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那么多的如何进群打卡领金币群,你真的有学到东西吗

注册 | 登录
公众号:一席尧言(currydeng)
产品经理就业班,12周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200+名企内推,保障就业!
如何学习才能更高效,作者分享了几个学习方法,一起来看。
上一篇文章 《不知道这一点,那么多书白看了》中,我们针对“知识焦虑”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带着问题去学习。
但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会产生那么多的问题,学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有没有更便捷、更快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是的,今天我就是来带你们“走捷径”的!
说起捷径,很多人都不屑一顾,以为是耍小聪明。但实际上,在很多领域我们都有“近路可抄”…
这里的捷径,其实就是所谓的“套路”。
套路是啥?
“我走过最长的路,是你的套路”…
不不不!这儿的套路是指,更加科学、有效的掌握知识。
我们的“套路”就是根据“二八定律”的原理,找到学习知识的“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得将知识进行分类。
而知识呢,大多分为这三类:
每一类知识,都有不同的“套路”…
下面,我先告诉你,知识类知识的学习套路。
首先,什么是知识类知识呢?
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专业知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
财务知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消费者心理、市场营销等等都属于知识类知识。
相信大家都听过“帕累托定律”,又名“二八定律”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比如,20%的顾客带来80%的业绩,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
在知识类知识里面,核心的20%在哪呢?
知识类知识的核心20%就是“基本概念”,只要学习和掌握基础概念就能解决80%的问题。
那为什么只需要掌握基础概念就能解决80%的问题?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在某一领域学到100分。
假设你开始管理一家公司,需要了解设计、财务等从未接触过的专业。但你不需要把他们都做到100分,因为你既不用自己操刀设计,也不需要进行财务演算。
你需要的,只是把它们做到80分;只需要看懂财务报表,更好的管理公司;你只需要知道什么是美,如何与设计师沟通。
在长期的学习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刚开始接触一个新领域时,你的学习是非常迅速的;但是越到后面,花同样的时间精力,获取的东西却越少…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1-80分要比80-100分容易得多。
如果你死磕这个领域,千辛万苦做到100分,而我把同样的时间用来掌握基础概念,在两个领域都做到了60分。
之后我发现这两个领域之间能够相互关联、连成面,那么我的知识面积将会是60 X 60=3600;如果三个领域60分呢?60 X 60 X60 = 216000 ,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
现在是一个多维度竞争的时代,我们需要掌握多维度的思维和眼光,那么就需要快速在一些领域里做到60~80分。
这里的“套路”就是认真学习好“基本概念”。
学习知识类知识,可以分为6大步骤,下面跟着我慢慢来看:
你说,自己学了很多很多…但从来不知道怎么用,甚至学完就忘,就像大学期末考前的突击复习。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你的脑袋里根本没有一个系统的框架!
你的知识就像一个办公桌,系统的框架就是收纳盒。当你没有系统框架的时候,新学的细碎知识根本无处安放,这些知识越来越多…堆积在一起,最终变成了一个杂物堆。
那到底要怎么形成系统框架呢?
在学习之前,先整理基本大纲框架,把需要学习的概念一条条列出。这不仅能够帮助你形成框架思维,还会有小小的成就感。
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你整理基本大纲:
走到最后一步,你会发现,其实并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去看,也不是每一页都要平均用力的看。
你需要做的只是,找到思维导图里的基础概念,一个个去死磕。
正是这些基础概念和信息,最值得我们一字不落地阅读。
但却有80%的人做不到,这是一种稀缺能力!
也许你会想:
两千年前您这样说我信,但现在信息爆炸,还一字字读完我得先活满上下五千年呐。
那么我告诉你,事实是,爆炸的不是信息,而是垃圾信息!
真正有用的知识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和验证的,真正值得你一字一字阅读的信息,少之又少。
我希望你阅读的,是从经典书籍里面筛选出来的重点信息,这些概念和信息都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考验。
在一字不落地阅读这些信息后,再尝试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理解了这些基础概念,才能做好接下来的步骤。
阅读专业书籍最忌讳一味追求速度。
不吹不黑,我看书奇慢无比。
用我朋友的话说,经常看着看着就开始“发呆”。其实,每当我看到某个有用的知识点或概念,就会立刻停下来。
因为我需要找到有用到这个理论、概念的例子,没有5个绝不善罢甘休。
我为什么非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因为我们早就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几乎所有的信息,现在,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距的,往往并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间的联系。
知识就像一座座城市,只有用一条条高速公路连接起来才能繁荣发展。交通网络越发达,城市也就越繁荣。
所以,每当我看到一个也许有用的知识,就会开始思考,在实践中有哪些现象或例子,可以用这一点来解释。
如何建立高速公路呢?我这里有两个方法:
纵向拓展就是同样的知识、模式在其他知识领域的应用。
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纵向拓展。
比喻法其实就是…让想象力自由飞翔,把A和B联系在一起,但其实他们…互相一点都不熟
比如我把学习知识比喻成搭建城市,每座城市、每栋大厦就是一个个概念的集合,而知识之间的连接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把城市连接在一起。
类比法是基于两件事物之间的共通点,借助B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A加以修饰。
比如我在看到“人的爬行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时,就会想到乔布斯在发布第一部iPhone时,并没有说这是智能手机,而是类比成“一个大屏幕iPod+一个手机+一个上网设备”,这样就更加形象、让人记忆深刻了。
在学习编程时,又能用刚刚学到的“视觉化”概念,把编程中的前端和后端类比成餐厅的用餐区和后厨。
纵向拓展其实就是将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一座沟通的桥梁。
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知识从来不会孤立存在,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个领域里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个结论还有哪些其他的事情?
比如,一说到现在面临的雾霾,我们就能联想到曾经的雾都伦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是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
你现在学习的这个知识点、这个概念并不是终结,如果再多反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或许你能获得更底层和本质的知识逻辑。
正如前面说到的“二八法则”,我相信大家都能很容易举出二八法则的例子,但是你有没有思考过,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二八法则”?
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运营公众号,但是排名前20%的公众号可能占据了80%的流量。
你说这些公众号做得比较早,沾了红利期的光。
但如果我们理想化一点,让公众号平台的一切重新开始,甲和乙进入平台的时间是一样的,在一开始,他们的阅读量是相差无几的,但最后乙却占据了头部流量…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这段时间的轨迹:
咦,这不就是“复利效应”吗?
事件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就是这样,通过一步步思考,我们从“二八法则”慢慢发现它背后的原因是“复利效应”,这是多么美妙的过程呀。
当接触一个新知识和概念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定义、产生联想联系,更重要的是去思考怎么把这个知识点用到生活工作当中,这就是所谓的知行结合。
因为很多人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遇到问题的时候,脑袋宕机,想不起来应该用哪一点。
而提前模拟实际情况,设想将来你可能会用这个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让你形成一种“自动触发”——遇到某个问题,立即联想到相应的知识。
比如前面提到的“复利效应”,复利的本质是:事件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公式是B=A(1+利率)?。
那么我们将这个理论运用到公众号运营当中,这里面的关键行为是“分享”,而这个行为的产生的关键是文章足够好(也就是我们公式里面的利率),另外一个影响复利效应的因素n次方就是执行次数,也就是发布次数。
所以造成复利效应的核心关键就是:足够好的文章 + 足够多的发布次数,只要坚持下来,迟早会等到临界点爆发的时候,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就是将我们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
如果花了 199 元,听别人讲如何财务自由,自己却什么都不做,只会让别人的财务更自由。
如果一个人只是口头上的学习者,不发散、不实践、不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你只是,看起来很勤劳!
正如前面说到,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本身并不稀缺,掌握这些知识再去实践才是最关键的一点。
我们不单要学会输入,更要学会输出。
你可以选择演讲、写作、实践(可用MVP策略)进行输出,将学到的知识输出出去,只有这样,这些知识才算是真正内化。
最后,再来进行今天的知识点复习,学习知识类知识的六大步骤什么呢?(敲黑板)
由于篇幅的关系(打字打到手酸…),关于“技能类”知识和“思维类”知识将会在下一期文章讲到。
作者:邓棱尧 Curry,微信公众号:“一席尧言”
本文由 @邓棱尧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赞赏5人打赏
收藏已收藏 | 163赞已赞 | 51
公众号:一席尧言(currydeng)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数据分析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13个回答15人关注
17个回答18人关注
11个回答11人关注
9个回答10人关注
49个回答205人关注
16个回答17人关注微信群打卡,有人一起吗
wuhanws,这个是我自己的
wuhanws,这个是我自己的...
wuhanws,这个是我自己的...
我也不会。
不会啊!...
我也不会。...
什么不会,
我也不会。...
哈哈~找到知己了!
什么不会...
微信打卡是神马?
微信打卡是神马?...
就每天反馈自己学习进度
就每天反馈自己学习进度...
哦哦!怎么进去?
哦哦!怎么进去?...
你直接加我微信就可以了,之前有两个伙伴,结果因为没坚持下来删除了,现在就我一个人
你直接加我微信就可以了,之前有两个伙伴,结果因为没坚持下来删除了,现在就我一个人...
怎么加你啊?你加我吧!
怎么加你啊?你加我吧!...
那你微信多少
那你微信多少...
这个帖子太久没有人回复啦,你还是开个新帖吧
Really delete this post?
您的电脑上安装了某些视频广告拦截软件,这会导致无法提交学习数据。
您可以退出相应软件后刷新网页继续学习。
大于号&或右方向键或D键
选择相应选项
数字键0到4,0为忘记
显示词根详情(需购买智慧词根应用)
显示派生词信息(需购买派生词应用)
关闭对话框学习打卡群,约吗?
时间: 23:18
发送原创文章至,可申请注册邀请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我们还在坚持,学号12,还剩6人,期待更多小伙伴们加入!
本群为注册规划师打卡学习群,欢迎大家分享资料,入群即认可群规:
1、每天学习打卡,缺勤一次自觉上交20元罚款,不交罚款退群。
2、缺勤三次退群,每月次数清零。即每月有三次缺勤机会,罚款不免。
3、大家可以拉人进群,满20人以后收会员入群费100元。退群后要再加入的,交100元入群费。
4、每周日公布经费情况。
罚款作为资料、活动基金。目的不在打卡,主要针对自制力差的人一个坚持的氛围,自觉自愿,不认可这种学习方式的人可退出。
2yuwdnl7g57z.jpg (97.61 KB, 下载次数: 3)
23:18 上传
231812qnqpbbkwk1iggdgo.jpg (125.88 KB, 下载次数: 1)
23:18 上传
i94zbbtzcaj9zo.jpg (121.46 KB, 下载次数: 2)
23:18 上传
知乎上说的间接骗钱传销,慎重。&
加入不了啊
slxk14 发表于
加入不了啊
这是二维码
071325qizf0xqjjqqj26i2.jpg (98.47 KB, 下载次数: 1)
07:13 上传
高山小白菜 发表于
骗你个头,你不加就不加,我们群里大部分是熟人,骗你二十块钱,我有这精力么?真是垃圾人就是垃圾心态!
只是学习路上,找人结伴而已。
vjpp5yvzjvjojh.jpg (158.83 KB, 下载次数: 2)
06:25 上传
062519ukr8kun9x9hgr7re.jpg (149.33 KB, 下载次数: 2)
06:25 上传
国匠规划论坛会员&
你好,求拉入群
樱豆 发表于
你好,求拉入群
224322zufgd9fznxncyfz0.jpg (118.1 KB, 下载次数: 2)
22:43 上传
不知道谁垃圾 看你这样的十个人九个骗
看你发的帖子全他妈这个
(180.58 KB, 下载次数: 2)
17:53 上传
真正看书的还用打卡啊,,,有啥必要么
卡壳壳 发表于
真正看书的还用打卡啊,,,有啥必要么
因为有时候一忙就想拖着不看加了这么多学习成长群,你知道如何管理群组吗? - 简书
加了这么多学习成长群,你知道如何管理群组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文说的群组(社群)指那些由于共同的目标,兴趣爱好而组成的QQ微或微信群,包括收费群,免费公开的群。不指那些公司内特定人组成的群,公司工作群,客户联系群。
很多群组的管理员都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是一个成长改变、学习类型的群,人人都有改变的愿望才加入进来的,不到一个月后,就没什么人行动打卡了,群也不活跃了,你的要求也很难有回应,这是什么原因。
一、你的群组没有持续输出价值
一个不能持续输出价值的群组(社群)就是一个死群。仅仅有信息交换还不够,必须有输出。有效的输出,典型的如文章,行动方案方法,活动(活动产生活动安排、活动组织、活动总结),分享会。
我发现我所加过的群,最活跃的群,当属跑步群。他们有这样几个特点:1)目标方向突出,容易找到共同的交流的点;2)线上线下活动多,时不时组织个约跑;3)有输出,跑步活动后有照片分享,不少跑团还运营了微信公众号,有的还有专门的摄影师;4)有实惠,红包,马拉松名额,跑步装备的优惠等;5)不规定强制打卡,但打卡的人多、积极性高,晒跑量、晒配速。
跑步的人都那么鸡血吗?还是跑步这项运动给大家打了鸡血?其实还是群组的氛围、活动,能遇到有趣的人,带来了各种连接的可能,这也是价值的体现。也不是所有跑步群都有同样的活力,说实话,有一段时间跑团之间竞争,拉人头也蛮剧烈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后来也加入了强运营的成长会群,能够持续输出,产生价值。让群成员一起学习成长、协同合作产生价值,才是一个社群存在的根本。
打卡算不算输出?
不是所有的打卡都是输出。打卡是记录。如读书行动的打卡,每天读半小时书的番茄钟记录,是输入,如果读完后做一个思维导图,做一篇拆书笔记,写一篇读书笔记,就是输出。
微信群里交流算输出吗?
微信群里聊天交流会带来不少信息和有价值的碰撞,但是微信、QQ都是一个信息流的设计,特别是微信的信息流动更快,是无法沉淀有效内容,论坛和博客从产品设计上来说,才是信息和内容的沉淀。
现在有不少微课,线上分享活动,对参与的人来说还是输入,对主讲人来说就是输出。当然听完后有行动反馈,有文章就是输出了。
那怎样做才能多输出,产生价值?
输出倒逼输入。如你想多写文章,得多看书,多了解不同的资讯,多接触不同的人也行。你想每天早起,那总得早一点睡吧。
改变成长,怎样做效果好?
1)单任务,长坚持
如果你之前没有过坚持的良好经历,从一个改变开始,培养一个习惯做足100天,不要多线程,不要一个月一变,没有效果。
2)勤记录,可视化
让行动看得见,让变化看得见,哪怕是点滴的进步。
3)行动量化要合理
一次行动量化时间要达到合理有效。什么意思?跑步要想达到减重有效,一次要跑40分钟左右。速度要慢慢提升。
4)先做高频的任务
从一个小的习惯开始改变,但是选择那些经常做的任务、事情。就是每天行动做的,不是一周一次,一周三次的那种,特别在你刚开始行动改变时。
5)一定要打卡
还要持续地打卡。打卡就是记录,不经记录的日子是不值得过的。有了打卡才有复盘总结的可能。当然打卡的方式有多种。
二、你的群组缺乏运营管理
一定要有运营管理的思路:
1)群主的能力水平决定了这个群的高度
群主决定这个群的价值和能达到水平,也决定这个群持续输出的东西的质量。另外群里要有核心成员,如有些人特别活跃,能搞搞气氛。
2)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不断吐故纳新
一个不能产生持续价值的群,是无法吸引新人的。如果加入群的成员都抱着只想索取,获取信息的目的,这个群是无法长久。或者那它应该是一个纯的付费购买服务的群。
3)群组(社群)的生命周期是一年
看看那些强运营的社群如大熊会、成长会,新生大学等,都是以一年为期,这个群就解散了,第二年再建一个新群,重新拉人,而且门槛高,年费贵。
有效调动成员打卡(行动)的积极性的方式是什么?
1)个人成长和改变都是自己的事,无法强制。
2)任何一件事(习惯)都是看的人多,做的人少,坚持的人更少。人性如此。
一个人订了计划不行动,是他对这个计划任务的优先级提不上来,或者只能在开始时短期内提上来,足够重视。如同编程中的线程任务一样,低优先级的任务是分配不到什么时间片的。跟你不能坚持时总能找到理由一样。
3)如果有一个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钱!交钱、押金的方式。订好行动计划,交上一定数量的押金,而且不能太少,完成任务,拿回押金,未完成当红包发了。
现在有很多个人目标管理类的APP,如多多约APP,里面就有交上押金,邀约朋友来监督的功能。一揽子解决了押金管理、朋友监督、打卡记录统计等问题。
行动成长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持续的过程,蜕变的过程。
最后推荐一本社群管理的书。
社群营销.jpg
读完文章点赞是行动力,评论也是输出啊! 欢迎留言讨论
抓住了,生命开始加速!
1.容易影响心情。因为西藏行,有点精神恍惚,而且真的有点追求完美,不做完就不想放下,即使明天有很多事要做。
1.室友丢钱,急于摆脱自己的嫌疑,反而显得很有嫌疑。 2.情绪化。精神恍惚,影响打工,影响学习,影响工作。 3.要想成为朋...
前段时间各大媒体上流传的俄罗斯蓝鲸死亡游戏,据说已被流入中国,而转眼间,就被网友,们改造成各类正能量的暖心群、学习打卡群。 蓝鲸游戏,是一个使用催眠和生理摧残的手法,对准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对其进行洗脑,并最终诱导其自杀的恐怖游戏。已经有130名青少年,因为这个游戏而死亡。...
成长记录-连载(三十六) ——我的第一篇五千字长文,说了什么,你一定想不到 并不是不想每天写公众号,而是之前思考怎么做,怎么做才有效。 因为李笑来的关于写东西一定要对别人有用,要简洁,是否对别人有用对我触动很大,是否对别人有用让我不敢肆无忌惮的写公众号,我害怕写出来的东西对...
《DISC社群运营》 课程目的:通过DSIC双证班的社群运营,了解社群运营的基础概念,核心理念,掌握社群运营的方法,并且能打造自己的社群,完成价值闭环。 课程目标:在一天的课程中,学会建立社群,运用几种方法,完成价值链闭环。 针对人群: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深度,愿意致力打造“学...
初创企业发现市场的某一需求,手握独特的技术或者解决方案,往往是单一产品切分市场,因此并不存在产品线的概念。 伴随企业成长,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任何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欲望,扩张产品线便再所难免。 然而扩张产品线时,往往因循原来单一产品的思路开发产品,缺乏对产品线规划的结...
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 一切情绪都是痛苦; 一切事物无自性;《正见》封面图 父母养育你,或者你养育孩子,或者你和爱人一起生活,或者你在公司里上班,所有这些都叫“和合”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这叫“无常”。地球已经45亿年寿命,但终究会挂,这也叫无常。 我们没有勇气和...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被动,唯有正面迎击了。”千涵像是下了很大决心,虽然对自己身上容器结印的位移路线并不是很了解,但为了营救同伴,她准备奋力一搏。 “千涵,我明白你想要救虺怜的心情,但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锋陷阵显然不是最理想的策略,我们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才可以。知己知彼...
R阅读原文片段 I自我理解 求助者怕被男朋友抛弃,症结于求助者6岁时被父亲抛弃母亲一样被男朋友抛弃。心理有被抛弃阴影,内心的矛盾冲突,导致她失眠、紧张、害怕。症结在内心的冲突外在体现 A学习者拆为已用 A1: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根源在父母产生问题上,母亲给予灌输的思想,父亲会抛...
上课时间:日 宝贝姓名: 刘洛伊 任教老师:李老师 教学目标: 1 认识起重机的结构 2 了解起重机的长臂是如何运行的 3 起重机的运行原理是什么唉!加了那么多学习群,最后还是一事无成....-中青在线
唉!加了那么多学习群,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发布时间: 23:23 来源:怀左同学 作者:怀左同学
本文已获授权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One Step At a Time
Jordin Sparks - Jordin Sparks
学生时代,学霸就是神级存在
尤其是那些看似不怎么努力却每次拿高分的学神就更受膜拜了
读书、学习、成长,这都是很私人的事情吗
真没必要强行打卡感动自己吗
一开始的提升,逐渐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
加了那么多学习群,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6月末,因为一篇文章,朋友拉我进了一个阅读群,都是喜欢读书的人,兴味相投。之后的两个月,我陆续加了几个学习交流群,有付费的,也有免费的。
昨晚,其中一个群热闹非凡,大家聊职场的晋升之道,聊谈恋爱的独门秘籍,一直闹腾到凌晨一点多才结束。
后来,我翻看聊天记录,发现一个不算现象的现象,亲戚朋友群也好,志同道合群也罢,到最后聊天活跃的总是那几个人。
而活跃的那些人,分两种:一种是已经很厉害,经验和认知都比较超前的人,闲聊顺便放松。还有一种是,寻寻觅觅、迷迷糊糊,在群里诉说着自己的梦想和目前的困境,顺便找一找安慰。
静下来一想,加入学习群,阅读、写作、健身、早起,每日打卡,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可呆了一段时间后,除了看到累计99+的红点点,于自己有多少提升?
新鲜出炉的文章链接往群里一甩,配一句,请大家点评。然后,最怕,群里突然的安静。
看完一本书,赶紧打卡,分享一两百字的感悟,其实大部分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
去健身房,先拍张照片发朋友圈,打卡第X天。然后,在健身房看到妹子开始聊天。
一开始的提升,逐渐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
联系自己,反思之后,我果断退出了几个群。
其实,读书、学习、成长,这都是很私人的事情,没必要强行打卡感动自己。
后来发现,除了自己,身边也有很多人加各种各样的学习提高群,有用的、没用的,来者不拒。
这就好比超市做活动,免费领取小礼品,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拿回家。除了贪便宜,根本没考虑过自己用不用得上,拿回去会不会占空间。
加了很多群,你说从明天起,要做个早睡早起的人,然后依旧刷着手机到凌晨。
你信誓旦旦,今年要看100本书,可是发现自己除了仙侠言情,其他的竟然一本没看。
你在朋友圈放出豪言,我要瘦成一道闪电,然后每天加餐,无法自拔。
一边是口号响亮亮,一边是结果惨兮兮。
最后,突然发现曾经好久不见的人,变美了、变优秀了、变得气场超强,你气愤地想,这些学习群都是骗人的,一点都没有真正提高!
加群的那一刻,你安慰自己,终于爱上了学习。退群的那瞬间,你五味杂陈,终于还是败给了自己。
你嘴上说,是这不行,那不行,群不行,其实你知道,是自己不行。
为什么呢,为什么明明有一颗爱学习的心,却没有学习的命?
关于这点,我一直相信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一件事情,没有做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归根到底,就是行动的太少,钻营取巧的太多。
行动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行动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在《精进》一书中找到很好的解释。采铜老师说,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等特点,使得现在的人容易陷入两个无能里面,一个是“选择无能”,一个是“执行无能”。
选择无能:就是指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两个证书考哪一个,这么多学习群到底加哪些。
执行无能:就是指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其实就是拖延症。往往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回过头来看自身,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在这两点上找到对应。
一个朋友报了一个游泳班,但是后期因为教练回家、天气原因、身体原因,游泳学习宣告失败。
交了报名费后,自我感觉良好,哇,又学了一项新技能。真实情况是,下班回来累了,先葛优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假期过完了,也只是学了游泳,而不是学会了游泳。
明确了选择,但是执行不力,也会造成最后的无果。
反过来想,如果自身根本连选择都没做,更不可能学会游泳。
那么,对于红红火火的交流学习群,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如何选择?
我给自己总结了几点。
有门槛、有标准的甄别,认准目标,考虑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时间安排,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去加群交流,或者付费学习。
目标不用多,做一件,是一件。既然做了,就坚持到底,最差的结果是,最后没能做出结果,但是在坚持的过程中能够磨砺心性。
学习的同时,更加注意消化和课后的练习。如果不练习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做的怎么样,没有检验标准的做事是自己骗自己,做到什么程度,做了多少完全随心而定。
其实很多课程、交流,质量都很高,干货满满,可是对于认知和能力不相匹配的人来说,容易不识好货,也不注重课后的积累和思考,最后,别人吸收了精华转化为力量,自己只是看到了精华假装为谈资。
加一个群,至少保证产生一个链接。何为链接,就是真的起到桥梁作用的人或事。比如写作群里,至少能认识一两个可以建议指正文章,一同进步的人,而不是一味吹捧对方,或者打击对方的人。
更不是做一个资深的潜水者,从不露面,明明是群中的人,却是看客的心。要知道,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不在局里,别说出彩,连出局的背影都可能没有。
只有链接,你的行动才会有向外延伸的意义,要不然,就算加再多的群,还是在闭门造车。
综上,勉励自己,路太远,道阻且艰,且行且努力。
【责任编辑:江苏记者站】
你可能还喜欢看
伪造实习证明、网销模板、刻印公章……买卖实习证明已然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泪水和欢笑,我们一起走过;骄阳和暴雨,我们一同经历……军训,注定是痛并快乐的经历。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在杭州,一间咖啡馆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慢”。
新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如何进群打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