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助听器的压缩比是什么和什么比?

关于助听器——您需要了解的几个方面关于助听器——您需要了解的几个方面蚌埠惠耳助听器百家号 我们经常会遇到耳聋病人,满怀希望地走进助听器选配中心,期望有一个最适合他们需要的助听器,只要一戴上就万事大吉,误以为助听器能矫正听力就像眼镜矫正视力一样简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任何助听器都有它的局限性:声音没有真耳听起来自然;言语分辨率差;在背景噪声大、距离远的情况下听声效果欠佳;即使最完美无缺的助听器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的听觉功能状态,只有当病人全面了解助听器的特点后,才能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正确选配助听器。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助听器的那些事1.双耳都有听力损失,我戴一只助听器就好了 有70%单耳配戴了助听器的患者后期效果都不满意,尤其是在环境噪音比较大,或人多嘈杂的环境。他们经常抱怨我戴了助听器怎么还是:“听不清人家在说什么?”单耳配戴助听器的患者往往有这种现象存在。往往就把责任推到了助听器身上,说助听器不好之类的,很多专家和实验证明双耳配戴助听器可以明显的提高言语识别率,提高信噪比,比单耳更有方向感,可以增加声音的立体感,使声音清晰而饱满。2.周围好多人说,助听器会越戴越聋,我想配又不敢配
人体的衰老和蜕变,以及疾病导致的听力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佩戴助听器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听力损失人士的残余听力,让他们听到更多,提高其生活质量。经过专业验配,使用适合的助听器,是不会导致听力下降的,但是如果是随随便便买一个,没有经过专业验配,就很有可能伤害残余听力3.家里有亲戚有闲置的助听器,我先借来试试,效果好我就配 助听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必须经过验配才能使用,有听力损失的患者必须到专业的验配中心或医院进行检查及选配,合理的选配才能起到好的助听效果。不是根据自身听力损失调试的助听器,也不能起到相应的补偿作用,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就好比一个500度近视的人,带上200度的近视镜,或是一个200度近视的人去戴上一个500度的眼镜,都不可能有效果,更甚者伤害原本的视力。4.我没有必要配数字助听器,买一个盒式的或模拟的就行了
数字式助听器的声音不但清晰,而且能够很好的保护患者的残余听力,当今主流的数字式助听器基本都是采用一种叫WDRC的宽动态压缩放大线路,这种线路可以提高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动态范围,保证助听器可以适合各种声学环境,它的放大原理是:小声放大倍数大,对大声放大倍数小,把有用的信号压缩到听障患者变窄的动态范围内,由于听力损失曲线的多样性,单通道压缩的助听器很难准确的匹配患者各频率点听力损失,多通道压缩比单通道压缩更具有针对性。5.婴幼儿正在发育,戴助听器会不习惯,等长大一点再配吧
出生一个月以内就做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一个月就要快速筛查孩子听力的问题,并且在三个月之内把他送到专业的听力中心做诊断,所谓做诊断就是用更详细的听力测验去做确诊、确认这个孩子有听力上面的问题,我们希望三个月之内可以达到。确认以后我们要在六个月之内做出干预,所谓的干预就是为这个孩子选配适合他的助听器,并且选择助听器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尽早的做语训。专家呼吁:一旦发现婴幼儿有听力损失,应尽早验配,否则不但会影响双侧大脑的发育,而且会造成聋儿的心理障碍。据报道,在国外最早的验配是出生后3个月。6.小孩子配上助听器以后就会张口说话,不需要特别的训练
特别强调:人的语言学习关键时期是从出生到3~4岁。婴幼儿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仅仅是日后学习语言的第一步,戴上助听器之后,确使他们进入有声社会,改善了他们对声音的感觉阈,但并不等于提高语言的感知水平,更不等于提高言语的发生水平,这只是为恢复听觉言语反馈回路创造了条件。要使回路完全畅通,只有通过现代的循序渐进的听觉训练与语言训练来实现。听力训练就是使戴助听器的孩子形成对语言及各种环境声音的认识与辨别;语言训练是使他能使用发音器官形成语音,表达他的感觉与意愿,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会听、会说、会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最艰苦也是最关键的是验配后的听觉语言训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蚌埠惠耳助听器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惠耳听力尽心尽力康复聋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压缩线路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降低环境噪音中信号的动态范围,使所需信号可以完整地被放大到听障者残余的动态范围内。同时为了提高对言语的可听度,弱声应比强声得到更多的放大。压缩器是可以根据输入的声音信号进行自动调整其增益的一个放大器。目前压缩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利用不同的压缩参数,调整信号动态范围的增益,以适合每一种助听器配方对不同输入处理的要求,达到更好地匹配听障患者的动态听力范围。压缩技术可以用于对某个频率增益的控制后,对环境噪音进行一定的抑止和压缩和削减,这样可以提供信噪比。此时增益的下降和削弱,可以保证聆听的舒适度,还可以把一部分不需要的噪音去掉,最后压缩线路可以用于不同的压缩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助听器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这些参数各不相同,但基础原理是一致的。
一般说,压缩线路最主要的目的可以低声的言语声听得更清楚,增加可懂度 , 由于提高增益,同时加强其可听度;对于强声,压缩线路可以使患者听起来更舒适,而不会出现失真;对中强度声音,压缩线路对线性助听器几乎没有什么优点,但一旦输入声超过中等强度,压缩线路的特征也可以明显表达出来。其弱点是声反馈的出现,会过度放大环境里的低噪音。
压缩器能对弱声、中声和强声进行不同的处理,并在很宽的动态范围内将不同的增益进行适当调整,这种线路被称为宽频动态压缩器。压缩器对声音的反应可以是瞬间,即在几 ms 内启动 , 有时也可以是长时间的。
展开剩余78%
1 . 压缩参数
静态的压缩特征包括压缩拐点、压缩比和压缩范围等。压缩拐点和压缩阈值定义为输入声压级在一个阈值范围内开始使压缩线路起作用。有时我们需要把他们定义为输出式声压级变化作为压缩拐点的定义。压缩比定义为:输入信号每增加一分贝所需要的改变。大多数宽频动态助听器压缩比在 0.5:1 - 3:1 这个范围。超过 8:1 ,可以
考虑压缩限幅的压缩。压缩比超过 1:1 一下,叫做低输入扩展。这是压缩器的另一个反相技术。它有很多用途。
压缩阈,也叫做压缩拐点,输入级被超过后,压缩器开始工作。压缩比是输入和输出处于不同比例的变化,这跟压缩曲线的斜度有关。压缩线路可以分裂为输入式控制压缩线路。因为这时压缩器是在助听器音量开关前进行控制,而输出式控制线路是表示压缩器在音量开关后控制的,所有说压缩线路跟没有音量开关的助听器是不相干的。
启动时间较慢的压缩线路会保持音节中声强的形状不变,但会改变言语声信号总的声强。压缩技术如果使用于中等的压缩拐点,助听器主要作用可以使佩戴在噪音环境下听起来更舒适。
多通道压缩可以使听障患者象正常人一样听到正常响度的声音,另外,响度能恢复正常人的响度,其目的主要还是使言语清晰度得到更大的改进。
2 . 压缩类型
下图三种不同类型对输入信号处理,表明不同的放大和压缩线路的关系。
压缩器最重要的动态特征是它的启动和恢复时间。压缩器最重要的动态功能是随信号输入的强度,不断调节其增益。压缩器对声音信号的改变所需要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启动时间。启动时间定义:是把输出信号平整过度到它经过声音处理(从 55dB - 80dB )以后,恢复到正常时间(约 2dB ),这个时间叫启动时间。
适应性恢复时间比较短,一般在 20ms ,主要用于简短的强声,而声音信号加强后,它可以延迟其恢复时间,增加至 1 秒钟,这样,如果适应性恢复时间再加上比较短暂的启动时间,对短的强声会引起增益迅速下降,很快会随噪音信号的消失而恢复。这种反应过程一是为了保证不受到强声的刺激和影响,同时随声音的消失,不会影响下个声音的可听度。当然,如一连串几个强声,使恢复时间自动延长,这种降慢的恢复时间随每个音节的停顿,其增益不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和改变。
的恢复时间可以使用单个的监测器,其特点是可以随信号的改变而改变。也可以使用度多个探测器来进行同样的工作。
3 . 压缩动态参数
我们把启动时间和恢复时间称为动态的压缩特征。
· 避免强声造成不舒适阈,避免出现如何的失真。此时用的是输出式压缩技术,压缩比是 8:1 以上,启动时间为 5ms ,恢复时间在 20 - 100ms 之间。或使用适应性的单、多通道压缩技术。
· 降低音节之间和因素之间的声强区别或声强差。最强和最弱的声强之间有 30dB 的差别。对听障者,动态范围受到影响后,不能保证这个 30dB 的动态范围,就会出现弱声听不见,强声不能得到有效的抑止和压缩。这时,我们使用一种快速启动压缩器,可使弱声增益提高,这种压缩方法也称作音素压缩方法,或音节压缩方法。它的问题在于迅速启动压缩会改变音素间和音节间的强度关系。听障患者可能会失去对音节和音素辨别的特征,从而降低对言语的理解度。另外,它迅速启动对弱声进行放大时,出现声与声之间的停顿,产生噪音,噪音也会被放大,势必影响对言语的理解度。
助听器压缩技术是了解助听器、使用助听器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下面就压缩线路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做一简单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人的正常响度对言语理解的影响。正常人在噪音环境下为了理解语言,其信噪比应该为 0 。也就是说此时所理解的言语清晰度可以达到 50% 。如果有感应性听力丧失,纤毛细胞受到损害时,此时信噪比需要提高 5dB 。也就是说患有感应性听力丧失的患者在噪音环境下同样理解 50% 的语言所需要的声音的强度,要增加 5-7.5dB 。随着噪音和 10% 言语理解度的增加,其信噪比也要响应增加。
压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尽量地帮助患者恢复其受损的正常功能响度增长。常用的压缩技术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下面几点:
· 输入和输出压缩的特点;
· 压缩线路的控制;
· WDRC 和压缩线幅的比较;
· BILL 和 TIL 的理解;
· 压缩动态特点的理解;
压缩的主要目的是:
· 使低声强的言语信号能听得更清楚。
· 强声的输出对听者而言显得舒适,不会出现失真。
· 在中等声强中压缩线路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压缩的静态特点一般包括它的拐点和压缩比。压缩比的动态特点包括它的启动和恢复时间。静态参数主要告诉我们压缩器在何时开始启动,有这几个特点:压缩拐点、压缩比以及压缩的范围。
输出式压缩线路有几个特点:
· 压缩比是 8 : 1 。
· 启动时间是 5-10ms.
· 释放时间: 20-100ms.
· 可以在单通道和多通道使用。
其主要目的是:使听者在强声下感觉舒适,不出现失真。
WDRC 作为输入式压缩线路,有这几个特点:
· 压缩比是 1.5:1---3:1 。超过 8 : 1 都是输出式压缩线路。
· 压缩的范围是在整个输入声强中都可以启动。
· 启动时间: 1-10ms ,释放时间: 10—50ms 。
· 压缩拐点在 50-60dB 以下。
输出压缩线路以限幅的方式可以控制强声造成的不适阈,说可以防止削峰产生。而迅速启动时间的压缩的压缩拐点比较低,可以增强言语弱声的清晰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听力健康&·&技术】读懂压缩并不难
压缩器本质上是一动态放大器,压缩器会随着输入信号的强度变化实时改变增益。
在现代助听器技术中,压缩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两方面:静态压缩特性(Static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动态压缩特性(Dynamic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静态压缩特性
1.压缩阈(compression
threshold):
压缩器启动压缩时对应的输入声压级被定义为压缩阈。
压缩阈的目的是限制压缩器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进行压缩,随着压缩阈值的改变,也可对信号采取不同的压缩比例。
2.压缩比(compression
在有效的压缩范围内,输入声压级变化量与输出声压级变化量之间的比值被定义为压缩比。
采用宽动态范围压缩方式的数字助听器,其压缩比变化多在1.5-3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压缩比均大于1,当压缩比超过8:1时,通常会受到压缩限制。
3.压缩范围(compression
同一压缩比范围内对应的输入声压级叫做压缩范围。
压缩启动后,随着输入声压级的增加,增益将在有效的压缩范围内以同等比例下降,直至无法再下降。此时压缩停止,继而进入线性放大阶段(线性放大即表示压缩比为1)或另一压缩状态。
动态压缩特性
1.起效时间(attack time):
当输入信号声压级突然增加到某一声压级时,压缩器启动,助听器输出声压级稳定在某一声压级时所对应的时间间隔。
IEC 118-2将起效时间定义为:当输入信号由55 dB SPL增加至80 dB
SPL时,压缩器启动,助听器输出声压级稳定在原声压级±2 dB偏差内所对应的时间间隔。
ANSI S3.22将起效时间定义为:当输入信号由55 dB SPL增加至90 dB
SPL时,压缩器启动,助听器输出声压级稳定在原声压级±3 dB偏差内所对应的时间间隔。
2.释放时间(release time):
当输入信号声压级突然减小到某一声压级时,压缩器启动,助听器输出声压级稳定在某一声压级时所对应的时间间隔。
IEC 118-2将起效时间定义为:当输入信号由80 dB SPL减小至55 dB
SPL时,压缩器启动,助听器输出声压级稳定在原声压级±2 dB偏差内所对应的时间间隔。
ANSI S3.22将起效时间定义为:当输入信号由90 dB SPL增加至55 dB
SPL时,压缩器启动,助听器输出声压级稳定在原声压级±4 dB偏差内所对应的时间间隔。
起效时间和释放时间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不同音节的强度大小,从而使人耳在聆听言语时出现不同的响度感受。
压缩的起效时间通常≥5 ms,释放时间通常≥20 ms。
若释放时间太短,会造成波形失真,使不同音高的声音听起来增益变化较大,若起效时间太短且释放时间较长,这一失真就会被降低。
一般而言,快起效、快释放时间对连续的、短时程的高强度声音(例如短声)具有减缓作用,然而,当助听器采集到不连续的言语信号时,快起效、快释放时间则会放大背景环境中的噪音。
掌握压缩小技巧
采用低压缩阈与快压缩相结合的方式可提高各音节、各词语之间的可听度,而慢压缩技术能提高整体语言强度,同时保持各音节、各词语之间的强度不变。
选择中等强度的压缩阈可提高助听器使用者在嘈杂环境下的佩戴舒适度。
静态压缩特性(压缩阈和压缩比)反映了压缩的程度,动态压缩特性(起效时间和释放时间)反映了压缩的快慢。
读懂压缩参数是应用压缩技巧实现助听器验配的前提。在实际的助听器验配中,调节增益也会改变压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压缩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