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合约的价值,INVE互联价值有哪些技术创新?

第三方登录:博主最新文章
博主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您现在的位置:>
区块链——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并不是说说而已 >
区块链——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并不是说说而已
万联网 浏览:
【万联导读】对人类未来十年影响最大的黑科技是什么?“数字经济之父”Don Tapscott认为,不是机器人,不是大数据,甚至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区块链。它可能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可能重新定义互联网甚至人类社会!
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2008年,区块链(Blockchain)的概念浮出水面。该技术将数据分区块存储,每一块包含一部分内容,每一个区块都会记录着前一区块的id,按时间顺序形成一个链状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因而称为区块链技术。
发展到今天,区块链已经融汇吸收了分布式架构、块链式数据验证与存储、点对点网络协议、加密算法、共识算法、身份认证、智能合约、云计算等多类技术,并在某些领域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形成交集与合力,成为一种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总称。
简单来说,区块链就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一个安全可信的保险箱,可以让互不信任的人,在没有权威中间机构的统筹下,还能愉快地进行信息互换与价值互换。
近来,区块链技术越来越火,英国央行发布了区块链技术白皮书,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正在研究了解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瑞典央行正在考虑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中国央行也开启了区块链技术人才的抢人大战。
那么,区块链到底可以做什么?
区块链杀手锏一:达成共识、不可篡改且永久追溯
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主要参与方都变成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这样整个业务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形成一个数据记录,由于该记录不可篡改且完整可追溯,便于监管与审计资金流、信息流等,参与业务的各方就不必担心某一方篡改合约、数据库或者其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利益损失。
区块链杀手锏二:成本节约与效率提升
区块链技术可在不损害数据的保密性情况下,通过程序化记录、储存、传递、核实、分析信息数据,从而形成信用。应用在金融业务上不仅带来非常可观的成本节约,更能够将交易流程大大简化和自动化执行合约,从而提升了交易效率,减少资金闲置成本,降低交易与结算风险,优化客户体验。
区块链杀手锏三:分布式架构(非单中心)更灵活更安全
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而且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的是完整的账目,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同为其作证。
不同于传统的单中心或单节点记账方案,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单独记录账目,从而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由于记账节点足够多,理论上讲除非所有的节点被破坏,否则账目就不会丢失,从而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
区块链杀手锏四: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
利用区块链能做些什么事?
成果:神奇的BaaS云
6月,微众银行联合腾讯打造了&区块链云服务BaaS&,这是国内第一个面向金融业的云服务,也是国内区块链领域中第一个发布的金融联盟链产品。
从此让区块链应用场景的开发者专注于应用层的开发,而无需在基础设施层耗费精力,开发流程因此变得更加简单、安全和高效。
成果:蚂蚁金服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每一笔公益善款去向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促进信任、增强开放透明的新型技术。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经常有用户捐出几元到几百元不等的善款,捐款进入公益项目账户之后就无法追踪。
由于区块链技术自身的优势特点,因此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整个中国社会的公益透明度和信任度问题。蚂蚁金服表示即将上线的区块链技术将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目的是让每一笔款项的生命周期都记录在区块链上,用户可以持续追溯。
蚂蚁金服的工程师说,最初开发这套系统,只是为了用技术去解决一件用户体验的&小事&,技术人员耐心打磨,虽有意义,却谈不上什么&收益&。
事实上,由这件&小事&出发,未来可能解决整个中国社会的公益透明度和信任度问题,带来的是无法估量的社会价值。
成果:加拿大银行成功用20秒完成世界首笔跨境支付
加拿大银行宣称,加拿大最大银行之一已经完成了世界首笔实时跨境支付。
ATB Financial于周四宣布(7月14日),成功通过SAP HANA云平台支持的区块链技术将1000加元发送给德国。报告说,此次支付是由SAP支付引擎和区块链金融科技公司Ripple共同支持完成。
成果:IBM使用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监控
IBM周四宣布面向企业用户推出一个平台,在他们的中测试&区块链&记录保存技术。这项技术希望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到金融服务行业之外的其他领域,这项技术已经成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并且被银行和交易所用于追踪金融交易。虽然纳斯达克、Depository Trust & Clearing、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等公司都在尝试区块链技术,但只有包括丰田在内的少数企业使用该技术来监控自己的。
成果:IBM区块链身份认证实验宣告成功,即将投入使用
近期,IBM与法国国民互助信贷银行(Cr&ditMutuelArk&a)合作完成了一个区块链项目概念验证。该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
这个项目的概念验证阶段采用了超级账本(Hyperledger)的区块链框架,引导客户向第三方(比如本地公共部门或零售商)提供身份证明。据IBM所说,这个概念验证的成功同时也说明了区块链技术在非金融领域也是有其用武之地的。
与国外的差距在哪?
区块链作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新型分布式技术,一方面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探索空间和架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说与国外的差距仍不算大,因为从全球来看都还处于创新尝试阶段,各国的&起点&非常接近。然而,如果重视程度或投入不够,则很可能在区块链的创新浪潮中继续落后。
在现实中,国内外诸多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都开始深入研究区块链,如何借鉴国外经验,融合国内的改革趋势与政策环境,需要把握好八大主题词。
一是降温。如同在冶炼钢铁之时,加热到极致,就需要淬火来加强硬度,使得&刀剑&成形,当下的区块链也是如此。区块链的热潮既带来充分探讨和积极应用,也产生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总体上看,区块链尚处于&婴儿阶段&,最重要的是呵护而非捧杀。
二是扎根。区块链并非&凭空产生&和&旨在颠覆&,而是在理论和实践发展中拥有演进脉络和基础土壤。数字货币在上世纪末以来的新货币经济学探讨之中,已经广泛涉及。这就意味着,区块链必须在主流经济社会框架中,找到自己的&血缘&根本。
三是需求。区块链亟须在场景方面有所突破,应该让大家切实看到,在产业发展和商业应用当中有一些案例,能带来切实好处、风险可控,又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人们一谈到共享经济,脑海中总能想到一些&独角兽&的示范作用。区块链目前还很缺乏非常成功的案例,理应围绕经济社会需求来努力&落地&。
四是务实。区块链通往可编程经济的道路非常漫长,在此过程中,需摒弃&万能论&,因为能有一部分场景得以应用,就已有巨大价值。例如,在区块链金融应用中,就应在金融体系的&大树&之上,先修剪和嫁接&枝杈&,从小做起。
五是规则。经济金融领域的任何变革,往往都是基于效率、安全、利益三者权衡的结果。在实践中,现有的许多模式与安排虽然不是最优的,但可能是&性价比&最好的。区块链的本质不是去中心,而是多中心或弱中心,必须与现有规则进行融合完善,尤其在金融领域,更需技术规则与金融规则的协调。
六是共享。经济共享发展的理念,一直贯穿在经济学演进与各国实践中。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优化资源配置,共享金融则是通过大数据支持下的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构建以资源、要素、利益共享为特征的金融模式。区块链发展中需充分体现&共享&的本质,而非成为金融创新中少数主体谋利的手段。
七是解读。区块链最早由热衷比特币的&币圈&人士推崇,后来转为以技术极客为主的&链圈&,其内涵特点仍需技术层面的专业化语言描述。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就需要多探索用&人话&叙述,一方面让政策层、各行业能够明白,另一方面让公众有所认识和理性判断。
八是门槛。由于存在专业性要求,区块链在较长时期内还难以面向大众,尤其是在投资方面,仍然是&小众&和&精英&领域。要避免形成&全民区块链&的炒作,防止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蔓延,从而真正成为一场助力数字经济变革的&可控&实验。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历史 ,不能忘记中国古代…
友情链接:区块链智能合约能够改善哪些方面呢?
区块链智能合约能够改善哪些方面呢?
区块链智能合约能够改善政府的哪些方面呢?区块链初创公司Chronicled的联合创始人Samantha Radocchia在Quora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有些政府要比其他的政府更透明。任何一个关注国际新闻的人都不会对此感到惊讶。但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和数据透明度改变许多政府的运作方式。
如果政府选择使用区块链进行合同管理、身份管理及其他许多工作,那么它就能创建一种公开可用的记录。
所以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政府开始呈现前所未有的高度透明状态。
当然,也有可能不会这样。
过度透明是何种程度的透明?
实现彻底的数据透明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治理新时代。但是即便这一点能够实现,也仍需要很长时间。其原因在于大多数政府可能对这种透明度有些担心。这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只是想在国家竞争中保持优势。毕竟“知识就是力量”,不是吗?
顺便说一句,并不只有政府存在这种担忧。我花了三年的时间使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来确保供应链的真实可靠。我发现有些实体已经知道假冒商品、不道德供应链等问题的存在,但他们并不一定要公开这些信息。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遇到严重的问题,你可能会告诉一些帮得上忙的朋友,而不是整个社区。
在通往透明度的道路上
无论你对社交媒体有什么看法,你都必须承认,它能够让人们在网络上传播曾经被视为个人信息的东西。目前,我们大多数人已经非常自在地把隐私交给了企业和政府,在点击“同意”或“我接受条款”按钮时,我们几乎根本不会多做考虑。
但问题是,这是双向的吗?政府和企业是否愿意变得更加透明以换取区块链提供的好处?
因为这种技术真的能带来很多好处。
智能合约与高效政府
世界各地的政府都非常适合利用区块链技术。人们如今对政府最大的不满之一就是其效率低下,浪费资源。而区块链恰恰可以把效率低下和浪费问题从系统中排除出去。
很多公司都需要大量的政府合同,而区块链为政府提供了一种方法,可以快速方便地确定谁在预算内按时履行了合同。
而区块链也有助于消除增加了公民服务复杂性的中间商。如果你想卖自己的车,那么就必须到车辆管理局过户产权。购买土地、开办企业甚至纳税都需要政府中间商来验证交易。区块链上不需要第三方验证。各方都可以访问交易记录。这样,人们就可以使用手机上的app直接卖车了,而不用去车辆管理局完成交易。
政府也制定了法规,特别是环境法规。但政府官员并不能永远确保这些法规得到了遵守。这也是区块链可以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
就在今年6月,七名中国公民因伪造数据和篡改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而被监禁。中国很多地方的空气质量都非常不好。但是他们正在大力打击污染空气的行为——伪造监测数据现在和真正污染空气一样严重。
但是,如果这些信息在收集后立即自动存储在区块链中,对所有人公开,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目前在监狱里的那些人甚至没有机会伪造数据。不可改变的透明数据线索正是确保法规得到遵守所需要的工具。
不过那些伪造数据的人所做的是把面纱塞入传感器,妨碍其记录正确的污染物数量。所以区块链技术不能阻止所有决心要实施不法行为的人,但可以阻止大部分。
对于政府来说,采取一种更高效且更透明的治理形式就够了吗?可能吧。但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所以谁会先迈出第一步、何时迈出这一步都值得人们期待。当前位置:>>>>>
【封面文章】从区块链到场外衍生品智能合约
发布时间:日
  就像“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区块链+”的思潮与实践也正在改变着金融业的商业模式。对比上世纪末互联网技术的勃兴,区块链的崛起真的有些不同:互联网的革命只是把传统业务模式迁移到一个更新的技术基础设施上(如电子商务、网银、手机支付等);而区块链的崛起,却对货币、信用和价值转换这些商业社会的基石给出了新的定义。
  难怪《区块链——新经济蓝图》一书的作者Melanie Swan要称之为“第五次颠覆式创新”。在商业社会里,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的主力,在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迁移之际,当然不可冷眼旁观,理应在区块链金融创新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一、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特点与应用
  尽管比特币自2009年面世以来饱受争议,甚至仍不能被政府和货币当局视同为“货币”,但比特币所应用的区块链技术却得到了包括政府和货币当局在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与应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纳斯达克在2015年底率先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证券发行与交易管理系统Linq, 成为金融证券市场去中心化趋势的重要里程碑。
  2015年9月初创的R3区块链联盟,已联合了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等全球50 余家大型银行机构开展区块链合作项目,其开发的Codra系统是一种有别于大部分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应用;而在今年4月,英国巴克莱银行已宣布,完成使用Corda区块链技术交易衍生品的测试。
  2016年3月,交易商经纪公司毅联汇业集团(ICAP)宣布已完成关于证券交易后处理的内部区块链技术试验。8月6日,包括美国美林、花旗等七家华尔街公司宣布,成功完成了面向北美市场信用违约掉期的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来管理交易后服务及过程合同标准的成功试验。
  区块链之所以有如此魅力,还在于其独特的集成式技术创新所形成的核心优势:能够通过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和经济激励等手段, 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去中心化信用的点对点交易、协调与协作, 从而为解决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从技术内核来看,区块链本质上是基于密码学的分布式数据库(账本)。其中核心技术为密码学、P2P网络和具有全网共识的分布式账本。区块中沿时间轴记录的数据与合约,只能读取和写入,不能修改和删除。在应用层面,具有安全、透明、高效三大优势。
  从技术架构上看,区块链系统是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的。其中, 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技术;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任务众包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 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点(图1)。
  但是,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的最成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还只有比特币。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比特币实现了一种分布式自治系统(Distribut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DAC)。比特币绝大多数的规则约束如数量上限、挖矿方式和运作规则等都是公开透明的,从某种程度可以将它看成一个公司,而每个拥有比特币的人都会是比特币的股东,他们可以分享比特币的收益并且参与比特币的成长。
  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一个项目像比特币这样,在全球范围内吸引这么多人力物力参与,不仅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巨大回报。当然在这之前有维基百科,或者类似于eMule这样的自发性、去中心化的非营利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并不是真正的DAC,因为它对所有参与者并不能提供除了象征意义以外的真实回报,不能激励所有的参与者获得与他们回报相对应的股份,以便让他们随着系统的成长分享到相同的收益。
  但随着比特币系统的不断壮大,其与生俱来的某些优点反而成了制约其成长或走向反面的因素。比如:“挖矿”这种推动全网节点积极参与生产、验证新区块的激励机制,由于在开始时采用了过于依赖技术设施算力的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算法,催生了大规模ASIC矿机挖矿的局面。使通过大规模投入来攫取挖矿垄断优势的行为成为可能,从而导致“51%算力攻击”和中心化趋势的产生。由于这一问题源于比特币创立初期的规则设计,并在早期大大促进了比特币网络的发展,所以,一旦变更将动摇矿工群体对比特币的支持,不具可行性。原本为人所乐道的挖矿谜题和POW规则成了比特币不太可能自愈的问题。
  另一难题来自比特币的匿名性。在纸币的世界,匿名性是天然的特征,参与交易的纸币不会产生任何隐私安全问题。但在数字货币时代,与匿名相关的隐私保护与道德监查的矛盾,就成了一个非常烧脑的问题。
  一方面,参与交易的各方有隐私保护或保密需求,在全网可见的分布式账本的环境下,需要对个人信息进行隐藏。匿名交易、加密存储和签名认证也是比特币已经实现的保护。但在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绝对的匿名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政府和机构有责任对比特币网络中不道德的交易(如丝路网站案)进行跟踪和审查,太过复杂和完备的匿名技术将有利坏人隐身而不利于执法。目前,区块链的匿名性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难题,有待学界和业界的进一步研判。
  正因为比特币的经验与教训,金融界再次关注区块链时,已凭添了几分务实与谨慎。从R3财团实施的Corda项目上,可以看出一些新的变化与趋势。R3的CTO Richard Brown对Corda的体会与总结是:
  “我们并非在开发一种区块链。与业内其他设计不同,我们的出发点是公司之间达成的个体协议。我们反对那种要将所有数据都复制给所有参与者的想法,即使是加密过的。”
  Corda的主要特点是:
  1.没有多余的全球数据共享:只有合法需求的参与方可以按照协议获取数据;
  2.Corda编写和配置在企业间流转,无中心控制者;
  3.Corda在企业间单个交易水平达成共识,而不是在系统水平上;
  4.系统设计直接支持监管观察员节点;
  5.交易直接由交易双方验证,而不是由一大群不相干的验证者进行;
  6.支持多种共识机制(倾向于面向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方面的授权);
  7.记录了智能合约代码和人类语言法律文件的清晰联系;
  8.用行业标准工具创建;
  9.没有使用原始加密货币。
  可以看出R3更多是体现了区块链中共有分布式账本(mutual distributed ledger, MDL)和智能合约的优点,而减少了对去中心化和经济激励的关注。这一动向提示我们: 1)区块链技术应用不能邯郸学步,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进行技术裁剪与定制; 2)区块链技术已经进入了区块链2.0时代,即智能合约阶段。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核心构成要素, 是由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运行在可复制的共享区块链数据账本上的计算机程序, 能够实现主动或被动的处理数据, 接受、储存和发送价值, 以及控制和管理各类链上智能资产等功能。智能合约作为一种嵌入式程序化合约, 可以内置在任何区块链数据、交易、有形或无形资产上, 形成可编程控制的软件定义的系统、市场和资产。
  智能合约的运作机理如图2所示:通常情况下,智能合约经各方签署后, 以程序代码的形式附着在区块链数据(例如一笔比特币交易)上, 经P2P网络传播和节点验证后记入区块链的特定区块中。智能合约封装了预定义的若干状态及转换规则、触发合约执行的情景(如到达特定时间或发生特定事件等)、特定情景下的应对行动等。区块链可实时监控智能合约的状态, 并通过核查外部数据源、确认满足特定触发条件后激活并执行合约。
  二、区块链技术在场外衍生品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属性决定了它对场景的依附性极高,无法脱离场景独自发展。但受限于处理效率和标准化等问题,目前区块链技术并不适用于高频场,以避免牺牲用户体验。而场外衍生品交易作为一种常见的对冲风险、价值发现的手段,场景丰富且不算高频。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共识可信的特性,可为交易参与方构造透明高效、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的场外交易生态。
  而区块链的规模化应用,还可以解决在场外衍生品行业一直存在的痛点。
  (一)客户需求难以发现
  比如,在贸易金融领域,信息散落在供应链各家自有系统中,流通和融资环节存在信息重复验证、效率低下问题。受各个供应链圈的信息流限制,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双向选择范围有限。信息不灵使场外衍生品交易商难以找到客户。
  而在规模化区块链应用情景下,分布在P2P网络上的区块链数据中存在着大量客户资源,交易商只需要对自己节点上的账本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就很容易锁定目标客户。只要这种数据挖掘模型构建得足够强大,交易商不仅可以持续地发现客户,还可以精准地发现客户需求。
  (二)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
  在场外衍生品的交易中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会危及交易商的运营安全。信用风险按照发生的时间通常可分为:到期清算前风险以及到期清算风险。相对应的常用风控策略有:净额结算和交易担保。但这两个手段在具体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执行难的问题。
  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技术,可以与工作流、供应链等交易记录同步,依照合同中约定的或预置的条件自动执行。这样当智能合约计算出的信用风险值达到预警线时,会向交易商发出预警。
  再以仓单质押贷款为例,合约的内容由参与方事先确认同意,并以计算机代码的形式表述。假如双方同意初始的抵押率200%,当仓单价格下跌到贷款的150%时强制平仓,那么此时智能合约将被自动执行,区块链系统会将原本冻结的仓单通过在二级市场抛售或公开拍卖的形式进行全部或部分变现,并自动将资金发送给借出方以偿还本金和利息,再将剩余的资金或剩余的仓单发送给借款方。
  由于区块链上分布式账本具备可追溯、不可篡改、强大的加密算法和365×24小时响应的特点,智能合约的执行有相当的保障。比特币网络上就已经实现了购车款支付的同时买方手里的遥控钥匙同步生效的真实案例。
  除此之外,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可编程智慧型场外衍生品系统,还可以极大地节省交易商的IT费用,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实现运营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全程可监控。
  但所有这些,目前还只是美妙的蓝图。要达成这一愿景,还需要各界合作、大量研发工作,以及长期的协同创新与跨界融合。
  三、开展区块链技术研发实践的思考
  “万事开头难”,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还远未到可以直接转化为业务应用的时候,还有很多技术细节和难题需要解决。
  一是技术适用性问题。如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其内在逻辑是:因为没有中心,所以对参与的节点就不可信任(或无需信任);所以可以匿名参与;所以加密手段要足够强;底层技术、规则和账本要足够透明;增加新区块和参与验证新区块的吸引力要足够强。
  但具体到场外衍生品业务来说,有些特点就不再适用了。像匿名性特征,就与交易主协议的13.7款“保密”要求相冲突。因此,在集成区块链技术时,需对其技术体系进行裁剪,以满足实际的应用场景。表1给出了一个面向场外衍生品应用的“区块链技术选用参考清单”,基于一些并不完整的业务考虑,仅供抛砖引玉,引发深层的业务思考。
  二是研发工作注意循序渐进展开。先是做好应用场景设计和技术选型工作(包括平台的选择,如比特币、以太坊等,或自主开发);然后可在项目组内部开展私有链的测试和论证工作;取得整体方案后,再通过联盟链与业务关联方合作开展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 PoC)工作。PoC 的目的是为确定合适的系统组成、系统软件产品版本、方案的服务需求,审查建议的方案是否可行。PoC不仅能确定应该做什么,也确定不应该做什么。
  三是进入技术改造阶段后,应重点把握技术应用的细节。1)区块链的数据结构设计。设计方案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做好充分的研究论证;2)根据实际确定节点类型。在比特币网络中只存在矿工节点和非矿工节点,应按实际业务设置节点类型及其功能;3)改造或重建共识机制。POW、POS、DPOS等共识机制大部分用于公有链,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多根据业务的流程与职责分工来确定数据更新与验证的机制。正如表1所示,这一工作重要而复杂,应该基于价值链和流程再造的高度深入研发;4)结合需求构造技术可行、运行可靠的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在技术实现上还有些难点问题,如对外部资源的访问与调用、保密条款实现等,应整合资源重点攻关。
  四是注意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尤其大数据技术,将成为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之路道阻且长,但我们不应有丝毫的迟疑,毕竟新技术时代的列车一经开启就不会停下。
  (宋涛系中财瑞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戈峰系国投安信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
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版权所有@中国期货业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通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无标题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技术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