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山区的资料电压和城镇是一样的吗?用电脑会出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光伏系统运行期间的种种问题往往是因为前端选型、设计、安装等存在的问题造成的,本文记录了户用逆变器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同时通过这种分析,鈳以让光伏人更好的做好前期工作起到预防甚至尽量规避这些问题的作用。

一、系统安装类不当造成的问题

逆变器安装不正确导致发电功率上不去

逆变器的安装间隙太小会影响逆变器散热。下图是固德威逆变器的安装间距大于或等于该间距就可以保证逆变器散热良好。

三相机(SDT&DT)正确安装最小间距

从保护逆变器和发电效率的角度讲一般把逆变器安装在背阳、屋檐下、室内的位置;如果机器装在室外朝南位置,最好在上部加装一块盖板一方面可以防止夏天的时候阳光直射,机器内部温度过高导致高温降载影响发电效率;另一方面鈳以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

开机后逆变器屏幕不亮未启动

很多客户初次安装接好逆变器,辐照条件也不错但是机器没有任何显示。尛固发现很多客户在安装的时候把直流输入接反了

如果直流线缆的负极接到正极的端子上,或者正极接到MC4的负极上机器是无法正常工莋的。线缆接的直流端子和逆变器上的直流端子可以完美插接线缆接的正极接逆变器端子的正极,线缆接的负极接逆变器端子的负极哃时建议在线缆上做相应的线标,便于后期维护

逆变器报错—面板对地绝缘阻抗过低

形成该报错的主要原因:参照光伏系统常见问题——面板对地绝缘阻抗过低

组件及支架没有做好接地,尤其是阴雨潮湿天气阻抗过低

检测PV组串对地绝缘电阻,若阻抗过低(<2MΩ),重新做一根组件与逆变器的接线。

检查交流侧中性线是否连接连接良好用万用表测量中线和地线之间的阻抗,接近于零说明正常;否则说奣交流中线与地线连接有问题,需要检查接线

逆变器开机报错—电网电压超限

形成该报错的主要原因:

在报错的时候用万用表测量电网實际电压,是否在安规的电压范围之内若超出,可调宽安规电压范围选择中国较高压或中国最高压。

用万用表测量机器的交流侧或查看机器界面(单相机Vac三相机VL1、VL2、和VL3)的电压值是否差别比较大,若存在三相不平衡检查火线是否存在虚接情况。

火线电压正常检查零线是否存在虚接、脱落的情况,用万用表测量交流侧的N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应该是接近零伏,若不是检查中线的接法是否正确及牢凅。

逆变器报对地漏电流过大

直流线缆破损会导致报对地绝缘阻抗过低需要重新做一根组件到逆变器的直流线。

检测方法:先确定故障茬哪串取下其他一串只留一串接在逆变器上,看是否还报该故障若报故障,检测该串的线缆是否有破皮、损坏若不报,再接另一串看是否报错直至找出故障组串

二、系统设计不当造成的问题

组串电池板数量未考虑逆变器允许输入电压范围,或存在串并连接失误

系统設计注意要点:《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提出如下公式:

Vdcmax为逆变器输入最大直流电压

Vmpptmin为逆变器最小工作电压

Vmpptmax为逆变器最大工作电压

Vdcmax为逆變器输入最大直流电压

Vmpptmin为逆变器最小工作电压

Vmpptmax为逆变器最大工作电压

其要求考虑温度系数的组串开路电压小于逆变器最大输入电压;

考虑溫度系数的组串MPPT电压要在逆变器MPPT跟踪范围之内。

以265W的组件为例:

开路电压的温度系数-0.31%/℃

苏州环境的温度极端 高温=40.1℃,极端 低温=-8.3℃

得出結论:考虑温度系统影响下

逆变器相关技术参数如下:

由“公式1”、“公式2”得出:

组件串联的个数应在10-23块之间。

单路MPPT接两串组件

设计思考:规格、数量不一致

系统设计注意要点:单路MPPT下接的每串组件,要保证接入的组件数量一致

配电网中,无功补偿装置可用容量较小;

没有安装光伏系统之前配电网的功率因数在临界状态,“其他感性负载”和“照明等阻性负载”决定了配电网功率因数;当安装光伏系统后由于光伏系统的功率因数接近1,即输出功率基本为有功功率照明等阻性负载直接从光伏系统取得功率,而“其他感性负载”的無功功率还是来自电网因此导致配电网功率因数降低;

无功补偿装置的检测点选择错误,现场的无功补偿装置只能补偿“空压机等感性負载”而不能补偿配电网中的“其他感性负载”,导致并网点的功率因数降低

检查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确保开关设备工作正常电嫆器没有损坏;

检查无功补偿装置测量线圈位置在光伏系统,负载补偿电容柜并联点的母线上;

对于由于谐波过大造成电容投切不正常嘚项目,需要和无功补偿柜厂家沟通后再进行阀值的重置,对于没有安装电抗的补偿柜在谐波较大的环境中,电容存在被损坏的风险;

设计思考:设计之初未仔细斟酌合适的监控方式

在项目现场,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确定合适的监控

比如贫困的山区,没有网络可鉯选择GPRS的监控方式。

家用的别墅项目、住宅项目可以选择WIFI的监控方式

大型的工商业屋顶可以选择RS485的监控方式等。

设计思考:防雷设计不匼格

系统设计注意要点:根据GB_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光伏系统的对地电阻不能超过4欧姆。建议避雷针和避雷带的接地不要共用引下线可鉯共用地面的基地装置,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光伏防雷设计注意事项图请见下图:

三、设备选型不当造成的问题

若屋面朝向一致(組件同一朝向),可选用一路MPPT的逆变器设备;若屋面朝向不一致(组件不同朝向或者不同数量)应选用多路MPPT的逆变器设备。

  单相单蕗NS(1-3kW)

举例说明图1是12块275Wp的组件,组件的朝向完全一致总功率为3300Wp,就可以选用单相单路的GW3000-NS逆变器

图2是两个朝向的260Wp的组件,其中一个朝姠是6块一个朝向是7块,就要选用单相双路GW3000D-NS逆变器

“电压匹配”OR“功率匹配”

特别提示:各厂家逆变器规格不统一(主要表现在,相同嫆量的逆变器可能输出电压等级不同),因而我们在选择逆变器的时候,应该先看哪些逆变器符合并网电压需求而不能只看容量是否合适。

若电网是220V单相电那逆变器就需要选择单相并网的机型;

若电网是380V三相电,可以选择单相机挂着单根火线和零线之间也可以选擇输出电压为380V的三相逆变器;

若电网电压为6KV或者10KV高压电,逆变器和并网点之间需要加装变压器国外有些地区是110V电压也需要使用变压器来匹配电网电压。

  一般用三相机型DT&MT,通过变压器升压到6/10KV

“隔离型”OR“非隔离型”逆变器

薄膜组件一般需要负极接地这时候需要逆变器带電气隔离功能,以防止光伏系统形成环路导致逆变器炸机或其他系统风险。

实现电气隔离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内置高频隔离变压器”戓“逆变器外侧增加工频隔离变压器”。

“重要”OR“比没有强”

阴影遮挡能避免的尽量避免像杂草、灰尘这些都可以清理,对设计不合悝(房屋遮挡、组件间距过小等)难以更改的固德威逆变器提供阴影扫描功能,针对这种遮挡开启后可提高部分发电量

特别提醒:虽嘫逆变器的阴影扫描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量但是,阴影遮挡仍然会给我们的光伏系统带来非常大的发电损失

丅图是阴影遮挡后,系统全天发电量模拟效果图:

因而小固建议,系统安装必须尽量避免阴影遮挡!

“并网用电需求”OR“离并网用电需求”

一般并网光伏系统,只能满足“并网用电需求”;电网断电的时候并网光伏系统不能继续工作。如果客户此时仍有用电的需求屬于“离并网用电需求”,这时候需要选择“离并网一体的逆变器”。

“离并网一体的逆变器”常见工作模式如下:

白天光伏的电充足负载优先使用,剩余的电先给电池充电电池充满给电网供电;晚上,电池的电给负载供电(可设置放电时间)不够由电网补充。

没囿电网的状态或者不接入电网负载全部接在储能机的离网端(back-up),在组件或电池供电的情况下负载依旧工作

根据电网价格不同时段的差异,设置不同部分时段买卖电也可以利用电网谷段电价时段给电池充电。

2、“离并网一体的逆变器”配置光伏系统的具体接法:

储能機可匹配任意铅酸电池或者部分锂电池单台适合存电在5kwh~25kwh左右。

设备选型关系到光伏系统是否合理的问题从售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客戶需求出发正确的选型,尽量从光伏系统前期选型规避问题的发生满足客户需求。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原标题:在偏远贫困的乌蒙山囿一群“扶贫特种兵” | 成风化人

贵州纳雍县借鉴“特岗教师”经验全县共招聘500多名扶贫特岗

他们绝大部分年龄在20多岁,入职前职业五婲八门大学生志愿者、退伍军人、饲料销售员、代课教师……他们,远离城市被安排在最贫困的村寨,工作、吃住在村全职投入脱貧攻坚

他们是 扶贫特种兵,是 扶贫铁军

很多山区贫困村民过上了做梦都梦不到的生活而这些“扶贫特种兵”,则见证、参与了这一场时玳的变迁他们从变迁中获得了成就感,找到了青春价值

首发:6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段羡菊、王新明、骆飞、崔晓强

2016年6月踩着泥泞的毛路,翻山越岭走了大半天黄满才从纳雍县城赶到深度贫困的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夹岩村。那晚住茬破旧的村委会,29岁的她靠着时断时续的手机信号“守着”妈妈伤心地哭了一夜

同样是那年6月,彝族女大学生张迪放弃在贵阳一所私立學校继续当老师的机会来到远离城市的纳雍县深度贫困的锅圈岩苗族彝族乡。吃住在村的她从那时起总要开着灯才能睡着。深夜漆黑嘚大山里村委会房间里那束灯光让她增添安全感。

2019年10月4日凌晨在纳雍县深度贫困的羊场乡奢嘎村扶贫的王艳家“二宝”出生了,这个早产、体重仅3斤多的孩子就生在疾驰前往医院的救护车上忆起当时的险境,王艳说:“那时就感觉自己活不成了”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扶贫特岗”。在国内乡村一线从事脱贫攻坚的队伍当中这是一个独特的群体。

气势磅礴、山高谷深的乌蒙山为国内集中连爿特困地区之一。山岭中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是目前尚未脱贫的贵州9个县、全国52个县之一。2016年考虑脱贫攻坚任务急难险重,不少村幹部年龄较大、文化知识不高、难以承担基础性工作纳雍县借鉴“特岗教师”经验, 全县共招聘500多名扶贫特岗

他们,绝大部分年龄在20哆岁入职前职业五花八门,大学生志愿者、退伍军人、饲料销售员、代课教师……他们远离城市, 被安排在最贫困的村寨工作、吃住在村,全职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

4年过去,在偏远贫困的乌蒙山在艰苦的脱贫攻坚工作最前沿,他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能够給贫困地区带来什么,他们自己又如何被改变

纳雍县锅圈岩乡土补村扶贫特岗张龙(右)与张迪(中)等蹚水过河走访贫困户。(受访鍺提供)

贫困户家大门朝南朝北家里几口人,是否养狗闭眼都很清楚

驱车前往奢嘎村,硬化后的通村路蜿蜒崎岖随陡峭山势起伏不斷,让车上的人捏把汗工作4年来,王艳已在这样的路上往返无数次路没硬化前更是难行。

今年29岁的王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扎着马尾辮、皮肤略显黝黑的她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从村委会到何家寨组走访一路爬坡上坎,她脚步轻盈一路上都有村民笑着招呼她到家里唑。

3年前与弟弟一起考上大学的徐文边听边说:“要不是王姐帮忙单凭父母打工,我早就辍学了比起常年在外读书的我们,王姐更像洎己家人一样了解这个家”

帮扶政策有很多, 王艳一口气说了好几条:“姐弟俩都有贫困大学生补助每人每年4830元。村里去年还给他家發了50只鸡并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发放了1万元产业发展启动资金。”

走村串户时王艳不仅把贫困情况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里,更是把贫困户的困难装在心里:杨登贵家缺劳动力、李学明家需要政策兜底、徐玉飞家吃水还有困难……比起村里贫困户家门口张贴的精准扶贫明礻牌她更像是行走移动的“明示牌”。

奢嘎村村支书文富均说 王艳就像全村217户贫困户的“户主”一样,对家里情况清清楚楚

“扶贫必须熟悉情况,不然做不好工作老百姓也不信任。”王艳说这几年村里脱贫成效显著,但仍要努力才能交出让村民满意的“脱贫成绩單”

壁立千仞的乌蒙山腹地,深度贫困的锅圈岩乡土补村犹如挂在半山腰上贫困的“魔咒”困扰着一代代山里人。当村里不少年轻人試图“逃离”时彝族女大学生张迪却选择了进村。这个爱笑爱唱的“90后”看似文弱实则特别有战斗力4年来转战4个村,其中一个是全乡尐数民族群众最多的土补村一个是全乡贫困人口最多的马场村。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张迪却理得清清楚楚。打开她的手机通讯录记者看到,里面200多个电话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她村里贫困“亲戚”们的电话。

“这几天经常和贫困户李银贵通电话帮他找工作。”张迪边翻看手机边说受疫情影响,在沿海打工的李银贵返回家乡了解情况后,一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就推荐给他

“有事儿就给我打电话。”这幾年张迪走村串户经常嘱咐贫困村民。“留个电话他们困难时有个能说话的人。”张迪说

羊场乡菜子地村,是纳雍县“有名”的贫困村之前很多村组地势陡峭,不通路村民居住分散。水泥路没通时赶到位于山顶的漂水岩组一些农家,扶贫特岗陈熙要攀爬陡峭的崖壁才能上去

“当时一天能走四五户人家都很困难,有时候好不容易到组里老百姓又种地去了,很多工作只能等到晚上老百姓回家后財能做”他说。

把心沉下去是陈熙帮扶的“秘诀”寒来暑往,他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贫困户家大门朝南朝北,家里几口人是否養狗,闭眼都很清楚”陈熙自豪地说。

扶贫特岗们绝大多数跨县区背井离乡到纳雍县驻村扶贫。他们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最熟悉貧困户的群体,就是他们”这是很多基层干部对他们不约而同的评价。

纳雍县羊场乡奢嘎村扶贫特岗王艳(右)怀孕期间到贫困户宋帮芬家走访 受访者提供)

因为扶贫,有的带孩子和婆婆一起驻村有的爱人辞掉公职回家照顾年迈的公公婆婆

担任扶贫特岗前,黄满作為大学生志愿者已在纳雍县基层服务3年但2016年来到昆寨乡最偏远的夹岩村时,触目惊心的贫困曾让她很多次想“打退堂鼓”这里山挤着屾,硬化后的通村路仍然弯多坡陡驱车进村让人眩晕感强烈。

之前走村串户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莽莽群山里连接村组的“毛狗路”上她不知摔倒过多少次,走访一天下来脚底常被磨出水泡那时,老旧的村委会漏风漏雨时常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由于村里电压鈈稳,她和驻村的同事们不知吃了多少次夹生饭有时工作到晚上回来,煮一锅面条硬生生被水“化熟”了

“最开始,总是问自己到这麼艰苦的地方为了什么在城里工作了这么几年,为啥还要跑到这里受苦”迷茫中,黄满接到妈妈的电话:自己选择的路再艰难也要赱下去。

黄满最终“击败”懦弱决定在夹岩村“把苦吃到底”。很快那个曾经娇滴滴、爱哭鼻子的女大学生变成了跟着村干部满山跑,双脚走遍所有村组的“女汉子”长相清秀的她与记者交流时还略显腼腆,但谈及扶贫工作顿时专业而自信

下村路上摔了一身泥没关系,大不了把衣服多清洗几遍就干净了;脚底磨出水泡也没啥大不了用针刺破后结痂就好了。 在夹岩村有着“最年幼”和“最年长”嘚“驻村队员”,他们就是黄满2岁多的儿子和60岁的婆婆这一老一少跟着黄满驻村,至今快3年了

5月23日,纳雍县昆寨乡夹岩村扶贫特岗黄滿在村委会二楼房间里整理儿子的衣服新华社记者骆飞 摄

2018年正月,黄满儿子出生在家休产假时,她既希望早日返岗又很纠结:我去村里,谁来照顾孩子与家人多次商量后,黄满带着婆婆、儿子一起进了村

从此,村委会二楼一间面积约12平方米的房间成了婆媳孙三囚的家。走进去只见一边靠墙放着两张床,另一边靠墙堆放着很多玩具简易的衣架上挂满孩子大大小小的衣服。孩子在村里学会了走蕗学会了喊“爸爸”“妈妈”“奶奶”。

说起带着婆婆和儿子驻村黄满一直很愧疚。 “老家还有快90岁的奶奶现在全靠公公一个人照顧。为了我和小孩家人付出很多。”黄满红着眼圈说

到奢嘎村工作后,王艳与在威宁县教书的爱人两三个月才能见一次面2019年脱贫攻堅任务重,怀孕的她挺着大肚子在村里坚持工作“很多产检没有时间做,就想多坚持一天是一天”她说。

纳雍县羊场乡奢嘎村扶贫特崗王艳对贫困户家进行饮水安全调查(受访者提供)

国庆节假期没有休“战”的王艳仍在村里忙碌,前来看望的爱人也陪着她加班10月3ㄖ晚上,工作了一天的王艳突然肚子剧痛爱人连忙开车将她送到距离最近的赫章县古达乡卫生院。然而乡卫生院医疗技术条件有限,鈈敢接收医生建议她转往赫章县医院。

在爱人和医护人员的陪同下王艳转乘救护车前往医院时,山路崎岖疾驰的救护车颠簸厉害。沒等赶到医院孩子就降生在了救护车上。由于早产孩子才3斤多,在保温箱里待了好几天

“孩子生出来时没哭声,浑身皮肤也没什么血色”王艳眼泛泪花回忆,由于没有准备孩子出生后,爱人不得不脱下身上唯一的短袖衫包裹着他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孩子已长到14斤多“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害怕,要是孩子有个闪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王艳说,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硬仗总得有人要付出。

張龙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锅圈岩乡土补村担任扶贫特岗这几年,他和村民在一起的时间最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却特别少。今年他的父亲腦出血病危住院,由于工作忙他都没能及时到医院护理。

纳雍县锅圈岩乡土补村扶贫特岗张龙(右)走访贫困户(受访者提供)

他的愛人原本是云南昆明的公务员,由于分居两地 为了让张龙安心地在村里扶贫,她辞掉工作到贵州照顾年迈的公公婆婆

“比起家人,这時村民们更需要我”张龙说,对家人有很多愧疚和遗憾但相信他们会理解,毕竟这场脱贫攻坚战也是自己卸下军装后的“另一个战场”

对扶贫特岗,纳雍县“严管厚爱”给予多重政策保障的同时,对年度考核不合格或3年综合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4年来,378人转为事業编制26人获得省级和市级表彰。大浪淘沙131人被解聘,淘汰率近25.7%

纳雍县锅圈岩乡土补村扶贫特岗张迪身穿彝族服装。(受访者提供)

“幺姐”是当地村民对亲戚的一种“昵称”,表示这是自己家最亲近的人

4年帮扶4个村——“90后”的张迪因工作能力突出总是被调整到脫贫难度大的村寨。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带领下走访每家每户,搜集整理信息帮助分析致贫原因、谋划脱贫对策,同时对口帮扶贫困户是她开展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帮扶贫困户的过程中张迪结识了很多“亲戚”。他们对这个青春开朗的小姑娘格外照顾“有的村民家裏哪怕是有几棵白菜也会和自己分享。”

6月11日纳雍县锅圈岩乡土补村扶贫特岗张迪走访村民。(受访者提供)

有一天喝醉酒后,这个村民对正在村里走访的张迪开骂并拿石头追打她。她拼命跑边跑边哭。闻讯赶来的村民立即制止了这个醉汉很长一段时间,张迪内惢都很难平复甚至夜晚做噩梦。

对此张迪也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有同事告诉她与村民打交道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必修课茬后来的工作中,张迪不断总结久而久之,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友谊和感动。

“今年疫情期间一听说村里要向疫情重災区捐蔬菜,很多老百姓自发帮忙采收”张迪说,平时村里修路、栽树等,很多老奶奶背着孙子来帮忙特别感动。

5月23日纳雍县昆寨乡夹岩村扶贫特岗黄满查看村里的养蜂产业。新华社记者骆飞 摄

和黄满在夹岩村走访时记者听到很多人称呼她“幺姐”。原来 这是當地村民对亲戚的一种“昵称”,表示这是自己家最亲近的人走到夹岩村古都组冯利云老人家时,刚踏进院子老人家就热情地迎了出來,边说话边拉住黄满的手往家里走一进家,两个孙子也高兴地围着黄满转坐下后,黄满一手搂一个孩子们和她特别亲昵。

“儿女嘟出门了现在就我俩老和两个孙子在家,她比我亲女儿来看望我还多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60岁的冯利云眼里泪水打转黄满帮扶他們家后,帮助落实政策改造了家里漏风漏雨的老房子、厨房、厕所等。

“她驻村就像住家一样没把群众当外人,大家就像一家人”馮利云说。

大家正说笑着冯利云读小学二年级的孙子主动拿出课本请黄满教他。看着孙子跟着黄满一字一句地读书冯利云乐在心里。“他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管他们,我又不识字”冯利云说,“幺姐”三天两头来看望又是买书包、买文具,还教小孩孓学习一家人特别感动。

5月23日纳雍县昆寨乡夹岩村扶贫特岗黄满走访贫困户,与贫困户孩子一起读书 受访者提供)

在菜子地村驻村4年里,陈熙和老百姓逐渐打成一片“村民认可的干部,他们会请你到家里吃饭不认可的就绕着你走;有的村民自己吃酸菜,也要摘丅腊肉请你”陈熙说,只有把扶贫工作做到了村民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纳雍县羊场乡菜子地村扶贫特岗陈熙(右)帮貧困户采收萝卜 受访者提供)

如今,菜子地村生活条件艰苦的漂水岩组和杨家湾组的93户407人都已易地搬迁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同时鉯往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村组也实现了“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全覆盖。

一个个曾经交通闭塞产业凋零的深度贫困村,正是茬他们驻村帮扶的几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村通组路连着千家万户,漏风漏雨的土墙房或木瓦房被一栋栋坚固的平房、楼房取代过去遍地牲畜粪便难以落脚的村落,环境大大改善……

纳雍县羊场乡党委书记李劲全说 全乡有30名扶贫特岗,都很年轻且干劲儿┿足他们驻扎在村里这几年,对提升贫困村的战斗力很有帮助是基层全力攻坚贫困过程中富有贡献的“特种兵”。

昆寨乡人大主席王忠说黄满这样的扶贫特岗为了脱贫攻坚付出很多,也特别受老百姓欢迎他们是村一级扶贫工作的主力军。

纳雍县羊场乡菜子地村扶贫特岗陈熙走访贫困户(受访者提供)

“干扶贫特岗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找一份工作,我可能早就辞职不干了”

帮扶过4个村张迪对山乡嘚变化感受很深。“看到很多老百姓家的房子从原来的灰扑扑变得亮堂堂心里特别踏实。”她说让老百姓住有所居,是实现村民安居樂业的基本保障

张迪帮扶的治安村,有个叫马学君的村民此前一直在外打工,家里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损毁坍塌当他带着爱人和4个駭子返回老家时,居无定所他们一家6口人只能挤在亲戚家的1间空房里,因为太拥挤锅碗瓢盆只能随处放在地上,张迪感到特别心酸

隨后,在她和同事们的帮扶下马学君一家修建、住进了新房子。马学君对生活更充满信心不断在村里寻求发展路子。“每次到村里走訪时他们一家人看到了都要邀请我到家里坐坐。”张迪说当初帮他们建房的过程很艰辛,但看着这样的改变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纳雍县锅圈岩乡土补村扶贫特岗张迪在办公室里整理扶贫资料(受访者提供)

当记者问到这几年工作的收获时,黄满说:“干扶贫特岗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找一份工作我可能早就辞职不干了。驻村帮扶能帮助改变几代人无法改变的贫困命运,意义有多大!”

刚驻村时夾岩村的路是让黄满最头痛的,如今 一条条硬化后的通村通组路成了她最骄傲的帮扶成果。4年里曾经仅有双脚宽的通组路变宽了,也铨部硬化了走在路上的人们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开车进村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出行常态。

夹岩村有好几个“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寨子村民们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在交通便利的集镇或县城安家落户。2017年村里最偏远的锅厂组窝窝寨村民陈金贵一家搬箌集镇上,“家门口的学校”让他7岁的孙子告别了起早贪黑走山路的求学日子

“村里的这些变化,是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扶贫成效也讓我和同事们很有成就感。”黄满开心地说

吃水难困扰着菜子地村很多代人,这两年集中精力帮助村民解决了这一困难后菜子地村的扶贫特岗王健特别欣慰。“全村修了183个小水池同时还安装了136台净水器,改善生活用水水质让村民不仅能有水喝,更能喝得健康”他說,以往看到老人孩子要走很远的山路背水吃心里总不是滋味,现在看着他们在家就能吃水自己比他们还高兴。

在苗族脱贫户张文秀镓今年山泉水引入家中后,她再也没有上山背水吃了如今,蓄水池就修在距她家不远处的半山腰上饮水管道直接连入家。“之前背沝吃太困难了一早上只能背一次,有时候人多还要排队等。”她说

记者看到,昔日偏远落后的菜子地村通村路两旁的黑木耳产业為全村发展注入了活力。不少村民的房屋经过危房改造焕然一新走进村组,硬化后的通组路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山村环境明显改善。

因為从小生活在农村王艳深知读书的重要意义。在帮扶过程中她格外注重教育帮扶。“现在国家教育保障特别到位因学致贫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这样的家庭只要帮扶起来就很有希望”王艳说,全村现在享有贫困大学生补助的人共46名等他们读书后,拥有一技之长稳萣脱贫就有了保障。

纳雍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5万多户、接近25万人贫困发生率超过23%。2019年底全县剩余贫困人口1万余户、2.8万多人,贫困发苼率降至2.96%如今,为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面清零在省政府办公厅挂牌督战下,全县各级干部正在山乡苦干冲刺奋斗着的扶贫特崗,是他们、贵州乃至全国千千万万扶贫人员的一个缩影

虽然责任和压力一直交织,汗水与泪水都曾流淌但大部分“扶贫特种兵”始終没有放弃自己的岗位。很多山区贫困村民过上了做梦都梦不到的生活而他们,则见证、参与了这一场时代的变迁他们从变迁中获得叻成就感,找到了青春价值

“他们是扶贫特种兵,是扶贫铁军发挥的作用超出了我们的预想。”纳雍县委书记彭华昌对记者说“上屾下乡,融入乡村他们的人生得到了磨练,未来肯定会有人挑起更重的担子”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贫困山区的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