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向山东4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实现全线供水

当前位置:>>>
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贯通 年向山东供水14亿方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此次穿黄隧洞的贯通,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长江水过黄河的咽喉被打通。工程建成后,将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
&&&&3月25日,施工人员进入已经贯通的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
&&&&当日,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工程顺利贯通。该工程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和东阿县境内、黄河下游中段,主体工程全长长7.87公里,总投资6.13亿元。 新华社发
制图:石岩
□长江水“俯冲”70米过黄河
□我省将可年引“南水”14亿方
&&& □记者& 王宇辰& 刘铭
&&& 本报聊城3月25日讯25日10时40分左右,在聊城市东阿县位山穿黄隧洞北口,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破声从黄河南岸传来,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工程顺利贯通。在不远的将来,长江水将从这里穿越黄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鲁北、冀东和天津。
&&& 此次贯通的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穿黄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隧洞位于黄河河床以下70米处,全长585.38米,隧洞直径7.5米。整个工程开挖土石方超过9万立方米,消耗混凝土1.17万立方米,钢筋513.4吨。据了解,早在1986年,该工程就已经开始了勘探试验洞建设,到2007年12月底正式开工。
&&& 负责施工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选择在东阿县位山穿黄,是因为此处河床窄、基岩面较高、围岩成洞条件好。同时,在此施工不会改变黄河现状,不影响黄河行洪、排凌。
&&& 省南水北调局局长孙义福告诉记者,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的关键控制性项目,在整个东线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工程从东平湖老湖区引水,在东平湖西堤(玉斑堤)建出湖闸,开挖南干渠至黄河南大堤前(子路堤)建埋管进口检修闸,以埋管方式穿过子路堤、黄河滩地至黄河南岸解山村,经隧洞穿过黄河主槽及黄河北大堤,在东阿县位山村附近以埋涵的形式穿过位山引黄渠渠底,经出口闸与黄河以北输水干渠相接,工程全长7.87公里,总投资6.1321亿元,工程总工期3年。
&&& 此次穿黄隧洞的贯通,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长江水过黄河的咽喉被打通。工程建成后,将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根据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在2013年实现全线通水。
&&& 南水北调东线规划拟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首先调水到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供水区范围共涉及我省13个市71个县(市、区)。工程竣工后,我省每年可调引长江水14.66亿立方米,将从根本上解决德州、东营、烟台等城市的缺水问题。&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南水北调东线安全调水106天 惠及4000万山东人口
新闻爆料:finance@china.org.cn 电话:(010)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
按照计划,今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向山东调水4.42亿立方米,为历年最多。威海市作为山东南水北调工程的最东端,这在历史上是首次调入长江水,届时可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多水源联合调度。
在此之前,论坛主办方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及承办方齐鲁金融网已连续成功举办过四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这次是第五届。作为山东一年一度的最高级别私募行业盛会,山东省私募发展高峰论坛是目前山东省内唯一一个致力于关注山东私募行业发展,规范山东私募市场秩序,指引山东私募前进方向,促进山东私募行业进步的大型论坛活动。其举办规格,参与人数,举办次数,社会影响力等均为山东之最。
另悉,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已报送国家相关部门待批,委托建设协议也已签订,各项开工手续正在积极办理。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关键部分工程是管道公司承担投资建设、管理的跨境工程,管道公司集中项目管理部本着尊重民俗、遵守科学、严谨设计、安全施工的原则,正在与公司各方共同努力进行运作。
另悉,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已报送国家相关部门待批,委托建设协议也已签订,各项开工手续正在积极办理。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关键部分工程是管道公司承担投资建设、管理的跨境工程,管道公司集中项目管理部本着尊重民俗、遵守科学、严谨设计、安全施工的原则,正在与公司各方共同努力进行运作。
此外,将研究推动南水北调东线北延进京,届时将实现北京双路供水的保障格局。 今夏,通州地区用水紧张的局面将显著缓解。昨天,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通州支线和通州水厂正在加紧建设,预计6月底之前通州水厂将具备通水条件,一期工程供水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
工程,实现向潍坊供水6000万立方米、青岛3000万立方米、威海100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当地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据水文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山东降水一直偏少,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库及南四湖蓄水总量31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少蓄17亿立方米。 山东省
据悉,为提升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其作为环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平台的支撑作用,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上半年开展了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运行绩效评价工作。 评价结果显示,获得“良”的技术中心有6家,分别是: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沈阳。
玉米花生轮作,缓解粮油争地矛盾 前不久,山东省农科院在曹县倪集街宋炉庙村举行了花生玉米宽幅间作现场推进会。宋炉庙村地生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孝印介绍,这已经是花生玉米宽幅间作连续第三年在这里做试验和示范了。“效果一直很好,基本上能实现玉米不减产,还可以多收300多斤花生。”宋孝印说。
点击查看更多
我国传统产业发展不错,但是高端高新产业我国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近十年来我国金融改革的一大亮点。
人工智能所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民法典应当回应的重大问题。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水平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
24小时点击排行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南水北调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南水北调”即“”,是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供水区域为,,,四个省(市)。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
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工程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和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截至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历史沿革
南水北调项目建议前期
1952年,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
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到,视察了汉水两岸,坐木船浏览了。在“长江”舰上,毛泽东问:“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水给北方?”轮船快抵达南京时,毛泽东对林一山说:三峡问题暂时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颁布,第一次正式提出南水北调。
1959年,、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南水北调指导方针是:“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项目研究论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示意图)
1979年12月,正式成立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
1987年7月,国家计委正式下达通知,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
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
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上、中、下游调水。
南水北调项目审批期
日,中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日,正式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期
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江苏段三潼宝工程和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首批开工工程。
日,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日,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的控制性工程——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
日,在武汉召开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动员会议,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日,南水北调中线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七省市全部开工。
日,54个坝段全部加高到顶,标志着中线源头——大坝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南水北调试运行验收期
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试通水圆满成功。
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工程具备通水条件。
日,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安置正式通过蓄水前最终验收,标志着库区蓄水前的各项移民相关任务全面完成。
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通过蓄水验收,正式具备蓄水条件。
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日,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为全线通水奠定了基础。
日,中线以北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
日,中线黄河以南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
日,中线穿黄工程隧洞充水试验成功。
日,中线工程一期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具备通水条件。
日,一期正式通水运行。
南水北调规划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构想
自日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和苦咸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和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东线规划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南水北调中线规划
水源70%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
由加高后扩容的调水,从河南南阳的陶岔渠首闸出水,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
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南水北调西线规划
在长江上游、支流和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综述
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中、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以下淮河两岸、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一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东线一期工程共68项设计单元工程,已完工29项,预计与通水直接相关的主体工程可在2014年3月份基本完工,届时东线一期工程基本具备过水能力。2014年6月底以前,将基本完成有关水质达标工作和通水验收工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第三季度正式通水,届时长江水将调至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山东、江苏、安徽等输水沿线地区将因此受益
南水北调综合特色
东线工程即国家战略东线工程,简称东线工程,是指从江苏扬州提水,途径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国家级跨省界区域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于2001年修订完成,东线工程通过江苏省扬州市从下游干流提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据1998年统计,区内人口1.18亿,耕地880万公顷 。
东线工程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千米 ;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东线泵站群工程,工程实施分三期,第一期工程共计增建泵站21座,工期6年; 第二期工程,在第一期工程基础上增建泵站13座,工期3年; 第三期工程,在第二期工程基础上增建泵站17座,工期5年。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二、三期主体工程共计投资420亿元。
南水北调主要建筑物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千米;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东线泵站群工程[3] ,工程实施分三期,第一期工程共计增建泵站21座,工期6年; 第二期工程,在第一期工程基础上增建泵站13座,工期3年; 第三期工程,在第二期工程基础上增建泵站17座,工期5年。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二、三期主体工程共计投资420亿元。
2015年初,东干渠将进行静水压通水试验。冲水试验完成后,还需要南干渠、水库、水库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届时方能全线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综述
1959年《长江流域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中,提出南水北调总的布局是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别调水。中线工程从引水,远景从长江干流调水。1958年9月,水电部在批准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步设计任手动阀手动阀务书时,明确了引汉灌溉唐白河流域和济淮的任务。
1968年下闸蓄水,1973年建成清泉沟引丹灌区渠首(输水能力100立方米/秒),1974年建成引汉总干渠陶岔渠首(设计引水流量500立方米/秒,后期可达1000立方米/秒),同时兴建了闸后8公里长总干渠。1978年10月,水电部以急件发文《关于加强南水北调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抓紧进行南水北调的规划修改补充工作上报。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开展了南水北调规划工作。
1980年,水利部组织有关省市、部委、科研部门及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教授对中线工程水源区及渠首到北京的线路进行了全面查勘。查勘前后,长江委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引汉工程规划要点报告》和补充报告。制订了中线工程规划科研计划,由水利部在1981年正式下达。之后,按照该计划长江委和地矿部分别开展了黄河南、北的工作,中科院地理所进行了江、淮、黄、海丰枯遭遇分析。
1983年,国家计委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列为国家“六五”前期工作重点项目。长江委与各省市协作,1987年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报告》,重点研究了丹江口水库初期规模引水方案。水利部组织审查,按计划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审查后,长江委按会议要求作补充研究,于1988年正式上报,并向部主管领导作了汇报,但第二阶段审查未进行。1990年10月,水利部发文要求“抓紧完成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完建工程及调水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任务书工作”。
1991年11月长江委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报告(1990年9月修订)》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中线工程以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及其他用水,不再要求通航,供水范围应包括天津市,并推荐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调水方案。水利部对上述两个报告组织了审查,原则同意,也指出下阶段工作中需要补充研究的问题。
1992年底,长江委提出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水利部和国际咨询公司分别组织对重大问题如可调水量、调蓄措施、总干渠、穿黄工程、投资估算等专题是大方方法评审后,水利部于1994年初审查通过了可研报告,同意加高,年均调水147亿立方米的调水方案。此方案也得到国家计委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及湖北五省市赞同。
1995年国家环保局也正式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995年,国务院决定对东、中、西三条线由水利部组织论证、国家计委组织审查,到1998年3月结论为: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都是必要的,中线工程以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总干渠设计引水的萨芬流量63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800立方米/秒、调水145亿立方米为最佳比选方案。
1994年水利部审查通过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方撒》,在《审查意见》中指出:“下阶段应抓紧进行必要的补充工作,编制总干渠总体设计和丹江口水库续建等单项工程初步设计分别报审”。根据这一要求,长江委和总干渠沿线有关省市开展了初步设计工作。
日中国现代最大人工运河——南水北调中线正式破土动工。
2013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将实现“长江水”补给京津地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
日下午,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南水北调综合特色
,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河南、
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
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6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选择14时32分开,寓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截至2009年6月底,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58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14.3亿元;截至2014年7月底,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2525亿元,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91亿元。
南水北调主要建筑物
中线工程以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总干渠长1432公里,设计引水流量800立方米/秒、调水145亿立方米。
输水工程以明渠为主,局部渠段采用泵站加压管道输水的组合。明渠渠首位于丹江口水库已建成的陶岔引水闸,北京段位于总干渠末端,流量最小,全段采用管道输水,终点为北京市的;天津干渠线路推荐“新开淀北线”方案,起点为西黑山,终点延伸至外环河,采用明渠与管道结合的输水方式,输水总干渠?包括天津干渠?线路总长1420千米,各类建筑物共1750座。
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丹江口水库的大坝进行加高,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
中线工程建筑物多,工程量巨大,但线路长,建筑物相对分散,施工场地宽广,有条件分项、分段同时施工。开工至建成通水的总工期受穿黄工程控制,约需56个月。丹江口水库大坝工程施工总工期为60个月,大坝加高不是输水总干渠通水的控制条件。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综述
将(长江上游)、(长江支流)、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即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
南水北调综合特色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工程(项目处于前期论证阶段,为未建项目),是指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 工程区位于中国东南部的川、青、甘、宁、蒙、陕、晋等中国西部与北部地区,坝址处海拔高程米。引水干线是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调水入黄河,长距离隧洞输水采用自流方案。
西线工程 总体布局为:四川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 四川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立方米; 通天河侧仿—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立方米。 三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缓解黄河上中游地区2050年左右的缺水。
西线调水工程主要作用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6省的缺水问题,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项目规划分三期实施,西线工程规划于2001年通过审查 。
目前,西线工程前期研究工作,仍未进入基建审批阶段的程序。
南水北调主要建筑物
该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的构造复杂,地震烈度大,且要修建200米左右的高坝和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隧洞,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现仍处于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南水北调管理机构
南水北调成立时间
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开始履行其政府职能。
南水北调组成人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国办发[2012]11号),调整后的组成人员如下:
国办发〔2013〕65号:
根据国务院机构设置及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对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作了调整。现将调整后的名单通知如下:
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成员省名单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成员:发改委主任水利部部长科技部部长公安部常务副部长财政部部长国土资源部部长环境保护部部长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交通运输部部长原铁道部部长农业部部长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南水北调办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发改委副主任国资委副主任林业局局长法制办主任电监会副主席文物局局长开发银行董事长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成员(地方省市参与成员)北京市市长(受水地区)天津市市长(受水地区)河北省省长(受水地区)山东省省长(受水地区)江苏省省长(水源地区)河南省省长(水源地区)湖北省省长(水源地区)陕西省省长(水源地区)
南水北调造价与进度
南水北调2010年
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项目40项,单年开工项目数创工程建设以来最高记录;2010年累计完成136个单元工程,占155个设计单元工程总数的88%;完成投资379亿元,相当于开工前8年完成投资总和,创工程开工以来的新高。批复投资规模1100亿元,超过开工以来前8年批复投资总额,累计批复2137亿元,占可研总投资2289亿(不含东线治污地方批复项目)的93%,单年批复投资规模创开工以来新高。
至2010年底,南水北调全部155项设计单元工程中,基本建成33项占21%;在建79项占51%;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69亿元,占可研批复总投资的30%。
南水北调2012年
至2012年1月底,南水北调办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1636.6亿元,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91.1亿元,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2188.7亿元的64%,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和1157.5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4%和61%;
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11026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总土石方量的83%;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227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混凝土总量的59%。
南水北调2014年
2014年12月底
,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2557.8亿元,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43.4亿元,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2567.5亿元的99%,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321.6亿元和2126.5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97% 和99%;
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15964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总土石方量的99%;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4276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混凝土总量的99%。
南水北调工程1-12月份完成投资109.19亿元(其中东线一期工程完成7.56亿元,中线一期主体工程63.69亿元,库区移民安置工程4.16亿元,过渡性资金融资利息33.78亿元),完成土石方1280万立方米,完成混凝土浇筑154万立方米。
南水北调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综述
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工业及66.56亿m3。农业76.76亿立方米。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为京杭运河至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得到巩固和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的战略举措。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中线一期工程从大坝加高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直通北京,总长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开工以来,经过10多年的建设而成。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江水进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将达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将为北京送水10.5亿方,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50%以上。按照北京目前约2000万人口计算,人均可增加水资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约50%。工程通水后,不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还将增加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减少使用本地水源地密云水库水量,并将富余来水适时回补地下水。
南水北调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和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
南水北调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和;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南水北调工程争议
南水北调水质状况
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和环保部联合通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情况,库区和入库河流水质整体为优。
在我国作为饮用的水最低要达到III类水要求,而根据通报目前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高于III类水的II类要求;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达标率97.4%。而丹江口库区大部分水是来自汉江,占总入库水量90%的汉江入库水水质稳定为优,对丹江口库体水质分析,水库库体的水质也稳定为优。
而不达标断面主要位于径流量小且流经城镇下游河段,对丹江口水库水质影响甚微。如穿越十堰市的5条河流即神定河、泗河、犟河、官山河、剑河,虽然水量很小,仅占入库总水量不足1%,经过现在的整治,5条河流不黑不臭,水质明显改善,有的已经变成III类水了,其他的也从劣V类和V类变成了IV类。
日针对南水北调工程严重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回应说。南水北调工程最初规划设计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从南水北调中线来说,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是比较好的,也发现一些支流存在水污染问题,但不影响大局。
针对个别地方、个别污染点和个别支流出现的水污染问题,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正进行认真治理,同时会进一步采取必要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南水北调工程中东两线的水质问题总体达到了预期规划和设计目标。
南水北调环境破坏
1、“三线”同时引水,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的沿江生态发生难以估计的变化,不利于保护沿江现有生态。并有可能导致长江枯水期时航道的更低。其范围和程度已大大超乎中国“专家”们的理解范围。
2、中线工程和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对武汉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3、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等。
南水北调负面影响
一、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
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三、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近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
五、南水北调成本已经高于现有的成本,目前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约为3元,南水北调目前成本约为10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元。
六、2011年上半年,三峡下游三省湖南、湖北、江西遭遇史无前例旱情,仅湖北省就有1300余座水库低于死水位。、、水位严重偏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只剩下水域面积的十分之一,这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坝的广泛质疑。
南水北调冰冻问题应对
南水北调传闻与担忧
中线总干渠和天津干渠全长1432公里,沿途地域气候差别很大,以北渠段存在冬季渠道结冰的问题。干渠结冰后,输水能力自然下降,影响输水;另外,如冰期总干渠运行不当,可能造成冰塞、冰坝事故,威胁渠道安全。
微博上有网友发文称“北方太冷了,水半道都冻成冰了。”还有网友称“河北西黑山处渠道表面已经结冰,靠近冰水面的特别大,最终完全结冰,一滴水可能也到不了北京”。
南水北调办公室称,北方冰冻情况在设计施工中早有考虑,工程不但有相应的防冻设备,而且还有除冰措施。2014年12月,水流部分路段中有10厘米左右的表层结冰,但是冰下的水是流动的。预计12月27日,经过15天的长途跋涉,北京人将如期喝上长江水。
南水北调正常运营技术
建设部门在设计施工中已充分考虑到北方气温因素。官方曾做过统计,受到河南安阳以北地区明渠表面结冰的影响,输水能力将下降到正常情况的60%,但可以正常输水。
根据方案,冰期输水方式为:对于具备形成冰盖气温条件的渠段,控制沿线节水闸使渠道尽早形成冰盖,因为是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对于不能形成冰盖的渠段,则通过设置拦冰索、排冰闸,分段及时清理冰块,防止形成冰坝或冰塞。这些措施可充分确保沿途水流的通畅。
长江水进入北京城区后将流入暗涵和西四环暗涵,这些管线平均深度在地下8米左右,而且水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水温平均在10摄氏度左右,不会上冻结冰。然而当江水从暗涵走到地上,进入团城湖调节池后,将形成明水水面,调节池水面可以结冰,但对于露在外面的闸门和闸室,都加装了融冰泵,搅动池中5米深的水,防止水面结冰。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还举例说明,如北京市内接水池—大宁调压池,晚上最低温度在-5℃,但池中水波荡漾,没有结冰现象。水池内壁上有两排“喷泉”,专门搅动水面。正式通水后,考虑到如果水面结冰,会影响调压池泵站进水和退水闸门操作,池底安了两个防冻泵装置,搅动水面防止冻冰。
南水北调贡献地市
南水北调南阳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移民搬迁及安置区,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渠线最长、占地最多、工程量最大、环保任务最重的省辖市。总干渠南阳境内全长185.5公里,占用土地11万亩,穿越8个县市区、27个乡镇,设置各类建筑物328座,渠道最大挖深47米,最大填高19米,最大开口350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均分配我市城镇用水量4.9亿立方米,设置分水口门8个,规划向17座水厂供水;配套工程输水线长180.65公里,总投资21.54亿元。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涉及南阳3个县,面积6330平方公里;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面积850平方公里。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南阳境内水域面积506平方公里,占库区的一半,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各项淹没损失90多亿元,搬迁人口16.5万人,其中南阳市内安置10万人。
南阳市是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是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唯一迁出区和重要安置区,是总干渠渠线最长、移民最多、工程量最大、环保任务最重的省辖市。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淹没涉及我市淅川县11个乡镇、184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淹没土地面积144平方公里,同时还淹没大量的基础设施,各项淹没损失达90多亿元。网箱养鱼,确实来钱快,但是由于严重污染水源地水质,2014年通水之前全部取缔;江上的游艇,哪一天不挣个两三千?但是为了保水质,整个丹江口库区的水面,所有与水亲密接触的旅游项目也会全部取缔;当时丹江口大坝的高程最高是海拔157米,到通水,整个海拔高程提高到170多米,不用再说人均种4、5、6、7亩地,一厘地也没有,全部淹没水下;为了保水质,农作物的种植将要实行严格的生产制度,不能用化肥和农药,粮食肯定减产……
无言的丰碑 通水一刻历史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在整个移民搬迁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移民重大伤亡事件,却有300多名干部晕倒在搬迁现场,100多名干部因公负伤,10名干部倒下牺牲。淅川县上集镇司法所原副所长王玉敏就在10人之列。通水在即,当我们回过头去希望寻找他曾经为之奋斗的痕迹时,却发现,除了一张并不清楚的证件照,在这个世界上,他什么也没有留下。
和王玉敏一样,永久长眠的还有:淅川县香花镇土门村组长马保庆;香花镇白龙沟村组长陈新杰;上集镇魏营村组长魏华峰;香花镇柴沟村党支部书记武胜才;九重镇桦栎扒村党支部书记范恒雨;上集镇政府干部李春英、刘伍洲;滔河乡政府干部金存泽;淅川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马有志。
他们不能和“战友”一起分享通水一刻的喜悦了,但是国家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事迹和精神,在中国水利史上树起了一座无言丰碑。
这次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共搬迁安置农村移民16.59万人,其中:市外安置在平顶山、许昌、漯河、郑州、新乡5个省辖市20个县市区和邓州1个省直管市,共安置9.55万人;南阳市内安置7.04万人,移民安置涉及淅川、唐河、社旗、新野、宛城、卧龙6个县区,涉及42个乡镇、61个移民村、66个安置点(含淅川县11个集中安置点),另有42个安置点分散后靠安置在淅川县33个原居住村。另外还承担着淅川县3个集镇、169个镇外单位和35家工业企业迁建,以及28个专业项目复建改建任务。
核心水源地,和谐山水人。1100多万南阳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丹江口水库清水。珍爱水、净化水,南阳人民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蓄养水、珍爱水,南阳人民懂得了永续发展的真谛。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同时,南阳把水源区生态保护作为全市“一号工程”,牢牢守住1630万亩林地这条生态“绿线”和400万亩湿地水域这条“蓝线”,确保了一河清水入库、一库清水润京津。
南水北调十堰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全市辖三区四县一市(丹江口市)。十堰是世界著名圣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近年来,先后荣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当前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坝区、库区、移民安置区和核心水源区,地位突出,功能重要,贡献巨大,使命艰巨。
一是水源区面积最大。十堰市所辖三区四县一市,均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成雨面积为20868平方公里,占全市版图面积的88.1%,是核心水源区。
二是水域范围最宽。大坝加高蓄水后,丹江口水库在十堰境内的水域面积将由目前的450平方公里增至620平方公里,占水库水域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的60%,是主要库区。
三是汇入水量最多。大坝加高蓄水后,丹江口水库库容将由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中,有10条在十堰境内。其中,流经十堰5个县市区,过境长度216公里,年均汇入丹江口水库水量328亿立方米,占全库年均汇入总量的90%,是水质敏感区。
四是库岸线最长。丹江口水库在十堰境内的库长度为3524.8公里,占水库库岸线4610.6公里的76.4%,是库区主要守护区。
五是淹没土地最多。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淹没十堰市土地30万亩,占淹没面积的60.6%;丹江口大坝加高蓄水后,再次淹没我市土地25.2万亩,占库区淹没土地总面积46.16万亩的54.6%。两次共淹没土地55.2万亩,占总淹没面积的57.7%,是主要淹没区。
六是移民安置任务最重。一期工程移民搬迁28.7万人,十堰移民占一期移民总数的58.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十堰再次移民搬迁18.2万人,占二期移民总数的58.4%。我市先后两次移民共计46.9万人,占移民总数的58.6%,是移民主要安置区。
七是税源损失最大。为确保库区水质安全,关停“十五小”企业329家,关闭106家黄姜加工企业,迁建125家,导致职工下岗6万人。丹江口水库转而以蓄水为主,发电量和发电收入随之减少。初步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每年将直接减少十堰财政收入8.29亿元,每年配套支出15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财政增支减收数额巨大,是主要贡献区。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近年来,十堰市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政治任务和艰巨历史使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水质工作,提出了“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开展“五城联创”的科学发展思路,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狠抓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大力保护生态资源,全面改善生态环境。举全市之力,确保水源区水质安全。
南水北调汉中
陕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始端,不仅是“南水北调”水源之一——汉、丹江的发源地,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70%的“蓄水者”。
2003年以来,陕南三市为了“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承诺,在“发展经济”与“保护水源”的抉择中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却鲜为人知。
仅矿产开发一项一年影响利税20亿。
据汉中市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的生态环境,汉中市严控矿产资源开发,仅此一项,每年影响的利税就近20亿元。招商引资项目环境准入门槛较高、环评要求比其他地区更为严格,致使许多项目无法落地汉中,对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要控制化肥、农药面源污染,导致粮食、油料生产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农民收入。据测算,与陕西非水源区地市的经济发展增速比较,汉中低了2个百分点左右。
南水北调安康
9成以上国土面积为限制开发区域。
为了保证汉江水质达标,近些年安康已经累计关停“两高”企业300余家、直接减少产值近300亿,而2014年安康完成的生产总值也只有689亿元。作为临江而建的城市,安康如果管不好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汉江水质的保护就无从谈起。为此,安康近年来投资18.6亿元建成21个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厂。
南水北调商洛
每年减少税收8亿元,影响万余人就业生计。
商洛市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生态保护直接导致该市每年减少各类税收收入约8亿元,并且年均减收幅度仍在持续加大,仅淘汰产能一项就影响到1万多人的就业和生计。据陕西省环保厅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陕南三市累计关闭污染企业240余家,停建和整顿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30余个,黄姜皂素加工企业由109家减到目前的20余家。
南水北调工程标识图案
南水北调主标识
主标志以四条向上扩展的线条构成水花状,下部叠压成龙形。整个图案庄重大方,具有两层象征意义,一是四条线代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龙及其上下两朵祥云代表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象征南水北调工程将中华腹地四条江河联系起来,形成宏观调控水资源的巨大能力;二是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四条线形成向上托举状,意为南水北调工程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民族振兴的世纪伟业。  主辅标志确定“蓝”为基色,蓝色再现了水的勃勃生机。
南水北调辅标识
辅标志由四宽三窄七条弧线构成飘逸流动的调水图案,四条宽线代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三条窄线代
表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两者相互衔接、叠压,构成四横三纵的大水网格局。整个图案象征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宏观调控水资源的重大战略举措。
南水北调纪念邮票
于日发行《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纪念》
(小型张)1枚。
这是中国第一套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纪念邮票,反映了国家重视这项工程的开展 ,该纪念邮票在湖北省丹江口市,河南省淅川县举行首发仪式。
.中国南水北调[引用日期]
.中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南水北调网[引用日期]
.中国南水北调[引用日期]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网易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人民网.日[引用日期]
. 网易河南.[引用日期]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和讯网-南水北调专题.[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强军网[引用日期]
.济宁市环境保护局[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省城市供水条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