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人叫郭艳红飞

西藏,睡在多少人的梦里?进藏,到底能带给你什么?(组图)_网易新闻
西藏,睡在多少人的梦里?进藏,到底能带给你什么?(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些地方你从来没去过,却觉得自己曾见过,有回家一样的亲切感。雄伟的布达拉宫、日日被信徒膜拜的大昭寺、香浓的酥油茶、醉人的青稞酒、永不停止的转经筒,眼睛清澈无底的藏族孩子……不管是去过或者没去过西藏的人,只要看到这些词汇,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幅幅真实而美丽的画面,心生莫名的欢喜。
  有人说“去西藏是一场净化心灵的旅程”,还有人说“不要轻易去西藏,因为你会忘记回家。”那片土地独有的山水、独有的人和宗教文化,都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让它成为人人向往,人人都想接触和了解的地方。
  于是,每年的七、八月,总会听到有人说“我要去西藏了!”但究其原因,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一样,“我也不知道,就是想去!”
  佛教里有一个词叫“宿慧”,就是你前世接触过的东西,这一世的记忆还没有断。也许,那种莫名的欢喜,就是一场前世的记忆。所以,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场与西藏有关的梦。
  这一周,我们找到了三位曾经去过西藏的朋友,听他们讲述自己与西藏之间那段剪不断的情缘。
  A 进藏治愈系版本:
  大学刚读了一年就读不下去了休学一年进藏返回校园,他变成“新闻人物”
  这个月底,24岁的朔州小伙韩兴祖即将踏上第五次进藏之路,与许多去西藏走马观花旅游的游客不同,这一次,韩兴祖可能会待得久一些,因为这一次进藏和他未来的事业有关。
  韩兴祖是中国传媒大学的2015届毕业生,毕业后他没有找工作,而是自己创业,和几个同学一起开了一家广告传媒公司,因为有四次进藏的经验,他打算把自己公司的业务拓展到西藏那边去。一来是自己真的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二来是西藏当地很需要像他们这类型的公司。
  对韩兴祖来说,与西藏结缘其实是偶然,但现在想想,也许是必然。大学二年级那年,韩兴祖毅然休学一年,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就定到了西藏。
  情景再现:
  3月从南京出发,步行+骑行,沿海岸线,经南京、上海、杭州、温州、福建、广东、湛江、海南岛、云南,最后到达拉萨。
  讲述人:
  韩兴祖24岁
  大学刚读了一年,就发现自己真的很不喜欢那个环境,学校像是个小社会,浓缩了很多真善美,也有不少假恶丑。大二那年,我萌生了退学的念头,不用说,必然得到了全家人的反对,爸妈为了打消我的想法,请来各路亲戚朋友轮番和我谈话,就连研究易经的和算命先生也被他们请到了家里。整整谈了一个多月后,这些人被我个个击破,没有人能够说服我,只是我也不忍伤了父母的心,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休学一年。
  既然是休学,肯定得干点什么,坐在家里是不行的,必须要出门,我就把目的地定在了西藏。之所以选它,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觉得网上都说那里是圣地,是无数人梦想的地方,而且够远,我就想着,那我也去,而且我刚开始是打算走路去的。
  出发前,我还做了次实验,从太原走了一整天到了晋中,走下来了,觉得自己还不错。
  日,我正式从南京出发,因为太原当时是冬天,如果从太原走行李太多不方便。于是,我一个人背着五六十斤重的大包就出发了,在尘土飞扬的国道上走了三四天后,我打消了走路到西藏的念头,因为太慢了,三四天才走了四五十公里,连南京郊区都没出。没办法,我又回到市里,采购了自行车和骑行装备,决定骑车去西藏。
  我是沿着海岸线走的,南京、上海、杭州、温州、福建、广东,还带着我的车子从湛江坐火车去了趟海南岛。因为是穷游,我没有去过任何一座城市的旅游景点,只住青旅和老百姓的民居,一晚上三四十块钱,只想感受最真正的当地的风土人情。
  头几个月,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骑行的哥们,两人结伴走了一两个月,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之后一个人的旅程也不觉得寂寞,每天像上班一样,早晨七点起床,洗漱完吃口饭就出发,骑到天快黑的时候就找个地方睡觉,身体上的感觉已经很麻木了,只是每天下午骑到很累很饿的时候脑子里会有想放弃的念头,但第二天一睁眼就继续上路。
  7月份的时候,我骑到了云南,正是旅游高峰期,物价都涨了,我就在大理古城的一家旅馆里当了一个月的前台,老板娘还算不错,管吃管住最后还给了我700块钱。
  3月出发,到达拉萨的时候已经是8月份了,那个出发前曾经无数次幻想过的,大喊“西藏我来啦!”的场景没有出现,因为进藏的过程和时间都太久,脑子仿佛早已麻木,我沉浸在一直在进藏路上的感觉中。但西藏美丽的景色和善良的人们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再次出发,经过青海、宁夏、内蒙古最终回到太原,整整骑了8个月。出发的时候,我190斤,回家时成了160斤,皮肤晒得黝黑,一件红色的骑行服也褪色成了白色。
  最终,我没有退学,而是返回学校继续学业,并且一度成为学校的“新闻人物”,因为我们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同学们只要找选题就会想到我,新闻、访谈、互动,我接受过各种形式的采访。
  人是回了学校,但我的心并没有真的静下来,我依然牵挂西藏。2013年暑假,我参加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西部计划,再次进藏,在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普当乡中心小学支教。2014年春节前,我又跟着那个支教的组织回了趟西藏,看了看大家。2015年3月,我再次出发,从北京坐了43个小时的火车回到了西藏,那次是与当初支教的小学相邻的仁堆乡完小校长让我帮他们给学生拍个短片,片子做出来以后,反响还不错。离开仁堆的时候,我带着笑脸跑去和孩子们再见,孩子们跑回宿舍拿出来一条条的哈达,跟我说“扎西德勒”,没想到平时没说过一句话的两个女孩却在偷偷抹着眼泪,想过去跟她们照相,她们捂着脸就跑了。六年级的班长说他要考到北京的西藏中学,然后去找我玩……
  四次进藏,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人,虽然物质生活贫乏,虽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不管走在哪里,都能看到带着笑脸的藏民主动和人打招呼。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很简单。回到北京后,有一次坐地铁,突然发现整节车厢里的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互相之间没有任何交流,那一刻,真的很想念西藏小学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
  广告公司成立后,我就想着一定要把业务拓展到西藏去,支教的那段时间,我了解到当地很多学校或者是政府机关都需要拍摄宣传片或者日常的短片,但当地有相关技术的人才却很少,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公司的产品能被认可的话,以后肯定会经常去那边,我就是个简单的人,就喜欢和简单的人们打交道。
  有时候回头想想,当初休学去西藏,真的是很随意定的目标,我怎么都没想到,那个在当时听起来是那么遥不可及的地方,竟会成为自己今后人生不可分割的地方。
  B 进藏锤炼系版本:
  18岁当兵进藏,从男孩子到真汉子现在是天龙救援队队员往山里钻是他的绝活儿
  郭艳飞是太谷县天龙救援队的负责人,1980年出生的他曾经在西藏当过三年的志愿兵,目前是一所大学的老师。工作之余,郭艳飞喜欢户外运动,喜欢亲近大自然,也喜欢帮忙别人,他说这一切都源于他当初那三年的军旅生涯,那个留下他无数汗水、泪水和鲜血的地方,已经深深地烙在他的心里。
  因为他在西藏生活过,又有非常丰富的户外经验,身边的朋友同事要去西藏旅行前,都会向郭艳飞请教,而每当这个时候,郭艳飞就会很肯定地对他们说,“那是一个这辈子值得去一次的地方!”
  情景再现:
  训练基地在一座山的半山腰上,海拔不到4000米,房子是用泥坯垒起来的,没有窗户,睡觉是竹子编的大通铺。正是12月的大冬天,房子里虽然生了火,依然冷得要命,睡觉时棉袄棉裤都不敢脱。第一天晚上,我就用被子蒙住头偷偷地哭一场,那是我长大后第一次掉泪。
  3个月后下了连队,我才知道自己当兵的地方是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县八一镇,那里的风光非常好,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到处都是青山绿水,那景色都是我这辈子见到过最美的,那白到不能再白的云朵,蓝到不能再蓝的天空。
  讲述人:
  郭艳飞35岁
  1998年,我刚刚18岁,高中毕业后不想继续上学,正好有部队到县里招兵,当时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威海的潜水兵,因为条件比较严格,被刷了下来,第二个选择就是到西藏。在那个年代,网络没有现在发达,信息相对闭塞,西藏对我来说是个非常神秘的地方,而且在我接触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真正去过西藏,大家都只是听说,所以能亲眼看到布达拉宫对我来说是件充满诱惑的事情。于是就在那一年,我带着周围人各种羡慕的目光踏上了西藏之路,荣幸、激动、新鲜,惟一不开心的就是和亲人的分别。
  谁知道,当我千辛万苦到达新兵训练营房,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训练基地在半山腰,海拔不到4000米,房子是用泥坯垒起来的,没有窗户,睡觉是竹子编的大通铺。正是12月的大冬天,房子里虽然生了火,依然冷得要命,睡觉时棉袄棉裤都不敢脱。第一天晚上,我就用被子蒙住头偷偷地哭一场,那是我长大后第一次掉眼泪。
  新兵入伍是最苦的,每天在山上拉练,棉袄棉裤磨破了就自己拿针线补,3个月下来,我也算是脱胎换骨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的藏民,那是一位40多岁的师傅,每天就在连队门口摆个小摊卖些饼干小吃,战友们都是年轻小后生,训练强度大饿得也快,就从师傅那里买点小吃。因为营房在半山腰不通邮,我们所有家书都是那位藏民帮忙去寄的,来回几十里山路,从来没要过钱。相处久了,我们也经常去他家帮他抬抬水什么的,他家里生活条件很不好,跟咱们城市没法比,但他依然会拿出自己酿的青稞酒给我们喝。
  3个月后下了连队,我才知道自己当兵的地方是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县八一镇,那里的风光非常好,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到处都是青山绿水,在那里见过的所有一切景色都是我这辈子见到过最美的,白到不能再白的云朵,蓝到不能再蓝的天空。
  在那样的美景中,部队里所经历的所有都成了最美好的回忆,离开以后,西藏成了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当时我就发誓,等将来有了媳妇,一定带她回这个故乡看看。
  复员回到山西,我进了一所大学做行政工作。虽然是回了地方,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要有时候,就是喜欢出去旅游,尤其是喜欢往大山里钻,我和一帮玩户外的朋友们经常组织自驾或者徒步旅行,地点永远是大自然。我想,这都是因为当年在西藏的经历,亲近自然已经成了我骨子里的喜好。
  2008年,我实现了当初的承诺,带着女友(现在已经是媳妇了)回了一趟西藏,还专门去了当年的军营,媳妇对西藏的评价就是“空气好”“环境好”“风光好”。
  2012年,我加入了当地的天龙救援队,经常去帮助迷路的驴友或者是参加救援行动,当过兵的人,助人是义不容辞的。今年夏天,我原本打算带着我们20多个队员自驾去西藏的,带他们爬爬那里的大山,拉练一下。但大家都是成家立业的人了,有工作有家庭,自驾去西藏如果想深入当地的话怎么也得一个月,时间太长,调整不开,只好把行程改到了青海甘肃。
  确实,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去西藏似乎已经不再是说走就走了,但它是我的第二故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离开那里之后,我所有的人生轨迹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我的想法是,再过几年,等儿子长大一点,我一定会带他也去趟西藏,让他也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C 进藏梦想系版本:
  策划了八年,碎碎念了千万遍不需要导游 她仿佛知道更多关于它的故事
  “小秋”是山西农业大学的大四毕业生,今年她和男朋友一起参加了“大学生西部计划”,7月22日,他们和其他13位志愿者就将赶赴新疆,成为当地学校的援边教师。其实“小秋”和男朋友原打算是去西藏支教的,只可惜没有那边的指标,只好选了同样是西部的新疆。
  这几天,“小秋”不断地收到各式各样的礼物,有旅行箱,有医药箱,有开光的佛珠,还有各种好吃的东西,满满的都是爱。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小秋”这些年参加户外活动认识的驴友,而她能和这些人相识,全是因为自己一个持续了8年的梦想—去西藏,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小秋”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工作,读书、健身、骑行、打工挣钱。就在2014年,当“小秋”真的实现愿望时,她才发现,自己收获的远不止梦想成真的快乐,还有许许多多的朋友,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爱情。就在从西藏回来的当天,那个陪她打工挣钱,陪她进藏的男孩,终于向她表白了……
  情景再现:
  火车穿过了可可西里无人区,沱沱河,看到了藏羚羊、牦牛和雪白羊群,还看到了雪山。当我们到达拉萨住进青旅以后,他们几个人都有些不敢相信,一直感叹说,真的是在西藏吗?我们真的到了?而对于我而言,那些天看到的一切,其实我早就从书上读到过,在我脑海里过了千万遍,真的在眼前时,就觉得它们是那样的熟悉,每到一个地方,不需要导游,我就能给他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讲述人:
  “小秋”23岁
  我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家里各种藏书都有,所以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大二暑假那年,我无意中看了一本马利华写的《西藏之旅》,那里面有对西藏非常详细的介绍,还推荐了其他几本相关书籍。从那时起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又陆续看了好多好多和西藏有关的书,越看越喜欢,就想着等自己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去西藏,亲眼看看书里写到的那些地方。
  后来我看到一个推荐,是一本记载中国科学家徐凤翔西藏经历的报告文学《小木屋》,书是80年代出版的,我找了很多书店都没有找到,终于在大一的时候在淘宝的二手市场里淘到了,被我视作珍宝。这本书讲述了这位扎根西藏林海20年,拓荒高原生态研究的“森林女神”的传奇经历,她的事迹也鼓舞着我,我就想成为她那样的人,做有意义的事情。
  从大一开始,我把去西藏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并且开始做各项准备,爬山、骑行,参加各种户外运动,强身健体增长阅历的同时,继续阅读与西藏有关的各种文章书籍。
  我父母都是比较传统的人,总觉得我是个小女孩,担心我的安全,不准我自己出去旅游,更不允许参加户外活动,所以这一切都是我悄悄进行的。但还是被他们发现了,怕我再往出跑,他们曾经几乎中断了我的经济来源,那段时间,我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300块,刚够吃饭。
  但是,这些都阻止不了我的决心,我在学校食堂兼职卖饭,食堂管我饭还给我发工资,然后又在校院办打杂,挣下的钱都成了储备资金。
  其实我最早是想着把西藏之行当成毕业之旅的,但后来发现毕业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很多事情,很有可能无法成行,所以把日子提前到了大三那年的“五一”期间。定了日子就要定人选了,我从4月份就开始忽悠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到临行前的一个星期,人终于定了,加上我一共6个人,有两个高中同学因为在私企打工不好请假,是辞了职成行的,还有一个同学专门从景德镇赶过来和我们一起走,还有一个是同样喜欢西藏的女生,学校里跑马拉松的男生以及和我一起在食堂打工的一个男生。
  行程是我和那个喜欢西藏的女生一起定的,装备几乎都是借来的,因为我们都没钱,户外装备又很贵,但之前一起参加过户外活动的驴友们知道我要出发的消息后,都主动把东西借给我们,登山包、防潮层,就连冲锋衣都是一个群里的姐姐借我的,还有人要借手机卡给我。
  青藏铁路真的是世界上最美的铁路之一,火车穿过了可可西里无人区,沱沱河,看到了藏羚羊、牦牛和雪白羊群,还看到了雪山。当我们到达拉萨住进青旅以后,他们几个人都有些不敢相信,一直感叹说,真的是在西藏吗?我们真的到了?而对于我而言,那些天看到的一切,其实我早就从书上读到过,在我脑海里过了千万遍,真的在眼前时,就觉得它们是那样的熟悉,每到一个地方,不需要导游,我就能给他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从西藏回来的当天晚上,那个和我一起在学校食堂打工的男孩就向我表白了,其实之前我就知道他喜欢我,但我一直没有答应,那天也不知是怎么了,就同意了。也许是西藏之行,让我看到了他身上很多的闪光点吧。
  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要去西藏,其实我真的说不清楚,就是莫名的喜欢。
  大四这年,知道有“大学生西部计划”以后,我毅然决定要参加,男朋友说不管我去哪里,他都会陪着我。原本我们想去西藏的,但是没有指标,就选择了新疆。家里人知道以后,全体反对,全家人围着我你一句我一句地劝我放弃,但我始终没有妥协。
  想起来高三那年填志愿,我其实是想学医将来可以做援藏医生的,但家里人帮我选了生物科技这个专业。这次去西部,我只想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明白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怕我去了那里受苦,但我总觉得人这一生,一定要有梦想,并且要有坚持自己梦想的能力,自己选的路自己走下去,就算再苦,结果也会不同。
  这次出发,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必再偷偷摸摸了,我可以光明正大的告诉所有人,我要出发了,姐夫给买的旅行箱,朋友送的医药箱,还有好朋友和妈妈专门去五台山请来的佛珠,老妈还偷偷给了我5000块钱,让我留到最困难的时候用。真的很感谢这些爱我的人们,我会带着这些东西走向美好的明天。
  而且我知道,将来的某一天,我一定还会再去西藏,再去看看那个我熟悉和热爱的地方。
  本报记者 赵琴 制图 张园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郭艳飞37的百度个人主页
LOADING...Sina Visitor System全国叫郭艳双有多少人_百度知道
全国叫郭艳双有多少人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全国共有 233 个郭艳双北京市(6人) 天津市(3人) 河北省(67人) 山西省(0人) 内蒙古(12人) 辽宁省(33人) 吉林省(26人) 黑龙江(47人) 上海市(0人) 江苏省(0人) 浙江省(0人) 安徽省(0人) 福建省(1人) 江西省(0人) 山东省(7人) 河南省(10人) 湖北省(4人) 湖南省(9人) 广东省(1人) 广西(1人) 海南省(0人) 重庆市(0人) 四川省(1人) 贵州省(1人) 云南省(3人) 西藏(0人) 陕西省(1人) 甘肃省(0人) 青海省(0人) 宁夏(0人) 新疆(0人) 其他(0人)
采纳率:9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郭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阿里巴巴中国站和淘宝网会员帐号体系、《阿里巴巴服务条款》升级,完成登录后两边同时登录成功。
luojuan521
对TA感兴趣吗?不想错过TA的动态,就先关注吧亲~
采纳率:0%
完善版本:0
TA还没有提过任何问题,您可以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艳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