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英国电视剧白王后王后VS未来瑞典女王,谁的魅力更胜一筹

瑞典王室喜添千金 小公主未来或将成为瑞典女王,你们还不快行动么?【内蒙古科技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0,300贴子:
瑞典王室喜添千金 小公主未来或将成为瑞典女王,你们还不快行动么?收藏
瑞典女王储维多利亚23日凌晨在卡罗琳医学院附属医院诞下一名小公主,母女平安。依据瑞典《王位继承法》,不出意外,这名小公主未来将成为瑞典女王。  首添丁  维多利亚的丈夫丹尼尔王子23日早晨在卡罗琳医学院附属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记者公布喜讯。  丹尼尔王子说:“清晨4时26分,小公主诞生,身长51厘米,体重3280克,非常可爱。”   丹尼尔坦承自己在妻子分娩时“非常紧张”。“生孩子总是与一些风险联系在一起”,他说,自己亲手剪断女儿的脐带。  不特殊  丹尼尔王子说,已通知国王夫妇维多利亚产女的消息。国王夫妇不会前往医院探视。王储夫妇事先要求院方不要给予特殊照顾。  丹尼尔先前是维多利亚的私人形体课教练,2002年和维多利亚相识相恋,日举行婚礼。  继承人  这个小公主的身份有些特殊,并非一名普通的王室成员。不出意外,她将成为瑞典女王。  她是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与王后西尔维娅的第一个孙辈,当前排在王储维多利亚之后,是瑞典王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维多利亚1977年出生,是国王夫妇的长女。1979年,瑞典公布全新《王位继承法》。这一法律规定,国王的第一个孩子,不论男女都可继承王位。  日,两岁多的维多利亚公主正式成为1818年以来瑞典第一位女王储。如果维多利亚继位,她的大女儿将成为新王储。
那可是皇室啊
跟黄种人没关系
这个真的可以有
真的吗,是又怎样,我们是共产主义国家,不跟帝国主义同流合污!
你要吧皇室的金钱带回国内拉动国内经济内需
其实我对你签名档上的更有兴趣,最起码可以拉动我自己的需求
我会瑞典语
登录百度帐号字号:大 中 小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没有制定过宪法的君主立宪制&张凤林 杨国平 李仁藻 选编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id="imgPic" src="http://img.zwbk.org/baike/bpic//.png" style="font-size: 14 margin: 20px 0">目 录========================================================*.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求民权却得恐怖,求自由却得独裁--------( &)*.美国如何对待法国大革命--------------------------( &)*.一场被神化的革命――法国大革命------------------( &)*.陈独秀的法兰西文明情结--------------------------( &)*.英国(欧洲西北部国家)--------------------------( &)*.英国没有制定过宪法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女王----------------------------------------( &)*.英国大宪章&(1215年)---------------------------( &)*.英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大革命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id="imgPic" style="MARGIN: 20px 0px" src="http://img.zwbk.org/baike/bpic//.png">法国大革命,法国特定历史时期,是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世界史学界看法众多,难成共识。在中国,以热月政变作为大革命结束标志比较普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教参也采用了此观点。日,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宣告了法国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结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在政变中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权。法国历史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革命发展1789年5月由于财政困难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路易十六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但第三等级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6月,他们毅然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7月14日起义,攻占了法国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The&Storming&of&the&Bastille),法国大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The&Declaration&of&Man&and&the&Citizen),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宣布人与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革命初期,君主立宪派(斐扬派)取得政权。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参见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君主立宪派制定了《1791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继续发展。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取得了妥协,但和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没有缓和,相反,人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革命起因&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1788年春法国的旱灾。1788年法国还没有从发生在3年前的干旱中恢复过来,上次干旱因饲料不足出现了大规模的屠宰牲畜的情况,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为主要肥料的法国农田肥力不足大量闲置。&日,周长达40毫米的冰雹连续敲打着农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无。同年冬天,法国处于严寒状态。这致使法国大革命前夕,面包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从正常情况下的一个4磅面包8苏到1789年底的12苏),患病人数和死亡率上涨,大规模的饥荒和普遍的营养不良。饥荒甚至蔓延到欧洲的多个地区,而且政府缺乏足够的运力致使食品无法运往灾区。18世纪是法国经济通货膨胀日益恶化的时代,通货膨胀使得社会购买力下降,1780年代地主因欠收加租又进一步削弱农民的收入。国内最大的地主罗马天主教会对谷物征收什一税。什一税尽管表面上减轻了国王税项对民众的压力,实际上对每天都饿着肚子的穷人而言是一座大山。国内设置的关卡则限制了国内的经济活动,以及在间歇性的作物歉收时成为运输障碍。资料显示1788年贫户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费在面包上,1789年则达到80%。商品滞销,农民涌入城市造成高失业率,都使得社会开始动荡不安。法国由于路易十五时代的过度参战又未能打赢(特别是七年战争)而导致国库空虚,以及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当时法国国债总量高达20亿里拉。由于战争债务带来的社会负担,加上君主体制下的军队无能,为给退役老兵提供社会服务所拖累。同时贵族阶级,尤其是住在凡尔赛的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的奢华生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经济负担。老旧而效率低下的财政系统无法负担政府债务,而不合理的税务制度又让这一切雪上加霜。新旧阶级势力之间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对革命推波助澜。法国的贵族头衔是开放的,让一些有能力及有钱的第三等级人群有机会成为贵族。1700年至1789年间,法国社会增加了约5万个新贵族。随着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封爵的价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一些没落的贵族对这些新贵族也十分的不满。贵族本身也有投资商业、矿业、地产等行业,因此中产阶级财富与贵族财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纪以后变得模糊,但中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日益严重。由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国大革命产生的重要原因。这包括对专制王权的愤恨;那些和荷兰、英国等国的商业城市有联系的,也因为荷兰爆发爱国者起义失败吸引了荷兰流亡人士,无形中助长了法国革命的政治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和商人对贵族特权和统治的愤恨;农民、工人以及资产阶级对传统贵族领主特权的愤恨;对神职特权者的愤恨和对宗教自由的渴望,相对贫困的乡村低等教士对贵族主教的愤恨,和由此延伸的对天主教的愤恨,受新教徒控制的小兄弟会修士会对其它宗教机构的影响;对自由以及共和制度(尤其是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的渴望;以及国王解雇财政顾问中被视为人民代表的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以及后来的雅克?内克尔。革命背景&经济发展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1st&Estate)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2nd&Estate),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其他公民如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3rd&Estate),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Louis&XVI)。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者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社会矛盾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1715年-1774年),由于人民极度不满国王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抨击。这形成了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思想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深入人心。在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3个等级:天主教高级教士&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农民、无产者及除第一第二等级外其他阶层&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7月9日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路易十六启蒙运动17世纪及18世纪欧美地区发生了一场思想及文化运动,认为这个宇宙的秩序是可以透过理性来掌握的。人类历史从此展开在思潮、知识及讯息上的“启蒙”,开启了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发展历程。德国哲学家康德以“勇于求知”的启蒙精神来阐述人类理性的角色。他认为启蒙运动是人类的最终解放时代,将人类意识从不成熟的无知和错误状态中解放。18世纪初期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学风谨严。至该世纪后期,学风为之一变,狄德罗、卢梭、蒲丰以及孔狄亚克、杜尔哥、孔多塞等都是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致力编辑该世纪伟大成就之一的《百科全书》[1]&。启蒙运动为打倒法国旧制度的法国大革命等革命提供了自由的革命思想,孟德斯鸠的主张对取代旧的君权神授的王朝体制有重要作用,孟德斯鸠主张,新的共和国政制体制需要有以理性为基础的宪法。革命派别&吉伦特派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为首的雅各宾派(The&Jacobins)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法国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保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雅各宾派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2]&定吉伦特派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但仍保持反劳工的《列?霞飞法》和《农业工人强迫劳动法》,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罗伯斯庇尔热月党人但不幸的是,雅各宾派过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内讧,陷于孤立的罗伯斯庇尔也未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欧洲君主拼凑起来,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政治。日,雅各宾派中被罗镇压的右派势力发动热月政变,逮捕了罗伯斯庇尔和圣鞠斯特,建立热月党人统治。这时革命最危急的关头已过去,热月党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们清除了罗伯斯庇尔时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建立了正常统治,维护了共和政体,在法国国内维护了革命的成果 &。但国外围剿革命的势力仍是浊浪滔天,此时,督政府中又一个新的政治明星应运而生,他就是拿破仑,历史又淘汰了热月党人,在“雾月政变”中,年轻的拿破仑(General&Napoleon&Bonaparle)执政,担负起了扫荡欧洲君主专制势力、最后巩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法国的革命力量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行进,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就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如此行进直到革命的成功。这次革命摧毁了法国专制制度;也震撼了欧洲旧的君主专制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的革命[2]&。革命历程日,巴黎市民攻下王宫&攻占巴士底狱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时,代表法国3个等级的三级会议已经有175年没有召开。日,由于财政问题,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国王希望在会议中讨论增税、限制新闻出版和民事刑法问题,并且下令不许讨论其他议题。而第三等级代表不同意增税,并且宣布增税非法。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国王无权否决国民议会的决议。于是路易十六关闭了国民议会,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决议无效,命令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日国民议会宣布改称制宪议会,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路易十六意识到这危及了自己的统治,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日,巴黎市民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支持制宪议会。次日,巴黎教堂响起钟声,市民与来自德国和瑞士的国王雇佣军展开战斗,在当天夜里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区。7月14日群众攻克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释放七名犯人(四名造假贩子,两名精神病人和一位性行为不检的伯爵)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了法国国庆日。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巴士底狱广场。200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是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当时的目的是防御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城跟前。后来,由于巴黎市区不断扩大,巴士底狱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到18世纪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当时一共只关押七名囚犯)。巴士底狱高100英尺,围墙很厚,有8个塔楼。上面架着15门大炮,大炮旁边堆放着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凡是胆敢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伏尔泰曾经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多少年来,人们像痛恨君主专制制度一样痛恨这座万恶的巴士底狱。许多人曾经作过推倒巴士底狱的尝试,可惜都没有成功。然而,人们的希望没有落空,他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巴黎的警钟长鸣,工人、手工业者、城市贫民纷纷涌上街头,夺取武器,开始了武装起义。法国人民早就痛恨国王、僧侣和贵族。僧侣是当时法国社会的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各种人都归入第三等级。第一、第二两个等级的人数不过20多万,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3%。但是,他们有钱有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们的总头子。他同僧侣贵族狼狈为奸,弄得民不聊生。18世纪后期,国王和他的大臣们眼看国库空虚,就用尽一切办法搜刮钱财,好继续吃喝玩乐。为了这些,他还在1789年召集已经停止了175年的“三级会议”来筹款。可是,第三等级的代表识破了国王的诡计,他们趁开会的时机,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第二,改变按等级分配表决权的办法,要求三个等级共同开会,按出席人数进行表决。国王路易十六听了这些要求,暴跳如雷,认为第三等级大逆不道。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军队调回巴黎,准备逮捕第三等级的代表。消息传出来以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愤,怒不可遏。于是,酝酿很久的一场大革命就这样爆发了。日这一天,手执武器的人群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地,巴黎市区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还在国王军队手里。“到巴士底狱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不约而同得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专制堡垒。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从房顶上和窗户里向起义者开火,塔楼上的大炮也开始轰击。冲在前面的起义战士被暴风雨般的火力压住,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大家就从周围的街垒向巴士底狱还击。他们没有大炮,只有从各处寻来的一些旧炮,甚至几百年前铸造的长满铁锈的古炮也加入了战斗行列。他们没有炮手,只有一些自告奋勇的人出来开炮,一个名叫肖莱的卖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这些古炮和旧炮在被战斗激发起昂扬情绪的起义者手里,终于发出了轰鸣。一排排炮弹撞击在监狱墙上,打得烟雾弥漫,砖屑纷飞。可是因为围墙太厚,还是无法攻破,而起义者已经有了伤亡。1个小时过去了,战斗没有什么进展,围攻巴士底狱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们十分着急,有的人干脆拿着两个火把,勇敢地冲到拱门前,把要塞的卫兵室和军人食堂点着了火,可是对于要塞和塔楼还是毫无办法。一个假发制造师想用火把点燃要塞的硝石库,但没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松脂混在一起,烧敌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够不着。这时候,从阵地后面又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于是大家镇静下来,都在等待着,张望着。两个多小时以后,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会儿,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狱。一部分守军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吊桥徐徐放下,起义群众冒着另一部分拒降的守军射来的弹雨,冲了进去,解放了被关押的七名囚犯。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这一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君主立宪派的统治代表在起义中夺取巴黎市府政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国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认了制宪议会的合法地位。此时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议会中君主立宪派起主要作用。制宪议会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规定以赎买方式废除贡赋。&日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国王再次筹划利用雇佣军推翻制宪议会失败后,王室被迫从凡尔赛宫迁到巴黎,制宪议会也随之迁来。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其中雅各宾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1790年6月,制宪议会废除了亲王、世袭贵族、封爵头衔,并且重新划分政区。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审制度。制宪议会还没收教会财产,宣布法国教会脱离罗马教皇统治而归国家管理,实现政教分离。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失败,部分激进领袖和民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派中分裂出去,另组斐扬俱乐部。9月制宪议会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三权分立的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各级法院。日制宪议会解散,日立法议会召开。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由于路易十六的王后、奥地利皇帝的妹妹玛丽?安东尼特泄露军事机密给联军,使法国军队被打败,联军攻入法国。日立法议会宣布祖国处于危急中。以无套裤汉为主体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运动的高潮。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马拉、丹敦领导反君主制运动,于8月10日攻占国王住宅杜伊勒里宫,拘禁了国王、王后,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宪派的统治。处死路易十六吉伦特派的统治8月10日的起义使吉伦特派取得政权,迫使立法会议废除1791年宪法、国王退位、实行普选制。同时,法国军队和各地组织的义勇军在9月20日的瓦尔米战役打败外国联军。日,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开幕,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吉伦特派当政以后,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雅各宾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人们不满他们的温和政策,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而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与此同时,法国军队在1792年10月后已经打到了国外。欧洲各国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萨丁尼亚、汉诺威、英国成立了反法同盟,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然而吉伦特派无力抵抗外国军队,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专政。大卫-马拉之死雅各宾派专政雅各宾派专政后,平定了被推翻的吉伦特派在许多地区煽起的武装叛乱。日~7月17日颁布3个土地法令,使大批农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宪法,这是法国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宪法,但是由于战争未能实施。7月,改组并加强作为临时政府机关的救国委员会,并把投机商人处决。10月底,他们把吉伦特派及其支持者斩首,包括布里索、罗兰夫人、科黛,美国革命家托马斯?潘恩也被捕入狱。1793年底-1794年初将外国干涉军全部被赶出国土,国内的叛乱也基本平息。月雅各宾内部开始了激烈的斗争。马拉被暗杀,罗伯斯庇尔以搞阴谋的罪名处死了雅各宾派中与他政见不和的丹东、埃贝尔等人,使雅各宾派趋于孤立,人民也开始反对恐怖政策。7月,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独裁的力量组成热月党,于日(法国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发动热月政变推翻罗伯斯比尔并将他斩首。热月党人的统治热月党人于10月解散国民公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恐怖时期结束,但政局仍然不稳。1796年&~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远征意大利取得重大胜利,军人势力开始抬头。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许多王党分子当选。督政府为打击王党势力,宣布选举无效。1798年立法机构选举时雅各宾派的残余势力大批当选,督政府再次宣布选举无效。这种政策历史上称为“秋千政策”。1799年英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以西哀士为首的右翼势力要求借助军人力量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临时执政府,自任执政。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拿破仑革命结局1.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利后,路易十八在外国军队保护下复辟了波旁王朝。恢复了国王的权利,并且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经过3天战斗,攻下王宫,国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彻底结束。2.揭示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永留于法国的蓝、白、红三色国旗,成为法国大革命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3.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来,法国每年7月14日大革命爆发纪念日都会在巴黎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革命意义法国大革命是采用暴力手段矛头直指国王的权力,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革命影响&对国内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对世界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组织原因1、法国自路易十四以来即是欧洲中心,法国的国内局势关系到欧洲各国的利益;2、法国王室自路易十四以来即是欧洲王室中心,法国王室及贵族与刚刚兴起的欧洲民族国家的王室和贵族关系密切;3、法国革命的对象是王权及贵族专制制度,关系到欧洲各民族王国王室及贵族核心利益;4、法国革命发展过于迅速,法王路易十六及王后玛丽的殒命极大震撼了欧洲各国王室尤其是哈布斯堡王室及曾经遭遇过类似情况英国王室;5、法国王室是天主教廷的最大支持者,法国王室的遇难极大震撼了天主教世界;6、英国与法国之间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法国自路易十四起就是欧洲大陆的霸主,英国希望法国的混乱局势能够持续下去,以便更好的削弱法国;7、欧洲的新兴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大部分民众仍然支持刚刚兴起的各国民族王权,难以认同处决国王的法国革命;8、法国革命前国力处于下滑状态,革命后法国的力量迅速强大起来,引起各国的警觉,处于欧洲中心的法国也对外输出革命,也促使各国王室立即组成同盟反对法国。托克维尔&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被公认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著作中,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后果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解释。这种解释并没有给出一种完美的结论,而是提出了引发后来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托克维尔明确指出:“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这段话可以说是表达了托克维尔解释的核心思想:大革命乃是旧制度下社会演进的结果。在深入研究旧制度的权力结构之后,托克维尔指出:“如果认为旧制度是个奴役与依附的时代,这是十分错误的。”他发现,旧制度乃是向今天人们所说的“现代性”过渡的转型阶段,是两种体制的复合体,一方面是日益衰落的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残余,另一方面是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制。正是这种社会转型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剧了法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促成了大革命的爆发。这种因果联系恰恰与人们想象的那种"压迫愈重、反抗愈烈"的方式相反,而是以一种悖论的方式发生的。托克维尔通过比较研究,独具慧眼地发现了一个吊诡现象:“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就欧洲而言,法国当时并不是封建权利最深重的地区,相反,它却是封建权利压迫最轻的地方。这是因为法国早已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农民完全摆脱了领主的统治,而且已变为土地所有者。但是,正因为如此,农民对残存的封建权利就更难忍受。作为土地所有者,农民才会对封建制度强加在地产上的多种负担感到痛苦和愤慨;贵族不再拥有统治领地的权力,贵族的特权乃至他们本身的存在也就愈加可疑。也就是说,不是贵族个人变得穷凶极恶,而是封建制度的瓦解引起社会心理的变化:“封建制度已不再是一种政治制度,但它仍旧是所有民事制度中最庞大的一种。范围缩小了,它激起的仇恨反倒更大;人们说得有道理:摧毁一部分中世纪制度,就使剩下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不过,相比之下,托克维尔认为,各阶级之间的紧张关系之所以加剧,主要是中央集权制的作用。与许多人的看法相反,托克维尔认为,中央集权制不是大革命的产物,而是旧制度的产物。法国在大革命前已形成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在王权中央形成了一个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于一身的统一权力机构,有中央政府派出的各省总督总揽了地方政府的全部权力,中央集权制的政府几乎达到了对全国的全面绝对控制;更有甚者,旧制度实行官员保护制,专横地庇护大小官员。这样,中世纪各地区、各人民团体和个人的政治自由权利也统统丧失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托克维尔显然是把政治专制与行政集权混为一谈了。托克维尔承认,这种中央集权政府是旧制度的一项成就,是旧制度下“所有活着、动着、生产着的东西”的“新的根源”,也是旧制度中唯一在大革命后保存下来并且能够适应新社会的政治体制。但是,他也发现,这种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既是旧制度时期社会动力之源,也很容易成为千夫所指之的。“由于中央政权摧毁了所有中间政权机构,因而在个中央政权和个人之间,只存在广阔空旷的空间,因此在个人眼中,中央政府成为社会机器的唯一动力,成为公共生活所必须的唯一代理人。”结果,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中央集权政府的绝对依赖,而这种绝对依赖又很容易转变为另一个极端:当中央政府不能满足人民心愿时,便产生人们对中央政府的极端仇恨。由此托克维尔得出结论: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和巴黎的至高无上地位,是法国多次革命的主要条件之一。托克维尔还发现,正是中央集权制的发展,造成法国阶级分离的加剧,使法国社会变成一点即炸的火药桶。首先,三级会议的停开,使得第三等级与贵族在公共生活中再也没有联系。其次,与一般人们想象的相反,贵族的种种免税特权不是中世纪的遗存,而是中央集权制发展的结果。王权逐渐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但是,为了安抚与王权对立的贵族阶级,作为一种交换,“自15世纪到法国革命,免税特权一直不断增长。”贵族享有的各种特权尤其是免税特权彻底导致了资产者与贵族的不平等和互相孤立。第三,为了获取免税特权,资产者设法住进城市并在城市中获得职位,这就导致了资产者和农民的分离。第四,农民成了被遗弃的阶级。不仅其他阶级都离弃农民,而且政府对农民极其冷酷无情:把各种捐税徭役负担强加给他们,以严酷的司法对待他们。各阶级之间彼此隔离的恶果,一方面是“再也组织不起什么力量来约束政府,(但)也组织不起什么力量来援助政府”,也就是说,政府实行分而治之,最后陷入孤家寡人;另一方面是,分裂的不同阶级彼此形同路人甚至仇敌,“在被重重障碍长期隔绝之后彼此重新接触时,他们首先触到的是他们的伤痛处,他们重逢只不过是为着互相厮杀。”在分析促成大革命爆发的众多直接因素时,托克维尔论及思想文化、宗教习俗、民族特性等,但是他主要强调启蒙运动和王权改革所起的作用,由此进一步揭示了诡异的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因果链条。启蒙思想为大革命做了准备,这是常识。民主派把大革命视为启蒙思想的正义原则的实现,保守派则把大革命归咎于文人的蛊惑。与他们不同,托克维尔所要探讨的是启蒙思想的思维特征及其得以产生和传播的社会条件。托克维尔发现,启蒙思想渗透着“抽象的文学政治”,主张“用简单而基本的、从理性与自然法中汲取的法则来取代统治当代社会的复杂的传统习惯”。这种文学化政治思维之所以形成和传播,是因为法国缺乏政治自由。与英国不同,法国研究治国之道的作家与统治国家的人形成两个明确分割的区域,作家们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因此他们只会高谈阔论。热衷普遍性的理论,对于文人来说可能是美德,但对于政治家来说则很危险。至于为什么这种文学化政治思想会支配法国的政治生活,托克维尔则主要不是分析启蒙思想家和其他文人的作用,而是强调旧制度下法国人的普遍精神特征。在缺乏自由政治制度的国度里,普通人身受旧制度种种弊端之苦,但看不到医治具体社会病的药方,因此很容易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要么全盘忍受,要么全盘摧毁国家政体。”贵族、资产阶级因长期被排斥在公共生活之外,缺乏政治经验,因此对于那种文学化政治理论的危险性毫无所知。贵族甚至把那些文人待为座上宾。国家高级官员也只精通行政事务,而不懂得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则,不能理解和预见社会潮流的动向及后果,因此也盲目地接受时髦的政治言辞。结果,全体法国人都“抛弃了现实社会,沉湎于虚构社会。人们对现实状况毫无兴趣,他们想的是将来可能如何,他们终于在精神上生活在作家建造起来的那个理想国里了。”旧制度政府推行不彻底、半途而废的改革反而刺激大革命的爆发,这是托克维尔的一个独到而重要的发现。他指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作为末代王朝却是迄当时为止社会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认为,尽管整个社会机器破旧简陋,但是这背后有两台发动机在推动公共繁荣,一是以上层阶级为标志的整个民族的觉醒,二是“依旧强大却不再实行专制、到处维持秩序的政府”。与我们的“常识”相反,在托克维尔笔下,路易斯十六政府乃是一个开明君主政府:国王实际上尊重和服从公众舆论;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实施公共工程;路易十六还尝试改革,屡试屡败、屡败屡试。但是,恰恰是路易斯十六政府的局部的开明、改革措施加速了大革命的爆发。托克维尔描述了这其中的微妙之处:政府发起各种公共建设事业,与政府有金钱关系的人数惊人地增长,许多人萌发了发财暴富的欲望,但是,专制政府的财政管理不善使得宫廷的劣迹变成了千家万户的私人灾难,与政府关系最密切、最维护政府的那批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就变成了最激进的改革要求者;国王和政府官员公开讨论社会政治弊端,国王屡屡试图减轻下层民众的负担,如废除农民的劳役制和手工业的行会,再如为消除额外增派而实行军役税公开措施,甚至要废除贵族的免税特权,这些口惠而实不至、半途而废的改革只是起了唤起民众不满情绪的作用;波旁王朝任意侵犯民众的私有财产,对所欠私人借款拖延抵赖,在饥荒时期强行实施征集制、食品强制出售和最高限价等措施,对穷人实行严酷而不公平的司法措施等等,这些都是政府现身说法对民众进行革命方式教育;大革命前夕(1787),路易斯十六政府对司法部门、省级行政机构进行改革。这项改革“希图一举变革旧的方法、一下子匡正积年沉疴”,但是改革打乱了原有的权力秩序,使得每一个公民仿佛觉得“国家政府突然间更换了所有官员,更新了所有准则……所有法国人感受到了一种微小的特殊波动。”在这种人心普遍浮动不安的情况下,“最后一击便使它(国家)整个动摇起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动荡和最可怕的混乱。”托克维尔总结说:“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冲塌神圣罗马帝国大厦的力量来自西方。1789年法国爆发了革命。从中世纪早期延续至今的封建社会制度被荡涤。三权分立和人权保证了所有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普鲁士和奥地利企图以武力对这个邻国的事务进行干涉,结果惨遭失败,引起了革命军的反攻。在继承了法国大革命遗产的拿破仑军队的冲击下,神圣罗马帝国最终土崩瓦解。法国占领了莱茵河左岸。为了赔偿这些地区前主人的损失,进行了牺牲较小的,尤其是宗教的侯爵领地的大规模土地重划:根据1803年的帝国代表联席会议的决定,大约400万臣民换了君主。中等邦国坐享其成。它们中间的大多数于1806年在法国的庇护下结成莱茵邦联。同年,弗兰茨二世皇帝退位,神圣罗马帝国就此寿终正寝。法国大革命并未蔓延至德国。虽然在过去的年月里这里一再有个别人士试图消除贵族和市民阶层之间的界线,也有重要人物将西边的变革当作新时代的开始来欢迎,但是革命的星星之火却无法跃至德国,因为同中央集权的法国相反,帝国的联邦制结构阻碍着新思想的传播。除此之外,革命的发源地法国对德国人来说,乃是敌人和占领国。同拿破仑的斗争实际上变成了一场新的民族运动,最后上升为解放战争。社会变革的力量对德国不无影响。首先在莱茵邦联诸国,然后是普鲁士开始进行改革(同施泰因、哈登贝格、沙恩霍斯特、威廉?冯?洪堡等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其目的是最终拆除封建障碍,建立一个自由的、担负起责任的社会:废除农奴制、实现营业自由、城市自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普遍服役义务。但是,许多改革方兴未艾就半途而废。公民在大多数情况下仍不得参与立法;只有几个主要在德国南部的邦君迟疑地制定了宪法。日的巴士底监狱暴动利用断头台杀害异己1791年-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期间,巴黎设置断头台,三年内被斩首的“反革命分子”,达7万人之多,但不少并非保皇党成员,只是反对雅各宾派的人士。断头台遗址即今日巴黎市中心协和广场。热月党的统治&热月党人于1795年解散国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恐怖时期结束,但政局仍然不稳。1796年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远征意大利取得重大胜利,军人势力开始抬头。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许多保皇党分子当选,督政府为打击保皇党势力,宣布选举无效。1798年立法机构选举雅各宾派的残余势力当选,督政府再次宣布选举无效。这种政策历史上称为秋千政策,督政府日益独裁。拿破仑时代的开始1799年英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以西哀士为首的右翼势力要求军人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建立执政府,自任执政。法国大革命结束,开始拿破仑时代。特点广泛彻底从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830年7月革命,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法国大革命历时41年,漫长而曲折。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成果卓著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在法国初步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影响深远这次革命扫荡了法国的专制势力。在经济上为法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它对法国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它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因而具有世界意义。规模最大同时代其他国家和地区革命激烈的程度与影响的广泛、深远程度均不及法国大革命,因此说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是革命时代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革命年表波旁王朝(843-1792.9){君主专制}1、&三级会议召开,后改名“制宪会议”{第三等级}2、7.14&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爆发】3、日&《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4、9月&《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1792.9)5、8.10&“八月起义”{吉伦特派}6、9月瓦尔密村击退普军,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4.12.2){共和制}1、1793.1&处死路易十六2、6.2&雅各宾派掌权3、同年秋,罗伯斯比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4、&“热月革命”{热月党人}【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5、&“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颁新宪法,建立独裁统治6、1804.3&《法兰西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又称拿破仑帝国)(-){帝制}1、&拿破仑?波拿巴加冕,称拿破仑一世2、1812.&兵败俄国【开始崩溃】3、1813.10&兵败莱比锡【开始瓦解】4、&反法盟军、路易十八进入巴黎5、1814.4.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后被放逐厄尔巴岛。&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君主专制统治}路易十八(日-&日)路易十八世颁《大宪章》&百日王朝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日-日)1、.&拿破仑登陆法国2、3.20.&拿破仑重登皇位3、6.18.滑铁卢兵败4、6.22.&拿破仑退位,不久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最终覆灭】5、1821&拿破仑病死于圣赫勒拿岛。&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君主专制统治}1、路易十八复位2、查理十世继位3、7&月,查理十世签《七月赦令》【导火线】4、7.27.-7.29.“七月革命”(“光荣的三日”)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1、.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为国旗.里昂工人起义2、1847.&欧洲农业歉收3、-24.“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11)1、1848.6.&“六月革命”失败{工人}2、12月路易?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生的总统3、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4、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开始独裁5、1852&初&颁布新宪法法兰西第二帝国(0.9.4){专制统治}1、1852.11路易?&波拿巴登基称帝,称“拿破仑三世”。经济繁荣,政治脆弱2、1870.7.普法战争爆发3、9.2.&法降于色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40.)1、.&共和派在市政大厅宣布废黜波拿巴家族,建立共和国2、1875.&宪法修正案确认共和制3、1877.&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4、1878.国歌《马赛曲》,国庆7.14.5、1879.共和派赢得法国总统选举,共和制在法兰西最终确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共和国(57.10),史称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5年法国光复后,环绕政体问题,各派政治力量展开激烈斗争。1945年9月,法国全民公决,摈弃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成立。1945年10月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告第四共和国正式建立。该宪法确立两院议会制,并对共和国总统的权力作了严格的限制。11月,夏尔?戴高乐被议会选举为临时政府总理,组成新的临时政府。1958年,阿尔及尔暴动。国民议会被迫授予戴高乐将军全权,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9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词条图册更多图册◆&法国大革命法国将领&?&尤斯塔奇?查尔斯?德?奥斯特&?&皮埃尔?弗朗索瓦?夏尔?奥热罗?&亚历山大?德?博阿尔内&?&卡尔十四世?约翰?&路易斯?亚历山大?贝尔蒂埃&?&让-巴普蒂斯?贝西埃尔?&布律纳&?&路易?尼古拉?达武?&格鲁希&?&皮埃尔?肖代洛?德拉克洛?&让?拉纳&?&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奥古斯特?德?马尔蒙&?&安德烈?马塞纳?&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米歇尔?内伊?&尼古拉?夏尔?乌迪诺&?&若阿尚?缪拉?&爱德华?阿道夫?卡西米尔?约瑟夫?莫蒂埃&?&让?维克多?莫罗?&邦?阿德里安?让诺?德?蒙塞&?&让-巴普蒂斯?儒尔当敌对方将领&?&卡尔大公&?&弗雷德里希?路德维希?&弗雷德里克王子&?&卡尔?威廉?斐迪南?&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宗派势力和人物&波旁王朝&?&查理十世&?&路易十六&?&路易十七?&路易十八&?&杜巴丽夫人&?&雅克?内克尔?&查尔斯?亚历山大?德?卡洛讷&&吉伦特派&?&罗兰夫人&?&夏绿蒂?科黛&?&孔多塞山岳党&?&乔治?雅克?丹东&?&雅克?路易?大卫&?&卡米尔?德穆兰?&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路易?德圣茹斯特&波拿巴党&?&拿破仑?波拿巴&&相关事件&?&瓦尔密战役&?&凡尔登战役&?&热马普战役&?&第一次反法同盟?&土伦战役&?&旺代叛乱&?&内尔温登战役&?&法玛斯战役&?&凯泽斯劳滕之战&&?&瓦蒂尼战役&?&维勒斯考其斯战役&&?&布卢战役&?&图尔奈战役&?&图库万战役&&?&阿尔登霍芬战役&&?&洛纳托战役&?&卡斯奇里恩之战&?&内勒斯海姆战役&&?&安贝格战役&&?&维尔茨堡战役&?&巴萨诺战役&?&罗韦雷托战役&?&埃门丁根之战&&?&施林根战役?&第二次巴萨诺战役&&?&阿尔柯拉战役&?&里沃利会战&?&加的斯湾战役?&新维德之战&?&爱尔兰起义&?&美法准战争&?&第二次反法同盟?&史塔卡赫战役&?&玛涅诺战役&?&卡萨诺战役&&?&诺罗之战&?&马伦哥战役&&?&霍恩林登战役&&?&吕内维尔和约&?&亚眠和约?&加利亚诺之战&&&欧洲历史史前欧洲&?&欧洲旧石器时代&?&欧洲新石器时代&?&欧洲铜器时代&?&欧洲铁器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古典时代&?&罗马共和国&?&希腊化时期&?&罗马帝国?&古典时代晚期&?&早期基督教&?&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的衰亡中世纪&?&中世纪前期&?&民族大迁徙&?&拜占庭帝国&?&基督教的传播?&中世纪鼎盛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封建制度?&中世纪晚期&?&百年战争&?&文艺复兴&近代欧洲&?&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巴洛克时期?&三十年战争&?&葡萄牙帝国&?&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哈布斯堡帝国&&&现代欧洲&?&启蒙运动&?&大分岔&?&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民族主义&?&1848年欧洲革命&?&工业化&?&一战?&战间期&?&二战&?&冷战&?&欧洲一体化参见&?&欧洲人基因遗传史&?&西方文明史&?&地中海地区史&?&欧洲军事史?&西方艺术史&?&欧洲海事史&?&欧洲联盟史&*.法国大革命求民权却得恐怖,求自由却得独裁法国大革命初衷是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但结果却充满了暴力与恐怖,特别在“雅各宾专政”时代,独裁统治登峰造极――以革命和人民的名义随意践踏人权。最终大革命演变成一场悲剧,迎来了拿破仑的独裁统治。革命政府“应当是依靠理智来管理人民,借助恐怖来统治人民的敌人”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793年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信奉自由主义的吉伦特派登台执政。但吉伦特派政府对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抵抗不力,被巴黎人民赶下台。1793年由罗伯斯庇尔领袖的雅各宾派掌握大权,成立革命政府。面对内外对革命政权的威胁,开始推行专制统治。罗伯斯庇尔认为,在革命时期,需要依靠暴力和恐怖来维系,“必须镇压共和国的内外敌人,不然就会与共和国同归于尽。在目前情况下,你们政策的第一条,应当是依靠理智来管理人民,借助恐怖来统治人民的敌人。”按罗伯斯庇尔的说法,“大革命是自由的抗敌战争”,而自由的敌人在国内国外都存在。革命的目的是建立共和国。一旦敌人被打垮,就应恢复立宪政府,即恢复“获胜的、安宁的自由制度”。由于现在是战时,“革命政府需要一种非常的能动性”,应当“行如霹雳”,粉碎一切反抗。因为不能“对和平和战争、对健康和疾病实行同一种对策”,所以革命政府拥有“强制力”――即恐怖统治。罗伯斯比尔提出:“难道强制力只是用来保护犯罪的吗?――革命政府“对于人民的敌人除了处死以外别无选择”。革命政府制定“嫌疑犯法令”镇压反革命,全国约有20万嫌疑人被逮捕日,国民公会制定“嫌疑犯法令”,并明确规定,只要言论、著作不利于当局,未表现出忠于当局的贵族及其亲属,和未证明忠于当局而被免职的政府人员,都是嫌疑人,必须逮捕。从而加大了对保王党派反革命分子的镇压。全国约有20万嫌疑人被逮捕。日,发布了宣布查封犯罪嫌疑人财产法令。同年3月3日,通过了将敌人财产给予贫穷爱国者的法令。仅凭精神方面的证据就可被陪审员定罪为反革命,“脑袋如板岩似地纷纷落地”随着革命政府的建立和巩固,恐怖逐渐正规化和合法化,&日革命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凡被指控为搞阴谋的犯罪嫌疑人,全国各地一律送交巴黎的革命法庭审判。法令颁布后,恐怖统治更进一步。嫌疑人的辩护权和预审均被取消,陪审员仅凭精神方面的证据就可以定罪,法庭只能在开释和死刑之间作出选择。大革命之敌的定义被大大扩展。法令的第6条列举了人民之敌的各种类型,即:“凡以践踏、诽谤爱国主义来赞助法兰西之敌者,凡图谋降低士气、败坏风俗、改变革命原则的纯洁性与活力者,凡以任何手段和披着任何伪装来危害共和国的自由、统一与安全,或力图阻挠共和国之巩固者。”在当时,巴黎各监狱挤满了嫌疑犯达8,000多人,很让人担心发生犯人暴动。某些受到严重夸大的迹象使人们相信有人在搞“监狱阴谋”。因此不少嫌疑犯被处死。从1793年3月到7月22日期间,在巴黎被处死的有1,250人。可从大恐怖法令颁布到热月9日的一个多月里,竞有1376人上了断头台。据革命法庭公诉人富基埃一坦维尔描绘,“脑袋如板岩似地纷纷落地”。民众的私产也在革命的名义下被限制和剥夺在法国大革命中,“无套裤汉们”(即法国大革命中“劳动阶层、小手工业者、小商店主等)要求实行粮食和工资的最高限价:&“……第2条:对所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必须根据旧历年(年底)的价格和它们的不同质量,一成不变地加以规定。第3条:对各种原料也应定价,以使受法律限制的工业利润、工资和商业赢利不仅能够让那些工匠、庄稼人和商贩得以谋生,而且可以使他们获得享乐的条件。”他们还特别要求严格限制财产权:“第8条:必须规定财富的最高限额;第9条: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过最高限额的财富;第10条,任何人不得承祖过一定数量的犁铧所能耕种的土地,第11条:每个公民只能拥有一个作坊或一月店铺。”“无套裤汉们”的诉求被革命政府付诸实行。在1793年夏起,革命政府加强经济管制。&为了对抗反法同盟,革命政府向民众征用物资,征用工作以全部物质资源为对象。1973年5月起对粮食和面粉买卖实行管制,各市场上都张贴了“谷物的最高限价”,对违反规定的“囤积居奇”和投机分子都处以死刑。农民交出了粮食、草料、羊毛、大麻,手工业者交出了自己的劳动产品。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百姓们还得拿出武器、鞋子、被褥和被单。为何革命的结局,背离了革命的初衷?大革命为何背离了它的初衷,最终以恐怖与独裁收场?托克维尔和他同时代的一些学者们的解释,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法国的那帮理论家们对人类有着深深的爱,但是对具体的人却很不耐烦”罗伯斯庇尔曾经主张人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和人权的绝对性,但上台后,转而支持极权政府。他认为利用暴力打击“傲慢不逊之徒”是正当的,“共和国政府的残暴是由热心为善所引起的”。罗伯斯庇尔确信为保护革命的果实,即便手段残暴也合法,也就说目的能够漂白手段。问题是,对人权而言,只要有人,包括所谓的“敌人”被排除在人权的保护之外,只要人权不能落实到具体的每个人,人权本身就朝不保夕了。就像与法国大革命同时代的保守主义者柏克所说,“法国的那帮理论家们对人类有着深深的爱,但是对具体的人却很不耐烦,更为糟糕的是,索性把他们忘掉”。所以当声称代表人民人权的雅各宾政府宣布为了保护善良公民就能够将“敌人”置于死地时,法国人的人权就已经岌岌可危了。对于这种以“人民的名义”进行革命的方式,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也进行了分析:“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托克维尔认为,专制君主有可能产生民主国家,类似法国大革命这种方式反而难以实现民主转型。事实上,民主主义者杰斐逊晚年也指出:“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地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君主主导改革和民主转型,在很多有着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成功了,当然,也有不少国家的领导人试图实施这种改革却失败了。法国长期的中央集权传统,使民众毫无“自治”经验,无力去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力著名旅行家阿瑟?扬如此描述当年法国大革命时的社会情况:在巴黎,一切都在沸腾;每时每刻都有一本政治小册子问世,但在巴黎以外,一切都是死气沉沉;人们很少印行小册子,根本没有报纸。可是外省民情激动,一触即发,只是尚未采取行动;公民们即便有时集会,也是为了听取巴黎传来的消息。阿瑟?扬在每座城市询问居民打算做什么时,其回答都如出一辙:“我们只不过是一个外省城市;必须看看巴黎是怎么做的。这些人甚至不敢有主见,除非他们已经知道巴黎在想些什么。”一一巴黎成为权力和艺术的唯一中心,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托克维尔说革命前“巴黎变成了法兰西的主人”。托克维尔的意思十分明显,即对法国中央集权的不满。但是,在法国大革命后,这种中央集权并没有改变,革命政府集行政、司法、执法等于大权一身。相比中央集权,托克维尔更倾向于地方自治,他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对美国地方自治给予的高度评价,他认为,“乡镇是自然界中只要有人集聚就能自行组织起来的唯一联合体。同时,在各种自由中最难实现的也就是乡镇自由。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组织必须全力发展自己,使乡镇自由成为全国人民的思想和习惯所接受”。托克维尔以新英格兰州为例,剖析了美国的乡镇自治,“人民主权原则支配着英裔美国人的整个政治制度;在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的国家,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同等的权力,平等地参与国家的管理;每一个人的文化程度、道德修养和能力,也被认为是与其他任何同胞相等的。除非社会感到自己被个人的行为侵害或者必须要求个人协助,社会无权干涉个人的行动。这个学说,在美国是被普遍接受的”。看来,托克维尔认为实现民众真正行使权力,实现民主和自由,自治是一个极佳的方式,尽管“就整体说,国家将不会那么光辉和荣耀,而且可能不那么强大,但大多数公民将得到更大的幸福,而且人民将不会闹事”。与美国的自治传统大相径庭,托克维尔认为“在欧洲大陆所有国家中,可以说知道乡镇自由的国家连一个也没有”。当然,法国也不例外。”民众革命中热衷于侵犯私有财产,与旧政权的“教导”有密切关系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对私有财产的侵犯向来是学者的批判火力点。托克维尔指出,大革命时期,对私有财产的掠夺,一度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认为这种行为,与旧政权的“教导”有密切关系:“路易十四以后的朝代中,政府每年都现身说法,告诉人民对私有财产应持轻视态度。18世纪下半叶,当公共工程尤其是筑路蔚然成风时,政府毫不犹豫地占有了筑路所需的所有土地,夷平了妨碍筑路的房屋。桥梁公路工程指挥从那时起,就像我们后来看到的那样,爱上了直线的几何美;他们非常仔细地避免沿着现存线路,现存线路若有一点弯曲,他们宁肯穿过无数不动产,也不愿绕一个小弯。在这种情况下被破坏或毁掉的财产总是迟迟得不到赔偿,赔偿费由政府随意规定,而且经常是分文不赔。……每个所有者都从切身经历中学会,当公共利益要求人们破坏个人权利时,个人权利是微不足道的。他们牢记这一理论,并把它应用于他人,为自己谋利。”参考资料:《法国大革命史》,索布尔著;《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乔治?鲁德著;等结语以自由、平等、人权为口号的法国大革命,在它狂飙式的推进过程中,未能维系它的初衷,反而走向了恐怖与独裁,究其原因,柏克所言――“法国的那帮理论家们对人类有着深深的爱,但是对具体的人却很不耐烦”,是最为值得深思的。*.美国如何对待法国大革命刘仰美国独立可以算成是一场革命,它的理论基础大多来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例如天赋人权、生而自由、社会契约论等。可以说,欧洲大陆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理直气壮地向英国夺权,提供了思想武器。比较有意思的是,先有思想武器的欧洲,革命来得比美国晚。如果以1776年《独立宣言》为美国革命的标志,那么,法国大革命比美国晚了13年。如果以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算,1789年,法国民众攻打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只比美国完成独立的革命晚了6年,时间相差不算太远。在我们了解美国如何对待法国大革命之前,先了解一下,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人如何对待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后来被认为的开国元勋之一富兰克林被派往法国。由于那时还没有美国,富兰克林还不能算大使。他曾经是个很有钱的人,但是,此刻,他只有名望,钱都花完了,闹独立的革命者也没能给他凑一笔活动费用。在前往法国的路途中,富兰克林乘坐的船,捕获了两个英国商人。反正在打仗嘛,英国商人的货物被没收(不知道算不算拦路抢劫),变卖成了现金,大约够富兰克林在巴黎一个月的开销,巴黎的消费还是蛮贵的。在富兰克林到达法国之前,已经有一些热心的法国人悄悄地帮助美国革命者走私军火,虽然也有人说他们只是中间商,是掮客,发战争财,但是,法国的军火确实偷偷地流向华盛顿的军队。只是因为碍着英国的关系,这些军火偷运全部属于保密状态,法国政府面对英国的愤怒,只能表示毫不知情的无辜。富兰克林到达巴黎后最大的成果是,法国率先承认了宣布独立的美国,虽然当时美国还处于战争状态,能否赢得战争、真正独立还不知道。法国的这种做法基于它与英国长期的矛盾,用后来拿破仑的话说,英法两国世代冤仇600年,虽有点夸张,但也确实差不多。看到英国的殖民地开始闹独立,法国人开心得很。既然法国支持英国内部的一小撮人闹独立,英国人肯定很愤怒,立即向法国宣战。处于战争状态后,法国向华盛顿的军队输送军火,就不用偷偷摸摸了。此后,西班牙、荷兰等,都向英国宣战,因为他们以前都在英国人那里吃过不少亏,连普鲁士的将军都跑到美洲帮助华盛顿训练那些农民,可见,英国树敌太多了,犯了众怒。如果我们纯粹用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报复心理来解释它们对美国独立的支持,至少对于法国来说是不够的。《独立宣言》发表后,很多法国人终于发现,卢梭等人设计的人类社会的理想,正在北美大地开始变成现实。现在很多人说起美国独立,依然热血沸腾,充满理想主义激情,那时候,法国人也一样。一些法国军人志愿跑到北美,帮助美国人与英国作战。这种来自法国正规军的介入,使得华盛顿的军队摆脱了农民的业余士兵形象,开始像一支真正的军队。而富兰克林则在法国到处贷款,购买战争物资。当法国的国库变得空虚的时候,几个荷兰银行家给美国提供了几百万现金,他们只是投资,希望美国获胜后能从美国获得商业回报。西班牙对英国宣战,一方面是报仇,另一方面是想收回被英国人控制的直布罗陀。但是,英国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挑动北美的印第安人,在背后向美国人展开了屠杀,因为,以前英国人是北美殖民地主人的时候,就对印第安人大开杀戒,现在,英国人让印第安人把这种仇恨转嫁到谋求独立的美国人头上,美国人对此展开了血腥的报复。在各种各样的力量的影响下,英国终于认输。美国独立,除了美国人自己的努力外,法国的帮助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美国人冷漠地看着法国发生的一切。《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弗逊被美国人指着为煽动者、蛊惑者,受法国思想毒害太深,杰弗逊同时还被指责为理智不健全,不是爱国者。开始的时候,陷于革命之中的法国人,对于美国发生的事情也并不了解。法国大革命延续了好几年,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1个月后,英国组织了反法联盟,向法国的乌合之众宣战。我们必须对英国的这个行动作一点探讨。法国大革命完全是符合所谓普世价值的真正的革命。革命不久,法国人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此后,按照普世价值的原则,颁布了《宪法》,处决国王之后,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当人们对英国的民主制度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如何解释,奉行所谓普世价值的英国,为何要向同样彻底奉行普世价值的法国开战?难道他们的普世价值是不一样的?他们如何解释,建立民主制度的英国,为何要向同样建立民主制度的法国开战?而且还要镇压法国暴民,帮助法国恢复君主制?不说英国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以及《宪法》基本上都来自法国的思想,而且是一个崭新的国家。当英国向法国开战的时候,法国人自然想到了美国,想到了多年以前法国对美国独立的大力支持,想到了两国共同的思想基础。于是,法国人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所有热爱人权、民主、自由之类普世价值的人,都满怀憧憬地希望看到,这两个代表人类正义的国家,能够成为亲密的战友和兄弟,共同反抗民主英国的暴政。但是,华盛顿总统宣布:美国严格保持绝对中立,无论言论和行动,都不能倒向(英法)任何一方。看,美国并不因为共同的、美好的普世价值而想帮助法国,连言论自由都要控制。法国人立即派出“大使”前往美国。美国曾经与法国签有条约,认可双方是盟友,美国应自动向法国的敌人开战,美国的港口对法国开放,不接受法国敌对国的船只靠岸。法国“大使”询问美国,为何不遵守条约?美国人冷冷地说:条约是当初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签订的,现在国王死了,条约就失效了。原来民主处死暴君错了!法国“大使”极为失望,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对美国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几百万美元的贷款。法国“大使”希望美国能还这笔钱,打仗的时候,法国正需要钱,哪怕只还一部分。美国《宪法》的起早人之一,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汉密尔顿断然拒绝了法国讨债的请求。当法国“大使”希望法国船只能在美国靠岸时,美国国务院给法国政府发去了一封措辞粗鲁的外交信件,要求法国召回这名“大使”。大西洋两岸的人们都发现,那个供奉着普世价值的国家,原来是一个十足卑鄙的国家。美国总统华盛顿说:欧洲的事情,与我们无关。真的如此吗?美国不帮助民主的法兰西共和国也就算了,总统说的话,宣布的法令总该有效吧。华盛顿总统刚刚宣布过“严格绝对中立”,但是,法国“大使”被召回后,美国派出了代表,与英国商讨两国亲善,建立贸易、航海的条约。曾经在《独立宣言》中,那么痛骂英国的美国人,这么快就把仇敌转变成朋友。为什么?第一,法国比英国穷,美国不以普世价值作为交友的标准。第二,法国的海军已经没了,美国知道自己需要海洋,但那时候美国还没有海军,英国有强大的海军,所以美国需要英国海军的保护。第三,这是最根本的。美国独立如果说是一场革命,它其实是一场政权交接,原来属于英国王室的政权,通过革命,转交到美国当地的有产者、贵族和上层社会成员的手中。美国的开国元勋哪个不是财主?而法国大革命是把国王的权力转交给普通大众,转交给真正的民主,美国不愿与这样的民主共和国同流合污。法国大革命还在继续,民主共和国被拿破仑取代,拿破仑的战争需要钱。《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弗逊当上了总统,美国人看上了法国在北美洲的大片殖民地。1803年,杰弗逊总统与拿破仑作了一笔交易,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路易斯安那,美国的领土由此扩大了一倍。拿破仑的战争机器扩大了无数倍。第二年,1804年,拿破仑当上了皇帝,再过一年,1805年,拿破仑获得一生中最重要的胜利,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拿破仑自此成为欧洲霸主。谁能解释,以普世价值为荣、为最高原则的美国为何不帮助民主的法兰西共和国,而要“帮助”独裁的拿破仑?这是一种投资吗?如果拿破仑最终没有失败,美国的好处应该更多吧?拿破仑失败了,英国人追究起来,美国人只需要摆出一套贪财的理由,就可以被英国原谅,毕竟是那么大的一片土地啊。但是这一切,好像与自由、民主、人权之类的普世价值一点关系都没有,启蒙思想的发源地,伤心吗?&*.一场被神化的革命――法国大革命祝曙光&长期以来我们给了法国大革命很多溢美之词,什么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啦,什么法国人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啦,什么极大地推动了历史进步啦,等等。其实法国大革命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而且对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近年来发行的大中学教材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有些变化,但基本结论仍与以前一样。那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法国大革命史观?评价一场革命,不仅要看革命领袖们的动机,更要看革命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其实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被神化了的革命。&一大革命前法国是欧洲大陆上工商业最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与英国不相上下。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革命后的法国在经济方面远远落后于革命不彻底的、保留了许多旧因素的英国。当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时,法国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以及政治集团却在进行殊死的政治斗争,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谋杀、政变以及对外战争搅和在一起,接连不断。作为法国大革命产物的拿破仑帝国建立后,拿破仑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拿破仑战争,使法国自大革命爆发后一直没有出现较长时期的社会稳定,没有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民族精神和物质财富被消耗在内部革命和对外战争之中,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遗症。而且由于大革命的经历,使法国人形成了不妥协的民族精神,各个政治集团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拼个你死我活,不懂得妥协,导致19世纪中后期法国出现许多短命的内阁,政府很难推出长期的社会发展规划,政府追求的是短期的社会效益。在大革命后的86年中,法国曾制订了14部宪法,平均每6年多就有一个根本性变化。&大革命前,法国在时尚方面成为欧洲的典范。法国创造的服装式样、装饰品和家具被其他国家竞相仿造,法国人严肃的治餐态度、高超的烹饪技艺以及优雅的进餐方式,令食在法国的名气不胫而走。一句话法国代表着时髦。可是法国大革命却完全改变了这一切。大革命蔑视一切传统,在衣、食、住、行、娱乐、婚丧、节庆诸方面,形成全新的模式――粗俗化,就像著名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所说的那样:法国人在1789年作出了任何其他民族都不曾作出过的巨大努力,来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并在他们迄今为止的历史和他们所希望的未来之间开出一道鸿沟。为此,他们谨小慎微地极力不把任何过去的旧东西带到新环境中来,并给自己规定了种种限制,力图养成一套不同于他们父辈的习惯。总之,他们殚精竭虑地要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0[1](P66)满纸粗话的《杜歇老爹报》深受欢迎,单调、呆板的爱国妇女装和无套裤汉装成为法国最时髦的服装,并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同情革命的重要标准。大革命时期,无套裤汉们在最能体现法兰西文化的剧院里大叫大嚷,随心所欲。&大革命期间最不能容忍的行为就是所谓的革命恐怖活动。我们知道政治领袖的素质往往决定革命的结局。法国大革命中的领袖人物素质怎么样呢?我们以雅各宾派掌权期间建立的拥有无限权力的公共安全委员会为例,这个委员会由12人组成,从那时起,一切都本末倒置。巴黎统治着法国,而巴黎却被其高度多元化社会中的最低劣的成分所统治:狂想者,堕落分子,表面看颇有灵感、实则不切实际的空想家,只从书本上了解人生的理论家,拉皮条的和做妓女的,王室的叛徒和被开除的教士。任何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者,任何自以为是伟大思想家却饱受同胞的漠然态度的人生失意者,任何因待遇不公而对整个宇宙心存积怨者――所有这些在物质上、道义上、精神上被抛弃的可怜人,如今都有了行使权力的机会。”[2](P333)这些人不知政治为何物,也不懂得政治的游戏规则。他们迷信自己的所谓伟大理论。“他们的理论告诉他们,为了建设一个新社会,摧毁一切旧秩序;他们的本能告诉他们,对于一切阻挡他们的人,绝对不能妥协退让,而必须从肉体上予以消灭。当狂妄的理论与固执的本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动物伦理替代了文明的政治游戏规则,在政治舞台上就必然会开演一部最狂暴的戏剧。当时法国有一位革命领袖,甚至必须舔食动物的心脏才能餍足自己的嗜血狂热,他想象自己是在吃国王的心脏。”[3](P441)&我们常常把罗伯斯比尔的名字和法国大革命联系起来,认为罗伯斯比尔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他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为罗伯斯比尔的被杀感到惋惜,甚至将罗伯斯比尔之死作为法国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其实罗伯斯比尔有重大的性格弱点。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仍然要说,如果没有他的参与,法国大革命也许是另外一种状况和另外一种结局,法国不会死那么多无辜的人,世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也要高得多。美国作家房龙对罗伯斯比尔评价很低,将纳粹比喻为雅各宾派,“希特勒就是罗伯斯比尔的样板,如果他生在法国,他一定会干罗伯斯比尔所干的一切。”罗伯斯比尔不喝酒、不抽烟、不近女色、拒绝贿赂,个人生活作风无可挑剔,被誉为“不可腐蚀的人”。由于个人清正廉洁,罗伯斯比尔养成了很强的道德优越感,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法国社会、重塑法国人,一厢情愿地以为法国人堕落了,必须加以挽救,于是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方案。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罗伯斯比尔画了一幅很好的肖像:“这个热爱道德,但也热烈而过分地爱上了自身道德的人是不会对一个持有与自己相左意见的人表示宽容和原谅的……沉醉于自己的坚定,着迷于教条主义的强硬,他把任何不同意见不仅视为异类旁门,而且看作背叛,因而用冷冰冰的铁拳将每个持不同政见者像异教徒一样推入新的柴堆――断头机。”“他的强大只在于他的僵硬,他的力量只在于他的无情之中,对他来说独裁便是生活的意义与形式”,“一个这样的人物是容不得精神上的反抗和异议的,他甚至不容别人与他并驾齐驱,更不用说反对他了,他只能容忍像镜面似的反射他自己观点的精神奴仆。”[4](P136-137)罗伯斯比尔之所以把功勋卓著的革命家丹东推上断头台,理由之一就是丹东曾发过两个侮辱“美德”的言论。随着大革命进行,使革命本身变成了新的宗教而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完全混淆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把道德与革命、不道德与反革命等同起来,谁当了反革命只有死路一条。[5](P596)&罗伯斯比尔是公共安全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人。日,罗伯斯比尔等人设立了革命法庭。这个法庭不需要任何证人或律师就可以对“反革命者”判处死刑。恐怖活动实际上是对大革命理想的可怕颠覆,用一种血腥独裁取代了国王的专制独裁,在消除所谓“叛国”和反革命的同时,埋葬了个人的民主权利。革命法庭不遵循或干脆省略了正常的司法程序,判决得非常迅速和严厉,约有4万名法国人被处决或者死于监狱,另外还有3”万名嫌疑犯被投入监狱,许多受审者经常在革命法庭上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南特的革命法庭曾判处1500”人死刑。由于死刑犯数量太多了,共和国政府没有那么多子弹和绞刑架把他们全部杀死。所以把犯人装到船上,推入江中淹死,犯人家属必须跑到很远的下游才能把尸体捞起来安葬。由于被判处死刑的人越来越多,刽子手们常常忙不过来。为了加快行刑的速度,一名法国大夫发明了行刑机,这种机器可以用3种方法操作,从犯人被押到机器前到处死,不到1分钟。这种新机器的发明受到了革命法庭的热烈欢迎,被推广到各地运用,由此引起了刽子手们的强烈不满,危及了他们的职业生存,刽子手们多次在断头台前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禁止行刑机的使用。但革命法庭无法顾及刽子手们的就业问题,要处死的人实在太多了,甚至许多与罗伯斯比尔长期合作的革命者也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有些人被处死的时候还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搞得人人自危,风声鹤唳。&二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思想来自18世纪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失败?追求正义、自由、平等的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演变成一场闹剧、一场灾难?关键在于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大谬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理论对大革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尤其是激进的卢梭思想对于罗伯斯比尔、马拉等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778年,正在巴黎大学读书的罗伯斯比尔还曾专门拜访了卢梭,这次会见更加坚定了罗伯斯比尔把卢梭思想付诸实施的决心。但是问题在于,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理论不仅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和难以实现,而且一旦实施必将出现混乱和灾难。如卢梭通过似是而非、且不严谨的推理过程,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理论。但是他的社会理论却无法实施。因为他提出的直接民主自治模式只能适用于小团体,不能适用于稍大的团体,更不适用于一个大的国家。卢梭著作的魅力不在于他的独创性、科学性,而在于其文字的鼓动性,是一种只能诵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卢梭思想的缺陷在其他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身上同样存在。英国学者阿克顿在其所著的《法国大革命讲稿》中对法国启蒙思想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都是自由主义者,“然而,这些人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对自由本身漠然置之。”[6]&法国启蒙思想家构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社会,而革命就是实现理想的过程;为了实现革命理想,需要摧毁全部的传统:传统的制度和规则,传统的权力架构,传统的宗教信仰和迷信,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等等;然后,在废墟上重新建立一个完全由理性指导的新社会,塑造完全按照理性生活的新人类。这样启蒙思想家就把整个人类(除了他们自己)作为改造的对象。而以启蒙思想家理论为武器的法国大革命则为自己树立起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敌人:它的敌人是除了革命家之外的一切人,除了革命制度之外的一切制度,革命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之外的一切非由理性建立起来的制度、观念和生活方式。由于大革命领袖们对启蒙运动的过高赞誉,实际上使启蒙运动和启蒙运动所推崇的理性原则取代了上帝的位置。&法国人还面临启蒙运动的敲诈:即要么接受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原则,成为一个理性主义的明白人;要么拒绝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原则,陷入非理性主义的泥潭,成为一个愚昧无知的感性糊涂蛋。罗伯斯比尔等人用这种非此即彼的思想指导法国大革命,因此没有人敢质疑大革命,更没有人敢说大革命的坏话。基于理性的狂妄的启蒙哲学将革命的烈火引向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根基上焚毁整个社会的大厦。&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标榜自由,可是最终却走向了自由的反面。因为自由的要义就是个人有选择自己的信仰、价值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只要它们不是暴力强加的。如果通过强权、暴力、甚至采取肉体消灭的手段而进行社会革命、思想革命、宗教革命和生活方式革命,强迫个人改变自己的信仰、价值和生活方式。“用国家机器的暴力及其能够调动的资源,来重新安排人们的信仰、价值和生活方式,这本身就是从根本上违背自由原则的。”启蒙思想家鼓吹自由,以为理性可以给人类带来自由。可是当法国大革命摧毁一切,引起整个社会秩序崩溃时,问题就产生了:“在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中,是不可能有自由的;同样,在一个秩序崩溃的社会中,是不可能立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画了一张人类有史以来最宏伟的摩天大楼的图纸,但法国人照着这张图纸,最后盖出来的却是比别人平平常常的房子更简陋的破棚屋,任何一个具有一点点野心并掌握了暴力或暴民的盗贼,都可以随意穿堂入户。”[3](P435-439)&巴黎有一个叫梅内特拉的工匠,与卢梭成了好朋友。他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同卢梭一样对旧政权、旧制度充满了仇恨。1789年,当梅内特拉50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梅内特拉一直鼓吹的自由和博爱开始经受考验。他说:“被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自由。这个字眼几乎有一种超自然的效应,把我们全都鼓动起来了。”在大革命初期,梅内特拉是一个强硬分子,表现得非常激进,以为卢梭所设计的理想社会马上就要实现了。可是随着大革命的进展,整个社会充满了血腥暴力,每天都有人被屠杀,梅内特拉的革命热情慢慢消退了,开始怀疑这场高举启蒙运动大旗的革命,他在自传5我的生活日志6中写道:“这些法国人噬血成性。他们就像吃人族,是真正的吃人族。邻居之间残忍地咒骂,血缘都被人忘掉了。我是亲身经历了那些恐怖的岁月。”由于梅内特拉“革命意志消退0,被最好的朋友指责为“温情主义者”,差一点丢了性命,不过他终于躲过了恐怖岁月,恢复了正常生活。他后来反思说:“我是看着大革命收场的。这是一次可怕的教训。”[6](P146)&三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将处死国王路易十六作为法国大革命进行得非常彻底的标志之一,批判宽恕国王的吉伦特派,认为他们软弱、妥协。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路易十六是一位好国王,他为人宽厚、善良、羞怯,待人温和礼貌,没有架子,只是有点懒惰、优柔寡断,一个普通人难免的缺点给大革命提供了借口,被居心叵测者所利用。&路易十六上台后,法国面临着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很快看到了法国所面临的问题,他励精图治,任命一批有才能的大臣进行改革,采取各种办法来开源节流,如取消宫廷中领取高额俸禄的闲职,压缩国王自己的开支,力求尽快摆脱财政危机。当杜尔阁和内克等人推行的财政改革遇到特权等级的反对时,路易十六极力支持他们。需要指出的是,法国之所以遭遇财政危机,是因为有超过一半的财产没有正常纳税,对于路易十六来说,取消这些税收豁免,让特权等级跟平民一样纳税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财政改革措施首先是针对特权阶级的,如1775年财政总监杜尔阁将修路劳役改为征收道路税,一切等级包括国王均须缴纳;而卡隆任财政总监时,以土地特征税取代人头税和什一税,要求所有法国人包括特权等级都要缴纳。在法国,免除大部分税务一直都是贵族的特权,1748年当路易十五制订新税法,决定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均须征收个人经济收入的5%作为税收时,遭到特权等级的反对,由特权等级控制的巴黎议会拒绝使新法案生效。尽管路易十五恼羞成怒,解散了巴黎议会,但新法案仍不得不搁浅。路易十六当政后,他恢复了巴黎议会,希望缓和与贵族、教会的冲突。财政依然困难,出路有两条:一是宣布国家破产,这样可以不用归还大部分的债务,让放贷者承担损失,某些君主国家就经常采取这种举措,但路易十六不愿意这样做;二是像现代政府那样,通过印刷纸币和制造通货膨胀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但是法国没有中央银行,也从不发行纸币。法国的货币是声誉良好的金币。路易十六不愿意发行贬值的纸币而损害法国货币的声誉。于是问题就来了,国家面临破产,而国王又缺乏融资手段,那么除了像以往那样提高税收外,没有其它出路。征收税收涉及到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牵一发动全身。&路易十六没有从一开始就拿出一个切实可行、比较合理的税收方案并坚决贯彻执行,他缺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的自信和意志,好脾气害了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劝说、安抚得到全体臣民的谅解。他低估了法国所积压的社会矛盾,加上经过启蒙运动,18世纪中后期法国的思想家和鼓动家如过江之鲫,很容易将老百姓煽动起来。当路易十六看到自己的好脾气不仅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导致局势失控时,又采取恫吓手段,使得谣言在巴黎满天飞,一会儿说国王将调集军队镇压巴黎民众,一会儿又说国王将绞死那些闹事者。其实这些都不是事实。于是愤怒的群众攻打了与财政改革根本无关的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就像打开了暴力的“潘多拉盒子”,暴力在法国开始横行霸道,而且就像吸食鸦片那样,一旦喜欢上了它,就再也离不开了,最终路易十六成了牺牲品。&我们可以看到,路易十六并不顽固,大革命爆发后,他与革命者保持合作,希望使法国尽快稳定下来,确立稳固的自由宪政制度。其实早在大革命前他就下定决心,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剥夺特权等级的财产特权。路易十六曾宣称,正是他取消了专断的权力,取消了税收方面的特权,不再根据功劳之外的标准提拔官员,也不再实行未经同意即行征税的惯例。当路易十六听说,参加三级会议的显贵中只有一人投票支持增加第三等级的代表人数时,他说了一句:“你可以加上我一票。”阿克顿在其所写的5法国大革命讲稿6中指出:路易十六的改革蓝图“包括宗教宽容,人身保护令状,平等纳税,取消酷刑,中央权力分散,地方自治,新闻出版自由,普选权,在官方不提出候选人和施加影响的情况下进行选举,定期召开三级会议,议会有通过投票决定拨款、提出立法动议、修改宪法的权力,大臣责任制,平民阶层在法国议会中拥有两倍代表人数,等等。国王在提出所有这些内容的时候,既没有议员们从旁顾问,甚至也并不总是在公众支持下提出的;这些都是那位国王主动作出的让步,这些让步更多地出于国王施政的考虑,而不是民众的要求。”[7](P47)&日即巴士底狱被攻占后的第2天,路易十六就到制宪议会表示,他完全相信议会,不对闹事者进行制裁,并下令撤走与民众对峙的军队。2天后,他从新选举出来的巴黎市长手中接过在大革命中诞生的国民自卫军的红白蓝三色徽章,批准了新选出的官员。尽管受到了贵族顽固派的干扰和激烈抨击,路易十六仍然批准了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的5八月法令6、提倡人权与法治的5人权宣言6等文件。日,路易十六又批准了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使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路易十六成了欧洲大陆上最早进行立宪的君主。当时罗伯斯比尔就表示,国王批准51791年宪法6,“革命已经结束了”。确实如此,因为最具有建设性和永恒性的改革已经到位了,再把革命推向前进已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了。法国人应该消化大革命的成果。但是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们却不愿意这么做,而是借审判国王之机,掀起新一轮过激行为。对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审判是法制史上最令人恶心的审判事件之一,因为雅各宾派不惜采取各种卑劣的伎俩,如对路易十六栽赃,说在王宫中发现了一个铁保险盒,内有国王收藏的625份文件,证明国王里通外国和向议员们行贿;再如在日国民公会投票表决是否处死路易十六时,根据马拉的提议,违反无记名投票原则,采取逐个公开唱名的方式,而且允许群众在场围观。雅各宾派指使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对议员们施加压力,对不赞成处死国王死刑的议员起哄。尽管如此,赞成处死路易十六者仅以一票取胜,即361票对360票。其实从审判路易十六起,他的命运就定下了。正如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圣茹斯特所说:“国王之所以应该被处死,并不是因为他干了什么,而是由于他的身份。”[7](P270)&总之,不管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们如何渲染他们的高尚动机,但是这场革命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到了把法国大革命从神圣的祭台上撤下来的时候了。&参考文献:[1]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房龙。天堂对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3]秋风。立宪失败的个案:阿克顿论法国大革命[A]。载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4]茨威格。文武之道[M]。桂林:漓江人民出版社,2000。[5]马克。世界文明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美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理性时代#法兰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陈独秀的法兰西文明情结包仕国(安徽)日15:1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陈独秀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民主与科学”而成为中国思想界的“明星”。这一时期,陈独秀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极其推崇“法兰西式民主”,他的思想深处有着浓厚的法兰西文明情结。&陈独秀最早接触法国文化是在杭州求是书院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最漂亮的王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