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孩和2岁男孩公园滑上海滑板公园车相撞造成一方伤害,要负责吗?

决定孩子一生的四种能力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一分钟赞美出奇效
家教摄像头
今年8岁的林林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是班上年龄较小的孩子,他活泼、可爱,也很淘气。可能是年龄小的原因,三年级的林林还像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那样,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认真完成作业,尤其是老师每周布置的周记总是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其实,林林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的作文充满了童趣和丰富的想象,比如他在自己的一篇周记里写道:“天上所有的星星们都眨着自己亮晶晶的大眼睛,月亮姐姐将自己的身体变成了一只弯弯的小船,我多想乘着这只小船去太空世界遨游……”但林林的妈妈看完了这篇作文以后却对林林说:“儿子,你现在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这样的叙述方式未免有点幼稚,整天给你买那么多作文书让你看,怎么都不知道学着点呢?”林林听了这样的批评以后,觉得特别沮丧,战战兢兢地把周记交给了老师,心想老师不要也这样批评自己就好了。两天以后的作文课上,让林林意想不到的是,语文老师竟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自己,夸他的作文比喻恰当,充满童真和幻想,让其他同学向林林学习。在同学们的一片赞美声中,林林的脸红了,眼睛亮了,露出了调皮的笑容。林林的妈妈知道此事后,勇敢地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像老师那样赞美了自己的儿子。
在老师和父母的赞美和鼓励下,林林总是能“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篇作文。而且林林的作文字迹端正,行文流畅,时不时地还被老师评作范文。现在的林林无论上什么课也都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了。
教育专家诊断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鼓励和赞美。人人都需要赞美,孩子更需要赞美,这就如同万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没有赞美,孩子在精神上就会有失落感,适时适度地给予孩子赞美和鼓励,能使孩子获得力量和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认同是所有人的天性,心理学家对儿童所做的一项心理测验表明,“当一个疲惫的孩子受到赞扬时,他会产生一种明显的、积极的、向上的力量;相反,当孩子得不到赞赏或受到批评时,他现有的体力也会戏剧性地下降”。
赞美能逐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赏识的渴望”,鼓励和赞美属于力量、属于生机、属于希望,大胆地赞美孩子,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平衡和舒缓,激发孩子继续尝试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此外,父母对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经常予以赞美,也有助于营造融洽的家庭气氛。
赞美和鼓励是正面教育原则的体现。卡耐基成功教育学的秘诀就在于善于鼓励、赞美他人,营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氛围。很多学校也倡导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鼓励、鼓励、再鼓励”。赞美孩子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每一个家长都应学习的一门学问!
教育专家支招
鼓励和赞美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西方的家长从不吝啬对孩子说“你很了不起”“你真棒”“你真伟大”等赞美之语,其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中国的家长一定要尝试着去赞美自己的孩子,也许你就会发现,孩子在赞美声中露出了久违的笑脸,重新向你敞开了心扉;在你不断的赞美声中,孩子慢慢地开始了很多变化一——更加自信,更加优秀。
赞扬孩子是需要技巧的,这里为家长们提供一种“赞美法”:
1.事先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你会赞美他,并且会为他感到喜悦和骄傲;
2.每天都挑出孩子做得对的事情,并具体地告诉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能得到表扬;
3.赞美孩子之后,静默几分钟,让孩子感受你愉悦的心情,做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事情,比如,告诉孩子你爱他,或者拥抱孩子;
4.请孩子也效仿你的做法,当孩子发现你有做得对的事情时,也要赞扬你。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家教摄像头
正在读六年级的小君在日记里写道:“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我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次月考,我在班上排名12,年级排名68,进入了年级前100名,总的来说,我应该是进步了。因为上学期末,我在班上的名次是25,年级名次是152。可是,今天下午,我回到家,并没有得到爸爸的鼓励,而是被他狠狠地训了一顿:‘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上学还没条件呢!我们为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就以这样的成绩来回报我们?你看看×××,人家为什么能考第一?你真让我们失望……’又来了,又来了……我现在是独来独往了,我和许多朋友都绝交了(包括××),更没和学习差的人来往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取得进步的原因吧……”
小君的妈妈一说起儿子的学习就特别激动:“我们做父母的为了什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可他就不给我们争气。你看,我那老姐们儿的孩子,比他还小一岁,学习从来就没让家长操过心!我横看竖看,我们孩子不比别人差到哪啊?别人行,他为什么不行?”
除了在学习上对孩子要求严格外,在生活上小君的爸妈对小君的照顾真可算是无微不至了,从来没有委屈过儿子。然而,小君和爸妈却怎么也亲近不起来。
小君的爸爸说:“我也知道孩子压力太大,可是没办法,我们不能照顾他一辈子。他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不能找个好工作,等我们老了他怎么办?”
教育专家诊断
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神经衰弱和强迫症等。据分析认为,引发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学习压力大、社会不良影响、不良情绪难以排解等因素。
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呢?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案例。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测验后的成绩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测验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美国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是受挫的继发行为,人的攻击行为是由挫折引起的。所谓挫折,就是某种正在进行的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挠。一个遭受挫折的孩子更容易做出一些攻击行为,或者做出一些让家长承受不了的逆反行为。如果家长一直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只会让孩子的逆反行为更严重。所以,我仍建议父母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家长给孩子树立榜样,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强压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当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家长就会对孩子持否定态度,甚至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暗示。于是,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会恐慌、退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即使孩子现在还不能让你满意,但要学会等待与忍耐,不要过于心急,少责骂、批评孩子,多给予他们赏识与鼓励,他们才会有信心继续前边的人生路,最终获得精彩的人生。教育专家支招1.不要使用这种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的教育方法,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这样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第一,对家长树立的榜样孩子从心里是不服气的,也就不会接受;第二,会使孩子永远有够不着的感觉,因为不断有新的榜样会出现在面前。
2.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把“努力改变自己”作为激励自己进步的目标。让孩子在班上给自己树立追赶的榜样,懂得欣赏别人、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且向榜样学习。一个孩子如果能经常这样去想问题,就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就能看到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3.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自己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
对孩子要发自内心地赏识家教摄像头
“妈妈,妈妈,今天跑步我得了第一名呢!”阳阳放学回到家里以后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却淡淡地问了一句:“和谁跑步啊?为什么跑步啊?”阳阳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回答道:“今天下午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让我们赛跑。我是全班同学中跑得最快的,老师还夸我很有运动天赋呢!”“哦,知道了,今天老师留作业了吗?快去做作业吧!”妈妈好像没有听到阳阳说的话。
看到妈妈这种反应,阳阳感到非常失望,闷闷不乐地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了第一名,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更别说夸奖他了。
正在这时,爸爸回来了。爸爸发现阳阳很不高兴,就问他:“怎么了,乖儿子,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爸爸,我今天跑步得了第一名,老师夸奖我很有运动天赋,可是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阳阳很委屈地对爸爸说。
“是吗?第一名呢,儿子真棒,快跟爸爸说说,都是和谁跑的?”爸爸有点兴奋地问。
“体育老师让我们男生分成两组,我是我们组里跑得最快的一个,后来又跟另一组的第一名进行了比赛,结果还是我赢了,同学们都为我鼓掌呢!”
“真是好样的,等会儿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多吃点,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强壮,以后还要跑第一名,好吗?”
“嗯,我以后还要跑第一名。”阳阳听完爸爸的话后高兴地回屋写作业了。
教育专家诊断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令他们记忆最深刻的往往是来刍于爸爸妈妈的那些难得的褒奖之词。赞美是父母和孩子交往的一个重要组J戎部分,也是父母教育、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手段,及时而真诚的赞美往往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和正确的自我认识。一次小小的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是终生的。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往往:生孩子不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孩子过分的呵护,而当孩子需要鼓励和赞美之声时,却因为个白孩子骄傲而故作冷淡。也有些家长从来不愿意当着孩子的面赞美和夸奖孩子,他们深怕这种赞美会产生副作用,让孩子滋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于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父母便经常在孩子身上挑缺点、找毛病,他们甚至认为,优点不说出来还是有的,但缺点不指出来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指出孩子的缺点固然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昧着要对孩子的良好表现故作冷淡。
  其实,每个家长都应该明白,如果没有鼓励和赞美,任何人都会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孩子更加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真诚而恰到好处的赞美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很快乐,并将这种快乐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相反,一味地批评孩子或者对孩子的良好表现不闻不问,只能使孩子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当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或有良好的表现时,赞美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不必有过多的担心,也不必吝啬,要对孩子发自内心地赏识。
教育专家支招
教育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因此,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赞美的效果有时候远远胜过任何形式的奖励。所谓赞美,其实也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期望,家长在称赞自己孩子的过程中,间接地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传达给了孩子,孩子接受了家长发出的“期望信息”之后,就会努力朝着家长所希望的方向前行。但是,赞美也要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不但不会见效,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1.及时赞美。赏识孩子,不仅仅表现在把自己的赞扬送给孩子,更要在第一时间把这种赞扬和肯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发自内心的真切的赏识,从而让孩子能满怀信心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及时赞美孩子,还表现了家长对孩子的热切期望,这种热切期望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还会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某件事时,一定要记得及时的赞美和鼓励,如果一时忘记了,也应该设法补上。但是,一般来说,及时给予孩子赏识和赞扬,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否则,效果会相差很多。
2.真诚赞美。赞美不是恩赐,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可以随随便便地应付,也不要以为自己是家长,就可以用居高临下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也能感受到家长的话有几分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家长赞美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带上自己的真诚。比如,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蹲下身来和他交谈。
3.不要对孩子的良好表现故作淡然。对于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家长一定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内心高兴,表面上却故作淡然,要适时适度地赞美孩子,你可以说:“这次做得真不错,我真为你高兴,下次继续努力!”
赞美孩子要适度家教摄像头
洛洛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妈妈非常关心洛洛,为了让洛洛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无论洛洛做了什么事情,哪怕只是帮忙拿了一下碗筷这样的小事,妈妈都要大加赞赏一番,说:“我们洛洛就是懂事,这点谁家的孩子也比不了。”在跟洛洛下棋、玩扑克或者做游戏时,妈妈有时候会故意榆给她,并且还不停地对孩子说,“洛洛真棒”“我家女儿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赞扬孩子的话语。总之,哪些话最好听,哪些话最让女儿高兴就说哪些话。在妈妈不断的赞美声中,洛洛的表现确实也进步了不少。
但是时间长了,妈妈发现,如果她和丈夫不及时赞美女儿,或者他们的赞美不能让女儿满意,女儿就会非常不高兴,甚至发脾气。更令人担忧的是,习惯了听“溢美之词”的女儿,根本无法接受他们一点点善意的批评。当洛洛在学习上或者是在生活中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妈妈耐心地提醒她,就会惹得她很不乐意。后来洛洛的妈妈听老师说,洛洛在学校里也是如此,明明是她粗心做错了题,老师点名提醒她,她的反应却异乎寻常地激烈,甚至哭鼻子……
教育专家诊断
作为家长,适时地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或良好表现给予积极而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他的成绩感到自豪,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会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家长的认同和赞赏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上述案例中洛洛妈妈的表现与那些“吝啬”赞美自己孩子的家长相反,她的问题在于赞美孩子的声音“过高”了。
“与其责骂,不如夸奖”,受当前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认识到了赞美对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家长们不再吝惜对孩子的称赞,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可,况且这对于家长来说,本身就不是一件特别难以做到的事情。俗话说“过犹不及”,赏识教育确实能引导孩子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家长们却不应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对孩子的赞美天天、时时挂在嘴边,对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大加赞扬。
事实上,家长对孩子进行赞美的目的在于激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但是,过度赞美或者不切实际的赞美却会使孩子形成一种心理依赖,导致孩子对批评,哪!、白是一点点善意的批评都产生无原则的抵触心理。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意识,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这些对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也与家长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赞美孩子也是有度,有技巧的。
教育专家支招
1.坚持原则。有些家长毫无原则地对孩子的言行都加以赞美,容易让孩子是非不分,养成骄横的不良心理。事实上,如果孩子非常出色地处理了一件事情,家长及时且发自内心的赞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孩子做了不对的事情,家长也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摆事实,讲道理,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不能迁就他。赏罚分明,孩子自然就会明白事理。比如,上述案例中的洛洛,会明白吃饭的时候帮忙拿碗筷是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2.掌握分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赞赏,也不要对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情进行重复赞美,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
3.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孩子之间的嫉妒往往是由家长相互比较造成的,比如,一个家长当着自己孩子的面经常称赞别人家的孩子细心、成绩好、懂事等,不仅不能使自己家的孩子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抵触心理,反而退步了。另外,家长还应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要心存私念,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更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划分等级。
告诉孩子“你很努力”而不是“你很聪明”
家教摄像头
今年5岁的婷婷是一个乖巧、聪明、懂事、漂亮的小女孩,婷婷的爷爷奶奶非常的宠爱婷婷。这几天婷婷爱上了写字,放学回到家,不是像以前那样急于去看动画片或玩各种各样的玩具,而是拿着铅笔和作业本认认真真地练习写字。5岁的婷婷不仅认识而且已经会写很多简单的汉字了,练习的时候也总是能将字体写得很规范、很漂亮。原来呀,幼儿园最近要举行一次小型的书法比赛,并且要将胜出者的作品张贴到班里墙壁上的“学习乐园”上。这不,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小婷婷就开始苦下工夫、着手练习了。爸爸妈妈看到女儿这么努力都感到非常欣慰,相信女儿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即使孩子没有得到名次,也要好好奖励孩子。
书法比赛结束了,婷婷果然不负众望,取得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婷婷的老师告诉婷婷的爸爸妈妈:“婷婷是一个很聪明也很努力的孩子,这次书法比赛,婷婷不仅写得整齐、规范,而且速度也比其他的小朋友要快,整个过程很流畅、顺利。”婷婷的爸爸妈妈听完以后,都高兴极了,决定周末带婷婷去她最喜欢的儿童乐园,好好散散心,让婷婷痛快地玩一玩。回到家,爷爷奶奶知道后,更是乐开了花,直夸婷婷真是好样儿的,抚摸着孙女的小脑袋说:“我的宝贝孙女真是越来越聪明了!”婷婷的爸爸妈妈也随声附和,看到老人这么开心,他们就更开心了。
教育专家诊断
家长们适时、适度表扬孩子的良好表现对孩子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经调查,大约80%的家长都觉得夸奖孩子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如果像婷婷的爷爷妒奶那样一味地夸奖孩子聪明很可能适得其反,与其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孩子努力。
家长经常称赞孩子聪明,会使孩子在面临众多的任务选择时,放弃那些可能失败但能使自己学习到一些新知识和新方法的任务,选挥自己一定能够成功的任务,以便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真是很聪明。也就是说,容易使孩子为了显示自己一时的聪明,而放弃那些能学习到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这对孩子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孩子的自信心是在不断征服自己所面对的困难时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在别人的夸奖声中支撑起来。总是夸奖孩子聪明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开始把好的结果与自己脑子聪明画等号,如果他把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会认为这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聪明罢了;一旦他遇到了挫折,也很可能就此断定“我并不聪明”,然后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相反,当家长夸奖孩子很努力而不是很聪明的时候,意味着家长在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学习,遇到挑战和挫折的时候要迎难而上,努力克服,即使结果并不是所期望的那样,孩子也会明白,这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
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赞赏孩子为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称赞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将赞美的重点放在“努力”而不是“聪明”上,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比如,一个漂亮而又懂礼貌的孩子,你应该夸奖他的礼貌而不是他的漂亮,因为,漂亮和遗传有关,属于与生俱来的,而礼貌则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
总之,家长在赞美孩子的时候,应该看重孩子是否尽了力,是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和提高,要赞美孩子通过自己真真切切的努力而得到的成缩。
教育专家支招
1.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夸奖和赞美,当孩子取得了进步和成功,家长不必抑制自己的喜悦之情,也不能一味地夸奖孩子聪明。在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你更重视的是他是否努力了,而不只是分数,这样能让孩子重视学习的过程,能让孩子勇敢面对更多的挑战。当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时,家长要说:“看看,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而不是说:“宝贝,你真聪明!”
2.就事论事,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具体细节,不要空泛地表扬,也不要夸大其词,避免孩子骄傲自满。比如,孩子对拼图十分感兴趣,常常能拼出一些新颖、漂亮的图案,这时候家长应该就事论事,就这件事表扬孩子:“这个图案拼得真不错,你很努力。”再如,用“宝贝上个星期只能从1数到10,现在能从1数到20了,你真努力”代替“宝贝会数数了,真是太聪明了”。
3.赞美也要不失新意,如果家长一味地赞美孩子“你很努力”,很可能让孩子产生“赞美疲劳”。所以,家长还应该不断地变换赞美的方式,例如,当孩子的学习成绩取得进步,或成绩优异时,家长可以用“学习方法独特”,“学习效率很高”等赞美之词代替“你很努力”,这样会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动力。
  激励孩子蹚过失败的河家教摄像头鹏鹏是一个:非常聪明、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孩子,也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一天,在幼儿园里他和好朋友也是邻居的晓宇一起下起了五子棋。由于晓宇也是一个五子棋高手,于是,他们的对阵吸引了几个小朋友来观看。在经过了一番奋力“拼杀”以后,鹏鹏输了。鹏鹏很不服气,着急地喊:“再来一次,再来一次。”晓宇自然也是乐于迎战。这次尽管鹏鹏走得非常谨慎,但结果还是一样,他又输了,旁边的小朋友都替鹏鹏惋惜。这时的鹏鹏已是满脸通红,眼里噙着眼泪,小声地说:“再也不和你玩了。”鹏鹏的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非常担心鹏鹏受了挫护后,再也不喜欢下棋这类益智游戏了。于是,鹏鹏的妈妈赶紧在放学后请晓宇到自己家来玩,还把晓宇叫到跟前问:“晓宇,你是什么时候学会下五子棋的?”
晓宇说:“我早就学会了,我每天晚上都和我妈妈下棋。”
鹏鹏的妈妈接着问:“那你刚下棋的时候就能赢吗?”
“不能,我总是输,于是就天天和妈妈练习,让妈妈教我,慢慢就能下得很好了。”晓宇这样说道。
“晓宇,你真勇敢,不怕输,而且还很努力,鹏鹏,你愿意努力练习和晓宇学下棋吗?”
鹏鹏高兴地点点头,又和晓宇一起下棋去了。
教育专家诊断
作为家长,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的物质生活,但是你却有能力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人生。像鹏鹏的妈妈那样,当她发现孩子在遇到失败产生了消极情绪时,及时地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孩子、激励孩子,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功地越过“失败的河”。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真的不如别人,但只要他试着去做了,并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家长也应该要肯定孩子的努力。
家长应该明白,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
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家长应当把自己看成是与孩子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支持、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战胜失败和挫折,而不是责怪、埋怨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更没自信,更难以面对失败和挫折,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性格培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最为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继续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重塑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失败,有动力克服困难。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很优秀的,关键在于家长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来自于胜利的奖杯,同样也来自于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过程。
教育专家支招
1.不要因为错误的一句话,毁了孩子的信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为什么不能像某某一样……”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当孩子做错事或遭遇失败时,或许家长认为,这种比较的方法可以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其实,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当自己遇到失败和挫折,即使家长不批评,自己心里也很难受,更何况是这样尖刻的批评。家长不要用这种方式将孩子的自尊心彻底击垮,不要因为一点点挫折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因为,当孩子失意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抚慰而不是批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一时的失败,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让孩子重新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
2.帮助孩子独立、愉快地完成任务。过分保护和缺乏保护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利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有需要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问题,也不是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3.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当孩子已经失败了,家长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失败是人人都可能碰到的,勇敢、聪明的人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不要对孩子这样说:“这次期末考试你一定要考好,再考砸了,你就等着挨收拾吧。”而是应这样说:“孩子,放松些,考试考得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尽了力。”家长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这其中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效应——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家教摄像头
今年16岁的小北就读于某市重点高中,在所有的人眼中,他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小北的家长前些年双双下岗,后来在亲人的资助下开了一家小饭店,生活渐渐有点起色。历尽了生活艰辛的家长总希望小北将来能有大出息,虽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但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尽力满足小北在学习上的各:仲需求。中考那年,小北的成绩并不理想,只过了“普高线”。小北的家长不顾亲友的反对,把家里的房子卖了,拿出5万块钱把小北送到了他现在就读的这所重点高中借读。小北深深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但由于基础不是太好,小北在重点高中的学习感到特别吃力,考试成绩也不是太理想,小北很自卑。
最让小北难以承受的压力是家长会。每次家长会后,妈妲都会当着他的面痛哭一场,说什么“我们都为你操碎了心”“你是我们家唯一的希望”“你为什么就不能争点气”……这话让小北很自责,压力也越来越大。
终于在一次期末考试后,小北私自外出了一天。之后,每次考试结束,小北总会离家出走,时间也从原来的一天,延长到两到三天,回到家里,也不愿多说一句话。看到小北变成这样,小北的爸爸妈妈万分着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费尽心思,付出所有却没有换来小北成才。
教育专家诊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名校的学历,一份体面的工作。前不久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65%以上的家长期望孩子读名牌大学,最好是国外的名校;70%以上的家长期望孩子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诸如医学专家、高级外交官等。有的家长把孩子看做自己的希望,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像案例中小北的家长一样,感觉自己的这辈子就这样了,一定不能让孩子跟自己一样,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续,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就希望孩子去完成;有的家长期望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要求孩子一定要比自己更出色。总之,极少数家长能将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发掘自身最具优势的那一部分潜力,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而不要强硬地安排孩子的人生。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会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成绩成了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甚至成为家庭矛盾的点火索。家长对孩子抱着很高的期待,他们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那种完美形象,一旦孩子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家长的心理就难以接受,就像案例中小北的家长那样,虽然深爱孩子,但还是控制不住去责骂孩子,而小北也无法承受这么沉重的期望,选择离家出走。这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家长都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发展道路,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误了孩子。
教育专家支招
1.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对孩子抱有美好的期望,但不要一味地去苛求孩子,只要孩子确实尽力了就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家长要真正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去聆听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切的声音,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2.不要将自己的爱变成对孩子的伤害,不要让孩子觉得你设定的目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作为家长,给孩子提要求是必要的,因为孩子需要有人帮他树立目标并促其前进。但是,这种要求和期望应该现实一些,一般而言,给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目标是最合适的。当然了,家长还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每个家长都应去认真领会其中的深意,用在孩子的教育上最恰当不过。
让孩子与挫折握手言欢家教摄像头
小锦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女孩,这天,老师告诉她,她被学生演出队选中了,在新排演的一部戏剧中扮演美丽的小公主。小锦开心极了,一连好几个星期,都在家里进行艰苦的排练。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无论她在家里练得多么好,只要一登上舞台,就会把背得滚瓜烂熟的台词忘得干干净净。
最后,老师不得不把小锦叫到一边,告诉她:“我已经为该剧写了几段旁白,我想由你来担任这些旁白的讲述者……”尽管老师的话说得很委婉,但小锦的心还是深深地被刺痛了,她懊恼极了。回家吃午饭时,小锦伤心地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温柔地问她是否愿意到院子里走走。
这是一个美丽而可爱的春日,葡萄藤已经开始转绿了。她们坐在柔软的草地上,看见黄色的蒲公英花绽放在草丛中,妈妈突然对小锦说:“我想我要把这些杂草包括蒲公英统统挖掉,从现在起,我们这个花园只要玫瑰.你觉得好不好?”“不好,我喜欢蒲公英,所有的花儿都是美丽的,蒲公英更美。”小锦坚决地说。
妈妈的脸上立即绽开了笑容:“小锦,是的,每种花都会以它自己的方式给人愉悦,人也是如此,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公主,不是公主也不应该有什么羞愧,要知道,花开一次也美丽,虽然只是一次,也要尽力将美丽展现。”
原来妈妈已经觉察到了女儿内心的痛苦,她是在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安慰小锦。此时,小锦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对妈妈说:“我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讲述者。”妈妈说:“是的,讲述者的角色同公主一样重要,就像你刚才说的,玫瑰是美丽的,但蒲公英也很迷人。”
教育专家诊断
在我们的生活中,小学生在竞争失败之后拒绝参加任何比赛,中学生因为受不了学习的打击而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因为承受不了激烈的竞争压力而自毁前程的事例也屡见不鲜。我们的孩子有几个能像上述案例中的小锦那样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另一种潜能,不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其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逆境,都是磨炼孩子的毅力、锻炼孩子的意志的运动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可能会让我们的家长受到启发: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女孩发现以后带回了家。几天过后,小女孩发现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出来,身体好像被卡住了。天真的孩子看着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的于心不忍,于是,她便拿起剪刀剪开了蛹壳,帮助蝴蝶脱蛹而出。然而,这只蝴蝶由于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以至于出壳以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挫折虽然会使孩子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但是它有利于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增长孩子们的才干和智慧。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使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但是在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人们面前,艰难的环境却会使他们更加奋发、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遭遇挫折都不一定是件坏事,关键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它。
总之,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是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也无论生活给予你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不能失去对生活的热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必须为克服这些艰难困苦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样命运才会以幸福的微笑回报你。
教育专家支招
1.不要让孩子因为经受了失败或挫折带来的苦痛就拒绝竞争。如果你的孩子在新年联欢会上表演出错或做算术题全班倒数第一,他也许会说:“以后再也不上台表演了,免得当着那么多小朋友的面出丑。”或“真希望永远不再做算术题了。”他也许还会说:“我只不过是因为事先没有排练或偶尔粗心罢了,下次我会好好准备,超过其他的同学绝对没问题!”此时,家长可能会觉得第二种孩子是在说大话,但事实证明,这种坦然和自信的孩子将来绝对比前一种态度的孩子更加乐观和勇敢,也更加容易战胜困难。这种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历经逆境才能逐渐形成的。如果家长能成功地引导孩子拥有第二种态度,使之长久地保持“我一定能战胜困难”的热情和信心,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2.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事实证明,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激发出孩子如火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生的灯塔,是孩子前进的精神支柱,会使孩子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相反,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孩子就会变得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目光短浅、得过且过、无所事事,经受不住挫折的考验,一遇到挫折就被压倒。
帮助孩子点燃心中的希望家教摄像头
舟舟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她是家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小天使,在爸爸妈妈的庇护下,她无忧无虑地过着每一天。转眼间,舟舟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妈妈为她挑了市里面最好的学校,送她去读书。可是,舟舟的成绩并不理想,妈妈也没有太责怪她,因为妈妈知道孩子在用心学,也不希望她成为“书呆子”。
可是,舟舟却变得越来越沉默、忧郁了,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知道女儿到底受了什么打击,或是否被人欺负了。家长会上,妈妈找到老师去问舟舟的情况,老师告诉妈妈:“舟舟的表现还算可以,跟同学也没什么矛盾,不过挺内向的,不太爱说话,没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有的活泼……”于是,妈妈决定找个机会跟舟舟好好谈谈。
趁周末放假,爸爸妈妈带着舟舟到郊外放风筝,舟舟玩得很开心,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神也格外的明亮。休息时,妈妈将舟舟搂在怀中,鼓励舟舟将心中的担忧和疑惑说出来:“心里有什么事就告诉妈妈吧!也许妈妈能帮你,好吗?宝贝。”舟舟这才低声说道:“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学习成绩不太好,也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多才多艺,我很自卑……”妈妈终于知道了舟舟为什么总是那么不开心,那是因为孩子班上的同学都比较优秀,跟其他同学相比,舟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渐渐开始不安起来,甚至看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心中没有任何希望。
妈妈告诉舟舟:“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是吗?我真的这么重要吗?”孩子不解地问。“当然了,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任何时候都要乐观,你也许不擅长读书,可是你会唱歌、会画画,并且妈妈也知道,你的小脑袋里装着好多特别的想法呢!”舟舟的眼中渐渐释放出一种别样的光芒,是快乐,更是希望。
教育专家诊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尤其像舟舟那样,当周围的同学都比较出色、优秀时更为强烈,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平凡,会产生自卑感。其实,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很平凡的,但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价值,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而自信和乐观会让那颗星星变得更加闪亮、耀眼。也只要拥有了乐观和自信,做起事情来才能不畏首畏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向这个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就算世界再大,就算人群再拥挤,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勇敢地证明自己的存在。
庄纳思·思克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小儿麻痹症疫苗,然而他的发明是通过两百次的失败才成功的。有人问他:“你是怎样看待你前面的200次失败呢?”他回答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200次的失败,在我的家庭里,我们从来不认为我们所做过的任何事情是失败的,我们所关心的是,我们通过我们所做过的事情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学到了什么知识?我在201次试验中成功了,我如果没有前面200次的经验,就不会得到201次的成功。”当家长鼓励孩子努力去探索各种各样可能性的时候,也是在培养孩子从失败和经验中学习的正确态度。
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勇敢正视自己的失败,告诉他们:“你现在虽然输了,但是你很努力,只要你找到失败的原因并继续努力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我们为你的努力感到自豪!”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却经常犯下这样的错误:在比赛以后,孩子失败了,他在伤心地痛哭,家长觉得很心疼,于是上前安慰道:“我们认为你是最好的!”家长原本认为孩子会停止哭泣,但事实恰恰相反——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孩子从由于失败而难过的哭泣变成了认为裁判不公而委屈的哭泣,但是,比哭泣更严重的问题是孩子想法的转变。因为大人安慰的话语在孩子的心里已经被理解成:“我是最好的,老师是不公平的,我再也不要参加了!”最终,孩子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在别人身上,从而更加丧失对自己的希望。
总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当孩子误以为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家长帮助自己点燃心中的希望,看清自己的潜力。这时家长就需要鼓励孩子:挫折只是暂时的,因为绝境与努力无缘。
教育专家支招
1.正确引导。当发现孩子遭遇到挫折或不愉快时,家长应及时寻找机会,帮助孩子认真分析受到挫折的原因,并正确引导孩子从中吸取教训,想方设法克服当前所面对的困难。你还可以告诉孩子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人是上帝用模子造出来的。上帝每造一个人,就会把造出那个人所用的模具毁掉,于是啊,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一个与众不同的仿,在世界某一个地方,总有一个位置是属于你的,因为,这世界上绝不会再出现一个与你相同的人。世界如果少了你,就一定会少一份快乐,少一份创造!假如世界是大海,你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滴小水珠;假如世界是一首乐章,你就是其中最快乐的一个音符,如果没有你,世界将不完整……”这也是在以一种形象的说法告诉孩子,你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重要,从而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
2.告诉孩子去“试一试”而不是一定要“成功”。很多孩子都会在心理上拒绝尝试他们认为有困难的事情,这时,家长可以帮他们将目标定为“试一试”,而不是强调“成功”,这样孩子的内心也许就会轻松许多。尝试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铺路石,他们一旦丧失了尝试的勇气,就会丧失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离成功之路越来越远。聪明的家长会懂得,即便孩子只是一次失败的努力,也要让孩子从中得到收获。
3.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尝试,克服了重重困难时,家长一定不要忘了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肯定。这样,孩子就能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无限的前行的动力。
让孩子懂得竞争的重要性家教摄像头
蕊蕊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的女孩。从小到大,蕊蕊的家长都没有给过蕊蕊太大的压力,也不像其他的家长那样对孩子有着过多的期望。蘸蕊的性格就有点不太合群,从小就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玩,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她都不争不抢,习惯一切顺其自然。
在蕊蕊读初一的时候,和班上的几个同学一起写了入团申请书,并递交学校团委,但是蕊蕊在第一关就被刷下来了,老师也没有给她继续学习和参加考试的机会,蕊蕊的家长也没有鼓励蕊蕊再次申请入团积极争取机会。蕊蕊也不太在意自己是否是团员,觉得入团能代表什么呢?完全是形式。
可到了初三,班里只有8名同学不是团员,蕊蕊就是其中一位。她的朋友小青都替蕊蕊着急了起来:“蕊蕊,别人都是团员,就你不是,等你以后毕业了,新的高中怎么看你?你的学习成绩并不差,你再争取一下,或许能成为团员的。”但是在8选4的团员选举中,蕊蕊还是没有被选上团员。蕊蕊有些失落,但蕊蕊的妈妈却不在意地说:“好好学习,考上重点高中就行了,操那么多心干吗?”蕊蕊听到妈妈这样说,就把这件事放到一边去了。
教育专家诊断
现代社会紧张而激烈的竞争和角逐,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适应本领,而这些本领需要从小培养。从上述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蕊蕊的家长从小就没有给蕊蕊施加过太大的压力,使蕊蕊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求胜的欲望,没有参与竞争的积极性;蕊蕊的家长也没有及时地发现并纠正孩子“不合群”的性格:让孩子变得孤僻,几乎没有朋友,这对蕊蕊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懂得竞争的重要性,孩子终究要长大,终究要步入社会、融入社会,而社会的竞争却是激烈而残酷的,如果一个孩子缺乏竞争意识、缺乏斗志,那么,最终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对于蕊蕊来说,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弥补她的不足:学会微笑,多与人交往。微笑会使自己看起来更加容易交往,拥有更多的朋友;当困难来临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要坚持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很棒!”“我能做得更好!”等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利于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总之,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应具备一种竞争的意识,尽量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注意弥补自己的不足,让孩子在竞争中进步和成长,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充满竞争的社会。
教胄专家支招
家长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到竞争的重要性,那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弱项,促使自己更加进步。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呢?
1.让孩子既要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
2.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目菲薄;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和拼搏精神,又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和面对失败的勇气。
3.培养孩子能在竞争中冷静思考的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扬长避短,减少挫折,增加成功的机会。
  真爱有度,教孩子学会独立而不是事事包办
家教摄像头
午睡起床,小朋友们都忙着穿衣服、裤子,只有彤彤仍然眯着眼睛躺在床上。尽管她的好朋友在一旁催她,老师也不断地鼓励她赶快起床,但彤彤还是没有要起床的迹象。小朋友全都梳洗完毕,要吃点心了,彤彤还没穿好衣服,一个人坐在床上,看着其他的小朋友。这时候,老师走到彤彤的床边,给彤彤讲了一个小蜗牛因动作慢总是误事的故事,然后问彤彤:“彤彤,你喜欢这只动作慢的小蜗牛吗?”彤彤不假思索地说:“我才不做那只动作慢的小蜗牛,但是我不会自己穿衣服,在家里都是妈妈帮我穿好衣服的,老师你帮我,好吗?”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很无奈地帮彤彤穿好了衣服和裤子,彤彤蹦蹦跳跳地跑出了午睡室。
两个小时以后,彤彤又找到了老师,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小便。”老师说:“彤彤现在长大了,可以自己脱裤子,可以自己上厕所了,对吗?”可是彤彤好像把老师的话当做耳旁风一样,一直站在那里,就这样等着老师能帮她脱裤子。老师几经鼓励无效,只能帮着丹丹脱裤子。就这样,彤彤总是用相同的“招数”获得老师的帮助。其实,彤彤已经6岁了,聪明、可爱,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些事情。老师觉得,这样下去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性,为了让彤彤能不再依赖别人,老师这次决定硬下心来不去帮她。但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是,彤彤依然没有自己动手,而是直接尿在了裤子上。事后彤彤的奶奶专程到幼儿园跟老师说:“老师,请你们帮彤彤脱裤子吧,她穿得多,自己脱不掉的。”当老师看到家长对孩子溺爱得似乎已经不可救药了,也不知该如何教育彤彤。
教育专家诊断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几乎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受尽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无限宠爱,每天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事事都需要由长辈包办、代替,造成了这些“小皇帝”“小太阳”任性、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
在上述案例中,6岁的彤彤,完全能做到最起码生活自理。但是,家长总是觉得,只有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才是善待孩子,才是爱孩子的表现。以至于过分溺爱孩子,甘愿为孩子的一切做出牺牲,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什么事情都得听他的,听不得别人善意的批评和建议。长辈们溺爱孩子,替孩子做好所有事情,使得孩子们什么都不会做,时时等待别人的帮助,事事都要依赖别人来完成。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这些问题,会导致孩子在将来甚至成年以后依然存在独立性差、适应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等情况,对孩子的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家长对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孩子要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而不是百般溺爱、事事包办。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家长的慈爱是鼓舞孩子上进的动力。”爱是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基础,爱孩子是所有家长的天生,孩子也渴望得到家长的疼爱,爱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真爱有度,家长应充分把握好爱的方向和尺度,切勿过分溺爱,把“爱’变成一种“害”。
教育专家支招
1.不管是家长还是其他长辈,都希望孩子能更聪明、更有出息、更有前途,因此对孩子无比关心和爱护,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家长的不自觉的过分溺爱无疑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作为家长,有时候应该对孩子“狠”一点,让孩子自己学习、自己成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从小就让孩子明白独立的生活能力是无论如何都应该具备的。作为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
2.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健康成长。不止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得到了长辈的溺爱,这种溺爱似乎是贯穿孩子成长过程始终,很多小学生和中学生在家里同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家长应该从小就让孩子尝试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碗、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提高孩子的独立性,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艰辛,让孩子学会尊重家长或他人的感受。
不要误读了孩子的善意家教摄像头
今年4岁的小冉是一个活泼、外向、懂事的女孩。那天,家里来了客人,小冉开心极了,一会儿让叔叔抱着转个圈,一会儿跟阿姨热情地聊起了天。小冉的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午饭,好吃的可真多呀。小冉看着妈妈都忙不过来了,于是往厨房里凑了凑,妈妈赶紧说道:“小捣蛋,妈妈忙着呢,快,一边玩去。”小冉只得灰溜溜地走出了厨房。过了一会儿,小冉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又跑回了厨房,拿起了青菜准备帮妈妈择。妈妈有点生气地大声说道:“不是让你出去玩吗?怎么又来这儿捣乱?”小冉被妈妈的大声斥责吓了一跳,委屈地说:“妈妈,我不是捣乱,我是想帮你择菜。”看到女儿委屈的样子,妈妈很是心疼,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高兴地接受了女儿的帮助。从那以后,妈妈都很乐意接受小冉的帮助,比如,妈妈在做干煸豆角的时候,会让小冉帮忙择豆角,而小冉也照着妈妈的样子把豆角择得干干净净。
教育专家诊断
在上述小案例中,刚开始小冉只顾着自己开心,享受着和叔叔阿姨玩耍的乐趣,顾不上忙碌的妈妈。懂事的小冉意识到了妈妈做菜的辛苦,进入厨房想帮助妈妈择菜。但妈妈刚开始并没有体会到小冉的好意,拒绝了小冉,将小冉的热心说成了捣乱,直到小冉委屈地说出自己的本意后,妈妈才翻然醒悟。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误读了孩子善意的行为,常常用陈旧的眼光看待孩子,总认为很多事情都不是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当孩子试图做些事情时,却阻止了孩子的主动做事的举动,甚至于生气地冲孩子喊道:“你又捣乱,了”“你又不听话了”等话语,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这是家长不信任孩子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式,这会让孩子觉得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容易产生一种挫败感,以后在做事情日寸也容易产生不被认同的感受。
总之,家长的这种误解容易让孩子不敢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限制了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不说,还有可能形成不良的亲子关系,最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孩子想帮家长做点事情,即使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即使会带来一些小麻烦,家长也应该欣然接纳孩子的“援助”,教会、协助孩子更好地完成这件事。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体验到浓浓的、暖暖的亲情,家长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孩子如何更加正确、更加完美地去做好一件事情。如果孩子是因为心血来潮才做某件事情,做这件事时又总是半途而废,家长可以适时赞美孩子“你做得真不错”等激发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
教育专家支招
1.鼓励孩子善意的行为。当孩子有良好表现时,家长应加以表扬和鼓励,比如,小冉的妈妈可以在与客人共同进餐时,特意指出孩子帮忙择菜,这顿饭菜中有孩子的功劳等。并在平时与孩子聊天时,再次强化孩子这次的良好表现,鼓励孩子再接再厉,而不是半途而废。
2.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在家长的眼里,孩子年龄小、能力弱,需要自己的细心呵护,但是孩子也在逐渐成长,一天天地长高,能力越来越强,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懂事,知道了家长的艰辛与不易。作为家长,要留心并善于发现孩子的这些点滴成长和进步,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3.充分相信并认可孩子的能力。家长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这个不会、那虽然觉得很突兀,但是他们了解苗苗的性格,也就答应了苗苗的请求。苗苗就这样兴致勃勃地学习了两个月的法语,但同时也没有放弃学习英语。学校举行的一次英语演讲比赛,苗苗报名参加了。比赛前一天晚上,爸爸看见苗苗一个人在自己的屋子里待着一声不响,什么也不干。于是,爸爸对苗苗说:“苗苗,来,给爸爸演练一遍你的演讲稿。”苗苗磕磕巴巴地演讲了一遍,虽然苗苗演讲得不好,爸爸却没有责怪苗苗,反而继续鼓励道:“能够报名就是勇气,明天上场别紧张。”第二天比赛,现场来了很多人,参加比赛的孩子们都很紧张,苗苗也是。比赛结束后,主持人宣布,第三名的获得者是陈苗苗同学。
全家人对这个结果都感到非常吃惊,苗苗的一位老师告诉苗苗的家长:“参加比赛的孩子们都有些紧张,苗苗表现得很好,犯的错误最少,而且没忘了开场白和致谢。”获得名次的苗苗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在家考虑了一段时间,虽然我比较喜欢法语,但觉得英语确实是很重要的,而且也挺有意思。我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在这之后,苗苗给自己定下了英语学习计划,每天背单词、练发音,她的英语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育专家诊断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加灿烂和远大的前途,都希望孩子能少走弯路。因此,家长们经常干涉孩子的决定,甚至代替孩子做决定。但是,大一些的孩子在许多事情上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都希望能自己做决定和选择。这时候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聪明的家长,应该尽量放手,孩子自己的事,让他们自己拿主意,使孩子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在比较重大的生活、学习问题上,家长也应该倾听、了解、尊重孩子的选择。就像案例中的苗苗,虽然学习了法语,让她的英语成绩一开始并不理想。但在家长的尊重和鼓励下,苗苗渐渐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苗苗看似走了“弯路”,但她却在这段“弯路”中得到了成长。因此,家长不要因惧怕孩子走弯路而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
教育专家支招
1.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在孩子们的潜意识里,家长如若能够同意他的选择,就是尊重他,从而也能让孩子产生一种特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努力地营造民主氛围,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第一步。
2.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一个孩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父亲想让她选北京的大学,她却选择了上海;在选择专业时,父亲想让她学法律,她却选择了外语。但这位父亲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孩子学得有滋有味。总之,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孩子就会格外地珍惜自己的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认真对待。
3.尊重孩子,但不盲目服从。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迁就、附和,当孩子的选择很明显是错误时,家长应及时引导孩子。这样孩子既能感受到家长的良苦用心,又能知道自己的选择的价值和意义。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教摄像头
今年5岁的越越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每天早上上幼儿园之前,总要上演一场“起床大战”。妈妈为越越准备好早餐后,开始叫越越起床,但越越睡得正香,对妈妈的话没有任何反应。妈妈把鸡蛋剥好摆在桌子上,让越越赶快自己穿好衣服,越越迷迷糊糊地醒来看了看妈妈给自己准备的衣服说:“妈妈,这件蓝T恤我不会穿,套在头上太紧了。”妈妈赶紧过来帮忙。越越又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的袜子,我要穿那双白色的运动袜子。”妈妈有点不耐烦地把白色运动袜扔给越越,“快点儿,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越越这才慢吞吞地穿好鞋子,让妈妈帮着系好鞋带。刚走进卫生间,越越就喊遗:“妈妈,你今天怎么没帮我把牙膏挤好,我总是一挤就多,泡沫太难漱干净了。”妈妈只得帮越越挤好牙膏。好不容易洗漱完毕,走到餐桌前,越越又说:“我不吃鸡蛋,我要吃煎馒头片。”说完就把头仰躺在椅子的靠背上,不吃了。妈妈急了:“不行,来不及做了,不吃也得吃,要不然你一上午都会没力气的。”妈妈试图讲道理,但语气中分明多了几分责备和命令。爸爸在一边也催促:“快点儿吧,再不吃就来不及了,一会儿走晚了又要堵车了。”经过这一番折腾,越越最终还是迟到了。
教育专家诊断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很顺利地解决自己生活上的问题,很快地进入学习、游戏状态;有的孩子则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不会自己吃饭,需要成人来喂,不会自己穿脱衣裤,甚至大小便还需要老师的提醒、帮助。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弱,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这些事情都做不好很正常,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那么熟练,有时候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帮他做好。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让孩子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一般来说,孩子到2岁,就可以让孩子学习独立用餐、会自己洗手、自由饮水、独立大小便、自己穿脱衣裤及鞋子并能叠放整齐等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溺爱或出于“责任心”,不愿意、不敢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比如,孩子试图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件事情时,有的家长会说“你别动,我来帮你”“别乱动,这样会弄脏的”等:再比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出意外,便在孩子的探索范围内设置障碍,他们常常对孩子说“不行,危险”“别跑,会摔跤的”“我来拿吧,你会把杯子打坏的”等阻碍孩子行动的话语。作为家长,一心想保护自己的孩子,这当然毋庸置疑,但是,家长想过吗,诸如此类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让孩子有一种挫折感。因为,家长这样说的同时也传递给了孩子这样一个信息——你肯定他会出问题,你肯定他会摔跤,你肯定他会打坏一个杯子。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于是孩子对自己变得没有信心,变得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变得更加依赖家长。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所考验的通常不光是孩子的勇气还有家长的勇气。在家长的眼里,这个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充满危险的,他们不具备孩子受到“伤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为了防止孩子遭遇危险和意外,就时时刻刻将孩子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远离一切想象的或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和伤害。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正伤害着孩子。幼儿期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通过让孩子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哩能力,有利于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最佳时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家长们不要以“保护”为幌子,限制了孩子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专家支招
1.改变自己的观念,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更重视的是对孩子身体上的照顾和智力上的启发,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因此,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放手让孩子做事情。其次,要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家长元条件地包办、代替,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完全可以依赖爸爸妈妈。家长不能让孩子产生这样的依赖心理,应从小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并给予孩子动手的机会。
2.教会孩子做事情的方法和技巧。要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首先必须让孩子学会做事情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孩子不知道把玩具放到哪儿,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有了不依赖的意识,但缺乏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也是不行的。在教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反复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孩子在提高了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努力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这种坚强、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是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条件。
3.给予孩子信任。相信孩子一定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情,或者让孩子“脏一次”“弄湿一次”“尝试一次”,帮助他们体验成功、收获自信。不要总是担心孩子会发生危险,用“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小心一点儿”“把杯子拿稳”等鼓励和提示性的话语来代替“别跑,会摔跤的”“不行,危险”“我来拿吧,你会把杯子打坏的”。
在适当的时候向人求助
家教摄像头
陶陶今年上幼儿园中班了,在一次去幼儿园的路上,陶陶突然哭着告诉妈妈不愿意上幼儿园。妈妈问她为什么,陶陶说:“我的手工作业没做好,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妈妈对陶陶说:“你不会做老师会帮助你,只要你认真听了、仔细观察了,就一定会做的。如果还是做不好,你可以向老师还有同学求助,他们一定会热心帮助陶陶的,好吗?”陶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上手工课的时候,陶陶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为了培养陶陶的交往能力,老师请陶陶向小朋友们求教。无奈下,陶陶只得向一位小朋友求助,可那位小朋友却是气鼓鼓的样子。老师忙走过去询问,原来,陶陶在向小朋友求助时是这样说的:“你要教会我做这个手工,不然我就把你的手工作品弄坏。”老师发现,陶陶不懂得应该怎样请求别人的帮助。
对于陶陶这样的孩子,老师知道三两句话是不可能教会她如何向他人求助的,于是召开了一次活动课,主题是“如何向他人求助”,让全班同学都来接受一次教育。这次的主题班会在场的每一位小朋友都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现在,陶陶已经渐渐明白了应该如何向同伴求助了。
教育专家诊断
在孩子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如果遇上一些小问题,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己向同伴寻求帮助。这样,既能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就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都应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尽量让孩子独立去思考和观察,并解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案例中的陶陶无法独立做好手工作业,这应该由她自己学着去解决,自己去请求别人的帮助,这也是在培养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自己向他人求助,会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中体验到合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及意义,同时培养了孩子的集体意识。家长可以适时地抓住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偶发事件,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困难,让孩子懂得碰到问题时可以求助于同伴:当其他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时,也应积极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育专家支招
1.孩子在游戏、生活的各项活动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和困惑,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些问题和困惑不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绊脚石”,而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在游戏、生活、学习等活动中出观的问题,了解孩子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态度、方式、方法、特点等,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孩子正确决定问题。同时,家长要让孩子懂得,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提出,让别人知道你需要帮助。
2.在游戏中为孩子提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机会。闲暇之时,尽量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等儿童的活动区域中去玩,并放手让孩子和他的同伴们一起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孩子一旦在游戏中发生争执、矛盾,家长要先当旁观者,适时用语言提示孩子,让孩子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纠纷。
  答应孩子的一定要做到
家教摄像头
今年3岁的丁丁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女孩,周末的一天,艳阳高照,爸爸和妈妈决定带丁丁去公园玩。在经过一家超市门口的时候,丁丁显得有点不安分,她用小手指着超市“嗯,嗯,嗯”地喊着。爸爸妈妈明白丁丁想要到超市里去看看,丁丁的爸爸随口允诺:“等去公园里玩完了,再去超市好吗?”丁丁同意了,于是,一家三口直奔公园。那儿的秋千已经被其他小朋友占据了,丁丁就站在那儿看着,目光随着荡来荡去的秋千移动,她很开心。过了一会儿,玩秋千的小朋友还是很多,爸爸妈妈就带丁丁到滑梯那边去玩,丁丁和其他的小朋友一遍遍地滑着,玩得特别开心。
爸爸妈妈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也该回家了,可是丁丁说什么都不想回家,在那儿直摇头,还用小手示意爸爸再把她抱到滑梯上去。妈妈说:“丁丁,现在回去好不好,你看天都要黑了,再不回去,奶奶会着急的,其他小朋友也都回去了,这里没人了!”爸爸说:“下周末我们再带你来这儿玩,好吗?”丁丁这才算同意了,然后向滑梯摇摇手说:“拜拜”。看着听话的女儿,妈妈高兴地说:“丁丁真是懂事的孩子,下周末还带丁丁来这儿和小朋友玩!”丁丁在妈妈的怀里笑了。
走出公园门口时又经过那家超市,玩了大半天爸爸和妈妈早都忘了对丁丁的承诺,可是丁丁显然没有忘记,她在妈妈的怀里乱动,小手舞动着,头转向超市门口“嗯,嗯,嗯”地叫。爸爸这才想起来之前说过的话,于是对丁丁说:“这么晚了,我们还是回家吧。”丁丁不同意,一脸的不高兴。妈妈对爸爸说:“既然你刚才答应了孩子,那就一定要做到,走吧,去超市。”丁丁在超市里并没有买什么东西,从超市出来以后丁丁开心极了。爸爸看到后感叹道:“看来,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下周末继续带丁丁来公园吧!”
教育专家诊断
古语云:“人无信则不立。”意思是说,为人处世一定要有诚信,没有了诚信,别人就不会相信你,那么你就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诚信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的最大的财富,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待人处世的态度,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因此,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讲信用的优良品质,这会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孩子的这种优良品质,家长首先应该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对孩子绝不出尔反尔,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对于孩子而言,家长是无所不能的,是最值得信赖的。对于家长给他们的承诺,他们是非常看重的,非常相信的,从家长做出承诺的那一刻起,孩子就一直在期盼着家长尽快兑现承诺。答应孩子的事情在家长的眼里也许并不算什么,但对孩子而言,意义却非同一般,因为那是家长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但是,有些家长却常常有意无意地犯下这样的错误,当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会承诺一些事情作为交换条件,如果孩子按照要求做了,就答应孩子兑现承诺。可是家长从心底就没有看重这件事情,只是把承诺当做敷衍孩子的工具,将答应孩子的事情抛之脑后,孩子按家长要求做到了,而家长却没有兑现承诺,这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伤害,要知道,家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俗话说:“欲教子者先工三其身。”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
孩子的心像水晶一般透明,折射出家长的言行品质。因此,要求孩子说话算数,首先家长自己应该做到说话算数,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哪个白再苦、再累、再难,都要尽力想办法做到。
教育专家支招
1.诚信已经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应珍视自己的信誉,因此,家长不要因为一时的开心而轻易答应孩子,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2.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家长兑现不了对孩子的承诺,应及时向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做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家长,一有机会,家长还应设法弥补自己的过错。否则,孩子会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孩子也会学着这样做。
3.家长应该:关注和尊重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约定。例如,家长计划周末带孩子去爷爷奶奶家,但是孩子自己已经答应了周末去小朋友家玩,那么,家长就应该尊重孩子和小伙伴有约在先这个事实,不可以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安排,让孩子失约于他人。
4.如果发现孩子撒谎,切忌不问情由地惩罚孩子,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地启发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家长应该谅解孩子并教育孩子不要撒谎。
不要让孩子找借口家教摄像头小勋今年13岁了,读初中二年级,他很聪明,也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但是,小勋有个毛病,就是一犯错误就喜欢找借口。比如,有一次,小勋上课迟到了,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他随便找了个借口说:“妈妈做早餐的时间晚了,我才会迟到的。”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这次期中考试,小勋的语文成绩考得很不理想,妈妈问他:“语文不是你的强项吗,怎么考成这个样子?”小勋又找了一个借口说:“语文老师普通话讲得不太清楚,我都听不懂。”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小勋说:“你的试卷我已经看过了,我看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你太粗心了。考得不好没有关系,积极总结自己的原因,争取下次考得更好就是了,为什么你老爱为自己犯的错误寻找开脱的借口?”妈妈的话对小勋的触动很大,老师也提醒过自己要改掉这个毛病,于是小勋没有像往常那样顶撞妈妈,而是决心改正自己的这个缺点。
小勋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失败,让我沮丧,为了摆脱失败带给我的不愉快,我总是费尽心机地为自己寻找各种开脱的理由。但现在我已经发现,为自己的失败或者错误寻找借口一点儿意义也没有,与其费尽心机地找借口,还不如分析、总结失败或犯错误的原因来加以改正更为有效。”从那次以后,小勋严格要求自己,制订了一个改正粗心毛病的计划,那就是,每次写完作业后,强迫自己进行检查,渐渐地小勋改掉了自己粗心的毛病。
教育专家诊断
孩子有时会做出家长不愿意让他做的事,为了避免家长的责怪,他们便会找出一个借口。例如,放学后和伙伴们玩到很晚才回家,他会说在学校里参加公益活动了。这种借口,实际上就是在说谎话,有些孩子能将谎话扯得很圆满,不容易让家长看出破绽,家长信以为真,孩子会更加习惯去撒谎;有些孩子的谎话前后矛盾,极为不合理,家长知道实情后就会勃然大怒、严加训斥甚至棍棒相加,孩子就会更害怕对家长说实话。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谎话后,不要简单粗暴地处理,而是坦诚地与孩子沟通。家长可以对孩子这样说:“你没有按时回家,而是去踢了一场足球,这原本不是一件什么坏事,这么晚你还没有回家,我很为你担心。回到家以后就应该跟我说实话,我会谅解你的,但是你却找了一个借口来为自己辩护,这就非常错误了。孩子,下次如果还想跟小朋友玩,提前跟妈妈说一声让妈妈放心。妈妈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孩子爱找借口很有可能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造成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不能让孩子总是为自己犯的错误找借口,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教育专家支招
1.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出问题时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对自三负责,要让孩子明白出现问题的责任不在于老师、家长,更不在其他人身上,这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家长应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上,教盲孩子不要为自己的过错或失败找借口,孩子的责任意识就会慢慢地被培养起来,也就能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或失败了。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是是,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
2.告诉孩子“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失败与成功这对“冤家”,既是死敌,又是死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是永远的“常胜将军”,从来不曾尝试过失败的滋味。在面对失败时,每一个人都会沮丧、烦恼,在这个苦闷的时刻,也许给自己找些看似恰当的借口可以使自己更舒服一些。而这些看似恰当的借口,其实是在掩饰过错或者不敢正视自己的失败。家长要将这个道理传达给孩子,教会孩子失败的时候要积极、勇敢地去分析原因、寻找方法,解决存在的根本问题,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家长和孩子的约法三章
家教摄像头
果果今年11岁了,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小女孩,妈妈非常欣赏她这一点。但是,最近,妈妈发现果果越来越不听话了。妈妈让她看书,她偏要看电视,妈妈让她赶快上床睡觉,她偏要等一会儿……总之,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常常惹得妈妈大发雷霆,果果也觉得委屈,弄得母女俩都挺不开心。
果果的妈妈为了孩子的这个问题向有家教专业知识的朋友请教,这位朋友建议果果的妈妈与孩子“约法三章”。一次,果果再次不服从妈妈的合理安排,妈妈就对果果说:“果果,我们做个约定好不好?你可以先提出几条对妈妈的要求,只要合理,妈妈保证做到。妈妈也给你提几个要求,你也要做到。”听到这话,果果高兴极了,因为她早就想对妈妈提一些要求了。
双方经过协商,果果对妈妈的要求是:进果果的房间前要先敲门,得到允许才可以进来;不能强迫果果做不喜欢做的事,更不许无故发火;果果完成每天的任务后,可以自由活动。妈妈对果果的要求是:每天回家必须抓紧时间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不许拖拉;每天晚上要自觉学习达一小时以上,写日记、弹琴、练书法或读书等;凡事要讲道理,不能使小性子。
果果和妈妈都认真执行这个约定。一段时间下来,果果真的自觉了不少,不听话的毛病也改了很多。
教育专家诊断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任性,无力约束孩子的行为。其实,孩子的这种任性往往与家长对孩子的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关,或者说是家长给惯出来的。请家长回想一下,当孩子第一次哭闹着耍性子时,家长是不是心一软就对孩子百依百顺了,这就娇纵了孩子任性的毛病。当孩子已经牢牢掌握了要挟家长的“技巧”时,家长们才开始觉得越来越无计可施、不知所措。
溺爱、放纵孩子,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致,过度庇护孩子,都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理能力弱等问题。对于出现这样问题,家长可以借鉴一个有效的方法——与孩子“约法三章”。
所谓的“约法三章”就是行为学家提出的“行为契约”,即约定和承诺。有效的行为契约可以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督促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成功的“约法三章”能给孩子的行为提供一个外在协助的力量,帮助孩子逐步走向自我控制。这就要求家长留意观察孩子任性的表现,适时提醒孩子要遵守约定,在孩子容易犯错误之前及时提醒。比如,孩子和祖辈在一起时容易任性,那么,家长带孩子去祖辈家之前,就应该先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告诉孩子如果违反了约定要承受怎样的结果。
  总之,“约法三章”只是一种形式、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家长要善于运用“约法三章”,与孩子建立有效的约定,并使约定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帮助孩子从约定走向自我控制。值得提醒的是,家长在与孩子“约法三章”后,一定要按照约定的内容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否则,已定的规则很可能会对孩子失去效力,也让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
教育专家支招
1.和孩子平等协商,约定内容。家长面对的虽然是自己的孩子,但“约法三章”时务必要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通过公平协商来确定约定的内容。在执行过程中,家长不仅不能“违约”,还应为孩子树立好遵守约定的榜样,用行动让孩子明白,约定是平等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并非针对孩子一个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约定目标要具体、明确,做正面描述。比如,孩子有赖床的坏习惯,妈妈在和他进行“约法三章”时,应首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再说:“妈妈希望你改掉赖床的坏习惯,你希望妈妈改进哪些缺点呢?”孩子毫不客气地指出:“妈妈打起电话来没完没了。”于是妈妈和孩子约定,如果孩子能做到按时起床,妈妈就能做到不煲“电话粥”。所谓的“正面描述”是指用肯定孩子的方式表述,例如“如果你能做到……就能得到……”要比“如果你不能……就不能……”的方式更有效果。
3.让孩子意识到约定的严肃性,保证约定的有效性。可以在纸上认真地写下双方的要求和期望,签字同意,并将此“契约”贴在家里的醒目位置,另找一个家庭成员做监督,并及时记录“契约”的执行情况。
4.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要求孩子,并要循序渐进、有一定的弹性,如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改,使孩子最大可能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榜样
家教摄像头
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的遥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非常诚实、守信,这与爸爸的正确引导和言传身教分不开。爸爸经常对遥遥说:“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和基础。在学习上,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就行。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记得有一次,遥遥的英语考了99分,她拿着试卷给爸爸看时很惋惜地告诉爸爸:“爸爸,我的英语成绩本来是100分,可是当老师把试卷发给我以后,我发现填空题里有一个单词写错了。我犹豫了一下,想起了您平常对我说要做个诚实的人,我就把这个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减掉了一分,名次也下降了一名。但老师还是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夸我非常诚实。”爸爸听后很感动,高兴地对遥遥说:“女儿,爸爸为你感到骄傲!虽然这次考试你差了一分,但是,你的诚实为你赢得满分。”
还有一次,遥遥跟朋友约好星期六上午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事后才发现与她参加的书法班在时间上有冲突,于是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遥遥向爸爸请教,爸爸说:“这两件事都很重要,你都不能缺席,要不这样,你先打电话跟你的同学解释一下,告诉同学你一定不会缺席她的生日聚会,只是由于要参加书法班,需要晚一会儿才能过去。”那天,为了遥遥尽可能准时参加聚会,爸爸特意到学校门口去接她,并打车把她送到了同学家。这件事虽然多花费了爸爸的一点时间,甚至影响了爸爸的正常工作,但是遥遥的爸爸说:“培养孩子守信用的习惯比这些要重要得多。”
教育专家诊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经常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我爸爸就是这样做的,这是妈妈告诉我的,我的爸爸什么都不怕……这也证明,家庭环境决定了孩子人格的形成。孩子最早从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那里得到了对人、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其最初形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得来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注意到,都会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孩子以后的行动中有所体现。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个行为举止的注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可见,家长的榜样教育作用对孩子的人格养成、健康成长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都明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孩子来说尤为如此,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对孩子的感染力就越大。因此,家长一定要特别重视榜样的力量对孩子的巨大影响,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家长以身作则,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孩子的表率,这不仅可以提高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还可以使家长牢牢地把握住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教育专家支招
1.家长应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榜样,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行为。家长应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家长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一番成绩来;要求孩子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自己首先要与邻居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不占小便宜。
2.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首先自己要有责任感,还要有意识地放开孩子的手脚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养成愿意为自己服务,愿意为他人服务的良好习惯。
3.家长不一定非得给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朴实的家庭氛围更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更能让孩子体会出爱的真谛,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孩子更懂得珍惜。家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每当孩子回到家时便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让孩子学会分享
家教摄像头
今年4岁的优优是家里的“中心人物”,他是个小胖子,特别贪吃。这天奶奶买了一只鸡给全家人吃,等饭菜都准备好了以后,奶奶把两个鸡腿都夹到了宝贝孙子的碗里,说:“优优爱吃鸡腿,鸡腿都给优优吃。”这时,妈妈说:“优优,好东西要懂得分享,奶奶做饭很辛苦,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奶奶分享,快给奶奶一个鸡腿吧!”优优刚开始有点不情愿,但看见妈妈严厉的眼神,立即拿起了筷子,小心翼翼地准备把自己碗里的一只鸡腿夹到奶奶的碗里。奶奶见势,脸上乐开了花,同时赶紧制止住了优优,说:“奶奶不爱吃鸡腿,优优快吃吧!”硬是把鸡腿留在了优优的碗里。优优为难地看了妈妈一眼,仿佛在说:“奶奶不吃,我也没办法!”奶奶说:“我孙子有这份心,我就很高兴了,宝贝快吃,吃得白白胖胖的,喜欢吃奶奶天天给你做。”妈妈摇摇头,只好不再坚持,优优很满足地吃了起来。
吃完午饭以后,全家人一起吃水果,妈妈把苹果削好切成块,嘱咐优优给家人“分果果”。优优把一块苹果递到奶奶手里,奶奶说:“谢谢,优优真乖。”优优拿着果盘又分别递给爷爷、爸爸和妈妈一块苹果,每人都有了一块之后,妈妈说:“优优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以后,都要像今天这样,学会分享,学会爱别人。”优优听懂了妈妈的话,努力地点了点头。
教育专家诊断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都有属于自己的食物、玩具,还有爸爸妈妈及其他长辈们无尽的爱,他们很少有与他人分享的机会,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和习惯,从不去顾及他人的感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里的大人们,尤其是老人们,都把孩子视为“小皇帝”“小公主”,事事迁就、纵容他们,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我是中心”的思维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与他人分享行为。案例中优优的妈妈的做法就是很明智的。奶奶太疼爱孙子了,事事都以他为先,甚至孩子只需做出一个分享的“姿态”,大人就很满足了。那么,如果真的要孩子把自己的“所爱”拿出来分享,他能不能做得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真正的分享是什么?真正的分享意味着自己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虽然付出了代价,却能让孩子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感,也只有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这些感受,才能让孩子学会真正的分享。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想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做些什么,家长不妨给他建议,把每天吃冰激凌的钱省下来,寄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这跟家长自己直接拿出钱来以孩子的名义寄出去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做好这件事情,孩子可能要坚持一个月吃不到自己喜欢的冰激凌,并且能够让孩子体验到坚持分享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而一旦自己能够坚持做到,那种心灵的满足感将是无可比拟的。
真的分享,应该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别人分享:把自己也不富余的东西和别人分享;分享感受,无论是快乐或者悲伤;分享爸爸妈妈和老师的爱;分享公共环境,爱护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即使很舍不得,还是要快乐地分享。分享应该是心甘情愿的,不是因为别人的要求才去做的,分享没有任何功利性或目的性,如果有目的,那也是为了获得心灵的满足。
总之,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有分享的意识,经常有与他人分享的行为,体验过分享带来的挣扎、犹豫、忍耐、克制和坚持,并最终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也看到了分享给别人带来的愉悦,孩子才能慢慢地理解分享的真正含义,学会发自内心的分享,成为一个乐于分享、习惯分享的人。
一个乐于分享、习惯分享的人,自然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加受欢迎,更加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且孩子也将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教育专家支招
1.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鼓励孩子和别人分享玩具。如果孩子担心自己的玩具被弄坏而不愿与他人分享,家长也不要指责孩子小气,而是给他建议,让孩子与别人分享玩具时,告诉对方要爱护玩具,不要弄坏了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慢慢学会与人分享。
2.当和孩子一起在家享用美味的食物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家一起吃才更加美味,绝对不可以因为孩子爱吃就把自己的那份也给了他,长此以往,孩子只能学得越来越自私,觉得别人照顾他都是应该的。
3.过生日是家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享受的待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过生日,要和孩子过生日一样的隆重,如果可以,还要让孩子用自己的劳动给过生日的长辈准备礼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才不至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也才能体会一家人分享快乐的浓浓亲情。
4.和孩子一起外出,比如去超市购物,去银行取钱,看电影买票,在游乐园玩的时候,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按次序排队等候,这是在教孩子学会分享公共服务;去公园散步或者去逛街的时候,家长都要做孩子的楷模,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等,这些都是基本的社会规则,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社会资源。
5.分享小游戏:什么时候我最开心,什么时候我最生气。具体方法是每个人都做一张微笑的脸和一张生气的脸,在笑脸背面写或画下自己最高兴的事,在生气的脸背面写或画下自己最生气的事情,然后一一和大家分享。家长和孩子之间,可能会有一些小秘密,分享秘密的感觉很温馨也很特别,另外,这个小游戏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让孩子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家教摄像头
今年6岁的小凯在刚刚升入幼儿园大班里表现得很好。小凯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够独立地吃饭、睡觉,学习成绩也不错。因此,老师安排他做了小班长。小凯的妈妈也为小凯荣升为小班长感到很高兴。可是一个月以后,老师就安排其他的小朋友做了班长。老师告诉小凯的妈妈:“小凯在当班长之前的表现一直都很好,可最近,常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说他不是抢了别人的书,就是拿了别人的玩具。总之,小凯的脾气没有以前好了,还常常与人争吵,小朋友们也越来越不喜欢他了。”小凯的妈妈感到非常不解也非常无奈,因为,她也发现了小凯出现的这种变化。
就在前两天,小凯的表妹欣欣来家里玩。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孩子还玩得非常融洽、快乐,可是不一会儿就看见欣欣哭得眼睛都红了,嘟着嘴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滑板公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