佳拔尖人才、武进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武进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等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2号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毕业鉴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