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钓鱼立漂调漂方法调漂是不是就是漂的浮力等于铅坠的重力?这个东西是怎么样的一个原理?高手来?

调漂“五大技术”
调漂“五大技术”(1)常规调标法,也称为基本调标法(以台钓引入时的调4钓2
为例说明)。调整时要先兑好调目,然后再兑钓目,程序可分以下4步:第一步,把估计超过浮标浮力的铅皮卷在铅皮座上,浮标移至比水深浅一些靠近铅坠的位置,投向钓点
,浮标受重,全部沉下水面。第二步,把超重的铅皮逐步剪去,让标尖慢慢露出水面,直到稳定在露水4目为止(此时的钩坠悬于半水,不应着底)。
 操作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铅皮要一点一点儿剪,因剪多了再加铅片比剪去麻烦。二要把风线全压入水中,因漂浮在水面上的主线将影响浮标调整目数的精确性。第三步,将饵团装到钩上(比垂钓
时使用的饵团要大些),使钩下沉到底,这时,浮标将再一次受重没入水面。第四步,按传统调整立标的方法,逐步把浮标向上移,直到双钩装饵抛到钓点,主线压入水中时,标尖在水面露2目为止。后面这一步一般都要反复多次才能定成,一次次的提竿抛钩,饵团难免要脱落,需多次装饵。笔者琢磨出一个小窍门非常实用:将一片小铅皮代替饵团捏在钩上调标,抛提多少次也不会掉落。捏在钩上的铅皮的大小要根据经验掌握,小了,无法将标压得没入水中;大了,钩下沉快、迅速沉落,就容易在较远的地方落至池底,这样钩至标的水线或多或少就会是斜着的,难免造成虚假调标(依此调好了2目,可是摘下铅皮、换上饵团抛钩垂钓时,因为小饵团很轻,入水后飘摆下落,会落得比铅皮近,这样水线垂直,钓目就不是2目而成了3目或4目)。小铅皮的重量最好掌握在与垂钓所用的两粒饵团重量相同或稍中一点点即可。关于悬坠钓的调标法,台钓大师徐银舟有过很精到也很全面的阐述,这里将他的调标程序转引于下,以便钓友
们知道一流高手是怎样调标的:
 调标有空钩和带饵两种,还有精确到先调一钩、后调两钩、再分调一饵和两饵的。其中,最简单实用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肯定的是空钩半水调标&
反复修剪铅皮片,让标尖浮出水面,摒弃多次抛钩都浮出相同的目数,调标的第一步就完成了。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成为调目。至于定多少调目才合适,是不能用公式推定的。虽然约定俗成的是调标尖总目数的一半再加或减半目,但具体应用的时候,必须综合浮标性能、水面环境、鱼情、风浪等因素。比如,用7目空心标钓鲫鱼
,我习惯调4目;改用11目的实心标钓鲫
鱼时,我会调6目,钓大鲫鱼和鲤鱼
就调7目,甚至会调10目。确定调目后还要进行复核,然后根据水深和饵重的变化确定合适的钓目,这时调标的第二阶段。
复核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验证两钩是否离底,办法是将长子线钩挂铅片,使其能将标尖压下,调目若减少,说明两钩离底。二是检查浮标的性能,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铅坠中夹入微量铅片,观察调目变化,掌握浮标的灵敏度;第二步,将标尖压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看它重新浮出水面是不是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如果不出现异常,就可以选择钓目了。加上钓饵
后,两钩下沉,浮标也跟着下降了,这时标尖停留的位置,就是钓目。看不到标尖,意味着水线太短,需将浮标向上移动至标尖浮出水面并低于调目。
 若水深,调目时水线较短,就必须使水线延长许多才能让两饵触底,在这种情况下,钓目的确定就应该考虑水线重量的影响。另外,钓饵的溶散性过强、饵重在下沉中损失太多时,也应考虑调整钓目。
关于悬坠钓组的灵钝;
 灵钝之于钓组很复杂,因为除了调整浮标,还必须兼顾钓饵状态。调标时,标尖浮出水面的目数多,称调灵敏;调目越少则越迟钝。而在钓的时候,浮出水面的目数少,称钓灵敏;钓目越多则越迟钝。调的时候钩上没有钓饵,露出水面的目数多是因为铅坠重量轻。如果加一个很小的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标尖就会下沉,这时说它灵敏谁也不会反对。可有些浮标加一点或减一点铅皮都没有反应,再称灵敏就勉强了。浮标调得低,比如7目调3目、2目,表明铅坠的重量大,稍加一个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标尖就会下沉,而这在调6目或5目时是表现不出来的,因而,把标尖调的高和低,定名为调灵敏和调迟钝是值得商榷的。
  但钓目就不同了,钓目越多越迟钝,这个多是针对两饵状态说的。7目标尖调4目,即说不上灵敏,也说不上迟钝,而钓目取5目则意味着水线长度的增加、铅坠雨水地接近、子线弯曲、两饵重量完全被谁低承接;改6目后,前缀与水底更加接近了、子线平底、两饵失去重量、浮标也没有反应。这种状态下,鱼咬钩必须拖动铅坠才会出现鱼汛,浮标则失去了微弱外力的能力,故而称之为钓迟钝。如果将浮标下移,钓1目,则水线缩短,浮标的上浮力就得到充分体现,即使不能将一颗饵提离水底,至少也会把短子线拉得更直,并使沉于水底的一部分饵重转移到浮标上。若饵重继续减小,至浮标的上浮力把短子线钩提离水底时,鱼触饵的细小动作就都会在标尖上表现出来。两相比较,钓1目显然比钓5目灵敏多了。因此,认识悬坠钓组不宜在调目上比较灵敏与迟钝,应该从钓组的全部内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抛开钓目与两饵状态的联系。灵敏与迟钝的实质是钓组在一定状态下的变化趋向,是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并为鱼的咬钩动作所体现的浮标运动规律。
 钓组是灵敏好还是迟钝好?如果鱼情未知,应该是始于不灵不钝,然后才有偏灵或偏钝的变化。当然,一出手就钓灵或钓钝,而后再调整也不是不行,但在鱼情位置、鱼的咬钩规律还没有被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就采取极端的手段,未免太草率了。不灵布顿是指长子线钩拖底、钩饵卧底、子线前端平底、整体成低垂的跨步;而短子线是垂直的、钩饵触底、钩饵重量的一部分有水底承接,一部分被浮标的向上牵引力所平衡。这时,浮标上调目与钓目之差就相当于高低两钩间的距离。如空心标调4钓2,两目约2厘米,两钩距离是2厘米。实心标尖出现后,调目与钓目的距离增大,如标尖长13目,调7目钓4目,钓目与调目之间相差4厘米,大两钩的距离仍然是2厘米。同样,饵重将实心标压下3目时,短子线仍然保持直线,只是长子线的弯曲度增加了,所以,使用实心标应将两钩的距离稍稍拉大一些。
 关于悬坠钓组的调整:在不灵不钝状态下,浮标上移则钓组趋向迟钝,下移则变为灵敏。由浮标升降引起的钓组趋灵趋钝变化,还可以从水线的长度调整和浮标的牵引力大小两方面去认识。趋灵,水线缩短,浮标的牵引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子线的松垂状态得到改善,鱼对钩饵的微弱作用会在标尖上得到反映;趋钝,则水线延长,、铅坠下降,浮标的牵引力得到释放,长子线更加松垂,短子线也开始弯曲,鱼对钩饵的微弱作用只限于子线,如不能影响铅坠,标尖就表现不出来。因而,相同的鱼讯表现在不同钓组中的中鱼率是有差异的。反之,鱼施与钓组的力相同,不同状态的钓组,体现在标尖上的信号也会有很大差异。
 一种状态下的钓组不能正确的表现鱼讯----动作又幅度、有速度却钓不上鱼,或鱼讯表现得非常勉强,常常被水波掩蔽,视觉感到吃力。这时,浮标就需要调整了。特别是原来钓不灵不钝时信号确实,指标有幅度、下挫度,但一段时间后,同样的信号却钓不上来鱼,或信号起了变化,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时,就需要改善钓况了。简单方法就是依靠浮标实现灵钝转换,大体有以下五种方法:第一种,调整钓目。标尖动作挺大,上窜下跳、信号频繁,很可能是来了一群小鱼,嘴不大,冲击钓饵的力却不小。这与浮标的牵引力有关,也可能是短子线钩上的钩饵太大、太硬,鱼轮番冲撞钓饵,一旦钓饵晃动起来更刺激鱼不断地对尔发起攻击。对策是钓迟钝,可按1/3目为一个阶梯,将浮标渐次向上调整,极限是上推不能超过两钩距离。第二种,改变调目。调目取浮标目数的一半,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标准。比如,钓100---200克的鲫鱼,可以用2号袖钩搓小饵调4钓2。若钓300----500克的大鲫鱼或鲤鱼,钩换成4号,饵搓得大了,调目就要提高到6目或者7目。因为饵重增加了,调4目,短子线钩不是触底而是卧底,钓组也偏向迟钝,信号得不到体现,空钩率必然增加。改变调目应该遵循鱼越大,调目越高的规律。第三种,更换浮标。钓鲫鱼用2号或1号浮标是因为钩小、饵轻,即使调得高了,也可以用搓大饵的办法来改善钓组。但一支浮标的浮力是有限的,用钓鲫鱼的浮标钓罗非鱼
就肯定不行。钓罗非鱼不能太灵,两钩间距由2厘米扩大到5厘米,靠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在饵被吸入鱼嘴时,让钩尖主动刺入。浮力有限的小浮标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它钓灵时反应太快,钓不着鱼;而钓钝了,钩又吸得太深。第四种,增减铅皮。只有一支浮标,钓灵、钓钝都到了极限仍不在状态时,调标就要打破常规。比如,气压降低使底层抬高游层,钓饵下沉到一定位置时会出现截口。但鱼的密度不高,如果哪个位置没有鱼截饵,钓饵下沉到水底就没有鱼咬钩了。对此,可以减铅皮调标顶出水,用增强浮标上浮力的办法来延缓两饵的下降速度,使两饵摆动到坠下后,下降速度变慢,滞留时间变长,鱼就容易将饵截住了。第五种,改善子线。除了标尖体现钓组的灵敏和迟钝外,钓小鱼时,子线的长短、曲直、软硬都会对钓组的灵钝产生影响。打浮的子线硬一点没关系,钓底却马虎不得,因为两钩以怎样的动态出血、摆幅大小、两饵静止后的状态都与子线的长短和柔软度密切相关----子线越长,摆幅越大;子线越硬、越曲,钓组越趋于迟钝;反之,则钓组趋向灵敏。所以,选择子线要服从钓组的需要。
(2)应变调标术。刚入门的台钓钓手常对台钓调标术有两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只掌握了基本调标术,能上鱼就自以为然了;二是认为钓鱼嘛,灵敏些总比迟钝好。实践证明,悬坠钓法由于专用的超长立标把传统的沉底坠悬离池底,并且重力浮力调配的极其精微,从而使露于水面的浮标随着鱼情、水情等变化,出现了变幻莫测的反应。台钓行家认为,浮标的调整均围绕着迟钝.灵敏进行(这一点,在上面介绍许银舟大师的调标技法时,实际上已部分地涉及到了。)但钝、灵总要以一个基本值来参照,从台钓所走过的发展历程看,基本是将调4钓2&
视为常规基本值(或称基准格式),其他各种调整均都相对其进行,比它灵了叫钓灵,比它钝了叫钓钝。最基本的应变调标术有以下四种:
调灵敏 钓灵敏 (兑敏钓敏)
调灵敏 钓迟钝 (兑敏钓钝)
调迟钝 钓灵敏 (兑钝钓敏)
调迟钝 钓迟钝 (兑钝钓钝)
  为什么要有应变调标呢?这是由于气候、水情、鱼性的关系,正常调钓目数会有信号不准、影响上鱼的时候。有两种异常情况,即按常规值所调的浮标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
 过于敏感:原因是该日的气温适宜,水质好、溶氧高,鱼胃口大开,发现鱼饵时咬口猛,靠近鱼饵时,冲力便使鱼饵移位,饵料尚未被吸入口中,浮标便正常反应了,但是扬竿不上鱼。或是一不小心把鱼引多了,再就是该塘从未被钓过,鱼不懂咬钩,只是推来推去,这些情况都会造成信号混乱,扬竿放空增加。解决办法是将浮标调迟钝些:A、将钓目增加,即:在不改变调4的前提下,将钓2目改为钓3目、4目、甚至钓5目;B、如果不增加钓目,亦可以添加铅皮来减少调目,即:将原来的调4钓2改为调3钓2、&
调2钓2、甚至& 调1钓2,直至按正常讯号扬竿时上鱼为止。
 过于迟钝:原因是该日气压低,或水温凉,以及水质不良、溶氧不足,导致鱼胃口不佳,摄食不旺,行动迟缓、咬钩轻,以常规基本值(调4钓2)调出的浮标反应不明显,鱼饵被吃光了还看不到。解决办法就是将浮标调得灵敏些,即:减少钓目,把原来的钓2目改为钓1目,甚至&
钓水平。或者是剪去铅皮增加调目,即:将&
调4钓2改为调5钓2.调6钓2,甚至调7钓2,直至上鱼为止。
 这些钓法上的变化,在鱼吃食情况良好时并无太大差别,而在一些特殊场合里,钓法得当与否却会有极大不同。根据上面讲过的原理,我们可以看看各种钓法的灵敏度情况。
 兑敏钓敏:在鱼饵重量允许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一类灵敏度高于正常值的钓法,从浮标到水线、铅坠、子线、钩绷得很直,钩上任何微小的动作标上都有反应。
 兑敏钓钝:比如& 调6钓4&
就属于这类钓法,它的灵敏度接近于正常。从子线接近垂直程度上看,这种钓法比正常时灵敏度高,因为靠8220;调与钓的差值有多大,比如调3钓1,其灵敏度与正常情况近似,理由同兑敏钓钝。若差值小于2目,如调2钓1,灵敏度即低于正常。
 兑钝钓钝:这是灵敏度最低的一类钓法,子线弯曲很大,如调3钓3,甚至调3钓4、5乃至钓6等等,都属于兑钝钓钝。
 应当指出的是,钓友们一定不要陷入一种误解,以为& 调目&
留得多就灵敏。灵与钝主要取决于& 调目&
相差多少,相差大就灵敏,相差小就迟钝。如果把2目的差值作为基数,&
调目& 与& 钓目&
相差超过3目即为钓灵敏,相差少于2目即为钓迟钝。在小鱼闹得凶、鱼超常活跃的情况下,钓灵敏会使浮标信号相当混乱,扬竿放空概率大增。此时,只有&
钓钝& 有效,有的钓友甚至&
调2钓5& 、& 调2钓6&
----可谓超钝,见到讯号基本上就是有效咬钩,不会再为混乱信号困扰了。
 以上是依据& 调目、钓目&
的差值来划分是& 灵敏& 还是&
,另有意为更多人所接受、采用的方法是只单从钝调目直观地划分灵敏与迟钝,以&
为分界,调5目、调6目即为灵敏,调3目、调2目即为迟钝。当然,这样看虽过于简单,但却不无道理。因为台钓标的苗子,上下是不一样粗的,尖上细、根上粗,直径会相差1倍多。那么这样来看,&
调6钓4& 与& 调3钓1&
虽然相差值都是2目,但& 调6钓4&
所差的2目是根本的2目,调3钓1&
所差的2目是尖上的2目。根上2目与尖上2目,浮力相差甚远,当然,与之相应的敏与钝程度也绝对不会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兑敏、钝的时候,要将绝对&
调目和差值划分& ,两种参照法糅合到一起,综合加以考虑,方会全面。
 当然,应变调标术按4种来划分也许分得过细,专业性未免太强了。所以,通常情况下就分成两种:钓敏和钓钝,即足可以了。下面,具体说说如何应变,选择最佳调标法。
  何时须钓敏呢?碰上雷雨前气压低、天气闷热、鱼胃口不佳,或是初春深秋出钓、水温寒凉、鱼行动迟缓、身子硬、咬钩轻,以及肥水塘溶氧不足、鱼摄食不旺的情况,按常规基本值&
去钓,很可能鱼咬了钩、吃了食,标上却没有反应或信号模糊,看不出明显反应。就需要&
钓敏& 了,把常规的&
调4钓2& 改成&
调5、6钓1或半目。这样调标,灵敏度明显变高,鱼咬钩吃饵动作再轻微,浮标也会有反应了,而且,先前的模糊信号也就会成为明显的下挫顿感信号。
 何时须钓钝?气温适宜、水质好、溶氧量发高、鱼胃口大开,极为活跃,靠近鱼饵时尚未吸食,冲力和负压紊流已使鱼线乱动、钩饵移位,尤其是一不小心把鱼引多了,撞线擦线、推碰钩饵,浮标信号会十分混乱,按标讯提竿,十有九空,不上鱼。或者是小杂鱼捣乱,也会造成扬竿放空增加。解决办法,就是
钓钝。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在人工放养的鱼塘,因为钓鱼的人多,鱼被钓滑了,变得很精,吃饵时不再是见饵就吞,已经有了多种试探方法,确定没有危险后,才小心翼翼将饵吸入口中。即使吃到嘴里,稍有异感也会立即吐钩。钓这类塘的鱼,浮标信号模糊且混乱,常令钓者无所适从。采取&
钓迟钝& 的打法,将钓2目&
改为& 钓5目& 甚至&
钓6目& ,浮标调钓如此迟钝,只要将其百般试探后吞钩吃饵的信号抓住,提竿基本中鱼。
  需要说明的是,调迟钝是,因子线打弯,所以鱼吸饵瞬间造成的&
信号相当少多了,明显的闷标或送标相对增加。该用这种调标法,垂钓方法也与之相适,方法是:抛竿后,当主线与钩饵成一直线下落时,将手臂一伸,超过竿架,等浮标立起来,将主线压入水中,不要急着回拉,等浮标降至5目6目时,慢慢将主线拉回3厘米左右,然后拉一次,放一次。钓6目,拉回时是2目,放回时复归6目。往往在拉引过程中就会有鱼咬钩,浮标有力一挫甚至拉没水中,及时提竿,即可中鱼。这种钓法实际上是一种引逗钓法,用于职业养鱼池钓滑鱼,非常有效。
 下面,谈谈初学台钓者选用哪种调标法比较好。据我观察,许多&
学习者只有一支标。为求能适应各种变化,唯有调整标目一法,他们对标的4种调整方法体会最深的是&
调灵敏钓迟钝&
。原因是这种调整目视清晰并与传统钓技的调标法接近。其次,在掌握了&
台钓& 标的工作原理后,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是&
调迟钝,钓灵敏,即调& 的目数和钓的目数都少(比如调3钓2&
或调2钓1)。但对初学者来说,这种钓法恰恰是不易掌握的,因为调目越小,失饵后的浮升过程就越短,反应于标尖的升降幅度也随之缩小,使人常常不易判断钩上是否有饵,因而空钩待鱼的情形明显增加。并且由于调得钝,鱼摄食时,标上也相应难以有大幅度的信号反应,这无疑又增大了观标难度,错失提竿时机的概率又相应增加。所以,初学者以为这种方法比较好掌握,殊不知这其实是趋难弃易了。随钓技的精进,我们会更进一步发现&
调灵敏,钓灵敏& 和&
调迟钝,钓迟钝&
的钓效更好,但人们不取它,是因为这后两种调标法的信号反应更不好掌握。调标的科学性在实践中的理解既要摆脱传统钓技的视目习惯影响,也不要过分急迫地掌握它的全部内容。
 随着竞技技术研究的日渐深化,调标法也有了八仙过海之势。我们上面说的各种应变调标术都是空钩兑
调目& ,比如一饵,半水调2目,然后双饵找底后,钓1目或2目。
 不少钓友会觉得一套一套的应变调标法太复杂,对他们来说,掌握一种常规调标法,亦不变应万变,到哪儿都是&
,也是可以的。连经济钓界顶级高手、全国钓赛冠军王永贵也说过:我也是从调4钓2开始的,直至现在,我还是认为调4钓2是最基本的格式。
 当然,随着经验的积累,摸熟摸透了之后,倒也是简单挺明了的:
& 第一种,调低钓高(比如调3钓5),适合钓慢鱼----鱼密度不高,但鱼挺大。
& 第二种,调高钓低(比如调6钓2),适合钓生口鱼----没怎么被人钓过,吃口实在。
第三种,调低钓低(比如调2钓2),适合钓快鱼----密度高、求速度的时候。第四种,调高钓高(调5钓5或钓6、钓7),适合钓滑鱼。
&(3)台钓中的浮标配置。台钓用标是件及其细致精微的事情,与传统&
的粗放型用标己截然不同,两者有着天渊之别。可以这样说,台钓浮标效好之后,多加一枚发丝般细、绿豆粒般小的鱼钩上去,都会使它发生一目以上的下沉变化,台钓浮标的规格型号标定也相当规范,相当细致。因此,有人说浮标是台钓的焦点所在,此说不无道理。
 那么,该如何在台钓中配置浮标呢台钓标的规格常用的再0----6号之间,何时用大标,何时用小标前面已说过。硬尾标与座的正确搭配应该是插拔自如,不松不紧,养肝及不会掉落,也不会缠绕。若上下两粒&
紧紧卡住标座,标插入水后与钓线形成上下两个直角,但实际操作时因标的自重会下垂成锐角。于是,较长标尾与下面的一颗&
太空豆& 在一起形成& 麻花&
纠缠。若用的是较大浮力的6号标,竿又是中调的话,则钓线还会与标体相缠。解决此类麻烦的方法是:在两&
太空豆& 之间留1厘米空隙,让标有一个滑动的空间就会好多了。
  浮标与鱼竿的钓性似乎无关,但提竿时,中调竿的尖梢在破水而出时会产生较强的反弹力,空钩出水则必然使浮标撞击竿尖,使标体中腰以下部位的表面层极易发生环状断纹,所以,台钓标要与硬调竿配合使用。竿体反弹小号标的撞竿机会比大号标要多得多,因此,中调和中软调竿配大号标比较合理。当然,撞竿可以靠技巧来避免。
引鱼& ------致胜关键
 台有成一直线下落时,将手臂一伸,超过竿架,等浮标立起来,将主线压入水中,不要急着回拉,等浮标降至5目6目时,慢慢将主线拉回3厘米左右,然后拉一次,放一次。钓6目,拉回时是2目,放回时复归6目。往往在拉引过程中就会有鱼咬钩,浮标有力一挫甚至拉没水中,及时提竿,即可中鱼。这种钓法实际上是一种引逗钓法,用于职业养鱼池钓滑鱼,非常有效。
 下面,谈谈初学台钓者选用哪种调标法比较好。据我观察,许多&
学习者只有一支标。为求能适应各种变化,唯有调整标目一法,他们对标的4种调整方法体会最深的是&
调灵敏钓迟钝&
。原因是这种调整目视清晰并与传统钓技的调标法接近。其次,在掌握了&
台钓& 标的工作原理后,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是 调迟钝,钓灵敏&
,即& 调& 的目数和&
钓& 的目数都少(比如&
调3钓2& 或& 调2钓1&
)。但对初学者来说,这种钓法恰恰是不易掌握的,因为调目越小,失饵后的浮升过程就越短,反应于标尖的升降幅度也随之缩小,使人常常不易判断钩上是否有饵,因而空钩待鱼的情形明显增加。并且由于调得钝,鱼摄食时,标上也相应难以有大幅度的信号反应,这无疑又增大了观标难度,错失提竿时机的概率又相应增加。所以,初学者以为这种方法比较好掌握,殊不知这其实是趋难弃易了。随钓技的精进,我们会更进一步发现&
调灵敏,钓灵敏& 和&
调迟钝,钓迟钝&
的钓效更好,但人们不取它,是因为这后两种调标法的信号反应更不好掌握。调标的科学性在实践中的理解既要摆脱传统钓技的视目习惯影响,也不要过分急迫地掌握它的全部内容。
 随着竞技技术研究的日渐深化,调标法也有了八仙过海之势。我们上面说的各种应变调标术都是空钩兑&
调目& ,比如一饵,半水调2目,然后双饵找底后,钓1目或2目。
 不少钓友会觉得一套一套的应变调标法太复杂,对他们来说,掌握一种常规调标法,亦不变应万变,到哪儿都是&
,也是可以的。连经济钓界顶级高手、全国钓赛冠军王永贵也说过:我也是从调4钓2开始的,直至现在,我还是认为调4钓2是最基本的格式。
当然,随着经验的积累,摸熟摸透了之后,倒也是简单挺明了的:
& 第一种,调低钓高(比如调3钓5),适合钓慢鱼----鱼密度不高,但鱼挺大。
& 第二种,调高钓低(比如调6钓2),适合钓生口鱼----没怎么被人钓过,吃口实在。
第三种,调低钓低(比如调2钓2),适合钓快鱼----密度高、求速度的时候。第四种,调高钓高(调5钓5或钓6、钓7),适合钓滑鱼。
&(3)台钓中的浮标配置。台钓用标是件及其细致精微的事情,与传统笨钓的粗放型用标己截然不同,两者有着天渊之别。可以这样说,台钓浮标效好之后,多加一枚发丝般细、绿豆粒般小的鱼钩上去,都会使它发生一目以上的下沉变化,台钓浮标的规格型号标定也相当规范,相当细致。因此,有人说浮标是台钓的焦点所在,此说不无道理。
  那么,该如何在台钓中配置浮标呢台钓标的规格常用的再0----6号之间,何时用大标,何时用小标前面已说过。硬尾标与座的正确搭配应该是插拔自如,不松不紧,养肝及不会掉钓大师一致认为&
台钓& 中钓鱼重要,引鱼更重要。全程持续引鱼是台钓&
三大技术& 之一,也是& 台钓&
最重要的致胜关键所在。前面说过,台钓是& 钓引合一&
,垂钓过程亦是引鱼过程,不专门制诱饵打窝子,却胜似专门打窝子,&
技术已成为一大研讨课题。颇具钻研精神的南方台钓高手朱家明总结出几种引鱼法,很有实战价值,这里荐予广大钓者:
(1)窝引。钓赛规则不允许用工具等打窝,但不等于不能做诱窝。开赛时,如混养池视鱼大小或密度,以钩挂法下足乒乓球般大团饵以诱鱼汇集。若在高密度的职业池竞赛,窝引的饵量有指甲大的两粒就会超量而把鱼引乱。
&(2)逗引。这里将逗引,不是指传统钓中的逗引鱼咬钩,而是开始开始施钓的前几竿在见标有反应鱼快吞饵时,故意扬空竿,使钩上的料饵散落。这样,只吃到&
雾化饵不过瘾的鱼儿见到此后落下的饵料就抢吞。行家们称& 逗引&
的目的是把进窝的鱼引凶& 。
&(3)鱼儿密度不到位----持续引。所谓引鱼密度到位,按台钓高手的概念,即在鱼密度较高、气候、鱼情正常情况下,抛竿后,饵钩到底稳住,5秒钟内浮标应有摇摆、上下缓缓浮动、咬钩等信号反应,若钩饵落底1分钟后浮标还纹丝不动,说明鱼儿没有引到&
。遇此,钓手应每分钟一竿不停,持续向钓点投饵,饵粒可稍偏大些。笔者曾在一次邀请赛中,由于抽位差,前两个小时未钓上鱼,坚持&
持续引& ,直到最后20分钟,引来一群鲤鱼连续咬钩,获重5千克多,跃居第一轮第二。
&(4)鱼儿引得太多----暂停引。钓赛设在精养池和商业池中,一不小心就会把鱼引得太多,反而钓不上鱼。这时池中明显反应是:当抛竿后,钩饵快到底时,池底突然浮起一片鱼星或窝区鱼星层层,但不咬钩。浮标信号乱而多、上鱼少,这是饵料下得太多所致。常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暂停&
,只用稍硬些的饵装钩或上单钩垂钓。二是双钩装加黏饵在窝区外钓,暂停向窝区补饵。三是起敢停钓一会儿,让鱼群把窝中余饵吃掉大部分再钓。
&(5)钓大鱼、攻小鱼----大饵、小饵分别引。大、小鱼因消耗能量差异,平均进食量也不相同。据试验,一条2千克的大鲤鱼,食期2分钟内可进食0.1千克。钓赛中要争总重量好名次,钓手开始时的&
应为钓鲫鱼用量的5----10倍,且每竿装钩饵粒也要增大。如以尾数计成绩,战术上以钓小鱼为主,&
引窝& 要小。钓& 片子鲫&
装钩饵粒只能绿豆般大为佳。
&(6)低温、新塘钓----荤、素、活饵结合引。初春及冬季,水温较低,用台钓法参赛,若引鱼技术掌握不好,往往比不上老传统上鱼多。原因是,新陈代谢缓慢期,鱼类更需要补充少而精的蛋白物质,对素饵粉料很少问津。此时&
窝引& 料中应加入些红虫、活小蚯蚓。钓赛规则允许时,钩装&
一粉、一虫& 效果更好。新塘&
常指初次用粉饵钓赛池,由于鱼儿还不习惯吃粉类饵,故同样要按上述方法& 做窝、引钩。
调几钓几——容易操作的基础调漂方法&
调漂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各的优点。有没有最简单、最容易操作而且适用的方法呢?反复比较,我还是觉得,调几钓几是一种最简单的基础调漂方法。又好操作,又很适用,还可以灵活变化。
最简单的两步操作:
1,空钩确定调目;
2,挂饵、放长水线、调几钓几〔例如调3钓3〕。OK了。
几点说明与分析:
1,确定调目应该在坠子和空钩悬浮情况下进行〔一般叫做半水调漂〕。如果水浅,估计空钩离底就行;如果水深或者不明深浅,可以在钩上挂重物找底,然后,把浮漂向下移动大约20几厘米,在空钩离底而又接近水底的情况下确定调目,尽量减小水线长度、重量对调漂的影响。调目一般可以确定在3目左右。
2,调几钓几钩饵子线的状态是底钓的基本状态,也是适用范围最广的状态。从钓灵、钓钝来看,是不灵不钝的状态。这种状态,短子线直立、长子线斜立,所以叫做跨立式,或者叫做一触一拖。下钩饵完全卧底,上钩饵部分触底部分受到浮力的向上牵引。触底多少、向上牵引多少与饵团大小有关。虽然有差别,但基本状态差不多。钩饵悬浮部分的重量等于两个空钩的重量。钩饵触底的重量等于钩饵重量减去两个空钩重量。所以,饵团大则触底程度大、饵团小触底程度小。只要饵重大于钩重,上钩饵就一定触底,仅管触底程度不同。这种状态,灵敏度比较高,又比较适合鱼儿吞饵。
3,这种调漂方法受到饵团大小、漂尾粗细的影响最小,或者说,适用范围最广泛。其他一些方法受到饵团大小、漂尾粗细的影响就大得多,例如,调4钓2,饵团大、漂尾细,钩饵可能是跨立式;而饵团小、漂尾粗,钩饵可能完全悬浮。换个说法,要想明白钩饵子线状态,调几钓几是首选,它可以排除饵团大小、漂尾粗细的重要影响。
4,特别适用于拉饵、小饵。拉饵、小饵很轻,轻轻触底对浮漂的升降影响微小,很难准确调漂。尤其是钓小鱼,用的钩线饵都很轻小,找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以通常的饵料找底,往往因为饵料的雾化而难以确定,而且子线的细软,没有支撑力,更使得找底困难。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很精确,钩饵大体在水底就可以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法:用普通搓饵调几钓几例如调2钓2。这时,钩饵子线呈现跨立式,下钩饵卧底长子线斜立、上钩饵触底短子线直立。当然,已经确定找到水底了。然后,把搓饵更换成拉饵或者小饵,就可以垂钓了。这时,由于水线长度没有变化,虽然饵团大小、重量变小,钓目变大一点,钩饵状态稍有变化,但是,“钩饵在水底”的基本事实不变。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向上向下微调钓目,找到适合鱼口的最佳状态。
5,调几钓几已经明确了钩饵状态,已经肯定下钩饵完全卧底、上钩饵触底,所以,不必担心没有到底的问题。
6,把调几钓几作为一个基础、一个基本点。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也应该灵活应变。鱼情水情的变化,要求钓组钓灵钓钝的变化。需要钓灵敏一点,漂座向下移动一点、钓目减小一点。例如,调4钓4可以改成调4钓2〔注意,调4钓4改成调4钓2钩饵触底,与直接调4钓2有区别。如果饵团很小、漂尾又粗,直接调4钓2就可能钩饵不着底〕,再灵敏一点,调4钓1,直到钓目不能够再小〔双饵已经悬浮〕。反之,要钓迟钝一点,漂座向上移动一点、钓目增大一点。例如,调4钓4可以改成调4钓5等等。
7,克服缺点的应变。调几钓几有一个缺点:饵料溶散脱落在浮漂上没有明显的反映。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也可以稍微调整一下,钓得稍微灵敏一点,例如把调3钓3改成调3钓2或者钓1。这样的调整或者改变,是在一个简单的、基础的调漂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简便容易。&&&
简单实用的调漂方法(通用调漂法)
&如图所示:&
  1,确定一个适当的空钩调目。例如5目。
  2,看单饵调目。例如1目。
  3,确定一个适当的钓目。例如2目〔一般在空钩调目和单饵调目之间〕。
  4,应变。例如,改变钓目为4目,钓组灵敏性降低而空钩率减少。
  说明:
1,确定调目必须在坠子和鱼钩悬浮的前提下进行,需要加减坠子重量。所谓“适当”的调目,是根据漂尾粗细、饵料大小、个人习惯来确定,料大、漂尾细,钩调目设定大些,如4目5目以上;反之则小些,例如3目以下。
2,挂单饵,漂尾下沉,可以看到另外一个调目――单饵调目。单饵调目小于0目〔漂尾很细、饵料大〕也可以。漂尾完全沉没,仍然可以钓2目或者其他目数。空钩调目和单饵调目的作用是作为确定钓目的参考。钓目一般设定在这两种调目之间,殊情况下钓目可以大于空钩调目,过几目坠子就直立触底了,就是钓得很迟钝了。
3,挂双饵、放长水线,确定一个适当的钓目。钓目为2目是为了便于看漂,不是2目也可以,一般小于空钩调目而大于单饵调目。同时,可以确定,钓组处于一般情况下底钓的最佳状态:下饵完全卧底长子线弯曲松弛、上饵触底短子线绷直,两饵呈所谓“一拖一触”状态、“跨立式”状态。上饵触底多少决定于钓目位置,钓目离单饵调目越近触底越少;钓目离空钩调目越近,触底越多。
  4,进行了上述前3个基本操作,就可以钓鱼了。经过几次这样的操作以后,钓得熟练了,同样的漂尾粗细、同样的饵团大小,就可以更加简化,省略第2项。这样一来,基本步骤就再简单不过了――确定一个空钩调目,然后直接钓2目。当然,要注意简化的前提条件,如果漂尾粗细和饵团大小改变了,还是应该进行第2项操作。
  5,为了适应变化的鱼情,还应该有第4项操作――应变。信号少、信号小,减小钓目,使钓组更加灵敏;信号多、空钩率高,增加钓目、甚至钓目大于空钩调目,使钓组更加迟钝,信号更加真实可靠,提高中鱼率。
  通用调漂法的优点。
  1,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半水空钩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挂一颗饵料看看,放长水线确定钓目,OK!
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疑问?这个方法具备双调目调漂法和单饵调平水调漂法的优点,但是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容易操作。熟练之后,对自己的浮漂、钩饵了解之后,基本步骤还可以简化为调某目钓2目。表面上类似于“调4钓2”,但是,这与一般的所谓“调4钓2”截然不同。调某目可能是4目,也可能不是4目,它与漂尾粗细和饵团大小有关;而所谓的“调4钓2”,是脱离漂尾粗细、脱离饵团大小的,或者说脱离实际的,必然出现找不到北的情况――找不到水下钩饵子线状态。
适应范围广,调漂包含“找底”。只要知道钓目大于单饵调目,毋庸置疑,上钩饵就必然已经触底〔只有触底了,漂尾才会上升,钓目才会大于单饵调目〕,下钩饵更是必然已经卧底,所以没有必要专门进行找底。有的方法例如调4钓2,如果不专门找底,可能出现钓了半天还不知道钩饵到底没有的问题。因为调漂与钩饵重量、漂尾粗细有密切关系,不同的钩饵重量、不同的漂尾粗细调漂应该有所不同。调4钓2恰恰没有钩饵重量、漂尾粗细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出现有时找不到底的问题以及其他问题。有的特别强调“找底”的调漂方法,往往容易使人越调越迷糊,不断的发出关于“找底”的疑问。调漂本来是很简单的,何必用所谓“精确找底”之类的东西弄得深奥复杂而且出现错乱呢。通用调漂法已经包含有钩饵重量、漂尾粗细因素,所以是很科学的,适用于各种各样的钩饵重量、各种各样的漂尾粗细,也无须乎“精确找底”,因为本来就到底了。
实用性强。容易明白水下钩饵子线状态。钩饵状态是通常情况下底钓最佳状态――“一拖一触”状态。灵敏度适宜,又适合鱼顺利吞食卧底、触底钩饵,适合大多数的鱼情。环顾左右,大多数钓友实际上使用的调漂方法基本上就是这种通用调漂法。
  4,应变能力强。只要上下移动钓目,就可以钓得更加灵敏或者钓得更加迟钝,以适应变化的鱼情。鱼情变化了,钓组状态也应该随之改变,你想怎么变就怎么变。钓目也可以大过空钩调目几目,坠子轻触底,相当迟钝,适合钓风浪、过滤杂乱信号、钓猾鱼。
  好的调漂方法,应该是能够适应水情鱼情,钓者容易了解水下钩饵状态和子线状态并且容易调整它们、看漂容易,还有一点特别要紧--那就是操作要简单方便。通用调漂法正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简便的调漂法。
  通用调漂法适合底钓。如果钓浮,需要稍微改变一下。空钩调全目,挂双饵看看就可以了,或者再调整一下,实现你想要的钓目。
简单调漂和应变调漂钓鱼就得调漂。调漂方法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在太多的调漂方法面前,很多人会感到无所适从。
本文不打算细说各种各样的调漂方法,主要是想为休闲钓者推荐最简单而且很实用的方法。也许你已经在使用这种方法了,可能思想上还缺乏理直气壮。
一,从精确调漂说到简单调漂。
首先,举一个实际例子进行分析研究。
细尾漂,空钩调5目。
如果已经知道双钩重4目双饵重也是4目,则单钩、单饵都是重2目,上钩饵或者下钩饵重4目。无钩无饵调目是9目(5+4)。
调5钓1,浮漂对钩饵有8目(9-1)浮力,上钩饵悬浮下钩饵也悬浮或者轻轻擦底。
调5钓2, 浮漂对钩饵有7目(9-2)浮力,上钩饵悬浮,下钩饵3/4悬浮1/4触底。
调5钓3,浮漂对钩饵有6目(9-3)浮力,上钩饵悬浮,下钩饵1/2悬浮1/2触底。
调5钓4,浮漂对钩饵有5目(9-4)浮力,上钩饵悬浮,下钩饵1/4悬浮3/4触底。
调5钓5,浮漂对钩饵有4目(9-5)浮力,上钩饵悬浮,下钩饵卧底。
调5钓6,浮漂对钩饵有3目(9-6)浮力,上钩饵3/4悬浮1/4触底,下钩饵卧底。
调5钓7,浮漂对钩饵有2目(9-7)浮力,上钩饵1/2悬浮1/2触底,下钩饵卧底。
调5钓8,浮漂对钩饵有1目(9-8)浮力,上钩饵1/4悬浮3/4触底,下钩饵卧底。
调5钓9,浮漂对钩饵有0目(9-9)浮力,上钩饵卧底子线绷直,下钩卧底子线弯曲。
简言之,调5钓1钩饵完全悬浮,最灵敏,调5钓9钩饵完全卧底,最迟钝。调5钓5,一卧一悬,不灵不钝。钓2、3、4,一悬一触偏灵敏。钓6、7、8,一卧一触偏迟钝。
这个例子虽然有点枯燥繁琐,但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1,想要精确调漂,可以。在知道钩重、饵重、调目、钓目4个数据的前提下,采用上述的分析方法,就能够清楚知道水底的钩饵状态以及子线状态。或者,想要实现水底钩饵的某种状态,可以根据钩重、饵重、调目分析决定钓目应该是多少(分析方法可以参考上述方法,不再赘述)。精确调漂有它的好处,但是,毕竟要多费脑筋,我觉得,在休闲垂钓中,大多数人需要轻松,没有必要去追求它。
2, 从调5钓2到调5钓8,钩饵都是到了水底的。可以打消是否到底的疑问,可以打消“必须首先找底”“找底难”的念头。
3,从钓1到钓9每个钓目都是对应着某种特殊的钩饵状态。现在要问:哪种状态适合钓鱼?或者说,哪种状态是精确调漂的标准?我觉得,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鱼情万千,有的鱼情需要这种钩饵状态,另外的鱼情需要另外的一种钩饵状态。有些情况需要钓得比较灵敏而另外有些情况却却需要钓得比较迟钝。或者有人说,从不灵不钝开始吧。那就简单了:调5钓5(调n钓n)就正合适。或者,从偏灵开始吧。也很简单,调5钓4钓3(调n钓n-1、n-2)就合适了。
4,基于以上的认识,自然而然引出了“简单调漂”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半水空钩调目(3、4、5目等都可以)n;
第二步,挂饵放长水线实现钓目n或者n-1、n-2,ok!(我常用的是钓n-2)
二,进一步讨论简单调漂的几个问题。
1,简单调漂方法的确很简单。一看就懂,一做就会。有很多的调漂方法,琳琅满目,都有道理,也都有优点,但是,往往是比较复杂。有的要求很精细,处处追求精确,步骤自然繁多。有一种挂橡皮泥调漂的方法,步骤至少有8步。步骤太多,费时费力费脑筋,甚至可能弄巧反拙,越弄越糊涂。我曾经反复琢磨一个问题:有没有最简单而且又实用的调漂方法?
曾经在公园钓鱼。那里,清一色的悬坠钓法,有不少的高手。环顾左右,大家的调漂方法都差不多,都相当的简单:半水空钩定一个调目(4目左右),然后挂饵确定一个钓目(2目左右),ok,钓鱼。简单得不能够再简单了,只有两步操作。
那么多的人实际使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正是我寻寻觅觅的方法。
2,简单调漂是否能够得到调漂的目的?调漂的目的,无非是钩饵到底并且钩饵在水底有合适的状态。前面的例子已经说明:从钓2到钓9,在很大范围内钩饵都是触底的,只不过卧底、触底的多少程度不同而已。至于钩饵的状态,调n钓n或者钓n-1、n-2,正是不不灵不钝或者稍稍偏灵的一种状态。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化的步骤达到调漂的目的,何乐不为呢?
可能有人有疑问:上述例子是一个特殊例子,钩重饵重不一定是2目,结果又是如何呢?我只是简单地回答:只要是细尾浮漂,一般钩重、饵重都在2目左右甚至以上。4号伊势尼钩重达到4目,饵重达到6目。调n钓n或者钓n-1、n-2时,钩饵状态都是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轻触底,只不过触底的程度有点差别。这个差别不影响调漂和钓鱼的基本状态。你如果有兴趣,可以计算或者试验一下。你会发现差别不大而且都可以钓鱼。
3,简单调漂要区别漂尾粗细。细尾(直径大约0.5毫米)漂称量4号伊势尼钩重6目,而粗尾(直径大约1毫米)漂称量4号伊势尼钩重2目。细尾漂和粗尾漂在调漂中有不同的表现,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
有一种经典的调漂方法:调4钓2。用细尾漂是没有问题的,与我说的简单调漂基本一致。但是,它也曾经出过纰漏:一场比赛完了,才发现离底还有8丈远(可能是这个原因,很多人都强调“必须找底”,好像不“找底”就一定出问题)!认真想一想,不难找到“离底8丈远”的原因。我想,可能是用了粗尾漂,而且钩小、饵小。当双饵重等于2目时,调4钓2必然是完全悬浮的状态,当然到不了底。当双饵重小于2目时,只能够钓大于2目而且完全悬浮。粗尾漂每一目的浮力大,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在简单调漂的时候,要区别对待细尾漂与粗尾漂。
粗尾漂的简单调漂:第一步,确定一个空钩半水调目n;第二步,挂饵放长水线实现钓目n。也就是调n钓n。这样调,无论钩、饵多么小,都一定是到了底的,而且是钓不灵不钝的状态。
三,开始简单调漂,然后应变调漂
退一步说,即使有人认为简单调漂可能有这样那样的误差,不够精细,我要说:无关紧要!因为,我们还有一个绝对保险的办法:应变调漂。
简单调漂可以钓鱼,但是,我们不必满足于“能够”钓鱼,还要想如何钓得更好。
鱼情随着季节、天气、钓场、鱼的来源、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而变化。就是钓同一场鱼,鱼情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钓鱼人自始至终都要多动脑筋,揣摩、试探当时的鱼情,特别是鱼的吃口,试探性地“应变调漂”。没有吃口,可以把浮漂座稍稍向下调一点,减少钓目,使钓组更灵敏一点,也就是使钩饵悬浮的比例增加一点、卧底的比例减少一点,子线更绷紧一点。例如,调5钓3可以改成调5钓2,或者其他。相反,信号多,空钩连连,中鱼率低,可以把浮漂座向上稍稍调一点,增加钓目,使钓组更迟钝一点,也就是使钩饵悬浮的比例减少一点卧底的比例增加一点,子线更松弛一些。例如调5钓2可以改成调5钓6或者其他。究竟应该稍稍调得更灵敏还是稍稍调得更迟钝,没有定规,要拿鱼说话,要看怎样容易上鱼。调一调,试一试,总能够找到最佳状态,最适合鱼吃口的状态。要知道,你预先设定的某种钩、饵状态(某种灵钝状态)并非一定是最适合鱼吃口的状态。不要有一开始就调得很精确而且一钓到底一成不变的呆板想法。
应变调漂,对于每一个钓鱼人都是十分必要的、必不可少的。不仅仅可以俢正不够精细之类的可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去适应鱼的吃口。即使是竞技场上的高手,也不能够不应变调漂。擅长不擅长应变调漂也是高手与普通钓鱼人的区别之一。
有了这样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简单调漂”,再加上随时的“应变调漂”,何愁钓不好鱼。
为何钓2目、怎样钓2目
调漂钓鱼,最最普遍的钓目是2目(或者1目)。其中有什么道理?遇到各种情况,怎样去钓2目(或者1目)?
最主要的原因是钓2目(1目)视觉效果最好。钓目为2,下顿1目,水面上漂尾变化量是原先的一半,感觉很明显。钓目1目,下顿1目,
尾完全沉没了,最显眼。而钓目大,例如5目,下顿同样也是1目,漂尾变化量是原先的1/5,自然视觉模糊一些。
其次,水底不平整或者小有风浪,2目比较容易适应。水面上露出漂尾少,降低重心,受风浪影响小,比较稳定。
至于灵敏度,决定于钓目和调目之间的距离以及漂尾粗细,而不是仅仅决定于钓目多少。钓2目,既可以钓得灵敏也可以钓得迟钝。例如,空钩调平水钓2目,双饵卧底就是比较迟钝〔不要误以为钓2目就一定灵敏〕。
下面谈谈不同的几种情况怎样实施钓2目。
1,要钓灵敏。挂双饵调平水或者1目,然后向上移动浮漂钓2目。这时,上饵悬浮、下饵轻触底。当然,钩饵重大于2目才是这种情况。
2,要钓不灵不钝。挂单饵调平水或者1目,然后挂双饵向上移动浮漂钓2目。这时,下饵卧底、上饵轻触底。
3,要钓钝。空钩调平水或者1目,然后挂双饵向上移动浮漂钓2目。这时,双饵卧底。
4,要钓特别迟钝〔例如对付风浪水流、避开小杂鱼〕。无钩调平水,钓2目。这时坠子轻触底,既增加稳定性又能够过滤一些杂乱信号。
可见,都是调平水钓2目,由于钩饵不同,结果大不相同。挂双饵、挂单饵、空钩、无钩4种情况调平水钓2目,得到4种不相同的钩饵状态、4种不同的灵敏迟钝状态。如图所示
一般的调漂方法,要注意漂尾粗细,要看钩、饵大小。例如,通常说的“调4钓2”,如果不顾漂尾粗细、不顾钩饵大小,就不能够知道水下钩饵究竟是什么状态,甚至可能钓了半天还不知道沉底没有。而上述的4种调钓法具有一定的优点:适合不同粗细漂尾的浮漂以及不同大小的钩不同大小的饵,因为漂尾粗细、钩饵大小的影响因素都已经包含在调钓法之中了。也不需要把“找底”作为一个专门的、必要的操作,因为必然已经触底了。
5,另外一种方法。空钩悬浮确定一个适当的调目(例如直径1毫米漂尾调目大约5目,直径2毫米漂尾调目大约3目),然后挂双饵如果漂尾完全沉没,则钓任何目数都可以,都是钩饵到底的。当然也可以钓2目。
6,使用蚯蚓等虫饵或者其他很轻的饵料。为了保证到底,最好钓钝,采用第3项的方法。
最后一句话,调漂钓鱼,贵在灵活应变啊!
&调漂引发的思考经常看到有“精确调漂”“精确找底”的话题。我也来参加讨论,说说个人的一些想法。
调漂,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了钓底,钩饵应该到达水底;为了知道钓组的灵钝状态,就要知道钩饵以及子线的状态。钩饵是全部卧底、还是一卧一触、还是一卧一悬,子线是都弯曲松弛、还是都绷紧绷直、还是一根绷紧一根松弛?等等。要想清楚知道水底的钩饵子线状态,调漂就要精细一些,这就是精确调漂吧。
要精确调漂,并非难事。首先要知道,钩饵状态子线状态决定于哪些因素,而且要知道这些因素的内在联系。
笔者认为,决定于4个因素:钩重、饵重、调目和钓目,缺一不可。钩重、饵重是以漂尾目数表示的,与漂尾粗细有关。钩饵的称重就是看钩.饵的重力等于多少目的浮力。例如,钩重是4目就是钩的重力等于漂尾4目的浮力。
从力的角度看,钩饵的大小不同,重力就不同;调目钓目差那段漂尾排开水产生的浮力作用于钩饵;钩饵触底或者完全卧底,还受到水底地面的支持力。平衡状态三种力的关系是:重力=浮力+支持力&
浮力=重力-支持力。三种力的平衡状态就决定了钩饵子线状态。调目确定以后,钓目比较小,调目钓目差比较大,钩饵受到的浮力比较大,钩饵就悬浮得比较多(触底比较少),子线就绷得比较紧,钓组就比较灵敏;反之,钓目比较大,调目钓目差比较小,钩饵受到浮力比较小而受到地面支持力比较大,卧底程度就比较大,子线比较松弛甚至可能弯曲,钓组就比较迟钝。调漂究竟是调什么?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
话题。我认为,调的是漂尾的浮力,是调目、钓目之间那段漂尾排开水产生的浮力。这个浮力比较大,钩饵悬浮就比较多、卧底比较少,钓组就比较灵敏,反之就比较迟钝。
已经知道钩重、饵重、调目和钓目4个数据,能够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钩饵是什么样的状态。同时,也知道了子线的状态。
举例来说。钩重和饵重都是1目,半水空钩调4目。这时,4目以下浮漂的浮力和浮漂重力、铅坠重力、双钩等重力达到平衡。如果去掉空钩,示目应该是6目(可以叫做无钩调目)。6目是没有承担任何钩饵重量的目数,以后的计算要用到它。调4钓2时,从6目到2目,已经承担钩饵重力4目。钩饵总重力是4目,钩饵状态就是:双钩饵完全悬浮。为什么有人在调4钓2时钓不到鱼事后惊呼:“离底还有八丈远呢!”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到钩重饵重与钓目和钩饵状态的关系。使用调4
钓2的方法不应该有错,错在不了解必要的条件——在钩重是1目的条件下,钩饵的总重量必须大于4目(也就是饵重必须大于1目)。如果钩饵总重量等于4目,则调4钓2时钩饵完全悬浮;如果钩饵总重量小于4目,则根本不可能实现调4钓2,钓目只能够大于2目。只有钩饵总重量大于4目时,才有可能调4钓2而且保证钩饵触底。例如,钩重1目,饵重2目,钩饵总重量6目,大于4目的浮力,保证钩饵是触底的。具体来分析,调4钓2时,承担钩饵的重力是4目(6-2=4),每个钩饵重是3目,除了使上钩饵全部悬浮以外,还能够承担下钩饵1/3的重力。所以,钩饵的状态是:上钩饵完全悬浮,下钩饵2/3触底。上钩子线绷紧绷直,下钩子线也绷直。上述例子说明,应用钩重、饵重、调目和钓目4个数据,通过分析,可以明明白白知道水下的钩饵状态以及子线状态。
反之,知道钩饵状态、钩重、饵重和调目,也能够确定钓目。例如,已知钩重2目,饵重4目,下钩饵卧底,子线弯曲松弛,上钩饵轻触底(1/3),子线绷直,空钩调目是3目,钓目应该是多少?
分析:无钩调目应该是7目(3+2&2=7),也就是说,7目时没有承担任何钩饵重量。上钩饵重量是6目,1/3触底,
2/3悬浮即4目悬浮。7-4=3,也就是说,钓目应该是3目。这样的 钩重、饵重,调3钓3时,钩饵状态是一拖一触。
如果是下钩饵卧底、上钩饵悬浮,钓目又应该是多少?
分析:上钩饵共重6目,完全悬浮需要6目的浮力。7-6=1,即钓目是1目。
当然,钩重变了或者饵重变了,或者钩饵状态变了,分析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只要善于这样子分析,就能够比较精确地调漂。
调漂的步骤。最好先确定一个无钩调目,然后挂子线确定空钩调目。两个调目之差就是双钩的重量。再挂饵称重。设想你的钩饵状态,根据钩重、饵重和调目,按照上述方法,就能够分析确定钓目。最后,挂饵,放长水线,找到你想要的钓目,就ok了。钩饵状态和钓目是互相对应的,一种状态对应一个钓目,一个钓目只对应一种状态。调整钓目也就调整了状态。
一般情况下,从不灵不钝开始。因此精确调漂的分析计算就可以简化、操作也不复杂。
参考上述的最后一个例子,先确定一个无钩调目a(a=空钩调目-双钩重)。称钩重、饵重。a-(钩重+饵重)=b,则b就是确定的钓目。直接调出钓目,就完成了比较精确的调漂。例如,a=6,钩重2,饵重3,则b=1。这时,不仅知道钩饵已经到底,而且知道:下钩饵完全卧底、上钩饵悬浮刚刚擦底。如果调整钓目比较b大0.5-1目,则上钩饵轻触底。
这种比较精确的调漂,可以对水下的钩饵状态以及子线状态随时做到心中有数、明明白白。也能够随心所欲改变钓目以改变钩饵子线状态。
顺便说说,有一种挂橡皮泥球调漂的方法,表面上精确,实际上误差大。道理很简单,橡皮泥换成饵团以后,重量要发生变化,即使原先已经“精确”了,这一变换,又变成“不精确”了。怪不得时常有人提出疑问:找到底了钓2目,为什么换上饵就不是2目了?尤其所说的下钩法找底调漂,问题更明显。橡皮泥挂下钩找底调漂,要注意:上钩是空钩而且悬浮的;悬浮的空钩挂饵以后,浮漂肯定是要下沉的,钓目当然要变了,钩饵状态当然要变了。
精确调漂虽然有好处,但是毕竟有点麻烦。所以,对绝大多数钓鱼人来说未必实用。在野钓中更没有必要。
在休闲垂钓中、在野钓中,需要最简单方便而且实用的调漂方法。
调漂、找底的方法,我的愿望是,越简单越好。要操作程序少、要快、要少费力,调得大概差不多就行了。我学习过各种各样的调漂方法,觉得各有各的特点。相互比较,时常思索:有没有最简单实用的呢?
曾经在公园钓鱼。那里,清一色的悬坠钓法,有不少的高手。环顾左右,大家的调漂方法都差不多,都相当的简单:半水空钩定一个调目(4目或者5目),然后挂饵确定一个钓目(2目或者1目),ok,钓鱼。简单得不能够再简单了,只有两步操作(个别调漂方法有七、八个操作程序,不好掌握)。
那么多的人实际使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正是我寻寻觅觅的方法。
简单是简单,有没有道理?有!因为普遍使用的是细尾漂(漂尾直径0.5毫米以下)、4号袖钩,钩重2目以上,饵重4目以上,所以在钓2目时,下钩饵已经完全卧底、上钩饵轻触底(在这种条件下,调4钓2不会出现“离底八丈远”的尴尬)。找底已经藴含在调漂之中,用不着专门的找底。水深1米左右,半水调漂,水线重力产生的影响可以略去不计。因此,为了精确而采取的一些操作步骤就显得多余了。直接用钓饵调漂,不怕饵料的溶散带来的那点误差。虽然是只有两步的简单调漂,但是达到了调漂的基本目的:不仅找到水底而且找到了一定的钩饵状态(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触底)。道理的分析恕不赘述,可以参考前面的关于精确调漂的方法。由于钩重饵重或者钓目的差别,或者加上其他的这样那样的误差因素,上钩饵触底的程度有多少的不同甚至可能悬浮。下钩饵基本上卧底、上钩饵触底多一点少一点或者悬浮都可以钓鱼,都是开始钓鱼的基本状态。这种状态正是不灵不钝的状态。
既然能够达到调漂的目的,操作步骤只有两步,简单得不能够再简单了,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样的调漂方法适用于细尾漂和大饵,如果漂尾比较粗(例如直径1毫米)饵又不大,应该采用调几钓几的方法,也能够实现钩饵的一拖一触状态。简单调漂虽然省略了称钩重和饵重,但是也注意到了漂尾的粗细和钩饵大小。也是相当科学的。
简单调漂可以钓鱼,但是,我们不必满足于“能够”钓鱼,还要想如何钓得更好。
鱼情随着季节、天气、钓场、鱼的来源、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而变化。就是钓同一场鱼,鱼情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钓鱼人自始至终都要多动脑筋,揣摩、试探当时的鱼情,特别是鱼的吃口,试探性地“应变调漂”。没有吃口,可以把浮漂座稍稍向下调一点,减少钓目,使钓组更灵敏一点,也就是使钩饵悬浮的比例增加一点、卧底的比例减少一点,子线更绷紧一点。例如,调5钓3可以改成调5钓2,或者其他。相反,信号多,空钩连连,中鱼率低,可以把浮漂座向上稍稍调一点,增加钓目,使钓组更迟钝一点,也就是使钩饵悬浮的比例减少一点卧底的比例增加一点,子线更松弛一些。例如调5钓2可以改成调5钓3或者其他。究竟应该稍稍调得更灵敏还是稍稍调得更迟钝,没有定规,要拿鱼说话,要看怎样容易上鱼。调一调,试一试,总能够找到最佳状态。
应变调漂,对于每一个钓鱼人(包括竞技场上的高手)都是十分必要的、必不可少的。
调漂“差不多就好”――对野钓调漂的一些体会
在野钓中。我通常使用星漂,有时也使用立漂。立漂匹配的坠子比较重,容易远投,在小风小浪中稳定性较好,有鲜艳色格的漂尾直立在水面上,轻微的上下变动容易看清楚。在钓点比较远、水底比较平整时,我喜欢用立漂悬坠钓法。
野钓中选用什么样的立漂比较合适
以前我曾经追求过灵敏度高,选用漂尾直径0.5毫米左右的立漂。后来才感觉到不妥之处,慢慢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漂。我现在选用立漂,以漂尾直径1.5毫米左右、价格低廉(几元钱一支)为宜,原因有六:
1,漂尾粗且醒目,不费眼力,尤其是钓远的时候,对老年人比较合适。
2,漂尾较粗,调漂比较容易。
3,漂尾较粗,漂相比较沉稳,有利于看漂和把握提竿时机。
4,漂尾比较粗,但在野钓时,灵敏度已经足够。
5,野钓比较适宜钓钝,正需要稍粗的漂尾。
6,野钓环境复杂,常常遭遇水草、树枝,容易断线丢漂。丢失几支亷价浮漂不会心疼。我不参加竞技比赛,又不是收藏家,没有必要在野钓中使用名贵的高档漂。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严冬近钓轻口鱼,如果要用立漂,当然需要用超细漂尾。
野钓调漂的原则和调漂的简单方法
在野钓中,立漂悬坠钓法应该力求做到:简单实用。
很欣赏一位朋友的一句话:“差不多就行了”。用不着太讲究、太认真,不需要去追求高灵敏度。
实践证明,野钓最适宜钓得比较迟钝,而不是钓得很灵敏。当然,这个迟钝是相对而言的,是在悬坠前提下的迟钝,这种迟钝比较卧底坠灵敏多了。
为什么野钓要钓得比较迟钝呢?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1,一般说来,野生鱼比较池塘的饲养鱼警惕性要高。钓得灵敏,钩饵悬浮多,子线绷直绷紧,鱼儿呑饵时拉动坠子和浮漂,感觉到坠子和浮漂的反作用力,“心存疑虑”,吞吞吐吐,甚至弃而逃之。钓得迟钝一点,钩饵卧底比较多,子线弯曲松弛,呑饵障碍减小,鱼儿感觉到的反作用力减弱,呑饵就比较大胆一些。所以,野钓更适宜钓钝。经验证明,钓钝中鱼率更高。
2,自然水域的鱼有大有小。比较大的鱼,见多识广,老奸巨猾,尤其需要钓钝,“迟钝钓大鱼”已经在很多钓友中形成了共识。
3,自然水域里白鲦、麦穗等小杂鱼特别多。如果钓得很灵敏,浮漂上蹿下跳,把你忙个不亦乐乎。钓得比较迟钝一点,浮漂就沉稳一些。
4,野钓最普通、最常用的钓饵是蚯蚓之类虫饵。鱼儿吞食这类饵料,时间比较长,呑得比较深,钓钝恰好与之完美配合。
5, 钓钝的漂相比较沉稳,可能缓慢下沉或者缓慢上送,便于看漂和把握提竿时机。
6, 钓灵敏适合钓快鱼,勤抛钩,打频率,两眼紧紧盯住漂尾,时刻捕捉瞬间的信号,显得十分紧张。钓钝节奏慢一些,更适合休闲。
适当的钓钝,我觉得是野钓调钓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了这样的思路,调漂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了。
空钩,半水悬浮状态,调平水(浮漂漂尾刚刚平水,稍微露出一点也可以,不必特别讲究)。然后,挂饵,放长水线,使漂尾露出1目。这样就可以钓鱼了。实际上可以根据鱼情水情灵活应变,钓得更钝些或者更灵些,例如调1钓2,调1钓3,调1钓1.5,调1钓1(悬浮状态)等等。水底不平整,多钓少钓一两目,何尝不可,“差不多将行了”。宽松的钓法,轻松的心情,真正的休闲。
这样的调漂方法,只有两步,比较五步法简单,容易掌握。不必在家中调漂筒中进行,也不需要反复精确找底。因为,钓目大于调目,已经说明钩饵受到了地面支撑,钩饵肯定已经到底了。漂尾露出水面不多,说明钩饵卧底不是很多,不会过于迟钝。
可能有人认为“这样调漂不够精确”。追求调漂“精确”恰恰是一个误区。鱼情变化万千,对于每一种鱼情都有比较适宜的钩饵子线状态。而且,鱼情经常在变化。哪一种子线钩饵状态是“标准”?或者说哪一种调漂是“标准”?任何人(包括大师)也说不清楚。既然“标准”不确定,又怎么能做到“精确”?用这样的简单的调漂方法,既能够使钩饵到底又能够实现稍微钓钝而又不是很迟钝,当然已经适用于野钓了。
上述一些想法,对一些中老年钓友可能有一些参考价值。那些酷爱竞技钓.技术高超的年轻人,在野钓中要玩得更精,当然又是一种情趣了。
应变调漂绝不可少-追求精确未必必要鱼情随着季节、天气、钓场、鱼的来源、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而变化。就是钓同一场鱼,鱼情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钓鱼人自始至终都要多动脑筋,揣摩、试探当时的鱼情,试探性地改变钓目或者调目,改变饵钩状态和子线状态去“找”鱼的吃口。这可以谓之“应变调漂”吧。没有吃口,可以把浮漂座稍稍向下调一点,减少钓目,使钓组更灵敏一点,也就是使钩饵悬浮的比例增加一点、卧底的比例减少一点,子线更绷紧一点。例如,调5钓3可以改成调5钓2,或者其他。相反,信号多,空钩连连,中鱼率低,可以把浮漂座向上稍稍调一点,增加钓目,使钓组更迟钝一点,也就是使钩饵悬浮的比例减少一点卧底的比例增加一点,子线更松弛一些。例如调5钓2可以改成调5钓6或者其他。究竟应该稍稍调得更灵敏还是稍稍调得更迟钝,没有定规,要拿鱼说话,要看怎样容易上鱼。调一调,试一试,总能够找到最佳状态也就是最适合鱼吃口的状态。要知道,你预先设定的某种钩、饵状态(某种灵钝状态)并非一定是最适合鱼吃口的状态。
影响鱼情的因素太多了,单是天气因素就有气温、水温、气压、相对湿度、能见度、阴晴、风雨等等。而各种因素的随时变化,变幻莫测,神仙也算不准。所以,无论是谁,无论是普通钓手还是竞技场上的老手,调漂都不敢说一调就准也不能够一成不变。
应变调漂,对于每一个钓鱼人都是十分必要的、必不可少的。不仅仅可以俢正不够精细之类的可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去适应鱼的吃口。竞技场上的高手,更懂得应变调漂。擅长不擅长应变调漂也是高手与普通钓鱼人的区别之一。看过很多高手参加钓鱼比赛的经验介绍,其中就不乏临场应变调整一目半目最终获胜的例子。
既然人人都懂得应变调漂,人人都要进行应变调漂,那么,对于那些追求调漂精确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是应该重新思量一下?
我以为,应变调漂绝不可少,追求精确未必必要。
例如“反向验证”。为了避免调漂时遇到淤泥而“过底”,有人以调4钓4为例提出必须要“反向验证”,而且介绍了具体的方法。从表面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认真分析,我觉得没有必要。
如果已经知道有很厚的淤泥,那么,选择调4钓4本身就是不妥的。可能大家都知道,应该采取调高钓低的方法,例如调4钓2或者钓1,尽可能使饵钩大部分悬浮起来。那样,就不存在过底的问题,反向验证也就无从说起。
大多数情况,水底不会有很厚的淤泥,即使有点淤泥如果密度不是特别的小,也不一定就要“过底”。如果每一次都担心“过底”,把反向验证作为一个必须的操作程序,每一次都要去进行“反向验证”,无的放矢,实在是自找麻烦。
即使有很厚而且特别轻的淤泥,即使调4钓4时有所谓过底的问题,鱼看不见饵,没有信号。怎么办?当然要应变调漂呀,必须向下捋动浮漂,打破调4钓4的框框,改变成调4钓2或者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所谓的“过底”的问题。既然应变调漂能够解决所谓“过底”的问题,又何必在假设的基础上去搞什么治标不治本的反向验证呢?
另外一个例子:“精确找底、精确调漂”。
有些事物是必须追求精确的,例如火箭的设计、制造、发射,金银首饰的称重等等。有些事物却没有追求精确的必要。调漂或者找底,是不是一定要追求精确呢?我有一些疑问。
从理论上讲,精确调漂比较一般的比较简单的调漂上了一个档次,能够更好地钓鱼。但是,其实不然。有人提出使用橡皮泥精确调漂,我认为有3个问题值得讨论:其一,要精确,就必须要有很多的操作程序。操作程序七、八个,十分的繁琐,费时费力。调漂应该是越简单越好,要轻轻松松才好。其二,挂橡皮泥调漂未必精确。挂橡皮泥调4钓4以后,改换成饵料后说还是调4钓4,这是脱离实际的。橡皮泥的体积和重量与饵料不一样,改换以后,找到的状态必然要变化,即使找到了“精确”的底,后来又变成“不”精确了。特别是所谓的挂下钩找底的方法,更是明显要变。上钩是空钩时调4钓4,改换成饵料时,上钩挂饵,浮漂必然要下沉,钓目必然小于4目。在网上初学者经常提出疑问:挂橡皮泥调4钓2,换了饵以后为什么钓目就不是2目了?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因为橡皮泥和饵料不一样。钓目变了是正常现象,不变才是怪事。其三,什么是精确的底?精确调漂的饵钩状态是什么?调4钓4是不是就是精确调漂的标准?显然不是。鱼情万千而且变化多端。某时某地钓鱼,有谁能够给出一个调钓的标准?然后就按照这个标准去“精确”调漂?不可能的事。只能够凭各人的经验和习惯去设定某种饵钩状态。这种设定,大概差不多就行了,不需要搞得十分的精确。即使你按照你的想象搞得十分的精确,却未必适合鱼的吃口。最后还得依靠应变调漂。
鱼情的复杂多变,决定了钓鱼方法的灵活多变,决定了调漂的多样性。追求精确在思想上是钻了牛角尖在技术上是自找麻烦。奉劝广大休闲钓者、初学者在调漂上放弃追求精确的念头,不要去白费工夫。竞技场上怎么样,还是让竞技高手去说吧。
我看到过一些高手调漂,其实也很简单——调4钓2或者调4钓1或者调5钓2。因为用的是细尾漂、饵钩比较大,饵钩状态基本上是一卧一触,正好是钓鱼的基本状态。
简单而实用的调漂方法,我认为可以先粗后细、先简单调漂然后应变调漂。简单调漂只有两个步骤,就是细尾漂调m钓m-n(m可以是3,4,5;n可以是1,2,3)。这时,饵钩的基本状态是一卧一触或者一触一悬。(粗尾漂应该调m钓m甚至调m钓m+1,才能够避免没有到底的尴尬)。不要认为这样较为粗略,别忘了之后还要做应变调漂。应变调漂可能让人感觉不够精确,但可以随时适应鱼情的变化,找到真实的鱼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大毛传统七星漂调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