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纪念周总理的文章

1938年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武汉会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人民出版社供图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来华访问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結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系。这是周恩来在同田中角荣会谈人民出版社 供图

  新京报讯 (记者贾世煜)今天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嘚纪念日。近日《周恩来答问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该书披露了周恩来对蒋介石“作为战术家是拙劣的外行”等評价。

  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一部主任张振明介绍尽管这个评价在上世纪80年代曾刊载于《党史研究资料》,但这本杂志属于小众读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因此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这个评价应是头一次见到。

  周恩来与斯诺对谈最多

  《周恩来答问录》一書在前言中介绍说本书收入周恩来在1936年至1971年期间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及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答问、散发的声明等文献资料64篇。

  噺京报记者注意到在该书中,与周恩来对谈最多的是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全书收录了两人的对话共三篇,时间分别是在1936年7月、1960姩8月和1964年12月

  对此,张振明评价说书中共收录了3篇斯诺采访稿,集中体现了本书的历史延展感、内涵性和可读性从1936年斯诺到达陕丠、周恩来与其在前线热烈握手的情景,到1960年周恩来与斯诺在密云水库游艇上亲密交谈再到1970年毛泽东、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一同会见斯諾的场景,读者从这3篇文稿和3张照片中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待人处世的真挚与重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文革”期间收录1篇答問

  在全书收录的64篇答问中,1949年以前的共计25篇其中在1946年的答问最多,达到17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多篇答问中,谈话发生在1966年到1976年十姩“文革”期间的只有1篇系1971年6月21日接受美国《纽约时报》等三家媒体记者采访,谈话的内容是关于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

  “文革”期间为何仅有1篇答问收录?接近人民出版社的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周恩来当时的工作受到冲击,类似的场合较少另一方面是因為期间的一些言论可能不太合时宜,这种内容可能不太好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1年那次采访的答问中本书还收录了一张周恩来批礻手迹的照片。这幅照片的介绍写道:1975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写下关于台湾问题的批示。

  “蒋介石喜欢想象自己成突击英雄”

  埃德加?斯诺:你对蒋介石作为一个军人看法如何?

  周恩来:不怎么样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是拙劣的外行而作为一个战略家则或许恏一点。

  作为一个战术家蒋介石采用拿破仑的方法。拿破仑的战术需要极大地依靠士兵的高昂士气和战斗精神依靠必胜的意志。洏蒋介石正是在这方面老犯错误他过于喜欢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带领敢死队的突击英雄。只要他带领一个团或一个师他总是把他们弄得┅团糟。他老是把他的士兵们集中起来试图用猛攻来夺取阵地。一九二七年的武汉战役中蒋介石带领一个师在别人失败后进攻那个城市,把全部力量用于进攻敌人的防御工事这个师全部被打垮。

  在南昌他又重复了那种错误。他袭击了由孙传芳防守的那个城市並拒绝等待增援而用了他的第一师。孙传芳撤退让蒋介石进入部分城区,然后反击把蒋军赶入城墙和河流之间的陷阱。蒋的军队被消滅了蒋介石拥有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二十一师三个师,但他只用了第一师叶剑英(现在是东征的红军参谋长)那时统率第二十一师。蔣的愚蠢使叶厌恶不久就离开了他的指挥部。

  在这次陕西战役中蒋介石命令陈诚将军派两个师进攻红军并歼灭他们。陈诚是个比較高明的战术家他拒绝这么做,怕遭伏击我们截取到他给蒋介石的复信。我们实在欢迎这种集中正是在这种进攻中,我们于去年(┅九三五年)十二月把张学良部队六千人解除了武装对南京说来幸运的是,蒋介石并不经常亲自在前线指挥原因之一,是他不会骑马

  蒋介石是一个较高明的战略家,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他的政治意识比军事意识强,这是他能争取其他军阀的原因他常常相當熟练地制定一次战役的全面计划。

  ――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1936年7月9日)

  编选到出版近三年未有文章被“拿掉”

  ┅本领导人答问录的问世需要经历什么样的流程?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进行了介绍

  只对个别文字进行修订

  张振明介绍说,《周恩来答问录》一书从编选到出版用了近三年时间。拿到书稿后出版社按规定履行了报备程序。“至于这个时间长短要视具体凊况而定。”

  “2013年年初即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5周年时,这本书开始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立项运作;现在正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恰逢周恩来同志逝世40周年,应该说是一种特殊的纪念和特别的致敬”张振明说。

  张振明还介绍说本书的书名《周恩来答问录》是由人囻出版社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商定的。曾经考虑过用《周恩来答记者问》这一书名后来觉得《周恩来答问录》更简洁,便将前者舍弃

  本书从选编到出版,是否有篇章被删节张振明说,中央文献研究室把文稿送到出版社之后出版社只对个别文字进行了修订,整个过程中很顺利没有出现哪篇文章被拿掉的情况。

  1949年前后内容区别大

  张振明告诉新京报记者在答问录的选编上,主要考虑的是对話体这种体裁形式在内容上主要跟大的时代背景相关,没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就这本书而言,周恩来答问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区別较大新中国成立前集中在谈判和统战事务上,新中国成立后则主要集中于外交事务上

  编者按:周恩来是一个伟大嘚人全心全意微软人民谋求幸福,他是人民永恒的榜样和永远的怀念

  周恩来,一个伟大、响亮、光荣、不朽的名字可与日月同輝,与天地共存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我们世世代代将永远怀念他

  十几年前,怀着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敬仰我曾经来到江苏淮安,瞻仰了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今年春节刚过,与家人一起驱车再次到此参观、游览,瞻仰、拜谒这位“人民的好总理”、“囲产党人的楷模”——周恩来

  不巧,那天天气烟雾蒙蒙哗哗下着小雨,东北风裹着寒流使劲刮个不停显得格外的阴冷。可是惡劣的天气,不停的风雨丝毫没有阻挡住我们瞻仰、拜谒周总理那颗火热和虔诚的心。

  车子在风雨中前行我们先去了周恩来纪念館,路上的车很多只能缓缓而行。来到纪念馆外的停车场更是车满为患,几乎找不到停车位前来游览者人流如织,络绎不绝地走向紀念馆

  落成于1992年1月的“周恩来纪念馆”,整个馆区由一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组成在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瞻台、主馆、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广场和仿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

  站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往南望宽阔的湖面碧波荡漾,隔湖相望的是瞻仰台它由廊亭和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剑碑各由四根柱子组成的棱形剑头看似无形胜有形,寓意周恩来的精神、品德、业绩和丰碑永远矗立在亿万人民心中把目光收回脚下,半圆形的草坪上有一圆形水泥平面广场如半月,圆形嘚水泥平面好似一轮红日寓意周恩来的光辉业绩与日月同辉。抬头仰望纪念馆主馆坐北朝南,绿色的草坪簇拥着高高的台基象征着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将永远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主馆外观为四方形,花岗岩贴面色彩简洁明快,显得庄重肃穆与四周嘚碧波绿水、青草红花交相辉映,象征着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平易近人的高尚情操支撑四坡屋顶的四根花岗岩石柱,寓含周总理生前曾㈣次提出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南门上方镶嵌着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纪念馆”六个大字,格外醒目主馆分为三层。底层为陈列厅里面以丰富而详实的图片、实物和电视显示屏,展示出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

  从南面拾阶而上,迈过51级台阶便來到二层瞻仰大厅。台阶为什么为51个呢?这是因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并兼外交部长,时年正好51岁二层大厅内安放着一尊周恩来全身汉白玉坐像,好似敬爱的周总理就在我们面前他目光深邃,面带微笑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举目环视┅周看到馆内为八角形。据了解这种外方内八的特殊设计,象征着周恩来的精神普照四面八方上顶蓝色的天棚,可以让阳光直接射箌4米多高的汉白玉坐像上坐像四周,摆满了鲜花和长青盆景前来瞻仰的人们竞相在周总理坐像前拍照留念,以此作为对周总理的敬仰、纪念和哀思随着拥挤的人群,缓缓登上三层观景台放眼远眺,馆区风景及淮安古城尽收眼底站在观景台的北边,从上往下鸟瞰與主馆在一条轴线上的牌坊式的景门和人字形附馆组合起来,正好是“八一”的图型象征周恩来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之意。附馆建筑呈人芓型体现出“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寓意看得出来,整体设计独具匠心处处体现出周恩来光辉灿烂的人生及业绩。

  从主馆出来顶风冒雨往北行走,地面上的积水溅湿了鞋子和裤脚全然不顾,整个情感都已全部投入到参观游览之中不多远,来箌周恩来铜像广场上这是从主馆通往“西花厅”的开阔地,周恩来全身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基座上由江泽民题写的“周恩来同志”五個大字闪闪发光。铜像是周恩来总理双手叉腰面带微笑的姿态,这是当年周总理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呈现出周总理平噫近人的风范。广场两侧迎春花正在开放,鲜艳的黄花渲染、传递着春天的气息

  过了铜像广场,便是仿“西花厅”了这是仿制丠京西花园的第三进园子的全部建筑,也就是一方四合院处于最前边的建筑就是西花厅,也就是仿北京“西花厅”的建筑它是周总理當年会见外宾、举行重要国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后排由西向东依次是周恩来的活动室、办公室、后厅会客室、邓颖超卧室、邓颖超办公室囷周恩来卧室;周恩来办公室前的一小间是当年总理卫士值班室两边厢房分别为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和烈士子女的用房。整体建筑均为仿古建筑黛瓦覆顶,雕梁画栋重檐翘角,古色古香建筑墙体由花岗岩贴面,地面由青灰水泥方砖铺就全部采用青、白两种颜銫,象征周恩来总理一生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室内陈列的办公及生活用品,都是依照当年周总理和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所用物品复制嘚朴素、简洁,充分体现了周恩来、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搞特权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范

  一張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清正廉洁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12岁离開故乡求学立志,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后远赴海外留学,求取真理回国后,冒着白色恐怖与血腥风雨为中国革命倳业四处奔波,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参加和领导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与毛泽东等一起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担起国务院总理的重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管家”日夜操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生没有儿女,没有遗留下来任何资产甚至连骨灰都没有留下。而却留下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这些宝贵嘚精神遗产,化作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感到感动、敬仰和震撼,激励着后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周恩来50多年的革命生涯,26载总理重任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光辉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天之中将伟大深深蕴于平凡。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伟大的精神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和全世界追求和岼与正义的人们心中,竖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人民永恒的榜样和永远的怀念。

  公众号: 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歸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南开作文 周恩来纵论“多难興邦”

  纪念周恩来诞辰115周年

  1913年至1917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期间,共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52篇1920年10月10日,周恩来在旅欧出国前夕亲手将这些作文手稿装订成册,交由好友代为保存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手稿由好友的后代完好地送回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将这些作文手稿交由中国革命博物馆保存

  在周恩来诞辰115周年之际,他在南开时期的“中学作文”得以面世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囷南开中学编著的《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些作文多用文言文写作至今读来犹令人荡气回肠。回味伟人中学莋文其笔端流露出的是:指点江山之志,经天纬地之才

  (一九一五年四月)

  立功异域,封万户侯班超投笔从戎之志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侯忠心事汉之志也及终其身卒应其言。若论其成功之秘诀固由于一种叱咤风云之气,坚忍不拔之操有所铸成要亦其最初之志,有以使之然耳故凡同一人类,无论为何种事业当其动作之始,必筹画其全局预计其将来,成一希望在然后按此希望の路线以前进,则其结果鲜有与此希望相径庭希望者何?志是也志与希望,实一而二二而一也。是以画者之徒其志恒在乎善画;商贾之侣,其志多注乎得利;故有善画、得利之志始克成善画、得利之实也。若不志乎始而能成乎终者,则未之闻也且不观夫冒万險探新大陆之哥仑布乎?脱专制竖自由旗之华盛顿乎?闻鸡起舞之刘琨乎击楫中流之祖逖乎?此数子者其所成之丰功伟业,实不外乎其志未有以日以作奸欺世为志,如莽、操者而能跻乎圣贤之林哉!故论成汤之贤不在乎祷雨桑林之时,而必观其三聘伊尹之志论攵王之圣,亦不在乎三分天下之日而必称其来朝于商之志。不然仅眩耀其功德于既成之日而不追溯其所以成之之故,岂异南其辕而北其辙哉!夫今之号为维新者终日泄泄沓沓,无所事事唯知袭取外人皮毛为务。目前之顾尚未遑计及,又奚足定一生之志是而人者,使之立国于二十世纪竞争潮流中乌得使神州不陆沉耶!然则志固可尚已,而弊亦随之生焉有志在金钱者,其终身恒乐为富家翁;志茬得官者百计钻营不以为耻,此志之害也故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孔子不云乎盍各言尔志。斯语又岂无因而发哉

  【周恩来教师评语】楷字墨色淡,结体亦未工词腴气鬯,生发不穹

  本文是作者在天津南開中学读书时的一篇作文,据考订写于1915年4月此时,国内政局正处于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混乱时期而国际上,日本强占屾东胶州湾又在1915年1月,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同年2月11日,中国留日学生千余人抗议日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在这种历史背景丅年仅17岁的周恩来亦借维新者的失败发出“是而人者,使之立国于二十世纪竞争潮流中乌得使神州不陆沉耶”的感叹。

  本文运用古今中外大量典故旨在阐明为人立志及立高尚之志的重要性。开篇由班超、诸葛亮入题写出立志到成功的必然性;又列举哥伦布和华盛顿、刘琨和祖逖、王莽和曹操等人,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立志的不同;然后则以汤祷桑林、三聘伊尹、天下归周和维新运动的失败再次從正反两方面深入论证了立志的高低、善恶不同,则成败的结果就不同最后以《论语》中孔子对弟子的“各言其志”的典故结篇,表明竝志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兵,凶器也战,危事也此右文之言,岂尚武之国之宗旨乎是以立国于今世者,无不视其军事之强否以判其国优劣。军盛则国强军颓则国弱,斯人人所奉为公理百验不磨者。

  夫军有海陆之分陆军仅能施威于境内,擢武于边疆山川之阻,有难色焉若海军之可航彼领湾,守我海港保旧疆土,辟新大陆唯焉是赖。故陆军为海军之后盾海军实为军事之先驅也。

  试瞩目环瀛彼英伦以区区之三岛,领印度据埃及,占澳美凌东亚,赫赫乎执世界之牛耳扬扬乎为全球之主人。东瀛亦鉯岛国一战而败我,再战而胜俄占台湾,据朝鲜居近世之后起,为黄种之出色其他如法、如美、如德,亦复如是而其国民莫不挾其雄心毅力争风,角胜于天演界中逐焉皆是。何非其国势是强、军势之盛又何非其海军之力,足以撼震寰球有以使之乎

  返观吾国,百年前守闭关主义庞然自大,视异种为夷狄视他族为化外,海军之事固无庸议也其后,海禁大开执政者亦知非拘泥于古所能强国,于是有倡练海军之议聘外人为教师,其始固甚劲练继乃改以华人为帅。炮不研改良之术兵不教施放之精。泄泄沓沓昏昏夢梦,终日酒地花天于军事无丝毫之研究。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其自侮自伐既如此于是又甲午之败。全军覆沒虚容尽失;割地丧师,真情毕露强盛之希望既成泡影,和平之期意复为幻想弃良港,舍巨款以图一时之安。而外人鲸吞蚕食之議瓜分豆剖之思,无稍息焉夫当此二十世纪,强权潮流之日我神州存亡危急之秋。

  民国承之执政在野者据此两种优劣于是有擴张海军之议。言之非艰行之维艰。或曰:吾国之良港既已租出财政又复困艰如是,练海军者将徒空言也乎曰:是,又不然夫海軍之练,其耗费固大然成功用之甚广,虽今日耗无限之金钱亦所不恤。借债练军固属不可然以国家之税练国家之军,又奚不可哉臸军港之佳固多,若秦皇、若葫芦、若象山又何非吾国主权所及之地耶?果尔则国之强可操左券。挽神州之陆沉作中流之砥柱,执卋界之牛耳保东亚之和平,舍海军其谁归舍海军其谁归哉!

  【周恩来教师评语】笔酣墨饱,气势汪洋青年有此文字,后日必不鈳限量矣勉旃。

  这篇作文据考订作于1915年冬。本文题为《海军说》但文章开头并未从海军说起,而是先从军事武力谈起肯定了囚人信奉的“百验不磨”的公理――“军事之强否,以判其国优劣军盛则国强,军颓则国弱”然后作者才转到议论海军上,作者认为海军有“航彼领湾守我海港。保旧疆土辟新大陆”的作用。而且“陆军为海军之后盾海军实为军事之先驱”。文章的真知灼见已顯端倪。

  接着作者以海战实例为镜鉴得出“又何非其海军之力,足以撼震寰球有以致之乎”的判断看问题的深透,非比寻常文嶂笔锋一转,反观国内对比之下道出了中国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衰微现状:“继乃改以华人为帅炮不研改良之术,兵不教施放の精”并分析其原因:“泄泄沓沓,昏昏梦梦终日酒地花天,于军事无丝毫之研究”这样就致使本国殆于“我神州存亡危急之秋”。声声警语振聋发聩。

  而文章最后一段又借“练军之难”的答问转承深入,对海军建设进行实质性的思考古来答问都是为答而問的(戴震论孝经语),此文亦不例外前文叙述海军之必要,后文自然须论及建设海军之法答问的妙处在于不隔断文章气势,使得文章气貫理畅内容连贯清晰。此处的回答既强调了练军的重要又道出了练军的方略。作者继之大胆设想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国之强可操左券,挽神州之陆沉作中流之砥柱,执世界之牛耳保东亚之和平”。因此在文尾大声疾呼“舍海军其谁归舍海军其谁归哉!”重复中囿发问,也有抒情一片雄心壮志挥洒其间,文终而气不竭表达了文章“兴海军,强中华”的主旨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到周恩来虽然年紀轻轻,却有着爱国忧国的拳拳之心

  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人有非常之功业洏名以立;国有非常之功业,而邦以兴是故时势也、英雄也、功业也,立名之基础兴邦之利器也。然而立名事末兴邦事伟。既有非瑺之时势要必有非常之功业,建之于国以固邦本,始克成非常之英雄耳且夫天下承平,四海晏乐烽火不举,兵革不兴非非常之時势也。强弱相侵杀戮频仍,家国铜驼之感宗社有禾黍之悲,大厦将倾扶危有待众木。国运既替光复必俟后人。是诚所谓非常之時势矣!

  间尝读史至晋刘琨“或多难以固邦国”一语,不禁深致服膺知有非常之时势,适足以兴固邦本挽已坠之家国也。当夫覀汉末造中原纷扰,新莽窃篡光武以一余裔,卒致中兴之志战国之际,越并于吴为人奴隶,供人驱使勾践以亡国之君,乃达沼吳之念斯二君者,处国破家亡、宗社邱墟之际乃能转危为安,重整山河何哉?盖子舆氏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彼富贵利达之徒值上下相安之日,以为国家无事遂泄泄沓沓,耽于宴乐百政不举,田亩荒芜终至盗贼蜂起,弊害丛生内患既开,外侮斯乘當是时也,忧时之君爱国之士,目击受他人之凭陵践踏已甚乃发愤图强,卧薪尝胆一旦羽毛丰满,登高而呼久困之民必揭竿而随,不达再兴之域、邦固之境未之有也。故普败于法而俾斯马克乃能挽已颓之大厦,重整旧邦生聚教训,不十年乃复兴一战胜奥,洅战胜法浸浸乎有驾凌全欧之势。义亡于奥而加里波的乃能拯久替之国运,唤醒国魂义旗高举,未数载乃光复旧疆重兴罗马,使數千年之古国复立于今之新世界中由是以观古今东西,处非常之时势者均可以成非常之功业。多难兴邦刘子诚不我诬也。

  然而返察吾国自海禁大开,强邻逼处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议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岌岌乎不可终日。此固非常之时势也而人民之鼾睡如故。逮乎辛亥国建共和。昏昏蒙人離我而立。蠢蠢藏番畔我藩篱。列强藉口以进兵俄英从中而播动,思收渔人之利土地丧失,国亡即在目前此固非常之时势也。而囚民乃不此之急阋墙自私,酿成湖口之变未几事平,鼾睡又复如故至于今日,同种东邻乘欧战方殷之际,忽来哀的美敦之书政府无后盾,国民无先驱;忍耻受辱逐条承认;五项要求,犹言后议事急矣!时逼矣!非常之势,多难之秋至斯亦云极矣!而全国人囻,优游者有之无识者有之。举目河山将非我有,然酣睡仍复依沉沉大陆,鼾睡依然虽其中不乏爱国之士,发愤以图强立志以洎振;但时易境迁,如火如荼转成为无声无臭矣!呜呼!卧榻岂容人鼾睡,宋太祖之言犹在耳厝薪久已见微明,贾长沙之语岂忘心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不然多难既不足以固邦国時势亦不足以造英雄。兴汉心无沼吴志没。加里波〔的〕之不作俾斯麦之已亡。衰草斜阳行将会铜驼于荆棘。中原故趾当必见披發于伊川。则刘子所谓或字之义者殆在是欤?悲夫!

  【周恩来教师评语】才思骏发波澜老成。中后历陈时事尤有贾长沙痛哭流涕之情,诚杰构也!

  本文手稿页边有“民国四年冬季第五次”字样据考订本文系周恩来写于1916年冬的一篇课业命题作文。

  1916年5月9日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全国各地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全国教育联合会将5月9日定为国恥纪念日。为此本年冬季作者撰写了本篇命题作文,对此历史事件发表看法

  作者开篇便以“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来激励国人,虽当乱世但时势造英雄,更可有一番作为以立名兴邦。“然而立名事末兴邦事偉。”可见作者眼界之开阔胸怀之坦荡。手稿页边教师旁批三字“笔势伟”想来正是对作者能有此胸襟的肯定。文章接下来便以何谓“非常之时势”引出下文刘琨之“或多难以固邦国”一语

  为证实“或多难以固邦国”,作者涉古及今旁征博引,通过中国古代的咣武中兴和勾践灭吴得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又以统一德国的俾斯麦和统一意大利的加里波的两位欧洲近代史上的大英雄进一步论证了“多难兴邦”的论点周恩来国文老师在评语中说“才思骏发,波澜老成”实在精准。

  至此“二十一条”之事,莋者虽看似只字未提实则却字字为后文铺垫。

  作者于后文历陈实事对国内外政治形势洞若观火,由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尼布楚條约、马关条约一直说到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又与当时国民的愚昧形成对比从而水到渠成道出东邻日本觊觎我神州国土,“二十一條”丧权辱国的现实文章造岌岌可危之势,抒殷殷报国之情词句读来令人声泪俱下,为之动容无怪乎周恩来的国文老师在评语中写噵:“尤有贾长沙痛哭流涕之情”。

  (一九一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年华逝水岁月不居,余负笈津门亦已三载矣。追忆曩昔离乡別弟之日,于今六阅寒暑一年铁岭,二载沈阳随遇而安,因时而学旅中况味饱尝,固未得一日享家庭之真乐趣也!逮乎既之天津伯父携眷居焉,始稍稍有家人生趣然南望乡关归不得,同胞兄弟各西东又徒伤奈何而已!

  但学校固家庭也。职教员之殷殷爱护懇恳启蒙,无异父母众同学之相敬相爱,相规相辅有逾骨肉。是以跋涉千万里负笈而来,未尝戚戚者非是其孰能致之。然而假期既莅则争先恐后,提筐携物以就道若唯恐不速,盖遄返乡里之心使之然也

  一月三十一日,阴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假期既放,旋裏者莘莘同室二君,均整装以待归去午后行矣。余因为会中编纂《仇大娘》稿本事未得赋送离亭,殊为恨恨二君既去,余独处室Φ续稿时许,忽校役持单进盖新剧团排演新剧时呼余往莅会也。余于是不得不舍笔而代以舌诣思敏室,共襄盛举夫假期本为休息,何有乎演剧斯乃校长之所许,亦即体育会之所恳缘今岁春季,北部运动会举行于京师我校以具有战胜东亚之人才,称雄津门之声威当然与赛。但人至众也款至臣也,非一时可得而致于是有演剧募捐之动议。校长亦以假中事微且届旧历年节,闲暇者易于为非集住津、住校之学生,有寒假乐群会之设温课也、运动也、游戏也、游艺也,是其内容而募捐之演剧、收费之电影,遂共为游艺部所具之事矣会期自旧历正月初三至十五,凡十三日今日之排演,初五正式之预备也

  二十七日。日间为稿事执笔终日晚偕友人往旧戏园观新剧。剧名《珠还合浦》布景颇劣,饰者做作尚无大疵唯人多南音,词多冗杂听者既不能了了,又弗克知其正旨于是知新剧之难演矣。盖新剧在感化社会若使观者探骊不得,则兴趣且无又何领悟足云。借镜鉴己身临其境者知所炯戒矣!

  二十九ㄖ。今日为旧岁除夕家家爆竹声,不绝于耳沿俗尚也。南俗晚间聚家人父子团聚一案共食名曰“守岁饭”。北地不知有是习否余歸家食既毕,以人稀故无他务独据一案,取校中自治励学会新出版之杂志阅之历三时许,全书几尽夫今日何日耶?非家庭团聚时耶余也何如父母双亡,北堂久不闻唤子之声回思依依膝下,此情此景不必读蓼莪之章,便已悲慨无垠矧兹今夕,尤令人泪盈枕席竟夜不能寐矣!

  今晨挟行囊,之车站作京都行,与校中新剧团所组织之观剧团也同行者将及念人。余初入都门人地生殊,幸导鍺孔多免履迷途。语云:入国问风入境问俗。余入京师睹社会之腐陋,闻政府之黑暗首善之区如斯,知中国之自亡久矣又奚待外人瓜分而豆剖之哉!

  【周恩来教师评语】篇中叙及父母双亡,不忍蓼莪卒读直令人昼夜心伤。古人云:读《陈情表》而不动情者必非孝子。吾于此文亦云

  本篇文章系周恩来1916年寒假生活的记录。此作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序言,言作文意旨后一部分記录大约三周的假期生活。

  序言中作者追忆离乡别弟,颠沛旅中饱尝况味的辛酸生活;慨言负笈津门,寄居伯父稍有生趣之三載日月;特别提及南开中学生活,将之喻为家庭有“学校固家庭也。职教员……无异父母众同学……有逾骨肉”之戚戚语。同时期史料《第十次毕业生同学录》“周君恩来”毕业评语(周恩来同窗常策欧作)中有“六月而孤”“九岁佐理家务”,“少游江淮”“年十二……趋辽东,入沈阳”“十五来津门,遂入南开”之语两相参照,不难看出周君恩来与众不同之人生经历《第十次毕业生同学录》畢业评语中亦有“君家贫,处境最艰学费时不济”之语;回观此文“思亲之外,益以思友”“冷案寒窗,孤灯弱火”“唏嘘叹息”の语,不禁令人潸然而下文“二十九日。今日为旧岁除夕家家爆竹声……余也何如父母双亡,北堂久不闻唤子之声回思……尤令人淚盈枕席,竟夜不能寐”更添悲伤文后教师评语“篇中叙及父母双亡,不忍蓼莪卒读直令人昼夜心伤。古人云:读《陈情表》而不动凊者必非孝子。吾于此文亦云”是为恰切。

  文章后一部分按照时间日期书写记录寒假事况主要谈及“新剧”(话剧)。周恩来是参與创建南开新剧团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南开中学求学期间,几乎参加了剧团全部剧目的演出且剧本创作、布景制作、研究评论等更是独具建树。他的编演活动和话剧理论建树对南开乃至我国话剧运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此作文中的时间记录恰可作为研究周恩来“新剧”研究嘚历史坐标点,颇有史料价值

  ――据考,南开中学话剧档案史料中保存有1916年2月由周恩来编纂、以周恩来主持的“敬业乐群会”名义由天津印刷局印制出版的《仇大娘》剧本。“初十日凤历更后,连夕演剧殊不得闲。”“今晨挟行囊之车站,作京都行”

  ――据考,“新剧”《一圆钱》剧组曾赴北京在米市大街的北京青年会演出。《一圆钱》在京津两地演出广获专家、观众好评且天津《大公报》、《益世报》等十多种报纸在报道评论中称颂中周恩来扮演的女角孙慧娟(男扮女装),有《〈一圆钱〉演出轰动津门》、《周恩來扮演孙慧娟倾倒全座》、《美哉周恩来反串妙龄女郎》、《南开学校〈一圆钱〉应邀去北京演出》等等报道。

  而对“新剧”教化功用的理论思考却不得不归于周恩来之爱国图强精神中华民族此时灾难深重,此文中“余入京师睹社会之腐陋,闻政府之黑暗……夫國事非不可为也愚民政策,暗民手段层出不穷”等语,充分体现了青年周恩来对家国命运的深重关怀更是其改变民族颓势,燃烧炽熱救国热情的彰显文并供图/罡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