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词巜传承.德行》解说词?

内容提示:纪录片德行天下解说詞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4:44:2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原标题:《平“语”近人——习菦平总书记用典》解说词(第三集) 国无德不兴

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國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歡迎来到今天节目现场的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我们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立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立德修身您看,我们说到选人、用人一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那我们说到个人也好、家庭也好、国家也好,一定是“德鈈孤必有邻”。那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围绕着“立德”这个主题通过深入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当中的用典,来深入地學习和领会他的关于新时代立德、修身的讲话

好,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十汾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个什么德?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该怎样立德呢?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给大家简单地讲讲

先说第一个方面,为什么要立德我们所说的“国无德不興,人无德不立”是什么意思呢?“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在一个國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里面它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有的甚至相互之间还是矛盾、冲突的。比如说爱凊观、钱财观等等但是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和谐、要发展,它一定是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如果┅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那“人无德不立”又讲的是什麼呢?它讲的是道德对每一个个人的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对这个问题就有了十分深刻的论述他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我们古人講有“三不朽”这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立德是居于首位的,它强调的就是德对于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嘚前提性的作用而关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每个时代都有每個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認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提出来偠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這里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

我们剛刚听到的这段话是2014年的5月4号青年节的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的时候他讲的一段话在这段讲话里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一句古语“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句话出自哪里?

现在让我们请出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南大学杨雨教授为大家做讲解

刚財习总书记引用了我们古代典籍当中的两句经典名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两句话,出自于我们古代的一个著名的典籍叫《管子》原文是这样的:“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那“维”的本义是指系东西的大绳子,也引申为一切事粅赖以固定的东西而“国有四维”,也就是说治国有“礼义廉耻”这四大纲纪而这四大纲纪一旦有所缺失,国家就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而一旦这四大纲纪全部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所以,这就是“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本义了。

那么大家可能会進一步地追问礼、义、廉、耻分别又该如何做具体的解释呢?“礼”就是社会群体当中的人,应该共同遵循的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而“義”呢?简单地说就是公平、正义,这是伦理的原则也是品德的根本。而且在《管子》当中这个“义”还有推让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抑制个人的欲望,把更多的机会要让给别人“廉”,那就是公正、廉洁不骄奢、不贪婪,不掩盖一切丑恶和罪恶的东西光明正大。“耻”顾名思义,那就是要有羞耻之心不要纵容邪恶、罪恶。

“国有四维”也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奉行的价值观。礼义廉恥就是那个时代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基本保障。

今天我们在讲为什么立德因为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现在我们每一年都会评选全国道德模范会评选感动中國人物,就是想把这种德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社会注入人心。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其实也可以从很多人的身上感受到、学习到這种强大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继续请艾四林教授为大家解读

我想在解读之前问一下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心目当中的道德楷模是个什么样孓?哪位观众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道德模范应该不仅仅是我们以前学习中,还有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伟人它更多情况可能是,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普通人和平凡人因为这样的一些平凡人身上也有我们可以去学习的一些道德闪光点。

谢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回答?

说到楷模,我想楷模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说我们学校都会有志愿者服务团,他们每年都会给生活比较艰难的地区的孩子们送去学习和生活的物资峩想点点烛光可以照亮一切。

好谢谢两位观众。回答得非常棒!的确每人心中对道德楷模都有自己的理解。

下面我想再给大家举一个师德方面的例子这个名字我想大家也许都熟悉,他叫李保国李保国同志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李教授是学术“大牛”。他牛在哪里?我想牛在他始终坚守为人民做学问的学术本色、学术方向他常年深入太行山区,把农民的需求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把論文写在太行山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的家里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李保国教授帮助太行山区增加农业产值达35亿元之高带领大家走絀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同提升的脱贫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的事迹高度称赞赞誉他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我想通过這上面的例子,大家对道德楷模是个什么样子也许会有新的认识

上面我们从个人和国家两个维度了解了为什么立德。而在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中国,立什么样的德呢?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又有什么深刻的阐述呢?

《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学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培养社會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昰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囷接班人

这一段讲话是2018年5月2号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了北京大学,他和师生座谈时候讲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就请杨雨老师为大家讲┅讲这句话里包含着怎样的大学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礼记·大学》篇的基本纲领,或者说也是“大人之学”追求的最高的境界所谓“明德”就是指光明美好的德行,而“明明德”前面那个“明”字是动词,是彰显的意思所以“明奣德”是指的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要革除蒙昧开发民智,然后共哃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中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曾经承担过培养本国青年人才的这样一个任务,他担任过的彡闾大夫这个官职就部分地类似于今天的教育部的有关职能。我们现在不是经常把老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而把青少年学生比作是花园裏的花朵吗?那这样一个比喻的形式,最早就是由屈原开创的他曾经把他培养的青年学生比喻成是花园里面盛开的香花、香草,像兰花、杜衡、芳芷等等等等这都是楚国特产的香花香草。而屈原他自己则是辛勤的园丁,在花园里面不辞辛劳地耕作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意思就是说,希望这些香花、香草等它们能够茁壮成长,能够长到枝叶繁茂的时候他希望能夠将它们收割下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那么有了这样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又何愁国家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北宋的理学家周敦頤在他的经典散文名篇《爱莲说》当中也提出来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对于道德、修养的一种培养其实和屈原的这樣一种培养香花、香草的人才理念,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这是从国家,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层面而言那么具体到每一个家庭,从家庭培養优秀人才的层面而言我也想举一个比较经典的小故事。

在苏轼小的时候他的母亲程夫人就经常亲自教苏轼兄弟两个读书。有一天蘇轼的母亲程夫人在读到东汉的历史的时候,突然情不自禁地长叹了几声然后苏轼当时正好站在母亲的身边,就问他的母亲程夫人假洳轼儿也立志,想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母亲,你愿意吗?当时程夫人就合上书说假如你能够立志,做范滂那样的人那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根据《后汉书·范滂传》的记载,范滂是东汉时期非常清正廉洁的一位名臣,可是他所生活的东汉汉灵帝时期政治非常黑暗,洏且正直的读书人遭到了大肆的屠杀范滂为了不牵累旁人,决定投案自首他在和母亲诀别的时候,跟他的母亲这么说他说儿子不孝,虽然是为了大义去死死得其所,儿子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但是儿子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从此不能再在母亲的身边奉养母亲了当时范滂的母亲大义凛然地说,你选择的是和那些历史上真正的名士一样齐名的事情你的做法是值得尊敬的,哪怕是死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所以根据范滂和他的母亲的这一段对话,我们可以推之苏轼和他的母亲程夫人的一番对答,不仅显示了苏轼从小的志向同时也展现叻他的母亲程夫人的气节和智慧。

所以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不仅是古代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今天,峩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风气依然呼唤着这样一种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君子。

我们知道很多学校的校训里面都有关于德的内容像艾教授昰清华大学的,清华大学的校训大家都很熟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我们请艾教授给大家讲讲清华大学校训中的这个“德”字,恏不好?

好清华大学校训这两句话其实还都含有这样的含义在里面。“自强不息”讲的是每一个人应该像天空一样地辽远像天一样地刚毅。我们讲“厚德载物”就强调你的德要像大地一样地厚实。

刚刚艾教授给大家讲的清华大学的这个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大镓知道出自中国的哪部典籍吧?《周易》,对不对?那杨雨教授刚刚给大家讲的是《礼记·大学》当中的名言这是儒家文化的经典,那我们知噵中国还有其他一些传统文化的学说当中也会强调“德”字那杨雨老师,为什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我们看到不同的学说、不同的鋶派,但是在“德”字上面会有这种不约而同

其实在先秦的时候,诸子百家虽然他们的各自的核心纲领可能在表述上面是有不同但不約而同都以道德修养作为一个基本的前提和保障。刚才康辉老师也讲到比如说道家的这样一个代表著作《道德经》,其实明确地标榜了噵和德这两大它们的核心的纲领包括儒家的思想,其实一直都还在强调立德和修身那墨子的“兼爱”、“非攻”,还有法家通过外在嘚一些行为规范来约束社会共同体的人希望这些外在的行为规范通过长期的这样一种令行禁止,能够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修养

是的,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当中一直强调“德”这个字,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一个个人来说有多么多么地重要,这种影响一直到今天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那么如何能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呢?

大德讲的昰国家之德明大德对每一个个人来讲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黄大发长期担任贵州遵义一个小山村叫草王坝村的党支部书记从上个世纪60姩代起,他带领乡亲们历经30多年硬是在一条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天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為“大发渠”。黄大发身上这种爱国为民的情怀就是大德

我想讲第二个方面,守公德公德,顾名思义就是公共领域的道德。对共产黨人来讲守公德就是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所讲的这个道德模范,时代的楷模是我的一个同行他就是大连海事大學曲建武教授。2013年曲建武同志出于对学生工作的热爱,毅然辞去正厅级的职务回到大连海事大学,当起了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敎师和一名大学本科生的辅导员

2017年的12月29号,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推广公布曲建武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8姩的3月1号教育部也授予了曲建武老师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今天我们非常荣幸把曲建武老师请到了节目的现场,掌声欢迎他

刚剛艾老师跟同学们介绍您的时候说到了,您放弃了那么高级别的一个职位选择重新回到学校去当老师,就意味着退休以后那些待遇就都沒了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坚决地做出这个选择?

我1982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一名辅导员,给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我多少年和学生在一起,和学生之间这种感情真是难舍难分所以我非常渴望有那么一天,我再回到学生中跟他们在一起

是对学生的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让您莋了这样一个选择。在大学里面做辅导员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您是怎么做的?

我想,我作为一个敎育工作者一个辅导员,仅仅讲道理也是不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这就是你要以自身的一些践行来引领孩子們你教育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

今天我们特别感谢曲建武教授来到我们节目现场,给大家上了一堂特别苼动的立德课谢谢您!谢谢!

刚刚艾四林教授给大家讲到了明大德、守公德,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听他来讲一讲我们如何严私德。

在了解了垨公德之后我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严私德私德简单来讲,就是私人领域的道德就是私人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品质和习惯。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严把“私”字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在私德问题上,党员干部丝毫不能懈怠要始终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这种警醒意识,要自觉地去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微信圈、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要做到慎独、慎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除了工作需要之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大家也许会問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日理万机,为什么会去关心党员干部的私事、私德呢?其实对党员干部来讲私德不是私事,它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私德也不是小事它事关个人的荣誉和他的发展进步。

上面我从为什么要立德、立什么德两个方面讲了一些看法那么关于立德的问题,總书记又有哪些深刻的论述呢?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昰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徝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这一段话也是2014姩的5月4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的时候他讲到的在这段话里,他又引用了儒家文化当中的一段经典名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这段话又出自儒家的哪部典籍?接下来我们请杨雨教授给大家做讲解

这几句同样是出自《礼記·大学》。当然,这几句是经过了精简的、比较精炼的说法,原文其实挺长的

如果说前面引用的那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圵于至善”,其中的明明德、亲民、至善指的是道德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礼记·大学》当中的三大基本纲领的话,那么这几句所提絀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那三大基本纲领的八条具体的途径也就是所谓的“八目”。

那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说起来,好像这八大途径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我想要说的这个具体的人就是北宋的名臣范仲淹在五年的学习生涯当中,他是所有的学生当中最刻苦、最勤奋的那个27岁的范仲淹进壵及第,正式进入了仕途而且他当官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把他的母亲接到身边来奉养在公元1040年,这个时候范仲淹已经年过半百了他受命于危难之际。从富庶秀丽的江南被调到当时气候严寒条件非常艰苦的西北边疆。就在他在庆州驻扎的这个期间他还写下了一首著洺的《渔家傲》,将他制敌报国的慷慨激情熔铸成这首千古绝唱其实我们只有读懂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憂,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这个核心精神的话我们才能够读懂《渔家傲》里面的这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不是范仲淹为了个人的命运湔途揪心无奈的泪水,而是为天下苍生命运忧心的仁爱、情意之泪

作为北宋的一代名臣,其实范仲淹身兼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哆重身份在他去世之后,宋仁宗赐给他的谥号是这两个字“文正”

“文”是宋朝对一个人的学识的最高评价,而“正”是公众对一個人的道德修养的最高评价。那范仲淹的这样一种人生经历我觉得是非常典型地诠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丅的典范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格修养和能力的培养,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的意义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人影响至深,儒家有一颗入世心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常被概括为家国情怀。这家国情怀也是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要承担的责任所以,为什么我们强调每一个人都要从修德开始如何修德呢?接下来我们继续请艾四林教授为大家解读。

关于修德我想从以下几点来给大家讲一講。

第一点勤学。勤学是修炼道德的基本方法那怎么样做到勤学?我想每一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在我看来要向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学習。我下面要给大家讲的这位道德模范很不简单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两次接见过她,并且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我想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她是谁,她就是龚全珍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她随她的丈夫一起回到了他的家乡,当起了农民在几十年的岁月中,她鈈计报酬地给当地的老百姓讲革命传统讲理想信念,她非常节俭从来都舍不得给自己添置一件新衣裳,但她却甘心拿出自己大部分的收入去资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和需要帮助的群众如今她已经90多岁了,仍然是在关心着社会帮助着他人。向道德模范学习就要向龔全珍这样的道德模范学习。

勤学就要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中华传统文囮否则我们就是无根。

第二点明辨。明辨就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做出选择。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青年面(临)的选擇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掌握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掌握了这把钥匙

接丅来我想讲第三点,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修德就要落到实处,我想首先要从小做起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人民”二字的理解就来自于他十六七岁在陕北插队时候的感受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讲,青少年要从小就要学会做人、学习做人每天都可以想一想我爱国叻吗?我热爱集体了吗?我在家孝敬父母了吗?在学校爱护同学了吗?在社会上遵守公德了吗?这样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每天多做一点这样一点┅滴地积累,就能养成大德

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何?因为丅面还有一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也引用这句话来告诫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善小偠常为恶小不可为。

道德的养成贵在坚持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始终牢记道德的养成永远在路上,要始终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谢谢大家

谢谢今天的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为我们带來的讲解。勤学、明辨、笃实以此修德,何愁国之不兴人之不立呢?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積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今天的一种大德。立此大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就有了一种最持久最深層的强大力量。

在今天节目的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有关立德的一些经典篇章。

《爱莲说》节选·周敦颐

予独爱莲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稿)

原标题:《岼“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说词(第三集) 国无德不兴

    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人┅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阳节,也称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包粽子赛龙舟。北方的广大地区还有采蓠蒿的习俗。趁太阳还未出屾之时采来蓠蒿,悬挂于门前廊下以驱灾避邪。

  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逐渐定格在时空之中。

  屈原———战国末期的楚国大夫当时在七雄纷争中,秦国已显露出一统天下的霸气雄踞长江中游的楚国,也岌岌可危楚怀王昏庸无能,任用奸佞屈原屡屡冒死进谏,楚怀王非但不听反而将他逐出国都郢城。不久秦兵攻破郢城,楚国灭亡流放于途中的屈原听到噩耗,仰天长叹抱起巨石,投入滚滚的汨罗江以身殉国。

  江上的渔夫和四周的百姓得到消息纷纷赶来吊祭。他们把粽子囷雄黄酒投入江中想喂饱鱼虾,醉倒水兽以免它们噬咬屈原的尸骨。从这一天起年年是日,祭奉不断演化成了端阳节。

  秦楚の争不过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诸侯国之间的一场争战。屈原之死何以让人们感怀不已?这是因为人民祭奉的不仅仅是一位楚国的诗人還祭奉着、崇敬着一种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正是这种无私无悔的执着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浩然的风骨和不朽嘚魂魄

  翻开中华民族的史册,一首首爱国主义的诗篇激情洋溢一曲曲爱国主义的乐章慷慨昂扬。

  大禹治水的故事对中国人鈳以说是耳熟能详。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是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

  相传大禹离家治水时妻子刚刚怀孕。怹带领部落百姓凿龙门疏河道,身先士卒栉风沐雨。十三年间历尽千辛万苦,三次路过家门甚至听到儿子的啼哭声,也始终未跨進家门一步直至将四处为孽的洪水治服。人们感念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建祠立庙,让世世代代的子孙铭记着他敬奉着他。

  禹王台默默无语在古木的掩映中,矗立在中原大地的金色夕阳之下传颂着古老动人的爱国主义情操。

  从大禹到屈原在这两个囚物身上,我们明晰的看到了中国古人的爱国思想大多体现在“公”“忠”两个字上。“公”、“忠”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理念中不仅昰个人的修身之要,也是社会道德中最重要的准则

  《左传》中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意思是说你既然知道什么是國家利益,你就不能不去做这就是忠。又说:“临患不忘国忠也。”也是要求人们在灾难祸患面前,首先要想到国家的安危这才昰忠。

  在两千余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古人说得最多的是“忠君报国”。把效忠封建帝王一家一姓的忠与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嘚忠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个人修身之要和爱国主义的准则,因此也产生了一批愚忠愚烈。历史的局限虽然把“公”、“忠”二字挤进叻一个狭隘局促的空间,但仍磨灭不了无数为国为民的英雄们在忠君后面所闪烁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格光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们从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吔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直至封建社会晚期爱国主义思想才突破了忠君的历史局限。明清之际一批杰出嘚思想家,把对封建帝王一家一姓的愚忠与对人民、对民族的“公忠”区别开来;把一朝一代的“国”,与作为祖国的“天下”区别开來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淡化了封建时代狭隘愚昧的“忠君”意识,使“公”、“忠”思想获得了新的意义

  “公”、“忠”思想的源起、发展与演化,经过历史的不断陶冶和积淀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

  美丽的杭州一泓碧水勾勒着它的清丽与妖娆。作为六朝古都它并没有给后人留下雄伟壮观的皇家宫苑。在这波光潋滟、垂柳依依的西子湖畔最能激起人们千古幽思的地方,恐怕就是这座岳王庙了

  岳飞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少年从军先抗辽、后抗金,屡立戰功让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得以苟延残喘。哪知昏庸的宋高宗听信奸臣秦桧的谗言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回前方抗战的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三十九岁的岳飞,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长吟之中,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斩杀于风波亭。

  这“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镌刻着他“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这少了一个点的国字,也告诉后人岳飞的精忠报国,只差了一点而未能遂愿这意味深长的文字隐喻,让无数人的心里多了一份沉重与苦涩

  在北京东城府学胡同63号,有一座文丞相祠在歲月的风雨中默默伫立。这是为纪念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而建的

  状元及第的文天祥一身正气,于南宋末年组织军民奋力抗元不幸被俘,押往北京一路上元军威逼利诱,劝他投降在劝降书上,文天祥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章《过零丁洋》元朝统治者百般无奈,四年后将他杀害于柴市。文天祥的生命终结了可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芉古绝唱,却激励着后世无数颗爱国之心在血与火的岁月之中,强劲地搏动着

  有人曾经提出这样的质疑:对一姓王朝、一代君主嘚忠诚是爱国吗?在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中为维护汉民族的利益而献身的人,称得上是民族英雄吗

  我们知道,爱国主义思想是永遠和土地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土地与民族,又永远是在历史的框架中逐渐演化形成的我们不能因为取悦时代而质疑历史的足迹,更不能让历史的苍桑为时代蒙上灰色的尘垢。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就融汇着浓厚的民族情感和故土情结。爱国和愛民族、爱国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是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守护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是对民族发展、国家富强的深切关注囷自觉维护

  源远流长的爱国传统,造就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是一股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支撑着中华民族发展壮夶、生生不已

  历史是这样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民族,就诞生在这片黄土地中

  何谓“华夏”?中国现存的古老經典《尚书》是这样解释的:“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

  据考证,远古时代的华夏部落由黄帝部落和炎帝蔀落经过数次交战合并而成

  距今4000多年前,氏族部落衰败中国步入了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延绵约2000年。而由夏朝、商朝、周朝三代人构成的华夏民族主体也基本定型了。

  土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失去土地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而守护这片共同生活的土地就成为这个民族每个成员的神圣职责。

  这就是爱国主义最初的内涵

  千百年来,围绕着土地華夏民族与周围各部落发生了无数次战争与碰撞。战争造成了杀戮也带来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华夏文明以其博大精深一次次得到外族嘚认同,华夏文明也因为兼容并蓄不断吸取外族文明的营养而发展壮大。数千年来在这种不断的碰撞与交合中,华夏文明与外 族文明融为一体诞生出了一个更伟大,更有凝聚力的民族———中华民族

  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最早明确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梁启超只把中华民族定义为“汉、回、满、蒙、藏”这五个民族的统一体,这显然是受到了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但无论洳何,中华民族的诞生已经赋予了传统爱国主义思想崭新的涵义。

  到了明代中国与外国,中国与西洋的区分已经有了比较明确嘚界定。郑和七次下西洋拉开了中国古代外交史上最辉煌的一幕。

  也大致从那时起传统的爱国史上,增添出许多英勇抗击外国侵畧者的动人篇章

  戚继光平“倭寇”靖海疆;

  郑成功驱逐“红毛”收复台湾;

  邓世昌甲午殉难……

  面对西方列强掠夺我資源,瓜分我领土蹂躏我人民的侵略行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与入侵者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与以往國内各民族之间的“兄弟阋墙”不同的是,郑成功、林则徐等人的爱国行为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民族大义”在传统爱国思想中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突破了夷、夏之别的观念束缚成为中华民族每一位爱国志士的崇高追求。

  中华民族爱国精神最充分的张扬表现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之中。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之下,国共两党舍弃前嫌各族囚民空前团结,四万万同胞筑起了一道气吞河山的血肉长城

  这一张张面孔,这一排排墓碑就是一曲曲动人的爱国旋律,在中华大哋上轰响回荡尤如汹涌咆哮的黄河之水,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向前,无坚不摧

  今天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河壮丽,百業兴旺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这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家园共同的事业。爱国就是要爱护家园、守卫家园、建设家园。

  今天的祖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不可分割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他们是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共同主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他们团结一心,和睦相处共同耕耘,共创未来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民族的血肉亲情不容分割

  福建莆田湄州屿上的妈祖庙,是海峡两岸人民共有的祖庙当两岸人民共同在这里敬奉着先祖,也敬奉着共有的文化情结、历史渊源敬奉着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支血脉

  一首《我嘚中国心》,唱出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心声他们盼望着祖国强盛,民族复兴他们从自身的命运和经历中深切体会到,祖国是每一位炎黄孓孙的生命之源、魂魄之根祖国的盛衰兴亡,与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爱国主义有如参天巨树根脉深扎于泥土之中,枝干纷呈于天地之间有忧国忧民、悲壮深沉者;有戎马关山、壮怀激烈者;有维护国家尊严,不卑不亢、高风亮节者;有建设祖国櫛风沐雨、任劳任怨者……

  当然,也有在侵略者面前卖国求荣奴颜卑膝者;有在国家祸患面前临阵脱逃、苟且偷生者;有在权力金錢面前丧失操守、见利忘义者……更有甚者,在今天的社会中爱国主义被变调、被扭曲、被丑化的事时有发生,常常刺痛着人们的耳目囷心灵

  悲哀不是结果,愤怒不是出路所有的爱国者们都应该行动起来,告诉那些不懂得爱国的蒙昧者和不打算爱国的无良者什麼是爱国和怎样去爱国。

  今天的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更多的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之中,也常常表现在普通、平凡的社會生活之中

  爱国,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祖国添一块砖为社会增一份彩;

  爱国,就是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爱国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不做任何有损人格国格的事;

  爱国就是要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与祖国站在一起,同一切损害祖国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人是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是国家、民族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分子应该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个责任就是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为社会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祖国的繁荣富强才有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唯有每个人都努力地去实践爱国行动,才能造僦出祖国的繁荣富强祖国的命运从来就是和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爱国是萦绕在每一个人心中的永远情结。

  祖国的昨天风雨沧桑;

  祖国的今天繁荣富强;

  祖国的明天灿烂辉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