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入天津市北京老龄委委,我是80岁男老年人,喜欢太极拳剑活动,喜欢接触更广泛的技艺所以希望能成为一员

2016年第二期《天津老年教育论坛》部分论文(1)-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站群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滚动新闻:
2016年第二期《天津老年教育论坛》部分论文(1)
对老年远程教育中几个关系的辩证思考
史学忠 高歌东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对老年远程教育中网络建设与队伍建设、课程开发与共享、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课件数量与质量、经费积累与公共资金合理利用等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辩证思考,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老年远程教育 关系 辩证思考 加快发展
  伴随着老年大学的蓬勃发展,老年远程教育也应运而生。它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红遍大江南北。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开创了自主教育、自主学习的崭新模式,实现了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老年远程教育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解决,一些关系需要辩证思考。摆正了这些关系,老年远程教育就会进一步加快发展,出现更加令人兴奋的局面。
  一、 关于网络建设与队伍建设
  我们知道,远程教育是指教师和学员根据教学需要,借助特定的媒体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模式。它经历了第一代、19世纪中叶,靠邮寄印刷教学材料,定期或不定期辅导的函授教学模式;第二代、20世纪初期,利用广播电视传播和录音录像,配合印刷材料的学习模式;到第三代、20世纪末期,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显示、通讯和信息共享等多种功能而开展的网络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使声音、文字、图表、图像等信息元素集于一体,而且师生之间、学员之间也可以实现网络上的交流。
  第三代的老年远程教育,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走向网络化、数字化,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创造出一种区别于自然环境的虚拟环境,成为吸引老年学员的新事物。
  网络是远程教学不可或缺的载体。这种载体是实现教育的数字化、教育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教育信息表现的多媒体化、多种信息手段的一体化的必备条件。这是一套新的系统工程。这套系统工程以必不可少的设备做为物质基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硬件建设。
  基于这种思想,人们一谈远程教育,就要首先谈硬件、谈网络建设。从这一目标出发,规划建设蓝图,建设网站。但是,我们在建设网站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它的特色,明确它的标准:一要有包容性。要跳出老年远程教育的圈子看老年远程教育,要站在全国、全市的高度看老年人;二要具有开放性,让各类老年人自由进入网络选择收视,网站技术选择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确保互联互通;三是高起点,网站硬件核心交换机的选择要具有高性能、高宽带的特点,整网核心交换能够提供无瓶颈的数据交换。网络的组网设计应具有同行的先进行列,使网的功能、性能、技能都处在一个高起点上。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网站建设前就要做好以下工作:
  1、充分调研,确定方案。我校到有关单位和兄弟网站学习取经,借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掌握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知识。同时,还咨询了相关的技术专家和部门,进行了论证。
  2、搞好主页设计、远程软件的开发,以及管理制度建立,要多头并进。
  3、抓好远程课程、视频课程、资源库等资源的整合。
  软件与硬件是相对应的,有点像物与人的对应。硬件主要指设备,软件主要讲人的因素。这里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物要通过人的作用和能力发挥作用。软件主要指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策划管理人员队伍、师资队伍、录制和技术维护人员队伍。这种网络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网络是远程教育的基础,队伍是远程教育的核心。如果把网络比作大厦的话,那队伍就是这座大厦的支柱。
  但是,网络建设能较快见到成效,队伍建设则需要一定的周期、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投一些资金就能立竿见影的。它比购置设施设备要复杂得多。但是一个网站办得好不好,关键在办网站的人。建立网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需要精心设计、精心规划、精心考察。所以,建设网站需要事先明确标准,并按照标准严格执行。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网络建设与队伍建设双管齐下,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在抓好网络建设的同时也抓好队伍建设。建立网站之前要充分筹划,先组织队伍,进行培训,使之提前进入角色。等网站一建,立即投入运行。这叫先拉队伍后打仗。它的好处,一是不耽误设备的运行,二是不影响课程的开播,三是一开播就有一个好的质量水准。当然,后期培训也是必要的,它是老年远程教育发展的后劲。
  随着老年远程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队伍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但要适应老年远程教育的现实需要,还要满足老年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能够站在远程教育的前沿,超前引导。这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决策队伍要把握老年远程教育的发展、变革、决策和监督问题,确保相关项目的正常运作。
  2、教师不仅需要学科知识,教学设计的能力,而且需要网络教学的设计能力,特别要有帮助学习的能力。
  3、专业技术队伍要协助教师设计课程,指导技术开发,掌握课件开发、网络编程和多媒体材料制作技能、数据库技能。
  二、 关于课程开发与共享
  说到老年远程教学,就必然要联系到课程开发和共享的问题。这是关系到老年远程教学课程建设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而且是共同发展的。从时间上来说,开发在前,共享在后,有了开发的基础才有共享的继续。也可以说,共享是在更大意义的开发和再利用。总之,只有在抓好课程开发的同时抓好课程共享,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老年远程教育的功能和远程资源的效益。
  老年远程教学课应执行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该"试用标准"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行动的总和,这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教育部,2000)由此可见,老年远程教学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技术手段。而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是对前者的支持。老年远程教学要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程,这个过程也是开发课程的过程。开发课程的过程又是十分复杂的,而且是十分周密的。需要有创新的工作精神和严密的工作作风,再加上大量的调查研究。还要有提炼和升华的思维方式。
  开发课程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由于各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不平衡,策划、教学和技术水平不一,对优质课程的开发有心无力,质量达不到高水平;二是缺乏各校间的统一协调和重点课程的集体攻关,目前是各自为战,兵力分散,结果四面开花很难形成合力;三是开发课程不知从哪里入手,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四是不掌握开发课程的信息动态,有点瞎子摸像的感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由各地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组织发挥协调能力,在共性课程中选出一批待开发的重点课题,集中骨干校的优秀老师,实行重点攻关,各个击破,推出示范课程,取得经验,促进面上的新课开发。
  2、直接把老年大学的优秀课程和热门课程,特别是名师名课,移植到老年远程教育中来。从老年远程教育历程看,老年大学建立在前,老年远程教育建立在后。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之间也有着传承和提升的关系。在课程建设方面,老年大学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这些经验和课程都是老年远程教育不可缺少的财富。我们可以就地取材,把那些受到广大学员欢迎的课程搬到老年远程教学中来,从而丰富老年远程教育的课程的不足。特别是在老年远程教育开课之初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在远程教育开课之初,先录制了两门热门课程试播,立刻引起强烈反响。之后,又对9位优秀教师的9门热门课程进行了录制,头一个月点击率就达到10万人。
  3、推出简单易懂的知识和实用技艺的教学内容。一项对六省市的数千名远程教育学员的调查说明,希望通过远程教育达到一般了解,一般掌握的占58%;希望达到系统学习,基本掌握的占27%;希望系统学习,完全掌握和深入钻研,学有所成的分别占12%和1.9%。由此可见,大多数学员希望一般了解,一般掌握。这不仅跟网上学习的学员文化水平有关,也与网上学习的特点有关。据此,我们可以侧重开发浅显易记好用的课程,满足广大学员的需要。
  4、开辟多种信息渠道,采集学员的学习需求,调查学员的现实述求。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报名时的征询、班干部的了解和座谈会的漫谈等形式。要把调查的结果做为开发新课程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并把多数人的述求做为主要方向进行探索。同时,也不要忽视个别学员的先见之明和超前的观念,这些对我们开发新课也会有新的启迪。
  由于开发新课的信息来源比较丰富,操作程序十分严密,所以人们常常把目光放在课程共享上。这既是丰富老年远程教学内容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老年远程教育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推动老年远程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课程共享也决不是拿来主义,它需要信息,需要选择,也需要高质量。这方面,各地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购置先进老年远程教育单位的视频课程,在本网站播放,甚至引进国外的先进课件为我所用。这样可以取人长,补己短。也就是说,可以针对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短板,选择某一方面擅长的网站购入相应的课程。
  2、加强校际合作,与兄弟学校交换交流视频课程。你给我需要的,我给你适用的,有来有往,互惠互利,共同提高,还可以增进友谊。这里更要强调,各校要对外公布课程开发的信息,主动推广新开发的课程,供外校选择。
  3、与兄弟网站建立相互链接,学员可以直接点击。这样的交换形式更具有选择性。如上海老年人学习网就与中国老年网、北方老年网、武汉老年大学、厦门老年大学、江苏空中老年大学、东方老年网等网站实现了链接。
  4、充分发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有计划地推进校际交流。要改变自发的随意交流、课程自由共享的现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对每年评选出的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的优秀课程和课件,及时公布,组织交换和购置,并在播出后提出改进意见,以利提高质量。
  在课程共享方面,还要注意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要做到事前了解,事中说清,事后无责,避免发生纠纷。
  三、 关于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
  要弄清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的关系,就要首先知道什么是传统的,什么是现代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传统"条解释:"形,属性词。世代相传或相沿已久并具有特点的"。"形,守旧;保守"。
  现代化一词在英文里是modernization。英语单词modern有两层含义,第一层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近的,时髦的;第二层表示时间:现代的,指从大约公元1500年到当前这段时间。表示时间的只有时间上限,没有下限。据此可以这样认为,现代与现代化的两种用法,一是动词性的,指成为现代的、适合现代需要;二是名词性的,指新特点、新变化。
  我们站在教学这个角度上,自然会认为,传统课程是多年教学的实践和积累的产物,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汗水。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课程是远程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提升它的价值,发挥它更大的作用。而现代课则包含着创新与发展的方向,具有新特点、新变化,要开拓前进。
  发展现代课程一是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二是不断满足老年群体的求新、求知的愿望。这方面,也是由学员知识结构变化和素质提高的现实所决定的。近些年来,新退休的老年学员学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学习的档次和品位也相应上升。他们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课程,而是需要现代课程的新知识。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人们往往习惯于传统课的教学,这叫习惯成自然。因为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而且都是沉淀了的精华,所以轻车熟路,事半功倍。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就吃现成饭,守旧摊子,不思进取,不再开拓新课程。这种做法就有点"守旧"了。
  而老年远程教育课程的生命力就在于开设现代的课程,创新教学内容。传统的课程固然重要,创新和增加适应时代需要的、代表前进方向的课程同样不可或缺。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样开设一门新专业,要比重复旧的专业复杂得多,艰难得多。它需要教师摸索和学员适应的过程,还要不断总结评估,不断完善提高。由此说来,我们有必要拿出相当的力量和精力推进课程创新,以推进课程现代化。
  在推进老年远程教育现代课程中,瞄准什么方向努力呢?我们以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科技前沿,研究信息化技术和高科技手段,以及以此为主导的新科技革命的力量,确定现代课程的专业和门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新知识追求。如今,宽带网络、卫星技术、视频电视、无线通信、实时互联、虚拟现实技术和软件设计等不断发展,并且日益进入我们的生活,无法置身事外。要适应这种生活就要学习相关的知识。针对这种特点我校远程教育开设了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网购、图像处理、视频处理、影视制作等课程,深受大家的欢迎。
  2、针对新技术新发现和科研新成果的实用类,使老年学员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会掌握。如,我校开设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使用,网银与理财,博客技巧、单反相机使用等课程,让老年人也走进网络数字新时代,享用新技术新成果。
  3、针对尖端科学领域和军事科技的新成果开设新课,介绍这些新知识。如太空航天、遗传学、电子对撞、航空母舰、舰载机、反潜机、预警机、核动力潜艇、反导雷达等。因为老年人,特别是男性老年人,更关心世界形势和军事动态,所以也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知其然也想知其所以然。
  4、针对社会的时兴,在传统专业课的基础上,开设改进有新意的课程。这种改进的课程是指在传统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分化和细化。因为,科学研究的趋势是从一般到个别,是由粗浅到精细,越来越深入。在传统课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东西是不同于原来的新东西,所以也应看作新的、现代的东西。如,在中国和世界地理方面开设中国和世界旅游地理,在太极扇方面开设新编陈氏太极扇,在医学方面开设医古文、营养学,在保健护理方面开设老年病护理、中老年心理、母婴保健与护理、儿童保健与护理、婴幼儿常见病用药等课程。这些分化出来的课程更加专业,也更有针对性了。
  5、针对社会的要求和学员呼声,开设全新的专业课,以丰富原有的课程。如我校开设的柔力球、编舞、魔术、刻瓷、彩塑、石雕课,都是可行的。还有素描、油画、水粉画、茶艺、宝石鉴赏等,也受到点赞。
  开设老年远程教育现代课程课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市场,有需求,开设老年学员迫切要学的知识课程,避免曲高和寡;二是授课要通俗易懂,深奥的道理简单说,多打比方,运用多媒体;三是要有科技手段的支持,课程制作要精心设计,做到声情图并茂,珠连璧和,让老年人一看就懂。
  我们说,在老年远程教育中坚持传统与现代课程的关系是吃老本与创新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老年远程教育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四、 关于课件数量与质量
  由于形势逼人,各地的老年远程教育筹建工作比较紧迫,都是上马即要解决课程和课件的问题。也就是说先得有课件供学习,保证正常运转,然后才是质量问题。二者比较,数量是基础,是保证;质量是根本,是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随着数量的增多,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但质量的提高又不能完全靠数量增加。如果在数量增加过程中不注意研究和改进,那质量的提高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即要抓数量,更要抓质量。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时刻不忘。
  对于远程教育点击学习的老年朋友,开始也许对质量要求还不太明显,随着学习的深入,就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一般水平的课件了。实际上,老年远程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来自于课件的质量。
  要提高课件的质量,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机制做保证。这种机制包括:
  1、做好内容的筛选,抓好课件的设计。要选择那些教学效果好,能够吸引老年学员眼球、激发老年学员学习兴趣的课程做为课件的基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心打磨,好中提纯。
  2、选好讲课老师,提前进行授课辅导,及时提出质量要求。每个学校都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甚至形成了一批名师。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在庆祝我校建校30年之际,评选出了67名优秀教师和10名特殊贡献教师。他们都是远程教育建设的宝贵财富。
  3、做好技术支持与课件策划,精心制作,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和美统一。技术支持与教务工作要紧密结合,特别是技术人员要介入课件开发的前期策划,包括教学环境、资源的配置与共享。做到影视画面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一,在避免画面内容单调而使之丰富的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内在逻辑性。
  4、建立网上播出前的课件审查制度。要建立相应的审查机构或岗位,专门负责审查制作的课件,达到播出质量要求的就准予播出,否则予以否定,对此毫不手软。要像电视节目播出前的审查一样严格。
  5、建立网上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收视点收视员汇报制度和讲评制度。在网上搭建平台,开辟栏目,让大家参与提高课件质量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同时参与网上评选优秀课件的活动,收视员及时收集整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向老年远程教育部门汇报。在广泛听取大家看法的基础上,进行评比。对于好的课件进行表扬,对于反映较差的课件帮助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
  以上几点既是提高课件质量的措施,也是提高课件质量的过程,它们会成为不断提高课件质量良性循环的链条。
  五、 关于经费自我积累与公共资金合理利用
  按照国际远程教育界的共识,对于远程教育的费用,应该实行谁受益,谁承担的分摊原则。老年远程教育受益方应该包括国家、社会和老年人。社会关乎国家,本为一体,而老年学习者又是弱势群体。他们辛苦了一辈子,老了学习还要收费,这于情于理说不过去。所以,最后还是落实到政府买单,由政府把老年远程教育做为公益事业,纳入财政预算,实行财政拨款。但现实是,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一样,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所以有些地方对远程教育的投入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谈资金积累似乎显得与事实不谐。但话又说回来,越是资金投入不足,越要强调积累,却是一种超前的意识。要积累就要想尽办法广开财源,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挖掘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来弥补缺口。再说,积累也是由少到多,积少成多。积累的多与少,只是个时间问题,也是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的问题。所以,不能心急气躁,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我校远程教育应用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就是社会公共资金和学校自我积累相结合的例子。我们首先以解决老年人上老年大学难,建设远程教育网为由,从市民政局福利彩票中心募集到200万元,购置了远程教育应用系统的全部设施设备,解决了第一批远程课程制作的费用。其次,运用学校的自我积累资金建立了"天津老年人大学网"和"天津老年远程学习网",并尽快开通,从而收到了较强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向市政府提出专项申请,最终得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使资金列入每年的财政计划,保证了老年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老年远程教育方面因为资金来源少,制约了老年远程教育的发展。因此,人们往往在开源上下功夫较多,投入力量较大。所以,资金越紧张,越要注意合理利用公共资金。
  合理利用公共资金,就是有计划、有安排地把钱用在刀刃上。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分期分批、充分论证的原则使用资金。不管立什么项目,都要进行调查研究,找到最好的性价比,还要量入为出。
  要建立一套制度和机制,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要加强财务管理,健全支出前的集体讨论制度、支出审批签字负责制度、支出后的评估制度。做到一笔笔皆有着落,严防支出的盲目性和个人说了算。
  (作者史学忠系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常务副校长,高歌东为系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研究室副主任。此文获2016年第二届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科研课题论文一等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内容提要:本文站在师资建设是老年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的高度,分析了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师资队伍结构,包括学历、职称、年龄、教师来源等方面,师资队伍的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形式。针对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对师德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有这些深入浅出的分析、对个别现象的解剖以及对根源的挖掘、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对于其他老年大学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教师为本 师资队伍 引智 名师计划激励机制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自1985年艰难起步,至今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从建校初期的4个专业,10个教学班,552名学员,发展到如今的九个教学系,开设360多门课程,涉及62个专业,开设717个教学班,拥有27042名学员的老年大学,受到社会各方面的瞩目和赞誉。2009年我校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优秀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2011年,我校获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批准建立"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研究基地"。2013年荣获首批"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2014年我校教职工集体荣获"全国老有所为楷模"光荣称号
  30年来我校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老年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怀;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更得益于一支甘于奉献、知识广博、师德高尚、作风严谨、兢兢业业、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常言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正所谓,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师资队伍现状
  到2015年,我校共有教师343名,其中男教师189名,占教师总数的55.1%。女教师154名,占教师总数的44.9%。
  (一)师资队伍结构
  1.学历结构
  教师队伍中,大本及以上学历为204名,占教师总数的59.48%。(其中硕士41名,博士17名)。大专学历97名,占教师总数的28.28%。其他学历教师42名,占教师总数的12.24%。
  2.职称结构
  教师队伍中具有正教授职称的59名,占教师总数17.20%,副教授职称的147名,占教师总数的42.86%,两者占教师总数的60.06%。中级职称教师68名,占教师总数的19.83%。其他情况69名,占教师总数的20.12%。
  3.年龄结构
  教师年龄70岁以上的31名,占教师总数的9.04%。61-70岁的126名,占教师总数的36.73%。51-60岁的109名,占教师总数的31.78%。31-50岁的64名,占教师总数的18.66%。30岁以下13名,占教师总数的13%。
  教师队伍中退休人员201名,占教师总数的58.6%。在职人员130名,占教师总数的37.9%。自由职业者12名,占教师总数的3.5%。
  4.教师来源
  343名教师有94名来自本市14所高校,占教师总数的27.4%。来自其他各类学校87名,占教师总数的25.4%。来自专业团体、研究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162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7.3%。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我校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基本合理,是令人满意的。
  (二)师资队伍的工作状况
  在我校任教的绝大多数教师非常热爱老年大学,能够按照教师职责规定去做,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教学任务,得到了广大学员的充分肯定。30年校庆我校评选出以白庆华为代表的10位特殊贡献教师和67位优秀教师,他们是我们全体教师的代表,他们的典型事迹让我们感动。
  文史外语系贾锡信老师常住北京,多年往返京津两地为老年大学讲课,从不迟到早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结合学员实际情况,积极宣传正能量。
  书法系教师王冠一来校9年,坚持对每个学员的作业带回家逐一批改。他头上没有耀眼的光环,却被学员们所尊崇,形成"王冠一现象"。他任教的班逐步扩大到7个,仍是班班爆满。
  绘画系77岁的谢梦老师, 18年风雨无阻,从不缺课。他爱生如兄弟,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高超的绘画技艺深受学员尊敬。
  白庆华老师是国内著名的烹饪大师,社会活动很多,但他说"老年大学的课最重要"。他多次拒绝了外界的高薪聘请,一心扑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即使在生病输液的情况下也坚持给学员上课。
  袁老师常教常新,不断推出新课程,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员排练,他带领的拳剑队伍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
  医学保健系陆小左老师理论联系实际,业务精湛,积极对系里的专业设置提出建议,并主动推荐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刘国柱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具有吸引力,他为人谦和深得学员敬重。
  舞蹈戏曲系张燕丽老师是教研组长,她带头听课并组织大家开展教学研究,形成相互学习之风,促进了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王文艳老师带领的芭蕾舞艺术团多次获奖,已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钢琴老师聂鸿麒珍惜学员每一分钟,从不讲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还经常课间不休息给学员回课,学员在他所教的班受益匪浅。声乐老师郭占营听说暑假系里准备培训教学基地声乐骨干,就退掉早已买好的探亲车票,坚持把培训搞完。
  计算机系殷越老师积极配合系主任抓好基础类课程教研活动。他不顾路途远,每次听课从不缺席。他承担了远程教育课程录制任务,所录课程荣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课件奖。
  以上的典型事迹充分说明我校的师资队伍主流是好的,他们对老年大学倾注了自己的一片爱心,把老年教育当做自己的事业。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是:
  1.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深度,重点难点过于集中;教学内容密度过大;教学语言不能深入浅出,语速过快;有的随意变更教学内容。
  2.对如何组织教学心中无数,缺乏课堂教学环节整体设计;不能准确把握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不善于使用电教设备。个别教师既不准备PPT,也无板书,只是捧着教材照本宣科。
  3.违反教学管理规定的事时有发生,诸如迟到,早退,私下调课,请人代课,课上接打电话,讲些与教学内容之外的事情,甚至讲一些背离主旋律的话发牢骚,个别教师未经批准,在学员中出售自编教材、保健用品、学习用品等。
  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对老年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有欠缺。老年教育是国家应对社会老龄化的重大举措,关系到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自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有30余年的历史,老年教育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的学习动机、需求,认知特点和受教育背景成为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素。在学校层面,形成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重点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目标;在教师层面,重点在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进度、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上好老年大学的课,熟知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认知特点成为任课教师的先期必修课。其次,在教育观念、教学规范和教学技能方面有差距。教师来自各行各业,都是某一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但有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从教培训,有部分教师来校前没有接触过教学工作,对教育理论、教学规律、教学技能缺乏必要的了解。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也希望从事老年教育的老师们抽时间读一读《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课程论》等有关的书籍。
  第三是师德建设方面存在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一方面在制度建设上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修订教师职责管理规定、制定课堂教学规范;另一方面教师在师德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身。当然,这要依法治校,以制度管人,不能全靠自律解决问题,所以要强调三点:
  (1)要严格按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按统一教材授课,不准利用课堂散布对社会不满情绪,也不要在课堂销售自带教材及其他物品。
  (2)要按学校规定办事,不要干预系内正常工作,禁止带非本班学员进课堂听课。要遵守上课时间,不要迟到、早退、拖堂,不要擅自倒课、停课。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系内组织的活动。
  (3)要廉洁自律,不要以任何借口接受学员礼金和礼品。要珍惜自己现有岗位,不要借老年人大学平台为自己在校外办班拉学员、发广告。也不准未经校系批准擅自组织我校学员在校外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一些商业活动。
  师范教育业内有一句尽人皆知的名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想可以在前面加上一句话"德为人先",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我们共同遵循的"座右铭"。希望教师们都能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我校的师资队伍组成属于"引智"类型。各位教师从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汇集到这里,共同为提高老年人大学的教学水平,为老年朋友们营造幸福、欢乐、有为的晚年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为学校今后的发展,为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引进、稳定、适应、提高"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老年教育需要的素质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跟上切实可行的措施。只有措施到位,并以严格的监督手段相配套,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行为规范。为此,学校实施了以下5项措施:
  1.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要从制度上要求学校管理人员和广大学员在思想上、管理上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宣传他们的教学成果。对他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那怕是较小的进步,也要加以鼓励,并及时通过校报和网站报道,让他们的精神深入人心,从而培养学员对老师的崇敬心理,以尊师为荣,以敬师为根。学校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形成老师乐教、学员乐学,大家乐为的工作环境。
  2.加大延揽人才的力度,聚才纳贤。要建立广揽人才的机制,及时扑捉信息,及时发现引进的目标,先下手为强,先引进为用。在引进人才中重点吸纳"双师型"教师和青年教师,促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特别是要注意发现那些热心投入老年教育事业、有着较高的素质、在教学上敢为人先,在实践中善于探索,在交流中善于吸收别人长处的年轻教师。他们才是教师中最有潜力的新生力量。
  3.以教育理论、教学技能为重点,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教师培训以系为主,以校为辅;以分散培训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开学前和放假后,分散培训主要结合教学评估和研讨活动,重点是加强校内培训,可以多"请进来",尽量少"走出去",以保障教学工作不受影响。要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切磋观摩,借鉴吸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己之长克己之短。也可以老带新,以新帮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4.制定"名师计划",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表率和引领作用。近几年,我校实施了名师工程,在教师队伍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引起很大的反响,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教师,形成了人人向名师学习,个个争当名师的热潮。这种名师效应成为老年大学发展的催化剂,它对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创办名牌课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要制定好"名师计划",以三年为期,提出发展目标,选出培养重点,制定培养措施,以及如何发挥名师效应的作用都要提出具体方案。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加入名师队伍,壮大名师队伍。
  5.制定校内"职称晋升实施方案"和与之相配套的"薪酬管理办法" ,建立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职称晋升实施方案由教务处牵头制定,要在总结以前评聘职称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和补充评聘条件,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严格标准。要先试点后推开,一方面积极推进,一方面稳妥实施。同时,要深入调查研究,参考兄弟老年大学的做法,提出薪酬管理办法,体现激励作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我校王鸿江校长《仰望名师》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作为文章的结尾:"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做好工作,在未来几年,还会涌现出更多的全市、全国乃至世界老年教育的名师来。在众多名师的带领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日新月异,我们整个学校的工作也会蒸蒸日上,给天津市老年人创造出一片更加温馨、上进、康乐、有为的空间。"  (作者系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副校长)
老年教育也要实现"全球共同利益"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去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反观老年教育,提出全球共同利益就要求实现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全球共同利益就要求老年人共同参与老年教育;全球共同利益就要求老年教育多样化、多元化,强调老年教育的包容性,提倡百花齐放,反对一切对课程的定型和偏见。
  关键词:反思教育,全球共同利益 基本权利、共同参与 包容性 多元化
  去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新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以下简称,《反思教育报告》)。《反思教育报告》面对世界新的挑战,提出要重新认识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强调了教育的责任和教育的变革。指出教育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反思教育》响亮地提出了"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这是对全世界教育现实的新的认识,也是对教育性质的再提炼。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1972年发布的《学为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简称富尔报告)和1996年发布的《教育,内在的财富》(简称德洛尔报告)之后发布的第三份报告。《富尔报告》发表时的背景正是上个世纪中期,受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影响,反映出了科技思想和经济主义的精神。据此,强调了"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的两个观念。这两个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教育发展方向。《德洛尔报告》则是产生于世界经济由盛转衰的阶段,可面对新的世纪,人们又希望教育能有更大的发展。报告把这种乐观主义也带了进来,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从而在教育上出现了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那么《反思教育报告》提出"全球共同利益"内涵是什么呢?根据《反思教育报告》的精神,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类在本质上共享并且互相交流的各种善意,例如价值观、公民美德和正义感。"《反思教育报告》指出:"要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
  话又回到老年教育上来。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更包括在大教育之中。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当然,老年教育也是事关全球老年人的"共同利益"。或者说老年人同各年龄段的公民一样享有受教育的全球共同利益。我们同样为了"全球共同利益"而办好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推向"全球共同利益"的新阶段,让全体老年共同受益。这样,全球老年人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可以一起分享教育的红利。
  一、 全球共同利益就要求实现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如今人权成了时髦的名词,凡是与以公民的权利有关的,总要讲什么人权。其实,人权是什么?人权就是人和群体在社会关系中应享有的平等权利。包括人和群体的生存权、人身权、政治权以及在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享有的民主权利。这里最主要的是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老年人首先要生存,其次要发展。没有教育和文化,尤其是没有生存所需要的教育和文化,连生存都困难,还谈什么发展。生存和发展体现了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尊重老年人,让他们更好地生存发展,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和平等。所以《反思教育报告》指出:"国际发展讨论常常会将教育作为一项人权和一项公益事业。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并且有助于实现其他人权。"其实,早在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通过的《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就提出,把教育"作为一项基本人权"。 把教育看作一项基本人权,这就把教育提高到维权高度来认识。有了它才可以谈其他方面的人权。也就是说,没有这项基本人权其它方面的人权便无从谈起。因此,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就明确将老年教育纳入了法制建设的轨道。
  1、要保护好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更要担当老年人受教育的保护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一步步走进,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大量的老年公民随着退休回到了家中,由天天忙碌变得无所事事,而且由于社会活动减少,慢慢产生了孤独感,产生了被边缘化的危机感。他们不愿做无用的人,更怕成为家庭的累赘,强烈希望重新融入社会。他们不服老,想多学一些融入社会的知识和本领,从而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于是就不约而同地涌往老年大学。上老年大学的热潮空前高涨。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又十分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在社会各界和许多有志之士的积极支持下,首批老年大学破土而现,应运而生。1994年,中央国家机关十部委联合制定了《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提出了在全国开展老年教育的预定目标。但从目前情况看,老年大学的数量和规模远远跟不上老年要求上老年大学的热情,僧多粥少,供求落差太大。可喜的是各地办老年大学的热情不减反增,而影响发展的关键是经费不足,主要的原因是相当一部分老年大学找不到婆家,处于"三不管"地带。一部分老年大学由老干部局管,一部分由老龄委管,一部分归教育部门管,一部归企业事业管,这些还算幸运的,因为有娘就有奶。而大部分老年大学属于"独立大队",经费四处化缘,步履十分艰难,如果能争取到政府的专项资金,那是十分幸运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谈老年大学的发展,谈满足老年人的求学的热情,谈保护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真的成了纸上谈兵。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说起来繁杂,做起来并不复杂。那就是为老年大学找到婆家,赶快把老年大学这个新娘嫁出去。按理说,老年教育既然是教育,就应该由教育部门管。2007年5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将老年教育列入国家教育整体规划。可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还没有把老年大学视为正规化教育,不愿揽在怀中。在这种情况下,就得由政府决策了。老年大学的归属问题,实际上就是明确责任的问题。明确了主管部门,就明确了责任人和保护人,这样,保护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就有了保障。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老年大学犹如空中楼阁好看不好用,就像失去动力的小船,起伏飘动,没有依靠,没有归所。
  老年大学有了主管部门,老年人有了受教育的保护人,老年教育就纳入了法制轨道。如果在老年学校运行中遇到什么问题,主管部门就要帮助解决,给以法律规定内的支持和关照。
  2、要维护老年人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反思教育报告》指出:"教育不仅关系到学习技能,还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而这在多样化世界中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维护和增强个人在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也指出:"老年人应当和其他年龄组的人们一样,能够得到基本文化教育,并能利用社会中一切教育设施。"还建议:"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提供教育必须避免对年长者岐视。"老年人被歧视,多是因为年老,而得不到与其他年龄组的相同待遇。老年人常因年老而有自卑感,而对于其他年龄组的轻视又往往特别敏感。老年学员离开了工作岗位和专业、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事,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这时候,他们需要的就是关怀和尊重。在老年大学里能得到重视与尊重,就如雪中送炭一般,让他们倍感温暖。老年人上老年大学,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才艺,实现自己后半生的人生价值,或未了的心愿,以换取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挺直腰杆做人。这对于构成社会的和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老年人也是社会一细胞,老年人的安居乐业和美满幸福,是社会稳定乐章的和谐音符,也是老年教育的出发点、着重点和落脚点,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我们讲维护老年受教育的尊严,一是关照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比如残疾老人、单身老人、投奔儿女的老人、生活困难的老人等,对这些人老年大学都要给予特别的关爱,只要条件允许,就准于他们入学,而不要排斥在外。特别是对待身体有疾患的老年人,创造条件让他们加入学习的队伍。二是在教学中尊重老年人的人格。由于老年学员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接受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和相关的活动中,因人施教,分类分层教学,还要多鼓励,少批评,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也允许他们因为身体原因缺课和补课。
  3、老年教育要超越功利主义和经济利益。《反思教育报告》认为,"共同利益"的概念超越了个人主义的社会经济理论。也就是说,既然是共同利益,就不是个人或某些人的利益,也不是这部分获取那部分人的利益,不是那部分人获取这部分人的利益。《反思教育报告》对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进行了批判,指出,"教育的经济功能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的功利主义的观点以及众多国际发展讨论体现出的人力资本理念。"客观地讲,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在以学历教育为目标的个别普通大学里体现得更浓一些,在老年大学里不是很突出。道理很简单,因为老年教育不涉及学历和学员再就业问题,学员进入老年大学不是为了取得学历证书,绝大数是为了获取自己的健康身体与快乐生活的添加剂。老年大学收取点学费也完全是用于教学费用和应付日常开支,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值得警惕的是,有的老年大学里的个别教师则私自兜售自己出版的书籍、自编未经批准的教材参考资料,有的还把某些文具和商品带进了学校,向学员推销。还有的教师则以学校为演练场,功夫用在课堂外,通过老年大学这个平台,招兵买马,在外面办班,收取很高的听课费。这些现象背离了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误入了利己主义的泥坑。所以,《反思教育报告》明确说:"教育是社会平等链条上的第一环,不应该将教育出让给市场。"而且,这也是由于教育公益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全球共同利益就要求老年人共同参与老年教育
  1、老年教育重在共同参与。老年教育既然是共同利益,那就是说,不是某个人受益,而是人人受益,大家都受益。并且是要通过集体努力才能实现的事业。因为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世界里,人们相互依存,相互关联,需要彼此协作,共同发展。所以,要人人参加,一起奋斗,谁离开谁都是孤立无援的。再说了,教育和知识是全球的共同利益,只有都积极参与了才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一部分。老年人也要当老年教育的参与者,也要当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当旁观者。老年人上老年大学,希望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不参加怎么会有所学,有所为,有所乐?组织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形式和方式很多,各地都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探索出不少新的路子。比如,上海老年大学提出了"搞活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让老年学员当学习的主角。学员们在教室里老师的辅导下自觉、自主、自由地学习;学员在课外活动中组成各种学习组织和沙龙,开展自控学习;在社会活动中学员把学习的成果用于社会,向社会展现,并且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辅导别人,品味成功的喜悦。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则注意发展学员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学员担任社区和学校志愿者,参与各种活动,还成立全校性的文体表演社团11个,跨班级的专业学会社团17个。还发挥展厅作用,每学期多次展览学员书法、绘画、摄影、刻瓷、手工制作等作品,交流创作经验和体会。各表演社团积极走向社会,参加全市全国各类赛事,屡获市级和全国性大奖,多次上中央电视台,甚至登上中国大剧院的舞台。这样,所有参与者,尤其是获奖者都有一份成就感和自豪感。
  以上所说的,是通过举办各种姿趣横生又能吸引老年学员的活动,让老年学员增长知识,发挥才干,老有所为。其实,就是在课堂上,也要调动老年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教学互动效应。《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应当注意使教育方法适合年长者的能力,以使他们能公平地参与任何所提供的教育,并从中获的惠益"如果教育方法不适合老年人,自然引不起老年学员参与的兴趣,也就谈不到参与的效果。
  2、知识要对所有老年人开放。这意味着知识的创造、积累、控制和获得不是对部分老年人开放,而是对所有老年人开放,你可以学习,我也可以学习,大家都可以学习。知识对所有老年人开放,首先要满足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的要求,实行全纳教育的全新理念,不分身份、学历、民族、风俗、方言,一律接纳。由于老年大学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我们就要另辟蹊径。这方面,上海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开办老年大学或办分校。上海交大、复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办起了九所上海老年大学分校,发挥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仅上海师范大学就拥有7000名老年学员。二是高校接纳老年学员为旁听生。如,上海大学近年允许老年人做旁听生,与年轻人一起上课。三是为残疾人开设专门的专业班。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为20多位聋哑人开设了数码影像技术和书画装裱班。
  而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则创造了章鱼发展式模式,为知识对老年开放大开方便之门。具体做法是,发动学有所成的学员或团体在学校扶持下和社区的支持下,在社区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教学、辅导等活动,使老年大学办学延伸到社区。到目前,该校建设教学实践基地授牌92个,遍布全市12个区,覆盖近百个社区,开展活动15450余场,使优势资源遍地开花。
  我们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开展远程教学,提供老年大学的优质课程,解决了老年人入学难的问题,为行动不便或离不开家的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学习的机会。这样对老年人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知识对老年人开放,最主要的还是要把老年大学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资金投入则是一件不可逾越的物质条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老年人上老年大学,虽然老年人是直接受益者,但他们是弱势群体,为国家贡献了一辈子,让他们出资似不合情理。而老年教育惠及的是整个社会,营造的是和谐社会,显然理应由政府承担。再说,政府又是老年受教育权利的保护人。所以,政府应该出资建设老年大学。对于这一点,政府也出台过文件,做了明确规定。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定为了实现老年人"六个所有"的目标,要求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资金投入。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指出"加大对老年大学(学校)建设的财政投入,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教育,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办学规模。"而且就这一点,《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教育政策应当通过核拨适当资金和制订适当教育方案来体现老年人受教育的原则。" 所以说,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是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三、 全球共同利益要求老年教育多样性 多元化
  关于老年教育的多样化、多元化,放在共同利益里理解,会有多种文化的解读。不同的老年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同一老年人也有多样的认识、多样的需求。再加上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会引起需求的变化。老年人在此地需要不等于到彼地需要。老年教育应因需施教,也应顺应老年人的需求、顺应环境的变化。这是在内容上,而在形式上,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也应是多元的,而不单一的,更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指出:"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这
  里所说的,当然是指老年教育的多样性、多元化。
  1、老年教育强调包容性,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然老年教育承认关于环境、世界观和知识体系的多样性,做为共同利益,就要有包容性,而不能一概排它。当然允许在众多的品类面前可以选择适合本地的、本校的、大多数人赞成的。比如,我们不能排斥乡土文化、码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方言文化,也不能排斥行业文化、习俗文化、街头文化。教育内容可以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特殊班,因人施教,因需施教。例如,重庆的老年大学为当地农民开办的养殖技术远程教学课程,就受到普遍欢迎。有的地方,还尝试用当地方言进行远程教学也受到老年学员的赞扬。
  老年教育的包容性还体现在积极探索主流文化意识以外的各种知识体系。一般来说,主流文化总是在老年大学中占据主要位置,但也不要忽视非主流文化意识,更不要排挤它,应该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
  2、反思课程编排,以人为本,提倡创新。《反思教育报告》提出反思课程编排,强调人文主义课程和多元化课程,反对一切文化"霸权"、定型观念和偏见。把课程建立在跨文化的基础上。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其实质是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当然这与人文主义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以及自身条件、接受能力,设置相适应的课程。课程设置没有固定的模式,既不同于普通大学的课程设置,也不同于职业学校的课程安排,而是独具特色的课程安排。课程设置尽可能地做到丰富多彩,也可以称为五彩纷呈。整个课程布局就像一个大超市一样由老年学员自由选择,也像丰盛的自助餐一样,由学员各取所需。许多课程还需要设置基础班、提高班、研修班等层次,以适应不同文化基础学员的学习需要。
  经过三十年的历程,老年大学到了三十而立的年代,课程的设置也日渐成熟,这时,人们容易满足于成熟的课程设置,产生定型化的观念,认识上有时也会出现偏见,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这就有一个课程创新问题。上海老年大学提出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传统与现代、适应与引导的关系,以促进课程设置上有所创新。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在开设新专业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先了解学员的需要,征询希望开设的新专业,对呼声强烈的即举办短期班进行报名摸底,超过一定数量就开设新班。这样既注重了课程的创新驱动,又讲究创新课程的科学性。
  再说,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新技术和高科技层出不穷,新领域不断扩展和涌现,这为老年大学课程设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一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数字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不便的情况,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开设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使用、网上购物、网银与理财、博客技巧等课程,一下子成为热门课程,曾经轰动社会,被多家媒体报道。还有现在尖端科学和军事科技的新成果,也有的是老年人感兴趣的。如太空航天、电子对撞、航空母舰、舰载机、反潜机、核动力潜艇、反导雷达等,也可根据需求开设新课程。这些课程有些是跨学科的,有些是跨文化的,但没有跨出老年教育课程的范围。  (作者系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研究室副主任)
开门办学是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内容提要:本文从"开门办学"是中国老年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问题理论,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开门办学"的创新实践三方面论证开门办学是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关于"中国老年大学'开门办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是来自实践的课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建校初期,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开门办学"的实践活动就从学员自发逐渐发展为学校大力支持、倡导、组织,并从理论上做了论证。学校已形成"一体两翼"创新发展新格局,这是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对多年办学实践的理论提升,与中国老年大学提出的"开门办学"的实践与理论相符合。
  关键词:老年教育 开门办学一体两翼章鱼式发展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天津老年远程学习网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晓林,在2015年11月"中国老年大学'开门办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开题会议上讲话时指出, "开门办学"这个课题比较成熟,是应用性的课题,是来自实践的课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老年大学开门办学的实质,就是把外在的有利因素引进老年大学来,把内在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展到老年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去。开门办学,既有利于"内"--改善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提高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满足老年学员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又有利于"外"--开拓老年大学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渠道,形成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老年人参与的格局。这是一条又好又快地发展老年大学之路,是老年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开门办学"是中国老年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问题
  2016年5月召开的"中国老年大学'开门办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中期推进会认为,开门办学理论研究报告已经形成初步框架,在听取、吸收各方意见,不断完善报告的基础上,最终要形成一个理论研究的精品。开门办学这个课题抓住了中国老年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问题。张晓林会长在会上提出3点看法,一是实践在前,理论在后,理论一定要跟上实践;二是要异中求同,在多样性中找普遍性;三是要在比较中加强研究,在比较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开门办学要突出时代感,贴近实际,务实的、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内容要增加,理论研究一定要能真正指导实践。开门办学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支持老年大学的发展。虽然许多学校是由政府主导办学的,但是还必须吸收整合社会力量来支持办学,当然办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贯彻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服务社会。同时,他还强调第二课堂在开门办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老协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剑杰,将老年大学开门办学定义为"一个目标--带动地区老年教育的发展;两个维度--输出维度和输入维度;三个圈子--地区开放、国内开放、国外开放",对课题研究意义和背景、老年教育发展模式、研究目的和目标、研究思路和内容等方面提出意见。他说,开门办学这个课题,是属于国家将要颁发的"规划"里面的完善老年教育发展模式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老年教育的创新举措。
  二、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开门办学"的创新理念
  (一)"一体两翼"的创新发展新格局确立老年大学要走开门办学之路
  早在建校之初,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就开始了开门办学的实践。只是没有明确提开门办学,更多的提到的是学以致用,以所学回报社会等。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员走向社会,在社区、军营、养老院等处送书画作品,表演歌舞节目,宣传养生防病常识,组织摄影、工艺品展览等不一而足。在宣传老年教育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
  2007年,王鸿江校长提出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要当老年大学的排头兵,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定位;2010年"十二五"规划提出"辐射市中心六区,影响、带动全市老年教育发展"开放办学的路子;2011年年底,王校长提出把城市老年大学名校的构建及其辐射服务功能,作为研究课题,12月提出"辐射是个新思路""特别重视学有所成学员的孵化作用"这一"章鱼式发展"的办学思路。2012年,发展远程教育和在校外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正式列入本校工作计划,落实到学校各个系,年内要出成效。
  探求老年教育的特殊规律,指导老年教育不断发展,是本校的一贯做法。2012年6月,在春节期间组织"我校学员社区开展书法教育调查"之后,学校召开了"科学发展新阶段探索办学新模式--'章鱼式发展'专题研讨会"。特邀研究员和柳林街等区街负责人应邀参加。通过研讨,会议取得共识:随着学校定位、办学理念以及目标任务的提出和逐步落实,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即把开放办学、探索办学新模式和规模发展新模式放在一个重要日程的阶段;把进一步提升辐射服务功能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的阶段;把老年大学办学更好地融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阶段。"章鱼式发展"是基于老年教育发展的需要与需求而提出的新思维,是立足于老年教育的均衡、公平、和普惠特点的新考量。"章鱼式发展"的提出,打破了老年大学"关门办学""囿于课堂"的思维定势,打开了老年大学必须开门办学、必须融入社会的视野,为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2014年,是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以更加辉煌的办学成果迎接30年华诞的一年,学校确立"一体两翼"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将成为今后实现更大发展的新起点。"一体两翼"即西园道一号校本部为办学主体,"章鱼式发展"办学模式和老年远程学习网为腾飞两翼的办学格局。"一体、两翼"的理论和实践,是我校对老年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贡献。
  1月24日、8月1日《中老年时报》两次在一版头条刊发了总编张玲专访校长王鸿江的文章《老年教育"一体两翼"结硕果》《 "一体两翼"开门办校 实践"积极老龄化"》。两次长篇专访都围绕本校"一体、两翼"的发展新格局展开论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第一篇专访的重要性在于,王校长全面回顾了学校30年发展历程,总结了办学的特色经验,特别是肯定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取得的办学成果,明确指出了目前已经基本形成的"一体、两翼"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将成为我校今后实现更大发展的新起点。这对于全校师生员工再接再厉,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严谨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地推进各项工作,用教学管理双提高的丰硕成果迎接我校建校30周年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篇专访的重要性在于,市老年人大学要站在老年教育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发挥排头兵的引领和榜样作用。老年人群已不能再被当作弱势群体供养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正能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老年大学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正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重要载体。为了实现"积极老龄化",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还从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时俱进,为让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在接受老年教育后,从一个被供养的群体、一个被动的负担群体,变为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群体,做好先期准备。
  日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一行来津,就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如何以"积极老龄化"破解老人"入学难"展开调研。对于天津"积极老龄化"的办学思路,吴玉韶认为,"一体两翼"开门办校的办学实践,可以扩展老年教育的覆盖网络,让有意愿学习的老年人都能接受教育。这不但契合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律,也解决了全国老年大学普遍存在的"一座难求"瓶颈,可向全国普及推广。
  学校近几年来在发挥资源优势,提升辐射、服务功能上大做文章。一是对老年大学办学模式进行不断探索,首创"章鱼式发展"办学模式并初见成效;二是开通老年远程学习网,广受社会各界老年人欢迎。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对新形势下老年大学的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得到了更加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实践证明,"一体、两翼"创新发展新格局的推动和发展,是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对多年办学实践的理论提升,与中国老年大学提出的"开门办学"的实践与理论相符合,也验证了"开门办学"之路是老年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开门办学"的创新实践
  (一)"章鱼式发展"--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在抓实"一体"--校本部教学管理双提高的同时,丰满"两翼"提升射服务功能。
  按照"一体两翼"创新发展新格局的思路, 3年来,学校与区街配合,在社区建立以本校学员为组织者的社区教学实践基地, 3年来,学校已经分4批为92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授旗挂牌,基地辐射天津市12个区县,惠及近百个社区和市民学校。截至2015年年底,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共开设了20余门专业课程,组织活动15450余场;参加活动的近百余万人次;参加各种比赛300余次;深入部队、公安部门、企业、养老院、社区、学校、幼儿园等慰问演出260余场;举办各种展览235场,参展作品12905件;参加各种比赛、展览共获各种奖项934项;接待各媒体采访94次。5500余位老年师生常年在基地坚持活动,有十余位教师经常在基地为学员授课,还有教师不定期到基地举办讲座或为展演活动做指导。打破学校围墙办学卓有成效。把优质老年教育资源、教育成果输送到社区,对推进本市区县社区老年人学习、健身、娱乐活动的健康开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现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纷纷引进校部的教学理念、管理机制,学校定期组织讲座培训基地骨干。基地越办越多、越办越好,正在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学校发挥和调动了学有所成的学员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的积极性。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束缚老年大学发展的"一座难求"的现状,满足了更多老年朋友就近就便学习,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老年教育资源。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从积极支持学员自发开展"学以致用、老有所为、以所学回报社会",到因势利导,确立"一体两翼"创新发展新格局,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并把基地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内容,加强管理、指导,取得了宝贵经验,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肯定,是开门办学的先行者。对在校学员相关的两项调查统计,本校学员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并成为社区群众社团组织活动骨干和带头人的,占常年在校学员的18.41%;参加服务社区工作的,包括做社区管理人员、社区教师、辅导员、教练、顾问、义工、宣传员、社团负责人等达10.77%,另有5.39%的学员应聘了社会工作,以上三项之和达34.57%。同时,还涌现出一批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人物。
  (二)"天津老年远程学习网"3年3大步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市老年人大学多方努力下,"天津老年远程学习网"(下称"学习网")于日正式开通,为天津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优质学习平台,老年朋友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脑登录该网站(www.tjlnrxx.cn)免费学习。3年来点击量达到417.300多人次。
  "学习网"开播以来,市老年人大学不但紧锣密鼓地分3批录制推出30个优质课件,在网络渠道和学习平台上也是与时俱进,3年来迈了3大步。首先是通过互联网播出视频课件;其次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播放课程;最近又开发了手机上网软件,利用无线网络,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学习,让更多的老年朋友享受利用新媒体学习的轻松与快乐。作为"一体、两翼"坚强的一翼,天津老年远程学习网充分显示了新媒体便捷、快速、受众面广的优越性,是开门办学不可或缺的良策。
  首批开通10门125集课程,有图像处理、交谊舞基础(华尔兹)、宋代文学概说、中医养生、钢琴基础、计算机基础、米芾行书入门、24式太极拳、民族舞基础、梅兰竹菊画法。
  2014年重阳节之际,"学习网"又推出10门课程162节课,有菜品的烹调与制作(两册),古典诗词解读鉴赏的方法与实践,芭蕾形体,中国山水画教程技法精讲,声乐基础教学,中医药学基础,计算机中级,楷书寻真,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
  日是"天津老年远程学习网"开播3周年的日子。为了回馈广大老年朋友对学习网的厚爱和期待,再增加菜品烹调与制作-下册、礼器碑技法讲座、中老年针灸学、健身气功大舞马王堆导引术、健身舞蹈、出国旅游英语、摄影基础、兰亭序行书技法、家庭西餐制作、图像处理基础10门139集课程上网。至此,网上共计涵盖了多门学科内容的30门426集课程,提供给老年朋友选学。其中白庆华老师的《菜品的烹调与制作》中册、任启政老师的《礼器碑技法讲座》、刘国柱老师的《中医药基础》等23门课程的课件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评为优秀课件、特色课件。本校还从北京等地购进精品视频课程,增加了适合中老年人选学的《名师教你素描》《时尚家庭园艺》等课程。
  (三)走出去请进来"开门办学"风生水起
  每年元旦到春节期间,校艺术团惠民慰问演出尤其繁忙。在炎热的暑假期间,他们也要参加各类演出。校外教学实践书画基地师生发挥专长送春联、春联和福字到社区、军营、养老院。
  天津市书协主席唐云来和市书协领导多次应邀来校讲座。日是天津老年书画院例会活动的日子,唐主席来冒雨应邀来校举办书法讲座。他从书法创作讲到诗词楹联。强调书法家要懂得诗词楹联的基本知识。
  2015年10月《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走进市老年人大学,第三次联合举办书画讲座,为书画爱好者奉上精彩的专业讲座。学员近距离地与名家交流,提高了教学水平。
  经市文联批准,在本校建立市书法考级中心办公室。已组织6级以下考试2次。有86人通过考试,其中达到6级水平的76人,达到9级水平的10人。已有不少人加入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其中佼佼者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6年4月,"天津刻瓷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本校举行。首批会员47人,大都是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培养出来的学员,来自书法系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他们刻苦学习、勤于实践、敢于标新,创作出众多门类的优秀作品,在天津市、山东省的各项展赛中获得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刻瓷研究会成立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一方面展示研究成果,宣传传统的民间艺术,另一方面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使刻瓷这门艺术在我市不断创新,年年都有新进展,争取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书法系主任任启政多次应邀走进天津市书画艺术中心义务讲课,向社会宣传老年教育,展示市老年人大学的教学成果。
  几年来,摄影研究会会长陈宝龙在学校电脑俱乐部讲授如何学习摄影、在摄影研究会传授自己的摄影体会、获奖经验,他还受天津市图书馆、河西区摄影家协会、河北区摄影家协会等各级摄影协会、摄影俱乐部的邀请,举办过摄影公益讲座20余场。在河西文化馆邀他主讲《如何拍好旅游照》时,他将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展示出来,并用精准又易懂的语言告诉大家旅游时如何在飞机上定光圈速度,防止飞机玻璃窗反光的技巧,拍旅游照片时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和如何创意、如何取景。生动的描述,让大家受益匪浅。
  2015年下半年,健身养生系利用自身与社会有关部门联系广泛的优势,连续举了5次健身养生讲座。市体育局、今晚报联合主办的"科学健身大讲堂"走进了校园。健康大讲堂《运动与身心健康》《运动疗法》《糖尿病的日常管理》《关注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身心调养》等专家学者的讲座,普及宣传了科学健康知识,深受学员欢迎。
  (四)落实《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条例》中的相关条款
  《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条例》(下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老年教育法规。自日起实施。
  《条例》第八条老年人教育经费可以多渠道筹集中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老龄人口对老年人教育发展的需求,逐步增加老年人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政府举办的老年人学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
  第九条依法举办的老年人学校享权利之一:接受社会捐赠和境外资助。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自1985年创建以来,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款项逐年递增。随着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为建立新型老年社会群体、实现老年人人生价值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发挥了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辐射服务基层老年教育建设和发展的示范、带动、影响作用。学校"一体、两翼"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开门办学"的广泛实践,充分了体现学校的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和辐射服务功能。学校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近几年,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老年大学的可喜现象很值得提倡和关注。
  天津市民政局高度重视、积极支持老年远程教育系统工程,2012年拨款2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为市老年人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基础建设投资。
  摄影研究会是学校人数最多的学员社团,为了进一步扩大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于2011年他们与摄苑网合作,在网上开辟了老年大学摄影研究会版块,还开辟了"照片诊所"专栏。为喜爱摄影的学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园地,同时又把学员好的摄影作品推向全社会。他们为影友答疑解惑,扩大受益面。2012年下学期,有赞助商每年出资近万元资助他们办会刊。会刊增加了内容、增添了彩页,更具专业性。合同到期后,他们争取新的合作商与两家赞助商签订了协议,在合同期内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摄影研究会会刊《摄影之友》按时出版发行。
  在学校隆重庆祝建校30周年之际,天津市振兴文化艺术基金会出资6万,赞助出版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书法系师生作品集《翰墨金秋》,40位书法教师和80位学员的书法精品收录其中,记录了学校高水平的书法教学。
  渤海银行天津分行与天津市老年教育协会、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联合主办的"聚焦渤海多彩金秋"第二届"渤海银行杯"中老年书画摄影大赛。主办方将精选部分获奖作品在渤海银行营业部等部分网点和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进行一个月巡回展出。大赛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本市中老年书画爱好者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全市文化繁荣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2012年、2013年,我校被市体育局指定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已成功培训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400人。目前,武术表演班学员中有13人取得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段位证书,其中班长娄秀龙还取得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和考评员资格。
  2016年春,健身养生系的学员社团组织"健身协会"更名为"太极拳研究会",并成为天津市武术协会的成员单位。天津市中滨城(天津)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致力于推广普及太极拳健身活动的热心人士李庆云,应聘担任"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并以"金岸康城老年人服务中心"作为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太极拳研究会"的活动基地。宜家宜尔集团出资与文史外语系合办散文赛事。
  四、社会媒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由于学校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人心,名声越来越大,媒体的关注也越来越高。经常有多家媒体围绕同一热点话题主动采访、争相报道。
  (一)老年学府网招津门媒体高度关注
  为应对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入学人数逐年递增的状况,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和老年教育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本校2016年实行网络招生的讯息,引来津门媒体热议。
  从到11月18日,本市有5家报纸刊登了我校招生改革的相关内容。北方网、天津日报网、天津广播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站也登载了相关信息。
  (二)母婴保健与护理班引发热议
  6年来,学校开办的母婴保健与护理班深受欢迎,根据需求又扩大招生,还相继开设了0岁至7岁儿童保健与护理、儿童学龄前潜能开发,以及婴幼儿常见病用药指南课程,引发媒体热议。《天津日报》《中老年时报》《城市快报》《每日新报》《渤海早报》等以《老年大学"月嫂班"爆满》《天津市老年大学育婴护理专业报名火爆老人补课学月嫂》《老人重上阵再把育婴学老年大学育婴专业火》等为题做报道,记者们涌向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做多方位采访,热门专业课两次成为社会媒体聚焦热点,同时刊发育婴护理班上课情景的照片。2014年底和2015年初形成集中报道高潮,社会反响强烈,咨询电话频繁。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以及门户网站报道、转载。
  学校开设钢琴、网上购物等课程,媒体也曾集中热议。
  (三)艺术团芭蕾舞表演队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宣传热度空前?
  本校艺术团芭蕾舞表演队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参演"京津冀市民新春联欢会"。京津两地媒体高度关注,可谓宣传热度空前。演出前北京文明网、北京晨报、天津中老年时报做了预报,正式演出后多家媒体聚焦做长篇图文报道。
  国家大剧院、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天津中老年时报、渤海早报、每日新报,光明日报,北方网等各地门户网站以《天津爸爸妈妈级芭蕾演员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京津冀市民新春大联欢芭蕾奶奶与艺术家同台》《60岁的人怎么踮脚尖:芭蕾爷爷奶奶"不老的青春"》《"市民新春联欢会"幕后故事》《不老的青春不老的梦》《芭蕾爷爷奶奶秀不老情怀》等发烫词语组成的醒目标题图文报道。春节期间北京卫视、天津电视新闻台都做了报道,并特别介绍了我校的参演节目《不老的青春》。  (作者系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宣传编辑室主任)
对进一步完善老年大学网上招生、收费的思考
  一个老年人要到老年人大学学习,首先遇到的是入学报名问题。通常的做法是:老年人到学校,填写个人信息、选择课程和班级、注册和交费、领取上课证,完成报名手续。之后,学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到校上课。
  从2012年以来,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实现了局域网的网上招生。对此,老年学员的热情十分高涨,有的学员为了能够报上心怡的课程和班级,在开始报名的前一天下课之后就留在学校里排队,学校就得组织物业人员、志愿者维持学员报名秩序。学校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处理学员的入学申请、完成课程、班级选择和交费事务,以及打印上课证等手续。
  2015年,学校出资购买福建厦门泰博科技有限公司的"乐龄"软件,在年底开展的2016学年度招生工作中,学员可以不出家门在互联网上(利用电脑、IPad、手机客户端等工具,登录招生网站www.tjlnrzs.cn)自主完成课程、班级的选择注册、报名手续。但是学员交费、打印领取上课证等手续还是要到学校来办理。
  为了完成后续工作,学校依旧要组织志愿者搭建学员审核、收费工作站点;学员依旧要到学校来,完成后续的学员资格审核、学费的交纳、上课证的打印等手续。进一步完善网上招生、收费工作,在收费、上课证管理方式上改进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收费方式的改革
  1.收费方式改革的必要
  在以往的收费工作中(无论是面对面报名、局域网报名还是互联网报名),通常要组织各个系的志愿者利用两周的时间收取学费;面对学员的现金交费,还要在当天完成核算、汇总,到银行送款。为了防止差错、收到假币,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要求承担收费责任的志愿者严格审查,收到假币者要承担责任。为了便于倒查,要求学员交费时用纸条写清上交人民币的号码。当然,收费错误也要承担责任。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办法就是减少现金收费。
  2.尝试进行POS收费和支付宝收费
  我校在2016年度下学期30个半年班的收费工作中,除了现有的现金收费方式,还尝试了POS收费和"支付宝"网上交费等方式。在661名交费学员中,尽管仅有13名学员使用POS机交费,1名学员使用"支付宝"交费,但是,这两种收费方式的尝试,却是收费工作改革的良好开端。
  3.进一步改革,逐渐增加新的交费方式
  在日开始的退学、退费工作以及插班、补充报名阶段,在维持现金收费方式的同时,正式推出网上"支付宝"收费方式,并继续推行POS收费方式。
  如果网上收费被认可,交费人员和次数会增加。再加上POS机交费被认可,现金交费的人员和人次会逐渐减少。
  在开通现场POS收费、网上"支付宝"收费方式的同时,要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并试验开通"微信"、"网银"等方式。
  二、上课证的管理
  逐步改进目前"上课证"管理模式,使之不断升级,进而过渡到凭身份证办理相关入学手续。
  1.目前的"上课证"管理现状
  (1)学员交费(现金、POS机)后打印"上课证";
  (2)学员凭"上课证",在"上课证"上盖"发票领取章"的同时领取发票;
  (3)学员凭"上课证"上课,接受班主任检查;
  (4)学员凭"上课证",办理退学、退费手续。
  2.网上收费目前是"支付宝"开通之后,有关"上课证"管理暂时维持现状
  (1)现金收费、POS收费后,当时打印"上课证"。
  a)学员"支付宝"交费之后,获得"上课证"的途径,建议近期采用方式一,中期采用方式二,远期使用方式三。
  方式一:教务处根据财务处收费信息、网上招生系统的统计信息,按照系、班级统一完成"网上交费"学员的"上课证"打印。学员凭身份证原件到校上课。上课期间,班主任核实学员的身份证信息,发放"上课证"。
  方式二:学员凭身份证原件,随时在学校指定机器自助打印"上课证"。这需要创造条件,包括购买设备、完善软件等。
  方式三:学员凭身份证件办理原先需要使用"上课证"办理的一切手续。
  3.报名方式的进一步改革
  a)报名时间逐渐过渡到全年无休息日
  目前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主要是在学年末期开展下一年度的招生工作,通常是11月份进行在校学员的升级,12月份开通新生报名、选班。另外的两个报名时段时间比较短,招生名额有限,一是在每个学期开学前一周,针对部分学员的特殊情况而设立的退学、退费处理时段,学员可以在这个时期才可以进行部分名额的补充报名和插班。
  再是,学校正常开学上课之后,部分班级因为各种原因不满员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教务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中,老年人要报名、要插班上课的各种咨询(有来访、有电话)也源源不断。
  分析这些咨询内容就会发现:其中有些是对现有班级的插班上课要求,因为这些班级并没有满员。也有些是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比如,要求开设新的课程。
  因此建议,应当常年接收老年人的报名。当然,对这些需求要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招生计划、是否影响其他学员学习等因素,要适度放开报名、插班限制。对于老年人有些特殊报名需求,学校可以考虑师资、教学条件安排,适时开设课程、班级。
  b)报名方式增加预报名、抽签录取
  对于报名需求过大,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不足以满足学员学习要求的班级,可以采用预报名、抽签录取的方式进行。在2016年度下学期开设的半年班招生中已经采用了这种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c)网上选择座位
  有了前期网上报名的实践,有了开通网上交费方式的探索和学员获得"上课证"方式的改革,再配合网上招生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考虑学员在网上选择座位的尝试。
  有了这些基础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理想状态的网上报名--学员使用互联网完成信息注册、班级查看和选择、学费的交纳、班级内部座位的选定,从而按照规定的时间,走进校门走进确认后的教室,听心怡的老师的授课。
  任重道远,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老年大学的网上招生、收费工作。  (作者系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教务处工作人员)
终身学习、全民阅读与文史类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思考
刘明泉、肖秋生
  【内容提要】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至今已走过31年的里程。初创期的本校,所开设的课程仅有书法、国画、文学、历史四门。眼下这四门课程虽依然存在,但已淹没于本校开设的360门专业课程之中。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那些最原始的门类,也最需要课程设计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将当下开设的360门专业课程,分为静类专业和动类专业。静类专业除文史外语类外,还包括生活艺术类、书法类、绘画类、中医保健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动类专业则包括:声乐、器乐、戏曲、舞蹈、拳剑等专业。如果我们从终身学习和全民阅读的角度来审视这些课程,则会发现老年人大学的静类专业的大部分课程,更容易纳入其范畴中来。但也必须承认这些原始的门类,也面临着课程设计老化,教学内容陈陈相因的基因。本文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从终身学习和全民阅读的角度,创新文史类课程安排,挖掘古代文史中,本来就蕴含着的养生、旅游和烹饪等生活内容,多开设内容创新且又短平快的文史课程,如:"苏轼诗文与养生方法赏析"和"古典诗词与情绪的涵养与调理"等,让文史课程真正走进老年人的生活。
  【关键词】静态专业 文史类课程 创新课程安排 诗文与养生
  一、终身教育、全民阅读与天津老年人大学文史类课程教学内容的递进关系
  1.终身教育。对这一概念较为普遍的解释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亦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各不同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所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外部物质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而要实现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追求,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是很难达到的,只有依靠终身教育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人即使到了老年也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社会适应力,以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这就为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提供了了必备的条件。
  2.、全民阅读。开展全民阅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是党和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部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民阅读的概念从"世界读书日"演变而来,最初的创意来自国际出版商协会,并于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读书日设立的目的是为推动更多的人参与阅读和写作。在此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阅读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利,也是最为普遍、最为持久的文化需求。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会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远远超过这个水平,但由于一些人缺乏阅读习惯,这使得我们的文化需求和消费旺盛期还远远没有到来。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5册,与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人均1.5册至2.5册图书馆藏书量的国际标准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也使得推进全民阅读,成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任务。
  从公共阅读资源紧缺和公众缺乏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天津老年人大学"的静态类专业,如文史外语类、生活艺术类、书法类、绘画类、计算机类的课程设置,应尽力符合教学规律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这样就可以发挥别的文化机构难以发挥的作用,并能对终身教育和全民阅读提供有效和持续的推动力。这是因为,老年教育是以尊重老年人自主、自愿、自由、自律为原则而实施的教育。老年人进入大学完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选择各类专业进行学习,绝少功利目的,却与终身教育、全民阅读的内涵和目标十分吻合。
  二、终身教育最切实、最具体的实施办法:一体两翼,开放办学,多元发展
  虽然关于终身教育的理念,早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议时就已提出,但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措施,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一系列的关系与研究方法。这也就是说如何具体实施终身教育,国际上亦无现成的模式和具体的做法,而天津老年人大学创新建立的"一体两翼"办学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让终身教育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时效。
  所谓一体,是指校本部为教学主体;两翼则是指"章鱼式"办学模式和老年远程教育。
  本来"一体"就为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以2016年为例,天津老年人大学已发展成为具有60多个专业,350多门课程,700多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学员人数已达到27000人次。老年人大学如此的办学规模,无疑使终身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现实。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天津60岁以上老人已达235.91万,占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的现有场地和师资条件,显然已无法满足退休老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即使老年人大学的现有场地和师资条件允许,也不能动员那些行动不便的古稀、耄耋老人来校上课,但这些"居家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市老龄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