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河水水质检测的简单方法

&“我为家乡测河流”环保行动举行&
50名大学生调查家乡河流水质
本报记者&蒋建科
&&&&来源:&&&&
  “我为家乡测河流”环保行动报告会近日在京举行,会议发布了中国部分河流水污染调研报告。该报告认为,从河流水质数据来看,所调查河流总体水质较差。  50名90后在校大学生在环保专家的指导下,利用暑假返乡,从全国28条河流取回水样,交给专业机构检测,最后形成了这一调研报告。  “我为家乡测河流”环保行动是由北京市科普作协开展的大学生科学写作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检测中国河流的环境和水质现状,推动环保的公众参与,培养和发现科普创客。这一活动由北京科技报社组织,得到了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彭应登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宋国君教授的指导和支持。  日起施行的新环保法,新增“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一章,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在此背景下,“我为家乡测河流”环保行动于去年5月份启动,共有2000余名大学生提交了报名资料,主办方根据流域分布,遴选出100位志愿者参与河流取样的基础知识培训,最后共有50名志愿者入选取样工作。  至去年10月底,活动最终回收28个取样点的有效水样共计79个,以及关于取样河流的诸多文字、图片资料。全部水样交由检测机构及时检测,再根据专家意见,对79份水样检测报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参考志愿者实践报告、对住地居民的问卷调查所提供的信息,形成报告。  主办方表示,由于条件所限,取样方式、数量等均难以完全达到国家环境监测标准,目前所呈现的数据和结论并不能与采样河流的真实现状完全画等号。  彭应登认为,以高校学生为志愿者的“我为家乡测河流”&环保行动,通过随机采取河流水样进行分析和居民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实现了对被调查河流水质优劣的自然评价与社会评价。该环保行动既丰富了高校学生的环保实践,又为抽查核验中国地表水质量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公众参与方式。
  《 人民日报 》( 日
(责编:赵竹青、马丽)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区某河水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1)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中的 物质.可除去河水中的异味色素.(2)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例如.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我们可以用 来区分该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区某河水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1)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中的物质,可除去河水中的异味色素.(2)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例如,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我们可以用来区分该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3)你认为下列行为会造成内河水质下降的是.(填标号)A.在河边种植花草树木   B.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内河C.将垃圾倒入内河中.(4)“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除去不溶性杂质、去异味等处理后,得到的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上述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常采用的两种方法是、.利用“中水”的实际意义是(写两点);.(5)宏观和微观是人类看等事物的两种基本视角,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A和图B回答问题.①图A是电解的实验,试管1、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两者的体积比约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类型是基本类型中的.②请在图B中的用“○”、“●”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③检验试管1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反应类型是,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热.
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2)根据用肥皂水来区分该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进行解答;(3)根据水污染的途径进行解答;(4)根据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吸附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进行解答;(5)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归纳变化前后原子的特点.
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用肥皂水来区分该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3)A.在河边种植花草树木可以净化水,不会降低水质;   B.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内河会污染河水,降低水质;C.将垃圾倒入内河中会污染河水,降低水质;(4)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吸附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以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常采用的两种方法是过滤、吸附.利用“中水”的实际意义是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降低生活用水成本等;(5)①试管1中气体体积约为试管2中气体的两倍,可判断1、2两试管中气体体积比2:1,所以试管1、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②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所以反应过程如图:;③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所以检验试管1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气体能够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水,该反应是一种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放热;故答案为:(1)活性炭;(2)肥皂水;加热煮沸或蒸馏;(3)BC;(4)过滤;吸附;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降低生活用水成本等;(5)①氢气;氧气;2:1;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②;③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气体能够燃烧;氢气+氧气水;化合反应;放.
点评:本题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在回答题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提取与应用,切勿混为一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化学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1)海水制盐.从海水制取的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和氧化钙等杂杂质,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如下操作:a.加过量的Ba(OH)2溶液;d.过滤;e.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加Na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2)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如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设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3)目前海水淡化普遍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证明蒸馏得到的水为淡水的方法是.(4)海底矿产资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4?nH20),若水合甲烷晶体中CH4的质量分数为10%,则水合甲烷晶体的化学式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湿衣服在阳光下易晾干受热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大
A、AB、BC、CD、D
科目:初中化学
四个集气瓶中分别充满了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分别用燃烧的木条伸入四个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那瓶气体是;木条燃烧没有明显变化的那瓶气体是;向使木条熄灭的两瓶气体中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能使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的那瓶气体是,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科目:初中化学
废旧金属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某校化学活动小组准备用废弃的稀硫酸和混有铜粉、泥沙的铁屑反应制取硫酸亚铁.(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基本反应类型:.(2)经测定需要处理的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40%,处理1t这样的铁屑能得到硫酸亚铁多少吨?(计算结果精确到0.1t)
科目:初中化学
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填化学式)(2)在符合①Al3+ ②MgO ③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填序号);①和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3)用化学用语表示:氦气;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2个铵根离子;5个二氧化氮分子.(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反应化学方程式:①实验室研究氧气的性质中,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反应.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反应.③能证明水是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如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请选择图1中所涉及的含碳物质或主要成分,填入图2中空白方框中(1)选择上面图1中所涉及的含碳物质(或主要成分),填入右图的空白方框中(中选填一种即可):(2)写出“碳循环示意图”中部分(带标号的)转化关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 ③金刚石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科目:初中化学
现在,常有些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午这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样既会影响学习效果,又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请分析回答:(1)与成年人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更应该吃好早餐,这是因为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强于作用.(2)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最早开始消化的场所是.(3)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4)早餐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5)早餐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6)为什么说上述的早餐食谱较为合理?
科目:初中化学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含量,某同学取了12.5g该石灰石样品(杂志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一只大烧杯中,然后遂滴加入稀盐酸至50g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完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根据题意,请计算:(1)当加入稀盐酸25g时,恰好观察到的现象是(选填“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或“无现象”);(2)反应完全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g;(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当前位置:
>>>实验小组对某河水的酸碱性进行调查,确定三处采样点(如示意图,其..
实验小组对某河水的酸碱性进行调查,确定三处采样点(如示意图,其数值为该处河水的pH).(1)三处采样点中,水质碱性最强的采样点是______(2)分析数据发现,采样点丙的酸碱度因支流小溪水的汇入而变化较大,可推知支流小溪水呈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3)支流小溪水是硬水,可在水样中滴加______来检验.(4)支流小溪水含有较多的钙离子(以CaCl2形式存在),工业上常采用离子交换树脂(HR)来去除,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HR+CaCl2═CaR2+2X,X的化学式是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南平
(1)甲、乙、丙三处中甲的pH最大,因此甲处水质碱性最强;(2)乙处的pH=7.79,显弱碱性,丙处的pH=6.91,显弱酸性,因此可推知支流小溪水呈酸性;(3)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R+CaCl2═CaR2+2X,可得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 反应后R原子&&&2&&&&&& 2氢原子&&2&&&&&& 0钙原子&&1&&&&&& 1氯原子&&2&&&&&& 0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推断2个X的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故答案为:(1)甲;(2)酸性;(3)肥皂水;(4)HCl.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实验小组对某河水的酸碱性进行调查,确定三处采样点(如示意图,其..”主要考查你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硬水和软水,质量守恒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硬水和软水质量守恒定律
溶液的酸碱度及表示方法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指示剂来测定。 2. 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3. pH的范围:0—14 && 溶液酸碱度和pH值的关系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酸碱度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大)(1)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溶液呈酸性,但属于盐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它也是盐溶液。(2)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pH通常用pH试纸和pH计。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测定时,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改变溶液pH的方法:溶液的pH实质是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大小的外在表现。改变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溶液的pH就会发生改变。 方法一加水: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即溶液的pH只能无限地接近于7。 ①向酸性溶液中加水,pH由小变大并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如下图所示)。 ②向碱性溶液中加水,pH由大变小并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如下图所示)。&方法二加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原溶液酸碱性不会发生变化,但混合后溶液的pH介于两种溶液之间: 方法三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与原来相反(如下图所示)。pH值测定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还可能溶解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 ②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因为将待测溶液滴到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上,其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小。 ③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一般为整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于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身边一些物质的pH: 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水的硬度:水的硬度常用一种规定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标准是:把1L水里含10mgCaO(或相当于10mgCaO)称为1度。硬水和软水的检验:(1)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把肥皂水滴在水里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或不产生泡沫的是硬水(2)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水加热煮沸时,有较多沉淀的是硬水,不产生沉淀或者产生沉淀较少的是软水。 硬水的软化: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常用煮沸法,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实验室常用蒸馏法,蒸馏法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蒸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蒸馏瓶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②加热时,应在烧瓶中放几粒沸石(或碎瓷片)。③装置气密性良好④水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使用硬水造成的危害:饮用水中含有微量的钙、镁成分,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水中含太多的钙、镁成分,对生活和生产都有危害。①用硬水洗涤,不仅浪费肥皂,而且会在织物上积有肥皂跟钙、镁反应后生成的沉淀,不容易洗干净,还会使纤维变脆、易断。②硬水有苦涩味,长期饮用硬水会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和腹痛。 ③锅炉用水硬度太大,会产生水垢,这会大大降低锅炉的导热能力,造成燃料的浪费。另外,当水垢爆裂脱落时,会造成炉壁局部受热不均,易引起锅炉爆炸。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工业生产软化水的重要方法之一。离子交换法的原理: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聚合物,带有相应的功能基团(一般情况下,常规的钠离子交换树脂带有大量的钠离子),当含钙、镁离子较高的硬水经过离子交换树脂时,离子交换树脂即可以释放出钠离子,其功能基团与钙、镁离子结合。这样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下降,水的硬度降低,硬水即可被软化为软水。离子交换法的流程为:工作(即交换)、反洗、再生、清洗四个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在化学反应,氧元素的种类不变。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⑦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Boyle, )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锻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址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易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问题 ①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揭示伪科学的谎言问题)。 ②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2)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5)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从数值上看,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最增加)。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7)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
发现相似题
与“实验小组对某河水的酸碱性进行调查,确定三处采样点(如示意图,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1936118063331962136316907715946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河水水质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