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名优秀传统文化论文3000的教师》听后感

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当前位置:
&&&&&&正文
【名师心语】龚尚福: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心得与体会
荣幸地应邀为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撰文,简单地介绍了本人从教三十余年的心得体会、感悟与成就、教育教学的认知与理解、教学方法和经验浅见以及对教育同仁的寄语、希望和勉励。作为一名年届花甲的老教育工作者,几十春秋一路走过,赶上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研教育的美好春天,播撒与培育了强国必先育人的科学教育春苗,经历了提高与提升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的盛夏,耕耘并体验了强校与人才培养的酸甜苦辣,收获了硕果累累的金秋,勤劳和汗水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科技人才。作为一名教师,亲历自己的劳动,感受到自己的成果,此生心愿已足并无怨无悔。此处介绍的感悟与认知、经验与体会以及期望与勉励如果能为教育同仁有所借鉴与应用,不甚荣幸之至。
一、个人简历
龚尚福,男,宁夏平罗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事业三十余年,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历任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学校计算中心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院长等职务,曾担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带头人。
龚尚福教授是2007年度“第三届陕西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陕西省“师德标兵”和陕西省“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学校拔尖人才与首届优秀教师,技术职务聘为教授三级。兼任的社会工作有:陕西省计算机专业与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收录专家;教育部研究生与学位评定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信息化领域特聘专家;西安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勤奋工作,精通业务,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宗旨,一贯奉行德高为师、能高为魂、身正为范的优秀品格,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业事业接班人和劳动者,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始终坚持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教学、科研和学术成果丰硕。教育教学成果:自2000年以来两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和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省部级优秀教材一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项。主持四门陕西省精品课程;主编出版教材、专著15部,教材入选 “十一五”和“十二五” 国家统编教材,是陕西省级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学术与科研成果显著: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与企业委托学术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先后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四项,获得西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二三等奖三项;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颁发的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和学校颁发的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多项。公开发表六十余篇学术科研论文,其中用英语发表的期刊论文8篇,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被EI和ISTP等检索的22篇。
主导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与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在学术研究专业领域,先后指导研究生八十余人,多人获得优秀硕士研究生或优秀学位论文;指导大学生在“挑战杯”、“程序设计”等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1、2、3等奖多项。
二、教学心得与体会
1.培养高尚师德,练就精湛的师能
唐朝思想家和教育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著名的教育学家、华东师大教授叶澜指出:“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使每个从事并愿尽力做好这份工作的人,并不断去学习、充实和发展自身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尊严与欢乐的职业。”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是建设强大富有国家的朝阳工程。教师职业崇尚教书育人的良好职责与道德。道德体现在师德方面。所谓传道,就是要体现厚德载物的格律。教师只有师德高尚,学生才会逐渐“亲其师、信其道”,用教师高尚的情操教导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教师的职责体现在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方面。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离不开老师长期的、一贯的、显著的潜移默化和个人技能魅力。真可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矣”。授业、解惑体现在师能方面。师能包括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师的施教能力。之所以“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必须保持长流水”。这充分说明了教师要有良好的施教能力必须首先拥有丰富的学识,体现了崇尚科学和志存高远的境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说明了教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教师的生命在于不断地学习、开拓与创新,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教师,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乐趣。
古人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优者,不能博见。”良好的师能可以丰富师德的内涵,崇高的师德更能彰显师能的可贵。教师的师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师能之中,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如果把教育事业比作一棵参天的大树,那么师德就是大树的根,而师能就是大树的躯干和树冠,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能必须建立在崇高的师德基础之上,但是脱离师能的师德也会使教育失去光彩。两者相互交织、相得益彰。“塑师德、练师能、终身不辍”是为人师者的终生警言,因而有“师德,教师之魂;师能,教师之翼”之言行。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老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智能、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跨世纪一代青年是我们的天职,学生的成功便是我的职责所依。既然我选择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既然我选择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那么“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信条就成为我的座右铭。终身从教,必为名师,为国为民培育良才,即便清贫与辛苦,我都将无怨无悔。以上便成为我从教心得。
2.彰显教学艺术与名师风范
(1)强化教学艺术与效果
教师授课相当于艺术家表演,要达到功底深厚,旁征博引,技艺纯熟,行为优雅,嗓音清亮,挥洒自如、诙谐幽默,引人入胜的行为与效果。
(2)说课如数家珍瑰宝
就像一本书的绪论一样,说课要简洁突出地概述本讲主要要点、难点和辅助解决的方法与手段,给出清晰的任务与路线。
(3)讲课如沐春风细雨
讲一堂课要有清晰的任务流程,起、承、转、合、收。犹如一副清新亮丽的油画赏心悦目;如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香气四溢;如悠扬婉转的音乐绕梁无尽的想象;像幽深无垠的宇宙激发探索的激情。
3.要具备优秀的教师素质
培养过硬的八大家之功力与能力,方能成为学生追捧的优秀教师。
(1)文学家的文字语言使用能力;
(2)哲学家的逻辑推论与思辨能力;
(3)数学家的严谨与抽象思维能力;
(4)社会学家的观察与概括描述能力;
(5)艺术家的行为与表演能力;
(6)心理学家的脉理与疏导能力;
(7)杂学家的诙谐幽默能力;
(8)家长的耐心、包容和亲和力。
三、教学感悟与经验
从事教育教学三十余年,所获感悟与经验,可用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与广大青年教师共勉之。
1.关于教师---对施教者的启示
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解是:教学理论的研究;理念的升华;方法的探索;规范的形成;对受教育者施教的正确心态…;
对精通教学行为与艺术的理解是:对知识的创作设计;知识的传播过程;一种特定任务的实施方式;一种行为艺术的蕴育展现…;
对教书与育人的理解是:深入践行“传道、授业、解惑”,做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技能的培育者,人才的创造者,道德的传承者…;
对事业与职业的理解是:教师职业是育人工程;阳光工程,关乎国家强盛与未来;神圣尊严,任重道远;执着的终身求知者与正能量的传播者…;
对道德与素质的理解是:清雅;正派;富学;尽责;知行统一;
对目标与信仰的理解是:成为精通教育理论和规律的创新大师,具备精湛的师能,高尚的师德,传道授业的行为艺术家,亲和上善的普通劳动者。
2.关于学生---对受教育者启示
启示一:激发其动力。激励学生把未来职业和兴趣结合起来,使他们始终具有上进的动力和美丽未来的梦想。让学生明确设计脚踏实地的规划和积累实现梦想的资本---具备“道德+知识+能力”的人格结构;
启示二:倡导其信仰。倡导学生把大学学习的目标和未来从事的事业作为一种信仰,建立勤奋、诚实、拼搏和为人类社会奉献的信心与精神---即“做一个有用的人”的人格思想;
启示三:培育学问精神。培养学生把学问和创造始终贯穿于求学过程中,研学慎问,自由思考,让他们明白想象力和创造力远胜于单调地知识积累---培育“学习+思辨+发现=创造能力”的人格精神。
3.关于教学方法的启示
(1)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以学生为主体
主体教育是一种以自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思想,也是我国新世纪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流派。
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是主体教育的关键词,也是主体教育的基本策略。
主体参与型、团队合作管理等是培养学生成功的做法。
(2)赏识教育的观点——教师为主体鼓励与引导
儿童教育专家周弘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批评会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和引导为上。
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赏识激励、树立自信是赏识教育的三个关键词,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基本策略。
(3)成功教育的观点——模式激励
我们要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为学生提供创造机会、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和有效地体验成功是成功教育的关键点和基本策略。
坚定的认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基本信念,不要歧视和放弃每一个学生。
把握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积极的期望,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价。
为学生铺就成功的三个阶段: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
学校要树立三位一体的成功典范:教师,学生,家长。
4.关于教学方法的理解
(1)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一法为主,多法相助,因材施教,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艺术。(实践出真知)
(2)没有教学理论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是盲目的,肤浅的,终不能升华,提倡积极有效地修研教育理论,升华教学能力。(潜心教育理论研究)
(3)教学过程如烹饪,火候到,滋味足,兴趣浓,效果好,达到色、香、味俱佳的境界。(积累与挥发)
(4)发挥教师的责任与良心。尽职责,凭良心,传道、授业、解惑。
四、寄语与期望
对于教育者来说,单纯以掌握知识和技巧为目的的教学,不可能在学生的发展上带来至高的效果;只有重视培育诚信与守则的人,才能让知识与能力为社会带来福祉。
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创新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掌握的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这条规律可以终身受用。一旦你确信并终身付之于实施时,你的前途与目标便是无可限量的。
给学生某些有益的知识不如给他思想与方法,并让学生运用这些思想与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思维能力与行为,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与能力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与能力乃是力量的源泉。
高明的教师不是通盘灌输,而是启发和诱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名师不嫉妒学生的造就超越自己。高徒不是教师的复制品,他应该是高明的创造者与发展着,真正表现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代优秀教师的六字箴言应该是:责任、水平、良心,并应该体现在行为过程中。
五、借古喻今与汝共勉
借用清代词人王国维的诗句演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即夯实基础。
第二境界: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无怨无悔,即踏实做事。
第三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即获得成果。
培养一支学术造诣最深、科研能力最强、创新精神最富有的一流师资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本要求,衷心希望每位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潜行修炼,积极知行,祝各位同仁成为最优秀教师!
地址: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行政楼224-2办公室 电话(传真):&邮箱:&& QQ群:& 微信号:xustcfd
& 西安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如果你喜欢本页,请不要忘记收藏哦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话优秀录音听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