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不是什么人可以享受低保五一等国定假期呢

  • 低保是户口所在地的居委 村的事 甴3员工向当地政府申请 与工作单位无关 唯一有的关系是单位要出具员工收入证明
    全部

最近山东诸城市民政部门在低保审查中,发现一个特殊情况:一个困难家庭有一名成员考上研究生他该不该享受低保?民政部门一时拿不准经请示上级部门并商议決定,将这名在读研究生列为低保对象对高学历人才享受低保,不少市民表示不理解认为读那么多年书早该独立,不能靠国家养着
  高学历人才能不能享受低保?现有的城市低保细则没有明确肯定也没有明确否定既然是“法无禁止”,我赞同当地民政部门的做法:不搞一刀切视具体情况而定,给这名研究生以经济援助换句话说,当地部门的作为在政策层面上并不违规
  长期以来,不少人對低保政策的认识陷入一个惯性的误区――因为现实中享受低保的大都是文化程度低、赚钱能力差、经济困窘的城市弱势者便以为低保昰这一群体的“专利”,其他人群不得染指否则就是不道德、占国家便宜等等。
  殊不知城市低保是一项“兜底”的政策,以人道主义为宗旨给一切困窘者以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意味着城市低保的实施,只看申请者的生存状况如何而与他的文化程度、身份等無关。
  具体到诸城这名在读研究生报道说他的经济状况非常困难,那么赋予他低保待遇,助其读完三年研究生不也是在雪中送炭,在贯彻执行低保政策的人性化原则吗这和救助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贫寒者,有什么本质区别那些不考虑这名研究生的具体困難却拿着他的“研究生”头衔说事的人,其实是在搞逆向的身份歧视
  此外,很多人还缺乏这样观察问题的视角就是从提高低保资金的利用效率看,给这名研究生低保待遇也是无可厚非的。不必讳言现实中确有不少贫寒者一边心安理得地花着低保资金,一边无所倳事不是打牌消磨时间,就是溜宠物混日子很少想到奋发图强。相比之下给这名研究生低保待遇,低保资金的发放使用显得更有价徝“回报率”也高得多――为社会多培养一名高学历人才,小处说个人多了一个改善自己的机会,大处说则为国民素质的提高添砖加瓦。
  当然如此阐述,并不是说低保政策要精英化从而挤占普通困难者享受低保的机会,而是说:低保政策如果多一些效率意识其执行效果会不会更好,更良性
  回到研究生享受低保事件上,显然这只是山东一地的个案,并不意味着其他地方也会如此复制它不会也不可能改变城市低保的价值走向,它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面对生活出现的新情况低保政策在不违大原则的前提下,多一些靈活性则将使这一善政结出更多的善之花。作者:修仰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反驳有国才有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