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高数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1725114.htm  1 学会阅读,从中感悟 ?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还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   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是难题,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   2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而且又让学生掌握了两种运算方法。 ?   3 运用各种形式,发展数学语言 ?   3.1 小组讨论: ?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进行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话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3.2 同桌交流: ?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去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上有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   3.3 让学生学会小结: ?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的话虽然有些简洁,却能抓住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   4 在操作中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 ?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的过程,表达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丽全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用来表达其内容,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有其特殊性,它精巧、简明、方便,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它不仅为数学本身,也为其他学科的数学提供了简洁的表达方式。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实际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示范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质数、合数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质数?&有的学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于是老师又问:&4能被1整除吗?能被它本身整除吗?4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二、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老师和家长交流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读法,可以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虽然有些人认为读数无关紧要,只要孩子会数就可以,没有必要强要求,但是我认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规范的使用数学语言。&  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1.每节课都是学生形成数学语言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图意,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在低年级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做好看图说话训练,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引导:①先学会看图。要求学生能全面观察,看清图,能简单说出图中有什么,并且有几个。②认真思考,弄懂图意。在看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对图的内容进行分析、口述,理清图中的数量关系。③发挥联想,要求学生能把看到的东西,能串联起来。④开口叙述,要求学生能尽量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并且中心明确,有条理性。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2.小组讨论是学生展示数学语言的最佳方式。&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但是,小组讨论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小组讨论的不好,就会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时间,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就会变成听众或者成为局外人,长久下去就会形成两极分化,说的人越说越好,不说的人一句不说。因此,组织小组讨论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和组织的方式,最好是让每一位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让那些不爱说的学生从被动的参与变成主动参与。&  3.操作是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的手段。&  例如,:在三年级进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一折、二看、三涂、四想、五说&进行。一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二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几个问题:1.几种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几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样?三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五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说话要正确、完善、准确、精炼。比如有的学生说:&8是倍数,2是因数。&&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说都不准确。虽然学生明白意思,但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有时候一字之差所表示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纠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说话要有根据、连贯、通顺。如:&19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又因为19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所以19是质数。&在很多时候老师只注重孩子回
本文由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
答的结果,对为什么是这个结果不去追问,因此,有些学生的答案是听别人说的,有些学生知道结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或者说不清依据。所以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多问个&为什么&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尤其是低年级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可从理想、兴趣、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给予恰当的机会,创设数学语言场所,语言氛围。教师平时就应注意指导,训练一批语言表达强的学生带动另一批学生,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全体同学都提高,最终达到准确、和谐的数学语言。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浅谈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 一年级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语言表述的随意或无意性在其认知过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数学语言所特有的抽象性、概括性、简洁性、逻辑性,使一年级小学生不能理解数学语言所表达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法,无法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造成学习数学时遇到很多困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摘自《标准》),就必须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结合《标准》及查阅的大量资料文献,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从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背景、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培养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 一年级小学生
语言与思维
二教二引一创设
一、必要性 一年级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语言表述的随意或无意性在其认知过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事实上,数学语言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语言,它所特有的抽象性、概括性、简洁性、逻辑性,使一年级小学生不能理解数学语言所表达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法,无法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摘自《标准》),造成学习数学时遇到很多困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摘自《标准》),就必须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1. 是实现《标准》总体目标的需要。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很重要。《标准》中的总体目标之一:“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数学素养。 2. 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质量的需要。 - 1 -
思维在人的头脑中具有快速、简洁的特点,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达到自我理解;而语言文字的表述则要求准确、清楚,能够为他人所理解。所以,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付诸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语言对思维起着检验、过滤的作用。思维在语言的作用下,原先模糊的要变得清晰,原先杂乱的要变得有条理。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语言表述的实际效果,将学生思维表述中,理解肤浅的进一步深化,局部不合理的进一步修正,概念不明确的进一步突出其特征??因此,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是思维反复深化、思维内容进一步充实、思维过程进一步严密、思维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过程。 3. 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需要。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又是其他各种数学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有重要作用。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科克罗夫特在《数学算数》报告中说过:“语言在形成和表达数学思想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个问题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儿童在数学课上说明和讨论所研究的材料,在整个小学阶段,应该不断发展与扩充数学语言。”因此,从一年级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二、研究背景 国内对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小学数学课堂语言的调查与分析、小学数学课堂语言表达重要性的思考等。上述有关研究从教材、《标准》、学生年龄特征等角度论述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些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课堂实践中运用“二教二引一创设”的培养策略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1. 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式化符号体系,依靠这种语言,思维能够在可见的形式下再现出来。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 2 -
2.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能准确、简练、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呈现自己思维的一种表达能力。本文所研究的表达能力是指《标准》中与表达能力相关的第一学段(一~三年级)目标。 附: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目标 1. 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 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5.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6.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四、培养策略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时的数学知识灌输、数学技能训练所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自主生成过程,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经验累积中内化而成的。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做”的训练,这五个习惯的训练贯穿于学生一年级,甚至小学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所以本文将从“教会学生倾听,在倾听中模仿数学语言;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提升数学语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即“二教二引一创设”这五个培养策略进行阐述。 策略一:教会学生倾听,在倾听中模仿数学语言。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不够完整,甚至使用的更多的是生活化的语言,语句不够规范,很难成为数学课堂上的语言。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听清伙伴的回答,那么必定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所以,要使学生学会“说”,首先是要学生学会“听”,给学生一个辅助的拐杖,学生才能在模仿中把数学化的文字语言说正确,说规范,从而为理解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3 -
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例如,一开学,在教学沪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我们的教室》时,学生就接触了数量,而学生往往喜欢用“个”或“只”:4个人、16个凳子、16只椅子??来表达,所以,老师就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在训练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范例,通过教师范读引领、学生榜样示范、及时纠错强化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正确使用单位名称的记忆。不仅是开学第一课,在以后的看图说话、加减法算理的叙述是都应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又如,《我们的教室》一课,是通过说一说教室里有什么的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我们的教室和主题图,通过“教室里有??”、“桌上有??”等句式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完整地说,为今后学生将图形语言(看图说话等)、符号语言(比多比少等)用文字语言完整地进行表述奠定基础。 听是说的基础,在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所以应重点抓好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倾听中模仿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课堂上,关注学生倾听,让差生重复别人的回答,让优生评价、补充别人的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示范,通过师生、生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促进“说”的能力的提高。 策略二: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要掌握数学语言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数学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几种数学语言间“互译”能力的培养,通过“互译”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数学书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应重视数学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许,有的教师认为数学书没有语文书那样强的阅读性,尤其是一年级的数学书插图比文字占的比重更大,有时,整个页面,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因此不需要指导学生阅读。实则不然,数学书中的某些插图,其实是一种图形语言。图形语言易懂、易学,是理解和把握符号语言的扶梯,尤其在一年级数学教- 4 -
育的启蒙阶段,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描述数学概念或关系时,图形语言的描述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描述提供了直观表象,为学生理解和感悟数学符号语言的意义和内涵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比一比2》时,就可充分利用几种数学语言的“互译”,发展学生抽象思维,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步: 指导学生看哪里?看什么? 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帮助学生找到要看的内容。如,师口令:“翻翻翻,25页”,生边复述边翻书:“翻翻翻,25页”;师口令:“左平右点第③题”,生边复述边找到相应的图:“左平右点第③题”。 第二步:指导学生观察图形语言: 此题是对实物进行比较,教师可用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初步感悟到图形语言表达的题意:“左边有6颗糖葫芦,右边有8颗糖葫芦”。 第三步:指导学生将图形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 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用文字语言口述比较结果:“6颗糖葫芦比8颗糖葫芦少”或者“8颗糖葫芦比6颗糖葫芦多”。 第四步:指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 在比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符号语言:“68,读作:6小余8”或者“86,读作:8大于6”。 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的基础上,随着教师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环环相扣的“三部曲”式的“互译”能力训练,使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悟得到逐步提升。 那么,像这种图形语言是否能通过媒体、板书等形式展现呢?完全可以。但要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是新授,抑或复习,我们的教学不可能脱离书本,即便你使用媒体等形式展现图形语言进行讲解,最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到书本,阅读数学书,当然,不一定是阅读同一道题目。 如果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看数学书的习惯,那么数学书很容易成为他们眼中的图画书。在学会阅读数学书以后,老师课堂上的数学语言就有了很好的载体,- 5 -王新民 甘肃省民乐县民联学区黄庄小学 734511
  数学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语言是思维的结果又是头脑中思维的外化,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让教师对教学的效果做出进一步的判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与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反复地说、连贯地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利用语言的表达大胆展示自己个性的思维。&&
  一、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知识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人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比如在教学方程的定义时:让学生通过阅读用字母表示的数的等式,由此引入方程,使学生明白&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着重强调&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叫方程&,进而使学生明白,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3+6=9是等式,但不是方程,x+5也不是方程。让学生用学习过的方程定义来说明理由,进而也训练了学生数学语言的精确性,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的教学中,有一道计算题:88&25=?我教给学生一种算理:88&25=11&(8&25)。这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知识: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我再问:这道题还有其它的解法吗?既让学生巩固了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由&教师讲&转变为&学生讲&,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增加了课堂密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比如在教学名数之间的转化时: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课本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
  比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说话虽然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能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让数学成绩提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