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中国名校何时出林丹拿过几届奥运冠军军

薛涌:计划经济办不出一流大学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薛涌:计划经济办不出一流大学
&&急救知识_眼部烧伤急救要趁早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我在拉萨 余秋雨青歌赛 主播道歉集 理性看待家乐福 许霆
火炬手金晶 MAO现场 CNN是什么 奥运会主题歌 娶80后女孩
中国青年报:中国名校何时出奥运冠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薛涌
  美国女子佩剑队在包揽了女子个人前三名后,在团体赛中意外败给乌克兰,最后只拿了铜牌。
  按说,奥运会进入白热化阶段,没有必要对一枚佩剑铜牌特别关注。我之所以对这三人感兴趣,是因为她们都“系出名校”。
夺得个人金牌的玛丽埃尔·扎古尼斯,已是两届奥运冠军。第一次拿冠军那年,她进入了美国的名校圣母大学读书;拿个人铜牌的贝卡·沃德奥运会后将进入杜克大学。银牌得主萨达·雅各布森则毕业于耶鲁历史系。
  美国一直是奥运霸主,其实力主要来自大学体育。这三位女剑客,在美国奥运代表团中非常典型。稍微有所不同的是,她们全部来自私立名校,不像一般队员来自州立大学。三个人中,只有玛丽埃尔是在拿了奥运金牌那年靠体育奖学金上了圣母大学,另外两位,则都作为普通学生上了杜克和耶鲁。杜克大学是一流私立大学中比较重视体育的,但耶鲁则从不提供体育奖学金,你要像别人一样申请。这些运动员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要完成功课,教授们不会对他们区别对待。运动员们时常是比赛一结束,就赶紧找时间写作业。
  美国人把体育当作教育的核心,一边上大学一边参加运动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冠军玛丽埃尔的父母就是大学划船队的队员,而且都参加了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萨达的父母年轻时都从事击剑,父亲还进过国家队,现在则是一位内分泌学的专家。萨达从耶鲁本科毕业后,今年将进入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日后自然也是前途无量。
  夺冠军之后,玛丽埃尔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太高兴了,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是非常非常小的项目,需要的就是这种关注。”她所谓的小项目,就是没有商业赞助,当不得职业,只能业余玩玩。美国的奥运选手中业余“玩票”的人不少,但他们都另有事业,不少人在职业、学业上相当成功。
  常有人讨论中国运动员的未来,我们当然不用担心姚明、刘翔或者刘子歌。但是,从事小项目的运动员怎么办?比如那些女子举重的运动员,退役后难道还要当搓澡工吗?还有那些最终没能得到任何奖牌的选手,他们未来何去何从?不应该忘记,奥林匹克的目标不仅是拿金牌,更是人的完善。
  美国的大学运动员中,不仅出了奥运冠军、NBA明星,还出了总统、议员、教授、CEO。因为体育没有替代他们的教育,而成为他们教育的一部分。当然,中国也有一些明星运动员进了名校读书,但那只是体育成功换来的回报,而不是他们学校教育的必然组成。所以,我期待更多的中国运动员能够进名校、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并最终成为社会各界的领袖。
(责任编辑:傅羿)
08-08-16 12:15·
08-08-15 10:12·
08-08-15 10:07·
08-08-14 17:25·
08-08-11 18:10·
08-08-11 14:02·
08-08-11 05:16·
08-08-09 14:31·
08-08-09 10:55·
08-08-08 22:16·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中国军团 
视频| 策划| 热点| 专家| 明星|中国青年报:中国名校何时出奥运冠军?_其他_2008奥运站_新浪网
中国青年报:中国名校何时出奥运冠军?
  薛涌(旅美学者)
  美国女子佩剑队在包揽了女子个人前三名后,在团体赛中意外败给乌克兰,最后只拿了铜牌。
  按说,奥运会进入白热化阶段,没有必要对一枚佩剑铜牌特别关注。我之所以对这三人感兴趣,是因为她们都“系出名校”。夺得个人金牌的玛丽埃尔?扎古尼斯,已是两届奥运冠军。第一次拿冠军那年,她进入了美国的名校圣母大学读书;拿个人铜牌的贝卡?沃德奥运会后将进入杜克大学。银牌得主萨达?雅各布森则毕业于耶鲁历史系。
  美国一直是奥运霸主,其实力主要来自大学。这三位女剑客,在美国奥运代表团中非常典型。稍微有所不同的是,她们全部来自私立名校,不像一般队员来自州立大学。三个人中,只有玛丽埃尔是在拿了奥运金牌那年靠体育奖学金上了圣母大学,另外两位,则都作为普通学生上了杜克和耶鲁。杜克大学是一流私立大学中比较重视体育的,但耶鲁则从不提供体育奖学金,你要像别人一样申请。这些运动员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要完成功课,教授们不会对他们区别对待。运动员们时常是比赛一结束,就赶紧找时间写作业。
  美国人把体育当作教育的核心,一边上大学一边参加运动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冠军玛丽埃尔的父母就是大学划船队的队员,而且都参加了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萨达的父母年轻时都从事击剑,父亲还进过国家队,现在则是一位内分泌学的专家。萨达从耶鲁本科毕业后,今年将进入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日后自然也是前途无量。
  夺冠军之后,玛丽埃尔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太高兴了,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是非常非常小的项目,需要的就是这种关注。”她所谓的小项目,就是没有商业赞助,当不得职业,只能业余玩玩。美国的奥运选手中业余“玩票”的人不少,但他们都另有事业,不少人在职业、学业上相当成功。
  常有人讨论中国运动员的未来,我们当然不用担心、或者刘子歌。但是,从事小项目的运动员怎么办?比如那些女子举重的运动员,退役后难道还要当搓澡工吗?还有那些最终没能得到任何奖牌的选手,他们未来何去何从?不应该忘记,奥林匹克的目标不仅是拿金牌,更是人的完善。
  美国的大学运动员中,不仅出了奥运冠军、NBA明星,还出了总统、议员、教授、CEO。因为体育没有替代他们的教育,而成为他们教育的一部分。当然,中国也有一些明星运动员进了名校读书,但那只是体育成功换来的回报,而不是他们学校教育的必然组成。所以,我期待更多的中国运动员能够进名校、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并最终成为社会各界的领袖。
不支持Flash薛涌:中国大学落后程度非常惊人_网易教育
薛涌:中国大学落后程度非常惊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今年颁布的第二次亚洲最佳200所大学排行榜,大陆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10名。北大清华和1984年刚刚创建、1994年才成为正式四年制大学的香港城市大学处于同一水平(北大第12,香港城市大学第15,清华第16)。不过,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则被忽视:中国的大学能进入前200或前100之列的太少,总体实力太弱。
中国是个金牌的国度:奥运会排名要看金牌总数而非奖牌总数,大学盯着“世界一流”,学术则瞄准“诺奖”。
其实,一国的竞争力,更体现在中层大学上。“一流大学”全球化程度高,人才的流动性大。比如,北大清华的学生,出国留学很容易,实际出国比例在中国的大学中也最高,而且大多一去不归。其为中国提供本土服务的能力,要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中国真需要高端人才,则只要有好的环境和条件,哈佛、耶鲁的毕业生也照样能吸引过来。中等大学则不同,培养的是中高级人才,毕业生多留在本国本地服务,而且数量非常巨大,代表着劳动力的基本素质。所以,分析这一排名,我们必须有一个“中产阶级”的指标。应该说,进入亚洲前100或前200的大学,都可以列入这个“中产阶层”。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高等教育之落后就显得非常惊人了。
香港人口大约700万,7所大学进入亚洲前100名,也就是说每百万港人就能享受一所亚洲前百位的大学。再加上香港学生的留学率非常高,2005年15岁以上的孩子准备在未来三年出国留学的就达45700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当地两个主要大学的学生人数。可见,香港学生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机会最高。
接下来是新加坡,人口不足500万,两所主要大学都排在亚洲前百位,大致每250万人口就享受一所亚洲前百位大学的教育。同样,这里的学生出国率也非常高,大致有两万学生在海外读大学。
排在第三位的,应该是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台湾人口2300万左右,9所大学进入前百位,17所大学进入前200位。也就是说,平均250万人口享受一所前百位的大学,130万人口享受一所前200位的大学。韩国人口5000万左右,17所大学进入前百位,42所大学进入前200名,平均290万人口享受一所前百位大学,110万人口享受一所前200名的大学。日本排名第5,人口不足1.3亿,30所大学进入前百位,57所大学进入前200名,平均420万人口享受一所前百位的大学,220万人口享受一所前200名的大学。
相比之下,中国人口超过13亿,仅12所大学进入前百位,18所大学进入前200名,在总数量上大大低于日韩。这也就意味着,中国1.1亿人口才能享受一所前百位的大学(在这一项上还不如印度,其12所前百位的大学使不足1亿人口就可以享受一所前百位大学),7400万人口才能享受一所前200名的大学。
以接受前百位大学的高等教育的密度(也就是每个孩子接受这种大学教育的机会)来衡量,中国大陆比香港要低100多倍!我们还应该注意,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日本等地,老龄化程度高,适龄青少年,出国率高。也就是说,上述这些数字还不能完全反映中国学子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的差距。
前百位大学意味着什么?在中国,排在这个榜上前百位的是北大、清华、复旦、中科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大、东南大学、北师大。这些不是什么世界一流,而是亚洲二流但质量大致尚可的大学。这种层次的大学,香港高中毕业生基本上想上就可以上。而在中国,不管大学如何扩招,能挤进这些大学还是如同鲤鱼跳龙门一般。
从这个排名看,中国以大量倾斜性投资保证几个重点的战略,效果并不明显,乃至北大清华不过是香港城市大学的水平。更糟糕的是,这种倾斜性投资,使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造成了中国的中层大学质量差的局面。
比如,中国进入前100名的大学仅12所,但在100到200位之间的大学更少,仅6所。也就是说,除了重点的重点外,中国的大学质量普遍很差,缺乏雄厚的“中产阶层”。而这将注定中国在未来的高科技竞争中处下风位置。更奇怪的是,中国大陆人的“老大心态”膨胀,动不动就将香港斥之为“文化沙漠”,乃至我几年前提出“香港的大学将把北大清华扫成二流”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也成了大逆不道。殊不知,亚洲最好的三所大学不仅全在香港,而且香港大学的平均实力也是亚洲最强的。这种“老大心态”不除,中国的高等教育就更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并浪费向香港学习的近水楼台的机会。
作者:美国萨福克大学学者薛涌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论坛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薛涌:为何反对高尔夫 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_综合体育_NIKE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薛涌:为何反对高尔夫 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http://sports.sina.com.cn 日10:36 足球-劲体育
  最近,高尔夫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关键词。一些大学校长们,还在为高尔夫教育辩护。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说,大学就是要培养精英。好像这么一说,把高尔夫变成必修课就理直气壮了。北大校长许智宏谦和得多。他说自己不懂高尔夫,只是不理解当初要建个高尔夫练习场怎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公愤。
  我一向是精英教育的支持者。特别是北大厦大这样的学校,培养的就应该是未来的
领袖。而培养领袖,光上课不行,还要有学生的社团和组织活动、社会活动,以及体育竞技。我曾反复指出,大学体育是培养精英的重要手段。美国大学里参与体育竞技的学生中,日后成为领袖的比例明显比没有参与的学生高。
  问题是怎么用体育来培养精英,我们要怎样理解体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功能。在这方面,中国教育界了解甚少。我最近两年写了两本书《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我有针对性地讨论美国的精英教育。其中还特别对美国的大学体育及其教育功能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应该说是这方面的启蒙者了。我想,这两本书可以用来给哪些满口精英教育的校长们扫一扫精英教育盲。
  中国的大学不懂大学体育,不懂精英教育,从一些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来。我一个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的朋友,不久前给国内一个名校的课程进行评估。该校也是口口声声要培养领袖的。可是,他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学生们的第一个问题是“缺乏团队精神”。该校人员听了这样的评估一愣,竟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我想不仅是那个学校,中国所有的一流高校几乎都会有这个反应。中国大学里的高材生的特点,我不说大家也知道。高材生顾名思义,关键就是突出,优秀,能把别人比得一点脾气也没有;自然更有些傲慢自负,牛气冲天的。在我们这个以考试分数判断学生素质的文化中,大家对这样的高材生接受而且服气。人家就是有资本独往独来嘛!可是在美国的校园中就不行。这么牛的人,怎么和别人合作?无法和别人合作,又怎么成就事业?所以,我那位朋友在评估后对那所名校的同行们说:你们不是要培养未来的领袖吗?作为领袖,你不能把人们组成一个团队,不能让别人甘心情愿地跟着自己走,你领导谁去呢?要塑造领袖,就必须有团队精神。有集体才有领袖。
  我们总觉得西方是个人主义社会,中国是反个人主义的社会。人家那里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我们这里则首先要考虑群体的利益。这是对西方最简单化的误解。换个角度看,西方才是个相信群体的社会,中国则迷信个人。看看那些演义,武侠小说或《英雄》之类的电影就知道,中国人描写战争,千军万马都不算数,有一个挥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的关云长就全解决了问题。相比之下,西方人描写战争则出奇地缺乏想像力。英雄不像英雄,倒像平常人那样苦斗。其实古希腊步兵的甲胄就重达六十多磅,也超过五十斤了。没有十项全能的体魄,别想打仗。这也是人家的教育中强调体育的原因。人家打仗是用方阵,强调的是协调统一,共进共退,一开战将军也如普通士兵一样作战。团队高于一切,个人不能随便逞能。当今西方人的教育中,也渗透着他们战场上的团队精神。而且他们知道,要培养这种精神,要在团队中塑造领袖,光读书不行。可以说,大学课堂的教学,大部分和培养领袖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直接关系的是学生的社团组织活动以及体育竞技。而这种体育竞技,主要是集体项目。道理也很简单:球场如战场,你上去就要接受考验,就要为自己的队作出贡献。离开队友,你会一事无成。在大学里的系队踢过球的人都知道,一个队组织的效能,不仅靠一个“校队”的球星。这个领头人还必须根据大家的特点,分派角色和责任,让人人信服。在场上踢球,他会带头冲锋陷阵。但是,绝不能光顾个人表现忽视集体。球场上的现实每时每刻都告诉你:多么优秀的个人,必须绝对忠于集体,否则马上就会有后果。这套组织技巧看起来简单,真正实践起来则很难。这正是我们培养精英的好场所。
  北大校长许智宏先生坦言他不明白修个高尔夫练习场和足球场用地差不多,为什么大家这么反对。这当然有同样面积的足球场和高尔夫练习场服务的人数有很大差距的问题。但以我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高尔夫是装点精英的气派的运动,不是塑造领袖的运动。因为它太与世隔绝了,无法帮助领袖和被领导的群体建立直接的关系。足球则提供了一个像希腊方阵那样培养团队精神,塑造领袖的环境。我至今还没有看到国内任何一个教育界人士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在文化上,沉浸在演义小说中对个人的迷信中;在现实中,则培养着许多优秀的单干户,高材生都是独行侠。比如最近光华管理学院有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当陪聊,他说自己性格上不愿意求人,自以为很清高。可是,在管理学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的配合。和别人合作就是你要学的东西。我们的许多高分学生,在团队配合方面还处于这种刚刚摘下尿布进行坐便盆训练的阶段。这是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又一大失败。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些尖子们可以等着上面任命,一旦“受到重视”就算大功告成,根本不需要具有组织动员他人的能力。如今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需要自发的组织能力。你能不能拉几个人折腾出些事业来,就能界定你能否成为社会中的领袖和精英。这种能力也是我们大学急需培养的。所以我说,中国的大学,要借体育重新界定自己的使命。中国的体育,也应该放弃奥运战略,借教育来在社会中生根。
相关网页共约篇
【】【】【】【
】【】【】【】【】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排奥运冠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