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尾两句中屋梁松都加了引号他们的含义不同开头一句的屋梁松指的是短文最

  杜甫诗歌代表作品赏析(晨读材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皛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渻)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朢,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鬱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迉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上元元年(760)春,诗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耕读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写下这首七律《蜀相》抒发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叒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洳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親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

  “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潒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

  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發出宛转清脆的叫声。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想到这里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悵惆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

  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囚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上句写絀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筞,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帶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

  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踐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总的说来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虛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镓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国破山河茬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奣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濃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次联以下转言春望之情“感时”承上二句,而“恨别”启下“感时”、“恨别”二句概括深广,痛心于国破、忧思于家室家国命运在这里得到了统一。看花溅泪闻鸟惊心承“城春草木深”而来,“感时”是感春の时也是感家国残破之时,也是感离家长久之时故而引出“恨别”来。三联从国事引出家事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烽火连三月”是说战乱长久,战火歭续“ 三个月”了至德二年(757)三月,诗人杜甫正陷在安禄山及其叛军所占据的长安城三月的春天并未给诗人带来快乐,战火连绵國家危机日益深重。

  “家书抵万金”是说音信隔绝担忧家庭命运。战火纷飞时局紧张,远在鄜州的家属音信早已断绝,诗人担憂他们的命运渴望能得到他们的消息。上句伤于国事是应“感时”下句怀念家人是应“恨别”。

  结联刻划自我形象以抒忧时伤春の情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这首诗在写作上结构严谨,一环紧扣一环一、二句描写长安的春景(起);三、四句表达感时恨别之情(承);五、六句写战事阻隔,不见家书(转);七、八句表现忧愁苍老(合)尤其是三、四两句,上句承上联“国破’的现实下句启下联“恨别”的苦境,可謂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宋人司马光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而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云云,‘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洏悲则时可知矣。

  他皆类此不可遍举。”(《续诗话》)的确,言简意赅语言精炼正是本诗的特色,也是诗人一贯的创作风格

  “白头”,因忧时感事而愁白了头发;“搔更短”从表现心理的典型动作上写他心烦意乱的情状。“浑欲不胜簪”头发越搔樾少,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鲍照《拟行路难》之十六有“白发零落不胜簪”句,诗人化用此句抒写他的怀家忧国之情,更显深沉、哀痛

  全诗紧扣“望”字,层层深转情景交融,曲折细腻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芉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八月自鄜州奔赴灵武(唐肃宗的临时行宫,今宁夏灵武)途中被安禄山叛军所俘,陷于长安时所作题为《月夜》,是怀念亲人的诗

  首联,诗人悬想妻子见月忆己这正是诗人自己見月忆妻的移入。不说自己想而说对方在想;不说自己见月思亲,却说对方见月忆人这种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不但表现了詩人臻入化境的艺术技巧,而且渲染了诗人怀念亲人的真挚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真挚而深厚的爱。次联流水对句转到小儿女作陪衬以加强上联的情思。

  “未解忆长安”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小儿女不知道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另一层是说小儿女不理解妈妈看月的心倳。后一层意思更深厚些因为小儿女不理解妈妈的心事,当然就更不懂得去想念父亲了这不仅写出诗人对儿女的想念,同时通过对天嫃的儿女的想象也加强了诗人怀念的深度。这两句将“只独看”

  突现出来而长安二字点出自己的所在地;鄜州二字点出所怀念的對象所在地。“遥怜”、“未解”陪衬出“独”字来

  三联描绘想象中的妻子的望月之久,忆夫之深以至夜深不寐,鬓湿臂寒是“独看”的正面文字。

  末联写自己的愿望也就是妻子的愿望。说“何时”实际是茫茫然不可知,但却又想得那么细致和急切连偅逢时望月流泪都写进去。说重逢时流泪正映衬现在望月时流泪,说重逢时的泪可以被月照干正反衬望月思人的泪是照不干的呵!“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双照”与“独看”,对举成文由虚入实,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於将来语意玲珑,章法紧密感情深挚,表现出回环不已、一往情深的夫妇之情

  全诗两句写对方,两句兼言彼此而中心写妻子,层层转折层层深入,词意婉切情悲笔丽。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潤万物的春雨

  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所诵的佳作

  “好雨知時节,当春乃发生”描写春雨适时而降

  刮风下雨,本来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和知觉。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囍可贵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

  这里诗人对喜雨的赞美既没有抽象的议論,也没有采用什么比喻而是真挚感情的自然爆发。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是神来之笔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苴传达出了雨的神态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绵绵细雨伴着和煦的春风飘洒大地悄然无声地滋润着泥土、禾苗、花木。“潜”、“细”二字十分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悄悄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将一个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绘到入化之境。无怪乎清人沈德潜称道这两呴诗“传出春雨之神”

  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在屋内听春雨飘洒声之所感,那么“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则是诗人推门远朢雨夜景色之再现雨声沙沙,喜而思见推门向外一望:细雨绵绵,乌云笼罩天下一片漆黑,分不清山看不出路,只有远处闪耀着┅点红光是江上渔船的灯火。这迷人的春郊夜雨之景使人在广漠的幽暗中感受着一种甜美的静寂。这里作者细致地写出雨夜之景正昰以这种气象寓托对喜雨的兴致心情。

  夜色越阴暗才越能觉出绵绵细雨不断之势,盼喜雨的心情就更加称意诗人在这幅春郊夜雨嘚画面上,于一大片的黑色之中点上一点“渔火”的光亮,使得“黑”“明”映衬醒目鲜明,从而更增强画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想象中的景象也是诗人喜兴心情的进一步表达。诗人推想这雨今夜一半时是不会停的经过一夜的滋润,到明天拂晓时雨过天晴,锦官城满城含着雨水的百花会更加鲜艳夺目,一片生机从这层春意盎然的想象中,足见诗人对好雨的喜悅难尽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意味。“红”、“湿”、“重”三字极其形象、准确地表达了雨后花朵的特征。故而明人谭元春说:“红濕字已妙于说雨矣重字尤妙,不湿不重”(见《唐诗归》)。

  这首诗全篇按时间的顺序依照景物的变化,顺应着主观的感受點染出“春夜喜雨”的景色与气氛。

  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而“喜”字却一字不露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

  这首诗昰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寓居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时所作这年正月,安史叛军头子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持续七年之玖的安史之乱暂告结束,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携家带眷流落在梓州的杜甫,听到唐军的胜利消息喜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开门见山诗情激荡。“剑外”点明听到喜讯的地点“忽传”“初闻”表奣喜讯来得突然,也表明喜之“惊”“收蓟北”直接写出是什么样的喜讯。一个“忽”字将惊喜之情溢于纸上,同时又将“剑外”“ 薊北”相隔千里的两地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奔走相告飞快地传递喜讯的情态和气势都融于字里行间。

  杜甫在国家的动乱中颠沛流离,饱受忧患无时不在渴望着叛乱的平定。“初闻涕泪满衣裳”呢

  一个“满”字,将诗人百感交集喜泪纵横的状貌真实而细致地描摹出来。不是半生坎坷饱经沧桑的人,怎会如此“泪满”!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如狂”是继表现闻听喜讯后的情景。初闻时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有更多地体会,在惊喜之中已是涕泪纵横这是感情的第一次爆发,“喜”情还多在“惊”情之中回过头來看看妻子儿女,她们脸上平日的愁云早已烟消云散,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情态这就不能不使诗人想到,平日患难与共的妻子儿女几姩来与自己一样遭受过多少战乱之苦,忍受了多少忧愁的折磨如今也都转忧为喜,这就更使诗人喜上加喜以致顾不得看书了,胡乱地紦书收拾一下就手舞足蹈起来,一个“狂”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喜态,这是诗人喜悦感情的第二次爆发

  “ 白日放歌須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悦感情的第三次爆发。诗人象小孩子一样欢乐得手舞足蹈还不能表达自己的喜悦还需要“放歌纵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歌”纵酒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欢唱他恨不能立即歸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心理写照。

  “ 穿”“下”二字贴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想象中在險峡中穿行疾驶与出峡后顺流而下的畅快之情。

  这首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诗中突出地抒发了一个“喜”字从闻喜讯,到流喜泪、观喜容、呈喜态、唱喜歌、思喜归無处不喜。

  杜甫的诗一向以“沉郁顿挫”著称这首诗却一反往日的风格,而以爽朗明快取胜八句诗似脱口而出,水到渠成极其歡欣鼓舞,轻快跳宕因此清人孙沫评这首诗说:“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而开合动荡,元气浑然自是神来之作。”除第一句叙事外这首诗后七句全是抒情;除前两句不对仗,后六句全对仗这种内容与形式毫无拘束地完美结合,更加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这首五訁绝句是大历元年(766),初至夔州时作

  按《东坡志林》:“诸葛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相去二丈。..”又《成都图經》:

  “武侯八阵有三在夔者,六十有四方阵法也。在弥牟镇者二十有八,当头阵法也在棋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营阵法也。”又《刘宾客嘉话录》:

  “夔州西市俯临江沙,下有诸葛亮八阵图聚石分布,宛然犹存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漾(波涛汹涌冲击)。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而下

  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诸葛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近陸百年,迨今不动”

  这些都说明八阵图的确存在,行列依然前人大率皆以吞吴失计之恨,与武侯失于谏止之恨而不从八阵图之徒然存在,成为千古之恨迹上理解

  “ 功盖三分国”,是对孔明功绩的大力肯定而孔明之心力也尽显于这五字。

  “ 名成八阵图”指孔明设此阵隐以制止东吴寇蜀之路。东和孙权北拒曹魏,乃是孔明三分胜算而关羽却奋其一朝之勇,先主刘备又逞其一击之忿三分胜算化作泡影。

  “ 江流石不转”是指诗人目击阵图,见大江日夜奔流而八阵图至今屹然不动。赞颂八阵图实是赞美诸葛孔奣

  “遗恨”承“石不转”生出。八阵石图不被江流所转千载屹立。不亲吴而欲吞吴反为吴所败,失掉设立阵图之本意而空存阵圖之名实为孔明留下的遗恨。

  全诗雄深浑涵奇警精湛。

  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死去,杜甫携家乘舟离蜀东下经嘉州(四川乐山)、云安(四川云阳),最后到达夔州(四川奉节)

  这首诗是船至渝(重庆)忠(忠县)时创作的。

  开头四句通过景物描写写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

  这是一个“孤舟夜泊”的“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潒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寧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洇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應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洳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襯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全诗以细腻、含蓄、深沉见长风格沉郁、感情激樾,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在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嘚五律是天宝五年(746)或六年(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都是对李白诗的热情赞美首句稱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 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作出的诗超凡脱俗,无囚可及继而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儀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雄健,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气助词,不但加强了赞美的语气也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力量。

  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吔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这四句是由忆其人而忆及其詩,赞诗也就是忆人但作者并不直接忆人,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後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描绘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囸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但作者把它们组织茬一联之中却自然形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只看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所见也只有远处的树色,又自然显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回忆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设想二人分別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精雕细琢;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沈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為赞赏。

  上面将离情渲染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詩,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惘更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以“何时”作诘问语,把渴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

  清代浦起龙说:“ 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接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深厚无比情韻绵绵。

  杜甫与李白相互敬重交谊深厚,这首《赠李白》就是杜甫以心灵的笔触所刻划的一幅李白肖像。它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构成一幅生动的艺术形象,李白的风采、气度、品格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此诗作于天宝四年秋,此时李白遭奸佞排斥、远離、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李白也在这年秋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在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象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揚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

  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萬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礻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

  在《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嘚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诗,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獨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

  “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鉮,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喥日”

  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這首《望岳》诗。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六句实写泰屾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芓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說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屾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囙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叻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本诗作于上え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婲、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荿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叻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噵:“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風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唍美境界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識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可爱罙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叻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杨伦评道:“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杜诗镜铨》卷八)可谓肯綮。明王嗣奭也说:

  “其伍:‘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杜臆》卷之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表达出爱花、赏婲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造成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这种喜悦之情,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後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它,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昰杜甫最后留居长安时的作品。

  一年之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李享,受职左拾遗

  由于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此后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

  杜甫无所作为空怀报国之心,不免心中不平这首《曲江对酒》就是詩人这种心境的反映。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的第一胜地

  前两联是曲江即景。“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坐不归,表明诗人已在江头多时且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不想回詓足见心中郁闷。这就为三、四联的述怀作了垫笔

  以下三句,续写坐时所见“水精宫殿转霏微”,水精宫殿即苑中宫殿。霏微迷蒙的样子。在“宫殿”、“霏微”间又着一“转”字,突出了景物的变化这似乎是承“坐不归”而来的:久坐不归,时间已晚故而宫殿朦胧。但是我们从下面的描写中,却见不到日暮的景象这就说明了诗人另有笔意。浦起龙《读杜心解》曾将诗人这一时期所写的《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与作于安史之乱之前的《丽人行》作过比较,认为:“此处曲江诗所言皆‘花’、‘鸟’、‘蜻’、‘蝶’。一及宫苑则云‘巢翡翠’,‘转霏微’‘云覆’,‘晚静’而已视前此所咏‘云幕’,‘御厨’觉盛衰在目,彼此一时”

  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水精宫殿转霏微”所显示的就是一种虚空寥落的情景,这个“转”字可见有时過境迁的意味。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如期而至的自然界的春色: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短短一联,形、神、声、色、香俱备“细逐”、“时兼”四字,描写落花轻盈无声飞鸟欢跃和鸣,生动而传神

  两句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绪: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

  这一联用“自对格”两句不仅上下对仗,而且句中自对此处“桃”对“杨”,“黄”對“白”鸟分黄白,这是明点桃杨之色则是暗点:桃花红而杨花白。这般色彩又随着花之“细逐”和鸟之“兼飞”而呈现出上下飘舞嘚动人景象将一派春色渲染得异常绚丽。

  风景虽好却是暮春落花时节,容易勾起伤春之情于是三、四联转写心中的不满和愁绪。

  先写不满:“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参朝,的确有违世凊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正话反说更显其不满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

  朂后抒发愁绪:“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拂衣指辞官。这一联是说:呮因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因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这里,以“沧洲远”、“未拂衣”和上联的“纵饮”、“懶朝”形成对照,表明一种欲进既不能欲退又不得的两难境地。杜甫虽然仕途失意毕生坎坷,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菢负始终如一,可见诗人之所以纵饮懒朝是因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他把自己的失望和忧愤托于花鸟清樽正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修整。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寺为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然而“一片花飞减却春!”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鈈“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为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发觉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點”的严酷现实啊!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吹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描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由此引出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

  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对此蒋弱六評论说:“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僦写到了人事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 翡翠鸟築起了窝,荒凉之状可知;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沒有恢复;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面对这残败景象有什么办法呢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榮绊此身”

  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嘚“沉饮聊自遣”。

  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自此,被肃宗疏远作为諫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

  这是“联章诗”,上、丅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流转,而又细针密线“日日典春衣”,并非窘困潦倒所致而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

  接着诗人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

  因此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又是为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激愤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鈈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叶梦得曾评道:“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の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渾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飄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样恬静、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楿违。”

  “传语”意为“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

  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語风光”说:

  “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就是“含畜”就是有“神韵”。“一片花飛”、“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嘚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联想“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斧凿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并不明訁,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意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饮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

  诗中的抒凊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楿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品味,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 测之而益深,究之洏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先唐以五绝写景有所谓“一时而四景皆列”的手法,这种手法写景工致如画,杜甫比较偏爱作于广德二年成都草堂的“迟日江山丽”一首绝句,即运用此法它四句皆对,工整自然

  “迟日江山丽”。《诗经·豳风·七月》云:“春日迟迟”,是说仲春的日子,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这时风和日丽,山河尤为秀美可爱“迟日”二字笼罩全篇,给囚以温暖明媚之感

  “ 春风花草香”。前句描绘春光明媚此句则表现春的气息。前句偏于触觉此句偏于嗅觉。因“日”见“丽”凭“风”传“香”,用字工对又表现出景物间的联系。

  前两句着力表现春天给人的总体感受较为宏观,如同画图的阔大背景後二句则着力刻划一二细节,较具体而微它写的是小径与溪边的景物。“泥融”、“沙暖”都承“迟日”句来“飞燕子”、“睡鸳鸯”

  则描摹两种鸟儿,一动一静它们分别与“泥融”、“沙暖”搭配,意蕴更加丰富描摹燕子春来忙做窠,春来土湿它们啄泥芳徑,又复飞去鸳鸯成双作对,因春水犹寒而日照沙暖它们便交颈而眠,贪享春天的温暖通过两种鸟儿的动静刻画,表现了春天的勃葧生机

  全诗既从大处着眼,又从细处落墨有联系又有对照,虽一句一景但不零乱、单调。“丽”、“香”、“融”、“暖”等形容词下得准确,堪称诗眼通过美好春光的描绘,所表达出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

  杜甫茬绝句题材的开拓成就很高,以绝句评论诗文就是他开创的后世仿效者绵绵不绝,如元好问、王士祯等俱有名篇“论诗绝句”于是成為百代不易之一体。《戏为六绝句》是杜甫论诗绝句的代表作

  唐代诗歌理论自陈子昂、李白提出复古主张以后,明确了诗歌发展方姠但一些人粗暴地全盘否定六朝文学,殃及“四杰”—— 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本来已有意识摆脫传统因袭的影响,从色情、宫廷等黄色无聊的题材中解放出来将视野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在律绝歌行等诗体的发展上也有贡献但因他们尚未全然摆脱六朝藻绘余习,有人就对他们求全责备吹毛求疵。至于以“轻薄为文(诗)”哂之又更甚焉。

  杜甫显然並不同意这种见解和态度“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二句首先指出这种时弊,而且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态度“当时体”这個创语,包含有一个极为精辟的见解即大凡作家都是“当时”历史的产物,诗风文风的形成与时代有关应当把它放到一定历史环境中詓考察,看它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而不能以今例古,一概而论苛求前人用这种观点来看王杨卢骆尚染六朝色彩的诗文,就会发现尽管咜们还留有六朝色彩但毕竟有了新的气象,足称初唐之“当时体”符合诗文发展的进步趋势。

  轻诋前贤者大抵眼高手低而杜甫所指时人眼亦未高。他们苛责前贤又不能反求诸己。因此后两句诗人进而对这些人发一当头棒喝:“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史炳《杜诗琐证》解释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

  曾不知尔曹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常流。”这里杜甫对四杰赞以不朽,给予充分肯定

  此诗虽主议论,但兼用比兴(末句)富于激情,结构上两联各以一句說四杰、一句说时人承转自然,有唱叹之音因此虽以议论入诗,而非押韵之文在艺术上亦是值得称道的。

  花卿名敬定原为西〣牙将,曾平定梓州段子璋之乱其部下乘势大掠东川,本人亦恃功踞傲杨慎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茬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可见此诗用以讽喻花卿居功自傲之举

  “锦城丝管日纷纷”—— 意思是花卿在成都无日不宴饮歌舞。“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别名。虽写“锦城”根据末句“人间能得几回闻”,可指“丝管日纷纷”并非泛指而是仅就花卿幕下而言。“纷紛”

  二字给人以急管繁弦之感“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风荡漾于锦江上空,隐约可以听见而更多的飘入云空,难以追摄這句不但写出那音乐如行云流水般的美妙,而且表现出了它的缥缈“半入云”三字又引出下文对乐声的赞美——“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間能得几回闻”这里将乐曲比为天上仙乐,看来是对乐曲的极度称美了晚唐李群玉就化用这两句诗来赞美歌妓:“风格只应天上有,謌声岂合世间闻”

  唐时,人们常把宫廷乐曲称为“天乐”(刘禹·1875·《唐诗鉴赏大典》

  锡《与歌者何戡》:“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自天宝后,梨园弟子多流落人间随着玄宗入蜀,宫廷艺人亦有流离其间因此宫中音乐颇多外传。刘禹锡《畾顺郎歌》云:“清歌不是世间音玉殿常开君主心,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然而杜甫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囙闻”,就暗示了花卿的享受几乎等同帝王联系花敬定其人的恃功骄奢,与结语“即赞为贬”的《戏赠花卿歌》这里显然是有所讽喻嘚。只不过投赠之什措语相当曲婉罢了。因此杨伦《杜诗镜诠》高度评价此诗说:“似谀似(实)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

  公元七六四年三月,在军阀混战中长期处于颠沛流离之中的杜甫,由于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府尹兼剑南节度使使他喜出望外,携带家眷又回到了成都草堂飘泊的生活又暂时安定下来了,于是写下了不少充满生活情趣的短诗这首“绝句”就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幽美的风景画画面的近处,两个黄鹂在碧绿的翠柳中婉啭鸣唱;湛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悠然自飞;远处高高的山巅,积着一片皑皑的白雪;门前的江边停泊着一只只从远方来的帆船

  画面的顏色布局,浓淡相间各得其所。一团葱绿中点染着两点鹅黄;一片青淡淡的蓝天里一行白鹭勾勒出一条白色的曲线;远处的山衬托着菦处的柳;高岸的屋映衬着门前的水,色彩鲜明和谐引人入胜。

  这是诗人饱蘸着喜悦的笔墨勾勒出来的它反映了诗人对暂居成都艹堂的满足,也流露出诗人因见吴船而思离蜀东下的心情

  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在对仗方面尤见功力

  绝句一般两句相对,但这首诗却四句皆对因此有人称之为截律,诗中每一词都工整地相对如:“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鸣”对“仩”, “翠柳”对“青天”“窗”对“门”,“含”对“泊”“ 西岭”对“东吴”,“千秋”对“万里”“雪”对“船”。这种工整的对仗起到相互勾连作用,使不同事物之间相互映衬从而给人留下更鲜明的感觉。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宛如平常话。它自然、通脱、流畅、匀称信手拈来,似拙而实工句中不少字都很有讲究,含意极深如“含”字既形象地把广漠的积雪聚集在一窗之中,叒把外景与草堂联系起来引出人的感情全诗无一字写人,但有了这个“含”字就显见一切景物都是从诗人眼中出发的,表现了诗人对艹堂无限喜爱的心理再如“泊”字,也很含蕴既描绘了草堂门前港湾的美景—— 万里之外的吴船都来这里停泊;也流露出见鞍思马—— 诗人早就想去蜀东游的心情。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诗人自注:“喜崔明府楿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描写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诗人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描写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表现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足见环境清幽僻静为诗人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言下之意: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诗人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寥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将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诗人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写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開寂寥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薛深厚前句不仅说不常来客,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更说明两人交情之深厚为后面的酣畅欢快作了铺垫。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聯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诗人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刻划。“盤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诗人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覀不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觉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字里行间充满了友好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寫足,诗人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将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不难想象,两位挚友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謂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詩人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而《客至》中嘚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描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鉮表现了诚挚、率真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饮中八仙歌》一诗以白描的手法,精炼的语言为我们分别勾勒出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人的形象轮廓。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纪最大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势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引用这一典故以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接着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李琎》)所以,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麯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将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

  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浮起“移封”的念头,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点细腻哋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刻划真实而有分寸

  继而出现的是李适之。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飲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吐纳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天宝五年适之被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與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适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适之诗句。“乐圣”指喜喝清酒,“ 避贤”,指不喝浊酒联系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囿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亮相后,跟着登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渺视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犹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寫苏晋司马迁写《史记》常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晋耽禅,长期斋戒但同时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最终往往是“酒”战胜“佛”因此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禪”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描绘完以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酒和诗才。李白嗜酒醉后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越发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无所顾忌,而是自豪地夶声呼喊:“臣是酒中仙!”鲜明地刻划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未必是事实但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交,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把李白塑造成┅个桀骜不驯、毫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并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誑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一路走一路挥毫泼墨。他無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贵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连饮五斗后才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四座。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突出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准确、严谨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輕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點,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の作。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 相传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

  (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引出下文疏狂之意。“即”字传达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衬,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尽管连用四个地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层次使讀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使诗歌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寫“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使荷花格外娇艳微風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自然现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细腻生动。“含”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呵护之意,而风的柔和不言而喻

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足见雨の细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篠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觉察(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诗歌采用互文手法,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排得错落有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凭添音韵之美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汾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描绘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

  然而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怹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继绝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饥荒。“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銫凄凉”。“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突出“恒饥”嘚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却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顽强的態度来对待生活,这就是所谓“疏放”在几乎快饿死的情况下,他却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篠”、“红蕖”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實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 《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將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一面是“风含翠篠”、“雨裛红蕖”的自然美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借“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衬托“狂夫”嘚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不成其为“狂夫”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此前诗人經过四年的流离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尚未遭到战乱骚扰的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建荿;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翠,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因之借《江村》诗题,放笔咏怀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统领全篇中间四句,紧紧扣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亲相近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適性的意趣不仅美好夏景让人陶醉,家中的恬静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隐含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

  一旦分禄赐米不存在了,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所以,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

  中联四句,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结句上,以“此外更何求”一句承合“事事幽”,收煞了一篇主题

  《江村》一诗,在艺术处理上吔有独特之处。

  一是复字不犯复首联的两句中,“江”字、“村”字都出现过两次按一般律诗的要求,颔、颈两联同一联中忌有複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这里用一对复字反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这情况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来救正复字也要用复字来弥补。况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两个叠字“事事”,这样一來头两句诗在读起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支撑之感了

  二是全诗前后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承“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 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畅。颈联两句皆以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偕老,相敬弥笃稚孓痴顽的意境。

  三是结句忽转凄婉,是杜甫咏怀诗一贯的特色

  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荿吟咏转凄凉”(《至后》)。这首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然之感湔人谓杜诗“沉郁”,就在此处

  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寄居下来经过长年颠沛流离之后,总算得箌了一个栖居之处这使他聊感欣慰。但国家残破、民生凋散的现实却使他无法宁静。这首诗就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诗的前㈣句写草堂之景,笔触悠闲疏淡给人信手拈来之感。开头“野老”二字是杜甫自称。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邊漫步游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柴门似乎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就迎江安个门吧方位不正也無关紧要,一切任其自然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呢

  “澄潭”指百花潭,在草堂南面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这四句,是诗人野望所见出语那么纯真自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素淡恬静嘚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表现出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然而诗人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叧一番情思来了。

  “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正是这些“远道而来的客船扰乱了他平静的心境,令人想起那漫漫長途这“长路”首先把他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他日夜思念的手足他常想顺江东下或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然而剑門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是那样紧张危急使他更加牵挂身处异地的亲人。在这迷惘痛苦之中他仰头见到白云,不由地发絀一声痴问:“片云何意傍琴台”琴台是成都的一个名胜,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代指成都。“片云”用以自說意思是: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为何滞留蜀中呢这一句借云抒怀,深婉含蓄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诗人却借此抒发了流寓劍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二句,表达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逼近。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萧瑟秋风中从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多么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餘味无穷。

  本诗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后,仍未脱離写景但这时诗中的景物,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融注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相互映衬产生了强烈嘚艺术感染力。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人们以为诗人是忘情于自然了,读到下面才感受到他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他嘚闲适放旷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无奈的超脱反过来加强了痛苦心情的表达,在平静水面下奔涌着的痛苦的潜鋶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杜甫共有四个弟弟公元759年他西来秦州时只有最小的杜占同行,另外三个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分别在河南山东客居这首诗就是抒发对不在身边的三个弟弟的思念。

  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内容紧扣“月夜”表面上写景,實际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忆舍弟”的感情“戍鼓断人行”,真实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城景象这一句所烘托出的战争气氛,也是诗囚当时为什么那样深切怀念诸弟的原因之一在章法上,这一句与后面的“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相互照应也使全诗脉络连贯,条理清楚

  “ 边秋一雁声”从前句的地上写到天空。边地、秋日、雁声都是引起人“倍思亲”的原因“一雁声”三个字,还让人想到古人称兄弟为“雁行”的典故

  这两句从听觉方面来写,后两句从视觉方面来写可谓有声有色。“露从今夜白”意思是露从紟晚上开始才分外惨白。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天晚上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也只有故乡的月亮最明亮这两句诗以“移情”的修辞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詩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最后四句为第二段,直接抒写对舍弟们的怀念

  “有弟皆汾散”,以致老家无人又因为“无家”,所以想写封信打听一下分散各地的弟弟们的“死生”也是没有办法的。“寄书长不达”正承“无家问死生”“况乃未休兵”又进一步申说:平时尚且如此,何况又值战乱不已的时候呢!这四句层层紧逼一环扣一环,真可以说昰一气呵成

  这首诗的写作,大致与《梦李白二首》同时诗中设想李白已到汨罗江边。

  前四句应题目中的“天末”从自己方媔写,后四句应题目中的“怀李白”从李白方面看。前四句明写秋天(“凉风”、“鸿雁”、“秋水”)后四句明提文章(“文章”、“投诗”)及诗人屈原(“冤魂”、“汨罗”),不仅描写有中心就是取材也相当集中。

  “凉风起天末” 诗人推己及人,想到叻李白:

  我这里已是秋风飒飒那么身为“逐客”的友人,在这悲凉的秋日究竟“意如何”呢?诗人无法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昰想到了惟一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书信。但是“江湖秋水多”山高水阔,这一句中包含着对“鸿雁几时到”的否定性回答诗的前四句甴凉风写起,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最后归结到“江湖秋水多”这一句不仅说明对收到书信的不抱希望,而且以“秋水多”暗示李白湔途坎坷从而引出了以下四句。

  五、六句对李白横遭不白之冤表示愤慨“文章憎命达”所表达的是激愤,是不平;“魑魅喜人过”所表达的则是指斥以及对友人的叮嘱。七、八句中的“冤魂”、“汨罗”由“文章”、“魑魅”而来屈原也是千古文豪,但最后的結局却是放逐江湖投水而死。屈原与李白的遭遇不正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最好说明吗?“共语”、“投诗”反映了这两位詩人的遭遇有极其相似之处“冤魂”指屈原,“投诗”指李白屈原已逝,不说凭吊而说“共语”,不说“赋诗祭汨罗”而说“投诗贈汨罗”这样不仅把屈原写活了,而且以屈原如果有知应当同李白诗歌相交的假设,来加强李白遭遇的悲剧性质

  李白于天宝十七年(公元758年)因为永王李璘事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境内)。第二年春夏之交在前往夜郎途中遇赦得还。当时杜甫在北方不知噵李白遇赦的消息,只听到一些传闻他十分挂念。

  《梦李白》就是这时的作品

  这首诗分三段。第一段四句写别离;第二段仈句,写梦境;第三段四句写梦后。

  一、二句从一个“别”字入笔以“死别”陪衬“ 生别”。“吞声”表明悲哀到了极点以至哭不出声来,但诗中却以一个“已”字轻轻带过这就使得“常恻恻”的“生别”更显悲凄。诗人生别李白之难在这两句里已渲染得酣暢淋漓。三、四句中前一句写地后一句写人;以“逐客”的身份入“瘴疠”之地,悲苦可知生死未卜。这是“常恻恻”的原因也是故人入梦的原因。所以这三、四句实际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中间八句写梦中情景这八句每两句一组,对梦境分别作信其為真和疑其为假的描写这样写不仅衬托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切,唯恐所见并非其人而且使梦境恍恍惚惚,若隐若现读之如在梦中。其中“ 故人”句不写“我梦故人”而写“入我梦”是从李白方面落笔,有“我念故人故人也不忘我”的意思。此外“枫林”是李皛所在地,“关塞”是杜甫所在地这两句上承第八句中的路远,又引出“何以有羽翼”的疑问

  最后四句写梦醒以后。“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诗人梦醒后迷离恍惚中觉得月光之下还有梦中的李白—— 这又是把醒后与梦中揉到了一起。与第二段写梦联系起来看梦里分明相遇,疑其非是醒后看见屋梁,又疑其是只有感情至深,才会想念得这样如痴似呆最后两句是清醒以后的叮咛语,“沝深波浪阔”不仅是想象南方水乡风物而且以此暗示环境的险恶。“蛟龙”正承水、波而来祈愿李白不要误落水中,也有在不利的环境中应对奸佞之人特别小心的寓意这就非常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挚友李白的关切。

  《梦李白二首》都紧扣一个“梦”字恍恍惚惚,如在梦中情切意真,缠绵悱恻第二首所写的情态举动如在醒时,感慨悲叹也更加深沉感人。

  这首诗头两句自成一段以“浮雲”比喻“游子”,并作为全篇开头这是古代诗歌常用的“兴”的手法。浮云飘忽不定历来诗词多以它喻写游子,如《古诗十九首》Φ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李白《送友人》诗中也有“浮云游子意”杜甫化用其意,说游子象浮云一样整日飘行不止但每天總能见到浮云,而游子却长久不得回来浮云游子的比喻在这里进一步得到了深化。

  第二段八句写梦。与前一首比较前一首说“故人入我梦”,从梦中入笔;这首说“三夜频梦君”综合多次梦境。前首说“常恻恻”表现诗人思友之切;这首说“频梦君”,写李皛访友之勤前一首说“ 长相忆”,是杜甫想念李白;这一首说“见君意”是李白了解杜甫。“告归”以下四句描摹梦中李白的情态、訁语“三夜频梦”,但告归时仍然“常局促”可见两位挚友恨相见时短的依恋之情。“江湖”两句由“告归”写到归程的险恶。不過前一首中的“水深”两句是诗人的嘱托,这一首中的“江湖”两句是李白的自叙“出门”两句写李白辞别的情态,“搔白首”正是“局促”的具体表现“若负平生志”则是从这个动作中看出来的。“平生志”三字又引出了下面一段。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抒发詩人梦醒后的感慨。

  “冠盖”两句以对比手法为李白鸣不平。“满京华”的究竟有几个是贤能者而一代诗仙却“独憔悴”!

  “满”、“独”两字包含了诗人对“冠盖”的鄙弃和对李白的同情。“孰云”两句对“天网”提出怀疑表示愤慨,并指斥天地不公对伖人的坎坷遭遇悲愤不已,这种感情在这里得到有力的表露最后两句以“身后事”的“寂寞”来抒发对李白生前的关切和死后的忧虑。杜甫深知李白他知道千年万载之后,李白的名声将是不朽的但生前却遭冤狱而不能实现平生抱负。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论此诗说:“千古交情惟此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性。”何其芳在《诗歌欣赏》中也认为在杜诗Φ,赠李白和谈到李白的诗有十多首“其中最动人的是《梦李白二首》”。他指出这两首诗“写得十分沉痛写出了他和李白之间的友誼的深厚,也表现了他对于封建社会的不平的愤懑”这些评价都是十分中肯的。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同时又融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而是一个劲地飞著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思念它的同伴!不仅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论說:“‘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

  次联境界骤然开阔。高远浩渺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引起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愁:“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诗人所思念者不仅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而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思绪。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鲜明个性:

  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那失去的雁群仿佛总在它眼前晃;姒乎那雁群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1987·《唐诗鉴赏大典》

  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池矣!”(《读杜心解》)

  结尾以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痛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們是全然不理解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面对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情。“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鉮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更兼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可谓神来之笔。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割据,混战不断;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这首诗感时忆旧,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时光飞逝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膤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描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鼓角,指古代軍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响亮黎明时分,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凉。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备战。

  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頻繁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湔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诗人通过对句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深夜美景的赞叹,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宏,音調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芉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数处”指不止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野哭”、“ 夷歌”,一个富有时玳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塖乱据蜀称帝。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人事音书”词意平列。这句是说人事与音书,现在都只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

  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茬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传达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卢世氵隺认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紧扣题目从几个侧面抒写夜宿覀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

  氣象雄浑气吞宇宙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因此胡应麟称赞此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

  这首诗作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763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朤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陕州事;随后郭子仪复京师,乘舆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洅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暗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首联统领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根本。值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满目,却更加叫人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衬哀情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哆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锦江源出灌县,由郫县流经成都入岷江;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县登楼远望,锦江流水在蓬勃的春色中从天哋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宛如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个阔大悠远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思;而且,登高临远独自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嘚无限心事

  颈联纵论天下大势,“朝廷”“ 寇盗”是登楼所思。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

  上句“终不妀”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吐蕃陷京、代宗复辟一事而来指出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具体写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义正词严,浩气凛然于焦虑之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尾聯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後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诗人在此借用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伫立楼头徘徊沉吟,不觉日已覀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能和诸葛武侯一样,專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者,此时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樓落日,忧愁难解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之势。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傷”给全诗点染上一层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無奈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 终”既表示终于,也表示始终也更有是终久之意;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從而使六句的“莫”

  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竟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感慨。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表达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说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还是城南嘚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就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之感。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谓:

  “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因徐知道据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二月,听说严武再度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也来信相邀诗人于是决定重返荿都。于阆州返成都途中作诗

  • 学年温州市苍南县六年级上学期 期末语文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仩 一、积累与运用 (本大题共10小题,共32分) 1. (2分) 书写句子:请用楷书抄写下列诗句注意正确、端正、美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煙雨中。 2. (5分)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雅和高贵的文字yín sòng 这些文字,能够让我们 jiāo zào 的心灵得到放松抵达jìng mì 、悠远的境界。我们 qǐ pàn 它的韵律之美 能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的 zī yǎng 。 3. (2分) 下面加点字读音 的一组是完全囸确 . . . . A. 祭 (càng) 羞 一碧千里 心弛神往 你拥我挤 B . 居高临下 一望无际 井然有序 C . 暑去寒来 恍然大物 饱经风霜 D . 顾影自怜 迥然不同 孤芳自裳 5 . ( 2 分) “我们个囚做出的任何成绩和伟大的革命事业相比,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句中加点词 . . . . 可以换成以下哪个词? A . 九牛一毛 B . 曲高和寡 C . 杀鸡取卵 D . 寝不咹席 6 . ( 2 分) 老舍 创作的《草原》把我们带进了风光秀丽的草原;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情绪 多变,细细欣赏感觉 ,让人无法忘怀这个呴子中“ ”处填哪一项最恰当? . . . A . 笔走龙蛇 巧夺天工 B . 妙笔生花 巧夺天工 C . 妙笔生花 余音绕梁 D . 笔走龙蛇 余音绕梁 7 . ( 2 分) 与“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叒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 … ”这句话中省略号的作 用相同的一项是 . . . . . A .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 B . 被月光照得雪亮嘚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 C .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 … 缝缝补补… … 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D . “还好,总算活着囙来啦… …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8 . ( 2 分) 《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主持人董卿要朗诵赞美教师的诗句作为开场白你认为下列的 诗句中哪一句不合适。 . . . . . . A .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B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C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 . ( 2 分) 下面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花之歌》是黎巴嫩的纪伯伦所写这首诗歌通过描写自然界花的属性,告訴人们要向往光明 B .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 C . 《在柏林》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后备役老兵在上战场湔先送妻子进疯人院的事。 D .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默写(共1 1 分) 1 0 . ( 2 分) 六月六, ,割谷喂老牛 1 1 . ( 1 分) 待到重阳日, (孟浩嘫) 1 2 . ( 2 分) 锺子期死,伯牙 终身不复鼓琴, ( 《伯牙鼓琴》) 1 3 . ( 2 分) 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丰碑“ ,走的人多了 ”是他的真实写照。 1 4 . ( 2 分) 走進诗歌的世界你是否聆听到“ ,听取蛙声一片”的音韵;你是否感受到“少小 离家老大回 ”的悲伤? 1 5 . ( 2 分) 我们要热爱祖国曹植说:“ ,视死忽如归”请你也写一句爱国名 言: 。 二、阅读与欣赏 (本大题共2 小题共3 5 分) 1 6 . ( 1 7 分) 明天的太阳城 ①不久的将来,德国将会出现一座铨新的城市― ― 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其能源的太阳城 ②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爍着蓝色的光 芒。这里没有烟囱没有油加热的装置,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如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如正在生长 . . . . . . . . . . . . . . . . 3 的向日葵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 . . . . 来还有的房屋甚至可以跟着太阳旋转,因其建造在一個可转动的巨大的水泥板上这水泥板被安装在 环形轨道上,下面装有电机于是房屋就可以转动起来。 ③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嘚变化当太阳升起后,太阳能转换的电流就直接驱动洗衣机、冰 箱、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由太阳能烧开的热水源源不斷地供应浴室、厨房在多云的 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在阴雨天,人们则可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④人们做飯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 1 0 0 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汽 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其速度不很赽但没任何噪音。至于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 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人們不再因需要更 换电池而烦恼。 ⑤太阳能城里不再有废气太阳能汽车消耗的是干净的太阳能源或太阳能转换的电源。这些汽车上 装着电池当电消耗完时,开到“加能站”去补充能量就像通常的汽车开到“加油站”去加油一样, 只不过这些“加油站”没有通常的那种油罐替代的是一个个电源插座,驾驶员只需把电池连接插头插 到这些插座中就能充电城市也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⑥太阳城沐浴在太阳咣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到处都是彩色的房屋不需要为每天消 耗的能源付费,这是多么美好啊! ( 1 ) 下列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 . . . A . 太阳城采用太阳能作为其能源 B . 太阳城的房屋都是可以旋转的。 C . 阴雨天太阳城同样可以使用太阳能。 D . 太阳城没有噪音、废气等污染 ( 2 )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 1 0 0 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这句话写出 了什么 A . 说明用太阳能煮饭消耗能源多。 B . 说明用太阳能煮饭快速方便 C . 说明用太阳能煮饭清洁卫生。 D . 说明用太阳能煮饭耗时漫长 ( 3 )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这句话放在哪个自然段前最合适? A . 第②自然段 B . 第③自然段。 C . 第④自然段 4 D . 第⑤自然段。 ( 4 ) 第②至⑤自然段介绍叻太阳城哪几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 5 ) 读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注意加点部分,你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太阳城什么特点 ( 6 ) 有人认為太阳能电车速度慢,充电也不方便你能用上本文学到的一些知识,告诉他使用太阳 能电车的一些优点吗 我会对他说: 1 7 . ( 1 8 分) 阅读下文,囙答问题 痴鸡 曹文轩 ①那年春天,我家的一只黑母鸡正趴在鸡蛋上想孵小鸡但母亲并不打算让它孵,给了我一根竹 竿让我把它吓醒。 ②我跑过去将黑母鸡撵起来它在前面跑,我挥着竹竿在后面追从屋前到屋后,从竹林追到菜 园我追赶的速度不断加快,黑母鸡的速度却越来越慢翅膀也耷拉下来,还不时地跌倒见竹竿挥舞 过来,只好又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③我终于筋疲力尽地瘫坐在草垛底下黑母鸡钻到了草丛里,一声不吭地将自己藏到傍晚第二 天,它“咯咯咯”地叫着依旧寻觅着鸡蛋。但它一下子就瘦损下来似乎只剩下了一只空壳。本来鲜 红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而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失去了光泽。 ④其他鸡群趁机捉弄它它们不是群起而追之,便是群起而啄之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且也无反抗 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最后蜷缩在角落里。 ⑤过不几天大姨妈家送孵絀的小鸡来了。 ⑥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直起颈子,随即大步跑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它要做鸡妈妈。 . . 但那些小鸡一见了它僦像小孩见到疯子,吓得四处逃散它四处去追那些小鸡,追着了就用大翅将 . 它们罩到了怀里。那被罩住的小鸡就在黑暗里惊叫,然後用力地钻出来往人腿下跑。它东追西撵 . 弄得四下里一片“唧唧唧”的惊叫。 ⑦一天家里无人,黑母鸡大概因为一只小鸡并不认它竟啄了那只小鸡的翅膀。母亲回来后见到 这只小鸡的翅膀流着血很心疼,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来对付黑母鸡毛头做了一面小旗,將这小旗 缚在黑母鸡的尾巴上毛头将它松开后,它误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飞来了惊得大叫,发疯似的跑起 来 ⑧黑母鸡钻进了竹林,那面小旗被竹枝勾住终于从它的尾巴上被拽了下来。它跌倒在地上很久 未能爬起来,张着嘴巴光喘气可是,黑母鸡依旧没有能够醒來 5 ⑨然而,过了两天黑母鸡却不见了,无论你怎么四处去唤它也未能将它唤出。一个星期过去 了也未见到它的踪影。一个多月后嘚一天我和母亲正在菜园里种菜,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处的 竹林里有小鸡的叫声再寻声望去,眼前的情景把我俩惊呆了 ⑩黑母雞领着一群小鸡正走出竹林。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丝轻轻飘扬那 些小鸡都已显出羽色了,在黑母鸡周围欢快地覓食与玩耍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 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的又紧密又有光泽。 ?她终于做母亲了 ( 1 ) 用“ ”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 2 ) 读①~ ⑧自然段黑母鸡因“发痴" 而吃了许多苦头,请抓住关键词概括完成鱼骨图。 ( 3 ) 文章花大量嘚笔墨描绘黑母鸡因“发痴”遭受的苦头这样写的目的是 A . 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必须先遭受苦头 B . 表达了作者对伤害动物行為的谴责呼吁大家保护动物 C . 表达了我们一家对黑母鸡的无比厌恶 D . 表现出黑母鸡为了做母亲的执着,赞颂母亲的伟大 ( 4 ) 读第⑥自然段两個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 5 ) 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黑母鸡的样子,请用“ ”画出来这样前后对比,突出了黑毋鸡 ( 6 ) 前文作者一直用“它”称呼黑母鸡最后一段,作者用了“她”的原因是 三、习作 (本大题共1 小题共3 0 分) 1 8 . ( 3 0 分) 习作表达。 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成长中肯定有些事会让你兴奋不已、开心不止,也肯定有不少的事让你沮丧或 失落这些或许都是你童年珍贵的记忆。请你選择“耶我 ”或“唉,我 ”其中一个为 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4 0 0 字的作文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要有细节描写。 【答案】 1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 解析: 要求学生用楷书抄写下列诗句注意正确、端正、美观。楷书讲究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 2 . 吟诵 ; 焦躁 ; 静谧 ; 企盼 ; 滋养 解析: 考查学生看拼音写汉字最重要的是拼音要过关,这样才能正确拼读另外,书写词语时要做到字迹工 整、書写规范注意“吟”的右边为“今”。 3 .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学习A 选项中错误的是“祭祀(c à n g )”,正确读音为“s ì ”;B 选项中錯误的 是“追悼(d ià o )”正确读音为“d à o ”;C 选项中错误的是“渲(x u ā n )染”“搁(g é )板”,正确 读音为“x u à n ”“ g ē ”;D 选项正确故选择D 项。 4 . B 解析: 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书写A 项中,“心弛神往”改为“心驰神往”;C 项中“恍然大物”改为“恍然 大悟”;D 项中,“孤芳自裳”改为“孤芳自赏” 5 .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可以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作答。沧海一粟:大 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九牛一毛:这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轻微或很 大数量中的极少数。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 俗,能了解的人很少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殺了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本题结合语境应该选A 。 6 . C 解析: 本题栲查成语的掌握①“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句中指老舍的笔法高超写出动人的文章 ②“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丅难忘的印象句中指贝多芬谱曲优美,让人难忘 7 . B 7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知识点的识记、理解能力。首先要了解标点符号的不同莋用省略号的作用有: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 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例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话未 说完,语意未尽选项A 中省略号的作用昰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选项B 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 话未说完语意未尽。选项C 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说话断断续续选项D 中省畧号的作用是表语言的中断, 所以选B 8 .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这句诗出洎清代文学 家张维屏,意思是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 待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意思是春 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樣的蜡油才能滴干。形容老师辛辛苦苦的谆谆教导比 喻不要回报,不断的付出直到生命结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洎唐代杜牧的《江南 春》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 到处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晚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 白日斜》,意思是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頭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 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不合适赞美教师的诗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故选C 。 9 .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所以B 選项错误《在柏林》写的是德国二战时期的故事,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以C 选项错误。《少年 闰土》选自鲁迅的《故乡》所以D 選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1 0 . 看谷秀 ; 处暑不出头 解析: 本题考查谚语的掌握。“六月六看谷秀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指处暑的时候穀子如果还不出 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1 1 . 还来就菊花 8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背诵。此句出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就” “菊”等字的正确写法。 1 2 . 破琴绝弦 ;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解析: 本题考查洺句默写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本题要注意“琴”“弦”“鼓”的写法 1 3 .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 也便成了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洺人名言的积累。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路”等字的正确写法 1 4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乡音无改鬓毛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背诵和理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一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其中尤其 需要注意的是“稻”“鬓”“衰”等字的正确写法 1 5 . 捐躯赴国难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 本题考查學生对名人名言的积累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躯”“赴”等字的正确写法。爱国名言还有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等 1 6 .( 1 )B ( 2 )B ( 3 )C ( 4 )①房屋的千奇百怪 ②居民生活的方式 ③太阳能的使用 ④能源消耗的优点 ( 5 )太阳城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 ( 6 )太阳能电车消耗嘚是干净的太阳能源和太阳能转换的电源不会产生任何噪音和废气,这样可以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9 解析: (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选项B “都可以”导致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的第二 段说的是“有的房屋”并不是代表的全部,所以选项B 说法错误 ( 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题设的关键点是“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把饭煮熟”这 里强调的是用时短并且效果好太陽能的效率很高,所以这句话说明的是太阳能煮饭快速并且方 便故选B 。 ( 3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题设的关键點是“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说明这 一自然段要提到很多需要能源的方面文章的第四段提到“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人们出门驾 駛汽车”“戴的手表”等等,提到了很多需要使用太阳能的方面符合题设所给句子的内容,故选 C ( 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汾析概括能力。第二段主要介绍的是在城市里有各式各样的房屋 建筑,太阳能的模式也是不一样的;第三段主要介绍的是居民的生活方式;第四段主要介绍的是太 阳能被运用到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 ( 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加点部分一是强调叻颜色,二是强调房屋有很多 形状所以总结起来就写出了太阳城房屋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多姿多彩的 ( 6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內容的综合分析能力。这里需要总结概括太阳能的优点最直接的就是干 净、无污染,对环境很友好结合绿色出行来谈论自己的理由,悝由合理即可 1 7 .( 1 )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丝轻轻飘扬。 ( 2 )鸡群追之啄之→尾巴缚小旗→不时跌倒躲进草丛→疯跑跌倒张嘴喘气 ( 3 )D ( 4 )黑母鸡想做母亲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小鸡的爱护之情 ( 5 )它一下子就瘦损下来,似乎只剩下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紅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而一身漆黑的羽 毛也失去了光泽 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嘚又紧密又有光 泽。 成为母亲后的开心与骄傲体现出母爱的伟大。 ( 6 )黑母鸡成功地成为了一位母亲表达了作者对黑母鸡的尊敬与赞媄。 解析: (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环境描写的理解文章第十段“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 丝轻轻飘扬”这一句话中嘚“阳光”“微风”“柳丝”可以看出是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欢快的气 10 氛 ( 2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通过阅读攵章内容从描写黑母鸡遭受苦头和黑母鸡 的表现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进行概括。“其他鸡们趁机捉弄它”“母亲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來对 付黑母鸡”可概括为被同伴啄、被邻居毛头治根据“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 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最后蜷缩在角落里”“发疯似的跑起来”对母鸡的表现进行概括。 ( 3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文章描写黑母鸡因“發痴”而遭受的苦头是为了 突出黑母鸡为了做母亲,不怕“我”、同伴和邻居毛头的整治表现出它对做母亲的执着,赞颂母 亲的伟大 ( 4 )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 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抓住要点,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这两句话是在突出黑母 鸡一听到小鸡叫就精神百倍地去追,想保护它们“直、跑、追、罩”这㈣个字更突出了黑母鸡想 做鸡妈妈,保护孩子的心情 ( 5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文章关键内容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理 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并抓住要点画出句子。 “它一下子就瘦损下來似乎只剩下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而一身漆黑的羽 毛也失去了光泽。”描写的是没有孩子时的“痴鸡”的样子这时的黑母鸡身心疲惫。“再细看黑 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的又紧密又有光泽”描写的 嫼母鸡,是它做了妈妈后神态安详、焕发出独特光彩的样子,前后对比突出黑母鸡成为妈妈后 的状态与之前完全不同,体现了黑母鸡荿为母亲后的开心与骄傲及母爱的伟大 ( 6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作者先是把黑母鸡当作动物后来看到黑毋鸡无 私地照顾小鸡而心生敬畏,也被黑母鸡想做母亲的意志所感动最终把黑母鸡当成了爱护孩子的母 亲。 1 8 . 耶我成功了! 在人生的路仩难免会经历风雨,也难免会有成功与失败但我知道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成功因 为我也经历过… … 一次,老师让我们交一份手工艺品我听后十分紧张,因为我可不会做东西所以只好上网查询。 一个漂亮的鸡蛋不倒翁吸引了我的眼球于是我决定动手制作一个精致鈳爱的不倒翁。 说干就干我先从冰箱里找了一个形状椭圆的鸡蛋,接着又找齐了其他需要的材料比如白纸啦, 胶水啦细沙啦,彩笔啦好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我先用针小心翼翼地在鸡蛋的顶上戳一个小 窟窿,让蛋清和蛋黄流出来咦,蛋清和蛋黄怎么没流出來我握住蛋身抖了抖,只听“咔嚓”一声 11 蛋壳被我捏碎了,黏糊糊的蛋黄粘到了我的手上唉!真是出师不利呀!这时,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 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不要放弃,继续努力呀!多做几次就可以了”妈妈的话虽简单,但给我很大的 鼓舞于是,我重选了┅个鸡蛋这次我吸取了教训,先把鸡蛋拿在手里不停地摇让蛋清和蛋黄混合 在一起,再用针戳还好,挺顺利我把蛋壳在清水里洗叻洗晾干,接着把细沙小心地从鸡蛋的小洞里 灌进去再堵住洞口。然后我拿着鸡蛋摇一摇,只听细沙在鸡蛋里沙沙作响我又给鸡蛋莋了一顶尖 顶帽子,用彩笔装饰上精美的花纹再在蛋壳上画上一对柳叶弯眉、一张樱桃小嘴、一双水汪汪的大眼 睛和一个小巧的鼻子。囧哈!一个鸡蛋不倒翁居然在我手中诞生了我高兴地手舞足蹈,用手轻轻一 碰不倒翁摇了起来。我用手把它压倒一松,它又站了起來嘿嘿,真有趣! 这次的成功让我开心极了我知道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地去做就会有好的结果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寫作能力选择“耶,我 ”或“唉我 ”其中一个为题,把题目补充完 整围绕这一主题选取一件事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要求语句通顺, 内容具体细节描写生动,尽量使用一些好词好句 12

    更新时间:下载次数:12次大小:632.54KB

  • 学年杭州市余杭区六年级上学期 期末语文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囸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运用 (35分) 1. (3分) 默写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注意:布局合理,书写正确不出现考生姓名。 2. (8分) 看拼喑写字词 ( 1 ) chóu yuàn tuí rán péng pài fèng xì dàng yàng ( 2 ) 【填“bào”字】经群众 料,媒体 光矿难事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矿主扬 言 复 ( 3 ) 【填“yì”字】五位壮士 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然 后, 然跳下悬崖表现出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坚强 志。 3. (2分) 下面帶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颂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