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中医辩证拍CT可以看出来吗

内容提示:中医内科习题集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0:26:5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他认为有形之痰作为肺的病理产物,在肺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治疗疑难肺病,应从治痰着手。
  肺所产生的痰为有形可见,随咳嗽经呼吸道排出,有黄痰、白痰、黑痰、绿痰、湿痰、黏痰、脓痰、燥痰、血痰、泡沫痰等。病因不同,痰的颜色、质地、性状、伴随症状也各不相同。
  肺主气,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治理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故被称为“肺为水之上源”。当肺的功能发生障碍时就会导致痰的生成。如风邪夹寒、夹热、夹燥袭肺,肺失宣发与肃降,肺津凝聚而为痰;肺气不足,水津输布失常,津聚为痰;肺阴不足,阴亏火旺,炼液成痰。
  不论外感与内伤,肺一旦生病即产生痰。在感冒、咳嗽、喘证、哮证、肺胀、肺痨等肺系疾病中,“痰”均是主要病理产物,故有“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有形之痰的产生在肺,但与其他四脏密切相关,脾失运化、肾阳不足、肝气郁滞、心气不足都会导致痰的生成。其中主要与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痰还可与风、寒、热、湿、燥等邪气兼夹,呈现不同的特点。感风而发则为风痰,寒痰互凝则为寒痰,痰热互结则为热痰,痰兼有湿象则为湿痰,痰兼燥象则为燥痰。痰形成后,会积于肺,导致清气不升,动则气喘;阻于气道,则呼吸不利,胸闷憋气,张口抬肩;阻于喉,则喉中痰鸣,遇风加剧。痰是肺等脏器的病理产物,也会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导致呼吸吐纳功能受损。
  崔公让认为,痰之所生,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本于正虚,而痰之形成,阻于体内,常为实证,故临床上以本虚标实为多见。治疗上要掌握脏腑虚实及标本缓急,“肺为贮痰之器”,急者先“清其器”,以排痰、化痰为主;缓则求其本,“脾、肺等五脏同为生痰之源”,治痰必须兼顾五脏,分别理肺、健脾、补肾、疏肝、调心才能直中要害。
  风寒袭肺生痰:咳嗽,痰白清稀,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用小青龙汤温肺化痰,重用麻黄、细辛,选用鲜生姜较干姜为优,加用附子、肉桂以“益火之源”,温化寒痰。
  风热犯肺生痰:发热恶寒,咳嗽,痰粘稠,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用银翘散加川贝、桔梗、竹茹、瓜蒌清热化痰,加用莲子心、栀子清心火。
  燥邪犯肺生痰:症见痰少色白,或如拉丝状,涩而难出,或兼见面皱脱屑,毛发干枯,口干咽燥,咳嗽喘促等。治以清肺、润肺为主,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润肺基础上要滋肝阴、疏肝气,防止“木火刑金”,加用女贞子、旱莲草。
  痰湿蕴肺生痰: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胸脘满闷,身重倦怠,苔白腻,脉濡滑,治宜燥湿化痰,理肺止咳。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重用生黄芪、苍术益气健脾,以化水湿。
  阴虚耗液生痰: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红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五脏阴精之根在肾,久病入肾,所以对与此类咳嗽,重在补肾阴,重用熟地、地骨皮。
  总之,崔公让治肺病,首先抓住痰邪为患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抑痰、化痰、排痰。其次,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综合用药,整体治疗,以动其根,故顽疾可愈。
6点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以及喘息、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霜降已过,天气日渐寒冷,又到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复发和加重的季节。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较西医有一定的优势,找准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思路,是取得好的临床疗效的重要一环。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久病咳喘正气虚 权衡标本调虚实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已久,在漫长的病程中邪阻肺气,正气渐损,使疾病进行性加重。本病的的特征为本虚标实,且虚实互为因果,邪伤正使正更虚,正渐虚使邪更盛,若以虚实标本把握病机,则正虚为发病之本,痰浊瘀血为发病之标,痰浊瘀血阻塞气道是引起咳嗽痰喘的终端病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动态变化中,急性发作期邪盛,以标实为急,缓解期邪衰,以正虚为主,治疗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权衡标本缓解,调理虚实。在急性发作期,外感引动伏邪,发热痰多喘急,重点在于祛除痰浊,控制症状;在缓解期正虚与邪阻并存时宜标本兼顾,虚实并调,若正虚脏损为重,气短、动则喘急,当以扶正固本为要。
  发作期治痰为先 分寒热灵活用药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特征为正虚邪阻、虚实相兼,但从肺气阻塞角度分析病机,痰浊为阻肺滞气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疗本病要时时考虑治痰,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在急性发作期贮痰之器肺痰浊壅塞,欲通肺气,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必当以治痰为先,现代研究表明除痰不仅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轻肺弹力纤维的张力性破坏,又可减轻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损害。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多为新感引动伏邪,若外寒袭肺,寒伤肺阳,凝郁肺津则成寒痰阻肺;若风热犯肺,热闭肺气,炼津成痰,痰与热蕴,或寒郁化热,均可致痰热阻肺。痰有寒热之分,治痰宜分寒热灵活用药,如属寒证者治宜辛散化痰利气,药选细辛、半夏、白芥子之类,如属热证者治宜辛凉清肺化痰,药用瓜蒌、桑白皮、鱼腥草、黄芩之属。
  缓解期补虚治本 重点在于肺脾肾
  慢性阻塞性肺病以肺、脾、肾虚损为本,痰阻气逆为标。发作期邪实突出,重在治肺,以祛邪为主;缓解期常表现为肺脾肾虚损之候,重在调理肺脾肾,以补虚治本为要。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使急性发作;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于肺,反而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影响肺气的升降;肾虚精气亏乏,摄纳无常,上干于肺,而致肺气出纳失司。由于肺脾肾三脏交互影响,故补虚治本应肺脾肾兼顾。需要注意的是,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之后期无不涉及肾虚,补肾在巩固疗效和改善通气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明显缓解气短虚喘等症状,所以在补肺脾肾之中,尤以补肾为要,精气充足则根本固。
  调理气机很重要 方法不同均显效
  “肺主气,司呼吸”,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整个发病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气阻塞,肺通气障碍,所以调理气机,使肺气通畅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中也很重要。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发作期,痰气交阻,壅塞难除,治痰必与理气结合,配合以宣肺理气,方能取得良效。当然调理气机并非单纯的宣通肺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中,由于其发病机制各不一样,所以调理气机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迁延缓解期,肺通气阻碍除肺宣肃失常外也与肾之纳气、脾之健运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若脾虚不运致痰湿阻肺者,当补脾气化痰湿绝生痰之源以通肺气,若肾虚不纳气吸气气无根者,当补肾纳气归根通肺气。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后期,应用补肾纳气之药能增强肺泡的回缩功能,对改善肺的动态顺应性,减轻气短气急有较好的疗效。
  瘀滞无时不存在 化瘀贯穿在始终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过程中,瘀滞无时不存在,化瘀应贯穿在治疗的始终。中医认为痰浊瘀血阻滞是肺胀重要的发病机制,现代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肺泡间血流量减少,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并有血栓形成的倾向。活血化瘀药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的功效,能缓解因血液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同时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增强机体抗缺氧能力,减少缺血缺氧对重要脏器的损伤,因此活血化瘀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化瘀当偏重于通肺络,用地龙、橘络、炮山甲之属疗效较好,化瘀宜与益气、化痰、宣肺、降气等方法配合应用,以适应临床各种各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固护卫表防再发 日常注意巧调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受外邪是加速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提高抵抗力,防止外感,减少发作几率,在治疗本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慢性阻塞性肺病复感多因久咳伤正,卫表不固所致,此所谓“新感引动伏邪”,调节营卫,扶正固护卫表,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在缓解期可选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进行调治,对于肾虚明显者还宜从肾入手进行调补,药选七味都气丸、金匮肾气丸等。
  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调理,也是防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重要一环。在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戒除烟酒,注意防寒保暖,加强呼吸运动锻炼,同时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祛病延年二十式等康复锻炼方法进行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病情反复。
1.治慢支、哮喘:蛤蚧1对(切块),川贝母 100克,杏仁100克,分别以文火炒至微黄,研成细末,加白糖适量,调匀后分为20等份,早晚用开水各冲服1份。
2.治肺结核咳嗽、咯血:蛤蚧1对,白及100 克,各烘烤干研末调匀冲服,每早晚各服1次,每次10克。 (福如海)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气之本也,魄之处也,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白色入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在五音为商,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凡呼吸不利,喘息少气,咳吐痰阻等皆责之于肺的病变,但是临床涉肺病机常较为复杂,治肺方法颇多。
  补肺法 此法用于肺气虚证,症见面色白光 白,咳喘无力,神倦少气,动则气喘,语音低怯,自汗怕冷,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而无力。该证多由久病咳喘,耗伤肺的功能,其主气及卫气功能失职所引起。用《永类铃方》补肺汤加减以益气补肺,温中固表。药用黄芪15克,熟地15克,五味子10克,白术12克,党参9克,茯苓15克。
  润肺法 此法用于肺阴虚证,症见颧红,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喘咳或痰中带血,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少寐多梦,胸部隐痛,舌红少津,脉细数。该证多由咳嗽日久,损伤肺阴,失于清肃,虚热内生引起。用《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加减以养阴润肺,益气生津。药用生地15克,麦冬(抽心)12克,贝母6克,丹皮9克,甘草3克,百合15克,沙参12克,阿胶10克,玉竹9克。
  固肺法 此法用于肺卫不固证,症见面色淡白,体倦乏力,气短,动则汗出,容易感冒,自汗恶风,舌淡,苔薄白,脉弱而无力。该证多由咳喘日久致肺气耗损,卫气不足,不能固表而发病。用《和剂局方》牡蛎散加减以固肺止汗,益气强卫。药用防风12克,浮小麦9克,五味子12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煅牡蛎20克,怀山药15克,太子参9克。
  宣肺法 此法用于风热袭肺证,症见咽喉肿痛,口渴引饮,咳嗽痰稠,鼻塞流涕,发热,微恶风寒,气喘息粗,咳引胸痛,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滑数,该证多因气候温暖多风,起居不慎,或是正气下降,感受风热之邪侵袭肺系而致。用《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减以宣肺化痰,疏风清热。药用银花15克,连翘15克,荆芥10克,薄荷6克(后下),芦根12克,黄芩12克,牛蒡子6克,桑叶6克。
  救肺法 此法用于燥热犯肺证,症见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干燥,脉数。该证多因秋令久晴无雨,气候干燥之时,受到燥热病邪,内犯于肺,耗伤肺津,致肺失濡养而清肃不行发病。用《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加减以清燥滋阴,救肺生津。药用桑叶9克,石膏20克,甘草6克,杏仁9克,沙参15克,麦冬12克,胡麻仁6克,枇杷叶9克。
  开肺法 此法用于痰湿阻肺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黏稠,喉中痰鸣,胸脘胀闷,倦怠乏力,食少难消,大便不畅,舌质淡,苔白腻或百滑,脉滑。该证常由湿邪困脾,运化失职,聚湿邪为痰,上渍于肺而引起。用《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加减以开肺下气,化痰燥湿。药用苏子9克,炒莱菔子12克,白芥子6克,半夏9克,陈皮12克,苍术6克,厚朴6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蜂蜜或大枣为引。
  解肺法 此法用于风寒束肺证,症见恶寒发热,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头痛身楚,鼻塞声重,流涕清稀,咽痒,喷嚏,无汗,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该证多由气候急剧变化或起居不节,感受风寒之邪,致使肺气失宣致病。用《温病条辨》杏苏散加减以解表疏风,解肺散寒。药用杏仁9克,苏叶9克,陈皮12克,桔梗9克,麻黄6克,甘草6克,枳壳9克,防风9克,荆芥9克,半夏6克,生姜或姜汤为引。
旋覆花配代赭石出自《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花入肺、肝、胃经,苦辛而咸,下气消痰,降气行水。代赭石重镇降逆,《长沙药解》谓之“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二者相伍,对肺气不降、痰浊、水饮蓄积、胸膈滞塞,气机不畅所致的咳嗽、痰多黏稠、气逆作喘之症常可以配伍桑白皮、杏仁、苏子等有效。祝谌予教授多用二者治疗肺胃气逆所致的哮喘、咯血、呃逆、呕吐等疾患。《方药妙用》记载用旋覆花、代赭石配伍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旋覆代赭汤)治疗慢性咽炎,效果甚佳。施今墨临床上常把旋覆花、代赭石同布包煎,在用法上让人耳目一新。
钩藤配薄荷主治久咳不愈,是名老中医祝谌予发掘的民间验方。上世纪30年代曾治疗一例久咳不愈的老年妇女,经多方医治无效,后服用某民间验方霍然而愈,索方观之,仅用钩藤、薄荷两味,沸水冲后代茶频饮。钩藤甘寒,入肝、心包经,熄风解痉而轻清透热;薄荷辛凉,入肺、肝经,清热透表而芳香疏风,二药相伍,清肺平肝,疏风清热,利咽止咳,且用沸水冲饮取其轻扬之性,适用于肺肝风热,咽痒喉干,久咳不愈之证。后祝谌予凡遇此病,用之颇验。
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代赭石性味苦,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降逆止血。二者相伍,可以大补元气,引气归元,纳气平喘。张锡纯认为“生赭石压力最胜,能镇胃气、冲气上逆,开胸隔、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人参借代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以镇安奠基之”。常喜人参、代赭石同用:配伍生芡实、生山药、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苏子组成治喘息的“参赭镇气汤”,治疗“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配伍苏子治疗“痰涎上涌,堵塞咽喉几不能吸”;配伍山药、牛蒡子、知母、生地、生杭芍、三七组成“保元寒降汤”,治疗“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二气亦将脱”。配伍生芡实、生山药、生杭芍、牛蒡子、生甘草组成“保元清降汤”,治疗“吐衄证,其人下元亏损,中气疲惫,冲气、胃气上逆,脉弦而硬急”;张锡纯多用人参、代赭石来治疗咳喘、衄血、冲胃气上逆、元气将脱等症,范围极广。
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代赭石性味苦,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降逆止血。二者相伍,可以大补元气,引气归元,纳气平喘。张锡纯认为“生赭石压力最胜,能镇胃气、冲气上逆,开胸隔、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人参借代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以镇安奠基之”。常喜人参、代赭石同用:配伍生芡实、生山药、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苏子组成治喘息的“参赭镇气汤”,治疗“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配伍苏子治疗“痰涎上涌,堵塞咽喉几不能吸”;配伍山药、牛蒡子、知母、生地、生杭芍、三七组成“保元寒降汤”,治疗“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二气亦将脱”。配伍生芡实、生山药、生杭芍、牛蒡子、生甘草组成“保元清降汤”,治疗“吐衄证,其人下元亏损,中气疲惫,冲气、胃气上逆,脉弦而硬急”;张锡纯多用人参、代赭石来治疗咳喘、衄血、冲胃气上逆、元气将脱等症,范围极广。
五灵脂性味苦、甘、温,归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柏子仁性味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二者相伍治疗肺胀出自《圣济总录》“皱肺丸”,该方由五灵脂、柏子仁、胡桃仁组成,主治“咳嗽肺胀,动则短气”。具体用法:五灵脂二两,柏子仁半两,胡桃八枚(去壳),上三味,研成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煎木香甘草汤下十五丸。五灵脂、柏子仁治疗肺胀组方比较奇特。朱良春教授(《朱良春用药经验集》)认为五灵脂“降浊气而和阴阳……凡痰瘀交阻,宿食不消,浊气撑塞,而致腹痛撑胀,此药悉可以应用,往往可奏浊气下趋,阴阳调和,胀消痛定之效。”《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柏子仁“止咳治喘,收敛止血,润肺健胃,利尿消炎”,《岭南采药录》记载柏子仁“能治咳嗽”,这说明柏子仁具有止咳平喘之效,加之柏子仁归肾经,《药品化义》谓之“又取气味具浓浊归肾,同熟地、龟板、枸杞、牛膝,封填骨髓,主治肾阴亏损,腰背重痛,足膝软弱,阴虚盗汗,皆滋肾燥之力也”,有补肾纳气之功。显然五灵脂、柏子仁相伍具有祛瘀化痰,敛肺纳肾功效,适用于久咳久喘属于肺肾两虚之证。据“十九畏”记载,“人参畏五灵脂”。
瓜蒌性味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化痰热,宽胸理气,润肠通便。牛蒡子性味苦、辛,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二者相伍,出自《医宗金鉴》瓜蒌牛蒡汤(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山栀、金银花、连翘、皂角刺)。原方治疗乳痈初期寒热往来,红肿热痛,但由于本方具有疏散风热,清肺化痰之效,所以也可用于痰热壅肺,表邪未尽之证。瓜蒌、牛蒡子相伍具有清肺热,润肺燥,化痰热;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适用于肺中痰热、肺中燥热以及肺肠同病之证,有类似于吴鞠通宣白承气汤的“脏腑合治”之意。姜良铎教授常用瓜蒌、牛蒡子相伍治疗肺热、肺燥咳喘、肺燥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麻黄性味辛、苦,温,入肺、膀胱经,有发汗、平喘、利水之效。熟地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养血滋阴,补益精髓。二者相伍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治疗阴疽的阳和汤(鹿角、肉桂、麻黄、姜炭、熟地、白芥子、生甘草)。麻黄平喘,归肺经;熟地补肾纳气,归肾经。一肺一肾,肺肾同补。麻黄辛散,可以去除熟地的滋腻,熟地可以制约麻黄的温燥辛散,二者相伍可以用于久咳久喘属于肺肾亏虚者。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虚、散寒通滞作用,虽为阴疽效方,但对于肾督阳虚、寒痰凝滞的咳喘有补虚泻实、上下同治之意。《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方大全》记载胡翘武主任医师用熟地30克、麻黄6克配伍肉桂3克、白芥子6克、鹿角片20克、淫羊藿20克、当归10克、紫石英30克、五味子4克、桃仁10克、皂角3克组成“阳和平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引起的久咳久喘属于肾督阳虚、痰瘀凝滞证者。《祝谌予临床经验辑要》记载祝谌予用麻黄、熟地配伍治疗久嗽久咳和妇女经期哮喘,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肺病指肺脏的各种病证,多由外邪侵袭,或痰饮内聚,或肺气肺阴不足所致,亦可因其他脏腑、血脉病证传变而致。治有祛风宣肺、清热润燥、肃肺化痰、温肺化饮、滋阴降火、益气养阴诸法。陕西省中医院肺病科李耀辉等总结了肺病的常用对药,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
当归配杏仁出自《外台秘要》当归含丸,治疗口中咽喉不利,药用当归二两,杏仁一两,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含化,日三夜二。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神农本草经》谓之“主咳逆上气”,并把此作为当归的第一个功效。杏仁性味苦温,归肺、大肠经,功用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二者相伍具有如下作用:当归属于辛润之品,杏仁质润多油质,二者相伍可以润咽喉,治疗咽喉不利,可以配伍桔梗、生甘草、玄参、麦冬等;当归“主咳逆上气”,杏仁肃降肺气,二者相伍可以降肺之逆气,治疗咳嗽、气喘,可以配伍麻黄、熟地、补骨脂、沉香等;二者可以润肠通便,常配伍肉苁蓉、枳壳、生地等。
枳壳配桔梗出自《苏沈良方》枳壳汤,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性味苦辛平,开宣肺气,祛痰排脓,能开肺气之结,宣心、肺之郁,属于上焦药。枳壳性味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内经》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二者相伍,升降气机,有“通肺利膈下气”之效。配伍陈皮、姜半夏、茯苓、炙甘草,为《医宗金鉴》枳桔二陈汤,治疗小儿胸膈膨满、呕吐痰涎;配伍大黄、大腹皮、桑白皮、陈皮、甘草,为《症因脉治》枳桔大黄汤,治疗肺热膨胀作痛,胃火熏蒸,大便秘结;配伍苍术、陈皮、厚朴、甘草,为《症因脉治》枳桔平胃散,治疗气结腹胀、胸前饱闷;配伍桂心、细辛、青皮,为《证治准绳》枳实散,治疗胸中气坚急,心微痛,气短促,咳唾亦痛,不能饮食。叶天士用枳壳、桔梗配伍疏散风热,健脾化痰之品治疗风温咳嗽,并称这种治法“辛以散邪,佐微苦降气”。祝谌予教授用枳壳、桔梗配伍桃仁、杏仁、薤白治疗舌红、便干、胸闷之症,并谓之“上下左右汤”。
杏仁性味苦温,归肺、大肠经,功用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果仁多油质而润,杏仁、薏苡仁二者相伍,性平质润,可降肺、润肺、利肺。仲景用杏仁、薏苡仁配伍麻黄、甘草即麻杏苡甘汤,治疗风湿“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朱丹溪治疗肺痈,咳嗽脓血,咽干多咳,大小便赤涩的桔梗汤即由杏仁、薏苡仁配伍贝母、当归、瓜蒌仁、枳壳、桑白皮、防己、甘草、百合、黄芪组成。叶天士治疗咳嗽常用二者润肺燥、利湿热:用杏仁、薏苡仁配伍麻黄、甘草、半夏治“伏邪久咳,胃虚呕食”;配伍白蔻仁、芦根、冬瓜子、枇杷叶治疗“寒热,右胁痛,咳嗽”;配伍石膏、天花粉、通草、紫苑、木防己治疗“渴饮咳甚,大便不爽”;配伍桑叶、玉竹、沙参、天花粉治“秋燥,痰嗽气促”;配伍桂枝、大枣、炙甘草治疗“脉沉细,形寒”之咳嗽。吴鞠通在杏仁、薏苡仁配伍的基础上加白蔻仁、半夏、厚朴、通草、竹叶、滑石,创制出治疗湿热的经典名方三仁汤。
裴正学临证治阻塞性肺气肿  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并发症。中医无肺气肿病名,但按其临床表现,当属 “肺胀”范畴。
  甘肃省肿瘤医院裴正学教授在治疗阻塞性肺气肿方面有独到见解,总结出治疗阻塞性肺气肿的经验方“四二平”方,即:取四物汤中当归、赤芍加二陈汤、平胃散合方。疗效显著。笔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景岳全书》云:“五脏疾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
  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即脾为肺之母,肺主气而脾益气,肺所主之气来源于脾。古人曰:“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这说明脾运化功能的强弱决定了肺气的盛衰,肺气不足多与脾气虚弱相关。脾失健运,致湿无以化,则湿聚成痰。脾胃诸虚,不能生金,谓之“母病及子”,以培土生金之法治之。
  二陈汤为燥湿化痰之基本方,燥湿理气祛除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绝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同有培土生金之意。
  裴正学认为,因阻塞性肺气肿多为慢性气管炎的并发症,在炎症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必然导致肺纤维化的形成,痰凝血瘀为致病关键。因此方用四物汤中当归、赤芍,旨在活血化瘀,减少肺间质纤维化,减少肺泡腔残留气体。
  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正;并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有抗过敏,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或促进炎症介质的消散,改善肺组织缺氧、缺血状态的作用。
  胸痛者可加紫石英、沉香、肉桂、鸡内金;胸闷者加枳壳、桔梗;气短者加生脉散;老年咳嗽、气逆痰痞者加三子养亲汤;咯痰色黄、质稠、或有臭味者原方加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大枣;喘息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失眠者加茯苓、远志、夜交藤。
  蔡某,男,72岁。
  诉:间断性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胸痛、气短10余天。患者10余天前因受凉病情加重,咳嗽、咳白痰、气短、喘息。查体:T:36.2℃,P:89次/分,R:25次/分,Bp:125/80mmHg,神志清,精神差,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急促,肺底可闻及水泡音。舌胖苔白、脉浮滑。血常规示:白细胞:12.3×109/L,中性粒细胞:0.8。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中医辨证:寒燥犯肺,痰浊内阻。
  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半夏6克,陈皮6克,茯苓12克,甘草6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紫石英10克,沉香3克,肉桂6克,鸡内金10克,枳壳10克,桔梗2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
  服上方10剂后,咳嗽、咳痰、气短好转,咽部仍略有不适、气喘,上方中去掉紫石英、沉香、肉桂、鸡内金,加干姜6克、浙贝母10克、白芍10克、生地12克。继服20余剂,诸症消失。
  现代医学对于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通常给予平喘、止咳、化痰。治标固然重要,但治本才是防治疾病复发,延长病人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根本措施。
  究其发病根本,脏腑功能失调为其内因。脾运之强弱决定肺气之盛衰,肺气不足多与脾气虚弱有关。故方中给予二陈汤加平胃散,培土生金法治之。“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肺朝百脉,主治节,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虚为本,肺气亏虚,无力助血运行,则见血行瘀滞,造成气虚血瘀。方中给予四物汤,活血化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燥湿运脾之功效,在根本上治疗阻塞性肺气肿。值得临床上推广。
治慢性肺部疾病 肺福康丸   曾学文,男,1936年生,江苏盐城人。现为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导师。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中西医结合贡献奖”;2007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出贡献”荣誉证书。编著出版《中医内科学》等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组成:红参30克,蛤蚧15克,紫河车30克,浙贝母30克,炙百部60克,白及30克,地龙30克,葶苈子60克,猪胆汁30克,黄酒适量。
  制法:红参、蛤蚧、紫河车、浙贝母、炙百部、白及、地龙、葶苈子,置于蒸汽灭菌柜中,通入蒸汽,105℃保持40分钟,将处理后的饮片干燥10~15小时,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将猪胆汁加黄酒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细粉泛丸,成黄棕色,干燥,分装即得。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A的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功能:补肺平喘,止咳化痰。
  主治:慢性肺部疾病,如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肺咯血等。
  用法:口服,1次5克,1日3次。
  方解:方中红参、蛤蚧、紫河车大补肺气;浙贝母、白及化痰止咳、止血;炙百部、地龙、猪胆汁解痉平喘;葶苈子泻肺强心。
  各药功效分别为:红参大补元气,益肺补脾,治疗肺虚咳喘、呼吸气短,对呼吸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残气增高患者用之,可显著提高肺活量。
  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定喘,抗衰老,用于虚喘气促,劳嗽咳血;其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有直接松弛支气管和明显的平喘作用。紫河车大补气血,益肺补虚,对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肺咯血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浙贝母清化痰涎,动物实验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与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是止咳化痰必用之品。炙百部润肺止咳,镇咳祛痰,可用于新久咳嗽与肺结核咳嗽。动物实验表明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具有镇咳之效,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松弛作用,与氨茶碱功效近似,且较缓慢而持久,对人体结核杆菌及其他多种细菌、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与杀灭作用。
  白及收敛止血,消炎抑菌,对人体结核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以及小芽胞癣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多用于咳血、吐血、肺结核咯血等,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形成时间,并有修补血管壁损伤的作用。地龙平喘止咳,清热定惊有舒张支气管痉挛的作用,且能降压利尿。
  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多用于痰涎壅盛,喘呼不得卧者,且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传导速度,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强心输血量,降低静脉压,尤适用于肺心病伴有水肿病人的治疗。猪胆汁清热润燥,镇咳平喘,抑菌消炎,抗过敏。(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 宋峻 徐健林 袁婷婷 整理)
马兜铃验方治 痰滞咳嗽 肺热咳嗽 马兜铃又名马兜苓、水马香果,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因其成熟果实如挂于马颈下的响铃而得其名。其性微寒,味苦,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等症。
常用验方有:(1)痰滞咳嗽:马兜铃、麻黄(去节)、五味子(炒)、甘草(炙)各30克,捣为粗末,每服9克,入砂糖少许,水煎温服;(2)肺热咳嗽,气急喘促:马兜铃7枚,桑白皮90克,炙甘草60克,升麻30克,灯芯一小束,共捣为粗末,每服9克,温水送服,每日3次;(3)治久咳不愈:马兜铃15克,蒌仁霜6克,北五味子3克,炒后共为细末,每服3克,早晚餐后开水送服;(4)癃闭:马兜铃、怀生地各9克,生甘草3克,茯苓、木通、灯芯草各4.5克,水煎服;(5)瘰疬日久不消:马兜铃9克,当归、生地、牡丹皮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6)鼻渊:马兜铃15克,麻黄9克,五味子、甘草各3克,加黑砂糖少许水煎,卧时温服。
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有临床报道称,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可引发肾脏损害,造成的急性或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被称为马兜铃酸肾病。因此,在使用马兜铃和含有马兜铃成分的制剂时,一定要慎重,一旦出现少尿、蛋白尿等肾损害表现,要立即停用所服药物,尽早就医。
道士的方法治疗皇帝肺痨 光绪皇帝幼年时体弱多病,患有严重的肺痨(肺结核),到青年时愈发严重。宫中太医虽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但亦难妙手回春。
光绪责怪太医无能,训斥道:“屡服汤剂,寸效全无,名医伎俩,仅止如此,亦可叹矣!”于是,只得张榜招贤,广求天下名医进宫治病。圣旨下达,天下黎民皆知龙体欠安,然大清天下名医济济,却无一人敢于揭榜。
时过数日,总算盼来了揭榜者,揭榜进宫竟是一位个子矮小、相貌丑陋的道士。光绪见来者如此“尊容”,大为不悦。道士却并不介意,经过一番认真诊视,然后卷袖挥毫,在处方上画了一只王八,旁边写道:“将此物背甲与知母、青蒿水煎服,连服一个月,病可愈。”光绪虽将信将疑,但还是按道士的方法治疗了一个月,病情果然好转。
王八为何能治病?其实此物乃良药也。王八学名为鳖,全身均可人药,其中,鳖甲性寒,有滋阴潜阳、镇静、软坚散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劳热骨蒸、症瘕积聚等症,尤以消虚热疗效较佳,正对光绪皇帝所患肺痨之疾。
肺脓肿 中医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可分为原发性肺脓肿和继发性肺脓肿,前者多与吸入有关,继发性肺脓肿以败血症引起的血液性肺脓肿较多见,也可来源于邻近脏器的直接侵入。病程超过3个月,迁延不愈者为慢性肺脓肿。本病属中医学之“肺痈”。
  中医认为,肺脓肿(肺痈)形成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热壅肺,酿生痰瘀,形成痈脓。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并治》中,就已明确指出该病之成因为“风舍于肺……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现在通行的中医教材中,根据本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一般分4期辨治本病:
  初期(风热袭肺):治宜疏风散热,宣肺化痰,银翘散加减;成痈期(瘀热内结):治宜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千金》苇茎汤加味;溃脓期(血败肉腐):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千金》苇茎汤合加味桔梗汤加减;恢复期(正虚邪恋):治宜益气养阴。扶正托邪,《济生方》桔梗汤加减。
  实际上,肺脓肿(肺痈)之形成,不外热邪壅肺,酿生瘀痰,腐蚀成脓。笔者从临床实践来看,一般已确诊为“肺脓肿”的患者,都已是“成脓期”或“溃脓期”了。因此,临床中医治疗的肺脓肿的主要方法,离不开清肺泻火,化瘀排脓。只是根据辨证,倘有表邪未尽者,或肺气不宣者,或正气不足明显,适当加减而已。
  基本方药:鱼腥草30克,黄芩15克,芦根30克,冬瓜仁25克,薏苡仁30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方药分析:鱼腥草、黄芩、芦根,清肺泻火;冬瓜仁、薏苡仁、桃仁,化浊行瘀;桔梗、甘草,祛痰排脓;柴胡既可疏达表邪,又可发散郁火。
  临床加减:兼表寒证者,选加羌活、荆芥、麻黄;咳喘证,加麻黄、杏仁;热势重者,选加生石膏、蒲公英、黄连、知母等;瘀热重而咯脓血多者,选加败酱草、金荞麦、丹皮、赤芍等;咯吐血多者,加阿胶、侧柏叶、三七粉、白芨等;咯吐痰浊多者,选加清半夏、贝母、葶苈子、桑白皮等;胸痛著者,加瓜蒌、郁金;咳痰脓出不畅者,加皂角刺;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气虚明显者,选加黄芪、党参、山药;阴血亏虚者,选加生地、当归、沙参、麦冬。
  龙某,男,57岁,2010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主诉咳嗽、气喘、胸痛、咯吐脓血痰1月余。患者咳嗽、气喘、痰多、胸闷反复发作一年余,近因发热、咳嗽、咯吐脓血痰,在当地诊所中西医治疗10余天,无效,即往某大医院住院治疗,诊为肺部感染、肺脓肿、膈下脓肿,经过住院治疗20余天后,虽发热减轻,但其他主症未见明显好转。患者现咳嗽,咯吐脓血腥痰,胸痛,胁痛,动则喘促气短,阵发烦热,口苦咽干,纳差,精神委靡,二便可,面色灰暗,形体消瘦,舌苔黄厚而腻,脉弦滑。胸部X线片示左侧胸部见大片浓密阴影,胸膜增厚,印象为慢性肺脓肿、脓胸。
  辨证:热邪壅肺,瘀痰互结,酿生痈脓。
  治以清肺泻火,祛痰排脓,理气化瘀。
  方药:冬瓜仁30克,薏苡仁30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30克,芦根20克,黄芩15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7剂。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
  二诊(10月17日):咳吐血痰减少,已无烦热,胁痛等症明显减轻,精神面貌好转,但咳吐腥臭脓痰仍多,气喘,胸痛,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脉弦。方药已见疗效,但须进一步增强祛痰排脓和宣肺平喘的效能,续与原方加减。
  方药:柴胡10克,法半夏10克,苦杏仁10克,皂角刺10克,冬瓜仁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鱼腥草30克,黄芩15克,全瓜蒌15克,麻黄6克,桔梗6克,甘草6克。7剂。
  三诊(10月24日):服药2剂后,即咳吐出大量腥臭脓痰,随即胸次豁然宽松,咳喘渐次平息。现脓血痰已除,咳喘明显减轻,咯痰清稀微黄,尚余少许腥味,大便通畅,食欲增加,面色已有光泽,已能自行上下楼梯,走2、3里路程,但易疲乏,心悸,口干渴,舌苔薄黄微干,脉弦细。续与清肺化痰以清余邪,益气养阴以扶正气。
  方药:黄芪20克,冬瓜仁20克,党参15克,山药15克,麦冬15克,薏苡仁15克,黄芩10克,桃仁10克,陈皮10克,蒲公英30克,法半夏6克,甘草6克。
  上方加减,先后服用14剂后,诸症痊愈。
  按:本例患者诊断为肺脓肿、脓胸,属中医“肺痈”范畴。该患者病已月余,痈脓久蓄不解,气滞血瘀不畅,故初诊时,即以千金苇茎汤合桔梗汤加味,以清肺祛痰,化瘀排脓,理气疏肝。二诊时,虽药已见效,病势稍减,气机已畅,但痈脓仍蓄结胸肺,大势未去,故于初诊方中减去行气疏肝等药,加皂角刺、败酱草,配合桃仁、冬瓜仁、桔梗等,以增强散瘀溃坚、排脓解毒的功效;加瓜蒌、半夏及三拗汤,以祛痰散结、宣肺平喘,果然取得速效。其中桃仁、皂角刺、败酱草等活血散瘀、溃坚排脓的作用很重要。唐容川《血证论》:“痈脓之病皆由血积而成”,“气蒸血则腐化成脓”。因此,对于久治不愈的痈脓诸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重具有活血化瘀,溃痈排脓作用的药物,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温肺热痰阻证 治以养阴清肺汤加味   2013年(癸巳)的冬天,气候异常,特别是我国北方,气温升高,空气干燥,雾霾天多,正如《金匮要略》所说“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所患外感,多呈现外邪袭表,内热郁闭,津液不足,夹湿夹痰,缠绵于肺经与胃经居多,尤以肺胃两经并病者多见。其证候特点为:恶寒或轻微恶寒,必发热,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鼻咽干燥,口黏不欲饮食,大便干结,停于肺经者,伴有咳嗽胸痛,X片提示:支气管炎症,重者肺部感染。停于胃经者,伴有厌食,胃脘痞满,食则呕吐。舌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数。
  治疗的原则是辛温解表与滋阴润燥并举,清肺与和胃同用。辛温解表在于透邪,使内热有出路;滋阴润燥在于清里热,不使邪有盘踞之所。解表,笔者一般用荆芥、防风、苏叶、薄荷;热重者,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等。滋阴润燥,首选养阴清肺汤,即麦门冬、薄荷、玄参、浙贝母、干生地、白芍、牡丹皮、生甘草。
  加减用药:肺热咳嗽加百部、黄芩;口干咽燥加北沙参、南沙参;咳痰不爽加桑白皮、瓜蒌皮;咳嗽胸痛加金荞麦、郁金;大便不利加决明子、瓜蒌仁;胃阴不足者,笔者喜用自拟经验方藿香养胃饮,即藿香、佩兰、砂仁、石斛、芦根、北沙参、鸡矢藤、稻芽。纳谷不馨加麦芽、谷芽;舌面缺津加麦冬、天冬;干呕恶心加竹茹、连翘;脘腹胀满加厚朴花、代代花。
  王某,男,28岁。2013年12月9日初诊。
  患者发热咳嗽3天,曾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治疗,体温降至38.1℃,右下肺湿罗音消失;但咳嗽未减,咳痰黄稠,咽痛,大便黏稠不爽,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细数。
  诊为冬温、肺热痰阻证;治以养阴清肺汤加味。
  处方:麦冬30克,玄参15克,干生地15克,薄荷15克(后下),浙贝母8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百部15克,黄芩15克,决明子30克,金荞麦15克,炙麻黄5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患者服用3剂后,体温正常,咳嗽减轻,随症用药为:口干咽燥,加北沙参30克,南沙参15克;咽痛,加射干15克,山豆根5克;口腻纳呆,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鸡矢藤10克。
  服用7剂后,症状消失,病情趋愈。嘱咐食疗方善后,甘蔗根(去皮)200克,白沙梨200克,鱼腥草30克,桔梗10克,北沙参30克(后三味布包),煎煮两次,共取汁600毫升,当茶频频饮之。
时节喝点罗汉果茶润肺 防咽部瘙痒 冬天雾多,浓雾天气压会比较低,会使人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这个时节喝点罗汉果茶能防止在多雾天气中引起的咽部瘙痒,具有润肺的良好功效。
中医看来,罗汉果是清咽利肺、止咳化痰之首选,是历代朝廷的贡品,还有神仙果的美誉。一个罗汉果一般可冲泡四五次。其中,喝罗汉果茶的最佳时间是午后,因为清晨的雾气最浓,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午后喝就可以及时清肺。另外还有一些具有养阴润燥、化痰生津的中药茶饮,如玉竹、沙参、麦冬等泡制而成的茶饮,也可试试。马英
玉竹 长于养阴 用于肺胃阴虚之症   玉竹,又名葳蕤,味甘多汁,汁柔而润,长于养阴,多用于肺胃阴虚之症,体润而不滋腻,养阴而不恋邪。治疗阴虚之体,感冒风温,症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渴心烦,咽干而痛,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浮数者,余常用《重订通俗伤寒论》中的加减葳蕤汤。
  方用:生玉竹9克,葱白2至3枚,桔梗6克,东白薇6克,淡豆豉6克,苏薄荷4.5克,炙草3克,红枣2枚。水煎服,每天1剂,2次分服。
  表证较重,加防风、葛根;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加竹叶、天花粉。何秀山谓:“方以生玉竹滋阴润燥为君;臣以葱、豉、薄、桔疏风散热;佐以白薇苦咸降泄;使以甘草、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为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之良剂。”
临症治疗咳嗽 宣肺止咳为先   笔者临症治疗咳嗽,常以宣肺止咳为先,每多获效,在此介绍一典型病例。
  侯某,女,32岁,2012年8月初诊。
  患者妊娠3月余,咳嗽半月余。因惧药物碍胎,一直未曾服药治疗。咳嗽日剧,时有喘息,咳痰不爽,遂来中医求治。笔者细察脉证,观其面白乏力,咳声重浊,连声不息。舌红苔薄黄,脉滑数,口唇干燥,胸闷纳呆。
  思其为外感风热,肺气壅滞。非清热化滞、宣发肺气难以止咳。
  组方:炒杏仁12克,前胡6克,款冬花9克,紫苑6克,陈皮6克,枇杷叶6克,知母6克,桔梗6克,炒苏子5克,桑白皮9克,黄芩10克,甘草3克,生姜3片。
  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服药3剂后咳嗽顿止,精神好转,母健胎安。
  按:咳嗽一症,最难速愈。妊娠咳嗽,医者用药谨慎,故用药更难立效。然治咳以宣肺化痰最为有效。咳嗽多与季节时令有关,故咳嗽有四季加减法。
  春季多风,主上升之气,肝脏得令,治宜润肺养肝。夏季炎热,最宜火性炎上,治宜清气降火。长夏多湿热伤肺,治当清热祛湿。秋天多燥,治当养阴清燥。冬多风寒外感,治以解表行痰。对于久咳不止,则属虚属郁者多,故可以补虚,或开郁治之。观察四时,详加辨证,重在宣肺,望知之。
桔梗汤是治疗肺痈的有效处方   桔梗汤出自《金匮要略》:“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桔梗汤由桔梗和甘草组成。
  桔梗汤是治疗肺痈的有效处方。组成仅二味,因其简易而多被忽略。曹颖甫先生曰:“除痰之药有碱性者为长,故咯痰不出者,用桔梗甘草汤,无不克日取效,以桔梗含有碱性故也。痰黏胸膈而不出,则用有碱性之桔梗以出之,所谓在高者引而越之也。胶痰在中脘,则用有碱性之皂荚以下之,所谓在下者引而竭之也。凡用药有彻上彻下之异,可因此而观其通矣。”《中医内科学》在肺痈溃脓期亦选取本方加味。
  笔者既往对此方也不甚注意,遇咳嗽、脓痰之痰热咳嗽多选取千金苇茎汤或麻杏甘石汤等方剂,有时效果不甚理想。一次自己咳嗽、痰黄脓而多,乃试用本方,取桔梗15克,甘草30克,服药次日咳嗽明显减轻,痰仅剩一二小口,再服而愈。可见此方之神验。
  桔梗汤药少而力专,由此而悟。但本方服用颇为刺激胃肠,饭后服用更佳。在汤药中加用本方似不如原方疗效佳,可见经方应慎加减。目前小儿止咳糖浆即取本方制成,但不如汤剂力宏且效捷。
  笔者也曾试用合欢皮一味熬水(即《千金方》之“黄昏汤”),味道颇为相似,疗效亦可。黄昏汤治肺痈,咳有微热,烦满,肺炎末期亦可选用。
马兜铃味苦寒无毒 入肺经   叶脱垂垂实未残,兜铃马项一般看。
  热消管使痰无结,邪去从教喘自安。
  根可涂痈消积毒,草能杀虫免藏奸。革膜披破方乃妙,净去中间子焙干。
  按:马兜铃味苦寒无毒,入肺经。《衍义》曰:马兜铃,蔓生,附木而上。叶脱时,铃尚垂之。其状如马项铃,故得名。时珍曰:马兜铃体轻而虚,熟则悬而四开,有肺之象,故能入肺。气寒味苦微辛,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甄权用以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洁古用以清肺气,补肺,去肺中湿热者,皆除热降气散结之力也。凡一切咳嗽痰喘属于肺热者,均可用之。血痔瘘疮,无非血热,况痔病属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清脏热则腑热亦清矣,故亦主之。根名青木香,涂诸毒热肿。时珍曰:其根吐利人,微有香气,故有独行、木香之名。岭南人用治蛊,隐其名为三百两银药。其体轻则性上涌,故《纂要》治蛇虫毒。一味浓煎,服之探吐,其毒即解。得桑根白皮、百部、天门冬、桔梗、苏子、枇杷叶、贝母、紫菀,能治一切喘嗽。《简要济众》治肺气喘嗽:马兜铃二两,酥炒,甘草一两,火炙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温呷。或以药末含,咽津亦得。雷公云:凡采得实,去叶及蔓,以生绢袋盛于东屋角畔,待干劈开,去革膜,取净子,焙干用。(李绍林)
耐多药肺结核 五则中医食疗方 耐多药肺结核是指至少对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2种或2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病。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时间长,西药副作用明显。选好食物、中药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结核杆菌及对抗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对治愈有重要作用。而现代医学和临床都已证实,许多食物和中药都有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结核杆菌及对抗化学药物的副作用的功效。如冬虫夏草、西洋参、黄精、大蒜、马齿苋、百部、黄连、黄柏、夏枯草、猫爪草、百合、白芨等,可以酌情选食或取中药与食物配膳而食。
1、百合汤 百合150克,糖适量,水煎服,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干咳、少痰之肺阴亏虚者。
2、大蒜粥 紫皮大蒜15片,糯米15克,白及粉3克,大蒜先煮1-2分钟,取出与糯米同煮成粥,此粥与白及粉同食,早晚各1次,常食有杀痨虫,健脾胃、止血之效。适于病初期、咳嗽、痰中带血、形瘦食减等。
3、薏米贝母粥 薏米200克,川贝10克同煮成粥, 早晚各一次,常食有健脾化痰之效。适于病中后期,肺破损,咳嗽,痰多、乏力、食减等。
4、乌鸡虫草汤 乌鸡肉100克,冬虫夏草3-5克,怀山药50克,共煮汤常食用,有滋肺、健脾、益肾之功。适于老年人潮热不退、耳鸣、乏力、身体消瘦等。
5、虫草炖洋鸭 冬虫夏草10克,洋鸭1个洗净,加水炖数小时,隔日1次,每次量为1饭碗,可滋肺阴、补肾阳、益气养血、补精化瘀。适用于:病晚期、时而潮热、时而怕冷、身体瘦弱、腰膝酸软、咳嗽气短、声音嘶哑等。
长沙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雪梨治慢支肺脓肿 慢性支气管炎
雪梨1个,川贝3克,冰糖20克。将梨切开,挖去核,将川贝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梨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以及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一起食用。川贝为化痰止咳的良药,与雪梨、冰糖并用,则起化痰止咳、润肺养阴的功效。对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久咳、痰多、咽干、气短乏力有良效。
鱼腥草15克(鲜品加倍),雪梨2个。先将雪梨洗净,连皮切成小块备用:将鱼腥草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沸后用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把雪梨块放入药汁中。用小火煨煮15分钟即可。吃梨,喝汤,每日2次。可清肺化痰、逐瘀排脓,对治疗肺脓肿有良效。 (王森)
咳嗽(阴虚肺燥型)治法 清火润燥止咳化痰   贾某,男,44岁,2013年8月15日初诊日期。
  主诉:咳嗽,呼吸不畅8个月。患者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咳嗽,剧烈咳嗽时能咳出小米粒样胶状黏痰,发作时觉呼吸费力,气不得续,伴有口干,无发热及咳血,无胸痛。患者曾多方就诊,查胸片及支气管镜示“支气管炎”,胃镜示“反流性食道炎”;行抗感染、止咳及抗酸等治疗,效果不佳。
  刻诊:咳嗽,呼吸不畅逐渐加重,上气咳逆阵作,发作时胸闷,咳嗽费力,有胶状痰核;发作与劳动及运动无关,下午及傍晚发作较频繁。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白,舌上可见白沫,脉弦。
  诊断:咳嗽(阴虚肺燥型)。
  治法:清火润燥,止咳化痰。
  方药:沙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12克,川贝母10克,石斛10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银柴胡10克,甘草6克,桔梗6克。14剂,日1剂,水煎服,每日服两次。
  2013年8月29日二诊:患者服上方3日后,觉症状减轻,胸闷好转,咳痰较前易出,呼吸顺畅,效不更方,守原方巩固疗效。
  2013年9月12日三诊:患者觉症状反复,咳嗽费力,呈白色胶状,口舌干燥,说话多时尤为严重,辨为肺燥津亏,治当加强滋阴清热。
  方药:沙参12克,麦冬10克,生地12克,五味子10克,石斛10克,玉竹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14剂,日1剂,水煎服,每日分两次服。
  2013年9月26日四诊:患者服上方后仍觉口干,时有胶状痰核咳出。患者痰之根未除,详细寻问症状知其平时常感口咸,故辨为肺肾阴虚,予益肾润肺法。
  方药: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沙参12克,知母10克,陈皮6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丹参15克,元参12克,麦冬12克,甘草6克。14剂,日1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2013年10月10日五诊:患者服上方后觉症状大减,呼吸顺畅,痰变稀薄易咳出,口咸减轻,效不更方,守原方巩固疗效。
  按:此患者发病8个月之久,咳嗽,痰黏呈胶状难以咳出,以致呼吸不畅,胸闷。初诊时因其发作性上气咳逆、胸闷,马元起考虑为病久郁而化火,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故予养阴润肺,清热化痰,患者症状减轻。但服药2个月后症状反复,考虑其生痰之根未除,治其标不能愈其本。重新辨证,脾为生痰之源,但此患者无便溏,纳差等脾虚之症,舌无齿痕,故可排除。详问其症,患者诉平时常感口咸,咸入肾,加之平时患者觉吸气费劲,呼多吸少,气不得续故考虑为肾虚,肾不纳气之故,治予益肾润肺。针对患者病久入肾,郁而化火,消烁真阴,元气阴液两伤,以六味地黄滋补肾阴,知母、元参清热,沙参、麦冬养阴润肺,陈皮降气化痰,丹参活血祛瘀。故患者服后呼吸顺畅,咳痰清爽。
  此患者病程日久,虽非重症,亦为顽疾。清火润肺,其症只能减半。之后,马元起通过“口咸”一症,辨其本为肾虚所致,以益肾润肺之法迅速取效。可见,治疗顽症离不开患者的坚持和医者的智慧。
癌放化疗后干咳难止 百合验方 药方 百合20克、麦冬15克、甜杏仁10克、桔梗3克。
制法 先将上述药物分别择洗干净,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30分钟,滤汁。每日早晚分2次饮用,可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说明 此方中的百合润肺止咳,麦冬清火生津,杏仁止咳平喘,桔梗开宣肺气,皆为肺经之要药。4味药相辅相成,对于肺癌放疗、化疗后出现的热伤阴津、口干口渴、干咳难止等症。
百合常用润肺止咳血方   百合,润肺止咳之良药也。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笔者常用润肺止咳血方,获效亦良。
  方用:百合12克,白及15克,蛤粉(包)9克,百部9克,麦冬9克,天冬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支气管扩张咳血,多出现咽干口燥、痰中带血的肺燥症状,方中用百合为君,佐以天冬、麦冬滋阴润肺;用百部止咳,白及、蛤粉止血。合而为方,燥证除而血归经,自无咳血之患矣。
  百合,宁心安神之良药也。治疗失眠、脏燥等症,笔者常用老中医魏长春教授创立的百合龙琥甘麦大枣汤治之。方用:百合、党参、麦冬、炙甘草各15克,龙齿50克,琥珀、五味子各3克,浮小麦30克,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方中生脉饮(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宁心除烦;用甘麦大枣汤(甘草、浮小麦、大枣)和中缓急,养心安神;用龙齿、琥珀重镇安神;用百合宁心安神;诸药配合,宁神之力倍增,治疗心肾不交的失眠、心神不安的脏燥,均有很好地疗效。
升陷汤加减化裁治疗肺心系统疾病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生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升麻一钱组成,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呼吸努力,有似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等症。陈宝贵教授对张锡纯先生之书研究深刻,对升陷汤的应用颇有心得,常用升陷汤加减化裁治疗肺心系统疾病,特别是用于呼吸衰竭的病人,收到不错的效果。
  强某,女,67岁,患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0余年,肺心病20余年。患者此次因Ⅱ型呼吸衰竭,被收入ICU抢救,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转入普通病房治疗,入科时每一小时交替静脉注射络贝林注射液及尼可刹米各一支,患者血氧饱和度尚可维持在85%左右。现患者食少,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暗,苔白略腻,脉沉细无力。观其面色少华,口唇紫绀,表情淡漠。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可及少量干湿罗音,心音低钝,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双眼睑水肿。请陈师会诊,看过病人后嘱患者大气下陷,可用升陷汤一试。
  处方:红参15克,黄芪50克,炒白术15克,附子15克,柴胡10克,干姜10克,升麻10克,桔梗10克,山茱萸10克。急煎450毫升,分三次与之服。
  第二日,患者血氧饱和度升到90%,三日后患者面色红润,食纳佳,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左右,1周后患者下地行走,出院。
此患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此次入院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出现呼吸衰竭,正所谓“胸中正气大陷,气短不足以息,……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患者四肢不温,面色晦暗,舌淡暗,苔薄白略腻,脉沉细无力,似有若无,一派虚寒之象,张锡纯生生谓大气,从元气中生发,今大气亏虚,元气亦不足。方中以附子补肾助阳,干姜温中,红参大补元气,黄芪升胸中之大气,山茱萸敛气分之耗散,柴胡,升麻,桔梗,升提大气,使大气能够“撑持全身”,药合于证,故见效较速。
  陈宝贵指出:气陷之证临床症状较多,需细分治疗。如升陷汤所治气陷为气陷之急者,有气脱之势,多比较危重,需要较快医治,用药量宜大。补中益气汤所治之气陷为气陷之缓者,多伴有脏器下垂等,需急救较少,但一般用时较长,方见显效。另有部分患者症状表现为时有气短,为中气不足,气虚较轻,此型只要小补中气即可,几剂就可见效。
鱼腥草清肺治肺炎 治湿疹 北京李先生咨询:前段时间工作特别忙,频繁出差,结果回北京第二天,不知道怎么就咳嗽不止,去医院检查说是大叶肺炎。在医院治疗几天后,医生说没有大碍了,可以回家休养,按时吃药。想咨询一下专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子适合调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李刘坤解答:大叶性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细菌引起的、呈大叶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胸痛、咳嗽等。部分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中医上属于咳喘、风温等病范畴。
可以尝试鱼腥草清肺。鱼腥草性味辛而微寒,可清热解毒,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热毒疮肿病证,尤善清肺热,为治肺痈要药。不宜久煎。取生石膏、杏仁、鱼腥草各30克,大青叶20克,白茅根、黄芩各10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用水800毫升,先煎生石膏等药,后入鱼腥草煎5分钟左右,取3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本方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鱼腥草的功效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对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还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的。对治疗慢性咽炎也有一定的帮助的。
取鲜鱼腥草100克(或干草巧克)放入烧开的1000毫升(1公斤)沸水中,煎煮3~5分}钟,待其稍凉后,用纱布越药液温洗阴囊(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每日早晚各洗一次,连用5~}7天即可治愈。{鱼腥草治疗阴囊湿疹正取鲜鱼腥草100克(或干草15克)放入烧开的1000毫升(1公斤)沸水中,煎煮3~5分钟。
中医认为饴糖 有补虚健中润肺止咳之功   有一个成语叫“鼎镬如饴”,形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这里的“饴”指的是饴糖。
  饴糖,系以糯米或大米磨粉煮熟,加入麦芽,微火煎熬而成。饴糖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习称白饴糖。
  中医认为,饴糖性味甘、微温,入脾、胃、肺经,有补虚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脾胃亏虚、胃脘疼痛、咳嗽、肢软乏力等。
  胶饴大米粥 胶饴30克,大米100克。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胶饴,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2剂。可补虚健中,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冷痛、食欲不振等。
  猪板油饴蜜 将猪板油、饴糖、蜂蜜各120克,共熬成膏,每日服数次,每次一汤匙,口中含化,数日后喘嗽即止。可润肺平喘,适用于咳嗽痰喘证。
  香橼饴糖 鲜香橼1~2个,饴糖适量。将香橼洗净切碎,放于有盖的器皿中,加入等量胶饴,隔水炖至香橼稀烂,早晚服食,每次1匙。可理气宽中,化痰止咳,适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咳喘等。
  生地饴糖鸡 生地250克,饴糖150克,乌鸡1只。将乌鸡去毛杂,洗净,纳生地、饴糖于鸡腹中,置碗内,蒸熟,食肉饮汁,每周2剂。可补肾填精,适用于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食少等。
  生姜饴糖饮 生姜30克,饴糖40克。将生姜切碎,同饴糖加清水适量煮沸约5分种后,去渣取汁,趁热饮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可散寒解表,化痰平喘,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呼吸急促等。
  小建中膏 桂枝、生姜、大枣各110克,白芍220克,炙甘草70克,饴糖370克。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2次,2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饴糖煮沸收膏即成。口服,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用时摇匀。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面色萎黄、食少、舌质淡胖、脉虚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五果膏 龙眼肉、红枣肉各250克,核桃肉、莲子肉各500克,榧子肉1千克,饴糖250克。将上药择净,研细,水煎2次,2液合并,文火浓缩,加饴糖收膏。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适量送服。可生津止嗽,适用于虚证咳嗽。
治口舌生疮 治肺气肿哮喘方 治口舌生疮
淡竹叶18克,生地15克,炒车前子9克,甘草3克,木通3克。共放入300毫升清水中煎至100毫升,每日1剂。一般服药3~5日即可痊愈。此方主要适用于口舌生疮以及口腔糜烂、小便热涩灼痛等症。
将一个七八斤未落花蒂的冬瓜洗净,在冬瓜上开个洞,将冰糖100克放入冬瓜中,将切下的冬瓜再盖上。放进蒸笼蒸一个小时后开笼,把蒸烂后的冬瓜挤水丢弃。每天早上空腹喝一碗,晚上临睡前再喝一碗。连服5天。治疗期间不能喝酒。
沙参 既能补益肺气又能宣通肺郁   沙参入肺,清热滋阴,既能补益肺气,又能宣通肺郁,徐灵胎曰:“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滑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也。”
  治疗燥伤肺胃或肺胃阴津不足,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等症,余常用《温病条辨》中的沙参麦冬汤。
  方用:沙参9克,玉竹9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6克,麦冬9克,生扁豆6克,花粉9克。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沙参、麦冬清养肺胃,玉竹、花粉生津解渴,生扁豆、生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配以桑叶,轻宣燥热,合而成方,有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用于燥热较轻,肺胃同病,燥伤阴分者最为适当。
重症肺炎中医辨治   中医将“重症肺炎”分为两大证型。一是痰热闭肺。此时机体处于正邪两争之际,治疗上应遵“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治以清热化痰、开宣肺气。二是痰热蕴毒,阴阳耗竭。多属热病后期危重之侯,由于感染消耗或久治不愈;或高龄患者;或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等,而致正气亏耗,邪毒未尽,以致阴阳耗竭、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治宜清热化痰解毒,调补阴阳。
  重症肺炎是指具有严重中毒症状或并发症的肺炎,易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甚者发生ARDS、DIC或以肺部损害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与免疫损害,属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危急重症。
  在中医病名中,“重症肺炎”未见记载,然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转归等,可将其归结为“热病”范畴,并可按照中医热病来辨证治疗。根据现有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大抵可将其分为下列两大证型。
  症候:发热、无汗或汗出不多、咳吐黄白黏痰、胸闷气急、甚者呼吸急促、吃力,舌红或紫红,苔黄白厚腻,脉浮滑数。
  证治:此时机体处于正邪两争之际,治疗上应遵“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治以清热化痰、开宣肺气。
  方药:清化方(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味)
  方解:二方均出于《伤寒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外邪侵袭肌表,闭塞皮毛玄府,“肺之合,皮也”,肺气因之开阖不利,宣发肃降之职不行,津聚为痰,气闭化热,痰热内壅,燔灼娇脏,而见诸症。麻黄开达肺气,杏仁肃降下气,二药一宣一降,正合肺之生理特点,石膏、黄连清解肺热;半夏涤痰散结,瓜蒌清热化痰。麻杏石甘汤以开解肺郁,小陷胸汤清热化痰散结,共奏宣发肺气、清化痰热之功。
  二是痰热蕴毒,阴阳耗竭。
  症候:神疲、嗜睡、低热或高热、颜面虚浮、皮下水肿、白黏痰量不多、手足逆冷,小便黄少、大便稀褐,脉沉细,舌胖、淡暗或暗红,苔少而干。
  证治:此证多属热病后期危重之侯,由于感染消耗或久治不愈;或高龄患者;或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等,而致正气亏耗,邪毒未尽,以致阴阳耗竭、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治宜清热化痰解毒,调补阴阳并用。
  方解: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张仲景用其治疗伤寒大下之后手足厥逆,为伤寒后期重症验方。方中麻黄以疏畅肺气膹郁;升麻以清解内陷之热毒;黄芩以清肺热,此三药是为此方之眼目,清里透外,清而不闭,透而不脱,清肺宣肺,从而使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得行,则一身气机升降出入无碍。再者阴阳俱虚,以桂枝、茯苓、白术养阳,以天冬、玉竹、当归、芍药养阴。寒热错杂,以干姜温阳散寒,以生石膏、知母清热。合方用之颇合此类病症病机特点。此方汇合补泻寒热而成,使相助而不相悖,虽用药较多,而条理清晰。临床诸如COPD、老年肺炎等肺病迁延日久者及困难脱机者,均可酌情应用。下面共享典型病案两例。
  李某,男性,62岁,主因“咳喘10余年加重伴意识障碍1天”于2011年8月3日以“重症肺炎”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出现咳喘,憋气,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平素服解痉平喘化痰药维持,病情进行性加重。1天前患者来京旅游,受凉后出现嗜睡,喘咳,憋气,汗出,遂来急诊。
  查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T37.2℃,HR112次/分,律齐。血常规:WBC20.2×109/L,N78.3%。血气分析:PH 7.246,PCO283.6mmHg,PO234.6mmHg。急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I型呼吸衰竭,治疗予常规西医消炎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治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呼吸机通气。
  8月4日:患者意识欠清,呼之不应,黄痰,质黏量多,无汗,发热,Tmax39℃,自主呼吸存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机参数:FiO245%,PS16cmH2O,PEEP 8cmH2O),大便未行,小便量少,色黄质清。查体:形体肥胖,口唇紫绀,面色紫红,双眼充血,球结膜中度水肿,胸廓桶状,双肺呼吸弱,散在湿罗音。舌紫红,苔薄黄,脉弦滑。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8.0×109/L,N91%;PO261.2mmHg,PCO288.1mmHg,BE5.8mmol/L。胸片:右下肺炎。
  中医辨证:痰热闭肺。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开肺。以清化方加味。
  组方: 生石膏30克,生麻黄10克,杏仁15克,生甘草15克,黄连15克,清半夏30克,全瓜蒌30克,酒大黄6克,连翘30克,芦根30克,黛蛤散30克,胆南星30克。5剂,水煎服,浓煎100毫升,日一剂。
  8月6日:患者服药二剂后,热退,痰量明显减少,意识渐恢复,呼之可应,无发热,痰少,色白质黏,大便一次,色黄量可,小便可。查体:血压、心率平稳,自主呼吸尚可,双肺呼吸音粗,湿罗音减少。辅助检查:血气分析示:PH7.323,PCO272.8mmHg,PO2100.1mmHg。血常规:WBC15.40×109/L,N87.7%。予自主呼吸试验后生命体征平稳,予气管插管拔除。
  8月8日:患者神清,精神可,面色紫滞,稍感憋气,无发热,无咳嗽,白黏痰量不多,无腹胀,大便未行,小便色黄,量不多,无腹胀。查体:双眼充血,球结膜无水肿。口唇紫绀,胸廓桶状,双肺呼吸粗,未闻及明显湿罗音。心率9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胖,色暗红,苔白腻。脉沉细滑。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1.20×109/L,N75.1%,CRP75mg/L;血气:PH   患者感染控制尚可,继予西药抗感染治疗、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中医辨证:痰热闭肺。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开肺,以清化方加味。
  组方:生石膏30克,生麻黄10克,杏仁15克,生甘草15克,黄连15克,清半夏30克,全瓜蒌30克,酒大黄6克,蝉蜕30克。 继服3剂后,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出院。
  按:此例病人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厚味,属于痰热体质,且素有肺疾,此次发病属于《伤寒论》太阳病,发汗而未愈,感受风寒入里化热,故症见身热喘咳,咳痰黄稠,口渴脉数,无汗,舌紫红,苔薄黄,脉弦滑。四诊合参,患者证属重症肺炎的早期——痰热闭肺,肺气失宣。故早期治疗当以祛邪为主,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控制病情截断在气分,防止其入营血。
  伊某,男性,85岁,主因“咳喘20余年,加重伴发热2周”于2011年8月12日以“慢支合并感染,II型呼衰”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平素口服化痰、解痉平喘药物治疗;2周前患者由于外感风寒而喘咳加重,伴有发热,T39.8℃,当地医院就诊,予“头孢唑肟、地塞米松、清开灵、喘定”等药物治疗,未见缓解。8月11日患者高热,神志不清,次日来院急诊。
  急诊诊断:慢支合并感染,感染中毒性休克,II型呼衰。收入ICU后复查血气:PH7.21,PO289mmHg,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PSV模式:PS 18cmH2O,PEEP6cmH2O),联合西医常规抗感染治疗。
  家属因经济原因拒绝肺CT及支气管镜等相关检查,且要求基本药物治疗并尽快脱机。
  8月13号:患者神志欠清,呼之不应,发热,T 37.8℃,自主呼吸存在,机械辅助呼吸,黄白黏痰量不多。心电监护示:HR 23.4g/L,Cr80umol/L,乳酸2.58mmol/L。
  中医辨证:阴阳两虚,痰阻血瘀,水停蕴毒。
  治则治法:温阳养阴,活血化痰,利水解毒。予麻黄升麻汤。
  组方:生麻黄10克,升麻30克,黄芩15克,桂枝15克,茯苓30克,苍术15克,生白术15克,赤芍30克,天冬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生甘草6克,当归10克,干姜15克,黄精30克。6剂,水煎服,日一剂
  8月18号:患者神清,精神较差,可自行睁眼,无发热,机械辅助呼吸,可吸出中量黄白黏痰,尿量可,稀褐便一次。心电监护:HR96次/分,BP115/63mmHg,R   中医辨证:阴阳两虚,痰热蕴毒。
  治则治法:温阳养阴,清化痰热。
  守上方加胆南星30克,鱼腥草60克,再予4剂,日一剂。
  8月22号:患者神清,精神可,无发热,自主呼吸平稳,自主呼吸试验顺利,予拔除气管插管,文丘里面罩吸氧(FiO2 45%),各项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按:此患者证属阴阳两虚、痰阻水停,方用麻黄升麻汤,连进7剂,患者神志转清,热退,手足转温,黄黏痰量多,舌淡红,苔白干,脉弦细,此时邪气未解,正气尚复。四诊合参,患者证属阴阳两虚、痰热蕴毒,守方加清热化痰之品,4剂已,故能成功脱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王琛琛整理)
熊继柏除肺肿块医案   周某,男,27岁,浏阳市某医院职工,门诊病例。
  2004年8月25日初诊:自觉左侧背部胀闷不舒,继而出现呼吸不利,并时发盗汗。留连月余,诸症渐显,遂连续做胸部X片检查及CT扫描,数次检查结果均为:左肺部一肿块,约鸡蛋大小。进一步做肺穿刺检查,结论为肺部结核球,并建议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及其亲属均拒绝手术,要求中医治疗而就诊。
  刻诊:患者咳嗽不显,仅觉呼吸不利,左背部明显胀闷但并不疼痛,左胸部每于劳累时觉有轻微胀闷感,兼见盗汗,口苦。舌苔黄厚腻,脉滑略数。
  辨证:痰热结聚胸肺。
  治法:清痰热,散瘀结。
  主方:小陷胸汤合苇茎汤、犀黄丸。
  处方:黄连3克,法半夏10克,炒瓜蒌10克,芦根15克,生薏仁20克,桃仁10克,炒冬瓜仁20克,煅乳香10克,煅没药10克,浙贝母30克,白芥子2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15剂,水煎服。
  另:犀牛黄3克(每日冲服1次,每次0.2克),麝香3克(每日冲服1支,每支0.2克)。
  2004年9月15日二诊:诉左背部胀闷感略见减轻,余症未减,舌苔已转薄黄腻,脉滑。仍拟原方加味再进。
  处方:黄连3克,法半夏10克,炒瓜蒌10克,芦根15克,生薏仁20克,桃仁10克,炒冬瓜仁20克,煅乳香10克,煅没药10克,浙贝母30克,白芥子2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炮山甲10克,生牡蛎20克。15剂,水煎服。
  另:犀牛黄3克,麝香3克,照前法冲服。
  2004年10月5日三诊:诉诸症明显减轻,本周之内连做两次胸片检查,发现左肺部结块已减去一半,原结节状物吸收变小,边缘清晰。其左背部尚有闷胀感,口苦显减,呼吸已趋畅快,盗汗已止。舌苔薄黄,脉滑。药达病所,击鼓再进,仍拟原方15剂水煎服。
  2004年11月7日四诊:诉服上方15剂后,觉症状减轻,遂又继服15剂,此间共服完上方30剂。6日做胸肺部CT检查,发现原左肺部结块已消减80%,所有症状均基本消除,惟左侧背部尚偶有不适感,舌苔转薄白,脉滑。病去大半,仍拟前方加减,以图根治。
  处方:黄连2克,法半夏10克,炒瓜蒌10克,芦根10克,生薏仁15克,桃仁6克,炒冬瓜仁15克,煅乳香6克,煅没药6克,浙贝母20克,白芥子15克,炮山甲10克,生牡蛎15克,百花蛇舌草20克。15剂,水煎服。
  另:犀牛黄3克(每日冲服1次,每次服0.2克),麝香3克(每日冲服1支,每支0.2克)。
  2004年12月4日五诊:诉服完上方15剂,又自增添10剂,此间共服药25剂。诸症消失,做CT检查确诊左肺部结块已完全消除,特来告知,并要求服药巩固善后。乃拟培土生金法,用加味六君子汤扶正以祛邪。
  处方: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浙贝母20克,百花蛇舌草20克。嘱服15剂,即可停药。
  按:肺部结块,既非肺痈亦非结胸。然选方却是治小结胸之小陷胸汤,治肺痈之苇茎汤,并施以清热解毒散瘀消结之犀黄丸。关键在于针对其痰热结聚胸肺形成瘀阻的病机所在。因证选方,方证合拍,自然获效。
沙参 滋补之品 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沙参,有南北之分,北沙参其实是珊瑚菜,而南沙参,才是真正的沙参。在北方的山上,南沙参是种很招人爱的植物,原因不仅是它能开出一大串儿一大串儿吊钟形的淡蓝色花:还有它长长的、肥嫩多汁的储藏根,像人参似的,虽然表皮比人参粗糙得多,但只要将它的外皮刮去,就会现出里边肥美多汁的白嫩部分来,有淡淡的甜味,趁鲜或干制后拿去煲汤,什么沙参玉竹排骨汤啦,沙参猪肺汤啦,沙参百合老鸭汤啦,都是非常好的滋补之品,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特别适合老年人一到秋冬季节就发作的干咳。
  沙参长什么样儿?在哪儿可以挖到呢?原来,沙参的脾气很挑剔,它既不喜欢太荫凉,也不喜欢太曝晒,既不喜欢太湿润,也不喜欢太干燥。因此,你只在有树木但树荫又不太浓密,有溪水又不太潮湿的沟帮子(山沟侧面的阳坡)上找,就能找见啦。
  不过,现在的人们可比前几年有福气多了,想吃鲜甜滋补的沙参,到超市干货柜上买一把就是了,因为受欢迎,目前各地的药材基地产量大得很呢。在我国,各地用作食疗材料销售的沙参,样子都差不多,都是细如手指,不足半尺的“白色小棍儿”,只有居住在我国境内的朝鲜族兄弟出售的“沙参”与之不同。
  朝鲜族菜看中有道名菜,叫烤沙参,初见这道菜的时候,吓一跳,哟,怎么有这么大根儿的沙参呀。菜端上来的时候,所谓的“沙参”已经用锤子锤扁了,并拿辣椒酱拌和着,放在烤箱烤过,尽管如此,我也估计得出,这道菜里的“沙参”绝不比胡萝卜细!而品尝起来,倒是“沙参味儿”十足,这到底是什么呢?
  直到有一次来到吉林安图的一个朝鲜族村庄里,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当时是在中午,我在他们村儿吃过了香喷喷的打糕之后,到老乡的院子里看他们种植的蔬菜,有茄子,有辣椒,还有洋白菜,忽然,在他们的菜地边缘,我看到了一种熟悉的蔓生植物,缠绕在结实的木头架子上,开着黄绿色、吊钟形的花朵,花瓣的内侧面长着紫色的斑点,每截藤蔓上轮生四片叶子,青翠欲滴。这不是四叶参嘛!四叶参的地下部分,有膨大肥厚的肉质根,能消肿、下奶,因此也叫奶参、羊乳,也是一味中药。正巧,朝鲜族房东过来收拾院子,我便指着四叶参问他,这也是蔬菜么?他笑着回答我,这种蔬菜叫“沙参”,它的下面有条很大的“参”,能做成我们喜欢的一种腌菜。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被朝鲜族村民称作“沙参”的植物既不是中药里的南沙参,也不是北沙参,竟是这大块头的四叶参呀。难怪我尝不出来呢,原来这四叶参也是沙参的同科植物。(段煦)
小儿肺炎 中医辨证可分以下类型治疗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素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壅盛,偶遇风寒使肺气不宣,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中医辨证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治疗:
  1.里热外寒。证见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咳喘较重,苔白,脉浮数,此乃肺气被遏、不得宣降。治宜清热散寒、宣肺定喘,用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9克、甘草3克、生桑皮9克、炙枇杷叶9克、前胡3克,水煎服。如喘急加地龙6克、葶苈子6克。
  2.温邪犯肺。证见高热神昏,鼻干无涕,频咳少痰,苔薄黄,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宣肺止咳,银翘散加味:银花12克、蒲公英18克、大青叶12克、苇根9克、竹叶9克、牛蒡子9克、杏仁6克、鱼腥草9克、甘草3克、羚羊粉0.5克(冲服)。咳重加桔梗6克、炙枇杷叶9克;口渴重者加花粉9克、元参9克。
  3.燥邪伤肺。证见唇、舌、鼻均干,干咳少痰,痰粘难以咯出,咽喉干痛,口渴,舌红,脉数。治宜养阴清燥、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沙参6克、杏仁6克、川贝6克、桔梗6克、全石斛9克、甘草3克、胖大海9克、花粉6克,梨皮为引。燥甚者加青果9克、麦冬9克。
  4.湿热郁肺。证见胸满痰阻,鼻翼扇动,喉中痰声重浊,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清肺开郁、涤痰祛浊,千金苇茎汤合贝母瓜蒌散加减:苇根9克、冬瓜子9克、生苡仁9克、生桑皮9克、瓜蒌6克、杏仁6克、浙贝9克、莱菔子9克、天竺黄3克。痰吐不爽者加半夏3克、竹茹6克。
  除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外,在患儿卧室内勿吸烟,不要放置或避免接触油烟、油漆、煤气、敌敌畏等有害物体及鸟笼等。患病期间少食过甜、过咸、辛辣油腻等厚味。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不要太干燥;常开门窗,保持空气新鲜。
  治疗后再服用沙参6克、生白术6克、陈皮6克、炒谷芽12克、麦冬9克、全石斛9克、枳壳6克、生黄芪9克、防风3克等益气健脾润肺药善后,防止复发。
润肺生津止咳化痰食物   梨 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石榴 有生津、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者,可用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豆腐 有清热润燥作用。《医林纂要》云:“豆腐清热,止咳,消痰。”凡咳嗽属于风热或肺热者尤宜。
  杏仁 秋天易于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杏仁可润肺、止咳,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杏仁分甜杏仁与苦杏仁,其中,甜杏仁润肺效果更胜一筹。
  百合 中医认为,百合能补益心肺。有肺虚咳嗽、干咳无痰或者感受秋冬季节干燥而感冒咳嗽者,都适宜吃百合。吃百合的方法很多,可以当菜肴吃,如荠菜炒百合,先将荠菜切成末,与百合瓣共炒,称得上是美味佳肴,特别适宜于肺病患者食用。
  冬瓜  冬瓜性凉,能消痰、清热。《滇南本草》中说:“冬瓜润肺消热痰,止咳嗽。”凡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嗽者,均宜选用冬瓜煨汤食用。
  丝瓜 丝瓜善于清热化痰,对咳嗽痰多、痰稠色黄的热咳者尤为适宜。这是由于丝瓜的植物黏液里,含有一种皂素,具有除痰化痰的功效。凡属肺热或风热犯肺的咳嗽之人,常吐脓痰,宜用丝瓜煎汤服。
  竹笋 性味甘寒,有清热化痰作用。如《本草求原》中说:“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随息居饮食谱》亦云:“笋,甘凉,开胸消痰。”因此,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最宜食用。
  白萝卜 萝卜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性平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利便、生津止渴、补中安脏等功效。
  花生 花生性平,味甘,善补肺气,又能润肺,适宜肺虚久咳之人食用。《滇南本草图说》认为:“花生补中益气,盐水煮食养肺。”《本草备要》说它“补脾润肺”。《药性考》还说:“生研用下痰,干咳者宜餐,滋燥降火。”所以,凡肺虚之人,不分肺气虚或肺阴虚,都适宜用花生水煮服食,不可炒后食用。(苏 乐)
润肺止咳治咳嗽有痰 三药粥  参芪山药粥
  材料 党参、黄芪各15克,山药半斤,糯米50克。
  做法 把党参、黄芪洗净,加5碗水煮约一小时,捞去药渣,再放入切片山药与糯米,熬煮约30分钟。
  功效 有助于补肺、健脾、益气,改善疲倦乏力、少气懒言、便溏腹泻等症状。
  材料 杏仁、百合各30克,川贝15克,糯米50克。
  做法 把杏仁、川贝、百合洗净,加适量水煮约1小时,捞去药渣,再放入糯米,煮约30分钟。
  功效 可降气、润肺,止咳,改善咳嗽有痰、胸闷少气、口干舌燥等症状。
  材料 沙参3克,山药250克,玉竹、麦冬各12克,红豆15克,白木耳8克。
  做法 把沙参、玉竹和麦冬放入药袋中,加适量水熬煮约40分,汤汁备用。之后将红豆放入锅内,加水浸泡一小时,开大火煮滚,转为小火,煮10分钟后,熄火焖约一小时。药汤开大火,加入红豆、山药、白木耳及适量糖,煮滚后转为小火,熄火后焖约20分钟。
  功效 可滋阴清热,益气养血,改善疲倦少气、干咳少痰、口干舌燥、烦热多汗、排便干结等症状。
小儿咳嗽其治疗原则为宣肺止咳   小儿咳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秋冬季节尤为多见,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中医认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别,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其治疗原则为宣肺止咳。风寒咳嗽辅以祛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风热咳嗽佐以疏风解表,清热止咳。
  外感咳嗽多见咳嗽有痰,鼻塞,流涕,恶寒,头痛。若为风寒者,兼见痰、涕清晰色白,恶寒重而无汗。若为风热者兼见痰、涕黄稠,汗出,口渴,咽痛,发热。治疗应健脾宣肺,止咳化痰。推拿手法主要有
  推坎宫 坎宫位于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直线。术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做分推30~50次。此法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
  下推膻中 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操作时,术者用食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约50~100次。此法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呕吐、咳嗽、呃逆、嗳气等疾病。
  揉肺俞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身柱穴旁开1.5寸。操作时,于两侧的肺俞穴上按揉50次左右。此法具有益气补肺,止咳化痰之功效,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适用于一切呼吸系统疾病。
  揉乳根 乳根穴位于乳头直下一肋间,平第五肋间隙。操作时,术者以拇指螺纹面于双侧该穴按揉30~50次。此法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胸闷、哮喘等疾病。
  揉丰隆 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操作时,揉50次左右。此法具有和胃气,化痰湿之功效,适用于治疗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病证。
  随证加减 外感风寒咳嗽者,加揉外劳宫30次,推上三关300次,拿合谷5~10次,拿风池10次;外感风热咳嗽者,加清肺经500次,退下六腑500次,推天柱骨100次。
麻黄汤 应用了肺通调水道   《内经》肺通调水道理论
  通过宣发肺气达到利小便、消水肿的目的,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内经》讲的肺“通调水道”的理论。《内经》认为,肺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器官,在人体的水液代谢中,肺是负责将水液输送到膀胱

  版本2:高血压 2级 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证 相鉴别 中医诊断 头痛 证型 肾阳亏虚PDr医家园

  【01号题】河南 7月2日:高血压 头痛 肾阳衰型 济生肾气丸,与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鉴别。PDr医家园

  【02号题】版本二:患者 男 61岁 反复头痛20年,平素烦躁易怒,无规则用药,血压150/100mmhg。现出现头晕头疼,急躁易怒,测血压160/110mmhg,大便干燥,小便黄PDr医家园

  查体:体温37 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0/110mmhg 、全腹软,上腹部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苔薄白,脉弦细数,有力。辅助检查:血糖4.7mmol,双肾上腺体B超未见异常。ECG:左室高电压。与嗜络细胞瘤鉴别。诊断,中医,西医,中医证型,中医治法,方剂。PDr医家园

  【02号题】版本三:男 69岁,已婚,退休工人,日就诊 头痛20年,既往测血压150/100毫米汞柱,口干口苦,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胎薄黄,脉弦细有力,现有头晕, 查体T:37℃ P:80次/分 R:18次/分实验室检测,尿常规无异常;血钾正常;双肾B超正常;心电图示:左室还是右室高电位, 请与嗜铬细胞瘤鉴别, 中医诊断:眩晕 证型:肝阳上亢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治法:平肝潜阳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 药物组成:天麻 钩藤 生石决明 川牛膝 桑寄生 杜仲 山栀 黄芩 益母草 朱茯神夜交藤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手术)PDr医家园

  【03号题】江西 7月1日:患者近20年来出现受凉或季节替换时出现咳嗽咯痰,近5年来出现胸闷、喘促,2天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胸闷、喘促加重,现症见:神志恍惚,谵语,肢体抽动,喘促,咯痰不利,舌质暗红,脉滑细数。辅助检查:血常规:11.00×109/L N%:80%,心电图:电轴右偏,重度顺位,肺型P波,X线:肺纹理增粗、紊乱等基本是这些,要求与风湿性心脏病鉴别!PDr医家园

  【03号题】版本2:中医诊断:肺胀//痰蒙神窍证。治法:涤痰开窍,息风止痉。西医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病鉴别!方剂:涤痰汤 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患者近20年来出现受凉或季节替换时出现咳嗽咯痰,近5年来出现胸闷、喘促,2天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胸闷、喘促加重,现症见:神志恍惚,谵语,肢体抽动,喘促,咯痰不利,舌质暗红,脉滑细数。辅助检查:血常规:11.00×10*9/L N%:80%,心电图:电轴右偏,重度顺位,肺型P波,X线:肺纹理增粗、紊乱等基本是这些。PDr医家园

  【05号题】山东临沂 7月2日:中医诊断:泄泻 症候:脾胃阳虚证 方剂:四神丸加味 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与直肠癌相鉴别。PDr医家园

  【05号题】:患者,男,86岁,退休工人。患者今天突然昏扑,不省人事,目合口张,手撒肢冷,汗出尿遗,肢体瘫软,舌痿,脉细弱【中风(中脏腑,脱证)】。PDr医家园

  【06号题】广东梅州 7月2日: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利湿。代表方剂:白头翁汤加味。患者男,34岁,未婚,2010年8月19日初诊。近年来有腹痛、腹泻的表现。1周前外出旅游进餐后出现腹痛、腹泻,日4-5次,里急后重,脓血便,自行口服“抗生素”无效,遂来就诊。现症: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肛门灼热,尿赤。查体:T:38.1,P:102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腹软,左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肠鸣音7次/分。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87%,肠镜示:乙状结肠、直肠黏膜纹理……(记不清了),肠黏膜病理示:隐窝脓肿。请大家根据这些描述看是哪个病吧!我好像答的有些出入。PDr医家园

  【09号题】:心悸 心律失常 2度传导阻滞和三度传导阻滞的鉴别,辩证是气阴两虚,炙甘草汤。脉结代,五心烦热,气短乏力。PDr医家园

  【10号题】: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与急性肾衰鉴别。中诊的布指、弯针处理。肺炎半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措施。OGTT。PDr医家园

  【11号题】福建 7月1日:慢性肾衰,高血压(一级,极高危),氮质血症,中医:水肿,脾肾阳虚,温补脾肾,济生肾气丸与急性肾衰的鉴别。PDr医家园

  【13号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血热妄行证,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加减。与过敏性紫癜的鉴别。辅检里提示PAIg阳性,PAC3阳性。血证 紫斑 血热旺行 与过敏性紫癜的鉴别。PDr医家园

  【13号题】上海 7月1日下午:辅检里提示PAIg阳性,PAC3阳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血热妄行证,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加减。PDr医家园

  【16号题】:患者近三年来肝区胀痛不适,一周前饮酒后肝区胀痛加重。现症见:右胁胀痛不适,脘腹满闷,恶心厌油,小便黄赤,大便粘滞臭秽。查体:腹平软,肋下2.5cm 可触及,质中,轻压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ALT 67U/L,AST89U/L,胆红素4.7,HBsAg(+),抗-HBc(+),抗-HBe(+)。B超示:肝大,肝内光点增粗,脾大。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小三阳)、转氨酶异常。中医诊断:胁痛 湿热中阻型 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PDr医家园

  【17号题】版本一:中风 痰热内闭清窍证 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