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式有多种,例如手机通话时间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一个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_百度知道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一个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一个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我有更好的答案
解答:答:冬天搓手时,对双手做功,手的内能增加,所以可以感觉暖和.
采纳率:6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日常生活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按住 Ctrl 键单击鼠标左打开配套名师教学视频动画播放新版人教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 1 节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一、了解分子运动论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 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 17 世 纪和 18 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 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 19 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 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 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 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 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 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 体和 体之间、 体和 体之 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 在室温下放置 5 年后再将它们切开, 可以看 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 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 体和 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 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 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1)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 所以这种无规则 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 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 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演示实验]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 图(a)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 们分开。这个实验表明 。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 到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斥力。 正是由于斥力的存在, 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 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请看课本图 16.1-6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 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 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课堂收获:四、自我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 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 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 B、 “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 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 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 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 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 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5、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用它们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这表明 。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这说明 。 6、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我们可以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从宏观现 象揭示微观本质) 。将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通过观察现 象可知:温度越高, 过程越快,这说明温度越 高, 。 五、拓展 如图(b)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 玻璃板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 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 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 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请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五、板书设计 护散现象 分子热运动 分子之间的引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斥力第二节 内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具】 上面固定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辆,试管及橡皮塞 ,两个相同的烧杯,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 (J? 铎尔实验仪),硝化棉,乙醚,高锰酸钾晶体,纱带,钢锯条,粗铁丝,冷、热水,小球,火柴等.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 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 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 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 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 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 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 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 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 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 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 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 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 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 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 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 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 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 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 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 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 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 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 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 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这种无规 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 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 作为物体 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课后反思:第三节 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 ,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 “热岛效应”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学) 1、引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平 P 130 前面的“?” ,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 和水的质量、 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水的质量越大, 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 吸收的热量越多” 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 间的关系。 2、(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 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 “热得快” ) ,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 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 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教师指出: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 ... .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 ................................ 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 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 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 质。 3、引导学生看书 P131----133,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二、完成预习作业(验) 1: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 2: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 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 ) A.水吸收的热量多 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3;为了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猜想:_______(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是不是还需要其它的器材? (2)怎样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 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也就是说不同 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 4 :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 , 物理学里引入了 _________ 这个物理量 . 即: 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__________.用符号 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另外:比热容的概念还可以表述为:单位质量的某 种物质,温度______1℃所______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5: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散热的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 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 答 : 。 3 6:试计算下列物质吸收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是 4.2×10 J/(kg?℃)) (1).质量为 1kg 的水,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 2kg 的水,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 mkg 的水,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 mkg 的水,温度升高 2℃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5).质量为 mkg 的水,温度从 10℃升高到 8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6).质量为 mkg 的水,温度从 t0℃升高(降低)到 t℃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 Q 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 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 代表物体的质量,t0 和 t 分别是加 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______________, 如 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 Q=________________. 三:交流合作(讲) 1、 分小组讨论预习作业,然后分组抽问答案,教师纠正个别错误。 2、 教师抽问刚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其他组的学生或教师解答。 问题(1) : (2) : (3) : 3、由教师重点强调指出: ①对于演示实验: 在探究活动之前, 先要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所用的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 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要相等(适当强调升高温度) 。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和 注意点(如天平、盛放水和沙子的杯子要型号相同、加热所使用的酒精灯型号要相同) ,可 以想到吸收热量的多少就是根据酒精灯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既加热相同的时间, 代表水 或沙子吸收的热量相同。 在实验前要提示学生: ●实验所研究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等时,吸收热量是否相等?(让学生带着问 题,去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过程中所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 ●实验前后需要记录的物理量(加热前后水和沙子的温度) 实验前对酒精灯加热位置的确定也是本实验的一个要点。 实验中可以同时完成两个结论的探讨: (1)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现沙子的温度升高的比水的要快; 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比水的大 (2)要让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时间的比较; 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沙子的多 总结上面的实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以类比密 度)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这种性质上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 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 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 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从而引出 比热容的概念。 ②比热容的单位是有热量、 质量和温度的单位共同组成的组合单位, 可对应其物理意义来相 互对应理解。 ③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这个问题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去加深理解。 如: 一滴水与一盆水的比热容是相等的、一根铁钉一段铁丝的比热容是相等的?? 给学生介绍比热容表,以某种物质为例子,对其作全面的解析,并同时介绍出比热容的 注意点,如: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比较出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并带出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一些自然现象。 ④小结热量的计算公式:吸收(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升高(降低) 的温度 即:Q=Cm ? t 四:当堂抢答练习(测) 5 1、在 1atm 下,2kg 的初温为 20℃的水,吸收了 7.0×10 J 的热量后,水的温度( ) A.升高到 100℃ B.升高到 83.3℃ C.升高到 103.3℃ D.不能确定 2、下列事例中①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于沙漠地区;②在北方严寒的冬天,用水来作为传热 的介质,给居民区供“暖气”;③冬天户外的自来水管常有冻裂;④农民伯伯为了防止植物 在夜间被冻坏,傍晚时常给田里灌水;⑤在海边,白天风常常是从海面吹向陆地;⑥水利发 电;⑦冬天,北方地区为了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常常在地窖里放一桶水。不是利用水的 比热容较大的是( ) A.③⑤⑥ B.②⑥⑦ C.③⑥⑦ D.⑤⑥⑦ 3、体积为 1∶2 的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 比为________,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 4、一杯酒精用去了一半,它的( ) A.质量和比热容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和比热容都不变 C.质量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 D.质量不变,比热容为原来的 2 倍 5、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水 煤油 实验次数 1 2 3 质量(kg) 0.05 0.10 0.05 升高的温度(℃) 10 10 10 吸收的热量(J) 50 40.10102100(1)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或第二次和第四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或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五、学习评价(评) 1、评选出本节课的聪明 1、2、3 号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哪些问题自己还不理解: 评价本堂课自己的表现(自学过程是否投入、听老师讲课注意力是否集中、讨论问题 是否参与等)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 内能的利用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利用内能的两种重要方式:加热和做功。 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 (二)教具 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什么是内能?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答略) 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略) 。 2.引入新课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看出,转移、转化是能量运动的普遍形式。人类在利用能量方面所 从事的主要工作正是广泛地寻找其来源,有效地控制其去处,以达到驾驭它,利用它,让它 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进行新课 板书: (第二节 内能的利用) (1)利用内能来加热 教师: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利用也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天天吃饭,那么生米是 如何变成熟饭的? 学生:是通过加热,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使米变熟。 教师: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 学生:冬季取暖利用了内能。 学生:热水袋暖胃利用了内能。 (教师还可补充一些加热的例子,如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 教师:上面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 能的一种方式。 板书: 一、直接加热物体 教师:用内能直接加热物体,可以有多种方法。目前人们最普遍运用的还是用火直接加 热。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烟囱林立,家家生火,也有它不利的一面。 首先是能源浪费大。 早在 100 多年前, 门捷列夫就曾说过: “烧煤等于烧卢布” 。 因为煤、 石油、天然气等本身都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其产品遍及医药、化工、纺织、交通运输等各个 领域,将它们付之一炬,就失去了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机会。再加上直接燃烧效率较低,势 必造成很大的浪费。 其次是对环境的污染。燃烧后的废渣、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这就造成了对大气、 环境的污染。 为了趋弊兴利,人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例如在冬季取暖问题上,把各家生火取暖改为分 片供热(暖气) 。用效率高的锅炉替代简易炉灶。有些地区还采用了大型工业锅炉的余热实 行集中供热的方式。在家庭用火上,推广了以(煤)气代煤,从而提高了内能的利用率,降 低了能耗,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2)利用内能来做功 当然,节能降耗还有很多途径,如改烧煤为用电就是其中之一。 教师:提到用电,同学们知道电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 学生:是发电机发出来的。 教师: 不错, 是发电机发出来的。 那么发电机利用的又是什么能量?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演示:书中所示的实验。 教师:谁来说一下该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学生:燃烧酒精放出的内能,传递给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 动塞子做功,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 (机械能) (以上回答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教师: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板书: 二、对物体做功 教师:发电厂发电就利用了上述实验原理。发电厂,首先要用煤加热锅炉中的水,水蒸 气获得内能后,带动发电机工作,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先转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接着发电 机又在运转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后一转化将在电学中学习) 利用上面实验的原理,人们还制造出了汽油机、柴油机、喷气发动机等。这些机器的共 同之处都是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我们称之为热机 板书: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发明,是在 17 世纪末期。近 300 年来,经过人们的不断研制和改进,它已成为 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动力机器。热机做为工业化生产飞速发展的催化剂,必将会扮演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热机的种类很多,我们将在后面几节介绍它们中的几种。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1)知道内能利用的两种方式。知道什么是热机 (2)阅读:热机的发展。 第二节 热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教学课时:1 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 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动力? 进行新课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1)汽油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首先介绍汽油机 ①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 。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 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边动作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 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 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 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 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 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 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 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 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③能的转化。 教师: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学生回答后总结:通过 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 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 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 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内燃机一旦开始做功,内能就会转化成曲轴的机械能。这时曲轴获得 的机械能一部分通过做功,一部分通过飞轮(与曲轴相连的质量较大的轮子)保存起来。然 后依靠飞轮的惯性再反过来向外输出带动曲轴转动, 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完成排气以及下一 循环的吸气、压缩。这样内燃机就可连续工作下去了。 打开 flash 课件,让学生理解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2)柴油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工作过程上: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 ; 压缩情况不同(问:汽油机压缩冲程末温度、压强多大?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 得多。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 ; 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 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 ; 用途方面: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 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 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 小 结(略) 布置作业 (l)简述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内燃机的四个冲程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②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几次?曲轴转动几周? 第三节 热机效率 教学目标 1 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 常识性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3 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热机的效率 难点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教具 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 新课引入: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 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三. 新课内容。 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 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 。 2.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占最多,应减小废气的能量损失。 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般都较低。 (参阅课本中的几种热机的效率,内 燃机的能流图以及火电站的能流图。 ) 3.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 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4.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CO、SO 2 、酸雨) , (2)噪声污染。 5.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把直接烧煤、 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 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 (如用余热供暖等) 。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 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只要我们大家 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 就一定能使天更蓝、水更清。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8.布置作业:阅读 P40《热机的发展》第十五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电荷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 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 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 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 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 ,橡胶棒(附毛皮) ,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 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 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 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 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 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 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 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 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 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 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 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 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 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 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 看到的现 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实验: 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物体凡 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 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 凡是跟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 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 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演示、分组)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 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 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 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 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 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 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 开。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 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 10-7 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 A 和 B。用金属杆把 A 和 B 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 触验电器 A,可以看到 A 和 B 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 A 和 B 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 A 的金属箔张开,而 B 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板书设计】 5.1 电荷 1.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 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 ,符号是 C。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4.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 简单的电路图 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 电器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体 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 1. 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 短路及其危害 【教具】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板上有一个电铃,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电铃响起来? 电铃响起来了,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电铃。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设备是利用电流工作的? 肯定同学列举的电灯、电视、电风扇等事例,进而概括出什么是用电器。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电路 观察前面电铃的连接图(投影显示) 提问:电铃有电流通过,满足什条件? 学生: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 (2)电路闭合为通路。 你能否以同样的方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呢? [分组实验]连接单灯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针对有些组灯不亮的现象,及时讨论提问。那你分析一下灯泡不亮的原因。 学生经过猜想、分析、讨论,分析各种可能原因,会对开路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 以上种种情况, 都是电路中的某处断开了, 电路就没有了电流, 用电器也就无法工作。 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合上开关,小灯泡亮了,电路中又有了电流。要想让用电器正常工作,电路中必须有持续的 电流,也就是电路必须是处处接通的。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分析:闭合开关后,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开关、小灯泡流向电源的负极。 小结: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就叫电路。 讨论: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如果把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起来, 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电路元件的作用。指出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 不可。 2.通路、开路和短路 教师:在前面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小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后,闭合开关, 灯却没亮,这是什么原因呢? 演示开路现象: 在演示板上把小灯泡 (故意用断丝灯炮) 、 开关、 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 合上开关,小灯泡不亮。 讨论: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演示]把小灯泡从灯座上取下,灯泡尾部的金属触点直接接触干电池的两极,用导线把 灯泡螺丝套和电池的负极相连,灯泡不两,说明灯丝断了。 演示通路现象:换上一只好的灯泡,把它用导线、开关和电池相连。 提问:有什 么办法使小灯泡熄灭? 演示短路现象: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在短路的瞬间,灯泡熄灭了,拆掉这 根导线灯泡又亮了。 分析: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灯泡为什么不亮呢?这是因为电流直接从导线 和开关中流过,而灯泡中几乎没有电流,因此灯不亮。不仅如此,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 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还可能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情况 叫短路。 小结: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 的电路叫做短路。 3.电路图 如何把演示板上的电路连接情况反映出来呢?用画实线代替导线,画出课本实物的连接图, 及时反馈、矫正。 教师:如果都用实物连接图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是费时、费力的,其连接情况也不易识 别。 下面我们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元件。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电池、开关、灯泡、电铃、电动机等元件的符号,要求同学跟着一 起画。 教师示范门铃电路的电路图画法。仔细观察不妥电路图,归结电路图作图规则。 再要求学生把课本的实物连接图画成电路图,及时反馈,同时指出同学画图当中出现的 错误。 小结: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电路图不仅画起来比实物图方便,而且看起来也方便,所有复杂的用电器的电路都有电 路图。 4.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电路图,辨认通路、开路和短路,还要学会根据 电路图来实际连接电路。连电路使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路的连接要有序(通常按电流方 向) ; (2)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有无短路; (4) 若连接无误,要试触(点接开关) ,观察有无异常现象, (若异常,应立即断开开关) 。 【板书设计】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电路的三种连接方式:短路、通路、开路 电路符号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学习目标: 1.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 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学习重点: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学习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自主学习: 1. 电路和 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实际应用非常普遍 2.(1)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 (2)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并联联电路电路图(3)画一画:请在右边方框里画出图 1 的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根据图 2 给出的电路图, 连接图 3 的实物图。合作探究: 想想做做: (课本 106 页) 给你两盏灯、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思考并讨论,有几种接法? 【探究】 : 1、组成串、并联电路: 同学们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尽可能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不同小组间讨论比较。 当电路中有两个灯泡时,连接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如图 4 所示:把两个灯泡首尾相连,然 后接到电路中,这种电路我们叫做 。 在图 5 处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方法:模仿课本 106 页图 5.3-1图5图7另一种像图 6 那样,将两灯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只灯是 的.我们不妨将 L1 从电路中取下,闭合开关后 L2 照常发光,用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并 联电路. 在图 6 处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方法:对照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 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总结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填入下表: 串 定义 (元件连接特 点) 电流路径特点 用电器工作特点 开关 作用 电路图 实例 电路中只有 所有用电器都 电流路径,一处断开 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有 条, 联 并 联各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与否? 控制各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与否?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 中的开关控制 。支路 。当堂训练: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有 条路径,只需 个开关就可以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不 同时,对电路 影响。各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 2.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 条路径,干路开关控制 ,支路开关控制 。各 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 3.市场上出售的装饰用的小彩灯,是由十几只彩色小灯泡 联而成的,它们只要其中 一只灯损坏,其它的灯都 。 (填“亮”或“不亮” ) 4.家庭电路中的电灯、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都是 联的,它们工作时互不影响 5. 马路上的路灯总是一齐亮,一齐灭。如果它们其中一盏灯的灯丝断了,其它灯 仍能正常发光。根据这些现象判断路灯是( ) 。 A.串联的 C. 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 B.并联的 D.不能确定是何种连接方式 6.判断串、并联: A B C7.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一盏电灯和一个电动机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8. (选做)一个电铃和一个电动机组成并联电路,开关 S1 控制电铃,开关 S2 同时控制电 铃和电动机,用电池作电源9、两个灯泡串联时的特点是:接通电路后,当一个灯泡不发光时,另一个灯泡 ; 两个灯泡并联的特点是: 接通电路后,当一个灯泡不发光时, 另一个灯泡 。 (填“发 光”与“不发光” ) 10、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 ( ) A、三盏灯都发光 B、三盏灯都发光 C、 L1 发光,L2 和 L3 发光 D 、L1 和 L2 不发光,L3 发 光 11、如图所示电路,要使灯 L1、L2 串联, 则应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要使灯 L1、L2 并联,则应 闭 合开关 ,断开开关 ;绝对不能同时闭合开 关 。 12、请你指出各个电路中小灯泡之间的连接方式, 13、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当开关 S 闭合后,两盏灯并联的电路是()●物理阅读 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电现象,称为生物电(bioelectricity)现象。主要包括: 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在可兴奋组织(如神经和肌肉)的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不同 的带电离子,膜外呈正电,膜内呈负电,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称为膜电位。 损伤电位(injury potential)活组织的完整部位与损伤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称为损伤电 位。如将电位计的两个电极放在完整无损伤的肌肉或神经表面,由于两处电位相等,无任何 电位差可见。 如组织局部损伤, 其中一个电极移至损伤部位, 另一电极仍处于完整部位表面, 则可观察到电位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损伤部位为负,完整部位为正,此种电位差,即为损伤 电位。损伤电位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直至组织死亡而完全消失。损伤电位的出现,证 明膜内外存在着电位差,即膜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通常所指膜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 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或简称静息电位。在通常情况下,细胞只要处 于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静息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一般为 50~100 毫伏直流电位。此一现象称为极化(polariza-tion) 。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可兴奋组织在兴奋时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如在用纤维内的电 级记录静息电位的同时,在纤维的另一端给予电刺激,经过极短时间的潜伏期约 0.06 毫秒 (ms)后,记录电极部位就会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出现一个快速的生物电变化,历时约 1 毫秒。 包括一个极陡峭的上升相和一个较缓慢的下降相。 上升相表现为先是膜电位由原来的 静息水平( ―45 毫伏)迅速减小,原先的极化状态消失,称为去极化(或称除极化 depolariza-tion) ,继而导致膜极性倒转,变成膜内为正( 40 毫伏)的相反极化状态,称为 反极化。极性倒转的部分(即由膜电位零到 40 毫伏)称为超射(overshoot) 。整个上升相 达 85 毫伏,等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与超射的总和。然后为下降相,膜电位逐渐恢复到原先 的静息电位水平,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 动作电位的特点 全或无性质与传导性。全或无(all or none)性质;如刺激为阈下刺激,则 引不起动作电位;而刺激一达到阈值,即引起动作电位,而动作电位一经引起,其幅度就达 到最大值,即使刺激强度继续增加,动作电位也不再增大。传导性: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就可 在同一细胞范围内沿细胞膜传到远处, 而且电位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即非递减 性传导。 第四节 电流的强弱 学习目标: 1. 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认识电流 2. 会使用流表, 会读电流表的读数 学习重点: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 学习难点:电流表的正确的连接 自主学习: 1. 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用字母 表示, 电流的单位是 , 符号 。 2.雷电的电流可达 2×105A= mA= μ A。 3.在实验室中,用 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该仪表用符号 表示。 4.使用电流表要注意:(1)电流只能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2)电流表只能 联在电路中;(3)被测电流 (选填 能或不能 )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4)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 及 值;(5)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 接接在 上。 5.如图是在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由图可知,I= A。 小组讨论(团结协作) 6.使用电流表时,若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则 若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则 7.如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 串联 B.开关 S 只控制 L2 C.电流表测干路中电流 D.电流表测 L1 的电流四.精讲释疑 8.如下图所示,将所给的元件连接起来,要求 L1、L2 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开关控制 整个电路,根据实物连接图画电路图。本节内容,你还有何疑问? 小结: 1、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 单位是 符号是( ) 、还有毫安(mA) 、微安(μA) ; 1A= mA,1mA= μA。 2、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 (每小格 A) (每小格 A) 使用: (1) 、电流表要 联在被测电路中; (2) 、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3) 、被测电流 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 。 (4) 、 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3.一台家用小型(47 厘米)彩色电视机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与下列哪一组 数据最接近( ) A.18A B.1.8A C.180 mA D.18 mA 4.如下图所示,甲电流表的读数是 A,乙电流表的读数是 A5(选做) .请你设计一个电路图,要求将 L1、L2 并联,开关 S1 作总开关,S2 控制灯 L2, 电流表测 A1 测干路电流,电流表 A2 测 L1 所在支路电流,请按要求将下图中所画的实物 连接好,并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当堂训练: 6、下列用电器中,工作电流为 0.1mA 的可能是: ( ) A、半导体收音机 B、60w 的普通照明灯 C、家用电冰箱 D、液晶显示的电子计算器 7、在图所示的四幅电路中,电流表能够测灯 L1 电流的是()8、图是一次实验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王强对此作出了四 种估计,其中错误的是( ) A.若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电 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为 2.3A B.若使用“―”和“0.6”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为 0.46A C.若原来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而后使用“―”和“0.6”两个接线柱 接入原电路中,则指针所对的 示数不会改变 D.该电流表的“―”接线柱 是公共的接线柱 9、李立在实验室连接了四个 实物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 流表的接法正确的是( ) 10、小刚设计了四幅用电 流表测量灯的电流,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不可能造成电源或电流表损坏的电路图是 ( )11、一位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较小电流时,应该使用“―”和“0.6”两个接线柱,但 错误地使用了“―”和“3”两个接线柱接入了电路,其他操作正确,这样会出现: ( ) A.指针不动 B.指针反向偏转 C.指针摆动偏小 D.指针摆动太大,电流表可能被烧坏 12、如图所示,如果使用“―”和 “3”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 为 ,如果使用“―”和“0.6”两个接 线柱接入电路,则指针所对的示数为 。 13、请你帮助林铃用铅笔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两 灯连成串联电路,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14 (迁移和拓展) 、 小红和小丽用电流表测量同一电路中的电流, 小红接入电路中的是 0~0.6A 量程,而小丽却按照 0~3A 量程读得测量值为 2.4A,则实际测得得电流应该是( ) A.1.2A B.4.8A C.0.12A D.0.48A 15、王刚在做一电学实验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所示,产生这一现象 的原因 及纠正方法是 。16、右图是小明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泡电流的实验装置图,其中导线 a 端没有连接。如果小 明把导线 a 端与接线柱 b 连接,开关闭合时能正常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开关断开时能使 电路断开。小明还想做以下尝试,请你帮助他预计会出现什么情况: ①如果把导线 a 端与接线柱 c 连接,预计出现的情况为: ②如果把导线 a 端与接线柱 d 连接,预计出现的情况为: ③如果把导线 a 端与接线柱 e 连接,预计出现的情况为: 17、如图是小强和小夏两位同学测量小灯泡的电路,请你 当小老师,仔细看一看他们的电路是否连接正确?如果你 认为有错误,请你用不同颜色的笔直接在原图中改动。 ●物理阅读 安 培 安培是法国物理学家,1775 年 1 月诞生在法国里昂。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在念中学的 时候,他经常去里昂图书馆,几乎浏览了图书馆的全部数学书籍,他对物理、化学、植物学 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很感兴趣。 青少年时代的刻苦学习, 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 牢固的基础。 安培既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又是一位科学思想家。1820 年他在巴黎科学学会上听到 了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消息, 他敏锐地预感到奥斯特的发现必将对电学的 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暗下决心, 要在奥斯特发现的基础上, 架起一座连接电和磁的桥梁, 让电和磁以一个统一的整体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这以后的几年里, 他不但通过实验确定了 判断电流磁场方向的安培定则、 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安培定律等, 而且在人们对原子结构还毫 无所知的情况下,根据环形电流的磁性与磁铁相似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的假说, 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安培还开拓了物理学中的一门新学科――电动力学, 成为电动力学 的创始人。为了纪念他对电学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命名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 安培在一生中能取得这样杰出的成就, 除了和他在青少年时代的刻苦学习有关, 还和他 始终兢兢业业、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分不开。安培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常常因为聚精会神 地思索问题而忘记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有一次,他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猛一抬头,发现 前面有一块黑板,不由喜上心头。马上掏出一支随身携带的粉笔,把脑中思索的问题写下, 计算起来。这块黑板向前移动了,安培一边跟着前移,一边继续计算着。渐渐黑板移动得更 快了,这位专心的计算者也跟着跑了起来。路上的行人看到这种情形,不禁拍手大笑。当他 实在跑不动而停下来时,发现这并不是什么黑板,而是马车的后壁。他望着车壁上的数学公 式渐渐远去,懊丧地叹了一口气:“唉!可惜还没有算完。” 第五节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学习目标: 1.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2. 熟练电流表的使用 3.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合作探究: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课题]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提出问题]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你认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可能有怎样的关系?(要有猜想依据) [设计实验] 1. 实验设计思路: (需要什么仪器?如何连接?测量什么数据?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 2.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 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 题扼要写下来。 IA/A 第1次 第2次 [分析论证]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评估]实验设计有不合理地方或不充分、不完美之处吗?(仅测两到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 普遍适用下结论) 操作中你出现了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灯亮了 吗?电流表是不是正确接入?读数时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 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 [交流]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知识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的能力方面。 )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还发现或产生了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吗? 实验结论: IB/A IC/A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课题]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可能有怎样的关系?(要有猜想依 据) [设计实验] 1. 实验设计思路: (需要什么仪器?如何连接?测量什么数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 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 2.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写下来。 IA/A 第1次 第2次 [分析论证]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评估]实验设计有不合理地方或不充分、不完美之处吗?(仅测两到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 普遍适用的结论) 操作中你出现了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灯亮了 吗?电流表是不是正确接入?读数时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 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 [交流]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知识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的能力方面。 )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还发现或产生了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吗? 实验结论: 当堂训练: 1、把电路元件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元件的电 流的同时________。 2、把电路元件___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 在_________分开,分别过_________的元件.即________跟电源能够成独立的电流通路。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 通过__________的电流。从电流表 的示数是通过_________的电流,电流表 、 的示数是 IB/A IC/A的示数,可知通过电池的电流是_________A。4、 如图, 分别测出 A、 B、 C 三点的电流, 则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5、如图,的示数是 0.5A,的示数是 0.2A,则的示数是_______。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开关 S 闭合,灯 故障, 当他用导线边接 此可以判断( ) 。、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 两端时, 亮、 不亮. 由两端时, 两灯仍不亮; 当导线连接A.灯断路 B.灯断路 C.灯 和短路 D.灯短路 )7、如图所示电路,将都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串联 混联B. D.电源被短路并联8、如图所示,哪一个电路图中的三个灯泡是并联的()●物理阅读 电子移动的速度 小琦看到书上说,金属有中大量的电子,有的可以自由移动,接上电源后它们受到推动力, 产生定向运动,这就形成了电流。 于是小琦猜想,导线通电时电子运动的速度是很快的。她的依据是:书中说,用电器接在电 池正负极上时,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我们做实验时,开关一按, 灯马上就亮了, 这就说明一瞬间的功夫电子就从电池的一个极经过灯丝跑到另一个极上面去 了。而且她还举例说,昨天她跟奶奶通长途电话时,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海南,只要奶奶一 说话,她马上就听到了,不到半分钟,电子就来回跑了好几千公里。 她把她的想法告诉了教物理的妈妈,妈妈听后笑了笑对她说: “其实导线通电时,导线中电 子定向运动的速度比蜗牛爬得还慢。 你用电池和灯泡做实验时, 导线中的电子每分钟定向运 动的距离也就是几毫米左右。 ”小琦听了更是迷惑不解,问“真的吗?那为什么开关一按灯就 亮了呢?” ,妈妈给她打了个比方,说“100 名同学排了一列很长的纵队,人和人之间约有一 步的距离,当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听到口哨就向前走一步,随后老师吹了一声口哨,你说这个 时候的队伍和原来有什么变化?” , “每个人都向前走了一步,后面的人都走到前面那个人的 位置上去了。 ” “是的,这也相当于前面 99 个人都没动,而最后一个人跑到队伍前面去了。 ” 小琦说: “我知道了,这两种情况下的队形效果是一样的。 ” 妈妈还告诉她说: “导线就好比是一列长队,导线中密密麻麻的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好比是队 伍中的人,电路中的开关则好比是哨.开关一闭合,所有的电子应声而动,尽管每个电子移 动得比蜗牛还慢, 但在开关闭合的瞬间, 就相当于有电子从导线的一端飞跑到另一端去了。 ” 小琦听了妈妈的讲解后,最后弄懂了这个问题。 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跟大洋彼岸的外国朋友通电话,并且假设相互间连接的是金属电话线,通话时,是否会 由于相互距离太远而觉得对方回答问题时的反应有点儿迟钝?你可以向小琦一样查找资料 找到答案,也可以向经常打国际长途的人请教,看看他们的体验与你的推测是否相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一节 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 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 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 作作风。 重、难点: 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 时(1 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 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 进行新课: 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 原因。 (1) 、符号:U (2) 、单位:伏特,符号 V, 还有千伏(kV) 、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 kV= 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 V (1) 、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 、电压表的使用: ○ 1 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 ○ 2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 3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 。 边讲边演示一遍 (3) 、读数: ○ 1 确定量程??选择 ○ 2 确定分度值?? ○ 3 读数,写上单位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 、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 、读出电压的大小。 4、达标练习:课本后 7 页“想想做做” 、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 时(1 串联,2 并联)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串联电路 二、导学达标:并联电路 引入课题:1、 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 ,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 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 ,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 、学生猜想: Ua=Ub=U 总 Ua+Ub=U 总 ???? (2) 、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 a、b、电源两端, 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 、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 、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 两端的电压 U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 、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 U 总=U1+U2+?? (6) 、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 、学生猜想: U=U1+U2 U&U1&U2 ???? (2) 、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 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 律。 (3) 、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 、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 两端的电压 U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 、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 U1=U2=U3 =?? (6) 、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例: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b 两端的电压 Ub 电源两端的电压 U 总 b 两端的电压 Ub 电源两端的电压 U 总 第三节 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重、难点: 电阻的大小因素。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 教学课时: 2 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导体?? 绝缘体??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试验:课本 13 页图 6.3-1 示 结果: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 进行新课: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符号:R 单位:欧姆(欧) (Ω) 其他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kΩ=1000Ω 1MΩ=106Ω 例: (2) 、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a、材料 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横截面积: 学生阅读:13 页表格,了解电阻的属性。 学生阅读: 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 3、变阻器: 电位器、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符号 (1) 、结构:实物观察 (2) 、原理: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 (3) 、作用: (4) 、使用: 学生试验: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注意问题: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电阻的大小如何判断?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重、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3 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通过讲解上一节课的练习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阻变化,电流变化;电压改变,电流改变。电 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1 课时) 猜想或假设:??学生完成 设计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 需要器材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实验步骤:需要多组数据,如何改变电压? 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 电阻 R/Ω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电压 U/V 电流 I/A ?? 换一个电阻,再进行实验 结果分析和论证:I、U、R 的关系 结论:→ (1 课时)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公式变换:U=IR 或 R=U/I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短路:R=0,I 很大 断路:R 很大,I=0 3、例题 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 880kΩ,氖管 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 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解:R=880kΩ=8.8×105Ω U=220V I=U/R=220V/8.8×105Ω=2.5×104A 答:流过人体的电流 2.5×104A 例题 实验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4.8V, 流过的电流是 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学生练习:完成 21 页的 4 个计算题(认真检查) (1 课时) 4、综合练习 1、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 4.5V,测得 R1 的电流为 0.2A,电压为 2V;求 R2 的电流、 电压和电阻。2、在下电路中,已知 R1=6Ω,R2=10Ω,当开关闭合时,V1 的示数为 3V,求电源电压和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3、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 10V,R1= 5Ω,R2=8Ω,求电路中干路以及各支路的电 流分别为多少?4、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 0.8A,R=5Ω,流过 L2 的电流为 0.3A,求灯 L2 的电 阻有多大?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第二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钨的特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的兴趣培养。 重、难点: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掌握电阻的特性。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 教学课时: 1 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一个电阻被接在 6V 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 2A,若把它接在 12V 的电路中,它的阻值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流DD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DD用电压表测量 电阻DD?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 进行新课: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 、学生分析 I=U/R 可得 R=U/I。测出 U、I,就可以求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测电阻(注意电阻的特性) (2) 、设计实验: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 、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 、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电压 U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平均值 (5) 、实验结果: 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电流 I 电阻 R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第三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 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 能用欧姆定律分析怎样安全用电。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家庭电路的样板 教学课时:1 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根据电路画电路图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同学们,电池有电压,家庭电路也有电压,为什么前者安全?后者却很危险? 进行新课: 1、 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体是导体,阻值一般不变化,由 I=U/R 可知,电压越高,产生的电流越大,所以越危险。 参考资料电流: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大小 人体反应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经验表明) 2、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手湿后人体电阻减少,由 I=U/R 可知,电流变大。 (2)水是导体,又会流动,易使人体与电源相连。 3、 注意防雷: 雷电的特性、数据 避雷针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第十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2、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重、难点: 电能的概念、相关单位。 围绕“电能”进行教学。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 时(1 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 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小灯泡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进行新课: 1、能量和电能: (1) 、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存在方式: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原子能等 学生讨论:能量可以转化吗? 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举一些其它能→电能的例子 (2) 、电能: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电能的应用??教师总结 电能的单位:千瓦时(kW? h)即“度” 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焦) (J) 1kW? h=3.6×106J 2、电能表: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1) 、电能表的结构: 接线柱、转盘、示数 (对照实物观察) (2) 、电能表的使用: “220V”?? “10A”?? “50Hz”?? 接线方法?? (3) 、读数: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4) 、介绍新型的电能表: 3、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做功) 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符号:W 单位:与能相同??焦耳。 3、达标练习:课本后 32 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二、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 P=UI 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会用公式 P=W/t P=UI 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能表 教学课时:3 时(1 电功率,2 电功率的计算,3 电功率的测量)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电能?? 电能表?? 电功??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能表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为什么?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 进行新课: 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讨论:如何表示?) 教师:规定一时间,看谁做的功多! ! ! (1)定义: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 1s 内所消 耗的电能。 即 电功率=功/时间 P=W/t 或 W=Pt (2)单位:WDD电流做的功DD焦耳(J) tDD时间DD秒(s) PDD功率DD瓦特(W) 1W=1J/s 1kW=1000W (3) 、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 例:电视机的功率 P=200W= Kw 例:我们说洗衣机的功率是 500W,其含义是 例:课本 34 页例题 练习:课本 36 页练习。 2、 “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 W=Pt 所以 若 PDD千瓦、tDD小位 则 WDD千瓦时 (1 课时) 3、怎样测量功率 学生讨论: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 试验表明: P=IU 单位:IDD安(A) UDD伏特(V) PDD瓦(W) 例题:课本 35 页例题 练习:1、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若电路的电压为 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利用本题解释额定DD实际) 2、某电能表标有“220V 3A”字样,这表最多可以在 220V 电压下给多少只 60W 的灯泡供 电? (利用本题解释功率可以相加)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 P=IU 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 1 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标有“220V 11W” “220V 22W”的灯泡各 1 只,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 220V 的电路中,它们的实 际功率各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流DD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DD用电压表测量 电功率 P=W/t P=UI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进行新课: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 、学生分析 P=UI 测出 U、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 (2) 、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 、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 、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电压 U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电流 I 电功率 P 第四次测量 (5) 、实验结果: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是不同的;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四、电和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重、难点: 电流的热效应:电能??热能 热效应的计算公式:P=I2R P=U2/R 的使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阻丝、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 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电炉丝发热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炉丝、电饭煲发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课本 38 页如图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热效应: 电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讨论:为什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炉丝热的发红, 而导线基本不发热?电流的热效应跟什么有关系? 学生猜想??教师分析??结论: 跟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学生阅读 39 页试验) 2、影响热效应的因素: P=IU=I2R P=IU=U2/R 即: P=I2R P=U2/R 讨论:热效应与电阻成正比?反比? 例:把阻值为 6 欧、8 欧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 12V 的 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解:R1=6 欧 R2=8 欧 U=12V I=U/R=U/(R1+R2)=12V/14 欧=6/7A P1=IU= I2R1= P2=IU= I2R2= 例:把阻值为 6 欧、8 欧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 12V 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结论:两公式都成立,一个是电流相同时使用(串联) ;一个是电压相同时使用(并联) 。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学生阅读即可 4、达标练习:课本后 40 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五、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保险怎样“保险” ;归纳安 全用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体验电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观察体验保险丝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的应用。 教具:电路演示板 保险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让 人触目惊心的。例如下面这些例子: 1、 (羊城晚报)2000 年 3 月 29 日,河南焦作一影视厅发生罕见惨剧――“天堂”烧死 74 人。 2、 (羊城晚报 )2002 年 3 月 23 日,一民房今晨失火死2人 疑是家中电线短路引起 3、(厦门日报) “用电不当毁了世界文化遗产”2003 1 月 19 日 19 时左右, 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 师:上述的例子大多与电器有关。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一部分了,这 一节课我们从另一角度来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 “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师: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将电线换成更粗的,电能表的额定电 流换成更大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 上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 调查十年前和现在所使用的用电器分别有哪些。 屏幕上的是一个同学的调查结果。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调查结果。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交流。 师: 添置了新的大功率用电器。 那么添置前和添置后对电路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用电功 率的知识来计算十年前和现在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同。 让时光倒流回十年前, 我们的家里有这些用电器, (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 你们能计算出干路的电流是多少? 生:计算。 师:回到我们现在,添置了这些用电器, (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那么干 路中的电流又是多少呢? 生:计算,讨论得出结论 师: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板书) 现在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进行线路改造呢? 生:讨论回答 师:演示实验,证明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得出: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能 太多。 (二)保险丝 师:在刚才的电路中,由于具备安全用电的知识,才避免了大的损失。这都得归功于电路中 安装了保险丝。 (板书) 常见的保险丝如课文的插图所示。大家可以看看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阅读书本的材料,可以参考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关于保险丝的知识 呢? 生:阅读讨论 师:总结保险丝的特点以及使用保险丝的注意事项。 (板书) 生:练习(屏幕投影) 某学校教学楼里有 12 间教室,每间教室装有 40W 的日光灯 4 盏。如果你是学校的电工,你 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保险丝?常用保险丝的规格见右表。 (三)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 直径(mm) 额定电流(A) 生:根据投影的画面,对安 0.21 3.75 全用电的知识进行知识归纳。 0.98 5 师:归纳总结安全用电的知 1.02 6 识。 (板书) 1.25 7.5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 1.51 10 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一节 家庭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 3.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4. 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 5. 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会解决有关家庭电路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1)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冬天家里开着电暖器,微波炉也正在工作,突然冰箱 启动制冷,结果家里所有电器一下子都停止了工作.有时当你打开台灯准备做功课时,灯泡 闪了几下便灭了,但其它电器却仍能正常工作.为什么有时所有电器一起停止工作,而有时 某个电器坏了却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呢? (2)如果你家中所有的电源插孔都被占满了,但又添置了新电器,怎样做才能使新电 器也能工作起来? 若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则需要知道我们家庭电路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家庭电路组成板.(1)进户线. 进户线有两极,如图 1 中所示 A 和 B.其中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家庭电路中的 零线一般是接地的, 因此零线与大地 (地线) 之间不存在电压; 但火线与零线之间存在 220V 电压,只是一会儿电流由火线经用电器流入零线,一会儿电流又由零线经用电器流入火线, 如此按一定频率变化,即我们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 为了保证某个电器发生故障后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各个电器都应是一端接在火线 上, 另一端接在零线上, 即这些电器之间是并联关系, 一个支路发生故障其它支路仍能工作, 所以台灯坏了,并不会影响电视机等其它电器的工作. (2)保险丝(如图 1 中的 D) . 提问:现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各种电器,但我们能否无限制地增 加家用电器呢? 讲解: 由于各个电器是并联的,同时使用的电器越多,干路(即进户的火线和零线)上的电流 就越大.但进户线是有一定规格的,只能允许某个值以下的电流通过,若通过的电流超过此 值,就会使电线过热,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的危险.在火线和零线上分别串入两 根保险丝,就可以在电流超过进户线的允许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干路电流,使所有 电器停止工作,避免发生火灾,同时提醒用户:你目前同时使用的电器过多了,由此可见, 我们在使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干路电流的允许值,不能无限制 增加同时工作的电器数量. 提问:保险丝是怎样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的? 讲解: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做成的.当干路电流过大时,保险丝 发热很快,温度急速上升,到达其熔点时,保险丝熔断,干路就成为断路,支路上一切电器 都停止工作. 因此在供电正常情况下,家中所有电器同时停止工作,往往意味着保险丝熔断了. 有些用户为了自家用电方便,私自将保险丝换成粗的(允许通过的电流大)或干脆换成 铁丝或铜丝,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时,保险丝就不会断了.但这种做法引起的后果是极其危 险的,曾经就有这样的事例;干路中电流大到已使火线和零线成为两条火龙,并且沿着各个 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